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2024-09-14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12篇)

1.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篇一

实验五

RNC IU-CS接口用户面数据配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RNC IU-CS的接口用户面的数据配置。

二、实验器材

实验终端电脑N台(已安装WCDMA仿真系统并获取许可文件)

三、实验内容说明

通过现场对照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RNC主设备IU-CS接口相关硬件实物。了解配置IU-CS接口数据必须先配置控制面的数据,在RNC设备与CS设备对接之前,首先必须进行双方协商数据准备及组网图。组网图如下:

IU-CS Interface Negotiation Data 接口协商数据:

四、实验步骤

(一)数据规划

根据整个网络的规划,对此次配置的IU-CS接口进行分配相关数据及与CS域设备对接时的协商参数规划,硬件单板的插板位置进行规划等。

1.RNC与CS对接的单板类型为:FG2;槽位号:14;

端口号为0 2.IUCS接口的主IP地址:11.24.61.121/24。3.IUCS接口的邻IP地址:11.24.61.48/24。4.资源管理模式: SHARE;

5.SPU板的槽位号为0,SPU子系统号为1.6.邻节点标识:0; 7.IP PATH标识:0; 8.PATH类型:HQ-RT 9.其它参数与CS共同协商,见上述的协商参数规划。

(二)实验步骤

前提:RNC的设备数据、全局数据、IU-CS接口控制面数据都配置完成。(1)IUCS增加传输资源映射。(2)IUCS增加激活因子表。(3)IUCS增加邻节点映射。(4)IUCS增加端口控制器。(5)IUCS增加IPPATH。

1、启动软件

启动WCDMA软件系统,输入系统登陆用户名和密码(如图2-1),登陆WCDMA系统,点击“进入”,出现通讯实验大厦界面(如图2-2),单击“通讯实验大厦二层”,点击并进入“WCDMA机房”(如图2-3),出现无线操作维护终端界面(如图2-4),点击“无线操作维护终端”,出现无线操作维护终端界面(如图2-5),点击“无线操作维护终端”图标,出现通信试验平台软件界面(如图2-6),单击RNC实验,进入RNC配置界面如图2-7。

双击桌面Ebridge_Client快捷图标,启动出现如图界面:

图2-1 系统登陆界面 图2-2 通讯实验大厦界面

图2-3 WCDMA机房界面 图2-4 无线操作维护终端界面

图2-5 无线操作维护终端界面 图2-6 通信实验平台仿真软件界面

2、配置数据

(1)IUCS增加传输资源映射。

(2)IUCS增加激活因子表。

(3)IUCS增加邻节点映射。

(4)IUCS增加端口控制器。

(5)IUCS增加IPPATH。

即此,IUCS用户面数据已配置完成,可进行格式化、加载、查看IUCS接口的数据是否与规划一致。

2.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篇二

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依托WCDMA脱网通信技术, 利用WCDMA网络频率资源多、信号覆盖广、部署方便快捷等特点, 组建灭火救援现场指挥网, 实现灭火救援现场的消防通信组网。

1 脱网通信基站技术特点

脱网通信技术是指利用公众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协议、通信频率频点, 独立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 实现特定区域特定用户的无线移动通信网技术。利用该项技术能为灭火救援现场人员提供高品质的语音、短信及数据业务。单体基站具备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接口标准、保密性高、可车载等特点, 满足消防部队现场通信快速部署、灵活组网、多种通信网络互联互通的应用需求。

(1) 基站选型、组网方式灵活。基站 (公用移动通信基站) 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 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 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笔者应用的3G脱网基站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等特点, 此类型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相对也较小, 可通过增加功放、直放站等方式提高信号场强, 进而增加信号的覆盖范围。根据实际应用, 可以选择信号输出相对较大的基站, 但此类基站体积大、功耗也较高, 比较适合部署于现场指挥车上, 实现现场的信号覆盖;也可以选用以上两种类型基站联合组网, 车载基站覆盖大部分现场, 信号盲区利用小基站, 以实现现场的全信号覆盖。

(2) 通信频率资源丰富。WCDMA是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按照ITU的规定, 其上、下行工作频段分别为:1 920~1 980MHz和2 110~2 170MHz。在我国, 根据工信部的规定, 中国联通的可用频段为1 940~1 955MHz (上行) 、2 130~2 145MHz (下行) , 上、下行各15MHz, 相邻频率间隔为5MHz时, 可用频率为3个。

载波频率是由UTRA绝对无限频率信道号 (URAF-CN) 指定的。在IMT 2000频带内的UARFCN值是通过表1中的公式定义的。

根据可用频段和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计算公式, 中国联通WCDMA可用的频率号如表2所示。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3G WCDMA工作频段空间频率资源比较丰富, 在脱网工作状态下可以选择的频率、频道也比较多, 完全不会影响到公网的运行。

2 脱网通信系统

2.1 脱网通信系统构成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脱网基站通信系统由核心网、软交换中心、用户调度、脱网基站设备、手机终端设备及各类接入网关构成。核心网、软交换中心、用户调度属于软件系统, 可以整体部署在灭火救援现场指挥车上, 脱网基站设备具备体积小、质量轻、机动性强等便携型特点, 由参战消防战士携带进入灭火救援现场, 根据现场结构定点或者部署, 以达到覆盖整个现场实施通信的目的。手机终端设备由参战消防战士随身佩带, 取代原有的手持式通信手台, 可外接耳机、耳麦, 解放消防战士双手。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脱网基站通信系统结构图, 如图1所示。

现场脱网基站通信系统可以独立组网, 在脱网模式下支持网内用户的分组数据、语音、视频等交换业务, 同时也支持通过配接不同网关、终端设备与外网用户进行对接通信。网关包含:数字中继网关 (PRI, 基群速率接口;SS7, 七号信令接口) 、FXO (外部交换局) 接入网关、FXS (外部交换站) 接入网关、卫星接入网关和其他接入设备。

2.2 核心网功能

核心网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用户连接、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 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外部网络的接口。与移动通信运营商级别的核心网相比, 笔者所述核心网在业务支持、用户承载量上都有较大区别, 脱网基站通信系统核心网针对的是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小范围用户, 因而用户数量、需要的业务功能都相对较少。

核心网提供的服务支持如下:

(1) 移动信令服务。支持与脱网基站互通, 提供基站的远程配置与管理功能;支持手机终端与PSTN话机、WiFi话机、模拟对讲机、数字对讲机之间的话音交换功能;支持手机终端在不同范围内的基站之间的硬切换;支持不同WCDMA专网之间的漫游与切换。

(2) 移动媒体服务。支持G.711、G.723、GSM、AMR语音编解码;通过与商用第三方语音网关对接, 实现基于E1/T1数字中继接口。

(3) 分组数据服务。支持SGSN (GPRS服务支持节点) 和GGSN (网关GPRS支持节点) 全部功能;支持分组数据包的路由转发、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逻辑链路管理、鉴权和加密、话单产生和输出等功能;支持PDP (激活流程) 上下文激活、PDP上下文修改、PDP上下文去激活的功能;具有地址翻译和映射功能, 包括查找DNS, 实现域名解析功能;具有数据封装传输功能, 可以将来自外部数据网的PDP/PDU用GTP字头和TCP/IP或UDP/IP字头进行分装。

