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2024-10-14

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精选11篇)

1.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篇一

崔峦理事长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2年11月15日,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福建厦门隆重召开,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同志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该讲话内容将对下一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及发展趋势起到积极地引领作用。为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提升语文课改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的适应性,现将讲话录音整理如下:

本次活动研讨的重点是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

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增强课标意识、目标意识、年段意识,使所上的课是那个年段的,符合那一类课型的、符合那一种文体特点。课堂上落实三个维度学习目标,要既得意又得言,得法、得能。

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就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落实课标提出的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中高年级也要把识字、写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还要重视学词,加强词语的理解、辨析、积累、运用。识字教学要教给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以及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要大力加强写字的指导与练习,中国人一定要写好中国字。各年级要狠抓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培养,直到习惯成自然。识字、写字、学词是贯彻整个小学阶段最基本重要的任务,一定要夯实这一语文学习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如低年级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中高年级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要大力改进字词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丰富学生的语汇,发展口头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解决生活所需的实用的表达能力。

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要靠学生亲历亲为的语言实践不可。在教学中,老师一定不要过于强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提出困惑和问题。要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让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用有效的导和引促成阅读教学的高质量,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

以上四点既是本次上课的要求、评课的标准,也是今后一段时间阅读教学研究的重点、改进的重点。另外借这个机会也向老师们提出一点建议,那就是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老师们,用教科书教阅读,有不小的改革空间,但毕竟是有限的,而推进儿童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建议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温儒敏教授曾撰文说:学生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阅读才能不断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完善人格。我希望每位语文教师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还要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如果课堂教

学、儿童这两手长抓不懈,语文的教学前程似锦,学生的发展前程似锦,祖国的未来前程似锦。

2.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篇二

凭以往的经历,我不太愿意听表演性很强的课,在我的观念里,总是认为这样的课是众人的设计成果,挑选比较谁的表演技术高。可是,这次在厦门工人文化宫分会场亲自聆听了16节课后,改变了我的很多看法。这样的公开课,有没有表演性?肯定有,但回顾起这一节节的精彩,看似不同,每一节课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有一定的共性:老师们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教学设计、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最真实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了识字、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表达,多元化地向我们展示了各省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特别是黑龙江赵昭老师和北京贾宁老师的课给我印象极深,他们的课呈现的真实,表演成分较少,尤其凸显了崔峦老师提出的四个目标:即1.准确把握年段目标;2.夯实识字写字教学;3.加强语言文字运用;4.呈现学生学习过程。课堂上,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走教案,不再是按照众人的设计在表演,而是认认真真地在做给自己看!

黑龙江的赵昭老师在执教《匆匆》一课时,穿着是那么朴素,语言是那么朴实,过程是那么真实,他关注的不是别人外在的审美,而是课堂上学生的收获。例举片段:课前活动:分小节背《人生》的小诗,问:这首诗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配乐完整地背诵。(课前教师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入:人生的名字是遥远,遥远的名字是等待,等待的名字是岁月,岁月的名字是匆匆。(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时间的内涵)

二、板书课题,区别“匆”和“勿”(细节处关注生字的处理):出示朱自清简介,要求30秒阅读并记录。(课件中有秒表行走的声音,让学生感悟时间的匆匆)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3.出示“过去……蒸融”的句段,问:什么是“蒸融”?学生回答后指出这是拆开解释词语的方法。观察“蒸”并书写,提醒同学要注意哪一笔?(夯实识字写字教学)

四、问:这篇文章在写什么匆匆?这是什么文体?1.出示品读小助手:找出描写时间匆匆的词句,仔细读一读;悟出你的感受,在书中批注;与同学交流。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时提出:真读、真想、真思考、不装样子;提笔就是练字时,把提炼出来的词语写在黑板或书上。(关注年段目标,注重过程)3.按照顺序:哪些句子带给你感触?用了什么方法?指导朗读、剩下关键词背诵,学生自由选取方式把文段背下来。(关注写法,积累运用)4.学生谈到“八千多个……”,问:这是什么句?课件展示“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水中的画面,要学生安静地读课文,再次体会“头涔涔、泪潸潸”。(深入理解)……

以上环节真实地呈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该会场我最喜欢的一节课,老师解读文本的功力令人佩服,用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到大海的水的课件激起学生强烈的震撼,再联系课文感悟可谓深刻;尤其是老师顺着学生的学习,导学、品情、悟理,由学生的生成进而生成灵动的课堂,让人称赞。这样的课、这样的精彩,如何得来?这是我十几天来一直思考的问题。结合本次观摩和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课改十多年,相当多的老师曾经迷茫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很不容易,本次比赛的16节课中,让我看到了:在理解内容主旨的过程中,不忘写字,不忘学法指导迁移,不忘批注,可谓语文味浓厚。老师们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写字、指导写字、找出语言训练点进行口头和笔头的练习、让学生静静读书、写下批注。使语文回归到语文本身的教学轨道上,可谓语文味浓厚,我们现在的课堂中缺少的恰恰正是这些。

二、语文教师要修炼教学功底。以往的比赛,比较遗憾地看到选手在表演,追求花哨的课堂设计,以吸引眼球。而这次比赛,从课前的热身到老师的板书、朗读,课上的引导,都需要老师有过硬的语文功底。这个功底包括老师的书写、朗读等传统的基本功底,更重要的是语文专业知识的修养。看到北京贾宁老师的课前谈话,让学生猜甲骨文的“旅行山水”四个字,黑龙江赵昭老师课件中“针尖上的一滴水”无不彰显着教师本身对古文字的深厚了解和解读文本的功力。这是长期修炼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需要我们老师沉下心来做学问,并不是小学语文就是肤浅。事实上,你的厚度将决定你语文教学的高度。你才会有不同于别人的设计。

