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论文

2024-10-11

化工原理论文(共11篇)

1.化工原理论文 篇一

化工原理实验总结

化工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化工原理实验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比起我们之前做的普通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更具工程特点,要求我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更加严格。通过化工原理及做实验的整个过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在理解和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了解到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普通事物的基本原理。

每次实验之前,在我们预习了教材的有关理论,理解了实验目的、原理及要求,了解了实验流程及操作步骤基础上,会先做仿真实验具体了解实验主要操作及过程,真正做实验时老师会及其细致的再将实验原理及实验所涉及的知识讲解一遍,同时具体的介绍实验流程、装置及主要设备的结构、测控元件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数据测量和整理方法,最后,辅助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这一整套流程,保证我们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能够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加以分析,从而找出原因加以解决。这种手脑结合的方式,启发和诱导了我们的思维,充分调动我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和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高效学习的效果。

无论是化工原理课程学习中还是做实验过程中,老师都强调了伯努力方程的重要性,老师在讲到流体流动一章中的伯努利方程时,引导我们思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科学道理的基础上,思考着“水能不能由低处流向高处?能不能由低压容器流向高压容器呢?”。我们思维会使我们直接回答不会,但仔细思考,在无外界作用下确实不会,但如果这时把问题引到能量守恒上来,对流体做功使得流体具有能量再将能量转换成势能是完全可以的,这时又会想到引出流体的输送设备即“泵与风机”。老师在讲解原理时,将实际生活中与之紧密联系的现象,诸如飞机起飞、乒乓球的弧线球的产生与喷雾器原理等加以解释,强化我们对伯努力原理的理解,这样就可以在实际生活及科研过程中灵活地运用伯努力原理。在老师引导下,我懂得了不仅要考虑设备费及节能降耗,还要考虑产品产量与操作稳定性等问题,从而提炼一些工程观点。我们通过这种独立思考的方式,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急于找出问题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很好地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这学期我们做了三个化工原理实验,每一次实验都有不足之处,理论知识的不完善导致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理解不够透彻,最后在分析实验结果时不能够准确分析出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总结出结论,但每一次实验都比前一次实验有经验,做之前也会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测定了在镀锌钢管、不锈钢管及突然扩大管中流体流动情况,从而推算出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得出λ与Re的关系。同时联系实际我们也就懂得了泳衣,船头,模仿鲔鱼体形的核潜艇,流线型汽车的工作原理。在离心泵的性能测定实验中,不仅对离心泵的原理有了深入了解,更对离心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平衡孔,轴封装置等有了初步认识,同时知道了确定泵的最佳工作范围的方法。而传热实验更与我们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化工原理”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其基本理论在实际生产、科研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工程理论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它的实用性,应用工程理论处理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明确工程理论的应用条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而且应注意联系实际生活,注意将各种工程问题进行分类,培养抓住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的能力。简单来说,化工原理是用直观的实例,来唤起联想的灵感,发挥我们的创新思维,所以学好化工原理大有益处。

2.化工原理论文 篇二

1 学生在竞赛中暴露出的问题

竞赛是对学生化工原理实验能力的全面审查,也是对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考核评价,测试的是学生,评价的是学校。化工原理实验竞赛要求学生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一个单元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考察学生对化工原理单元操作的掌握程度,而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化工仪表的原理并能熟练操作[6,7,8]。

化工原理实验是我校应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化工原理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着重于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由理论学习到工程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

化工原理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基础。

实验教学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它是学生理论课学习的继续,能够巩固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它不仅能传授知识和技能,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是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

基础实验教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水平,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起着重要作用。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起步较晚,在校院领导的关心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发展较快。在实验室硬件设施、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师资队伍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色优势。但从此次竞赛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1)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

许多学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化工单元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很难准确地确定化工仪表故障点,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2)实验课程体系不完善。

设置的实验内容方面,实验课时少,实验困难小,这个问题是在实验竞赛突出显现。例如我们在做离心泵实验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只做了单泵实验,对于泵的串联和并联实验并不开展。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系统的实验技能。

(3)实验条件有限。

学校起步较晚,实验室设备的投资有限,有些设备只能够完成的单元操作的一部分,这样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

2 化学化工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因为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出现了重视课堂上传授知识,轻视能力培养,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课堂知识传授,教学实践处于次要地位。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学生书籍知识的传授,考试成绩好坏,而学生集中精力于习题的练习,以获得考试高分为学习目标。缺乏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学生,动手能力差,继续学习能力不足,不能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围绕江苏省首届化学化工竞赛的思想和要求,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观念,对应用化学专业的基础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改善实验条件方法和手段,凸显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能力。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与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相辅相成,以化学化工实验竞赛的要求指导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9,10,11]。

