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拖动实训总结

2024-08-06

电机与拖动实训总结(精选8篇)

1.电机与拖动实训总结 篇一

《电机及拖动》课程建设工作总结

课程的性质

《电机及拖动》作为电气,自动化,机电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起下的作用.明确它在专业中的性质,地位,正确处理它与先行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是搞好该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与它密切相关的先行课程是电工基础,它所服务的后续课程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工厂供电,PLC控制,自动控制与系统等课程.因而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机电类专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性课程.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电机的基本原理,拖动方法.2,熟悉直流电机,变压器和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熟悉交,直流电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的方法及应用.3,熟悉控制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二)加强和改进电机与拖动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电机与拖动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我们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的实验和设计在内容上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主.因而,我们在规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时,将其分成基本模块和创新模块两部分.其中基本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进行适当的变革,增强课程实验的开放性.电机与拖动开放式实验教学,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时间上的开放, 电机与拖动实验,所涉及的内容,知识多,实验技能,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验室应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开放;二是内容上的开放,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自主式操作环境,注意电机控制系统的开放式设计和模块化结构.向学生提出要求或课题后,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任务,对学生设计实验能力,质量的考核,评价采用学分制,根据其查阅资料能力,设计方案拟定,设计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评定,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该课程以强电实验为主,实验安全要求较高,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3.评价体系的改革

该课程的整体评价不仅仅是理论考核,还应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考核.对于实验部分考核方式宜逐个或分组进行,采取抽签的形式.我们还为学生设计了实验考核情况记录表,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三)结合实际,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机与拖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即使理论讲授部分也不能采用传统满堂灌的讲课方式,讲课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又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可受到良好效果.对有一些难点则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或用实验的方法,现场实物教学的方法等定会受到很好效果.总之,教无定法,应因材施教.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电机及拖动》课程资源是依据《电机及拖动》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电机及拖动》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合场所.主要包括文字教学资源,音像及多媒体教学资源, 《电机及拖动》教学网站,实验室资源,社会教育资源以及与课程相关学习组织.(一)文字教学资源

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及相关的科技图书等.(二)音像及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师在平时应积极挑选和收集一些优秀的电机与电气控制音像及多媒体教学资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制作.(三)《电机及拖动》教学网站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向各领域深入渗透,应用已很广泛.依赖学校的校园网,在此基础上积极建立电机与拖动教学网站.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网站能以其独特的优点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内容比较全面综合性的课堂.(四)《电机及拖动》实验室资源

电机与拖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实验室是《电机及拖动》教学资源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它不仅为学生验证课本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还能为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供了场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包括与课程相关的报刊杂志,公共图书馆,工厂,科研单位,兄弟院校,各种新技术新产品讲座,互连网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和场所,并且这些教育资源经常能提供一些学校不容易提供的知识.学校应努力充分开发社会性的教育资源.三、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由于专业基础课教材和课堂教学存在的特点,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把握专业特色,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以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为目的,搞好专业课学生学习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的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新的课程体系要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相适应.

2.电机与拖动实训总结 篇二

一、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平台建设

(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译为“颠倒课堂”、“反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围绕这一教学模式,我们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大力推进精品课网络视频平台建设,按照“慕课”的模式将每章节的重难点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展现,最终采用二微码扫描的方式链接播放,学生预习章节内容时,采用PBL教学法[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遇到问题时观看微课,如无法解决问题则通过课堂平台解决和微信群发布求助信息。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Robert Talbert教授经过多年反转教学实践总结出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翻转课堂模型[4],以此流程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需要摸索了一套反转教学组织流程图。该教学流程分为个人自主学习—平台探究学习—课堂问题探究—学习成果汇报—总结反馈五个阶段。以此课堂平台主要是教师为组织者,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教师收集共性问题归纳总结后给出研讨内容,总结课程的重难点,在课上师生讨论分析,并帮助学生解决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实践平台主要依托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授课教师带领学生做大纲规定的实验,实验内容与实验的仪器设备是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学生要提前观看相关仪器的使用说明,教师根据实验结果给出成绩;实践环节分为课内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统一在省级实验示范中心进行,在电机学课程上完后进行。课外实践则由任课教师组织利用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在业余时间开展科研活动,最终在课程结束时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上精品课网络视频平台查找资料,平台提供了电机应用的参考文献、成熟的电路图及程序代码,学生登录去下载并参考设计,遇到问题时可以和群内教师交流,实现平台间互动的机制,图1所示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资源和平台设计。

(二)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利用一个PPT,从头读到尾,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要求,学生普遍不会运用仿真分析,无法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此要求课程组教师教学中大量使用MATLAB、PSIM和虚拟等仿真软件,通过仿真可以直观地为学生分析特性曲线,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建模的方法,例如他励直流电动机电枢串电阻起动分析,可以搭建仿真模型讲解起动过程机械特性、速度和电流变化过程,这样既能深入地探讨研究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利用MATLAB工具解决问题,如搭建他励直流电动机电枢串电阻起动模型,可以观测电机起动的机械特性曲线。

