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看法范文

2024-09-18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看法范文(共6篇)

1.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看法范文 篇一

如何看待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而生的生理不适。按成因将网络成瘾分为5种类型:网络性成瘾,难以控制对成人网站的访问;迷恋网络中的人际关系;上网冲动,关注在线购物、交易;信息超载,冲动性地浏览网页及搜索过多的数据或资料;计算机成瘾,过于迷恋网络游戏。

针对小学生网络成瘾不同的类型,班主任除了以典型案例警示学生还应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与教育:

(一)加强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对性知识很好奇。教师和家长如果管束过严,又不给予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禁果效应”:越是阻止青少年对性的了解,就越增加他们对性的兴趣。学生没有正当的了解渠道,就会在网络中自己寻找答案,甚至沉湎于黄色网站或色情聊天室不能自拔。因此,学校要讲授青春期性知识,举办相关的健康讲座,让学生借阅有相关知识的书籍。

(二)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

在网络中,青少年不仅与熟人、朋友聊天,更多是与陌生人聊天。因为网络聊天可以造成双盲的一种暗室效应,即便是相互交心的朋友,也不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这正符合青少年追求新奇,渴望与人交流,但内心又很敏感,怕被伤害的心理特点。他们可以向陌生人倾

诉,不怕被告密;可以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不怕被耻笑;可以扮演任何角色,转换性别,跨越年龄,充分展现自己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因此,教师要注意创建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与学生多沟通,成为学生亲密的朋友和知心人。同时,要鼓励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如果学生与周围的人有充分的交流机会,就不会移情网上,发生“只爱陌生人”的现象。

让孩子有体验新事物(指网络以外)的乐趣,这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引领他参加他有情趣的活动。比如他对篮球有兴趣,这时教师不妨主动提供一些NBA的信息,特别是孩子最喜欢球队的信息,教师还可以抽时间和他一起观看球赛,并抓住适当时机进行教育。

(三)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

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时尚,包罗万象的物品和灵活的支付方式受到青少年的喜爱。教师应和家长一起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鼓励学生成为理智的消费者。比如,让学生每月制定合理预算,每次消费记账,定期储蓄等。如果学生能经常反思自己有哪些冲动的消费行为,逐步建立良好的消费习惯,就会减少不必要的网上消费。当然,由于青少年经济条件的限制,由这种原因引发的网络成瘾数量相对较少。

(四)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和使用信息资源

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撞击着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孩子。禁止孩子接触新事物的做法显然是偏激的、不可取的。上好信息技术课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才能杜绝孩子因苦

于上网无钱而劫财。但是,现在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就是“摆设”,老师怕孩子上网玩游戏,怕孩子接触不良网站,于是就关闭了网络,信息课上只是教孩子打打字,随便画点什么。学校对这门课程也疏于管理,很多领导只是检查是否有人上课,根本没有检查老师的教学内容。结果是字也没有打快,画也没有画好,却使孩子对这一门功课失去了兴趣,从而转向了网吧。

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QQ等聊天工具和E-mail等,教会孩子怎样上网与人进行信息沟通,帮助孩子正确结交网友,教会孩子运用网络搜索信息,有些学校就做得很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孩子们可以上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还有的老师给自己的班级建立了QQ群,在这里与孩子们谈心,解决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还可以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等。(我的孩子在育才学校时,教师让学生写日志)

现在是信息时代,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服务商为大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资源。只要键入关键字,便会有成千上万的相关信息展现在眼前。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师也经常会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但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还要传授使用网络的技巧,如教学生选择有用数据、提供快捷的搜索引擎、掌握时间管理技巧等,让学生高效率地运用网络。提示学生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善于使用学校的图书馆,从而降低对网络资源的依赖。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班主任要多花时间,多想办法,组织开展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让网瘾学生尽快融入各种活动中,并能从中

