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市场发展趋势

2024-07-10

智能家居市场发展趋势(共8篇)

1.智能家居市场发展趋势 篇一

十三五(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家居建材流通市场特征 第一节 行业定义及特征

一、行业定义

二、行业特征

1、行业消费特征

2、行业产品结构特征

3、行业原材料供给特征

4、行业产业集中度特征 第二节 经济环境分析

一、经济发展状况

二、收入增长情况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四、存贷款利率变化

五、人民币汇率变化 第三节 政策环境分析

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二、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第四节 家居建材流通行业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行业内竞争

二、买方侃价能力

三、卖方侃价能力

四、进入威胁

五、替代威胁

第二章 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产业)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上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节 关联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三章 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一节 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区域结构分析 第三节 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一、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二、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四章 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国内市场综述 第一节 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产品产量分析及预测

一、家居建材流通产业总体产能规模

二、家居建材流通生产区域分布

三、2015年产量

四、2015年消费情况

第二节 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中国家居建材流通需求特点

二、主要地域分布

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供需平衡预测 第四节 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价格趋势分析

一、中国家居建材流通2015年价格趋势

二、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当前市场价格及分析

三、影响家居建材流通价格因素分析

四、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 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进出口市场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进出口量分析

一、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进口分析

二、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出口分析

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进出口市场预测分析

一、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进口预测

二、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出口预测 第三节 影响进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六章 全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规模分析

一、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总资产对比分析

二、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企业单位数对比分析

三、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对比分析 第二节 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一、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产值利税率对比分析

二、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资金利润率对比分析

三、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对比分析 第三节 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效率分析

一、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资产负债率对比分析

二、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对比分析 第四节 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结构分析

一、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地区结构分析

二、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所有制结构分析

三、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结构分析 第五节 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一、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人均指标分析

二、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不同规模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七章 国内外家居建材流通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重点企业一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1、企业资产负债分析

2、企业收入及利润分析

三、发展战略 第二节 重点企业二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1、企业资产负债分析

2、企业收入及利润分析

三、发展战略 第三节 重点企业三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1、企业资产负债分析

2、企业收入及利润分析

三、发展战略 第四节 重点企业四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1、企业资产负债分析

2、企业收入及利润分析

三、发展战略 第五节 重点企业五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1、企业资产负债分析

2、企业收入及利润分析

三、发展战略 第六节 重点企业六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1、企业资产负债分析

2、企业收入及利润分析

三、发展战略 第七节 重点企业七

一、公司概况

二、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1、企业资产负债分析

2、企业收入及利润分析

三、发展战略

第八章 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产量预测 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消费量预测 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产值预测 第四节 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第九章 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投资前景与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SWOT模型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风险分析

第二节 家居建材流通行业发展的PEST分析

一、政治和法律环境分析

二、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三、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分析

四、技术发展环境分析

第三节 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一、家居建材流通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二、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盈利能力预测

三、投资机会分析

第四节 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

二、竞争风险

三、经营风险

四、其他风险

第五节 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重点投资品种分析

二、重点投资地区分析 第十章 业内专家对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总结及企业重点客户管理建议

第一节 家居建材流通行业企业问题总结 第二节 家居建材流通企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三节 家居建材流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 家居建材流通项目投资建议

一、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二、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三、生产开发注意事项

四、销售注意事项 图表目录

图表: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图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职工学历结构图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管理人员学历结构图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图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市场销售收入区域分布图 图表:2015年东北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 图表:2015年东北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图 图表:2015年华北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 图表:2015年华北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图 图表:2015年华东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 图表:2015年华东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图 图表:2015年华中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 图表:2015年华中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图 图表:2015年华南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 图表:2015年华南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图 图表:2015年西部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 图表:2015年西部地区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图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表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市场规模变化图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产量比较分析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产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消费量比较分析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消费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2015年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偏好分析 图表: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消费区域分布比率图

图表:2015年消费者对家居建材流通产品的品牌满意度调查 图表:中国家居建材流通消费者对其价格的敏感度分析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进口量比较分析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进口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出口量比较分析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出口量及增长率变化图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进口量预测表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进口量预测图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出口量预测表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出口量预测图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2015年家居建材流通行业领导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产值预测表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产值预测图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销售收入预测表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销售收入预测图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总资产预测表 图表:2016-2020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总资产预测图 图表: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SWOT分析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盈利能力情况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偿债能力情况 图表:2015年中国家居建材流通行业发展能力情况

注:数据实时更新,报告图表部分(图表个数或多或少),以报告中最新数据为准。

2.智能家居市场发展趋势 篇二

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指的是能够直接穿戴在身上的或是能够与衣服或是配件等进行整合的便携式设备, 智能可穿戴设备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宽泛, 其不仅仅包括各种硬件设备, 还包括有各种能够以软件支持或是云端交互、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设备或是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最主要的特点体现在移动便携上, 现今市场上所开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多集中在眼镜、watch、鞋以及配饰、拐杖、智能服装等方面,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应用越来越成熟, 智能可穿戴设备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现状

智能可穿戴设备兴起与2012年谷歌发布的智能可穿戴眼镜, 这一年被称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元年”, 此后,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便一发不可收拾, 世界各主要电子设备厂商纷纷推出其公司的产品以期待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分一杯羹。现今,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受到全球各主要电子厂商所关注和热捧的新型科技产品, 由智能可穿戴设备所引起的新一轮的发展热潮正在传统的ICT企业和创投企业中兴起。在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中, 主要被各主要电子厂商的产品所垄断, 如:三星的Galaxy Gear系列和Galaxy Neo/Fit系列等, 索尼公司所推出的Smart Watch和Smart Band等产品, 国内的中兴和华为也不甘示弱, 纷纷通过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领域加入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竞争中。现今以头部为支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由Google公司所开发的Google Glass走的最远。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巨大, 尽管各主要电子厂商进入的最早也发展的最宽, 但并不意味着各科技巨头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发展是垄断的, 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更新速度日新月异且市场巨大, 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不仅只局限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眼镜等的领域, 其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现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并未成熟, 从而使得电子产业巨头对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形成垄断之势。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的整体上看, 市场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认识仍然处于较为分散的阶段,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三星和谷歌公司推出的试验性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些关键技术未能得以突破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与应用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 (2) 智能可穿戴设备对用户所带来的便利还远未达到非用不可的地步, 且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并不十分清晰, 未能培养出一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产品用户群。