(三)改革考核手段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多年以来采用期末考试一张卷作为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综合考虑理论课、实验课与实践课,理论课占总分的60%,实验课占20%,实践课占20%,理论课考核包括预习笔记的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分别为30%和70%的比例。实验课考核学生完成课内实验的情况,由任课教师指导完成;实践课考核学生完成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围绕电机方面的实际应用设计,要求学生用实际作品演示,根据结果给出总成绩,三人一个小组,内部组员决定各自得到的分值。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知识体系

(一)强化基础内容教学

电机学的原理从磁路入手,以介绍机电能量转换原理为基础,深入地阐述了变压器、直流电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和特种电机的原理,课程的侧重点为电机的物理本质和分析方法。由于学生没有开设电磁场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电机学及拖动控制时,对于提到的概念和公式不理解,学习效果不好。通过在第四学期开设电磁场课程,在第五、六学期分两学期开设电机学与电力拖动基础,13级学生的知识体系趋于完善,相对于12级的学生,13级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提高,且具有了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开设电机方面的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机原理基础上控制电机,为此,我们对电机学内容进行了难易点、重难点划分。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是重点讲授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的电磁关系、工作特性及电机的等效电路等,对电机的绕组结构及磁动势等部分只做简要阐述;二是对直流电机的换向等难点进行重点讲授[3]。这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和新型材料的问世,一批新型电机相继出现并应用于实际,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围绕步进电机、直流无刷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等开展科技活动,但我们教学内容的重点在直流有刷励磁电机、交流异步绕线电机等方面。由于资金等原因,学生在课外无法进行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合理安排教学时数,在讲授传统电机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特种电机理论,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相关的科技活动,使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有机衔接,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感觉学习不再枯燥。

在电力拖动内容教学中将重点放在电机的机械特性、电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过程分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及动态特性的分析上。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与实际接轨,分析大功率直流提升系统(2800KW)应用于煤矿主井提升系统,分别对电枢串电阻起动和调压起动进行分析;大功率交流变频系统(540KW)应用于皮带运输系统,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说明能耗制动时,变频器通过电阻消耗能量的实现方式,回馈制动采用前级PWM变换器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方式;围绕恒转矩负载特性,说明变频器基频以下恒转矩调速,基频以上恒功率调速;使学生对课程前后知识点的衔接以及体系内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为后续“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课内外实践结合,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一)创新实践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第五学期学完电机学课程后,依托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安排了电机制作实践课程。在设定好异步电机设计要求后,给学生提供机械构件和相关材料后,由学生自主设计电机的参数,并动手制作绕组,完成绕组下线、绝缘铺设、电机安装、绝缘测试、空载试验、满载试验等测试。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一方面提高了对电机结构和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一实践活动,体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以基本的电力拖动控制理论和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注重学生对实际的电力拖动系统的综合设计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5]。以BUCK降压变换器为主电路,采用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直流他励电动机的定子串电阻起动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的电机正反转控制器;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变极调速控制器;鼠笼异步电动机的Y-△起动控制器;设计了以DSP为控制器的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系统以及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等特种电机控制系统。

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了“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使本课程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受益匪浅,理论课成绩提高12%,省级科研立项比例比前几年提高35%,电子设计大赛获奖率比前几年提高32%。该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符合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的目标。同时该教学模式也促进了教师对“慕课”本土化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了教师内在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对教学的反思,真正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刘璐,古继宝.PBL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04,(2).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4]Robert Talbert.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http://prezi.com/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3.《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篇三

一、《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需求

《电机与拖动基础》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围绕着电气专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而全面展开,而面对电气技术在生产中更快的变化,需要更为“实用性、技能性、应用性”的新职业性的人才,这就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國民经济发展需要为培养目标,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一体,培养体系要从初级到高级、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进一步升华。

2.全面协调课时比例

一般的《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将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大概在140~160个课时之间,怎样协调好课时的分配,在该课程中也极大地制约着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由于要培养学生理论实践相互发展,理论为实践做基础,实践又要升华为理论,因而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全面协调好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关系,更好地推动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理论课改革的措施

1.现阶段理论课堂上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该课程时比较吃力,教师授课难度也大,教学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教学内容繁杂、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四是专业实验室投资大,利用效率低。

2.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兴趣

将单纯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单一模式多样化,使课堂教学不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板书和叙述,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如《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中直流电机的结构部分相对抽象,学生对主磁极、换向极、电刷、换向器等没有充分认识,教师很难解释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其具体的形状,此时采用多媒体设备,将直流电机分解,学生就能了然于胸。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实验、实训教学牢固树立起“实践先于理论,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源于实践”的思想。如在讲解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进行分析,得出调速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直接进行试验,用实验验证理论,判断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革教材,结合实际,发展课程特点

