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2024-08-07

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共9篇)

1.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篇一

建华北组织未成年人参与的学雷锋、做“小小志愿者”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和谐发展。

二、活动时间。

2013年2月—6月。

三、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学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主题教育。社区要组织未成年人重温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争做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2、广泛开展“万名雷锋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志愿者协会要组织未成年人带头走进社区、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积极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护理、义务家教、卫生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雷锋精神温暖人心。

3、广泛开展“百名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区群众、在校学生、社区志愿者参加“清洁家乡”大行动,在街道和社区就近开展擦洗路边护栏、车站牌、捡拾垃圾、清理非法小广告,重点清理卫生死角等治理“脏、乱、差”等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义务植树、护花种草、认养绿地等活动。

4、广泛开展“良好秩序我们共同维护”志愿服务活动。以创建“文明、礼让、规范、安全”的公共环境秩序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行路劝导、文明指数播报、文明出行爱心承诺、“礼让每一天”、环湖志愿服务等活动,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守规章、处处见公德”的良好社会氛围。

5、广泛开展“低碳生活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你我同行”为主题,动员组织社区志愿者、未成年人深入社区、学校等,通过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绿色环保知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行性强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四、具体安排。

1、活动主题为“践行奉献精神、展示志愿者风采---学雷锋。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下服务:

2、现场安排10余个服务项目,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

3、同时安排20多家招聘单位进场举办“就业送岗位,志愿我先行”的对接招聘活动。

建华北社区

2013年3月10日

2.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篇二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有效策略,中学数学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使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可以形象地形容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扮演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生不仅会接受知识,更要做知识的主人,即“学会学习”,在课堂上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是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创造条件,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探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欲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上述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准备策略”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充足的教学准备,“备课”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备课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其同样需要学生参与其中,既然倡导学生参与教学,就意味着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自然离不开对备课环节的参与.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前的备课准备环节,目的是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前就有所准备,使学生对于参与课堂教学做到“有备而来”.

1. 吸纳学生,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备课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最终归宿; 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也是如此. 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就将学生吸纳进来,教师、学生共同探讨课堂上所能实现的最佳目标,有助于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不符甚至相背离的问题. 备课环节中学生的参与,能够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有效性,做到尊重学生参与需求、符合学习需求.

2. 结合学案,为学生参与做充足准备

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案成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工具,学案是相对教案概念提出,所谓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方案,而学案则是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使用的方案. 整个学案的制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学案中学生“参与”特点,无疑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切入点,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案”为工具,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指导策略”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是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 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效果较好.

1.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的成语,我们也知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俗语; 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语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敲门砖”正是起着引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开头”作用. 为了达到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入语,实属必要. 一个好的导入语,能够成功引发学生关注,能够成功打开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与热情之门.

2. 优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有着引发人类思考的作用,吸引着人们去解决、去参与. 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艺术,也集中体现在恰当问题的提出和巧妙引导学生回答. 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能发挥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作用,也能为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针对“课堂提问”,教师要深入钻研、思考“何时问、问什么、怎样问”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堂提问.

3. 讲究教学形式,奠定学生参与基础

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参与”的需要,有必要采用学生参与特点浓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形式,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做到“灵活多变”; 利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乐动口,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资料、推演公理、开展证明. 如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判别式法及数形结合法分别对直线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补充,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讨过程中获取知识.

4. 重视学法指导,保证学生全程参与

世界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不是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句话恰恰说明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生来就有的,其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即使学生已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并不意味着“成功”,有可能因为学习方法、参与方式的不恰当而中途失败,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有所指导,保证学生全程参与,获得成功.

5. 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认知冲突”与“问题”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只不过问题是“外在”的,而“认知冲突”则潜藏于人脑思维内部. 学生能否全程参与教学,会不会发生“中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认知冲突”,连续的“认知冲突”能引导学生连续的“参与”.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连续性,科学把握“冲突”是关键,要求教师要会“设置冲突”,及时组织学生点评和讨论,不仅对解决问题可能会有新的思路和方法,也鼓励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践证明,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设置“冲突”,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科学概念的矛盾处设置“冲突”比较有效.

6. 适时总结反思,提高学生参与效果

3.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师; 组织与参与; 戏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22-001

戏剧教学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活情境,通过语言来表达这一环境,从而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有很高的价值。通过戏剧表演,让孩子们学会与别人交往,学会互动,能够愉快而自然的发展语言能力与才艺展示能力,正确的认识艺术。幼儿戏剧活动并不是幼儿自发的,他们年龄小,知识水平有限,加上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而且学生的这些能力发展都需要不断的提高与激发,所以,老师在幼儿戏剧活动中起到很关键性的作用,要对他们加以指导,这对于实现儿童戏剧的教育功能具有很好的意义,也将对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组织学生的戏剧活动与参与其中呢?下面作一下介绍。

一、对幼儿戏剧活动的组织

戏剧活动与一般的游戏相比更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能发展所有幼儿的语言与认知情感等各种能力。它的组织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剧情的设计、出场先后、分组、纪律的维持等。所以,老师要特别组织管理好游戏活动。在组织中既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也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鼓励与尊重,给他们一个自由表达与创作的机会。

