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精选8篇)
1.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 篇一
200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郑板桥相关材料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他们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点评】
6月17日下午,上海高考作文阅卷结束,记者获悉,今年本市再次出现高考满分作文,该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获得了70分的满分,这在上海近年来的高考中很少见到。
2005年,本市曾高考出现了一位满分作文,但专家认为那篇文章的观点有点偏激,作
文得分为68分,因考生书写比较好,加了2分书写分,最后作文得分为70分。而今年,高考阅卷时,真正出现了一篇满分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描写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关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感,获得所有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再次赢得高考作文70分的满分。
“高考作文优秀作文就是要求文章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作者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不需要任何包装。今年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的立意非常好,角度新颖,文字间还透露出作文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一位参加本次阅卷的教师告诉记者,这篇作文之所以得到满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考生写出了真情实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具体来说,首先,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文章的结尾写得非常好:“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考生写作的面非常广泛,这说明很多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这位教师告诉记者,今年有不少考生将视线投向了民工、乞丐、三校生等弱势群体,从作文看并不是他们临时应景之作,而是他们平时就对生活有所思考的体现。有一篇写身边的弱势群体——三校生的作文也得了高分,考生不仅写出作为中学生自己曾经对他们做过调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证明帮助这个群体的必要性,还呼吁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关注,“这也让我们这些阅卷者体会到,90后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冷漠,他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也许还不够成熟,但是饱含可贵的悲悯和真诚,这是很可喜的。作文也能把这种感情揉入,就一定能获得高分。”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分析今年的作文题目《他们》时指出,题目引导考生走出个体和小我,学会关注他人,学会多元视野关注社会。“他们”一题,其开放性落实在题材、体裁、思想等多个层面上。就题材而言,如果考生是记叙生活中的人物,就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群体,展开叙述描写。这位考生小小年纪,将视角转向同龄人——民工子女,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
2.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 篇二
一、试题命制特征
1. 考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
文综历史卷突出对学科内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选取了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 反映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图片等作为命题素材。如怀素书法、唐三省六部制、严复、尼克松访华、上海合作组织、十二铜表法、巴黎公社、不结盟运动、中西经济发展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甘地等。
2. 考核目标基础与能力并重, 体现高中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
(1) 试题在整体设计上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体, 既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进行考查, 又不是对主干知识的简单重复。选择题基本上考查“阅读和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两项能力, 强调分析与思考, 注重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 相当多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试题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 提升能力考查的层次。如选择题第15题考查了“明代商品经济”, 第18题考查了尼克松访华、上海合作组, 第21题考查了巴黎公社。试题还注重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6题“名人陵墓”、第20题“研究性活动宣传海报图”、第23题“华盛顿邮报”等重点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第17题“史学观点”考查史学理论与方法;第41题C考查通过提取材料中甘地经济思想的信息并加以评价的能力。 (2) 试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通过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营造新的历史情境,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阅读、理解、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选择题第14、15、16、18、2021、23、24题;从主观题来看, 重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阅读材料, 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如38题、41题A北魏孝文帝改革;41题B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41题C甘地经济思想及评价采用了新素材。 (3) 适度体现学科之间的综合。如选择题第15题“明代福建商品经济”在选项中糅合了地理知识, 第24、25题用上海世博会与中国茶文化为载体形成题组, 分别考查历史、政治学科知识, 第20题更是融历史、地理、物理学知识与研究性学习于一体, 第38题以经济学图表资料为素材,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加以解读、分析, 在巩固2009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探索成果的基础上, 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与交叉。
3. 试题注重“新材料、新情景”, 凸显新课程观。