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快乐。某生上网打游戏成瘾,教师多次耐心教育(教师要有“三心”,细心、耐心、爱心发现问题),请他帮忙上网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然后让他在课堂上替其他同学答疑解惑,最后使他慢慢从上网玩游戏转变到上网查资料。慢慢的,学生会想:“以前我只知道上网打游戏、看电影、聊天,现在我能上网查找资料了,发现网络里面原来还有这么多有用的知识我没学到啊。我还可以利用在网上查到的资料为班上同学解决疑难问题了,是教师让我找回了昔日对学习的信心……”。

(五)心理说明,自我省察。

中医中有所谓“外敷加口服”的“外拔内攻”疗法,学校在矫治网瘾学生时也要注意这一点。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写“心理说明书”,详细叙述上网的过程、心理特征及上网成瘾后的种种不良行为等,并自我分析上网成瘾的危害,同时,还要写家人的期望、自己的理想、对将来的憧憬,等等。写“心理说明书”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检讨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重拾雄心,唤醒斗志。教师根据学生写的“心理说明书”,要对其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帮助学生找出成瘾的根源,耐心教育,悉心引导,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征得学生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把其中写得感人的文字念给其他同学听,这样不仅可以让全体同学受教育,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做人先立德,成才先成人。教师应从如何做好人的角度,帮助网瘾学生树立起生活信心,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大多数网

瘾学生还没有树立起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常常因空虚无聊而上网成瘾,上瘾后则越发空虚无聊。因此,教师应当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如何让网瘾学生回到课堂,是成功戒瘾的一个关键点。教师可以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开展工作,由宽而严,自然而然。前期可能为期两周,班主任每天早上要指导并同这些学生一起制订当天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要求他们每天写**记,反思当天计划完成情况和当天的学习感受,教师应每天检查并提出相应改正意见。中期可能为期一个月,教师可抽查其学习情况,如:作业、听课笔记等,并有针对性地找资料书、试卷让他们完成。在这两个时期中,对他们的作业要求不能太高、太严,应慢慢加紧。后期则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前、中期的效果,班主任可帮助他们制订中长期学习目标和计划,应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他们存在的不足给以指出。

如:一位教师分别和孩子、家长协商,达成书面协议,协议大体为:

A 每天可以玩游戏,上学的日子每天不能超过30分钟,节假日每天不能超过1小时。

B 不能借用他人的钱,符合规定家长要无条件支持。

C 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后才玩游戏。

D 要在自家、老师家里或者学校玩。

E 帮助老师查找资料(节假日让孩子帮忙,不能太勤。)

协议实行期间,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哪怕一点一滴,也要记录下来并给予表扬,这种表扬可以直接表扬,也可以侧面流露。

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时代的进步,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已经逐渐成为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只要班主任老师能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网络不仅不是洪水猛兽,而且还能够成为最好的教学辅助工具。

2.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看法范文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危害,影响因素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同时,因过度沉浸于互联网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多。有研究显示,截止2007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达了1.62亿人,其中18~24岁的网民占33.5%,拥有大专、本科文化程度的用户占42.0%。(1)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人群,由于学业、就业压力的加大,很容易成为网络成瘾的易患人群。

1 网络成瘾的概念

Goldberg最先提出了“互联网成瘾症”的概念,(2)它是指由频繁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迷恋状态,使个体有再度使用的强烈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等现象,对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钱铭怡等认为,“网络成瘾”也可称为“网络依赖”,是指过度利用聊天室、网络论坛等网络的交际功能,沉迷于网络世界虚拟的亲密关系,而忽略现实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和维持,导致个体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不正常状态。(3)

曾跃霞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将“网络成瘾”归结于人格障碍,她认为“网络成瘾”患者普遍存在逃学、闲荡等消极行为以及违抗父母和老师、性的幻想与不检点等人格障碍,需要通过网络交往与游戏得到满足。(4)

