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共6篇)
1.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 篇一
单选
1.(C.外部性)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
2.(B.程序)是为完成某一特定计划而规定的一系列步骤。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C.预测原则)。
4.“如果生产者无法排斥哪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个人消费该事物”时是这种公共产品具有(B.非排他性)。5.“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是指公共产品的(C.非竞争性)。
6.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亚当·斯密),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7.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D.亚当•斯密),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7.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发展过程中有三种研究途径或三种研究范
式,即公共行政途径、公共政策途径和(A.公共管理)途径。8.公共管理最基本的手段是(B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9.公共决策应该对整体与局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关系,加以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决策,这是(D.系统原则)。
10.公共决策总是在几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由鉴别才有优选,这是(B.优选原则)。
11.公共人力资源获取的途径包括招聘和(D.录用)。
12.公共体育管理中属于社会型体育管理体制的国家是(B.美国)。
13.公共文化管理中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的国家是(D.新加坡)。14.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A.经济9.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
“(D.人力资本)”理论论证基础之上的。
10.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达到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借此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C.主观能动性),从而产生最大的效益。
11.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形成始于18世纪中叶的(A.英国)。12.宪法、法律制度安排属于(B.管制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13.新公共管理时期最突出的特征是出现了(C.“公共管理社会化”趋势)。Y
1.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称为(A.外部性)。2.以实现公共利益目的,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是(B.公共组织)。
8.1926年和1927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B.怀特和威洛比)。A
1.按照(B.责任的性质)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工作责任、法律责任、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
2.按照计划的期限不同,公共部门的计划可以划分为(B.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3.按照责任的承担者划分,公共管理责任可以分为(D组织责任)和个人责任。B
1.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B.政府信息的公开)。
2.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和鼻祖的是(C.威尔逊)。3.不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所具有的特点的是(B.营利性)。C
1.财政部就其所主管的国家财政收支,对各部委和各地区依法实施的监督属于(C.职能监督)。D
1.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2.代理理论认为(C.选民与政治家的关系也是委托代理关系)3.当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争论激烈的情况下,如果事情不是很急迫,可考虑把问题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个问题时再行沟通,争取事情的妥善解决,这种协调方法被称为(B.冷处理法)。
4.德国学者______________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的著作中,对官僚制度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A.马克斯·韦伯)
5.第三部门主要从事的工作是(D.非盈利型服务)。6.电子化政府的建设理念是(C.以民众为中心)。7.电子政务中的关键是(B.政务)。
8.对官僚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公共行政学体系建立的是(C.马克斯·韦伯)E
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端于英美等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的是(D.“新公共管理”运动)。F
1.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A.整体原则)。
2.非营利组织也被称为(C.第三部门)。G
1.根据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决策的类型可以分为(B.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2.公共财政管理的客体是(D.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3.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C.政府)。
4.公共管理的客体是(A各类社会公共事务)。5.公共管理的客体是(C公共事务)。6.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C.公共利益)。人)。
15.公共选择理论认为(D.政府是理性选择人,通过理性选择实现公共利益)
16.公共组织的权力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国家权力,这决定了公共组织具有(D权威性)。
17.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由(C.以政治职能为中心,逐渐向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的转变)。
18.公务员回避制度最早建于我国(B.东汉)时期,一直沿用至清末,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19.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凯恩斯)。M
1.美国公共行政学创始人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A.《行政之研究》),通常被认为是进入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标志。
2.美国管理大师麦克尔·哈默博士在工程再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D.政府再造)。
