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影响

2024-08-0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影响(共9篇)

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影响 篇一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这一过程充满风险。由于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不确定性。由于中国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比较薄弱,而且没有积累这方面的保险和系统性数据,包括分类的企业违约率状况及其产生原因的数据。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逐步地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可以培养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提高其管理资产负债的能力,使其逐步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充分考虑到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和现状,有步骤、有层次、有阶段地逐步完成,既科学又合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抓住有利有利时机,商业银行在管理方面也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的。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管理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能够更有效地吸引闲置资金

利率市场化包括存款利率市场化和贷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以后,可以更加有效地吸纳闲散资金,把社会上闲置的资金很好地利用起来,如果利率上涨,可以更加吸引大客户及散户的闲置资金。目前,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多家商业银行都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在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并通过大额存单、理财产品等方式来吸引对公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决定利率,那么适当地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在短时期内吸引到更多数量的闲置资金,以备今后发展。存款是商业银行立行之本,商业银行只有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资产业务,包括贷款业务等。同时,把社会闲置资金吸收到商业银行,也有利于化零为整,更好地整合社会闲置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等形式,使需要资金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得到贷款资金的支持,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二、推动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仍然是信贷业务,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存贷款的利差收入。可以说,商业银行除了传统信贷业务以外其他多种业务的拓展也都是依托于信贷业务的基础客户群体而衍生出来的,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国际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利率市场化将会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定价更加透明,同时利差收入的缩小也会使商业银行从原来比较单一的产品结构向丰富、多元化的组合型产品结构进行转型。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通过直接市场进行融资,而商业银行也会通过利率下浮来争取优质的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应及时调整客户营销策略,以综合收益来衡量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除了要巩固和拓展大客户的传统贷款业务,还要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如承销债务等)、现金管理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实现多维度的收益最大化,提高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减小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入空间缩小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开发创新业务品种,积极拓展投行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多种业务形态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将利率市场化减小存贷利差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创新业务品种的动力,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更多的银行业务品种,完善银行业务和产品结构。

三、推动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管理模式转型

在利率管制时期,金融产品的价格不能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在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会更愿意选择大中型客户。而在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战略和市场利率,充分考虑经营成本、目标客户综合收益、目标客户风险等多重因素灵活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实行风险和收益对称、优质客户优质价格等差别化价格策略。商业银行的定价机制制定的范围包括银行资产、银行负债、和其他业务。建立科学系统定价机制的目的是要让商业银行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商业银行还要对金融产品定价体系进行系统化的制定,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针对不同的产品制定出不同的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不同级别的客户进行细分化处理,最终做到对资产负债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有效配置。贷款利率市场化以后,一些商业银行可能会上浮贷款利率,这样商业银行就能够获得更多贷款利息收入,为银行增加更多获利能力,而且商业银行会给优质客户创造更多收益,而使那些质量不高的客户收益下降,风险较大且信誉度低的客户将退出信贷市场。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将会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差异化的利率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说,此举可以降低部分企业融资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融资变得多元化。同时,银行在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可能会更加严格贷款条件,对于发展前景更好的中小企业优先贷款,这样也可以进一步减少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管理转型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和学习国外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控制手段,切实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采取了相应措施积极对应这种环境变化的冲击。国外商业银行在银行负债框架做出了及时的调整,为符合环境要求,对金融市场的环境进行了有效调节等。在关于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国外商业银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外商业银行对于银行利率风险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传统风险管理手段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之中,在数据库创设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国外商业银行关于资金预测的技术为风险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要结合历史性数据来对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依此决策出最佳解决方案。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会增强,一些银行可能面临新的风险,为了维护整个市场稳定,各银行已经逐步开始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根据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等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实行风险和收益对称的价格策略。同时,也可以加速商业银行除传统银行业务外投资银行、财富管理等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进行促进银行进一步升级。综上所述,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通过对自身的资产负债业务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创新业务等方式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革和转变,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情况,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商业银行为应对利率市场化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改革也应该是可持续的、不间断的。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为应对利率市场化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型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铤而走险。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就是要做到准确预测风险,制定出相对应的对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创新业务品种,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影响 篇二

关键词:银行,利率市场化,机遇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有所放松, 市场将掌握利率的决定权, 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市场利率将直接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对于银行而言, 利率市场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1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经营带来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带来的挑战是非常明显的, 银行将通过利率市场化获得更多的利率自主权, 而这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按照一定的次序, 各类金融产品的价格将逐渐放开, 这也要求银行能够积极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定价机制。

1.1银行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

银行在利率管制的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利率风险就是政策性风险, 也就是中央银行对调息的相关政策。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成为了银行面临的主要利率风险。市场对利率水平的升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与业务有关的流动性风险又构成了经营风险, 与此同时, 还要面对相应的道德风险。银行将要面对越来越大的利率风险:1存款人和借款人存在的潜在选择权风险。2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基差风险。3资产负债的差额风险[1]。

在波动的利率市场中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间的变动幅度也会出现差异, 银行的利差空间将受到直接的冲击。还款人和借款人如果选择提前归还或支取资金, 银行就要面临重新定价的问题。

在现实层面上,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无法对利率的变化进行准确的预测的, 贷款人无法对自己的利息收入进行准确的估算, 借款人也无法对贷款的成本极其准确的预测。在利率预期有误的情况下, 贷款人和借款人的预期利润就会丧失, 影响企业经营状况, 从而加剧了信用风险, 不良资产也会有所增加。而且客户对利率的选择余地变得越来越多, 资产的变化和资金的流动将更为频繁, 从而产生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交易与实体经济脱节的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 加大了金融风险。过去的利率长期受到抑制, 一旦实行利率市场化, 必然会出现短期升高, 银行的风险激励效应也会增加, 从而出现更多的冒险行为。这样一来不仅会加大信贷风险, 甚至会对银行的利益造成损害, 形成金融系统风险。

