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河流(教案)

2024-10-29

众多的河流(教案)(共10篇)

1.众多的河流(教案) 篇一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能说出我国人口总数及在世界上的位置。

②能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并说明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③能列举实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能力目标

①能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②能运用“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说明我国人口分布概况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的人口国情,通过有关统计数字和实例体会人口国策的意义并拥护人口国策,确立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念。教学重点

①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 ②人口国策的内容与要求。教学难点

简要分析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方案一

A(创设问题情境)问:目前世界共有多少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 学生回忆。

教师明确: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12.95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也就是说,全世界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B(教师告知本课知识教学目标)C(提供条件,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思考回答:(1)我国人口增长总趋势怎样?(2)两个增长高峰分别是哪一年?(3)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4)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思考发现:我国人口总数大幅增长,尤其是1949年以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口总数出现迅猛增长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下降。90年代末期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由于育龄人群总数降低,所以人口增长明显减慢。

(提供资料)A地1000人,B地1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是0.88%,A、B两地年增长的人口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同样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就越多。教师:我国近几年,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由于基数太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200万左右,相当于一个法国的人口。

学生阅读下列两段资料讨论:人口众多且增长迅速好还是不好呢? 资料一

中国的人口年龄构成较年轻,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人口的70.15%。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3.41个百分点。年龄构成的变化将使中国劳动力适龄人口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长。中国现有劳动力资源,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全部劳动力数量之总和。

资料二

(1)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许多资源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总量在世界位次

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

土地面积

1/3

矿产资源储量

3/5

河流年径流量

1/4

森林总面积

1/5

耕地总面积

1/3(2)1949年以后我国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多种产品的产量比1949年成倍增长,居世界之首。人均产量增长倍数却低于总产量的增长倍数,钢、发电量、糖等产品的人均产量仍低于世界人均产量。

学生讨论后,回答总结: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但要保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所以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D(明确重点)教师展示投影片: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师生活动

请同学们看“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图,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激发兴趣、深入思考)观看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说说超生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情况给以肯定。

下面再请同学们谈一下“提高人口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老师: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有待提高,各种先天性缺陷者有几千万人,全民接受教育程度虽有所提高,但人口素质还有待提高。作为新世纪青年,大家应该有健康的身体,努力学习,讲究公德,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提供材料)

国家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亿)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960

12.95

俄罗斯

1700

1.5

美国

930

2.5 学生计算我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的人口平均密度。并说出我国人口密度的特点。

通过计算,教师指导学生发现: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大的国家,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但各地区的人口密度还有差异,同学们观察“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说哪些省区的人口密度大,哪些省区的人口密度小,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教师强调: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打出投影片:我国人口密度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黑河——腾冲一线,观察:(1)此线东南和西北的人口密度有何不同?(2)找出成都、上海、武汉、北京的人口密度大约在多少人以上?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多少人以下?(3)东部和西部的人口、面积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是多少?(4)总结一下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学生读图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有些地方可达500~600人/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人口东部多,西部少。

E(引导探究)讨论:

□师生活动 方案二

(引起注意)欣赏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教师提出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问:(1)为什么不让多生?(2)超生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明白两个问题:1.我国人口众多。2.过多的人口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是多少?

(2)我国人口的特点和增长趋势怎样?

(3)众多的人口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如何? 活动

将学生分成两个组:

第一组读“我国的人口增长折线图”研究第二题,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二组读“我国的人口密度图”研究第三题,并探讨分布不均的原因。(创设学习氛围、鼓励参与)每组派代表到前面指图、汇报本组研究结果,同组成员给予补充。另一组可以提出问题,该组给予解答。教师根据情况指导、总结。然后打出投影片: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讨论:

(1)读“晚婚5年,100年少生一代人”图,说说晚婚的意义。(2)人口素质包括那些方面?怎样提高人口素质?(3)实行计划生育后给家庭、社会带来那些好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向学生展示。如我国不同年龄构成百分比、我国不同文化层次人口百分比、实行计划生育取得的成果等,理解国策的意义。最后继续欣赏小品“超生游击队”结束全课。

2.地理初二中国的河流教案 篇二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及分界线

2、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3、知道我国五大淡水湖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河流的水文特征

难点:空间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我国几种特殊天气中在主要在冬季爆发,能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是,主要影响江淮地区的是主要在春季出现严重影响生活环境的是主要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是。

