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书读书心得

2024-10-20

课外书读书心得(精选8篇)

1.课外书读书心得 篇一

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我的体内,带给我巨大的力量,在读书中授予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处事的原则,传授我无尽的知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课外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课外书读书心得1

《红楼梦》读后-------赏析人物薛宝钗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工于心计,城府颇深,似乎不比黛玉更得读者的青睐。而我要说,宝钗之姿容不同于黛玉之风韵,宝钗之悲苦也非黛玉能体会。

都说黛玉是株芙蓉,傲世独立。那么宝钗便是花中牡丹,其美虽不似芙蓉的高处不胜寒,却多分雍容典雅,沉静大度。

贾府中腐败隐晦,处处皆是勾心斗角,而宝钗处其间并不曾畏惧,也不急于躲避,更不像黛玉过于洁身自好而锋芒毕露,使自身在大家庭中难以立足,宝钗有的只是份超脱的淡定从容,她温和处事并不看轻赵姨娘贾环等人,为人宁静平和的同时又不乏小心谨慎。

人人皆赞宝钗端庄贤淑,殊不知她温柔沉默之下是颗比黛玉还要机警的心。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清贾府各色人等。袭人曾请求湘云代做些针线活,宝钗得知,深深体会湘云在家中的不易而对袭人说明情况。湘云家去时与宝玉等人难舍难分,还是宝钗看得最清楚,知道她若再不回更会被她婶娘抱怨。最后湘云说:“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么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由此可见,宝钗既机敏、心地又善良。

宝钗和黛玉有个共同点便是对世事看得太清。惜春曾说过黛玉总没一点看不破,可若是什么都看破了,那世上还有什么是真的呢?这点惜春倒是看破了,因而她走向黛玉的反面,然而宝钗看轻却不愿看破。她深知社会庞大的力量和自己的渺小,纵然她天性聪慧,精通文墨,却也只能随从守份。久而久之,她便选择从容对待,以开阔的心胸坦然接受现实。

都说黛玉是理想主义者,宝钗是现实主义者。其实黛玉之理想实为幻想,她在封建道德上的突破纵然可贵,却也无力;而宝钗之现实观念实为聪明选择,并非不想反抗,而是预先料到这样做结局必然是个悲剧,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成就了她淡然平和的`心态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

三春尽去,牡丹免不了凋零的命运,但其绝世芳华却成了永不抹去的经典。

课外书读书心得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相比之下,应该说,宝钗是一个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禁锢的女孩,文中也没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欢宝玉,只是明示了贾府最高权威元春站在了宝钗的一边。没人会在意宝钗的意见,她和宝玉一样。只是封建贵族制的牺牲品。

宝玉犯错挨了打,宝钗义正言辞,劝道“你是要改过了罢。”于是她被学者定位封建统治的卫道士。等我们看到了红楼的结局:黛玉的惨剧,宝玉的悲剧,宝钗的闹剧。

品读之后,就会发现能够受伤也是一种福气,即使是像黛玉那样失恋了,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场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抱着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和对宝玉的爱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可以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我们别无它法。

课外书读书心得3

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亮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睡。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亮睡醒。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

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

这时,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很有军事谋略的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英雄吗?不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曾促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以及在刘备去世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还会想起很著名的空城计。但是,《三国志》里对此事却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不可能发生空城计。而且,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情都是编出来的。如果《三国演义》里没有出现这些事情,恐怕人们也不会对他那么崇拜了吧。那么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吗?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住在朋友吕伯奢家里,听见门外传来磨刀声,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给杀了,还说了―句令人气愤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误杀人还这么理直气壮,此人不奸,何人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诈;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狭窄。如果用我的标准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各具特点的人物,恐怕没有―个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聪明透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国的明天会变的更美好!

课外书读书心得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题记

只要看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记录昆虫的书,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此书的作者热爱昆虫,热爱大自然。与作者相同的是,我也喜欢昆虫,于是,我翻开了书的扉页。

映入眼帘的是关于作者法布尔的介绍,他那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使我萧然起敬。一个人,可以这么有毅力,真的很不容易。看着如此厚的书,我不禁感叹道。

法布尔将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研究昆虫,留下了这本旷世巨作《昆虫记》。书中运用大量笔墨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描写十分细腻,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意和情趣。其中我特别喜欢描写蝉的那几章。法布尔先用寓言《蚂蚁和蝉》引出下文,再写蝉的地洞以及蝉是如何挖地洞的,后来又写蝉如何蜕变,再后来写了蝉的歌唱,我最喜欢这节,因为法布尔开始研究实验了,他先找来五中蝉,再逐一分析、实验,语言充满了科学性,段与段之间十分鲜明,没有一点断开,连接十分紧密,令人回味无穷。

《昆虫记》里还有其他的昆虫,如螳螂、蚂蚁、蝴蝶……法布尔对它们一视同仁,都很喜欢,并没有一丝厌恶的感觉,由此可见,他真的十分爱昆虫,也特别爱大自然,如果一个特别讨厌昆虫的人,还会写下这么富有哲理的书吗?还能有这么坚持不懈的精神吗?不会了,所以法布尔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热爱生灵、热爱大自然的榜样!

