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三课时教案(共9篇)
1.祝福三课时教案 篇一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字音、字形,了解作家、作品及文章背景。
2、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了解倒叙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1、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
2、赏析文中倒叙手法及其作用。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法。
2、学生小组讨论。
预习案
【预习内容】
一、了解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专集;
二、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年,是鲁迅短篇小说《彷徨》的第一篇。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的《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三、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并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四、学生课前认真、细心默读文章,在文章圈点、勾画,并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钝响( ) 监生( ) 朱拓( ) 陈抟老祖( ) 炮烙( )
瘦削不堪( ) 踌躇( )( ) 少不更事( ) 谬种( )
俨然( ) 醉醺醺( ) 驯熟( ) 桌帷( ) 讪讪( )
草窠( ) 执拗( ) 蹙缩( ) 倔强( ) 门槛( )
二、识记并解释下列字形
寒xuān( ) 无精打cǎi( ) 蹒shān( )
沸反盈天(解释):
探究案
【探究内容】
一、本文是一篇长篇小说,请在预习的基础上按照小说的要素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内容。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二、本文在叙述手法上采用了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作用?
【达标检测】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我很sǒng( )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着了芒刺一般
②我在极短期的踌chú( )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③“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wú( )着
④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fèi( )反盈天的
2.下列句子中,每句有一个错别字,挑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句后括号里。
①旧历的年底必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毕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 气象来。( )
②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 暄……( )
③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
④但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韪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
3.选词填空。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_(a.简洁b.直捷c.直接d.简捷)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a.偶尔b.偶然c.间或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③“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________(a.精神b.神采c.光采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④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_______(a.悲凉b.悲苦c.悲郁d.悲哀)的神色。
2.赤壁赋教案(三课时) 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
解决办法: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那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二.作者背景及解题(学生课前搜集,教师做补充)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花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拓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详见下文.),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三. 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壬rãn戌xū 属zhǔ客 窈yǎo窕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â 愀qiǎo然 舳zhú舻lú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 横槊shuò 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樽 蜉fú蝣
指导朗读应注意下列几点:
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词重读。
2、读出节奏。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而观之。
3、读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节奉一至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4、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读者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四.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课文注释补充:
泛舟:荡舟,划着船。泛,浮行,漂浮。
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气横铺在江面上。横,横铺,覆盖,笼罩。
浩浩乎:广阔的样子。
饮酒乐甚:喝着酒,快乐极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哭泣。舞、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拉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遨游,抱着明月长久存在下去。挟,夹持。以,连词,同“而”。长终,指与明月相终,即永远存在。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洗盏更酌:洗净杯子,重新斟酒。
第二课时
课文结构及鉴赏
(一)、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找出原句)教师明确:乐甚——愀然——悲——喜而笑
乐————悲————乐
(二)、集体朗读
作者为什么乐,又为什么悲?怎样从乐转悲,又如何从悲转乐的?我们一段一段 的分析。
(三)研读第一段
1、默读,思考赤壁之景到底怎样,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
明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之茫然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风月无边的赤壁秋景图。
明确: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风月无边,秋景如画。
板书:画意—美
3、“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哪些词句最 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
明确:“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诵”、“歌”,古人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最爱做的两件事就是喝酒、唱歌。表现出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纵”,是放纵吗?不是,大家看一下注释怎么解释的,任,在这里有听凭、随意的意思。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于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如此之美景使人心旷神怡,此一乐也――山水之乐、诗酒之乐。
板书:诗情—乐。
4.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景: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情:“乐”。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5、齐读第一段,要读出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欢快之情
(四)研读第二段
1、朗读。
2、开头继上文写泛舟时的欢乐心情,“于是饮酒乐甚”,古人抒发欢乐之情往往 是饮酒赋诗,此处也不例外,“扣舷而歌之”就是写照。作者不仅歌“窈窕之章”,还歌“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3、这首歌有谁的风格?(生答:屈原)
屈原为什么写离骚?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苏轼也要寄托忧愁吗?
明确:苏轼的政治遭遇:这篇赋写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五年(1082)作者被贬黄 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禀、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作里摘出一些 讽刺新法的诗名,告发他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到黄州,名 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检查学生课前资料搜集—乌台诗案)。用病逝前两个月所作的《自体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首诗正是作于作者被贬黄州作团练副使时,大家说这时苏轼的心情如何啊?(生答忧愁)
4、再回到课本,看第二段,第一句延续上段写乐而歌,紧接着感情由乐转悲。那么他是从哪里开始转悲的呢?他的情感转折点在哪里?
