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在哈尔滨的实力(共5篇)
1.王冕在哈尔滨的实力 篇一
关键词:网络传播,城市软实力,城市凝聚力,城市品牌
1 网络传播与城市软实力概述
网络传播, 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 (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 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 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 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 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1]网络传播有三个主要特点:1) 、开放性。网络传播没有地域限制, 从理论上来说, 可以到达任何地方。信息一经上网, 在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球, 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没有身份限制, 只要拥有一台上了网的电脑, 懂基本电脑操作, 都能够传播和接收信息。2) 、交互性。在网络传播中, 传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 他们可以主动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可以发布信息, 并与传者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3) 、超链接性。这种功能把来自全球的各类信息聚集起来, 供受众挑选查看, 并且不受时空限制。4) 、多媒体化。能够把各处媒介形式, 如声音、图形、画面、文字集中于网络之中进行传播。
近年来, 我国网民数量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字, 2005年我国网民为1.1亿, 2006年1.23亿, 截至2010年6月, 我国网民已达4.2亿, 手机网民2.77亿。[2]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 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而“软实力”一词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首创, 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 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 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在我国, 这一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认同, 到21世纪初, 由于软实力理论与贯彻科学发展观密不可分, 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2009年, 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瞭望东方周刊》杂志社、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中国首届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调查评选活动, 14个城市获得“2009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
笔者认为, 城市“软实力”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政治公信力, 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形象, 对城市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等;二是对社会成员凝聚力, 即社会组织及其成员的整合性和协调性;三是城市文化的辐射力, 即城市文化的区域特征、个性特质, 及其对城市市民心理、性格、精神面貌的影响, 和对其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四是城市印象的影响力, 即城市对外的总体印象。
2 网络传播在城市软实力提升中的角色
笔者以为, 网络媒介的性质决定了网络传播在城市软实力的提升中应大有可为。网络媒介的开放性、超链接性决定其信息能跨越地区和国界, 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为各种不同口味的受众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信息;其交互性决定了城市管理者能从网络中了解到民情民意, 并通过互动加强与公众联系, 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其多媒体的性质决定受众能从网络中全面了解城市的方方面面信息。因此网络传播在对内和对外传播中都具有一定优势。在城市软实力提升中所扮演的角色,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政府形象的塑造者
政府形象体现在多个方面, 如城市管理、政策实施、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办事效率等。在传统媒体时代, 政府形象的传播主要靠报纸、广播、电视和各类文件, 以及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来进行, 政府工作人员给社会公众的印象总是高高在上, 距离感极强。
而在网络时代, 不但各种政策法规、政府动态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检索和复制, 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减少了传统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非增值环节, 降低了行政成本, 也为公众带来了方便与快捷, 为政府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城市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和公众进行交流, 还可通过个人博客, 进入论坛与公众交流, 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树立良好的形象。