3.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行政之研究》中提出(D.政治行政二分法)P
1.品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以“人”为中心)。R
1.认为政府应该起掌舵而不是划桨作用的是(A.新公共管理理论)。S
1.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典型代表国家是(D.中国)。2.审计监督属于(B.特种监督)类型。
3.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的国家是(B.德国)。
4.首先在英、美等国,然后是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广泛的被称为“重塑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浪潮是从(C.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5.孙中山先生在借鉴国外的“三权分立”之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B.五权分立)思想。W
1.我国公务员制度确立的时间是(C.1993)。
2.我国权力保障性组织不包括(A.社会自治组织)。3.我国收费管理改革的方向是(B.取消收费或“费改税”)。4.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D.全能的政府)。X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放任时期认为国家充当的是一个(B.“守夜人”和“警察”)角色。2.狭义的政府是指(C.行政机关)。
3.下列选项不属于国外教育管理模式的是(C.独立模式)。4.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是(A.卫生政府采购体系)。
5.下列选项属于财产税的是(C.房产税)。6.下列选项属于流转税的是(A.增值税)。7.下列选项属于行为税的是(D.契税)。8.下面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B.行业协会)。3.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主张(A.政府不干预)的代表人物之一。
4.由于政府机制自身的缺失而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或无效的情形被称为(A.政府失灵)
5.有权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是(A.全国人大)。
6.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C.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Z
1.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通的公共管理途径,其中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被称为(B.P途径)。
2.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能维护国家政权,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政府生产力的首要因素的是(A.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3.在公共管理协调过程中,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和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A.整体原则)。
4.在公共管理执行过程中,在把决策目标具体化时,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做出灵活变通,这是公共管理执行的(D.灵活性)特点。5.在司法控制的责任机制当中,(C.司法审查)和宪政赔偿责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6.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不包括(C.私营企业)。7.在协调某些问题时,参加的各方往往各有主见,互不相让,在此情形下,协调者可以以比较正确的一方或几方意见为主,其他方的意见为辅,达成一个共同意见,这种方法被称之为_______。(A.主体合流法)
8.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各机关之间按照直接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横向交错产生的监督是(D.一般监督)。9.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B.以“事”为中心)。
10.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政府职能是(D.有限的社会管理职能)
11.最早建立了文官制度的国家是(C.英国)。
2.如何进行期末考试复习 篇二
1. 做好复习准备工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复习前,我们应该至少完成如下三方面的工作:明确复习内容,收集复习资料,制定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查漏补缺;二是知识系统化;三是强化记忆。为此,我们应根据各科知识特点,明确自己的复习内容。例如七年级上期语文复习就可分为字音字形、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课外拓展、作文等几个部分;生物科按章节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三章。
收集复习资料就是将一学期使用过的各种学习材料收集整理好,如课本、练习册、考试卷等,避免出现复习时因翻找资料花去了大半时间情况。有的同学由于找材料弄得心烦意乱,情绪被影响,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准备资料一定要做到及早、完备两点。
制定好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是高效复习的关键。同学们可以制作一个表格,并用数字列出每项学习任务的顺序,确定具体的复习任务及完成时间以(七年级上期为例,如表所示)。
2.要突出知识的全面性与重难点
将知识的系统化是复习的一大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是必须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所谓全面性就是复习时不留死角,要将课本内外学习过的知识点都复习到,即使是课文下面的小注释也不能轻易放过。重难点则包含科目本身的重难知识点和一些科目间的联系。
3.贵精不贵多
兵法精粹在于集中兵力,各个突破,强调“伤其十指头,不如断其一指”。在复习中我们可以此为借鉴,每次复习只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对这个中心知识点做到全面、透彻、融会贯通。
复习时,要看、要想、要写、要查资料等,是比较费时间的。因此,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和比较安静的环境,否则,就会影响复习的效果。平时找个比较集中的时间很困难,可以采用把分散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的办法。
4.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复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有些同学因为平时不努力,只好熬夜学习,弄得第二天上课没点精神,真是得不偿失。因此大家在复习时要科学的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每天的复习,应遵循先易后难,文理交叉的原则。如每天早上读半个小时语文或英语,然后做数学练习,做到文理科内容交替学习,这样大脑不容易疲劳,学习效率也高。当然,你也可以从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学科开始复习,容易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帮助消除畏难情绪。接下来,学习就会顺利多了。此外,还应参加些体育运动,如每天早上晨跑十几分钟,星期天下午打打球等。因为适当的体育锻会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更高!