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教材,而现在大多数教材内容繁杂,注重理论,缺少实践,这也是学生认为专业课难学、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编写一本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教材必不可少。教材应注重实践,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删减部分理论性强,较抽象的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改变原来的实践教学过分依附、服务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变成一个整体,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尽量减少课程中一些公式的推导,增加一些实际应用的例题,如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小课题、小制作,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企业设备的不断更新,教材还要结合企业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课程观,按照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标准,设计职业技术教育中《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教材不仅要注重传统技术,更要接触现代先进技术,以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课程与企业新设备需求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让学生从课本中也能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毕业后,能尽早融入社会。

三、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现在许多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理论功底相对较差,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更新理念,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下功夫,对学生不能局限于“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压缩传统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同时要强调对概念的理解,在课堂上要着重讲清重点、难点、思路、方法,有计划地安排适当内容由学生自学,写出自学总结。教师应结合本课程,给出相应的实际任务,课后让学生自由设计、自主完成。如介绍直流电机的原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发电机、电动机模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习源于生活.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观察这个时代和社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及发展方向,多留心当前的先进设备,进一步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拓展思维,拓宽视野,并将这些不具体却宝贵的东西应用于自己的实际之中加以实现。

2.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成功与否不仅涉及教师和课程本身教学设计、教材教法,而且还涉及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靠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一个自身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的教师是无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要不断拓宽和深化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及时调整思维方法,增强创新意识,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动态,保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力,才能推动教学工作的常教常新。

职业技术教育本身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在提高教师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把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变到以素质教育为主上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机在企业设备更新中的不断应用,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4.电机与拖动课程设计 篇四

课程名称:电机与拖动 学 时 数:80学时

开课对象:矿山机电专业开课 单位:矿山机电教研室

二一六年八月二十日修订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矿山机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以《电工电子技术》为基础,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独立分析电力拖动系统各种运行状态和电机控制方法,掌握有关计算方法,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电动机,为后续矿山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为从事矿山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二、教学目标

1、直流电机能力

通过对直流电机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的拆装一台直流电机,掌握其型号、结构、部件、绕组等,能对他励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掌握直流电机故障分析基本能力。 2、小型变压器设计能力

通过小型变压器设计,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类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等,并掌握三相变压器的接线、连接组别及并联使用等。 3、异步电机拆装维修能力

通过异步电机拆装,使学生能够掌握异步电机的结构、型号、工作原理、绕组连接方式等。通过异步电机维修,使学生能够掌握异步电机基本特性、起速、调速、制动的类型及方法,并掌握异步电机常见的故障类型。 4、分析常见电力控制系统能力

通过电力控制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交流电机的启动、反转、调速、制动的接线和控制方法;熟悉常用接触器、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5、微电机能力

通过微电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种微电机的`结构特点及用途,通过提升机的控制分析了解几种微电机的使用。

三、能力要求

1、直流电机能力

学生能在1小时内独立对一台小型直流电机进行拆装,并说明直流电机各结构部件名称及作用,并能对简单的故障进行处理。

2、小型变压器设计能力

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做出小型单相变压器的设计内容,包括容量的确定、铁芯尺寸的确定、绕组匝数及导线直径的确定等。拥有三相变压器的接线、连接组别及并联使用能力。 3、异步电机拆装维护能力

能在3小时(5人组)内完成对矿用隔爆电机的拆装与维护,包括:正确的拆装顺序、绕组图的绘制(一相)、电机轴承的鉴定与维护、绝缘电阻的测定、电机与拖动课程设计星形、三角形解法等。 4、分析常见电力控制系统能力

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根据给定的电机控制原理图进行电气接线,能使用万用表进行控制电路电气故障的排查,初步运用电气控制原则设计电动机常用控制线路。 5、微电机能力

能够掌握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步进电动机、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同步机的结构及特性。

5.电机与拖动精品课程资料 篇五

课发历沿程展史 革

《电机与拖动》是电气工程类专业一门主要的职业基础课程。学好电机与拖动,对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而且与学生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有密切的联系。

1999年以前,教师已讲授多年的中专《水电站及电力设备》专业《电机学》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电机课教学经验。1999年以后,学校开设的电类专业主要有水电站电力设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开设《电机学》和《电机与拖动》课程。2002年以后,学校开办高职教育,为适应发展,学院相继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电气工程等专业。各位主讲教师开始承担为这些专业开设《电机与拖动》课程。

《电机与拖动》是一门既带基础性又带职业性的课程,具有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特点。如果按照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组织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反映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教学偏离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学校自开办高职教育以来,就紧抓该门课程的改革,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5年学校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改革的深入开展,启动了《电机与拖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1.改革课程体系

