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造景论文

2024-08-11

园林植物配置造景论文(共8篇)

1.园林植物配置造景论文 篇一

一、我国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现状及特点

从全国范围来看,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和方法,

一种是重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而轻视植物。当然,这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1、我国的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常以建筑来划分园林空间,园中造景及赏景的标准常重意境,不求实际比例,着力画意;另一方面,植物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生长,短时间内难于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挖湖堆山、叠石筑路、营造亭、台、楼、阁则能一蹴而就,有的将不同材质的石料堆砌在一起,不伦不类;有的在植物景观比例较大的公园内大兴土木,筑台建亭;有的乱择地点,在原来景观较好的湖中设喷泉,破坏了湖中倒影美景。

2、在园林建设中,提倡以植物景观为主,大力弘扬自然园林。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营造森林公园,有的已开始尝试植物群落设计。相应的部门也纷纷成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另一方面,园林工作者与环保工作者相互协作,对植物抗污染及改善环境的功能作了大量的研究,为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植物选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总的来看,我国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有如下特点:

1、师法自然,回归自然

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植物种类丰富多彩,它们不仅有幼壮苍老之体态差异,而且有春夏秋冬季节变化,它们在自己的空间内,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发育、演变更新,并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植物群落。

自然群落植物群落自然形成。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群落,东北红松林群落。

栽培群落人为栽培的植物群落。它是按人类需要,把同种或不同种的植物配植在一起形成的,如最常见的果园、苗圃等。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中栽培群落的设计,必须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并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组成、结构中借鉴,始能在科学性、艺术性上获得成功。

2、与“风水”密切相关

风水在我国被认为是迷信,是封建思想的瘤毒,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园林植物的配置与造景,有时也还讲究“风水”,

风水说的核心内容是强调整体环境模式,中国古人对周围环境的重视远重于房子本身,林语堂曾对此作过论述“因为人人知道择居之道,要点不在所见的内部什么样子,而在从这所屋子望出去的外景是什么样子……”。

风水说的环境吉凶观认为建筑周围山上林木茂盛为吉,并常通过在建筑环境中植“风水树”或“风水林”来聚气;风水理论最反对伐树。

风水说认为树木种植的总原则是为了舒适,而且树种选择也有讲究,如认为不可在大门前种大树,因为大树不但阻挡门前阳光,阻挠阳气生机入内,同时也不易驱出屋内的阴气;又认为“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李杏”,“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槐百鬼不近”,“宅东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以及“门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等。

这些看似无稽之谈,其实是先人对生物链的环环相扣的感性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和植物的生长习性,会发觉其中奥妙无穷。

二、国外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现状及特点

西方古典园林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园内的山水树石,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一种“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

1960年后,英国很多中产阶级在私人住宅中,根据主人的不同爱好及年龄,创造了各种小花园,如微型岩石园、微型水景园、花境、小温室等,并相应地培育了与这些微型植物景观相适应的低矮植物材料,这些植物被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和鸟兽图案,体现着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进入18、19世纪,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开始到国外搜寻植物。就以英国为例,原产英国的植物种类仅1700种,可是经过几百年的引种,至今皇家植物园丘园中已拥有5万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活植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渴望自然、回归自然、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趋势和潮流。一些国家在植物造景时常喜欢大片栽植同一种类的植物,以体现“量大就是美”的原则;一些国家对园林的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公园或风景点,而是从国土的规划开始就注重植物景观了。

2.园林植物配置造景论文 篇二

1 从植物的色彩品相进行配置

不同颜色给人的感觉不同, 植物自身的色彩对人的含义也不同, 橙色是一种欢快活泼的色彩, 在人类活动中, 橙色有着特殊的含义, 因为农耕之中, 橙色是收获的季节, 所以, 既稳重又含蓄的橙色让人感觉温暖;黄色具有强烈的光辉感, 象征着智慧的色彩, 同财富与权力遥相呼应, 是骄傲的色彩, 与绿色相配, 显得更有活力;紫色是一种不容纳的色彩, 给人的是一种华贵的感觉, 因为其娇艳动人, 所以更让人乐意去拥有;而白色永远是纯洁无暇的代表。

据研究表明, 植物配置中, 可以充分运用色彩的明视性, 选择合适的前景色和背景色, 可以更显明地对比出主次关系。色彩的明视性也可以用于主体花台, 在节假日, 能够达到更为鲜明的效果。

不同波长的色觉对人的视觉冲击效果不一样, 红橙给人一种比较近的感觉, 而蓝紫色则会有后退的效果, 其机理是暖色给人一种近, 冷色则远的感受。园林造景时, 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 对植物的配置上进行色彩的调配, 增加视觉的空间感。

2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 从而统一、调和、均衡的达到韵律的优雅, 然而园林植物的造景设计中, 应当将对比协调放到主位。

首先, 遵循统一的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 以绿色植物作为景观的主要色彩, 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 绿色是植物的本色。以这个为基础背景色来构造, 其统一性应该达成色彩的主要氛围。

