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24-11-08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精选8篇)

1.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一

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正在向经济强国的方向进军,加入WTO以后,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生存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建立在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上,人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人力资源的素质并不高,这里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方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获得所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若想获得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的竞争优势,必须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招聘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

【正文】

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甚至没有人力资源管理。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和对人的认识上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再加上中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下岗人员多这一特点,招聘就显得特别轻松。结果是你进我出,人才不稳,恶性循环。

(二)、机构设置不到位,没有形成明确的工作分工。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企业多数老板认为人力资源部只增加成本,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迫使他们极力压缩部门编制。办公室主任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力主要放在行政事务上,工作范围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委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之类较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企业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引进、培育和利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人才引进渠道过窄,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效果不理想;

2、缺乏完整的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3、岗位设置与人员配置不尽合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岗位职务分析,没有完整的职务说明书。

4、企业不愿在员工培训上投资,认为对员工培训不但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弄不好培养出的员工翅膀硬了就会走人。所以多数企业便实施

“不用不招、现用现招、不行再招、只用不养”的功利措施。

(四)、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科学、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这不仅会扭曲和削弱激励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也将使企业陷入管理监督的困境。

(五)、实践中,企业员工对薪酬现状不满,难以有效激励他们积极地工作。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薪酬分配上不公平现象严重;二是缺乏相应的福利制度,使员工没有安全感。此外,激励手段单一,忽略员工需求的多层次性,以物质激励代替一切;忽略高层次人才对精神激励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结果造成能人留不住。

二、解决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现部门化,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1、企业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同时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化、专业化运作的同时,也要着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总体协调部署下,提高其他各部门的管理能力,培养一支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团队。

2、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建设企业人才梯队。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人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上的优势互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发挥出其整体协同效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企业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建设企业的人才梯队,这样来明确企业人才的成长阶梯,树立员工成长目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更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二)、做好工作分析,明确员工的责权利

1、做好工作分析,并保持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工作分析才有可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各大板块的工作,诸如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世界上不变的唯有变化,工作也在动态的变化中运行,因此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显得尤为重要。静止不动的工作说明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危害性在企业管理中屡见不鲜,它往往成为非正规管理的始作俑者。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企业必须合理的进行组织架构设计,科学的分工作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这就要求企业要突破血缘、地缘关系的约

束,建立责、权、利明确的现代契约关系,明确劳资各方的各项权利义务。要确保组织中的任何人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彻底地摆脱“人治”,实现“法治”,这样才能保障和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企业环境中更好的为达成企业各方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加强员工的培训,重视员工的个体成才。

企业应该不断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重视员工的个体成才。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培训开发,将无法适应以人力资源竞争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挑战,同时也是对员工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员工的培训并不仅仅是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更重要的是开发人的能力。通过不断培训,使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使员工向智力型、复合型人才发展。

(四)、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员工不但单单有经济方面、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型,满足他们在物质利益和社会心理的多方面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谋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劲动力。

(五)、形成有竞争力的薪酬

薪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等。制定企业薪资管理办法,要既能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又能体现岗位职责权限高低、承担风险和责任大小的原则;既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吸引外部人才和避免内部人才的流失,充分发挥工资的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今天的员工仍然期望富有竞争力并与业绩紧密相连的薪酬,最好的业绩、最突出的人才应得到最好的报酬。报酬包括薪酬和股票期权;薪酬对员工极为重要,他不仅是员工的一种谋生手段,而且他还能满足员工的价值感,他会体会到由于晋升和加薪所带来的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的工作,这是任何企业应该尊重的事实。

三、结束语

企业必须从根本战略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长远发展着眼,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成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的良性机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之树的常青。

2.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二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长远目标, 投资以经验决策为主, 不具科学性

由于自身规模小, 面临风险大, 所以企业把回收资金作为重要目标, 很少考虑长远发展。在投资方面, 带有盲目性, 缺乏稳健, 不根据客观条件及自身实力, 对项目投资不经科学考察、论证。许多中小企业倒闭破产, 皆因投资不当所致。

2.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 资金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缺乏担保的问题。这大大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管理机制决定了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股票上市的机会, 加上企业自身缺乏信誉度, 因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大部分企业靠自身销售获得资金, 导致中小企业资金不足,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对财务管理不严, 内部财务控制力弱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对现金管理不到位, 现金周转不灵, 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收益;应收账款周转缓慢、管理水平不高, 无严格的信用标准, 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沉淀, 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存货控制薄弱。许多中小企业对存货缺乏有效管理, 无存货计划、无存货定期监督和检查制度, 对日常存货的控制不到位, 致使存货周转失灵。

4.企业管理者对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忽略了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

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不懂财务, 看不懂也不习惯看财务报表, 甚至把财务部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分开, 仅仅是在年终或企业出了重大财务问题时, 才去关心, 但这已为时已晚。

5.对财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责权不明

在许多中小企业中, 财务人员并没有收到企业的重视, 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 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许多中小企业乃家族性企业, 财务管理者均由企业决策者充分信任的人来担当, 这些人素质良莠不齐, 多数人缺乏财务管理知识, 使得财务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职责不分, 越权行事, 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办法

(一) 政策方面

1. 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出台法律法规, 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并不断推陈出新, 引导企业发展。

2. 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这种机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来源、投资指导、业务咨询等服务。在资金来源方面通过一系列法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约束力, 并且根据不同企业提供投资指导, 包括较为完善的市场调研及行业前景分析, 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和回报率。

3. 制定长期的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方略和计划。

扶植中小企业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 企业创业初期政府应帮助它们选择好进入的行业,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间断地提供技术、资金支持, 起到引导、监督作用。

