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自学考试

2024-10-15

现代企业管理自学考试(精选8篇)

1.现代企业管理自学考试 篇一

1.管理是一种与人类文明共存的社会现象 2.管古代指锁钥理本意是治玉

3.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4行政管理思想是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

5古典管理理论是指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管理理论

6人本原则是要求管理者在其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人的需要的满足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并和一定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8管理系统是由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组成的并由管理者负责控制的一个整体管理系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组织性

9管理的系统原则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树立系统的观点根据系统的观点去认识管理系统和指导管理活动从管理系统整体出发动去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事务

1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成果它是通过提高经济活动的效果而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

2社会效益是人们的各种活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或有益的效果

3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4管理道德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即要求管理者具有与管理活动相适应的道德素质要求管理者的行为是有道德的行为

5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 6管理人格也就是管理者的价格是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表现为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7管理人格是管理者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有机统一体

8管理道德形成可以分为管理道德评价管理道德教育和管理者的自我完善

9管理的道德评价是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否合乎道德性所进行的价值评定其目的是要帮助管理者树立道德观念培养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影响管理工作者的行为以求扬善抑恶改善管理系统的中的人际关系

1管理道德教育是指为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品质造就管理人格而对其进行的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的活动也就是根据管理职业特点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倡和宣传管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从而对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方式 2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

3行政手段的主发形式?命令指令通令指示规定决议决定通知通告

4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1权威性2强制性3垂直性4随机性5无偿性

5行政手段的功能?1行政手段的运用可以使组织内部实现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获得系统整体的功能从而使组织上层制定的方针和政策得到贯彻实现对全局活动的有效控制2运用行政手段具有快速灵活高效的特长3在一切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是比较简单的手段但却是最为基本的手段是运用其他管理手段的基本保障

7行政管理手段的缺点?1由于行政手段以权威作支柱是一种权力支配活动往往表现出集权的特征2由于组织高层之外的其他各个层级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无法发挥而是集中在最高领导人的身上那么领导人的素质非常关键3行政手段作为一种纵向的垂直管理方式容易助长官僚主义4行政手段的垂直管理有可能割断组织各个层次的横向联系,使横向沟通无法进行

8运用行政手段需要做到哪些?1突出目标2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3处理好管理宽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4权责一致

9法律手段是一种运用法律规范和具在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管理的方法 1经济手段是一种通过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去刺激组织和个人行为动力的来之不易手段有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金罚款福利等形式2思想教育手段是一种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把管理意志传达给被管理者以求得到被管理者的响应和配合的管理方法

3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应突出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4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5组织目标分为环境层的目标、组织层的目标、个人层的目标

6目标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7目标管理是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综合平衡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的成果制定出目标并为实施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工作的管理方法

8组织结构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这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执行管理任务的体制在整个管理系统中所起到的是框架的作用 9发挥组织职能的两种形式是部门制和委员会制

10组织设计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部门进行总体的规划以保证这些要素和部门所构成的组织是一个有桐体能够协调地动作

1组织层次是指组织自上而下地实施指挥与监督的权力级差在这种权力级差中较低一级的主管人员的权力是由较高一级主管人员授予的2管理宽度又称管理跨度或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能够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3组织变革是指对组织的结构组织关系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 4组织变革从属哪两个目标?1使组织适应环境以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发展2改变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交往手段和彼此联系的方式

5从事管理是管理者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员工进行招聘选拔考评培训和提升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是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6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管理系统为实施组织发展战略和实现管理目标根据内外环境及其变化的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

7人员选聘是通过招聘等手段去选择职位需要的组织成员的过程

8考评是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定期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9报酬主要包括工资超时与超额奖金以及质量奖和发明奖工资又是最基本的报酬

1信息是一定的客体传达给人并被人所理解和认识的内容

2管理信息是批那些进入管理系统能够对管理活动产生影响的信息它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这间沟通和协调的介质

3管理信息的类型?1战略计划信息2管理控制信息3作业信息

4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管理者提供其所需信息的系统

5财务管理是一个组织及其独立预算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过程 6财务活动是一个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以奖金的运动为核心所展示的活动或者说是与奖金有联系的事务包括奖金的获取使用和分配等活动

7财务管理制度是一种通过规章规定等方式把奖金的运动方向和运动过程明确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奖金运行机制

8财务预测是财务人员使用从外部获得的信息根据本组织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组织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测算的活动

9流动资产是指那此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库存材料暂付款 1固定资产是指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2财务监督是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对组织以及组织中每个独立预算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和检查的行为

3财务监督的手段有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4财务报告是组织中的独立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财务善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5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6预测是借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所作的有科学依据的推理和判断 7决策是人们针对特定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多种行动方案并从中迁出最优方案的活动

8头脑风暴法亦称畅谈会法是通过会议的形式邀集有关专家就某一问题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从中收集决策方案或评估方案的方法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和间接头脑风暴法

9方案前提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决策方案赖于成立的前提从而达到分析评估决策方案本身的方法

10提喻法是通过讨论从其他方面或角度提出的与方案有关或类似的其他方案借助类比达到分析评估方案目的的方法

1风险型决策方法?1风险型决策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无法作出肯定判定的情况下通过预测各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根据不同概率来进行决策的方法

1非确定型决策的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对决策问题不能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对决策问题变化的各种因素分析估计几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并计算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选择的方法 2计划是指为实现已定的决策目标而对各项具体管理活动及其所需人力财力物力作出的设计和谋划

3指挥是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对下属进行调度指导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展开活动的行为有以下特点1权威性2垂直性3统一性4明确性5强制性

4直接指挥是指挥者对自己的直接下属发布命令或指示的活动

5间接指挥是批指挥者通过数量不一的中间管理层次对间接下属下达命令与指示的活动 6命令式指挥是指指挥者通过下达命令对下级活动的目标方法时间范围准则等做出明确具体详尽的规定下级必须不可违拗的执行 7协调是在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1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追求欲实现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正强化是对那些已经再现过后积极的令人愉快的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或奖励使之巩固和保持

3负强化是对好些已经出现过的消极的令人不快件 行为给予一定的否定与惩罚以使它们削弱直至消失

4控制是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5前馈控制是一种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

6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直接地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纠正其伪善

7反馈控制是由主管人员通过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及其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拟定纠正措施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的控制活动

8计划评审技术是一种利用网络图对工作进行细致安排并对工作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进行对照而实现控制的技术

5管理创新的类型?1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管理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看分为局部创新和整体创新2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可分为消极型创新与积极型创新3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可分为系统初建的创新的运行中的创新4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可分为自发创新与有组织创新5从创新的内容看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环境创新