1.2加大银行之间的竞争, 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在没有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前, 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存贷款利率差, 因此存贷款的数量是银行主要的竞争点, 对存贷款量的考核是银行考核机制的主要内容。在利率市场化实施之后, 价格竞争开始进入存贷款市场竞争之中, 必然会导致对优质客户的存款价格上升而贷款价格下降。而中小客户的承受能力有限, 出于控制风险的目的, 利率不可能无限上升。这样一来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将会缩小, 甚至导致一部分银行经营困难。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影响, 商业银行要面临存贷款利率的上升, 甚至存贷款利率的倒挂。银行的利润会被进一步挤压。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可能会由于实力薄弱、抗风险能力低而倒闭。还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也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还有一些外资银行会凭借自身的信誉优势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 对我国进行信贷倾销, 进一步压缩国内银行的市场份额[2]。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 大银行具有优势, 而中小银行处于劣势。为了应对竞争压力, 中小银行不得不以高成本来吸收负债, 或者进行高息揽存, 进行投机交易或者高风险放贷, 从而带来存贷款利率倒挂、资金运用期限错配、贷款组合风险过于集中等各种问题, 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2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经营带来的机遇

正所谓穷则思变, 银行要获得生存与发展, 就必须积极迎接挑战,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利率市场化。

2.1银行要强化市场意识

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 银行要做到顺势而为、遵循规律。不断增强自身的危机意识, 对原有的经营理念进行改变。银行的经营模式将会受到利率市场的巨大冲击, 存贷利率差将会不断缩小。这就要求银行改变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促进自身的业务经营转型。 与此同时银行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资产定价能力, 对客户基础进行拓宽。为了争取优质信贷业务, 银行必须主动下浮利率, 而很多企业客户也可以直接通过市场进行融资。这也需要银行对客户营销策略进行调整, 拓展企业年金、国际结算、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方面的业务[3]。

为了增加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银行还可以强化主动负债, 提高自身的主动负债能力, 从而留住客户的资金, 银行要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对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效率进行提高, 并发展更多的优质理财产品, 使客户的忠诚度得以提高。做大中间业务也是一个很好的应对方法, 能够使银行的综合力水平得以提高。

2.2谨慎经营, 正视风险

忽视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产品大战、利率大战、存款大战、恶性竞争等问题时有出现, 加之民间借贷盛行、通胀预期加重、宏观紧缩等因素的影响, 从事融资业务的中间商也逐渐增加, 利率被逐渐推高。银行将要面临更大的风险, 这也要求银行必须正视风险, 谨慎经营。银行要坚定为经济实体服务的原则, 避免过度的杠杆化, 以免出现高波动和高风险, 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银行要遵循固有的管理原则和传统, 遵循发展的规律避免盲目跟风。银行要坚持风险管理的底线, 对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予以重视。

2.3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

银行应该强化公司治理, 从而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股份制改造来发挥公司治理的优势。还要着力对业务流程进行强化, 对产品和机制进行创新, 减小流程中的非增值方面内容, 增大增值方面内容, 使自身对经营水平得到提高。

3结语

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但是挑战之中也蕴含着发展的机遇。银行应该把握规律、谨慎经营, 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建立健全自身的各项机制, 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获得更加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培科.利率市场化宜早不宜迟[J].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1 (03) .

[2]唐静.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J].中国商贸, 2014 (08) .

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风险;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概述

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市场化是通过市场来决定各种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利率市场化即是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实质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2.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措施

我国自1993年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构想后,2003年进一步将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明确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 具引导市场利率 ”。2004年央行宣布放开金融机构贷款上限,2007年上海银行问同业拆放利率正式运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标志性事件。

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在利率市场化中存在的风险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将会上升

当前,存贷利差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经营收入,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在之前传统的利率制度下,银行的贷款业务是银行主导的,贷款资金主要发放给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但是现在,贷款业务主要由市场主导,贷款客户的选择更多,银行为了不降低自己的利润水平,可能会选择扩大自己的放款等级区间,选择信用等级稍低的客户来发放贷款,这样就从根本过上增加了贷款客户的信用违约风险。

2.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匹配

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整体环境来看,部分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对利率市场化反映迟钝、轻视利率风险以及落后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并未做好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信贷风险发生变化的准备工作。

3.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风险增加

所谓贷款定价,是指通过综合衡量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服务所需的成本和预期收益情况,为满足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贷款盈利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为每一笔贷款确定综合定价的方法。在市场利率水平受到管控时,中央银行控制基准利率水平,造成商业银行没有行使贷款定价的能力和积极性,只能被动的接受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三、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在利率市场化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增强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创新力度

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个人贷款业务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传统高资本消耗的工商企业贷款难以支撑商业银行全部的运营成本和盈利空间,而个人贷款业务市场空间大且具有交叉销售能力强、资本消耗低、定价灵活等多方面优势,成为银行信贷业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促进各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间的相互竞争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必会引发银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在这激烈的同业竞争环境下各个商业银行的融资及贷款服务也必然会有较大的提升。另外,利率市场化让国内商业银行拥有了全面竞争的价格手段,促进了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

3.中小微企业将成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对象

由于小企业对贷款利率议价能力较低以及对贷款利率不敏感,贷款中,小企业占比将影响银行净利差水平。

4.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持续走高

利率实现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将主要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存款利率水平将显著上升,进而推动整体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银行间存款利率定价差异增加,大银行在存款利率定价上具有明显优势。中小银行揽储压力将持续,总体银行负债端成本有可能不降反升,银行为实现盈利必然会抬高贷款利率水平。

四、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1.重点培养相关从业人员对贷款业务的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

如果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大大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程度。

2.鼓励商业银行建立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征信审查制度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有限,信贷风险控制人员“重贷轻管”,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效果不好。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在加强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建设的同时,注重创新,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和科学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3.加快国企改革,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在利率市场化下,应加快国企改革。因为国企本身并不存在偿还贷款的压力,它的背后有国家的支撑。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利率的无序化竞争,从而极有可能出现国企垄断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而将非国企挤出了信贷市场的情况。

4.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法制建设

在利率市场化下,应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从而为我国的信贷市场提供一个完善的制度保障。

五、结论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也同样可能加大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整个市场体系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周南,黎灵芝.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5,01:7-13.