(4) 短消息服务。支持3GPP协议定制的标准核心网短消息服务, 实现网络内用户点对点、点对多点的短消息服务。

2.3 软交换与用户调度功能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 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 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 (Call Manager、Call Server) , 实现PBX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用户级交换机) 功能 (IP PBX)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 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用户调度与软交换匹配实现如下功能:

(1) 基于IP软交换技术, 通过第三方模拟和数字中继网关对接, 可以实现与公共交换电话网互通, 可以直接连接普通有线电话机。

(2) 基本通话功能包括:电话呼入/呼出、呼叫转移、呼叫转接、等候音乐、来电智能匹配。

(3) 支持不同优先级别的通话权限, 支持强拆、强插、监听、禁话等操作。

(4) 支持通过通播、组播、会议等方式快速下达命令, 实现多点的协同工作。

(5) 支持将指挥中心来电通过转接至指挥中心其他电话或者手机、CDR详细通话记录、点击拨号等。

3 结束语

在突发灾害事故时, 快速的应急反应是我国在应急平台和信息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 而快速的应急反应首先就需要应急通信。应急通信鲜明的特点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都能够进行通信”, 没有通信就没有指挥, 通信是指挥的基础和保障, 及时、有效、可靠的指挥通信是确保抢险救援顺利进行的关键。灭火救援现场脱网基站通信系统作为一种新型通信保障方式, 具备部署灵活、机动灵活、可拓展级联的技术特点, 在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通信保障方面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arakayali M K, Foschini GJ, Valenzuela RA.Network coordination for spectrally 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in cellular systems[J].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6, 13 (4) :56-61。

[2]REV-080030, LTE-Advanced-LTE evolution towards IMT Advanced:Technology components[S].

[3]Xing X L.Architecture of NGN[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04, 27 (3) :67-72.

[4]Yoo T, Goldsmith A.On the optimality of multiantenna broadcast scheduling using zero-forcing beamforming[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in Communications, 2006, 24 (3) :528-541.

[5]Zhou S, Li B.BER criterion and codebook construction for finiterate precoded spatial multiplexing with linear receivers[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2006, 54 (5) :1653-1665.

[6]林娜.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 2005.

[7]范玉峰, 马青波, 隋虎林.脱网基站技术在灭火救援现场的应用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1 (9) :969-971.

3.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三 篇三

一、实验目的

1、使用DSP原理图实现QPSK调制系统的解调。

2、使用Tkplot等模块观测解调信号的波形及其眼图和星座图。

3、观测系统误码率与信噪比的关系曲线图。

二、本次实验所需器件

a.射频信号分离器:Timed Linear---Splitter RF.(用于将信号分为两路信号)b.QPSK解调器: Timed Modem---QPSK_Demod.c.误码率测量模块: Sinks---berIS.d.参数扫描:Controllers---ParamSweep.(用来扫描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e.时间延迟模块:Timed Linear---DelayRF.f.噪声:Timed Sources---N_Tones/Noise.g.波形观察模块:Sinks---TimedSink.(用于在DDS下观察信号的波形)

三、实验内容

建立一个完整的QPSK调制解调系统,观察解调后信号的波形,星座图,眼图,测量系统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然后在加噪声和多径的条件下,观察噪声和多径对解调信号的影响(包括星座图,眼图,误码率)。

四、实验结果分析

上图是QPSK系统调制解调的一些实验结果图,S2为调制信号的频谱图(载波为70MHz,主瓣宽度大约50KHz); S4为解调信号的频谱图; T8为基波信号时域波形; T4为解调信号时域波形;

b1为接收信号中信噪比参数变化是解调信号的误码率。

从S4可以看出解调后的信号的频响范围基本在24.3KHz以下。符合滤波后的基波信号频率范围。

对比T4与T8,我们可以发现解调出来的信号基本与之前几波信号一致(一定时延),能够保持信息传递。

从b1我们可以看到当接收到的信号信噪比越大,其系统的误码率也就越低。所以在设计系统是应尽量提高其信噪比。

此图验证的是噪声对信号的干扰,对比此图中的T4与上一图的T4,可以看到加了噪声的解调信号质量比没有加噪声的好。设计时应减少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4.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篇四

传输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针对传输网络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传输网络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开发设计的一个传输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对传输网络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科学的控制,对业务所涉及的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需求的功能是使传输网络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软件系统,进行一系列的操作,从而使传输网络资源管理工作能有顺利、高效率地实施。在传输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主要分为故障信息管理功能、设备资源管理功能、系统设置功能、人员信息管理功能以及部门信息管理功能五大功能。在最初的电信企业业务跨系统数据传输使用的是原始的socket编程,socket是一种协议,采用tcp或udp协议通信。Tcp、udp属于网络层,上边各层的应用都需要自己实现,例如端口的定义,数据包的定义,数据包的加密解密等。随着电信业务越来越复杂,使用原始的socket编程将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各个电信系统提供商来说都是一大难题,而且其后期的维护也是非常麻烦的,各个传输层都要维护。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大电信运营商和系统提供商讨论使用webservice框架来实现夸系统的数据传输。

2传输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原理及模式

5.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篇五

离石区煤炭工业局:

为贯彻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信发[2012]710号文件“关于开展二零一二全省煤矿信息监控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检查的通知”切实提高信息监控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质量。我矿根据文件要求,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1082-2008)、《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MT1080-2008)、《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关于下发<山西省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系统数据采集技术标准>的通知》(晋煤办安调发[2010]143号)、《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支持使用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晋煤办安调发[2011]1638号)对我信息监控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进行了全面性的、覆盖性的自检自查。报告如下:

一、检查时间

7月15日——8月20日

二、检查范围

1、组织机构

2、管理技术资料

3、设备机房

4、井下安装使用

三、检查结果

一、安全监控系统:

1、我矿现安装的安全监控系统为山东淄博瑞安特kj76N 系统,其关联设备都具有“四证一标志”。该系统经检查已达到山西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检查评分标准并已与县、市、省联网运行。

2、我矿地面中心站(或称监控室)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设计采用双回路供电,并配有不少于8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跟防雷接地设施。

3、主机装备硬件防火墙跟杀毒软件,实现双机备份。监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

4、为保证证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我矿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经检查都已符合标准。系统技术资料也已归档包括:

1、安全监控设备布置图;

2、安全监控断电控制图;

3、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4、数据备份。各种台账记录也已根据规程与AQ6201—2006整理完毕,经对照无一缺项。