近期, 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的“告别贴”引起网友强烈反响。2006年, 连维良来到洛阳当书记, 上任不久, 他就相继开通了洛阳市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连线政府”栏目, 分别通过电子邮件、政府相关部门在线回复等形式受理网民反映的问题, 让洛阳全市所有政府部门专门与网民互动, 开启了全国网络问政的先河。另外, 洛阳市政府网络信息中心每周都会把相关网络民意编成“网民反映问题办理情况周报”, 送给连维良批阅。“特别是网上的问题, 每帖都要有相关行政部门的答复。”洛阳市政府的这种做法既为公众解决了切实的问题, 又拉近了官员与市民的距离, 塑造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2.2 城市凝聚力形成的助推器
什么是城市凝聚力?说到底, 凝聚力是一种精神力。它指的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品质、精神风貌。城市凝聚力, 就是这个城市的人们的心理品质和精神风貌。[3]城市凝聚力如何形成?这需要营造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 进而产生对城市的责任感, 形成对城市的荣誉感。而网络传播应成为城市凝聚力的一种新型助推器, 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 网络传播可成为公民意见的集散地
通过网络传播, 可以凝聚社会成员, 可以搜集公众意见, 最终促进城市的更好发展。不少城市管理者开始利用网络汇集民意, 寻找城市发展的问题和不足, 同时也利用网络让公众了解城市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争取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目前, 不少网站都开通了与网友交流的栏目, 如浙江在线的《问政零距离》, 其口号为“问政于网, 问政于民”;宁波网的《对话》, 其目的在于“反映社情民意, 聚焦热门话题”等, 这些栏目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欢迎。还有由政府管理者主动问计于民, 征询网民城市发展政策, 如洛阳召开“谈发展、提建议”网友座谈会, 广州就城市垃圾处理征集公众意见等。网络传播的高效、互动, 让普通公众参与到城市的发展之中, 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城市的主人, 最终促进了公众对城市的热爱, 加强了城市的凝聚力。
2.2.2 网络媒介是城市精神的宣传者
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主要体现在该城市的文化特质上, 而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近年来,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各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纷纷提炼并塑造各自的城市精神, 如上海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杭州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南京的“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等。[4]利用网络传播的互动、多媒体和超链接, 向世界展示立体城市, 同时可在市民中间组织城市精神大讨论, 宣传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城市文化。比如长三角城市南通, 其独特的江海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南通现象”, 已成为“包容会通, 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的最好诠释。但如何使城市精神深入人心, 在市民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在区域产生更大的辐射力, 网络当有所作为。
此外, 还可利用网络, 召集市民参与各类于城市发展有益的各种文化、体育、社会活动, 把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发布到网络之上, 对活动的进展进行及时更新报道, 开辟论坛, 让公众对活动“品头论足”。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 增加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2.3 城市品牌的传播平台
所谓城市品牌, 是指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形象的过程中, 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 并得到社会的认可。[5]具体来说, 城市品牌的内容分为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两部分, 有形信息包括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所认知到的一切信息, 如城市建筑景观、城市标志、城市气候等;而无形信息则包括城市历史、传统民俗、市民生活方式、思维态度, 城市管理模式等。城市品牌的知晓度和美誉度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部分。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 网络越来越成为城市品牌的传播平台。已经有一些城市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网络来宣传自身的品牌。
那么在网络上怎样进行城市品牌传播?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政府网站进行各种品牌宣传推广, 也可利用各类门户网站、专业网站、有影响力的论坛, 甚至个人博客来宣传城市特色、城市文化;还可利用与企业合作进行在线的城市品牌推广活动。现在网络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 如多伦多、亚特兰大、爱丁堡等城市还有专门的城市品牌网站, 这些网站通过与公众的互动, 与政府官方网站的互动, 使自己的城市品牌得更高的知晓度与认同感。
3 城市软实力构建中网络传播利用存在的不足
3.1 公众参与度和互动性不够