(二) 地方政府

1. 建立地方性法规政策, 扶植中小企业发展, 规范中小企业财务制度, 起到督促监督作用。

2. 可以每年召开一次全省 (市) 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工作大会,

表彰财务管理规范的先进企业和个人, 为各企业树立典型, 作为学习的楷模。

3. 定期举办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座谈会, 邀请地区财政、国地

税、国资等部门负责人进行演讲, 宣传财务管理的一些典型做做法与成功经验, 又各企业提出针对性意见或建议, 全面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4. 开设培训班, 组织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参加, 增加管理者的财务知识、水平, 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拓宽视野。

(三) 企业自身

1. 账务方面:

第一, 建立完整的账务体系, 明确债权债务关系,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减少坏账发生;第二, 由财务部门加强资产管理, 充分利用资产价值, 避免浪费与损耗;第三, 规范财务制度, 避免出现财务漏洞。

2. 财务体系方面:

运用科学管理方法, 优化财务结构。第一, 遵循“由宏观到微观, 由财务到业务”的原则, 建立财务数据库, 确保各项业务有据可查;第二, 完善财务流程, 保证全过程可追溯;第三, 充分利用各项数据, 通过财务监察查找业务盈亏的关键,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提高企业价值和利润。

3. 人员方面:

第一, 企业管理者自身要懂得财务知识, 有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第二, 所任用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专业知识, 责权明确, 并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 会计主要负责实施会计计量及确认工作, 确保财务工作只接受所有者监督, 而会计工作只接受各种法律监督;第四, 加大对财务部门的重视, 提升财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 使其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光起.颠覆——中国市场营销与管理规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文逢博, 裴更生, 高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3.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三

商事仲裁是民商事案件的当事人双方自愿将争议交由独立的第三方,由其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审理并作出对双方都有拘束力的裁决。仲裁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上具有高效、快捷、经济等优势,作为解决民商事纠纷的一条重要途径,商事仲裁在西方国家具有久远的历史。也正是因为仲裁的悠久历史、浓厚的仲裁文化传统及其具有跨地域受理、专家断案、一裁终局等诸多独有的优势,因而它一直是西方国家民商事主体解决商事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首选方式。与西方国家活跃的仲裁实践和发达的仲裁制度相比较,我国的仲裁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在1994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而且该法也确与国际惯例接轨,符合仲裁发展的主流方向,但从其实施的情况来看,却不甚理想,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新设立仲裁机构的受案数量相对较少,与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商事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形成极大反差。为什么先进的仲裁立法没有达到普遍理想的社会效果呢?为什么仲裁对社会关系的调节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显现和应有发挥呢?客观上由于仲裁法和新的仲裁制度施行时间不长,事物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毋庸讳言,仲裁的发展确实也遇到了或存在着来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社会大环境方面的问题、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和仲裁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仲裁发展现状及特点

仲裁法实施后,我国的仲裁由原来的行政仲裁转变为商事仲裁,符合仲裁法规定条件的地市陆续成立了仲裁机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商事仲裁机构的数量及其软硬件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仲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商事仲裁介入市场经济的范围、商事仲裁机构受理案件的数量、商事仲裁服务的供求关系等方面均得到了改善。市场主体的仲裁意识也有了较大提高,商事仲裁的需求日益扩大。仲裁为公正、及时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商事争议,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总体来说,我国的民商事仲裁发展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机构众多,业务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已有200多家商事仲裁机构。在这些仲裁机构中,业务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和省会等中心城市的仲裁机构业务量较大且增长稳定,逐渐形成品牌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些体制灵活,思想开放的仲裁机构的仲裁業务发展也较好;但有些仲裁机构却业务发展缓慢,增长停滞甚至下滑,出现仲裁员无案可裁、仲裁机构工作人员发不起工资,机构的运转只能靠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勉强维持的局面。

2.统一的国内外市场

国内仲裁与涉外暨国际仲裁服务市场相统一。首先,国内仲裁机构不能受理涉外仲裁业务的壁垒已消除,其次是我国仲裁机构客观上已加入国际仲裁服务市场的竞争,已经形成了国内外统一的仲裁大市场。但是,立法对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仍实行差别待遇,对国外仲裁给予超国民待遇。不平等的待遇,使国内外仲裁机构处于裁判标准不一样的竞技场上,国内仲裁机构的发展无疑会受到阻碍。

二、我国仲裁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入世后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仲裁也应与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开放性、国内和国际相统一的仲裁服务市场。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仲裁在以下这些方面还存在问题:

1.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使仲裁的优越性难得彰显

《仲裁法》在我国的仲裁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仲裁的自治性、统一性、民间性和准司法性得到了立法的确认和体现。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人们立法思想的限制,仲裁法还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首先,仲裁法对仲裁协议的是否有效作了过于严格的规定,没有充分体现尊重当事人选择权的仲裁理念。根据仲裁法,一个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请求仲裁的事项和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欠缺上述任何要素之一,都被归为无效。严格按仲裁法,会使许多本想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当事人难以申请仲裁,这与仲裁法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自主选择的宗旨相背离,从而也影响了仲裁的发展。其次,仲裁法对仲裁财产保全的规定,也未能体现仲裁高效、快捷的特征,仲裁中的财产保全交由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与实施,使仲裁机构及当事人颇感运作不便。再之,在仲裁庭审程序的规定上,仲裁法显得过于笼统、原则和粗疏,操作性不强,忽视了仲裁法的程序法性质。特别是在有关仲裁的司法监督上,仲裁法对涉内与涉外仲裁采用不同的审查标准,对国内仲裁裁决设置双重监督制度也在事实上阻碍了仲裁的发展。对国内仲裁裁决,当事人既可申请法院撤销,还可申请法院不予执行。其后果之一,是给故意拖延履行裁决的当事人以合法依据,导致一项仲裁裁决因当事人既申请撤销又申请不予执行而无法得到及时执行,使仲裁的效率受到影响;其后果之二,可能因理解上的原因,一个持同样理由的当事人,在申请法院撤销仲裁裁决时未获支持,而在另一法院申请不予执行时有可能获得支持,由此而引发司法裁判上的矛盾、冲突和混乱,并进而损害仲裁的权威。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司法对涉外和非涉外仲裁裁决的监督实行双轨制,标准不统一,即对涉外仲裁裁决实行程序审查,而对非涉外仲裁裁决实行严格的包括超出仲裁法规定之外更为严格的实体和程序审查。这种司法监督的内外有别使当事人对仲裁裁决的效力及其能否得到执行产生怀疑。要求过严和范围过宽的司法监督以及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仲裁业务的发展和仲裁权威的树立。

