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课题推进心得体会(共8篇)
1.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课题推进心得体会 篇一
(纪台二中二级培训材料)导学案编写与使用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已深深地在我们的课堂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不管是“345”优质高效课堂,还是“1248”课堂推进策略,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都是其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导学案的编写与有效使用是实现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是:
1.导学案既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案,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案,更是师生课堂沟通、当堂练习的练案。导学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课堂与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快乐学习的帮手。
2.导学案要指导学生以本课所学内容为中心,在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预设问题,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活动、自动生成答案的快乐舞台,从而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
3.导学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培养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历史学科在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中总结了以下成功之处,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教斧正。
第一部分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若缺少这两点,教师的灵性、创造性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体现不出来,一份学案就变成一份试卷,一本练案,一本习题集。
二、导学案编写的指导意见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引导的路子、范例点拨的层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教材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2.知识问题化
课本知识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以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对课本内容的重新整合,杜绝使用挖天窗式的填空题。知识问题化目的是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4.学案的编写要体现教科研中心提出的“十二点备课法”
“十二点”即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整合点、重难点、自主点、合作点、探究点、测试点、生成点、创新点和反思点。“十二点备课法”是教科研中心2010年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师在编写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要全面思考十二个要点,并将其融合,达到点面合一。
三、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导学案编写的主要条目包括五大方面: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其中学习过程又包含了六个方面:1.自主学习,自我检测;2.交流展 1 示,合作探究;3.拓展延伸,感悟历史;4.知识建构(总结归纳);5.巩固练习;6.学习感悟。
四、导学案的栏目说明
(一)课标要求
把握课程标准,掌握中考教学导向,从而明确导学案编写的大政方针。
(二)学习目标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既突出科学性,又要符合学情,重视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三维目标的文字表述要落实简约化原则,符合教情、学情,不要照搬教参,冗长啰嗦。学习目标不要写成教学目标,要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三)学习重、难点
文字表述要简洁,不要照搬教参。对照着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始终都有明确的目标。一个学案中教师要突出思考如何突破重点和突破难点。
(四)学法指导
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并不是一般的通法说教,也不一定每节课都必须有这些方面,可视具体内容而定。
(五)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通过对知识的高度整合,列出自学提纲(或者以其他形式进行整合,如图表、知识树等形式),特别注意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整合。最好不要以填空的形式。
2.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对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并找出本组的共性问题,在班内进行交流解决。教师可预先将知识点尤其是重点、难点,有针对性、选择性的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3.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深刻研究教材、发掘教材,挖掘出历史教材的情感教育点,体现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
4.知识建构(总结归纳)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5.巩固练习
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掌握所学内容。
6.学习感悟
包括小结、知识网络图、感想、疑惑、巩固练习、自我评价表等。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成长点、生成点、困惑点,从而学有所得。
第二部分 导学案的有效使用
一、教师要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引领、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与拓展。
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与解决,从而使其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学生也要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是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求索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用好导学案。
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立自主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一)自主学习离不开导学案
1.每堂课教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2.“先学后教”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等多种形式。
3.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二)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利用学案设计有效的合作探究性题目,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宏观指导。具体步骤如下:
1.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
2.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3.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集体解决。
学生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讲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2人一对的讨论;其次是小组内的相互讨论;再次是全班的合作讨论。
(三)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者,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板书展示。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教学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首先是学生自学,然后是小组讨论,之后是全班讨论,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教师来解决。
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掌握的情况,这实际上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的精讲不仅是解答问题,还应包括规范学生的一些概念、步骤及规律性的东西和方法。
(五)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将学习中的困惑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以便于课堂生成。
(六)学后反思、拓展提高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结构及学习方法的概括是了解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反思可以借助学案。
拓展提高更需要学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后,根据新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的要求进行拓展和提高。特别是对于好学生更要给他们发展的空间。
(七)复习备考、有效训练离不开导学案
学生的自学是探究新知的过程,学习新知识之后的练习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的进行复习。课堂有效训练要有检测目标:要实现堂堂清、人人清。
四、教科研中心统一编写学案的使用原则
1.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要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2.在使用过程中要结合学情。下发之后,不做思考,不作加工,不去揣摩,全盘拿来就用,对我们的学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取舍使用。
3.在使用过程中要结合校情。要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大胆取舍。要创造性地使用学案,要用最新的实例论证观点,使之成为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4.在使用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教情。学案的编写时间紧、任务重,难免在质量上会良莠不分,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利用自己的业务积累创造性的对学案进行大胆改进。
五、学案使用时的基本操作程序
1.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要根据初中学生在校时间、以及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方面的特点、不同年级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编排,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内容。具体应体现如下原则:
(1)明确目标
预习学案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定位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预习内容,所学历史中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知识的重新梳理,本节学习内容中的主要基础知识;二是预习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三是对学生预习活动提出具体的要求。