6管理创新的程序?1寻找机体2提出构想3迅速行动4坚持不懈

7国际化管理的组织形式?1职能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2产品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3地区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4混合分部的全球组织形式多维产体组织结构

8跨国公司经理的来源?1经理人员选自公司总部所在国的国民2从东道国国民中选拔管理人员是发展的趋势3管理人员来源于第三国国民

2.现代企业管理自学考试 篇二

对于考试研究要从动态的过程中合理把握, 考试研究方法是研究考试过程的基本工具。自从科学化测量理论建立以来, 考试研究方法不断发展,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一、基本理论———从经典测量理论到现代测量理论

考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测量理论, 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的考试产生于西方, 其标志是1905年比纳与西蒙编制的应用于智力测量的比纳—西蒙量表。传统的经典测量理论 (CTT) 在五六十年代走向成熟, 标志是1950年Gulliksen Theory of Mental Test一书的出版, 理论上总结经典测量理论发展脉络, 以及主要成果。CTT有其自身的不足:首先, 对误差的估计粗糙;其次, 考试结果的推论范围不恰当;再次, 考生的能力参数严重依赖试题样本;最后, 题目难度参数与考生的能力参数定义在不同量表上。

正是CTT的不足, 催生了概化理论 (GT) 与项目反应理论 (IRT) 。概化理论将实验设计的思想引入对测验的分析, 突出的特点是:对一次测量, 可以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提供多个测量信度。目前, 概化理论应用于高考研究、表现性评价与结构化面试等领域。项目反应理论将项目特质与考生的能力参数定义在相同量表上, 这就意味着不同测量量表的分数可以统一。项目反应理论通过项目特征曲线对各种项目分析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可以直观地看出项目难度、鉴别度等项目分析的特征, 从而起到指导项目筛选和编制测验比较分数等作用, 其在计算机自适测验、测验等值问题研究、题库建设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一种理论对以上三种提出了挑战———认知诊断理论。综合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测量理论, 对于测验的编制到结果解释的全过程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理论的新的关注点。认知诊断理论, 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认知方法的解释, 不瞒于经典理论的线性的解释, 在评价分数的背后应该阐明学生在认知方面的优势与缺陷。目前这一理论的应用范围不广泛, 只在美国的PSAT中应用,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承认, 这是今后测量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某种程度上具有革命意义。

二、数据处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转变

数据处理问题上传统的数据分析要求所研究的数据是连续变量并且正态分布, 这一要求在物理、化学等领域中是比较容易获得的, 但是在教育之中有许多特质是不能用严格的比率量表测量的, 满足不了对于数据处理的要求。这是对于数据的横向比较。对于每一个个体的纵向比较而言, 依据总分对个体评价也是不合适的, 相同总分的个体不代表他们的能力特质与结构相同, 虽然总分相同, 但是题目的作答组合有很多, 所体现的能力也很可能有质的差异。潜在类别模型 (LCM) 是探讨潜在变量的模型化分析技术, 潜在类别分析处理的是类别变量。类别变量虽然没有连续变量的技术特征, 所得结论与统计方式都相对单一,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类别变量在教育中有广泛的适用性, 尤其在考试研究中许多变量类型属于潜在变量。潜在类别分析的优势在于把类别数据与潜在变量的观念加以结合, 提高了类别变量的分析价值。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能体现考生具体的能力倾向, 尤其是在多维的试题中或者是需要综合各科成绩进行分析时, 能更客观地刻画考生在各种能力维度上的表现。

三、变量关系———线性与非线性的转变

考试研究中变量关系的分析, 往往关注变量之间的直线关系, 运用一元或是多元线性回归, 探讨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回归分析通过建立变量间的数学模型对变量进行预测和控制。有时研究者会关心两个学科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是否可以用一科成绩预测另外一科成绩, 这时候就要运用一元回归分析。如果自变量的控制不是一个, 那么预测源的分析就要用多元回归。但是这种回归分析只能在两变量或多变量是线性关系时才适用。在考试研究中许多特质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 例如, 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可以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来解释呈倒U型关系。这就是一种非线性相关, 可以运用曲线回归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可是现在没有一种软件用来进行多元曲线回归。而且, 回归分析并不能说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了克服变量之间关系探讨的多形态、多维度, 以及因果关系的分析, 考试研究中引入结构方程模型 (SEM) , 展开探索性与验证性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是在研究的初始阶段用来简化数据与初步探索潜在维度, 以统计为导向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不同在于, 验证性因素分析是以理论为导向, 先是进行理论建构, 之后再对其检验。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构方程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被誉为是应用统计的第三次革命, 尤其是验证性因素分析, 通过建立测量方程与结构方程, 探寻全变量之间的关系。对考试试卷的潜在维度分析、题目与所测特质一致性关系分析, 以及题目本身性质, 均可以运用结构方程。

四、结果解释———单维与多维的转变

考试结果的解释是考试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可以说对结果解释正确与否决定了考试分析过程的意义。传统上的考试结果解释, 运用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四大指标。以难度为例, 难度通常用通过率来表示, 通过率越高说明题目越简单, 实际上用通过率表示是值得商榷的。难度是一个相对指标, 与被试群体特质相关, 被试群体能力越强, 同一题目的难度就越小, 难度的解释是相对的。如此来说, 运用某一指标来解释考试分析结果受外在因素影响, 应该从多维度角度来阐释考试结果。在大规模考试中, 像中考、高考这样的考试往往人员涉及多, 社会影响大。同时考试的群体来自差异较大的不同省、市、自治区, 不同类型的学校。通常会以地区平均值等指标来评定考试状况, 实际上不同水平被试由于其自然与社会条件所限, 某些群体之间的比较会掩盖一些更小群体的特性。将所处不同地位的群体分开来研究的思想正是基于此。多层线性模型运用不同层面嵌套的方法处理不同分层的群体。例如上面提到的学生嵌套于学校, 学校嵌套于地区。多层线性模型考虑了变量之间的不同水平, 符合考试的实际情况。

整体看来, 在我国现代考试研究中还没有一种思想与方法是可以解决所有的考试中的问题, 不同的研究者依据自己的研究目的, 立足不同视角。最终的目标就是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的教育与考试评价体系, 实现从考试到评价的跃升, 这既是对现有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的核心问题, 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摘要:考试研究方法对高效、科学的考试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 更新考试理念, 创新考试研究方法是我国考试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从理论基础、数据处理、变量关系、结果解释四个方面探讨我国考试研究方法发展的新方向, 并从这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新进考试研究的转向。考试研究方法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的考试研究。

关键词:考试,研究方法,转向

参考文献

[1]邱皓政.潜在类别模型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2]张厚粲, 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现代远程教育考试模式初探 篇三

