机电专业综合实训方案

2024-06-30

机电专业综合实训方案(通用10篇)

1.机电专业综合实训方案 篇一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初探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高职教育改革先行者 --中外合作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示范院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为解决笔者所在国际学院旅游英语等专业的实践教学为抓手,积极探索了中外合作专业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方案.

作 者:李莉 作者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05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35)分类号:G642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 示范建设

2.机电专业综合实训方案 篇二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技术应用、营销和技术服务等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即毕业生要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职业技能。

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经过机械或电气技术的专项实训,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缺乏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训,毕业后很多学生无法满足一些需要机电综合技能的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的工作要求;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缺乏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跳槽频繁。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职业能力,令很多高职院校十分头疼。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的职业要求,缺乏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机电综合实训模式。因此,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有必要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实训效果。

机电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笔者是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专业老师,从2004年开始,曾多次带队学生参加全国性、市级、校级的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对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的设备和赛制比较熟悉,也强烈体会到技能竞赛对参赛学生机电一体化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我尝试创新机电综合实训教学模式,采用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的方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机电综合职业技能。

本实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用设备。

整个实训时间为1周,采用项目教学法,实训时学生2人为一组,由老师布置实训任务,通过实训指导书和实训任务书(技术资料)让每组同学明白工作要求和规范,随后监控整个实训过程,尽量发挥同学的积极性。技术资料中有实训项目所要求的机械安装图纸、气路图、机械手(工作站)的动作顺序、工业安装规范、职业素养以及详细的打分标准。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如3个小时),对整个工作任务进行思考、研究、分工和实施,完成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安排也是由易到难,开始阶段进行简单的双气缸顺序动作项目,让同学们熟悉实训要求,培养和训练基本技能,接下来进行较为复杂的气动机械手和工件分拣工作站项目。实训同时考查和训练每组学生的职业素养,如:规范操作、安全操作、合理分工、团队合作、整理杂物、清理工位等。每组同学需要带电、带气调试时,需请示指导老师。完成项目时,需举手报告老师,同时记下完成时间。实训时间到,所有小组停止动作,由实训老师对每组实训结果现场公开演示、点评,根据综合表现评定成绩。通过这种不断进行公开点评的方式,让各组认识到不足,形成组间竞争,促使各组不断改进技能、提高实训结果。

整个实训结束后几乎每个同学都有较为深刻的感受和收获。同学们纷纷表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对从事专业工作的信心增强了,说明这种实训方式不但提高了同学们的机电综合技能,而且使他们的职业素养(如: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有了提升,达到了实训目的。

有效实施机电综合实训的必要条件

要做好此类的实训,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需要有符合行业现状、技术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和实训环境。为培养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一定要选择真实的或类似真实的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如实训所采用的气动机械手和工件分拣工作站,专门为机电一体化技能训练而设计,其结构组成、检测方式,传动方式、控制方式、执行方式完全和真实设备一样,部件全部采用工业标准元件,安装和调试也符合工业规范,为满足实训要求,每个工作站配有编程电脑一部和安装工具一套。只有职业化的设备,才可能培养出职业化的人。

2.采取类似真实工作氛围的实训教学模式。如采用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这就相当于给一个班组一个工作任务,让其按照安装图纸和工作要求完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实训结果就是一台运行正常的真实设备。由于具备一定的工作量,组与组之间有竞争,相当于形成了劳动竞赛。工作的压力要求本组同学进行分工,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便形成了紧张、进取、互助、团结的工作氛围,让同学们在实训中既锻炼了机电综合职业技能,也切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制定符合真实工作要求的、严格的考核办法。实训总评成绩可由平时成绩、项目成绩、实训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项目成绩占60%,平时成绩和实训报告成绩占40%。项目成绩包括:项目结果的正确分、完成项目的时间分、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分等等。为体现类似真实的工作任务要求,评分标准完全采用工业标准和规范,在实训前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大家,在全部小组项目完成后公开点评、打分,让同学们在项目评分中,体会到将来的工作要求,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职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4.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由于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指导老师既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操作实践技能,对机电一体化工作岗位的要求、行业标准和规范要非常熟悉。由于机电综合实训要求指导学生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的技能,需同时配备机械和电气指导老师各一名,如果指导老师具有交叉的知识结构就更好。

参考文献

[1]钟波,陈容,冯云.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6,06.

