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标准

2024-08-19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标准(共8篇)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标准 篇一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建立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提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要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意义。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分解,其目的在于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中既要评价“教”,又要评价“学”。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1.多元互动评价。

(1)自主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主要由执教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评,对自己所认为的有效行为进行描述,把自己在课前的教材认识、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完成情况以及自己对课堂中的得失利弊作一个介绍。评价自己课堂教学之中的成功之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这样的评课方式能打破以往的评课方式,改变上课与评课相脱离的现象,避免评课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促进学校教研风气的形成。

(2)主体评价。

主体评价通常由校长、教研员、同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方面的人员作为评价的主体,在听课后对执教者所进行的评价。听课后这些方面的人员根据自己对课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而作出的评价意见。执教者作为被评价的客体,应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的理解程度去听取评价意见,筛选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信息。

(3)互动评价。

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让执教者和听课者双方针对课堂教学充分发表意见。这种评课形式应建立在上课者和听课者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上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自己的教学,听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价其教学,主客互动,调动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时,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由听课者对上课者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方面以及教师素质方面提出问题,由上课者作出陈述。这样的评课,既可以发挥上课教师的主动性,体现教学评价的个性,又能发挥集体智慧,体现出评价的共性。

2.分层课堂教学评价。

(1)随堂听课评价。

从数量上看,听课评课活动大量在随堂教学的环境中发生。这种形式的语文教学,给予老师的教学评价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与精心准备、反复试讲的课相比,对这些数量众多的课堂教学,重在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按评课量标的要求面面俱到,这种评价是收效甚微的。

(2)专题研究课评价。

在学校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的今天,许多学校经常开展上语文专题研究课的活动。对这样的教学评价;要在(评价标准)的指导下,紧紧地围绕研究课的主题来评价,突出一个“研”字。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点与研究课的要点结合起来,使研究课的研究主题深人人心。

(3)公开示范课评价。

为培养骨干教师、辅导年轻教师而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往往由有经验的教师或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影响的教师承担。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侧重在评价量标的达成度和语文教学风格方面。突出“示范性”,倡导学习者学其方法、学其风格。评价可以把上课者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独由见解、擅长之处作出比较鲜明、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炼和升华,让评价起到示范作用。

(4)优质竞赛课评价。

为发现和培养教学新人,建立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而举行的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发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应突出甑别和选拔的功能,采用统一标准,从严要求。在分析对比中选优,在选优中总结教学经验,将评优与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标准 篇二

一、语文阅读教学要突出朗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 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 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 读出韵律, 读出意境, 读出情味。”

二、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 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 学生是报告和讨论, 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 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 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 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 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 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 认为自己漂亮, 妒忌别人, 骄傲的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着重点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 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 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 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 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 补充情节或空项, 则能促进阅读, 增强语言训练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 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 抓住岩石的名字, 发挥想象, 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 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 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 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 开头结尾不变, 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这样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能落实到实处。

四、质疑是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贵有疑”, 疑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 让学生质疑, 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了疑, 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 变被动为主动, 进入“愤悱”的状态, 也就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3.新课程标准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农村语文教学;利用资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0-0036-02

前几天到某小学听了一节语文课,学校是市示范校,办学条件相当好,那节课完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听后我不禁有这样的感受:赏心悦目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听课老师听了身心舒畅,学生兴趣大增,可是我也听到有些老师感叹:咱们的“土枪土炮”跟不上形势了,教改如何搞啊!时下农村中小学办学逐步在改善,但有个过程,我们决不能等先进设备进了学校再进行改革,其实,农村学校在某些方面具备城里的学样所不及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进行富有农村特色的课程改革。

一、以大自然为课堂,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毕业后长期执教于农村。我喜欢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只要逢上合适的题材,我总会将多姿多彩的农村生活引入课堂,或干脆把课堂搬到田野中,我把它称作“领进来,走出去”。

学习《乡下孩子》时,学生一边读书,一边饶有兴致地讲起自己捉蝴蝶、挖野菜、逮蚂蚱、摘果子的情景,他们在诗中找到了自己,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编成小诗。学习古诗《村居》,同学们借助工具书查阅有关词语的含义和相关资料后,我们一起到一个地势平坦、风景秀丽的河岸上(他们常在那里上体育课),那里四周是绿绿的树,堤上有青青的草,头上小鸟叽叽喳喳地尖声嬉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不用老师做繁琐的讲解,同学们一下子领悟了诗的韵、诗的味……