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转变强调课程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教学观念,加大技能实训比重,逐步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编写了《电机与拖动》教材和相应的实验、实训指导书。

2.改革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先进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供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在网上学习使用。近5年,《电机与拖动》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这门课的理论、实践教学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

3.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

对原电机实验室进行了技术改造,购买了新的实验装置和透明电机模型,建成了电机实习基地。教师还带领学生深入电机生产厂家及发电厂实践,使学生能够直面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了解电机制造工艺、产品规范、标准的应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改革思路。

2008年3月,《电机与拖动》精品课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校级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验收。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理论课和理论实 践课教学内容

《电机与拖动》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电磁理论和机电能量转换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各类电机的结构特点和基本特性,掌握电力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和分析方法,掌握直流电机拖动、交流电机拖动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各类电机安装、调试、维修、试验的基本技能。学好电机与拖动,对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课程组坚持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围绕职业岗位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把教学进程设计为基本知识培养层、基本技能培养层、综合能力培养层三层,构建学、做、练一体的教学模式。

理论课教学内容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性人才。

《电机与拖动》是电气工程类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同时又具有专业课的性质。对专业的其它课程具有承上启下功能。电气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均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层次定位为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电气专业的核心技术都涉及电机及电力拖动的相关知识,作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必备的。近年来电气类专业学生每年约400余人。

《电机与拖动》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电磁理论和机电能量转换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各类电机的结构特点和基本特性,掌握电力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和分析方法,掌握直流电机拖动、交流电机拖动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各类电机安装、调试、维修、试验的基本技能。学好电机与拖动,对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a.内容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直流电机 理论10学时,实验4学时

2.直流电机的电力拖动 理论10学时,实验2学时

3.变压器 理论24学时,实验6学时

4.交流电机的绕组、电动势及磁动势 理论6学时

5.异步电动机 理论10学时,实验2学时

6.异步电动机的电力拖动 理论14学时,实验4学时

7.同步电机 理论10学时 实验2学时

8.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 2学时

b.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按照岗位技能需求、生产实际过程设置,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匹配得当。每一教学内容模块都配以相应的实验或实训环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强化课程综合技能训练,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坚持以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听取教师和毕业生的意见后,加强了对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综合性、应用性实验项目,•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做验证性实验的模式。

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机的试验操作步骤、计算、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并了解在实际工程中电机实验的意义,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电机检修实习使学生通过对电机拆装、检修和测试等实践,加深对电机结构的认识,掌握电机安装检修的基本技能,掌握电动机嵌线工艺,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深入电机生产厂家使学生能够通过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了解电机制造工艺、产品规范、标准的应用。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学生的工程意识、操作技能、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实践教学改革为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践(实训)课教学内容

电机实践课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和维护电机的能力,具有电机实验操作及分析的能力。

电机实验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实验设备拟定实验线路,选择所需仪表,确定实验步骤,测取所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必要结论,从而完成实验报告。

电机实习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交流电机的类型、结构并掌握电枢绕组在铁芯中的分布规律及连接方式,学习定子绕组的重嵌工艺,包括选择材料、绕线、嵌线、接线、引线;了解浸漆烘干方法;学会对维修后的电机进行测试、检验、试运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机的空间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电磁理论与实际电机相结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

深入电机制造厂家,了解电机制造工艺、产品规范、标准的应用。为将来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训或实习项目名称和学时)及选取依据

(1)电机实验

1.直流发电机 2学时

2.直流他励电动机 2学时

3.直流并励电动机 2学时

4.单相变压器 2学时

5.三相变压器 2学时

6.三相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2学时

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2学时

8.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 2学时

9.双速异步电动机 2学时

10.三相同步电动机 2学时

选取依据

《电机与拖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工程实际密切联系。电机的空载、短路等实验也是实际的检修、维护实验项目,因此电机实验应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使学生在实验中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电机实习

1.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清洗,2.定子绕组的绕制、嵌线,3.铁芯和绕组的检查和修理,4.定子绕组的接线(焊接)、端部整形和绑扎。

5.电机装配。

6.电机装配后的一般试验。

选取依据

绕组是电动机最重要的部分,又是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分,而电动机修理的大部分工作是对绕组的修理。例如三相电动机一相断线,如果保护设备不完善,只需十几分钟的单相运行,绕组就会烧坏。另外,电机长期过热,使绝缘老化,或者绕组局部修理无法挽救,都需要全部拆换绕组。通过实习让每个同学更深入、全面地掌握交流电机的结构;学习定子绕组的重嵌工艺,学会对维修后的电机进行测试、检验、试运行;使学生能将电机学中所学的电磁理论与实际电机相结合,为将来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实施、教师指导方法与教学效果