5.掌握一些考试技巧
3.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 篇三
第一章 绪论
社会医疗保险的概念: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政府部门承办,由政府以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强制实施和组织管理。
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卫生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并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医疗保险的概念:医疗保险是保险的一种,即为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保险,保险按保险标的不同,主要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人身保险、信用保证险、再保险等。人生保险又分为人寿保险、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保险。医疗保险是健康保险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两大类,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的性质:福利性、强制性、经济性、公益性
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1、社会化原则
2、全民参保原则
3、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原则
4、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5、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原则
6、以支定收,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
7、合理偿付医疗费用原则
8、谁参保谁受益原则
9、属地化管理原则
社会医疗保险的作用:
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功能:
1、稳定社会生活;
2、再分配功能;
3、扩大有效需求,是保障社会生产
社会医疗保险的特殊功能:
1、保障居民健康;
2、规范卫生服务供方和需方的行为
3、促使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化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 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医疗保险模式
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医疗保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保险形式设立的,为国民提供应疾病所需医疗费用补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四种制度的比较
第三章 医疗保险系统
医疗保险系统的概念:医疗保险系统是指围绕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所进行的资金筹集,资金支付,医疗费用补偿和组织管理过程中各个要素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维系着医疗保险活动的进行和开展。构成医疗保险运行过程中或医疗保险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卫生服务需求者、卫生服务供给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相关政府部门。
医疗保险需求的概念:医疗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医疗保险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保险服务量,及医疗保险机构所提供的一定价格条件下的经济保障需要量,用货币计量单位表示极为医疗保险金额。
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
1、疾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2、医疗保险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
4、承保范围
5、医疗费用的负担方式
6、医疗服务的供给
7、保险意识
8、其他,如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
医疗服务供给的概念:医疗服务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医疗保险机构愿意且有能力提供的医疗保险产品的数量。
医疗保险供给的影响因素:
1、医疗保险价格
2、承保能力
3、医疗保险成本
4、缴费能力
5、医疗服务因素
6、政府行为因素
医疗保险供需平衡的概念:医疗保险的供需平衡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上,疗保险供给量与医疗保险需求量相等或基本相等。
医疗保险需求与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逆向选择
2、道德损坏
3、风险选择
第四章 医疗保险基金测算
平衡系数R=1-保险运营费-储备金比率-(医药费基数×补偿比×增加系数×保险因子)3 /(年人均保费×参保人数)
全市职工工资总额5000万,用人单位缴费率为6%,个人缴费率为2%。离休人员、老红军前3年实际支出占职工医疗费支出的25%,个人账户按用人单位缴费的30%划入,请计算般职工和离休人员,老红军的医疗保险基金分别为?
假定某样本人数为2000人,测算年每人交保险费5元,保险运营费占保险费的10%,储备金占保险的5%。上年医药费基数为10000其中门诊费用8000元,住院费用2000元),估计测算年较上二年的增加系数为1.2。按照门诊和住院补偿比各占40%.60%。此时的保险因子分别为1.5和1.7。请计算平衡系数并判断该保险方案的平衡情况。
医疗保险基金测算的基本原则:
1、保障的原则
2、收支平衡的原则
3、可行性和适度增长的原则
4、防损原则
第五章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
1、多方负担原则
2、基本保障原则
3、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合理增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
1、企业(或雇主)缴纳
2、个人缴纳
3、政府财政资助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
1、国家税收式
2、强制缴费式
3、自由投保式
4、储蓄账户式
医疗保险基金的积累方式:
1、现收现付式
2、完全积累式
3、部分积累式
第六章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
医疗保险被保险方的费用支付方式:
1、起付线方式
2、共同付费方式
3、最高限额保险方式
4、其他费用支付方式
医疗保险对供方的费用支付方式:
一、对医疗服务机构的支付方式
1、按项目服务支付方式
2、按人头支付方式
3、按服务人次支付方式
4、按住院床日支付方式
5、按病种支付方式
6、按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费制
7、总额预付制(很好地控制费用)
8、一体化方式
二、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支付方式
1、按工资标准支付方式
2、按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支付方式
3、按资源利用组Ⅲ支付方式
第七章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
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原则:
1、控制风险,保证基金安全的原则
2、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3、专款专用,专户储存的原则
4、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
5、各部门协调,各行其责的原则
第八章 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
两个协议,三个目录:两个协议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协议和零售药店服务协议;三个目录是指诊疗项目管理、服务设施管理和用药范围管理
双诊制: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第十一章 医疗保险评价