5、系统设备的各类传感器备用数量按照规程跟AQ6201—2006规定达到在用数量的20%。并每7天进行一次校验,校验结果填写在传感器调校记录中;井下监控分站的安装符合规程、《AQ6201—2006》 《AQ1029—2007》标准要求。

6、三大闭锁功能全部完好,并每7天进行一次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记录由测试人认真填写并保存。

7、存在问题:

(1)、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缺少牌板

整改措施:购买合适的牌板并按规范填写

(2)、安全监控系统上岗人员部分未取得上岗资格证书

整改措施:参加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再上岗

二、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1、我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采用江苏三恒生产的KJ128A系统,改系统工作稳定、性能可靠。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取得“MA安全标志”

2、地面中心站采用双回路供电,并配有不少于6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跟防雷接地设施。

3、主机装备硬件防火墙跟杀毒软件,实现双机备份。监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

4、与之系统配接的传输分站、读卡分站都具有文件规定的相关证书。

5、目前我矿安装了6个传输分站位置分别是:副井口(其中一台为检卡仪传输分站,一台为读卡分站传输分站)、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主要材料大巷正头(2台)这些传输分站都通过串口接入器接入环网。

6、我矿安装了14台读卡分站位置分别是:副井口、井底车场、主要材料大巷200米、主要运输大巷200米、清煤斜巷、采区变电所、主要材料大巷700米处、主要运输大巷700米处、一采区回风巷、总回风巷、4103综采回风一对、4103运输顺槽1对、主要材料大巷1000米处、主要运输大巷正头。

7、标示卡与矿灯一体,可更换电池,电池使用寿命不小于6个月。满足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的要求。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比经常下井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

8、存在问题:

(1)读卡分站安装数量不足、不规范,如在巷道分支处应至少安装3台读卡分站,顺槽应成对安装。

整改措施:安装读卡分站满足监测要求(2)操作人员部分没有取得操作证

整改措施:安排人员培训取得上岗操作证

(3)系统未进行联网运行

整改运行施:加快执法网的建设速度。

三、煤炭产量监测系统:

1、我矿产量监测系统采用山西阳光三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KJ219煤炭产量监测系统,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运行良好。满足了《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1082-2008)的要求。

2、地面中心站采用双回路供电,并配有不少于6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备用电源跟防雷接地设施。

3、主机装备硬件防火墙跟杀毒软件,实现双机备份。监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

4、存在问题:

(1)没有与县、市、省煤矿信息网络中心联网运行

整改措施:接入执法网经行联网运行。

整改措施:加快执法网的建设速度。

四、通信联络系统

我矿现在使用的是DH-DIS60程控调度机,其系统特点为:

1、平滑扩容。单机柜支持2048线,既满足了客户未来业务增长,也保证了现有投资价值。

2、强大的路由功能。支持1800线数字中继或896线模拟中继,数字中继和数字中继、模拟中继和模拟中继、数字中继和模拟中继等均实现了高效的路由功能。

3、业内领先的嵌入式录音系统。完全有别于传统板卡式录音,录音用户设置同电脑无关,亦无须卡线;可以设置内外线所有用户录音,系统按照用户权限动态分配30路录音通道。录音系统支持USB、网络等常用接口,录音查询可以通过电脑录音管理系统、触摸屏键盘、调度话机等多种途径实现。同时,录音系统从调度机系统内取出后,仍然可以用电脑进行查询、备份。嵌入式录音系统磁盘容量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通过增加硬盘的方式进行扩容。

4、功能强大的触摸屏键盘。采用工业级触摸液晶显示屏,视角广,最大可控制1000门用户/256个中继;提供一键直呼外线、来电查询、录音查询、万年历、来电中文显示等功能。触摸屏可以外接耳麦、话筒、音箱等,从而替代数字话机通话;系统支持48V、220V两种输入电压,并且提供2B+D和以太网两种系统接入方式。

5、支持1000方大规模电话会议,能保证64方同时通话;可支持29组会议。

6、完善的热备份机制。对二次电源、主控板、通信板等核心部件均使用双套热备份,系统升级、检修、核心板卡更换时均不影响客户当前通话和拨号,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容错能力和可靠性。

7、强大的故障诊断和隔离能力。快速定位系统出错模块,提供声光报警,同时进行日志记录,保证出错模块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使用。

8、丰富的外部接口。包括232、485、网络接口各一个,以及8个I/O控制点。可根据用户不同需求无缝集成其他各种设备,实现温度检测、有害气体检测、调度监控和电话联动报警等功能。详细信息可以参考组网方案。

9、人性化的图形维护界面。系统不仅具有参数管理功能,还能模拟现场环境,实时提供工作温度、工作电压、收发号器状态和用户通话状态等信息,便于调度员监控整个系统。

10、提供调度监控二合一组网方案。实现调度分机和监控通道的无缝联接,当分机拨打调度或者调度拨打分机时自动切换到对应视频,同时可以在调度台、软键盘上实现控制摄像头的变倍和转动功能。

自检结果:目前各项参数正常,系统运行稳定。

五、无线通信系统:为了更好的的保障通信和适应现代化矿井建设的的标准,我矿于2011底就建设完成了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为山东济南新云鹏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KT135型,KT135矿用无线通讯系统在现在有煤矿试验的情况,可以满足煤矿的具体需求:

1、KTW138型无线基站:双向通话距离不小于400m。

2、单个基站的手机容量:16部。

3、无线漫游时无掉线和通话不畅情况。

4、交换机接入其他工控主干网、和其他交换机对接仍能正常工作。

5、手机待机时间:不小于13天。

6、系统断电后备用电池供电时间:不小于2小时。

7、纯本安型设计,安全性能高,机构更加轻便,适用场所更加广泛。

8、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扩容,总容量不受限,系统能保证在最少5000部手机用户以上能正常运行,系统支持基站数不小于500个,传输距离不小于30KM。

自检结果:目前系统正常运行,能够很好的辅助调度通信系统。

存在问题:

1、基站数量少,重要场所未能实现全覆盖。

2、手持移动电话数量不足,只能给少数人员佩带。

六、广播通信系统

由于之前的广播效果未能达到矿方要求,现在正在逐步进行更换新型产品,预计在八月中旬完成建设。

信息监控系统与通信联络系统自检

报告(永宁煤业)

永宁煤业

6.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篇六

在WCDMA无线网络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 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快速实现无线网络的布点建设、及时有效的发现和处理故障、精确优质的进行网络优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因此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规划、建设和后续发展是运维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里我们主要针对设备运维层面的需要来说, 目前随着扁平化的管理与集中化的监控、维护方式的推广, 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在省一级层面构建, 它必须具备统一接入管理、集中操作维护的能力, 具备开放的架构和丰富的接口使之能够管理多厂商的设备并能够支持上层更复杂的管理应用。在此意义上, 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要承担省级区域内所有WCDMA网络不同厂商提供的网元的集中、统一管理, 并向上对网络优化系统、跨厂商网络的综合网管系统、全国级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符合标准的操作维护接口。因此针对基础网络的现状和维护管理工作的需要为确保目标功能模块的实现而确定合理的系统构建模式是有效构建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关键问题。

