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共13篇)
1.《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 篇一
追求自由是人至高无尚的心向。
――题记
人的一生或许有许多追求的东西,比如快乐、幸福、成功等等,而追求自由的人也不在少数。因为自由是许多人向往却得不到的东西。所以,追求自由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不禁这样想。
窗外,太阳火辣辣的,似乎能烧焦这一切。我静静地坐在屋里,思绪却已飘荡在那本令人深思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里了。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追求自由的意义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反复地去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了。
马克。吐温,19世纪美国的文学大师。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其代表作。作家童年生活的实际体验,加上高超的艺术技艺,使作品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的结合上,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让人不禁拍手称赞。
不得不说的是,这本书触动了我的心灵,它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的确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好书。
书中有一段旁白令我难以忘却:哈克贝里。芬,现在归道格拉斯夫人监护。她尽力要把他培养成一个上层人。哈克感觉他的一切都被文明世界的清规戒律管制得严严实实。他想大喊、大叫,这是不被允许的;他想睡懒觉,这是不被允许我;他想掏鸟窝,也不被允许。从这段文字中我能感受到小男孩哈克贝里对自由的向往。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我每天都要学习、做功课,但我并不厌烦这一切,因为这一切是我自愿的。我曾经也渴望自由,但现在我更渴望知识,我愿意为了学习知识而放弃自由,正如老师说的那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最好的出路。
合上书本,我闭目凝神:追求自由本没有错,但人们想要的太多,自古以来就有“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说,很多人为了其他而放弃了自由,所以自由是许多人向往却得不到的东西。这,才是那些人追求自由的意义所在吧!
2.《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 篇二
一、语言文字的运用
第五章作者非常幽默地描述了镇上人做礼拜的场景。在介绍镇长时, 作者说道“the mayor and his wife—for they had a mayor there, among other unnecessaries”, “有镇长和他的太太———这个地方竟然还有个镇长, 这和其他许多没必要的摆设一样”, 一个“unncessaries”说明了镇长一职形同虚设;接下来牧师做了一番被认为很精彩的朗诵后, “the ladies would lift up their hands and let them fall helplessly in their lap, and‘wall’their eyes, and shake their heads…”, “女士们都要举起双手, 然后软绵绵地把手落下来, 放在膝盖上, 一面转溜着眼睛”, 一个“helplessly”和“wall”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一面称赞牧师的朗诵, 一面心不在焉。当牧师施道时“many a head by and by began to nod”, “nod”一词这里并不是说听者对牧师的话表示赞同或理解, 而是开始打瞌睡。在第三十六章里, 汤姆和哈克意外发了横财, 作者这样描述哈克的境况“Huck Finn’s wealth and the fact that he was now under the Widow Douglas’protection introduced him into society-no, dragged him into it, hurled him into it”, “哈克·费恩有了钱, 又归道格拉斯寡妇的监护, 这样他踏入了社交圈子———不对, 他是被拖进去的, 被扔进去的”。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 对哈克从来不闻不问。镇上所有的母亲们之前对哈克也是非常讨厌的, 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玩耍。大人们对哈克前后的态度充分显示了小市民的庸俗。
二、人物内心的刻画
在这本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汤姆刷墙的那一幕了。一个阳光明媚、充满生机的夏日星期六, 正适合玩耍, 不幸的汤姆却要刷墙。为了能买来自己的“自由”, 汤姆拿出他的财宝———“He got out his worldly wealth and examined it—bits of toys, marbles and trash”, 想要用他的财宝来诱惑其他孩子给他刷墙。读者读到这里会忍不住开心地一笑, 因为他勾起大人们对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后来汤姆灵机一动, 一个了不起顶呱呱的主意计上心头。他试图将一项烦躁、令他痛恨的“工作”做起来就像一个艺术家在从事一项艺术创作一样———“Tom surveyed his last touch with the eye of an artist”。这样果真吸引了孩子们驻足观看, 并愿意将他们的财宝给汤姆以换取机会能从事这艺术工作呢!“Tom gave up the brush with reluctance in his face, but alacrity in his heart.”“汤姆脸上显出不情愿的表情, 可心里却是快活极了”。并且心里盘算着如何宰割别的傻小子———“planned the slaughter of more innocents.”“后来汤姆战绩辉煌让围墙上了三层灰浆, 如果不是灰浆用完了, 恐怕全村每个小孩子都得让他弄得破产”。“If he hadn’t run out of whitewash he would have bankrupted everyboy in the village.”
还有一幕是汤姆初次见到新搬来的女孩贝奇。“他一见这个漂亮可爱的蓝眼睛小姑娘就坠入了爱河, 便将他之前苦苦追求、到手才七天的女孩艾美抛之脑后了, 他在这个新来的“天使”家门前做各种可笑的动作来炫耀自己;为了赢得她的好感, 汤姆傻乎乎地耍弄了一阵子。当女孩抬腿要上门槛时他便长叹一声, 而当女孩向栅栏外扔了一朵三色紫罗兰后他即刻面露喜色”。且看作者是如何描述汤姆“喜新厌旧”:“A certain Amy vanished out of his heart and left not even a memory of herself behind…He had been months winning her;she had confessed hardly a week ago;he had been the happiest and the proudest boy in the world only seven short days, and here in one instant of time she had gone out of his heart like a casual stranger whose visit is done.”这些场景向读者生动展现了一个聪明机灵、调皮可爱的汤姆。
三、环境的描写
马克·吐温对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写突出了小主人公汤姆讨厌清规戒律般学习的形象。其中一个情景描写了学校的毫无生气的学习氛围。“空气死一般寂静, 纹丝不动, 这是最最发困的日子。教室里有二十五位学生在用功, 他们的读书声就像是一群蜜蜂的嗡嗡叫声, 安抚着人们的心灵, 也催人入眠。远处赤日炎炎下, 卡第夫山在一层微微闪动的热浪中, 显得青翠欲滴, 紫莹莹的, 远看上去十分柔和;几只鸟儿悠闲地在高高的天空上翱翔;只有几只牛还算是活着的东西, 可它们却在睡觉。” (“There was not a breath stirring…no other living thing was visible but some cows, and they areasleep.”)