[2]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

[3]何龙,祁传琦,项目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中的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4]董启广,张玉民.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5]王妙.高职课程“实践型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

3.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篇三

关键词:机电专业 技能培训 实训基地

据山西省人才交流中心的统计,2013年全省机电技术应用人才需求超过20万人,这些新生劳动力需要从职业学校获得职业技能,同时大量的企业员工需要岗位培训、转岗培训。作为长治市就业、再就业培训基地,笔者学校承担着培养机电类技能人才的重任。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提高技工学校教育、培训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技工学校的培训能力。

一、确立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

把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一个系统来建设,将实训室与教室、模拟装置与实际装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环境,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改变“在黑板上耕田”的教学现状,强化培养模式,使实践(实训)性教学成为主体,让学生能学、爱学、好学。

二、改革管理机制

在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建设科学的、全方位的、现代化的、信息化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建立以专业主任为核心的基地管理工作小组,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实训基地考核评估工作,为该专业正常运作提供保障,实行“实训基地准入制”“实训室和生产线负责人或者经理负责制”“全员参与实训管理制”。

三、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以综合实训室建设和引进生产线为依托,结合行业、专业特点,实施教学模式改革,丰富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1.基础理论“动手”化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给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创造一个“做”的条件。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订以“做中教”和“做中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把大量的理论教学放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来做。如将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融合为专业基础能力训练模块,突出实践教学,将大量教学任务在相应实训室完成。

2.基础技能职业化

将基础课程综合化以后,按照企业和岗位要求以及生产过程要求,融进基础技能训练、综合训练和生产训练项目,将基础理论与模块训练、生产工艺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级实践中获得能力,充分体现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综合化、职业化。

3.实践教学手段多样化

(1)一体化教学。实训室既是理论教室又是实训车间,学生在主讲教师和培训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训(生产)获得感性认识,动手能力迅速提高。

(2)制作实物教学。学生在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某一课题或自己拟订方案,完成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电路制作、安装调试等环节。还可以配合技能节和公益活动等,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制作,如报警器、音乐盒、LED彩灯广告牌、智能小车等。

(3)特长教学。开展明星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根据兴趣爱好和能力,学生可以选报1~2个活动内容,如单片机、机电一体化产品安装与调试等,学校为其配备实训室和专职指导老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4)学生辅助教学。在实践训练中,特别是在基本技能的实训中,教师选拔一批理论基础较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尖子生直接参与助教活动,让他们对低年级学生的实训教学进行辅导,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维护维修。

四、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催化了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岗位要求和生产过程,以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为基础,按照分层递进教学、明确岗位方向的原则,整合骨干课程和辅助课程,使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笔者学校通过调研、调查,在企业、行业的指导和参与下,针对企业岗位群开设相应的专业骨干课程,根据技能培养和层次教学需要,进行课程划分。一方面对主干课程进行研究,研究每门课程的授课内容、深度等内容,并对教学大纲进行优化;另一方面选好教材,并对部分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五、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以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实训教学、下企业锻炼等方式,更新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让教师感受企业文化,培养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企业化管理能力。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培训教师和负责人在指导实训教学的同时,获得企业或者行业人员的指导,学会管理,更加贴近企业化管理的要求。一方面轮流选派教师担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培训师,同时与企业联合,鼓励和安排教师分期、分批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中去,熟悉企业的现代生产技术,掌握生产技能;另一方面,从行业和合作企业中引进一批职业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校专职或兼职教师,指导专业教师进行实训教学。

六、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1.项目引领

建立以项目课程为载体、以职业岗位为目标的教学实训与生产场所。目前,笔者学校该专业拥有单片机控制技术、PLC自动化可编程等项目课程教学场所12个,对应的工作岗位有电机维修工、中高级维修电工、PLC编程员等,将课程与职业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

2.引企入校

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以自己投资建设为主,企业参与技术和生产指导服务,建设一条SMT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将企业生产线搬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校负责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企业派人到课堂和生产线上授课。从一开始的企业文化教育到生产线的正常运行与管理,学生都可以轮流在流水线各个不同的岗位实训。

七、建立实训基地开放和共享机制

专业实训基地开放和共享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级,二是对外开展加工生产活动。

对外承接培训任务,面向社会开设长期或短期、高层次或基础层次的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岗培训等,建设成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基地、电子电工考级培训基地。实训基地还负责部分工种的考级及培训任务,进行中、高级的维修电工、电子等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承担本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培训,另一方面为社会人员提供职业资格能力培训。