2.1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观念

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理念的变化是不容易的,它需要教育者或被教育者对某种教育观有深刻的切身体会才能够得以转变,需要不断的实践,以加深对其理解。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的理念是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学校实验室的建设理念是跟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一定要把握经济发展的主要脉搏,社会发展趋势,来考虑到实验室的建设。应因校制宜,根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学科方向、人才的结构来布局。因此在这次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活动中,做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动员。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加深对实验实践教学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步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实验实践为教学中心。

加强教导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测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目的是使学生经过化工原理实验的科学培训。经过教学改革,逐步减少的单一实验和验证实验的性质,增加的全面性和设计性实验,接近工程接近专业的实验。

2.2 加大开放性实验,增加自主创新

学校增加实验室的建设投资,并努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学校实验室建设,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成果的角度,发挥多种功能。因此,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验室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也将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不断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修订和完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各项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记录和各类岗位人员实验职责的管理系统制度,实现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依据江苏省化学化工实验竞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放式实验教学,根据化工原理实验的特性,努力提高综合性实验,设计实验内容,为学生参加类似的各种比赛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将“要学生学”转变到“学生要学”。培训期间,依据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提供学生开放的实验场所和必要的条件支持。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整体素质,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要学生的主观努力,另一方面,实验室提供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积累工程经验,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才能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 结 语

3.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反思 篇三

摘 要: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起到由理论到工程的桥梁作用。本文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和本校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实际,就化工原理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化工原理课程是各高校中与化学化工相关的专业性很强的必修课,学习该课程需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类型生产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以及解决、分析实际化工问题的能力。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有流体流动、输送、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单元操作如液体精馏、气体吸收、过滤和萃取等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实验研究方法等。

由于化工原理课程原理较难、内容庞杂、操作多、公式繁琐,学生大多数都认为它是一门较难学好的课程,对它不感兴趣,有畏难思想。而且现在高校普遍压缩教学课时,化工原理课程内容多、学时少,教师几乎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知识点都讲到、讲透。笔者结合化工原理教学的实际,就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探讨。

一、从生活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化工原理的理论内容本身较枯燥乏味,学生在课上会出现开小差、昏昏欲睡等问题。在讲原理时与生活相结合,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洞察、想象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建立内在联系

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单元操作都可分解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这三种传递过程和三者的结合,简称“三传”。三种传递现象中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和内在的联系。传递过程是联系各单元操作的一条主线。因此在某些章节中,有很多理论、公式都非常相似。在授课过程中,若能将类似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和归纳,既有利于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又有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热量传递中的给热问题就和气体吸收中的双模模型相似,间壁传热:(1)热流体以对流传热方式把热量向临近壁面传递;(2)存在温差的两个间壁面之间通过热传导传热;(3)另一侧间壁再通过对流传热把热量传递给另一侧的冷流体。气体的传质吸收与此类似,被吸收气体在气膜内通过分子扩散到气液界面,在界面处快速溶解,然后再以分子扩散的方式在液膜中扩散至主体。此外,吸收速率的推理可与传热速率相类似。

讲授中采用对比法,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去理解新内容,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新内容,理解当中的理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把教师从粉笔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既节省了课时,又能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像换热器、离心泵和塔设备等常用的化工生产设备,学生往往没有接触过,没有空间概念,如果还是用板书来讲解的话,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黑板上画图,而且图形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失真,最终事倍功半。倘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话,可以用三维的立体动画清晰生动地展示这一过程,逼真地重现设备操作和设备内部结构,使得复杂结构直观化,抽象概念简单化,在课堂上就可以给学生一种很强的实物感。

多媒体的运用,将化工生产直接“搬入”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会把自己在帮家里干活中遇到的问题也拿来问,真真正正让大家感受到化工原理的重要性。

四、重视实验,尽快建成化工原理实验室

化工原理课程包括教学、实验和设计三个环节,化工原理实验可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也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技术工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上好实验课将有助于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本校化学专业的学生只是进行了化工原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校、学院尽快地建立实验室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实验可以缓解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带来的厌学情绪。实验课内容有基本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两部分,前期可以先进行基础实验,如雷诺实验、离心泵实验、过滤实验、精馏实验、干燥实验等,实现对化工原理的工程概念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完成实验后,还要撰写一份符合规范的实验报告,后期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综合性实验。

对于实验的组织,可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即上课开始时教师不再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仪器使用等进行讲解,这些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起到督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实验过程仅提供一些意见。因此,为了能顺利完成实验,学生必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资料查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准备工作,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就会尝试着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加深对化工原理课程认识的同时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学会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并掌握处理具体工程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课程内容,还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讲究授课方法和技巧,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应用多种方法来组织、实施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

参考文献:

[1]白薇扬,谭怀琴,赵清华,等.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浅析[J].广州化工,2011,39(23):146-147,150.