目前, 在各类城市网站中, 公众的参与度不够, 城市管理者和公众的互动还不够。比如政府网站。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 也是电子政务的最主要平台, 利用政府网站, 政府也精简了办事程序, 从政策、政令的单向宣传, 转向政务公开, 政府形象的塑造。但是目前大多政府网站虽设有民意调查, 民意征集、在线投诉等栏目, 但而目前政府网站与公众的互动, 以及公众的参与度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来说, 都远远不够, 如部分政府网站的民意调查离公众生活较远;对公众提出的问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进行解决等等。
3.2 浅层信息多, 深度不够, 信息更新不够快, 可读性不强
政府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 是第一信息的发布源, 但不少地方网站, 尤其是政府门户网站多以地方领导人活动、会议新闻、成就报道等浅层信息为主, 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 公众不爱看, 导致地方网站的点击率不高, 没有形成有效传播。究其原因, 还是没能把受众放在心中, 和受众进行平等交流对话。因此, 在网站发布信息时, 应真正考虑哪些是市民所关心的热点和焦点, 并深入挖掘, 真正提供市民应知、未知、欲知的信息。
3.3 城市形象宣传手段单一
目前网络上对城市形象的传播多以文字、图片来进行宣传介绍, 手段较为单一, 网络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众所周知, 网络媒体兼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传统媒体所拥有的手段, 表现力强, 可以说是全媒体。在城市网络形象传播中, 城市形象的大部分构成要素都能同时表现出来, 这是单独利用其他媒体进行传播做不到的。网络媒体传播的海量性、广泛性和多媒体性使得城市形象传播更生动形象, 全面直观。同时, 城市网站中导航栏、专题专栏的设置使大量信息分类存储, 方便浏览。甚至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让受众参与其中, 畅游城市, 进行虚拟体验。正是在这种互动中, 加深受众对城市了解。
此外还可通过高级检索、绿色通道、相关链接等方式, 使受众利用城市网站的目的性更明确、获取信息更快捷。
另外, 一些地方网站管理不顺, 缺乏创新;还有些地方对网络认识不够, 从技术、人才、资金方面都面临不足等等。
4 结语
总之, 目前各城市虽然都力求提升软实力, 并且都有自己的政府门户网站、城市网站, 但对于网络媒介在提升软实力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认识清楚, 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网络传播的功能能得到足够的利用和发挥, 相信对于政府形象的树立, 城市文化的传播和城市公众的凝聚力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967588.htm?fr=ala0_1#2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 (7)
[3]曲建武.论富而崇教与城市凝聚力.[J].教育科学.2001 (8) :7
[4]祝琳.河南城市文化软实力构建问题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 (11) :30
2.析维佐组织在哈尔滨的活动及影响 篇二
维佐组织全称为“国际锡安主义者妇女组织”, 英文缩写为WIZO, 故音译为维佐。1920年7月11日该组织在英国伦敦创立, 第一任主席名叫丽贝卡·西夫, 她一直担任这一职务直至1966年去世。维佐成立之时, 恰逢英国政府在巴勒斯坦刚刚实行管理不久, 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导致大批俄籍犹太人选择回归巴勒斯坦。锡安主义运动的领袖们认为, 女性比男性更难以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方式, 有必要提前进行相关领域的移民培训, 需要一个特殊的妇女组织来领导, 维佐由此应运而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该组织的总部一直设在伦敦, 除了苏联和一些二战后由共产党控制的社会主义东欧国家以外, 维佐组织的分支遍布世界大部分地区和国家。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和穆斯林国家在该组织的活动范围之外, 二战后大多数维佐组织分支机构关闭, 总部也随之转移到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市。目前在近50个国家或地区都设有维佐分支机构, 成员总数接近25万人。
20世纪初, 随着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以及中东铁路的修筑, 大批俄籍犹太人移居哈尔滨, 其间出现过三次移民高潮, 最多时曾达两万余人。在长达近七十年的时间里, 犹太侨民在哈尔滨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 他们自发创建各种政治社团组织, 并与世界锡安主义组织始终保持着紧密联系, 哈尔滨维佐组织就是典型案例。
1922年4月, 为了团结犹太人的力量, 利用不同方式以支持、协助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地区创建自己的家园, 在哈尔滨犹太社区主席A.I.考夫曼医生的提议下, 哈尔滨犹太锡安主义者妇女组织———维佐成立了。在第一次召集的集体会议上, 成员们选举并任命贝尔塔·伊萨耶夫娜·施瓦尔茨-考夫曼为哈尔滨维佐组织主席, L.I.宗多维奇为副主席, N.I.特洛茨基为司库, M.I.扬科列维奇为秘书, 7名临时委员会成员分别是:K.V.德米特洛夫斯基、E.B.埃尔金、S.S.列瓦克、A.D.拉维科维奇、M.M.施兰斯基、Z.B.斯皮罗、H.V.费恩。由此, 哈尔滨维佐组织正式组建并逐步定期展开社团活动。
二、哈尔滨维佐组织的社团管理与发展历程
从1922年4月始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哈尔滨维佐组织共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权力更迭。这里着重阐述社团内部高层人员职务变化及主要原因。
1923年11月, 哈尔滨维佐组织第一任主席贝尔塔·伊萨耶夫娜·施瓦茨-考夫曼因身体状态不佳辞去职务。委员会第一次进行了改选, 由N.F.弗里泽尔接替担任主席一职, L.I.宗多维奇与N.I.特洛茨基仍然留任副主席和司库, 柴尔特科夫斯基当选为秘书, 委员会成员为S.B.马尔金森、Y.I.亚布洛夫、B.H.费恩戈尔施等7人。初期, 哈尔滨维佐组织只是募集资金以支援国际锡安主义运动, 后经哈尔滨犹太社区主席考夫曼及夫人亲自出面, 呼吁犹太妇女们积极参与维佐的捐款捐物活动, 人们对募捐行动的关注度才随之空前高涨。考虑到募集到的巨额资金需要全部被转入维佐伦敦总部, 社区成员呼吁维佐成立审计委员会, 以便于监管资金合理使用。