1.正确分组与角色分工

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分组与角色分配是重点,还要做到分配角色时避免各种争执。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与剧本内容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法:一是按照座位进行分组。这是利用座位的优势,操作简单,学生容易按自己的位置接受角色。这样的分组中适合的剧本是简单而且幼儿较为熟悉为好。第二按照幼儿能力进行搭配分组。这样,幼儿可以在同一剧情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表演时更尽兴。较为适合角色差异大的戏剧,要有一定的表演基础。第三是自由,这是一个高层次的分组方法,幼儿自由选择角色,适合表演能力较强的班级,适合于小部分有能力的幼儿。

2.恰当组织纪律

一个戏剧中仅仅有几个有限的角色,但是一个班内幼儿的数量却很多,所以,在戏剧表演时,都是轮流,但是这样的方法往往是没有参与表演的幼儿有可能在说笑甚至下位,使秩序比较乱,可能会影响戏剧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老师常常会对他们进行纪律上的维护。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给没有上台表演的幼儿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当小评委。第二是让他们注意观看表演,并提醒下一轮是哪一些同学上台,比如:“下一组表演的小朋友应该做好准备了,在那里站好队呢。”第三,当演到好的地方,让小朋友猜下一步应该演什么了,如果是你,你怎么演呢?

二、老师适时参与

幼儿在演出时需要老师的指导,否则并不能做到一帆风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老师要进入角色甚至代替某一个学生进行示范,当问题解决好了后,老师就可以从这个角色中走出来都交还给学生,他们通常分别称之为“入戏”与“出戏”。教师的适当“入戏”和灵活“出戏”会让戏剧表演更具有教育意义。

1.恰当地入戏

入戏要有一定的时机,要不知不觉的介入,把孩子们很自然地带入戏剧活动中去。这样做比单纯的说教效果更好。特别是当孩子们不能理解剧本中的内容时,或者不知道对这个内容进行表现时,老师只要给他们几个简单的示范动作就可能很快解决问题,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老师的参与让幼儿感觉老师与自己的距离更近了,更愿意参与到戏剧表演当中去。老师在戏剧表演中有很多角色可以充当,比如,可以当威严的“鸭爸爸”,也可以当凶猛的“大灰狼”或者是和蔼的老奶奶等角色。

举一个例子,有一部“三只小猪”的戏,其中有一段“狼来了”的戏,这时候老师当那只凶狠的大灰狼,样子高大又可怕,并表现出一种紧张的气氛,让幼儿亲身感受那种气氛,幼儿的感情被调动起来了,从而戏剧变得更生动有趣。在戏剧活动“小鸭子的故事”中,当孩子们在扮演鸭爸爸鸭妈妈走路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入戏扮演了鸭爸爸鸭妈妈。孩子们一下子领会了动作要领,得到了启发,表演活动在师幼互动中更加精彩、热烈。

2.灵活地出戏

老师参与到戏剧当中是临时的,还要记得灵活地退出,特别是当幼儿的表演进入良性情况时。这时候,老师又回到了一个引导者的身份,来组织全局。老师的出戏是把主动权再次还给幼儿,让他们在表演中自由的发挥想象力与表现力,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老师指导的同时都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在戏剧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而儿童则是戏剧表演的参与者、探究者与创造者。只有把握住这一点,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领导幼儿,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角色,要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学生,研究更多的方法,推动戏剧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静珠.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与幼儿游戏(上)[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S2)

[2]颜晓燕.早期阅读与幼儿戏剧活动的多维整合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05)

4.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篇四

开展有关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活动小结

根据襄州政督〔2016〕14号关于开展严禁有偿家教的相关文件精神,我校立即开展行动,在全校开展有偿家教排查整治活动,并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弘扬爱岗、奉献、敬业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我校本次活动小结如下:

一、广泛宣传,加强领导

区教体局下发有关学校和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活动文件,我校立即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学习襄州政督〔2016〕14号《关于开展查处学校和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文件,深刻认识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的危害性和治理活动的目的意义,对专项教育治理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并启动开展。

为了保证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以校长王毅为组长,司光忠、马海俊为副组长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员由办公室主任杨海波,教导主任王耀、李正清组成,以加强对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活动的领导。

二、提高认识,制度制约

学校还通过组织在职教师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行政法规,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制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严肃性。学校为加强对教师的积极引导,经过认真研究,及时出台《黄渠河第二小学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一方面以制度制约教师行为,一方面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奉献社会、廉洁从教的师德师风,三、自查自纠,落实任务

10月29日,对照文件规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班主任填写问卷调查表。每位教师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进行自查自纠,检查自己有无有偿家教和其他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主动填写课外辅导、校外兼课兼职申报表。领导小组将调查表、教师课外辅导表进行比对,发现有教师未如实填报。按文件精神凡过去从事过有偿家教,但在文件学习后已终止有偿家教行为的,学校不再追究。

四、调查取证,公开承诺

11月1日,领导小组分工深入班级彻底排查:

