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2024-09-18

数学加减法练习题(共11篇)

1.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篇一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

1-100道练习题:

12+6= 29-7= 33+2= 3+40= 15+4=

23+5= 37+1= 29-3= 38-3= 15-4=

18-2= 30+8= 43+1= 86+2= 70+3=

30-2= 72-2= 66-4= 39-2= 20-9=

53+5= 35+2= 39-4= 8+50= 20-1=

40+6= 62+7= 89-5= 63+3= 34-2=

50-4= 11+2= 53-3= 60+8= 80-7=

32+4= 26-5= 84+4= 35-10= 71+9=

18-4= 66+10= 83-3= 71+5= 60-5= 36+3= 58+30= 28-7= 87-10= 80-6=

11+9= 80-3= 95-4= 64+3= 98-4=

25+7= 62-2= 83+5= 83+10= 10+8=

56+20= 64+6= 65+3= 15-3= 30-3=

32+6= 29-7= 35+2= 73+4= 25+4=

43+5= 87+10= 39-3= 48-30= 95-40=

81-2= 60+8= 39+10= 76+10= 70+30=

48-9= 47-8= 52-4= 43-8= 68-9=

40-2= 27-9= 32-4= 41-2= 38-9=

50-8= 63-9= 37-8= 56-20= 88-9=

100-205道练习题 75-9= 92-3= 42-7= 71-6= 58-10=

47-8= 26-7= 52-3= 69-10= 63-5=

80-2= 36-9= 78-4= 65-8= 99-9=

72-2= 45-9= 86-8= 96-2= 24-9=

40-2= 46-9= 43-4= 18-2= 38-8=

35+5= 85+2= 59-4= 78+10= 82-5=

64+6= 32+7= 49-5= 63+3= 84-2=

60-4= 11+20= 45-3= 30+8= 60-7=

25+4= 36-5= 84+4= 52-3= 71+9=

88-4= 76+0= 93-3= 18+5= 70-5=

56+20= 64+6= 65+3= 15-3= 30-3= 32+6= 29-7= 35+2= 73+4= 25+4=

43+5= 87+10= 39-3= 48-30= 95-40=

81-2= 60+8= 39+10= 76+10= 70+30=

48-9= 47-8= 52-4= 43-8= 68-9=

40-2= 27-9= 32-4= 41-2= 38-9=

30-2= 72-2= 66-4= 39-2= 20-9=

53+5= 35+2= 39-4= 8+50= 20-1=

40+6= 62+7= 89-5= 63+3= 34-2=

50-4= 11+2= 53-3= 60+8= 80-7=

32+4= 26-5= 84+4= 35-10= 71+9=

60道练习题一: 16+9= 5+18= 17+3= 36+6= 29+5= 87+9=

48+8= 35+8= 4+19= 7+26= 4+37= 29+4=

19+8= 29+7= 7+38= 9+18= 40+6= 35+30=

62+8= 75+5= 23+7= 26+8= 19+60= 32+8=

16+9= 24+6= 5+37= 44+7= 67+9= 50+8=

61+9= 85+4= 91+8= 82+5= 39+1= 46+7=

23+7= 37+4= 78+3= 27+6= 39+8= 68+5=

9+25= 85+6= 92+4= 86+2= 48+7= 39+9=

2+38= 56+8= 36+5= 35+6= 46+9= 9+25=

23+8= 46+6= 90+9= 84+7= 34+7= 56+3=

60道练习题二: 12+9= 93+3= 58+3= 75+7= 35+6= 86+8=

39+2= 27+4= 50+5= 34+9= 10+60= 9+50=

10+40= 61+10= 18+5= 74+6= 37+2= 26+5=

23+7= 47+4= 88+3= 47+6= 39+8= 68+5=

26+8= 19+6= 28+5= 53+6= 78+5= 37+9=

23+8= 89+6= 75+5= 86+6= 68+7= 87+9=

26+9= 25+6= 50+37= 49+7= 87+9= 50+8=

61+9= 85+4= 91+8= 82+5= 39+10= 46+7=

73+7= 37+4= 78+3= 27+60= 39+8= 68+5=

9+25= 35+6= 2+40= 86+2= 48+7= 39+10=

60道练习题三+12道补充: 16+9= 5+18= 17+3= 36+6= 29+5= 87+9=

48+8= 35+8= 4+19= 7+26= 4+37= 29+4=

39+8= 26+7= 7+38= 6+18= 40+6= 35+30=

32+8= 25+5= 13+7= 86+8= 19+60= 32+8=

16+9= 34+6= 5+37= 14+7= 37+9= 57+8=

39+2= 27+4= 50+5= 54+9= 70+60= 39+50=

10+40= 6+10= 18+50= 74+6= 37+2= 26+50=

23+70= 47+4= 88+3= 47+6= 99+1= 68+5=

26+8= 19+60= 48+50= 23+6= 78+50= 87+9=

83+8= 19+6= 75+5= 36+6= 18+7= 47+9=

83+70= 67+40= 88+3= 47+6= 39+8= 68+5=

36+8= 19+6= 28+50= 53+6= 78+5= 17+9=

以上就是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篇二

关键词:纠错,对比,巩固,灵活,练习

“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内的一堂练习课内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小数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计算”,掌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根据算式和数据的特点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学生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加减简便混合运算。

