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朗读(共10篇)
1.小学生的朗读 篇一
小学生朗读评价的艺术
江西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办事处中心小学 李德红
赣七中 王昌材
内容要点:有效的朗读评价不仅能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朗读评价的语言艺术要讲究指导性、激励作用、把握好尺度以及彰显学生个性,定能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朗读评价 指导 激励 趣味 尺度 个性
《语言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识字量又有限,这给朗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能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巧妙的运用评价的语言技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朗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就能够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
朗读评价的语言艺术,是老师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表现。朗读评价的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影响着朗读教学质量,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在小学生朗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技巧性语言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呢?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评价语言要有指导性
由于小学生没有朗读基础,朗读技巧需要老师逐步的指导,朗读水平才有提高。因此,赌天进行朗读评价时,如仅仅用“读的棒极了”“读得真好”“还要纠结努力”之类的语言泛泛而“评”,是委难达到朗读评价的目的。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小学生朗读的评价之本。
全国第五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获得者浙江的王自文老师执教《古诗两首》过程中,在指导学生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时,随着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老师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金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他们葬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他们不会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不关键?刘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中充满了心急如焚的急虑。王老师提高声音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带着深深的忧虑再读课文。紧接着,王老师激动地说:“你们愤怒吗?批判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们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倾诉着无尽的愤慨。
再比如指导朗读《丰碑》第一自然段:“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砣。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可以运用这样的评价语:“你能读出刺骨的寒冷吗?/我感觉天气越来越冷了。/我感到了似乎边呼出的气都结冰了。/我感到自己也快冻僵了。”
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运用这样引导性的情景评价语言,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
理想的朗读评价就是要通过巧妙的铺垫、点、引导,让朗读真正入情。学生的朗读千变万化,评价的目的和方式不一样。评价的语言又怎一个“好”字了得?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过程。
二、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儿童尤其喜欢鼓励和赞美,评价中讲究激励的技巧能使他们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产生自信,获得动力。
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学生的认字量大,有一养分孩子难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会,生字成了朗读课文的最大障碍,这就要求老师从生字的正确认读入手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消除这些孩子在朗读课文时的恐惧感,从而一步一步进入朗读的情境,让他们慢慢喜欢上自己的个性化朗读。比如我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就采用了“破布激励、顺势启导”评价策略。由于这课生字有14个之多,而且读音拗口、字形复杂,孩子很难一下子认识,所以我就加大对这些生字的朗读练习,并要求放在具体的词语、句子中朗读。随后,在课堂上进行课文朗读训练时,有一位孩子在读的时候声音很轻,而且一句话里总有读错的、读漏的字,但是他停下来再拼几遍就读对了,这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一些嘲笑。于是,我用微笑的目光看着他,其他人说:“这位同学真勇敢,你们听,在他的努力下,这些难读的生字他都会读了,而且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他呀!”这时,其他的孩子都鼓掌了,这位“勇敢”的孩子更勇敢了,朗读的声音也变得大了许多。我又因势利导,说:“瞧,这位小朋友多能干,自己学会了这么多的生字新词,咱们大家一起跟着他读一读。”几句简单的评语,能氧化剂学生从心里激发出一种自信,产生了种力量,这就是激励的技巧。
三、评价语言要有童趣性
小学生求知欲望强,情感丰富,富于形象思维。他们接触的教材洋溢着深厚的儿童文学的色彩。因此,老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也要从学生的童心出发,倾心营造和他们心灵相通的情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朗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接受。
特级老师于永正指导学生朗读《小稻身历险记》中的“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一句时,是这样引导读书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有气无力了。生:(声音大,速度快)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师:你没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下。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算完了吗?(学生笑)
生:(小声地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这就是“有气无力”啊!
师生的这段朗读指导真是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童趣十足,于老师对学生开始时的朗读,似乎没有作正面评价,而是开了个玩笑。其实,他的高妙之处恰在于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悟”的过程。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有气无力”的感悟比简单的字面理解有了本质的飞跃——知其意,悟其形,察其味。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了其思维的发展。
四、评价语言要把握尺度
小学生学习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摆正心态,既不要期望过高,求全责备,说这里没读好,那里没感情,不不要忽视学生的朗读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一味地表扬学生,这样极易使学生“迷失自我”,要针对学生朗读能力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及认识自己长处,又明白需继续努力的地方,有一个好心态投入到朗读学习中来。
本月我辅导学生参加办事处“学抗震救灾,千里事迹”师生演讲比赛,演讲稿中有段话:“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灾害来临之际,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通了这段话之后,我是这样评价的:
师:你的普通话标准,声音清晰响亮有穿透力。但对待每一个字词你都用相同的模式处理,没有重音,没有读出内心的感受。你觉得这段话的中心是什么?