看完这本书,我感悟万千:天呐,法布尔坚持了那么多年,写出这么一本著作,真的很不容易!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呢?

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宝贝,你在惊叹他的毅力对不对?其实呀,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你有志趣,再多、再大的困难你都可以克服,就像法布尔,他爱昆虫,有爱昆虫的志趣,所以他就有了毅力写下《昆虫记》,可见,他的勇气与决心相当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看着我,笑了:“那你有没有志趣?”我说:“当然,我的志趣是看书,看好书!”

《昆虫记》语言十分幽默,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昆虫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法布尔所叙述的昆虫习性来源于他的仔细观察,他用心去观察,用他那细腻的心去观察,将昆虫的习性完完本本地描写了下来,让人们知道昆虫。

哦,我懂了,法布尔的《昆虫记》之所以那么精彩,语言那么诙谐、生动,形象那么鲜明,是因为他有一颗平易近人的心以及爱昆虫的志趣。

人们都说:“多读书,读好书。”像《昆虫记》这样的书就是好书,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看看。把读书的精神发扬光大,使人们爱上读书,就可以为国家献上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

不知不觉,已经翻到了书的末页,我不由得感慨:这本书实在太好了!我们大家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课外书读书心得5

暑假中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优美。在这组文章 里,作者追怀青年 时代的往事,既描写了他对童年 生活 的回忆 和对师友的怀念,又真实地书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 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历 的种种生活。其中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 的事,使我 在读文章时,仿佛也在品味着自己 的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让我读来十分地感动,让我懂得了知识是没有国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学医学时的老师,对作者非常关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讲究,但为人却诚恳、公正,对学生 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他一一纠正作者笔记上的错误,“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他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在知道中国人很敬重鬼时,还担心作者不肯解剖尸体。藤野先生真挚的爱给了在异国的鲁迅极大的鼓舞,是十分无私和伟大的。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在中国抗日战争 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来到了中国,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救死扶伤”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对即将爆发的战争时,他也毫不退缩,丝毫没有回国的意愿,而是坚持 留在了中国,最终在为病人手术时不幸被感染,不久便离开 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医生,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 着、奋斗 着,而且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这不仅让我感动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们现在作为一名学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这青春 的大好时光 好好的学习吗?就像作者说得那样:“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 了,……再继续写一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弃 时,我们应想想身边辛勤的老师时、我们应想想身边含辛茹苦的父母 时,便更应该努力 的学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这让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学习的重要性,朋友,就请你从现在做起,用双手去放飞理想 的翅膀!

课外书读书的心得

2.课外书读书心得 篇二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究竟什么样的书籍才算得上是好书?好书就是历经大浪淘沙依然闪烁光芒的书,好书就是被人们反复诵读、百读不厌的书。如何区别读物的优劣?小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判断能力差,辨别能力弱,往往选不到好书,导致开卷无益。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有价值、适合自己需要的书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1. 读配套书籍。

为使课外阅读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构建课内课外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使课内外知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 读经典名著。

阅读经典是当前倡导的一种阅读理念。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讲,只有多阅读经典,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底蕴,帮助他们领悟人生的真谛。这些作品涉及的生活场景多,语言词汇丰富,能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

3. 读流行作品。

除了推荐古代经典外,我们还推荐当代流行作品。比如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秦文君的经典校园小说系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英国女士J·K.罗琳的《哈利·波特》小说系列等。这些作品时代性强,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春风又绿江南岸——重视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 上好阅读指导课。

为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构建适合自身个性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方面,指导学生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名著,略读浅显易懂的书,泛读只作内容知晓的书等。另一方面,以名家系列作品或以同一主题的相关作品为系列,组织主题阅读指导课,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这样可以收到“读一篇带多篇”的效果。

