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生活随笔

2024-11-08

雨的生活随笔(精选6篇)

1.雨的生活随笔 篇一

四月,是一树一树的花开/四月,是漫天漫天的相思/四月,是一夜一夜的无眠/四月,是一阵一阵的细雨。

酣梦中我,被早起的雷声惊醒。茫然的,睁着眼,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那一刻,脑中全是空白。似乎想抓住些什么,可,窗外只有雨声,屋里只有我孤单的影。满屋的静,满屋的忧伤,满屋的残梦,满屋的冷,难道冬天还没有过去,难道春天还没有到来,不然我为什么如此的清冷呢?

昨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入睡的。总之是带着那一颗晶莹泪珠,进入我的`梦中的。漂泊流浪,何时才是个归宿,怅惘着心中期盼已久的温馨,是每一个在外流浪人的心愿。

匆匆的洗漱,水是刺骨的寒冷,细雨打湿的发,在,镜中,是另一个陌生的我,往日的欢笑,都跑哪去了?是的,脑中在极力回想着,上一次欢笑的容颜。

听,雨声,凄厉,撕心裂肺的言语。

—流云,为什么把我抛弃在这里。多么想念那一方小池塘,那里有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快乐。回忆,某一天,当流云从我的上空经过,在灿烂的阳光下,那是多么的美丽、耀眼,于是,我脱离母亲的怀抱,没有听从母亲的劝阻,毅然克服蜕化的痛苦,化作一缕水气,追随流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地方,以为有了流云的爱,就有了幸福。然,与流云在风中飘飞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仍然只是一缕水气,永远都变不成流云,永远都得不到流云的爱,在拆穿流云谎言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我心痛到窒息。我最终被无情抛弃在这里,化作点点泪雨,滴滴答答滋润着春的复苏。

四月的雨,淅淅沥沥,下个没有个结束的时候。走在雨中,满目的萧瑟,绿的是叶,红的是花,痛的是心。这么个大好的春天,这么个美好的日子,我为什么总沉浸在忧伤中呢?

四月的雨,请给我祝福,请给我指明前方的道路。请告诉我,我的未来在哪里?

2.雨的生活随笔 篇二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内容、内涵和目标定位于四个关键词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其中“生活”、“随笔”、“写作”这三个关键词是内容和内涵 ;“研究”是其目标界定。

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和本原, 是体察的具体对象, 是逻辑起点也是逻辑归宿, 叶圣陶曾说“写作本质上说, 就是一种生活”, “生活”解决写作写什么的问题 ;随笔, 是笔之所随, 是意之所至, 再如叶老说“作文, 就是用笔来说话”, 追求笔的真和意的深, 追求具体、形象和生动、活泼 ;写作是表达, 是输出, 是对话, 立足写的过程和实践, 建构写的系列和序列 ;研究是态度, 更是目标, 用研究的态度深入生活, 用研究的态度剖析写作规律, 研究是使写作成为常态生活, 用生活激活写作兴趣 ;用兴趣激发探究写作规律, 用写作提高写作生活质量。

1. “生活”的内容和内涵界定。

生活是学生周围的生活, 是以学生为中心辐射和发散的生活, 学生置身于生活之中。观察生活, 学生不仅是观察者, 还是体验者、思考者 ;思考生活, 学生不仅是感悟者, 更是表达者。

“生活”的范围界定, 包括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学习生活等多个层次。“自己事 (自我事、家庭事、同学事、师生事、读书事) , 国事 (身边事、社会事、网络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风声、雨声、自然声 (将目光投向广阔的自然和空间) 声声入耳。学生是生活的主人翁, 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 以主人翁的姿态体悟, 以主人翁的姿态理解, 以主人翁的姿态表达!

2. “随笔”的内容和内涵界定。

(1) “随笔”提倡内容的自由性。

凡生活所触, 皆可笔之为文 ;凡生活可感, 都可发诸情深 ;凡生活哲理, 都可辩论表达。随笔是独特的视觉体察过, 独特的心灵之光辉映过的鲜活的生活内容。是生活细节的叙述 ;是特殊景致的描写 ;是真挚情感的抒发 ;是情理的深化议论。多彩生活给随笔内容选择以丰富性。

(2) “随笔”具有表达的自由度。

生活需要诉说, 需要表达, 需要展现 :用自由的结构来呈现, 用生动的语言来表现, 是“个性化表达”的过程。

结构是自由的。结构不再是文体的形式化, 不再是僵死的模式化, 结构讲究“定体则无, 大体须有”。结构就是朴素地组织材料的问题, 是首先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的问题。结构注意开头和结尾的点化、层次和段落的规划、脉络和线索的潜化、过渡和照应的明化。