今年春旱,一进五月,连下两场透雨,同学们都显得很兴奋。那天,我们边欣赏窗外的雨景边学习21课《下雨啦》。(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道路泥泞,但全班同学都到齐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你从课文中寻找恰当的语句描绘外面的雨景,并有感情朗读。

“它落到地面上,像敲小鼓……”

“不一会儿,哗啦、哗啦……小雨点汇集在一起,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着。它冲干净了石阶,冲干净了操场……”

最后,孩子们齐声诵道:“我们不怕雨,光着头,光着脚丫,追着雨花跑。有的手提凉鞋,有的身披雨衣,有的挥动小棍儿,像一群小鸭……在雨中,我们上学去”。

淅淅沥沥的雨声和着稚嫩的童音,多媒体创设的虚拟空间恐怕无法模拟出如此逼真的画面吧!

二、相信学生,让他们体验独特的感受

面对新课程改革,我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会带着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体验来到课堂上,学习了《女娲和人》之后,我们举办一个“神话故事会”,听一个同学讲了《神笔马良》后,我忍不住问:“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画什么?”有的说道:画绿绿的树、红红的花,让世界更美丽;有的想画好多房子,让买不起房的人住进去;有的要画架飞机,开着它去天空看各种各样星星……想象多好啊!二年级的小孩子就有这样的感悟和灵气,真令人羡慕。他们还写出这样的话语:

“杏花开了,树上像下了场雪……”

“如果天天都是春天,树都是绿的,花都是红的,那该多好啊!”

“春天的心灵真美!”

你读了以后,有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些美丽的语言都出自这些不足十岁的孩子之手。张蓬勃种的丝瓜发芽了,问道:“为什么那么小小的芽能‘穿过’那么厚的土钻出来呢?”我肯定了他的问题和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但并没直接告诉他答案,只是让他读读《一粒种子》,相信他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我在他的“小笔头”后面写道:“不要看不起小小的种子,它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我也想告诉所有的老师:不要轻视我们的孩子,他们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整合教学,拓展空间

多媒体下的语文教学,成功地实现了语文与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数学作文”,这不仅是对数学教学空间的一大拓展,对于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在学习用“数”表示相关事物、收集数据信息时,我让学生用“数”来介绍自己的家。作业交上来,我发现一位平日并不出众的同学写的作文相当不错,他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分段分类进行介绍,他喜欢狗,开篇先介绍家里有多少狗,之后介绍家人、家里的农用车、家具……一片童真跃然纸上,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我破例给他六朵红花(最高分是五朵),并鼓励他在班上介绍自己的经验。“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在羡慕之余,也都改好了自己的作文。

四、双向沟通,加强宣传

在教学“千克与克”时,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赶集”活动。二年级的学生集体去市场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蔬菜,一路上不时收获村民、商贩惊诧的目光和好奇的询问,我感受到:要使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单靠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努力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中国家长只认“分数”不认“人”的片面看法,争取整个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我除了做好家访工作之外,还多次组织家长撰写文章参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可别小瞧这些农村孩子的父母,虽然他们95%以上的人以种地、打工为生,但其中一部分人的文章颇有文采,甚至有些让我读着都自愧不如。这一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当老师在班上朗读他们父母热情洋溢的文章时,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多了一份了解和骄傲,对自己的学习添了更多的信心。

要使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就需要我们立足农村,扎根农村,创造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出合格、优质的人才!

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标准 篇四

(2012年试用版)编制者:曾春玲名师工作室 关雪娟 王彦执笔

审核者:曾春玲

邹武林

第一部分 汉语拼音

一、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二、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表》,能找出声母相对应的大写字母。

三、初步感受轻声、变调音节,能正确拼读课文中出现的音节。

有些字与其他字组成词语时,要读轻声或变调,如:庄稼的“稼”应读轻声;黄澄澄、红彤彤的后两个字,应变读为一声。教师用书中都作了提示,请老师们在教学中予以注意,即教生字时按本音读,在课文中按轻声或变调来读。

第二部分 生字

一、认识生字表

(一)的450个生字,会写生字表

(二)的350个生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二、通过探究,会发现总结各种识字方法,例如:熟字减部首、熟字加部首、熟字换部首,利用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识记生字等。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三、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会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1.会辨析形近字和同音字(略)。2.会辨析多音字。