2. 做好读书摘录本。

鲁迅说:“读书就像蜜蜂酿蜜,采得百花才能酿出甜蜜。”在阅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人准备一本“读书摘抄笔记”,一边阅读一边摘录。摘录什么呢?可以是好词佳句,可以是精彩段落。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或感悟。这样“写”下来的文字,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三、躲进小楼成一统——保证课外阅读的充足时间

1. 保证校内阅读时间。

在校内,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拓展校内读书时间。比如,可以利用中午半小时组织全班统一阅读。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学生就会渐渐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

2. 确保家庭阅读时间。

为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家庭阅读时间,教师要少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早晨,利用10分钟时间诵读一篇文章;晚上,利用1小时读书。为保证阅读效果,每月进行定期检测。检测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丰富课外阅读的组织形式

1. 师生共读。

“教师是一面镜子。”语文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可以在班上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师生共同选定书籍,一起阅读,定期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可以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标注的记号、写下的随感等信息呈现给学生。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方便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

2. 小组共赛。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状况,本着资源互助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成员开展合作阅读竞赛活动,如同诵一篇文,同写一类文,同读一本书等。

3. 全班共赏。

3.浅析课外读书活动的指导与讲评 篇三

一、要对课外读书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是搞好课外读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有目的性,有針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读有所获,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读有所进。我认为课外读书活动的指导应做到“五定",即:

1.定目标。即要给学生“导行’’,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比较好的读物,或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介绍要读的书目,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读。如学习《一面》这篇文章后,我给学生推荐介绍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让其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在平时,可以推荐一些名著如《堂.吉诃德》、《外国著名散文选》等让学生去读,开阔其视野,增长见识,陶冶其情操。同时,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要求,如作好读书笔记,写读书感受,积累词藻名句等,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读,切不可盲目追崇。

2.定时间。在一定的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阅读。如在一周之内,几天之内去阅读完内容,合理的安排进度,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切不可搞“持久战”,那样会给学生一种“马拉松式”的松散感觉,弄得学生筋疲力尽,收获却不大。我在实践中,一般要求学生在一个借期内(一周)完成要读的内容,提前读完的可和其他的同学相互交换读本去读,尽量提高阅读的效率,提高阅读的质量。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合理地利用时间,按一定的进度去完成所要读的内容。

3.定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如常用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让学生边读边思,并作好读书笔记等,使其学会阅读,在读中学,在学中读。我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写读后感,去完成周记,学生不会觉得周记无所可写,又及时强化了所阅读的效果,写出了学生的感受和见解,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克服了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无味性,片面性。不然,学生只是为“读’’而去读,收效却不大。

4.定阶段。课外阅读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推荐的读物应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去读。如在小学中高年级给学生推荐一些趣昧性,知识性比较强的读物让学生们阅读,以长其见识,开其视野;初中年级则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去推荐一些名著或名人传记等文学性较强读物,让学生阅读,以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境界得到提高。这样,在一阶段一阶段的训练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大有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按学生的不同的层次水平去选择读物,以适合他们的不同的品味要求。

5.定评奖。要让学生勇于把所阅读的内容中得到的见解和感受及时的写下来,就应该在学生阅读前,制定一些评比的条件,看谁的收获大,效果好,并对好大进行奖励,以提高其积极上进性。如在实践中,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拿到班上交流,评出优秀的,供大家参考学习,彼此交流经验。这样一来会使学生有兴趣去读,读有所获。

二、课外阅读活动还应做好讲评工作

讲评有阅读前讲评和阅读后讲评。阅读前讲评,即对要阅读的内容作一简要的介绍和提示,让学生能抓住线索去读。适当讲评一下读物的内容和特点等,这可以在定目标时提出。但更应该做好的是阅读后的讲评工作,因为它可以强化阅读的效果,提高阅读的成效,并能及时准确的反馈学生阅读的信息。做好讲评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讲评工作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为出发点。老师的讲评可以使学生摆脱知识视点低的限制,扩大他们的认知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同时讲评工作应重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要提炼出写作技巧方法,指导学生的写作实际,提高其写作水平。如在同学们看完《红河谷》后,我采用了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讲评,让学生谈个人的见解和感受,并从中吸取其表现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习运用,学生畅所欲言,效果明显。我又让学生写了读后感,加深了作品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2.讲评工作应重在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只有对学生的阅读适当地进行检查督促,才能激励其不断上进,认真对待课外阅读,坚持不懈地自觉地去阅读。正如演戏一样,没有观众的戏是无味的,多评多议,且是集体性的评议,会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知晓自己的不足,有足够的兴趣去阅读,完成每一次阅读的内容,如在实践中,定期举办读书笔记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学,有兴趣而思进。

