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总结分析

2024-09-17

物流与供应链总结分析(精选8篇)

1.物流与供应链总结分析 篇一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总结

一、案例

43页案例讨论 63页案例讨论1 155页案例讨论 263页案例讨论 312页案例讨论 350页案例讨论1 407页案例讨论1

二、关键概念

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物流功能整合:

物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商、制造商、物流者和分销商等各种经济活动,有效开展集成管理,以正确的数量和质量,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进行产品制造和分销,提高系统效率,促使系统成本最小化,并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服务水平。

独立需求:来自用户的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称为独立需求。例如对成品或维修件的需求就是独立需求。

经济订货批量: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核算,以实现总库存成本最低的最佳订货量。经济订货批量是固定订货批量模型的一种,可以用来确定企业一次订货(外购或自制)的数量。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货时,可实现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化。

零库存:零库存管理的核心在于必须尽快地制造更好的产品,并有一个反应迅速的营销体系,以更迅速地把它们交到消费者手中,周期尽可能缩到最短,有效库存降到最低。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了资金周转率,很好地降低了经营风险,并能及时提供给消费者高质量的“保鲜”产品。

客户服务:是指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观,它整合及管理在预先设定的最优成本——服务组合中的客户界面的所有要素。广义而言,任何能提高客户满意度的内容都属于客户服务的范围之内 客户服务要素:

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多式联运: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有多式联运经营人把货物从一国境内接运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制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搬运活性指数:

条形码: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许多信息 物联网络:

物流战略: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目标:

1、成本最小

2、投资最少

3、服务改善 延迟战略:两种延迟形式:

1、生产延迟(或形成延迟):按一张订单在一段时间里生产一种产品,在获知这个客户的精确要求和购买意向之前,不作任何准备工作或采购部件。

2、物流延迟(或时间延迟):在一个或多个战略地点对全部货品进行预估,而将进一步库存部署延迟到收到客户的订单。一旦物流程序被启动,所有的努力都将被用来尽快将产品直接向客户方向移动。物流绩效:

物流质量:

1、商品质量:对商品原有质量(数量、形状、性能等)的保证。

2、物流服务质量:物流企业对用户提供服务,是用户满意的程度。3物流工作质量:物流服务各环节、各工种、各岗位具体的工作质量。

4、物流工程质量:运输工程、仓库工程、包装工程、配送工程、流通加工工程、信息工程质量指标。物流质量的衡量:

1、物流时间

2、物流成本

3、物流效率 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中支出的总和。

TCL=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订单处理和信息成本+批量成本+客户服务成本

三、基本问题

1.现代物流的作用 1).物流保障再生产过程。

– 物流是生产过程的基本保证。

– 物流是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重要环节。

2).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给顾客以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

– 准确地按期将商品送交顾客,满足市场需求,及时产生价值。– 尽可能减少商品供应的断档,保持生产经营中资金流的连续性。

– 适当安排物流结点,提高配送效率,保持合理库存水平以实现动态平衡。使生产、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不同过程一体化、系统化,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 从接受订货到发货和配送,信息通畅,使物流成本最小。

3).提高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

– 运营过程的集约化。– 获得外部关系的最佳化。

4).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 通过物流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通过物流增强企业竞争力。

5).降低物流活动中的成本

6).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冰山学说)

7).电子商务要有物流为基础,才能实现对流通领域的革命。8).城市的现代化必须以物流的现代化为依托。9).现在物流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10).现代物流业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

11).现代物流业能够起到完善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质量和抗御危机的作用。2.物流作业目标

3.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危害,解决牛鞭效应的措施

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

曲而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产生原因:“牛鞭效应”是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当供应链上的各级供应商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销售商的需求信息进行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最源头的供应商(如总销售商,或者该产品的生产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变异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其下游需求更高的库存水平,以应付销售商订货的不确定性,从而人为地增大了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风险,甚至导致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

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主要有6个方面,即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

危害:牛鞭效应成因于系统原因和管理原因,它们的共同作用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对产品供应链造成消极影响,导致对市场变化的过激反应。当市场需求增加时,整个供应链的产能增加幅度超过市场需求增加幅度,超出部分则以库存形式积压在供应链不同节点。一旦需求放缓或负增长,大量资金和产品将以库存形式积压,整个供应链可能资金周转不良,严重影响供应链的良好运作,甚至导致企业倒闭,尤其是处于供应链末端的小企业。

解决措施:

1、订货分级管理,2、加强出入库管理,合理分担库存责任,3、缩短提前期,实行外包服务,4、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5、参考历史资料,适当减量修正,分批发送,6、提前回款期限

4.物流预测考虑的因素

• 对货物需求的地点、品种(SKU)及时间进行的预计。

• 预测内容的组成:1)基本需求; 2)季节因素; 3)趋势因素; 4)周期因素; 5)促销因素;6)不确定性因素。

5.制造商如何控制库存

(1)制定库存定额,并有考核机制;

(2)采购有计划,并通过会审审批过程;

(3)到货入库要通过验收过程(对照计划、合同等);