3. 语文课要真实、扎实。我不太喜欢事先有铺设、设计花哨的课堂,我感觉课上考量得更多的是上课者的教学目标定位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语文课上真读、真想、真思考、不装样子非常重要,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发展更要引起我们关注。

4.上好常态课势在必行。“公开课”是观摩教学的俗称,是各类学校探讨教学的规律、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作为一种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公开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老师们每天要上课,每节课要像观摩课、竞赛课一样去群体研究、反复推敲恐怕不太现实。我们一线的教师经常面对的还是如何上好常态课?因此,从对公开课的观摩上,从专家的精彩点评中,我明确了今后常态课教学的方向:A.提高解读教材的能力,B.分清年段,定准目标,C.合理借鉴优秀课例,D.掌握一般教学模式,E.重视学习方式指导,F.提升个人业务素养,G.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3.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篇三

草坡小学

王静

2012年5月8日——5月11日,由四川省教科所主办,绵阳市教科所承办,绵阳东辰国际学校协办的,“四川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在东辰国际学校拉开帷幕,来自四川省各市州的22位语文教师在三天半的时间里为我们献上一堂堂精彩的课堂教学,而同样来自各州市的五百多名听课老师也齐聚一堂,我们“因语文而聚,为语文而来”。我们有幸也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领略到了他们独特的教学风采与个人魅力。与此同时,我们的收获也颇丰。

一、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出自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这是六十年来,大家对语文最富有见识的一句话。浓缩起来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换句话说,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教内容,而不是通过内容为学习语言,学习语用服务。如果只是教内容,我们的学习是形不成良好的习惯的,我们通过教语言文字来理解内容,而不是通过内容来理解语言文字。这两种流程所导致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让学生学会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形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贯穿整个课堂的语言之美,并从中体会文字之味,感受语文中的文化之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学有所得:得意、得言、得法、得神,因文而异,因需而设。

二、阅读教学的对象是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要注重听、说、读、写。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只限于教授语文知识,还应该思考我们是不是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其中学习的习惯包括:评鉴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认读能力。学习习惯包括:规整梳理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质疑的能力;博闻强记的能力。而在其中的听、说、读、写既是能力,也是知识,也是方法,更是习惯。

三、从知到不知再到心知才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重要的是抓字、词、句、段、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优美的思想,以读为本,读中悟,悟形象,悟方法,悟中表达,悟情感,从知到不知再到心知才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以童心童趣让语文课回归本质,回归生活。

时代在进步,我们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我们该仔细的想想我们是在教课文还是在教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区分,尽量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还给孩子们,让整个课堂感性一点,轻松一点,浅近一点,传承经典,提纯情趣,以语为翼,以文为魂,激扬文字,激活创新,捍卫童心童真童趣,呵护七色流年,伴护孩子茁壮成长,让语文教学真正的回归生活,回归本质,让“川派语文”大旗招展,朝气蓬勃。

4.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篇四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崔峦

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经过太原赛区和武汉赛区的教学观摩,今天就要闭幕了。和以往历届教学观摩活动一样,现场观摩仅仅是活动的展示,活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各省、市、自治区遴选做课教师的过程,就是各地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学会下属的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于7月31日至8月2日在贵州安顺召开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及其接下来小语会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为此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作了准备。我们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赛课,具有理论先行、将研究贯穿活动始终的特点。

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研究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怎样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问题上,两会代表达成如下共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在这方面,当前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人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代表们认为,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子出在对“语文”的理解上,出在对语文教学、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上。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的任。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代表们认为: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

关于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有代表提出,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有代表提出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如,《麻雀》,屠格涅夫的本意是赞美勇敢的力量,爱的力量。而当有的学生发表老麻雀的行动太冒险了的看法时,老师不作引领,还顺着学生的话说:是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两会”代表认为,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做课教师通过在贵阳会议上的研讨,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明确了要在教学观摩活动中把语文课上得更有语文味儿,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通过研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制订了如下评课标准:

1.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 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3. 语文训练要扎实。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

4. 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

我们期望,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大道至简”。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们下气力进行不懈的探索。

10月10日至12日在太原赛区,11月10日至11月12日在武汉赛区,包括香港王清凤老师在内,共有65位青年教师上了阅读教学观摩课。课上得怎么样呢?现场和网上看课的广大教师,大多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观摩课正在向我们期望的阅读课回归,向家常课回归。有的老师在发出的手机短信中欣喜地说,看到了真正的常态下的精品课。也就是人人学得来、做得到的优质课,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看着好做不到的观赏课。这些课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因本人在武汉第二会场听课,举例的局限性在所难免,请予理解):

1.注重并且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多了,重人文、轻语文的课少了。

离开语言,就内容分析内容或就人文内涵进行开掘的课明显减少。大多数课做到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些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如《搭石》,抓住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必然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体味到语言的美。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无需贴标签,道德的力量积蓄在学生心中,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脑际。