医疗保险评价:是指根据国家保障发展的总目标,对其所分属的子项目,医疗保险展开并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是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系统的升级相关的信息,来评价医疗保险政策方案的内容和规划,以及执行过程、执行结果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在于提供选择、修改、持续或终止政策方案所需信息,不断提高医疗保险政策的绩效水平、配合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工作。
医疗保险评价分类: ①按对象范围:全面评价,专题评价
②按政策阶段:事前评价,执行评价,事后评价 ③按活动方式: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 ④按评价主体:内部评价,外部评价
医疗保险评价原则:
①全局性原则 ②客观性原则 ③发展性原则 ④可操作性原则 ⑤公平性原则
第十三章 补充医疗保险
补充医疗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意愿,根据需求和可能原则,适当增加医疗保险项目,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的一种补充性保险。
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
①有利于补充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不足
②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进职工凝聚力 ③利于鼓励健康储蓄,引导合理消费
④有利于增加卫生投入,促进卫生事业和保险事业的发展 ⑤有利于调节收入差别,体现社会公平性
补充医疗保险的原则:
1、相对自愿原则
2、补充性原则
3、客观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
补充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
①按人群分类的保障范围,分为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国家的公务员
②按保障水平分类的保障范围,分为门诊补充医疗保险和住院补充医疗保险
第十五章 医疗保险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医疗保险改革与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健康保障与费用控制 ②公平与效率 ③医疗保险与政治
我国医疗保险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医疗保险发展的进程,总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法律地位的确立;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资料保险制度的完善,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目前医疗保险发展正处于第二阶段。
完善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应该怎样做: ①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②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③异地就医结算 ④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⑤协议管理
⑥医疗保险智能监控 ⑦付费方式改革 ⑧长期护理保险 ⑨医保医生管理
三纵三横: 三纵,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横,即主体层、保底层和补充层。
第一章 绪论..................................................................1 社会医疗保险的概念.......................................................1 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1 医疗保险的概念...........................................................1 社会医疗保险的性质.......................................................1 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1 社会医疗保险的作用.......................................................1 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功能...................................................1 社会医疗保险的特殊功能...................................................1 2016年..................................................................1 第二章 医疗保险模式..........................................................2 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2 四种制度的比较...........................................................2 第三章 医疗保险系统..........................................................2 医疗保险系统的概念.......................................................2 医疗保险需求的概念.......................................................2 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2 医疗服务供给的概念.......................................................3 医疗保险供给的影响因素...................................................3 医疗保险供需平衡的概念...................................................3 第四章 医疗保险基金测算......................................................3平衡系数R...............................................................3 医疗保险基金测算的基本原则...............................................4 第五章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4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4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4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4 医疗保险基金的积累方式...................................................4 第六章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5 医疗保险被保险方的费用支付方式...........................................5 医疗保险对供方的费用支付方式.............................................5
一、对医疗服务机构的支付方式............................................5
4.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 篇四
2.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 势理论。所谓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如果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出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分工和国际贸易,双方依然可以从中获利。“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择其轻”
第三章 贸易保护理论