生: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坚强、英勇”是重要词语要重读,我试试: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师:对,你的朗读让我明白了这一段要讲坚强和英勇,坚强表现在哪里?
生:坚定有力地读高莹的例子。
师: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他的伤势惨不忍睹,让人感到痛心。悲伤怎样读出这样的感情?„„
生:(声音哽咽、哭腔断断续续地)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
师:面对这种痛得眼泪都会干的伤势,高莹是怎么做的?请你读一读。
生:(马上一改哭腔,坚强坚定有力地读)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
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为演讲打下了基础.老师恰当的把握好评价的“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空间,给朗读带来积极的效应。
五、评价语言要有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样的语言文字,学生由于感情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会不一样。
如《夏夜多美》中有这么一句话:“蜻蜓飞呀飞呀,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地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回家了。” 一个孩子读这句话时,语速较快,语调读得有点着急。老师评价:“蜻蜓飞得多快呀!你读出了蜻蜓想早点把小蚂蚁送回家的急切。”另一个学生却读得比较沉稳,语速较缓慢。老师评价:“夜间行路要注意安全,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知道蜻蜓考虑得真周全,它要把小蚂蚁安全地送回家。”
小学生有一颗纯洁无瑕的童心,他们站在个人感情的角度读出了自己对这些文字的理解。老师采用这样的评价语言进行评价,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肯定了学生独到的文字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
另外,在朗读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这门艺术,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将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备受鼓舞。
总之,在小学生朗读评价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站在学生的年龄层面上,抓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等方面的特点,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地研究朗读评价语言的魅力,并进行实践探索,从而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语言特色,以更有效地激活课堂,为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2《借鉴 创新——上好小学语文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黄定元主编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4《小学教学研究》08年第1、2期合刊
2.小学生的朗读 篇二
一、教师示范朗读
小学生识字有限, 朗读的水平更有限。教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识字断句, 准确朗读, 可以使学生学习掌握朗读的方法。在教师的朗读中受到启发, 对课文的内容获得初步感受, 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范读时, 教师必须做到:
1.清晰准确, 引人入胜
范者, 榜样也。教师在范读前, 必须弄清每个字的读音、语调。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 老师是神圣的, 老师教给的字音, 在他一张白纸似的脑海里会铭记终生, 只有教师读准每一个字, 读每句话的语调清晰、流畅, 才会增强学生听和学的兴趣, 提高范读效果。
但教师的范读, 不能只停留在读音、声调方面, 还必须深入钻研课文。对教材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以及语法结构特点都要反复研究, 细心揣摩, 深刻领悟, 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 使学生受到震撼。只有这样才能在朗读时准确、生动、声情并茂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读出真情, 读出真谛, 读出精彩, 读出精神。
2.有的放矢, 读出范例
根据学生平时朗读时存在的问题, 要在范读时有侧重、有准备地示范, 如一些成分复杂的长句:“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得意之作———《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十年后的礼物》) 。”学生往往不容易读准。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 破坏了词语的完整性, 因此, 教师在范读时, 应给学生适当的启示或反复示范, 如, 《清明节的由来》《小英雄雨来》等。而有些难度较大的课文, 在背景、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 学生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 教师要范读, 如《难忘的八个字》《心中那盏灯》等。有些课文有特殊气氛或特别强调思想感情的, 教师也要范读, 如《天窗》《小草之歌》等。
教师的范读可读全篇, 也可选择一部分, 这要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诱导学生朗读
教师范读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朗读。
1.启发理解课文
要朗读好课文, 必先熟悉、理解课文, 理清文章的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做到心到、情到, 而后口到, 确定朗读的语调、节奏、情感。
2.诱导丰富想象
成功的朗读, 不仅要使听者明了, 而且要能引起兴趣、活跃联想, 把听众引入课文创造的艺术境界, 所以, 教师要在学生朗读前, 引导其根据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展开必要的联想, 如《芦叶船》中联想:芦叶船远航了?进港了?驶入东海了?飘进长江了?朗读者的想象丰富了, 感情激昂充沛了, 听者的思想才会活跃, 情感才会被激染。
3.运用声情达意
朗读是用声音来表情达意的, 所以要掌握音色、音长、音高、音强在朗读中的配合与变化。读4~6节音高可稍微提高, 声音稍大, 语速稍快, 以求读出静中有动的效果, 充分表现人们生活的自由愉快。
音高是要求高低适度, 音强是处理好重读。朗读时随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 有快有慢, 有高有低, 有强有弱, 才会抑扬顿挫, 扣人心弦。
4.掌握停顿技巧
停顿, 就是句子之中、句子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的间歇。朗读时, 在什么地方停顿, 停顿时间长短, 与句子语法结构、文章结构、思想内容、抒发情感等关系密切。
(1) 标点符号的停顿;
(2) 结构停顿;
(3) 内容、体裁停顿。
一般来说, 一篇文章中, 表现热烈、紧张、愉快的内容, 要读快些, 如《狼牙山五壮士》中“山顶痛击敌人”部分, 而最后“五壮士跳崖牺牲”部分, 表现得悲壮、平静, 要读慢些。“接受任务”部分是记叙, 可读慢些, 文章最后是对“五壮士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之壮举”的议论, 可读快些。五壮士上山路上的对话, 可适当慢些。
总之, 比较出色的朗读, 声音的停顿, 快慢高低、强弱, 词语的变化和思想感情的抒发, 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它们互相配合, 为表情达意服务, 但又互相制约, 造成了轻重缓急的语势和抑扬顿挫的语调。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音、识字, 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加深理解作品蕴含的道理,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悟语文基本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
参考文献
[1]汪承栋.朗诵艺术的魅力[J].诗刊, 1988 (07) .
[2]李莉.浅谈朗读与朗诵的区别[J].河南教育:基教, 1995 (06) .
3.小学生的朗读 篇三
关键词: 赞赏性评价 ;评价语言丰富 ; 评中有导 ;导中有评 ; 鼓励学生 ; 朗读能力