一、四年级司光忠;二年级李正清;三年级王耀。认真仔细核对班主任上报的调查表,进一步查漏补缺。

2日,领导小组找教师开展谈心活动,尤其是经过调查,发现从事有偿家教的教师,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有偿家教的危害性。谈话后慎重签署拒绝有偿家教签名承诺书,反思以前的行为,并且承诺:假如再从事有偿家教,愿接受学校以及上级部门的任何处理。12日,全体教师签署拒绝有偿家教签名承诺书,表达拒绝有偿家教的决心。

五、深化思想、持之以恒

通过阶段工作,目校有偿家教风气已经得有效遏止,并且已经得阶段性成果。为了不让有偿家教现象出现“反弹”,学校继续把治理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作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本着“从严治教、从严治校”的原则,持之以恒地将治理活动开展下去,做到常抓不懈,建立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努力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黄渠河第二小学

5.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篇五

各基层党组织:

近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全面部署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区党委、管委也下发了有关通知,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济困工作,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扶贫济困、互助友爱、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扶贫济困优良传统、实现共同富裕,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区党委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要充分认识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的意义,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开展“献出一份爱心、共建和谐开发区”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关注贫困,关怀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热潮,形成全党动员、党员带头、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一、广泛开展献爱心捐助活动。这项活动是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的核心内容,捐赠活动的效果是检验各地各单位党组织开展活动成效的标准。全区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泛发动,迅速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开展献爱心捐助活动,踊跃捐款捐物,带头掀起“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热潮。

二、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各镇(街道)各单位党组织要把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及 1

今年“七一”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活动。“七一”前后,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走进联系挂点的贫困村,慰问贫困户,向他们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为确保捐助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数量情况,区委组织部制定了《********区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党员捐款目标任务表》,请认真参照执行。各镇(街道)各单位党员捐款的具体数额,请各基层党组织负责汇总,并于6月29日下午5点前将捐助情况报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电话,7328506传真:7328506,联系人:陈博瑜。

中共************区委组织部

6.村级组织选举妇女参与程度的调查 篇六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实证调查表明,在村民选举中,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程度低于男性村民,在村民委员会的权力构架中,妇女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职位数量少;职位的配角性。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弱势地位并不仅仅由其性别所致,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农村妇女的劣势境况。因此要改变与保护中国妇女的权益,改变其在中国的弱势地位,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水平,除了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之外,还有待于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的传统性别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村级选举不同于过去流于形式的选举,村民在选举中可以通过选票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一种有选择的选举,因此村民在选举中的参与也被看作是一种自主式的参与。村委会直选,为农村妇女参与政治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村民选举中,随着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女性选民的参与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就我们xx乡而言,全乡女性选民占总选民数的47%,在没有实行妇女委员专职专选之前,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委员少得可怜。而从实行妇女委员专职专选以后,妇女当选村干部有了飞跃性的突破,实现了村村有一名女委员。但是,农村妇女参与政治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妇女政治参与的民主意识淡漠、选举热情低下、参与行 1

为被动。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当任正职(村长)的为零,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强度不高,妇女实际参政水平相当低,普遍存在“二多二少”的现象,即配角的多,正职的少;虚职的多,实职的少。妇女政治参与的广度不够,妇女参与政治的广度明显低于男性,妇女主动参与政治的差距比较大。

在男性主政的世界里,妇女的弱势地位是全方面的。相对于农村的男性公民来说,农村妇女在村民选举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本文主要从妇女在村民选举中的参政情况与其弱势地位作相关的分析。

一、农村妇女参政的现状

我们对全乡33个行政村有代表性的妇女进行了走访和座谈,特别 是今年135工程的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了妇女参与政治的行为表现: 1.对选举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男性与女性村民对选举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了解有一定差异,尽管相当多的农民不了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女性被调查者不了解的大大多于男性,妇女对《村组法》不了解的更为普遍。女性中只有少数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很了解《村组法》,认为自己很了解《村组法》男性要比女性多很多。这种差异说明,男性的政治参与程度要比妇女高。因为参与意识强的要比参与意识低的更加关注、熟悉有关选举的法律、法规,即参与各种选举活动越多那么对选举的法律、法规可能越了解、更熟悉些。

2.参与选举活动的情况。从参加选举活动的情况来看,妇女的参与并不积极,参加村民会议等活动的人数之比例并不高。xx乡33个行政村有 2

村民代表1073人,女性代表不到十人,大部分村没有女性代表,而在选举过程中,村民代表直接参与制订选举办法等有关选举的相关重要事项,大部分妇女只知道谁会选村长等一些粗略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她们好象是参与了,但实际参与选举过程的程度不高,而男性村民要比女性村民参与程度高很多。

3.对村委会主任以及任期内所做的工作的了解程度。传统的中国农村村民非亲即故,彼此非常熟悉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亲缘性的社区关系逐渐让位于业缘性的社区关系,加上现代社会对宗族势力的冲击,村民之间的关系日趋松散,因而相互了解的程度也不断地降低。调查表明,对村委会主任的为人、性格以及任期内所做的工作了解程度性别上有一定的差异,男性要比女性更了解一些,其原因大体上有两个:一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家庭模式使然。男性比女性的信息来源更多,因而前者有可能比后者对村主任更了解、更熟悉些。二是婚居模式,中国农村习惯上是“夫居”,也就是说,一般居住在男子的家里,女子往往是外嫁,她们是外村人。所以这是造成女性可能不如男性更了解村主任的一个因素。同时,这种差别亦表明,男性参与意识更强些,故他们更了解或者更需要了解村主任及其工作的情况。