3.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采取行政措施,禁止货币输出,同时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晚期重商主义: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不能多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货币总额,这样贸易最终贸易总量是顺差,金银总量增加。 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 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无论是早期重商主义,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认为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货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标准。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5.1限制进口的政策措施: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壁垒:
货物在进口环节由海关征收的税种中,产品税的征收基数是完税价格 非关税壁垒:
1.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分为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
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度,达到了这个额度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是指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2.间接限制进口措施—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什么是倾销,哪3个构成要素。什么是补贴。
5.2 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外汇倾销。
5.3出口管制措施:单方面出口管制、多边出口管制。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7.2 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宣告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非歧视原则;关税保护原则;透明度原则;公平贸易原则;互惠贸易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公平解决争端原则。
缔约双方根据协议相互给予对方的法人或自然人对等的权利和待遇,这体现的是国际贸易互惠待遇原则条约的。
第八章 国际贸易术语 重点FOB,CIF,CFR 1.FOB、CIF、CFR都是适用水上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 2.FOB: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按照该术语成交,由买方负责租船或订舱,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至买方指定装运港的船上,卖方即完成了交货。风险的转移: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
卖方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包括自办货物出口海关手续。
买方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包括自付运输费和保险费)。包括自办货物进口海关手续。
注意在FOB条件成交下,货物装船的各项费用由谁负担。
如果采用班轮运输,船方管装管卸,装卸费计入班轮运费之中,自然由负责租船的买方承担;
而采用程租船运输,船方一般不负担装卸费用。这就必须明确装船的各项费用应由谁负担。
3.CFR:成本价运费(...指定目的港),该术语条件下成交,卖方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装至运往目的港的船上,并负责租船订舱并支付至目的港的正常运费。
风险的转移: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
卖方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负责签订货物运输合同,支付运费。包括自办货物出口海关手续。
买方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风险和除了运费之外的其他各项费用(依然要自付保险费)。包括自办货物进口海关手续。
4.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装到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并负责办理货运保险,支付保险费,以及负责租船或订舱,支付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风险的转移: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 卖方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并负责签订货物运输合同,支付运费,办理货物保险、签订保险合同、支付保险费用。包括自办货物出口海关手续。
买方负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一切风险和除了运费、保险费之外的其他各项费用。包括自办货物进口海关手续。
采用CIF术语应该注意的问题:CIF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性交货。指卖方只要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和转让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提单和保险单,就算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可见,在象征性交货方式下,卖方是凭单交货,买方是凭单付款。只要卖方如期向买方提交了合同规定的全套合格单据(名称、内容和份数相符的单据),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损坏或灭失,买方也必须履行付款义务。反之,如果卖方提交的单据不符合要求,即使货物完好无损地运达目的地,仍有权拒绝付款。5.价格构成
FOB价=生产/采购成本价+国内费用+净利润
CFR价=生产/采购成本价+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净利润
CIF价格=生产/采购成本价+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净利润 1)计算题1:CFR=FOB价格+货物运费 2)计算题2:CIF=CFR+货物保险费
保险费=保险金额*保险费率=CIF*(1+加成率)*保险费率 CIF=CFR价/{1-(1+加成率)*保险费率} 仅作补充说明:投保加成率顾名思义就是在保险货物价值的基础上加上的要投保的比率,比如投保加成率为10%,如发生保险公司规定的全损的范围,则赔率为110%。例如,CIF加价20%,20%即为投保加成率。
第九章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
9.2 商品的数量和包装
了解5种计算重量的方法。以及溢短装条款的概念。(P158-159)
了解销售包装P160-161,特别是中性包装和定牌生产。定牌要注意是否侵权。9.3商品价格
重点加强成本核算中的出口商品盈亏率以及出口商品换汇成本。(选择题计算)出口商品外汇净收入是指出口商品外汇收入减去出口业务中应支出的外汇,其差额即为出口外汇净收入。出口外汇净收入=FOB成交价
第十章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10.1 国际货物运输
1.班轮运输:特点四固定、一负责。班轮运费:分为基本运费和附加运费。掌握基本运费的6种计算标准。(P177)2.运输单据,重点掌握海运提单。海运提单的种类:P173 需要注意的是:海运提单,铁路提单是物权凭证,可以通过背书转让。但航空运单不是物权凭证仅仅是运输契约,不能转让。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运输条款
掌握分批装运。特别注意书上P175所写“根据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不视为分批装运的情况。” 掌握滞期和速遣条款。
滞期费是指在规定的装卸期限内,租船人未完成装卸作业,给船方造成经济损失,租船人对超过的时间向船方支付一定的罚金。 速遣费是指在规定的装卸期限内,租船人提前完成装卸作业,使船方节省了在港开支,船方向租船人支付一定的奖金。 按惯例,速遣费一般为滞期费的一半。10.2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1.重点掌握损失!了解费用和风险。