2.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预期

电子产业两次重要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由智能可穿戴设备所引领的新一轮的计算机革命将会快速到来, 据不完全统计, 到2020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将会实现爆发式的增长。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就目前来看, 智能可穿戴设备多集中于医疗保健、信息娱乐、工业军事等领域。从市场上所呈现的产品来看, 大多数产品以智能手机为主, 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辅, 仅仅我国每年对于智能手机的生产与消费就达到数亿台, 全世界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是巨大且旺盛的, 而这些都会带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向更高的高度迈进且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3. 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新技术

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是为了满足虚拟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映射需要而发明的, 其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电子产业的发展, 其主要需求来源于对电子设备的计算、移动设备的能源以及交互感知等方面的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变革, 但是要想得到较为优秀的产品, 必须要做好上述多项技术之间的交互应用与融合。因此, 需要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中所涵盖的各项系统软件、传感器、芯片、电源以及存储和显示等进行创新与发展, 通过将上述领域升级为超微型传感器、具备轻薄化特点的大容量电池技术、新型显示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建立标准的交换通信协议等, 只有在以上技术领域实现并促进智能可穿戴设备向多领域发展。

3.1 智能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的发展

目前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操作系统主要有两大系统, 一个是依托在以苹果为主的ISO操作系统, 一种是依托在以三星、华为等为主的Android系统, 且都是由3种不同的技术线路构成不同的生态体系, 其分别为:[1]服务于各种功能相对简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此种系统的功能简单、功耗较小, 现多应用于智能手环或是智能手表的产品中。[2]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移值和裁剪, 此种操作系统应用的是Android或ISO系统, 通过对其进行选择与裁剪, 使其在能耗、3D视频加速等功能方面进行的裁剪与优化。 (3) 对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功能支持以满足设备的应用场景而进行的可穿戴智能设备进行专有系统的开发。

3.2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能源管理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能源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今各大厂商都加大了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移动能源领域的投入, 而为解决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移动能源的应用难题, 纷纷采用的是使用无线充电技术来解决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问题, 通过此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解决电源1m~3m范围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移动充电问题, 此项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磁场共振的效应来实现能量之间的传输, 所以对于人体的辐射伤害相对较小, 而以苹果的MOTO为代表的无线充电无疑是为其提供了解决方案的基础。除了采用加强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电池的充电外, 还可以采用利用柔性技术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 或是通过采用大电容的方式来提高智能可穿戴设备电池的快速充电能力, 以此来缩短电池充电时间, 从而有效提高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3.3 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屏显设备

屏显设备是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今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所使用屏显设备主要为OLED和LCo S技术, 其中LCo S技术在小屏领域应用较多,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LCo S技术的准入门槛较低, 色彩解析度以及耗电量等都有着较强的优势, 因此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智能手表中应用较多, 这就导致智能手表在生产出来后外观基本相似, 制约了其在外观和识别性方面的发展。OLED技术则主要适用于以头部为支撑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屏显设备中, OLED技术无论是在反应速度、对比度和亮度以及功耗等方面都有着极强的优势, 因此, OLED技术将是现今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屏显设备发展的重点, 在OLED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同时, 以三星和LG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开始了对于柔性屏幕的研究, 所谓柔性屏幕就是屏显产品的形态可以改变, 柔性屏幕的应用将会极大地提高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而不是被认作是智能手机的延伸, 柔性弯曲技术还能够使得智能手表面积不足的问题得到根本地解决, 同时柔性外观将会更容易被用户所接收, 并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加分, 从而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外观设计上更具有亲和力。

3.4 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芯片

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移动芯片是其发展和应用的基础, 现如今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移动芯片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智能手表和平板电脑, 其正在向着更多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硬件领域中发展。在新型芯片的开发领域, 以Intel为代表的电子厂商纷纷推出其应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芯片产品, 如Intel公司的Quark处理器, 其具有超低功耗、集成度高等的特点, 在做好移动芯片更新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移动芯片平台的建设, 以便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结语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主要作用在于如何在用户与互联网之间构建起一个入口和桥梁, 以此来帮助用户对信息进行捕捉和处理, 并提高用户决策的准确性, 同时可以使得用户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这一通信终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互联和信息的共享, 促进社会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将会使得智能可穿戴的产业链得到完善, 通过补足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所需的操作系统、能源、显示等关键技术将会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良好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可穿戴设备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今,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概念的兴起, 智能可穿戴设备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更新, 在各大电子产品展销会上, 大量的眼镜、手表等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抢尽了风头。智能可穿戴设备是高技术应用产品, 其产品更新换代迅速, 其主要由能源管理、操作系统、显示设备以及移动芯片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 本文在分析智能可穿戴设备各主要部分所采用的新技术的基础上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设计,显示,操作系统

参考文献

[1]刘昕, 聂桂平.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和技术设计与发展[J].工业设计, 2015 (7) :59-61.

[2]郭琪, 杨勇强.可穿戴智能设备发展浅析[J].经济生活文摘, 2013 (3) :539-540.