汤姆是个喜欢探险的男孩子, 有一次他和哈克约定晚上去山上的坟地埋死猫。作者将那天夜晚描述得相当吓人:“万籁俱寂, 阴森可怕的老屋的楼梯, 屋梁都在隐约作响, 蟋蟀和墙角里的小蛀虫也发出令人心烦和害怕的声音, 像是有鬼怪们在四处活动;屋外远处狗的吠声在空中震荡”。就在这样的夜晚, 汤姆和哈克拎着死猫消失在漆黑的山里面。作者是这样描述的:“Everything was dismally still…Evidently spirits were abroad….then the howl of a far-off dog rose on the night air, and was answered by a fainter howl from a remote distance.Tom was in agony.At last he was satisfied that time had ceased and eternity begun.”
四、结论
以上所摘取的故事情节只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几个片段而已, 虽然能充分体现一代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 但是不能反映作者的全部和全面的艺术才能。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以丰富的思想作底蕴, 以风趣的文字为形式, 富有哲理又极具艺术感染力, 其作品散发着永久而迷人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Mark Twain.Tom Sawyer&Hucklebe-rry Finn[M].Ware: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2.
[2]何东燕.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8 (3) .
[3] (美)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4.
3.《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 篇三
关键词:绝对小孩 成人世界 儿童本位
作品就像人一样,有的见过多次还记不住,有的匆匆一面却永生难忘——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一部让人读时赏心悦目,读完过目不忘的作品,虽然它的姐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生活厚度、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更胜一筹,但《汤姆·索亚历险记》自有其独特价值,正如评论家所言:“马克·吐温以汤姆其人为底本写出了这个具有普通性特征的男孩,并且在描绘的过程中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将他自己置于这个孩子的心目中。这种真实性,使这本书出版一百年来一直魅力不衰。”[1]
《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表于1876年,描写南北战争前一个小镇上男孩汤姆·索亚不满枯燥的生活环境、追求冒险生活的故事。马克·吐温用对比的手法,把生气勃勃的儿童心理同陈腐刻板的生活环境加以对照,小市民的庸俗保守、枯燥无味的死读书、虚伪的宗教仪式、催眠一般的牧师布道等等,这一切都叫汤姆感到厌恶。小说通过汤姆在课堂上的“捣乱”、在教堂里的恶作剧和最后幻想当强盗等情节,奚落了当时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作品对儿童的心理世界描写得细致真切,一个绝对小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什么是小孩子?或者什么是儿童,这听起来似乎像是个愚蠢的问题,答案当然很显然,“儿童经常被看作是成人的较小的较弱的版本——更具依赖性,缺少知识、竞争力,没有完全社会化也不善控制情绪。”[2]这样使用负面意义的词语的描述使得人们只注意到儿童所缺乏的能力,忽略了儿童所具有的成长的巨大潜能。而马克·吐温认为儿童的生命体中蕴含着成人生命所不能替代的人生价值,并将这一观念深深植入小说文本,汤姆·索亚作为绝对小孩的形象出自马克·吐温的笔下也就顺理成章了。
小说开头,这个货真价实的绝对小孩汤姆·索亚以一系调皮捣蛋行为“闪亮登场”。偷吃果酱却通过玩把戏逃脱包莉姨妈的鞭打,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的姨妈为了惩罚他不听话,把他的周末假日改为“禁止外出专做苦工”——要他粉刷庭园的院墙,那是一个美丽的早晨,对一个男孩而言,绝对不是一个粉刷墙壁的好日子,汤姆为了摆脱痛苦,试图把刷墙这个苦差事转嫁给他人,把自己的一颗白弹子送给另一个小男孩子杰姆,这颗白弹子虽然诱惑力极大,但还大不过杰姆对包莉姨妈的害怕,这时汤姆又加了一个筹码,让杰姆看看他受伤的大拇脚趾。杰姆实在是太好奇了,便答应了汤姆的要求。书中写道:“杰姆到底不过是个凡人——这一招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他放下了水桶,接过弹子,弯下身去对着正在解开绷带的大拇趾看得出了神。”[3]
这样的交换条件(特别是看受伤的脚趾)只能存在于儿童世界,成年人绝对不会感到一个受伤的脚趾有多大的吸引力,可能更多的是感到恶心,外科医生要看另当别论,但是小孩子就会这么做,他什么都好奇,他的快乐当然也就比大人多得多,马克·吐温写出了成人世界里荡然无存的“童趣”。虽然杰姆的帮忙被包莉姨妈发现,汤姆首战失利,但他最终开动脑筋成功摆脱刷墙的苦役,并且“汤姆已从早上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孩子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他已拥有十二颗弹子,口拨琴上的一部分,一块可以透光的蓝玻璃瓶碎片,一尊纱管做的大炮,一把什么也开不了的钥匙,一段粉笔,一个圆洒瓶的玻璃塞子,一个洋铁皮做的大兵,两只蝌蚪,六个爆仗,一只独眼的小猫,一个铜制门把手,一只狗项圈——可没有狗,一把刀柄,四块橙子皮,还有一个破旧的窗框”[4]。把这些东西看作是破烂儿、废品、垃圾,还是财产、宝贝、心头好,表明你所从属的两个世界——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这些东西在大人眼里,一文不值,废品收购站都不一定会收,因为“大人就喜欢数字”[5],正如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所言,要是对大人说,有一幢漂亮的房子,红砖墙窗前种着天竺葵,屋顶上停着鸽子……如果你这样描述房子,他们想象不出这幢房子是怎样的,你得这么跟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马上会大声嚷嚷:多漂亮的房子!儿童们追求的是快乐,“金钱万能”的观念不是儿童世界自主产生的,一件成人世界的废物如果能给他们带来快乐,那也是宝贝,由此可见儿童世界是浪漫的,充满着情感和好奇心的,而成人世界则是现实的,狭隘的,是受工具理性驱动的,成人的快乐远远少于儿童,过于数字化是一个不能不说的原因。