4.化工原理实验心得 篇四

院系: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4.11.01

这学期化工原理实验课堂上我们一共做了八个实验,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实验,分别为流体阻力的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传热综合试验、过滤实验以及伯努利方程实验。现在实验已经结束,通过对这五个实验的学习,我加深了对化工原理课上一些理论的理解,也熟悉了实验的流程、操作步骤、并掌握了实验的内容,现结合以上几个实验对化工原理实验作如下总结。

流体阻力的测定实验旨在让我们了解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确定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的关系以及局部阻力。离心泵特性曲线实验旨在让我们了解离心泵的基本操作,为以后的泵与风机课程提供了入门的基础,另外就是测定单机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由于一开始对这两个实验不是很了解,使得流体的流量过小达不到实验预期效果。第二次实验是传热试验,这个实验是为了让我们掌握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并比较汽—水套管、裸管和保温管的单位管长下的传热速率,掌握热电偶测温原理。第三次实验是伯努利方程实验。实验中,我们了解了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伯努利方程进行了验证,让我们更能深刻的认识和学习伯努利方程以及运用伯努利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学期的化工原理课使我收获很多,使我对基础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了我对化工原理的浓厚兴趣。

离心泵的流量调节,其实质上是改变泵的工作点。由于工作点是由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所决定,只要改变丙条特性曲线之一均能达到目的。

(1)改变出口阀门开度

设离心泵原工作点M对应的流量为QM。若关小出口阀门阻力↑,曲线变陡,工作点由M→M1,流量QM到QM1减少。若开大出口阀门阻力↓,曲线变平坦,工作点由M→M1,流量QM到QM2增大。利用阀门调节流量迅速方便,且流量可连续变化,故通常采用此法调节。但关小阀门,阻力增大,需额外多消耗部分动力。

(2)改变泵的转速

泵的转速改变,其特性曲线也随之改变。当n向n1增大,泵特性曲线上移,工作 点由M→M1,流量QM到QM1增大。当n向n2减小,泵特性曲线下移,工作点由M→M2,流量QM到QM2减少。这种调节方法需要价格昂贵的变速机构,且不能做到流量的连续调节,很少采用。但流量随转速降低而减小,动力消耗相应降低,从动力消耗角度考虑则较为合适。

一般以3~4人为一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实验前必须作好组织工作,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每个组员要各负其责,并且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轮换工作,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获得全面的训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如下:

(1)实验设备的启动操作,应按教材说明的程序逐项进行,设备启动前必须检查:

(a)对泵、风机、压缩机、真空泵等设备,启动前先用手扳动联轴节,看能否正常转动。

(b)设备、管道上各个阀门的开、闭状态是否合乎流程要求。上述两点皆为正常时,才能合上电闸,使设备运转。

(2)操作过程中设备及仪表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按停车步骤停车并报告指导教师,对问题的处理应了解其全过程,这是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极好机会。

(3)操作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仪表指示值的变动,确保操作过程在稳定条件下进行。出现不符合规律的现象时应注意观察研究,分析其原因,不要轻易放过。

化工原理实验从各个方面锻炼了我们的能力。首先,在每次实验前,我们都会写预习报告,了解实验目的,清楚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这培养了我们自学的能力;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细心,认真的完成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最后就是实验过后的数据处理和回答思考题,这也是完成一个实验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整个实验最终能够出结果的重要阶段,通过数据处理我们可以跟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看是否能够验证试验原理,实验做得是否成功,而思考题更是将我们引入了一个深入思考实验的阶段,让我们对实验更加清楚。

上了几节实验课我渐渐的发现,原来这些实验器材都和化工仪器厂或者其他工厂里边的大型器械非常相近,这为我们以后踏入社会熟悉仪器的使用有很直接的关系。化工原理实验最重要的就是将理论付诸实践,平时我们上化工原理课的时候,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解,自己的想象了解知识,许多时候我们甚至不能明白为什么就能有这样的结论。而化工原理实验就提供给我们一个平台,一个能更深入了解化工原理知识、更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在学习上更加丰富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更能够把理论上的知

识在实践中具体应用,增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

5.化工原理复习大纲 篇五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课程编号:2108504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轻化工程类专业

使用教材:姚玉英.化工原理(新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主要参考书:陈敏恒等.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蒋维钧主编.化工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性质: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轻化工程类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任务:运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从理论上阐明化工生产中的各个单元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讨论具有规律性的问题,探索强化过程的途径,通过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牢固的工程观点,为其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的: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中基本单元操作的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性能和操作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通过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课程设计,树立正确的科学思考方法,训练其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考察、解释、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⑴掌握不同单位制间的单位换算和流体的物性参数的求取;流体静力学方程、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的内容及其应用;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类型的确定、阻力的计算;流体压强、流速、流量的测量原理、方法。了解管路的构成(管、阀件)、复杂管路的特点及计算。