总之,实用、高效、科学的实训基地是每个技工院校的生存之本,也是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重要方面。随着现代机电技术的发展,实训基地建设也要随之发展、升级,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4.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说明 篇四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数控技术专业(机电方向)的必修实践课之一。本实训环节是在课程试验的基础上,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硬件连接、控制原理、控制软件编制、安装调试与操作的综合实训。

通过本环节的实训,能够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控制方式、控制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工作机理,有更进一步全面地了解,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成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装、连接、调试,实现其基本控制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时数和学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开设一学期。

根据该实训环节的特点,建议采取集中方式进行,各办学点根据自己的生源情况和设备情况,总实训周数为4周。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控制对象的基本工作原理,及运动与动作特征;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正确地选择控制系统,并掌握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操作与维护;

4、掌握典型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实现基本控制功能。

四、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是机电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以《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数控机床电器控制》等课程为理论基础。以《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等课程及相应的实践环节为专业基础;并为《综合实训(机电)》的先行综合实践环节。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通过本实训环节的教学要达到3个层次的基本要求。

理解:对与本教学环节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达到理解程度。

运用:对本实训环节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要能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达到掌握程度。

六、实训条件

1、实训场地

各办学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必须按照本实训的教学要求,合理选择校内或校外实训场地。

2、实训设备

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繁多,相关的教学、实训设备各异。本实训必须按照教学要求,以生产型、教学型的产品(实训平台)为实训设备。

七、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是以运动控制、逻辑控制、检测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实训。可按项目化单元组织实训,具体实训项目的内容及基本要求见表1。各教学点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两项以上(包括两项)的实训项目,并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实训内容。并以此为据,制定出实施性教学计划。

表1 主要实训项目及教学要求

序号1

实训项目PLC应用技术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备注

1、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运

1、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专门实训平动与动作特征

2、PLC的选型与配置

3、系统连接与调试

5、实训报告撰写

备(技术性能指标)调试的基本方法

4、掌握典型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实现基本控制功能

台、备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设典型实际设

4、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单片机控制技术

1、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运

1、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专门实训平动与动作特征

3、系统连接与调试

5、实训报告撰写

备(技术性能指标)调试的基本方法

4、掌握典型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实现基本控制功能

台、备

2、单片机的选型与硬件配置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设典型实际设

4、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1、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运

1、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专门实训平应用

动与动作特征

台、2、传感器的选型与系统配置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设典型实际设

3、系统连接与调试

5、实训报告撰写

备(技术性能指标)调试的基本方法

4、实测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4、掌握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

CNC应用技术

1、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运

1、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专门实训平动与动作特征

3、系统连接与调试

4、基本参数的设置

6、实训报告撰写

备(技术性能指标)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4、掌握典型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实现基本控制功能

液压控制技术

1、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运

1、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专门实训平动与动作特征置

3、系统连接与调试

4、实测结果分析

5、实训报告撰写

备(技术性能指标)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4、掌握典型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实现基本控制功能

气动控制技术

1、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运

1、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专门实训平动与动作特征置

3、系统连接与调试

4、实测结果分析

5、实训报告撰写

备(技术性能指标)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

4、掌握典型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实现基本控制功能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

1、设备的工作原理、运动与

1、了解实训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专门实训平修

动作特征

3、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5、实训报告撰写

综合技术应用

1、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运

1、了解控制对象的工作机理与特专门实训平动与动作特征

3、系统连接与调试

5、实训报告撰写

备(技术性能指标)调试的基本方法

4、掌握典型控制程序的编制方法,实现基本控制功能

台、备

2、控制设备的选型与配置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设典型实际设

4、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3、掌握系统的硬件连接、安装、征

台、2、设备的基本组成及特点

2、了解设备的基本组成及特点典型实际设

3、掌握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备

4、典型故障的诊断与分析

4、掌握典型故障的排除方法

台、备

2、控制元件的选型与系统配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设典型实际设

台、备

2、控制元件的选型与系统配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设典型实际设

台、备

2、CNC的选型与硬件配置

2、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择控制设典型实际设

5、控制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调试的基本方法

八、地方电大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针对电大开放式教育的特点,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地方电大及各办学点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1、地方电大应根据此实训大纲组织实施各办学点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环节。