为、好、弹、宁、切、教、曲、乐、都、背、兴、着、转、还、中、没、奔、分、漂

五、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第三部分 词语

一、识记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能用生字组词。能进行“词语接龙”。

二、积累相关的词语。

第四部分 句子

一、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二、能根据例子,模仿进行简单的句式训练(注意加点的词语)。

1.刘爽是我的好朋友。.2.花坛真漂亮啊!我要把它拍下来。...3.你能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4.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5.太阳会把浅水洼里的水蒸干。(把字句和被字句).浅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6.湖水像一面镜子。(比喻句).

三、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第五部分 阅读

一、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任务和时间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本学期要背诵的有古诗四首:《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要背诵课文包含《秋天的图画》《植物妈妈有办法》《秋天到》《一株紫丁香》《北京》《走山路》、《假如》《“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黄山奇石》《我是什么》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通过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六部分 口语交际

一、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小故事和见闻。

二、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七部分 写话

一、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二、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附:

生字表

(一)识字1 宜 层 尽 染 叠 翠 爽 壮 谷 登 华 1 图 梨 笼 浪 粱 燃 勤 劳 区 尤 其 仙 盘 峰 胳 膊 巨 当 脖 著 形 状 3 旅 蒲 降 娃 纷 苍 洼 啪 炸 蹦 察 识 4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径 斜 枫 于 语文园地一

交 支 龙 求 凡 利

识字2 棋 弹 钢 琴 胡 戏 喂 鸽 养 航 模 5 株 踮 院 除 疲 倦 牵 困 6 委 补 室 宁 愣 切 集 掌 7 钟 零 闹 哈 欠 迟 叹 决 悔 计 算 冒 览 馆 紧 怦 握 容 普 奋 灿 烂 语文园地二

柏 纪 纺 织 优 胜 湾 粒

识字3 神 州 川 涌 岛 隔 峡 与 陆 民 族 9 庆 献 帜 洁 奏 曲 亿 央 瓦 庄 严 阔 碑 周 似 拼 案 坛 迹 厦 11 讯 传 约 聚 挥 锣 呼 击 拥 抱 泪 泽 克 扬 12 省 店 橱 指 接 讲 铺 毯 银 仗 语文园地三

退 危 险 买 卖 反 杂 简 单

识字4 寸 益 彰 豹 障 泰 徒 功 渠 13 沿 际 信 葫 芦 藤 哇 盯 邻 15 枣 浅 秃 忍 呗 虽 乘 思 抽 续 吸 极 夫 汗 驶 示 筝 踪 伤 责 17 酸 葡 萄 狐 狸 串 迫 待 硬 语文园地四

茶 泡 饱 袍 鞭 炮 识字5 移 谋 柴 焰 易 折 搓 绳 斤 独 18 刺 猬 板 凳 糙 但 傍 椅 瞧 留 19 术 铅 惹 吐 桌 盒 注 削 皱 20 坏 扎 抓 莓 幸 福 吵 受 21 之 轮 期 第 任 惯 式 眯 郑 语文园地五

铁 钉 裙 裤 袄 疼 痛 疯 识字6 恨 漠 炭 贫 富 饥 索 奉 永 22 科 亚 呆 始 猜 拴 逗 23 良 缩 遥 寻 食 泣 健 康 操 则 昨 纱 羡 慕 粉 料 套 份 妹 贵 寄 费 25 客 何 赠 汪 舟 欲 踏 潭 语文园地六

历 贡 肯 扇 确 愁 识字7 护 牢 孔 雀 锦 鹰 丛 鹂 灵 嬉 26 叽 喳 蓬 跃 棱 巢 崭 牌 侧 卷 欣 赏 龟 镜 映 幻 演 蕉 扔 跨 28 甚 至 蒸 死 继 乎 叨 29 蒙 喃 味 浓 腾 猎 黎

识字8 射 卫 填 嫦 娥 宇 宙 载 箭 30 浮 雹 暴 躁 灌 溉 器 淹 毁 灾 31 呱 哩 圈 纹 碰 返

舒 必 须 绑 通 杯 塑 咳 嗽 钩 件 喷 设 浴 33 博 珍 孙 悉 绝 肉 史 核 缺 乏 稀

农 技 袁 隆 介 绍 培 育 产 棚 控 制 泥 茁(共450个字)