在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站在以学定教的视角,笔者设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共6题,意在了解学生的计算错误点主要在什么方面。抽样班级共三个,总人数1 17人,习题反馈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书,学生在学习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时,无论是在计算的正确率,还是在减法性质的灵活运用上都比学习整数加减简便计算要困难很多。

1.小数错位相加减正确率低

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需要小数数位对齐相加减,而因为小数相加减时会出现两个小数位数不相同,需要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时特别注意相同数位相加减。学生很容易受整数运算的负迁移,采取了末尾对齐的方法进行了计算。在整数运算中,只要末尾对齐,那么在相加减的时候一定也是数位对齐相加减的,但这个法则在小数加法和减法中则不适用,末尾对齐容易造成两个不同位数的小数相加减时产生错位相加减的错误。比如笔者的前测卷中90-9.9-0.01,学生错误点就是采取了末尾对齐相加减。如右图:

2.减法性质的的误用

减法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一个减数,再减去第二个减数。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已经教学过,学生在简单的a-b-c=a-(b+c)的运算中错误率明显比四则混合运算要低。比如笔者测试卷中(3)(6)明显比(4)正确率要高。

在错误人数45中有35人是采取了这样的计算方法,究其原因是看到了数据上的凑整而无视运算顺序,采取错误的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个问题在整数运算的时候也同样出现过,学生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教师采取过着重讲解分析,校正时学生也能改正出来,可到了小数除法,问题同样出现了!

对于以上错误,笔者认为要把“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上出实效,必须避免练习课常有的“讲一练”模式,即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一题一题的讲解,接着就进行相对应的巩固练习。这样的练习课学生往往在听讲的时候容易走神,做练习的时候就又错误百出,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烦!现在的练习课要求教师从新授课出发,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真正让练习课上出高效,上出高质!因此,笔者以学定教,设计以下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

一、纠错

课开始,幻灯片显示学生错误情况统计图(以上课班级数据为准)

师:同学们,这是昨天你们前测卷的批改情况,今天老师请你当一回小医生,帮忙找找这些错误的同学都错在了哪里?你们愿意先治哪一题?

生:第四题(学生的注意点集中到错误情况最多的15.8+14.2-4.6+5.4,共错15人)

师:请你来说说这题正确的应该怎么做?

生:15.8加14.2的和加上5.4减去4.6的差,等于30.8

师:谁明白他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15.8加14.2的和是30,再看是减去4.6加上5.4,那么相互抵消后就是加的多,所以是30再加上5.4减4.6的差,最后是30.8

师:你说的是不是这样,幻灯显示学生正确的作业

师:那么请你来看一看,他们错在了哪里?(幻灯出示两张学生错误比较多的两种计算情况)

生:第一题15.8加14.2没有进位,应该是30.

生:第二题他减多了?

师:什么叫减多了?

生:应该是减去4.6再加上5.4,他这样做的话就减去了10,多减了。

师:谁听明白了?(特意叫了先前按照这种方法做的学生)

生:老师,我懂了,这两个不能和在一起减,这样就变成15.8-14.2-4.6-5.4了。跟原来的题目不对了。

师:(惊喜的)这个同学是怎么在思考的啊?

生:我们添了括号后可以再打开括号试试看,是不是还和原来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就错了。

师:很好,这可以作为我们检查的一种办法。同学们很会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下

学生进行讨论,由此得出我们在做四则运算时要注意观察数据以及运算顺序看看是否能简便计算,而不能想当然凑整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

1. 重点展现,集中注意

在课开始,我呈现学生所做前测的成绩,学生自然的关注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并且会自主的思考“为什么会错这么多呢?是什么原因呢?想想自己有没有可能做错。”学生自觉并自主去思考比教师强要求学生来学习效果肯定更显著。那么在课堂开始也把学生的纠错的注意点集中到15.8+14.2-4.6+5.4以及90-9.9-0.01上,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堂中更大效率的解决学生的错误点。

2. 正确先行,纠错在后

记得曾经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每每在讲评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呈现了学生的很多的问题,让学生逐个的分析,讲其错误点,但是作业再回收上来批改时却发现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同样还是黑板上的那些错误,那种挫败感一直困扰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明明说了这样做是错的,为什么学生还是会按照错误的方法做了呢。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在一堂公开课上,在反馈一道练习题时,我同样先拿了做错学生的作业纸,学生纠错,然后正确的我就叫学生口答了,我在幻灯上展示了下。课后作业纸收上来,发现学生竟然还有那么多类似的错误。我很懊恼于学生不专心听讲。但听课的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给我指出了问题所在,即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先入为主的记住黑板上最先呈现的,或者呈现次数最多的。反思自己的课堂和黑板,满满都是学生的错误,学生慢慢的把错误留在了脑子里,而正确的却被我直接忽略在用嘴讲解中,连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这样对于学困生的学习而言不是在解决错误,而是在加重了错误在他们脑中留下的痕迹。因此在课堂中特别是在练习课中,老师一定要先给学生呈现正确的结果,防止学生先入为主记住了错误观点。在纠错15.8+14.2-4.6+5.4中,我按照这样的秩序给学生呈现了正确的应该怎么做,再来反思错误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是从正确观去反思错误点,脑中留下的还是正确的做题方法。

二、题组训练

师:接下来,老师请来了四个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幻灯出示四个数字:5.94 9.06 3.5 6.5)

生:他们可以凑整,5.94+9.06=15 3.5+6.5=10

师:你这样的凑整的前提条件是他们之间的运算符号是?