nlc202309021854

2.社会上对仲裁的认知明显不够,仲裁的社会环境不容乐观

由于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农轻商,商品经济不发达,没有形成浓厚的仲裁文化积淀和良好的仲裁社会环境,仲裁没得到较好发展。虽然自仲裁法颁布以来,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推介仲裁,并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成效,但从总体而言,仲裁宣传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均未达到理想的程度。很多企业、经济组织和公民对仲裁的认识还存在“盲区”,不了解仲裁的含义、特点及程序等,对现行仲裁制度缺乏认识。还有部分企业、经济组织和公民因以往有过仲裁的经历和体验,而对仲裁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其了解的原有仲裁属于行政仲裁,有较多的弊端。因而在这些企业、经济组织和公民印象中,仲裁有着种种缺陷和不足。因而不会对现行仲裁制度产生信任感和亲合力,也就不会选择仲裁解决其所发生的纠纷。

另外,法院对仲裁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仲裁法赋予了仲裁机构对商事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进行裁断的权力,但未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权力。仲裁裁决除当事人自觉、自愿履行外,要依赖于法院强制执行。除此之外,在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仲裁财产保全的实施等方面,仲裁机构也需要法院的配合和支持。但现实的情形是,有些地方法院对仲裁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未产生足够的认同。有些法官认为仲裁抢夺了法院的案件,使法院的部分司法裁判权旁落他手,法院的部门利益受到影响,由此产生了一些法官排斥仲裁的现象。

3.不少仲裁机构先天不足,自身存在较多问题

仲裁法颁行至今,按设区的市都可以设立仲裁机构的法律规定,我国已陆续成立了200余家仲裁机构,这样的数量在世界上也许是独一无二的。仲裁机构量的扩张并非难事,重要的还在于质的提高。有些仲裁机构因当地财力所限或因其他原因,在不具备相应办公条件的情况下,挂牌运转,给当事人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象。治理结构的缺失,也使仲裁机构难以规范运作,更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许多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不具体,庭审程序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

4.商事仲裁诉讼化有日趋严重的趋势

仲裁程序应比民商事诉讼更为简便灵活,但在最高法院《证据规则》实施后,许多仲裁机构纷纷修订仲裁规则,将《證据规则》的许多规定移植进了仲裁规则中,如对举证期限作了严格的规定,强化庭审的质证程序,但对仲裁员的庭审释明权却未有相应明确的规定。

目前,商事仲裁市场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是当事人仲裁意识不足,另一方面是仲裁机构的独立性不够、竞争不足。而仲裁服务市场竟争不足,反过来又导致仲裁机构的惰性,制约了仲裁机构的竞争。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将会导致恶性循环,使仲裁机构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会制约仲裁业务的发展和仲裁机构的竞争。

三、解决仲裁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任何一项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和障碍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尽快解决问题排除障碍,使其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为此笔者试就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在积累仲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修改仲裁法,以弥补现行仲裁法规定上的欠缺和不足。

仲裁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关于仲裁立法及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和问题的修改意见已经多次研讨,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仲裁法的修改在立意上首先要体现仲裁意思自治、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对仲裁协议的有效性的不应进行事先审查,当事人若有审查的建议与要求,也应以确实无法确定选择的仲裁机构和仲裁事项作为仲裁协议无效的标准。在仲裁的司法监督的设计上,国内仲裁裁决和涉外仲裁裁决应内外相统一。

2.加大宣传,依靠社会,特别是政府的力量推广仲裁理念,推动仲裁机构的发展。

各地仲裁委员会首先要要靠自身的力量,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方式加强对仲裁法律知识、仲裁解决民商事纠纷方便、灵活、经济、快捷、保密等优点的宣传,通过平面媒体、立体媒体及信息网络等途径,深化、细化仲裁法律制度的宣传、推行工作。另外还要在更高层次上、更广领域内,采取上下联动、整体配合的方式,进一步宣传、推介仲裁,形成宣传强势;条件成熟时推出全国性的仲裁宣传报刊,以发挥新闻媒体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影响力大的特点和作用,促进全社会仲裁意识的提高。由于我国的商事仲裁文化氛围不浓,基础薄弱,仲裁不是源于民间的实践创造,而是立法机关、政府的制度设计来实现的,因此在仲裁理念、仲裁法律知识的推广和仲裁机构业务的开展上,仅仅靠仲裁机构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要要靠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要依靠政府的推动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尽快成立中国仲裁协会,发挥协会的协调、研究、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作用,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仲裁机构与法院之间的协调机制,仲裁机构与立法机关的联系机制,仲裁机构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在确立仲裁机构与法院平等构架的前提下,仲裁机构要争取法院对仲裁更多的支持,自觉接受法院对仲裁的司法监督,形成良性互动。