其次, 坚持调和原则, 和谐的色彩主要是指一些色彩中夹杂着另一种, 即渐进色彩, 在植物中的表现就是花青素和胡萝卜素的色彩效果, 让人既感觉到视觉的跳跃, 又能感觉到舒服的过度调和。

再次, 遵从均衡法则, 互补相应的色觉误差, 如果所有色彩的种植面积一致, 那么植物的均衡性就不存在了。所以应该适当地控制不同季节植物的种植面积。

最后, 借助植物的本色打开韵律, 营造一个具有艺术氛围的园林景观, 需要相应的园林造景经验, 所以比较特殊。

3 不同季节植物的造景效果应用

因大部分的植物都是绿色, 所以配置时, 可将非绿叶植物进行交叉配置。例如枫树的红叶, 可以在小路上进行一定的引诱, 让人感觉季节的层次感;而椿树的淡紫色, 可以给人一种春花的芬芳, 从而出现另类的季节交替。最后也应该种植常青植物, 避免秋冬交际的荒芜。

园林造景中也可适当地利用果树构建奇特的效果, 其效果主要集中在春天和秋天, 春天果树开花授粉, 可以为园林增添气氛, 蝴蝶、蜜蜂的忙碌, 给人一种置身于农庄的效果, 也可种植多年生灌木, 增添春天的百花争艳效果。果树的真实效果秋天才能显露, 秋天果实成熟, 一派丰收的气氛, 让人感受到喜悦。

4 植物配置的造景实务

首先, 春季的直接表现是新生。新生在人们的眼中就是嫩芽、黄花, 粉红。在河堤旁种植油菜、早樱、粉红玉兰等, 都可以让人感觉到新生的柔美和潜力。而落叶阔叶树木的嫩芽也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春天的张力。所以在植物配置上, 以落叶植物为背景, 添加十字花科春藤植物的缠绕, 配植一些花期较长的植物, 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

其次, 由于夏季气候炎热, 人们更喜欢清爽宁静自由的空间, 而阔叶林深绿色乔木就可以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 同时, 也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 让人觉得清新脱俗。

然后, 秋季是让人联想到收获的季节, 草本上的选择一般是菊花、美人蕉之类, 而主景树则以观果树配合落叶树来营造秋天的氛围。让人如临深秋, 一边感受季节的萧条, 一边感受收获的喜悦。

最后, 冬季往往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而此时的针叶松、冬青树, 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而山茱萸与碧桃也可以借用其鲜红和紫色, 让人观赏游玩时, 有种生命生生不息的感觉, 这种强烈的对比, 让人难以忘怀。

5 总结

园林造景应该本着人文态度对工程进行构建, 更应该创建在植物的色彩季节配置之上。如此季节鲜明, 才能让人流连忘返, 从而达到艺术的唯一性, 进而韵味勃发, 展现园林的优美环境。

参考文献

[1] 金晶, 赵介晖, 杨子奇.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及其文化意蕴[J].现代园艺, 2012 (2)

3.上海曹杨公园植物配置和造景赏析 篇三

【摘要】基于对上海曹杨公园绿地的实地调查,通过对公园内现有的植物种类、植物季相结构变化和植物配置模式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了解上海曹杨公园在植物配置和造景方面的主要特征,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上海曹杨公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与应用

前言:综合性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市民共享的“绿色空间”,是集游憩娱乐、科普教育、人文活动、园林艺术、环境品质等于一身的综合体,是衡量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构筑一个优美的、富含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功能齐备、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的城市综合性公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内容,而合理的植物配置、优美的植物造景在创建城市综合性公园中永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文献综述:

1.1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

中国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 ,植物配置却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1.1植物配置强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

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感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诸多文化的存在,充实了城市的内在美,让城市文脉得到了延续,而在这些因素之中,园林中的植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植物配置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无论在古城还是新城,植物总是可以记载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向世人传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样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例如杭州城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风,苏州光福的香雪海,北京香山的红叶。和城市一样,植物文化经过了时代变迁的历程 ,过去它仅反映人们对植物的了解和交流的渴望,而现在更多地反映人们对植物应用发展方向的不懈探索,及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把握和延续 [2]。

1.1.2植物配置注重科学性,以生态学理论来指导

美国从20世纪60 年代开始园林“拟自然”探索,我国20 世纪80 年代中叶开始生态园林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因为人类对环境破坏加剧,尝尽自身带来的恶果。于是,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学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时而出。

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创作景观环境,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依据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进行植物配置[3]。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具有基本的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现代城市植物造景常常采取生物措施普遍绿化,大力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以改善城市的小气候环境、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4]。

1.1.3植物配置应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强调人性化设计。

在园林设计和植物配置中,所谓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设计师利用设计要素构筑符合人体尺度和人的需要的园林空间。现代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强调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生长的景观效果,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5]。