1925年, 哈尔滨维佐组织再次举行改选, N.F.弗里泽尔、L.I.宗多维奇和N.I.特洛茨基仍然留任原有位置, E.B.埃尔金被选为秘书, 委员会成员由7人减为5人, 同时增设审计委员会, 两名成员分别是格林瓦尔德和金兹伯格。1929年, 哈尔滨维佐组织已大为萎缩, 成员甚至一度减少至20人。N.F.弗里泽尔自责能力不济, 请求辞去主席一职, 哈尔滨维佐组织委员会再次改选。这次由L.I.宗多维奇担任主席, 副主席为E.B.埃尔金和B.H.费恩戈尔施, 司库为S.B.马尔金森, 秘书为K.I.埃克尔和皮雅斯图诺维奇, 委员会成员为R.B.阿布戈夫、R.M.阿普特曼、L.I.帕里泽尔等9人。新委员会成立后, 全力以赴吸收新成员入会, 数月后就达到200多人。
1934年春, 哈尔滨维佐组织主席L.I.宗多维奇决定移民巴勒斯坦, 在她离开后, R.G.格罗斯曼被选为主席, 副主席为E.B.埃尔金和R.B.古列维奇, 司库仍为S.B.马尔金森, 秘书两人分别是V.Y.方施泰因和M.A.阿特舒勒。委员会成员为R.B.阿布戈夫、K.D.格罗斯曼等8人。审计委员会由N.I.特洛茨基、R.M.哈宁和M.Y.埃尔金3人组成。1935年, 哈尔滨维佐组织委员会基本保持原状, 只有G.S.寇茨替代了M.A.阿特舒勒的秘书一职。
1936年, 哈尔滨维佐组织委员会再次改选, 这次E.B.埃尔金当选为主席, R.B.古列维奇出任副主席, 由L.I.帕里泽尔担当司库, G.S.寇茨和S.L.拉宾诺维奇同为秘书职位。委员会成员由M.Y.阿布拉莫夫、F.A.乌格曼、F.A.戈尔蒙特等13人组成, 审计委员会则由E.I.齐斯金德、R.M.哈宁、M.Y.埃尔金3人组成。1937年, 哈尔滨维佐组织委员会成员基本与1936年的情况相同, 只有F.A.戈尔蒙特取代G.S.寇茨被任命为秘书。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一方面因哈尔滨处于沦陷时期, 日本扶持末代皇帝溥仪在东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 日本侵略者及其傀儡政权限制打压一切政治团体活动, 另一方面哈尔滨犹太人掀起了回归巴勒斯坦的移民潮, 社区成员锐减导致哈尔滨维佐组织走向衰落并最终关闭。
三、哈尔滨维佐组织的主要活动、影响及历史评价
随着哈尔滨维佐组织成员的日益增加, 且正式成员每年须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 因此成员对维佐定期组织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再加上哈尔滨当时作为一个移民城市, 曾经生活着众多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新移民, 不同文化的交流、混合、融合, 促使犹太移民急于了解外部世界的最新消息。与此同时, 没有土生土长的反犹主义传统, 城市里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 都为哈尔滨维佐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1923年4月, 哈尔滨维佐组织邀请著名的锡安主义工人贝拉·佩夫斯纳访问哈尔滨, 在为她特地举办的欢送宴会上, 她做了“妇女———昨天、今天和明天”为主题的演讲, 得到了犹太社区众人一致的赞誉。1928年, 以色列地 (巴勒斯坦) 基金会代表盖罗·克雷斯切夫斯基受邀来访哈尔滨, 并为哈尔滨维佐组织成员做了有关“巴勒斯坦犹太妇女生活及工作情况”的报告。
从1935年冬开始, 委员会定期收到从维佐伦敦总部寄来的有关国际锡安主义运动的宣传材料, 他们每周利用下午茶时间开展讲座学习, 由F.I.吉谢廖夫讲解有关马卡比组织的情况, R.B.古列维奇讲解巴勒斯坦的犹太儿童问题。从1936年起维佐每周举行一次例会, 就哈尔滨维佐组织的近期工作进行讨论。同时安排G.S.寇茨、R.B.古列维奇、L.I.帕里泽尔等骨干成员分别就“不同国家犹太社区的妇女活动”、“世界范围内的维佐工作”及“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妇女”等主题进行讨论。
考虑到有必要从小对犹太青年一代展开锡安主义教育, 哈尔滨维佐组织委员会决定开办一所幼儿园。1925年4月, 幼儿园正式对外开放。虽然仅靠微薄的经费支撑但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1926年在幼儿园的基础上委员会又筹资增建了一所小学。但在此期间, 维佐组织也面临着教育经费紧张等严峻问题, 尽管犹太社区为维佐委员会提供了一定的支援, 但社区多数成员都将他们的子女送到俄国人或德国人开办的幼儿园或学校里。整整四年时间里, 教师和委员会竭尽所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但终因资金短缺, 幼儿园和小学不得不关闭。
从1930年开始, 哈尔滨维佐组织与哈尔滨贝塔青年组织一起组织举办每年一度的普洱节舞会, 举办舞会净赚所得款项, 一半归贝塔, 一半捐给世界维佐组织伦敦总部, 用以支援巴勒斯坦儿童福利院、幼儿园和移民之家等项目的建设。除此之外, 哈尔滨维佐组织还为那些准备回归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提供路费支持。
综上, 哈尔滨维佐组织卓越有效的工作体现了犹太妇女们团结坚韧、自强不息的精神;哈尔滨维佐组织与世界维佐组织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 使它的活动成为世界犹太锡安主义运动的重要篇章;哈尔滨维佐组织的内部团结, 与其他犹太社团的精诚合作, 是得以成功的基础。我们既要看到哈尔滨维佐组织的存在有其时代特殊性, 也要全面辩证地观察其历史地位与作用。维佐组织在哈尔滨的活动涵盖范围并不十分广阔, 无法与哈尔滨犹太锡安主义青年组织贝塔、马卡比等相提并论, 但在近代哈尔滨这个地域空间内, 维佐组织一方面形成了自己较为特殊的民族和社区文化, 另一方面也通过社团组织活动与当地居民和其他移民群体的日常交往, 为自己传统的社会生活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成分。
摘要:维佐组织于1920年7月11日在英国伦敦创立, 全称为国际锡安主义者妇女组织。哈尔滨维佐组织是其分支机构之一, 创建于1922年4月。本文着重探究哈尔滨维佐组织自创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止, 社团内部所经历的五次重大权利更迭并系统阐述哈尔滨维佐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
关键词:维佐组织,哈尔滨,锡安主义
参考文献
[1]LOUIS I.Rabinowtz:Encyclopedia Judaica[K].Keter Publishing House Ltd., Jerusalem, 1972.