更可喜的是,前一段语文学科的迷失与错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扭转,教学开始显露语文学科的本色。字词教学得到加强,一些课做到根据课文本身的情况,正音(多音字、儿化音──《去年的树》归在一起练读)、析形(《盘古开天地》根据形声字多的特点,归类识记带“月、之、氵 ”的字)、解义。教学中老师们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如,有三位老师让学生在课上翻查字词典(读准“相片”的音,理解“瑞雪”“肃然起敬”);还有联系上下文,利用注释,借助简笔画(理解“井沿”),利用词素分析法(理解“德高望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既正确理解词语,又渗透了解词的方法。关键句、段的理解受到重视,不仅重视理解意思,而且重视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特点或作用(如,拟人、比喻、排比,总分的写法……)

读书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课堂上重新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

说写训练引起重视。随文练笔已不少见,且有的用得恰当而有新意。如,《山中访友》,“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还有什么,你愿意和它打个招呼吗?(于是,和蚂蚁、蜜蜂、野花打起招呼,依照文章表达方式写话。)又如,《相片》,最后请学生代文中青年妇女写信,既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又是与读文自然联系的习作训练。

2.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的课多了,目标迷失、内容失当的课少了。

以往有的课目标不明,特别是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不明,以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文本教学要么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老师也难以完成;要么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此次不少课,既注意整体把握,又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

3.教学结构、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等注重整合、简化的多了,繁琐复杂、叠床架屋的少了。

以往的教学设计,有的环节繁复,设问多多,搞得教师自己都迷失了,学生则被老师牵着在迷宫里转来转去。此次不少的课,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如,古诗教学四大步:读正确,明诗意,悟诗情,得学法。借景抒情的课文:初读,读通顺──再读,读出境(读文章想画面)──三读,读出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谈感受。《旅行家树》设计为两大板块,整合推进:第一板块,感悟孔雀树的可爱,朗读,积累;第二板块,感悟旅行家树的可敬──一是给旅人以帮助,二是有很强的适应性,朗读,积累。《鼎湖山听泉》一课抓住白天听泉和入夜听泉两部分,注重聆听、辨识和品味,使学生入耳,入目,入心,读出情,悟得法,教学很有层次性。不少的课重视设计整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有的问题还是从学写的角度设计的。如,“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20世纪科技成就的?”“《花钟》的作者是怎么写出各种花的开放的?”

4、教法灵活、简便,善用媒体的多了,不加选择过多地引进图文资料,甚至“课件满堂飞”的情况少了。

比如,《相片》一课,展示的抗日战争及老百姓苦难生活(良民证)的照片,为学生理解年轻妇女为什么给在前线的丈夫寄那样的照片,提供了背景资料;《花钟》将各种花的照片与文字结合呈现,体现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结合。

由于这几多几少,教学目标更清楚了,教学内容更集中了,教学过程、环节更简化了,教学方法更简便实用了,带来的明显效果是,教师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下来了,学生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多起来了。这就是加与减的辩证法。学生于是有了比较充裕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如,太原赛区西藏韩英老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老师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巴迪长大后,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怎样的认识?从交流的情况看,讨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不仅认识到巴迪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来自母亲的“鼓励”的力量和来自父亲“警告”的力量都是需要的,而且窥见到这两种力量有一个源头,那就是对儿子的爱,不少学生学得主动、从容,自读自悟惭成风气,画批注不再形同虚设;个性化解读在有的课上也有所体现。如,谈《去年的树》给自己的启示,有学生谈到对朋友要真诚,做人要讲诚信;有的学生讲要学习树的奉献精神;有的则说友谊是最美好的……老师开始有暇关注学生的质疑与生成。课堂更加真实,更加原生态,也更加丰满了。因此,简单是使教学走向真实、丰满的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正在告别课改初期的困惑,正在走出“泛语文”“非语文”的尴尬,向它的本来面目回归。这是全国小语界,特别是各级教研部门和全体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果,也是此次观摩活动的最大收获。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语文教学改革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妨听听台湾小语会赵镜中理事长在太原观课后发表的感言。赵教授充分肯定了大陆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语文能力,肯定一些课近于完美。同时提出一些问题:

1.学生有如此强的能力,教师教学怎样才能跟上学生的进步?

──言外之意,教师没完全找准教学的起点,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讲得更直白一些,他认为我们的教学有做无用功的地方。

2.教学是“知识导向”还是“学会学习”导向?

──意思是说,阅读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引领。

3.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还是教师的舞台?

──这方面我们和港台地区的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尽管在改,但是做得还很不够。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的。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要多一些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在生生互动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增长智慧。只要教师放手,给机会,给时间,学生一定会让老师一次次惊喜。好课应当把“彩”出在学生身上。

4.课上看到比较多的是理解层面的阅读,缺少批判性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

──告诉我们,要重视发表个人见解。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多元解读,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5.要摒弃单一模式的教学,提倡多元教学模式。

──这是大陆阅读教学的软肋。讲了多年,有改变,但从总体上说,改变不大。

赵教授冷眼旁观,问题看得很准,值得我们深思。

这两个赛区的观摩课,还暴露了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出现了学语言抓局部多(字、词、句),抓整体(段篇)少,人文内涵泛化(写景统统归结到“美”,写人统统归结到“爱”)的苗头。语言到底在这一课训练什么,有些随意性,要根据课标、文本作更科学的考虑;过程与结构还应有更大的突破──核心是学生要学得更加主动,要给学生更大的空间,特别是思维空间,不能让学生只讲老师要听的话,要让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表达真实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成。教为学服务,不是学配合教!在媒体运用上,课文搬家多,教科书用得不够,板书也有待向真实、体现教与学的过程方向加以改进。

在多年实践、研究和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阅读教学怎样深化改革?