2 网络成瘾的危害

2.1 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毫无节制的长期沉迷于网络,就会造成饮食不正常、作息不规律,久而久之,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生物钟就会遭到破坏,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的还会诱发各种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头痛、失眠等。

2.2 影响正常的学业完成

有研究显示,网络成瘾患者每周上网时间平均为38.5小时,而非成瘾者只有4.9小时。(5)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等方面,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学生甚至连正常的上课、学习都保证不了,迟到、早退、旷课的是常常发生,以致期末考试大部分课程不及格,情况严重的还为此留级、推迟毕业等。

2.3 导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却内容复杂、良莠不齐,作为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正式形成的大学生,网络上不良的思想和内容会使辨别力、抵制力较差的大学生丧失基本的判断,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2.4 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会有社会孤立和焦虑感,抑郁、孤独等消极情绪也会增加,从而减少现实生活的社会卷入度,影响个体的人际交往。(6)网络成瘾者认为虚拟的网络可以让自己张扬个性,表达真实的自己,同时可以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烦扰,进而会更沉迷于网络,忽略现实中人际交往的必要性,逐渐与周围的老师、同学、朋友等人际关系隔绝。

3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3.1 人际交往特征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互动不可或缺的方式,也是在校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有研究显示,人际交往,尤其是与异性之间的人际交往情况对网络成瘾这一现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7)有严重网络成瘾倾向的人更容易在与异性交往方面出现障碍,可能是他们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往时间有限,因而逐渐与其生疏、脱节,导致交往障碍。

3.2 成人依恋类型

成人依恋是指个体与目前同伴之间持续、长久的情感联系,其依恋对象与婴儿时期有所区别,可以是父母、恋人、组织或抽象的形象。(8)李同归根据Bowlby提出的“内部心理表征模型”将成人依恋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惧怕型、专注型和冷漠型。(9)有研究显示,大学生依恋类型对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依恋回避较高的个体(如冷漠型和惧怕型),不愿轻易相信他人,也不愿轻易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利用度低,为了弥补这一心理,因而更易形成“网络成瘾”倾向。(10)

3.3 人格特征

人格特质是网络成瘾形成的基础。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在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中指出:“具有不同个人特质的网络使用者,会受到不同的网络功能特性所吸引,而产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形态”。梅松丽等人通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网络成瘾组和非网络成瘾组测试进行调查,也认为,网络虽然具有诱惑力,但并非所有人都会上瘾,上瘾与否更多地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和掩饰性4个人格特质均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

3.4 父母教养方式

有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网络成瘾与否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对子女若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较多的拒绝、否认以及严厉惩罚,有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李涛也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的父母较对照组更多地采用过分千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

3.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浅析 篇三

【关键字】:网络游戏成瘾 大学生 原因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C913.4

数据显示,有将近80%的大学生沉迷在网络游戏当中甚至成瘾,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将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引导的基本方法。

一、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社会及教育环境原因。

首先,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我国当代大学生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信仰危机,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民族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态度。正是由于缺乏强大的信仰支撑,导了大学生群体出现的人生理想失重、迷茫,进而使得部分大学生选择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挥霍青春。

其次,价值取向错误。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明显地存在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错误倾向。

再次,社会公平公正的缺失。从“我爸是李刚”的张狂,到“王娜娜被顶替上大学”再到“公务员省考题目泄漏”背后的无法无天,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社会地位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平、发展机会不均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心灰意冷,学习动力不足,奋斗动力缺失,进而产生了逃避奋斗的心理。

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起着关键作用。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应试教育的危害。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发展,在急功近利、追求升学的心态下,教育越来越失去自身的意义而走向“应试教育”的歧途。

高等教育的困境。当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深受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影响,过于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注重他们的从业能力和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其他更为重要的教育。