4.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影响 篇四

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随着年内连续降息降准,以及大额存单的出台,新型理财产品诸如余额宝、理财通等规模不断增长,存款资金流动继续加剧,银行眼下不得不面对存款持续搬家的现状。国家出台的种种政策和金融市场改革化措施,加速了放开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核心问题。自2013年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也逐渐破冰,从历史上看,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小银行可能面临的负面影响更大,这不仅与银行自身的资产规模相关,还与中小银行业务的结构和盈利特征相关,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也是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中小银行冲击严重的考验之一。

随着黄山市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业也在发展中迸发出发展的活力,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的完成进一步为服务和支持三农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进入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服务环境,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发挥着金融市场主力军的作用。但地域性的限制,各金融机构为争夺市场,势必会造成业务发展的交叉,竞争本来就加剧的情况下,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出,给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中小银行相比大型银行在业务的品种、产品的创新上本来就存在的很大的差距,中小银行目前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依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赚取利差,一旦大型银行动用利率决定权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使得存贷款利率出现逆向走势,将会降低整个行业整体的利差水平,中小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必然的冲击,在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做出区别于大型银行的发展策略,利用自身区域特征明显、从业人员本土化等降低信息不对称而具有信息成本的优势,加快经营方式的转型,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农村商业银行近几年的发展依托国家政策的扶持,抓住了地域优势不断的增加了资产的规模,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目前的主营业务仍然是传统的存贷款,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赚取利息差,中间业务品种少、利润低,占整个经营收入中的比重微乎其微,这与大型银行通过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降低经营成本和抗风险能力相比,差距明显。我行在歙县范围内不管是存款还是贷款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在利率市场化到来后却增加了负担,因为利息支出的成本会进一步提高。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必然加剧银行间拉存款的竞争,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利息差,减少利润收入,为了发展,有可能走向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恶性循环。

存款利率市场化给银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既然是挑战,那机遇和困难是并存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也是利弊并存。

一、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发展有利的一面

1、发展更加自主、调整更加灵活、管控更加深入。存款利率市场化直接刺激的就是银行间最大的生存保障——存款,相比之前拉存款的变相竞争,存款利率的变动显得更加直接而规范,进而促进了银行在资金来源的结构上必须结合自身的地域特征、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流动状况,综合考虑成本、收益、风险等各种因素,发挥自主定价权,提高银行经营自主权,实现银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更深层次发展。

改革必定要求市场更加优化配臵,有改必有阵痛,最先适应的则必然是最快做出调整,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成本意识,加快市场布局和金融创新,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差异化经营的银行。

2、优化自身人力资源配臵和客户群体、提高人力效用和客户管理水平。

存款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的发展冲破了以往相对固定的利率定价机制,无差异化的存款利率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从银行自身来说存款营销手段单一,人力资源无法合理的配臵到合适的地方,人力效用低下积极性程度不高。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调整必然使得银行更加优化和区分客户群体,实现层次化管理,主动吸引高端客户,优化存款结构,提高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3、促进银行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都将大大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和利率定价管理将更加复杂,这会导致银行资产收益与价值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变化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容易造成银行收入损失和资产风险,增加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相应的对银行员工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高素质的人力储备将为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摆脱因队伍整体老化,观念陈旧,进取意识不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的瓶颈。

4、从软实力上提高服务水准,硬实力上推陈出新。存款利率市场化会使得银行间竞争更加白热化,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把握市场稳定市场,软硬实力的提升是一大关键。比如我行推广的标杆银行创建即是从提升软实力出发,以一种更加优质的服务水平注入到每个细节,让客户感受到真诚、和善、友谊。社区E银行的推出更是从硬实力上走出的坚实一步,我们的产品够潮、有质、取之于大众、用之于大众,让社区E银行作为连接客户于客户之间的平台,是时下网络的C2C模式与银行的金融、信用功能相叠加的新的产品典范。

5、提升和完善银行的绩效考核机制,规范银行经营环境,提升服务“三农”等实体经济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银行的绩效考核还未真正实现绩效与业绩完全挂钩,未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绩效体制。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也不利于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为客户服务,在这样一种银行经营环境氛围下,必定出现投机取巧、不务实、只注重量而不注重质的服务形式,不但不利于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实际经济的的客观需求。

二、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发展不利的一面

1、提高经营成本、减少经营收入,压缩利润空间。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之间为了争夺优质存款,稳定资金来源,势必会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的上升必然导致成本增加,压缩利润;另一方面,为争夺优质贷款项目、拓展贷款规模,降低客户的利息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又必须调整降低贷款利率,这一升一降,进一步压缩了利差,降低了利润。利润的减少使得银行的计提风险拨备覆盖率受到了限制,银行经营风险加大。

2、风险的宽度和深度加大,不利于风险的管控。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的经营自主权提高,为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银行的产品创新将加大,计息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对员工的利率定价和日常账户管理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不当操作和违规操作,引发操作风险,进而引发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损坏了自身利益,又损坏了客户的利益,这为银行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3、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冲击了银行信用,降低了客户资源的稳定。

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之前,国家信用、银行信用成为了银行发展的最有利保障,客户对银行的信心和意识未曾动摇。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之后,一方面,要求银行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缴纳保险费,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可能诱发道德风险,使银行承受更多风险,同时产生了逆向选择的问题。另一方面,允许银行出现面临倒闭的风险,并且对客户的最高保额只有50万元,这就给客户造成了一定的心里压力,如何规避风险成了客户逆向选择的一道大题,客户的逆向选择势必加剧了存款的不稳定性,引发银行存款搬家和流动性风险。

4、利率市场化可能造成无序竞争,扰乱了市场经济,使银行出现分化。

在四大行基本占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会导致银行同业内在存贷款业务方面的竞争加剧,存款业务方面的竞争会使得存款利率不断上涨,有可能发生抬高利率的无序竞争;而贷款业务方面的竞争会造成针对规模大、信誉良好的优良客户的贷款利率趋于下降,从而缩小存贷款利差,减小银行的利润空间。进而压缩中小银行的发展空间,中小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则必然会在利率上实现对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得中小银行背负了更多的发展成本,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爆发恶性竞争,滋生金融腐败,以至于扰乱市场经济,影响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5、民营银行的批准进入,进一步加速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变革,势必打破银行的传统发展格局。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金融机构特殊的产权结构和经营形式决定了其具有机制活、效率高、专业性强等一系列优点,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必然会加剧金融市场的竞争,加速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走向,提高了存款利率波动的幅度和频度。

三、提高利率风险监测的措施和手段,掌握市场发展动态,提升自身发展的策略。

1、及时了解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利率调整机制。深入了解国家金融政策,在政策的范围之内制定出利率调整对银行发展的利益最大化机制。