[2]沃尔特·拉克.犹太复国主义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6.
[3]曲伟, 李述笑.哈尔滨犹太简明辞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王冕在哈尔滨的实力 篇三
凯斯纽荷兰机械 (哈尔滨) 有限公司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双路488号邮编:150088
电话:0451-86707225 86702579
凯斯纽荷兰新疆联络处
地址:乌鲁木齐市五一路160号鸿福大饭店A座1102室
邮编:830000
4.王冕在哈尔滨的实力 篇四
1.1 巴洛克文化的起源
巴洛克是源自于意大利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 (Baroque) 原是指很大而形状不规则怪异的蚌珠, 现今“巴洛克”单纯指17世纪欧洲艺术及其独特的风格。巴洛克起始于16世纪末, 17世纪风靡整个欧洲, 到了18世纪巴洛克艺术仍依稀尚存。巴洛克艺术涉及范围广泛, 不单单指在绘画方面, 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范畴, 同样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范畴。
“巴洛克”一词原有“俗丽凌乱”之意。欧洲人起初用这个词语指代“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 它原是18世纪崇尚古典艺术的艺术家们, 对17世纪不同于文艺复兴风格的艺术作品的一个带贬义的称呼, 但如今这个词已经丢失了贬义这层含义。恰巧与之相反, 推崇巴洛克的艺术家们, 同文艺复兴的前辈相同, 都十分看重设计和效果的整体协调性, 他们主张, 巴洛克风格应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 并运用于身体和情绪方面。在欧洲文化史中, “巴洛克”贯穿17世纪, 直至18世纪初期, 但单纯的年份绝不能代表一种艺术风格的历程, 特别是建筑与装饰艺术。巴洛克风格, 上接文艺复兴时期, 下接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 它的发展与壮大正值欧洲文化“除旧布新”的过渡阶段;巴洛克艺术在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突破与成就, 涌现了大批艺术家和代表作品, 这也奠定了巴洛克艺术在欧洲艺术领域的地位。
1.2 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由来和演绎
巴洛克建筑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 是在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基础上, 增添了华丽、夸张及雕刻的元素, 其意图是为了彰显封建贵族及教会的伟业和实力。所以形成了巴洛克风格刻意展现色彩、光影、雕塑性等的特征。大量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正是其完美的体现, 同时也是教会及教皇竭力吸引新教徒, 激发教徒信心的最佳途径。从根本上来说, 宗教和艺术都是人在意识上的一种幻想。这种共通性, 决定了教会通过艺术来宣传自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1]。
意大利是巴洛克风格的发源地, 大量的巴洛克建筑设计师和优秀作品也汇集在这里, 如著名的建筑师波洛米尼、瓜里尼、贝尔尼尼等, 这些设计师都是巴洛克风格的推崇者。波洛米尼参与了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的设计 (见图1) , 这也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广场整体呈椭圆形, 与圣彼得大教堂交相呼应, 显得气势磅礴、壮观;广场周围柱体和墙面的设计更彰显华丽、复杂的特点, 这些都与传统建筑风格背道而驰。与此同时, 法国也涌现出许多优秀设计师, 如满萨特、布罗塞等, 相比于意大利的建筑手法, 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则显得相对谨慎, 建筑线条趋于简单, 外墙立面更注重传统的设计法则, 摒弃了一些夸张突兀的装饰, 闻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就是法国巴洛克建筑的典型代表作。西班牙巴洛克风格建筑受到意大利的影响, 继承和发扬了华丽和复杂的装饰风格, 建筑的内部和外部都被赋予了大量的装饰。
相对而言, 巴洛克风格建筑在中欧起步较晚, 到了18世纪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设计师, 其设计风格和作品与意大利巴洛克风格比较接近。
2 巴洛克风格建筑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
巴洛克建筑于17世纪引入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末清初的年代, 耶稣会士传教来华, 在中国各地兴建起了许多天主教教堂, 如广东、上海、武昌、北京、澳门等多个地区;到了清代中叶, 由于清政府的打压和约束, 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受到了限制, 这致使巴洛克风格建筑在中国的发展遭受了严重的阻碍。到了乾隆年间, 各国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 巴洛克建筑及装饰开始出现在中国皇家建筑和贵族豪宅中;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国门被打开, 伴随着侵略者的涌入, 大量的外国设计理念传播到中国, 巴洛克风格开始在中国盛行。就在这个时期,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堂、皇家庭院, 更多的建筑开始融入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元素, 大批的巴洛克建筑涌现, 如医院、银行、商行等这些公共场所。相对于其他欧洲艺术风格, 巴洛克风格则更具有包容性和折衷性, 可以灵活的被运用到建筑设计上, 所以在当时一系列洋式建筑风格中, 占据了主流。
20世纪前后, 中国许多大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巴洛克建筑, 这些巴洛克建筑展现出新的特点:建筑装饰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导, 其他多种风格并存, 大型商业建筑选用新兴的材料和结构, 设计师更为专业化, 由缺乏经验的工匠、建造商转为具有专业素养的建筑师。巴洛克传入中国, 正值中国建筑从传统向近代过渡的时期, 巴洛克建筑风格参与了这一转型的全过程。
3 哈尔滨巴洛克风格建筑文化的引入和发展
3.1 哈尔滨巴洛克文化的由来与历史基础