4.村民对自己选票的重视程度。农村选民还是看重自己选票的,男性中有34.9%认为自己投票很重要,40.3%人认为重要,两者相加为75.2%;女性中有29.7%认为她们的投票很重要,41.6%认为重要,两者相加为71.3%。绝大多数选民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对投票的价值、作用大多持肯 3

定态度,男女差别很小,只是男性略显强些。此外,女性中有18.7%的人认为自己的投票无所谓,而男性中只有14.4%认为自己的投票无所谓。

在实际的选举过程中,村民选举投票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家庭无论有多少张选票,都可以由一个家庭选民代为投票,而这个代为投票的选民大都是男性,妇女选民参加投票的只占20%左右,而这20%中只有10%的妇女真正有自主权,还有10%的妇女投票的原因:①丈夫外出不在家的、②丈夫觉得选票投谁很为难,派妻子来应付的。

5.对最近一次村民选举的评价。总体上说,选民对最近一次村民选举是持肯定态度,69%的男性和72.5%的女性被调查者认为很好或较好。男女的态度基本上一致。持否定性回答:有11.3%的男性认为选举很糟,应该重新制定选举规则,而女性持这种评价的比男性低8%。17.3%的男性认为不好,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而女性为15.1%。这些微小的差别,可以说明两点:①女性选民对选举的实情了解要比男性少些,比如选举中的拉票现象、贿选、宗族势力、对候选人的控制等;②男性参政意识更强,因此与女性相比,他们更不容易予以肯定,也就是说,他们对村委会的期望、要求更高。女性的评价高于男性,并不意味着女性参与程度高。

6、参与竞选的热情。女性与男性选民相比,参与竞争村委委员和主任的热情差距明显,男性参与委员和主任选举竞争非常激烈,妇女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不强。实行女委员专职专选后,选举规定一定要有妇女参与专职专选的选举才有效。很大一部分妇女都是被动参与竞选,竞争也没有男性激烈,妇女参与竞选的原因:①村里没有妇女参与竞选,妇代会主任 4

是村里唯一的女干部,必然参加专职专选,②村主任竞选人需要某一妇女家族的选票,动员她参加竞选,增加自己的成功率,③主任竞选人亲属中能力较强的妇女参与专职专选,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农村男性村民与女性村民在政治参与程度上存在着差异。影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妇女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识字率很低或不识字的人口中, 70%的文盲是妇女。有数据亦表明,中国目前15岁以上的文盲人数约有1.5亿,其中75%为女性,而农村妇女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4.02年,还没有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此外,在6岁未读书的小孩中,80%是女孩子。1986~1989年,全国有435万女孩子未进小学读书。除文化素质外,传统思想观念与社会舆论也是制约农村妇女参政的一个主要因素。尽管随着农村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地方的农村妇女消费观念已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他们的政治观念仍处于相当的保守状态。

第二,男女村民在村民选举的参与度上的差别不是很大。有时当选举仅仅是属于走过场的时候,村民往往会派妇女参加投票。这并不是妇女参政程度高,而是反映出男性对村民选举的冷漠,为了应付就派妻子参加投票。

第三,政治面貌不同的女性选民在村民选举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别很大。女党员的参与程度远远高于一般的妇女群众。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

为什么农村妇女参政水平不会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人而自发地

提高呢?从社会和文化的环境因素、农村妇女自身的主体因素、农村政治参与制度方面的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农村的社会环境中“男主内女主外”的性别分工模式和从夫居的婚姻模式,以及农村传统的以男性为本位并在男性审视之下的文化,给妇女的参政带来了许多无形障碍;在政治参与方面,妇女集家务劳动、生育和家庭、家族事务三重角色于一身,参与选举力不从心,妇女组织在村落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地位也弱化了农村妇女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村民自治的政策和制度的实施对农村妇女参与政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选举过程的没有规定有重要地位的选举机构、村民代表女性的比例,挫伤了农村妇女选举的积极性,给妇女竞选设置了人为的障碍。除了以上因素制约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外,宗族对选举的控制也造成了对妇女权力空间的侵犯。

(一)妇女在村级权力结构中的弱势地位

虽然对妇女的权益保障作了法律上的规定。但是,法律、法规的条文并未改变妇女在村委会中的弱势地位。妇女在村委会组织机构中的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职位的数量。在没有实行妇女专职专选之前,妇女在村委会成员中所占的比例是绝对的少数,没有一个村是例外,33个村103名村民委员,女性只有1名。2008年推行妇女专职专选,实现了村村有女委员的飞跃,但全乡村民小组组长153人,村民代表1073人, 村民小组长没有女性,村民代表女性不到十人,此外,村财务监督领导小组、村民小组等组织中妇女的比例同样很低。要不是有关法律、法规或地方上的选举实施办法中规 6

定村委会成员中要有一定的妇女比例,妇女在村委会组织机构中所占的比例比现在还要低。政府要加大力度,制订相关政策,保证村民代表会议、村财务监督领导小组、村民小组等组织中妇女的比例,让妇女真正直接参与到各项村务事务管理。