汤姆与蓓姬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在马克·吐温的笔下既妙趣横生,又平实质朴,汤姆回家时看到一个陌生的小姑娘——蓝眼睛,黄头发编成两条长辫子,穿一件白色衫子和一条绣花宽松长裤,这个女孩是如此的可爱,使得汤姆这位刚打完仗的、得胜还朝的英雄竟然不放一枪就投降了。“他偷偷瞅着这位新天使,恨不得顶礼膜拜,直到他看见她已经发现了他;接着他又装作不知道有她在场似的,用种种可笑的孩子气十足的动作来‘表现自己,求得她的赏识。”[6]而蓓姬对汤姆的回应则是把一朵三色紫罗兰抛到篱笆外,渐渐两位少男少女熟悉了,汤姆向他的心上人畅谈他未来的远大抱负——去马戏团当小丑,而他心上人的回答是:哇,真的,那可好啦,小丑身上全是斑斑点点,可爱极啦!是的,“儿童都喜欢小丑,大人则否,因为自己已经够像了。”[7]马克·吐温完全站在小孩世界里写小孩,把小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十足的儿童本色。而汤姆和蓓姬发生了小矛盾之后,他感到后悔要向蓓姬和好时,蓓姬回答他,你永远不要来找我了,可是转眼之间蓓姬也后悔了,马克·吐温把处于恋爱关系(实际上是少男少女朦胧的好感)中男女双方千变万化复杂微妙的心理刻化得细致入微,让读者感到既温馨又美好,本来对异性的渴慕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美好感情,根本不存在“早”不“早”的问题。
的确,“大人有个大人世界,小孩有个小孩世界。大人用尽方法想把小孩拉到他们的世界里,小孩却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8]哈克贝利·费恩是酒鬼的儿子,镇上所有的母亲都打心眼儿里既恨他又怕他,因为他游手好闲,而且无法无天,又野又坏——还因为所有她们的孩子都爱慕他。汤姆跟其他体面孩子一样,羡慕哈克贝利那种叫人眼花缭乱的弃儿世界——来来去去,一切由着他自己。他不用上学,也不用上教堂;不用叫任何人主人,也不用听谁的命令。他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钓鱼游泳,都没有人拦着,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没人禁止他打架,他爱多晚睡觉就多晚睡觉,他从来不必梳洗,也不必穿干净衣服。他骂人骂得可溜了。“总而言之,凡是生活中叫人痛快的事,这孩子全占了。圣彼得堡每一个受磨难、受压制的体面男孩子都这么想。”[9]汤姆虽然也不例外,但他还有更远大的理想——当海盗(当小丑的想法已被他放弃),那时他的声名将传遍世界,使人听到他的名字就打颤!他将驾一艘长长的、吃水很深的黑色快船,船头飘扬着他那面令人胆战心惊的旗帜,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上驰骋!当他的声名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将突然出现在古老的镇子上,阔步走进教堂。他皮肤黝黑,饱经风霜,身穿黑天鹅绒的紧身衣裤,脚登过膝长筒靴,挎着深红色的缓带,皮带上插满了手枪……耳听得大家在窃窃私语——这是海盗汤姆·索亚啊!是的,这一切都让汤姆心花怒放,在他心目中,宁可在舍伍德树林里做一年强盗,也不愿意永生永世做合众国的总统。他现在所能尽快付诸行动的是——计划好跟他的海盗弟兄一起回家,从而能够参加他们自己的葬礼(汤姆离家出走,大人误以为他已落河而死),这种充满奇思妙想的恶作剧真的让大人匪夷所思,只能由异想天开的绝对小孩子想得出来。所以尽管包莉姨妈和别的大人对他的所作所为口头上严加训斥,心里却感谢他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新鲜和刺激。
汤姆·索亚这个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的绝对小孩子出现在马克·吐温笔下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原因也不难找到,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对此有过幽默的提醒:“你们要没有念过一本叫《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书,你们就不会知道我这个人,不过这不要紧。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做的,其中他讲的大半是真话,也有些是添油加醋。不过大部分他讲的是真话。”[10]而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序言中,马克·吐温又直言不讳地告诉读者:汤姆是由他认识的三个男孩糅合而成,其中之一就是年幼的萨姆·克莱门斯,即马克·吐温本人,汤姆酷似马克·吐温本人回忆自己当年的模样,而且两人所作所为也极为相似。马克·吐温在小时候共有九次掉入水中又让人救起的经历,在他的自传《戏谑人生》中写道:“虽然大人们不允许我们游泳,但是我们却经常来这儿游泳。因为我们是小基督徒,很早我们就从亚当与夏娃的故事里知道了禁果的价值”。[11]马克·吐温在他的自传中还坦承他小时候喜欢恶作剧,从来没有从道德方面好好进行思考,仅仅因为感觉好玩儿,他的母亲为他操碎了心,在母亲八十八岁的时候,马克·吐温曾问过他母亲:“‘生怕我活不了?她想了一想——好像是为了梳理思绪想想清楚实际情况——然后回答说:‘不,是怕你活下来。”[12]可见马克·吐温小时候是多么调皮捣蛋,多么让他母亲头疼。
当然很多作家小时候都曾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长大成人(成为作家)后把调皮天真的小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他们的作品里,这要看作家的人生体验、艺术感觉,审美趣味。有的文学批评家认为马克·吐温是一位永不长大成人的孩子,虽然这种评语主要是从贬低马克·吐温的角度上来说的,但这也提醒我们关注马克·吐温独有的创作风格,当然“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下子就成熟的,因为他的创作主要取决于生活的积累。他最早的短篇小说和札记都是写比较直接的经历,对于美国人物与景色的再发现。”[13]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将十年的童年生活集中到一个夏季,作家经过时间的锤炼能够运用自如地抹掉或是强调某些细节,胡适曾给人题词:“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对于作家,我们也可以说:有多少细节,就有多少作品。正因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充满了真实可信的细节,使得整部作品像是原汁原味的水果,它是有真生命的,带着生活的汁液,并且有着作家的生命体验,更为关键的是,马克·吐温从自身的童年经验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看待教育主义的儿童文学作品,并由此得出了与崇尚说教的成人迥然不同的结论。在英美儿童文学的发展史上,一直有两股相互对立的创作倾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划分为两大主要的类型:教育主义与儿童本位,前者以教育为终极目的,作品呈现说教口吻,后者以儿童为中心,重视他们的生命诉求。