语言是自由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语言表现生活, 即指语言适应生活的题旨情境。语言是浸透着独特生活体验和鲜明生命色素的语言, 是我手写我心、真文字写真性情的语言, 是有品位、有境界、有风格的语言。

3. “写作”的内容和内涵界定。

写作是指“写”和“作”的过程, 是“写文章”的分解动作。以“写”和“作”为要, “写”就是“作”, “作”即“写”也。写作的追求目标是“写文章”, 但写作本身不完全是“写文章”。写作是实现“写文章”能力螺旋性提高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写作把“写文章”的过程进行系列和序列的构建。写作不断推进“写文章”素材的积累、充实学生的认知结构 ;推进“写文章”思维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思维模式 ;推进“写文章”经验的积累, 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写作是“写文章”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写作是“写文章”的过程性体现;“写文章”是写作的总结性再现。

4.“研究”的内容和内涵界定。

把“研究”作为本研究的实现目标, 是把研究当作过程, 把研究当作态度, 把研究当作结果。这是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体现的是过程, 实现的是能力, 追求的是价值观。

研究生活, 写作不再是生活的浮光掠影, 而是向生活的更深处漫溯 ;研究随笔, 使随笔不再轻率地随笔而至, 而是个性的自由奋发“笔落掀起些许风雨”;研究写作, 写作不再盲目, 不再彷徨, 而是清晰、明了“下笔好像有点神灵”;研究“研究”, 把研究作为志向追求, 把本相作为寻求目标。

二、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过程与策略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过程内容为 :研究“生活随笔写作研究”如何起始 ;研究如何运用教材实施教学构建 ;研究“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研究结果。过程追求具体而详实、严谨而科学 ;结果追求系列而有序、真实而有效。

1.研究“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起始。“学武术头三脚难踢, 万事开头难”, 启示我们“生活随笔写作”起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作文”教学现状和学情研究。“实事求是”是基本认知规律, 我们使用的苏教版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 是以“主题”单元组材为模式的教材, 教材主题丰富, 正是生活主题的丰富呈现 ;教材文章繁多, 恰是“生活随笔写作”天然写作的指导和借鉴。如何充分利用教材, 开展“生活随笔写作研究”是思考的首要问题, 另去建构阅读和写作教材, 对于一线教师, 难处不言尽知。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现状无序、散乱, 甚至虚化、虚无。作文教学基本是“考一篇, 讲一篇, 丢弃一篇”的大局面和“整篇作文如何开头、如何过程、如何结尾”的技巧、模式讲授的小格局。教师感其痛, 学生受其苦, 生活多无奈!

(2)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起始的具体策略研究。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起始的具体策略研究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和学情的研究之上, 建立在对不同学段语文学习情况的研究之上, 建立在恰当使用“教材”的研究之上。生活随笔写作研究可以开始于任何学段, 可以作用于任何学生, 甚至可使用任何版本的教材。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起始应以具体策略应对。以“必修五”学段为例, 略陈述之。

第一, 起始应走近生活, 体现写作的生活性。本研究起始就应走近生活, 写作是活生生的生活, 罗马哲学家塞尼卡尝言 :“如此生涯, 即亦此文词”, 当写作需求变成生活质量的诉求, 学生就会自主参与生活素材的开发、感受、领悟, 归纳和总结, 就会全程参与写作过程, 思考并进行思维训练, 围绕“生活”展开“主体间多维互动”。

第二, 起始应自然随意, 体现写作的随笔性。本研究起始就力求由传统作文教学过多地导向“文体”“技法”转向照顾学生的内在需要, 照顾学生的现实和文化背景, 以“自由随意”的姿态切入研究进程。如“必修五”学段始于高二分班后, 以“开学时分”为题写“生活随笔”, 研究“生活随笔写作岂可随意为之”的话题, 指出“生活随笔写作要有中心命意意识和表现意识”两个特征, 对生活随笔写作进行整体观照。

第三, 起始应走入写作, 体现写作的写作性。写作就是写作, 不能脱离写作而存在。本研究写作性首先体现在写作立场转变上, 写作本源 (话题、试题本源) 转向生活本源 ;从文以载道到我手写我心, 激励学生关注现实, 养成关怀的态度和情怀 ;其次, 写作以“写与作”为本, 初写、改写、再改写、升格写甚至再升格写等, 以“写”的步伐阔步在写作过程之路, 写作立足于过程, 形成写作过程。