不由得想到在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听了五年二班陈胜昔老师上的《新型玻璃》一课。温总理深入语文课堂,说明国家领导人对母语教学的重视,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切,令广大语文教师欢欣鼓舞。

温总理在课后座谈时,说:“陈老师的课讲得很好。她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找资料、找答案。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她尊重每一个孩子,对孩子充满爱心,和学生交流,这就是教学相长。”又说:“这堂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和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有些词语的应用可以讲得宽一些,像‘藕断丝连’这个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这里(指课文中讲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温总理还应一个女孩的要求,写了这样的题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中庸》),并对她说:这就是学问、思辨、行动的意思。

从以上谈话可以看出,温总理很懂教育,很懂语文教学。他不仅谈到了启发式、教学相长以及怎样学习的问题,而且谈到了一节语文课怎么上,谈到要重视揣摩词句的表达作用与效果,重视语文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要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说与写的训练。这与当前我们研究、改进阅读教学的思路多么吻合!

今后一个阶段,改革阅读教学建议抓住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语言”。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譬如,同是幽默,老舍有老舍的幽默,(如,《猫》),鲁迅有鲁迅的幽默(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碰壁”),丰子恺有丰子恺的幽默(如,《白鹅》)。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不少词句形象传神:“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早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

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如,你还知道哪些或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第二个关键词是“多元模式”。要摒弃单一模式,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无论哪种模式,都要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

阅读教学要有基本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如,自学──指导──练习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

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

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5.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篇五

全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赛于2010年10月12日至15日在乌海展开,来自全区的数学教师在乌海参加了这次活动。听课虽然辛苦,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听到了一节节精采的课堂表演,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给自己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再次充电加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责任,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感受了许多。这次所交流的课,是全区层层选拔出来的优质课,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每堂课各有特色,堂堂精彩。下面我就自己在听课中的感受和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先来说说自己印象比较深的几节课。先来谈谈乌海海渤湾六完小的高小惠老师讲的《有余数的除法》,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课堂朴实自然,教学思路清晰。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复习旧知—创设情景---探索算理-复习巩固-小结。我觉得她本节课的亮点是探索算理的教学,她精心设计,用课件把分苹果的过程巧妙的和算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算理,她第一步先演示分苹果的过程,得出商,告诉学生在竖式里商的位置并且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的原因,第二步是演示让学生明白商和除数乘起来的意义,第三步的演示让学生弄明白了原来的总数和分掉的总数相减所表示的意义,通过以上几步的演示,教师把分苹果的过程和算理紧密结合,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算理。她的这节课上得很实在,把算理和实物演示结合的如此完美值得我们学习,在我们平时教学中非常实用。

乌海海渤湾二完小的冯晓霞老师讲的《长度单位》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这节课主要特点是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她的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第一步,是让学生体会要统一标准去量的意义。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用多种学具测量,有三角,小棒,方块等,让学生用不同的学具去测量同样的东西,学生发现结果不同,就会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教师再适时的引导,学生很快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原来是测量工具不统一的原因,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理解统一单位的目的。这一步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做得好的地方是,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明白道理,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再者,教师细致的引导也很关键。第二步:认识尺子。教师采用观察汇报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学生学的积极主动。第三步:让学生感受一厘米。这一步教师采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体会,比如:量一量边长是一厘米的小正方体,在纸条上剪一段一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一厘米,估一估大约一厘米的小棒,找一找生活中一厘米的物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深刻的认识了一厘米。这位教师能采用多种方法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乌兰浩特胜利一小的鞠菲菲讲得《垂直与平行》确立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探究的问题在矛盾中、行动中自然生成。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她的课件也做得很棒,演示的很直观。课堂设计很大气,教师和学生生生互动的比较好。教师收放自如。

还有呼盟的教师麦忠华讲得《统计和可能性》这课中教师把游戏和教学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轻松的学习的环境,愉快的学习。他用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以及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乌海市五完小的教师执教的,《直线和射线》她的课的特点是:新旧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学层次清晰,再者就是注重让学生尝试,比如:让学生尝试画直线,画射线。尝试过一点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然后教师引导总结规律。

巴盟曙光的梁丽霞老师执教的《分类》,她的课的主要特点是:思路清晰,引导有序。教学和生活结合紧密,并注重思想教育。她的教学思路有三步:第一步,通过去喜洋洋文具店找文具,体会分类的意义和好处,再去懒洋洋的文具店帮它整理文具,让学生明白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分类,理解分类的意义。第二步:学习分类的方法。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让学生给学具分类,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分类的方法,并明白按什么标准去分。第三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整节课前后联系紧密,层次清晰,这说明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的很到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觉得是能钻研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把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当然还有很多的好的课,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的说了。

纵观这十几节课,谈谈自己总体印象这些课都有一下共同的特点:。

一.返璞归真,数学课有“数学味”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本次的观摩课中老师力求挖掘“数学味”,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赋予数学思考,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挖掘和渗透,教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逐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返璞归真。

二.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自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自主意识,养成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也成功的扮演了自己指导者、设计者、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能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各种活动,如感知活动、操作探究活动、从而获得大量的直接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