综上所述,在以植物为主进行园林营建时,应根据所处的周围环境和功能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品种,合理配置好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水生花卉、草花和地被植物,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结合遵循美学原理,当“因其质之高下,随其花之时候,配其色之深浅,多方巧搭。虽药苗、野卉,皆可点缀姿容,以补园林之不足”。形成高低错落、凝翠溢彩、色彩斑斓、风情万种的季相变化,四季有花艳,长年飘果香的人间仙境[6]。

1.1.4植物配置大胆采用新品种,重视园林植物品种多样性。

目前,我国园林中用在植物造景上的植物种类相对较为贫乏。如国外公园中观赏植物种类近千种,而我国广州也仅用了300 多种,杭州、上海200 余种,北京100 余种,兰州不足百种。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将越来越重视品种多样性,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的植物品种,不同的植物品种甚至在不同的生长周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色彩表现,如绿色就有淡绿、粉绿、浓绿、墨绿之分,红色更是粉红、玫红、橘红、紫红、深红等不胜枚举。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有着博大的种质资源库,园林设计工作者应担负起推广和应用植物新品种的使命,在丰富城市的物种、美化环境的同时达到环境生态的平衡。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园林植物多样性是一个模拟和创建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如果植物种群单一,在生态上是贫乏的,在景观上也是单调的。园林植物配置注意乔、灌、草结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稳定性,也有利于珍稀植物的保存。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叶面积指数增加,也能提高生态效益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7]。

2上海曹杨公园现状

2.1地理地貌

上海市曹杨公园位于普陀区西部,梅岭北路以西、曹杨四村以北,枫桥路以南,西侧以风景秀丽的曹杨环浜为界,年游客量约70万人次。

2.2公园绿地现状概况

曹杨公园现占地22512m2,绿地面积14848m2,绿地率达到66%,水体面积1746m2。公园以南北草坪及水池为主形成三个景区。进入正门是北草坪,前面有一道以高大松柏为主体的树坛,好似自然屏障。镶以半圆形草花带,整体组合十分壮丽。西侧是一片悬铃木林荫,长廊四周花灌木成片,夏季绿荫蔽日,是游人纳凉、弈棋、谈笑之佳处。

南草坪占地2000余平方,绿草如茵,视域辽阔。东北侧六角形琉璃瓦跷角亭掩没在树丛中,颇为幽静。四周布有情趣各异的花树坛十余处,树丛浓密,花枝扶疏。东南侧是大型紫藤廊架,廊柱用红石板垒叠,颇有特色。如今已成为惟一保留下来的建园初期建筑小品。粗壮的紫藤盘根错节,枝叶生长茂盛,浑厚质朴。夏日,紫藤花阵阵飘香,廊架边点布石台、石凳,常使游人留连忘返。

3上海曹杨公园绿化植物应用分析

3.1材料与方法

公园基础资料的提供来源于上海普陀区绿化管理局,本人自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多次到曹杨公园实地调查及对园内全部苗木进行清点和数据整理,对公园树种种类和利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实地树种调查和一些相关资料的查阅得出的结论来分析该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

3.2上海曹杨公园的绿化种类调查

公园共有植物42科70 属77种,这些植物共有乔木类31 种,灌木类34种,其中常绿针叶树有4种,落叶针叶树有1种,常绿阔叶树有26种,落叶阔叶树有34种。藤本类3种,草本地被类8种,竹类1 种。比例分别为:乔木占40.26 % ;灌木占44.16 % ;藤本占3.9. % ;草本占10.39% ;竹类占1.29% 。(见表1)

3.3结果与分析

由以上各项数据可见曹杨公园公园建园时间较长,其植物群落基本成型,骨架树种已经形成,绿化面貌较好。但是植物配置色彩不够丰富,新品种和特色树种比较少,尤其是具有“春景秋色”的景观特色树种数量极少,同时也缺乏地被类、藤本类植物。

4上海曹杨公园绿化种植结构研究

4.1材料和方法

自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多次到曹杨公园实地调查。根据实际调查、对园内现有植物的拍照和参照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4.2景观季相结构变化分析

根据实地调查、拍照和参照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将上海曹杨公园的植物种类按季节的观赏性及观赏部位列表分析如下:

4.3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曹杨公园的植物季相结构分析,园中观叶植物丰富,但其中常绿的占大多数,变色叶树种数量较少,秋冬季节观花植物品种较少 ,春夏季节观果植物品种也非常的少。这样就导致该公园的春夏秋冬季相变化不明显,而且色彩不够丰富。

在公园植物配置时应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及其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花桃、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野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四季有花、月月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翠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林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并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但觉满目青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5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上海曹杨公园的植物配置模式结构整体来说较为复杂,不是单一的乔木草结构,而是乔、灌、草相结合的三层结构,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同时植物配置还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种配置模式提高了公园空气清洁度,增加了空间层度,同时也注意了季相变化。但公园有些地方在植物配置模式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层次单调,乔灌木搭配的色彩不够丰富,有些地方地被植物稀少加上养护不当造成了很不好的景观效果,应加以改善[8]。