二、预防和解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方法

首先,从社会层面上,应改善社会环境,强化政府的监管引导和服务职能,发挥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建立关于网络游戏方面的监管职能部门,从立法到行政行政命令,从上而下完善网络游戏的准入和服务制度,拒绝不健康的游戏媒介进入市场,另外对游戏服务器的运行形成有效监管,确立国内网络游戏的分级制度。还要保障法律法规能够有力地执行。

其次,业界应提升网络游戏的文化价值。网络游戏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观对游戏玩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渗透作用是不可轻视的。网络游戏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它不应该引导人们去被动地逃避与发泄,而应当是主动地争取实现自我价值;它应当倡导人性光辉的一面而非黑暗面。

其次,從教育环境上,家庭和学校务必要进行积极的人性化的引导,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味禁止、责骂和批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性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当发现大学生玩网络游戏时,家长一定要对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解其在校学习和交友的情况,耐心而有条理地与孩子进行沟通,防止一出现玩网络游戏就加以打骂的情况。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最主要场所,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引导对预防和解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的最重要风向标,学校要把校园主流文化建设好,形成传统和传承,形成文化潮流,令大学生都愿意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来。大学生开展个性活动的场所是大学生社团,社团的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里的社团要肩负起服务广大会员的职责,多开展有益大学生身心的活动,发展兴趣爱好,与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活动,就能减少发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概率。大学里的学生评价体系要对学生多加宽容。学生评价体系是引导学生行为的有效制度,大学里应允许并承受学生的各种行为,并为他们找到一个合理的位置和合适的平台去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泄自己的情绪,耗费多余的精力和时间,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嘉奖,这种鼓励和嘉奖不仅仅是奖学金等有形的评价,还包括校园里的舆论支持。大学里应建立健全的心理预警机制。学校老师应学生的一些异常行为如旷课、熄灯时间过后仍挑灯夜战和夜不归宿等进行具体的了解,防止出现利用这些时间沉迷网络游戏、最终成瘾的后果。也要建立起学生心理咨询的便利渠道,让有问题的大学生敢于、乐于进行心理咨询,在其迷茫期化解其心中的困惑和矛盾。

最后,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和调节。在校大学生入学后首先要明白来到大学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和各种生活技能,是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组织合作等。这需要大学生树立大学生们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是解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价值基础。除此外,要建立有效而畅通的沟通渠道,令生活和学习中问题要及时得到在现实生活得到解决,还要走出网络游戏的世界,发现现实生活的乐趣,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消除对网络游戏的心理依赖。

1.3结论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时代的娱乐方式,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因受到网络游戏特征和功能的吸引,最终网络游戏成瘾,这对他们的思想和身体健康产生了消极的作用。要预防和解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环境,更需要大学生自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的正反面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奋斗,发现现实生活的乐趣,积极与人沟通,在生活中发挥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看法 篇四

近几年来有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学生是国家高等教育人才的主力军,他们大都经过了国家十几年的培育,花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照常理来说大学生应该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与发展前途,可事实却不尽如人意。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能加,国家逐渐加大高等教育招生力度。2001年全国各大高校的毕业大学生数量为110完,而到2010年当年毕业生数量为652万,数量增长了近5倍。但与之相反的是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不断下降,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难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本应是国家未来希望的大学生面临着如此艰难的困境呢?我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应从客观和主观上来看。

客观上,一、从政策上来看:首先部分省市对于大学生落户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与限制,很多大学生由于户口问题得不到解决而进退两难。其次就业程序比较复杂,就业市场还不成熟,学生缺少了解就业信息的渠道。

二、从高校方面来看:有部分高校盲目的进行扩招,不考虑自身的师资环境与师资力量的问题,单纯的扩大招生,扩招后许多用人单位不承认某些高校的毕业生。还有学校热衷于开设热门专业,导致热门专业大学生人数飞速增长,使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热门反而成为冷门。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进轻出”的现象。既然大学生就业市场化,那么高校就是市场中产品的生产者,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决定了产品的销量。目前部分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不够,甚至有的大学生仍人认为进了大学的校门等于进了保险箱,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