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确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根据将近两年的《通过朗读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一子子课题的研究,我个人认为:会朗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从而学好语文。朗读时教师和学生及时和恰到好处的评价,也是提高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朗读,犹如一张白纸,对朗读技巧毫不所知,我认为要想让学生从小就热爱语文,热爱朗读,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打好基础是关键。
那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评价训练呢?根据在教学中对学生横向和纵向的观察和摸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以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朗读评价
朗读训练的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至于一堂课中选取什么方式进行训练,应视学生学习情况、课文的特点而定,不可牵强运用。语文课只有书声琅琅,才能情境融融;只有让学生长期浸染在朗读声中,在读书声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悟,受到启迪,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语感,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的形式,可以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的方法两方面来划分。
如果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评价形式。
二、教师赞赏性评价推进学生朗读水平
教师通过自己丰富的评价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当有些孩子的朗读有时不尽人意时,教师可从其它方面引导学生给予鼓励诱导:“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你很勇敢,能在这么多同学面前大胆地读!”、“你读得很认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你一个地方也没读错,一定是认真预习过了,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你能大胆举手,这就是一大进步!”只要對学生满怀着期待与爱意,总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而鼓励和表扬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它们对学生无疑是一剂兴奋剂,有了这种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话语,满意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欣然奋发,兴味盎然,课堂气氛就像春天的细雨,冬日的暖阳,和谐而愉悦。
三、要以肯定学生优点为主,评中有导,导中有评,鼓励学生
只能多鼓励才能增强读好的信心,如我在执教第二册《识字1》是一篇描写春天景物的韵文,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齐读课文,之后我就用深情的语调说:“小朋友,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听,多热闹啊……”接着,我播放了一段春天山涧中清泉叮咚,鸟音婉转的配乐录音,让学生凝神静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录音结束,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清清的泉水从山中流出。”有的说:“小燕子在空中自由地飞翔,”还有的说:“桃花、杏花开放了。”……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此时,教师已把学生带入了情境,已激起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行情感朗读已不是难事那么,这时候我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再慢慢地呼出来,然后睁开眼睛再读。这时你们都是美丽的春姑娘”学生照我说的那样做了,朗读就像模像样。这时我让学生对自己两次朗读进行评价,一名学生说:“老师,我第二次读的有进步了,但读得还不是很好,让我再试试看。学生读了课文,学生评价,这样评中有导,导中有评,既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恰如其分地评价
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骄傲情绪。因此,评价朗读要以事实为依据,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灌米汤”。那种一味地“你读得真好”,会让学生摸不着边际,不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因此,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低段学生表现欲望很强,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表扬。
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动口、动脑,甚至动手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交往的能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往中得到和谐的发展。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能促使课堂上朗读评价意见的活跃交流,不仅会改变原来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活整个课堂教学,还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也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更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五、教师变换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朗读热情
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都比较差,若在朗读过程中只采用一种形式,再生动的语言也会令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势在必行。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导读、想象读、表演读等,从我上课的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1 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 2 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小小朗读能手”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朗读比赛可以分为许多种方法。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以真诚让学生乐于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应当遵循“肯定为主”的原则。学生评价正确,自然应当表扬;学生评价与你观点不一,也不要生硬地说他“错了!”,而应当婉言表达。例如,可以说“他的评价比较独特,谁还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也可以说“他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谁还能帮他补充一下”;还可以说“这个同学很爱动脑筋,评价的角度与众不同,谁还能从另外的角度完善一下”。面对学生的误评,老师首先应当充分肯定他勇于发言的精神,然后再委婉地要求其他同学纠正。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困难的是在学生读得不流利、缺乏感情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参考文献
[1]朱自清——《论朗读》
[2]《上海教育科研》——《师生互动准则初探》
[3]《教育科学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益》
[4]《教育科学研究》——《评价是教学指导的工具》