明确:多数人认为,作者感情脉络由喜转悲,是从箫声出现开始的。而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说:“篇中所言,不过随时行乐,惟美人二字,则公真意所在。”
5、问:你们认为文中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是客的箫声,还是苏轼歌中的“美人”二字本身就蕴含着悲意?(前后讨论后发言)
教师发表见解(供参考):美人,在离骚中,屈原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美人比作楚怀王。这个意象从离骚起,就开始具有政治寓意,或者比作君王,或者比作自己的政治理想。比如李白在《长相思》中“美人如花隔云端”。苏轼在这里借用离骚的意境,正是为了写出自己与屈原相似遭遇引发的相似的心境,写出了苏轼忠君的殷切,希望君主能重用自己,希望自己能为大宋分忧,而自己却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悲从中来。所以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感叹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对天地自然界的浩渺的赞美引出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而这种悲情借客人箫声的悲凉反映出来,“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借助夸张,想象,比喻等手法,把洞箫那种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6、朗读:
体会苏子在唱歌时流露的悲情。
第三课时
(一)研读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问:这一段,作者写了几层悲意,都有哪些悲呢?
明确:赞颂曹操的功业并不是主要的,“而今安在哉?”一句才是重点。就是这么个一世之雄,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是何等的黯然。这是“风流总被雨风出去”之悲,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悲。A、英雄不在之悲(板书)。
问:客除了悲叹英雄不在,还有何悲?(朗读“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羡长江之无穷。”)(“寄蜉蝣于天地,涉沧海之一粟。”――“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 人的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此二悲也。这是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悲,B、人生短暂之悲。(板书)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骤,是多次的意思。说明理想美好,却难以实现。理想与现实之冲突的悲哀,此三悲也。C、理想现实矛盾之悲。(板书)
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英雄不存),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人生不永),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脱世不得)。以上三悲都是从小我的观点得出的。几层悲情转换中,有一个其关键作用的虚词,是?(况):“况吾与子„„”之况。一个况字将作者从怀古转为忧今,从感叹他人转为哀叹自己。
3、如何理解“客”之所“悲”?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就更连影子也不曾晃动一下便悄然消失了。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虽为客,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4、通过第三段,看情景理如何结合?(重点)
通过客曰写眼前的江水明月,是写景;由此想到曹操周瑜的“而今安在”,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怀古见己之渺小,自然生出“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情景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二).研读第四段
1、朗读第四段,思考: 作者既然如此之“悲”,最后一段又为何借客人之口说出了自己“喜而笑”呢?(讨论第四段)。
心病还需心药医,听了苏轼的一番道理,客人思想上得到了顿悟,苏轼是怎样说理的,能为我们阐述一下吗?
明确:苏子以明月江水作比,从“变与不变”的角度阐发,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物我无尽,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因此,用不着羡慕江水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
板书:由情入理
2、问:那苏子认为该怎样度过人生呢?
明确: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正可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正是用这种观点看待万事万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静、气氛清新的清风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思想矛盾解决了,心胸也随之旷达超脱起来。
苏轼的这种成熟最终让客人“喜而笑”。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此时的喜是大喜大悟的喜。是彻底悟透人生后的喜。
(三)品苏之韵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1083
贬居黄州)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
(1082
贬居黄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这两首词分别写出了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心路历程。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你分别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一个孤独寂寞的苏轼;《定**》,一个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苏轼。
2、点拨:
注意《定**》的下阙,这里描绘了一个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寒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许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我们的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的时候,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宠辱不惊。”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
(四)、总结:
1、同学们:
面对亡国的悲痛,屈原„„选择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官场的黑暗,陶渊明„„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面对权贵的淫威,李白„„选择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面对命运的不公,苏轼„„?