⑵掌握离心泵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及影响因素;流量调节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允许安装高度的计算及泵的选型。了解往复泵、离心通风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真空泵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⑶掌握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基本原理;沉降速度的计算;重力沉降室的性能及计算。了解旋风分离器的主要性能及选型;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和过滤设备的结构、性能;过滤基本方程式和恒压过滤。

⑷掌握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的概念及平壁、圆筒壁的热传导计算;传热过程的热量衡算、传热总速率方程式、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的计算;典型对流传热经验关联式的用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强化传热的途径;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工业上常用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结构。

⑸掌握蒸馏双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t~χ图、y ~χ图)关系、拉乌尔定律;汽液平衡方程和相对挥发度的定义;精馏过程的物料衡算,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及q线方程的计算;梯级图解法求理论板数;最小回流比的计算。了 1

解非理想物系汽液平衡关系、逐板计算法及简捷法求理论板数;特殊情况下理论板数的求法;精馏塔的热量衡算。

⑹掌握吸收气液相平衡关系、亨利定律及其不同的表示形式;吸收速率方程式及其系数之间的关系;填料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吸收剂用量的确定及最小液气比的计算。了解传质机理、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及流体力学性能、梯级图解法和图解积分法求总传质单元数。

6.《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篇六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 :化工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092077 学 分:2.0分

总 学 时:32学时(理论32学时)适应专业:给排水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技术等。执 笔 人:吴洪特、傅家新

审 订 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化工原理》学科专业基础课。

化工原理也称“化工单元操作”或“化工过程与设备”,该课程由理论教学、课后实验二部分组成。①该课程重点阐述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结构,扼要介绍相关的传递过程基础,是化学工程、化工工艺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②它以高等数学、物理及物理化学、计算技术为基础,将自然科学的普遍规律应用于解决工程问题,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③该课程主要研究化工生产过程中以物理加工过程为主要背景归纳而成的若干共性规律,并应用这些共性规律进行设计计算、指导操作、强化过程及延伸拓展;④该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主要解决流体流动等单元操作中有关过程与设备的设计和选型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

(2学时)

一、课程背景、内容;

二、贯穿课程的三大守恒定律;

三、研究方法;

四、工程观点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0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

一、静力学方程;

二、柏努利方程、三、连续性方程。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

一、密度;

二、压力的表示方法;三流体静力学方程;

四、应用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一、基本概念;

二、连续性方程;

三、机械能衡算方程 第三节 流体流动现象

一、流动型态;

二、湍流基本概念;

三、管内流动分析;

四、边界层及分离 第四节 管内流体的阻力损失

一、沿程损失计算及层流阻力;

二、湍流阻力及摩擦系数 第四节 管内流体的阻力损失 局部损失 第五节 管路计算 简单管路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

一、离心泵特性;

二、工作点流量调节;

三、离心泵的安装高度。第一节 离心泵

一、离心泵工作原理、部件;

二、离心泵的压头;

三、离心泵的主要参数;

四、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及应用;

四、离心泵的工作点;

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六、离心泵类型、选用 第二节 其他类型泵

第三章 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

(6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

一、沉降分离;

二、过滤计算。第一节 筛分(自学)第二节 沉降分离

一、沉降原理;

二、重力分离设备;

三、离心分离设备 第三节 过滤

一、概述;

二、过滤基本理论;

三、过滤计算;

四、滤饼洗涤;

五、生产能力计算 第四章

搅拌(自学)

(0学时)

第一节 搅拌装置概述

搅拌功率 第二节 搅拌装置设计

第五章

传热

(10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

一、三种传热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二、传热计算方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热传导

一、傅立叶定律;

二、稳定热传导计算 第三节 两流体间的热量传递

一、传热分析;

二、传热速率和传热系数;

三、间壁流体热交换及总传热系数;

四、传热速率方程及热量衡算;

五、平均温差计算;

六、壁温计算

第四节 给热系数

一、给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二、无相变对流传热;

三、蒸气冷凝的给热系数;

四、液体沸腾的给热系数

三、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专业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实物、挂图、幻灯、录象、课堂演示及课外实验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对每个章节的例题示范及习题讲授课时安排略显不足,实际上,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化工原理的例题讲授不应少于总理论学时的三分之一。由于现在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普遍比较差,对工程计算问题应给予强化是化工原理的主要任务,因此,一些主要章节的例题讲解应不少于6学时。

7.浅谈化工原理课程改革 篇七

(1) 课程理论薄弱

由于化工原理课程体系的特殊性, 许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往往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因而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往往缺少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互动空间与认知空间, 学生针对课程中某一概念、原理往往一知半解, 只是凭借朴素的感知进行理解。化工学教师们也往往看重实验报告和结果, 忽略对学生理论的考察。

