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预科新生入学须知

2024-07-17

宁夏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预科新生入学须知(共3篇)

1.宁夏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预科新生入学须知 篇一

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为全国20多所一本大学培养了近万名预科生,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十六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预科教学和管理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有幸一直奋战在预科教育的最前线,承担着预科生的教学和管理两大角色,在角色的协调和转化中试图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全力抓好安全稳定

1.1加强形势与政策学习

形势与政策学习要注重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矛盾和问题,正确把握国家的政策,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进程,增强广大师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形势与政策学习要经常化、规范化、课程化。

1.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精神,充分利用入学教育、班会、二课活动、业余党校、谈心等小型活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师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施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以申报并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为努力方向,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教育基地。

1.3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安全稳定工作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目标与责任,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学院、班级、宿舍三级信息网络建设,发挥信息员的基础作用,做好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创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安全稳定工作必须深入持久抓紧抓好,出现重大事故一票否决。

2深化预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预科生培养质量

2.1进一步提高教务工作水平

民族预科生的教务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保证服务质量。(1)加强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2)工作要加强计划性、服务手段要更加规范化、信息传达要及时畅通。(3)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吸纳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督导工作会议和专题研讨会,就教务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条件、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工作,充分听取一线教师、学生、教学督导意见和建议,更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4)科学协调和处理好教务、督导、教研室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务要再督导的监督指导下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为一线教师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2.2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2.2.1师资队伍提升(1)师资队伍的培养,继续深入持久开展“青蓝工程”建设,总结“青蓝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拓展师德教育、业务培养的新方法,通过传帮带的作用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要负责培养1-3名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进步。教师的业务技能培养要注重学习和实训相结合,组织培训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学习、深入课堂进行实践,通过听课评议、教学竞赛、教学观摩、教学交流、学生评议等方式促使教师本人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尝试,有实践、有总结、有提高,改进现有的对师资的培养与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教师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加注重团队的整合作用,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预科教学教学质量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讨完善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注重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条件为学院教师到招生学校、其他预科生培养学校进行业务交流,促进现有师资水平的快速提升。管理上要加强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建设,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完善学生评教的指标项目、增加学生评教的次数,使学生评教结果更加科学,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行适度淘汰机制,将学院师资建设成为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想做事业且能做成事业的队伍。

2.2.2继续人才引进,根据2016年人才引进计划,学院将会继续引进民族理论方面的人才,积极为民族研究所储备人力资源,同时积极引进副高及以上人才。

2.2.3加强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研水平。要发挥教研室和科目组负责人的作用,组织教学专题讲座和教学研讨会。本学年的各组教研活动平均每两周不少于1次,要求组内教师全员参与,负责人需要在广泛商议基础上拟定出研讨主题,主要围绕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课堂效果等展开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发表学术论文,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2.3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注重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要更加精细、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更加科学、合理,课堂讲授的预期目标、实施过程、授课效果要更为关注,缺一不可。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要具体明确,实施过程要科学严谨、最终效果要优质高效。学院要成立的教风学风建设小组,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检查,主要包括教师的备课、授课、辅导答疑等多个教学环节;严格学生课堂纪律情况检查,坚决杜绝无故缺课、迟到、早退现象,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好的听课和学习习惯;同时以正面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教风学风有效好转。改进考务工作,通过考风促学风,进行有效的学籍告勉制度,严把预科生出口质量关,完善预科生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预科生激励机制,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进步的意识

2.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员参与、全员覆盖,包括院领导、院督导、教务人员对教学运行的监控,通过建立学院微信群等方式,及时通报每日教学运行情况。严格听课制度,学期院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不少于6学时,要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做好反馈,教学督导听课覆盖面要求达到100%,教务管理人员及专职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学时,由院综合办进行统计并与考核挂钩。督导工作要更加注重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督导的方面要更加全面,方式要更加多样化,督导工作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要不断加强,更加注重过程控制,各个教学环节的监督要保障到位,不留遗漏,更加科学、规范与高效。