3.提高仲裁委自身素质,改善仲裁委的形象。

首先,抓住换届的机会,选配好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选聘好仲裁员,使仲裁机构的人员组成更加符合仲裁法规定的要求。注重培养、引进人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仲裁员队伍和仲裁秘书队伍。人才是仲裁发展的智力支撑,必须坚持人才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坚持大范围地选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加入,建立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仲裁员队伍。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引进能满足仲裁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形成仲裁秘书队伍的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努力建成知识型仲裁机构。在仲裁员的选聘上,严格执行仲裁法规定的选聘条件,并尽可能的选聘那些热心仲裁事业、对仲裁事业有感情、熟悉仲裁、有时间为仲裁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精力的仲裁员,特别是能选拔一些专职的仲裁员。只有有一大批专职的仲裁工作人员和专职仲裁员,才能更关心仲裁的发展,因为仲裁的发展和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其次要不断提高仲裁办案质量,在公正的前提下,提高仲裁效率,发挥仲裁简便快捷、专家办案、一裁终局等优势,快速、合理地解决市场主体之间的纠纷。通过仲裁的优质、高效服务,提升仲裁的社会公信度,创建仲裁的服务品牌。

在管理模式上,仲裁可以实行多元化的管理。特别是仲裁委员会秘书处担负着仲裁机构的日常事务和仲裁发展的具体工作,其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可以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那些发展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仲裁机构可以实行市场化的管理;刚刚组建或者组建后还没有走上正轨的仲裁机构可以由政府财政给予支持或实行政府官员代管,发展到一定程度,要让其走向竞争的市场。

仲裁的发展要坚持融入市场经济,走市场化发展之路。仲裁作为处理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方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仲裁机构也必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自身的发展。仲裁机构应进一步改善硬件和软件条件,并从整体上提升自己的档次、品位和形象;大力倡导亲情化服务,以此让当事人获得仲裁不同于诉讼的全新感受,领略到仲裁独有的魅力,增强仲裁的吸引力。

作者简介:张宗峦,男,(1972---),山东滕州人,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兰州仲裁委员会工作人员。

(作者单位: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4.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四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侯文雅

学号

12121404153

专业

会计1204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当今社会中小企业为数颇多,但发展艰难,其中存货的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存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粗放,所以表现出基础薄弱、起点较低,其管理层次停留在单打独的家族传统粗放型的管理层次上,无健全的、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更没有认识或重视到企业存货控制和管理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国内许多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他们过多的把精力放在生产和销售上,忽视了存货的限额和数量控制,从而造成了存货的积压,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现断裂,产品生产不畅、资金积压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应加强存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因此,探讨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活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一个企业要像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本文选择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发现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寻求其解决对策,希望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西方存货管理理论的研究已经相对完善,对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西方国家存货管理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

JIT技术是存货管理的第一次革命。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业耐一创造了一种高质量、低库存的生产方式--即时生产(Just In Time,JIT)。JIT技术是存货管理的第一次革命,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量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在日本JIT又称为“看板”管理,在每一个运送零部件的集装箱里面都有一个标牌,生产企业打开集装箱,就将标牌给供应商,供应商接到标牌之后,就开始准备下一批零部件。理想的情况是,下一批零部件送到时,生产企业正好用完上一批零部件。通过精确地协调生产和供应,日本的制造企业大大地降低了原材料的库存,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也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事实上JIT技术成为日本汽车工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来源,而丰田公司也成为全球在JIT技术上最为领先的公司之一。数控和传感技术、精密机床以及计算机等技术在工厂里的广泛应用是存货管理的第二次变革。这些技术使得工厂的整备时间从早先的数小时缩短到几分钟。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机器很快从一种预设的工模具状态切换到另一种工模具状态而无须走到遥远的工具室或经人工处理之后再进行试车和调整,整备工作的加快使怠机时间结构性发生了关键的变化,困绕着传统工厂的在制品库存和间接成本也随之减少。仍然是丰田公司在70年代率先进行了这方面的开拓。作为丰田的引擎供应商,洋马柴油机公司(Yanmar Diesel)效仿丰田进行了作业程序的改革,在不到五年时间里,差不多将机型增加了四倍,但在制品的存货却减少了一半之多,产品制造的总体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100%以上。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存货管理的第三次革命。九十年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兴起之后,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如ERP、MRPⅡ等),可以使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市场销售的信息充分共享,计划、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部门之间也可以更好地协同。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使生产预测较以前更准确可靠。戴尔公司是这次革命的成功实践者,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展开网上直销,根据顾客的要求定制产品。一开始,在互联网还局限于少数科研和军事用途的时候,戴尔公司只能通过电话这样的网络来进行直销,但是互联网逐渐普及之后,戴尔根据顾客在网上的订单来组织生产,提供完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戴尔提出了“摒弃库存、不断聆听顾客意见、绝不进行间接销售”三项黄金律。戴尔公司完全消灭了成品库存,其零件库存量是以小时计算的,当它的销售额达到123亿美元时,库存额仅2.33 亿美元,现金周转期则是负8天。

(二)国内文献综述:

虽然我国关于存货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研究。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国内学者的不懈研究和探索,关于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一些机构和学者采取调查、培训和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来学习和交流存货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值得高兴的是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已被我国一些企业运用到实际当中,并取得实际效果。例如,在七十年代引进即使生产制,在八十年代引入MRPII,90年代引进供应链管理理念和ERP信息管理系统以及2004年以来发展起来的射频识别标签等,这些理论和技术对我国企业存货管理起到了深刻的影响作用,大大的提高了企业存货的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的存货库存量。在企业的长期管理和实践中我国企业还摸索出一系列适合自身的存货管理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团购、招标法、成本否决、采购性价比、采购价格论证管理、计算机模拟采购、战略采购管理等,并不断地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对于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张晓东(2012)在《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程度较低、存货管理人员参差不齐、存货过多占用了大量资金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