(2)精设提纲
根据预习目标,合理设计预习任务,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引领学生复习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旧知识,预习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提纲中所设计的问题要突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梳理、理解、识记。要杜绝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机械再现,突出对知识的识记、梳理、归纳和总结。
(3)巩固效果
通过设计一定量的训练题目引导学生巩固预习成果,完成自我检测,发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案所设计的训练题目要有针对性,要为新内容的学习打基础,训练题量要适中。
(4)发现疑惑
在预习学案中,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找出哪些问题已经基本掌握,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哪些疑惑。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4(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教材。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小组互助 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做到:一是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中的学科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要有合作探究的价值,提倡通过材料的引用创设新情景的题目,避免简单的无效的问题。二是,在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中,教师要积极地,有选择地深入学生学习小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探究中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要做到:根据老师的安排,依据合作探究的题目,迅速地对探究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注意力要集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启发,学习小组长要鼓励成绩后进学生踊跃发言。讨论的结果由小组长做好纪录并选出中心发言人。合作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后,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展示。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疑义、有争议的问题,可采取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形式解决。确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进行恰当精讲点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力争不出现偏题、怪题,并给展示时表现好的小组加分。小组内对导学案中的题目形成统一认识后,可进行全班集体展示。
3.精讲点拨,总结升华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本环节是体现教师指导与引领作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处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精讲点拨,总结升华。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疑义、争议的困难问题,教师不要去直接告诉他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师科学的提示、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恰当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记笔记、学会补充、学会质疑;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延伸。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要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3)要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知识建构,有效训练
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建构,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引导学生分析在学习本部分知识时应如何 5 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教师要选取学生知识构建中的典型代表,及时展示,引导学生形成规范。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课堂达标测试。检测试题要以低难度和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要求有梯度、分层次)。所选题目应注重考查本课时所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难度适中,题量不宜过大。
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教师要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组内、组际互评等手段来解决。当堂反馈结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
5.延伸训练、能力提升
课后拓展延伸是对本节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巩固、理解和拓展应用,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分层次设计课后拓展内容,拓展内容设计要具有巩固性、适量性、延伸性、探究性。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拓展要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做反馈矫正。
六、学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1.学案不能替代教材,也不能等同于练习。
2.学案设计的内容不宜太多,不能繁杂,必须在重点知识、重点方法上做文章,以给学生较多的观察、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3.不同课型的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知识新授课 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预习准备新课的掌握、理解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侧重于知识建构,有效训练、延伸训练,能力提升。
总结复习课 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侧重于有效训练、拓展迁移、延伸训练、提升能力。
测试讲评课 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己为什么会出错,应该怎样做;应该在对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侧重于反思总结、训练完善。
综合探究课 学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史料、阅读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如何阅读并有效地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运用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去解决相关问题。侧重于知识延伸、能力培养。
习题训练课 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进行知识的梳理、巩固、完善。教师通过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的分析解答,使学生去疑解惑、顿悟贯通、综合拓展。侧重于掌握知识、解题能力。
4.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适时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束语
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交流利于改进,总结才能深入。
2.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课题推进心得体会 篇二
一、注重八原则,精心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顾名思义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我将导学案编写原则归纳为八个“不”:
(1)导学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因此, 导学案“不”是教案。
(2)导学案具有“导读、导思、 导练”的功能,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因此,导学案可以有习题,但“不”能编成习题集。
(3)导学案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课堂高效,减轻学生负担的载体。因此,导学案“不”能面面倶到,编成复习资料。
(4)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关注学生实际,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独自体验问题发现、问题探究的过程,感悟学习的乐趣。因此,导学案“不”能有太多的版面。
(5)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要激活学生思维,要让学生在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成功喜悦, 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导学案可以编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千万 “不”能出现无法回答的问题。
(6)学生认知差异,学习内容差异和学科特点差异决定着导学案编写形式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问题设置应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 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依据“因材施教”原则, 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梯度的题目, 题目设置要分几个层次,以保证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以统一的名义一个年级用一个导学案是 “不”可取的。
(7)编写导学案,强调内容创新、 方法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面对学生不断发展、教材不断调整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导学案编制应不断创新和完善。如果一份导学案几年后仍旧在用就是好的导学案,但几年后明显错误的东西还在用就“不”正常了。
(8)导学案的栏目不必求多求全, 如学习重点应在导学案中体现,学习难点应在导学案中得到化解,“不”必单独出现学习重点与难点的栏目,编好预习案、探究案、练习案几个主要栏目即可。编写导学案注意防习题化、防简单化、防剪贴化、防量大、防题难、防照搬网络、防分任务,每一位老师都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导学案的质量。但各年级各学科最好由教学经验丰富、电脑使用熟练的人主备。
下面是《函数的奇偶性》的导学案, 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格式。
【预习案】
【教材助读】
探究下列问题:
(1)观察下列两个函数的图象,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你能由此得出偶函数的定义吗?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2)观察下列两个函数的图象,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又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你能由此得出奇函数的定义吗?奇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3)偶函数和奇函数的图象各有什么特征?