6结论:曹杨公园植物配置与造景方面的优缺点和本人的建议

6.1由于该公园建园时间较长,植物基本成型,骨架树种已经形成,绿化面貌较好。但是植物配置色彩不够丰富,特色树种和新品种较少,建议多种植些特色树种和新品种如:北美枫香、元宝槭、乌桕、地中海荚蒾、小丑火棘、小叶蚊母等,与园内现有植物形成秋色景观小气候。。

6.2沿曹杨环浜植物调整,公园花架桥以北保留原有的高大乔木比如白榆、女贞不变,对乔木下空突处增加夹竹桃、黄馨和珊瑚作为中层种植,并和对岸夹竹桃相呼应,形成对景。公园花架桥以南,现以棕榈为主,缺少高大的树木作为背景,所以适当减少棕榈数量,移栽一定数量的水杉,既可作为背景树种,又体现公园林冠线的变化。

6.3入口草坪背景为柏树,色彩单调,缺乏层次,可以适当添加些变色叶树种和景观效果良好的灌木来丰富该处的颜色和增加层次感。

6.4公园内水体沿岸局部种植水生植物,如睡莲、黄菖蒲、旱伞草、芦荻等品种,起到柔化岸线、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赵茜南京市综合性公园绿化树种的调查与分析(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2]朱庆华 植物配置及其造景在综合性公园中的应用(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营林分院,昆明650021)

[3] 张声平 ,刘纯青 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

文章编号:1671 - 6523 2004 04 - 0131 - 03

[4] 周波,娄尚琳. 城市生态公园[ J ]. 生物学教学, 2003( 11 ) :54255.

[5]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京园林志[M ]. 南京:方志出版社, 1995.

[6] 苏继申. 城市公共绿地树种规划[ C ] / /南京城市公共绿地风景林地和行道树树种规划及应用研究报告, 2007.

[7]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江苏植物志[M ].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8] 李嘉乐,等. 园林绿化小百科[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4.园林植物配置造景论文 篇四

首先表现在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考虑较多的因素是植物和树种的形状及颜色,没有对植物配置的适应性进行充分了解,直接造成了植物景观的成活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园林设计人员头脑中没有形成正确的和谐共生思想,片面地认为植物种类越多,群落相对越为稳定,但实际上也会带来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冲击和外种入侵。其次,乡土性应用的滞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是极为重要的,但对于乡土树种的开发和运用,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其不能达到大宗采购的数量而变更设计方案。

3.2片面注重观赏效益

该项问题主要表现在,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配置和造景关注较多的是外在形体的优美以及色彩和图案的精细,片面追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造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往往会产生较多的景观后期养护费用。

4解决策略

5.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篇五

一、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花语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松喻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示玉棠富贵。(a)A 正确 B 错误

2、叶色多样性的原因是只要色素决定的。(b)A 正确 B 错误

3、形态是植物形状、外形轮廓、体量、质地、结构等特征的综合体现。(a)A 正确 B 错误

4、园林植物分割空间的特点是具虚实对比变化,方式灵活,分而不隔,隔而不死,自然活泼。(a)A 正确 B 错误

5、三基点是最底点,最高点,最进点。(b)A 正确 B 错误

6、园林树木的观赏期比草本花卉的观赏期长。(a)A 正确 B 错误

7、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出现空间更替现象就称为垂直分布。(a)A 正确 B 错误

8、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起始数量。(b)A 正确 B 错误

9、园林植物对植的形式有两株对植和多株对植。(a)A 正确 B 错误

10、落形成期是指自种子或根、茎等繁殖体开始萌发至开花前的时期。(a)A 正确 B 错误

二、多选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花色三大主色的是(abd)。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白色

2、花的花相包括(abc)

A 外生花相 B 内生花相 C 均匀花相D 线条花相

3、园林植物的色彩观赏效应有()

A 轻重感 B 动静感 C 空间感 D 立体感

4、花坛的类型有(abc)

A 独立花坛 B 模纹花坛 C 混合花坛 D 带状花坛

5、根据植物的稳定性将植物群落分为(abcd)

A 稳定性 B 不稳定性 C 半稳定性 D 全稳定性

三、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影响园林树木纬度分布与经度分布的主导因子分别为(热量)和(水分)。

2、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中的重点树种通常是指(骨干树)和(基调树种)。

3、列举3种你熟悉的色彩为红色的秋色叶园林树(枫香、黄栌、火炬树)

4、被称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的是(金钱松)(日本金松)(巨杉)南洋衫和雪松。

5、群落所具有的色彩形象称为(色相)

6、园林树木主要通过(防尘)(阻尘)(降尘)等方式来减轻环境中的粉尘污染。

7、举例说出3种外生花相的植植物(紫薇)(栾树)(蓝花楹)。

8、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通常遵循(慢--快--慢)的节奏,其生长曲线呈(S)型。

9、树木的整体形态构造,依枝、干的生长方式可大致分为单干直立型,多干丛生型(腾蔓)

四、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造景: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园林学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组合建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景点,以实现特定的生态、美化效果与实用功能价值的技艺。