实验(实习)前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指导书,了解目的、要求、方法与步骤,明确实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些内容可到实验室对照实验预习,如熟悉实验设备,记录额定值等),并按照实训项目准备记录表。实训前的准备对于培养同学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实验质量和保护实验设备都是很重要的。

a.课程实施

建立小组,合理分工。每次实验、实习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操作过程中的接线、调节负载、监视电压或电流、记录数据等工作要求每人应有明确的分工,接线完成后,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通电试验。实验完毕,须将数据交指导教师审阅。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允许拆线并把实验所用的组件、导线及仪器等物品整理好。

实验、实习报告是根据实测数据和在实验中观察和发现的问题,经过自己分析研究或分析讨论后写出的心得体会。每人独立完成一份报告,按时送交指导教师批阅。

b.教师指导

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了对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c.实验、实习的效果

是显著的,使教学实现了教-学-做相结合,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到“技能、能力本位”的转变,使人才培养工作更贴近就业市场和职业岗位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工程意识、操作技能、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考核内容与方法

a.电机实验考核方法

任课教师在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抽查15%的学生,考察他们的预习情况、实验接线、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相关思考题等内容,记录成绩。

b.实习效果评价与考核

会计算交流电机的极距、相带、槽距角;会判断节距;会绘制三相绕组展开图。绕制线圈、嵌线质量满足要求,端部排列整齐,绝缘良好。会测试三相电机绕组的极性,并能说明原理。会用兆欧表测试电机绝缘,会判断绝缘性能。用正确的方法组装电机,保证电机转动灵活。独立完成电动机的空载试验,正确操作。完成实验报告,保证质量。考核突破了单一的知识考核限制,加大平时考核比重,注重实践操作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核。

创新与特点

1.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行边讲边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设”工厂化”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电机实习室可以进行电机拆装、调试、检修、试验。校外电机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电机制造厂家,了解电机制造工艺、产品规范、标准的应用。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工程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条 件

1.教材使用与建设

采用自编教材《电机与拖动》,本教材以应用为目的,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不盲目追求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习题集、试题库已初步建立。学院图书馆现有大量图书资料,期刊合订本,每年征订期刊,电子图书资料,为学生们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良好平台。

《电机与拖动》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又缺乏电机的直观形象及电机原理中的时—空概念,因此我们购买了透明电机模型,介绍结构与制造过程的教学录像片,使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直观了解电机的结构和生产制造过程。教师们还制作了大量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形象生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2.实践性教学环境

《电机与拖动》课程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有两个,一是电机实验室、二是电机实习室。电机实验室有全套的电机实验设备,可以进行全部的电机实验项目;电机实习室可以进行电机安装、调试、检修、试验。这两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工程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编写了配套的实验实习教材对电机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电机实验指导书、电机实习辅助教材已使用,效果好。

3.网络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已将《电机与拖动》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与解答、多媒体课件、实验实习指导等内容上网运行,供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在网上学习使用。

电机实验室

电机实习基地

电机模型

校外电机实习基地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目标和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开展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的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一、采用启发式、交互式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与学是互动的两个方面,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既要重视教法,更要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在《电机与拖动》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传统灌输知识的结论性教育转变为启发思维的过程性教育。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

加大实践课比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理论教学中,安排大量的课间实验课;通过课堂讲授和课间实验穿插进行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理论教学结束后,还安排有2周的停课电机实习。能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培养了他们独自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第二课堂

1.组织学生进电机安装技能竞赛,并颁发奖励证书和奖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潜力。

2.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为学生指定了相应文献参考资料,供学生阅读思考。

四、阶段测试

改进课程考试和成绩评定方法,考核突破了单一的知识考核限制,加大平时考核比重,注重实践操作考核。课程考试改革采用了“平时作业+实验考核+课堂问答+阶段测试+试卷考试等”综合考核方法。考试的改革注重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增加了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建立了以综合评价与过程评价为主的考试评价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了综合应用能力、自学能力。

五、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参加一定的生产实际操作。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实际控制系统到现场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开阔了眼界,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

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教学

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平台,穿插录像教学和传统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同时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更为形象、生动,教学内容更为精炼。

二、观察教学

采用透明电机模型,介绍结构与制造过程的教学录像片,通过认识实习直观了解电机的结构和生产制造过程,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讲授电机内部抽象的电磁过程时,采用了大量动画,使教学形象生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本课程组开发了《电机与拖动》精品课程网,包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理论与实践教学视频、习题、试卷及答案等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从相关专业网站上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师都向学生公开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向老师询问各种问题,教师则以邮件的形式或在课堂教学中给予解答。

四、校企结合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并邀请有较高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学和作学术报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网络教学环境

1.网络环境建设

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教学条件,建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教师办公室全部联网,教学课件及录像资料初具规模,校内外用户均可方便登录。本课程组现有专用计算机用于不断更新和维护网络教学资源,更新频率1次/2周。网络教学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扩大了本课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影响。