2、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季节,主要发生在我国。

二、自主学习读教材第42―45页,回答下列问题

1、读课文理解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2、内流河是指外流河是指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内流河主要分部在的区。

3、读图2-28完成活动题(1)答:。(3)答:。(4)答:京杭大运河经过的省(市)有。沟通的水系有:。

4、我国的特殊河流: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我国第一大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汛期最长的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南方地区河北方地区分界线上的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

5、填表表1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及成因表

水量(大或小)水位结冰期(有或无)

夏季风

盛行时水文特征水位

形成

成因

冬季风

盛行时水文特征水位

形成南方:北方:

成因

表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成因表

地区 代表性河流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

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辽河

海河

黄河夏季

冬季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长江

珠江夏季

冬季

6、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源于,流量一般较外流河,季为丰水期,冬季有的河流出现,大部分河流为河。7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和我国最大的湖泊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

二、合作探究

2、读教材第44―45页阅读材料,你认为该如何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

三、课堂总结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内流河

河流和湖泊内流河水文特征

主要湖泊

外流河水文特征

四、课堂诊断

1、下列是我国主要的河流,把其代号填入相应处: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E、塔里木河 F、京杭运河

①我国最长的外流河 ②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③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 ④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

⑤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⑥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读我国水系分布图,回答:

(1)写出我国主要的河、湖名称:

河流:

湖泊:

(2)写出我国正在兴建的水利枢纽工程:A B (3)世界上最大的大峡谷所在的河流是 ,请在图中用⑨表注出来。

3.众多的河流(教案) 篇三

梅家河中学 向海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长江之歌》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可“长江”的风采。

我们为长江而感到骄傲。

一、源流概况

1.发源地

2.注入的海洋

3.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读图]“长江水系图”。

要求: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的省区,把省区的名称填在图中,并在图中绘出长江干流。

教师归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向东注入东海,流经的省区有11个,分别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4.主要支流和湖泊

[读图]“长江水系图”

要求:找出长江主要支流,并绘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

教师归纳:长江的主要支流有:

(1)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岷江、嘉陵江和汉江;

(2)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活动]找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并标注在图上。

[结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

5.上、中、下游的划分

[活动]在“长江水系图”中,找出宜昌和湖口,说出它们所在的省份。

出示“长江干支流示意图”

学生依照老师所指的顺序,依次说出长江主要支流的名称。

[承转]长江作为我国第一条大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我们看一下长江这条大河的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提问]: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与什么有关?(河流落差及气候条件)

出示“中国地形图”(挂图)。让学生观察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哪几个阶梯。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长江流经了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

出示长江干流剖面图。

[提问]:长江源头与入海口的落差是多少?长江源头到宜宾之间的河长是多少千米?落差是多少?你认为长江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学生讨论、回答。

[结论]长江具有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

二、巨大的水能资源

1.资源总量十分丰富

[投影]长江干支流主要水电站示意图。

[提问]:长江流域的水电站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

三、航运

1.长江干支流航运图。

2.长江于支流航运与全国内河航运比较表。

目前我国已确定对长江航运大规模开发的战略:一方面,整治河道,例如川江的疏浚,荆江的治理以及沿江港口的建设;另一方面扩大沿江的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的经济带,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促进全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建设。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古老的长江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咆哮。

四、洪水及其治理

出示资料: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

[提问]:长江流域的洪水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

思考提示:

1.长江洪水大多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季节长江流域水量大?

2.长江洪水大多发生在什么河段?为什么?

[提问]怎样治理长江?

学生讨论发言。

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课主要内容。

4.《森林与河流》教案 篇四

1、欣赏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纯净之美,领悟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通过丰富的想像,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的手法。教学重点:欣赏文中抒写的大自然的纯净之美。教学难点:文中的诗情画意的领悟。教学设想:

1、本文文字流畅易读,所以我拟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精彩的描绘来欣赏文字绘出的图画。

2、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禹锡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引领我们去领略秋日的美景,让我们欣赏庞培的散文《森林与河流》,感受作者笔下的秋日的诗情画意。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了本文你有何感受?