在教育主义的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听话、规矩的小大人,而在儿童本位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顽皮、叛逆的儿童,前者注重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后者注重激发和满足儿童想象的天性。美国当时的教育主义儿童文学作品有较强的说教目的,按照本人的标准,将儿童分为听话的“好孩子”和调皮的“坏孩子”,并通过将品行与批评或赞扬联系起来的手法达到警戒儿童的效果。而马克·吐温在小说中颠倒了对这两类孩子的态度,塑造了充满生命力的绝对小孩——“坏孩子”(按包莉姨妈的说法,其实不算坏,只是喜欢恶作剧),他的描写更贴近现实生活,更符合孩子的天性与心理规律,虽然,马克·吐温的描写手法是受到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启发,洛克认为儿童并不是缩小的成人,而是有自己独特意志和特点的人类,他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接受人的生命和生活经验不可复制这一事实,因此,对待每一个儿童,都应该根据他自身的偏好、脾气和心灵的趋向,施以独特的教育,可以说洛克是儿童中心论教育的首创者,改变了人们对儿童和儿童教育的观念,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的调皮和叛逆,也许正说明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头脑。与洛克的思想一致,马克·吐温塑造的汤姆·索亚形象,虽然不符合成人所谓乘孩子的标准,“但独特的生命活力、不守常规的行为和丰沛的生命激情却使人们获得了意外的审美快感。”[14]暗示出学校教育规训的一面,总而言之,汤姆·索亚这样的绝对小孩形象体现出马克·吐温对儿童性格意志的尊重。
注 释
[1]约翰·坎尼编:《最有价值的阅读——西方视野中的经典》,徐进夫等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74页。
[2]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王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16页。
[3][4][6][9][10]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21页,24页,27页,51页,247页。
[5]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12页。
[7][8]朱德庸:《绝对小孩》,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5年,第43页,41页。
[11][12]马克·吐温:《戏谑人生——马克·吐温自传》,石平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页,15页。
[13]ROBERTE.SPILLER.《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著》,王长荣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21-122页。
[14]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小说主题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39页。
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术创新支持计划,编号:189070819。
4.《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 篇四
这本书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烂漫的生活。他们为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汤姆・索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波莉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能想尽任何办法来躲避处罚。镇上有一个孩子叫哈克贝利・费恩。他的父亲总是醉酒,父母一直打架,因此他跑出来自己生活。他看起来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大人们都不喜欢他,可汤姆和他却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约好晚上一起去墓地,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他们看到鲁滨逊医生、恶棍印第安・乔和喝的醉醺醺的莫夫・波特。混乱中,印第安・乔将鲁滨逊医生杀死了,然后嫁祸于波特。波特被捕后,汤姆事事不顺――他爱的贝基不理他,波莉姨妈也总是训斥他,他觉得没有人关心他。于是,汤姆、哈克和村上的另一个孩子一起乘小船去了一个海岛。可没过多久,村上的人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搜寻他们的尸体。晚上汤姆悄悄溜回家,发现姨妈正为他的‘死’悲痛欲绝。汤姆觉得非常惭愧。最终他们在为他们准备的葬礼上‘悄无声息’的回来了。夏天来临,汤姆便感到更加不安,因为法官将对波特的罪行做出判决。汤姆战胜了恐惧与自私,指出了杀人凶手,可凶手还是逃走了。后来汤姆想出来一个好主意:寻找宝藏!汤姆和哈克偶然就发现了印第安・乔和他的一大笔不义之财。的他们却不知道他把钱藏在哪了。在贝基和同学们外出野餐时,哈克得知印第安・乔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妇,因为她的丈夫曾经送他进过监狱。幸亏哈克及时报信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可印第安・乔再一次逃之夭夭。此时,汤姆和贝基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因为洞太深而找不到回来的路,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再一次遇见了印第安・乔。村民费尽心思救出汤姆和贝基之后封死了山洞。后来汤姆告知村民,印第安・乔还在里面。当他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死在山洞里了。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汤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里,找到了那笔宝藏。
汤姆・索亚让我吃惊,但马克・吐温更让我惊奇,少年时代的浪漫梦想、纯真的惊奇和喜悦,也都生动的描写出来,实在是不折不扣的名著啊!