2、建立利率风险应对预案。存款利率市场化必然出现银行的利率市场差异化,进一步会加剧存款搬家的流动性风险,如何尽量规避风险,稳定发展,就必须有能及时处臵突发状况的应对机制。

3、建立存款利率工作监测点,实时动态监测同业存款利率变动情况。知己知彼才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各家银行对待市场的策略和利率政策不同,都会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稳定自身客户的优势资源,不同期限不同金额的利率会出现多样化和差异化,只有实时动态监测同业存款利率变动情况,改变根据基准利率一成不变的浮动机制,才能优化我行的利率结构,吸引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

4、合理制定我行的利率定价机制,建立高效合理的定价体系。在定价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成本,并且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5、监测网络及社会对利率市场化的舆论。现在的网络舆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出,在网络上的各种存款有风险的讨论异常激烈,给居民的情绪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我们应该利用网络舆论传播快的特点传播积极的一面,保护银行的市场的利益。

6、及时监控网点存款偏离度。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银行以以往那种冲时点的拉存款方式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不利于存款的稳定,及时监控网点存款偏离度有利于从正面分析营业网点的存款机构和经营情况,制定出利于自身发展的存款策略和发展模式。

7、监测同业理财产品的存款利率变动情况。存款利率市场化虽然给活期和定期利率的上浮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大这并不能拉开存款利率的差距和优势,为了吸引客户,理财产品的短期限高回报的特点,给利率的变动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对中小银行尤其是农村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其自身理财产品少,特点不够鲜明,处于一种被动和劣势的地位,只有监测同业理财产品的存款利率变动情况,反过来创新自身的产品和优化自身营销手段,才有机会从中突围。

8、制定存款利率监测分析表,评估和计量利率风险。存款利率市场化,银行将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不一样的存贷款利率会造成利率的结构风险,由于客户拥有存贷款选择权,在利率波动的情况下,会导致银行承担利率变动带来的客户利率选择性风险,合理、准确的评估和计量利率风险,优化存款利率监测分析表,总结和统计利率风险数据,给利率政策和领导层决策提供更直接和有效的依据。

9、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由于银行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对于利率变动给银行的发展带来影响的意识薄弱,更生活在过去那种无差别无风险的意识形态里,必然阻碍了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发展,只有改变思维模式,摒弃传统观念,勇于创新和接受新事物,做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准备,为利率市场化经营转型奠定基础,上下协力应对发展。

5.银行利率调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篇五

万通董事长冯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中高档楼盘的价格会更加稳定,而低档次楼盘价格可能会下跌。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去年,世界经济动荡,面对通胀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价格泡沫积累的风险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迫切性,央行在银行利率的调整上做出调整,这是宏观调控中经常使用的最基本的工具。虽然,这几次比较温和的调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能正确利用利率变化,能以固定的资金和时间的情况下创造利益最大化。

对于银行利率的调整,人们对储蓄和贷款方式种类和数额也有所调整和改变。以下是对2008年第五次银行利率调整的图表分析:

定期存款利率比较4.543.532.521.510.50三个月半 年一 年时间二 年三 年五 年利率贷款利率分析76543210六个月一 年一至三年三至五年五年以上

去年,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市场开始有些萧条,银行利率不断下调,对于存款者来说,也就意味着早储蓄比晚储蓄来的更实惠,那么对于已经存有定期的人来说呢,他们会怎么做?一部分人认为顺其自然,差别不大,而有些人则将原来短时间定期储蓄转为活期取出,并迅速改为长时间的定期储蓄,那么现在就一去年第5次利率调整前后做比较来看一下到底那种更实惠?

活期存款利率:0.36% 存款均以10万计算 设利息税为20%(下同)①三个月转为两年(即将到期 下同): 三个月 调整前1.98% 调整后 1.71%

两年

调整前 3.06% 调整后 2.79%

不做调整可得利息:

100000*1.98%*0.25*0.8=396(元)

(100000+396)*2.79%*2*0.8=4481.677(元)

做调整后可得利息: 100000*0.36%*0.25*0.8=72(元)

(100000+72)*3.06%*2*0.8=4899.525(元)

②半年期转为两年:

半年 调整前 2.25% 调整后

1.98%

不做调整可得利息: 100000*2.25%*0.5*0.8==1008(元)

(100000+1008)*2.79%*2*0.8=4508.997(元)

做调整后可得利息: 100000*0.36*0.5*0.8 =144(元)

(100000+144)*3.06%*2*0.8=4903.050(元)

③一年转三年:

一年 调整前

2.52% 调整后

2.25%

三年 调整前

3.6%

调整后

3.33%

不做调整可得利息: 100000*2.25%*1*0.8=1800(元)

(100000+1800)*3.33%*3*0.8=8135.856(元)

做调整后可得利息: 100000*0.36%*1*0.8=288(元)

(100000+288)*3.6%*3*0.8=8664.8832(元)④两年转五年:

五年 调整前

3.87% 调整后 3.6%

不做调整可得利息: 100000*3.06%*2*0.8=4896(元)

(100000+4896)*3.6%*5*0.8=15105.024(元)

做调整后可得利息: 100000*0.36%*2*0.8=576(元)

(100000+576)*3.87%*5*0.8=15569.165(元)

由此观之,做出上述存款方式的调整的确可以增加利息,原先定期储蓄时间越短,改变后定期储蓄时间越长,变化幅度越大,利息增长也越明显。但定期储蓄时间越长,存在的风险也就越大,因为在现在的经济状况银行利率调整也会波动起伏大,正如央行在3月17日宣布,现阶段作为基准利率参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各上调27基点,其他短期利率相应上调。央行的政策变化符合市场预期。针对经济目前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货币政策有必要直面通胀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价格泡沫积累的风险和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迫切性。

利率调整不仅对居民个人收入有影响,而且对国家、社会而言还有更加广泛的意义。有权威专家指出:

首先,利率的调整直面通胀风险。去年12月由于粮价的上涨,CPI增长2.8%。1月份增长2.2%,2月份数据显示CPI增长2.7%。加上煤电价格调整的压力和潜在油价上涨的压力,通胀显然存在上涨压力,而且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为了保持经济“低通胀”运行的稳定环境,利率提升有利于提前调整通胀上升的预期,防范通胀水平的继续攀升。