3.讲评工作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师生共同交流座谈,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学生之间的读书笔记的交流评优,学生的个人讲评等,同时,要注意讲评后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可以把写得好的读书笔记当作优秀作文贴在学习园地或放在广播站广播,让其他的同学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写读后感的积极性。在阅读后能及时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样以往,他们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又可提高写作能力。

4.《论语》课外书读书心得 篇四

一切文字,仅有在必须的语境中,其意义才能清晰地浮现出来。《论语》,这本子夏留给后世的学习笔记,记录却是如此简单!(子夏在孔子的门徒也确算不得是最好的学生)以这则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体的语言背景:在什么情景下,对谁,就什么问题而言,等等,这些都不清楚。从文字表面看并不深奥奇僻,似乎确实是谈“悦”、“乐”二字,如李泽厚所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乐感文化。”倘以知人论世的方式以理解这则语录,就必须作如是解么

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这段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语意重点并不在“学”字上,而在“习”字上。习,实践。这句话的意思能够这样理解:学习如果能经常实践它,那不也是很欢乐的么“学”固然是欢乐的,但实践所学更能让人欢乐。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废墟上,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贫贱的处境的殷宋公孙嫡系,成了“儒”的复兴者。他说:“吾其为东周乎”“吾从周!”“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个东方的“周帝国”,他以几百年来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礼》作为支柱来建构一个梦想的家园。所以他认自我是这种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然而初不见用于鲁,十四年周游列国,栖栖惶惶一如丧家之犬,喟然长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双鬓畴昔之夜,梦里在空寂神殿的两楹之间,抚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学何为习也!学而无所用,才是一种真正的痛苦。

《论语》课外书读书心得6

喜欢在许多人看来呆板苦涩的文言文,喜欢那字字句句炼出的精华。而《论语》,就是我最喜欢的那本。喜欢孔子,喜欢那点滴的智慧,喜欢那教给我的,关于求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

这是一份好学的态度,这是一种珍贵的精神。这说明学无常师,我们应该不断在生活各处发现可以做为自己老师的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它代表了对知识无穷无尽的渴望,代表了对每一个人的认可,就像高山,为什么它如此高大?因为它不拒绝小小的石子;也似大海,为什么大海如此浩瀚?因为它不拒绝小小的浪花。这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帮助。班上有一个同学,他总在下学前就可完成作业。我很惊讶,我在下学之后往往要花1到2个小时写作业。后来,我有幸和他坐了同桌,发现他总是一下课就写作业,上完操早早地跑回来写作业。写完了就复习。而我呢,下了课就和同学说话或是出去玩,当然没有效率。现在,我也可以很快地写完作业了,还可以复习和预习,效果很好。孔子告诉我们,求知要虚心求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习与思考,只有结合,才可达到“学而致用”的效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就像读一篇文言文,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不理解意思,又有何用呢?这就是尽信书而不如无书。只思考而不学习,就是只流于空想,而不进行知识的积累,这同样没有任何用处。我们需要学习所带来的知识,也需要对知识的理解,让它成为铭刻在我们心中的提醒剂,伴随我们一生。小学时学奥数,只采用“题海战术”,所以总学不懂。后来,琢磨出了总结的办法,果然好,老师都表扬我了,学期末还得了奖品。这就是思考的好处。孔子告诉我们,求知要学思结合。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学过的就要将它牢记在心中,学习起来永不满足。当今的我们,正是需要这样一种态度。默而识之,就像老师上课说的,学习过的要记住,背会,才能学好。学而不厌,不满足于已有知识,永远无法停下汲取知识的脚步,“活到老,学到老”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孔子告诉我们,求知要永不满足,牢记心中。

圣贤把活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了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

----于丹

5.简爱课外书读书心得 篇五

为了应试,连读书的感悟都是有标准答案的。老师给我们的《简爱》的标准答案是: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不出意外,我这次听完老师的标准答案我依然十分震惊,这书真有这么深的内涵吗?我们读的怕不是一本书吧!但是老师之后给我们找了《简爱》的影片,文字转换成画面之后带给我的震撼让我开始反思,作者看似一笔带过的简爱的童年生活如果放在我们的身上,是否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勇气去做和她一样的选择。

带着这种震撼与疑惑,我第二次翻开了《简爱》。这一次,我读出了简爱的勇敢与对自由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对理想的坚忍不拔。我学会了设身处地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当周围的人全部选择屈服与苟且,简爱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断提升自己,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一次,简爱让我明白寄人篱下并不羞耻,羞耻的是就此苟且不思进取;时代的灰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放弃了对光明的追求。或许简爱出身贫寒,不是什么高贵的世家小姐,但她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依然让她高贵如女王。