徐家尊(2012)在《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策略研究》中提出:欧美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帮助之下,及时地控制了他们的存货,而在亚洲,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落后,供应商没有及时获取这一消息,因而造成了这些供应商的存货从次年年初开始急剧膨胀。陈雅劼(2013)在《关于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中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制度不健全,而部分企业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还不够重视,例如: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不明确,时常出现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或一人说了算的现象,造成存货库存量过多、占用资金过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

周富燕(2013)在《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与对策》中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重三轻”。重形态存货管理,轻价值形态管理、重存货管理的形式,轻存货管理的实效、重存货的一般管理,轻重大问题的处理。2.提高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研究

王桂莲(2008)在《谈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上至国家下至百姓,都较过去更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要想提高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必须健全企业存货内部管理制度,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扬长避短,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游刃有余。

李艳(2011)在《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提出:中小企业提高企业存货管理需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制度。

国燕萍(2014)在《浅议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与对策》中提出:中小企业应积极推进存货的信息化管理实施,通过利用软件、网络等信息化平台,将存货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三)文献评述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注重采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控制,但是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存货管理的不够重视,不去实施存货管理。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才会出现许多问题,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如何实施存货管理的对策。所以本文从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方面全面分析和探讨,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将存货管理方面的研究推向深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引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等。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理论概述 中小企业的含义

存货及存货管理的概念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理论方法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特点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研究意义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库存占用资金过高,流动资金短缺 账实不符,虚增和虚减库存 缺乏有效的存货统计方法 存货信息沟通存在问题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管理模式不当 外部环境的影响

提高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对策 运用科学的方法,降低库存,提高资金运转率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 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运用第三方物流加强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结论:总结全文,指出存在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演绎分析与归纳分析等方法,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中小企业的存货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

(三)预期目标

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够引起中小企业对存货管理问题的重视,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所需要的条件: 1.能够上网的电脑; 2.指导老师的指导; 3.图书馆;

五、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

序号

起止日期

工作内容

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

2016年3月28日—4月24日

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交指导老师审核并修改。

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2016年4月25日—5月15日

撰写初稿,交指导老师审核并修改

完成初稿

第三阶段

2016年5月16日—5月29日

撰写二稿,交指导老师审核并修改;进行外文文献翻译。

完成二稿、外文文献翻译

第四阶段

2016年5月30日—6月12日

完成定稿,填写毕业论文手册,经指导老师同意打印并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完成定稿、答辩

第五阶段

2016年6月13日—6月23日

完成答辩,将毕业论文相关资料归档

完成归档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5.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五

张振民

摘要:对水库管理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能够起到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但在水库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为水库的安全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使水库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笔者结合本镇水库情况对水库管理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水库;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水利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库管理是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进行水库管理,能够起到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并有效的改善水资源不足的现状。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应对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进行巩固,同时,促进小型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由于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小一型水库与小二型水库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小型水库概述

小型水库总库容在10×104m3~1000×104m3之间,通常将小型水库分为两级,即小一型与小二型水库,小一型水库的总库容在100×104m3~1000×104m3之间,而小二型水库的总库容则在10×104m3~100×104m3之间。小型水库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大坝、溢洪道和防水建筑物等,与大中型水库相比,小型水库的资金投入较少,建设难度较小,并且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在我国,中小型水库的数量较多,约占到水库总量的96%。小型水库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保障,在缓解各地的水资源缺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水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小型水库的管理,尤其是小二型水库的管理在名义上是由乡镇府或者村委会进行的集体管理,但是在管理上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也并未对具体责任进行确认,使得各项管理工作并不能够落实,加上部分乡镇府、村委会仅注重水库出租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导致水库的管理流于表面,在出现问题时则互相推脱责任。

(二)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

小型水库很大部分都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这也是小型水库管理的通病。根据对本镇小型水库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无管理机构,即使承包给养殖户养鱼,承包户也仅负责水库的关闸、放水,仅考虑如何调节库水养鱼,并未重视水库的安全管理,而对水库进行规范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了,既缺乏水库管理的专业知识,也无责任。使得小型水库的管理较为混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而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村民随意从小型水库放水、抽水和引水的现象。

(三)管理经费不到位

中央非常重视水利问题,为小型水库的投入并不少,2011年4月中央全部负担的重点小二型水库就有1.59万座,规划投资每座为240万元,其余2.51万座则由地方全额负担。但是由于财事权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也就造成了地方与群众对水库修建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较为艰难,均有着不同程度的资金紧缺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希望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但是国家资金均要求配套,而各地的经济情况并不相同,加上国家优惠政策的不同,也使得各地的资金配套存在较大的差异。

(四)交通、通讯落后,缺乏观测设施

小型水库,特别是小二型水库通常位于较为偏远的山区,与交通干线具有较远的距离,由于缺少进库公路,使得水库的管理与维修非常麻烦,也为抢险工作造成较大的困难。部分地区的小型水库,从山脚到大坝仅有人行羊肠小道,而进出水库需要沿山路攀爬,甚至在局部险要地段还需要四肢并用。由于小型水库通常处于无人管理、无明确责任人、无固定联系方式的状态,所以当水库发生险情时,由于交通与通讯的限制,使得抢险时间贻误,进而造成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小型水库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要求配备、安全观测设施是一个通病,有的小型水库甚至还没有水位尺,在日常的水位观测中仅视有关标记进行估计,与水库的科学调度与科学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五)缺乏抢险预案