2、写一句你认为最有文采最有意蕴的话。(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留待作业)
所以,苏轼是——【课件】
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苏东坡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他的精神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提升着每个人的人格。愿我们用心去体味生命中的每一缕清风,每一轮明月。因为——(读)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3.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三课时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英文字母Aa, Bb, Cc,能够按正确笔顺对字母进行描红。能听懂会说单词apple, ant, boy, bag, Coke, coffee。
2.会说唱本课时的字母歌谣,
【教学重点】
学习字母Aa, Bb, Cc, 以及以这些字母开头的单词。
【教学难点】
1.告诉学生印刷体与手写体的区别
2. It’s an apple. 句中冠词an的用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课时相关的教学挂图和录音带。
2.教师给学生准备作为奖励的小礼物。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1.教师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做简单的Free Talk。
2.教师将学过的“Let’s talk 和Let’s practice”的教学挂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看图说话,复习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对说的最快最准确语感最好的同学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
Step 2: Presentation
1.学习字母Aa和单词ant, apple。
◎教师出示字母“A”,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教师出示蚂蚁和苹果的图片问学生:What are these?然后放录音,让学生听一听单词的发音。引导让学生用英文回答这两样东西的名称。
◎教师通过呈现图片教读单词ant, apple。
◎教师问:你认识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吗?教师再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Aa的大小写。
◎教师笔顺板书字母,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做书空练习。
◎教师指着图片问学生:“What’s this ?”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It’s an ant. It’s an apple.”注意强调句中的冠词是“an”不是“a”.
2.学习字母Bb和单词boy, bag。
◎教师呈现男孩和书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Uni1Welcomebacktoschool第三课时教案》,来自网!
包的图片问学生:Can you tell me the words in English? (学生已学过这两个单词) 教师让学生跟读单词。
◎教师问:谁知道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学生回答:b。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Bb的大小写。
◎教师板书字母大小写Bb。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做书空练习。
3.学习字母Cc和单词Coke, coffee。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说出英文单词。
◎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Cc。
◎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Cc的大小写。
◎教师板书字母大小写Cc,并让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4.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把所学字母Aa-Cc进行描红。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及时给学生进行辅导。
5.教师把Let’s chant A的教学挂图呈现给学生,播放该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歌谣。
6.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看图,一起拍手打节奏说唱歌谣。
Step 3: Practice
1.教师出示以Aa, Bb, Cc字母为首字母单词卡片,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也许认识其中一些单词,这时教师引导他们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学生回答:It’s an apple…It’s a bag….
2.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看谁拿得快”。
教师可将字母Aa, Bb, Cc的大小写字母打乱顺序分别贴在黑板上,然后请两组学生,每组5名出列。教师报一个字母,让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快速地跑近黑板,将该字母的大写与小写分别取下。先拿到正确的大小写字母卡的小组为胜者,可获一分。计算最后结果,给与优胜小组奖励。
3.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拼图说单词”游戏。
教师把与本课单词有关的图片剪成几块,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拼图比赛。拼出后让学生说出单词以及该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拼出图形加一分,说对单词加一分,说出字母加一分,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分最多,哪个小组就取得胜利。
Step4: Summary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回顾学过的知识内容。
Step5: Homework
1.你来当爸爸妈妈的小老师,教他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英语chant.
4.第三课时 村晚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唱歌《村晚》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村晚》,表现歌曲宁静、美丽的意境。能背唱这首歌曲。
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能在歌曲正确表现反复跳跃记号。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牧童》。2.节奏及视唱训练
(1)老师出示节奏:X X ∣X X X X ∣X-;5 5 | 5 5 5 5 | 5-;3 3 | 3 3 3 3 | 3--。
(3)老师随机出示歌曲《村晚》前面齐唱部分的四个乐句旋律,学生唱谱,并按自己的理解将四乐句旋律排序。3.学唱歌曲
(1)老师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它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乐段?(2)学唱第一乐段
①学生有感情的跟琴演唱第一乐段歌谱。②学生试着填词演唱第一乐段。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并说一说它的含义。
④老师提问:如何将朗诵古诗时的语调、情感带人到演唱中? ⑤学生跟琴有感情地演唱第一乐段歌词,注意弱起节奏。(3)学唱第二乐段