2.5继续探索分层教学实施办法,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针对预科生的特殊性,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的实际,我们需要继续实施分层教学,预科生不同的进口质量也决定了其不同的出口标准,不搞一刀切。要深入研究探讨预科生的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增加部分选修课程,最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预科教学教学质量为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在通过一到两年的预科学习后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对预科教育教学的满意度要逐年提高、适应未来本科阶段的学习能力要逐步提高。2.6注重科研工作,全面努力提高学院的科研层次和科研水平。民族学院成立十四年来,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培养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2016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要强化在科研方面的引领和带头作用,论文发表由学院联系有关平台给老师创造有利条件。科研力量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参加科研的积极性要有效调动要有明确的科研目标,科研成果的层次要有明显提升。

3以学生管理为抓手,促进预科生全面发展

(1)辅导员要注重学习、促进工作能力与水平提升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在预科生培养中的目标和作用,辅导员工作以促进预科生的全面发展为为核心,本学年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院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有力开展。(2)围绕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多开展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3)拓宽渠道,充分利用沟通谈话、调查研究、心理咨询、电子信息通讯平台等方式方法关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与解决或说明,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4)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组织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关注学生中的模范典型作用,发掘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包括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例等,在学生中积极正面引导。(5)探索更为有效的预科学生操行评定办法,严格预科学生结业标准。(6)有效利用班会、主题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班会、学习等要每周坚持,学院要进行检查评比,关注效果。在高校民族预科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在全国统一会考的大前提下,相信我们的民族预科教育越办越好!

2.宁夏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预科新生入学须知 篇二

一、民族预科汉语言文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从事预科教育教学近20年, 一直在探索预科教育教学到底怎么搞, 尤其预科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来上预科的学生大多是边远山区、牧区的孩子, 尤其新疆的学生, 官方语言汉语言语音语法培训, 普通话水平培训, 基本写作能力培养等都是预科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 否则到了浙江大学、南京大学, 听课都是问题, 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更是让民族学生痛苦。 但是在目前会考背景下, 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语文。 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15位老师不但没有因为语言文学课不会考感觉到轻松, 反而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 若普通高校民族预科会考就以数学、英语两门课为主, 其他课程教学将无法行之有效地开展, 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 刚刚通过高考的大洗礼, 对于考试学生已经到了一个节点, 继续开展会考, 肯定是一把双刃剑, 势必造成学生只顾应对数学、英语, 其他课程可学可不学, 一周上一次语文课, 下次见面早已忘却上周说的是什么等现象, 如此, 汉语言文学教育将何去何从? 假如汉语言文学课程也试行会考制, 且也是上机考试, 能否全面、科学、正确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听说读写能力, 是一个大大的难点。

语言是一门润物细无声的学科, 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精神气质、人格品质的学科, 一次半次考试根本不能考量教育成果。 只有若干年过去了, 学生还记得在预科听过一场学术报告, 参加过一场诗歌朗诵比赛, 参加过一次话剧展演, 参加过学院的文学社团, 听过某一位老师的选修课《当代少数民族名家名作赏析 》, 记录着老师的教学精华, 画着老师的漫画, 或许这就是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意义所在。 显然, 任何教育教学阶段, 这门学科都是必须开设的基础课, 是学生必须受到的教育, 是祖国语言文学, 特别是多民族文学必须得到广泛推广认知的学科, 不是功利性、工具性教育。

二、宁夏大学在民族预科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方面所做的具体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自2006年以来就使用了全国统编教材, 《汉语精读》、《大学语文》在体例上还是基本适用于预科阶段教学的, 存在的问题是汉语精读课程少了, 我们招收的两年制新疆籍预科生感觉教材有些偏简单, 希望通过两年学习, 使他们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一) 通过省部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督促教师完成教改论文, 学生通过国家级MHK考试。

我们学科自2012年到2014年主持完成宁夏自治区高校教改项目“以MHK考试培训为抓手, 扎实开展高校民族预科汉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通过这项课题推动了新疆两年制汉语言教育教学, 提高了MHK考试通过率。 经过两年实践, 我们切实感觉到统编的《汉语精读》教材还是相对简单了, 建议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组织编写组, 针对新疆籍民族预科生, 将汉语精读教学切实和MHK考试紧密结合, 每年相应出版一些MHK考试模拟题库, 针对新疆籍考生专门开设一些课程, 有时间段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 最起码让新疆学生MHK都能顺利通过, 算是教育教学的意义之一。