新课程观强调教材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而非惟一资源。新课程高考依托各种课程资源来命题, 此次试题设置了大量的新情境题。如第13题“书法家”、第14“唐三省六部制”、第15题“明代福建商品经济”、第16题“名人陵墓”、第17题“史学观点”、第18题“尼克松访华、上海合作组织”、第20题“研究性活动宣传海报图”、第21题“巴黎公社”、第23题“华盛顿邮报”, 主观题38题中国与西欧对比、41题A选修1——北魏孝文帝改革;41题B选修2——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41题C选修4——甘地经济思想及评价, 也采用了新素材。
4. 注重对史学新范式的考查, 整套试题渗透文明史观、整体史观。
如选择题第13题, “日本平假名与中国草书”考查中华文明的扩展与传承, 第16题“名人陵墓”是对严复的维新思想的考查;第18题“尼克松访华、上海合作组织”展示新中国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所秉承的“求同存异”原则;第19题“十二铜表法”、第21题“巴黎公社”、第22题“不结盟运动”是对政治文明的考查;第38题既体现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又从全球视野看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历程。选考题都体现了对政治文明的关注, 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选考题41题A、41题B、41题C, 从问题的设置上, 第一问往往是根据材料获取信息, 第二问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内容考查上, 三道选考题蕴含着对民族关系、政治民主化、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话题的关注。
5. 增加乡土气息, 体现福建特色。
许多试题都体现了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 试题巧妙挖掘反映我省区域经济特色和宝贵精神遗产的命题素材, 为考生营造出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如第如选择题第15题“明代福建商品经济”、第19题“名人陵墓”、第24题“福建茶叶”。这些试题体现了命题者力图结合福建省的历史与现状, 从乡土历史的角度命题, 反映福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概况, 引导考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情操, 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福建特色题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一是学习历史既要关注国内外时事, 又要重视省内的时政热点及有关的重大方针政策;二是学习历史要做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做到对历史上的社会问题进行现实的思考, 以现实中的社会问题进行历史的联系、分析;三是地方元素可充分反映整体历史的发展, 考查考生对整体历史发的认识和理解。
6. 关注社会热点, 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试题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和重大现实问题为素材, 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 关注现实问题。第18题“尼克松访华”, 体现的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也展示新中国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所秉承的“求同存异”原则, 200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三十周年。“巴黎公社”题考查的知识点之一是公社产生的背景, 即普法战争后法国的状况, 2010年是普法战争爆发140周年。第24题“福建茶叶”题则直接以上海世博会为切入点。第38题既体现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又从全球视野看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历程, 其中第 (4) 问要求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更凸显了时代性;选考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实际上是对当前如何处理好我国民族关系的一种思考。选考题“甘地经济思想及评价”蕴含着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话题的关注。试题巧妙地将历史学科知识与现实热点有机结合, 凸显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 充分体现了历史高考命题的时代性、现实性。
7. 选修模块单独设题。
与2009年福建文综卷一样, 福建文综卷历史试题的选修模块单独设题。如41题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查的是专题北魏孝文帝改革;41题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考查的是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41题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查的是甘地经济思想及评价。从问题的设置上, 第一问往往是根据材料获取信息, 第二问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从内容考查上, 三道选考题蕴含着对民族关系、政治民主化、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热点话题的关注。从能力的考查上, 则涉及了高考要求的“五种能力”, 即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二、2011年历史高考复习的策略
1. 重视历史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是指那些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因素, 它们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点或知识板块。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建立主干知识网络, 把分散的或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 使之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主干知识网络, 力求做到“点透、线通、面全”。
教师在历史复习中要做到: (1) 在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注意对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和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的掌握。 (2) 以课标、考纲为基准, 掌握教材。凡是课标、考纲中没有的, 阅读即可;以所用版本教材为主, 根据课标、考纲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以求全面、准确理解课标内容。 (3)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和复习中, 应该将小而灵活的专题教学渗透到新课教学、单元复习中,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建立知识联系。 (4) 在教学中要强化记忆, 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记忆方法, 让学生平时记得住, 考试时用得上。 (5) 形成完整复习体系。