2.配角性之职位。在村委会职位中妇女没有占据重要的职位。全乡33个村没有一名女村主任。妇女在村委会中的职位基本上是委员,而在分工上大多数为负责妇女工作方面的。此外,妇女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财务监督小组等组织中,不仅在数量比例上低,而且职位也低,很少有妇女成为村财务监督小组组长或副组长。所以有人将这种现象概括为“一低二多二少”,即参政比例低,副职的多而正职的少,虚职的多而实职的少。总之,妇女在村组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只是一种政治性的象征,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权力。实行妇女专职专选,使村村有女性委员诞生只有改变村委会组成的合法性的来源与运作方式,但并没有改变男性操作权力的现象。

在换届选举中应该将女主任候选人的名额强调出来,形成制度,为妇女参选参政提供政策支持。所以要有推行妇女专职专选那样的力度,规定村主任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女性,同时还要推行村财务监督小组组长、村民小组长中要有一定的女性比例,给妇女有施展才能的平台。

(二)传统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

一是妇女自身社会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淡薄。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是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模式,大部分妇女在家中处于从属地位,男人 7

说了算,任何事情妇女也总是把男人推在前面。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近半数的选民是妇女,但妇女的当选率却远远低于男性。选票都是按丈夫的意愿填写,出嫁从夫的思想依然存在;有的女性虽然自己填写选票,但因为看不起女性,认为女的能力有限,面情软,干不了村上的事,最多也就是当个委员。少数有能力、想干点事的妇女,又不敢竞争,自认为女人的天职是呆在家中管好家,参与村务管理怕别人说她不顾家,爱出风头。调查中,只有极少数的女性敢于抛头露面,她们主动在群众中演说,争取群众的信任,争当村官。其次,妇女参选参政还会遇到丈夫及其家人的阻力。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中既要干家务,还要干农活、带孩子,要想参与村上事务管理,往往会遭到家人的反对,特别是来自丈夫的反对,觉得她们那是不守本分。周围群众陈旧的性别观念也严重地影响着妇女参选参攻。大部分群众认为女性较适合于妇女工作、计生工作。要当村长、支书,妇女一般没肚量,社会活动量小,选上也干不好,因此不会选妇女;有的人则认为一个村里选出了女当家的,是对男人的一种侮辱;群众对女性还比较挑剔,要求高,使得一部分女干部中途而退。

提高女性素质是根本。女性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选举结果,只有女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在参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注重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加强妇女参与意识和参政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培训。有针对性的举办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培训班,不断扩大培训受益面,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让她们掌握必要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和政策法律知识,增强村务管理和村务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另外,还要有重点 8

地培训妇女如何法说、竞选,特别是要加强妇女当选后如何参政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参选参政能力。二是要引导教育妇女干部正确看待和估价自己,保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努力增强自己的参政意识和能力。三是组织农村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有作为才能有位。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约积极性、创造性,发展经济,提高她们的经济地位,为争取政治地位打好经济基础。

(三)农村妇女权益的保障

在村级选举中,保障妇女权利,倾听妇女的声音,让妇女参与决策,这是一件紧迫的事。虽然提高村委会中妇女名额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妇女作为一个现代政治人需要有制度政策来保证其参政的机会。通过这些特别政策,可以缩小历史上造成的政治不平等的机会。简言之,民主在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平等,实现男女在参政上的实质性的平等是民主化的标志之一。

此外,扩大妇女参政深度更需解决整个农民的弱势地位。在中国社会结构中,农民处于劣势地位。中国农民的劣势地位是结构性与制度性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户籍制度、福利政策、工农业剪刀差等制度性的措施,将农民置于极度的不平等的劣势地位。现在城市人对农民的歧视依旧,中国公民的农民(包括农民妇女)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7.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篇七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共危机管理,角色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必然扮演主角, 起主导作用。但仅凭少数政府应急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力量, 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有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 才能成功应对危机的挑战。非营利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织实体, 在参与应对公共危机时应该而且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国家中, 非营利组织作为危机管理的参与主体, 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成为一支越来越活跃的力量。目前,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 我国当前恰好对应着“非稳定状态”的频发阶段。因此, 如何充分发挥公共危机管理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成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特征

非营利组织 (Non-Profit Organization) 是个舶来品, 理论界对它的定义并不一致。清华大学王名教授做了如下界定:不以营利为目的, 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通常使用的类似用语还有: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志愿组织、公益组织、慈善组织等等, 泛指有别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 不过各自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非营利组织的种类复杂多样, 可谓是五花八门, 但它们具有一些共有特性:公共性、民间性、专业性和志愿性。这些特性成为它们应对公共危机的独特优势, 为其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提供了可能性。

(一) 公共性

公共性使非营利组织愿意进入私人部门不愿涉足的领域, 是非营利组织能够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由于应对危机具有公共性和慈善意义, 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不仅无利可图, 而且介入其中还带有相当大的危险性, 使得多数私部门望而却步。同时, 公共性也使得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大于对私人部门的信任。因此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同, 这样在危机来临时便能够有效地展开社会自救活动。