2、自然整枝:生长在树冠下部和内部的枝、叶,因受光量不足,同化能力弱,当树叶生产的有机物资量低于消费量时,叶便会枯黄脱落,枝条逐渐自然枯死。即出现所谓的“自然整枝”现象

3、花相:观赏树木植株上去不花朵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形貌

4、优势种:占据群落最大面积的植物种类即为优势种

5、林缘线:树丛、树群、树林边缘上树冠在水平上投影的连线。

6、花镜:是园林绿地中又一种特殊的种植形式,是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7、地被植物:一般指低矮的植物群落,能覆盖地面,包括草本、蕨类、小灌木和藤本

8、疏林草地:郁闭度在0.4-0.6之间的疏林地为疏林草地

9、行道树:主要指栽植在道路系统,如公路、街道、园路、铁路等两侧,整齐排列,以遮荫,美化为目的的乔木树种。

10、季相:植物外貌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五、简答题(共15分,每小题5分)

1、行道树种选择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树冠整齐,冠幅较大;(2)抗逆性强;耐修剪;(3)根系发达;(4)生长迅速,寿命长,树冠大,荫浓、发芽早、落叶迟而且落叶延续期短,花,果实便污染街道环境;(5)大苗、大树移栽容易(6)树干下部不萌生新枝

2、保护和研究古树、名木有何意义?

(1)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2)为文化艺术增添光彩;(3)古树名木是历代陵园、名胜古迹的佳景之一;(4)古树是研究古自然的重要资料;(5)古树对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的意义;(6)古树对于树种的规划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简述园林树木栽种的基本程序?

1)放线定点、根据图纸的种植设计,确定各树木的种类和种植点。(2)挖穴(刨坑)根据树种根系情况(土球大小),土壤情况决定挖坑的规格。(3)栽植修剪,(4)种植(5)栽后的管理

4、城市园林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树种要基本切合自然植被规律(2)以乡土树种为主(3)常绿落叶树种配合(4)速生也长寿树种接合5、园林树木配置的艺术手法包括哪些?

(1)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形态的对比与调和。(2)平衡与动势(3)节奏与韵律(4)主调、基调、配调及转调

六、应用题(共25分,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

1、试论述树冠为尖塔型的园林树种的观赏特性及其在园林中的主要用途。

(1)树冠结构特征:顶端优势明显,主枝以中央主干为纵轴,以近水平斜生在主干上,树冠剖面基本以树干为中心,左右对称,整个形体从底部向上逐渐收缩,在顶部形成尖头状,整体树形呈金字塔型。如雪松,水杉等冲天树、连香树等。

(2)观赏特点:树冠由斜线和垂线构成,但以斜线为主,具有由静趋于动的意想,整体造型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轮廓分明,形象生动,有将人的视线或情感从地面导向高处或天空的作用。

6.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论文 篇六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文化代表着城市园林的根本精神。近年来,无论是社会整体经济,还是科学技术均得到了大力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重视物质文化追求,在城市植物景观中也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园林植物关乎着景观设计,旨在通过景观设计对各种植物进行科学的搭配,实现高度统一,改善环境质量,提升艺术水平。

1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内涵

园林景观设计指在特殊地域范围中,通过园林艺术,借助工程技术,经由地形改造、培育植物和建筑构建等打造舒适、怡人的境域。经由景观设计,为环境增添欣赏价值和基本使用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在某一层面彰显了文明程度,代表了价值取向,展示了设计人员自身的审美观念。综合来说,园林景观设计包含较多的内容,在规划和设计过程应思量景观因素,一般包含硬景观以及软景观。其中硬景观主要指代人工设施,具体涵盖雕塑和凉棚等内容,而软景观则指仿自然景观。

2植物造景的现实作用

园林景观通常表现在植物中,通过乔木和草本植物等构建景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美,演变成优美的图画。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依赖于植物点缀,利用上述植物除了提升艺术效果外,还可改善环境条件。

2.1体现衬托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一般借助色彩,经由搭配对比突出某一空间,提升观赏印象,同时,通过自然曲线,借助植物自身的质感突显规则式建筑,利用自然对比展现不同材料的质感。

2.2开拓空间

常规意义上,植物布局需保证疏密错落,且地方能够有景可借,同时,树木应呈现稀疏分布,树冠高度不应与视线保持同一水平。但现代园林却做出了调整,创设出不同的造型,给予更广阔的创造空间。

2.3展现意境效果

园林空间本质上是四维空间,涵盖时间,时间一直在变化,而空间也随之不断变化。这通常展现在季节性变化中,自然生长构造出多姿多彩的四季。植物通常可制造新鲜空气,给人一种愉悦感,并渲染意境。

2.4构建别样的观赏景观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不可或缺,这主要因为园林植物在形态和色彩中均较为独特。以花坛为例,主要通过色彩博得众人的眼球,通常出现在广场中心。

3植物造景遵循的艺术原则

3.1因景制宜因景观主题各不相同,选取的植物花卉也不一样,采用的配置方法也存在差异。以松柏为例,通常出现在烈士墓园中。由此可知,植物种植应思量各个地区的民俗风情和造景初衷。另外,不管是群植、孤植和对植,均应结合景观主题需要慎重挑选配置方式。