现在再想起简爱的爱情最终能够以和相爱的人永远在一起而收尾最重要的还是她从没迷失自我,始终活的有尊严。即便热恋中,她也坚守自我,始终做最真实的自己,自尊、自重、自爱这对女孩们来说太重要了。无论多爱一个人,都绝对不能忘了自己最开始的样子。当然,简爱也从未放弃对真爱的追求。她知道表哥约翰对她的感情并不是爱情,就选择了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我更愿意将这理解为现在我们所说的宁缺毋滥。如果遇不到真心相爱的,那宁可单身,绝不将就。这也是简爱对尊严与自我的追求。

6.四年级课外书读书心得 篇六

静静的夜,我喜欢。不用清茶,我不会品茗,只是静静地捧着那么一本好书,整个身心全部融入了文章的意境之中了。读至妙处,如清溪奔流于心底,打着旋儿,撒着欢儿,把自己的灵魂在不自觉中送向了遥不可及的远方。严格的讲,我当算是个性急的人,特别表现于看书之时,眼珠儿不想眨一眨,恨不能一目十行,一本厚厚的好书硬生生让我生吞活剥到极致,书不读完则无法入睡,辗转反侧的结果必是开灯继续,实实的沾了点神经的边。喜欢看书应该不算是一件坏事,但当我真的读起书来,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了,愣是一个啥也听不见了。看书就看书吧,我却有一个可谓雷打不动的坏习惯,睡前必须看书,时间不可太短,而且还要躺在床上看,否则还是别想睡觉,两个字“难受”!以至于儿子小时候每晚都躺在我的臂弯里满书里找认识的字,晚上躺下必看书竟也成了儿子的习惯。

喜欢看书自然喜欢逛书店。走到书店门口一付魂儿自个就先进去了,双腿也就不由自主机械地跟着。满眼的书,真是美不胜收。又怎奈钱包空瘪,也只能饱个眼福,倘若狠下心来买上几本沉甸甸的捧在手里,心里惬意的倒像自己抱了一块玉石之类的宝物回去,简直傻的可以。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而我的一堆书却读成了旧书,人说过日子过日子,书却成了我过日子的命根子。真可谓可一日无饭而不可一日无书。枕头边堆着那么几本好书,做梦都做的踏实。读一本好书犹如品茶,一点点把它渗入到每一个细胞组织,一遍有一遍的味道,一遍有一遍的意境,存进大脑里就像存进了电脑硬盘,可随身携带又不会因潮湿而发霉。我的每一本书都读来读去的总也不厌其烦,每一遍都会读出一种新意,令自己欣喜不已。我爱读散文,读鲁迅触摸到笔锋的犀利辛辣,朱自清和冰心的抒情又往往动人肺腑;读过沈从文、读过施蜇存,读过贾平凹……风格独特,各有千秋。每每读来,我往往自问:你会写什么?虽然读读写写终究没有写出一篇象样的文字来,但从读读写写中我不也淘得了许多乐趣和做人得道理来吗。

我爱读书,可我绝不会去读言情类的书。我总是驳他们而无法认同,爱便爱死,不爱则弃之如烂履,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少男少女,悲则悲死,喜则狂喜,整个从南极到北极,恕我不能接受。再则我从不读武侠小说,人人皆可以飞檐走壁,掌可以闪电雷鸣,不读也罢。

爱读书就读吧。不知道我不读书会是什么样子,虽不至于闷死,但也会寂寞到无法形容的地步。我为书忧,亦为书狂,书今生与我做伴,可为几多欢喜几多愁。

我读书的理由,喜欢。家人都很爱看书读报,老师、同学和朋友们也很爱看书,经常一起交流读书的感受,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啦!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体会是书或一篇文章要读三次,每次的体会都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了。比如说读课文,要默读,找出中心句,体会文章的魅力和要传达的目的。名作名家的优秀作品,更要吸取精华,熟能背诵。随时勾出好词好句,体意,推敲意境,在旁边标注,学以致用。在对话或写作的恰如其分地脱口而出或是下笔。学识从哪里来呢?“学而知之”也,要多读书,读好书。

我算了算读的书也有好多了!课内的课外的都有,读书,让我领略了万里长城的雄伟,感受金字塔的神密,看见了北方银色的世界---美丽的雾淞,见识了古怪精灵的鲁西西,体会林黛玉的哀怨,我小狗狗的嗅觉灵敏度是人类的45倍呢……