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学传统以温柔敦厚见长,现代则以热情抒发见长。
5.《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 篇五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汤姆,他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又有正义感的男孩。他和她的朋友们讨厌木事的鬼话,常常和循规蹈矩的人们唱对台戏,为了摆脱枯燥乏味的功课和呆板无目的生活环境,他们做了很多的冒险来改变现在的环境。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捣乱快乐与乏味,贫穷与富贵,宗教与犯罪等当时美国的各个侧面。读了这本书后,我就认为做人就是要诚实,正直,遇到困难要冷静的分析,还要勇于去尝试与解决其他的问题,说不定这样成功的希望就会变大。
6.《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 篇六
我喜欢汤姆,因为他很天真可爱。我还喜欢波利姨妈,因为她能原谅汤姆。
汤姆喜欢冒险,他和乔。哈克是好朋友,他们一齐玩,一齐做海盗,一齐做强盗,一齐挖宝藏。不幸的是乔在挖宝藏的.时候被压死了。之后汤姆和哈克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人人赞许的大英雄。
汤姆索亚历险记小学生读后感100字作文(10)
7.《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 篇七
关键词:《汤姆·索亚历险记》 写作技巧 赏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的是在美国内战发生之前一位小少年的童年成长经历,由于家庭的关系,汤姆·索亚一直与同父异母的弟弟希得生活在姨妈波莉的家中。汤姆·索亚的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事物的性格让他的童年比一般小孩多了几份色彩。汤姆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作者马克·吐温对自己童年遗憾的写照,通过对汤姆的人物塑造作者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了向往。
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现实意义对于文学作品的指导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现实意义在于小主人公性格塑造中情感对于读者的影响,文章中所带有的浪漫幽默的色彩,让我们读者学会了去欣赏孩子的世界,对于孩子的存在要时刻的进行关注,让我们的世界在孩子的真诚启迪中得到思考和反思。
作者在描写汤姆·索亚的时候提到过这几件事情,例如:在描写汤姆为了证实世界对于鬼传论的说法时,汤姆领导一些伙伴在晚上去墓地找鬼的时候,恰巧遇上了杀人犯印第安·乔杀人的整个过程,在指证会的现场汤姆·索亚不顾一切勇敢的站出来指证了他杀人的事实,作者通过对这一事实的描写,让我们感悟了我们大人的世界由于社会的腐蚀变得不再透明和纯净。通过现实意义的交流让我们看清了,我们在孩子面前的丑陋。这是一种反正常思维的教育写作。还有作者通过对汤姆·索亚情感世界的描写,也让我们有了现实的思考。汤姆·索亚对于贝奇的感情,他因为得不到贝奇的关注而绞尽脑汁运用各种办法以及与贝奇分手后的难过与伤心,让我们对于我们的感情世界有了一次现实的思考,因为我们现在的人们对于感情的儿戏现象实在太多了,我们对于感情总是不能认真的对待。这样的描写让我们的现实世界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感受,让我们在了解孩子的同时去反思我们的行为。
这些正是作者写作中的技巧特色对于我们的指导意义,不去明显的指出而是借用一种态度让我们审视自己的世界,反思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通过描写汤姆对自由的追求在文学写作技巧中的体现
追求自由无束缚的生活是人们一直追求的人生境界,特别是在小孩子的世界观中他们对于摆脱大人对与他们的束缚更为强烈。文章通过对汤姆·索亚的人物塑造让我们对于汤姆的自由世界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汤姆要去冒险要做一个探险家。
汤姆这个人物形象对于自由的追求,也让作者在文学的世界里感受到了自由的追求,文学精神层次的追求让读者更为叹息。对于自由的追求描写,作者的心境在当时也是自由的,在文学世界里的自由是每一位作者与读者追求的世界。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我们感知到的世界是美好的,这让我们学会了放慢脚步去感知我们的世界是多么的不和谐与不成熟,我们活得像个没有经过改造的低级动物,而孩子的世界却是那样的美好和和谐。
3.对文章主题隐晦的诠释在文学写作技巧中的体现
英美的作家习惯性的在写作中,将文章的主体不直接的表述出来,而是借用人物的性格将文章的主体内涵深层次的体现,对于文章的主体需要读者认真的挖掘和研究。这样的一种写作手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当读者体会到文章的内涵意义时的感悟会加深读者对于文章的理解与体会。读者在不断的阅读中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也是重要的。
4.关于文章意象方面在写作技巧中的体现
文章的意象是指作者在诠释人物性格的时候对于人物的不同塑造的体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会让读者对于人物的多层次有很大的兴趣,让读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人物意识有助于自己性格的再塑造。这就要求了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尽可能的将人物形象进行美化,但是整个美化是要建立在人物性格真实的基础上的。
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在人物塑造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将孩子的天性表现的活灵活现,这也是作者马克·吐温作品体现独特视觉的证明。作者马克·吐温将自己向往的形象在汤姆的身上进行了诠释,让人们对汤姆这一人物形象有了一个认识和赞扬。小说的写作手法同样是值得读者学习揣摩的地方,本文的写作技巧对于文章的文学价值的鉴定有了很好的帮助,文学价值让读者更加珍惜文章内涵所带给我们的意义。写作技巧的运用让读者的不断阅读收获了不同的文学知识,这也是这篇作品被读者叫好的意义所在。
8.《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 篇八
《汤姆历险记》讲述了一个淘气、学习不好、一心想成为汪洋大盗的学生,他天生喜欢打架,很爱戏弄他的伙伴。一次他和伙伴们进入山洞去玩,结果在洞中迷了路,他和朋友们在洞中相依为命,共度重重困难。最后他们脱险回家,汤姆和他的好朋友哈克 还 发了财。总之,《汤姆历险记》很好看。
仔细想想,只要我们是男子汉,似乎都做过类似的梦。有时想成为威风的海盗船长,带领一帮豪气干云的兄弟们,掠尽天下财宝,抢尽天下美女;有时想像关羽、张飞一样,正义、勇敢、保卫人民,做真正的英雄,留下千古美名。
我热烈推荐大人和孩子们看一看这本书,是不是也激起你的美梦了?