生:是加法(幻灯跟随学生的回答添上加号)

师:那么如果我运算符号变了呢?(幻灯出示:5.94+9.06-3.5-6.5)

生:那就是15-10了

师:你的意思是?

生:连续减3.5和6.5就是减去3.5和6.5的和

师:好的,不错,那么运算符号如果变成这样

……(幻灯依次出示:5.94+9.06-3.5+6.5,5.94+9.06+3.5-6.5)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不计算写出这四个算式的关键步骤,写完后,同桌批改,如果有错误,请自己仔细对比分析并写下错因

[设计意图]:

1. 题组训练,沟通对比

所谓题组,就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它具有鲜明的对比性、层次性、迁移性和实效性,对巩固所学知识、纠正思维偏差、增强解题能力、形成知识网络、发展思维能力等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根据前测学生对于减法性质错误比较多,因此设计这个对比性系列题组,5.94+9.06+3.5

+6.5 5.94+9.06-3.5-6.5 5.94+9.06-3.5+6.55.94+9.06+3.5-6.5意在攻破学生的难点,通过题组的变式思考,学生从四道题中去对比分析,掌握减法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减法性质。

2. 自我反思,各个击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已初步具备了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但是,在现在的数学教育中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忽视)对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发现错题只知纠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导、挖掘错误的成因。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笔者也处处让学生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要反思分析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三、结语

本节课通过纠错、对比、巩固、灵活运算等环节,让学生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反思错误,欣赏错误,巩固算法,并随之能灵活运算,学生不仅在计算能力上获得了提升,也能正确对待错误,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当然也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减法性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1-(0.35-0.002)+0.098此类需要进行符号变更的,因此在以后的计算练习课如分数简便运算中需要进行再次高效的练习课教学,这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追求的,也是笔者一直要追求的。

参考文献

[1]王永红.低头找幸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01.

[2]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能熟练地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超市购物情境图,显示几种东西的价格。问:“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超市或商店买东西,那么,你会算钱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这几种商品价格,任意提一些加法和减法问题。”学生在相互问答中交流,了解不同物品的价格差别,并且由一个同学提问题,另一个同学解答,这样交换进行,巩固对小数与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同时掌握住哪些学生已能熟练计算,还有多少学生有待加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兴趣。)

二、指导做题,加强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题是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其中,加法3道,减法3道。可以让学生口算,直接写出得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计算前,老师要帮助学生回顾计算要领:小数加减法与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当十”,但小数加减法要特别注意小数点对齐,只有那样,相同数位才能对齐。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两道整数加减法竖式复习,再让学生做第1题。做完后,如果觉得6道题达不到训练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几道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让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要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这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直接的帮助。)

第2题是比较两本书的价格,让学生准确算出《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因为学生只是初步认识了小数,所以算第(1)小题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算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便宜多少元或者贵多少元都是用减法,用价格高的减去价格低的;二是注意钱的读法以及弄清楚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右边第一位小数表示“几角”,第二位小数表示“几分”。计算第(2)小题可以估算,或者口算,如果估算有困难,就让学生列竖式计算,算出得数再做比较,得出10元钱不够的结论。

第3题是操作题,即让学生测量自己和邻座同学的身高。做这题时,仪器上显示的读数可能是厘米,需要把“厘米”化成“米”,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比如100厘米是1米,以及如何把小单位化成较大的单位。例如,如果测得学生的身高145厘米,可以问学生等于几米?并启发学生思考换算过程:100厘米=1米,40厘米=4分米=■米=0?郾4米,5厘米=■分米=■米=0?郾05米,所以,145厘米就是1米+0?郾4米+0?郾05米等于1?郾45米。然后再计算出自己的身高和同桌的相差数。

第4题是由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给出数据,让学生根据3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数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做题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你们还记得哪些面积单位?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呢?(平方米)你会提出一些加法或减法问题吗?然后要求学生提出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问题,并解答出来。另外,应提醒学生,在提问题时,要注意与“面积”搭配的词语应该是“大小”,比如:“天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比上海小多少?”还要注意比较数的大小和“大多少”与“小多少”的关键。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可提的问题较多,因此不要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某几个问题上。

第5题是算坐车时车票要多少钱。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两站相距约1千米,10千米以内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郾5元。然后请同学们仔细数数她坐了几个站。粗心的同学可能看到“光明街”在第13站,一下子就说出小姑娘坐了13个站。引导学生想想说对了没有,也可以实际数数站数,找出规律并提醒学生“起始站”不应该算在里面。

第6题是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结合。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后列式计算。第(1)小题主要弄清求哪两个数的差;第(2)小题可采用目测,让学生看着统计图,目测哪两段的差距最大,就可以算出哪一年龄段的体重增加得最多。另外还要提醒学生不能看到“增加”就用加法。