确定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模式需要分析现有资源条件和未来发展需要两个方面的问题。现有资源条件问题就是要分析研究现有GSM无线网络管理系统资源、WCD-MA新建网络需要的无线网络管理系统资源容量、管理功能需求, 未来发展需要问题就是要分析研究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演进、需求的变化, 从这两点出发, 统筹兼顾的设计网管系统的最初构建方式和后期演进路线。根据现网应用情况可以分成共用系统和新建系统两种构建模式。

2 共用系统模式

共用系统模式即与GSM共用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模式是在现有GSM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增加WCDMA无线网络网元的接入、增加WCDMA无线网络管理特定功能, 使之扩展成为2/3G共用的无线网络管理系统。

共用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的软硬件资源, 包括中继线路资源、IP设备和网管终端设备, 需要新增的设备较少, 能够在WCD-MA建网初期占用较少的投资并快速部署投入使用。在网管系统的使用上, 维护人员比较熟悉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界面, 不改变原有的使用习惯, 培训难度较小, 同时适应无线网络统一维护的体制, 有利于2/3G无线网络尤其是基站的统一管理。在整体维护体系中, 共用系统模式可以不影响与网络优化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等各种支撑系统的接口, 保持整体架构的延续性。

在另一方面, 由于原有GSM网管系统从架构到功能均是适应2G网络特点而建的, 原有系统的技术架构、容量与性能不一定满足增加WCDMA网络管理任务后的系统总体需求, 这一点是以共用系统模式构建无线网管系统前必须要认真分析的, 需要避免系统构建完成后引入WCDMA网元后系统性能的明显下降。同时由于原有的软件系统是面向2G网元的管理和应用的, 为了适应3G网络的管理需要, 可能需要进行针对3G无线网络管理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应的升级或者功能模块的扩展, 这是WCDMA网络与GSM网络的不同特性带来的必然需求。在者由于原有的硬件系统是满足2G网络管理和应用的性能需求, 增加了针对3G网络的管理和应用之后, 可能带来性能的下降。

同时随着未来发展过程中网元数量、用户数量和应用的不断增加, 将会面临原有硬件能力的不足, 这时就需要考虑进行硬件的升级、扩容, 甚至要进行主要设备的替换更新, 甚至重新将系统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网络管理系统, 这些情况必须进行提前的预估分析, 结合现有GSM无线网管资源条件和未来发展需要制定可行的硬件演进路线, 避免带来后期投资大量增加的风险。

3 新建系统模式

新建系统模式即新建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模式是独立于原有GSM无线网络管理系统, 新建一套完全独立的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 独立承担3G网元的接入、实现WCDMA无线网络管理的特定功能。

新建模式由于是完全独立的新建系统, 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硬件构建网管系统, 直接部署满足3G无线网络管理的需求的软件系统, 更好的适应WCDMA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 后续大量追加投资的风险较小, 同时新建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独立于2G无线网络管理系统之外, 不会影响其系统的使用性能。

在另一方面, 这种模式由于基本需要新建, 虽然可以利用少量的设备如中继线路资源、IP设备等, 但是需要新增的系统、终端等设备的数量都很大, 需要新增占用的网络资源数量也很大, 投资额度较高并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在网管系统的使用上, 维护人员必须对新系统进行较长时间的学习和适应, 同时现有的无线网络维护体制由于新的网管系统的增加, 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方法的改变和磨合阶段。此外在整体维护体系中, 新建系统必然需要增加与原有2G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网络优化系统、综合网管系统等各种支撑系统的接口, 相关的各系统必须进行一定的功能调整, 这项工作需要一段开发和调试期, 同时也给维护工作增加了复杂度。

4 结论

通过前边的讨论, 我们在此将共用系统模式、新建系统模式的特点在各方面对比如表1。

通过对比可见两种模式各有优势, 在投资、延续性、接口方面共用系统模式有优势, 在性能、软件和硬件演进方面新建系统模式有优势。实际上这两种模式在现网中都有应用。值得关注的是新建系统模式也有可能部分的利用现有硬件与网络资源从而实现节省投资、快速部署的目的, 同时目前一些厂商的网管系统已经具备了同时管理2/3G无线网络的能力也为共用系统模式增加了选择优势。总之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构建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 准确的分析现有资源条件和未来发展需要都是成功完成系统构建的重要保证。

摘要:阐述了WCDMA无线网络管理系统的共用系统和新建系统两种构建模式, 分析了共用系统模式和新建系统模式的特点并进行了对比说明。

7.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篇七

集团公司信息中心:

为贯彻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信发[2012]710号文件)“关于开展2012全省煤矿信息监控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检查的通知”要求,我矿根据文件要求,依据《检查评分标准》对我矿安全监控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支持系统和通讯联络系统进行全面性的自检。自检情况如下:

一、成立自查领导小组

长:高鹏 副组长:郭文平

成员:杜佳宁

王树民

郭志强

裴佳昆

吕晓峰

二、检查时间

8月1日——8月18日

三、检查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4、《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

5、《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

6、《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1082-2008)

7、《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MT1080-2008)

8、《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

行)

9、《关于下发<山西省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系统数据采集技术标准>的通知》(晋煤办安调发[2010]143号)

10、《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支持使用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晋煤办安调发[2011]1638号)

四、检查范围

1、组织机构

2、管理技术资料

3、设备机房

4、井下安装使用

五、检查结果

一、安全监控系统:

1、我矿现安装的安全监控系统为徐州江煤科技KJ65N系统,其关联设备都具有“四证一标志”。该系统经检查已达到山西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检查评分标准并已与集团公司及省厅联网运行。

2、我矿安全监测监控工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并持有省厅颁发的工作人员上岗资格证书。

3、监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均已健全并按制度要求进行实施。

4、井下共设有分站33台分别安装在井下机电硐室和变电所中并设有专用电源,方便日常的维护与观察;瓦斯传感器共设有39台按规程要求安装在回采、掘进回风巷回风流和工作面中,井下变电所和机电硐室等地点;一氧化碳共设有16台主要设置在采煤工作面、皮带机头、总回风巷及采区回风巷等地点;其他传感器的安装均符合规程规定。

5、系统设备的各类传感器备用数量按照规程和AQ6201—2006规

定达到在用数量的20%。并每10天进行一次校验,校验结果填写在传感器调校记录中;井下监控分站的安装符合规程、《AQ6201—2006》 《AQ1029—2007》标准要求。

6、三大闭锁功能全部完好,并每10天进行一次功能测试。测试结果由测试人认真填写并保存原始记录。

7、存在问题:

(1)、瓦斯人工检测与传感器对照记录

整改措施:此项工作归通风区分管,由通风区提供。

(2)、安全监控设备使用情况月报没有

整改措施:完善安全监控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8月底完成,负责人:杜佳宁。

二、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1、我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采用太原海斯特KJ291系统,该系统工作稳定、性能可靠。