读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跟文字,思绪飞扬,让渺小的我到世界的博大,到生命的鲜活。好书的相伴,平淡的日子了,平凡的心跃动了!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列宁也曾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么说,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现了书对人类的重要性。的确,书对人类真是太重要了。沉沦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热爱生活,心里充满仇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无比关心他人,心胸狭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心胸无比宽广。作为我们小学生,更应多读些有益的书籍,这样不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7.课外书读书心得 篇七

今天业务学习会上, 校长对我校几年来年来开展“扬起课外阅读之帆”的课外阅读活动做了系统的回顾总结, 肯定了成绩, 坚定了方向, 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她希望老师们能深入思考、精心设计, 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大力推进课外阅读向纵深发展……我一边听, 一边思索:如何才能让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明白什么叫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应该读什么;如何燃起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体验到课外阅读的快乐;又该怎样培养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呢?……一年级的小学生, 挺难呀!真得好好琢磨、琢磨……经过思索、设想, 我决定尝试“巧设校内读书汇报课, 从而击起课外阅读千层浪”!

2012年11月17日周四课外阅读汇报课 (组内公开课)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像过节了!个个穿戴整整齐齐, 精精神神的, 一个个小嘴抿抿着, 小脸上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与激动。他们今天可有大手笔:向年组老师展示“课外阅读汇报课”, 看!孩子们的展示活动已经开始了!

开场: (溪源) 亲爱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 我终于战胜了可怕的病毒之一——水痘, 又回到了我朝思暮想的校园, 见到了亲爱的同学, 看到了我最崇敬的老师, 更幸运的是我还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

(李璐)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它们教育我们, 鼓励我们, 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 对别人更有用。”

(徐榕璟) 用这些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我们这些少年儿童, 就能提高我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陈真知) 我们是刚刚入学不满三个月的小学生, 虽然, 我们对课外阅读还似懂非懂, 还处在萌芽状态, 但是, 我们对课外阅读充满好奇、渴望和激情。

(齐) 下面就请我们五个小组闪亮登场。

第一组:成语组。主持人: (李璐)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草莓组又叫成语组, 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含意深刻。我们日常说话、写日记、作文都离不开它, 我们一定要养成学习成语的好习惯, 抓紧时间多学呀!我们草莓组的小朋友学得可起劲儿了:做成语卡片, 练成语接龙, 读成语故事,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俗话说一分辛劳一分收获, 相信我们草莓组一定会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请大家支持我们吧!谢谢!

1、表演 (个人) :内容 (略) 2、开火车 (集体) :内容 (略)

第二组:古诗组:1、个人吟诵2、轮背古诗

第三组:儿歌组第四组:名言组第五组:童谣组

同学们个个尽情表演, 个个倾情投入, 每个人都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的收获, 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听课的老师得脸上漾着兴奋、快乐的笑容, 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天真无邪的儿童时代, 似乎台上表演的不是别人, 而是自己。

这一堂课外阅读汇报课起到了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的作用, 击起了水花, 荡漾开波纹, 但这只是一颗小石子呀?怎样才能持续保持孩子们高涨的阅读兴趣呢?

“老师, 今天的汇报课上的不过瘾, 我们组有的同学都没展示呢, 我们商量好了下回能不能让我们“童谣组”单独汇报表演, 让我们把我们准备的都展示出来。”童谣组组长孟庆泽说的有些激动。

“对呀!如果每周都能设一堂这样的课外阅读展示课, 可以把相同题材的阅读内容集中展示, 比如成语展示组, 儿歌展示组、唐诗展示组、三字经展示组……”

2012年11月24日周四童谣大比拼 (校内公开课)

主持人 (南希) :“我们班藏龙卧虎, 这其中便有一支专门喜爱童谣的小分队, 他们的童谣朗诵可精彩了!大家想不想听?”“想”“好, 请听!”