2.网络资源建设

课程组开发了比较精美的教学课件,其中的动画演示部分,将复杂的电机内部原理通过动画比较形象的展示出来。本课程建立了在线自测等网上教学系统。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资源,为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文献。提供了与本课程相关的行业标准、部分网站、和主讲教师的E_mail,具有比较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相关网站

[1] http:///--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主讲教师E_mail列表

教学效 果

一、用人单位评价

我院调查了20多家企业。用人单位普遍对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评价较高。以下展示的是调查的部分评价资料。

二、校外专家评价

1.企业专家评价:

湖北清江隔河岩水电厂 方会喜 高级工程师 评价:

教师讲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多媒体课件效果好,课堂提供的信息量大,师生双边活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性强。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技能抓得紧,知识学得扎实,特别是动手能力强,且操作规范,用人单位好用,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尤其在知识更新、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改革探讨,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实用型,特别是在为企业服务和技术服务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继续努力,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武钢集团供电公司 段余平高级工程师 评价:

学院硬件设施齐全,实验设备能充分满足教学需求,教师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良好;课程建设以培养实用性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并结合我国现有的职教方针和办学特点形成独有的特色,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电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综合能力很强,特别在电气及仪表操作中尤为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工作业绩得到大家的认可。目前企业需要的就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他们的校企合作教学、全方位开放实验室以及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2.同行专家评价:

华北电力大学 徐玉琴 教授 评价:

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该课程教学方法多样,有效地解决了《电机与拖动》教学中内容多、理论难、知识新等难题。尤其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动画生动,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网络资源丰富,便于教师、学生使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训练,扩充课外知识。该课程选择的技能训练项目针对相关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在基本技能培训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各有侧重点,满足了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不同层次的要求。该课程的任课师资水平较高,师资力量较强,形成了合理的梯队,能保证该课程的建设持续发展。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查晓明 教授 评价: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根据职教特点设置了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更符合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该课程任课教师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经验,教学思路活跃、教学方法灵活,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体系,编写出版了相应的教材,建立了网络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考核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创新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该课程的教师队伍学术职称、学术造诣高,使得课程建设能够多年来取得不断的进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打破常规,将教学活动立足于实验室,将教学内容以实训方式呈现,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三、校内督导专家评价

学院成立教学专家督导组,对全院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教研活动、学生考核进行全面监督。每位督导老师每周听课三次,每两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导,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和任课老师交流,并指出要求,使其尽快改正,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本课程的促进和提高有明显效果。

四、学生评价

学校建立学生评教活动制度,每学期每个学生要认真参与网上评教,对该学期内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向教学主管部门(教务处、系部)反映意见,由教务处、系部统一解决。以下是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

2006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5班 学生 张天虹 评价:

《电机与拖动》课程是我们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我们后续课程的学习很重要。所以同学们对这门课程也都比较重视。《电机与拖动》主要讲述了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我们从中也学会了一些电机分析的方法,所以我们从该课程获得的知识是很多的。

马爱芳老师为我们讲授《电机与拖动》课程,她治学严谨,讲课生动有趣,善于调动学生气氛,课堂效果相当不错。在马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对该课程的基本讲课要求都已掌握。

2005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5班 学生 石大贵 评价:

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当时也觉得很难,另外,一些学长们也都说这门课程不好学,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看法就有一些改变了。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主讲老师马爱芳编写的《电机与拖动》,由于这本教材相对于同类型的教材来说,取舍得当,重点突出,所以使用时感觉针对性很强,对于我们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尤为合适,另外全书很明显的分成了几大块,所以学习起来相对轻松一些。

我们上课时一直使用多媒体教学,它不仅可以将重点难点等书中内容具体地表现出来,特别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动态过程,老师还能将它们做成动画,以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

该课程我们上了一年,期间一直由马老师讲授,马老师工作负责,教学极其认真,而且课后辅导也十分耐心,《电机与拖动》本来就是一门内容很多的课程,但马老师每次上课时都能够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知识,我对马老师的讲课很满意。2005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班 学生 韩国敏 评价:

本课程为我们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课时压缩,内容比较多,同学们普遍反映比较难,不易入门。《电机与拖动》选用的教材难度适中,书上也有一些例题,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模型,把比较抽象的内容制作成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另外这门课程还同步进行一些相关实验,因此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可以大大加深我们对电机的理解。

毛老师治学严谨,和蔼可亲,课堂内适当提问,气氛活跃,对学生非常负责,既是我们严肃的老师,又是同学们的朋友,因此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较好的把握,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该课程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

五、学生实践效果

6.电机学与电力拖动基础教学大纲 篇六

课程名称:电机学与电力拖动基础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 总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自动化

一、课程的目的与性质:

电动机是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种装置,在电力多动控制系统中,它是一个最为重要的装置,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电机,在电力电子变流中,在电力多动控制系统中必须使用电力变压器,微控电机作为信号的测量和对参数的自动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是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从工程应用出发,主要研究电动机的运行特性、电动机的参数。根据运动控制要求选择电机。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运行(起动、调速、制动等)特性;变压器结构、工作原理,绕组的连接方式,变压器的运行特性;微控电机的工作原理等。学会电动机的选择。达到自动化专业应具备有关电机及拖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学时)内容:常用的物理概念和定律 重点:电磁感应 难点:方向

第二章 电力拖动系统动力学(4学时)

内容:电力拖动系统转动方程式,多轴电力拖动系统的简化,负载的转矩阵特性与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重点:转矩计算 难点:负载的转矩特性。

第三章 直流电机原理(8学时)

内容:直流电机结构、工作原理、电枢绕组,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直流电动机运行原理,机械特性,直流电机换向。

重点:电枢绕组、换向,电磁转矩,机械特性,运行原理。难点:换向、机械特性。

第四章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运行(6学时)

内容: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电力拖动系统的过渡过程。重点:起动、调速。

难点:电力拖动系统的过渡过程 第五章 变压器(10学时)

内容:变压器参数的测定,变压器的运行,变压器的联接组别,变压器并联运行。自耦变压器,仪用互感器,电焊变压器。

重点:变压器空载运行,负载运行,联接组别,变比。难点:变压器的运行。

第六章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通势(4学时)内容: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磁通势。重点:电动势,磁通势

难点:电枢绕组产生的电动势,磁通势 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的原理(6学时)

内容:异步电动机结构、额定数据与工作原理,转子绕组的电磁关系,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功率与转矩,机械特性。重点:电磁关系,机械特性 难点:转子绕组的电磁关系

第八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与制动(4学时)

内容:直接起动,降压起动,绕线式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运行状态 重点:起动,制动 难点:起动

第九章 同步电动机(4学时)内容: 同步电动机的电磁关系,功率关系与矩角关系,功率因数的调节,同步电动机的起动。

重点:电磁关系,功率关系,功率因数。难点:功率关系与矩角特性。

第十章 三相交流电动机调速(4学时)

内容:降电压调速,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调速,变极调速,变频调速,电磁转差离合器,电动机双馈调速及串级调速原理。重点:降电压调速,变极调速,变频调速,双馈调速及串级调速。难点:变极调速,双馈调速。第十一章 电动机的选择(2学时)内容: 发热与温升,额定功率。重点:额定功率选择。难点:发热与温升。

五、考试考核办法:

平时成绩40%,期末闭卷考试60%。

六、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

电机与拖动基础 李发海 王岩 编著(二)参考书:

1.电机与拖动基础 任礼维

林瑞光 编著

2.电机学 汤蕴璆

史 乃编著

7.电机与拖动实训总结 篇七

1 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处理重点与难点问题

根据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基本理论以“够用”“适度”为原则,突出知识运用和技能的培养。具体到本课程而言,要求对电机内部各种复杂的电磁关系不做或少做公式推导,多从应用的角度分析讲解。比如对旋转磁场部分,主要采用图解法定性说明对称三相电流是如何建立旋转磁场的,着重要求学生理解旋转磁场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对旋转磁动势的公式推导过程可不作讲解;在讲解三相变压器的谐波问题和不对称问题时,重点介绍其基本概念、分析方法以及对变压器运行的影响。

对课程中的重点问题,不仅在课堂上要讲清讲透,还要通过实验、课后习题等环节加以阐述和巩固。由于该课程的难点较多,为了尽可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对难点问题以定性分析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物理概念,同时采用难点分散方式,如不对称问题先讲变压器(静止不动),再讲异步电机(旋转)。

2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下工夫

本课程原来一直采用板书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抓住和引导学生的思路,但信息量偏少,尤其是在讲电机的结构和绕组时效果很不理想。目前该课程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图片展示、动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电机的感性认识。

由于包括变压器在内的各种电机的结构、原理十分复杂,即使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一些图片和文字往往也很难解释清楚,学生普遍感到抽象,实验室用的电机又不便拆装,为此,我们购买了一些透明的真实的电机模型,包括有较少极数和换向片的直流电机、简化鼠笼的异步电机等,这些便于携带的电机模型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各种电机的电动和发电的过程,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对电机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结合目前电机的最新应用如电动车、电梯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存在习题不会做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适当增加了习题课的学时,在课堂教学中也注意与课后习题结合,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并要求学生回答或上台讲解解题方法和学习的心得体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使学生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3 加强电机与拖动实践教学环节