生字表

(二)识字1 宜 实 色 华 谷 金 尽 层 丰 壮 1 波 浪 灯 作 字 苹 丽 劳 2 尤 其 区 巨 它 安 块 站 3 已 甲 豆 识 纷 经 如 好 娃 洼 4 于 首 枝 枫 记 刘

识字2 胡 戏 棋 纲 观 弹 琴 养 5 休 伸 甜 歌 院 除 息 您 牵 困 6 员 青 宁 室 样 校 切 教 响 班 7 欠 元 包 钟 叹 哈 迟 闹 8 及 身 仔 细 次 外 计 怦 礼 加 识字3 夕 与 川 州 台 争 民 族 9 亿 洁 欢 祖 旗 帜 庆 曲 10 央 交 市 旁 优 阴 坛 城 国 图 11 申 匹 互 京 泪 洋 拥 抱 相 扬 12 讲 打 指 接 惊 故 候 奇 识字4 寸 落 补 拔 功 助 取 所 13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14 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15 怎 思 穿 弯 比 服 浅 漂 啦 啊 16 夫 表 示 号 汗 伤 吸 极 17 串 兔 告 诉 狐 狸 猴 颗 识字5 斤 折 挑 根 独 满 容 易 18 采 背 板 椅 但 傍 清 消 19 由 术 吐 株 课 铅 笔 桌 景 拿 20 坏 松 扎 抓 祝 福 句 幸 21 之 令 布 直 当 第 现 期 轮 路 识字6 丑 永 饥 饱 温 暖 贫 富 22 户 亚 角 周 床 病 始 张 23 寻 哭 良 食 双 体 操 场 24 份 粉 昨 晴 姑 娘 妹 读 25 舟 乘 音 客 何 汪

识字7 丛 牢 拍 护 保 物 鸡 猫 26 羽 领 捉 理 跃 蹦 灵 晨 27 失 觉 扔 掉 眼 睛 纸 船 28 久 乎 至 死 腰 捡 粒 被 29 并 夜 喜 重 味 轻 刻 群 识字8 卫 运 宇 宙 航 舰 30 冲 晒 池 浮 灾 害 黑 器 31 岸 纹 洞 影 倒 游 圆 围 32 杯 件 住 须 能 飘 必 事 33 历 史 灭 克 化 代 孙 植

厂 产 介 农 科 技 纺 织(共350个字)

词语表

一、4字词语 1.描写秋天的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2.描写景物的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百花盛开

金光闪闪 秀丽神奇

川流不息

奇形怪状 3.成语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不约而同 后羿射日

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兴致勃勃

引人注目

各种各样

四海为家 无影无踪

迫不及待

叫苦连天

自言自语 雪中送炭

助人为乐

无边无际 4.数字成语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二、反义词

进—退

买—卖

快—慢

正—反

美—丑 爱—恨

贫—富

冷—暖

安全—危险

复杂—简单

真诚—虚假

冷漠—热忱

饥寒—温饱

索取—奉献

三、近义词

中心(中央)著名(有名)

特别(非常)

漂亮(美丽)

四、学习“的”字和“地”字的用法。

五、积累叠词。如:

ABCC

金光闪闪

议论纷纷

AABB

弯弯曲曲

吞吞吐吐

摇摇摆摆 断断续续

许许多多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花花绿绿

说说笑笑

ABB

静悄悄

光秃秃

雾蒙蒙

热腾腾

亮晶晶

六、学习量词。初步感受量词重叠的作用,如: 一只()

一个()一只只()

一个个()一把()

一块()一把把()

一块块()一条()

一盘()一条条()

一盘盘()一片()

一棵()一片片()

一棵棵()

七、学习动词的搭配。如:

练(书法)

画(图画)

下(象棋)

弹(钢琴)拉(二胡)

唱(京戏)

栽(花草)

喂(鸽子)养(金鱼)

做(航模)

学(电脑)

观(天气)扫(地)

提(水)

推(车)

搬(桌子)

挑(土)

捕(鱼)

捉(虫)

抬(木头)

抓(小鸡)

堆(雪人)

打(雪仗)

看(雪景)飘着(雪花)

披着(银装)

铺着(雪毯)

八、学习下列词式,如:

(闻)了(闻)