①学生画拍视唱高声部旋律,想一想:这四个乐句与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有什么异同? ②学生跟琴演唱高声部旋律。③学生画拍视唱低声部旋律。④学生跟琴演唱低声部旋律。
⑤进行“对对碰”的演唱游戏。即由一位或一组同学学唱高声部的一个乐句旋律,由另一个或另一组同学唱相对应的低声部旋律,形成二部表现。可以不按歌谱顺序、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乐句演唱。
⑥按歌谱顺序,分声部唱谱,进行二部合唱。⑦将全体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填词演唱。(4)完整演唱
①学生跟琴完整演唱两个乐段,注意第二乐段合唱的声音要整齐和谐。②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引导学生排出歌曲的演唱顺序。
③学生分别学唱反复之后的最后一个乐句的高、低声部旋律,注意休止符。④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合唱反复之后的最后一个乐句的旋律。⑤学生填词演唱反复之后的最后一个乐句。
5.三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 篇五
三年级第一周第三课时教案
Lesson 2 教学内容:Part A Let’s learn and let’s play Part B Let’s sing Part B lets talk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听说、认读boy和girl。 2.听懂Watch out!这个短语。 1.会唱Boy and girl这首歌。 过程与方法:游戏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礼貌大方的.介绍自己和对方的性别。 教学重点:单词boy和girl的教学,及了解Watch out!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单词的发音。 教具准备:人物图片,裙子,裤子,头饰。 教学过程: 一.Warm-up. Ask and answer. T: Hello, A. /Good morning, A. Where are you from? /What’s your name? A: I’m from…. /I’m …. T: Nice to see you. A: Nice to see you, too. 二.Presentation. Who is she? (show them Amy’s photo.) Lead out the word GIRL. She is a girl. 1) Read the word “girl” more than twice. 2) Read the whole sentence “I’m a girl.” Are you a girl, Tony/Mark? Lead out the word BOY. He is a boy. 1) Read the word “boy” more than twice. 2) Read the whole sentence “I’m a boy.” 三.Practice. 1.Say out. I have a skirt and a pair of trousers. I think the skirt is fit for girls and the trousers is fit for boys, right? When I show you “skirt”, then you say “girl”; and I show you “trousers” then you say “boy”. Understand? 2.Guessing game. Boy or girl? 3.Drawing lots. There are a lot of papers in the box. Then you pick out one of them, and say 3 sentences. Pattern is: I’m…. I’m a …. I’m from…. 四.Let’s sing. Sing the song “Boy and girl” 五.Assessment. Activity book P26.《氮的循环》第三课时教案 篇六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为-42oC,沸点83 oC,密度为1.5g/cm3,通常用的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8%~70%,质量分数在98%以上的浓硝酸通常叫发烟硝酸。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思考1] 1.酸性:(通性)①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不稳定性: [思考2]:
(1)无色试剂瓶中的硝酸(浓)久置而发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硝酸具有什么性质?
析:浓硝酸见光或遇热易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中呈黄色。说明硝酸具有不稳定性。
(2)浓硝酸分解的产物还有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硝酸应如何保存?
析: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放置在阴凉处。(4)要消除浓硝酸溶液的黄色,可行的办法是(C)A.煮沸
B.加入足量水(过量)
C.通入空气
D.加入NaOH溶液 3.强氧化性: [思考3]:
(1)从NO3-中N元素的价态看,硝酸应具有什么性质? 析:+5价。硝酸应具有强氧化性。
(2)硝酸是否可以氧化Cu和C?
[实验2]: 观察现象:
加浓硝酸的试管?(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加稀硝酸的试管?(放出无色气体,遇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Cu+ 4HNO3(浓)===Cu(NO3)2+4NO2↑+2H2O
3Cu+8HNO3(浓)===3Cu(NO3)2+2NO↑+4H2O
[思考4]:
(1)硝酸是否与盐酸那样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为什么? 析:不能,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2)常温下能否用铁或铝槽车装浓硝酸?为什么? 析:可以,发生钝化。
写出浓硝酸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4HNO3(浓)+C===2H2O+4NO2↑+CO2↑
[思考5]:浓硝酸具有腐蚀性,不慎粘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析: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水或肥皂洗涤。
三、硝酸的用途:(1)化工原料;(2)化学试剂。
[思考6]:取2支试管,分别注入浓稀硝酸各1~2mL,再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各有什么现象?微热,石蕊试液在浓硝酸或稀硝酸中的颜色是不是相同?为什么?
7.绿野仙踪阅读教案三课时 篇七
阅读推荐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看封面,看目录,看内容简介。
2、学会用读、划、猜、想、演等方法进行阅读,理解书中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3、通过看图猜想、品读精彩片段等了解书中故事情节的惊险奇异、跌宕起伏,从而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用读、划、猜、想、演等方法进行阅读,理解书中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通过看图猜想、品读精彩片段等了解书中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 其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给同学们带了一本书。(简介这本书的地位)想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吗?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二、看封面,知作者:
1、课件出示书的封面。
板书:绿野仙踪
齐读一遍。
2、知作者:
仔细观察一下,你能从封面上找到这本书的作者吗?(课件出示作者头像,进行简介)
3、看画面,留悬念
再来看一看,从封面上你还观察到什么了?