(二) 民间性

非营利组织是与公众在时空上距离最小的社会治理组织, 因而往往能够迅速、快捷地发现危机的根源和苗头, 从而呼吁并引起整个社会的注意和重视, 这是政府作为宏观治理机构所不具有的优势。同时非营利组织往往倾向于弱势群体, 它们能够自下而上地传输弱势群体的声音, 有助于保证在危机救助过程中弱势群体公民权利的实现。

(三) 专业性

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在成立之初就将自己的目标定得很明确, 如关注某一类社会问题或救助某一弱势群体, 并根据自己的目标设定标准来吸纳组织成员。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性有助于它们对某一类公共危机具有超前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这就决定了它们能够成为公共危机预警系统中重要的一员。另外,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性使它们在应对公共危机时可以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公共物品, 如医疗技术, 并及时地参与到危机救助的过程中。

(四) 灵活性

由于危机的不可预料性, 因此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政府组织由于严格的层级体系或某些政治原因、价值因素使得它们反应缓慢或者没有反应。而非营利组织则没有庞杂的行政体系和组织机构, 可以灵活地调整自己具体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 解决公共危机带来的社会问题, 提供多样化的而不是政府整齐划一的服务。

二、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作用空间

非营利组织在政府主导的危机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补充力量, 其参与危机管理的作用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快速传递信息, 协助政府部门做出决策

危机事件的处理对于时间的敏感度非常高, 对信息传递速度要求快。政府机构之间信息传递延误, 相互推诿, 复核审批等问题的出现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危机征兆视而不见, 形成盲点。非营利组织则能够相对而言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社会基层社区、社团、公益组织等可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及时地反映危机信息, 以协助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 为危机管理系统中信息传递架设了另一座桥梁。

(二) 提供资源支持

抵御危机侵害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规模消耗资源的过程, 能否拥有充足的资源是决定危机回应效力的关键因素。政府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而非营利组织则可在公共危机爆发后积极筹集物质资源, 是政府之外募集应对公共危机资源的生力军。它们通过国际关系, 募集国外援助;通过游说、呼吁等方式引起社会对危机的重视, 劝说营利组织参与应对危机, 如捐款、捐物等。如在1998长江洪灾爆发后, 大量的药品、物资由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募集, 并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三)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爆发后, 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第一时间进行社会自救

所谓社会自救就是通过社会自组织途径, 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危机等社会问题开展救助, 尽量降低风险、减小损失, 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灾害事故发生后, 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最为有效, 可以有效防止事态扩大, 尽量减轻损失, 而且越早越快越好。在实践中, 政府专业应急人员到达事发现场, 再快也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一时间内, 由社区组织、志愿者组织或公民就近开展自救互救,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 台风、洪水的侵袭, 往往导致成百上千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到处都需要救援, 这时专业救援难免会顾此而失彼, 而由社区组织、自愿者组织进行的自救互救, 就显得格外珍贵。

(四) 在公共危机管理反应阶段, 非营利组织还扮演了筹集民间慈善捐赠的角色

筹集救灾资金物资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政府财政拨款;二是民间捐赠。而组织筹集民间善款善物的角色, 主要是由非营利组织来扮演的。这是因为社会慈善捐赠不是强制性的, 而是自愿的、自发的, 主要来源于民间企业、社会团体、家庭、个人或国际组织的民间捐赠, 更加适合由致力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组织来组织筹集, 政府则主要扮演倡导者和规范者的角色。

三、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角色的具体表现

(一) 弥补政府的不足和缺陷, 整合社会资源

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 政府必然要承担危机管理的职责, 并且具有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具有的优势、权威和强制力。因此, 政府必然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主体。但由于政府自身在资源禀赋、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确实很难做到危机应对的高效、快速、协调、灵活。所以要尽可能地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 形成社会整体的危机应对网络。而非营利组织的公共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和志愿性使得它在关注社会运行各个层面、监测社会发展的同时, 可以基于自身的组织目标和参与者的使命感在其工作的范围内起到预警防范、组织动员、社会救助的责任, 从而填补政府和社会经济组织在相关方面的空白和缺位。

(二) 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部门是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安排, 其决策更多体现国家利益。因此政府政策的出台往往需要顾及多方面利益, 权衡各方面利弊, 协调整体的社会关系, 这就使得它很难对社会的多元需求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而非营利组织是多元的、竞争的、相互独立的。由各种不同关注、不同取向、不同动机的人群发起, 自下而上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中非营利组织的行为模式, 不像政府部门那样全局安排, 统一考虑, 一致执行, 而更类似于企业“需求一满足”的行为方式。非营利组织以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活动, 及时体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 到达社会需求的各个细节。尤其是社会的一些弱势群体或经常被社会所忽略的群体, 他们无法适当的表达其需求。而很多非营利组织却以这些群体为服务对象, 因此在危机管理中恰能在政府无暇顾及的方面发挥作用, 以增进社会福利, 促进社会公平, 维护社会稳定。

(三) 开展与国际非营利组织的合作, 弥补本国救治能力的不足

在日益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 公共性的社会危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 并产生国际影响。因此, 迫切需要加强与国际非营利组织在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合作, 也需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以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国内的非营利组织由于和国际间的非营利组织在价值观、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同向性。所以当本国发生危机时, 有利于加强与国际非营利组织的合作, 并获取国际的援助, 特别是资金、技术、信息方面资源的援助, 从而弥补本国救治能力的不足。