2.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
了解三种基本险的承保范围。基本险承保范围的大小: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注意三种基本险的保险期限。
第十一章 国际货款的收付
1.支票与汇票、本票的区别如下:
(1)当事人:支票和汇票有三个,本票有两个。
(2)性质:支票和汇票属于委托支付证券,本票属于自付证券。(3)到期日:支票为见票即付,汇票和本票除此之外,还有定日付
款、出票后或见票后定期付款等。
(4)承兑:汇票需要承兑,本票无需承兑,只需“签见”即可,支
票均为即期,无需承兑。
(5)出票人与付款人的关系:汇票的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间没有资金
关系;本票的出票人与付款人是同一个人;支票的出票人与付
款人之间有资金关系,即出票人在付款人处有存款。2.掌握顺汇和逆汇。汇付属于顺汇,托收属于逆汇。
掌握三种支付方式的风险。汇付和托收都商业信用,依靠的是买卖双方自己的商业信誉。汇付总会对交易的其中一方不利。托收对卖方而言风险较大;信用证是银行引用。信用证实质上是银行代表其客户(买方)向卖方有条件地承担付款责任的凭证。重点掌握信用证。
信用证的特点:信用证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由开证行以自己的信用
做出付款的保证;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信用证的开立是以买卖合同
5.人居环境学期末复习要点 篇五
第一讲
绪论
1、人居环境学(概念)
概念: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分支。
2、任务
1、利用仪器和已有的科学资料对人类的聚居环境进行监测、评定和改造,判断其促进和制约人类发展的因素,研究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原因。
2、借鉴前人对人居环境研究的精华,去其糟粕,用于改善现代人居环境的研究。
3、对现存居住环境的人口、职业、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进行探讨,提出改造措施。
3、道萨迪亚斯(希腊建筑师):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类聚居学
1、他从单纯的建筑与城市问题中跳出来,将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包括城市、城镇和乡村在内的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人类聚居环境问题。
2、道氏强调把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类住区的“元素”(自然、人、社会、房屋、网络)等进行广义的系统的研究,扩展的研究的领域。
3、他认为人类聚居环境由5个基本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网络。提出研究人类生产与城乡建设活动的规律,寻求实现理想、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途径。
4、人居环境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1、城市作为一种人居环境,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人类聚居的可持续发展
3、全球一体与地域差异
5、城市人居环境及其学科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狭义):是指城市居民和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广义):是指城市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环境。
概念:城市人居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由自然实体、社会实体和建筑物共同构成的城市环境,它既是第二、第三产业布局场所,更是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6、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兴起的原因 1、21世纪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纪
2、人类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3、城市问题日益严重,人居环境令人堪忧
4、城市规划的失误和教训太多
7、聚落
聚落的认识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启示点和切入点。
8、人居环境科学是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
1、新挑战推进人居环境科学成为大科学。
2、科学与人文交汇成大人文,走向更高境界。
3、大艺术也是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9、人居环境的释义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10、五大系统
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11、五大原则(EESSC)
生态观(Ecological view):正视生态的困境,提高生态意识。经济观(Economic view):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良好互动。科技观(Science view):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观(Society view):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整体性。文化观(Culture view):科学的追求与艺术的创造相结合。
12、五大统筹
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国外发展。
13、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构成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14、系统思想与复杂性科学
系统:由若干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综合体)
1、各单元间联系广泛而紧密
2、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结构
3、发展过程中能不断学习并对其层次与功能结构重组完善。
4、开放
5、动态
15、复杂性科学倡导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思想导向和概念模式。
16、人居环境科学“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1、“范式”与“科学共同体”
范式:某些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框架。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合成的科学集团,遵循特定的科学规范,具有共同的科学信念,探索共同的目标,内部交流较为充分,专业方面的看法较为一致。
17、人居环境规划设的三项指导原则
承上启下;左顾右盼;设想将来。
18、人类聚居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人类聚居进行描述性的剖析:分析聚居的基本特点,聚居之间的相互关系,聚居的演化过程,聚居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
2、对人类聚居基本规律的研究:研究人类在生活居住方面的需求,聚居的成因,聚居的结构、形式和密度,以及对未来城市的影响和预测。
3、研究制定人类聚居建设的计划、方针、政策和工作步骤。
19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1、研究对象: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human settlement)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
3、目的: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创造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20、人类聚居学的定义
“人类聚居学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活而使用或建造的任何类型的场所,他们可以是天然形成的(如洞穴),也可以是人工建造的(如房屋)。。