3.2色彩相宜

植物配置过程应保证色彩相宜,具体是指花木色彩和四周环境条件、地势条件、生态环境等保持统一。借助花木色彩以及外观等突显气氛、展现主题、构建意境,只有保证色彩统一,让人感到舒适,方可出现美的感受。另外,花木配置也应考虑不同色彩带来的感受。例如,银杏和樱花等一般可渲染环境色彩。

3.3位置相宜

植物造景的各个基地均存在地势高低、空气湿度大,地面空旷但光线强烈,地面隐蔽但光照不适宜等问题。由此可知,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应依照地理条件合理挑选植物,让植物的习性和生态条件相一致。

3.4季相相宜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应思量季相特点,保证小区季季有景,明确各个树木花卉对应的生长周期,掌握因四季迁移,植物在色彩和外形等方面展现的变化,适当延长观赏期。

4植物及景观之间搭配的艺术性

4.1植物与建筑融合园林植物是一种自然美,而建筑则是人工美,这两者的融合实际上是自然美以及人工美之间的融合,若处理适宜,则将达成和谐一致。众所周知,植物具有多样的色彩、姿态夺目、风韵独特、线条优美,这均可增强建筑美感,最终构建出动态均衡图,让建筑和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园林建筑仅仅是园林的基本组成因素之一,但它应与园林植物进行搭配,可对景观产生深远影响。简单来说,建筑及园林植物需保证均衡搭配、有效补充,让景观具有艺术气息,其中苏州网师园便是最好的例子,具体见图1。但若处理不完全,则最终的结果也不是很理想。同样,若建筑师们不考虑周边园林,盲目地把宏伟的建筑作品搪塞在玲珑迷你的风景区,则将产生比重失调问题,有时还会带来野蛮破坏。

4.2植物与道路融合道路绿化是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且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借助线性组合能够让城市绿地变成一体,在自然和人工景观中产生软连接。而植物配置应实现乔、灌和草的有机融合,同时,灵活运用别具一格的灌木及花卉,借此塑造丰富绚烂、多样饱满的植物景观。适宜的植物配置不仅要思量植物习性,而且应权衡观赏特性;不仅要思量个体美,而且应权衡整体美,且应因地制宜、合理栽种花草树木。由此可知,只有参照绿化功能,联系植物习惯,结合景观效果,坚守因地之宜原则,科学配置,方可让道路绿化朝着规范化、人文化、合理化方向发展。

4.3植物与水体融合将植物与水体进行融合,将会给人带来鲜明、清澈、开怀和爽朗的感受。我们一般将水比作园林的血液,放眼世界各国的园林景观均能看到水体的运用。水作为景观的基本组成,至关重要。水旁的植物在水体中产生的倒影可提升水体的美感,某些绚丽夺目,某些含蓄婉约。然而,在融合过程应考虑所融合植物自身的习性,尽可能选取水杉等偏好湿润的植物。植物与水体进行融合时,不仅要思量水体的外形,而且应权衡整体效果,不允许过密栽植,遮盖水面自身的美感。在此之上,思量周边的地势条件,尽可能沿坡种植。另外,为将植物完全嵌至水体内部,还应考虑局部造景,可在水面中栽种荷花,也可在岸边栽种黄馨。顺着水体布置植物便可把控整体布局,且水体贯通整体,同时,植物浩如烟海。

5结语

在景观设计活动中,从本源层面而言,植物配置实际上是绿地系统设计,以点、线、面、体有机整合为主。植物造景应考虑和整体环境的统一性、生态群落第一和植物生长稳定性的原则,并深入研究和积极参考所处地带现有的植被类型,确保景观格局适宜,特征特色显著,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有效提升植物配置的文化气息,使其贴近现实生活,营造一种亲近感。

参考文献:

1毛嘉颖.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南方园艺,2016(2)

2刘赟,王娇.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

3何建顺,宋希强.新加坡热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5(19)

7.园林植物配置造景论文 篇七

1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配置, 主要是同具体区域内的实际状况相结合, 对植物的色彩、种类等进行科学化地选择和搭配, 使最终的园林设计内容同具体的实际状况合理匹配, 进而有效提升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植物造景, 是基于植物配置而开展的, 具体分析设计区域内的山水地势、亭台楼阁等, 使所选取的植物能够同其合理搭配, 进而形成具有园林特点及植物自身特色的园林景观。

2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重要作用

2.1 美化环境

园林设计中, 植物景观具有中心化的特征, 其设计的优劣同最终的园林设计质量评价有着直接关系。在自然景观中, 植物具有标示性作用, 并且是对自然景观类型进行反映的直接性元素, 会随着季节和环节而有不同色泽与状态的呈现, 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并且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美感的享受。