一(个)比一(个)(好)(神气)极了

(跑)来(跑)去

5.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标准 篇五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有趣的课堂、一个对话、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探究的课堂。探究和把握这些基本的评价标 准,有助于我们主动实践语文新课程理念,不断改革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的方法,全面实现新课程所确立的“三维目标”,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 养的整体提高。

【关 键 词】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快乐、有趣、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语文教育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的基本评价标准”这一带根本性、导向性的问题,我们希望弄清楚新课堂与旧课堂到底有哪些区别,以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问题,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这里,就个人的初步的思考和探索,谈一些看法。

一、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课堂

快乐教学是一种成功的教学实践,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是新课程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强烈,以学为乐。那么,怎样才能献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呢?最基本的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个充满”:

1、兴趣是入门的先导,热情是不竭的动力。要把一节语文课上得让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必须把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放在首位。

2、激励性语言能鼓舞人心、增强自信。首先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坚持民主平等原则,多与学生商量沟通;尊重学生人格原则,不伤害学生自尊。其次是提倡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课堂用语:如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促其成功:“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帮其成功:“你的想法真好,能把想法说得更清楚一些吗?”

3、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赏识能使人灵感涌动。赏识学生,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就要包容学生,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永远也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能读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快乐。

二、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课堂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的标识。”因此,语文教学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必须抓住多种对话方式,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在方式上不应再是单向的传授与示例,而是平等对话、合作探究。由于对话的地位是平等的、气氛是民主的、内容是“非预设性”的(开放的、动态的)、目标是“非精确性”的、感情是真实的、方法是“非指示性的”,因而对话教学与我们传统的驯化教学状态和传授教学状态相比较,至少具有四个显著特点或优势:即具有和谐的教学氛围、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能面向学生的广阔天地、能挖掘无限的创新潜力。

三、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

新课程所追求的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观念、教材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师心态的开放等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教学中要能真正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必须在教学时空、教学课型、教学内容等方面实施开放策略:

1、教学时空的开放,以拓宽学习时空,让学生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传统教学的教学时空是封闭的,以上课、下课铃声为教学的起始和终结,教师走进课堂才表明教学的开始。开放的教学时空是没有严格的起点和终点的。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的时空向课前开放。比如,课前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可先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帮助预习新课,以便课堂上与教师、同伴、文本对话,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

2、教学课型的开放,以创新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开放的教学课型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构建起开放的教学课型;二是指不搞统一的教学课型,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如茶馆式其操作程序为:“课前预习教材→七嘴八舌谈见解→教师适当作点评。”等等,各具特色,开放多变。`

3、教学内容的开放,以开发学习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开放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媒介、一种载体,师生周围有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一是用好有字之书,包括教科书(引导学生读好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教材”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课外书(古代多少学者说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如果诗人说“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学生则是“功夫在课外”)。二是关注无字之书(教学起源于 劳动、生活,理应回归生活。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生活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应该随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三是开发自己的书(根据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感悟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从心理学角度来描述语文教学过程的心理动词就有很多,比如“感受、体验、想象、体会、思考、感悟”等。事实上,“感悟`”与语文及语文教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感悟”一词所揭示的心理特征更真实具体地反映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的心理过程。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阅读特别强调“感性、感觉、感悟”,特别强调“多义性”,不能以“一解”去断然地统一“多解”,去否定“多解”,更不能用“人解”(别人的解)去统一“我解”(自我的解),去否定“我解”。诗歌的阅读尤应如此,传统的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也不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教学规律,应树立“以人为本,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因为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郭沫若把音乐性看作是诗歌的生命,只有吟咏、诵读,才能把诗歌的音乐美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朗读应成为小 学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感悟、读中释疑”,应该是阅读教学特别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

五、语文新课堂应该是一个探究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增强学生创造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创造性、探究性地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是这次新课改的焦点、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重点。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综合的、自主生成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无知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同时,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还有利于克服基础教育课堂长期存在的“三重三轻”(即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新)的弊端,能够满足学生渴望探究的心理需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6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课堂呢?(或者说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呢?)其基本方法是:

1、激发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乐于探究。

2、设计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善于探究。在教学《骆驼和羊》时,设计的探究性问题很巧妙,而且善于组织学生探究:在引导学生猜谜语(骆驼和羊)进入学习、并初读感知“它们为什么争吵”之后,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设计了三个实施步骤:一是把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开展关于“高好或矮好”的激烈辩论;二是与文本对话,找出最能证明“高好或矮好”的词句(关键);三是教师以老牛的身份出现,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明理:使他们明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3、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勤于探究。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只要体现出“快乐、对话、开放、感悟、探究”等特征,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爱学语文的人,会学语文的人,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人,有语文运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孙双金·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教育[J],人民教育,2003,(9)。

6.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标准 篇六

海城区第六小学赖 瑾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系、多学科融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彻底改变单纯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及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的现象还较普遍,阅读教学“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问题仍很突出。

因此,探索和构建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模式和方法很有必要。

一、教学策略及其阐述

策略一:品词、品句、品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叶老的话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是一致的。品词品句,是对于作者用心斟酌的最准确、最传神地表达感情的字词,对那些内涵丰富而又深刻的语句段落,反复咀嚼、玩味、品析、吟诵,从而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学生悟文中的美妙处,品文章的意蕴,在词句的揣摩比较中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语感得到发展。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去感受语言的形象美、蕴含美、情感美、技巧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语言感受能力。

策略二:感悟、积累、运用

感悟、积累、运用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阅读教学逐级推进的三个层次。

感悟:学生通过阅读,既能学习、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审美情趣。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主要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不是靠教师给出一个统一的结论,而是靠学生自主地阅读实践,主动积极地经历理解、感悟的过程。

积累:有关心理学表明,儿童掌握语言工具是循序渐进的。他们通过听和读,从口头和书面这两条渠道获取新的语言信息,然后加以领悟,储存进自己的脑海,等到需要交际的时候,就从自己的记忆仓库里“取出”,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加以表达。因此,不断地吸收、不断地积累,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广泛阅读与大量背诵是最佳途径。

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以提高语言实践能力为重点,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够运用”。运用是指听、说、读、写的运用,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言内化的最后归宿。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积累的语感激活起来,使他们积累的言语范式得以重新构建。策略三:实现语文教学的“三境界”。

在语文教改百花齐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还语文教学本色。

我区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曾借用佛家三境界来解说语文课堂教学的“三境界”。第一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扎扎实实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训练;第二境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即语文课又不是(像)语文课,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要体现各科整合的综合性„„让学生唱之、蹈之、画之。此时,似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第三境界:“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意为语文课还是语文课,我们唱之、蹈之、画之„„指向清楚,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共性,同时也是借用这种形式更好体悟语言和学习语文。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

1.自主阅读,提出疑问。

此模式的设计来源于“以学定教”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回归“自我”,尊重“自我”。课的初始,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质疑问难,首问于师,激活课堂,建立起课堂美好的第一印象。这一环节,学生的体验也许是肤浅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它也是最珍贵的,它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教师的“给予”与“嫁接”,既是下一个环节“主动探究,精读解疑”的序曲,又是再下一个环节“教师引领,促进生成”的前提和依据。

2.主动探究,精读解疑。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自我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理解学习内容所表达的含义,还要理解它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学生主动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体验文本、生成文本、构建新的信息库及新的知识体系。精读解疑,是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赏自己喜欢的词句,玩味自己喜欢的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关键的是教师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或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发表见解。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探究欲望得以释放,被动接受就会变成主动探求。主要问题设计: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你准备和大家交流些什么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自由交谈、主动发言、教师协调配合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除指出语病外,暂不发表意见,把暂未解决的问题留给这个环节的第二步“合作交流,共享成果”来完成。学生在自主探究,精读解疑的基础上,掌握了部分知识,也提出很多问题,有精辟的,也有失偏颇的。这时,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教师进行适当的梳理,并对有争议的问题重点讲解,师生分享在交流探讨中得出的成果。

3.教师引领,促进生成。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修正和补充。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认识难免肤浅和片面,知识点难以全面梳理,教师必须及时予以点拨、修正、梳理、补充、完善。这要求教师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教师如果过分依赖预设,那么课堂是静止的、僵化的,教师照本宣科背教案,导致教师教死书;若过于强调生成,则可能导致课堂繁琐无序,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难以调控局面。因此,教师要顺学而导,注重生成,要有效引领,引领学生在疑难处、未知处、在欠妥处、在精彩处,以达到教学效益最优化。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80年代初执教的《我们爱祖国》一课,是处理预设与生成最典型的例子。课中有一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祖国”一词很抽象,斯老师是这样顺学而导的:当学生回答祖国就是南京时,她告诉学生南京是一个城市;当学生回答祖国是一个国家时,她启发学生想:美国、日本也是一个国家,能说就是我们的祖国吗?当一个学生说出“祖国就是我们的国家时”斯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及时补充“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就叫祖国。”在斯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初入学的小学生不仅弄懂了“祖国”这一十分抽象的概念,而且使学生热爱祖国之情深深扎根于脑海。