(4)偶函数和奇函数的单调性各有什么规律?
疑惑记录:_________
【探究案】
【合作探究】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探究:利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分哪几步?
变式训练: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探究:(1)若f(x)是(-a,a) (a > 0)上的奇函数,则f(0)等于多少?
(2)若函数y=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等于多少?
【能力拓展】
例2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 (-∞,+∞)上的偶函数,当x∈(-∞,0) 时,f(x)=x-x4,则当x ∈(0,+ ∞)时, f(x)=___________ 。
变式训练: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 > 0时,求 f(x)。
【归纳反思】
知识:_________
方法:___________
我的问题:__________
二、三环相扣,发挥导学案的功效
课前,利用晚自习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一至两遍,在看例题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让他们用红笔标注; 完成书后练习;完成导学案上的教材助读部分,其间碰到的问题写在疑惑记录后,当晚学科班长会对各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与统计,完成导学案的初查。
课中,学科班长反馈初案检查情况,对优秀小组与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提出疑难点。老师会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知识性的点拨与讲解,并强调本堂课的重点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经过8~10分钟的合作探究,理顺知识点, 完成合作探究部分。这里往往只有1~2道题,却是整个教研组合力推出的最具代表性的题目。由学科班长分配任务, 由展示组去展板上作口头展示和书面展示,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组的解答思路清晰地体现出来,让质疑的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让老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学生在知识得到深化后,完成能力拓展部分。最后老师根据知识的要求和课堂中发现的问题作归纳小结,学生利用双色笔将导学案整理好。
课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巩固练习,当天下午在晚自习之前把导学案交给老师批改,老师把作业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释疑:容易点的问题, 会交给“小老师”,让他在每天的释疑时段讲解;较难的,老师会在第二天上课前讲解。
3.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课题推进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编写;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09-01
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是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教师导学案的编写,是形成共案的前奏。写好导学案可以让孩子的思维放飞,潜能得到开发,更能增加孩子理解知识的深度,给学生增长智慧,任课教师在课堂里的废话就会大大减少,从而实现省时高效。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们在设计《安塞腰鼓》导学案时,加入了一篇对文本的赏析的文章,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读,读完后对课文就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这样比单纯的由老师来讲要有效得多。
2、探索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有些比较难点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加入一点提示,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课文的深层主旨。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由于各个学科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不一定所有学科都一样,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也存在着差异,在编写时,也还要考虑到學生学情的差异,使导学案形式上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编写,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先从字词预习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深入把握课文中心,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们在设计《最后一课》导学案时,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主人公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通过他们的表演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祖国沦陷时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科学的使用导学案
1、方法恰当,谨防变相灌输。经常有教者一把问题抛给学生就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了教者就喜形于色,似乎这样的探究才是最成功的。孰不知这时的热闹可能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种可能是问题缺乏深度和难度;一种可能是学生根本不愿独立思考。如果是前者,老师就应精心备课,如果是后者,有些学生就成了灌输者,有些学生成了被灌输者。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强化学生在合作之前独立思考的意识,有时候还可以规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如果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合作探究的后果轻者养成了学生不勤于思考,依赖别人的惰性;严重的会使有些本来爱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也乐意于照搬资料,缺乏探究的兴趣,自然谈不上能力地提高。
2、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3、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4、对县编或学校里非自编的导学案,老师要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适当进行删减增补修订,不能照搬,按套路打。无论是他编还是自编的导学案,用后应及时进行反思,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并存档,以备后用。
5、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6、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7、老师要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完一课后,要注意归类保存好导学案,以便今后复习。
8、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不等于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4.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篇四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编写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三、导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怎样设计问题?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
(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多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 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6.实用性原则。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编写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基组或科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科(基)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 “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4.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5.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说,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解决导学问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6.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7.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呈阶梯式推进。设置的练习题中要落实字词等基础知识,要有机融入课后“思考与练习”的题目,要突出一两个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着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8.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于繁杂,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通常精读课文为16开纸2个页码,略读课文为16开纸1个页码。