3.智能手机发展趋势 篇三

指纹识别

具备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其实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时候就已经有了。2011年,摩托罗拉推出的MB860是我们熟知的第一款具备指纹识别模块的智能手机。

不过其指纹识别功能由于体验差,成功率低,还有应用范围窄等因素,没有火起来。2013年,苹果公司的指纹识别传感器Touch ID诞生,Touch ID最初仅限于iPhone 5s手机的解锁以及苹果商店的应用购买,并没有开发给第三方,作用并不明显。不过随着iPhone 6及iPhone 6 Plus的发布,Touch ID+NFC的Apple Pay支付方案诞生,Touch ID的作用迎来了大爆发。

目前多款安卓系统的旗舰手机也都配备了指纹识别模块,并且都支持第三方的支付功能。PayPal(贝宝)总裁戴维·马库斯预测,在未来两年内,绝大多数的高端智能手机都将具有生物识别技术功能,而且基本上都附有指纹登录功能。这对于手机支付而言将是重要入口。随着手机支付成为更多人的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内置指纹识别模块的手机将会在未来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

蓝宝石屏幕

苹果公司总是有引领潮流的能力,虽然iPhone 6并未如愿采用全新的蓝宝石屏幕,但实际上苹果手机已经使用过蓝宝石这种材料。保护着iPhone 5和iPhone 5s镜头的正是蓝宝石,iPhone 5s的Touch ID也是由蓝宝石所覆盖。

硬度高是蓝宝石的主要特点,蓝宝石在莫氏硬度的评级高达9级。生活中能给蓝宝石屏幕造成划伤的物体几乎没有,但是蓝宝石屏幕也有短板,那就是抗压能力差。相对于康宁公司生产的大猩猩玻璃屏,蓝宝石屏幕的韧性较差,不能经受强力的撞击,碎屏的概率也许会比大猩猩玻璃屏要大。而且,蓝宝石的成本比大猩猩玻璃的成本高。所以,就目前而言,蓝宝石屏幕还不是玻璃屏完美的替代品。

不过,有了苹果的引领和安卓手机厂商的介入,蓝宝石屏幕也许能慢慢爬升成为移动终端屏幕主流技术。

曲面屏幕

除了蓝宝石屏幕,曲面屏幕也是未来手机屏幕可能发展的一个方向。曲面屏幕,顾名思义,就是手机屏幕不再是一个水平的平面,而是带有一定的弧度。

相对于直面屏幕,曲面屏幕有很多优点。比如,曲面屏幕的弧度可以保证眼睛的距离均等,从而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曲面屏幕具备更好的立体显示效果;曲面屏幕采用特殊的塑料制作,非刚性的玻璃作为基底,弹性更好,不易破碎等等。有研究指出,微妙的曲线可以让手机持有者拥有更好的信息私密性,比如坐在旁边的人无法看到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另外,曲面屏幕还能减少环境光的一些反射。

201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开展前一天,三星正式发布了拥有双侧曲面屏的手机Galaxy S6 Edge。采用双侧曲面屏不仅是为了提高美观度,而是有一些基于曲面屏所设计的独特功能。双侧曲面屏可以显示出特定的颜色,让用户通过不同颜色轻松识别出来电的联系人;用户还可以根据喜好个性化定制信息,包括时间、天气、新闻、社交网络消息提示等。在手机严重同质化的今天,Galaxy S6 Edge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希望三星和其他手机厂商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给消费者带来价格更便宜、技术更成熟的曲面屏幕手机。

双摄像头

如今,拍照已经成为手机必备的功能。不断提升拍照的性能,也成了手机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双摄像头就是一个丰富了手机拍照玩法的全新设计。

双摄像头并不是两个摄像头的简单叠加。通常,它是由一个主摄像头和一个副摄像头构成,主摄像头负责拍摄,副摄像头则主要负责测算景深范围和空间信息。所以,双摄像头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支持景深拍照,实现背景虚化,突出拍照对象。双摄像头的第二个好处是在低光环境下有更好的表现。双摄像头可以分析哪个像素对现场的还原度比较高,这可以帮助手机有效抑制噪点,从而使得画面拥有更佳的画质还原。所以,双摄像头可以真正地提高智能手机拍照效果。

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厂商推出双摄像头手机。

除了可以依靠屏幕、摄像头直观提升用户的体验之外,你也许并不知晓很多隐性功能的实现跟日益完善的传感器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基于健康方面的一些应用。通过传感器,我们的手机就能够全天候的监测我们每天行走的步数、睡眠质量、消耗的卡路里甚至脉搏、心率等信息。

从Galaxy S5起,三星就为其旗舰手机增加了心率传感器,可以利用其配合自带的健康软件S Health实现很多健康方面的功能。

健康追踪对谷歌产品来说也不是新功能,Nexus 5手机就支持两种复合传感器:加速度计和计步器。用户可以通过谷歌面板查看每日运动情况。

当多种传感器整合到监测系统中,追踪运动不再是线性的单一过程,存储交换信息的过程也从“GPS到云端”变成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健康网络”。

4.智能手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篇四

大自然中除了人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大自然的生物是各种各样,并且它们有许多的智能都是人类所不具备的,如蚂蚁的分工协作,蜜蜂在采蜜过程中所特有的本领和技术,蜻蜓的飞行原理,蝙蝠的夜间飞行,这些都曾给人类的发明创造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假如我们人类能多一些与各样的生物接触,从它们的生物特性和生存本领中摸索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出来,也许对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管理,社会,科技,生活等问题会有所启示.我们常说“人力资源”,但我们是否想到“狗力资源”,“狼力资源”?虽说这个世界人类主宰一切,但并不代表这个世界只有人才会有智慧,其他的动物或植物也有它们的智慧以及生存本领。既然上帝创造了它们,它们自然会包含着上帝的智慧。

了解狼和蛇的人都知道二者都是高度智慧的生物,在它们身上我们还可以不断地发掘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出来。

不仅仅是狼和蛇,在大自然的其他生物里,都有很多动植物值得我们去研究,利用。

智能手机现状

在2G时代,手机的操作系统不重要,因为手机的基本功能只有语音和短信,它的文件格式是通用的,完全不同的手机,打电话和发短信,没有任何问题。但是3G却完全不同,不仅是打电话和发短信,其实也不是用手机上互联网,而是需要用手机完成各种应用,需要在手机里安装各种新的软件,操作系统显然就极为重要,它和一个建筑一样,是这个建筑的最基础的结构。