摘 要:依托“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建立了“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线,按照“集中统一、分散预约”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方位跟踪学员“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院内学习”和“院外学习”情况,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客观评价远程教育考试的新模式,提出预约考试、个性化考试新思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考试模式;网上考试;预约考试;个性化考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4-0034-03

“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教育依托网络进行,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1]。

考试是评估、检验和诊断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是远程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我们以“远程教育”和“考试”为关键词,在“维普”数据库进行搜索,共找到320篇相关文献,文献前期研究以如何研发考试平台为主,后期研究以探索远程教育考试模式和完善考试制度为主。目前关于远程教育考核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探讨阶段,还没有形成意见一致的考核模式。

一、远程教育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1.考试及评价理念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目前远程教育考试模式主要包括在线考试、集中点考试和到校集中考试三种形式。在考核中,网上考试仅限于非学历教育或学历教育中可以适合在线考试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对于大部分课程,仍采取集中点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试”。这种考试与“确定时间、确定地点、统一试卷、限定人数”的院校教育传统考试模式相似,一般都是只关注分数,而对其他方面考核比例偏少,其考试及评价理念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使得学员的学习无法得到考试的有效激励。

2.考核模式设定过于僵化死板,不适合远程教育特点

“确定时间、确定地点、限定人数”的考核模式使得学员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段内预约考试,到指定的地点参加考试。由于远程教育平台在考试报名方式、时间安排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往往会出现学生因为错过信息而不能报名,或者因为“工学矛盾”导致时间冲突而不能报名,不适合远程教育“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的实际情况。

3.考试形式单调,缺乏对学习全过程的评定

目前,远程开放教育考核主要包括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以笔试为主,题型以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类型为主,客观题题量偏多,主观题题量过少,导致学员死记硬背基本理论知识,缺乏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培养,不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统一试卷”考核形式没有发挥出远程教育考试的优势,不符合远程教育学员“年龄跨度大、素质参差不齐、培养目标不同”的特点。形成性考核以课件学习情况、作业情况和论坛活跃度等评价为主,考核维度简单,无法涵盖学员的学习全过程情况,不能完全反映教学效果及学习结果。

二、远程教育现有基础

1.硬件条件

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电脑设施、网络设施、信号接受设施、网络教室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必备的硬件设备[2]。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军事综合信息网的建设,架起了部队和院校之间的“飞行通道”,目前全军网络带宽可达百兆,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3],为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2.软件条件

软件条件主要包括平台和资源环境、教员和学员个人素质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依托全军教育训练网,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在2000年开始在全军推行“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培养了稳定的教学团队,建设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和学科网站,实现了全军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具备网络教学系统、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覆盖多层学习终端的远程教育体系,为探讨远程教育考试模式提供了可能。

3.院校教育考试现状

为提高考试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可靠性,使考务工作向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全军各院校均进行了考试模式的改革探讨。目前院校考试多采用外购或自主研发的平台,从试题(卷)库随机抽题,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和阅卷,实现“教考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考试模式也由单一的最终考核向注重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个性化方向转变,并采取课程论文、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加强对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

结合院校考核模式改革的趋势和院内网络教学积累的丰富经验,针对远程教育的特点,我们进行了现代远程教育考试模式探讨。

三、现代远程教育考试模式探讨

依托“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线,按照“集中统一、分散预约”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方位跟踪学员“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院内学习”和“院外学习”情况,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客观评价。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侧重对学员学习过程的关注,对其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参与学习的交互程度、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实现“边学边测边评价”,将每次任务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成绩。[4]

(1)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包括网上作业和网上考试。网上考试包括章节测试和期中考试。考虑远程教育学员层次不一,入学门槛低等实际情况,对网上考试不通过的学员,允许其多次考试,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考”。

学员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作业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为弥补系统平台的局限性,计算题、作图题采取通过其他软件完成,存储成图片格式,上传即可;其他题型直接输入答案。由于网上作业一旦批阅,学员即可看到正确答案,为防止出现抄袭现象,对网上作业限定时间,要求在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作业。教员在截止时间对作业统一批阅,并将优秀作业设为全班可见,同时将作业分析结果截图,通过论坛发布,让学员可以看到所有的网上学习记录,并可了解自己的不足,以此来激励学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章节测试评价。章节测试在每章结束后进行。对于章节测试不通过的学员,不允许进入下一章的学习。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预约补考,直至考试通过,考试成绩为该章节所有考试成绩的平均值。考试期间教员在线了解学员交卷情况,对试卷的命题质量和学员的答题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统计,根据每次考试的题量大小和学员交卷时间,对试卷不断调整优化。定期公开全班成绩,使学员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以便对学习方法及策略进行自觉调整。

期中考试评价。参考全国资格认证考试模式,期中考试采用客观题网上考试。充分发挥网络题库题量大、组卷形式多样的优势,采取随机组卷形式,一人一机一题,使得相邻考生试题难易程度相同,而答案不尽相同,提高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期中考试,在对学习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同时,给之前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员一次弥补的机会,达到强化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的目的,最终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2)学习策略评价。为提高学员的理论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按照贴近部队实际的要求,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充分利用系统平台论坛功能,在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专题研究和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例如:组织学习小组,在指定时间内对案例或者专题进行分析,提交小组分析结果,其他小组可随时质疑。教员以引导和鼓励的态度参与讨论,对较好的帖子设为精华贴,激发学员讨论的热情。通过小组学习形式,有效地消除了学员学习的孤独感,帮助其找到归属感。学员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综合、推论当前的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员通过学员在论坛中的发帖数量和质量、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学习项目完成效果及参与度进行成绩评定。

(3)学习态度和效果评价。考试模式弱化了考试结果,强调了学习的过程性,督促学员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将功夫花在平时。教员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软件、电话答疑、留言和论坛讨论等形式进行在线指导,引导和鼓励学员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查阅资料,参加小组讨论,进行知识拓展;营造自发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激发学员争先恐后地学习正能量,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5]。教员通过学员的网上学习痕迹、学习行为表现、远程学习咨询和互动信息对其学习态度和效果进行评价。

学员的思维火花与教员的教学引导之间反复碰撞、交融、升华,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教员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6][7]。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不再采用单一的方式,而是展开全面客观、多元化的评价,可选择口试、小设计、小论文和网上考试等多种形式。

为达到“宽进严出”的目的,切实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只有完成学习过程的全部任务并且通过章节测试和期中考试的才有资格参加终结性考试。由学员提交考试申请,教学管理部门网上审批。

终结性考试也不再是“一锤定音”,对于由于工学矛盾导致无法在指定时间参加考试的情况,允许学员预约甚至多次预约考试时间,根据学员的任职需求、岗位需求以及部队的实际情况,学员还可选择考试形式,由考试组织人员根据学员的实际考试需求安排个性化考试。