学生对所学的化工原理认知较浅薄, 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真正投入到化工产业工作时, 往往对在校期间的化工基本原理的理论知识很陌生, 不会根据已学理论进行实践指导和创新。

(2) 授课形式单一

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为主, 学生在下边听, 由于授课内容量大, 授课时间有限, 使得在课上教师往往很少与学生互动, 学生也很难把课堂内容完全吸收, 听课效率低、积极性不高, 只能利用工厂见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学校往往忽视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工厂企业的设备流程的关系, 使化工原理难以得到落实与强化。

(3) 课程体系缺乏综合性

在化工原理教学的课堂上, 学生往往凭借其对化工原理的感性认识来对其进行宏观认知, 而对化工原理中单元操作方面的共性及相互间联系认知不够专业和全面, 对单元操作所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联系缺乏了解, 对单元操作过程中的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缺乏本质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也导致学生在具体的化工产业实践中不能尽快地完成由理论及工程、由基础到专业的顺利转变, 使得化工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 更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由基础课学习向专业课学习时, 不能够尽快适应思维方式的转变方式, 出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脱节的现象。

2 未来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的策略

(1) 丰富课程理论

一方面, 学校应该鼓励化工原理课程教师学会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合理地安排授课教师与听课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环节, 以此来强化学生在听课、学习过程中对理论的理解, 以及对新问题的讨论分析, 然后采用微格教学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最后可以请教师点评和讲解, 来丰富课程理论。

另一方面, 学校可以设置化工原理选修课和新型单元操作选论等课程, 来吸引学生了解学习更广泛的化工原理知识, 开拓学生眼界。学校也可以强化化工原理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来提升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和方便学生上网了解新兴单元操作和本学科的最新成果, 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空间, 强化其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此外, 还可以在精品课程网站上根据不同课程应有的不同形式、栏目与内容, 设置一些相关的题库和教学案例等, 使精品课形式多样化, 保证化工类学生能在精品课程网站上加深对化工原理理论知识的巩固。

(2) 多元化的授课形式

在化工原理课程改革过程中, 授课教师要学会采取多元、灵活的授课方式, 除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传统的教学方式, 还应该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和能力比拼, 比如定期组织开展化工实验技能竞赛, 定期开展化工原理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聘请化工产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开展座谈会, 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单位进行观战演练、注重网络科技信息的应用、利用教学录像强化感性认识等。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课堂授课的形式, 以此来检验化工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化工设备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学生提供互动和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空间。

(3) 加强课程体系的综合完整性

由于化工原理的实验教学比较特殊, 因而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会更加有利于化工类学生实现教-学-用的完美转化。该模式具体体现为横向与纵向两个立体构架。横向立体结构以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内容为主;纵向立体结构以实验实操-仿真实验-虚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等内容为主。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开拓设计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将指导教师讲解答疑、将设计院作为实习基地的见习、充分设计各种绘图软件和认真设计案例教学相结合, 注重课程体系的综合完整性, 科学构建立体化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模式, 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理论课程的内容奠定坚实基础。

3 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现阶段化工原理改革问题及解决方式的探析, 发现极力鼓励各高校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 建立立体化的化工原理教学模式, 强化化工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对培养21世纪的化工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同时也要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改进和完善, 完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模式, 定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 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这对我国适应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综合国力、人才竞争, 满足大众化教育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8.化工原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探讨 篇八

摘要:通过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就传统教学模式与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化工原理;一体化;教学探讨

一、中职教育的目标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

为了使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更充分地体现这一特征,或者说,为了使中职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职工的转变,走教学一体化的路子势在必行。所谓一体化,是指专业理论课教学和生产实习教学由同一个教师担任。实习、实验指导教师同时又担任专业理论的教学任务,或专业理论教师同时担任实习、实验教学任务。

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加快了一体化教学的步伐,我校也对化工原理课程一体化进行了教学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践证明,推行一体化教学,把专业理论和实习、实验这几种教学任务集于一人,存在许多益处,是一件既势在必行又势在可行的事情。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炒冷饭”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效率低下;

2.占用大量教学资源;

3.技能训练时得不到及时的理论指导,难以做到知行合一。

三、化学原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探讨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若推行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一体化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蕴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的项目中,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和实习、实验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教师授课时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尽可能简单地讲授与本次任务相关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它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为教学活动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与项目的解决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 “索学”。该方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际的应用。教师引导、点拨的重点在于把知识加以引申,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下面就其一体化教学模式谈谈我们的设想。

(一)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工厂)为中心的转变。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