目前手机的操作系统有十多个之多,非常强大的Symbian、和PC有很好同步能力的wphone、苹果的iPhoneOS、黑莓OS,还有Linux和Android等等,这些操作系统并行发展,其实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所有的业务都需要为这些操作系统做适应,每一个业务都需要多次开发,而用户手机互不通用,每一次换手机都会成为一场灾难。

我想操作系统问题一定会被解决,解决的途径无非两个,一个是和通信频率一样,全世界认识到通用的价值,必须通用,通过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形成统一的标准。另一个途径是通过市场的竞争和选择,形成一统天一下的格局。我们都知道PC曾经有过上百个操作系统,但是最后存在的无非是两大系统,一是windows系统,一个是苹果的系统。虽然还存在其它的一些系统,但是均无法形成真正的影响力。手机目前还没有看到国际组织来形成标准。自然竞争最后一统天下的态势非常明显,我想未来十多个操作系统,会逐渐演变成五强争霸,最后到两强对峙,形成今天PC的基本大格局。

未来的五大操作系统:

Symbian:曾经这个系统占据了手机60%左右的市场份额,绝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手机都是这个操作系统,很久以来,Symbian系统以人性化、操作方便著称,也有数十亿用户习惯了它的使用。在它的后面有一个强大的诺基亚。尤其值得的一提的是,现在它已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得到大量的开发者的支持。现在任何一个手机业务如果不先想到诺基亚的手机不想到Symbian,那无异是放弃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symbian要面临的一个巨大考验是,它是2G时代开发的系统,虽然面向智能手机时代,已经出了S60,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但是它的底层架构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效率不是很高。同样的硬件情况下,表现并不如人意,而以后用什么办法能突破,这也是一个巨大问题。但是,symbian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会非常强大,我们也渴望诺基亚能在架构上完善symbian,或者用新的系统来取代它。

Wphone:在PC时代,windows的强大是不容质疑的,在手机领域要重造一个windows是微软一直的梦想。所以微软是投入了很大精力在手机操作系统有想所作为,windows ce,windows mobile一到今天的wphone。坦率地说,情况一直不太好,从来没有达到微软希望的份额,甚至未来有被挤垮的危险。出现这样的情况,最重要的一点,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上,一直没有形成突破性的思维,而是沿袭了windows的思路,一方面这个系统臃肿,许多智能机一上就被拖慢,甚至被拖垮,用户体验不好,另一方面在UI的设计上,还是windows多层菜单式,这完全不符合手机的特点,这方面可以说微软没有创新,只有守旧。Wphone可圈点之处,就是和PC的同步非常强大,也比较方便。因此,随着硬件越来越强大,它还是会有一些机会,不过如果没有质的变化,它不会有大的机会。

Iphone

os:iphone的创新,不止是一个外观和设计,其实它更重要的操作系统和UI的创新,这个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无疑是为智能手机专门开发的,我们都知道,iphone产品的硬件配置都不高,尤其是CPU,无法和现在高端智能手机相比,但是它的稳定性和反应速度,却比非常多的智能手机要好。道理就是操作系统,这是一个架构简单,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系统,它的出现,使智能手机操作的体验和感受发生了质的变化。而它的UI设计却革命性地打破了菜单与层级,用平铺式的多屏设计,把每一个应用都平铺在用户的面前,让用户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喜欢的应用。所有用过iphone的用户,都会有新的体验和感受,应该说,目前为止,对于智能手机的理解,还是iphone的系统做得最好。现在大部分系统都要把UI从层级转向平铺也很明显说明了这一点。Iphone最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只有苹果自己用这个产品,支持的手机非常少,这种情况它就缺乏了爆发力,很可能会重演PC的格局,东西好,但是只能在一个小的平台上,而且虽然现在iphone有大量的软件,只不过起步早,其它系统采用开放的平台,有大量手机支持,假以时日,超过iphone是不成问题的。

智能手机的未来

智能手机在不久的将来会赢得更多的客户青睐,不仅仅因为它的界面更加美观,而更重要的是它的不断扩充的功能。拍照、听音乐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收看MP4等视频文件也不是难事。办公应用、掌上商店、手机监控、智能家居„„

小体积、多功能

现在的智能手机已有操作系统,用户可以下载千千万万的应用软件,使手机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而随着更加强大的操作系统退出,不久的将来手机甚至可以完全取代笔记本电脑,只不过比它体积更小,移动携带更方便而已。

大存储、广兼容

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存储技术可谓跨越式发展,计算机存储从多少KB,发展到多少MB,再到多少GB,再到几百GB„„TB。随着存储技术和新材料的发展海量存储的时代还远吗?目前众多智能机不像微软占领PC市场一样---一支独大,大到一个企业的生产总值相当于许多国家的GDP加起来还不如它多;大到许许多多的政府、企业离开Windows无法想象。智能机的发展短期来看兼容性上发展不会很快,但离开了和其他设备或软件的兼容的操作系统是永远让人觉得有很大遗憾的。兼容性也是未来智能机PK的必争之地。

自2007年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在数百名记者面前介绍了iPhone之后,这款手机开创了智能机新的盈利模式,许多手机厂商甚至电信运营商都想模仿或者超越苹果的iPhone,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太大的发展。

尽管微软本周公布了新的Windows Phone

7新系统,但是对于智能手机的发展来说,仍然缺乏跨越式的创新。纽约时报网站近日发表文章对下一代手机应具备的新功能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消费者所渴望的六大功能。

1.移动视频会议

使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视频聊天和视频会议,对于一些用户来说非常有用。诺基亚以前曾在这方面做过努力,但是没有形成规模。视频会议系统必须允许手机和电脑进行视频通话,而这并不是运营商想看到的事情。