其次,直面流动性风险。近年来,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和外贸顺差,使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一直困扰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包括过度投资、银行新增贷款快速增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牵制,等等问题在内的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利率的调整,有助于配合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和央行票据的发行,进一步收回流动性的同时,改善流动性过剩推动投资反弹带来经济不稳定运行和减少银行新增坏账积累的风险。第三,直面以资产价格泡沫积累为特征的风险。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经济危机呈现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危机的特征。日本和东南亚的经济危机都明显以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为导火线。中国正处于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国际大环境的包围之中,资产价格泡沫风险积累的特征已经非常显著,我们不能回避这一全球化趋势推动的全球金融体系的新的风险。

在当前这样的国际国内的金融特点和趋势下,我们不应该低估利率对资产价格泡沫的防范作用。事实上,传统的针对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调整利率是通过基准利率的调整发出信号,让所有市场的参与主体根据信号调整信贷和投资,进而达到调整通货膨胀。在这个过程中,利率通过成本功能首先影响资金价格,进而影响投资收益,最后通过调整整体投资规模影响宏观经济的通胀水平。事实上,货币政策以通胀为目标,调整资金价格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资金价格的变化,改变投资的成本,改变投资行为,改变投资规模,在稳定宏观经济形势的同时,也进行了合理的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一般来说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资金成本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通胀的风险变得比较不显著,而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不断凸显,利率作为资金成本,调整资金价格这一环节的功能可能突显出来。货币政策以通胀为目标是为了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防止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经济风险。当资产价格泡沫成为经济大起大落的主要危机因素时,利率对遏制资产价格泡沫的作用可能被强化。央行这次利率调整,实际上是在资产价格泡沫开始积累和形成的风险孕育初期,从资金价格的角度,给予了必要的政策管理和警示,对于防范泡沫积累、破灭带来的经济危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人们也比较关心利率的调整会鼓励更多的资本流入,特别是热钱的流入,进一步影响资产价格的不理性膨胀。事实上,自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为防止投机性资本乘虚而入,利率的调整一直非常慎重,刻意保持与美元之间3%的利差,以增加资本流入的机会成本。但是在当前被强化的人民币稳步升值的确定的预期下,像当年日元不断升值一样,产生了资本流入无汇率风险的环境,促使资本无后顾之忧地流入。日元被迫升值,日本政府保持低利率政策的失误也正是对低利率带来低资本收益能够阻止资本流入存在不切实际的效应影响,完全忽略了资产价格泡沫带来的短期巨大利益对贪婪的逐利资本的流入的吸引,错失了调整的时机,给泡沫经济危机留下了形成的空间和机会。因此,我们也因予以警惕。

第四,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们的利率制度安排层面的市场化程度是非常高的,除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其他利率水平基本都可以由金融机构自行调节。所谓需要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是银行自身根据基准利率调节的能力。央行动用利率工具,有利于引导银行的利率调整的主动性,加大银行对利率的敏感性,推进利率市场化在操作层面的进展。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也使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工具使用上更强调市场化。

至于贷款基准利率提升与存款利率同样的幅度,从提高资金成本的角度是有道理的。但是,按照利率体系的安排,贷款利率的上限是完全放开的。换句话说,贷款上限的调整,可以让银行自行调整,这是培养银行自主利率定价能力的最关键的地方。央行把贷款利率一并上调,代替银行定价,除了保护银行的利差收入,其实不利于银行盈利模式的改变,不利于推进利率的市场化。不过至少对银行的利差收入不会造成影响。银行走向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个过程,希望下次利率调整的时候,能够把贷款利率的调整留给银行决定。

因为是今年第一次利率调整,而且仅仅27个基点的变化。我们认为,这次利率调整对于各方面包括证券市场,还是信号的作用大于实质性的影响。但这次的信号传递了远比过去复杂的信息。而且要达到利率政策的目标,绝不是一次小幅调整就能够完成的。市场要全面关注市场各方面的风险变化,不排除央行审时度势,再调利率的可能性。(部分是网上搜索到的资料)

6.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影响 篇六

前言: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改变着国家的经济结构,并切实的改善着我国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但中国的房地产业的发展仍然是处于初级阶段,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利率因素的影响,是政府近年来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最主要的手段。但由于利率政策的时滞性和房地产需求刚性的影响,利率调控政策的效应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结合近两年我国银行的利率调整,探讨了银行利率的调整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开发商和购房消费者的影响以及运用利率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时产生的问题。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一)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

2010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747亿元,同比增长38.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3692亿元,同比增长34.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9.3%。6月当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830亿元,比上月增加1845亿元,增长46.3%

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增速比上年回落5.3个百分点,比1-11月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4308亿元,增长30.2%,增速比1-11月回落2.6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1.8%。

2012年1-8月份,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68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6%,增速比1-7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29990亿元,增长10.6%,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6%。

(二)商品房销售情况

2010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5.4%,增幅比1-5月回落7.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7%,办公楼增长53.2%,商业营业用房增长41.6%。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1.9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比1-5月回落13.0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20.3%,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增长91.5%和57.1

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9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增速比上年回落5.7个百分点,比1-11月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9%,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6.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2.6%。商品房销售额59119亿元,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6.8个百分点,比1-11月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2%,办公楼销售额增长16.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23.7%。

2012年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7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4%,减少幅度与1-7月相比放缓了2.5%。8月份,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0.88亿平方米,环比增长2%,同比增长13%。当前市场仍处于积极恢复阶段。商品房累计销售额达到3.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商品房8月当月销售额5311亿元,环比减少1%,同比增长20%。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

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33719亿元,同比增长45.6%。其中,国内贷款6573亿元,增长34.5%;利用外资250亿元,增长2.8%;企业自筹资金12410亿元,增长50.9%;其他资金14487亿元,增长47.9%。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8064亿元,增长40.1%;个人按揭贷款4538亿元,增长60.4%。

2011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8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增速比上年回

落12.1个百分点,比1-11月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2564亿元,与2010年持平;利用外资814亿元,增长2.9%;自筹资金34093亿元,增长28.0%;其他资金35775亿元,增长8.6%。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21610亿元,增长12.1%;个人按揭贷款8360亿元,下降12.2%。

2012年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50832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国内贷款8723亿元,增长8.8%;利用外资228亿元,下降54.3%;自筹资金21284亿元,增长10.3%;定金及预收款12750亿元,上升5.5%;个人按揭贷款5094亿元,上升4.6%。