2、监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均已健全并按制度要求进行实施。

3、该系统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取得“MA”安全标志。入井设备具有“MA”安全标志和防爆合格证。

4、人员定位井下共设有分站16台安装在井下机电硐室和变电所中便于日常维护与观察。设有读卡器62台,其中4台用于消卡,减少了人员漏卡消卡现象,其他传感器均设置在主要巷道和工作面中,可以满足对井下作业人员分布和数量等信息的实时反馈。

5、存在问题:

(1)人员定位系统由安全监测监控工进行维护,未取得省厅颁发的相关证书

整改措施:根据集团公司规划进行统一培训领证。(2)入井口处未安装唯一性检测装置

整改措施:已有计划,9月底完成,负责人:杜佳宁。

(3)没有系统验合格文件

整改措施:联系集团公司进行文件下发,8月底完成,负责人:高鹏。

三、煤炭产量监测系统:

1、我矿产量监测系统采用山西阳光三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KJ219煤炭产量监测系统,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运行良好。满足了《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1082-2008)的要求。

2、产量监控系统具有“MA”标志证书。

3、产量监控系统已与集团公司及省厅联网并上传正常。

4、存在问题:

(1)没有原煤/毛煤折算系数报表

整改措施:按照要求完善报表,8月底完成,负责人:杜佳宁。

(2)没有系统验合格文件

整改措施:联系集团公司进行文件下发,9月底完成,负责人:高鹏。

四、通信联络系统

1、通讯系统采用浙江大华DH-2000型通讯系统,井下设有隔爆电话256门,矿调度总机对矿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安监矿长办公室、采掘工作面、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井下主要水泵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井下主要硐室、地面变电站(所)、通风机房、主、副井绞车房、水泵房及井口急救站、小车队设置专线直通电话。并实现与局调直通。

2、监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均已健全并按制度要求进行实施。

3、通讯联络系统井下设备均具有“MA”标志证书,防爆合格证,产品生产合格证。

4、井下广播通讯系统已安装并投入使用。

5、存在问题

(1)井下有线电话未配置防尘防水等保护装置

整改措施:按要求进行配置,9月底完成,负责人:高鹏。(2)井下广播系统未与调度总机联网

整改措施:联系厂家进行联网,8月底完成,负责人:郭文平。

(3)井下移动通信系统未安装

整改措施:已有计划,集团公司统一安装。

五、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系统

1、监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均已健全并按

制度要求进行实施。

2、产量监控系统已与集团公司及省厅联网并上传正常。

3、存在问题

(1)各类规章制度及管理技术资料均未完善

整改措施:按要求完善,9月底完成,负责人:杜佳宁。(2)系统未实现双机备份

整改措施:联系厂家进行完善 9月底完成,负责人:郭文平。

(3)未打印相关报表

整改措施:向集团公司咨询打印内容 8月底完成,负责人:郭志强。

六、结论:

8.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篇八

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维修及故障分析

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是铁路运输指挥的重要手段,系统故障将影响各类调度、行车命令的有效传达,对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造成影响.结合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各类故障情况.对铁路数字调度系统的故障原因及维护方法做一简单分析与介绍.

作 者:孙振坤 李世堂 吴刚 Sun Zhenkun Li Shitang Wu Gang  作者单位:兖矿集团铁运处电务段,273500,山东邹城 刊 名:铁道通信信号 英文刊名: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年,卷(期): 45(2) 分类号:U2 关键词:铁路数字调度通信   故障   安全与效率  

9.联通WCDMA通信技术探析 篇九

1 WCDMA概述

目前看来,3GPP所制定的WCDMA标准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几个版本:分别是R99、R4和R5。R99又是现在最为成熟和稳定的一种版本,它本身有着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采用了GSM/GPRS的核心网络,并且引入了全新的WCDMA与CDMATDD的无线接入网络RAN。除此之外,R4也有一个其本身的主要特征,那就是可以更好的将我国提交的TD-SCDMA技术在3GPP的标准化,它的核心网络有一个主要特点,那就是在电路域就已经将控制和承载分开来,然后更好的面向全IP的核心网络结构过渡。R5才有的就是另一个全IP版本,它的核心网部分在结构上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引入到IP的多媒体域。R5还有有另一个主要作用,那就是增强无线接口技术,来更好的支持下行速率为10Mbit/s的HSDPA技术。

2 WCDMA的系统标准和特点

2.1 基本技术指标

系统带块是5MHZ、码片速率是3.84Mchip/s。WCDMA其实是一个宽带直扩码分多址系统,也就是说,它是通过用户的数据传输和CDMA扩频码进行比特线程伪随机的,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将用户的信息比特扩展到更宽的带宽上去。在WCDMA系统中,数据流采用的是正交可变扩频因子(OVSF)码进行扩频的,扩频后的码片速率可以达到3.84Mchip/s,该码也可以称之为信道化码。扩频之后的数据流将采用Gold码进行数据加密,Gold码本身有很好的相互关联性,非常的适合区分小区与用户。

2.2 WCDMA中的声码器采用AMR技术

所谓的AMR技术,其实就是自适应多速率技术,多速率声码器本身是一个有着八种信源速率的集成声码器。然后根据空中接口的负荷和语音连接的质量进行AMR控制,无线接入网控制AMR语音连接的比特速率。如果是在较高的负荷其间,那就会采用相对较低的AMR速率,这样可以保证在语音质量的同时能够有较高的信息储存容量。合理的利用AMR声码器,可以根据小区网络的容量进行适当的选择,对于语音通话质量和容量的平衡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

2.3 快速功率控制

保证WCDMA系统性能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就是保证功率控制的快速和准确。功率控制可以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远近效应,这样对于接收机几首到近距离的发射机信号也能够相对容易一些,但是如果在接受远距离的接收机信号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接受困难的问题。这样通过对功率的控制,就可以更好的调整发射信号的功率,保证信号的传输效率的同时可以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

2.4 WCDMA中的Turbo编码应用

在WCDMA系统中涉及到了两种应用编码类型,一种是卷积码,另一种是Turbo编码。第一种编码形式已经使用了长达几十年,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不断进步,该编码形式也逐渐发展为信道编码形式。另一种编码形式Turbo编码形式,有着以下的几点优势,它可以在相对信噪比条件较差和较低的条件具有相对优越的纠错能力,还能够保证尽可能的降低数据传输的误码率,适合在高速率、对译码的延时要求也不是很高的分组数据业务能够很好的适应。采用这种编码形式,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发射功率,同时增加储存信息的容量,在第三代的通信技术中,这种编码形式被广泛采用。

3 WCDMA演进技术

3.1 MIMO及时空码技术

该技术是在CDMA系统中广泛采用的,可以在上行链路使用多用户检测,对于信息容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加快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同时提出了多天线和发送分集技术。主要包括了V-BLAST和基于发送分集的时空编码技术。前者因为各个发送天线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会使贷款效率较高,后者发送天线上数据相互关联,这样就会有相对较好的性能。这两种技术在WCDMA系统中的应用也大大的提高了通信的性能。