2.生物识别传感器

目前一些高级别的生物特征识别装置也可以在手机上得到实现,例如虹膜扫描识别、指纹识别等,这将免去使用手机时的密码验证和解锁步骤,另外会增加被盗手机的破解难度,降低手机丢失率。

3.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手机与电脑、电视等其他数码电子设备之间的互相识别和无缝共享,将会极大的方便用户。

4.绿色电池电源

以前的手机曾使用的电池显得很笨重,而现在的绿色电池技术将有望进入手机。苹果公司以前曾申请过专利,将太阳能电池技术融入到iPhone手机的液晶显示屏中,让手机可以直接利用光能充电。

5.无线

目前仍有许多手机用户使用USB数据线和耳机插孔,下一代手机将彻底去除这些繁琐的电线,使用WiFi和3G等无线技术,将共享视频、音乐、文件等内容变得更加简单。

6.移动投影

5.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及应用趋势 篇五

智能手机作为集语音通信、多媒体和掌上电脑功能于一体的移动通信终端产品,其最初源于掌上电脑,最早推出智能手机的厂家是摩托罗拉,其推出智能手机的时间是19。当时摩托罗拉推出了“天拓A6188”手机,这是全球第一部具有触摸屏和中文手写识别输入功能的移动电话,开创了智能手机的先河,被称为是PDA手机的鼻祖。这种新颖的功能整合手机面世后,因为价格问题而曲高和寡,所以未能进入广大普通手机消费者的视野,一直都是游离于主流消费群体之外,在消费者当中也没有引起强大的反响。直到,包括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在内的手机业巨头一连推出了9款PDA手机,这时智能手机才渐成气候,也逐渐走进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成为普罗大众手中的玩物。

具体来说,智能手机市场是从2004-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其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智能手机产业链逐步成熟,商业模式的确立,竞争集团的成型等等。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消费者对于手机功能要求的提高,普通手机单纯的拍摄、传送、MP3等简单功能已不再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人们需要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技术来满足日渐提高的商务生活和现代生活的需要,经过几年的培育,智能手机的发展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层出不穷,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而3G时代的到来和众多国内厂商的加入,让智能手机在价格、外形、功能、增值服务等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同时也更加受到用户的欢迎,这也使得智能手机在竞争中取胜,从而跻身主流市场。

全球某权威调研机构对世界范围的智能手机发展分析和预测表明,度,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为5700万部,预测销售量将上升为8000万部,到了将突破1.8亿部,平均年增长率高达53.9%。与智能手机强劲的增长趋势相比,只带有基本功能的普通手机的7%的增长率则显得十分疲软,

从此也能看出,智能手机在近几年取代普通手机将成为必然趋势。20,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经占据了手机市场销量13%的份额,而20这个数字仅为5%左右。从产量来看,2006年中国智能手机产量已超过4000万台,占手机总产量10.1%的比重。未来几年,在应用需求的拉动下,中国智能手机产量仍然会保持较快增长,所占比重也会逐年增加。

智能手机的三大操作系统

目前,市场的智能手机的三大操作系统主要是Symbian、Windows Mobile以及 Linux Palm OS。对于Symbian来说,由于得到了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诺基亚的支持,Symbian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0%,占有绝对的主导优势;而在北美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微软是最主要的厂家,Windows Mobile占有接近50%的市场份额;此前在北美市场占据统治地位的Palm Source已经被击败,就连生产智能手机和PDA的同门师兄,硬件厂商Palm也已经在部分产品中采用Windows Mobile了。

而在亚洲市场和中国市场,Linux已经成为与上述两个主要操作系统对抗的竞争对手,根据专业研究机构Canalys的统计,Linux在中国和日本市场上的市场份额接近40%。而爱可信是这一操作系统的开发商。2005年11月,爱可信收购了处于失败边缘的Palm Source,从手机应用软件厂商实现向手机操作系统厂商的转变。

如今,无论是Symbian、Windows Mobile还是Linux 阵营,均把中国以及亚洲市场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并加大了市场攻势。

智能手机主要操作系统比较表

6.智能家居市场发展趋势 篇六

摘要:详尽的解释了智能建筑的定义、结构、功能。展望未来,智能建筑将成为建筑革命的先声,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产业部门,并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乃至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智能建筑;信息化;社会背景;网络

1 现代智能建筑概述

信息技术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人居住和活动场所的建筑物要适应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必然趋势。智能大厦的内涵有如下定义:(1)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智能大厦研究机构”对IB的定义 :“智能大厦是人们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及其内在关联的最优化分析,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效率又高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2)美国智能建学会(AIBI,American Intelligent Building Institute)定义“智能建筑”是将结构 、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所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舒适性的大楼。(3)日本的建筑学界强调IB就是高功能大楼,是方便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设备,并利用楼宇自动化技术,具有高度综合管理功能的大楼。(4)新加坡规定IB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具有保安、消防与环境控制等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自动调节大厦的温度、湿度、灯光等参数的各种设施,以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二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在大厦内进行流通;三是提供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能力。(5)我们的认识:IB 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及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更具人情化的建筑物。

2 智能建筑的构成和功能

(1)楼宇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对智能大厦中的暖通、空调、电力、照明、给排水、消防、电梯、停车场、废物处理等机电设备进行综合协调、科学管理和维护保养。楼宇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建筑物管理子系统、安全保卫子系统、能源管理子系统。

(2)通信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是建筑物的“中枢神经”。有各种通信设备、线路、计算机软件组成。是传送话音、数据和图像的基本通信网络。包括实现楼层间各种终端、微机、工作站之间通信的楼层局域网、沟通楼群或楼内计算机与楼内各个局域网间通信联系的楼群或楼内高速主干网以及公共信息资源网。

(3)办公自动化系统。智能大厦中要处理行政、财务、商务、档案、报表、文件等管理业务及安全保卫业务。

(4)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中心。它具有各个智能化系统信息总汇和各类信息综合管理的功能:①汇集大厦内外的各种信息,接口界面要标准化、规范化、以实现各职能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及通信协议。②对大厦各个职能化系统进行综合管理;③对大厦内各个网络进行管理,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数据通信能力。