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

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

3.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一体化教学探讨

1.修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可将《化工原理》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而每个模块中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实验教学的有机衔接,避免理论课与实习、实验课脱节的现象。这里所说的脱节,有两种突出表现:一种是理论课教师和实习、实验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而实行一体化教学后则完全可以保持一致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实验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种是存在理论课与实习、实验课时间间隔过长,或实习、实验教学先于理论教学的情况,这都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理论教学与实习、实验教学的脱节或错位,大都是因为理论课教师或实习、实验课教师由于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造成的,在推行一体化教学的情况下,如果教师有特殊情况,理论教学和实习、实验教学可以同时推迟或同时提前,就不会出现脱节或错位的问题。

2.化工原理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模式。

化工单元实训(化原仿真+化原实操)+化工单元理论课1+化工单元DCS控制系统+化工单元理论课2。

3.化工原理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的课时分配(每个化工单元操作12~22学时)。

(1)化工单元实训:2~4学时;

(2)化工单元理论课1:2~4学时;

(3)化工单元DCS控制系统:4~8学时;

(4)化工单元理论课2:4~6学时。

4.化工原理课程实行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1)化工单元实训。

①化原仿真:按我们已经采用的方法进行(1~2学时);

②化原实操:强调学生对化工单元流程的熟悉,对化工生产的开、停车、正常操作及各参数的调节;了解影响单元操作的因素(2~4学时)。

(2)化工单元理论课1。

强调基本概念,把化工单元实训中出现的或已用到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与分析,让学生获得知识,从实践到理论实现初步提高,同时也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3)化工单元DCS控制系统。

让学生熟悉化工单元操作的DCS控制系统流程、操作,感知化工生产过程中个体与整体、局部和全局间的关系,建立工程概念。

(4)化工单元理论课2。

本单元总结性教学,重点是对过程操作、过程原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化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达到初步解决问题的目的。

5.编写一体化教材。

依据教学大纲及技能鉴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因此,可参照有关的专业资料,有必要把原有化工原理课程编写成一体化教材。

6.培养“双师型”师资。

即使有了再完善的计划、再完美的教材,如果仍然采用理论教师讲理论,实习、实验教师指导实习、实验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就如同空谈,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实验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推行一体化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双师型”教师要承担实习、实验指导教学任务,除了按教学计划给学生讲解、演示、巡回指导外,还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的知识面要宽。因为凡是学生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都要回到实习、实验中去应用,在实习、实验中碰到的问题,都要由实习、实验指导教师去解答和处理,所以中职学校应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特别要加强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够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适应科技进步对教学工作的要求。

7.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

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实验教学的一体化实训场所,所以一体化教学实训中心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根本保障。

为保障化工原理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开展,在以上的7点设想中,又以第7点最为关键。各类教学的场所、实训仪器和设备等,不仅要齐全,而且还要配套化工原理课程一体化教学,因受实验装置套数所限,每班以25~30位学生为宜,如学生人数过多,指导老师难以顾及,也就失去了一体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冷士良.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赵刚.化工仿真实训指导(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9.化工原理实验感想(原创) 篇九

化工原理对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在将来的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我们十分重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样的,化工原理实验是对课程的深化,对理论的进一步实践,让我们更深刻的领悟了公式的意义,也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学期总共做了三个实验:流体阻力实验、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以及传热实验,基本涵盖了我们这学期化工原理课程所学内容。

绪论课上,老师讲解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等,这些使我体会到想要做好化工原理实验需要严谨的态度。随后我们观看了第一个演示实验即流体流动状态的模型,直观的了解了湍流、层流以及像孔板流量计的形成原因和工作原理。让我们对流体实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那时我们还对很多知识概念都很模糊。第二次做了流体阻力实验,我们了解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确定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的关系以及局部阻力。根据上机课时在电脑上的模拟与老师的讲解我们分成小组摸索着开始了实验。大家边讨论边请教老师,终于完成了实验,但是一些细节的问题还是没有注意到,比如实验的范围的选择,点的分布以及组员之间配合的问题。随着实验一次次的进行到传热试验的时候,大家也渐渐掌握了实验方法,怎样高效的合作等等。

在课下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因为完成报告需要用到很多软件Excel,Origin,CAD等,我们又翻出书来重新学习这些软件的用法,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它们。而且报告中有疑问的地方小组之间还会一起讨论,一起研究思考题,查阅资料等,锻炼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最后数据处理部分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测的数据进行修正与理论进行比较,这部分老师会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我们知道怎样排除错误的数据,也掌握了修正数据的方法。

总之,上了几节实验课我渐渐的发现,这些实验器材都和化工仪器厂或者其他工厂里边的大型器械非常相近,这为我们以后踏入社会熟悉仪器的使用有很直接的关系。化工原理实验最重要的就是将理论付诸实践,化工原理实验就提供给我们一个平台,一个能更深入了解化工原理知识、更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在学习上更加丰富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更能够把理论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具体应用,增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