大部分的小型水库都未制定相应的防洪抢险预案,即使根据乡镇防洪预案制定了防洪抢险预案,但缺乏针对性,过于笼统。由于小型水库在修建时并没有进行正规设计,或者无设计,因此导致水库大部分工程并未达到有关设计标准,加上施工条件的限制,水库的施工质量较差,运行时间较长,而缺少规范的管理也使得水库严重老化,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随时都有出险的可能。由于防洪抢险预案制订并不完善,未对抗洪抢险的人力、财力与物力进行落实,导致在水库发生险情时,难以发现和报告,组织抢险困难,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三、水库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小型水库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设置专职的小型水库管理员,并对水库的安全管理负责,根据所在水库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要求,与水库管理机构签订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书,并报送至乡镇政府备案。水库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为水库管理机构正职,对水库安全管理负总责,同时也必须与所在乡镇政府签订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书,并报送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必须定期督查。根据《防洪法》等相关规定的要求,乡镇长作为乡镇政府行政首长须对小型水库的防洪工作负总责,每年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签订有关责任书。

(二)建立并完善管理机构

所在区域的乡(镇)政府应对水库的管理切实负责,增强对小型水库的监管,可成立起相应的小型水库管理机构。条件允许的地方,可在水库附近建立管理房,设置专人对水库进行日常管理,并由乡(镇)长负总责;若条件不允许,可成立起水库管理的管理文员会,将办公点设在村公所或乡政府,并对小型水库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并做情况报告等管理工作。

(三)加强对管理资金的管理

水利事务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为协调好防洪、灌溉、生态、发电以及航运等各方面的利益,需要搞好水利利益核算与补偿工作。各级政府需要加强统筹,将水利资金配套相关措施落实实处,并对配套资金是否落实进行严格的监督,进而确保每项资金都用到实处。同时建立起小型水库管理的专项资金,强化水库加固等工程的招投标、资金分配使用,以及工程验收等工作,避免资金挪用造成工程夭折等情况的发生。

(四)完善交通、通讯与观测设施

小型水库的管理同样要讲求效率,进行信息化管理,进而为防洪抢险提供保障。所以,各级政府部门、水库管理机构必须对小型水库与主干公路的连接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地方财政的支持下,对连接小型水库的道路和桥梁进行修建,从而保证抢修、抗洪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积极争取一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从而帮助建立起小型水库道路网络。位于偏僻地方的小型水库,应确保电信等基础设施到位,保证电讯畅通,以确保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的上报,做出应对措施。

(五)强化日常管理,排除安全隐患

各级政府、各地水务管理部门在加大力度管理大中型水库的同时,须将小型水库的管理提到工作日程上来,改变村集体管理的现状。由于乡镇、村集体要忙于生产,因此对水库的管理处于疏忽的状态,在水库的管理上缺乏专业知识,管理混乱,对安全隐患的认识也并不深刻,所以各地相应的水库管理机构、水务部门专员须对小型水库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做出报告与整改的意见。从而有效的防止水库漫顶垮坝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结束语

从小型水库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存在诸多的问题,除了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的不完善,交通、通讯、资金投入以及防洪抢险预案也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各级政府、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外,还需要获得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进而确保小型水库安全稳定,使其更好地造福人民和社会。参考文献

6.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六

摘要 企业的党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成部分。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好与差,影响到全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加强企业党员教育便是企业党组织目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关键词 企业党组织 党员教育 存在问题 解决办法

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好与差,影响到全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目标能否实现。而企业的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地如何,是检验企业的党的建设工作是否做好的标准;党员教育开展得如何,又是确保每个党员履行职责、不辱使命的前提。因此,加强企业党员教育便是企业党组织目前的重点工作之一。但是,当前企业党员教育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企业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许多企业中,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党员教育缺乏全局意识,教育工作没有规划,使得部分党员对新形势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理解或理解片面。部分党员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扭曲,致使腐败现象在某些行业、地方蔓延,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部分党务工作者对新形势下从事党的工作缺乏信心和研究,对本职工作缺乏了解,把对党员的教育当作一种累赘,工作中没有创新意识、大局意识、主动意识,加之对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缺乏信心,导致工作水平低,使党员总体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对党员队伍的要求。

其次,党员教育方法简单,内容陈旧。企业党员的教育内容受传统内容的影响,大部分仍沿用一些老套路、老方法、***惯;对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工作的研究不足,缺乏对目前党员思想状况的了解,教育内容空洞呆板,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无非是开大会、上大课、读报纸、做报告,与党员的所需、所求,以及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要求不符,致使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再次,工学矛盾突出,教育计划难以落实。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各不相同,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而学习活动若安排不好,则会与生产经营工作发生矛盾。最后,教育工作者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企业中,不少基层的党支部书记都是从基层提拔的,理论基础薄弱,致使对党员教育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要解决党员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党员教育工作的认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同时,积极探索、改进和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找到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的党员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才能使广大党员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其次,努力改进党员教育的方法。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党员的素质,而党员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党员的教育能否搞好。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育对象要有层次。党员教育工作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要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进行教育。青年党员思想活跃,因此对青年党员的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提高青年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离退休党员年龄大、行动不便、居住分散,因此对离退休党员的教育要单独进行,而且教育方法要符合他们的特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教育方法要灵活。开展教育活动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遵循“灵活多样、小型、分散业余、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三是教育目的要有实效性。因为党员教育效果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党员教育目的必须明确,并以典型示范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教育使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爱岗敬业的模范带头作用。总之,要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发挥中体现,并作为检验教育实效的标准。

再次,要不断提高企业党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企业要搞好党员的教育工作,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在努力改善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上下工夫。第一,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综合素质。第二,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政治立场坚定、事业心强、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的人从事党员教育工作。第三,有针对性地聘请党校或上级部门相关人员到企业进行党员教育,以提高企业党员对社会上的难点、焦点问题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解决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想使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就必须解决好企业生产经营和学习的关系,以保证教育计划的落实。