3.2 智能天线技术

多址干扰对WCDMA系统的容量进行了限制,在不增加带宽的的条件下可以精炼的抑制多址干扰。智能天线技术可以通过定向对信号进行发射,还可以更好的抑制干扰,通过空间的合并,这样整个天线阵方向就能够在期望的信号方向产生较大的增益,在其他方向增益降低,提高收信的干比。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改进,智能天线技术在WCDMA系统发展中将会有更加长远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3.3 多用户检测

在CDMA技术中,因为多个用户是随机接入的,这样使用的扩频码集通常情况下会正交,这样多径信道就会导致Walsh码不正交,这样就会导致各个用户之间产生干扰,这就是多址干扰。这种干扰会给WCDMA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且会严重的降低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应运而生的就有了多级型非线性并行干扰抵消检测器,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最有可能实现多址干扰抵消的一种技术。

4 总结

在WCDMA系统的应用中,自适应多速率技术、Turbo编码技术、快速功率控制技术等都已经通过了网络的测试,并且证明了这些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作为WCDMA在3G演进的增强基带传输技术,多用户检测和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将会保证通信的质量和容量,该技术现在逐渐商业化,并且加快3G演进进程,相信在未来该技术会占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孔丽萍.联通WCDMA通信技术优势浅析[J].管理学家, 2012, (13) :331-332.

[2]卢昌龙.WCDMA系统及其关键技术探讨[J].广西通信技术, 2003, (01) :12-16.

10.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篇十

(作者姓名:XXX,XXX)

(作者单位:XXXXXXX)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网络通信系统已经深入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由于网络通信系统的重要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通信系统存在较大的风险,例如:系统脆弱性、网络通信协议漏洞、人为破坏等。如果利用存在风险进行恶意破外,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和信息泄露。针对网络通信系统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对网络通信系统中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通信网络抗风险能力提供基础。

关键词:通信系统,风险分析,应对措施 中文分类号:TPXXX 文献标识码:X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最高学历。主要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

Risk Analysi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odern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gone deep into every field of social development.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pen,so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there is a big risk,for example:the system vulnerability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 vulnerabilities,vandalism.If the 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risk of malicious broken,often caused serious damage and leakage of information.Aiming at the risk problem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on,to assess the risks i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put forward the risk response measures,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anti-risk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Key Words:Communication system,risk analysis,Strategy research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深入,网络通信系统的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也标志着现代社会完全进入和信息时代。在日常生活中,网络通信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网络通信系统的开放性和不完备性再加上网络通信系统组件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和设计上的缺陷等客观因素,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风险,例如硬件运行风险、软件漏洞、人为破坏等,与此同时,一些恶意破坏、非法访问、用户操作不当等都会造成信息泄露、系统破坏等,会对网络通信系统产生较大的安全威胁。本文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和整改措施,用以防范安全威胁或者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全文主要内容进行总体论述;第二部分为网络通信系统风险分析,主要论述分析现有网络系统中存在的系统风险,主要分为组件风险、物理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外部风险等;第三部分为风险评估模块设计,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分别是系统初始化模块、数据输入模块、系统评估模块、结果显示模块;第五部分为结论,主要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分析。2 网络通信系统风险分析

网络通信系统是网络技术与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通信技术,主要用于满足数据传输与通信的需求。网络通信系统能够将不同数据、终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共享数据的网络。对于网络通信系统来说,潜在的危险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网络通信系统的开放性和不完备性,以及网络通信系统组件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和设计上的缺陷等客观因素。网络通信系统组件的脆弱性是风险的直接来源;与此同时,在网络通信系统的运行中,攻击和非法操作也是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系统的普及,一旦此类风险变成灾害和威胁发生,对社会和国家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产生不良影响。

基本风险分类如下:

网络通信系统风险组件风险物理风险系统风险操作风险管理规范缺失外部风险硬件软件自然灾害系统运行环境软件设计缺陷病毒员工误操作外部攻击信息外泄

图 1 网络通信系统分类示意图

(1)组件风险

硬件风险:硬件组件的安全隐患多来源于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主要表现在物理安全方面的问题,由于是固有硬件原因,采用软件程序处理方法的效果不大,应在管理上强化人工采取弥补措施。因此,在选购硬件和自制硬件时,应尽可能的消除或有效减少这类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软件组件:软件组件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软件工程和设计中的问题,在对软件设计时,不慎的疏忽可能导致安全漏洞的产生,设计时软件过大过长或是不必要的功能,都可能导致软件组件的安全脆弱性,软件设计不按照网络通信系统安全等级要求操作设计时,导致软件的安全等级不能达到标准。软件组件可分为应用平台软件、操作平台软件和应用业务软件三种,这三类软件的组件体系是以层次结构构成。应用平台软件划分处于中间层次,运行的支持和管理应用业务的软件是在操作平台支撑下运行。

(2)物理风险:雷击、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难;同时,还有一些温度的原因,例如高低温、多雨等原因导致的温度和湿度异常,供电系统故障。还表现在线路上,线路原因会导致通信线路损坏和传输质量下降。存储介质在使用时,过长或质量不合格等因素导致不可用;网络设备和系统设备在使用时间过长或质量问题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硬件故障;有时候攻击者利用非法手段进入机房内部盗窃、破坏,攻击者利用工具捕捉电磁泄漏的信号,导致信息泄露等。

(3)系统威胁与风险。由于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过度使用内存、设计缺陷导致数据丢失或运行中断、攻击者利用各种工具获取身份鉴别数据,并对鉴别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剖,获得鉴别信息,未授权访问网络、系统,或非法使用应用软件、文件和数据等。

(4)操作风险:由于内部员工误操作或者管理规范缺失等因素会造成系统存在较大的风险。

(5)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外部攻击、信息泄露等。网络设计不合理、内部人员未授 权接入外部网络、设施、通信线路等因素使得攻击者利用网络扩散病毒、内部人员下载、拷贝软件或文件,打开可疑邮件时引入病毒、授权用户对系统错误配置或更改、攻击者利用通过恶意代码或木马程序,对网络、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进行攻击等。3 风险评估模块设计

网络通信系统中存在潜在的风险,存在造成损失和影响的隐患。由于风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等级进行评估,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标准之间的相互搭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范围对系统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设计思路,本文初步设计了一个网络通信系统风险评估系统模型。主要分为4部分:系统初始化模块、数据输入模块、系统评估模块、结果显示模块。基本设计思路如下:

系统初始化模块风险评估系统数据输入模块图 2 风险评估系统设计框图

系统评估模块结果显示模块 各个子模块的功能简述如下。

(1)系统初始化模块:测试网络开始之前设定网络拓扑结构、流量类型、服务种类以及各种威胁和漏洞等基本参数;根据系统设置,从网络脆性指标集中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参与本次评估。通过分析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从网络的所有脆性指标中选取对本次评估影响显著的指标集,有效避免了人工因素的干预;设置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可以人工设置,可以通过建立评价指标评判矩阵,本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逐层计算得出。