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大试题库建设力度

目前题库平台主要有院校自建或外购平台、“军队院校网络教学系统”和正在推行的“全军网络教学平台”等,不管哪个系统平台,都需要将试题库导入才能进行网上考试。所以在平台研发和完善时期,要注意提供兼容接口,增强其通用性,减少重复建设。

网上考试需要高质量并达到一定数量的试题库才能开展,所以要加大试题库建设力度。在建设使用过程中,积累题目数量的同时,要注意题目质量的优化,不断更新剔旧,以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

2.全面衡量教员工作量

传统考试是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远程教育考试中,教员成为了考试的主要组织者。新的考试模式的设计、准备工作是大量且繁琐的,需要教员全身心的投入,精心的组织策划,建设、维护和更新网络试题库和案例库等等。院校对教员教学工作量的考核上,要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全面准确的衡量,而不能简单的等同于院内课程教学。

3.加强反馈信息分析研究

在课程前期、中期、结束和毕(结)业后等各个时间段,应当跟踪联系,及时进行问卷调查和部队调研,召开教学双方座谈会,了解学员对考试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反馈信息分析研究,从政策导向上对新的考试模式倾斜,鼓励教员进行创造性的尝试。

远程教育考试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意见一致的考核模式,我们也只是提出现代远程教育考试模式的构想,以期满足现代远程教育考试的需要和对现有的传统考试模式改革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杨娇寰.网络中的远程教育背景下发挥考试对教学的评价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9):16-16.

[2]冯燕.论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核心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6.

[3]啜向前.对军队院校发展远程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教研参考文献,2013(2):58-60.

[4]郭胜伟,张稚鲲,谢松.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评价[J].江苏高教,2012(2):85-87.

[5]师慧丽,徐超.德国“自主学习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3(19):84-88.

[6]马全洲,伍学进.信息化条件下院校教学须更加突出学员的主题地位[J].中国军事教育,2011(5):1-4.

[7]林育曼.高校网络化自主学习绩效管理探析[J].高教探索,2011(6):104-108.

4.现代企业管理自学考试 篇四

(二)

7 月 5 日 课程 课程 上午 9:0017:00 代码 代码 08819 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 05171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10422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 07481 管理学基础 10426 团队管理 10 月 18 日 课程 课程 上午 9:0017:00 代码 代码

7 月 6 日 课程 上午 9:0017:00 代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 英语

(二)工作分析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现代物流学 18960 礼仪学 10 月 19 日 课程 上午 9:0017:00 代码 00015 英语

5.现代企业管理自学考试 篇五

管理主体的分类:对管理主体的分类就是对管理者和管理机构的分类(1按管理者的职责,可以分为一般管理者和管理的领导者(2按管理者所处的位置和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3按管理者所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行政管理者、经济管理者、科技管理者、文教卫生管理者、军队管理者等

管理主体的地位: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的各要素中处于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以下方面(1管理主体决定管理的性质(2管理主体决定管理活动的方向(3管理主体决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者的涵义:管理者是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这里所说的管理者,就是指在一定组织中担负着对整个组织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决策策划、组织和控制等职责的人。管理者的职责:作为一个现代管理者,他的职责必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管理者是管理目标的主动提出者(2管理者是计划者(3管理者是组织者(4管理者是指挥者(5管理者是协调者(5管理者是人员的选拔配备者

管理者素质涵义:是指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成的、在其管理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它具体包括如下涵义:一是管理者的素质形成于后天的社会实践;二是管理者的素质是一个多因素的组合,是禀赋、品质、知识、能力的总和;三是管理者特别是管理的领导者处于总揽全局的统帅地位,因而他应具有高于普通人的素质;四是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应该具有不同的素质,以适应不同岗位管理工作的要求;五是管理者素质有很强的时代性,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管理者的素质包括:(1政治素质:一是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能用马克思之一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品德素质:一是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公道正派,与人为善,三是谦虚谨慎,作风民主,四是以身作则、清正廉

洁(3知识素质:一是自然科学知识,二是社会科学知识,三是专业知识(4业务素质: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二是知人善任能力,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四是开拓创新能力

管理结构的设计类型:(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矩阵制(5事业部制管理结构的设计原则:(1以目标为中心,以职能为依据的原则(2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适当的原则(4任人唯贤、择优录取的原则(5精简效能的原则

管理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管理职能在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1管理职能是管理劳动的具体实现形式(2管理职能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3管理职能的正确行使,是管理主体按管理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管理职能类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人事、调集资源、沟通、决策、创新。管理职能分工的发展过程,归纳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由粗到细,由少到多。二是由“硬”到“软”、“软”“硬”兼施。

管理客体的内涵: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所谓管理客体也可称为被管理对象,是指能够被一定管理主体影响和控制的客观事物。

管理客体分类:

1、从管理组织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国家、地区、部门、企业、学校等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事业单位。

2、从管理领域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军事、科技等不同领域和不同产业部门

3、从管理资源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各种不同资源

4、从管理业务的角度看,管理客体还主要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行政等各种不同社会活动范畴

5、从管理性

质的角度看,管理客体主要表现为不同国家制度和不同所有制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实体和活动领域。

管理客体的特征:(1客观性(2系统性(3规律性(4可控性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特征:(1个性(2社会性:一是团体性,二是阶级性,三是交往性(3能动性:一是参与管理的能动性,二是对管理信息做出反应的能动性。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作用:(一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二反馈信息的原发者和传递者(三管理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

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地位:(一从政治、经济、法律上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都是同样的劳动者,因而其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二从管理中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来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虽然具有行使管理职能或参与管理的一面,但与作为管理主体的人相比,他们则是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也即是被管理者(三从管理客体中发挥作用的角度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

1、当他们参与管理、行使管理的功能时,处于主动管理的地位,即管理者的地位

2、当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处于服从地位的时候,这种服从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服从、盲目地服从,而是主动地服从、有条件地服从

3、在同一管理客体中,人与其他组成要素,如物质要素、资金要素、时间要素等相比,始终处于有意识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因而是管理成败的决定要素。

经济系统的特征:(一人工性与自然性(二商品性与比例性(三生产性与效益性 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在经济学的研究中,一般把它们归纳为(一基本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定社会中,决定社会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因而决定某一社会生产本质的规律。主要包括社会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二共有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经济规律,属于这种经济规律的主要有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2、价值规律。(三特有经济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反映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经济的某一特殊本质的经济规律,二是指不同经济领域或不同经济部门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上层建筑系统界说涵义及分类:上层建筑系统是一个国家范围内除经济系统以外的另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基本组成系统。一般说,上层建筑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按不同性质划分,主要由三大分系统构成:(一政党系统(二国家系统(三意识形态系统