4.升华主题,拓展深化。

这个环节是对前面三个环节的总结与深化。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那就需要教师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教师有效的拓展开阔学生的学习时空,使文本得到升华,为课堂教学带来一片生机。重要理念:(1)拓展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如《乌鸦喝水》一课,假如你是乌鸦,还有其他的办法喝到水吗?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进行大胆的探究,有的说拿吸管吸,有的说拿个低口的盆子来装瓶子,打翻瓶子里的水,水倒进盆子乌鸦就能喝到水了„„(2)拓展以学生固有的知识点为支点。如在执教《江雪》一课时,当学生充分地诵读诗歌、品赏诗句、领悟诗意后,我们及时归纳学法后相机出示《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对比两篇作品在结构、手法、主旨等方面的异同并进行自学。这样,有效拓展了语文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3)拓展以学生的发展为着力点。如我们在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是这样拓展的:“同学们,得到爱是快乐的,给予爱更是幸福的。”这样,把文中的母爱上升为爱的给予与传递。并设计“爱心传递行动”将文中母子之间的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中,让学生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教育和感化。

在上述的确立教学策略和构建教学模式的各环节中,“三品”是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的特点,让他们在对词、句、文的品读中,对一篇课文的表现形式产生一种审美的感觉;而“感悟”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由对文章组成的各要素的感觉、知觉、表象上升为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初始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的反复产生和存在于学生的记忆中,便形成了对某种“感悟”的积累;“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这“运用”既是此认识环节的归宿,亦是下一个认识环节的出发点,这就形成了学生通过品读一些文章的组成要素来感悟文章内容,通过感悟文章内容来逐步认识人生的认识发展的整个链条。而“自主阅读,提出疑问→主动探究,精读解疑→教师引领,促进生成→升华主题,拓展深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则是对上述策略的环环紧扣、层层推进的实施。“读―品―

7.小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七

一、关于我们学生写作方面的探析

1. 要让学生自由写作, 敢于说真话。

好的文章最可贵的一点就是“真情实感”, 有了“真情”, 文章才能有真正打动人的地方, 才能显示作者的独特风采。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支持学生写“真实”的故事, 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把他们的个性张扬出来。只有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 我们的作文教学质量才能提高。这里的“真实”, 并不是非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可, 亲身经历当然最好, 若作者对自己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 对作品进行一些“艺术加工”, 使之更加生动完美, 这样的文章也是好文章。不要苛求学生非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可, 但凡以自己构思创作为主的, 或者模仿别人作品写出来的文章, 都应该是真实的。实际上, 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两点一线的生活, 基本上没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更别说亲身去经历, 去体验生活了。如果过分强调“真实”, 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不敢说真话, 不敢写作, 进一步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所以, 我们要大胆鼓励学生讲“真事”, 写出自己独具个性的好文章。

2. 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 寻找灵感。

平时, 我们教师要坚持让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写作材料, 坚持写日记。生活是个大课堂, 语言文字的学习离不开生活, 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 有着极其丰富的创作源泉, 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丑的眼睛。引导学生勤记那些亲身经历的或者道听途说的事情, 让学生领悟生活。只有这样, 学生在写作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才能显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作家往往在创作前花很多时间去体验生活, 实际上就是去生活中寻找灵感, 去寻找创作的源泉, 然后才能写成流传于世的好文章, 难道对我们没有一点启示吗?