(设计意图:本练习的第2~6题针对性都很强,题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满了生活气息。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或经历,如买东西、坐车、比身高、比体重等,把抽象的小数及小数加减法具体化、形象化,达到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培养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练习中的“思考题”是要学生用指定的数字按要求写数。第(1)小题的小数要“小于1”,那么小数点前面只能是“0”;第(2)小题的小数要“大于7”,那么小数点前面就是“7”。小数点后面的三位数可让学生按要求自由组合,写出多少都可以。

作者单位

宣威市务德镇茨嘎完小

4.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篇四

47+53=

76-24=

29+67=

95-89=

79-56=

52+39=

34+62=

56+4=

80-56=

65-3=

60-46=

67-38=

66-36=

71+26=

84-36=

15+19=

55-16=

55+29=

69+26=

64-36=

74+18=

35-19=

54+28=

58-46=

65+25=

53+46=

36+38=

39+36=

25+57=

37+32=

76-43=

26+48=

13+79=

46+37=

84-56=

80-56=

76+16=

39+21=

29+42=

61+22=

27+53=

75-46=

78-56=

52+38=

60-28=

56-26=

59-23=

29+36=

36+28=

45+25=

52+17=

58+14=

80-24=

88-56=

93-65=

38+56=

24+37=

51-15=

36+36=

97-58=

57+15=

45+36=

26+56=

61+39=

26+58=

49+16=

55+26=

60-32=

64+36=

29+74=

25+56=

73-29=

69+34=

28+58=

28+36=

29+66=

64-16=

46+34=

51+28=

96-68=

36+56=

56+26=

26+69=

68-56=

69-26=

63-59=

36+45=

68-26=

19+38=

23+68=

85-36=

32+49=

47-29=

43+26=

72-56=

64-25=

98-53=

49+25=

54+42=

27+69=

29+39=

31+38=

91-73=

27+56=

41-28=

33+53=

51+29=

35+37=

97-54=

49+47=

46+3=

16+38=

23+38=

51-35=

62+19=

69+19=

80+7=

98-25=

46+45=

55-25=

34+36=

49+16=

54-36=

78+14=

25+66=

81-56=

51-46=

54+16=

42+38=

49+25=

69+6=

66+16=

26+28=

84-15=

42+19=

35+34=

38+64=

34+58=

27+48=

26+16=

62+36=

66+23=

46+39=

42-28=

27+26=

81-69=

38+39=

69+26=

42+49=

36+38=

74-26=

69+26=

38+36=

23+38=

69+27=

54+36=

36+53=

36+13=

28+45=

64+28=

67+24=

54+27=

39+27=

96-28=

55+16=

36+49=

89-76=

24+36=

36+44=

46+36=

23+48=

8+92=

47+16=

34+49=

29+44=

47-28=

14+39=

62+36=

80-25=

48+43=

68+25=

64-39=

34+42=

45-29=

79+12=

58+28=

35+53=

35+36=

18+65=

52-49=

37+58=

51+19=

25+39=

88-65=

55+39=

5.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篇五

(一)72-2= 45-9= 86-8= 96-2= 24-9= 40-2= 46-9= 43-4= 18-2= 38-8= 35+5= 85+2= 59-4= 78+10= 82-5= 64+6= 3260-4= 1125+4= 3688-4= 7656+20= 6432+6= 2943+5= 8781-2= 6048-9= 47

40-2+8=38-9+8=39-2+7=39-4-5=62+7+3= +7= 49-5= 63+3= 84-2= +20= 45-3= 30+8= 60-7= -5= 84+4= 52-3= 71+9= +0= 93-3= 18+5= 70-5= +6= 65+3= 15-3= 30-3= -7= 35+2= 73+4= 25+4= +10= 39-3= 48-30= 95-40= +8= 39+10= 76+10= 70+30= -8= 52-4= 43-8= 68-9= -9-3= 32-4+6= 41-2-9= -2+7= 72-2-5= 66-4+6= -9+4= 53+5-5= 35+2-8= +50-6= 20-1+6= 40+6-7= -5-7= 63+3+7= 34-2+9= 27 30 20 8 89

一年级100以内口算练习题

(二)18-2= 30+8= 43+1= 86+2= 70+3= 30-2= 72-2= 66-4= 39-2= 20-9= 53+5= 35+2= 39-4= 8+50= 20-1= 16+9= 87+9= 48+8= 35+8= 4+19= 7+26= 4+37= 29+4= 19+8= 29+7= 7+38= 9+18= 40+6= 35+30= 62+8= 75+5= 23+7= 26+8= 19+60= 32+8= 16+9= 24+6= 5+37= 44+7= 67+9= 50+8= 61+9= 85+4= 91+8= 82+5= 39+1= 46+7= 23+7= 37+4= 78+3= 27+6= 39+8= 68+5= 9+25= 85+6= 92+4=

65+7-60= 65-7+7= 74+8-80= 84+9-90= 76-8+4= 6+54+7= 54-7+8= 93+7-60= 75+9-50= 6+60+20= 86+2-10= 48+7+5= 39+9-7= 2+38-6= 56+8+5= 36+5-7= 35+6+3= 46+9-4= 9+25-7= 23+8+6= 5+18= 17+3=