三、从用人单位来看:近几年来,用人单位逐渐提高了用人标准,这和高校扩招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很多用人单位单纯的看重学历,盲目的要求高学历、名牌大学生,要求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去年新闻报道,某知名国企招收门卫,要求毕业院校为985且英语必须过六级等,这让大部分大学生都望而却步。还有的单位甚至拒绝招收非名牌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外地毕业生等,这些歧视性的规定不但有失“三公”的就业原则,还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主观上,一、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好多学生非大城市、大公司不去,希望能取得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有大的发展机会等。但目前世纪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和中西部的一些中小城市。这就造成了能去的单位毕业生不去,不能去的单位却人满为患的现象。

二、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额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和能力素质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勤奋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还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团队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因此,学生干部和党员以及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而不少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是单纯的学习专业知识却忽略了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许多的面试,有些学生因为多次面试失败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丧失自信心造成恶性循环。还有部分毕业生缺乏独立的意识,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存在明显的依赖心理容易随大流,错过了好多本应属于自己的求职机会。

正是由于这众多的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难题,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应从根本入手。首先,政府要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制,要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次,高校要调整好专业和课程设置。高校应该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加强毕业考核制度,使大学生更加努力的学好自身专业的专业知识。最后,作为大学生自身来讲,大学生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与专业技能,努力提高自己以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

5.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篇五

摘 要: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网民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有1650万。这些人中的14.8%,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在没有监护人的陪同下恣意于网络世界,陷于血腥,暴力,色情的泥潭中,导致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网络有8种特征: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间界限;时间延伸和浓缩;永久的纪录;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梦幻般的体验。正是这些特征让一些上网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们不能摆脱上网的冲动,过度使用网络,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精神和身体的痛苦,妨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网络成瘾;种类;原因;不良影响;治疗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及表现

网络成瘾症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当剥夺上网行为之后会出现焦躁和情绪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定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损害。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生活中多是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十分孤独。同时,对朋友和家庭冷淡,亲社会行为少,心境抑郁,缺乏现实的成就动机,欲寻求网络的认可,害怕被拒绝,自我封闭。通过对这些青少年做相应的心理评估后发现,他们的自主需要很高,成就需要和表现欲望较高,而变异需要、内省需要很低,顺从需要极低。在现实生活中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

二、网络成瘾的分类

网络成瘾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色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网络技术成瘾等5类:(一)网络游戏成瘾。患者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财在游戏中,并从中得到快感。(二)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者就是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达到了成瘾的程度,把网友关系看得比现实中的亲友家庭重要。(三)网络色情成瘾。在网络中,各种与性和色情有关的站点比比皆是,各种淫秽文字、声音、图像信息泛滥,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网络中传播,只要稍不留心,就可能误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四)强迫信息收集成瘾。成瘾者经常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并伴随又强迫性冲动倾向和下降的工作效率。(五)网络技术成瘾。患者强迫性的沉溺于电脑编程或游戏程序中,不能自拔,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大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属于前三种,他们在网络中建立广泛的社会人际关系,甚至是恋爱关系,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迷恋网络游戏,沉浸在虚幻的游戏世界之中不能自拔,把自己想成了游戏中的`一个人物而不是现实中的人。

三、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求知欲望强烈,追求时尚。

(二)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在网络中他们体验到了自由的感觉,有“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在这里他们坐回了自己。

(三)青春期性心理尚不成熟。因为性是个禁忌的话题,他们缺乏科学性教育的引导,不能从有效途径接受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因而容易在网络中寻求感官刺激,满足性心理生理的需求,因而频频光顾黄色网站。

(四)青少年还未学会正确地应对现实中的困难挫折。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或挫折,借助上网摆脱烦恼,沉迷于网络。家庭关系糟糕的孩子是最易网络成瘾的,因为他们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在网上可以寻求到温暖,因此躲在了网络里。