2.2 利于人们陶冶情操

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们的心态和行为表现会产生极大地影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用在此处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同区域内的实际环境相融合,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自然景象。在现代化的快节奏发展下, 为人们创造一片平和安舒的净土, 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收获, 在钢筋水泥的桎梏下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的广博和其独有的纯真之气。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构建一个轻快安逸的环境, 使人们产生倦鸟归巢之感, 能够使人们释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进而归于安然平和的心态, 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使其具有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之感, 在这喧嚣的城市中获得内心的安宁。

3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现状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需要从具备的地理环境出发, 确保其能够发挥最大功用, 而不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破坏。本文就位于兴安盟中西部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进行分析, 因其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 且兴安岭贯穿旗境西北部, 呈现出明显“立体气候”的特征, 造成南北温差较大, 所以, 气候环境造成了其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相对单一性, 进而引发其它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

3.1 设计缺乏科学性

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缺乏现象, 主要体现在过于注重线条的搭配和色彩的选择方面, 太过于注重美感, 而使得整体设计有华而不实之感, 过于形式化, 并且一定程度上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整体的实用性, 难以充分发挥园林设计的作用。其设计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没有根据实际生存环境选择植物, 导致设计过程中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不合理规划现象, 具有一定的盲目选择性, 并且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安全防护不到位的现象, 没有明显突出地域特色。就现阶段兴安盟的植物群落分析来看, 配置及造景过程中所选用的乔木树种相对较多, 但就整体化的园林设计来看, 不同区域和环境对于设计及植物的要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信息含量较大, 多样化指数高。但乔木在配置过程中的可用树种过少, 难以充分体现生态效益和均匀分布的科学性。

3.2 植物配置结构单一

近年来, 由于受到园林设计行业内的国际化思潮影响, 成功的园林设计会被大范围地模仿, 而不考虑区域环境特点, 逐渐出现了模式化的现象, 整体设计过于单一, 难以突出自身特色。另外, 植物色彩和功能过于单一。就园林设计而言, 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 使植物能够伴随着季节而发生变化, 呈现出令人心醉的美景。但从兴安盟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和造景来看, 乡土植物紫丁香、水蜡出现频率较高, 而其它引种而来的, 如玫瑰、紫叶小檗、连翘、小云杉、暴马丁香等在植物群落中的作用相对较低, 致使园林植物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结构极为单一。

4 解决对策

4.1 提高园林设计的科学性

设计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时, 需要强化设计理念, 对区域环境展开综合整体的分析, 进而选择适宜的植物和结构配置。并且,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重视整体的协同性, 结合园林造景的光影、光线需求, 选择最适宜的植物颜色和种类。在配置植物前, 需要有明确的基本目标和整体立意, 然后结合地形特点, 在园林的自然地貌和山石上布置植物, 最大化地将植物的功能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得到展示。

整个兴安盟的地势起伏过大, 且多侵蚀沟和沙丘, 所以, 园林设计中需最大化保证整体结构的科学简洁, 可形成小乔木和乔木———灌木———地被的结构或乔木———灌木———地被的3层结构类型。此外, 2层结构类型也同兴安盟的自然植被和整体环境相适应, 层次简洁清晰、过渡自然, 比如, 乔木———灌木、灌木———地被、地被———乔木的结构。

4.2 增加植物配置结构

园林设计中进行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 需要充分分析区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 然后结合当地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 确保栽种而来的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环境, 有效发挥其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另外, 不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而是从区域环境实际出发, 注重本土植物的开发及利用, 体现出园林设计的独特性。

整体而言, 兴安盟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季相景观方面多以春景为主, 植物品种色彩艳丽, 冬季则有雪压青松的本土植物景观。但是夏秋季节色彩过于单调, 基于此, 可以在配置及造景方面引入夏秋季节开花的植物, 最大化弥补原有的色彩缺憾。比如, 夏季开花的玫瑰、珍珠梅、红瑞木等, 适合秋季的有紫叶李、火炬树等。另外, 冬季色彩过于单调, 亦可引入可观赏性的树种, 如红瑞木、山桃等。基于本地自然特征的前提下引入外来树种, 使整体配置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发挥园林造景的作用。

5 结语

8.浅论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园林植物 景观 运用 用途

一 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和发展

1.1 园林植物造景涵义

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2]。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

二、植物造景的时空序列节奏与其自然美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指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动”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统一的同步感受。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在《绿柳》一诗中所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栽去,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地描绘出春风拂柳如剪刀栽出条条绿丝的自然景象。又如高骈的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自然界的微风与植物散发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间的自然美的感受。二是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芽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如苏轼在《冬景》一诗所描述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叶、秋实、冬枝”的四季景象(指一般的总体季相演变)。这种随自然规律而“动”的景色变换使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自然美的特色。

三、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3.1 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就是以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亩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主人招手迎客,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3.2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我市体育公园的植物配置,较好地采用了这一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

3.3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口交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如我市砂子岭;广场中心的圆形花坛,以几种有色植物组成几何图案,大块的色彩对比鲜明,形式活泼,使人赏心悦目。