2、各办学点应根据此教学要求,制定出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报地方电大审核备案,具体内容包括:

(1)实训条件:实训场地,主要实训设备及台套数,师资配置等;

(2)实训内容:根据实训条件确定具体的实训模块、实训项目及具体的实训内容;(3)具体实训安排及主要措施等。

3、各办学点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具备实训条件的单位,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采取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多种形式,以确保实训环节的正常进行,地方电大要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4、凡可免修实践环节的学生,各办学点根据相应的免修条件进行初审,将学员名单及相关证书复印件上报地方电大。免修部分实践环节的学生必须提交综合实训报告。

九、考核说明

1、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的考核包括实训表现、操作技能和实训报告3部分。其中实训表现(出勤、安全文明操作等)占10%、操作技能占60%、实训报告成绩占30%。

2、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依据“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课程大纲和考核说明,由各地方电大自主命题,报中央电大备案。

3、学员在综合实训结束时,要撰写实训总结报告一份,采用电子文档打印稿,实训报告不少于3000字。

5.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任务书 篇五

一、实训意义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一个综合性专业实训项目,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工作过程及操作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编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的生产模式,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PLC实训目的

1、熟悉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工作过程及操作方法。

2、熟悉自动化生产线的编程。

3、掌握FX2N型PLC的通讯。

4、掌握PLC控制步进电机。

三、实训准备

预习是实训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是保证实训顺利进行的必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实训质量与效率的重要环节,要求做到:

1、实训前应复习有关课程的教材,熟悉有关理论知识。

2、认真阅读实训指导及有关实训设备介绍。

3、实训预习分组进行,每组4人,每人都要预习。

四、实训时间 1周

五、实训地点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

六、实训总结

实训总结要求每人写一份实训报告,实训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实训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实训日期。

2、列出实训主要设备名称。

3、实训目的和主要内容。(自动化生产线的结构、气路图、I/O分配、梯形图)

4、写出调试的全部程序

5、总结实践技能方法。

6、分析实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7、必须手写

七、实训内容及安排

星期一

实习动员,分组,讲实训安排及要求,熟悉实训设备,了解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主要完成对自动生产线的供料站、搬运站、加工站、装配站、装配搬运站、分拣站装置组成、工作原理、控制要求及结构功能的培训

星期二 气路图、气动符号、传感器、电路图、电工符号

化整为零,主要完成各分站单站的机械、气动、电气等部件的拆卸与安装及软件编程等培训工作

星期三 组装气路、机械部分

星期四 设计加工站程序(PLC控制换刀步进电机)并验证 设计加工站、装配站、装配搬运站联动程序(PLC通讯)

星期五

验证三站联动程序

完成实训报告

八、考核及评分标准 考核占70% 1.硬件安装20分(机械、气动、电气等部件的拆卸与安装;组装气路)2.程序设计及验证50分(加工站程序20分;三站联动程序30分)纪律及考勤10%平时成绩10% 实习报告10%

九、实训指导教师

十、实训班级、人数、周次

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6.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周记 篇六

在这星期里我在铣床上学会了简单的打孔,和图纸上的M5或Φ5的区别。M5是用Φ4.3的转头打,而Φ5是用Φ5的转头打的。第一次我不懂得时候打错了不少材料,师傅没怎么说我,我很不好意思。

再重新对镗铣床用途及性能有了认识:铣床是用途较为广泛的重型机床。该机床有足够的功率和刚性,能满足强力铣削的要求:具有X、 Y 、Z 、三个进给,X、Y方向进给均有数字显示及夹紧装Z,是一种性能优良,工艺范围广泛,精度及生产效率高的先进设备,铣床没有可移动的工作台,工件固定在落地平台上,适宜于加工尺寸和重量较大的工件。规格较大的落地镗铣床还设有供钻削用的高速主轴。机床配有平台、回转工作台、后立柱、平旋盘、立铣头和万能铣头等附件。

7.机电专业综合实训方案 篇七

一学校机电综合实训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我校将机电专业培养学生技能的方向定为车工、钳工、数控和维修电工, 都是单一的实训, 而机电综合实训课程是把整个机电专业的有机集合, 将机和电的课程通盘考虑。

机电综合实训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硬件连接、控制原理、控制软件编制、安装调试与操作的综合实训。正因为我校机电专业能根据企业所需人才要求提供实效性较强的课程, 所以这个有十多年办学历程的专业到今天依然充满活力, 依然有很多学生要求就读该专业。