(4)专用物料到货后申请单位不消耗增加库存的,应有考核办法;(5)长期闲置、报废的物料应及时处理。6.降低运输成本的措施

1.整体运营规划

(1)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设备

企业建设设施完善的货场、装卸站等,拥有各种类型车辆和机械化的装卸搬运工具(如托盘、叉车、集装箱等)等,能够满足不同业务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规模经济。(2)拥有良好的技术信息系统

各运输业务的运单交接、运输信息的掌握等都需要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如电子订单处理、电子调度系统、GPS系统等技术的应用能及时反馈车辆运行信息,有效地减少货差,从而减少事故损失、客户投诉等成本。

(3)发展联合运输和共同运输

联合运输是指将各运输方式结合起来,完成“门到门”的运输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实现更快捷、更便利的运输,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共同运输是指货运代理机构将不同货主相同目的地的货物集合起来共同托运的运输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实现了规模效益,而且其庞大的货源能够积极搭载回程货,从而降低运输成本。2.做好起运工作

起运环节是运输过程的基础(中转是下一个运输过程的起运),合理安排起运是优化运输成本的根本。(1)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托运方式

管理者一般根据货物的运输特征(运输条件、费用、速度等方面),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工具和托运方式。

(2)配载配装、提高实载率

配载配装是组织合理运输,提高运输工具效率,降低运输成的重要内容。其一方面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辆载重量,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车辆装载容积,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种: ① 组织轻重配装

组织轻重配装是指把实重货物和轻泡货物配装在一起,既可充分利用车船的装载容积,又能达到其承载重量,从而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② 实行解体运输

实行解体运输是指将一些大件、笨重的货物(如自行车、机械等)拆卸后重新包装,缩小其占用空间,从而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和装卸效率。③ 高效的堆码

高效的堆码是指根据车、船等的货位情况,采取高效的堆码方法。如多层装载、骑缝装载、紧密装载等,都可以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当然,推进包装的标准化,逐步实行单元化、托盘化,是提高装载技术的重要条件。3.控制运输过程

(1)减少运输环节

货物在运输中的中转环节,需要组织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必然会增加相应成本。因此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中转次数以降低运输成本。对有条件直达运输的,尽可能组织直达运输。企业在组织货物运输过程中,有时货物不运进批发仓库、而是采取直拨的方法,把货物直接分拨给批发、零售商店或用户的方式在运输上称为“四就”直拨。“四就”是指就厂、就站(车站或码头)、就库、就车(船)。(2)路径优化

企业虽然不能改变现有运输公路、铁路网以及航空、水运航线等,但可以将现有运输线路进行合理规划。即在现有的运输网络线路中找到最佳的运输路线,减少迂回、对流、过远、重复等不合理运输形式,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从而降低运输成本。(3)减少事故损失

事故防范是企业减少事故成本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积极购买保险、驾驶员安全教育和车辆日常检修等。另外事故发生后,积极向保险公司索赔,并做好理赔工作,以尽量减少事故损失。

7.物联网络的作用 8.各种物流组织的特点

1. 简述获取供应链战略匹配的基本步骤。答:获取供应链战略匹配的3个基本步骤如下:(1)理解顾客。首先,公司必须理解每一个目标顾客群的顾客需要,它能帮助公司确定预期成本和服务要求。

(2)理解供应链。供应链有很多种类型,每一种都设计用来完成不同的任务。公司必须明确其供应链设计用来做什么。

(3)获取战略匹配。如果一条供应链运营良好,但与预期顾客需要之间不相匹配,那么,公司或者重新构建供应链以支持其竞争战略,或者改变其竞争战略,以适应供应链。

2. 总体计划的制定应权衡哪些因素?相应的总体计划战略内涵是什么? 答:通常来说,计划者要进行的基本权衡有如下几个:

 生产能力(规定时间、加班时间和转包生产时间) 库存

 库存积压或失去的销售额

在三种成本之间权衡,可以得到以下三种总体计划战略:

(1)追逐战略——当需求变动时,通过改变机器的生产能力或雇用或解雇劳动力,使生产率和需求率保持一致。适用于库存成本高而改变生产能力和工人人数的成本低的情形。

(2)工人人数或生产能力的弹性时间战略——将利用率作为杠杆。劳动力和生产能力不变,通过运用不同的加班量或弹性时间表来达到生产与需求的一致。适用于库存成本很高或改变生产能力的代价较小的情形。

(3)水平战略——将库存作为杠杆。在这种战略中,机器生产能力和劳动力人数保持着一个稳定的产出率,通过保持相应的库存量来应对需求的变化。这种情形下生产与需求不协调,导致库存水平高、积压产品多,适用于库存成本和积压产品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形。

3. 在某一时期进行商业促销,这个时期的需求量通常会上升。请问上升的需求量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1)(2)市场增长——指新老客户对该促销产品的消费的增加;

抢占市场分额——指顾客用某公司的促销产品来代替对另一家公司的相同产品的购买;

(3)

4. 回购合同是如何有助于生产商提高其自身收益以及整条供应链受益的?