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区, 历史悠久, 近代建筑以其多元化著称。19世纪末, 当时的哈尔滨由于地处偏远地区, 交通闭塞, 经济与思想文化都相对落后。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 俄国获得满洲里至绥芬河中东铁路修筑权, 1898年, 中东铁路建设工程总局迁至哈尔滨, 至此开始了哈尔滨近代城市建筑的建设[2]。哈尔滨也成为了当时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 大批侵略者和外资相继涌入, 经济文化迅速的发展起来。随之哈尔滨逐渐形成近代城市雏形, 到了20世纪初期, 已有多个国家大量侨民聚集在这里, 16个国家分别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这些欧洲移民延续着各自的民族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在哈尔滨, 一时间各式欧式建筑出现在哈尔滨, 汇集了新艺术运动、折衷主义、哥特、巴洛克等多种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建筑也以其包容性强的特点受到了当时建筑师们的追捧。
3.2 巴洛克建筑风格在哈尔滨的演变与发展
巴洛克建筑在哈尔滨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建筑可见与欧洲巴洛克装饰风格基本保持一致, 大部分建筑在外立面的设计上, 采用了大量巴洛克风格特点的曲线造型, 外墙运用大量浮雕作为装饰, 整体风格丰富奢华。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的教育书店 (原松浦洋行) 就是这个阶段的典型建筑 (见图2) 。教育书店, 始建于1909年, 是国家Ⅰ类保护建筑, 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 这栋建筑外观造型华丽生动, 装饰复杂多变, 采用了半圆式穹顶, 位于建筑二层处的墙体立面添加了人体雕塑, 形态柔和优美, 它不仅起到了对墙体及窗体的装饰作用, 还对三楼的阳台起到了支撑作用。建筑两侧的窗户都有细致的浮雕作为装饰, 科林斯壁柱贯穿三四层, 整栋建筑是外观造型与结构功能的完美结合,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洗礼, 这栋建筑仍绽放其经久不衰的光辉, 并且给中央大街创造了无限的经济与文化价值。
相对于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巴洛克建筑融合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建筑师们侧重于考虑哈尔滨的环境特征, 人文风貌, 将建筑内部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内部形式相结合, 以满足中国人生活习惯。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上为了迎合哈尔滨人的心理需求, 摒弃了奢华的造型和极具形体感的浮雕, 减少了大量曲线的应用, 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直线和平面。从整个建筑的外观上看, 曾被大量运用的柱体和拱形穹顶被换成了符合哈尔滨气候特征的平面屋顶和长方形窗户。位于哈尔滨道外区靖宇街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就是第二阶段的典型建筑群 (如图3所示) , 我们从这些建筑上很难发现巴洛克风格固有的豪华奢侈的特点和宗教色彩, 更多的看到的是中国建筑所蕴含的简洁、优雅的装饰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哈尔滨巴洛克建筑风格迈进了第三阶段, 由于这个阶段的巴洛克建筑大部分是由中国的建筑师和工匠所设计和建造的, 可见巴洛克风格原有的奢华、运用阴影效果、追求戏剧性等装饰手法已经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的立面、方形的窗口等这些传统中式建筑的装饰和结构, 外墙的建造也由中式的砖制结构代替了巴洛克式的大理石浮雕外墙。这个阶段的建筑是时代的产物, 也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体现, 它既保留了一部分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装饰手法, 还依稀可见中国传统建筑所蕴含的刚柔并济。它既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结构特征和材料运用, 又将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思想和内涵融入其中。它的产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中国建筑在前进过程中的摸索与创新。
3.3 哈尔滨巴洛克建筑的现状和社会价值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依然可见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踪迹, 例如北京、上海、武汉、哈尔滨等等大型城市。哈尔滨也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并且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相对于其他城市, 哈尔滨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遗存数量大, 相对比较集中, 被人们熟知的欧式建筑群“中央大街”就完好的保存着多座带有巴洛克风格装饰的建筑;目前最大、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也位于哈尔滨道外区, 沿街而立的中式“巴洛克”风格立面背后, 保留了257个中国传统院落[3], 这里如同艺术的殿堂、建筑的博物馆, 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往来于这里参观以及游览。哈尔滨市建委等有关部门也将这些巴洛克建筑设立为保护建筑, 尽可能的保存它们原有的风貌, 使其发挥最大的美学和社会价值。
4 结语
纵观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发展史, 不难发现, 巴洛克建筑风格对哈尔滨建筑的影响是深远的且无法估量的, 时至今日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许多哈尔滨的现代建筑仍然延续了巴洛克装饰风格, 以此来增添这座文化名城的风韵, 哈尔滨也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文化展现着它无限的魅力。当然对巴洛克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是更值得我们探讨的, 如何完整的保护巴洛克建筑以及周边环境, 充分的利用其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摘要:研究并分析了哈尔滨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由来与演变过程, 通过论述巴洛克风格的由来, 中国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引入等内容, 最终论证了哈尔滨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美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关键词:巴洛克风格,建筑,装饰艺术
参考文献
[1]张钰.巴洛克时期的时代特色及对其艺术的影响[J].黄河之声, 2006 (1) :10-12.