但从毕业生的反映看, 我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1) 过分强调理论教学, 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 (2) 一些简单的专业课占用课时过多; (3) 没有以就业为目标, 设置范围窄; (4) 苏州的外资企业所占比例较高, 企业要求特征明显, 很多企业需要员工具备一定英语能力, 而机电专业以男生为主, 英语学习自然薄弱, 专业英语课程安排还需加强。

二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机电综合课程实训理念

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改变过去以学科为导向设置职业教育课程的旧理念, 树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 根据社会人才市场、职业市场的需求, 进行课程改革。

根据企业的需要, 对机电一体化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一些企业内涵虽然不同, 但有一个共同的观点, 即不唯学历重能力;对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 即良好的品质、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企业, 知识面广很重要。例如, 销售人员要懂维修, 技术人员要了解市场、掌握推销技巧, 具备多方面技能的人才最受企业垂青。因此, 坚韧的意志力和职业操守对学生非常重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不仅需要能进行科技创新的教授、院士、专家, 更需要能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技能型人才。

同时对实验室实施“7S”管理模式。“7S”意指:战略、结构、制度、作风、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 这是美国一流的咨询企业Mekinsey公司提出的企业成功管理的“7S”模式。前三个是企业的硬件, 后四个则是一个企业成功的“软件”设备。我们的实训课程也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 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以就业为导向, 制定实训课程教学措施

以实效性有效评价和课程设置, 杜绝了理论教学体系。根据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特色, 把“YL-235A”型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项目分成几个小任务, 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围绕任务引出知识点或解决方案, 结合实际操作, 总结提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过程感性知识, 提高综合能力。我校机电专业学生有近千人, 为我区培养了大量的机电综合型人才, 继续办好机电专业是专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趋势所需技术人员的培养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需求。职业学校应参与教育市场的竞争, 我认为一个重要方面是课程或课程体系的竞争, 可提供学生最大效能的教学内容。机电专业提高办学能力, 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把实际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 教与求对接, 为学生提供贴近企业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专业领悟能力。

四以就业为导向, 优化机电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教材改革和企业需求对接, 使用结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五年制学生在机电专业综合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机电综合实践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 贯穿整个课程的不是知识, 而应是职业技能。为此, 我们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建立了机电综合课程能力的标准体系, 在此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 为了使课程更适合各行业需求, 在示范建设期间, 我们联合行业专家共同成立专业委员会, 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职业课程, 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 更能满足工学交替的学习要求。

实施项目教学, 设置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先练后讲, 先学后教,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积极参与, 从尝试入手, 从练习开始,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 学生为“主角”, 老师为“配角”, 实现师生角色的换位, 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从多个方面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与实践, 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1. 用“以项目为载体, 任务引领,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指导教学

改变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规范、有序组织学生进行实训, 对学生, 通过转变学习方式, 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 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 指导学生, 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从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指导者。针对机电一体化设备, 分层次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和调试, 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一般功能逐步到特殊功能的原则, 组织教学项目和规划工作任务, 这样更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特点。

2. 职业能力的形成与系统的学科知识相关程度不大, 而与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知识的相关程度却较大

任务的设计, 专业知识和工作流程知识的整合, 专业技能训练的整合。每一项工作任务, 用“工作任务”表述学生需要做的事情及其要求, 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学什么”。在相关知识中, 介绍专业知识和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在指定完成的工作任务中, 提出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 检查方法, 指导学生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还设计了评价表, 对学生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工作过程包含的内容、方式、方法、经验、对象、工具和其他因素, 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掌握该技能知识。根据这一理念, 让学生可以创建真正的职业情景, 促进学生和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工程技术人员角色之间的转换, 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素质和能力。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完成一个项目, 涉及如何做的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工程的原理分析, 设计流程。但实践的结果又问学生:是不是这样的?是不是与书上一样?真正地做到“做中学”的目的。

项目教学中, 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 而是项目的完成过程。在工程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经历创新的艰辛与快乐,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 结合目标教学, 实行目标考核和单元考核

考核评价也多元化, 师生评、生生评、考工评, 平时的职业素养表现也计入考核, 力求与企业对接, 培养企业需要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及扎实职业技能的人才。