(二) 通过课程建设, 促进学科发展。

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基本是一年制文科周四, 理科周二, 由于民族预科存在学制短、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 我们在培养定位与考核制度方面一直在思考, 2013年, 大学语文课程就立项为宁夏大学的课程建设序列中了, 为此, 学科组希望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1.2015年6月, 这个校级项目已经结题, 结题题目是 “大学语文少数民族经典篇章案例教学新法探索与实践”。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更新。

汉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 是民族预科汉语文教育的难点。 核心是兴趣, 实质上很多学生进入预科, 除了数学、英语以外, 尤其新疆籍预科生, 主要是语文, 对于文言文根本听不懂, 基础教育阶段, 文言文知识点很不扎实, 而且学生表示连现代汉语都不明白了, 古文简直是在折磨他们, 让人哭笑不得。 自2006年使用《大学语文》教材, 上册基本是文言文部分, 尤其像“史记—刺客列传”, 光翻译都要两学时, 史记的文学常识、影响得两学时, 主题意蕴、创作特色要两学时, 这还是针对内地预科生, 一些好学的学生来找老师辅导, 最起码明白意思, 大多数都是反正不懂, 就不愿意学习, 一周来上一次, 第一节点完名, 第二节就跑掉了, 再找回来, 让做作业, 甚至是我把翻译逐字逐句用PPT展示出来, 让学生抄下来, 这样依然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他们说:“我们是理科生, 学习这些没有什么用处, 而且老师您上周讲的那么多, 这周我们又忘记了, 再讲讲吧! ”由此,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必须针对学生编写适合他们学习的教材, 目前这种粗放式教学这些学生实际上获益不大, 还容易厌学。

2.我们开展了“大学语文少数民族经典篇章案例教学新法探索与实践”, 这个课题实际上主要针对的就是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心理。

大学语文是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预科层次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旨在提高预科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提高预科学生的人文素质, 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 陶冶其爱国主义情操。

3.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所选少数民族经典篇目的文学常识。 (2) 理解汉语的音美、意美、情美和博大精深的人文之美。

(2) 能力目标: (1) 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针对新疆一年级学生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4) 丰富精神, 涵养人格, 形成良好的个性, 促进未来职业的发展。

4.延展的课程内容。

根据民族预科生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课程内容。

(1) 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增加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文学经典篇章, 根据学生实际, 开设一些选修课程, 如任淑媛老师开设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等。

(2) 针对预科生要参加全国MHK考试, 专门开设一些相关培训方面的课程。 尽管一年级学生很分散, 每个教学班都有, 但只要组织科学, 合理安排, 将学生按语音室的容量分班, 增加汉语口语、汉语精读、汉语泛读、汉语写作考前培训, 就一定会使学生有所收获, 同时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5.具体课程建设情况。

(1) 主要实现教学内容的细化与延展。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要学生掌握所选少数民族经典篇目的文学常识, 为将来进入本科紧张的专业学习提供人文素养的积累。

(2) 建设与课程相关的学生活动。

通过开展少数民族经典诗歌朗诵比赛、书信写作训练, 组织小型少数民族经典篇章鉴赏活动和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不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且丰富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 锻炼学生的能力, 取得很好的效果。

6.实施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1) 提高学生的书面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的论说思辨能力。

(3) 通过实践锻炼, 树立预科学生的自信心。

7.实施方案。

(1) 完善预科生成绩评价体系。

学院期末都是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 非常严格。 涉及每一门学科的成绩分布, 主要在于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的公正合理上。 尤其汉语言文学方面, 容易出现成绩集中、阵态分布不明显的情况。 因此, 任淑媛副教授16年来一直坚持期中考试笔试加口试的方式。 期中考试布置随堂作文一篇, 考察了解承担的不同委培院校预科生的文字功底。 口试从第二周开始, 第一学期开展古典诗词三分钟鉴赏活动, 第二学期开展原创诗词朗诵及心得分享活动, 随堂给出成绩, 这样将笔试成绩与口试成绩计入学生学年综合成绩中, 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的水平与进步。 由于大多数预科生进校时是不带专业的, 专业选择都看预科的整体表现, 因此更大程度上客观公正地给出平时成绩, 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细活, 需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2) 培养预科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任淑媛副教授每节课都会布置一定量的文本细读篇章, 或者介绍3本书给学生。 下次课会提问学生有没有找到或者买到、借到, 提供给学生的文本都是学生在中学无暇读到的作品, 大多是一些少数民族文学作品。 或者由学生自主介绍本民族的诗歌、民歌, 许多同学不仅可以朗诵、书写, 还可以歌唱, 开阔读书眼界, 产生民族自豪感, 课堂氛围活跃,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头族”的大问题。