答:回购合同的含义是生产商通过承诺以低于进货的价格买回销售季节结束时所有剩余商品,从而增加零售商进货的数量。

这一措施的作用是,增加零售商每件剩余产品的残价,从而提高零售商的订货量。虽然生产商承担了一些库存积压的费用,但是有可能从中受益,因为从平均来看整条供应链最终会受出更多的产品。

5. 试述不同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答:不同的运输方式包括:水运、铁路、联运、货车、空运、管道运输和包裹运输。水运最廉价,速度也最慢。空运和包裹运输速度最快,价格也最贵。铁路和水运适合低价值的大批量送货,这类货物在运送速度方面没有太高的要求。航空和包裹运送适合小规模、高价值产品的紧急运送。联运和满载运输比铁路要快但价格也要高一些。LTL运送适合于对包裹运送来说太大,但却小于货车最大装载能力的货物的运送。

提前消费——指顾客将未来的消费转到当前进行消费。

6. 供应链协调的障碍因素有哪些?

答:供应链协调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5类:(1)(2)(3)(4)(5)激励障碍 信息传递障碍 运营障碍 定价障碍 行为障碍

2.物流与供应链总结分析 篇二

一、湖南物流人才现状

湖南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共有14 353个, 从业人员552 965人。从学历结构看, 具有大专学历的物流人才共有132 885人, 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4.03%;从职称结构看, 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共有32 389人, 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86%;从技术等级结构看, 高级技师1 559人, 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0.28%, 高级工16 066人, 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91%。与同期全省各行业拥有的人才资源平均水平及结构相比, 物流人才无论是学历结构, 还是职称结构、技术等级结构都偏低。[2]

二、湖南高校物流人才供应状况调查与分析

虽然人才具有流动性, 但是如果条件合适, 发展前景良好, 一般而言, 物流专业毕业生会更愿意选择在生源来源地区寻找工作。同时, 湖南各高校, 特别是物流招生规模庞大的高职高专, 绝大多数招生指标都在湖南, 所以在统计湖南高校在校物流学生时, 本课题组只统计了籍贯在湖南, 同时在湖南高校学习的物流专业学生, 而对在其他专业学习, 选择物流方向的学生由于具体数据难以统计, 而且这部分人数不多, 因而没有统计进来。根据各高校2007、2008年招生计划, 分析2010、2011年湖南物流人才供应状况如下:

1. 开办物流专业高校分析

在湖南, 设立物流专业的高校很多, 在普通高校中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怀化学院、长沙学院、邵阳学院、湖南商学院和湖南工程学院。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湘潭大学在研究生教育和本科其他专业, 例如市场营销、管理科学和工程中设立了物流方向。在高职高专中, 设立物流专业的学校更多, 有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南方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同德职业学院、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和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等34所高校。

湖南各高校物流专业都分为两个方向: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专业偏重对流程体系的管理整合, 物流工程则注重具体的系统规划及技术应用。由于物流工程专业需要较深的工科基础, 目前仅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开设。以上高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

2. 物流专业学生分析

就整体而言, 对比湖南各高校2007、2008年物流专业招生计划, 2007年招生3 180人, 2008年招生4 036人, 增长幅度为21.2%。虽然各高校都存在着填报志愿时选择了物流专业, 但是在入学时, 却改变了原来所选专业, 而选择其他专业的现象, 但是有进有出, 也有选择其他专业而转学物流的学生, 因此物流专业整体招生人数不会有大的变化。甚至由于考生家长认为物流将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就业形式良好, 考生纷纷从财会、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转来, 有的学校出现了物流专业学生爆满的现象。

就单个学校而言, 大多数学校物流专业招生平稳, 增减幅度并不是很大, 但也有一些学校, 招生规模出现了跳跃式发展, 例如,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在湖南招生18人, 到2008年增加到128人, 比原来增加了6.1倍;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2007年在湖南招生13人, 到2008年增加到98人, 增加了85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招收78名物流专业学生, 2008年增加到154人, 增加了两个物流班。

增加和减少是相对应的, 在2008年招生计划中, 邵阳学院不再招收物流专业学生, 其主要原因是2007年所招收的80名物流专业学生是大专层次, 与将来学校大力发展本科教育的思路相抵触, 因而停止招生。湖南商学院二级学院北津学院2007年招收171人, 2008年减少为68人, 减少103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招生71人, 2008年招生19人, 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学院是全国十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 在2008年, 将更多的招生指标划拨到外省, 因此减少了在湖南物流专业的招生指标。

3. 物流人才培养费用分析

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费为3 500元/年, 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学费为4 200元/年。2008年, 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规范高校收费, 因此相比于2007年, 有些高校的学费反而有所下降。例如, 长沙学院2007年的学费为4 420元/年, 2008年降为3 400元/年;湖南女子职业大学2007年的学费为4 000元/年, 2008年降为3 100元/年。

物流专业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 仅仅是一台平衡重式四轮电瓶叉车, 售价就是16万元, 更不必说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和自动导向车等大型设施。因此有些高校为了加强物流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也提高了学费标准。例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2007年的学费为3 500元/年, 2008年调整为4 550元/年, 增长了1 050元/年;长沙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2007年的学费为4 200元/年, 2008年调整为5 935元/年, 增加了1 735元/年;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07年的学费为4 800元/年, 2008年调整为5 600元/年, 增加了800元/年。