[2]杨丽娜.哈尔滨建筑风格的形成及特点[J].教育艺术, 2009 (9) :57-58.
5.王冕在哈尔滨的实力 篇五
1905年,日俄战争以俄国的战败而结束,俄国撤到“北满”地区。俄国为了全力经营“北满”,出版了多种官方俄文报纸。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俄文报纸也一度出现了停滞的状态。但是,在十月革命之前,报刊界又陆续地出现了出版的一个高峰。十月革命之前,哈尔滨工人就接到过俄国布尔什维克秘密散发的革命宣传单。如:《声明俄国旧官僚罪状,通告中华民国农工商军学各界人等急速省吾》、《天下贫苦之人民一体联合》、《俄国一般劳农者敬告中国劳农兄弟》、《中国工党同胞听者》等[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哈尔滨创办了一些报纸,有些中共党员还参加了一些民报的办报活动。如1923年,陈为人等创办的《哈尔滨晨光》报、哈尔滨通讯社;1925年6月,在哈尔滨坚持斗争的中共党员创办了《东北早报》;1926年,吴丽石等创办了《哈尔滨日报》[2]5。同时,还油印了一些报刊,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敌人进行斗争。
1898年6月(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沙俄当局在组织中东铁路东部线开工时,为了其侵略和掠夺的需要,开始架设电信线路。1901年哈尔滨至绥芬河间的通信线路开通,电报通讯开始运用。正是电报的运用,哈尔滨成为最早得知俄国十月革命这一消息地方[3]。在五四运动期间,电报也成为哈尔滨人传递信息,表达爱国热情的主要渠道。1919年5月11日“,山东籍哈尔滨人联名致电中央,请巴黎会议中国代表‘万勿径行签字’,力挽主权。”[4]86随着电信的发展,长途电话也相继发展起来。1915年“,全市电话用户共达856户”。可见,电话已经成为当时哈尔滨的主要信息沟通工具。“1920年5月哈尔滨市电报局利用铁路专线开通哈尔滨至吉林等地的长途电话;1923年2月5日哈尔滨长途电话局正式设立;1928年11月1日东北地方当局在哈尔滨设立哈满绥长途电话局,开通至海参崴、绥芬河、伊曼、伯力等地的国内和国际长途电话。……截至1931年,哈尔滨市内共有电报局、所4处,电报电路55条,电话局2处,长途台2处,无线电台1处”[5]191。中国共产党人也充分利用通信设备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1923年“,刘瀚同中共中央派遣来哈开展工作的共产党人陈为人、李振瀛合作,成立‘哈尔滨通讯社’,为中国共产党在满洲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6]33哈尔滨凭借着独特的电讯中心的地位,逐渐成为东北地区主要电讯中心之一,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强大依托,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东北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阵地
十月革命之前后,哈尔滨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东北传播的最主要的传播中心。哈尔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地点是:三十六棚、东华学校、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哈尔滨青年学院、哈尔滨学院、哈尔滨反帝大同盟和哈尔滨书店七个,在东北地区名列第一。
三十六棚也称“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总工厂里的工人工作环境恶劣,他们又是较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因而斗争性很强。总工厂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中俄工人斗争的主要场所。“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因此后举行四次全路大罢工而闻名。东华学校是哈尔滨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基地,东华学校由邓洁民于1918年4月1日创办。该校效法南开办学方式,在哈尔滨有很高的声誉。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东华学校师生参加了包括五四爱国运动在内的社会活动。周恩来在去法国勤工俭学之前,来到哈尔滨向邓洁民辞行,建议把东华学校办成新型的学校。
哈尔滨救国唤醒团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目的如其名字是唤醒哈尔滨市的各界人们起来参与救国。哈尔滨救国唤醒团成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爱国斗争。如:抵制日本成立交易所。1922年,日本企图垄断“北满”的金融市场,又企图成立“粮食交易所”妄图收购哈尔滨滨江交易所。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动员爱国的工商业者执行两条实际措施“:一是不准任何人与日本交易所发生联系去讲交易;二是如有败类与日本交易所发生联系,即以人民公敌汉奸论处。”[7]3哈尔滨救国唤醒团提出的两条具体措施得到了广大工商业者的赞成与支持。日本交易所交易惨淡,只好作罢。通过这次斗争,使更多的爱国人士加入到救国唤醒团中。这次斗争的胜利也鼓舞了哈尔滨人民的士气,实践证明,只要团结一致就能战胜敌人。
青年学院主要是吸收青年、工人和一般劳动者参加学习,灌输进步思想,进行革命活动,来到青年学院学习的人数也日益增加。正是因为参加青年学院学习的人数的增多,反动当局也找不出理由来公开干涉,只能暗中监视。