9.《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篇九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我非常爱看,可以说是百读不厌。
在这本书里,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带着我来到了他的童年,在他的童年里,淘气的汤姆索亚带我来到他的家庭,他的学校。
他喜欢和哈克贝恩、乔埃哈波、班恩罗杰、吉姆哈林斯……一起玩耍。他有一次说出了真相,把印第安乔告上法庭,把可怜的墨菲波特解救了出来。又有一次,他把哈克和乔埃叫到荒岛上,来当海盗。还有一次,他把撒切尔法官的女儿贝琪撒切尔从难以走出的“迷宫”里救了出来最后他又和他的好朋友哈克一起寻宝他们把蕴藏在地下的宝藏成功地挖了出来,汤姆又把自己的机智发挥出来了,他把宝藏藏在了两个小口袋里,吃力地运了出来。
汤姆的童年是充满叛逆和冒险的,我希望大家能跟着这个机智勇敢的小主人公,共同感受童心的透明,青春的美丽,人生的温馨,自由的可贵……
让我们为自己的童年,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进入他的童年,进入他的回忆吧!
万花筒似的童年
——《城南旧事》读后感
童年,是曾经的天真可爱,是美好记忆的开始,也是人生旅程的起点。童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一辈子也抹不去的记忆。林海音写这本《城南旧事》,也是她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不舍情怀。
我一向对名着不太感兴趣,往往是刚翻开一两页便将其束之高阁了。《城南旧事》却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着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影片中的主角英子(林海音),生活在北京城南四合院内一户温馨的大家庭中,英子有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过着属于她自己的童年生活。随着一页页翻过,一个个故事情节也展现在我眼前:缓缓走过的骆驼队,英子也慢慢度过她的童年,英子的朋友“妞”,她喜欢的“秀贞”,草丛里的小偷,家里的佣人“宋妈”,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一幅幅童年的画面,一件件童年的往事,英子的童年就像一个个装着童年酸甜苦辣的百味瓶。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英子和宋妈分别的凄凉景象:英子坐在洋车上,不停的回头望着骑着小毛驴的宋妈,直到宋妈的背影消失在尽头。这幅画面好像真的出现在我眼前,我看见了路旁的枫叶,听见了英子的哭泣,感到了心碎的悲痛。
合上书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城南旧事》带给我太对太多的感受。小小的英子,那么的天真可爱,本应该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却要像大人们那样思考,有很多事是不该在她那时发生的。父亲的去世,让一个12岁的孩子撑起了半个家,不仅要哄弟弟妹妹们开心,还要照顾妈妈。思考,让英子瞬间变成了大人,也让她的快乐童年背上了沉重的担子。
回头想想我们自己的童年生活,谁不比英子小时候过的好呢?我们既不用操心家务,也不用为快乐发愁,以自己为中心,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我们小时候没有遇到过的事,英子遇到了;我们小时候没有经历过的事,英子经历了。老子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英子这样早就遇见了这些事,在日后抗打击抗挫折心肯定比一般人要强,她必定变得很乐观。再回头看看童年,也许英子会很感激童年里经过的种种挫折,让她变成生活中的“强者”。
童年,就像一个百味瓶,里面装着酸甜苦辣,各种味道。童年,又像一个万花筒,绽放着无数耀眼美丽的光芒。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段美好的过程,美好的记忆。也许在你人生的道路上,它是个铺垫;也许在你成功的人生中,还要感谢童年。那段回忆,谁都无法抹去,不曾忘记,那就把它藏在心间,视为最珍贵的宝贝。
读了《红楼梦》有感_400字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讲的都是豪气干云的人物,孙悟空,宋江,诸葛亮,一个比一个智慧,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比一个骁勇善战。
但《红楼梦》不同,它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女人的惨态,金陵十二钗没有一个好下场,黛玉葬花,元春暴病,探春远嫁,湘云贫病,妙玉失踪,迎春虐死,惜春为尼,熙凤惨死,巧姐成婢,李纨守寡,可儿早夭。唯独宝钗还不错,不过自己嫁的那个人却不爱自己。可比起其他人来讲,还算幸运。红楼女儿的悲惨又有谁知?