(四) 弘扬社会公德, 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社会公德的核心精神是尊重、团结、平等、互助、信任和集体主义。非营利组织是公民基于共同信仰或利益而自愿结成的社团, 它在危机管理活动中, 使社会个体之间的平等互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培养, 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得到进一步加深。它所体现的团结合作、公益精神对于弘扬社会公德有着重大作用。同时非营利组织参与危机管理, 有利于加强对公民进行公民意识、民主意识、义务意识、政治意识、权利意识、法制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培养。而且公民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主的价值和作用, 并在行动中实践民主, 培育出与民主政治相符合的政治行为。因此, 非营利组织参与危机管理可以促进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安建增, 何晔.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时作用的探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4 (11) .

[3]、刘清才, 张农寿.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分析[J].国际问题研究, 2006 (1) .

8.影响员工参与的组织因素研究 篇八

关键词:员工参与;信息分享;授权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5-0099-05

员工参与既是提高员工和组织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又是创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方法。因此,在西方企业,员工参与已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立。中国企业推动员工参与还有一些阻力,本文试图揭示组织因素对员工参与的影响,以期为探索员工参与路径提供理论支撑。

一、文献回顾及理论假设

(一)员工参与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条件下员工参与的多样性,学者们对员工参与的理解也不同。有的学者侧重组织沟通的角度来定义,Ellzabeth F.Cabrera,Angel Cabrera and Jalme Ortega将员工参与定义为让员工分享组织信息,参与组织决策的活动。有的学者从过程或者结果的角度来定义员工参与。Strauss认为员工参与可以被定义为任何一种让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和工作条件施加一些影响的过程。从参与的结果来看,Wei Chi,Freeman andKleiner将员工参与定义为能够增加员工在工作场所和业务决策上的权力的一整套人事和人力资源的各种不同的做法。在国内,员工参与制度主要指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程延园认为民主管理是企业的普通员工依据一定的制度和程序,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管理和决策的各种行为的总称。陈向聪指出员工参与不仅包括管理的参与,还包括资本的参与或经济利益的参与。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界定了员工参与的内涵,国内更多的是将员工参与作为一种制度来解释,但不管何种理解,它都涉及员工参与工作场所的决策和管理,对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绩效与员工满意度,因此,它包含权力、信息、知识和技能、报酬四个关键性因素。本研究将结合劳勒的操作性定义,将员工参与定义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分享权力、信息、知识、价值的意识程度。

(二)组织影响因素

在影响因素方面,员工参与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受员工个体因素、组织环境以及所在组织总体经营状态和发展前景的影响。David(1995)研究发现,员工成就动机、独立自主性、自我效能感、自我意识等都会影响员工参与程度;Marshall,Stochl(1993)、Tjosvold(1987)认为员工参与不仅与员工个人层面有关,组织活动、组织干预、组织变革对员工参与也有重大的影响。Conner(1992)认为组织规模、团队成员的总体技能水平对员工参与有显著的影响。但Growen(1991)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组织规模并未在员工收入分享计划成功实施的过程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Glew(1995)通过对研究员工参与文献的回顾,认为员工个人因素(包括个性、意愿、态度)以及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团队类型、组织的社会化程度)对于员工参与的成果影响较大。组织可以通过构建反馈机制,公布参与渠道,制定奖励制度和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以及合适的社会化活动等方式来促进员工参与。张震,马力和马文静(2002)认为:组织氛围中的科层性、创新性和支持性对影响员工参与的水平有重要的影响,创新性的组织气氛比较有利于员工的参与。此外,Conger和Kanungo(1988)认为一些组织因素将会阻碍员工参与,如由于官僚制中的某些规则会限制工作的自主性和员工的表达,从而堵塞了员工参与的途径。同时Neumann(1989)也认为强调等级安排和身份地位的组织结构不利于员工参与公司决策的制定。总之,影响员工参与的组织因素多样且复杂。国外学者研究员工参与的定量成果很多,国内学者也在积极探索,但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参与的组织影响因素。

(三)理论假设

本文采用Glew的参与过程理论(ParticipatlonProcess)作为理论基础,以解释组织内有哪些因素影响员工参与的形式和程度。Glew认为,员工参与的产生取决于组织或管理者对员工参与的某种预期的利益需求,管理者按照他们对员工参与的预期设计了员工参与的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系列不确定的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将会阻碍或促进员工参与的程度,如组织文化、组织历史、团队类型、组织结构和个人能力、意图、态度、性格等等都会影响员工参与的结果和形式。本文将企业性质、组织规模、组织结构、组织年龄、组织制度并称为“组织因素”。

1.企业性质。企业性质是指企业的所有制属性。不同性质的企业,其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存在差别,进而员工参与的形式和程度也存在差别。张震(2002)对全国各地区共148家企业实证调查研究表明,在组织成员的沟通和员工参与决策方面,非国有企业得分显著高于国有企业。Deree C.Jones(2003)等认为企业所有权结构会影响员工参与水平,并指出外资企业或非国有企业员工参与度更高。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H1:企业性质对员工参与有显著影响。