那么他们到底是谁呀,书中又讲了他们的什么故事呢?大家想不想快点知道?
三、看内容简介,初步感知文本:
1、怎么能快速的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简介。
2、读了内容简介以后,你知道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指名回答)
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四、了解主要人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学生自由阅读材料
(一)2、现在你知道他们的心愿是什么?
3、走进稻草人:
(1)谁来读一读稻草人的话。指名读
(2)同学们,你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随时用笔把它标划出来,然后再想办法解决,这也是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
想一想,如果你被人踢、被人打,被别人骂成是笨蛋,没有脑子的人,你的心里会怎样?
那现在,请你结合着到稻草人说的话,体会着他当时的心情,想一想,“酸楚”应该是什的意思)
(3)让我们读一读稻草人的话,读出他们没有脑子的辛酸和痛苦吧!自己练读,指名读。走进铁皮人和胆小狮:
(1)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练读一下。指名读。其实呀,扮一扮书中的人物,演一演书中的故事情节也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扮演一下好不好? 师生配乐分角色扮演朗读对话。
五、看图猜想,引出精彩片段阅读思考:
1、课件出示书中插图:来,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多罗茜他们遇到哪些危险了?请你们想象一下,多罗茜他们会怎样齐心协力战胜虎头熊,度过这一难关呢?
2、同位俩交流一下,一起想想办法。指名交流。
3、赶快拿出阅读材料
(二)来读一读吧!
4、书中写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现在你知道,在大战虎头熊的过程中,稻草人是怎么做的? 读了这些你有没有想到些什么?胆小狮又有什么变化。
看,读书就要这样,要边读边思考,多用脑子想一想,这样你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收获。
5、知道吗?像这样精彩生动的插图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许多。看,老师从中给大家节选了几幅。(课件出示书中插图)
六、读片断,留悬念,激兴趣:
1、学生自由读大战飞猴队片段。
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段,在《绿野仙踪》这本书中,像这样惊险刺激,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还有很多很多。下面,就让我们透过目录,去感受一下吧!
4、浏览目录,了解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课件出示目录,配乐浏览)
七、后续延伸,课外阅读:
老师知道,此时此刻,你们已经被这个神奇的故事给深深地吸引住了。魔力四射的奥芝王国就像一个巨大的童话公园,正在向我们发出诱人的邀请呢!那我们还等什么?课后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一些方法赶快去读一读这本书吧!让我们走进《绿野仙踪》,和多罗茜他们一起踏上历险的旅途吧!一个月以后,我们将举行一次读书展示活动,老师希望到那时能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和收获,也期待着你们有更精彩的表现。
绿野仙踪
读中交流课
教学目标:
1.教师向学生介绍《绿野仙踪》,使学生对这本书产生兴趣。2.了解《绿野仙踪》这部书的故事梗概。教学流程:
一、新书介绍,阅读故事。
教 师导语:有一个小女孩,她叫多萝西。她就跟叔叔婶婶住在堪萨斯大草原上。有一天,草原上刮起了龙卷风,多萝西和小狗托托被龙卷风连房子一起卷到空中。等她醒来时,她已经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奥兹国。奥兹国中间是翡翠城,四周分别由东方魔女、西方魔女、南方魔女、北方魔女统治。多萝西的房子从天而降时,压死了邪恶的东方魔女,为此,她得到了“满地金”国人和善良的北方魔女的尊敬。为了回家,北方魔女指引多萝西去翡翠城找奥兹大王。
在去翡翠城的途中,多萝西遇到了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狮。他们一起克服种种困难到了翡翠城。没想到,奥兹大王竟然要求他们杀死邪恶的西方魔女。于是几个人只好再次动身。在路上,在西方魔女的国家,他们又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们团结一心,最后侥幸地杀死了西方魔女。
回到翡翠城,他们才知道,奥兹大王原来是个骗子,根本不能答应他们的要求。最后他们只好找善良的南方魔女帮忙。在南方魔女的指点下,多萝西终于回到了堪萨斯。
这是一段充满艰险的旅行。在这过程中,本来很弱小的多萝西变得顽强起来,没头脑的稻草人想出了许多好点子,没有心的铁皮人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善良,胆小狮也变得所向披靡。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多变,扣人心弦。同学们,只要你一捧起这本书,你就会被它深深地吸引,和故事中的人共欢乐,共伤心。
你想知道这是部怎么样的书吗?你可以到新华书店去购买或到图书馆去借阅。
二、了解故事
1.有同学学读过这本书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讲其中的一两个故事)
2.教师为学生读故事
三、认识人物。
1. ppt出示书中的人物插图。猜一猜,这幅图的是谁? 2.你为什么认为图上的就是×××?