注重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像上新课一样, 把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讲透, 形成点、线、面的历史立体知识体系;第二轮复习要“基于考纲, 重整教材”, 进一步打通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 形成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知识专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整合知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轮复习要针对热点有机联系。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 在历史教学中主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对历史概念的阐释能力, 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语言和教材语言的互译能力, 做到“论从史出”。 (3) 加强历史资料收集、整理、提炼、分析能力的训练, 做到:能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能够准确概括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4)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打破思维定势, 培养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树立问题意识, 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 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5) 重视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的训练, 充分利用《考试大纲》提供的样题和以往的高考经典题型, 反复练习, 熟悉和掌握高考的知识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积累答题的经验和技巧。解题要力求做到:行文规范, 用学科语言答题;行文简洁、清楚, 行文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 做到答得少, 点要全。提前按高考答题模式训练;问答题答题要求做到:审题、组织答案、打腹稿、简单草稿, 最后答题。
3. 运用新的史学范式进行历史复习。
高考按新的史学范式来考查学生, 这就对历史复习的范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以“文明史”为总纲, 以“现代化”为主线, 以“全球化”为导向, 吸收历史学术研究的新变化、新观点, 融入历史的复习备考中。 (1) 按整体史范式构建新的历史知识体系; (2) 按现代化范式构建新的历史知识体系; (3) 按文明史范式构建新的历史知识体系。在这三种范式中我们进行历史复习时可适当选择一些较典型的内容进行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让学生对这三种体系有所了解。这三种史学范式相互联系, 现代化范式和整体史范式更多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以及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 实际上是属于文明史范式所强调的一个特定阶段, 我们可根据特点有选择地运用构建知识体系, 如有关世界近现代史可突出运用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构建知识体系, 中国古代史可用文明史观构建知识体系, 中国近代现代史则可兼顾几种史观构建知识体系。
4. 加强乡土知识教学。
对有关本省的历史知识, 学生要给予足够重视, 并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整合, 形成系统的知识, 得出新的认识。在复习中我们可以以地域空间串联历史知识, 如涉及福建的主干知识有: (1) 古代史:唐宋时, 泉州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明清时期闽商成为十大商帮之一。朱熹:我国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是理学集大成者。李贽:晋江人。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2) 近代史:鸦片战争后, 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福建的福州、厦门为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开放仍属当时福建的台湾淡水。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沈葆桢 (1820—1879) :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 被推向前台, 中国“船政之父”。严复 (1854—1921) , 近代著名思想家。1928—1930年, 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中在福建的有赣南闽西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 (3) 现代史:“一五”计划成就鹰厦铁路。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福州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闽南三角区 (闽东南地区) 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另外要注意关注本省的重大考古成果;本省党委和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 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
5. 关注现实和热点问题, 学以致用。
我们在教学中要: (1) 适当关注与教材主干知识联系密切的热点, 进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 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收看有关的新闻电视节目和浏览重要的一些报刊杂志, 关注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大方针政策, 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把历史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让学生融入历史, 树立社会责任感。 (2) 有意识地补充课本没有的新材料, 创设新情景, 提高析文识图解表能力;适时地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会贯通, 增强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抓主体线索, 选取史鉴价值大、现实感和综合性强、创新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专线挂靠;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紧扣教材, 科学地处理“热点”与“冷点”关系, 鼓励学生思维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养成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思维方法;把重点放在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现代意识的养成和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针对性训练上。 (3) 2011年复习要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谐意识、科技教育问题、民主法制意识、国际意识、责任意识等;周年历史事件有2010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370周年、普法战争爆发140周年、八国联军侵华110周年、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20周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40周年等。