21、人类聚居的组成
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在这里,“人类”这个词限定了聚居的类型(是人的而不是动物的),同时又传达了这样一个含义,即人类聚居必须使人得到满足。据此,人类聚居由两部分组成:内容,容器。
22、力动体:
力动体:所有形成聚居的力的综合构成了聚居中的力的结构。
23、聚居的剖析
本体(住宅)
中心(教堂和商店)循环系统(街道)特殊区(学校)(村庄)
24、聚居的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有关聚居发展的定理,指出聚居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 第二部分,聚居内部平衡问题,第三部分,关于聚居的实体空间特征的定理,包括聚居区位、规模、功能、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25、聚居的结构和形态
聚居的结构——通常指城市或村落的总体骨架组合,表现为路网形式和各部分功能的关系。聚居的形态——指聚居地外观形象,主要表现为城市平面形式以及城市在空间高度上的形态。
26、未来城市的三种可能形式:
坏城或死底托邦(Dystopia)、不可行城市或乌托邦(Utopia)、合意可行的城市或安托邦(Entopia)。
27、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
需要对人类聚居有全面的、合理的认识;
需要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确定发展目标;
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以及其中的各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政策; 需要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的建设,确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需要为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
28、我国六大人居环境类型分析(了解)
29、水文地质
1、地下水储量影响城市选址
2、地下水质影响一些行业的布局
3、地下水的开采要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
4、地下水的流向决定城市工业和居住生活用地的相对布置
5、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影响建筑物的布局。
30、水文条件
1、河流影响城市的选址
2、地表水水情要素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和布局形式
3、河川洪水位状况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安排
4、河流洪水对城市构成威胁
31、城市气候
1、城市气候的成因 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面 城市的产业经营的影响
城市向大气排放大量污染物质
2、城市气候的典型特征
1)热岛效应;2)城市逆温;3)灰霾岛效益;4)雨岛效应;5)干岛、湿岛效应
32、水资源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1、水资源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水资源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
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的特色标志
4、正确评价水资源供应量是城市规划必须做的基础工作。
33、社会环境与社会资源
(一)政治经济体制
芒福德: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是深刻的政治与经济的转变。
政治因素历来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面对这些影响因素,应该如何去面对,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相关法规制定的完善,尽量的不出现法律漏洞,以及避免受各受益主体的倾向,使受益主体最大化的均衡。
多培养具有多学科综合才能的设计者与决策者中的人才,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宣传和贯彻提高全民的人居环境知识,使民众最大限度的参与对自己所处的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进一步体现民主政治。
34、居住区规模
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5万)相对应,配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1.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35、大环境的选择
大环境:指居住区外部的周边环境,包括居住区四周的山脉、建筑、河流、道路。
36、中环境的选择
中环境:指居住区内部环境,包括居住区的地形、地势、建筑布局以及山水景观的布置等。
37、小环境的选择
小环境:指住宅的内部结构,包括房型、门窗、客厅、卧室以及厨房和浴室。
38、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原则
1、环境育人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
3、量力而为原则
4、天人合一原则
39、按照圈层结构理论:
圆状或近似圆状的简单集中式布局的城市,中心区为大型广场绿地。
40、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正当需求中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
41、创建怡人化、生态化、智能化、家园化住区环境的对策。
1、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执行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3、结合旧城改造进行新城规划与建设
4、重新修订居住区规划的相关指标
42、居住区规划中的生态考虑
供热系统 供水系统 排水系统 通风系统 停车系统 绿化系统 能控系统 其它系统
大题
1、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2、如何理解中国城市设计。
3、(斑块—廊道—基底;岛屿效应;边缘效应;生态位)——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
4、绿色节能小区在我国应用现状。
近两年哪些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奖,中国人居奖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1990年开始,中国便与联合国人居奖结下不解之缘。以下是中国历次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名录:
——1990年,唐山市政府因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人居荣誉奖”;
——1992年,深圳市住宅局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5年,上海市因实施解决居住特困户项目而荣获“人居荣誉奖”;
——1996年,建设部长侯捷荣获人居奖“特别荣誉奖”。这是中国首次以个人名义获奖; ——1997年,中山市长黄子强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8年,成都府南河综合整治项目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8年,沈阳市市长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9年,大连市长***获“联合国人居奖”; ——2001年,杭州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2年,包头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3年,威海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4年,厦门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5年,烟台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6年,扬州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7年,南宁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2008年,南京市获“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2008年,绍兴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奖荣誉奖”;