[5]张晨瑛 《朗读教学忧思录》 《小学语文教学》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篇四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我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当同学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最后扮演小青蛙的那个同学听了小鸟的话还跳了出来,他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年幼无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儿童来说很难,这样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他们到高年级时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孩子们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在范读中就要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如,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时间长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正确地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学《老师带领我们找春天》一课时,读到“我们又来到果园里,有的桃树已经开出粉红色的小花,微风吹来,飘着一股清香……”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的情感。通过老师绘声给色的范读,学生就会被带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教《纸船和风筝》时,先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边听边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伤心情感。学生对文章的悲伤的感情基调有了点滴认识后,再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北京》一课,前四个自然段都是介绍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课文。“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北京的首都!”齐读则表达出了学生赞美北京、热爱北京的心声。
5.小学生的朗读 篇五
语文课堂有效性朗读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倡以朗读为主,理解为辅,为了体现这一教学方法,教师要创设多种形式朗读的情境,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在领会、在读中学会表达。正如于漪老师在著作中谈到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铿铿锵锵,如金属撞击声;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冰。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学得愉快,学得有效。”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指导非常必要。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1.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读出层次
针对学生认知起点,注重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有位教育专家指出对于一篇新授课文要把握好4个朗读层次: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2)课文读得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以下是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的过程设计。
1)初读课文,指导读正确。①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指名分段读课文,每人一段:正音,检查生字词
的读音,对于难读或容易混淆的字词重点正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基本读上口。
2)再读课文,反复读流利。①同桌练读;②指名学生读;③仔细观察课文插图。
3)品读课文,学习感情朗读。①再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好,还要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②再读课文并动动脑筋,看看能给问题找到答案吗?③一起讨论,研读句子。如: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④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感情朗读,并通过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等方式展示。
4)熟记成诵,强化阅读积累。①教师提示诵读方法,如看图画诵读、看板书诵读和借助音乐诵读等。②检查诵读效果。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可逐步不看书,熟读成诵;可以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等。③延伸课外,强化积累。激发学生把课文朗诵给家人和其他学生听。
2.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读出乐趣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竭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可采用个别读的诸多形式和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3.创设情境,读出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并且对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范读、领读和齐读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孩子们个人的感情表达,不能满足他们的表现需要。这时,学生们渴望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朗读时富有个性的语气、感情处理来表达各自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例如浅显易懂,利于抒发感情的课文,可指导学生自由体味,自由朗读,读后适当开展“向老师的范读挑战”活动。评比时不必以教师的范读作为唯一标准,只要学生感情处理恰当就可算挑战成功,给予适当鼓励。像《我们爱你啊,中国》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和激情的文章,可让学生配乐诵读,让他们伴着音乐的旋律,读出自己的感受;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可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出人物不同的感情„„有效的朗读指导隐而无痕,润物无声,就像春雨点点,沁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搏,读出文本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再现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表达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读得情意浓浓,读得眉开眼笑,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
4.借说促读,巩固效果
“读”是“说”的前提,“说”是“读”的后续,在朗读训练时,可以把说迁移至读,在读中汲取说的方法、说的技巧,以便克服读中
一字一顿、拖腔、唱读等现象,便于巩固朗读训练的效果。
教学《鸟的天堂》时,在熟读课文,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感情之后,我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写解说词,接着再结合课文插图,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鸟的天堂。学生大都能带着新奇和欣喜的感情,作一番绘声绘色的解说。这种说的训练,不仅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帮助他们将作者描绘的作品情感内化为自身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时,他们对感情的把握会更加深刻,更加真切。
再者,鼓励学生课后使用普通话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借说练读的好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以准确、流利、自然的口语表达,做学生学习的典范。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使用普通话,同时注意在班内树立学生典型。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会在相互倾听、相互纠正中得到提高。说准确了,说流利了,那么在朗读指导中解决“正确、流利”的难题,也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5.立足学生的发展,给予实效的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样,有感情朗读的激发也在于教师评价语的激励。
有效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以及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更帮助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代家小学
黄 玲
朗读,精彩我的课堂
语文课堂有效性朗读教学
苏坊学区代家小学
6.如何进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篇六
如何进行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从八个方面作了论述.