机电综合实训课程设置应对接企业, 培养“既懂机又会电”的实用型人才, 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课程建设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技能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实训内容、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因此,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化, 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 有必要创新实训教学模式, 强化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提高实训的效果。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认为, 今后, 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 加大改革力度,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的, 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学结合办学之路。

摘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只经过机械或电气技术的专项实训, 无法满足一些需要机电综合技能的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的工作要求。机电综合实训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个重要课程, 改革该实训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行业所需技能人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机电综合实训,就业为导向,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尹耕钦、于坤安、杨晓珍.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 2011 (3)

[2]宋志刚、朱梅、孙卫和.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2)

8.机电专业综合实训方案 篇八

【关键词】职中机电专业 钳工教学 实训 新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36

钳工教学是机械类专业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同时,钳工技能对于职中学生的技能发展和上岗就业极为重要,钳工教学既包括对钳工理论的讲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操作技能的掌握。职中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让学生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能够拥有一项专业的技能,做一名新型技师,职中机电专业对于钳工教学历来十分重视,如何更好地针对职中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因材施教,让其能够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拥有钳工这项技能本领,是当前教学最为关注和探究的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新的探究:

一、教法灵活,考虑学情,注重钳工专业理论教学

在职中机电專业进行钳工教学,首先就是从钳工专业理论教学入手。理论教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深深困扰职中教师和学生,职中学生大多好动活泼,对于理论性强的教学活动可能会产生注意力散漫,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对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会产生排斥心理,因此,钳工专业理论教学就得从学生学情好和特点出发对症下药。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底子,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水平,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教学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量身的教学方案和活动,不然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基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基础薄弱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在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实训场,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亲身感受就会加深理解。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播放视频、情境模拟等活动,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模拟视频中得到展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不至于太枯燥,更能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在钳工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把理论讲解和现场展示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相关技能感觉的培养。在诸多技能培养中,对于工具的手感感觉培养也是不应该忽视,让学生观摩真正的工厂车间,亲身体验操作流程和步骤,能够让学生动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去认识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可以为实训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加强技能培训,注重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钳工技能

职中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因而实训教学是钳工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实训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对于操作中最基本的技能训练和注意事项的提醒是极为必要的,教师要不断训练学生的基本功,为之后的钳工综合性技能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紧接着基本操作训练体现了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教学原则,教师应该训练学生对划线、锉削、测量、锯钊等的操作,只有强化基本操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技工,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通过演示示范、指导纠错,让学生扎实基本操作。练习是实训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因此学生应该反复训练,从而能够娴熟掌握技能技法和牢记操作原则。例如,在钳工技能中锉削是必备的操作技能,同时其难度系数较高,学生学习相对困难,因此在训练时教师应该亲身示范,在操作中说明和解释,在重要之处提醒学生。学生在观摩教师演示时,加上教师的见解和指导能够有所接受和理解,对此在实训中学生要反复练习,注意揣摩和总结经验,教师也应该指点锉削技能的妙法,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和培养手感。

其次,注重难度系数,提升学生技能水准。教师在实训中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水平,在学生整体上水平提高时可以适当提高操作难度,以此训练学生的技能精准性,从而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学生在面对挑战时会有极大的激情,所以教师应该适时制造难度,以此促进学生操作技能水准的提升。

再者,注重综合性操作技能训练。在基本操作水平达到的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综合性操作的培养,钳工专业技能是一项综合性的技能,需要学生具有综合技能,所以在实训中教师应该由易至难强化学生的综合性操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器件,让学生在训练中注意把握和理解,深入理解步骤之间的联系,一点点积累经验。此外,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该选取较为典型性的工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经验。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熟悉技能技法,熟练才能生巧,也才能把握技能的精巧度,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准。

三、开展竞赛、工厂学习活动和等级考试,促进学生技能提升

钳工教学不仅是学生整天绕着操作台上转,学生工艺水准就能得到有效提升,还需要经验交流,所以,教师可以举办一些竞赛,让学生之间展开竞赛。学生可以相互竞争,以此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学习优秀的经验,取长补短,以优促劣,生生互助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并且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考虑不同的教方式,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开展工件操作竞赛可以勉励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刻苦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共同推进学生钳工技能水准的提高。教师还应该联系一些好的工厂帮助学生实训,让学生去真正的操作车间学习,向有经验的师傅学习,同时还可以学习一些先进的技能技术,以此弥补自身的不足。工厂实习是学生上岗前最后的学习活动,也是最有帮助的学习活动,在真正进入工厂操作时,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请教、思考去突破难题,其必然会有极大的收获。此外,钳工定级考试也是提升学生钳工专业技能水平的途径,学生在准备考试之前必然会更加注意自己操作上的一点一滴,使操作失误最小化。钳工定级考试不仅是对学生钳工技能水平的测试和定级,也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考试,加强操作上的每一个程序和步骤。