(2)数据输入子模块:从测试网络采集各项评价指标数据,系统网络信息的抽取可以通过客户访谈、工具扫描、渗透测试、文档信息挖掘等多种方法。脆性事件的影响因素包括事件脆弱点和硬件缺陷、系统软件漏洞、应用软件漏洞、协议漏洞、管理漏洞等。

(3)综合评估子模块:根据得到的各项评估指标数据以及崩溃系数空间,计算系统的信息脆性风险熵,反映系统的脆性风险的总体预测和把握的能力。最后根据测试网络系统的脆性度情况,可以得出网络通信系统崩溃的程度。

(4)结果输出子模块:以表格、图形和文档的形式输出评估分析结果。4 应对措施分析

按照层层防护的思想,网络通信系统由具有相同或不同等级的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均需要实现安全域内部安全、安全域边界安全及安全域互联安全。不同的安全等级要求具有不同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实现基本安全保护能力将通过选用合适的安全措施或安全控制来保证。

(1)物理防护措施。机房和办公场所物理位置要远离人造和自然灾害多发的地方;机房出入设置门禁系统;配备机房专用空调和UPS设备等。

(2)边界防护措施。部署防病毒网关、防拒绝服务攻击、防火墙、防垃圾邮件、非法外联监控、VPN等边界防御专用设备。

(3)监控检测措施。部署防间谍、网站防篡改、网络入侵检测、主机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专用系统。

(4)应急恢复系统。利用备份管理软件对各种开放平台数据实现在线备份。(5)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人、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

(6)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政策性文件和安全策略等,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方针、原则、责任等;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安全管理活动,约束人员的行为方式;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行为,防止操作失误。

(7)人员安全管理。签署保密协议;对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应签署岗位安全协议;关键岗位的人员调离应按照机要人员的有关管理办法进行。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

(8)系统管理。明确系统定级与备案,确保使用国家规定的安全产品;软件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网络通信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网络通信系统的开放性和不完备性再加上网络通信系统组件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和设计上的缺陷等客观因素,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风险。本文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和整改措施,用以防范安全威胁或者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参考文献] [1]金毅,达庆历,徐南荣.朱进度模糊决策模型及其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2013,5(2):30-36.[2]孟广均,沈英,王庆利等.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导论[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7-8.[3]钟义信,戴宗坤,罗峰.信息科学管理[J].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24-24.[4]GB 17895-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25-30.[5]WEI Qi,JIN Hongzhang,JI Ming.The research on brittle catastropheof complex giant system[C],IEEE,2002,3:1400-1425.

11.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篇十一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学习移动机器人智能避障测距系统为主,阐述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测距系统的应用场合非常的多,比如测距雷达、测速仪、测深仪、汽车倒车的报警装置等等。这里就浅谈智能的测距避障系统。【关键词】测距系统智能控制单片机

1.引言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进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也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自1971年傅京孙教授提出“智能控制”概念以来,智能控制已经从二元论(人工智能和控制论)发展到四元论(人工智能、模糊集理论、学运筹和控制论),在取得丰硕研究和应用成果的/ 7 同时,智能控制理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智能控制是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的发展得益于人工智能、认知科学、模糊集理论和生物控制论等许多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智能控制也是发展较快的新兴学科,尽管其理论体系还远没有经典控制理论那样成熟和完善,但智能控制理论和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受到相关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理论和技术也必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就移动机器人其中一个小系统进行学习研究,体现出智能控制的特点: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级;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特性;智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智能控制系统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智能控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2.测距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要想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的路径准确,就必须将其安装测距系统,以使其及时获取距障碍物的信息(距离和方向),为了躲避障碍物,机器人的移动路径要能做智能调整, 使其在二维空间中,在起始点、目标点已知的条件下,当移动机器人避障成功后执行规划系统预先规划的路径,获得较短的路径长度并到达目标点为止。测距系统中涉及了超声波和单片机。这里就超声波和单片机作简要介绍和选取型号。/ 7 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 20 ~ 20000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 20KHz 或小 于 20Hz 时,我们便听不见了。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 20000 赫兹的声波称为 “ 超声波 ”。为什么测距系统中要用超声波来测距,那是因为我们机器人获取障碍物信息要它的距离和方向,而超声波具有:a.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b.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c.超声波与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适中,易于携带有关传声媒质状态的信息。正因为这些特点所以采用超声波。

单片机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CPU,它可以处理许多指令,最初的8031单片机生产成本低,功能够用所以当时被很多产品所采用。研读的这篇移动机器人采用了AT89S52单片机,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使用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51系列单片机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篇文章针对移动机器人的在行驶过程中需要获取障碍物距离和方向信息,设计了基于超声波测距模块URM37V3.2的测距系统, 同时,在假设起始点、目标点位置已知的条件下,以遗传算法对于模糊避障控制器进行最优化设计,设计在三个障碍物环境最佳避障模糊控制器。/ 7 3.软件设计和路径规划算法

原文是这么说的“单片机通过超声波测距模块U R M 3 7 V 3.2 要获得正确的距离、角度信息,就必须按照URM37V3.2的通信协议进行工作。启动16位距离信息读取命令的格式为0 x 2 2 + 度数+ N C + S U M ,其中N C 代表任意数据,SUM代表校验和,度数被测方位的角度信息,当测量完毕以后URM37V3.2返回给单片机的数据格式为0x22+距离高+距离低+ S U M,S U M 代表校验和,如果检验和正确,,经过距离运算子程序即可得到发送角度方位对应的距离。”其中测距系统模块化之后大大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可以由多个子系统组成一个大系统。模块的编程都采用和汇编语言,编程直接简单,模块通信接口多功能强大。

而路径规划则是采用了模糊规则与遗传算法相结合,这个规则是这样的移动机器人按照规划系统所规定的路径,向目标点方向前进,当移动机器人遇到障碍物时,反馈系统,即以遗传算法设计的避障模糊控制器,复杂做避障运动,等到避障成功后,继续执行规划系统预先规划的路径,并到达目标点为止。遗传算法通过调整避障模糊控制器的参数,包括模糊规则,模糊隶属函数的低端参数、范围,以及加入染色体遗传基因,并由适应度函数的计算,比较适应度,搜索最佳染色体,并得到最佳避障模糊控制器。三个障碍物环境下以遗传算法设计最佳避障模糊控制器的方法和步骤为:首先进行遗传算法参数编码,得到调整参数。包括对输入变量移动机器人前端到障碍物边缘的距离Dco、移动机器人分别与障碍物及目标点的角度差Ae以及输出变量移动机器人的转角的隶属函数底端参数,控制规则库参数、基因算子参数进行编码。其中输/ 7 入、输出变量的隶属函数底端每个变量取5个,三个变量共15个参数,控制规则库参数取25条,基因算子参数分别为输入变量Dco、输入变量Ae以及输出变量f 三个,所以调整参数共有43个,即为遗传算法的染色体长度,图1为染色体调整参数编码图。其次对路径规划定义适应函数,本文的路径规划要求机器人不能碰撞到障碍物,并使得路径越短越好,所以这个问题为路径最短问题,路径越短,其适应度越高,被选择的概率越大,定义的适应函数如下:

fit = 100-(d + cob + cow)其中fit:适应度 d::总路径

cob:碰撞到障碍物的系数 cow:碰撞到墙的系数。

从适应函数可以看出,总路径长d越短时,适应度就越大,越符合设计要求,碰撞到障碍物的系数cob和碰撞到墙的系数cow越小,适应度就越大,越符合设计要求。将模拟参数定义为:

基因算子搜索范围: dco[-10 10]、Sae [-10 10]、Stheta[0 100] 搜索数:15 种群大小:50 / 7 交配率:0.9 变异率:0.03 通过计算机对三个障碍物的环境下以遗传算法设计避障模糊控制器进行模拟,可以获得三个障碍物环境的最佳避障模糊控制器,将未经由遗传算法最优化的避障模糊控制器和经由遗传算法最优化的最优模糊避障控制器进行模拟比较,设定障碍物环境为100×80单位长,障碍物边界为墙,移动机器人的起始位置(xsi,ysi)=(10,10),目标点位置为(xg,yg)=(90,70),定义up为未最优化的避障模糊控制器,op3为以三个障碍物环境为基础的最优避障模糊控制器。d为移动机器人由起始位置经由避开障碍物,最后到达目标所行驶的总路径长度,通过计算机仿真可得,移动机器人采用未经由遗传算法最优化的避障模糊控制器所行驶的路程d=118,采用经由遗传算法最优化的最优模糊避障控制器所行驶的路程d=114。

根据作者的设计思路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操控URM37V3.2模块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多方位的障碍物距离信息,在复杂的环境下以遗传算法进行模糊控制器的最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模糊控制器的适应性,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使移动机器人由起始位置开始,能够避免与障碍物发生撞墙的错误情形发生,并到达目标点,使移动机器人的行走的路径为最短。/ 7 4.结束语

从上文可以看出智能控制的趋势,其中人工智能为智能控制提供了机遇。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到今天的智能控制,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上世纪 40 年代兴起的调节原理为标志,称为经典控制理论阶段;第二阶段以 60 年 代兴起的状态空间法为标志 , 称为现代控制理论阶段;第三阶段则是 80 年代兴起的智能控制理论阶段。

12.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篇十二

日常优化中以及VIP投诉处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两种安全模式拒绝导致的掉话或未接通问题:

场景一:在组合业务场景中, 单业务情况下再建另一PS或CS业务, RNC向UE下发安全模式命令后, 若在5秒内未收到UE的响应, RNC就会主动向CN发起安全模式拒绝, 随后就会把CS和PS的RAB分别拆除而导致掉话。

场景二:有用户投诉在进行通话时发生一起呼就失败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由于用户在进行PS业务过程中发起CS业务, 系统中RNC给UE发送了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后, 接收到UE上报的CELL UPDATE消息, 则直接向核心网发送SECURITY MODE REJECT消息, 导致UE释放。

针对以上场景的安全模式无线侧相关参数进行优化, 从而解决此类问题。

2 项目实施

2.1 原理简介

正常呼叫建立流程如下:

流程中安全模式控制过程是由网络侧用来向无线接入网侧发送加密信息的。在此过程中核心网的网络侧将与无线接入网协商对用户终端进行加密的算法, 使得用户在后续的业务传递过程中使用此加密算法;并且在终端用户发生切换后, 尽可能的仍使用此加密算法——即用于加密的有关参数会送到切换的目的RNC。

可知如果安全模式被拒, 则将导致呼叫建立失败, 而组合业务下由于IU口的释放, 将导致已有业务产生一次掉话。

场景一典型信令如下, RNC在5秒内没有收到UE反馈的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则将向核心网反馈安全模式拒绝, 并同时释放IU口:

从流程上来看, RNC未收到UE的响应, 有可能是空口质量存在问题, 导致UE未收到, 或UE回复后RNC没有收到外, 还有可能是UE回复得较晚, 超过了5S, 而RNC侧先向CN发送了拒绝响应.

场景二典型信令:

从流程看, RNC给UE发送了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后, 接收到UE上报的CELL UPDATE消息, 产生交叉流程, 当前参数设置使得无法处理而产生安全模式拒绝。而如果RNC遇到此类情况先处理CELL UPDATE后再判断是否向核心网发送安全模式拒绝消息则可提高接通率、降低掉话率。

2.2 优化参数设置

根据以上分析, 涉及优化参数如下所示:

参数1:Rrc Secrt Mode Cmp Tmr (等待安全模式完成定时器) , 该参数设置过小, 在安全模式流程中RNC等待UE发送的RRC COUNTER_CHECK RSP消息时间变短, 造成系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安全模式流程, 影响掉话率。

因核心网有安全模式完成定时器, 可以考虑把RNC侧的安全模式完成定时器的时长适当延长, 大于核心网的时长, 这样就可以避免因PS/CS域安全模式超时而带来的掉话。一般CS域的安全模式定时器设置为5S, PS域的安全模式定时器设置为8S, RNC侧的安全模式定时器为5S, 因此建议RNC侧修改为10S, MML指令如下:SET USTATETIMER:Rrc Secrt Mode Cmp Tmr=10000;

参数2:RESERVED_SWITCH_0_BIT17 (保留开关参数0位17) , 开关为ON时, RNC不给核心网发送SECURITY MODE REJECT消息, 而是处理完小区更新消息后再处理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开关为OFF时, RNC保持原有实现。

一般此参数默认关闭, 建议打开以解决CELLUPDATE与安全模式流程交叉问题。打开开关后如果原服务小区信号质量下降的情况下, 先完成CELLUPDATE流程, 如果此时服务小区信号质量良好后, 则可提高了加密模式成功率, 从而提高接通率、降低掉话率。MML指令如下:SET UALGORSVPARA:Rsv Switch0=RESERV ED_SWITCH_0_BIT17-1;

3 实施效果

3.1 基本指标对比

3.2 特性指标对比

结果分析:

⑴语音话务量及数据流量基本保持稳定;

⑵RRC建立成功率整体略有上升;

⑶建立成功率整体保持平稳;

⑷CS/PS掉话率略有下降, 约下降0.002%左右;

⑸安全模式完成率保持平稳、略有提升;

⑹RNC向CN发送的安全模式拒绝消息次数 (无线网络层原因) 明显下降, 其余原因导致的拒绝消息次数无明显变化。

4 总结及后续优化建议

上一篇:特殊门诊申请表下一篇:东营市基督教堂卫生防疫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