36+6= 2

29+5=

一年级100以内口算练习题

(三)19+6= 28+5= 53+6= 78+5= 37+9= 23+8= 89+6= 75+5= 86+6= 68+7= 87+9= 26+9= 25+6= 50+37= 49+7= 87+9= 50+8= 61+9= 85+4= 91+8= 82+5= 39+10= 46+7= 73+7= 37+4= 78+3= 27+60= 39+8= 68+5= 9+25= 35+6= 2+40= 86+2= 48+7= 39+10= 16+9= 5+18= 17+3= 36+6= 29+5= 87+9= 48+8= 35+8= 4+19= 7+26= 4+37= 29+4= 39+8= 26+7= 7+38= 6+18= 40+6= 35+30= 32+8= 25+5= 13+7= 86+8= 19+60= 54+9= 16+9=

0+82-60= 52+2-7= 53-20+6= 47+10+8= 53-50+47= 64+30-30= 29-20+9= 20+55-20= 4+66+30= 54+8-30= 6+20+30= 68-34-30= 9+28+20= 50-39+50= 60-33+20= 9+51-40= 95-65-30= 8+77+20= 41-41+10= 50-43+30=

一年级100以内口算练习题

(四)12+6= 29-7= 33+2= 3+40= 15+4= 23+5= 37+1= 29-3= 38-3= 15-4= 18-2= 30+8= 43+1= 86+2= 70+3= 30-2= 72-2= 66-4= 39-2= 20-9= 53+5= 3540+6= 6250-4= 11+2= 5332+4= 2618-4= 6636+3= 5811+9= 8025+7= 62

21-3+8= 24+8-4= 77+9+6= 53-7+20= 83+7-30= 23+9-8= 47+7-10= 27+9-26= 5+53+2= 68-58+6= 4+76+8= 30+32-8= 60-55+7= 3+75+5= 82-42-6= 77-77+7= 60-43-7= 50-25+8= 80-34+6= 78+6-10=

+2= 39-4= 8+50= 20+7= 89-5= 63+3= 34-3= 60+8= 80-5= 84+4= 35-10=+10= 83-3= 71+5= 60+30= 28-7= 87-10=-3= 95-4= 64+3= 98-2= 83+5= 83+10=4

-1= -2= -7= +9= -5= -6= -4= +8= 71 80 10

一年级100以内口算练习题

(五)34+6= 5+37= 14+7= 37+9= 57+8= 39+2= 27+4= 50+5= 32+8= 70+60= 39+50= 10+40= 6+10= 18+50= 74+6= 37+2= 26+50= 23+70= 47+4= 88+3= 47+6= 99+1= 68+5= 26+8= 19+60= 48+50= 23+6= 78+50= 87+9= 83+8= 19+6= 75+5= 36+6= 18+7= 47+9= 83+70= 67+40= 88+3= 47+6= 39+8= 56+20= 6432+6= 2943+5= 8781-2= 60

6.一年级数学减法同步练习题 篇六

1、计算。

60+5=30+2=4+70=

38-8=1+40=34-4=

2、4位老师带60名学生一起去动物园,一共要买多少张门票?

□○□=□()

3、小明家有30只母鸡,8只公鸡,20只鸭子。小明家一共有多少只鸡?

□○□=□()

4、小红看一共书,已经看了50页,还剩下6页没有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

5、有40个学生,2个老师,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

7.小学数学教学“加减”法 篇七

一、教育理念的“加”与“减”

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实施者, 要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努力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要做教育改革特别是“减负”的宣传者、实践者与推行者。同时, 要谨防“减负”的极左倾向, 努力做到在“增效”的基础上“减负”。

二、教学实践的“加”与“减”

小学数学教学“加减法”强调的是以教育方式的改变促使教育质量的提高, 努力形成以“务实、高效、创新”为标志的教学风格, 使数学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1. 做好课前准备, 预设教学环节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实质上是通过给教师“加负”以达到给学生“减负”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要切实处理好“加”与“减”的关系。切记贪多求全, 结果是浮光掠影, 也不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而是要精“减”教学内容, 做到教学目标单纯、明确;教学内容简约、集中;教学方法简单、实用。

2.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成效

小学数学教师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要“加”一些寓教于乐的启发引导, “减”一些枯燥乏味的要点讲解;“加”一些妙趣横生的情景体验, “减”一些循规蹈矩的刻板训练;“加”一些热情洋溢的褒奖赞美, “减”一些挖苦讽刺的规劝批评,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请看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的[经典案例]:

在《商不变性质》课上, 一开始她就给大家讲述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风景秀丽, 气候宜人。一天, 猴王给小猴们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 平均分给3只小猴吃。”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 太少了!猴王又说:“好!给你60个桃子, 平均分给30个小猴, 怎么样?”小猴子还得寸进尺, 试探地说:“大王, 再多给点行吗?”猴王一拍桌子, 显得很慷慨大度的样子, 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 平均分给300只小猴, 你总满意了吧”。小猴子高兴地笑了, 猴王也笑了。听完故事, 班上的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笑了。此时此刻, 吴老师意味深长地问大家:“你们说, 谁的笑是聪明的笑?为什么?”抓住契机, 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商不变性质的奥秘。