(3) 培养预科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现在的学生最怕写文章, 一听说布置作文, 就唉声叹气。 为此, 尽可能布置一些学生关注的大片、名片, 一些热门韩剧、古装剧, 让学生随心意写一些东西, 不拘题材, 从而发动学生动笔, 这样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教师对影视剧提高了兴趣, 近年来任淑媛老师在影视剧作和小说改编方面发表了几篇评论文章, 实现了教学相长。

8.实施过程

该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课程组任务分工:

(1) 任淑媛老师作为学科带头人, 组织教学, 负责课程大纲修订与执行情况检查。

(2) 任淑媛老师作为苗丽、焦燕、谢静雯、魏曌的指导教师, 指导青年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集体备课,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青年教师全学年听课制度, 要求青年教师假期备全学期的教案和课件, 然后在教研室交流, 让同行评价, 争取一年上岗就可以全面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

9.课程建设成果

2016年的民族预科 《大学语文 》教育教学, 任淑媛老师针对预科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现象, 从而造成学习能力很低, 为此,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 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教师应做好设计师的教育工作。

(1) 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是前提, 教师准备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内容, 提出上课时讨论的重点、难点, 考虑到讨论时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此, 教师备案例教学的课程教案难度更大, 容量增加, 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动起来了。

(2) 经典篇章讨论。

设计讨论篇章:张承志及其《黑骏马》;霍达及其《穆斯林的葬礼》;阿来及其《尘埃落定》等。

(3) 总结评价给出平时成绩。

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成绩牵扯学生分配专业, 为此, 教师根据学生每节课准备的课前讨论内容与提出问题的水准, 个人思考与表达等方面, 科学合理地给学生成绩, 让学生口服心服, 同时公开、公平、公正, 绝不出现学生因为平时成绩找老师的问题。

(4) 考查学生每一节课的参与意识。

由于民族预科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 另外来上预科, 许多学生都是很不情愿的, 心理上多少有一些情绪, 一到校, 教师如果不能抓住学生, 从参与能力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可能一年就一无所获, 甚至倒退。 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考察, 看每天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 学生每天是否都有教师布置的大量资料需要查阅, 晚自习是不是有很多需要看的书, 上网是不是都在搜集资料。

(5) 教师是否真正转换角色。

是不是真正起到引导、编辑、导演的作用, 是不是尽力塑造热爱汉语言文学的学子, 就算是被动参与, 学生也会有所得。 为此一学期下来, 要量化案例教学教师的培养步骤, 包括组织了哪些朗诵、演讲、话题讨论等。

我们讲授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下, 尊重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 拓展现有教材中难以细讲、难以深化赏析的篇章, 让学生在短短的25周中读过几本书, 赏析过几篇多民族名篇名著, 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 立志于发展本民族文化, 从而建立起研究、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具体要点一是帮助预科学生系统了解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少数民族部分的简单架构; 二是选择补充教材中没有的少数民族经典篇章, 包括张承志《黑骏马》、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阿来《尘埃落定》、叶广芩《月亮门》、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马金莲《碎媳妇》、阿舍《乌孙》等。结合这项课题, 我们提出了以上民族预科生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理念,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 我们扩充了一些教学内容, 是现有教材中没有的篇章。

三、当下民族预科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困难

(一) 会考, 语文学科到底要不要试行, 试行是水平考试, 还是学什么考什么。 总之, 试行应该比不试行好一些, 至少从形式上得到重视。

(二) 试行会考与否, 该开展的讲座、选修课、与教学相关的学生活动还是应该开展。

教学理念至少需要足够的教学学时的保证, 需要学院拿出一定经费开设选修课程、 开展学术讲座、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社团、办学生刊物、开展精品话剧展演、看几场经典名著等, 这些都需要经费, 更需要所有学生参与与喜爱。

(三) 目前使用的汉语精读教材内容偏简单, 在汉语语音语法方面还需要加强; 大学语文教材应该细化, 分出文理科, 针对新疆一年制学生编写适合他们学习的兼顾精读与文学鉴赏的教材, 同时编写MHK考试模拟题库、大纲, 且每年更新, 让学生通过训练切实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韩思奇, 张立文.建立民族预科统一考核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及构想[J].中国民族教育, 2012 (9) :22-24.