2、文章主要写了一条河流及其旁边的森林,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写森林幽深广漠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第二部分(2-7节):写额尔齐斯河美丽动人的景色。第三部分(8-9节):写由河流再返回森林,抒写对树木的生命礼赞。

三、品读

1、作者说他们在森林旁停车,“一路向着林中狂奔”,为什么?在林中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干净明澈的景象—嫩叶、齐膝深的草丛、树荫、阳光的枝柯繁花、簇拥向蓝天的树梢。。。)

2、是什么再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大声呼喊着。。一路跑去”?额尔齐斯河给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是什么?它的音、色各有怎样的特点?

(俄国十九世纪发风景画:画一般的安详和美丽。音、色都有各自的变化)

3、额尔齐斯河是丰富多变的,体现在哪里?

(树与河融为一体,相互映衬:静谧、幽蓝,四季同在)

4、由河流回到身后的树林,这里的树木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作者说“森林的存在是一种音乐般的精美”?文章最后一句说:“而树桠和树桠之间,也随风回荡起真实大地的《欢乐颂》、《冬之旅》、《春之祭》、或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什么意思?

(只有从音乐、抽象乐理的角度,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树木的生命。它们的组合表明了宇宙对于创世之美、对世间万物生命的浩大礼赞。作者列举了一些乐曲的名称,让我们从森林联想到四季、欢乐和作者心中对自然和祖国的赞美之情。)

三、自主探究

你认为文中对景物的描写,什么地方最精彩,找出来并说出你的理解。

四、艺术手法

1、浓浓的诗意:诗一般的语言,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感情。

2、丰富的想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思路开阔。

五、作业布置

1、找出文中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的主观感受,品味这样表达的好处。

2、课外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和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附板书: 森林—河流—森林 ∕ ∣ \

5.众多的河流(教案) 篇五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黄河)导学案

【教材信息】课题:中国的河流

课型 课时 总课时

【教师信息】主备人: 实施人 实施时间

【学生信息】班级 姓名 所属小组 编号 学习时间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重点)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难点)

二、导学过程:

(一)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一)、黄河的源流概况:(读图2—39黄河水系)

1、黄河的长度、形状、发源地和注入的海

2、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黄河主要支流

(二)、中国的忧患

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由此得出:中游河段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因此,下游河段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读下图解释:

7米

①该图表示黄河___________河段,称为“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河段存在的巨大隐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灾害,在该河段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凌汛:

凌汛是一种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黄河凌汛出现的河段在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下游____________。长江为什么没有凌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凌汛措施:_____________。

4、黄河断流:

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断流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治黄河

1、由于黄河含沙量特别大,所以治黄的关键是___________。黄河泥沙90%来自哪里?_________。

因此治黄的根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治理黄河的措施:在上中游_________________,在下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课堂检测】

1、发源于________山,流经____.____等9省区,注入____,全长_____千米,是我国第____长河。

2、将黄河划分为上、中、下游的城市是()

A、兰州、河口 B、河口、旧孟津 C、河曲、济南 D、河曲、旧孟津

3、被称为“地上河”的黄河河段是()

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黄河下游 D黄河中下游

4、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的()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华北平原C地势第一级、第二和第三级阶梯 D青海省和甘肃省

5、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世界第二长河 B、是我国第二大河C、含沙量世界最大 D、有巨大的运输价值

6、读图分析:

黄河中上游分界点A______,中下游分界点B______。

发源地①________,注入的海②______。支流③________④_________。水电站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水利枢纽⑧__________。城市⑨_________⑩__________。地形区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共同流经的地形区________。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在治理黄河上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后提升:

1、建国后,治理黄河主要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

2、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根本各是什么?

6.众多的河流(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我国河流的特点。

2.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3.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4.使学生了解长江、黄河水文特征、及其治理与开发。

重点、难点:

1.我国主要河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掌握住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展示挂图“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众多的河湖,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板书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30 “中国的主要河流的分布”,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和文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

2.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我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共性,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气候区。在此基础上,了解

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图,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

板书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2.了解长江水运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讨论的时间,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想。

3.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P48阅读材料《退田还湖》,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可以通过讨论等解答。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分析: 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的。

第一,教材结合图2.34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长度、水量等情况;点明了“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作用;结合图2.35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第二,关于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详尽地提供了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形剖面图、长江航运图等项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现实和潜在的航运价值及当前航运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情景,以展示开发长江水能潜力、克服航运阻力的信心和思维过程。其中,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地介绍了荆江裁弯取直的工程原理及意义,通过阅读图中废弃河道信息,加强学生理解该工程对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效益的意义,以及提高地理推理分析能力的水准;通过分析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设计解决方案,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三,在介绍长江开发的同时,教材在活动式教材中利用较多的篇幅,提出了长江洪涝