本案例中, 吴正宪老师把一些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情趣多而意味深的故事或游戏, 做到以情导知, 以知促情。

3. 拓展课堂范围, 扩大学习视野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减”少传统的单一的授课形式的束缚, 要将数学融入生活, 增“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 重视活动课, 增强数学科目的社会实用性。数学活动课既能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 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算数比赛”“自己折叠图形”等专题活动。

(2) 增加课外活动指导, 拓展数学学习的外延。除生动活泼的课内学习外, 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所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汲取多种营养、从而让学生发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兴趣。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拓宽数学知识视野以及提高数学能力的书, 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类书, 常用工具书, 重要参考书等。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还可在学生中有计划的开展一些读书知识竞赛, 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兴趣发展为乐趣、志趣;也可以指导学生课外建摸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通过生活实践活动, 解决数学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三、作业布置的“加”与“减”

沉重的作业负担无疑是“减负”所要针对的核心问题。教师要灵活地把握作业量的“尺度”, “加”一些实践性作业, “减”一些机械性的作业, 实行弹性作业制度, 改变硬性划一的作业要求。

如:应用题练习是最常见的一项作业, 教师就可以灵活掌握, 能力强的、乐意练的同学鼓励他们多做, 能力弱些的同学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掌握内容即可。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让我们巧用“加减”法进行教学, 开辟出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做“加法”与“减法”。“加法”是要求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整体素质, 而“减法”则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让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加减法,小学数学,探索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8.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篇八

课本86页1~4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計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2个小桶,1号桶内装有1-20的数字卡片,2号桶装有11-20的数字卡片。

四、学具准备

每组2个小桶,1号桶内装有1-10的数字卡片,2号桶放入11-20的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精神可真好,我们先一起来玩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介绍游戏规则

(1)从1号桶里取出两个数,把他们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1号中为1~10的数字卡片)

(2)从2号桶里取出一个数,再从1号桶中取出另一个数,把它们组成一个减法算式,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2号桶中为11~20的数字卡片)

2.师与生示范游戏

师:刚才老师在介绍规则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听得可认真了!谁愿意先和老师一起玩呢?(请一生上)

(1)师找到9,生抽到4。

师:你能用这两个数编一个加法算式吗?

生:9+4=13。

师: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我把4分成了3和1,先算9+1=10,10+3=13。

(2)师抽到8,学生抽到17。

师:你还能把这两个数编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17-8=9。

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10-8=2,2+7=9。

生2:我还可以这么算,我先算17-7=10,再算10-1=9。

师:两位小朋友都说得很棒!计算这些加减法都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准备好的小桶放在桌上,也像老师和同学一样做这个游戏。注意,组成算式后,要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讨论、活动)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很积极,说得很棒。为了鼓励你们,老师决定带你们去游乐园好好地玩一玩。

1.摩天轮(第2题)

师:小朋友们玩过摩天轮吗?今天我们玩的摩天轮可跟平时的不一样。控制摩天轮的阿姨告诉老师,这是个聪明的摩天轮,你们只有发现它的秘密,它才能转起来。小朋友愿意试试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86页的第2题)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两个摩天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两个摩天轮的最中间都有写字,一个写8+,一个写14-。

生2:我发现,除了最中间的字以外,旁边也写有其他数字。

生3:我想摩天轮的秘密就是把最中间的数加上或减去旁边的数,答案正确了,摩天轮就转动了。

师:××同学可真聪明啊,他找到了摩天轮的秘密。那我们就一起动手,让摩天轮快点转动起来吧。

(学生独立完成)

2.水族馆(第3题)

(1)让学生观察图,弄清题意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揭开了摩天轮之谜,接着我们就一起轻松一下,到水族馆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86页第3题的图)

师:水族馆可真大啊,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螃蟹、虾、蝌蚪。

生2:我看到了珊瑚和海藻。

生3:我还看到了海星、贝壳,可真漂亮。

……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虾、蝌蚪,还有螃蟹各有几只吗?

生:我知道,虾有11只,蝌蚪有6只,螃蟹有2只。

师:你的眼力真棒,智慧爷爷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就出了两道问题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图旁边的两道算式)

(2)反馈

师:谁来回答智慧爷爷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生1:虾、螃蟹和蝌蚪一共19只,我列的算式是:11+6+2=19。

师:很好,再请一位小朋友解答智慧爷爷的第二个问题。

生2:虾比蝌蚪多5只,我的列式是:11-6=5。

师:两个小朋友都很聪明,智慧爷爷送你们每人一颗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能像智慧爷爷那样,根据水族馆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蝌蚪比虾少几只?

师:谁愿意解答××同学的问题?

生2:11-6=5。

生3:螃蟹比虾少几只?

……

(教师肯定学生提出的符合题意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计算

1.第1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完成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2.第4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

(2)集体交流反馈。

(四)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游乐园揭开了摩天轮之迷,解答了智慧爷爷提出的问题,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用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做个生活中的小小有心人。

(五)课时作业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712-915-10 3+( )=11

2+97+55+89+( )=11

13-3 12-10 9+919-( )=9

2.比较大小。

在○里填上“>”、“<”、“=”。

2+7○7-24+7○18-9

9.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篇九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熟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会口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能力目标: 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正误的辨析。情感目标: 在练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支点:

德育点: 在竞赛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拓展点: 利用小数加减法解答带有*的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棒!