9.机电专业学生实训安全责任书 篇九

为了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实践,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学校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实训学生要严格遵守专业实训操作规程,保证实训安全,因此特制定如下要求:

1、实训学生必须完全服从指导教师管理,否则禁止进入实训车间。

2、所有学生须签订安全保证书方可进入实训车间。

3、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不当操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视情节轻重,照原价一至两倍赔偿。

4、实训前应仔细阅读实训教材和有关书籍,弄清实训目的、原理和实训所用的仪器设备,明确实训方法、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按规定穿戴实训服,不得在室内乱涂、乱丢、乱吐,不得大声喧哗、打闹。

6、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遵守纪律,保持卫生,不进行与实训无关的活动。中途不得无故离开,若有特殊情况,应向指导教师说明后才可离开。

7、实训过程中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如实、详细、完整地记录实训现象和原始数据。若教师分组进行巡回指导时,其余各组人员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和巩固复习,不得干其他与实训无关的事情。

8、要按照正确操作规程使用实训仪器设备,在没弄清使用方法之前,不许乱动,有问题可向指导教师举手示意,及时报告实训教师,不得随意处理。未经管理人员允许,实训室内的仪器、仪表、工具不准随意挪动位置,不准私自拿出本实训室外。

9、爱护公共财物,注意节约实训材料。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告实训教师,填写破损报告单,由实训室审核上报,按有关规定处理,不得随意私自更改实训内容,如果不听指挥或违规操作而损坏设备者,负赔偿责任。

10、实训过程中注意规范使用PLC设备和各传感器部件,连接导线请按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如有人故意损坏PLC主机和其他仪器或未经允许将实训室的设备仪器带出实训室,将视情节轻重给与相应的处罚和行政处理。

11、要自行完成教师规定的实习任务,不准请人代作,如发现取消本课程实习成绩。

12、实训结束后,学生应做好仪器设备、连接线的归位工作,清点好工具,搞好卫生,切断电源,关好门窗。经实训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训室。

上述实训要求需要每名学生认真学习和熟记,切实认真落实到实训学习之中,保证实训学有所得,安全愉快完成实训任务。特此承诺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10.机电专业综合实训方案 篇十

摘 要:本文介绍了学校机电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做法。学校在构建机电专业省级实训基地时, 以“一体化、系统性和示范性”为原则, 按照基础技能实训、核心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四个不同层次的功能模块分别设计, 构建了一个以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专业建设,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普遍提高。

关键词:中职教育 校内实训基地 一体化

如何建设具有高质量、规范化、示范性的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当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创建省级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的经验,探讨并总结学校在构建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确立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构建“做中学,做中教”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实训基地主要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校外实习基地为辅”的形式存在。但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设备、场景与企业现状相去甚远,学生只能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或是与企业真实情景相去甚远的基础性实训;而对于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学生也只能进行参观或从事简单劳动。上述情况严重地影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绍兴中专在总结近30年各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确立了建设高质量、规范化、示范性的校内实训基地的战略方针。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已成功建成“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化工专业实训基地”“机电专业实训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为学校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校内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1.规范实训基地的建设流程,确保专业实训室建设质量

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实训基地的整体规划,二是相关实训室改建、扩建及新建方案制作及实施。两大部分内容须按照科学、规范的流程进行,这是实训基地建设系统性、规范性、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1)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流程。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包括结构和规模两个方面。机电实训基地的布局结构是通过对本地区行业、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构成及预测进行分析,构建与之相协调的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规划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实训室建设项目。机电实训基地规模的规划须依据本地区行业、企业对中职机电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规划、预测学校未来三年机电专业招生规模的,并以此确定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机电专业实训基地整体规划是学校机电专业实训室的改建、扩建及新建项目申报的依据。

(2)机电专业实训室建设流程。依据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方案,结合现有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确定实训室建设申报项目,并按照实训室建设原则,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建设方案和设备招标方案。实训室建设申报项目由教务处、实训处初审后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建设方案、招标方案进行论证,通过后,交校务会议审批,只有审批通过后才能进入项目的实施环节。实施环节具体由学校总务处负责,专业教研室对建设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对建设方案进行调整。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实训处组织建设方、使用方及相关专家进行验收。