作 者:刘清元 作者单位:隆尧县双碑校区,河北,隆尧,055352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6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朗读能力7.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篇七
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小学生教育中, 一定要注重学生各方面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新奇感, 只有充分调动他们对语文的求知欲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打动学生, 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懂得课文的思想情感, 通过生动的朗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表情、动作、语言上的抑扬顿挫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意境。 教师还可以通过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 以此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朗读能力。 因此, 教师一定要具有高超的朗读能力, 才能够引领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感, 让学生能够从情感方面入手学好文章。
2.注重学生的多方面练习
通过老师的自身引导让小学生对语文的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后就要加强学生在朗读的多方面练习, 让学生养成良好正确的读书习惯, 为以后的提高打下基础。 一方面, 要加强学生基础方面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好文章。 学生在前期朗读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读音、不要重复朗读, 一定要咬字清晰, 一字一句地朗读, 这样才能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只有从小就严格要求, 做到准确无误地朗读, 才能够慢慢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更加流利地朗读文章。 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整体朗读和个人朗读两方面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让学生能够在竞争中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单人进行朗读, 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 尽情展示个性, 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找出学生的问题, 以便做到更好的指导。 通过两方面的朗读训练, 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朗读能力。
3.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培养朗读能力, 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和评价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可以利用多方面的表扬和积极向上的评价调动学生对文章朗读的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保持持久的激情。 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能够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的朗读训练中, 小学生都非常看重老师的评价, 对小学生来说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够全方位地调动他们的情感, 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从而提升朗读水平。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刺激作用, 使学生能够相互评价, 让同学相互竞争, 以此达到进步的目的。 因为不论做什么事情, 只要有对比, 就一定会有进步。 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评价和学生的相互鼓励和刺激, 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随着训练的进行, 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让学生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加强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伴随学生的进步步伐, 教师一定要通过不同方式检验学生们的朗读水平, 以此确定更进一步的训练计划。 一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经常举行朗读比赛进行学生的竞争, 对于小学生来说, 比赛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紧张感和积极性, 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比赛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文章朗读方面的不足之处, 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相应的改正。 不仅如此,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朗读比赛设立相应的奖励, 这样的话可以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朗读潜力。 还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心理素质, 为以后的成长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另一方面, 要想学好语文, 不仅仅要在朗读的方面打下基础, 还要在小学方面加强对写作的培养, 只有将朗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断句能力, 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 并且增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正是因为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学习提高的基础时期, 也是学习写作的开始, 通过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可以更加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 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基础,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更完美地完成对语文的学习。
5.引导学生自主朗读
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路明灯, 要想得到更加长远的进步, 教师一定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 让学生能够自主朗读, 把朗读当成一种习惯, 习惯于朗读文章, 更好地理解文章, 能够在朗读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中心情感, 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现如今的教育中, 要想学好语文, 就一定要在小学就培养学生的兴趣, 能够从朗读的方面开始学习。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 只有提高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语文的基础学习, 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 语文老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老师只有全方位地对学生做好教育工作, 才能够对学生起到引导和发展的作用。 教师要以一颗热情的心感染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小学的基础学习工作, 引导学生以朗读为习惯, 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
摘要:素质决定一个人的高度, 要想有很高的修养, 就一定从小打好基础, 加强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至关重要。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关键。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加强对学生语文朗读的训练,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才能够更加轻松地完成语文学习, 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朗读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春梅.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 , 2014, (3) :384-384.
[2]赖素珍.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考试周刊, 2014, (80) :58-58.