童谣组:“我们在这里。”一齐拥出。主持人主持, 轮流表演。

管小松:请听《教师颂》刘泽民:请听《拍手谣》

李璐:请听童谣二重奏《山谷里有个烈士墓》

李锦铭:请听配画童谣《校园美》……

主持人:他们的表演可真精彩呀?这可急坏了我们这些小观众, 观众齐喊:“我们也要表演——童谣”。观众陆续上台, 展示童谣。

在台上同学诵读的时候, 下面听的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 入情入境地随着一起吟诵, 并且能一字不差的 (含动作、表情、内容等) 再现出来。同学们的能力可强啊!潜力是无限的, 只是在等待老师科学的引领、精心的培育。课下, 同学都围了上来, 各小组都要求像今天这样上阅读汇报课, 我欣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并和同学们一起商定每周四下午第二节就定为阅读汇报课, 由同学自行组织、编排内容及形式, 可以是集体表演, 小组表演也可以是个人汇报, 组别及活动也要灵活, 同学们这下比过年还高兴, 个个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都准备参加这精彩纷呈的课外阅读展示课。

2012年12月8日周四晴鲜活的课堂

自从每周坚持上课外阅读展示课, 同学们的变化可真不小。他们比以前能更快速、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背出更大量的成语、古诗、名言、儿歌、童谣……, 学生倾听他人说话的能力也增强了, 记忆复述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许多家长打电话来说他们的孩子回家总喜欢给他们背这、背那, 模仿小同学们的样子, 并背的绘声绘色, 读书的兴趣明显增强了。更令人惊奇的是, 自从上了读书活动汇报课, 同学们能将所读的内容有机地运用到识字、说话、造句以及其他的学习生活中。你看今天晨会上, 老师和学生一起交流关于要珍惜时间的问题, 一名学生竟举手说了一句名言“莫叫一日闲过”, 另一生马上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教师惊讶不已;而上午的语文课上用所学的“兴”字组词造句时, 竟有同学奶声奶气地说:“老师, 我会用‘兴’字说句名言——兴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又有一生马上说:“我也行, 我会有‘生’说一句名言——天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于是其他学生立刻情绪高涨, 有的继续用名言说话, 有的背出平常所学的成语、古诗、儿歌、童谣、歇后语、诗歌等, 有的还能用所学的生字进行成语接龙呢!这时课堂教学便沉浸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老师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2012年12月11日周四小雪温暖的冬夜

橘黄的路灯光中, 纷扬的雪花星星闪闪, 万家灯火把夜色点缀得正浓。我的学生们正在一盏盏台灯下翻阅着自己心爱的课外读物, 在一个个小屋里吟诵着自己喜爱的作品, 在一对对父母的欢声笑语里尽情表演。课外阅读愉悦了他们的身心、陶冶了他们的性情, 丰富了他们的语言, 开启了他们的心灵。而精心巧设的课外阅读汇报课在这里起到了多少重要的作用呀!回顾这几个月引导孩子们阅读的历程, 虽然辛劳些, 可收获的成果还真让我心情愉悦, 也颇有些感悟:

其一, 激发兴趣, 促成阅读。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自知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爱上阅读。因此, 我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促使他们身心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首先, 巧设悬念诱导阅读:为了培养兴趣, 我推荐适合儿童心理需求的书目, 并有声有色地描述故事的梗概, 精彩处就浅尝辄止, 孩子们听后往往会心驰神往, 要知详情, 必须自己去寻根问底。其次, 榜样激励引导阅读:利用孩子们善于模仿的心理, 我巧抓时机, 大谈自己如何热爱读书, 一有空闲总会手不释卷, 给学生一种强烈而又绝对肯定的心理暗示“读书非常有趣。”还有结合课文拓展阅读等, 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遨游书海, 采珠拾贝。

其二, 评价激励, 养成习惯。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 每个学生都有交流阅读成果和展示独特发现的需要。为了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努力成为学生阅读的知心人, 创设激励性的环境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 我注重利用学生园地, 班级板报等阵地, 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适时开展阅读竞赛, 读书汇报, 辩论会, 朗诵会, 表演会等;还有读书心得体会选编展, 评选课外阅读能手, 优秀课外阅读小组等活动, 让学生确实感受到读书的成功与喜悦, 以便进一步促进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其三, 科学原则, 提升阅读。在阅读的内容上, 我认为应遵循读精品、经典的原则, 阅读过程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阅读层次上遵循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原则, 训练方法上遵循系统性、科学化的原则, 不能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 要争取紧张、有序、高效的状态。

当然, 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并非一日之寒, 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想只要坚持着, 探索着, 相信在我们不懈地努力下, 学生一定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外阅读会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成为学生不断汲取知识的源泉, 从而让他们因为读书而拥有自由、快乐的美好童年!

摘要:课外阅读可以愉悦孩子们的身心, 陶冶孩子们的性情, 丰富他们的语言, 开启他们的心灵。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是我们要长期探究的课题。精心设计的阶梯式课外阅读汇报课, 能够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使阅读成为学生的需求和种乐趣, 成为学生们不断汲取知识的源泉。

8.课外书读书心得 篇八

悠悠一部“城南事”走进千百孩子心

——从“课外阅读指导研讨会”看学校有效教研

2007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在校内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现撷其“精要”展示给大家,以期给现行“疲软”的学校教研以一定的启迪。

设计理念:

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 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

3、 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两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 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 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

(一) 走近林海音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展示林海音的照片,大家一起说出她的名字好吗?