3.他们究竟长什么样?(学生快速快速浏览《绿野仙踪》,分组找出不同人物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分组:第一组找多萝西、奥兹大王;第二组找铁皮人、北方魔女;第三组找满地金人、稻草人;第四组找胆小狮、西方魔女、南方魔女】。4.出示书中不同人物的外貌描写,读。
四、走近人物。
1.人物解读。从外表和他们的故事来看——(1)你最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个?为什么?(2)你最讨厌他们中的哪一个?为什么?(3)你最羡慕他们中的哪一个?为什么?(4)你最可怜他们中的哪一个?为什么?(5)你最„„他们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2.说说他们的故事。你对谁最了解,你就说谁的故事。
五、画人物。
1.你觉得书上的人物画得好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这些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他们画出来吗?试试吧!〖喜爱绘画的学生,可以根据故事中描写各种人物形象的段落语句,并根据语言文字和自己的想象,画出人物。(可以合作完成,绘画形式也可以不一。)
绿野仙踪
读中汇报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绿野仙踪》故事的梗概,能参与知识竞赛。2.能根据故事梗概绘制游戏图或探险图。
3、过读书,能从书中汲取营养,能从书中人物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4、根据读书后的某一点感受写一则读后感。教学重点难点:
1、《绿野仙踪》故事的梗概。
2、能从书中汲取营养,能从书中人物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教学流程:
一、《绿野仙踪》知识竞赛。
1.读了《绿野仙踪》的故事,你对它究竟有哪些了解呢?我们今天开展一个关于《绿野仙踪》的知识竞赛。(1)分组、选出选手,选出评委。(2)必答题。〖规则: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每组基础分为100分〗
(3)抢答题。〖规则:哪一组的选手先举手,他们就获得抢答权。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 2.统计最后得分,发奖。
二、综合活动。〖以下活动为两选一做〗
1.探险图的绘制。读了《绿野仙踪》,你一定知道多萝西是怎么来到奥兹国的,在奥兹国,她又去了哪些地方,遇到了什么情况,最后她又怎么回到堪萨斯的。把这一过程用图的形式画出来。
2.游戏图的绘制。出示游戏图。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掷投子而前进的游戏图,你能把游戏和读书融合在一起吗?把《绿野仙踪》书中的情节放进游戏图,让同学们在玩的时候也参与读书的过程。
三、交流读后感
1.通过这次班级读书会,你对其中的哪些人最感兴趣?为什么? 2.关于多萝西。多萝西的哪些行为让你敬仰?
(1)坚持。无论遇到什么,都没有能动摇她回家的决心。(困难中前进,在荣誉前后退„„)
(2)珍惜友谊。她爱交朋友。有了朋友,她们就能相互扶助着前进。
(3)爱护弱小。救田鼠女王,让他们获得了更多有帮助。(4)绝不屈服。面对西方魔女的折磨,她始终没有退缩。(5)
„„
3.关 于稻草人、铁片樵夫、胆小狮。他们三个都是有着致命的缺点的,稻草人没有脑子,铁片樵夫没有心,胆小猩狮没有勇气,他们都想跟着多萝西到翡翠城去示奥知大王,想得到脑子、爱心和勇气的。可没想到连奥知大王也是假的,根本就不可能给他们这些东西,可最后,为什么他们还获得了自己的需要的东西呢?