10.化工原理论文 篇十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化学原理》 教学改革

《化工原理》是中等职业技校化工类及相似专业必修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工程实践性强,设备繁多且结构复杂,各种操作抽象且大量利用半经验公式及关联式进行计算,学生难于理解,记忆困难。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薄弱的特点,中等职业技校的《化工原理》课程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降低理论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大实习教学比例,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调整教学内容

1.适当精减教学原有内容。《化工原理》课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普通高等教育,会给教学带来很大方便,但不太适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中职教育要求。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方针,必须将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实际应用为目的,精减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如简化流体动力学中的伯努力方程的推导过程,重点讲解该方程的应用和延伸。删除应用性不强的内容,如传热中的辐射基本定律、因次分析法以及传质中相平衡和溶解度的基本关系等内容。精简后的基本内容要不脱离大纲要求,能够精、深、突出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

2.适当拓宽课程内容,引入新知识。未来的化工工程师将面临各种各样的生产任务及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只有熟悉、了解新技术的发展情况,才能具有创造性,所以适当扩展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化工分离方面,膜分离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分离方法,运用范围相当广泛,即可用于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如除去细小颗粒、细菌等,又可用于分离气相及液相混合物;且操作条件温和。因此,在《化工原理》课程中增加膜分离是必要的。还有,目前市场上研发了许多新型传热管,传热效率极好,市场上广泛使用,这些都说明《化工原理》课程应增加部分新内容,介绍新技术、新设备,与时俱进,紧跟时代。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化工原理》是一门以实际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工程学科,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现象。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树立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时刻注意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依据这个指导思想,《化工原理》的教学应大胆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采用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上讨论课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尽量选择一些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每次讨论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产性、经济性方面考虑,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从中提炼工程观点。例如在讲解精馏塔回流比选择时 ,让同学们讨论回流比R在什么范围内合适,教师可引导学生不仅要考虑设备费,还要考虑产品产量及操作稳定性等。

2.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许多大型化工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及流程、大量的工程计算。采用传统的教科书加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因此,改革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现在《化工原理》多媒体电子教案针对职业类院校教学,合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概念或过程形象地展示,动态地展示设备结构、操作原理、工艺流程中物料的流动情况,使原本难讲难学的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降低了教学难度,学习效果将明显提高,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过程分析,可以方便地多次重复再现整个分析过程,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时间,从而使教师将精力与时间更多地集中在知识的讲解和与学生的交流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加强实习教学,提高实操技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较高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化工原理》教学要强调针对性和实践性,侧重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应以今后会用、会变通、会分析解决化工生产技术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加强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进厂实习的机会进行实习教学,使学生在所学的原理的基础上,与实际设备的使用、维修、调试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学的书本知识与生产的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11.化工原理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探索,思考

云南大学的本科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从2010 年9 开始招生,2010 级招生30 人,《化工原理》课程的学分数为4,学时为72 学时。作为学科基础课,化工原理以传递过程和研究方法论为主线,课程以流体流动、过滤和沉降、传热、蒸发、吸收、精馏和干燥为重点,讲授在化工、石油、轻工、食品、冶金工业等的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原理、设备及其工程处理方法。

化工原理在学生从基础课程学习转到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化工原理之前,学生已经或正在学习的专业课程是: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而在化工原理之后,将要学习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分离工程、化工设计等专业课程。从中不难看到,化工原理在其中起到引领学生从自然科学的学习逐渐转到工程科学学习的桥梁作用。

化工原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工程处理方法及其设备的形式、设备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打下牢固的工程技术和工程方法基础。化工原理课程除理论教学外,课程设计、化工原理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工原理的学习,内容难度上的改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则是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对专业的认识。从化工原理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情况也是这样的。对学生而言,化工原理内容抽象,概念众多,公式繁杂,计算比较困难,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的同时,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方法转到工程科学学习上来,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专业的认识是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思考,以期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做好教学工作,首先就是要了解教学对象- 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针对学生的情况,因人、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交谈和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来看,在教学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学习没有兴趣、沉迷于游戏和电视剧、对课程内容听不懂等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1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1 -5]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上述问题,如何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适合的教学方式,及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中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问题。

1. 1 严格、认真的备课是基础

按照杜和戎先生的 《讲授学: 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6],教师上课就是对教材通过易化、深化、透化、美化来搞好 “二次消化”工作,把讲授营造成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最终达到让学生 “好学、想学、会学”的境界,讲授就是要让人变得更聪明、能干、有才华,而不是仅仅记住死的知识和套路。

云南大学化工原理选用的教材为华东理工大学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齐鸣斋编《化工原理》( 2006,第三版,上下册) 。该教材为国内的一线教材,在国内20 多所高校使用,同时也是很多科研院所、大学的考研参考书。该书讲解透彻、清晰,工程处理方法突出,且易于自学和自我检测学习程度。笔者有幸于2010 年9 月到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进修半年时,亲身聆听教材作者齐鸣斋教授的精彩讲授,获益匪浅。因此,自己使用此教材进行讲授时,开始前更是以初学者的心态认真学习、解题,而后思考适合的教学方法与形式,上课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又进行调整。