我喜欢黛玉,她能够为自己的幸福而去争取,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只是黛玉错了,在这个年代,岂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吗?黛玉太过于清高了。以至于不去交人情,弄到一副落花而亡的结局。而宝钗则与黛玉那“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与之相反,所以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多与宝姐姐一块儿,这点也促成宝钗在众姐妹中交情甚好。再者,黛玉虽“心较比干多一窍”,可黛玉表现太露,不比宝钗端庄沉稳,在贾母眼中留下了一个典范妻子的表率。
身为“金陵十二钗”之首的“潇湘妃子”黛玉,又怎会没有难言之隐呢?父母已双亡,在这偌大的府邸之中,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啊。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啊!
红楼梦真的很不错,我推荐大家也读一下。
读了《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着,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着”。《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是一个童年的梦,这梦有欢喜也有悲伤,这个梦发生在油麻地,发生在一个美丽的乡村,发生在一幢幢草房子里。这梦里有一个个可爱的人物:桑桑、纸月、蒋一轮、白雀、秃鹤……
我终于含泪读完了《草房子》。这本书写了男孩子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让我感受最深的人物是杜小康,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因为他经历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折磨——一次水上事故,使他家的情况一落千丈。为此,他放弃了学业,但是他对学习的渴望丝毫没有减退。想想,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被迫停学,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但这都没有阻挡住杜小康前进的脚步,他的坚强令我佩服。面对困难,他没有一丝胆怯,总想着要东山再起。这些经历都让杜小康变得成熟、稳重,让杜小康学会了自力更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呀!
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一天,我放学回家,经过一座铁道桥,在铁道桥旁的一根限高杆上,有些许泥土。几场雨过后,有一株小苗从那些泥土中冒出来。多么坚强的小苗啊,它能从那一点点泥土中冒出来,尽管它仅仅只活几天,但是那种坚强的意志令我铭记在心。
我用心回味着《草房子》,与它融为一体。《草房子》如歌、如诗、如画,带给我们美好的回忆和美丽的遐想。当我们回眸,你觉得它还仅仅是一座座普普通通的草房子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为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着,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书的内容很精彩,描写了刘备、曹操、孙权三人各自带着手下的大将,斗智斗勇,欲一统天下的故事。齐备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位大将;曹操有许诸、典伟、张辽等人;孙权也有周瑜、黄盖。整部《三国演义》更有许多精彩的情节,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诸葛亮摆空城计等等,都为大家所熟悉。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孔明,号卧龙居士,他善于用计,熟知天文地理,聪明能干。刘备爱才,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扶佐自已。刚开始众将士不服孔明,但是很快,曹仁就带着十十万大军杀往刘备所在的新野。孔明知道这一仗一定要打好,于是就设计把曹仁的大军引到草丛里,一把火,二十万大军就被孔明烧光了。孔明指挥的最有名的战役还是火烧赤壁。曹操领百万大军杀向江南,只因北方人水土不服,无法渡江,只好先操练。庞统施连环计,骗曹操用铁索把船连在一起。孔明又巧借东风,用火攻把曹操的几万艘战船烧了个精光。同时孔明还派兵马在曹操的兵营门前备战,一见火光,就攻曹操的军营,曹操大败而逃,百万大军只剩几十人了。从这些战役中,我觉得孔明是个有勇有谋,可以担当大任的人。
孔明除了会用计打仗,还发明过许多东西,比如说:连弩射、木牛流马、孔明灯……孔明最后还七次复出祁山,后因过于劳累而死了,未能完成帮助齐备一统天下的梦想。孔明的一生足智多谋,忠君爱主、心胸宽大,为扶佐齐备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个伟大的人,也是我敬佩的人。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500字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鲁滨逊漂流记》书中主要写了鲁滨逊的航海历险,他被吹到了一个岛上,自己丰衣足食,获取食物,还当了一回“老师”,他眼睁睁地看着野人吃掉自己的同伴,自己造了木船,还发现了许多矿,在岛上建了两个家。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故乡。
“不管多么困难,也要有活下去的意志!”我大声地读完了鲁滨逊说的最后一名话,懂得了这本书的真谛,窗外细细的雨,凉爽的风,伴我读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我心中不由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慨。
我佩服鲁滨逊活下去的意志,佩服鲁滨逊那顽强不屈的精神,佩服鲁滨逊……
我读完了这情节曲折,连绵起伏的故事时,被它感动了,被它震撼了,这是心灵的震动,心灵的呼唤。
任性、倔强、娇气、依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许多青少年的最大缺点,依赖父母、依赖学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试问,如果父母不在了,这些青少年能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取得劳动成果呢?这些性格已经成为了他们致命的弱点。
读完了这本书。忽然,我懂得了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人生如一条小溪,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艰辛,如果没有了困难,一路畅通无阻,那样的人生也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了……
10.《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篇十
汤姆被罚粉刷围墙,他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我喜欢汤姆是现在的孩子都躲在大人的羽翼下不肯出来,现在社会是还有许多啃老族,他们都不自立,我要学习汤姆在生活中磨练自己,自立自强,成为像汤姆一样的男子汉。
他目睹了坟场谋杀案,看到波特的无辜,勇敢出庭作证,说明真相。大人都以为他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表礼时,他俩却躲在钟楼上偷听,真是好气又好笑。他和贝琪在山洞迷路,是他凭着这种毅力和勇敢的机智,找到了出口,脱离了险境,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后来和流浪儿哈克逃到荒岛上,感受到了孤独和害怕,但是还是坚持到自己的“葬礼”那一天。他为了贝琪免遭,把错都揽到自己头上。