灾害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防治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段内容的选取对学生扩展有关长江洪涝灾害的知识、提高成因分析能力,以及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教材呈现长江洪涝灾害内容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1)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因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筑堤圈地,使湖泊失去了调蓄江湖水资源的能力,导致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2)以思考练习的方式介绍了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加大,让学生从降雨、植被、湖泊及人为等因素入手分析,归纳洪涝灾害的成因。小结:略

板书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

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二步,结合P52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

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7.众多的河流(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图,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4.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与气候

2.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在中国的位置”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

2.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学生读地图册P34—35地形图):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 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

班级交流展示。

[CAI]显示: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

2.地理位置优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学生活动]

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①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地形区并根据课本P88图8.19及图8.20概要描述长江上游与下游的地形特点。

②说出长江主要的支流、湖泊及其对长江水运的影响。

③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完成课本P88活动1,2)

2.显示“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特点。

3.自然条件

(1)地形:上游以高原、盆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为主

(2)河流:河湖众多,发达的长江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航运发达,上游水能丰富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AI]显示“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分布”图:①长江沿岸有哪些自然资源?②长江上下游地区的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

[CAI]显示:4.自然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耕地面积广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CAI]显示:

1.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1)“H”型的`经济格局

[学生活动]读课本P77图8.22“‘H’形的经济格局”:

①沿海地带与西北内陆地区的各自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②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试说出沿江地带纽带作用的意义。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使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纽带,还具有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

[CAI]显示:2.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学生活动]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及主要工业区”图,并参考课本P78第一段课文: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部门是哪一个?2②长江沿岸江地带辐射的基础和条件、动力是什么?

2.显示“长江略图”(学生参看课本P78图8.23),在图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的名称;并用彩色笔描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河流由学生用绘图笔在屏幕上画出)

3.分析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选择题

(1)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2)沿江地带四大港口城最西部的是()

A.上海B.重庆C.武汉D.杭州

(3)长江最长支流在下列哪个城市汇入长江()

A.上海B.长沙C.重庆D.武汉

(4)关于上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最大城市

B.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

D.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江沿线大力发展无烟行业————旅游业。

B.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C.长江沿线都可以发展内河航运业。

8.众多的河流(教案) 篇八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清楚长江的源地、人海门、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条大河。

2、使学生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记住长江的主要支流。

3、使学生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4.使学生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以及长江水能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5.使学生了解长江的灌溉,知道长江流域的农业在全国的重要性。

6.使学生了解长江航运的优越条件,理解长江航运的开发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7.使学生了解长江洪涝灾害的严重性.分析洪灾形成的原因,提出治理洪水的措施。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填图、识记地理事物的能力。3.阅读水系图的能力。

4.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综合治理洪涝灾害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学习长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利用《长江之歌》导人新课,剪辑播放《话说长江》中有关镜头或用彩图来展示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特征:上游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中、下游水量丰沛,江阔水深,航运发达以及两岸的如画风光等。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中了解长江,实现愉陕教学。

二、学法指导 通过教师边绘图边讲解,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河流于流形状特征(如长江于流形如巨大;的“V”连“W”)边绘水系图边了解,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水系空间分布概念,并加深记忆。使学生明白,绘制示意图、略图,简图是学习地理分布的有效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长江的源地、人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2.长江流经的省、市和自治区,3.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4.长江灌溉的概况。5.长江航运的开发。

(二)难点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在“中国政区图”空白图上填注长江的干、支流。3.长江水能资源的成因。4.长江洪灾的原因分析。5.长江航运的重要性。

(三)疑点

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最哪一段?