三。情境创设自然贴切。

“各位执教老师善于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注重学用结合,使学生对本来枯燥的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当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时,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利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

四.以生为本,亲自体验。

老师们精心选择身边的素材当教具、学具,使学生看到的更直观、更形象、更能亲身感受。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让学生通过协调配合,认真实践和探索,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让学生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活动的、讨论的、合作的和表达的机会;尽量的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自己的一些思考表达出来,注重学生课堂思想活动。所以说老师过多的讲,过多的解释基本没有了。

六、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亲和力,讲解深入浅出,课堂评价及时到位。

七.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体现数学本质,思维训练到位。

八.采用多种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注意合作的实效性。

2.体验学习。体验---感受---理解---表达---建立新知

3、探究学习猜测—验证—交流—达成共识

4、讲授学习注意启发

5、注意信息技术整合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明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因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在平时要多与别人交流,因为众人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充分关注孩子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多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把握好教材,合理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真正落到实处,尽量让每个学生喜欢数学。

6.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篇六

全国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于2009年5月5日至5月9日在河南省洛阳市的河南科大体育馆和洛阳新区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00名教师、教育专家参加了本次观摩会。

该观摩交流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评比最高级别的盛会。在本届观摩交流会上,32名全国小学数学界精英将进行为期3天的赛课活动,集中展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由于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只能派一名教师代表参加赛课活动,参赛教师无一不是小学数学界的教学精英,其所讲的课也将成为引领数学课堂教学的“风向标”。

我市爱菊艺术学校张莉老师代表浙江省参加了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张莉老师在省、市、区教研员和学校老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近一学期的充分准备,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来自全国的数学教育专家和老师们的检阅。虽然由于组织上的安排原因,临时要求我们的二下《万以内数的认识》内容借一年级(只上了百以内数的认识)学生来上,给我们带来了教学和心理的负担,但是在大家的精心策划下,张莉老师克服种种困难,镇定自若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演绎着精彩的课堂,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广大听课老师的称赞。特级教师陈昕说:“远远地虽看不清老师的面孔,但嗓音悦耳,调控自如;学生回答虽然奶声奶气,但在老师引领下回答到位,参与积极。最欣赏的是看似不经意的精心设计,值得品味。”

经过三天的紧张激烈的评比,我市张莉老师获得了第九届全国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一等奖。这不仅是我省的光荣,更是我市的光荣。十年来我市有三位数学老师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全国最高级别盛会的赛课活动,这在全国也不多见。这些成绩的取得见证了我市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同时我们也感谢培育和帮助他们成长的学校和老师们。

7.第九届音乐观摩大班韵律活动 篇七

第九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

大班韵律活动:《蛀虫和牙齿》

动作建议:

第1段:创编小蛀虫找牙齿、吃牙齿和牙齿疼痛的表情及动作。(音乐响起时,小蛀虫跑着找牙齿;音乐休止时,小蛀虫停下来做啃牙齿动作,被啃到的牙齿做出疼痛的表情及动作。)

第2段:创编第二段小蛀虫跳圈圈舞、做鬼脸和牙齿生气的表情及动作。(第l-4小节:小蛀虫跳圈圈舞;第5小节:小蛀虫对牙齿做鬼脸,牙齿做出生气的表情及动作;第6-9小节同第1-4小节:第10小节同第5小节。)

第3段:创编牙齿洗澡、小蛀虫躲藏的动作。(“大牙刷”出现,牙齿做洗澡动作,小蛀虫躲藏起来。被“大牙刷”刷到的小蛀虫要跟在牙刷后面,最后跑出嘴巴,牙齿做胜利的动作。)游戏玩法:

1.幼儿围坐成圆圈作“嘴巴”,几名幼儿当小蛀虫,其他幼儿在座位上当牙齿,教师或一幼儿当大牙刷。

2.第1、2段,小蛀虫和牙齿跟音乐互动;第3段,“大牙刷”出现,小蛀虫躲藏起来不能动,被刷到的小蛀虫要跟在“大牙刷”后面,并在听到吐水“手r”的声音时,跑到“嘴巴”外面的水池中。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了解乐曲的三段结构和表达的内容。2.创编蛀虫和牙齿的各种动作及表情。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音乐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圆形座位摆放、图片三张(小蛀虫吃牙齿、小蛀虫跳圈圈舞、刷牙)、自制大牙刷一把、记号笔、白纸。

2.经验准备:幼儿对蛀虫和牙齿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教师:今天呀老师我带来了三张关于小蛀虫和牙齿的图片,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

师:先看这个,它在干吗呀? 啃牙齿 谁在啃牙齿? 2.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三段结构和每段音乐的内容。l)完整欣赏音乐,教师随音乐画出完整图谱。

2)根据音乐,自主把三张图片与相应的每段音乐图谱进行匹配。3)边听音乐边看图谱,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3.分段创编蛀虫和牙齿的动作及表情。

1)创编第一殷小蛀虫找牙齿、吃牙齿和牙齿疼痛的表情及动作,并分角色随音乐合作练习。

2)创编第二段小蛀虫跳圈圈舞、做鬼脸和牙齿生气的表情及动作,并分角色随音乐合作练习。

3)创编第三段牙齿洗澡动作,加入游戏规则: “大牙刷”出现,牙齿做洗澡动作,小蛀虫在“嘴巴”(圆圈)内躲起来不许动。“大牙刷”刷到哪个小蛀虫,被刷到的小蛀虫就要跟在“大牙刷”后面一起走,并在听到吐水“扑”的声音时,跑到“嘴巴”外面的水池中。4.完整进行音乐游戏,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1)请几名幼儿当小蛀虫,其他幼儿当牙齿,教师当大牙刷,跟音乐完整游戏,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2)交换角色,跟音乐再次游戏。5.谈话,感知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8.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篇八