第四, 起始应重在研究, 体现写作的价值性。起始重在研究, 意味既要有整体宏观的规划, 也要有超前微观的细化。既要宏观研究与教材使用的结合, 也要微观研究写作过程的真实路径 ;既要研究写作主体和写作动力问题, 也要研究写作训练和写作具体过程问题。研究是基本态度, 把“研究”作为本研究的实现目标, 是本研究的价值追求。

2.研究“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系列和序列。研究要构建研究系列和序列, 本研究也入此“巢臼”。但因其随笔性, 系列和序列可同时或交叉从多条路前行, 力求条条大路通罗马 ;因其写作性, 可进行丰富的写作训练, 以训练的丰富性打破训练体系的单调性 ;因其研究性, 可以借鉴写作的研究成果, 根据研究实际和写作教学的最新成果不断地穿插、补充研究内容和调整、改变研究方向。

(1)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系列和序列的科学性。

第一, 本研究系列和序列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对必修和选修教材的选择利用上。

这是打通“阅读和写作”的需要, 是打通课内和课外的需要, 是沟通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是课程选择和利用的需要。本研究以“教材”为“根本”开展研究, 是一线教师最直接、最简捷也是最现实的选择。

如“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探索与发现”板块课堂研讨《物种起源》绪论, “生活随笔写作”构建“立论的科学性”写作专题, 可以从“科学技术说明”、“道德修养”、“中外英杰”;“校园聚焦”、“社会万象”等方面进行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和立论训练 ;“奇异的自然”研讨《斑纹》, 构建“描写的鲜明性”写作专题, 可以从“众生百态”、“宇宙繁星”、“自然奇观”、“本土风光”、“动物世界”、“植物王国”等方面进行描写生活随笔训练 ;“美丽的创造”研讨《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 构建“实用类文体”写作专题, 关于“本土名胜古迹的开发思考 (常州淹城的启示) ”, 关于“本土科技和人文的发展融合 (常州嬉戏谷和中华恐龙园的启示) ”, 关于“本土人文与经济的思考 (常州召开第八届全国花博会观感) ”等……

第二, 本研究系列和序列的科学性其次体现在系列和序列的同时甚至交叉构建上。

本研究强调 :写作不是把学生没有的东西强塞给他, 而在于通过系列和序列的构建让学生知道写作就在自己身上, 写是生命的流露, 写是以积累为材料、以情感为动力、以思维为方向、以语言为载体的写的活动。余秋雨说“作文连接着健康的生命”, 因此, 构建本研究的系列和序列, 既要具有同时性, 又要具有交叉性, 避免让学生再滑向“技法反复操练”之路。

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研讨《陈情表》、《项脊轩志》, 课外阅读《先妣事略》等文章。确立了“写人记事”的生活随笔写作研究专题系列, 单元写作指导“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也与此相应。在系列的基础上, 构建写作序列。

1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写什么就要是什么, 是具体对象的具体行为 ;更要像什么, 是具体行为的形象呈现。如《陈情表》扩写练习 :“祖母刘愍臣孤弱, 躬亲抚养。”和“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褥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以“祖母陪我走过悲惨的童年”或“在祖母生病的日子”为题扩写。

2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动作慢化和细化是写好人物的关键, 运用修辞勾勒人物的个性特征。《陈情表》扩写练习的多次修改和升格写作。

3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线索的重要性, 一条金线耀全文。“在祖母生病的日子”设置“风雨”情境和线索, “风雨”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风雨”象征祖母摇摇欲坠的身体 ;风雨暗示作者情感的推进过程。如“风来了, 雨淅淅沥沥……风忽如利刃般呼啸, 这是暴风雨的前奏……窗外, 狂风更加肆虐, 雨已经倾盆, 暴风雨真正到来了。”

4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写好记叙中的环境, 故事发生在一定的环境空间。用环境烘托故事发生的气氛 ;用环境点染人物的心情 ;用环境衬托人物形象 ;用环境体现事件的过程等。

5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点和面”结合写作。如《项脊轩志》“归有光轩中读书乐”想象写作训练 :“面”是自然景色和社会环境的集中呈现, 是人物表现的“舞台”, 此处“面”指“项脊轩”的昼色夜景。“点”指众生相中独特的那一个或群物象中凸现出的那一物, “点”是描写的聚焦。此处“点”是归有光“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的读书情形。

6记叙性生活随笔写作——故事完整并力求生动。如以“某人事略”或“我的故事”话题自拟题目的随笔写作, 用时间定位故事的推进, 用空间让人物尽情表现, 使故事完整而生动。

(2)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系列和序列的过程性。

本研究系列和序列的过程性是其“生活”、“随笔”、“写作”三个基本内容和内涵决定的, 也是“研究”这一价值目标追求的。是指把生活当作过程来认识, 把随笔当作过程去实践, 把写作和研究当作过程去把握。