出示课题(小数加减法的练习)1. 视算:

0.29+0.1 0.6+0.13 0.65+0.35 4+5.6 10-0.7 0.26+0.14 7.2+8 0.11+9.9 1.8+8.2 0.86-0.15 4.75+4.2 0.8-0.6 5-0.58 8-0.91 5.4-2.7 10-0.9 5+6.5()+0.75+1 0.48+()=10 10-0.09 2.板演:(用竖式计算)

4.178+12.5 12.5-3.18 7-0.956 14.36+17.24 3.判断并加以改正

18.3 改正 25.61 改正

- 7.52 - 2.72 10.82 22.99

二、列式计算下列各题:

(1)0.84与9.16的和是多少?

(2)从80中减去40.68的差是多少?

(3)比8.44多6的数是多少?

*(4)0.95比9.5与5.9的差少多少?(9.5-5.9)-0.95 *(5)3个0.05的和是多少? 0.05×3

三、应用题:

1. 甲班捐款100元,比乙班多捐10.8元,乙班捐多少钱?甲、乙班共捐多少钱? 2. 测量水池蓄水的深度把6M的竹竿直插入水中,在泥中部分是0.7M,露出水面2.15M,水池蓄水的深度是多少?

*3.三张相同的纸贴在一起,粘贴处为0.04CM,每张纸长0.8M 求粘贴后的全长?

10.数学加减法练习题 篇十

1.1米=()厘米

7厘米+8厘米=()厘米

300厘米=()米

64厘米-7厘米=()厘米

1米-20厘米=()厘米

43米-40米=()米

40厘米+60厘米=()厘米=()米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和()。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一棵大树高12()

新华字典厚3()

操场跑道长300()

黄瓜长22()

红领巾最长边是50()

床长2()

你的身高1()30()

4.图中共有()条线段。5.铅笔长()厘米

二、我会选,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在()里。

1.要量物体的长度,要把尺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①1 ② 0 ③ 10

2.生活中()的高度最接近于1米。

①写字台的高度 ②电视机的高度 ③台灯的高度

3.1米减去1厘米,等于()。

①0米 ②99厘米 ③99米

4.量一枝铅笔的长度,一般用()作单位。

①米 ②厘米

5.你的数学课本长()。

①1米 ②18厘米 ③21厘米

6.下面()是线段。

7.小明身高85厘米,小亮身高比小明矮5厘米,小亮身高是()。

①90厘米 ②80厘米 ③85厘米

三、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一枝粉笔长90厘米。()

2.一枚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一间教室长9厘米。()

4.一根旗杆高10厘米。()

5.量黑板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6.5厘米比2米长。()

7、大人一步长60米。()

8、自动铅笔长约9厘米。()9、1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10、一个加数是20,另一个加数也是20,和是0。()

11.谁量的对?对的画√。

四、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2米10厘米○2米

5米○500厘米

98厘米○1米

15米+8米○23厘米

42厘米○24厘米

五、计算题

15厘米-7厘米=()厘米 60米+9米=()米 5厘米+60厘米=()厘米 39米-6米=()米

1、口算题

30-10= 42+20= 35-17= 26+24= 80-25= 78-26= 23-7= 26+34= 50-32=

2、竖式计算

24+42= 26+64= 60-36= 66+36=

37+28= 57+42= 47-29= 58-19=

63+19= 25+18= 74-29= 46-17=

六、操作题

1、量出下面图形各边的长度。

2、画一画。

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画一条比4厘米少1厘米的线段

七、应用题

1、巴南广场已经有雪松40棵,有棕树15棵,雪松和棕树共有多少棵?今年植树节大家又种了26棵柳树。现在共有雪松、棕树和柳树多少棵?

口答:雪松和棕树共有 棵,现在共有雪松、棕树和柳树 棵。

2、小民有故事书19本,又买来20本,小民共有故事书多少本?给希望工程捐物,他捐了15本,还剩下多少本?

口答:小民共有故事书 本。给希望工程捐书后还剩下 本。

3、小明的妈妈买回来一根16米长的绳子,截去一些做跳绳,还剩6米,做跳绳用去多少米?

4、二年级的男同学有35人,女同学有37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有50人参加了今年暑假的“红色之旅”活动,有多少人没有参加“红色之旅”活动?

11.学数学不是识数做加减 篇十一

小爱的班级开家长会,数学老师(很好的一个老师)一脸无奈地乞求我们家长“多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理由很可爱,“大家就别跟我说什么‘我们小时候大人都不管的’了,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孩子一样吗?他们的能力,跟咱们那时候能比吗?”

具体怎么回事呢?