东北师大附中:丁则惠

一、教学内容与内容解析

1.内容:

统计,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的第一章“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的第一课时:简单随机抽样.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另一类是如何根据对样本的整理、计算和分析,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种推断.可见,抽样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简单随机抽样作为一种简单的抽样方法,又在其中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习后面的其它较复杂的抽样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强化对概率性质的理解,加深了对概率公式的运用.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中已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体验统计思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分析得到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常用实施方法.这些活动的实施就是想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它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初步形成运用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用数据说话)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本课题为“简单随机抽样”,主要学习简单随机抽样的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上讲,“简单”是指抽取的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获取简单随机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代表性,即要求样本的每个分量Xi与所考察的总体

X具有相同的概率分布F(X);(2)独立性,X1,X2,„,Xn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也就

是说,每个观察结果不影响其它观察结果,也不受其它观察结果的影响.当然在有限总体中,样本的各个观察结果可以是不独立的.在本节课中,要将这些关于随机抽样的理论,用浅显的例子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的内容应侧重于如何使抽取的数据能代表总体,即抽取的样本要能反映总体的本质特征.要抓住两个特征展开,要求抽取的样本有代表性,样本的容量要适当,太大没有必要,太小不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其次,要体现独立性,在简单随机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说明这种抽样的方法是独立的.抽取的样本的分布与总体分布相似度越高,样本的代表就越大.这就为后续学习三种抽样方法的形成与评价提供基础.

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关注人文内涵是新教材的显著特点.丰富的生活实例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体验生活即数学的理念,体验用算法思想解决模式化问题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与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学习统计的意义,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

(3)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这里随机抽样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但在此处学习正是体现知识的螺旋上升,这里提出的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应该更加理性.

(4)通过实例分析随机抽样应满足的基本条件.作为教师要明确学习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用样本估计总体,要使所抽取的样本能估计总体,抽取数据的方法要根据对数据的要求而定,方法应该是量身定做的.

(5)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教学过程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囿于教材顺序的限定,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能力. 2.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3)和(4)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要建立一种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借助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形成推理的直观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数学的一种基本思维过程,经历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活动。

教学目标(5)是学生初学时不易达到的目标,教学时要紧密地结合学生熟悉的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实例,是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应该关注的要点,体会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抽样方法,各种方法适用情况,及对比

难点:简单随机抽样中的等可能性及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随机数表法应用。本节课是学生在义教阶段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抽样、总体、个体、样本等统计概念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这是义教阶段统计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不应停留在对普查与抽样优劣的比较和方法的选择,而应该发展到对抽样进一步思考上,主要应集中的以下四个问题上:(1)为什么要进行随机抽样;(2)什么是随机抽样(数理统计上的随机抽样概念);(3)简单随机抽样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4)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关注数据收集的方法应该由目的与要求所决定的,任何数据的收集都有一定的目的,数据的抽取是随机的.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要从随机现象本身的规律性来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特别是要突出简单随机样本的两个特征.要改变学生仅从形式上来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随机抽样中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雏形,教师不必进一步明确界定概念,可待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如何发现随机抽样的公平性,也就是“如何去观察,才能发现规律”。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到几个事实,但是如何去观察,这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教学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总结出观察一定要有目标,并用具体问题让学生练习进行体会。

四、教学支持条件

本节课教学支持条件首先是学生已经学习过随机抽样的概念,因此教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教材例题的选取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通过投影和计算机,扩展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征,在教学中选择问题引导、事例讨论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利用随机数表法从40件产品中抽取10件检查。(2)分小组进行社会问题的实际调查,题目自拟。

9.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篇九

通 知

中数【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分会):

在征求各地意见和总结我会多年举办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我会2012年工作计划要点,经我会2012年主要领导工作会议研究,决定于2012年10月下旬(具体地点待定)举办“第八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为广大初中青年数学教师搭建更好的课堂教学研究平台,为与会代表提供更多交流、研讨空间,通过活动推动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本次活动决定进一步改进活动的方式。现将举办本次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观摩与评比活动的名称、主办方

名称:第八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二、观摩与评比活动的目的

推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青年数学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青年数学教师树立先进的数学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过程科学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造就一批数学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三、参加评比活动教师的条件

当前在一线任教初中数学,年龄在40岁以内(1972年9月30日以后出生)。

四、各地参加评比活动的程序、名额分配和比例

(一)二级评审

观摩与评比活动设优秀课一、二、三等奖,由我会颁发获奖证书。

我会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分会)评出二、三等奖,报我会秘书处,经我会学术委员会复核确认;同时推荐参加评比的一等奖候选教师,一等奖由我会学术委员会评委会评选。

(二)名额分配

一等奖候选教师名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4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名。

(三)名额比例 一、二、三等奖的比例为1︰2︰4。

五、具体要求

(一)参评教师报名表

各地评出的二、三等奖教师和一等奖候选教师,均需填写《参评教师报名表》(见附件一),并提供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二)课题选择