但是, 湖南各高校同一专业, 培养费用却差距过大。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2008年培养费用最低的是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3 100元/年, 而同为高职高专的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培养费用高达6 800元/年,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培养费用是7 000元/年。

4. 新增物流专业院校分析

2008年,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恢复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新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和长沙理工大学将物流工程专业扩大, 这4所院校因此增加招生人数242人。湖南高职院校中86%的学校开设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 但是1/3的高校只有一两届毕业生, 1/3的高校是2005年之后才开设物流专业, 至今还没有毕业生。

5. 物流专业方向设置分析

在物流管理专业中, 绝大部分普通高校, 例如湖南商学院、湖南工程学院, 没有开设选修方向;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下,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销售物流方向,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国际货代方向,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报关报检、铁路物流、冷链物流方向,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企业物流、医药与食品物流等方向。在物流工程技术专业中, 仅有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物流自动化、物流机械设备运行与管理、运输与装卸设备与技术、仓储设备与技术4个方向。在物流工程专业中, 湖南各大院校均没有选修方向。

6. 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和物流课程设置分析

湖南各高校在设置培养目标时, 大多都能根据各高校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但是在调研中, 仍然有些学校培养目标的设定不合实际。例如,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 培养的应该是实用操作型人才, 但是在就业方向中, 不切实际地提出就业方向包括物流事业单位和政府物流职能部门, 当然这在招生过程中会吸引考生和家长的目光, 但在实施中, 却只能让应届毕业生失望而归。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就业方向中, 几乎将所有与物流相关的就业部门进行了囊括, 例如, 在专业介绍第五点中, 提出毕业生可从事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工作, 但是在其课程设置中, 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管理技术课程只做一般介绍, 除了条码技术这门课程与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有一定的相关性之外, 其他相关课程却没有见到。一部分湖南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原因是原来某些专业招生情况不好, 难以开办, 因而将原专业停办, 新开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名称变了, 但是教师仍然是原来的老师, 开设的课程也带着原来专业的痕迹。例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数据库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开发等课程, 明显带有电子商务专业的痕迹, 但是在就业方向中却难以找到开设这些课程的理由。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开设物流专业的出发点是由于该专业近几年成为了热点专业, 因此从各个专业抽调教师, 加上引进的两三名物流专业的毕业生, 就开设了物流专业, 课程设置主要考虑教师的专业所长, 而很少从就业方向推导该设立何种课程。例如,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设了物流英语、程序设计、报关知识与公司理财、班轮运输实务与法规等课程。

7. 毕业证书要求分析

湖南普通高校对于毕业生很少有证书要求, 而绝大部分高职学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助理物流师资格证、报关或报检员资格证、货代员资格证等证书。如果学校出于将来学生的就业需要, 要求学生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这一行为无可厚非, 但有些院校是出于获取培训费的目的要求学生考证, 例如要求毕业生获得普通话二乙等级证书、电子商务证书。还有一些高职学校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 要求学生获得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 而应届大专毕业生按照国家劳动人事部的规定只能获得助理物流师等初级证书。

三、湖南物流人才培养建议

1. 控制招生规模

随着物流在我国社会被逐渐重视, 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领域的人才短缺, 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招生形势一直不容乐观的高职院校, 在本校物流教学条件和师资还没有很好建设和培养的前提下, 不但不控制招生的规模, 反而想方设法扩大招生途径, 无限制地招生。2008年湖南各高校在湘招收物流专业学生4 036人, 而湖南物流企业在笔者调查的3个月中 (2008.6-2008.8) , 总共有148家企业提供624个岗位, 大约一年也只有2 500个岗位, 这意味着今年招收的学生, 到2011年毕业时, 在湖南物流企业没有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下, 至少有1 000名左右的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

其实, 办物流专业并不是某些院校想象那样门槛很低, 物流专业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 如果错误地认为一次投入或者短期之内就可以建设好物流专业的话, 往往会给后期的专业建设带来一系列的困难。换句话说, 如果在招生规模上不加控制的话, 在后期教学工作当中难以保证质量和效果, 也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满足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 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务必要根据自身实力, 严格控制招生规模, 努力做到招生规模与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师资力量相匹配, 保证教学质量, 努力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2. 坚持差异化定位

物流专业建设要坚持走差异化道路, 每所学校由于办学的历史、院系专业的设置等诸多因素, 在某些学科领域的师资、教学设施、设备以及社会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物流专业建设时, 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稀缺资源, 就可以较低的成本办出专业特色。如果学校在国际贸易专业上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 那么在物流专业细分时, 或者说在办学特色上, 就应该利用国际货代、国际支付与结算、报关、通关等办学资源, 突出货运代理优势, 亦即物流专业细分为国际物流方向;而如果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上具有优势, 就应该在连锁企业物流、供应链物流管理上办出特色;如果学校在生产运作与管理专业上具有优势, 应该在生产物流上办出特色。