(5)综合布线系统。它为整个大厦的光电信息传输提供技术标准统一、传输介质统一、布线结构一致的通道,适应多种信息的传输,管理配置灵活,维护方便。通常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及大厦室外连接子系统六个部分组成,与传统的布线系统比较,有着许多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它的兼容性、开放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3 智能建筑产生的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白领阶层的增加,人们对办公环境的好坏也愈加重视。依赖于大量享有高薪的办公人员提供服务而运行的经济,无法承受办公费用高涨而功率低的状态。这一矛盾必然要由适用于信息化社会的手段来处理。智能建筑的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展开了广阔前景,尤其是其通信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高技术的冲击,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和奖金匮乏等问题,这就出现了一些原来由政府投资的`交通、通信等项目,向民间和国外开放,出现了“建筑—经营—转让”方式。1984年美日通信和电信业开始改革并全面开放、大幅度自由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大批高技术军工企业实现“军转民”,使得信息技术市场上出现如火如荼的竞争格局。所有这些都为信息社会的完善和智能建筑的出现创造了社会条件。 4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建筑提供的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大厦的出现,使得一幢幢楼变成一个小社会,其内部有众多的小公司,各种商业的活动行为要求数以兆计的信息和控制指令进出整座大厦。智能大厦把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大厦”这一术语逐渐在建筑业流行起来,在国内的楼宇建设中正流行一股“智能化”的热潮。许多房地产商在广告宣传时,将其大名必冠以“智能化”或“5A甲级智能大厦”。但大厦的“智能化”并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简单的综合布线系统,更不是时髦的头衔能随便加在自己头上。我们必须对智能大厦有一个全面、综合、深入的认识,这对于设计者、使用者乃至发展商都是非常重要的。智能大厦发展史,是一个从监控到管理的发展过程,也是楼宇设备监控的演变史。早期的超高层大楼一般设备非常多,诸如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保安系统、消防系统、停车场系统等各种专业系统同时共存。操作和控制这些系统,仅靠中央临近室很难实现。20世纪80年代,微电脑技术的崛起再加上信号传统技术的进步,基本上实现了所有设备都可以显示于大楼内的中央监控室,并且较容易地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提高了效率。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了改造,建成了称之为(City Place)的大厦,从此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它是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产物;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高科技公司,纷纷建成或改建具有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 大楼(HI-Tech.Building),如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楼等;同时,高科技公司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也对办公或研究环境进行了创新和改进。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大楼的概念。近十年来建成了野村证券大厦、安田大厦、KDD通信大厦、NEC总公司大楼 、ARK森大楼、本田青山大楼。日本是对IB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1995年底日本还成立了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据有关估测,美国的智能大厦将超万幢,日本和泰国新建大厦中的60%为智能大厦。美国也宣称1995年以后要大幅度增加智能大厦的比例。中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被认为是北京的发展大厦。此后 ,相继建成了一批准智能大厦如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等,上海证券大厦的智能建筑的全部弱电工程由美国一家工程公司承包。总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智能大厦蓬勃发展,步美、日之后尘,法国、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智能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未来的智能建筑发展将体现如下显著特征:(1)多学科、多技术相互渗透。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电子工程、仿生学、生态学等新技术,使智能建筑有新的功能。(2)多个系统的相互交叉融合。智能大厦的三个系统不久就可以结合一个系统。(3)智能大厦群体化;未来将发展智能化建筑群。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城市和国家。(4)智能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其内涵:高功能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生态建筑。

7.智能家居市场发展趋势 篇七

1 智能电网定义和特征

1.1 智能电网的定义

“运用先进的网络分析技术及最新的智能化技术手段, 将电力企业的各种设备、控制系统、生产任务及工作人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在一种‘公共信息模型’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CIM) 的基础上自动收集和存储数据, 对供电系统的运行及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客观正确地优化其资产管理和供电服务”。这是IBM关于智能电网的定义。

根据美国能源部现代电网委员会的说法, “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技术、控制理论、通信等先进技术集成到现行的电力系统的输配电领域的一项综合技术”。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给出的智能电网的定义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 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 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化电网”。

从以上3种目前关于智能电网的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来看, 各方对于智能电网的定义都是以各自拥有的实际物理电网为出发点, 通过寻求与现代相关技术的有机结合达到智能化, 从而实现电网的坚强和智能。实际上智能电网是把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中国特色坚强智能电网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五个基本内涵, 如图1所示。

1.2 智能电网的特征

未来的智能电网应该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 自愈——稳定可靠。自愈是实现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功能, 指无需或仅需少量人为干预, 实现电力网络中存在问题元器件的隔离或使其恢复正常, 最小化或避免用户的供电中断。通过进行连续的评估自测, 智能电网可以检测、分析、诊断以及恢复电力元件或局部网络的异常运行。

(2) 安全——抵御攻击。无论是物理系统还是计算机遭到外部攻击, 智能电网均能有效抵御由此造成的对电力系统本身的攻击伤害以及对其他领域形成的伤害, 一旦发生中断, 也能很快恢复运行。

(3) 兼容——发电资源。传统电力网络主要是面向远端集中式发电的, 通过在电源互联领域引入类似于计算机中“即插即用”技术 (尤其是分布式发电资源) , 电网可以容纳包含集中式发电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发电, 甚至是储能装置。

(4) 交互——电力用户。电网运行中与用户设备和行为进行交互, 将其视为电力系统的完整组成部分之一, 可以促使电力用户发挥积极作用, 实现电力运行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收益。

(5) 协调——电力市场。与批发电力市场甚至是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 有效的市场设计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可靠性管理水平, 电力系统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电力市场竞争效率的提高。

(6) 高效——资产优化。引入最先进的信息和监控技术, 优化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益, 可以提高单个资产的利用效率, 从整体上实现网路运行和扩容的优化, 降低它的运行维护成本和投资。