上层建筑系统的特征:上层建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总体说三个方面(一社会性与阶级性(二传统性和继承性(三主观性与客观性

上层建筑系统的运行规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上层建筑是有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表现三方面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内容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变更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主要表现

1、当新的生产关系尚未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时,与它相适应的新上层建筑的萌芽极力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和思想影响,反对现存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新生产关系的发展扫清前进的道路。

2、当新生产关系取代旧生产关系,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之后,原来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萌芽,也就必然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3、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由新变旧,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时,它的上层建筑会千方百计地压制新的经济基础的成长,竭力延长旧的经济基础的寿命。

管理目标的涵义:管理目标是指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从严格意义上说,管理目标和一般所说目标在涵义上有所不同,管理目标不但要考虑预期结果,而且要考虑如何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以管理目标这一概念包括双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

预期结果所采取的管理措施。

管理目标分类:管理目标有丰富的外延并可按各种标准进行分类。(一按管理的领域分,管理目标可分为经济管理目标、行政管理目标、科学技术管理目标和社会管理目标等。(二按管理的职能分,可分为决策目标、计划目标、组织目标,协调目标、监督目标、控制目标等。(三按管理层次分,可分为高层管理目标、中层管理目标和基层管理目标。(四按管理目标的实现期限分,可分为长期管理目标、中期管理目标和短期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的特点:(一统一性与矛盾性(二结合性与可分性(三时间性和阶段性(四明确性与伸缩性

管理目标的作用:管理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它在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说(一凝聚作用(二导向作用(三激励作用(四评价作用

管理的人本观念涵义: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为此,管理中所说的人本观念包括以下涵义:(1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在任何管理中都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2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3人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存在、类存在,也有社会存在、个性存在(4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树立人本观念的这种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一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三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五从管理思想的演讲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

管理的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

一、人的因素第一观念。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三、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树立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管理观念,一方面要把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管理的最高追求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其实现的历史性。

四、“人和第一”的观念

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

一、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二、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三、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

四、创造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管理系统观念的形成:历史上,管理的系统观念是在一般系统思想和系统理论孕育中产生和发展的,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古代管理系统思想的萌芽。

二、近代管理系统观念的产生。

三、现代管理系统观念的形成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管理的特点及划分的阶段:四个特点:(1它是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它是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子系统的最优化(3它是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工作效果(4它是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阶段:(1决定系统的创建(2进行系统设计(3控制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转(4检查和评价系统运转结果

管理的整体观念主要表现:(1任何管理系统都是由各个管理要素、管理部门、管理单位组成的有机整体(2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彼此依赖(3用系统观念来考察管理活动和管理成果,要看其整体功能的发挥情况和整体效果的大小,而不能只看

局部功能和局部效果。

管理的动态观念主要表现:(1在任何管理活动中,管理系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2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管理的开放观念主要表现:一是任何系统在运行和发展变化中,总是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二是相对来说,任何系统总是处在更大的系统即环境之中,都与其外部系统即环境发生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管理的层次观念或等级观念主要内容:(1管理层次的划分要与管理的要求相适应(2不同的层次要授予不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责任(3要把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相应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上,使其各尽所能、各显其才。

管理的信息观念:(1信息的投入是最主要的投入之一,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管理的主动权,就获得了管理目标实现的最可靠的保证。(2任何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都必须以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利用为前提,这是管理组织建设的一条不可缺少的原则(3信息反馈是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4系统分析与数量分析是密不可分的。

系统方法在管理中应用的特点:

一、考察和解决问题的整体性。

二、考察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

三、考察和解决问题的严密性。

运用系统方法遵循的步骤:

1、明确问题:通过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目标选择:确定为解决问题所应达到的目标和指标;

3、系统综合:综合分析各种情况,制定达到目标的几种可能方案;

4、系统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对各种方案进行计算、模拟取得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5、系统选择:通过比较分析,选择若干较好的方案;

6、决策:最后确定一个最好的方案;

7、实施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运用系统方法划分的工作阶段或工作流程图:

1、规划阶段:包括程序设计等;

2、拟定方案:进行具体的系统设计;

3、系统研制:试制方案,进行系统开发;

4、生产阶段:进行系统各部分的生产;

5、安装阶段:将系统各部分进行安装,并提出系统运行计划;

6、运行阶段:使系统按原定用途服务;

7、更新阶段:通过运行,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或去旧换新。

系统方法在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一、对复杂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有效工具。

二、对大型施工和科研项目进行组织指挥的必备手段。

三、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有力武器。管理择优观念的涵义:充分利用可能利用的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满意的管理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二管理的择优观念必须体现于管理全过程的优化和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三树立管理的择优观念要坚持相对满意的准则。

择优相对性表现在:(143页

1、在所有方案中选择所谓最优、最佳方案,只是相对备选方案而言,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方案。

2、管理过程是复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 的。

3、由于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在一定时期也是有限的。

3、在空间上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些范围较大的宏观性的管理,各地区、部门、单位所处环境和内部条件差别,因此出现同一种管理方案在各地的适用度不同。

4、择优不仅要考虑产出,而且还要考虑投入。

树立择优观念的必要性:(一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现在管理本身的要求(二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三在管理中树立择优观念是培养和选拔管理人才的要求

管理的择优观念内容:

一、质量第一的观念:狭义的质量概念是指产品使用价值或者说是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用途。但是,广义的质量概念则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管理中质量是反映整个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

二、时间第一的观念:就是讲求效率的观念。所谓效率,主要是指工作效率、劳动效率或管理效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或劳动量,也可以指完成单位工作量或劳动量所需要的时间。

三、效益第一的观念。效益表现在各个方面, 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四、人才第一的观念。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的内容:(1全方位的管理(2对全部过程和环节的管理(3由全体人员参与的管理

树立时间第一观念是管理的择优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内容,原因:

一、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就要千方百计地节约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二、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就要尽量合理地安排时间、分配时间。

三、在管理中树立时间第一的观念,就要善于赢得时间,抓住机遇。

效益表现的方面:首先,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产出,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因而也是管理的择优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次,我们所说的效益,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相统一的效益。再次,我们所说的效益主要是指整体的效益,而不是单指局部效益。

管理择优遵循的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是指整个管理系统的优化,管理全过程的优化,也是指管理总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的优化。

二、全面优化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进行择优要进行多种方案的全面比较,包括对各种管理目标方案的比较,对各种管理目标实施方案的比较,也包括对各种管理评价方案的比较。