3. 深化校企联合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校企双向参与, 产学紧密合作, 能为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 有助于解决校内实训工位不足、实训设备和资源不足、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不足等许多实际问题, 能使高职院校比较深入、真实地了解社会的需求, 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够使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凯通公司物流班, 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联合培养物流人才案例, 双方采取“共同培养、工学结合、订单订制”人才的方案, 企业一线专家不定期来校上课, 鼓励学生到企业顶岗,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

摘要: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人才, 湖南在建设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的过程中, 物流人才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作为培养物流人才主要基地的湖南高校物流人才供应状况, 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湖南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湖南,物流人才,供应,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 (2008) [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3.物流供应链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篇三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识码:A

一、供应链风险的成因分析

1.供应链组成要素形成的风险

机会主义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供应链合约的一方从另一方那儿得到剩余的收益,使合约破裂,导致供应链的危机。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境中,委托人往往比代理人处于一个更不利的位置,代理企业往往会通过增加信息的不对称,从委托合作伙伴那儿得到最大的收益。

信息沟通障碍风险。由于每个企业都是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实体,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的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会产生牛鞭效应,导致过量的库存。

企业运作风险。现代企业生产组织强调集成、效率,这样可能导致生产过程刚性太强,缺乏柔性,若在生产或采购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整个生产过程的停顿。

渠道成员风险。分销商是市场的直接面对者,要充分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须做好分销商的选择工作。在供应链中,如果分销商选择不当,会直接导致核心企业市场竞争的失败,也会导致供应链凝聚力的涣散,从而导致供应链的解体。

物流运作风险。物流活动是供应链管理的纽带,这就需要供应链各成员之间采取联合计划,实现信息共享与存货统一管理。但在实际运行中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导致在原料供应、原料运输、原料缓存、产品生产、产品缓存和产品销售等过程中可能出现衔接失误,这些衔接失误都可能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通而产生风险。

2.供应链外部环境风险

市场需求识别风险。供应链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中的生产、运输、供给和销售等都建立在对需求准确预测的基础之上。市场竞争的激化,大大增强了消费者需求偏好的不确定性,使准确预测的难度加大,很容易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如果不能获得正确的市场信息,供应链无法反映出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和顾客偏好。一条供应链也会由于不能根据新的需求改变产品和供应物,而不能进入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最后,市场机会也会由于不能满足顾客快速交货的需要而丧失。

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这种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加大。在经济繁荣时期,供应链在市场需求不断升温的刺激下,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增加存货、补充人力,相应地增加了现金流出量。而在经济衰退时期,供应链销售额下降,现金流入量减少,而未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仍需大量资金的继续投入。此时市场筹资环境不理想,筹资成本加大。这种资金流动性差的状况就增大了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对供应链的资金筹集、投资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极大影响,使供应链的经营风险增加。例如,当产业结构调整时,国家往往会出台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措施,对一些产业的鼓励,给供应链投资指明了方向;对另一些产业的限制,使供应链原有的投资面临着遭受损失的风险,供应链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行产业调整。

法律环境风险。国家法律代表国家的利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供应链成员所面临的法律环境的变化也会诱发供应链经营风险。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等等不确定性,有可能对供应链运转产生负面效应。

二、供应链成员对待风险的态度

1、风险爱好(Risk-Love)型企业

对于这种供应链企业来说,它不顾可能发生的危险,仍实施某项行为和进行某项决策活动。其效用函数是凸型的,期望效用必然小于概率事件的期望效用。风险爱好企业获随机收益比获取确定收益所承担的风险要大,而机会则小。该类企业倾向于风险投资,遵循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经营信条,其有利的一面是易抓住市场机会,于风险处获取第一桶金,其弊端是遇到风险有可能颗粒无收,甚至一蹶不振。

2、风险厌恶(Risk-Averse)型企业

这种企业较保守,回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其效用函数是凹型的,期望效用必然大于概率事件的期望效用。风险厌恶型企业宁愿获取确定收益而不愿获取随机收益或不确定收益,即尽可能回避风险。此种类型的企业容易错过良好的潜在商机,由于担心投资决策失误而不敢贸然进入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发展相对缓慢。

3、风险中性(Risk-Neutral)型企业

这种企业既不冒险也不保守,而是介于风险爱好与风险厌恶之间。我们可以看出,概率事件的结果与概率事件本身无差别。这类企业属于理智型投资偏好类型,投资选择在仔细分析市场机会的前提下,敢于抓住商机又不贸然行动,即寻求稳妥又不固步自封。

三、供应链风险防范对策

企业文化整合不是将原两个企业的文化简单叠加和拼凑,而是将其优秀部份的融合和升华,是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的新文化,是对两种不同文化进行的整合重塑,是借机创新的过程。可以考虑对经营宗旨的整合;价值观念的整合;道德行为准则的整合;组织机构的整合。只有形成近乎一致的供应链团队文化,才能减少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互通有无,共避风险。

加强节点企业的风险管理。供应链从采购、生产到销售过程是由多个节点企业共同参与而形成的串行或并行的混合网络结构。其中某一项工作既可能由一个企业完成,也可能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供应链整体的效率、成本、质量指标取决于节点指标。由于供应链整体风险是由各节点风险传递而成。因此,通过对节点企业风险的识别与判断,进行风险调整和优化,将大大加强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供应链管理中,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有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事件,可预先制订应变措施,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建立应变事件的小组。同时,要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做出处理。

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建立多种信息传递渠道,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增加供应链透明度,加大信息共享程度来消除信息扭曲,比如共享有关预期需求、订单、生产计划等信息,从而降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优化合作伙伴选择,形成价值同盟。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互补性以发挥合作竞争优势,一方面也要考虑伙伴的合作成本与适应性。合作伙伴应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由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构成的分离的功能模块。只有链上伙伴坚持并最终执行对整条供应链的战略决策,供应链才能真正发挥成本优势,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达到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各成员的共赢。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晓英,陈维政.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3,9:45-47.