哈尔滨学院是在1930年春,王里封在哈尔滨创办的。因为学院的办校宗旨就是要引导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哈尔滨学院的师生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哈尔滨学院以青年反帝大同盟发表反帝纲领。在开明书局因印售革命书籍被查封后,哈尔滨学院学生走上街头进行了游行示威,反对查封、罚办开明书局。哈尔滨学院学生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恐慌“,东省特别区长官公署立即发出布告,强令哈尔滨学院解散。”[7]121虽然哈尔滨学院被查封,但是哈学院的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没有减弱。1929年,哈尔滨成立了反帝大同盟总会。1930年,王里封创办了哈尔滨学院,哈尔滨学院的办校宗旨是主要招收中学和失学青年进行文化实习,以便考取大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向青年学生灌输革命知识,引导青年人走上革命道路。学院的课程除了文化课外,还有“政治经济学、社会进化史、辩证唯物主义‘、五四’反帝反封建运动史等社会科学。”[7]118哈尔滨书店不仅销售进步书籍,秘密印刷革命传单,还是北满地委的秘密联络机关。被哈尔滨当局查封后,哈尔滨道里十四道街又创办了一所哈尔滨书店。哈尔滨书店在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东北的建党工作。1923年初,中共北京地委派陈为人、李震瀛到东北进行建党、建团工作。陈为人和李震瀛等还创立了“哈尔滨通讯社”,对广大群众进行革命宣传教育,为中共哈尔滨组的建立做了充分准备,也为发展、壮大党团组织创造了条件。同年7月,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10月,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中共哈尔滨独立组),陈为人为负责人。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哈尔滨的建立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因为哈尔滨已经具备了建党的条件。
第一,哈尔滨特殊的地理位置。东北背靠苏俄,是中共与共产国际、苏联联系的重要通道。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可以使东北地区更好地发挥这一桥梁与纽带作用。同时,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可以使东北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与革命斗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而哈尔滨在当时已经是东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主要的城市。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数量不断增加,工作觉悟的不断觉醒。哈尔滨这座城市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活力。
第二,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工人。在19世纪末,哈尔滨产生了近代产业工人。哈尔滨的产业工人相对于东北其他地区比较集中。从19世纪末,俄国布尔什维克在哈尔滨的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哈尔滨的工人开始觉醒。虽然此时的哈尔滨工人只是表现为和俄国工人一起反对沙皇政府的活动,但是这是哈尔滨工人觉醒的一个起点。20世纪初,以哈尔滨为中心,先后爆发了四次中东铁路工人罢工。哈尔滨已经成为东北重要的工人运动中心。
第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需要。日俄一直对我国的东北地区垂涎已久。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一直不满足在我国东北取得的利益,寻找时机在东北获得更大的利益。白俄也加强对“北满”的势力范围的控制。东北数十万工人的组织起来,发动反帝反封建活动是东北最现实的革命步骤。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向马林提出“:苏俄在中东铁路的地下组织将全力帮助我党在哈尔滨开展工作。”[8]哈尔滨成为共产国际在东北的工作重心。共产国际之所以积极主张在东北建党,也有其自身的考虑。日本控制着“南满”,白俄残余在“北满”还有相当的势力,这构成对苏俄的威胁,也阻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虽然中共哈尔滨组成立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地方政党组织,但是它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作为指导,代表着革命正确方向,也使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20世纪初,哈尔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东北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而且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也在哈尔滨建立,对东北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20世纪初,由于地理、交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成为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城市之一,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最主要的传播中心。哈尔滨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冕在哈尔滨的实力】推荐阅读:
《少年王冕》评课稿08-14
王冕学画教案设计09-09
宋濂《王冕好学》原文和译文10-19
梅花 其九,梅花 其九王冕,梅花 其九的意思,梅花 其九赏析11-02
秋怀 其六,秋怀 其六王冕,秋怀 其六的意思,秋怀 其六赏析11-11
人生概念:你的时间在那里,成就就在那里07-12
在市级领导的10-03
在党校的讲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