生活随笔写作系列和序列的构建过程是和苏教版教材的研读学习利用过程紧密相连的, 研究的重点在于苏教版的单元主题与生活主题和写作主题的融合研究 ;系列和序列的构建过程是和写作训练 (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过程体系、评价体系) 紧密相连的。是立足感性, 走向理性, 自成系统的工程。

生活随笔写作系列和序列的构建过程是本研究最基本和重要的任务。研究立足教材, 立足生活, 立足随笔, 立足写作, 立足研究, 把“写作”与“写文章”区别开来, “按一般写文章的要求实施作文教学, 实在是作文教学的最大误区。”研究立要于系列和序列的交叉融合共建, 议论、记叙、说明、描写包括实用文写作都是系列和序列构建的应有内容和应该方向。本研究系列和序列构建的是“教材化”和“生活化”, “生活化”和“主题化”, “即时性”和“全程性”, “分解性”和“综合性”等结合为主的, 以“技法”、“体式”训练为辅的写作过程体系。

3. “生活随笔写作研究”的研究成果。

“正其宜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教师的发展, 当是继续为了学生的发展。本研究的成果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研究结果立要于学生学习所得结果的呈现。学生的学习所得是教育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本研究追求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过程, 对写作的认知过程, 对研究的理解过程 ;追求学生有一些意识, 体验生活是一种意识, 认知写作也是一种意识 ;研究生活, 研究写作更是一种意识。本研究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整个体验和参与过程, 希望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得以较大提高, 希望学生的写作生活趣味得以较大提升。

(2) 研究结果立足于教师教艺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立足于教艺水平的提高, 在对研究过程归纳总结中实现教艺的提高, 在本研究系列和序列的构建过程中实现教艺的提高。

三、结语

3.“生活随笔”教学的特点及其职能 篇三

一、基本特征

生活随笔从属于语文学科,它是开放型写作教学体系中的一块试验田,其性质决定这一产物具有与课堂写作迥然不同的特征。

1.宽广的时空性它不像课内写作那样存在时间的高度限制性,82%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充足的时间去寻找素材、收集资料;也不像课内写作那样受到空间范围的制约,“内容范围广泛,能让人仔细构思、反复推敲”便是90%以上的学生的共同体会。因此,学生乐意在这块处女地上精耕细作,尽管老师要他们每周写一篇。

2.博大的自由度课内写作时,教师常常以命题或其他近似形式对学生的思维加以限制。不可否认,不少学生是“遵命”而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而在这儿,近80%的人由衷感到“可以放开思想,放大胆子写”,所写内容丰富多彩,体裁不拘一格,范围多层多向。许多学生已把生活随笔当作吐露内心情感,表白人生意向的“公开日记”。

3.浓厚的实践性生活随笔以生活为基础,以提高写作能力、认识能力为目的,因此不能排斥其实践性。如果说学生要走出课堂,那么生活随笔教学尤如一座桥,把学生与社会联结在一起。通过这座桥,学生可以对五彩缤纷的生活进行考察与分析,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有个学生在“随笔小结”中深有体会地说:“随笔的练习把我与社会融为一体,使我进一步了解到自己的未来价值,坚定了读好书的信念。”

4.特殊的辅导法生活随笔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体,有别于“小作文”,在评改时也不同于课内作文。反馈得知,“三有一活”指导法比较适合于乡镇中学学生。(1)有系统安排,即分年级确定训练重点并配套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2)有参考题导引,即从社会生活中撷取一些材料或问题,引导大家去审题、分析和构思。(3)有不同层次的写作要求,即按意愿和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基础扎实,完全放开写;B组水平次之,让他们有弹性地按老师的宏观指导进行练笔;C组侧重于基础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通过训练,使大家逐步朝A方向靠拢。(4)评改灵活多样。出几期“最佳随笔选”可以,选几篇代表作评介也可,一学期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自评。至于打分或定级,虽然未尝不可,但初中学生最盼望的是“老师能给几句得体的肺腑之言”。

二、基本职能

1.德育职能笔者曾对初三年级120篇自由命题的随笔加以分析,发现直接对社会国家、校园生活、个人志趣有感而发的竟占58%。这些五光十色的火花,其中有幻想与抱负,也有欢乐与苦闷;有正确的见解、合理的观点,也有偏激的目光、危险的信号。这一切都忠告语文教师别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