3.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本。在教材中有很多练习是留给学生的, 这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启发学生大力展开想象的翅膀, 进行练笔, 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又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 进一步拓展了思维空间。如《黄山奇石》这一课, 最后一段:“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 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其中的省略号, 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 想象还会有什么形状的石头?顺着作者的思路写下石头的名称、样子。

二、关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几点做法

激起兴趣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大胆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调动起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即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要鼓励他们, 让他们有向上学习的动力, 进而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 产生创作的动力。为此,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把大小作文结合起来练习, 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和归纳能力等。另外, 要及时树立好的作文典型, 对好的例文, 适时表扬、评析, 采用灵活的方式, 以鼓励为主,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 这样才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写好作文。没有对写作浓厚的兴趣, 就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灵感, 就不会写出好的文章。只有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对写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的写作教学才能达到目标。

一是实事求是, 作文教学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分阶段训练, 并适时地提出要求和加以引导。千万不可揠苗助长, 打击学生的写作激情。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 让学生能够提笔就写。素材从哪儿来?来自生活, 来自学生的观察、体验和感悟。二是创设情境, 可分两种, 真实情境和假设情境。意义都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真实情境大家都明白, 而假设情境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结合某种情境, 并加以想象。它分为三类:畅想未来, 即学生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 表达美好的愿望的过程;幻想想象, 即结合个人的愿望, 创造性地想象未来;探索科学, 学生在了解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 以科幻的形式想象未来的时空, 此类难度非常大, 既要有现实基础, 又不可乱编乱造。

三、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 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它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 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吃点苦、受点挫折, 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在写作时, 要学会引导学生应对挫折。例如, 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提高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学生的抗挫力是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长的, 所以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学生的经验, 才能有效地提高抗挫力。适当地给予批评, 尝一尝失败的滋味, 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接受挫折教育的好方法。

8.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标准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34-01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手段和方法,已经与新课标的理念和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因此,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这是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

1 抓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小学生大都爱玩好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创设活动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些。

一是将趣味性游戏活动引入语文教学活动。新课标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可以将一些趣味性的语文学习小游戏巧妙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纪尚小,注意力的持久性较短,因此,当学习活动进行到10 min左右,可以引入一个小游戏。譬如在教学拼音ai,ei,ui时,玩拼音宝宝找朋友游戏,让学生戴上写有字母a、e、i、u的头饰,两个小朋友站在一起,组成复韵母“ai,ei,ui”。对于做得对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可能地发挥。

二是开展口语交际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新课标对第二学段(3~4年级)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因此,在中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经常性地开展口语交际竞赛活动。如开展课前3 min讲故事竞赛活动。每节语文课的前3 min,由一个学生讲一个故事,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开展三分钟讲故事比赛,将全班同学依次轮流。全班同学都轮流一遍后,评价出一定数量的“故事大王”。在3 min讲故事竞赛活动中,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使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开拓了学生视野,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是将音乐律动引入中低年级语文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精力集中的持续时间很短,教师在学习开展到10 min左右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律动。可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律动,让学生的身心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学生的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同时,能够使整个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起来。

2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过去呆板沉闷的课堂现状,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起来。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以创设生机蓬勃的高效语文课堂。

一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整合网络教学资源,优化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将网上与课文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选择性地与课内资源相结合,整合成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可以将网络上有趣的、新奇的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中,以优化教学资源。

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笔者从网上将与之相应的电影片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看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精彩战斗场面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当学生看到战火纷飞,炮声震天的画面中,红军战士一边向碗口粗的铁索匍匐前进,一边痛击对岸阻击的敌人,脚下是怒吼的河水。天上飞机盘旋,一个俯冲,扔下一排密密麻麻的炮弹将铁索下褐红色的河水溅起几丈高的雪浪花。在这种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相配合的情况下,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战斗场景中,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强烈的冲击。在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能够真实、全面、深刻地体验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3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每个学生个体之间都具有一定差异性,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之间的差异,并巧妙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因势利导,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不断进步。”合作学习主要应抓住以下两个重要环节:

第一,小组讨论。这是小组学习的中心环节,内容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直至找到问题的满意答案;二是围绕问题结论的运用进行尝试性练习。在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中,要求每个学生人人参与讨论,并懂得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讨论开始,组长把发言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每个同学的实际水平、特长等合理分配。

第二,集体交流。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作汇报,或由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交流内容包括讨论的结果或小组学习的体会等。通过组际交流,进一步拓展了思路,纠正了带有共性的错误,并将小组的认识转化为全班的共识。组际交流后,为把学习引向深入,有时教师可有意地挑起对同一问题不同意见的争辩,组织思维撞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活课堂气氛。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是我们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南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吃透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创造性地应用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抓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江雪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科技,2011(8):208.

[2]黄有德.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9):88.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下一篇:c语言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