生:林海音

师:那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她的相关资料?

生: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

生: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出版了18本书。《城南旧事》是其中很著名的一部。

师:那么,她的这本《城南旧事》是本怎样的书呢?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读书摘录卡。

(二) 交流《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1: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生2:(略)

师:(发现学生在总结主要内容的时候,普遍比较嗦,而且,有的孩子抓不住重点。)来,大有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大家浏览一下,目录中的六个故事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生:没有。

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法来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出示:合并法。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具体,但是不够简练,那么仔细看,是谁把这六个故事串在了一起?

生:英子。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准共同点简练概括。请大家再试着来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生:主要讲了小英子和惠安官的秀贞,被赶出家门的蓝姨娘,草丛里那个没有办法只得做小偷的年轻人,以及奶妈宋妈,身染重病,过早去世的父亲之间的故事。随着这些人的离去,英子也渐渐长大和童年告别。

师:如果一本书的每个故事之间联系紧密,彼此有因果关系,那么我们该怎么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引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另一种方法——要素串连法)

(三)交流对精彩句段的感悟

师:读一本书,仅了解主要内容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那么,林海音为什么要写这本《城南旧事》?

(指学生说说。)

师:咱们听听林海音自己怎么说的,想想你听出些什么?播放《城南旧事》电影开篇作者的一段自白。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淡淡的忧伤。

生:她对童年的怀念。

师:声音是能传达自己的情感的,那么我们也来学着用声音表达自己对文字的感悟,请大家准备几分钟。要求每朗读完自己喜欢的句段,用几句话说说自己的感悟。

(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注意该采用什么方法去体会。_

教师总结:在欣赏精彩句段的时候,不仅要抓住修辞和重点词语,还要注意把心放进文中捕捉作者的感受。

(四)交流对书中人物的看法

师:这本书中不仅有精彩的句段,还有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谁来说说这本书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谁来评点一下?

学生主要点评了宋妈、英子、秀贞、爸爸。

当点评到草丛里的年轻人时,出现争议。

生1:我和英子一样分不清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人。

生2:他是为了母亲和弟弟才去做小偷的,他是善良的,我觉得他不是坏人。

师:那我们听听在座的家长的评点吧!指几个家长做点评。

教师总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们很难用好和坏判断一个人。草丛里的年轻人是一个本性善良,但是做了错事的人。以后在点评人物的时候注意抓住他性格、身份的特点,仔细从他做的事情里了解他的品行、精神。

(五)唱《送别》,话送别

师:这本书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咱们一起唱一下这首歌。(播放音乐)

师:歌唱完了,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以《送别》为主题曲吗?

生:因为每个故事英子都会和一些人告别。

师:文中有几个送别的场面?

生:5个。

师:出示句子:

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秀贞和妞儿,送别了蓝姨娘,送别了草丛里的年轻人,送别了宋妈,送别了爸爸。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所有的内容,出示句子:英子送别了___________。

生:英子送别了童年。

师总结:读书的时候,如果发现类似的描写,或者对比鲜明的句段,要注意进行比较, 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些类似的送别场面,我就进行了比较阅读,这是老师做的读书笔记。

出示:《城南旧事》中几个送别场面的比较

(六)教师总结(略)

教后反思:

因为沉醉于《城南旧事》中那淡淡的忧伤和沉沉的相思,我喜欢这本书,更希望引领孩子们能走进书中,品味英子别样的童年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手抄报、读书摘录卡的评选,目的是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会读书、爱读书, 让更多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的意义,我邀请了家长参与到这节课外阅读课中来。

通过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主要想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相互启发,同时感受到老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对他们读书的关注。在整个交流中,我注意到了读书方法的指导与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品评句段的方法,点评人物注意从哪些角度入手等等。最后,以教师的阅读表作为例子,引导他们阅读时注意比较。

在教给孩子必要的读书方法的同时,我注意了读书兴趣的培养。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呢?我引导孩子学唱《送别》,为自己喜欢的章节插图。上完这节课我和孩子们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他们看着电影不由自主地喊出:那是西厢房的小油鸡!我知道书中的文字已经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想想《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我觉得引导孩子们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还需要我们付出太多的智慧和汗水!

上一篇:《排序》小班教案下一篇: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