6.现代企业管理自学考试 篇六

现代物流管理岗位资格认证(初级)考试大纲

中国招生考试论坛

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论 第一节 物流概念及其发展 掌握: 物流的定义;物流的“八最原则”;发展物流业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熟悉: 国内、外物流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现代物流的构成 掌握: 现代物流的基本构成;各构成要素的含义;各构成要素在物流中的功能。运输方式的分类、特点和选择;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和措施。 储存合理化的概念、标志和实施要点。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包装的分类;包装合理化。配送类别。物流信息的分类。 国际物流的含义;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国际物流业务;国际物流合理化措施;国际物流系统运行的主要环节。 熟悉: 物流各构成要素在物流中的地位。不合理运输的形式。配送的基本特点。物流信息的特点;现代物流的特点及涵盖的信息技术。 了解: 装卸搬运的特点和分类。流通加工与一般的生产型加工的差别。 配送的现代化趋势。 第三节 现代物流的分类 掌握: 现代物流的各种分类以及每一种物流的含义。 第四节 物流系统 掌握: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的特征、目标、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常用的评价指标。 熟悉: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制订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理。 了解: 系统的含义。 第五节 现代物流组织和管理 掌握: 物流组织演变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组织特点。物流公司组织的内容、组织的定位、组织的类型、组织的设置、组织效率的量度以及组织管理的评价。 物流成本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物流成本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物流成本的合理化管理。 物流质量管理:物流质量的概念、物流质量管理的特点、评价物流质量的主要指标。 库存控制:合理库存的意义和内容、库存控制。 熟悉: 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了解: 物流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物流标准化 掌握: 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概念 物流标准化的内容:物流标准化的基点、物流系统各环节标准化的配合、物流与环境的关系。 物流标准化的方法: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物流模数、以分割及组合的方法确定系列尺寸、识别与标志标准技术、自动化仓库标准物流模数。 熟悉: 物流标准化的运用;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 第二章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 第一节 配送中心概述 掌握: 配送、配送中心的概念和功能 熟悉: 配送中心的设施及构造 第二节 配送中心的作业管理 掌握: 配送中心作业要点、合理的物流流程 熟悉: 搬运效率化18原则的内涵、提升物流作业效率 拣货作业摘果法和播种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 了解: 了解共同配送的特点和优越性。 第三节 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 掌握: 库存控制的意义;目的和管理方法。 熟悉: 库存控制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了解: 物流配送中心的运用。 第三章 物流运输管理 第一节 物流运输概述 掌握: 运输的职能, 运输管理原则。 熟悉: 各种运输方式。 了解: 物流运输增值, 物流结点。 第二节 铁路运输管理 掌握: 铁路整车、零担、集装箱运输的概念。 铁路月度货物运输计划、铁路整车、零担和集装箱货物运输合同形式; 铁路货物运输各项基本作业的内容、铁路货物运输费用的组成。 铁路各种货物列车、铁路危险货物、铁路超限货物、超长货物和集重货物、铁路鲜活货物的定义、零担货物办理条件、适箱货物的概念。 货车载重量利用指标的种类及定义、铁路货物运输计划的种类。 了解: 铁路运输特点、发展趋势;铁路运输工作组织内容;铁路整车、零担和集装箱货物发送作业在程序上的主要区别;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 、运输工作技术计划、车站作业计划的概念;铁路危险货物的分类,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适用的主要规章;易腐货物运输设备, 铁路鲜活货物运输适用的主要规章;货物装载的基本要求,超长、集重货物的装载要求,铁路阔大货物运输适用的主要规章。 第三节 公路运输 掌握: 公路货物运输各项基本作业的内容。 公路危险货物的定义;公路鲜活货物的定义;公路长大笨重货物的定义。公路运输费用的组成;公路运输企业车辆运用指标系的组成,各指标系主要指标的定义或作用;公路运输的特点;公路运输发展趋势;公路运输工作组织的内容。公路托运单的主要作用。 了解: 公路危险货物运输适用的主要规章;公路长大笨重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 ;公路运费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水路运输 掌握: 定期船运输和不定期船运输的概念和货运程序,提单,定期船运价与运费。 熟悉: 江河运输和海上运输的概况,远洋运输的特点。 了解: 租船合同, 海运单。 第五节 航空运输 掌握: 航空运输货运程序, 航空货运单, 航空货运运价与运费。 熟悉: 航空运输的主要经营方式, 航空快递业务及特点。 了解: 航空运输概况。 第六节 运输合理化 掌握: 运输方式的选择, 集装箱与多式联运。 熟悉: 运输政策的概况, 运输合理化的`主要措施。 了解: 运输决策, 大陆路运输。 第四章物流营销基础 第一节 物流营销基础 掌握: 物流市场营销导向的目标。 熟悉: 以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顾客导向和以建立客户忠诚度为目的的顾客导向、物流营销的基本策略。 了解: 物流营销导向的变化。 第二节 物流市场调研及计划 掌握: 物流市场调研的目标与步骤与方法;物流市场营销计划基本内容。 熟悉: 物流调研计划报告书的基本内容;物流营销计划编制的原理。 第三节 物流服务营销 掌握: 物流客户服务的内容;物流服务营销目标。 第四节C-I-O物流整合营销 掌握: C-I-O 物流模式 了解: 物流环境和前景的变化内容。第五章 国际物流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掌握: 国际物流的概念、特点、基本活动、基本分类。 了解: 国际物流的运作环境、发展历程。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国际物流的运作环境。 第二节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掌握: 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方式、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内容、《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了解: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及其他贸易术语,拍卖、期货交易等贸易方式,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第三节 经济区域中的国际物流 掌握: 自由贸易区、保税区、保税仓库、国际物流中心、国际配送中心的概念,以及海关商检管理方式。 了解: 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开展国际物流的管理方法、商检管理、企业运作管理。 第四节 国际物流管理 掌握: 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国际采购管理、国际运输管理、国际货运保险管理、单据管理的主要内容。 了解: 进出口经销商、国际贸易企业、无船承运人、报关企业等的业务内容。 第六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 第一节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掌握: 供应链管理概念与特征。 熟悉: 供应链管理的形态与关系。 了解: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供应链合作关系 掌握: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合作深度与主要的考虑因素。 熟悉: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制约因素。 了解: 供应链合作关系产生的动因和与传统关系的区别。 第三节 供应链绩效评估 掌握: 供应链绩效管理中内部、外部与综合绩效度量的内容与应用。 熟悉: 物流业务绩效体系评估指标的构成与评估。 了解: 物流作业成本的定义、特征与分类。 第七章 逆向物流管理 第一节逆向物流的规模和重要性 掌握: 逆向物流概念。 熟悉: 逆向物流的运作过程。 了解: 逆向物流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逆向物流管理 熟悉: 逆向流的管理方法(集中式回流物品处理中心运作、零返回商品流、重新制造、整修、资产的恢复方法)。 第三节 回流商品的处理 熟悉: 回流商品的处理途径。 了解: 回流商品的原因。 第四节 逆向物流未来的趋势 了解: 逆向物流未来的趋势。 第八章物流技术基础 第一节 物流设施与设备 掌握: 集装单元化的基本原则,掌握如何合理使用托盘、叉车,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用货架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叉车的主要技术性能。 熟悉: 各种类型的货架储存系统及其特性比较,货作业系统的出货模式和拣货设备的选用。 了解: 自动化立体仓库技术、电子标签拣货技术和自动分拣技术的基本概况。 物流条形码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第二节 运输设备 掌握:各种运输设备的概念和种类。 了解:运输设备的运作原理。 附录: 一、国际货运代理管理系统 掌握: 系统流程、用途和基本功能模块包括:基本资料录入、查询、单证制作、数据传输(传真和E-MAIL)以及EDI数据转换。 熟悉: 系统功能特点和高级功能模块包括:销售管理和费用核算。 了解: 系统特色和决策支持模块功能。 二、仓库管理系统 掌握: WMS系统入库操作、WMS系统收货操作、WMS系统出库操作、WMS系统发货操作、WMS系统库存查询操作、WMS系统盘库操作、仓位设置与管理、库存商品的设置与管理、相关的单证管理、仓库及商品的安全管理、计费操作几管理。 熟悉: 仓库的分类与业务特点、物流仓库需具备的核心竞争能力、物流仓库对IT系统的要求。 了解: 物流信息系统与TMS、WMS之间的关系、“物流仓库”与“客户仓库”的区别。 三、运输管理系统 掌握: 用户信息包含的基本内容、基本操作。订单管理、配载管理、发货管理、运量确认、外协管理、运输收入的基本操作。 了解: 编码规则和规定。