(四)解决办法

借助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有关知识,解答本节的重难点。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中国政区图”空白图、中国地形图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边绘水系图边引导学生读图填图。边启发学生分析长江各段的水系水文特征以及可开发利用的水利,学生在教师绘制“活的”板图的引导下读图,填图,并结合地形气候分析各段水文特征和可利用的水利,尽可能自己归纳出水文特征等知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课前向学生介绍本节的素质教育目标;使学生有心理准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录音机播放《长江之歌》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厂牛逻儿女刘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可“长江”的风采。

我们为长江而感到骄傲。

[板书]3.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读图]“长江水系图”。

要求:找出长江流经的省区,把省区的名称填在图中,并在图中绘出长江干流。

教师归纳:长江流经的省区有11个,分别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板书]4.主要支流和湖泊 [读图]“长江水系图”。

要求:找出长江主要支流,并绘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

教师归纳:长江的主要支流有:

(1)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岷江、嘉陵江和汉江;

(2)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活动]找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并标注在图上。[结论]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是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板书]5.上、中、下游的划分

[活动]在“长江水系图”中,找出宜昌和湖口,说出它们所在的省份。

[结论]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与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阅读]长江各段的名称。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第一条大河——长江的源头、注人海洋、流域面积、流量、流经省区、主要支流以及各河段的划分等长江的概况。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条大河,无论在航运上,还是在发电、灌溉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长江流域的开发,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第二课时

[投影]“长江干支流示意图”。学生依照老师所指的顺序,依次说出长江主要支流的名称。[导人新课]长江作为我国第一条大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我们看一下长江这条大河的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提问: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与什么有关?(河流落差及气候条件)

出示“中国地形图”(挂图)。让学生观察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哪几个阶梯。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长江流经了我国地势的三个阶梯。长江发源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个阶梯青藏高原,向东横切横断山脉进入四川盆地,然后又劈开巫UI,经地势低平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汇人茫茫东海。

[投影]长江干流剖面图。

要求学生思考:长江源头与人海口的落差是多少?长江源头到宜宾之间的河长是多少千米?落差是多少?读第四章有关图像,长江流域的降水在多少毫米以上?你认为长江水能资源是否丰富? 学生讨论、回答。[结论]长江从源头到河口之间的落差巨大,达6400米,水能资源应该非常丰富。特别是源头到宜宾这3500千米的河段,落差竟达6200米,并且这些地区的降水比较丰富集中了长江绝大部分的水能资源。下面看一下具体数字检验我们的推论是否正确。[投影]长江水能资源扇形图。

图1,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比例。

图2,长江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比例。[结论]长江具有十分丰富的水能资源。[板书]

二、巨大的水能资源 1.资源总量

[过渡]通过上述两个扇形图,可以看出长江水能资源在全国的地位。长江所蕴藏的巨大水能资源,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巨大财富,我们一定要开发利用,让古老的长江在祖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板书]2.资源分布 [挂图]“中国地形图”。

要求学生观察地形图,进一步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些河段? [结论] 长江的水能资源应该分布在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从地形区上来看,主要是在横断山区和巫山。我们看看,大家的推断是否正确。[投影]长江干支流主要水电站示意图。

[讲述]长江流域的大中小型水电站已达4万余座,其中葛洲坝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它的发电量是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发电量将是葛洲坝的3倍。加速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投影]葛洲坝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过渡]尽管长江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我国对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还需我们努力。

滚滚长江为我国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除了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外,在发展灌溉和航运方面又如何呢? [板书

1三、灌溉

出示中国地形图。

[问题]找出长江流域范围内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结论]长江的水可以滋养万顷农田,长江流域主要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这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目前,长江流域的灌溉面积已达1300万公顷,占全流域耕地总面积的60%。[板书]

四、航运

[投影]1.长江干支流航运图。

2.长江于支流航运与全国内河航运比较表。

[投影]长江航道与京沪、京

九、京广铁路及京航运河的交会图。

[过渡]长江的航运价值虽然很高,但是,目前我国对长江航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讲述]目前我国已确定对长江航运大规模开发的战略:一方面,整治河道,例如川江的疏浚,荆江的治理以及沿江港口的建设;另一方面扩大沿江的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的经济带,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促进全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建设。[过渡]长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古老的长江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咆哮。[板书]

五、洪水及其治理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66页,“读一读”。

提问:长江流域的洪水为什么会如此严重呢? [投影]长江干支流及雨带的分布图。

要求学生思考:长江洪水于雨带有什么关系? [结论]每年6月,雨带移至长江流域,形成雨季和长江的洪水期,长江的洪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干支流同时涨水,洪峰叠加,造成干流水量加大;二是降水时间长,长江流域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雨季连绵,形成“梅雨”天气,这就使得长江流域的洪水历时很长。