对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基础通常不如一本和二本院校的学生扎实,因此,对他们的培养要特别重视实际技能和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在电机与拖动的教学中,我们为了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将原来随课程开设的实验独立出来,单独开设了16学时的电机与拖动实验课程。同时,对实验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适当压缩了验证性实验内容,开发了一些设计型、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增设了有关单相电机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在毕业设计中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与电机与拖动课程相关的设计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在我院即将建设的学院工程训练中心里,我们也安排了电气实训环节,其中就包括电机实习(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绕制电机绕组)。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的实际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4 改革课程考核办法

在课程的考核中,进一步降低期末闭卷考试所占的比重,综合平时作业、实验环节的学习情况进行成绩评定,以便更科学地考查学生对电机原理、使用和性能测定方法的掌握情况。考试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平时综合表现。对实验课程部分,采取学生2人1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任选实验内容的形式进行考核,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积极为教材建设做准备

目前我院的电机与拖动课程教材仍然采用传统的针对一本、二本院校学生所编写的教材,对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这类教材普遍存在理论内容过多、难度大的缺点。因此,急需编写适合三本院校学生的电机与拖动教材,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已编写了《电机与拖动学习指导书》和实验教材(目前作为内部教材使用),积累了一定的教材编写经验,现已开始教材初稿的撰写工作。

6 结束语

通过这几年在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要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根据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适当精简理论,突出应用,在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基础上,引入电机模型辅助教学,切实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改革课程考核办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讨论了三本院校电机与拖动课程的教学问题。根据三本院校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地研究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对三本院校相关课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本院校,电机与拖动,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绳谷.电机与拖动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施文幸.关于电机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3:84~86

8.电机与拖动实训总结 篇八

关键词:教学重点 电机与拖动 技工院校 应用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主要科目,在本专业中起到衔接性作用。本门课程内容对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学生将来就业也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为此,在技校生组织学习本课程时,多安排课时突现本课程的重要性,建议安排80~100课时。这在技工院校技校生三年学习中,课时比重相对是比较大的。但是,针对本门课程需要讲授的内容而言,80~100课时又显得很不足。为此,需要对本课程的重点进行筛理,选择重要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最近几年来以及将来很长时间内,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聘国有企业,就业岗位大部分是一线操作或者维护岗位。这些岗位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典型设备、元器件等基础知识。由于非国有企业在公司规模、机械设备和公司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和国有企业具有比较大的差距,在非国有企业就业的学生,往往有更宽的岗位锻炼机会,比如可以选择一线工人,也能选择技术性岗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谈谈如何在技工院校内选择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

二、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授课重点的选择

1.掌握各种类型电动机设备的应用理论

对于技校生而言,掌握应用理论,提高个人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很少有技校生毕业后去进行专业科研工作,所以他们只要掌握专业所涉及的应用理论就行了,而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向学生讲授纯理论型知识。电气设备是本课程中基础设备,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困难比较大。对于这些内容,有关这些设备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即涉及研发方面的知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而重点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这些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中参数选择方面的知识。

2.熟悉电动机工作原理与机械特征

选入本课程教学重点的内容,包括电动机如何启动、如何调整速度、如何选择负载方式等内容是本教材中的重中之重,其他应用都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为此,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占的比例应该最大。也就是说,电动机工作原理与机械特征应该作为授课的重中之重,加以详细讲授。

3.重视实践环节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理工类学科,为此,本专业一般都安排实践环节。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课程大部分还是理论性比较强。重视实践环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性知识,使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该将实践环节列为课程教学重点。

4.鼓励学生参与课题实践

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由于底子薄,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缺少企业改造升级所需的技术骨干性人才,为此,采用与高校合作是可行的途径。这是因为高校科研力量雄厚,校企合作成本比较低。而且电动机与拖动是企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设备,授课老师可以让一些即将毕业、进入顶岗实习的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这可使即将就业的学生真正实现从学生向技术人才蜕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输送设施教学内容作为例子,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讲清理论,一般将输送设施运行中的能耗与损耗忽略掉,而在课题设计中,由于课题成果要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课题设计要考虑生产实际环境,在课题设计中,学生关于设计以及设备生产运行等理论知识要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理论知识要考虑实际运行。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可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5.挖掘自主阅读部分重点内容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中许多章节内有自主阅读内容,这些内容属于非考核部分。但是,在这些自主阅读内容中,例如电力拖动系统中的电动机选择与驱动、控制微电机部分,在生产实践中直接影响生产线的运行效率以及整体的安全性。特别是电动机的选择更是影响生产线设计的关键性指标。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应该充分挖掘出来,纳入到本课程中的重点授课内容中。

三、小结

根据技工院校技校生的从业情况,进行有侧重地选择教学重点内容组织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总的来说,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应用性知识,如掌握各种类型电动机设备的应用理论,熟悉电动机工作原理与机械特征。同时,要重视实践环节以及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题实践中,让学生积累经验,使他们将来能够更快速地融入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许晓峰.电机及拖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xx英文新年贺词下一篇:教师写评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