三、结束语

7.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七

一、存货管理概念及重要性

(一) 存货管理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持有的、以销售为目的而生产的产成品或商品, 或者为了出售而正处于生产中的产品, 或在劳务过程、生产过程消耗的物料及材料等。存货在企业的营运资本中占据着较大比重, 是企业资金流动、运作情况的指示器, 正因为如此, 其成为了极少数人偷逃国家税费基金和牟取更多利益的工具。存货管理是对企业的上述存货进行的一系列管理, 主要包括存货信息管理以及在这基础上进行的决策分析, 最终对存货信息及决策分析进行有效地控制, 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 提高经济效益。

(二) 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 传统的扩大销售企业经营模式已不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 必须由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向以提高企业内部制度管理的新型企业模式转变, 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带来光明。首先, 存货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内部新型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 存货会占据大部分的企业的流动资金, 所以能够保证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的重要前提就是有序地管理存货。在生产过程中, 适当的存货可以规避外购原材料供应不足时待产停工现象的发生, 适当的成品、半成品存货以及原材料存货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持续进行。完善的存货则可以避免企业停工待料, 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从这个方面来说, 适当的存货不仅可以降低存货资金占用量、存货采购储存以及销售成本, 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这样一来既能促使企业存货适应市场变化, 又能保障企业的均衡生产, 这对于企业盈利及长期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次, 先进的存货管理制度可以适应市场变化,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存货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生产销售的机动性和提升适应市场变化能力, 所以当企业库存材料正常或者产品价格偏高的时候能够满足市场及生产的需求, 而在市场相对萎靡的时候, 企业的少量存货则可以减少企业储存成本及费用。比如, 最近几年, 我国关闭了较多的中小型煤矿, 这使得在煤炭需求量增加的时候煤价上涨, 同时, 油价上涨, 运输费上涨, 进一步提高了煤炭的价格。在煤炭价格上涨的同时电厂生产成本增加, 此时电厂煤炭的库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电厂在确保正常运行情况下根据不同煤炭储存量来实现锅炉煤炭最大燃烧值从而降低煤炭的耗费。存货管理在发挥存货作用前提下能够减低企业存货成本, 从而以较低地存货成本保证了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从而实现了企业生产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 保证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强大竞争力。

总的来说, 存货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帮助企业对存货产品进行全面详尽的控制和管理;二是帮助存货会计核算存货商品;三是可以提供存货报表及分析数据, 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四是可以降低库存, 减少资金占用, 避免物品的短缺或挤压, 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较多的企业存货管理存在较多问题, 这里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存货管理意识薄弱。国内多数企业普遍重视资金管理而忽略企业资产管理, 存货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常被忽视。 (2) 存货存储量不合理, 占用较多资金。根据资料统计可得, 目前较多的中小型企业存货占据流动资产金额的45%左右, 这些企业未重视存货管理, 往往不在乎存货占据企业资金的多发比重, 最终致使企业的存货积压, 造成流动资金短缺, 无形的存货积压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最终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存货不合理, 占用资金过大是多部分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存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没有制定专门的存货管理制度, 或者即使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却没有落实或按规定执行;另一方面企业存货控制力较为薄弱, 尤其是关键控制点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存货内部控制是存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等环节是一人完成, 这极大可能地提供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如果企业发现这些漏洞, 只是简单地采取罚款、降职撤职等处理, 这将无法彻底解决存货管理出现的问题。 (4) 企业存货管理方法落后。除了一些较大的公司外, 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存货管理方法落后。一般来说, 企业存货管理中材料领用、归集结转生产及计算费用等工作内容繁多, 核算工作量极大, 存货管理手段落后直接影响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同时也会影响存货核算正确性、及时性, 从而引起账面核算数据和实际存货数量不相符的现象, 这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潜在性损失。所以说, 存货管理方法及存货管理人数不足或者专业素质偏低都会影响企业存货核算结果。

三、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 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对策:

(一) 加强企业存货管理意识

加强企业的存货管理意识首先就要从企业用人的选择上入手。存货采购、进出库、销售及财务管理等工作岗位都是企业的重要岗位, 因为对这些岗位的人员配备及选择上要格外谨慎。尽量要选择对企业忠诚度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人员来从事这些岗位, 要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以提高这些岗位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 加强企业的存货规划和控制, 保持最优程度的存货量、最优程度存货量是目前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货规划首先是指制定适当的订货规划, 确定订货数量, 及时补货, 避免缺货。其次, 明确存货资金占用量, 根据企业存货的周转额度及其他资金周转额度来确定存货资金占用量, 把去年存货资金占用量作为基础分析对比本年度各种变化因素, 调整后确定今年存货的资金占用额度, 或者根据存货资金和一些关联因素的关系程度来确定存货占用的资金额度。之后, 要增强存货信息的跟踪分析力度, 要严格控制存货, 避免一些中小型企业因为存货管理人员对存货信息掌握不够或不及时而导致对存货需求预测超出实际需要量很多。

(三) 完善企业存货管理稽查制度, 加强存货控制力度

加强企业存货管理内部稽查制度, 在存货管理环节中, 监督和检查是不能缺少的。定期对存货管理岗位的员工情况进行摸底检查、定期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存货保管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存货的处置情况进行检查, 定期对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等等, 这样有助于存货管理环节的准确。当然稽查制度是几个部门之间相互进行的, 存货的采购、保管及记账需要分几个部门担当。财务部定期地对存货进行实物盘点, 确保账务与实物相符, 这有利于做出及时的账务处理, 比如, 财务部核查销售部从仓库领货发货是否开具发票、款项是否收回等, 在财务账设立存货科目有助于进行核算存货, 也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基础是权力形式的相互制约, 在企业存货管理过程中采购权、保管权及验收权要分属不同的部门, 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徇私舞弊的发生, 可以有效地保证存货内控效力。制定适合企业的订货制度, 一般来说存货过多会加重企业存储成本, 进而会阻碍企业的正常生产, 因此确定订货制度,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采购, 采购数量如何确定以及如何可以实现采购成本的最优化等, 有明确的制度保障可以避免订货中意外情况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总成本。健全企业存货的进出库制度可以保障账实相符。对存货领取有统一规定, 控制不同部门的领用量, 并且要协调各部门每期对存货领用量,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一个部门将存货全部领走而其他部门急需却没有料的现象发生。存货进出库要有清晰的记录, 进出库都要填写相应的凭证, 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存货完整性。有完善的存货制度做保障, 这样可以保证企业每季度或年度盘查存货数量与账面的相符, 可以降低企业因存货不适当带来的损失, 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 采用现代的存货管理手段及方法管理企业存货