(三)导学案的构成
“导学案” 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检测落实、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也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每课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4)学习目标定位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达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链接
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介绍,或本课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或以往已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课学习打下了铺垫等等,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30内分钟完成,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上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4.检测落实
(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4)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5.课后反思
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
(2)导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3)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热情的培养,学生学习参与的度;
(4)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5)导学环节或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得当;
(6)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是否到位;等等。
(四)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一课一案,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
2.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
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即老师怎样讲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以老师为中心;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它以学生中心。
3.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是练习题。不能编一些练习题发下去就误以为是导学案了。
四、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3.对县编或学校里非自编的导学案,老师要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适当进行删减增补修订,不能照搬,按套路打。无论是他编还是自编的导学案,用后应及时进行反思,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并存档,以备后用。
4.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5.导学案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6.老师要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每学完一课后,要注意归类保存好导学案,以便今后复习。
7.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不等于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5.浅谈初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篇五
伴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刘集中学的高效课堂也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近年来,我校对怎样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尤其重要的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历史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历史学案具有如下特点: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2.指导性。
导学案要突出体现“指导”,重在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时效性。
导学案应该在新课没有上之前完成,如果导学案失去时效性,就会变成了变相的课外作业,失去了导学的功效。
4.层次性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5.创新性。
学案的导向作用是明显的。学生要完成课前的检测题,就必须先阅读教材,找方法,查资料。应用学案,学生读在前,教师讲在后,教师实际上只是组织问题讨论和思维训练,而不再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实现教与学的创新。课堂上,在大家面前展现的是热烈讨论、争论、提问、发表见解等生动活泼的场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沉闷局面。更重要的是鼓励了学生敢于怀疑权威,不唯书、唯师、唯上,而变得善于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学习的契机,学案带来了学的创新。
二、历史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教学是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要依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设计出高质量的学案是进行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历史导学案的编制方法
导学案编制的前提是有效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第一步是个人研究。首先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教师个人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研究教法、学法,提出初步教学方案。一般要提前一个星期准备下周学案。第二步是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课时,对个人的教学方案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确定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以及相关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再集中制定出一个科学、实用的学习方案。最后每个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把确定的学案适当地增加或减少部分内容,做到求同存异,更有针对性。
(二)学案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一课一案。
导学案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必须采用35+10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和点拨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2.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
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即老师怎样讲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以老师为中心;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它以学生中心。3.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
学案决不是单纯的另一份额外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不能把学案搞成单纯的“习题集”。
三、历史导学案的使用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一般要求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思考和探究,对照学案进行预习,完成“自我测试”环节的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然后在课前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乐于学习。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通过个体发言、相互探讨、小组讨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3.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可以采取分层达标测试,将测试题分出档次,一般可以分为两组,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全做,较难的题目要求可以部分选做。针对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适当的点拨。