——2008年,江苏张家港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奖荣誉奖”(张家港市成为全国第一个荣膺“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市),沈阳市铁西区获得“联合国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
——2009年,山东省日照市政府获“联合国人居奖”;
——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获“联合国人居环境特别荣誉奖”,并宣布武进为中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实验城市”。——2010年,江苏昆山市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县级市。
6.给你介绍一种物理章末复习策略 篇六
1 建立本章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章末复习就是要把学生的知识重新科学地进行梳理和组织。提示共性,个性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后,以一个问题为中心编织知识网络,构建一个个系统的知识组块,而这些组块相对于孤立的知识,无疑具有更大的功能。如复习《测量》一章时首先指明测量的意义,然后用所有测量概念的共性:“测量就是把被测物和标准进行比较为线索,把长度和体积测量串联起来,使这一章知识形成一个网络”。又如在复习《电和磁》这一章时,以电现象和磁现象的相似之处入手,紧紧抓住电和磁内存的本质联系这条线索,指出磁能生电,电能生磁,电和磁能发生相互作用,使这一章知识形成了一个十分明了的知识网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以同学为主体,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一章学到了那些知识,说一说这些知识点之间有那些联系,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结构,教师再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 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物理学中有的概念在学新课时一时难以全面掌握,在复习时有必要强化和加深。下面举一些例子,并介绍一些突破方法。例1:在复习《光的折射》一章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同学对会聚的理解是个难点,教师可以再做一次凸透镜对光会聚的实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出射光和入射光的方向,让他们说一说出射光的方向有什么特点。从而加深对会聚的理解。例2:复习《液体压强》一章中的“深度”和《机械与人》一章中的“力臂”这两个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讲解突破。例3:在复习有用功和总功这两个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做功的目的,多举几个做功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最后概括形成经验结论:人对机械做的功是总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例4:在复习额定电压和额定电功率这两个概念时,教师要抓住额定的含义,指出额定电压就是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也就是用电器上标着的电压。例5:在复习惯性这个概念时要抓“保持”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理解得更深更透。例6:在复习温度、热量、内能这三个概念时,可以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上进行理解。特别要注意它们的说法:“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内能不能无”。
3 全面理解物理规律,总结经验结论
在章末复习时要让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而深入认识物理规律,以便在运用时选择合适的公式。如复习电功的计算时,让他们把电功的所有公式全部列在一起,说出这些公式的物理意义,区别它们的适用条件。这样对知识掌握更灵活,更全面,达到融会贯通。在复习时不仅要掌握教材上已有的公式,还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形成经验公式或经验结论。如:在学习《电功率》之后可总结出:在串联电路中:U1U2=W1W2=P1P2=Q1Q2=R1R2,在并联电路中I1I2=W1W2=P1P2=Q1Q2=R2R1。在学习了《压强》之后,可总结出:对于“上大下小”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对于柱形容器,液体对底部的压力等于对液体的重力,对于“上小下大”的容器,液体对底部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公式p=ρgh不仅适合液体压强的计算而且也适合柱形固体的压强的计算,这些经验性公式或结论,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 注重知识的运用,注意总结解题方法
章末复习一定要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通过适当的习题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大气压的有关知识后,问大气压这么大为什么没有把人压瘪?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强调过程分析,注重培养能力。对于那些无需解答过程,只要确定答案的选择题,用思考的办法求其答案在效率上要优于用计算的办法。通俗地说:想出来的答案,比算出的答案快。例如:在右图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杠杆两端各减少一个钩码时,问杠杆还能是否平衡?若不能平衡则向那边倾斜?如果用计算来解答此题,相对比较麻烦,但如果采用极端法就比较简单:假设两边同时减去三个钩码,则左边还有一个钩码,而右边就没有钩码了,显然左边下沉,杠杆不再平衡。所以教者应当做到教育有心,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把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学到手。
5 让同学提问,教师当场解答
章末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关心、理解他们,要让学生把这一章中没有学懂的知识提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切忌急躁,更不能训斥学生,即使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幼稚,也要鼓励学生这种敢问的精神。也可以开展“出错”比赛,那就是把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析讨论,找到做错的原因在哪里,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问题在争论中很快得到正确解答,即使个别问题学生不能回答,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这样让学生因真正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而高兴,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推荐阅读:
公共危机管理期末复习10-28
示范幼儿园园长学期末教学管理工作总结09-14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指导及答案10-07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011春期末复习题与解答(名词与简答)10-18
公共文秘复习提纲06-18
公共政策复习修改08-15
公共关系学复习思考09-24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09-25
2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期末复习08-21
公共课不考数学的暑期全程复习计划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