就是小爱同学她们班,升入二年级以后,数学成绩哗啦啦往下掉。原来那些次次100分的孩子,有好几个95都不保。最让数学老师心碎的是,有些孩子,脑袋就是一点儿弯都转不过来,遇上稍微变化一点的题目,比如——上课的时候讲“我们最多可以看见文具盒的3个面”,考试的时候换成“我们最多可以看见桌子的()个面?”——半个班就完蛋了。

我挺同情小爱的数学老师的,真的。

这样的局面,也不是很难理解。现在的很多孩子,从3岁起,可能还更早,就被家长带着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aoe、ABC什么的,一直学到6岁。在上学之前用了3年的时间做预习,所以一年级的知识点,肯定掌握得牢牢的,想不考100都难。问题是然后呢?一年级过后,家长总不能开天辟地,再搞出个3年的时光,让孩子继续提前准备好二年级的知识,再去学校考试吧?

所以,进入二年级以后,数学老师很伤心,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小心“卡片式教学”

好了,不卖萌了,如果单单是时间的问题还好办,多下点儿功夫,多花些时间,很多东西都能慢慢补。更让我心疼的,是真地看到有很多孩子被早教给毁了。

怎么说“被早教毁了”呢?

当然我知道这世界的事情不能简而言之,我相信还有很多家长实施的早教效果很不错,养出来的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健康。今天这里要提醒大家小心再小心的,就是“卡片式教学”——请记得不要把卡片式教育使用在6岁以下的孩子身上!我真见过,还是在麦当劳里,一个年轻的妈妈,握着一大摞学习卡片,语文数学都有,一遍一遍地摧残她的儿子,大概也就3、4岁那么大。

不要过早把符号带入幼儿的世界,尤其是6岁以前,如果父母想让他将来学业略有成,考个一本大学什么的。

这个道理其实特别好理解——大家都发过短信,或者邮件吧?我们发一句话和发送一张图片,哪个用的时间长?如果是视频呢?在电脑里存文件也是同理。像我这样从来不用电脑存照片和视频的人,十几年,D盘的剩余空间依然大得惊人。

为什么?因为越是高级的符号,越是简便,其负载的信息越少、越苍白。

“苹果”,两个字,没有苹果的味道,没有苹果的触感,没有苹果的光泽,没有苹果的几乎一切信息……一个只见过“苹果”二字的孩子,不会真正知道什么是苹果。

这世界,也如同苹果一样。

6岁以前的孩子,通过整个身心的各个感觉通道,每分每秒都从这个世界吸收数以百万计甚至百亿计的信息,积累在他们的头脑深处。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人为将他隔离在一个仅仅由卡片(也就是符号)所组成的世界里,他的内心将会由于缺失外界信息的足够刺激而日渐荒芜。这样长大的孩子,可能在一年级的时候考试很棒,但是同样很有可能在几年之后,凸显出严重的学习困难,哪怕孩子本身非常努力——因为他的脑袋是空的。

不会叫妈的孩子都懂“数学”

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自然的养育过程中,小孩子是怎样初步掌握数字的概念。

这是一个模拟实验:研究人员让一群7、8个月的孩子观看手偶表演,小舞台的中间有一个幕布,幕布遮着的部分布景是兔宝宝的家,幕布没遮着的部分布景是室外。孩子们一开始都只能看见兔宝宝们在家外面玩耍。一会儿,一只兔子回家了(就是进入被幕布遮着的部分),再一会儿,又有一只兔宝宝回家了。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把幕布揭开,当孩子们看到屋子里只有一只兔宝宝(另外一只让工作人员偷偷撤走了),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也就是说,仅仅才7、8个月的小宝宝,心里就大约知道:一个兔子回家,再一个兔子回家,家里“应该”有两个兔子!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数学思维萌发的起点。

这些小东西没有一个能够说出1+1=2——废话,他们连“妈”都不会叫——但这不等于说他们心里没数!

所以,我们不必急着去带孩子大声背诵1+1=2,在此之前,他们更加需要在生活中体会它。

联系实际,我对数学的热爱是5、6岁的时候替老妈打酱油(是真打酱油啊),老妈说找回来的零钱都归我,所以每一次都计算得极其精准。

又扯了。下面是一些“相对靠谱的”培养孩子们适应将来学业要求的小方法:

数理逻辑类:

首推的是三个好玩具:水、沙子和积木。

数理思维的本质,是关系。

水和沙子,可以最直接地让孩子去感受大与小、多与少、结合和分离、聚合和分配……这些都是数理思维模式的原型。(所以,面团也不错。我个人很不喜欢橡皮泥的味道,所以我们家每次蒸馒头,都会留一小块给小爱捏着玩,不浪费,孩子提前洗过手,玩够了扔到锅里和馒头一起蒸)再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玩积木,平面地摆,到立体地搭,玩多了,初中几何不会太差。

但是,我的意思,绝对不是说要在孩子玩的时候,贱兮兮地凑过去告诉他“这就是一加一”。

不出声的教育,才是了不起的教育。

语言类:

多听孩子说话,认真听,和他聊天,不是下命令。

幼儿园的时候,小爱每天都跟我讲当天发生的事情,越说,叙事越清楚;

后来开始给我讲她身边的同学,越说,描述越到位。

不过上学以后,她的狐朋狗友越来越多,就越来越懒得跟我说话呢,呜呜。

然后就是多看书,多讲故事,多认真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语文知识自然就掌握了。

这些是说学前,打底的。

上一篇:我真的错了作文500字下一篇:公务员党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