各地一等奖候选教师的参评课题,采取指定与自定相结合的方式。1个指定课题、3个自定课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个指定课题、1个自定课题)。各地的指定课题(见附件二)已在我会2012年主要领导工作会议期间,随机抽签确定。请各地按照指定课题进行落实,其他课题自定。为了使本次活动的课题能覆盖初中的主干内容,同一地的课题不允许重复。

(三)教学设计

一等奖候选教师的优秀课必须提供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解析,2.教学目标设置,3.学生学情分析,4.教学策略分析,5.教学过程。具体要求请参考《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标准(修订版)》(试行稿 2012年)。

(四)录像光盘

一等奖候选教师的优秀课必须提供本节课完整的录像光盘,时间约45分钟。录像光盘要求图像和声音清晰,全面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录像光盘一式六份,在活动开始前30天送交我会秘书处,以便分发给评委,提前做好评选准备工作。

(五)展示课件

一等奖候选教师必须提供参评课例的展示课件。

(六)4节课例的点评文字稿

各地必须提交一等奖候选教师参评课例的点评,每节课例的点评文字稿为300~500字。

教学设计、展示课件、4节课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节)的点评文字稿等均以电子邮件附件的方式,于活动开始前30天寄至msmathedu@qq.com。

六、活动内容

(一)录像课展示与自述

所有一等奖候选教师提供具有研究价值的优秀课在大会上进行展示与评比。

展示方式:对每节课完整的录像进行适当剪辑,提供约25分钟视频供与会代表观摩。要求参评教师一边自述、一边展示视频,自述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用视频说明自述的内容。

每个完整的录像课展示与自述时间为30分钟,其中自述时间约5分钟,视频展示约25分钟。展示与自述结束后,由现场评委进行点评、提问,并组织现场交流与研讨。具体方式:录像课展示和授课教师自述(30分钟)→评委点评、提问,组织现场交流和研讨(15分钟)。

(二)东道主提供1节优秀观摩课

授课教师在本校按教学进度实地授课,1节,授课时间为45分钟,点评15分钟。

七、组织形式

(一)会场

1.录像课展示和自述:8个会场,每个会场约300人;2.东道主提供1节优秀观摩课:1个会场,约2000人;3.大会报告:1个会场,约2000人。

(二)活动程序

录像课展示和自述→东道主提供1节优秀观摩课,大会报告,协办方、主办方致辞,大会颁奖。

1.录像课展示和自述

录像课展示和自述分在8个会场,每个会场约16节,每节约需45分钟。每个单元(半天)每个会场研讨4节课,共需要4个单元时间。

2.东道主提供1节优秀观摩课,大会报告,协办方、主办方致辞,大会颁奖

(1)1节优秀观摩课,60分钟;(2)大会报告,60分钟;(3)协办方、主办方致辞,30分钟;(4)大会颁奖,30分钟。共需要1个单元时间。

八、活动评委会的组成

活动评委会原则上由我会学术委员和理事组成,聘请部分非理事的现职初中数学教研员和初中数学教师代表作为评委会成员,每个会场评委不少于4名。

九、收费标准

观摩代表需交纳观摩费和资料费300元(暂定),食宿和往返交通费用自理。一等奖候选教师、我会理事以及非理事的省级现职初中数学教研员免收观摩费和资料费。

十、设立优秀组织奖

为了进一步推动各地优秀课观摩活动的开展,调动各地参加观摩与评比活动的积极性,使本项活动成为推动各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平台,本届活动设立优秀组织奖,由学会给予获得优秀组织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研究会、分会)适当奖励。

优秀组织奖的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严格按照评比活动的各项要求开展工作。

2.参评教师成绩优异,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受到评委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3.所在地理事按时参加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严谨、认真、细致。4.所在地观摩代表踊跃,会场秩序良好。

5.提交一份本地组织本项活动过程的简要报告,包括一等奖候选教师的产生方式,对本项活动的理解,以及对本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等。

十一、其他

1.请各地应严格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落实相关事项。

10.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篇十

龙里中学 数学组 黄修禹 2010年4月

一.教材分析

“ 函数奇偶性”是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函数奇偶性是函数重要性质之一,函数奇偶性既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也是今后研究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这一节利用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形结合思想将贯穿于我们整个高中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当中。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本节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探索发现、数形结合、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函数的奇偶性应重点研究。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奇函数与偶函数的概念。2.能力目标:

(1)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函数奇偶性。(2)能运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3.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2)通过对函数奇偶性的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三.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学情分析:

思维方面: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已能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一些简单的图形,但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还是比较薄弱,通过恰当的培养和引导能够使得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知识方面:通过初中所学的对称图形以及对称的概念的学习,对函数定义域、值域的理解和学习,学生也基本掌握了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和学习函数,但是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来加深对函数奇偶性本质的认识。问题诊断:

学生对图象的对称已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问题1的设置,引导学生回忆,为下一步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认识做铺垫。同时通过回忆让学生感受对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

学生对对称图形比较熟悉,在举例时可能会举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不是函数的对称图形,为强调

本节课研究的是函数的对称性问题,问题2的设置将对称图形限制在了函数范围内,于是学生就很容易得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形等对称图形,从而引入概念。

学生对图象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这里以学生较熟悉的f(x)x3切入,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从直观入手,从具体开始,逐步抽象,既做到了“直观、具体”,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这里恰当运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图象上运动的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直观得到这两点横坐标总是互为相反数(可加问题,两横坐标的对称性是什么?学生可得出关于y轴对称(易)或原点对称(较难),为得出后面结论2埋下伏笔),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使学生获得由“形”到“数”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奇函数的概念(对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问题4突出奇函数的“形”的特征。

几何画板演示f(x)x2图象,在类比奇函数的概念学生容易总得出偶函数的概念及图象性质。由于学生的代数变形能力、判断归纳能力较差,为了防止学生在对例题第(3)小题的解答时,出现f(x)(x)52(x)2(x52x2)f(x)这种生拉硬套的错误解答,所以我在板书例题(1)(2)时将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分为了三步:

第一步:先求出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第二步:写出f(x)与f(x)的表达式并化简。

第三步:确定f(x)f(x)与f(x)f(x)是否成立?是一个成立还是两个都成立,还是两个都不成立?