7.自学考试信息管理系统的探讨 篇七

自学考试作为面向社会办学的开放性高等教育形式,不仅有学籍管理和考核组织,还有教学组织和毕业评估等诸多方面,整个教学体系与全日制高校学生的教学管理系统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自学考试的教学组织为例,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自学考试综合管理系统。

一、系统设计

(一)体系设计

自学考试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典型的B/S架构,即Browser/Server。自学考试信息系统的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本系统的服务对象是教学组织与管理人员和学生,根据信息管理的角色不同,分别设置了两种权限,教学组织与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系统的维护与编辑工作,设置了最高权限,可以对系统进行所有的功能操作,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招生与注册管理、教学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共计14个功能模块;对于学生/考生而言,作为管理和服务对象,仅设置了部分权限,其主要模块包括注册报名、课程查询、报考查询、成绩查询和消息发布等5个模块。管理系统与助学机构所在的省市自学考试管理中心可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

(二)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本系统在B/S模式下,采用ASP作为脚本语言,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ver,在Dreamweaver环境下结合ASP规划和制作网页,对于系统中的动画利用Flash工具制作,图片和网页美化都用到了Photoshop技术,系统的总体代码编写是C#语句。系统包括了两个数据库:一个是全局数据库、另一个是WEB数据库。运用ADO和SQL语言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查询、删除、修改等操作,还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如创建、修改、删除库和表,对存储过程、触发器的操作等。

二、系统的实现

(一)管理体系设计

系统实现主要是面对教师/管理员和学生/考生,实现其服务对象相应的功能。本系统采用用户登录身份验证的方式进行系统保护,并且给不用的用户对象授予了不同的操作权限。系统利用myinifile.Writestring方法将设置的参数保存到配置文件Myini.ini中,这个配置文件会在安装时自动产生,并放置在系统安装目录下,供系统相关操作调用。图2为教学组织与管理人员进入的管理系统操作界面,该界面包括了14个主要功能模块。其中,“系统设置”模块用来完成系统相关参数的设置,包括数据库设置、短信设置、RF卡设备设置、专业设置、高校设置、课程设置、代码设置、缴费设置等。系统数据初始化设置参数保存在配置文件Myini.ini中。教学管理人员以管理者身份登录系统后,点击进入设置页面,管理者编辑参数并点击应用就是保存的过程,完成参数设定,即可按教学要求开展其他管理工作,而没有权限的用户,如学生,就不能进行系统设置,但可以访问既定的面向用户的管理模块。

(二)数据交换

为保证省自学考试中心的数据共享,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必不可少,如图3所示,数据交换管理的功能模块主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是实现远程数据管理中心(教学总部)与本地计算机(教学点)间的数据传输;二是实现省自考中心数据与本地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本系统通过FTP功能实现文件传输,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更新共享,极大地简化了人工输入的重复操作,也实现了系统数据实时更新和断点续传的功能。系统中交换的主要数据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班级信息、专业课程信息、报考信息、成绩记录、考试信息等。

(三)移动端查询

随着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信息管理,可以极大便利学生/考生。因此,本系统在传统PC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手机的移动终端管理模式,开发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APP学生端自学考试信息管理平台,即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机,通过【Dialog】形式的学生信息添加界面,管理和查询相关信息。为保证信息安全,客户端会先进行判断数据是否输入齐全,是否与后台数据库中的学生信息一致,若一致,通过绑定,并在“我的地盘”模块下实现信息查询。

(四)运行结果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本系统经过了一系列测试,主要有系统管理权限测试、系统登录测试、报名功能测试、编场功能测试、数据功能测试、回访管理功能测试、教学管理测试等。经高职院校近两年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满足了高职院校和助学机构的教学管理要求,运行界面友好,数据安全可靠,极大方便了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的信息管理,为自学考试教学组织单位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于藕.自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1.

[2]张永红.高校全日制自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江西农业大学,2011.

[3]操婕.江西省自学考试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2.

[4]沈玲.基于ASP.NET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7):7866-7867.