(7) 优质——电能质量。在数学化、高科技占主导的经济模式下, 电力用户的电能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实现电能质量的差别定价。

(8) 集成——信息系统。实现包括监控、控制、维护、能量管理 (EMS) 、配电管理 (DMS) 、ERP等和其他各类信息系统之间综合集成, 并实现在此基础上的业务集成。

2 智能电网涉及的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以实现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高效、清洁、经济为目标, 集成先进的传感测量、故障诊断、远程通信、智能设备、自动控制和管理决策支持等高新技术为一体。坚强智能电网将主要围绕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6个环节以及通信信息平台共7个技术领域进行研制规划并展开全面建设。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目标的实现如图2所示。

2.1 发电环节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 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能源的形式将向多元化发展。在常规能源方面, 将研制大型能源基地机组群接入电网的协调控制系统及设备;在清洁能源方面, 将研制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可再生能源功率预测系统、风/光/储互补发电及接入系统等;在储能应用方面, 将研制大规模储能设备, 适应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

2.2 输电环节

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是线路安全健康水平的直接反应, 通过研制先进适用、稳定可靠的线路运行状态检测装置, 可及时获取线路运行信息, 以便在发现线路隐患时及时预警和检修处理, 从而避免电网事故的发生。线路检测的重要内容:气象参数, 环境参数, 雷击故障, 电晕等。通过开发线路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以有效的集中监测和管理手段来获取线路自身运行和周围环境状态, 实现输电线路安全预警和辅助决策, 推动智能电网输电环节工作的深入开展。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涉及柔性输电系统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建设等。

2.3 变电环节

智能电网中的智能变电站是由先进、可靠、低碳、环保、集成的智能化设备组合而成, 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 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 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施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将实现电网运行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实时共享, 支撑电网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和各类高级应用;实现变电站设备信息和运行维护策略与电力调度全面互动;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

2.4 配电环节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配电系统规模不断扩大, 新能源的发展使得配电网系统有可能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微网、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等, 因此智能化的配电系统运行应满足自愈、互动、兼容、即插即用等需求。该环节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配电设备、配电自动化与配网规划、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微网运行控制等。

2.5 用电环节

智能电网用户与电网的信息交换主要通过高速实时双向通信 (如AMI) 和智能显示终端技术来实现。根据电网提供的实时电价、停电计划和电网负荷信息, 用户可自主安排用电计划, 甚至可以选择传统能源发电供电或者是新能源发电供电。随着家庭太阳能发电和插入式混合动力机车的使用, 用户可以适时地向电网馈送电能, 而不是仅仅充当传统的消费者角色, 从而提高了用户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程度, 提高供用电的经济性。用电环节涉及的技术具体包括用电信息采集技术、双向互动营销技术、用户储能技术、用电仿真技术、智能用电小区、智能大用户服务、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营业厅等。

2.6 调度环节

智能调度体系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网络化、运行监控全景化、调度决策精细化、运行控制自动化、机网协调最优化。该体系将以服务特高压大电网安全运行为目标, 构建涵盖电网年、月方式分析、日前计划校核、实时调度运行等三大环节的调度安全防线。调度环节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大电网安全稳定分析技术、仿真建模技术、经济运行技术、综合预警和辅助决策技术、大电网控制技术、安全防御技术、运行管理等技术。

2.7 通信信息平台

通信信息平台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持系统, 同时也是贯穿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6大环节的基础支撑平台, 其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分散式自律体系架构的通信方式、时钟同步、智能变电站/配电/用电/家庭通信、无线通信、载波通信、通信管理等技术。

3 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来, 中国加快了电网互联的步伐, 全国统一电网即将形成, 电网安全性形势日益严峻, 发展智能电网是提高电网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国内开展智能电网的体系性研究虽然稍晚, 但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在输电领域多项研究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配、用电领域智能化应用研究也正在积极探索。结合国际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和我国电网发展特点, 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组织开展了新型能源接入、特高压输电、大电网运行控制、数字化变电站与数字化电网、灵活交直流输电及储能、电网防灾减灾与城乡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电网环保与节能等方面的研究, 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领电网发展的科技成果, 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电网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技术、电网频率质量控制技术、稳态/暂态/动态三位一体安全防御技术和自动电压控制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智能电网的发展也正面临不同层次的挑战。在系统规划和维护层, 存在政府部门和当地居民为减少工业用地反对新发电厂和输配电线路建设;新能源发电的间断性、多变性、不可预知性带来储能和并网压力, 缺少可预知型实时系统控制模型。在能源消费层, 实时电价信息的提供和消费者参与需求侧管理 (DSM) 程度有待提高。在信息技术应用层, 电力系统内部不同的信息资源分散, 横向不能共享, 上下级间纵向贯通困难, 形成了以纵向层次多、横向系统多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孤岛”;就厂站端的应用系统来说, 存在着规约繁杂、信息承载率低、信息不完整、信息杂乱、系统联调复杂、数据采集资源重复浪费等问题。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方面, 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结构, 对数字化一次设备的计量、检验及验证也缺乏统一的标准, 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来规范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和数字化一次设备的入网试验、计量检验和验证。

4 结束语

发展中国特色的、坚强的智能电网是应对未来电网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是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的客观需求。智能电网增强了电网的可观测性, 使电网资产具有可控性, 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降低了电网运行、维护和规划的成本。同时, 智能电网将实时地处理负荷和市场参与者的随机性, 提高了电能质量, 多种可再生资源的发电并网, 将使得电力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电网配置不断优化。