4.在设计学案时,每节课上留有3—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归纳本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运用了哪些探究方法,通过本节课学习所得到的启示,还有哪些疑问等等。同时,还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一方面迁移形成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6.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篇六
摘要:在新的课程教学中推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先学后教”。所谓的学案就是教师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等学习方案。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构建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 学案教学 / 学案的编写 / 学案的使用 /
一、学案编写与使用势在必行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严禁节假日补课的今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势在必行。
我校已经步入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而且,大多学校都在摸索与积累中。形势使然,我校再不尝试,将在新的形势下落伍。
二、学案的界定
(一)“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1.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这是编写依据。
2.目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这是编写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3.是一种学习方案。
这就需要我们一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否则不能提出正确的学习目标,不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来。二要了解学生,预测学生会在哪一个知识点,哪一个问题上产生疑问,所提问题才有针对性。三要广泛搜集资料,如考点,看看会出哪一些问题,从中精选一些题目供学生练习,还要了解最新学科动态,配备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眼界。
(二)一份好的学案能体现三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学案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 1.以教案定学案
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2.“学案”就是练习题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可能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三、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意义、作用
(一)学案的作用: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也就是小组经常说的老师要扮演导演)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引读、会听、导思、能做”的作用。简言之,“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实施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长期的实践,将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尤其是对教材的宏观把握和构建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我们将不再盲从各种教辅资料,而有了自己编写的教辅资料了。更重要的是,它会使我们养成潜心钻研,专心教研的良好工作习惯。
四、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原则:
1.章节化原则。按教材章节设计学案,做到每节一案。这样便于控制学案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地实现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于学生。
4.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就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有潜能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学案的组成:至少应设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达标闯关、学后反思,共五个环节。可根据内容适当增设知识链接、情境引入、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探究延伸、温馨提示、等栏目。
必设栏目: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能提问”、“会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2.新知导读 新知导读是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知识方法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可用填空、填表、简述、推证或探索等形式。
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3.范例点晴
可含思路点拨、变式引伸、方法、步骤、解题反思等 4.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5.学后反思
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思想方法与技能的认识。不仅要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而且应对思路方法(包括学习方法)进行概括提升。
选设栏目:重点难点、知识链接、情境引入、学法指导,举例说明:
(1)知识链接
对本节所涉及已学知识进行回顾。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可通过填空、填表等形式,也可通过课前小测验的形式(有的老师称“前置测评”)。
(2)学法指导
语文常见的学习形式,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单元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如“似”的读音,应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其含义去记住,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消化。
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学案中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3)探究延伸
供各班根据学情选用。
(三)格式统一要求 1.页面设置
每课时2页,16K纸(195×270mm),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cm,课题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其余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行间距(为便于每堂课后收查,每课时印在16K正反页上)2.页眉设置:
东莞市长安德爱小学 3.页脚设置:
一句鼓励的话 + 页码
4.序号:正文出现序号为:一级标题用“一、二、三······”,二级标题用“
(一)、(二)、(三)······”,三级标题用“1、2、3······”四级标题用“(1)、(2)、(3)······”,五级标题用“①、②、③······”不颠倒顺序
5.格式:第一行写课题,第二行注明课时、组别、使用人、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五、学案的使用(学案的使用方法)
(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四)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堂实施)
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四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要求学生要根据“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反思”的填写;课后注意“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7.编写导学案的体会 篇七
一、编写导学案首先要紧紧围绕着教材
在编写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还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书和教参。第一次备课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只看教科书,想一想,看着例题和试一试,练一练,自己想怎么设计课。第二次对准自己备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取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交给学科组集体讨论定稿。第四次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敲定教学细节处理。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独立思考,不断提高能力。而不是像有的导学案,基本上就是将几个简单题目罗列起来,没有导学案使用说明,没有方法指导,没有知识分层,没有拓展探究,效果可想而知。如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导学案编写片段1:
学习过程:
自学课本98页例1
1.指一指:在座位图上分别指出列和行,数一数一共有(_______)列和(_______)行。
2.涂一涂:(1)在圆圈图上,找出第一列,并用蓝笔涂实;
(2)再找出第1行,用红笔涂实;
(3)请按顺序再数一数列和行。