H1a:外资企业员工参与程度高于国有企业。

2.组织规模。组织规模用企业所拥有的员工的人数来衡量。Alyahya(2005)发现组织规模与员工参与度呈现显著性差异,相比而言,在规模较大的组织中,员工更积极参与决策。随着公司的发展,人员不断增多,管理上会暂时失控,外力的控制及惩罚的威胁不再能促使员工努力工作,这时需要实施参与制度让人们自动自律地去完成其肩负的职责。而且,大公司比小公司更有能力承担引进员工参与制度所产生的成本,因为这种固定成本平均分摊到员工个人身上之后所花费的成本比小公司花费的个人成本低。所以,大公司比小公司更愿意实施员工参与制度,参与度也更高。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H2:组织规模对员工参与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规定了人与人之间如何交往沟通以及权力关系如何定义。本研究利用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对组织结构进行试探性的测量。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等级观念严格,员工只对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工作职责负责,对工作参与的要求不高也没有驱动力。现代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多极化、网络化发展的趋势。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意味着管理幅度的增加,管理者需要面对更大的信息量,处理更多的决策,以至于必须将一部分决策权下放至员工,由员工根据自己工作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据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

9.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篇九

农民算小账,小账连大账。柳树口镇共有13个行政村,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1个村突破60万元、10个村突破5万元,农民年户均增收3200元。

一个个飞来的订单,一笔笔打来的款项,一张张绽放的笑脸,处处展示着泽州创新党组织设置,建立柳树口镇农超联合党总支给乡村带来的新变化。

村超对接,卖粮有渠道

柳树口镇是全县脱贫攻坚主战场,13个村中有12个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占全县二分之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2878人,占全县四分之一。近年来,大批村民拖家带口进城务工,撂荒土地不断增多。

20xx年初,泽州县委组织部抛出“红色锦囊”,在晋城市知名企业福旺多超市商贸有限公司设在柳树口镇的下属企业福旺多生态园建立党支部,并与柳树口镇南寨、圪针掌、张八等周边10个村的党支部牵手建立柳树口镇农超联合党总支,以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通过农超对接实现乡村振兴。

有了党组织,就是一家人。党组织作后盾,打消了超市与村民之间的疑虑,打通了山区优质农产品直通城市的销售渠道。

农超联合党总支会上,关于订单农业的议题越来越多,周边村庄的村民也坐不住了。河西、神直、石庄村的干部群众找来了,申请加入党总支。就这样,柳树口镇农超联合党总支下辖的村党支部由原来的10个增加到13个。20xx年,农超联合党总支不仅与福旺多超市签订了千万元订单,还与兰花酿造公司签下了130吨高粱种植合同。20xx年,农超联合党总支又与福旺多超市、兰花酿造公司、圣王山中药材公司签下1500万元订单。

有了订单,党员保质量

手中有订单,种地不心慌。按照“总支+超市+农户”的产销模式,村民结合市场需求批量生产农作物,超市集中购储运销,解决了村民卖农产品小打小闹、销售不畅的难题。

去年麦收后,农超联合党总支经过市场调查,提出复播油葵增加收入的想法。一开始群众想不通,觉得种油葵麻烦,收成如何也拿不准。于是党总支向群众作出“三包”承诺,即包种子、包下种和包销售。

党总支购买了专用播种机,党员干部先在自家地里试种,成功后再挨家挨户给群众播种,还指导施肥管理。最终,共种植油葵1000亩。秋天,油葵长势喜人,共收葵花籽30万斤,村民增收110万元。

油葵的大面积种植,带动了油料加工业发展。农超联合党支部主动与东下村油料加工厂联系,帮助多方筹资、扩大生产能力、完善环保设备,承接当地千亩油葵的加工业务。

订单如期完成,还要保证质量。农超联合党总支引导党员担当作为,加强监督,诚信经营。按照订单,樊家、南庄、河西等村要为福旺多超市提供2万斤小米。如果收购的谷子中秕谷多了,超市的利润就不能保证,对于这一点,超市管理人员不熟悉,但是天天跟土地打交道的党员干部最清楚。于是,党员干部拿来吹风机,吹去了秕谷,保证了谷子质量,赢得了福旺多超市的信任。

支部联建,脱贫有引擎

以往,各村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井水不犯河水。农超联合党总支成立后,各村党员干部群众争先恐后比着干,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石庄村是柳树口镇的一个老上访村,申请加入农超联合党总支后,干部村民顾不上闹意见了,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村集体增收40500元。窑后村原来的党组织比较涣散,看到周边村庄都在农超联合党总支带动下一门心思谋发展,于是不甘人后,发展起苗木、牡丹植物油加工,仅此一项村集体就增收6万元。

支部联建,成为泽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

该县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限制,创新组织设置,通过龙头企业和枢纽型党组织带动,先后创建了柳树口镇农超联合党总支模式、犁川镇崔河八村联建党总支模式、北义城镇薯米产业党支部和果蔬产业党支部模式、巴公镇一矿带五村的全域旅游联合党总支模式、川底乡一企带四村的二十里铺村企联合党总支模式。

上一篇:新公司开业老板发言稿下一篇:浮来青杯导游技能大赛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