3.4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如昭山风景区在大片的马尾松林内混交檫木,林下有长蕊杜鹃、白继木等,初春时节,远望,林冠线上嫩绿的松针衬托着淡黄的檫木花,宛如一幅刚刚渲染过的水彩画;近观,林下火红的杜鹃、雪白的继木花,色彩斑斓令人倍感大自然的亲切。

四、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材料的组合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还是园林中的山水、建筑、道路及雕塑、喷泉等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4.1 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景观的作用

(1)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的景观有着明显的衬托作用。首先是色彩的衬托,用植物的绿色中性色调衬托以红、白、黄为主的建筑色调,可突出建筑色彩;其次是以植物的自然形态和质感衬托用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建筑形体。另外由于建筑的光影反差比绿色植物的光影反差强烈所以在明暗对比中还有以暗衬明的作用。

(2)园林植物造景对园林建筑有着自然的隐露作用,“露则浅,隐则深”,园林建筑在园林植物的遮掩下若隐若现,可以形成“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问路鸟先知”的绿色景深和层次,使人产生“览而愈新”欲观全貌而后快的心理追求。同时从建筑内向外观景时,窗前檐下的树干、树叶又可以成为“前景”和“添景”。

(3)植物造景能改善园林建筑的环境质量。以建筑围合的庭院式空间往往建筑与铺装面积较大,游人停留时间较长,由硬质材料产生的日照热辐射和人流集中造成的高温与污浊空气均可被园林植物调节,为建筑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质量。另外,园林建筑在空间组合中作为空间的分隔、过渡、融合等所采用的花墙、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须借助园林植物来装饰和点缀。

4.2植物造景对山石水体的作用

“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虽然山石水体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还须有植物、建筑’和道路的装点陪衬,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园林植物覆盖山体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还如同华丽的服装使山体呈现出层林叠翠,“山花红紫树高低”的山地植物景观。丰富的空间层次将山上的建筑和道路掩映在绿荫.之中。在园林中,为求登高之乐或得自然之趣而篑土叠石成山,唐代画家王维说“山借树为衣,树借山为骨”,植物材料对假山石的重要性,同作画一样,不能忽视。裸露的假山石既无生气,而且四季毫无变化,如点缀一些文苔小草、紫竹伏松,立刻感到添上了生机,如同画家绘石点绿,顿增美感。园林水体也只有与园林植物组合才会有生气。园林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体,还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是水体和陆地的融合媒介。如湘潭市第二中学小游园中,在规则式水体中放置几株睡莲,片片圆形小叶散飘在水面与红花相映,使平淡规整的水池活泼生动起来。又如在韶山毛泽东故居前的池塘水面上种植几处荷花、蒲草,既可增加水面的绿色层次,又有“荷花映日红”的自然野趣。另外,在雨湖公园蜿蜓的湖岸旁斜植垂柳,林木倒映在水中;水面上下两层天,使公园更显得秀丽多姿。

4.3植物造景对园林道路的组景作用

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面用硬质材料铺装外,路旁均以树木、草皮或其他地被植物覆盖。游览小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才能达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自然式园林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自然式园林化。曲折的道路若无必要的视线遮挡,不能有空间实分,就只有曲折之趣而无通幽之感。虽然可用山岗、建筑物进行分隔,但都不如园林植物灵活机动。而且可以用乔木构”成疏透的空间分隔,也可用乔、灌组合进行封闭性分隔。这也说明园林植物还是障景、框景、漏景的构景材料。

四、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例如:以松柏的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性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体魄。正如郑板桥的七绝“咬定青山不放松,主根原在破岩中。千磨百击还坚韧,任凭东南西北风”数千年的审美意识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松柏已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所以不论宫苑寺庙,还是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等以松柏作为寄情寓意的主要表象。同样,以竹比喻人的高风亮节、偃而犹起的崇高品德;以荷花比喻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种种寄情于植物之例不胜枚举。同时,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表现也会使人触景而生情,产生意境的联想。因此,园林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五、植物造景体现园林特色与地方特色

利用园林植物突出园林个性,表现地方园林特色早为前人所运用。诸如:以蔷薇、杜鹃、牡丹、梅花等观赏植物为内容的专类园。在大型园林中选用观赏价值较高、季相景观突出的植物,如樱花、月季、荷花、槭树等作为不同园林不同时节的景.观特色。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各异,园内应有本地区的代表性观赏植物。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色的最好材料。如我国华南地区的木棉、凤凰木、蒲葵、芭蕉、羊蹄甲、榕树等热带植物与东北地区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桦树等寒带植物,不论是生态习性还是季相景观表现,都有很大的差异,各有自己的景观特色。这种因自然条件形成的地方性特征,也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素质的表现。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植物造景,以充分发挥植物特性的功能为目标,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融合生态理念以达到合理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序列,满足人们在城市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郑淮兵.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J].中国花卉园艺,2004(12): 58-60

[2] 谢晓蓉,董丽.浅谈岭南晚清四大古典庭园植物景观. 中国园林2004,10:67-74

上一篇:工程安全承诺书范文下一篇:童年,我想念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