(五)满足内心的多种需要。青少年处在一个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愿望。而在网络世界中,如QQ,等聊天工具及各种聊天室,能够很轻易的满足他们这一愿望。

四、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一)躯体方面。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进食过多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

(二)心理方面。患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不能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感到记忆力减退;由于长期的视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活动迟钝;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因不能面对现实,常常处于上网与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冲突之中,情绪低落、悲观、消极。

(三)行为方面。患者表现为频繁寻求上网活动的行为。为了能上网,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借款,欺骗父母,甚至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偷窃、抢劫。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最为直接的危害是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尤其是网络游戏,导致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甚至逃课、辍学。

五、如何治疗网络成瘾

一是生理脱瘾,应用戒除网瘾药物,使当事人在睡眠休息过程中恢复机体的平衡系统,通过对内源性“神经递质”功能的调控,以达到大脑内的“奖赏系统”恢复平衡状态,不再沉迷于网络,实现生理脱瘾。二是心理脱瘾,需要心理咨询师、家长、网络成瘾青少年共同配合,可以采用时间管理技术,打乱个体惯常的网络使用时间表,让其适应一种新的时间模式,从而逐步削减上网时间,这类似于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个案工作方法。实施行为契约法:让成瘾者与家人或朋友共同制定行为契约,接受监督。父母要减少对成瘾者的责备,多与孩子沟通与交流,培养新的兴趣与爱好,最终实现自我成长,心理上彻底脱瘾。第三,采用小组社会工作的方法,在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中举办励志成长训练营,这主要采用行为疗法,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意志力和沟通能力,从而让他们树立一个自信、积极的健康心态,逐渐摆脱网络对他们的不良影响。我国现在有很多类似的机构,不过大多采用军事化管理,如果适当加入社会工作方法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宏如,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征 健康心理学 .

[2]林绚晖 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3]殷建中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4]郭莲容等,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干预策略 教育科学 .

6.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看法范文 篇六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早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一直把安全问题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事项来抓,因为谁都清楚,无法保证安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早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一直把安全问题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事项来抓,因为谁都清楚,无法保证安全,其他一切活动、目标的讨论都将失去意义。尽管如此,我们仍不时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去年某学校的集体中毒事件余波未平,今年又有几个学校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其情景惨不忍睹,学生家长肝肠寸断,而相关责任人和领导的麻木与事后的极力推脱、企图逃避责任的行为更让人义愤填膺……,且不管这些事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如何,单是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就足以成为一口大大的警钟常响在我们耳边。

我是一名班主任,由于学生年龄的缘故,对于他们的安全,我更不敢掉以轻心,几乎每周的班会都要向他们着重强调安全问题,包括:

1.天气较冷,学生很容易就会带诸如火柴、打火机之类的火种在半道上烤火取暖;

2.学生在学校内,下课或上体育课时追逐打闹可能出现的跌打损伤;

3.学生在教室玩耍时,有时会爬上桌子从而有可能造成从上面摔下,或磕碰在桌凳和墙上;

4.学生从楼上往下乱扔杂物可能会砸伤楼下的学生;

5.学生在楼道内推搡可能造成的踩踏、挤压损伤;

6.学生在上、放学路上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7.学生在坑、井、河边玩耍时可能会造成的溺毙事故;

8.学生在校外摊点误买“三无”食品可能会造成的中毒事故

针对以上安全隐患,我多次专门召开班会,每次都要提出一个话题,让学生积极讨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组织小型的安全知识竞赛,丰富他们的安全常识,加深对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脑子里的这根弦始终不放松,时时刻刻处处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着想,真正做到安全至上,同时建立起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任何可能出现的事故苗头都不放过,并积极发动学生,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严格监督自己和身边同学的日常行为,一旦发现有不安全因素,要立即向老师或家长汇报,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制止或消除。

上一篇:餐饮管理软件哪个好下一篇:供电公司帮扶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