存货管理方法落后直接影响到存货流转速度及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员工的重复工作;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要采用一套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软件, 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手段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比如, 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站点, 从采购的制定到销售实现网络数据共享, 这样各个部门在相应的权限下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修改、查阅所需的信息, 这样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 从而杜绝财务账与仓库账之间时间的滞后问题。

四、结语

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企业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要从企业内部着手, 存货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存货管理可以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希望作为一些参考以能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管理日臻完善, 众多新型的企业部门应运而生, 存货管理部门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新兴部门。良好的存货管理不仅对企业收益最大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极为关键, 因此当前要努力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 以促进企业长远的发展。文章从存货管理概念及其重要性着手, 讨论当前企业存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并研究解决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存货管理,流动资金周转,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王丽莉.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1, (35) :72-73.

[2]蒲晗钰.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6) :54.

[3]) 唐东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煤炭, 2001, 28 (12) :23.

[4]孙庆振.浅析我国企业存货管理财务特征[J].企业导报, 2009, (06) .

[5]顾敏凯.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和途径[J].会计师, 2007, (02) :71-72.

8.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篇八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存在的问题 成因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14-01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业已实行并不断完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该研究者希望通过对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1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及发展历程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果的失衡的局面,1993年10月,我国明确提出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证书制度[1]。其后,《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也分别做出“职业教育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相关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为我国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提供了法律依据。至今,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实行多年,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也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目前,职业技能鉴定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健全,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支持体系能够正常运转。

2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步较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实施职业资格制度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与英、澳、日、德、韩等国相关制度现况相比较,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完备之处。

最明显的就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尤其缺乏企业的参与。虽然国家和大多数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但很多企业却并不重视,它们在招聘技术工人和一线生产工人的时候很少查看其是否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只有少数特殊专业除外。该研究者通过QQ群对所在单位历届毕业生(包括生物技术及应用200602班、商务英语200604班、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02班、食品营养与检测200701班、汽车检测与维修200801班、会计电算化200904班、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01班和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02班的应往届毕业生)分专业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只有会计电算化、食品营养与检测和商务英语专业的资格证书还有用人单位查看,其他专业几乎无人问津。虽然调查得并不全面,但也能从侧面反映上述问题。

职业院校的一些学生也对职业资格证书不够重视,虽然国家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中强调职业资格证书同学业证书一样重要,但他们仍然更加重视毕业证而轻视职业资格证,认为只要能够毕业就好,其他可以以后再考。

再有就是一些职业资格考试流于形式,并不能体现出参考者的真正水平和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部分。比如在很多职业院校设立的试点,考评员大多由本校教师担任,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可以蒙混过关。

最后就是“知识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已经不可取,“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又尚未完全建立。

3 解决办法

3.1 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政策法规。

在我国建立并推行职业岗位资格制度,涉及教育、劳动、人事及各业务主管部门,如教育主管部门发学业证书,劳动部门发资格证书等。为避免重复培训、互不承认等问题,可考虑建立国家级指导、协调、管理机构。如成立国家职业岗位资格协调指导委员会(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共同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确定国家建立职业岗位资格制度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确定需要实行国家职业岗位资格的岗位;审批建立行业职业岗位资格考核委员会,授权考核发证;组织检查、评估;推广经验,汇总情况,协调共性问题等。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要求企业在招聘技术人才或一线工人时必须查看资格证书,未经培训或学习拿不到资格证书者不能上岗;要求职业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含“多证书制度”),与学生毕业挂钩,学生拿不到职业资格证书不予毕业,并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引起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普遍重视。

3.2 职业资格考试必须严格。

职业资格考试的成绩能够直观地体现学员对所学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这将关系到其能否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将来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进而涉及企业的利益。所以必须严格。在德国学徒资格考试中,各行业协会组成了由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专门负责职业资格考试,学生为获得职业资格必须经过两次考试:中间考试与结业考试。考试运用口试、笔试与操作等多种形式,在学徒资格考试中,为保证考试的质量,专门组织了全国考试委员会来负责考试,考试的要求很高[2]。这值得我们借鉴。

3.3 政府要投入专项资金,促进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帮助职业院校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

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应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在职业院校内部建设实习、实训场所,便于职业院校平时开展实践教学。其次在地方的中心城市建立集中的实习、实训基地,配套好设备、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职业院校的学生集中实习和实训,也可用于企业人员培训。最后在企业内部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仅限于参观、观摩和临近毕业时的顶岗实习,偶尔的真正实习也时间不长,有的还需要学校或学生自己掏钱,不利于学生对设备的熟练操作和对技术、技能的把握运用。而在美国,非常重视社区学院实习、实训场所的建设,设备充足、先进,学生动手机会较多,掌握技术速度快,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企业非常欢迎[3]。政府只有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才能帮助职业院校建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

总而言之,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受重视、考试流于形式、“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形式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上述三种办法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希望对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仲英,刘秋菊.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中的高职教材开发[J].中国高教研究,2005(9):58-59.

[2]陈至昂.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全书[M].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10.

上一篇:读从外星来的孩子有感800字下一篇:澳大利亚的地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