2.科学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合理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架构

(1)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百余家相关企业的走访与调查,笔者了解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业的主要岗位,有80%的企业提出了具体的岗位要求。我们对调研的结构进行充分的分析后,清晰地得出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主要由以机械传动机构核心的装配与调试技术以及以PLC技术为核心的控制技术来支撑。这些技术从特性上来说是一个个层次清晰、相对独立的技术模块,而从岗位应用的角度来说又是以技术综合的形式存在。其中机械装配与调试技术包含识图与制图技术模块、钳工技术模块、机械焊接技术模块、机械测量与装配技术模块、机械传动技术模块、液压气动技术模块;控制技术包含基础电子产品装配技术模块、照明技术模块、继电器控制技术模块、电气仪表使用技术模块、PLC技术模块、变频技术模块、触摸屏技术模块、传感器技术模块、伺服控制技术模块。因此,按照“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围绕提高学生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核心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思路,建立了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能涵盖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专业创新技能等不同的教学层次的课程体系。

(2)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架构。根据学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来架构实训基地。基地共建有由机械识图与制图、机械CAD、钳工、机械焊接等类实训室构成的机械基础技能实训中心;由照明线路安装、电子产品装接、继电器控制三类实训室构成的电工基础技能实训中心;以PLC应用技术为核心,融合气动技术、变频器技术、触摸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以控制技术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光电气一体化实训中心;以液气压技术为核心的,融合PLC技术、触摸屏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以液气压传动技术学习为主要目标的光电液气一体化实训中心;以伺服控制技术、机械传动技术为核心,融合PLC技术、机械测量与装配技术等以机械传动与装配为主要学习目标的传动与控制一体化实训中心等。

3.合作研发实训装备,提升专业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训练水平

机电综合技术融合了机械、电子、电气等多个技术模块,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对应的实训设备是机电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和技术保障。为此,我们对市场上各类机电技术实训设备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实训设备技术含量低、适应面窄,缺乏真实性和教学性的有机结合,难以承载机电专业学生应用技能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是教学设备厂家利字当头;二是研发人员少,技术力量单薄;三是没有现场教学经验。因此,不可能研制出既具有现场设备真实性又适合教学现场的实训设备。当然,教师自行独立研制也不可取,一方面受生产场地、生产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制作设备也不是教师的长处。因此,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取所长,走联合研制的道路。

在设备的研制过程中,实训室建设项目组注重对生产性企业、教仪企业和兄弟学校的整体调研,始终坚持适应企业和教学需求的适应性原则、体现生产现场职业特点的真实性原则、跟踪技术前沿的先进性原则、提供多方位服务的开放性原则。经过两年的建设实践,我们相继开发了由基础平台和典型应用平台一体的系统性实训设备。其中基础平台主要承载核心技术的基础性训练,而典型应用平台主要承载以核心技术为中心融合其他技术的综合应用技能。一方面可真正实现“项目驱动边学边做”,另一方面使“基于工作过程、创建真实应用情境”为特征的实训项目教学得以开展。

三、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成效

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紧紧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牢牢把握建设的基本原则,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了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校机电专业的建设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专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以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具有绍兴中专特色的职业能力“递进式·分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发与区域内企业岗位技能相对接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的系列化教材,使机电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校本教材的完备率达100%,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2.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普遍提升

依托机电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模块化、组合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及系列化的训练,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提高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应用能力。近几年来,学校机电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考证中,初级工考证通过率保持在100%,中级工考证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在技能竞赛方面,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率均在90%以上。近5年来,组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10项14人次,二等奖8项14人次,三等奖1项1人次。

3.师资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通过“组合型”实训室的构建与使用,专业教师机与电跨界的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依托实训机电的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践,使机电专业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教研室专业课教师23人,双师教师22人,职业技能鉴定员10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6人,浙江省技术能手3人。

4.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近几年来,基地先后与绍兴电力局、绍兴市安监局、绍兴市农办、绍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开办了进网作业电工取证班、电焊工培训班、维修电工考证班等共64期,培训人数达3769人次,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童如山.“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2]曹建平.创建国家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上一篇: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窗花》及教学反思下一篇:感悟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