(1)稻草人。在历险的过程中急中生智。(2)铁片樵夫。在历险的过程中获得爱心。(3)小狮。在历险的过程中激发勇气。4.关于魔女。
(1)邪恶魔女:东方魔女,西方魔女——灭亡。(2)善良魔女:北方魔女,南方魔女——永生。5.关于奥兹大王。
四、写读后感。
1.了解了这么多的故事,你对哪一点的印象最为深刻? 2.选择其中的一点来写读书笔记。〖教师推荐几个读书笔记主题:A、最()的角色;B、最()的镜头;C、最欣赏的语句、最大的收获、最想说的话„„D、其他
8.岳阳楼记教案三课时 篇八
教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岳阳楼记》,疏通了课文内容,并让两个小组为我们准备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先请两位小组长展示他们的成果。
学生1: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对联,我们精选了几副送给大家。这是岳阳楼上最短的一副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副对联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雄壮气势,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岳阳楼公园大门口的一副对联,高度盛赞了洞庭湖和岳阳楼,具有磅礴的气势。“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是岳阳楼上最长的一副对联,是清代窦垿撰写的,将岳阳楼的古今历史文化与优越的地理条件融为一体,抒发自己的感慨。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学生2:大家好,我们组收集的是有关岳阳楼的诗词歌赋,我们选择了两首诗送给大家。第一首是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孤苦伶仃、体弱多病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所写下的,全诗流露出孤独、寂寞、惆怅、郁闷的感情。另外一首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一首诗与上面的一首风格迥异,全诗洋溢着喜悦豪放之情,体现作者浪漫主义的写诗特点。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
教师:两位组长介绍得很好,清楚流畅,重点突出,很有文化内涵,让我们获益不少。(同学们长时间鼓掌)
二、熟读,明主旨
教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一纸文章天下传,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有气势。
(学生打开书本,放声朗读,摇头晃脑,十分投入。)
教师:大家读得很好,虽然没有高歌入云,慷慨激昂,但是大家还是读得很投入,这说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下面,请大家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主旨句。
(学生默读课文,认真寻找课文的主旨句。)(大约一分钟)
学生3: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作者在古仁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先忧后乐的思想。
学生4:老师,我觉得文章的主旨句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文章用迁客骚人的揽物或喜或悲之情来引出古仁人的思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和情怀。
9.荷塘月色三课时教案(小编推荐)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课时安排
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2、3、了解作者生平简介;
整体感知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解读文章第一部分。
二、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朱自清全集》。
二、释义:
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
弥望:满眼。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梵婀玲:小提琴。
一例:一律。
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大意:大概的轮廓
三、听录音朗读,并注意体会其中的语言、思考如何划分层次。
整体把握,明确结构,写出大意: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
简要分析: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是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是一个圆形;从外结构看,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感情变化是:“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作者在文章中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即“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这可从文章中的景物中见出。
四、讲读第一部分:
1、第一段点拨分析:开篇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一个“忽然”,引出了作者精心绘制的荷塘月色图画,构成了一个恬静幽美、清香四溢的世界。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悄悄”、“轻轻”。悄悄出门,轻轻进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板书]:缘由:颇不宁静、忽然想起。
2、第二段点拨分析:写去荷塘心经的小路。概述了周围的景物。“路”是“小煤屑”、“幽僻”、“寂寞”、“阴森森的”,“但今晚却很好,虽然朋光也还是淡淡的”。“森森”“淡淡”。路阴阴森森,月光淡淡,一种寂寞的氛围,衬托出淡淡的忧愁。整段写出了一种寂寞的气氛,衬托出淡淡的忧愁。
[板书]:白天(少人走)——夜晚(更寂寞);没有月光(阴森森)——淡淡月光(很好)
3、第三段点拨分析: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作者要写这样的文章。背景介绍,《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使他觉得“这几天似乎有点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需要明白什么;但什么也没明白。”正因为作者在当时黑暗的日子里,看不到希望,但又想做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是自然而然的。在这样的社会里,是没有自由可找的,但作者还是要去一个地方——荷塘寻找自由,做个自由人。他能找到吗?
[板书]:来 小路:曲折、幽僻、树多(对比)
路 感受:自由——(苦闷)
小结:写作者夜赏的缘由。用“我且受用这无的荷香月色好了”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
五、作业:预习课文第二部分,准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二、教学目标
解读第二部分文本,体会思想内涵,并把握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把握第二部分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总起: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出了荷塘月色之美景。第四段写月光下的荷塘。{写作顺序:荷叶→荷花(静态实写)→荷香→荷波(动态虚写),流水——虚写映衬。}第五段写荷塘上的月色。第六段写荷塘四周景色。作者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一种安宁,但当他听到了热闹的蝉声与蛙声之后,突然觉得“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现实无法给他一种理想的“宁静”,于是他便力求从想象中寻求。
(一)讲读第4小节:
指名同学朗读第4节,并划出本节的比喻句。
1、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比喻?