二、近两年我国银行利率变动情况

2010年12月2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0年10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自2011年4月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从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创历史新高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7.5%。

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准备金率高达21.5%,再创历史新高。

2011年12月5日起,央行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

2012年2月24日起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2央行首次“降准”,将一次性释放约4000亿元资金。中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将由21%回落至20.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则降至17%。此为2012首次下调存准率,也是自2011年6月存准率大型机构升至21.5%和中小型机构18%的历史高位后,央行第二次下调存准率。

三、银行利率变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一)银行利率变动与房地产业的关系

银行利率降低,信贷金额增大,货币供应量增长。当货币供应增长超过房地产商品对货币需要限度之初,作为货币需求者的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商品消费者和投机者,并没有急于将多余的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但当货币供应量继续增加,持币者就会增加对房地产商品的投资或消费。在消费心理等因数的影响下,这一过程可能导致抢购房地产的行为,推动货币转化为房地产实物商品的替换过程。随着房地产需求持续上涨,在短期内房地产供给刚性的影响下,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交易量不断增加。由于价格的不断上升导致现有价格严重脱离其实有价值,加快房地产经济进入严重的通货膨胀阶段。相反,如果货币供应增长低于房地产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限度,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现象,结果导致房地产商品积压,空置现象严重。

(二)银行利率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一般理论认为,银行利率与房地产价格呈反比例关系,利率升高时房地产价格降低,利率降低时,房地产价格上涨。其原因:一是当利率升高时,储蓄、购买债券的收益增加,相对的房地产投资收益缺乏吸引力,投入的资金量大大减少,导致房地产价格缺少支撑力,结果必然价格下跌;二是由于利率升高,投资者运用的资金利息成本加大,而在物价没有上涨的情况下,资金的利息成本又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转嫁到房地产价格上,房地产投资的收益大大降低,这时的房地产投资就不能说是理想的投资方式。而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各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经济开始振兴,投入房地产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从而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目的是减少银行贷款增长的趋势,控制投资增长过快和经济发展过热。这必然将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规模,抑制银

行贷款增长的势头。所以,首先波及的将是资金密集型、需要从银行获取大量贷款的房地产业。现在看来,从2006年开始频繁采取的加息措施并没有成功抑制房价上涨的势头。不过,由于购房贷款期限短则十年,长则二三十年,所以,未来利率的继续调整,可能导致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影响,即防止房价过快增长。

(三)银行利率变动对开发商的影响

目前,房地产开发商上市直接融资的还是少数,多数开发商还是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实现间接融资,因此利率的变动导致开发商的财务成本增大,对其资金成本和利润影响比较大。财务成本增加,还可能增加开发商资金周转的困难,在招牌挂市场化出让经营性土地的趋势下,加息使得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概率进一步增加。此外,还有可能迫使开发商加快项目开发周转期,有可能会减少盈利空间,降低价格,以规避项目建设、增加土地储备的风险。加息意味着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加大,贷款负担加重,以开发商年贷款100亿为例,在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以后,开发商一年增加还款2700万。对于央行加息对目前房产市场的影响,大致分为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加息使得房地产市场开发成本加大,房价会随之上扬;另一种认为,由于大部分房产开发商房产在建项目都存在贷款行为,央行加息使得开发成本加大,部分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可能会由于资金压力,可能会采取降价的方式及早出售自己手中的楼盘。对于开发商,利率提高将加大开发商的成本,会加速地产行业的兼并、组合,中小开发商将更难生存。

(四)银行利率变动对购房消费者的影响

加息给中国百姓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存款利息的增加。但对购房消费者来说,加息会增加成本。一方面,对已购房者来说,加息增加了他们每月支付的购房成本,挤占他们的日常消费;另一方面,对潜在的购房者来说,购房成本的增长,又会减弱他们进入市场的欲望。特别是由于我国信贷消费刚开始,购房者从没有体验过利息波动对个人消费的影响,如果利息的波动,尤其是利息上升幅度较大时,消费者购房支出陡然上升,会导致潜在消费者对购房欲望的减弱甚至停滞,从而导致房地产业的萧条,使整个经济增长放缓。目前,房价并非卖方决定,开发商不会贸然将其转嫁给消费者,房价短期不会因此有明显上涨;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虽然加息增加了购房成本,消费者可能放缓其购房步伐,但此次加息幅度有限,对其影响甚微,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由于目前市场上许多银行推出贷款优惠政策,因此短期来讲,加息对市场需求影响不大,对房价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利率上升,由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会降低,资金也存在着从房地产市场流向银行的趋势。因此,整个房地产市场将形成一方面开发商开发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降低的状况,从而达到挤压房地产泡沫的目的。

四、在运用利率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时产生的问题

(一)利率政策存在滞后性,调控的效应有待进一步考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以利率调整等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必然存在一定的政策效应滞后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利率政策本身存在时滞性。利率变动通过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作用于房地产市场时,利率工具的时滞效应既体现在工具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也体现在中介变量与最终目标变量之间。同时作为房地产管理机关的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与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机关的中央银行,在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尚未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利用各自的渠道收集的数据信息误差较大,央行难以及时获得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的精确数据,从而可能出现调控滞后的问题。

(二)由于我国房地产需求旺盛,小幅利率变动对房地产需求的影响不大,从而也影响了利率政策的时效性。利率政策的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贷款利率的调整同时作用于房地产市场供求双方,通过影响供求双方来影响房地产价格。中国人存在“人者有其居”的观念,到达一

定的年龄,就需要考虑拥有自己的房子,从而使购房需求呈现刚性,对于小幅利率政策调整反应不敏感。因此在之前加息面前,需求变动不大而供给减少,房地产价格上升也就不足为奇。但是如果加息成为一种常态,不仅会加大普通购房者的借贷成本,更是会进一步推动房地产价格走高,一旦房价涨幅超过了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和支付能力,需求会急速下降。

(三)开发商可以通过抬高房价来转嫁利息成本,特别是大型房地产企业,他们起着价格领袖的作用,将增加的融资成本转嫁到了房地产价格上,从而导致房地产价格的继续上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利率政策的效果。这是由于在土地交易价格的调控上,人民银行基本上无能为力,不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所能决定的,在而我国房地产成本的构成中,土地成本占了商品房价格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开发商将土地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对此,货币政策在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走向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五、总结