8.家居建材业九大发展趋势 篇八

由最初的坐销时代、产销时代、经销时代,家居建材市场现已全面步入行销时代、品销时代。市场动作也在逐渐转变,从坐销产品到营销、招商,再到深度营销,市场竞争急剧加速。

在此背景下,2015年家居建材市场如何发展?企业如何做好布局?这些都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对2014年家居建材行业营销现状的反思总结,找到2015年的策略发展方向。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2014年的家居建材市场可以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在经历了2012、2013年的洗牌期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2014年市场经历开门红后,便急速下滑,并持续疲软。3月市场全线飘红,5月后市场客流锐减,6-8月大量厂商销量同比下滑,9月后市场没有大家期待的好转,依旧平淡,11月后的家具市场也并没有红火,整体略显惨淡收场。

具体来说,2014年家居建材市场两极分化明显,而品牌从行业品牌正式走向消费者品牌的转型。其次,行业的分水岭越来越明显,竞争的格局已经开始出现分割。设计方面,精装房的比例上升速度迅猛,模式变革势在必行。陶瓷、卫浴、地板等行业从原来的主动粗放式营销走向精细化服务化营销,家具、墙纸、窗帘、木门等行业从原有的坐店等客快速走向立体营销。区域市场促销活动频繁,可以用“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团购,天天有特价”这3句话来形容。

对于2014年家居建材行业的营销状况,我有几点想跟大家分享:

1.联盟多样化发展,砍价会大势已去。2011、2012年砍价会无比疯狂,到2014年已经人迹罕至。反观联盟,从大联盟到商品品牌联盟,再到各种各样的形式,已经是眼花缭乱,泛滥成灾。

2.2014年是家居明星的死灰复燃年,明星再次成为企业营销的嘘头,一众过气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亚洲小姐、模特悉数登场。

3.2014年工厂发起的全省统一团购会、工厂团购会、乃至全国型统一促销的强势出击让市场更加精彩。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可谓绞尽脑汁了:玩文字游戏,各种离奇主题,模式虽然多样化,但效果却越来越差。

4.各大卖场通过一场接一场的活动来强力拉动市场,但依然势高人少。2014年家居建材行业全民进入疯狂竞争年,各大卖场绞尽脑汁做活动,可是准备很充分,顾客却不买单。我记得2007年在华商卫浴的年会上提到,未来几年内家居建材行业的竞争将以十倍速提升,现在看来,是一语成箴了。

5.售卡成为风潮。企业开始一味强调售卡,员工疲于奔命,天天卖卡,假卡成灾,客户成交率很低!完不成任务各种物质和精神的处罚折磨,可谓痛苦不堪。

由此可以看出,2014年市场已经愈发难做,面对难以捉摸的消费者、非理性的竞争、贪婪强势的终端、急速锐减的门店客流、难以把握的渠道、房市、股市、物价等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令人担忧的行业颓势等激烈竞争状态下的营销困境,很多企业开始担忧,甚至迷茫,但寒冬极致必然孕育生机,我们要做的就是看清局势,把握市场,优化企业的营销建设。

九大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理性增长时代的到来,中国GDP贡献最大的房地产市场也将从原来的高速发展变为理性市场化发展,作为房地产的关联产业,家居建材行业的趋势将出现以下变化:

1.市场淡旺季模糊,理性消费时代来临。随着各地房产市场的松绑,2015年春节后家居建材市场会有一个小阳春,但不会持续太久。这个时代叫“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市场原有的淡旺季划分将越来越不明显,理性消费越来越主流。

2.大家居时代来临。圣象成都建立第一个全屋家居体验馆、东鹏成立大家居部、生活家巴洛克地板都成立了全屋家居部……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大家居,行业整合的速度快速提升,家装整体方案解决将是服务主流。

3.O2O将迎来快速发展的一年,传统渠道将进一步接受挑战。网络只是一个销售平台,不会是销售的主流渠道和通路,未来市场的决胜点是客户体验,这一体验将会促成大量模式的诞生。所以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是2015年的主流,在这一大潮下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如何实现O2O与经销商运营模式深度结合,是我们要快速思考应对的。

4.行业竞争将进入全面深度的主动营销年,这对于传统家居建材企业是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家具相对建材卖的多是成品(定制除外),所以服务环节相对简单,但家具行业的客户数量多,消费分流大,如不主动出击,深度营销,这两大“硬伤”将成为家具企业发展顽疾。

5.价格战将会进一步凸显品牌的系统竞争能力。2015年的价格战将会更加猛烈,价格的杠杆作用就是把那些发展劣势的品牌和竞争能力低的经销商筛选淘汰,让发展成熟、有竞争能力的品牌和企业生存坚持下来。

6.中小品牌的生死存亡关键年。中小品牌的竞争是整个供应链的竞争,所以经销商必须从源头把控供应链——选择优秀的品牌经营,依托品牌已有市场基础,做大做强。

7.核心通路营销走向“全面通路营销”。家居建材市场营销通路众多,家装渠道、零售渠道……每一条通路都是一场竞争,我们无法避免竞争,但可以创造有利战场,进入全通路营销也是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多一条道路。

8.消费的两极分化更加明显。“价格”与“服务”成为消费者购买时的两极需求,所以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除了不断提升、完善自身产品的产品外,更应该注重服务,在服务上有所创新并有效延展,整合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最有效途径。

9.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建立服务营销的模式将会给企业带来竞争力,这也是服务链的增值。

整体而言,2015年家居建材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上面九条。所以企业要想实现营销破局,必须实现七大转变:从粗放式(粗暴式)营销走向精细化营销;从泛客户营销走向精准客户营销;从门店销售走向消费者体验式营销;从初级联盟到多种深度整合模式;从卖产品走向卖整体空间效果;从核心通路营销走向“全通路营销”;从重视服务向服务营销!产品大战、营销大战的时代已经来临,能经受住市场考验的才是胜者!

最后,有4句话与大家共勉:

不是市场不好做,是因为该做的你都没有做!

以前赚钱靠运气,现在赚钱靠实力!

以前谁都能赚钱,现在才是论英雄!

以前开店就赚钱,现在开店要专业才赚钱!

上一篇:家长进课堂小结下一篇:土木建筑工程大学生自荐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