11.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篇十一
这种童真过了儿童时代就很难在寻能让我们找到的,就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甜蜜回忆。小时候,我在一年级的时候。由我的小学教师——徐老师带领我三年,三年中有许多欢乐但也有痛苦,我十分的开心,开心地事情有许许多多,他有一个黑黑的脸,有时就插入一个古代俗语,令人十分敬佩,这就是被我们称之为——黑人孙乐涛,孙乐涛跑步的时候十分有趣,他跑一步,步子十分的小,没跑一步地上便看上去十分的陡,地上有许多脚印,每跑一步,地就会震动起来犹如地震。第二趣茅晨楷以前是我们班的,他要急得上厕所,马上跑到厕所,一不小心脚一打滑,马上滑倒在地上,四脚朝天的动作令人惊叹不已,但现在他不在,但我们对他还是十分怀念。
看完《汤姆索亚历险记》我真羡慕汤姆有这样的经历。这本书让人看起来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我们是孩子。想象是我们的朋友,梦境是我们达成心愿的一条捷径。
12.《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篇十二
故事描述了汤姆·索亚,一个活泼,健康,满脑袋鬼主意的野孩子的童年生活。
书中人物之所以能成功的关键在于马克·吐温,一个热爱朝气蓬勃,无拘无束生活的作家,在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汤姆·索亚或是哈克·费恩,还是小人物吉姆,他们没有被沾染上一点成人世界的多愁善感,自由自在的在属于他们的天空下活动。
读了这部小说,我不禁回想自己的童年,回想起自己也曾拥有过那么明净的感觉,那么单纯的哀伤,那么假装老道却不值一提的孩子话,以及自以为了不起却遭到大人批判的哭泣……不由得在学习的劳碌繁重中忍俊不禁,扑哧一笑。于是,欢乐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部小说是想让我们回到童年的时光,而不是让我们陷入时光不再、童年难返的惆怅之中。
我郑重、小心地在扉页上写下一句话:时光的洪流中,我们总会长大。
三、《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300字
在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一本课外书《汤姆?索亚历险记》,我差不多是花了大半个寒假的时间把它读完的,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看不懂,有点难读,但是我越往后看越觉得故事很精彩,到后来都有点爱不释手了,我想有时间的话我一定要再读一遍
汤姆真是个调皮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他调皮捣蛋,逃学,恶作剧,经常被波莉姨妈挨骂,但波莉姨妈对他是又爱又恨,总是拿他没办法。然汤姆不是一个大人眼中的乖孩子,但是他很勇敢、善良,而且非常爱冒险,这个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故事:一天夜里汤姆与哈克在坟场玩的时候看到了一场凶杀案,强盗杀害了一名医生并诬陷给了无辜的人波特,后来,波特要被处以死刑时,汤姆冒着生命危险在法庭上给波特作证,要知道,这个强盗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啊!
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我要学习汤姆的乐于助人、勇敢无畏的品质,也要像汤姆一样,遇到困难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不要动不动就哭鼻子。
四、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300字
假日里,我看了一本《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书,我觉得书里那个名叫汤姆的小男孩挺有趣的。
首先,我觉得汤姆是个非常机智的小男孩。当波莉姨妈让他去刷墙的时候,他那聪明的小脑瓜就开动起来了。他努力让他的朋友们都觉得刷墙是一件即新鲜又好玩的事情,让他的朋友们羡慕不已,都争先恐后地来找汤姆要求刷墙。而汤姆却假装刷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还跟小伙伴们说:这墙是当街的一面墙,波莉姨妈是不会随便让人刷的。这样更加引起其他孩子的兴趣,都拿出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和玩具来跟汤姆换一次刷墙的机会。就这样,汤姆不但没受累,反而得到了很多好东西。波莉姨妈看到那面墙整整被刷了三遍,高兴得直称赞汤姆。
其实,机智只是汤姆一小部分的特点,他最大的特点还是酷爱冒险,正直,勇敢。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的收获非常大。我从汤姆的身上看到了他敢于冒险,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今后,我会努力学习他的这些优秀品质,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五、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300字
假期里,我看了一本由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一本书,名字叫《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非常好看,里面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聪明、顽皮、勇敢、爱冒险的孩子。
书里最精彩的是汤姆和哈克去墓地试胆量,却在那里看见一场谋杀案。印第安人乔杀死了一名大夫,却又嫁祸给了波特。他们看了非常害怕发誓不说出去,可到了法官审理时,汤姆勇敢地站出来为波特作了证。我非常佩服他。
13.《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 篇十三
汤姆是个爱冒险的孩子,他和哈波、哈克离家出走,出海冒险。他们一齐来到了一座无人小岛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岛上他们吃着美味的鱼蛋和鱼,玩着各种游戏,还经历了一场可怕的暴风雨,但是他们最后实在是太想家了,还是偷偷回来了。
汤姆还是个勇敢的孩子,在参加野餐聚会时,汤姆和蓓姬在山洞里迷路了。他们在洞里又累又害怕,还遇见了印第安。乔。但最终汤姆鼓起勇气,拉着风筝线,四肢并用地在一条条路线上摸索着,最终找到出口带领蒂姬安全回到了镇上。
【《汤姆索亚历险记》学生读后感】推荐阅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550字07-07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00字09-01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1000字初中10-05
暑假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五年级读后感10-25
《汤姆 索亚历险记》练习汇总08-15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10-24
汤姆索亚历险记优秀摘抄笔记08-08
汤姆索亚历险记答七上案06-16
初中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作文07-28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优秀作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