4.物流与供应链总结分析 篇四

与决策分析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而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是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它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本文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 物流管理 供应链物流系统

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支柱,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途径。运输不仅是物流的重要职能之一,同时运输贯穿于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分销这一过程中,各个节点之间物质实体的联系也是运输,运输不仅横贯了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而且越过了企业的边界将上游和下游的企业联结起来。为此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各种运输方式的特性和综合运输的优势,推行合理运输,对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

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

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

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参考文献】

[1] 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3] 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4] 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5] 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6] 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7] 李洪心、马刚、杨兴凯:电子商务概论

5.物流与供应链总结分析 篇五

物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销售协会在1935年提出,欧洲在20世纪末期将其定义为系统内部对于物品或是人员的运输、安排,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过程,显然欧洲的研究成果是将物流作为了一个系统,因此关于物流的集成问题也随之出现。我国在综合了国际上对于物流的研究成果,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物品从供货地发向接收地的过程中,根据接收地的实际需求,把运输、搬运、存贮、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行为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期达到用户要求的具体过程。该概念不同行为的结合也是物流集成系统工作的体现,将整个物流系统的功能和行为进行放大和细致化的处理。

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工业生产中的直接劳动力消耗成本占总消耗成本的10%以内,其中物流的成本在财务账面的数据显示中占有40%以上的比重,可以说我国企业在物流环节消耗的成本在整个商品的生产资金总额上占有很大比重。在商品的原料采购、系统生产以及线上线下的销售过程中使用的资金仅为1/10,物流上消费的资金却在90%以上,我国的GDP数据为68.91万亿元,20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元,物流费用占GDP比重高达15.67%。而物流总费用中,管理费用达到了1.4万亿,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2.96%,且同比增长了5.0%。也就是说物流费用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就能为社会节约将近1 000亿元的支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的服务成本占总GDP数额的15%以上,该占比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2倍,若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在GDP的占比,将为全社会节约大量的资源。在我国的“十三五”计划纲要中,十八次提及了“物流”一词,也提到了“供应链”“物流链创新”等词语,说明了物流业是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血脉。纲要也从国民经济发展各个层面规划了发展的重点及要点。

6.精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篇六

讲师:赵又德

课程安排:

课程内容

【课程大纲】

第1讲 多边共赢的供应链物流模式1.什么是企业供应链物流2.为何要重组供应链物流3.主要有哪些供应链物流模式4.供应链物流的应用第2讲 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外包模式1.物流是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什么时候需要物流外包3.物流外包的注意事项4.企业物流外包的案例第3讲 第三方物流竞争模式1.什么是第三方物流2.如何看待中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未来3.第三方物流竞争的关键何在4.海尔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5.全球前十强企业物流模式6.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第4讲 采购物流的主要实战技能1.采购物流包含哪些内容2.为什么要采购订单而不采购库存3.案例分析4.图表演示第5讲 生产物流的主要实战技能1.生产物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2.生产物流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3.订单需求如何拉动生产物流4.案例分析第6讲 销售物流的主要实战技能1.建立配送中心的时机2.什么时候需要建立配送中心3.应该把配送中心建在何处4.如何完善配送中心的数据库5.案例分析(一)6.案例分析(二)7.运输配送第7讲 有效改善供应链物流系统1.传统物流系统的弊端及改进方法2.您的企业物流系统是否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3.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系统包含的子系统4.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的优越性5.建立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系统在组织上的调整6.如何协调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之间的矛盾第8讲 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1.物流冰山2.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3.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4.如何控制物流成本5.物流成本控制的成功案例6.通过改变物流方式降低成本7.西尔斯巧用人才降低物流成本8.物流成本预算决算用表第9讲 如何挑战供应链零库存1.寄售零库存的涵义2.为什么实施寄售零库存方式

3.实施寄售零库存的条件4.采用寄售零库存时应注意的问题5.寄售零库存的案例解析6.什么是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方式7.为什么要实施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方式8.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必要实施VMI9.采用VMI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10.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的案例解析第10讲 如何选择与评估供应商1.供应商对供应链成功的战略意义2.考核供应商的指标以及内容3.供应商考核指标的案例分析4.供应商选择的案例分析5.供应商选择与评估作业流程图分析6.供应商评分表7.选择与评估供应商测试题第11讲 如何改进供应链的采购模式1.采购模式类型和采购成功关键2.制造业集团统一采购模式3.零售业“三三”制采购激励模式