2.美育职能随便翻翻,我们往往看到,有的学生把花花绿绿的明星偶像贴在文尾;有的则在标题边画上一幅红梅墨竹;因为硬(软)面超高级,不少人书写也特别考究……面对这些迹象,“心有灵犀”的教育者可启迪学生做美的设计者,指导他们美化题目,配伍插图,装饰花边——版面美;辅导学生认真誊抄,“卷面”清楚——书法美;引导学生精选榜样,陶冶情操——心灵美。这些美的元素日益增多,换取的是赏心悦目的春光一片。

3.练笔职能生活随笔不同于以汇报思想为主的“周记”,也与文学创作大相径庭。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产物,应把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作为基本点,只有明确这一目标,“生活随笔”才有生命力。我校这所乡镇中学近三年来有九位学生能在县市级各类作文赛中获奖,这里就包含着“生活随笔”教学的功绩;近80%的学生回想到,他们曾在这块新圃中收获过自己“最成功的作文”。

4.写雨的随笔 篇四

就这样没有预兆地下起了雨。细密的雨点斜斜洒落在房顶上,屋檐上,树枝上,草叶上,然后一滴滴很有次序地滴落下来,或是滴到泥土里,或是滴在水潭里。

自古以来写雨的诗句有许多,有《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雨过山村》中的“雨里鸡鸣一两家”,有《咸阳值雨》中的“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大多都是春雨清新之作。而写秋雨的诗作,却又大多是情调缠绵的思念的作品。而今日的秋雨,却充满清新湿润的的气息。比喻雨的东西也不少,有说像手的,有说像琴的,有说像丝的,而在我看来,今天的.雨却像笔尖轻触白纸发出的声音一样,颇具韵味。

空气里充斥着湿润的味道。一滴小水珠溅落在水潭里,既而又弹了出来,似乎在和其他水珠嬉笑打闹。站在窗口看着雨,竟有几分“春雨潇潇”的感觉。

猛地想起一首歌——侃侃的《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小雨它拍打着水花……”正应了上一段的那句话。

水滴落在草叶上,并顺着草叶滑落下去,融在泥土里,无声无息;水滴落在那开得正旺的小白花上,不偏不倚正好在花蕊上,给了它秋日中生长的动力;水滴落在奄奄一息的树叶上,就像在悬崖边把一个人往里或往外推一把,或滋润它,或打落它。

窗户渐渐模糊起来,此时所见的是一种雨天特有的颜色——朦朦胧胧,众绿交杂,甚至还会流动。如果你急于相见的话,可以在调色板上放上所有的绿,再加点乳白,加点初秋特有的黄——当然那种韵味和流动并不是人力所能及的。

5.随笔:雨的遐想 篇五

那些走过的人,那些相逢,我们再也回不去的事,现在想起,感觉时间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东西,可以把一切冲淡,怨恨已不再有,惊喜已不再有,难过的事只是不想再去追寻,高兴的事也变得越加温馨,没有太多的激动与狂欢,有的只是淡淡的惬意。

一场雨,洗尽铅华,在绿色葱茏的景色里,我感受到淡淡的幸福。今天下了一天的雨,雨不大,淅淅沥沥,天气也变得凉爽了许多,我很享受这样的天气,看着窗外,我突然感慨起来:

人生真的只有在追寻功名利禄,追求那些根本就达不到的目标中才幸福?面对现实,量力而行,我们不是活的更轻松吗?

站在屋檐下,抬头迎着毛毛细雨,和朋友一起深呼吸,感觉超爽,好久没有这么轻松了,在雨的洗礼下,感觉自己的心有了更宁静的力量,就算有再多的委屈和怨言,此刻都已无法阻挡我欣赏这美景的愉悦,下雨了,心情却格外明朗。

一场秋雨一场寒,此刻已有了几分凉意。我喜欢这样的凉意,大雁、候鸟、落叶、秋风…这些美好的意境,不用想太多,就已经是眼前的一幅画了,怪不得古人会用那么多诗词来抒写秋天,抒写离愁别绪,抒写心中喜怒哀乐,在花草树木的晶莹剔透的雨珠下,或许我们还能再次追寻这种诗情画意。

6.写雨的随笔 篇六

我之前一直都认为雨是纯洁无害的,后来才发现自己的想法真是过于幼稚。在它发怒的时候,所伤害的人都是无辜的啊,那些供他们居住的地方也都是无辜的,这时候的它就过于铁石心肠了,可有时它又很善良。当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干涸的危险时,它便会温柔的抚摸它们,滋润它们的身体。你看它就是那么多变。

这雨,何时才会停,我的心,何时才能宁静。

上一篇:潮汐的散文下一篇:花梨镇中学防汛校舍安全排查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