1. 2 进行不间断的学风教育

针对前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笔者的教学中2011 级体现得非常明显,期中考后化工和制药两个专业73 人只有24 人及格,且学风不好。成绩出来后,笔者实在没有上课的心情,自己辛苦的付出没有看到回报。后面了解到,在之前其它课程的学习中,表现也是很不好。于是笔者花了2 个学时的课程进行学风的教育,教育的内容从大学学习的目的、途径、人生的追求、及前人面临这些问题时是怎样解决的、以前毕业同学幡然悔悟后拍摄的视频等。过后又找个别的同学进行谈话,期末考前,期中不及格的同学一个个面对面分析。最终,大部分同学的思想都转过来了,认识到来大学就是要认真、努力的学习,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奠定一个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期末考取得了笔者意外的结果,只有9 人不及格,还有2 个卷面96 分的高分。

1. 3 与学生交朋友,关心和爱他们

教与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了解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问题是,如何去了解学生呢? 课间交流一下吧,时间又太短,怎么办? 特别像云大这种两个校区( 校本部和呈贡校区) 办学的情况下,一下课老师就忙着坐车回本部了,师生间的交流就更少了。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走到学生中间去,去到他们日常生活的宿舍中、操场边,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及学习情况。听听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看法,哪些听懂了,哪些没懂,他们觉得老师的讲授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困惑、不解提供一个解释与参考,和他们聊聊天,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心理。在这种轻松、随和的气氛中,师生之间就不再是老师和学生的简单关系,而是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的和谐与融洽。这会给随后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与学生交朋友,还有一个特别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教师对学生严格的要求,学生会慢慢意识到是基于教师对他们深深的关心和爱,而不是苛求于他们。得到学生的肯定与配合,对于老师来说,我想这恐怕也是作为教师这个职业莫大的荣耀。

1. 4 习题课是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化工原理课程难度较大,涉及大量的概念和计算,学生学习中这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认为在化工原理的理论教学中加入习题课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课时只有72,安排课程内容本身就十分紧张了,因此习题课的时间就选在每上完一个重要章节,就利用学生的时间上2 个学时的习题课。一学期下来,至少上14 个学时习题课,配上72 学时的正课,考前还有2 天的答疑时间。习题课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的过程; 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课的内容,首先是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计算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课的形式,我们有一本自测练习,要求学生上课前要完成,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书上的习题则选取典型题型,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公式,学会基本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是题海战术。习题课和考前答疑实践下来的效果看,我们认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种行之可靠、有效的教学手段。

1. 5 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虽是传统学科,但它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体现在内容上,就是有新的分离手段出现,如微滤、超滤等。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授课内容与工程科学的进展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对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问题。

例如在讲静力学时,为了说明液体的压力,可以用 “蛟龙号”下潜7 062 m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了解了液体的压力随深度增加的情况之外,也对祖国在海洋科技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而自豪; 在讲伯努利效应时,可以用地铁的屏蔽门所起的作用来说明; 讲到离心泵时,可以提问现在的高层建筑如何输水的问题来说明其作用; 讲到传热的蓄热式传热时,可以用冬天使用的电暖宝来说明,理解起来效果非常好; 讲到湿空气的状态时,可以用2013 年春北方的灰霾天气和2013 年1 月6 日昆明长水机场的大雾来说明,这些既是大家都知道的重大的新闻,又与我们的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同学们理解起来更直观和容易。2011 级制药工程专业的王沛霖和谢瑞琦同学还受此启发,在指导下设计了一个 “除尘机器人”,用于除去空气中的PM2. 5,参加于2013 年6 月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四届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喜获银奖。类似的这些直观实例,与课程都紧密联系,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1. 6 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育手段也越来越多。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利用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动画、录像、工业操作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课程设计软件等媒体资源,可以把过去难以描述的设备结构、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以清晰、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图文声并茂,教学过程直观明了,引人入胜,使教学内容实感性增强,留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在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同时,克服教师使用PPT时学生所说的 “放电影”的弊端也是必要的。因此,对于必要的公式推导的过程,如静力学方程等,则采用板书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一起走,体现传统教学方法的魅力。其实,从教学的实际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板书都是很好和必要的补充手段,他可以让教师跳动的思维及时呈现出来,也提供了教师尽情发挥的空间。在上习题课,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时就显得更为必要了。笔者的经验,1 个学时的课程,在使用PPT的情况下,也需要3 ~ 4 个黑板的书写来补充和发挥。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板书相结合是非常好的,笔者也很享受这个教学的过程。

2 结语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评课稿下一篇:土方和基础工程雨季施工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