从上文可以看出,通过利率调整房地产投资的规模和投资增长速度及投资风险,对于保持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对房地产投资较高的回报率和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而言,利率调整不足以降低房地产投资,反而使消费者的房贷成本大幅增加,对房地产消费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如果采用利率政策来对房地产需求进行调控,必须做到因时制宜和灵活应用,才能正确发挥利率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作用,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规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利率调整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税收、信贷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政策支持。因此在对房地产价格进行调控的时候,除了运用相关的货币政策工具,还必须辅之其它有效的政策手段,比如信贷政策、住房制度、土地政策等。这就要求政府在宏观调控时要慎用货币政策,并完善相关的机制。

7.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经营的影响 篇七

关键词:金融,利率,研究

2015年5月10日, 央行宣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 一年期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 同时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一般认为, 我国自1996年开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人民币存款与贷款利率市场化正走向全面放开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将受到很大的冲击, 经营效益也将受到明显影响。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

1. 盈利能力方面。

根据2011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1000强”排名, 中国有三家银行按一级资本进入排名前10位。工商银行以盈利325亿美元位列全球之首, 建行盈利264亿美元紧随其后, 中国国内银行的利润已占全球银行业的两成多。但我国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来源是存贷款利差收入, 同时商业银行有些业务也存在暴利收费不合理的问题。

2. 资产质量方面。

根据2015年5月8日新华网刊登的中国银监会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监管统计数据, 2015年一季度末,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82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9%, 较上季度末上升0.15%。信用风险继续上升, 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

3. 资本金方面。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 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 我国商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计算的资本净额为85855亿元, 这较2012年末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64340亿元核心资本、17585亿元附属资本和4057亿元的资本扣减项而言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风险加权资产方面, 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分别为643351亿元、6254亿元和49492亿元。而2012年末, 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口径计算的表内风险加权资产为506604亿元, 表外风险加权资产为76108亿元, 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为388亿元, 可见在2013年首季度,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较快。在资本充足率方面, 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 我国商业银行按照《资本办法》计算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8%、9.85%和9.85%, 这较2012年末, 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口径计算的资本充足率 (13.25%) 和核心资本充足率 (10.62%) 而言有较为显著的下降。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

1. 同业竞争加剧。

正常情况下, 银行在维持基本存贷利差条件下, 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为了保证获取高利润, 选择控制存、贷款利率上限和下限的方式已经得到广泛利用。一旦利率管制放开, 金融机构之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就会加剧, 对于业务单一、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 为了稳定市场份额, 只能被动上调存款利率, 对其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2. 银行利润下降。

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而言预示着利息收入将受到明显的影响。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来看, 虽然各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各有不同, 但利息收入仍是其收入的主体, 其利润来源主要是存贷款的利差。我国的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70%以上来源于利息收入, 部分中小商业银行, 利息收入占比甚至达到90%以上。存款利率市场化后, 随着各商业银行大打“利率牌”争夺市场和客户, 竞争加剧, 存款利率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短期内会迅速拉升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 若贷款利率不随之上升的话, 则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少, 存贷息差收窄, 利润锐减。

3. 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 指的是由于利率的变动导致资产价值与收益相对于负债成本和价值发生不对称的变化, 而造成银行收入损失和资产损失的风险。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来分析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利率市场化可能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率结构风险、选择权风险、信用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建议

1. 建立科学合理的定价体系。

一是设立专门价格管理岗负责利率定价政策的制定, 研究央行利率调整对银行利润的影响, 做好成本测算分析, 制定切合实际的价格授权政策;二是建立定价评估测算模型, 引导指导做好客户综合定价测算, 避免一刀切政策, 针对客户选择最佳定价方案;三是建立利率定价授权调整长效机制, 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本行利率授权按照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调整, 以适应利率下降通道下本行利率的对接程度。

2. 完善利率定价实施细则。

从制度上防止执行者的操作风险, 加快推进客户综合定价, 细化贷款利率定价分类和品种, 制定各项贷款的指导利率和浮动范围, 严格把控定价执行标准。

3. 加快业务转型和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 银行的高收益就是建立在高的存贷利差基础之上的。这样依靠垄断得来的收益是没有保障的, 缺乏市场竞争的实力, 一旦利率市场化后, 这种高收益必将逝去, 也就是说,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本身承担很大的风险。开发高收益和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 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中间业务的范围涉及到融资、衍生品、担保、管理等多个领域, 有待国内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拓展通过创新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水平, 加强贷款管理, 使不良贷款进一步降低, 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用来改善利润水平

4. 防范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后, 利率的波动频率必将加大, 进而影响企业和银行的收益。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 开展期货、期权相关的业务, 都能够给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 能够达到调整利率风险的目的。

5. 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的保护伞之下, 银行缺乏利率风险意识, 更加缺少利率风险控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 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 而且要做到专业化、高素质化, 以此来应对未来激烈的竞争和风险, 最终与国际接轨

6.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我国商业银行同国外商业银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服务质量。好的银行的服务能培养出大批忠实的顾客, 不仅给银行稳定的吸收进大量的存款, 还能创造更多的贷款的发放, 即使只有一个微小的利差也能创造出很大的利润空间。因此银行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各种相关知识和技能, 使银行的业务水平达到客户满意的程度, 同时确保银行经营场所的外观形象达到一流水平。

参考文献

[1]毕芳, 孙璐.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探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1 (3)

[2]王文烈,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应对[J].浙江金融, 2014 (9)

8.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差异化竞争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一国金融深化重要的标志。

在一些利率市场化国家,国家控制的是基准利率(这是政策性利率),基准利率可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央行的任务主要是制定和调整基准利率,不再集中统一管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其他利率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协商决定。

二、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这一制度安排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从1980年开始花了五年时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市场平均存贷利差从改革前的2.17%降到改革后的1.63%,以此同时,全国倒闭的银行年平均家数由改革前的10家增加至改革后的200家;日本也从1984年开始逐步放宽了利率限制,其市场平均利差从1984年的3.15%下降到1994年的2.33%,下降了近80个基点;台湾地区在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出现了银行业全行业亏损的窘境。