让学生阅读、思考长江洪水频繁的其他原因。[结论]上中游地区的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下游地区的湖泊由于淤积、围湖造田,对长江洪峰不能起到很好的调解,所有这些,都是导致长江洪水频发的主要原因。

[问题]怎样治理长江?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板书。

[板书](1)加固江防大堤,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3)修建水库(4)植树造林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长江

一、中国第一大河 1.源头和注入的海洋 2.全长、流量和流域面积 3.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4.主要支流和湖泊 5.上、中、下游的划分

工、巨大的水能资源 1.资源总量 2.资源分布

三、灌溉

四、航运

五、洪水及其治理

(1)加固江防大堤,重点治理荆江河段(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3)修建水库

9.众多的河流(教案) 篇九

第一课时

一、出示目标:

1、结合地形图理解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地形区和所属气候的关系。

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南北方河流特征的比较。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

2、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三、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后教

问题一

学生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手中的空白地图上勾画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认识我国内、外流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并能依据河流的流动方向,区分内、外流河,概括出内、外流区的概念。

要点:有没有注入海洋 问题二

①、内、外流河的数量、长度、水量; ②、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③、河流的水量与气候的关系。利用活动相关的资料:

①、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长度、流经的地形区及注入的海洋;

②、松花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曲线图。学生运用资料,通过观察南北方河流的水量、汛期起止日期、汛期水量与总水量的百分比、流量曲线图,对比分析外流区内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的不同特征。

学生依据南方和北方河流的不同特点去探讨这种不同可能会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要点:书本45页

五、当堂训练

完成活动的题目,生背诵。

六、教后记

本课时注重概念的了解,注意南北河流的水文特征差异。

课时二

一、出示目标:

1、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

2、知道怎样解决黄河不同河段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自学指导

1、黄河的概况(源地、流经省市、贡献)

2、黄河存在的问题。

3、怎样解决黄河各河段出现的问题?

三、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后教

问题一

要点:青藏高原

巴颜拉山脉

五千五百(千米)流程长,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穿过黄土区,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流入渤海。”黄河水,使干旱土地展现出生机,塑造了“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而且集中,有利于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问题二

要点:水土流失严重,地上河,洪涝灾害,凌汛。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①土层疏松;②植被破坏严重;③多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这些泥沙大量输入黄河中、下游。

黄河下游水量集中7、8月,一遇暴雨,河水猛涨,洪峰过高

问题三

要点:(1)治黄的关键——治沙。

(2)治黄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3)水土保持采取的途径——①生物措施:造林种草;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宣读“读一读”河曲县材料,看一看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圆形)地貌改造成梯田、种草植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③治理黄土高原分割到户,谁治理谁效益,输入黄河的泥沙大大减少。

(4)治沙、防洪并举

修水库,举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七、当堂训练

完成书上练习、填写《课堂精炼》预习感知

八、教后记

本节的重点是黄河的忧患和解决措施,学会灵活运用答题。

课时三

一、出示目标:

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2、知道长江的能源航运的利用开发与长江存在的问题。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找出长江的源头、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长江的水能、航运的开发。

3、长江水患及其治理

三、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后教

问题一

要点:唐古拉山脉 东海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的水文特征

1、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

2、中游:多支流,水量大,地势低多湖泊,多曲流。

3、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问题二

要点: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大,工程复杂。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利于航运,“黄金水道” 问题三

要点:降水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建立水利枢纽,调节河水流量。

九、当堂训练

完成书上练习。

十、教后记

10.河流和湖泊教案2 篇十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学要求

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结构分析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章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课时。【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出示挂图“中国水系”或自行绘制的投影片“青藏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众多的河湖】 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28“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

【黄河的治理】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二步,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长江的开发】

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阅读材料、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示意图入手,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可以通过讨论、解答活动题2加以了解。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资料,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对于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滚滚黄河笑扬波

没有哪一条河流像黄河一样,让中华民族如此爱戴──她缔造了这个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然而随着子孙的繁衍,母亲的乳汁已远远不够了。

解放初期,全流域灌溉面积80万公顷,如今灌溉面积增长了9倍。解放前,除了灌溉,工业用水微乎其微,而今,仅发电一项,装机总容量是解放前的1万倍„„

黄河断流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在向人们发问:一条奔腾了千万年的大河,一条被中国人视为母亲河的大河,会不会就此成为内陆河?