[2]陈祎鸿.加强预科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人才[J].中国民族教育, 2010 (4) :21-22.

3.宁夏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预科新生入学须知 篇三

关键词: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汉语;标准化;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254-02

当下,汉语作为国内语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汉语,顾名思义,即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在我国社会课程建设中起到母语性奠基性功用。由于汉语推行程度的差异、民族对其理解与接受的不同,在高校汉语教学中,往往存在对现代汉语使用不够规范和缺失标准等诸多现象,导致了汉语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误解、误导等问题,这一现象在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中尤为普遍,一度引起了专家与学者们的不断关注。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与应用能力一直为汉语言学家与教育学家所讨论。其中,汉语言应用能力的提议,成为了学者们共同支持的基本观点。在民族教育推广日益普及的今天,民族预科教育作为前高等教育的必备阶段,汉语作为其母语为学生学科门类的知识储备提供了基础性功用。然而,有失规范与标准的汉语教学也给民族预科教育带来了元知识的认知困境,因此,在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汉语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其应用能力问题的关注是极为必要的。

一、当下民族教育中汉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施困境的由来

(一)汉语衍化过程中民族性的缺位

中国古老文明以汉字为载体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古有“书画同源”一说,原始人所画的简单的符号就是汉字的起源。随着人的进化发展,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甲骨文。在秦统一文字前中国汉字不成一体,春秋晚期已经出现了同样的字有多种写法。秦朝时期,为增强阶级统治,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以“小篆”书写汉字,这便是汉语规范化的开端。汉字书写规范统一但方言混乱,后又出现“扬雄作”整理出方言口语与共通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为语法规范。汉字随着朝代的兴衰不断发展规范,汉朝时已经出现了对汉字字形字音及字意关系的深入研究,后整理编辑出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魏晋时期,汉字深受佛教中梵语的影响,使汉语语音的发展更为完善。到了清代,已经设立了“正音书院”作为官员讲官方语言的培训机构。辛亥革命后,开展了“国语运动”,这次运动以政令的形式在全国推进。新中国成立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更受重视,各种汉字协会的成立和书籍的编辑促进汉字的书写、读音等规范化标准化。1995年10月通过了普通话发音语法标准等汉字规范,自此以后,汉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化的进展工作都卓有成效。然而,这一系列标准化教学过程中,其规范化与标准化均以汉民族语言习惯给予安排,从汉语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实践过程中,其标准化的制定则是以汉民族语言承习的习惯对汉语予以界定的。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对汉语的学习与接受大多数是源于与汉民族接触过程中所获得。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专门针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汉语教学则尚未有具体的体系出现。

(二)“生居”环境与意识缺乏使汉语规范意识缺乏

缺少语言环境的民族学生一方面是由于受居住环境所限制,同时,也是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和教学人员本身对汉语教学意识或观念有着直接关系的。众所周知,从语言学习的角度上来看,环境对于个体的语言获得是极其重要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这是语言本质所决定的,从民族环境中成长起来或者从半汉语环境成长起来的民族学生,使用汉语的环境相对较少,其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也与汉族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选择上有失良好的筛选,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却难于获得相对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各地方民族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对汉语教学的理解差异,也导致了部分院校对汉语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差异性。另外,缺少汉语学习环境,而教学人员与个体不愿意进入或营造汉语教学环境,也是阻碍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与接受较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学生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受环境因素、教学人员意识以及自我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民族预科教育汉语教育教学中也存在教学人员具有严重差异的方言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民族预科教育中汉语应用能力的获得与提升。