通过指一指,先数一数共有列、行;再涂一涂第1列,第一行;最后按顺序数一数列和行。设计要点:(1)方法指导:指一指、涂一涂、按顺序数一数;(2)知识层层深入:①数一共的列和行;②按顺序数列和行。这样的设计既有方法指导,又有知识分层,效果可想而知。
二、编写导学案要以学生为主题
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想全面,还要设身处地站在中学生的角度读教材,并提出疑问。站在學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学生想学什么?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片段2:
3.小军的位置在第_______列,第_______行。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_______)。
小组交流。
本课是通过统一观察角度、按同样的顺序数,确定位置。但从学生的角度,即便不统一,也能说得清楚,只是复杂点啰唆点。为什么课本里要安排这课呢?在导学案片段2例就深刻体现出了这一点。统一的观察角度、按同样的顺序数,确定在第4列,第3行。清楚、不啰唆。更深一层次,用数对表示是(4,3),更显简洁,准确。既有了知识分层,又拓展了探究,更体现了数学的简洁性、准确性。
三、编写导学案要体现数学思想
教材的编排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的联系;另一条是暗线,即掩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明线是:用数对表示位置。暗线是:数学的严谨、准确、简洁性。紧扣两条线索,帮助学生统一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学的准确、简洁之美。学生经历了认知的全过程,就会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准备。
四、编写数学“导学案”的模块
不同的课型导学案所包含的基本模块和要求也不太一样,总的来说,大致包含如下一些环节。
1.学习目标。它是整篇导学案的灵魂,其他环节均为它服务。它的设计应包含三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具体。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角度拟定。
2.学习过程。各种课型有所不同,但问题(知识模块)设计要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原则。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每节课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回顾与本节有关的、有帮助的旧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还要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2~3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3.课内练习。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和深化,要求较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有当堂检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导学案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当堂检测可另附页。题量控制在3~4个,时间为5~10分钟。
4.学生小结。对本节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
5.教学反思。可反思本节的得失、体会等,及时总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导学案的编写 篇八
推
荐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优化课堂教学。近年来,我们试图从“如何学”和“如何指导学生学”的角度探讨课堂教学改革,大胆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情课堂。我校在学习、借鉴省内外优秀中学教学改革和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自身特点,实行了“学案导学——导学案”的教学方式,贯彻新课程精神,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学案的编写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学案,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导学案是什么呢?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觉得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对所学内容如何去思考,考虑知识点的思路是什么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同时导学案中还应包含所学内容的知识点的结构和关联知识点。导学案既不是练习题,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导学案的关键是编制,一份好的导学案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学案编制好了运用起来就简单了。因此导学案要按照以下要求编写:
第一,导学案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让学生可以更细致地学习。
第二,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比如用“了解„„、理解„„、掌握„„、会运用××解决××问题”等语言给出学习目标。
第三,导学案还应该具备明确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第四,导学案具体分导学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学、基础整合、反馈练习、课堂提升等几个部分。
导学案的设计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导学案的使用
导学导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
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一定把导学案收过来,进行批改,总结,为激情点拨打下基础。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2.激情研讨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激情点拨
激情点拨或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单元总结
因为导学案是按照课时编写并在每一节上课前分发给学生的,因此导学案也许会比较散乱。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教师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教师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教师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三、导学案实施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
2.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感受成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每节课所学知识当堂掌握的程度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导学案设计的层次性,使得每位同学都能在不同的层次上感受成功,并不断攀升。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苦学为学生乐学,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
3.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和减轻了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我们以前的教育强调“题海”战术,认为不做到一定量的题目,学生是学不好的。而导学案融学路和教路于一体,且都是按黄金线路来设计,集教材、大纲要求和各种资料于一体,安排了大量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随学随练,省时高效,不但学生学得上手,而且学得有趣,倍尝成功的喜悦。同时导学案的课后提升部分习题是由教师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在学会一题的基础上能够举一反三,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乐于学习。
4.凝聚集体的智慧,教师教得轻松,教得自如。过去,教师课前要写教案,单打独斗地花大量时间进行备课,而且在备课的时候总是感叹没有一份合适的练习,练习都是按照章节来编写,每次上完一节课总要让学生选几题来做,或者一节课上完了没有练习可做。因此每一位教师就要自己找题目来给学生做,反而加重教师的负担。而导学案是备课组教师先在一起讨论、交流,然后分工合作编写,凝聚了集体的智慧,给教师腾出时间来集中精力钻研教材、学习教育理论、收集教学信息、探究学生学习心理,总结教学心得体会或小论文等等,从而积聚更丰富的教学内功。长此以往,上课一定能做到有的放矢,简言解惑,点石成金。
四、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鲜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教案定导学案
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导学案时或拿到导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
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课题推进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导学案的编写学科论文06-16
初中生物导学案的编写09-26
导学案的编制环节和使用要求08-02
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08-03
使用导学案后的反思09-18
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继承与创新论文08-05
正确使用成语学案二09-11
教材编写证明09-09
编写童话09-27
如何编写案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