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其受到的影响是系统性的。

(一)银行存贷息差将面临大幅下降风险、利润难于维持

最近几年中国商业银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银行业的利润80%依赖于息差收入。自1999年以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利差都在3%以上。如果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实现,这种高存贷款息差将不可持续。占银行业利润80%的息差收入将面临严重的冲击。

(二)利率的波动性将加剧、预测更加困难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存贷款利率是由货币当局管制的,其波动性将被限制在一定区间内,利率的调整频率也很低。改革后,由于当局只控制基准利率,其它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决定,这势必造成利率水平波动频率更高、振幅加剧。这对银行适应这种变化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市场利率会向价值回归,从而使商业银行整体信用风险水平跳升

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问题,利率市场化往往会导致被压制的实际利率水平持续上升。这将造成资金借入方面临财务成本的突然、大幅增加,从而增加资金借入方的违约风险。特别是房地产行业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国有企业贷款等将面临巨大违约风险。当前贷款占商业银行资产主体,商业银行又在资源配置中占主体的情况下实现,这可能导致银行体系的财务危机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将面临更大挑战

截止2010年9月,从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看,其资金来源总计已达457060.77亿元,其中,各项存款总计404954.72亿元、发行金融债券40581.11亿元、向中央银行借款3.05亿元、同业往来25163.90亿元;从其资金应用看,各项贷款257372.72亿元、有价证券及投资121379.09亿元、同業往来18273.43亿元。由此可看出,银行已经不完全是经营存贷业务的中介机构,其有价证券及投资已达121379.09亿元,金融债券达40581.11亿元。商业银行已从早期的只注重片面的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以确保银行经营三原则:即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错配扩大的趋势一直持续。从存贷款期限结构看,一直存在借短贷长问题。长期贷款资产如果没有相应的长期负债来匹配,流动性的风险会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急剧增加,使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以及资产损失的境地。另外,从资产构成看,资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货币当局的信贷管制使得商业银行有巨大的放贷能力得不到释放,这一部分资金已转换为有价证券、同业拆放等资产。这种转换将使银行的资产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加,在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利率波动加剧的情况下,银行资产的整体风险将增加。

(五)银行业的竞争模式将发生改变,同质化竞争格局将被打破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同质化经营、管理倾向非常严重,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金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近几年,农村信贷、中小企业业务、消费信贷、财富管理等需求急剧增大。在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态势下,“全能型银行”模式对很多银行来讲将不是最优选择,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优势按照规模经济原则重新选择发展战略。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商业银行如何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在差异化竞争中寻得一席之地将是个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另外,能否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将是其能否在新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六)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将会体现,从而对中资银行带来严峻挑战

自2002年以来,在中国的外资银行总资产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已达14350.8亿元。其增长速度在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才放缓,但可预计其将来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外资银行通过上百年的洗礼,无论传统信贷业务、中间业务、创新业务还是风险管理能力比起中资银行都有很大优势。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壮大无疑会挤占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中资银行必须在与其竞争过程中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并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中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话语权。

三、结束语

利率市场化将是商业银行面对的新挑战,商业银行必须在新的经营环境下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安东尼.G.科因.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篇九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影响 分析

一、前言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日益受到重视,其市场化程度可以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国际实践经验表明,在促进经济增长、保证金融资源优效配置和实现内外均衡等方面利率市场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利率市场化已然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商业银行也会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

对于目前利率化市场不断的扩大,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是首当其冲,他们受到了很强力的冲击和压力,致使很多的商业银行对于利率市场化导致的冲击有点措不及防。从一般的理论上来说,我们其实是可以理解利率上限的开放对于银行的优化配置等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在利息收益方面得到更多的主动性和自主控制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样对于银行来说是有一定的优势的,而对于使用者和受众来说,也有了更多的积极主观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的变化对于各大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前所为有的挑战和竞争。可能会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这对于银行自身来说是很不好的。与此同时,这样的竞争对于风险的引发也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仅仅只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导致了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面对这样的影响,对于各个银行来说,应该提前想好应对策略和方式,以此来抵御国内外强有力的同行竞争和打击,在未来的商业活动和发展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花开不谢。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资本成本发生变化

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传统的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经笔者多年的实际经验和教训,以及这些年来的调查和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收入结构上存在很多的不同结构划分。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求同存异的看,可以发现,其实他们即使有千差万别的收入结构差异,但是在利息收入上来看,还是相同或者说是相似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再来看其差异,就会发现,他们的收益来源是很不一样的。一部分来自于存贷款的利息差,一部分来源于营业收入,还有很多的其他收入。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很多地区的利率化都在利率市场模式的完成下而逐渐完成,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台湾。这是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的好的一面。在看到好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不好的一面,那就是在利率市场化对商業银行的影响下,其实各大商业银行都在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存款资金成本,在成本的提升以后,贷款利率也就自然的不断上升,这样的关系就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水涨船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增幅或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商业银行在利息上的收入不断的减少,这样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了。商业银行的利息减少了,那么存贷款之间的利息差也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变得更加的狭窄了。商业银行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临的就是利润的不断减少和下降。这些对于一些依靠存贷款利息差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存活下来的中小规模的商业银行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小规模的冲击就会导致他们面临破产的危险,如果出现大规模的环境变动和调整,他们根本经受不起打击,最终只会一蹶不振导致破产。

四、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互联网成为新的金融冲击力量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互联网事业已经变得越来好,在这样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发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互联网成为新的金融冲击力量。例如在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银行之中,由于在受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同时,受到互联网金融力量的冲击,纷纷开始转变自己以往的经营策略,不断推出新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度过这场冲击。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的同时,互联网成为新的金融冲击力量,我们同样可以说是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一方面这样的冲击促进了商业银行的转变,走上了时代的新起点,另一方面,面临这样的危机,有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出现经营危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场硬仗。但是就整个商业银行的大换血来说,则是有利无害的。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感激这次的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互联网成为新的金融冲击力量。

五、结束语

在目前这样的经济大背景下,我国的市场经济不仅因为开放国门而机会变得更多,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发现,在目前的国内形势来看,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冲击下我国的经济也有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压力,针对这一点,为了促进市场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的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影响: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互联网成为新的金融冲击力量;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资本成本发生变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下,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

参考文献

[1]周正林.利率存款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金融网综合,2014(04).

上一篇:特色活动计划下一篇: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做学生良师益友-浅谈我的班主任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