二、高校民族教育中汉语教学与学习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探究

(一)从日常基础教学中强化学生汉语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汉语有其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固有的规则和体系,但这种规范不是静止不变的,也不能放弃特定语言环境与其自身的内在关系独立出来。在民族预科教育教学中,应该从更现代和更规范化标准化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对汉语语感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间断性的使用民族语言来代替汉语,使学生能够进行汉语信息的基本交流,从而来培养学生汉语使用的自信力,反对盲目追求语言规范化的教育有效性。众所周知,现代汉字的规范化是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及讲话习惯,却又超出人们讲话的固有习惯,教师通过对汉字的发音、书写以及用法的选择与应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民族预科生学生与汉族学生学习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民族预科学生虽然可能获得了一定的汉语能力,甚至通过了相关的汉语语言考试(如HSK),但是,以其个体对汉语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而言,仍然很难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基于此,在对民族预科学生的教育中,确定适应与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的教学方法是极为必要的。通常讲,民族预科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习惯、规范化程度以最直接的口述方式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应时刻秉承着严谨教学的教学态度对自己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加以规范化、艺术化,意识到民族预科学生教育是影响民族预科学生汉语语言规范化、标准化培养的首要开端。同时,从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看到现代汉字应用具有其广泛性,不仅在于语言表达中的应用,还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现代技术领域等。因此,从汉语教学基础的规范开始对民族预科学生进行一系列规范是极为关键的。

(二)以范式化教材来促进学生的汉语能力的快速形成

目前,国内少数民族预科生大多学制是二年制,使其有效的获得汉语应用能力,从时间上来看,其难度是相对较大的。人们都知道,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需要至少3年到5年不等,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民族预科学生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编辑相对精要的教材内容来用,如教育部普通高校编写委员会编写的《汉语精读教程(2006版)》则可以作为范式教材予以应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要考虑到结构、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教学,同时,可以使用以北京口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和现代白话文书样本作为教育教学的语法规范。并且,在学生中间大力推行对普通话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上的应用加以推广,以保证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普通话规范教育,实现全面的以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目标。当然,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汉语教学的语音、语法、语素、词汇、规范等内容的具体系统的安排,以及对学生听、说、读、写4项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来提升学生汉语学习的基本素养,另外,应将普通话过关考试作为教师考核录用的重要标准,以有效防止课堂教学教师讲方言的语言偏误,以培养学生讲话规范化标准化的意识。对于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也应要求其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词汇、字形以及字音都应规范化标准化书写、发音,以此来促进民族预科生语文现代汉语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推广。

(三)汉语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反观民族语言教学方法与规则

在民族预科生汉语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民族性的特征,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不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在汉语标准化教学上,从发音方法与语言规则等方面入手是极为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其民族语言与汉语教学往往形成牵制,但也有部分相同的方法与规则,考虑汉语教学与民族语言教学的异与同,进行标准化汉语的教学实施是可以尽量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而可以以民族学生相对适应的方法与形式来落实汉语学科规范化和教学常规化,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的整合,更能制定出民族预科生适应汉语基础教育发展的工作目标,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规范化习惯。另外,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能营造一种课堂形式上的美感,民族预科生汉语的规范化教学不仅传递了知识,更培养学生一种文化与应用的意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现代化时代,汉语规范化标准化对民族预科生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表面上,民族预科生对电子设备的应用操作以及对自身思想意识的深入发展也受其牵制。

宏观上来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预科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前置阶段,在高校教育普及的过程中,汉语教育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通过对民族教育中的汉语进行规范化与标准化,可以使汉语更加有序的在民族学生中获得良好的推广。客观上来讲,现代汉语教学是不仅仅对学生日后发展的深层铺垫,同样也是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团结友爱的桥梁,因此,民族预科生教育中的汉语教育绝不允许各行其是,要有一定期许,一套合理的教学理念作为基本的保障,从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要素入手,以营造汉语应用的语言环境进行教育的再实施。汉语教学是以为了全民的沟通交流而存在,由于各地区的教育条件有限、汉语教学科学科研力量薄弱等多种因素,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对民族预科生进行汉语教学,尤其是以在民族预科生教育中进行规范化汉字的推广使用,这一点要引起教育人士与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应克峰,刘丽娅.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汉语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03):72-76.

〔2〕万世丰.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实践[J].语言与翻译,2007,(01):70-72+77.

〔3〕周巧云,刘秀明.南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02):93-96.

〔4〕徐睿琛.内蒙古普通高校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3):31-33.

〔5〕卜祥坤,周宁.探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154.

上一篇:好女婿事迹材料下一篇:全面小康手抄报作品初中生优秀模板5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