8.现代企业管理自学考试 篇八

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和现代企业精神的统一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拓创新与激励机制中的人本思想

企业的任何创新都要靠人去实现,离开了人,任何创新都无从谈起,创新必须以人为本。因此,要注重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企业要舍得投资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把培训看作企业发展战略来抓。现在国际上提出来要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实际上是在强调要非常注重创新的投资,为了使员工拥有很好的创新理念就必须要加大员工的学习投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两个观念的转变:一是管理者观念的转变。一些企业中的管理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即企业发展的后劲,不愿对员工进行培训投入,认为这样会增加企业成本,减少生产资金,或者是因为培训之后要在长时期内才能见到效益,而在现任领导的任期内看不到培训投资效益,怕影响任期政绩和经济效益而不愿投资。也有一些管理者虽然进行投入,但却不给员工留出培训时间,其结果不仅浪费了资金,又未达到培训效果。员工要切实认识到学习培训对自身素质提高、技能提高以及创新思维挖掘的重要性,改变培训仅仅为了文凭,为了升职的片面看法,使学习培训不流于形式。

2、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工作环境有益于员工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首先,企业应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工作硬件环境,其中包括工作条件、机器设备、实验器材等,这是开发创新的物质基础。即在经济上对员工的开发创新予以支持。其次,还要为员工提供健康的工作软环境,其中包括领导水平、人际关系、制度建设、文化氛围等。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对于任何一种创新理念都应该尊重,同时还应该采取各种方式给以激励。也就是说,凡是在理念上有创新的员工和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实践中有建树的员工,都应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应该在各方面给他们以很大的激励。对于尚未完善和成熟的创新思想,应鼓励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决不能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因为创新意识的核心是不因循守旧,甚至往往要打破常规,所以创新一开始不可能规范,甚至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正因为不规范,创新与规范性的某些做法及原则就可能会发生磨擦,这时就特别需要对这种创新理念的尊重。任何事物的创新都是从开始不完善发展到最后完善的,而只有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加以修正和补充才能最后得到完善。因此,要形成领导支持,员工想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局面,从而推动企业全方位创新。

3、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我们的企业是全体员工的企业,而不只是管理者的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人。随着主人翁地位的确立,员工会把企业的事作为自己的事看待,把企业的发展和自己的生涯相联系,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对企业的重要性,促进员工更多地为自己的决策和行动负责。通过参与,可使员工自身价值和能力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根据自身的能力服务于合适的工作岗位,这是一种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可使每个员工力所能及,人尽其才。在合适岗位上,员工创新意识便会迸发而出。

4、确保员工经济利益的实现。在当今社会,对于劳动者而言,他们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而且是以经济人为基础和出发点,作为经济人必然有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对人们来说依然是沉重的负担,尚未成为第一需要,人们参加劳动是为了瞻养家庭,更好满足个人及家庭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若能兼顾职工的经济利益的实现,自然会对员工的创新思维及理念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员工的经济利益主要体现在薪资,各种物质奖励,社会福利和保险等方面,如果能够本着公平公正原则满足员工经济利益的实现,将会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坚定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自信心。就奖励而言,除了对员工的具体工作业绩进行奖励外,更应注重对员工创新活动予以奖励,除了精神激励,也应实行不同层次的物质奖励。因为创新带来企业的发展,员工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便会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进行创新思维的活动。

二、爱岗敬业与绩效考评中的人本理念

1、企业通过绩效考评,可了解员工素质和能力所达到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对于考核不达标的员工,要求对自身不足进行改进,否则待岗,它对员工就会形成外在压力,尤其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情况下,为了不失去工作机会,留住岗位,员工就会爱岗敬业,员工就会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从而带来企业效率的提高。

2、通过对员工素质和业绩的考评,会促使那些考核优良的员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进一步增进。因为他们会感到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能力得到了承认,工作中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从而精神愉悦,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绩效考评对员工的外在压力便会转化为员工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内在动力。员工主体自觉性得到提高,爱岗敬业、敬业进取的精神和责任心油然而生。

3、绩效考评作为员工调动、升职、提资的主要手段,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更加爱岗、惜岗、敬业进取。通过绩效考评,可以考核员工是否适合现有的工作岗位,即在现有的工作岗位能力能否完全体现出来。若能力不能得到充分施展,工作中就会产生失落感,进而对工作失去兴趣,对自己的能力也会产生怀疑。久而久之会形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暴自弃的心理,也就谈不上爱岗敬业。对于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员工,可以通过观察和考核,根据特长进行横向工作调整,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对于企业的每个员工而言,升职提薪是他们职业生涯中一个具体目标,升职提薪不仅是个人荣誉社会地位的提升,更重要是自身价值的体现,能力的承认。以前职工职位的升迁薪酬的增加,多是靠个别领导的发现,主观性强,难以服众。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公开、公正、公平的科学民主的考核升迁制度。使员工感到升职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由此,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创造激情,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加倍努力地工作。

三、团队协作与团队建设中的人本风格

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众多员工相互分工协作的群体,因而分工协作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综合效益。而团体协作精神的充分发挥则是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的基本保证。那么,如何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和在团队建设中体现人本管理的风格呢?

1、企业要制定出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明确合理的经营目标是把人们凝聚在—起的奋斗方向,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会形成坚强的组织和团队精神。企业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好象黑夜中的一片孤舟,使人们迷失方向,偏离企业正常发展轨道,削弱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除了有明确目标外,目标的制定还必须合理,即要符合企业实情,市场需要,又要满足大多数员工的利益要求,否则目标难以实现,员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为了努力做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在制定组织目标时,应当尽可能广泛吸收员工参加,听取他们的意见,上下一致,团结协作形成共识,这样制定出的目标,将更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将有利于团队精神建设。

2、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运作越来越系统化、精密化,它在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起系统、科学、民主的企业管理制度,这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单纯凭经验办事,靠拍脑袋决策的传统方式是绝对要失败的。所以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制度,使管理工作和人们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一个企业,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就会出现无序和混乱,就无法形成井然有序、纪律严明、作风强硬的团队精神。

3、加强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工作单位,共同的工作目标,共同的经济利益,要求企业上下之间、左右之间要相互沟通,这种沟通,将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在培养企业团队精神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关注企业内部的员工关系,适时地调解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矛盾,以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来融洽员工关系,倡导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人际交往,反对人际交往中的派性和庸俗的人际关系学。努力营造一个到处充满关爱、信任、友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塑造企业团队精神。

4、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最终追求的是整体的合力、凝聚力和最佳整体效益。所以,必须树立以大局为重的全局观念,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将个人、部门、眼前的追求融入到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长远目标,从自发地遵从到自觉地培养团队精神,最终达到企业的最佳整体和长远效益。

5、加强团队建设实验,真正建立一支团队组织。团队精神并不是团队,团队精神建设并不能完全取代团队建设,因为团队的具体作用是团队精神不能完全取代的,所以企业中一些具体的特殊任务,还需要团队来完成。团队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群体,它是由于志趣、技能、工作关系上的共同目标而自愿组合并经企业领导者认可的一个群体,团队的目标是和企业组织目标完全一致。在团队中,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因而也和企业目标一致,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宿感,有无私奉献的品质,有富于创新的精神,有一专多能的技能,有团结协作的作用。正因为团队成员有如此特征,所以,团队将具有超过一般组织群体的战斗力,一定可以较好完成多种特殊的或者重大的任务。团队建设本身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所以,这是团队发挥特殊作用的关键所在。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按照团队建设的要求去组建团队,而不是形式上组建,但没有团队精神,这种团队仍是一个普通的群体。

上一篇:小学作文我想对自己说的作文说明文下一篇:可怜的人的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