7.物流与供应链总结分析 篇七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全球制造业广泛出现后, 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作为物流的一种延续, 供应链管理的提出是基于企业经营集团和国际化形式的共同作用。从系统的角度来讲, 物流管理是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各项要素之间的协调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的。从本质上讲, 供应链管理就是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从而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内部消耗, 提高对外部环境的反应速度, 最终使供应链的整体效益达到最优化。

二、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征

(一) 提高物流的快速响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属于拉动式管理, 它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 在技术上则是以现代信息管理为载体,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支撑。供应链上的企业成员能够实现多方资源的共享, 并对信息及时进行处理, 从而保证其准确敏捷的运作。

(二) 追求各种资源的集成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 工作流资金流信息流组织流和物流是会经常发生的。在过去这些资源都是间断性的, 这种间断性会影响到企业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从而导致企业整体的竞争力不高。而供应链管理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 它将这些要素集中起来以实现了企业之间的统一协调运作。

(三) 服务管理目标是顾客满意

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不仅仅是提供物料的简单任务, 而是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保证顾客满意是它的唯一目标, 同时也是服务管理的终极目标。

(四) 降低库存成本

传统的管理采用逐级库存制度, 为了应对下游企业的不足之需。供应链管理实行的则是零库存制和准时制生产。企业通过供应商对库存进行管理, 一方面它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市场的需求规模, 避免出现库存过多或是不足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共享供应链的库存信息来保持库存量最小, 以此降低库存的成本, 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五) 物流服务样式多样化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发展, 物流服务的方式逐渐呈现出灵活多样性。因为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市场上出现了国际物流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进行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

三、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一) 库存管理

通过库存管理能够缩短物品运输和支付的周期, 从而提高库存的周转效率, 减少甚至消除库存不足的情况发生, 从而为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提供顺利运行下去的基础。

(二) 订购管理

订购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和订购单管理三个部分, 它就是供应商发出订单的全部过程。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利用配销单据制定补充网络的计划, 并自动向供应链发出订货单。最终以合同管理建立供需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核查订购数量可以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 并支付已接收货物的款额。

(三) 配销管理

对于进入分销中心的物品, 管理过程主要分为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和劳动管理四个方面。

(四) 仓库管理

仓库管理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一般业务, 包括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和保管, 以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和配送。二是其他业务, 例如委托运输、库存控制、代办购销、流通加工等。

四、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

我国一些省市政府近些年来已经意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物流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地区经济水平, 而且还能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需要把物流放在与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的战略性地位。想要进一步优化物流的经济产业结构, 就需要改变传统物流的运作模式, 创造物流的产业化服务。

另外为了改善投资环境, 部分省市对物流的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和园区进行了建设。但是由于物流的基础设施薄弱, 管理者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 目前物流行业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第三方物流比重较低

现在开放的物流准入制度和逐渐扩大的市场空间, 是从计划经济的商业储运中发展而来, 因此本土物流企业大多都处于低水准的经营状态。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经营方式, 仍存在于比较多的企业之中。这些企业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 完成一系列的物流活动, 包括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销售。由于这些企业没有抓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进行适当的物流外包,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和高效运转, 制约了物流服务的需求挖掘。所以这种纵向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已经成为了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 缺乏物流管理人才

要使第三方物流发展得科学高效, 就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团队。而目前我国真正对物流管理这一领域具有较高认识的人才很少。没有人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就会止步不前。许多企业无可奈何之下只能选择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 从而导致物流企业进入经营的恶性循环:缺乏市场竞争力, 没有活力只能低效运行。

(三) 业务功能不全且增值服务意识不强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绝大部分的经营收益来自于运输和仓储等基础服务, 这一比例能够达到85%甚至更多。而诸如分类编码和测试等增值业务, 服务意识很低。原因在于一是物流企业缺乏开拓市场开拓业务的能力, 不敢大胆创新。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体水平低下, 行业内部缺少强有力的物流企业。

(四) 信息化技术应用程度低

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物流的自动化。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能力并不高, 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正因为如此, 物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多样性水平较低, 只能一直在低下的经营效率中惨淡的运行。

(五) 规模小且管理水平低

与国外的物流企业进行对比, 我国的物流行业不仅起步晚而且规模小, 没有完整地建立起公司的品牌效应和运输网络设施。另外我国的物流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存在许多个体运输和小型物流企业, 这大大增加了政府对物流行业的统一管理的难度, 并且导致不良的价格竞争事件频繁发生。

五、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措施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措施, 一个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求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并且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措施:

(一) 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

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会大大依赖于数据信息的采集与分析、处理与更新。物流管理中使用到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销售时点、电子订货系统、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方面。提高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 不仅能够降低物流的总体成本, 而且能够提高顾客的服务水平。

(二) 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物流配送网络系统

物流企业配送网络的完善程度决定了配送中心的产品是否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地。健全配送网络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要建设配送中心。在国家的总体统一规划下, 物流业将稳步发展并分步实施。在对物流配送中心进行新建设施的时候, 要充分利用到已有的设施, 避免重复建设带来浪费。或者对现有的仓储和设施进行扩建改造, 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需要立足于流通结构的优化, 实现科学合理化的物流。