先是写了叶子、出水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接着写花,白色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再接着是荷香,微风过处才能闻到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最后还写到流水,流水脉脉,虽被遮住,不见其形,但留给我们的想像余地是极大的。
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 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加深印象的作用。
2、我们再来看这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
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
3、作者不仅描绘了叶子、花、荷香的静态美,还描绘了它们动态的神韵。用了“颤动、闪电、霎时、传过”等词,传神微妙地写出了一刹那间,往往不被人注意的动态。这是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板书]:
田田(多)
荷叶
亭亭(美)
零星点缀、白(色)形态美
荷 荷花 如明珠、如星星(光)
袅娜、羞涩(态)
塘 荷香:缕缕——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象闪电(快)
荷波 动态美
凝碧(色)
流水:脉脉(态)静态美
(二)讲解第五节
指名同学朗读第五节,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如何写荷塘的月色。
1、作者写月色时用了哪些动词?(泻、浮、洗。)
2、假如把“泻”改成“照”,把“浮”改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当看到“照”字你不会想到流水,而“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照”字就显不出这种效果,只有呆板的分。“浮”同样写出一种轻柔的动态,“升”则失之轻柔。)
3、在这里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下来,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而青雾则是薄薄地浮起在荷塘里,朦朦胧胧地四处泛散开来,呈现迷茫空朦的景象,一上一下交结在一起,便是成了牛乳和轻纱。大家想象一下,牛乳和轻纱,自上而下的月光,自下而上的轻纱,是不是很美又很形象?
[板书]:
(正面)月光 泻—轻柔
月色 青雾:浮、轻纱的梦 光与景的和谐
(反面)(侧面)黑影、倩影
(三)讲读第六节
请全班学生朗读第六节
这一节重点在写树,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笔锋一转,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
[板书]:
树:重重、阴阴(沉郁)
远山:隐隐约约
四周 灯光:没精打采(月色迷离)
(自远而近)蝉鸣、蛙叫
(四)总结:第二段着重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有勾勒,有细描,有渲染,有衬托,灵活多样,井井有条。特别是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有神韵,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与苦闷。
二、作业:
1、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理解文章运用的“通感”修辞手法
一、教学目标
第三课时
解读第三部分文本,体会思想内涵,并把握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二、把握第三部分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写夜游荷塘引起的联想。
[板书]:联想: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句承上文宕开一笔,转出新意。文章由此放开去,联想到古代诗词对采莲的描绘,然后再收回到眼前,发出“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这种乡愁正是当时作者苦闷矛盾心情在作者当时苦闷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段文字,即景生情,忽远忽近,善收巧放。最见疏朗又曲折的功夫。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我”回到了现实,一切照旧。到这里,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作者的感情。
由“忽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莲图,至此由“实”到“虚”,开辟了一种与前文孤寂幽静相反的热闹欢乐的境界。一实一虚,一动一静,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作者似乎得到了暂时的“宁静”,但“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又回到了现实中来。表明作者无法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理想的“宁静”,这正是残酷的现实社会带来的结果。
(三)赏析文章的语言艺术:
本文的语言特色在本部分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比喻。写静态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二是通感。通感是“一种感觉超出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即感觉的转移。本文有两例:
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有意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中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优雅和宁静来。
例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至带入一种幻境。
三是叠字的运用。由学生从课文中选出例子。
(三)小结
本文写夜游的动机、夜游的联想。从出门到回家,叙述线索清晰而有变化,结构自然严谨。写景层次分明而富有特征,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运用比喻、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韵味。
(四)作业:
1、在下列词语的括号内注音
A.参()差()差()别 参()见 差()劲 人参()差()遣
B.脉脉()的流水 山脉()脉()搏
2、给下列句子中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有袅娜()地开着的 ①nà ②nuó
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①zhàn ②chàn
C.这是独处()的妙处()①chù ②chǔ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①mò ②mài
【祝福三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第三课时教案07-19
春第三课时教案11-19
三年级数学两课时教案09-06
咬文嚼字第三课时教案09-09
unit9教案第三课时11-13
三年级语文上册《金子》第二课时教案设计08-16
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案08-29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第三课时)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