黄河全长5 000多千米,流经9个省区,跨省区调水,既要考虑灌溉,又要照顾到防汛、防凌、发电;既要满足生活,又不能忽视生产。统一调度,谈何容易?

2000年,老天似乎成心要和调水人员作对,全流域遇上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来水较正常年份偏少了56%。在这种情况下执行调度预案,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守住闸口,2000年,黄委先后派出近百个检查组,对省界断面、重要取水口、水库泄流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

调水,少不了牺牲局部利益。为了黄河畅流,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断然决定:“现在缺水不缺电,发电服从调水。”三门峡水利枢纽,仅3月份就弃水3.14亿立方米;小浪底水库,连续74天没有发电。

天下黄河富宁夏。从秦代开始,宁夏人就开始利用黄河灌溉。几千年来,人们形成根深蒂固的用水观念:水是天上下来的,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据统计,过去引黄灌溉的水量浪费高达50%。多节一方水,就是对下游人民多一分支持。宁夏节水重要举措之一是水价改革:引黄水价由原来的每立方米0.006元提高到0.012元。自治区同时规定:水价翻番,水费不能翻番。

为了节水,作为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更是使尽了浑身解数。近几年来,全省发展管灌面积达160万公顷,年节水12亿立方米;全省小型喷灌机家庭拥有率达到80%,年节水17亿立方米„„各项措施下来,全省每年节水可达50多亿立方米。胜利油田是黄河的用水大户,原来往油井注水全引的是黄河水。现在他们进行了技术改造,回水利用量已达用水量的98%。

由于合理安排了农业用水,2001年汛期,全流域比往年多灌近27万公顷耕地;刘家峡水利枢纽发电较多年同期均值增加23%,三门峡水利枢纽发电量为1997年以来的最好记录。调水成功,意义还远非这些。水利部长汪恕诚认为:“传统的治水思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已经把生态用水放在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是十分重要的。”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认为:“跨省区调水成功,是我们管理能力的一种体现。黄河没有断流,说明我们国家的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马蹄形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全长近500 千米,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大峡谷,这一峡谷的发现,是20世纪末中国科学家的一次重大地理发现。

1994年4月17日,我国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引起哗然的消息:“壮美的祖国河山,又被中国科学家确认一项新的世界之最:深达5 382米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这一新发现震动了全世界。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冰冻圈和生物圈相结合最后的地方,这里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不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你是很难想象到她的神秘和奇诡瑰丽的:银白的冰流蜿蜒穿插在绿色的森林间,银白与碧绿交相辉映,雪峰银岭,林海葱郁,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是中国真菌物种最具有多样化的地区之一。这里蕴藏和繁衍着极其丰富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大型真菌等待开发利用,特别在食用、药用菌方面更具特色和潜力。大峡谷地区在目前已知的大型真菌中可以食用的多达200多种,几乎占中国已知总数的40%。其中开发利用价值大的有100多种,特别是可以选育作人工栽培的或利用菌丝体发酵培育的多达40余种。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不仅是新发现的世界最大峡谷,而且它处在“世界屋脊”上,植被垂直带之完整齐全为世界之最,更为独特的是它位于欧亚与印度两大板块碰撞处。

打开22万分之一的西藏地图,我们的目光立刻会触摸到雅鲁藏布江的波光激流──在冰清玉洁的雪域高原,在积雪连峰的喜马拉雅山北麓,由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美丽如练的极地天河。

雅鲁藏布江,这条“世界屋脊”上海拔最高的圣河,这条藏族同胞的母亲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全长2 787千米。从海拔5 300米以上的冰川河源,雅鲁藏布江万涓成水,蓄势而下,一路奔涌咆哮,吞云吐浪,纳年楚河、拉萨河、雅隆河、尼洋河于一水,奔腾东去。在藏东南的米林、墨脱两县相邻的南迦巴瓦峰下,绕道而行的江水,形成巨大的马蹄形大拐弯,外侧又有加拉白垒峰的剧烈夹挤,于是构成切断青藏高原、连续多弯的“南迦巴瓦大峡谷”,最终穿越印度大陆东北的冲积平原,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

上一篇:安全校长讲话稿下一篇:小学四年级精彩作文开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