第二是要建设网络中心。设计和规划配送中心的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在使用软件和硬件系统之前, 要提前了解系统自身的性能和稳定性情况, 确保使其能够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企业如果不去考虑经济实用性, 而只是盲目地追求先进的信息技术, 将是舍本逐末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好处。

(三) 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

作为一种新的物流形态, 第三方物流是供给方和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专业化效率高业务规模大和利润多的优点, 所以它的物流服务更有效率。

企业只有把物品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运输, 才能够将更多地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 从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第三方物流存在的意义在于:第一是降低经营的成本。第二是提高物流服务的水平。第三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第四是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第五是加快产品和服务投放到市场的速度。

综上所述, 我国的物流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供应链建设,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自身实力和服务水平, 对服务项目进行积极创新, 提倡绿色供应链, 做到物流的标准化快捷化, 对企业资源实行最大程度上的优化配置, 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供应链管理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内, 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 物流管理的成效性和实效性凸现了出来。企业以供应链管理体系为基础建立物流管理模式, 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克服传统物流管理上的弊端, 从而为企业降低成本, 创造利润。

摘要:随着物流一体化从企业内部发展转向企业与企业之间, 供应链管理出现了, 而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征, 介绍了我国目前的物流管理现状, 并提出一些管理措施。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信息

参考文献

[1]葛晓敏.基于供应链的汽车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 2008 (12) .

[2]朱剑锋.论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J].当代经济, 2008 (21) .

[3]石景标.论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J].长三角, 2009 (14) .

8.物流与供应链总结分析 篇八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模式;第三方物流;经济意义

下面笔者主要针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经济意义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发展第三方物流经济的可行性

随着物流环境的改变,供应链环境下,相对于传统物流管理而言,供应链物流管理具有很多不同之处。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应该尽可能做到合作互利、信息资源共享、准时准点交货、过程同步、提供满意的服务、反应敏捷等,第三方物流具有畅通的运输通道,可以在顾客规定的时间内快速交货;而且第三方物流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得到所需的信息数据以及知识,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什么状况,可以及时通过网络渠道得知,进而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也正是由于第三方物流具有产品多样化、服务质量可靠、服务亲和力强等诸多特点,用户的满意度很高。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有利于促进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导致第三方物流具有一定经济性的主要原因。

1.供应链设计

作为供应链系统中的一员,第三方物流也应该参与供应链设计中,这样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在第三方物流中,经济仍然是核心焦点,假如只是受到供应链管理的制约以及限制,可能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第三方物流应该积极参与到供应链设计中,从而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设计供应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第三方物流的实际需求,而且应该合理应用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尽可能减少物流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2.优化、完善物流经济化服务模式

供应链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企业对于现代物流的实际需求,因此也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经济的服务模式,使第三方物流可以更快、更准找到物流市场的切入点,通过最理想的服务模式提高物流经济水平。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以经济为核心的第三方物流在评价、考核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分析物流经济的服务能力。同时,供应链管理模式也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经济指标,只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达到这些经济指标就可以获得相对理想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经济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可行性。

3.提高物流经济的灵活性

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物流经济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第三方物流可以根据供应链的实际需求为广大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不单单只是供应链的某个节点,而是可以服务于整个物流流程。其次,减少第三方物流的库存量,加快经济生产速度,也有利于加快企业的经济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经济价值

1.有利于提高物流库存运转能力

企业建立在物流背景下實施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情况下,供应链的库存原料就是开始端。第三方物流参与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供应链库存端运转能力,也可以有效确保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效益。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合理、准确的配送库存,尽可能减少库存,从而保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以及企业都可以得到相对理想的经济效益。

2.提供整合运输的物流模式

近些年来第三方物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使得现代物流运输可以更好的适应并且满足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集中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整合式的经济体系。第三方物流为企业供应链服务,不仅可以参与到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同时也可以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不同的供应链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同时参与很多企业的产品供应链运输,使经济进行高效整合。现阶段,物流企业日益密集,这是整合第三方物流经济的很好良机。

3.完善物流供应链运输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整合性比较高,可以进一步优化、完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的运输过程。第三方物流也可以结合供应链管理模式严格规范自身的运输行为,尽量满足物流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第三方物流也可以积极进入并建立信息化物流系统,提高其业务能力以及物流通信能力,为物流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经济主要是朝着合作式的方向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稳定关系,这样也有利于促进第三方物流经济的良好发展。

三、第三方物流经济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未来的发展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大,供应链管理模式为现代第三方物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良好机遇。具体体现以下几方面:①第三方物流和其他运营方式的物流企业进行融合,这样有利于增加第三方物流经济的发展渠道,而有的物流企业由于运营成本的影响很难有效满足现代物流市场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并购多家物流企业,形成联盟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经济运转能力。②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每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济目标是相同的,小型物流企业可以实施战略合作方案,为物流市场的一些运营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从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模式为物流企业更多经济发展机会,企业应用第三方物流,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在保证具有较强经济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流运行风险。

参考文献:

[1]侯东卫.第三方物流经济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0):10-12.

上一篇:盖梁施工安全措施下一篇:师爱无痕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