8.小学生朗读指导的策略 篇八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有位教师在教《小摄影师》一文时,教师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非常深刻,如“小男孩这么希望拍到照片,后来为什么没有来呢?”“高尔基为什么不让杂志社的记者进来,却嘱咐秘书一定要放小男孩进来呢?”等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不是吗?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師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道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对课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则配上忧伤的音乐,松鼠和小熊化解矛盾的过程则又配上了欢快的乐曲,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读得极富感情,直到课文读完了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两个小动物纯洁的友谊之中,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偷偷地擦眼泪。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
9.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篇九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阅读,它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头交际等各方面的教学。而朗读又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特别是一.二年级.,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新课标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就是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总的要求。在我历年来的语文朗读教学中,我发现:朗读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些启示。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同时我还发现,朗读训练要想取得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不变的真理,而兴趣对于朗读训练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入文、入情。首先,读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初读可采用较宽松的自读形式;通读时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互读,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一些问题;精读训练要通过师生的活动交流,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达到流利的要求,教师要依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精心和优化组合各种形式的读,以求得最佳的效果;其次,训练的方法要灵活多变。例如许多教师用得比较多的“开火车”、指名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读,还可以互相推荐、发出邀请等,让学生感觉师生之间只是在交流而不是严肃地教与学。各种形式的读配以新鲜趣味的训练方法,能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学好语文的信心,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效益。
二、重视领悟体验。
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读的情境,给足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读中体会、不断感悟。近年来,许多语文教师注意到读的训练,并形成一些常规的朗读技巧指导方法:给句子或词语提示重读、停顿等,这对于低年级或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言,也许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这样做往往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情感。所以,朗读训练应让学生多自读、主悟、自赏,读中领悟文意,读中体验文情。
三、不吝肯定鼓励。
10.小学生的朗读 篇十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博罗县湖镇中心小学陈秋琼
2004年10月15日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博罗县湖镇中心小学陈秋琼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确,恰当地朗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它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范读诱发
如果说利用鼓励可以唤起学生的读书愿望,那么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激起学生仿效的意愿。如果教师在为自己的学生朗读时,绘声绘色,读出感情,读出音韵,读出意境,引人仿效,展现了朗读本身所具有的有益性和愉快性,那么既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又使师生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合起书本,然后用低沉、悲伤的语调范读:天/灰蒙蒙,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让学生体会到字里行间充满了哀悼之情;体会到朗读的魅力。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的感受。实践证明:教师朗读示范得好,学生则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教师的朗读示范,可以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激发他们想去仿效朗读的愿望,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
二、指导有度
适当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朗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朗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课堂上对朗读要点分析得很透彻,可学生在朗读中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仍没有多少理解,甚至许多学生在读了几百篇课文后,连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要求也达不到,只是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而已。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学习朗读,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所以说,对于教师而言,必要的读中指导不可缺少,但不宜过度。如教《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在朗读上不用过多的讲解,只要指导学生带着文中的作者就是自己的想像去朗读。结果很多学生读着读着自然而然的就把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愧疚读出来了。朗读完后他们对文章内容回味无穷,有的学生还从头再读。因此有度的指导可以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三、鼓励合作
朗读注重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朗读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朗读的兴趣爱好,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合作。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古语也有说: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再现了,亲人》中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学生还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对朗读的点评,指出伙伴间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有利于自己今后的朗读。
四、比较揣摩
比较训练是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朗读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对词、句、段进行“增减”、“替换”、“变序”、“归纳”等方法,采用比一比、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朗读时情感的细腻与粗糙、柔弱与强烈、真实与幻想、低沉与高涨之间的区别,学会准确地运用不同的朗读语气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雷雨》这篇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雷雨前,乌云满天,没有一丝风,天气闷热,蝉一声也不叫,大风吹来,蜘蛛逃走了;雷雨后,空气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上,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朗读时我先把这两个句子同时出示,让学生比一比、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再指导学生看图和理解课文,学生在朗读时都注意到雷雨前天气闷热用低沉的语调朗读,而雷雨后天气开朗用高涨兴奋的语调来朗读。这种
比较的方法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上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使我认识到只有重视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水平,才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好课堂气氛,使语文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人才的需求。
【小学生的朗读】推荐阅读:
适合小学生朗读的短文08-09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10-11
小学生英语朗读比赛10-10
音乐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选择和作用08-12
浅谈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08-10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实效性的策略研究06-21
探究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07-27
小学班级朗读者活动方案08-06
浅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朗读训练08-2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心得体会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