第(3)小题的另一作用是为了加深对概念中“任意”两字的理解。

讲解完例题的前三个小题后总结:这三个小题的定义域都是R,而函数奇偶性判断的结果却不一样,学生自然容易得出结论2(对函数奇偶性概念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理解)。

第(4)小题加强函数奇偶性的判断。第(5)小题强调结论2。由于学生做题时缺乏化简的意识,故我设置了第(6)小题,强调对于较复杂的函数在判断其奇偶性时要有化简的意识。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的设置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理解及函数奇偶性判断的强化。拓展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加强学生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理解及函数奇偶性性质的运用。四.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

1.教法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是认识与发展的主体。”遵循“教必须以学为基础”的原则,结合学生在形象思维能力及概括、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我选择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2.学法分析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的水平,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充满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参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知识“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显得充分自然,合作学习的能力会得到较好的发展。预期效果:

(1)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有更深的了解

(2)能提高学生的代数变形能力及归纳能力

11.举办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篇十一

课堂教学点评

本次教学评比活动共有21名来自我全省各市县的教师参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个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已圆满结束。通过本次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评比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各位参赛代表对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但注意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学习,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功能与价值,有效的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实效。下面就本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进行简要点评如下:

一、主要优点

1、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堂氛围好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所选内容应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大量研究也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如洋浦教科办的尹巧宁老师模拟小火车慢跑为情景的准备活动;白沙第一小学的符晓东老师将持轻物掷准的教学内容与打老鼠活动相结合等。“生活情景”的巧妙应用,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氛围中,大大的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兴趣和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这种贴近于日常生活的“情景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和感悟到了体育的魅力,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终身体育的养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2、应用音乐辅助课堂教学,效果好 音乐的节奏,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一首节奏强劲,旋律优美的音乐,能使人感到力量,激发人的激情,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一首节奏舒缓的音乐能有效的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

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不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较好的降低学生运动后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有效的消除学生运动后的疲劳。从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们看到大部分老师在导入部分(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放松活动中)应用音乐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得到了加强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和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学习为中心的一门课程,运动技能的学习体现着体育课程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应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使他们掌握能终身受用的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有偏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强调人文性目标,一切以学生兴趣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情景活动、主题活动和体育游戏等取代或弱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导致学生体育基本知识缺失、运动技能低下和体质下降现象。

在本次体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我们欣喜的发现,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已不再只停留于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形式教学,而更加重视学生对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充分展现了体育课堂应有的意义与功能价值。

4、课程教学贯彻了身体练习为主的原则,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一堂好的体育课教师必须做到精讲多练,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同时,保证学生得到应有的身体练习。尤其在我国青少年二十多年来体质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练习,保证体育课堂学生身体练习的时间和运动负荷,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从本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采用了较为合理的组织形式和练习方法,充分保证学生的学练时间,大多数课堂学生的练习密度保持在45%以上,为学生的技能学习与身体练习提供了必要的学练时间,这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问题或不足

1、教学目标的制订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

2、教学重点、难点在课中的体现不足,或处理不当;

3、教师的讲解示范能力有待提高;

4、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或随意性大;

5、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和运动负荷的正确把握有待加强。

(1)准备活动的内容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要根据课的主教材选择一些专门性练习,提高准备活动的针对性;

(2)准备活动的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不宜过大,一般让学生微微出汗即可。

6、放松运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放松活动除了全身性放松以外,还要注意注意运动负荷较大部位的放松,提高其针对性。另还可以以音乐为背景,可以通过动作和心理调节相结合提高放松活动的有效性。放松活动做得好,能有效的消除运动疲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否则适得其反。

7、教师评价要客观、科学;

教师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评价,不能夸大,也不能脱离实际情况或凭空夸大。

8、对民间、民族体育项目或文化引进体育课堂,优化课堂资源做的不够;

三、几点教学建议

1、合理设置学习目标

(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应有所侧重。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课堂学习目标的表述应具体、明确和可检测,有的教师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上过于笼统,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在情感目标中有的教师不管具体教学内容如何,硬将学生的合作精神、勇敢顽强的意志、集体主义精等均列入课堂目标之中,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应有所侧重,不能面面俱到,否则会使我们迷失教学方向,并影响我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正确评价。

(2)目标难度要适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确定目标难度,目标难度过小或过大不但不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学生体能的发展,而且也难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愿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合理设置目标难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科学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特征、体能发展敏感期和心理发展特点等,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贴近生活的、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可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注意民族的地域性的体育项目加工处理与课堂引入。

3、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要符合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2)要在传统传授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合作互助等能力。

4、提高课堂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高中读后感800字下一篇:“观点类”材料作文高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