6. 加强选修模块内部专题的整合。
3.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 篇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 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3.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再现
真理之路
苏格拉底坦言:“追求真理是人人拥有的权利。”正是是历朝历代仁人志士的漫漫求索,才开掘了那通向真理的大道。然而大道一旦筑成,便是永恒不变的吗?不,每个人都应认识到,新的道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我们常常更愿意追随人群,安心地踩在已知的大路上。古斯塔夫《乌合之众》中分析到大众没有辨识能力,因而也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事实证明,许多观点轻而易举地得到普遍认同,仅仅是因为大部分人感到这没有问题,他们不愿意运用自己的头脑,形成独特的看法。
人都是贪恋安逸的动物。我们宁愿抛弃自我的灵光,以空荡的身躯随波逐流,是因为我们相信既定的道路是安全的。同时,我们也在惧怕,惧怕自己不小心踏入了那未知的、前途未卜的道路,使得自己与众人失联,独自坠入深渊。于是,我们给自己的思维设了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殊不知,自我的极权已然将探求真理的机遇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尼采言:“我们要抵制把未知贬为邪恶的诱惑。”人们并不知善与恶、荣耀与鄙陋、真理与谬误皆是一株植物的果实与根。它们不需要同时出现,但正面事物可以是反面事物努力培育出的结果——可惜,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惧怕走错路,总是将未知之路一概视为危险,这便斩断了本可以培育出美丽新真理的植物的根茎。
真理并非永恒,那些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却常常延绵千年——这是可怕的。一条道路走上数千次,难免会破损不堪,然而谁都不愿成为第一个开辟新路的人。这便使整个社会成了一所旧式学堂,人们在其中学习上一辈的经验,学成后再管教下一代,永续轮回,恒久不变。这样的社会不断将人的生命潜力榨干,生产出一批又一批模式化的脑袋,而这些脑袋只知追随,无法诞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新思潮。
这么一来,像“思考”、“探索”这类动词皆可抛去,人们像是机械收缩伸展的海绵,在陈旧的道路上蠕动着,却除了咸腥的海水什么也吐不出来。世界甚至会退回大爆炸时期,因为我们已然没有前进的希望。
船看似在航行,实则是为了找寻港口,我们每个个体,于人生的无边大陆上行走,不应不明目的何在。我们始终在探寻着通向真理的道路,无论世界如何瞬息万变,如何纷繁复杂,我们都要坚定自己脚下的步伐,要坚信真理之路不止一条。
满分分析
1. 逆向思考,步步创新。一般来说,一旦遇到陈旧的材料,不经思辨便很容易落入俗套。福建卷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但可能会写得空洞,缺少自己的独特思考和体验。其实对作文材料的感悟和理解是允许有分歧的,只要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即可,可认同,可否定,可补充,可综合,只要做到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敢说真话实话、我口说我心就行。“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这句话本身没有错,关键是看你怎么去理解。该考生在“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从众走他人的路”这一问题上,立场是非常明确的。作者针对材料1大胆质疑从众的社会现象。在从众心理喧嚣的当下,尽管“随心而动”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做清醒的行者,仍是人们心灵的选择。作者也告诉我们要敢走,不怕错,走自己的路,走一条不同寻常的真理之路。
2. 透彻分析,针针见血。考场作文中,以例代议的现象不少。如何解决说理不透彻的问题?必须选好切入点,找到分析的突破口。作者亮出自己的观点“新的道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后,借用古斯塔夫《乌合之众》中的分析来增强论证的权威性。然而又不仅仅凭借名人名言,而是从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来剖析人们愿意从众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因为人们要寻求“心理安全”。接着又直言不讳地批评那些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带来的严重危害,令人忧虑与深思。透彻分析就是要充分挖掘根源,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问题找原因,抽丝剥茧,让自己的观点突出鲜明。
3. 思维严密,层层推进。本文说理自然流畅,大量使用关联词,使思维逻辑严密紧凑。比如第三段,作者在分析“我们宁愿抛弃自我的灵光,以空荡的身躯随波逐流”时,仔细探究了原因。之后,一个“于是”推出了“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进而将“探求真理的机遇扼杀在了摇篮之中”的结论顺理成章地得出。如果说第三、四段是作者承接开头,那么第五、六段则是反向推理,作者在分析“一条道路走上数千次,难免会破损不堪”之后,一个“然而”引出了“谁都不愿成为第一个开辟新路的人”的可怕现实,这也充分证明了人们的守旧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发人深省。接着作者又用“这便使”导出了“恒久不变”引发的恶果。为了让结构纵向深入,作者又用“这么一来”,引入早已淡出视野的“思考”、“探索”等关键词,从而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在论证中运用比喻层层推进。
写作借鉴
个性化,永远是引领时代的风向标。同样,作文思维也要体现个性化,有深度的见解更能让人觉察出作者的睿智,也会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如何在文章中体现个性化呢?
一是突出观点的个性化。我们在作出一个判断或某种取向时,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亮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体验,“人云我不云,人步我不趋”,说别人未曾说过的,谈别人虽谈过但不完整的,记别人虽记过但不透彻的,写别人虽写过但不能与时俱进的内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独特的视角看现象;采取批判的态度去继承与创新,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思考和见解。这便是个性化。当然,要注意的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反弹琵琶时,一定要把握好火候,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是强调分析的个性化。有同学擅长对事例的分析,有同学专注于对名言的挖掘,有同学善于对理论的研究。在议论文的分析说理中,用的最多和最有效的就是由果溯因法。面对某一现象或话题时,要多问一问“为什么会这样”,“除此之处还有哪些原因”,“哪些原因是浅层次的?哪些原因是深层次的?”学会探究原因和实质,才能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有时也不妨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问题:不仅要思考“人们为什么会这样”,还要思考“有的人为什么不这样”等。“不这样做的根源”往往也正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多角度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比较择优,就有可能写出有个性有深度的文章。
4.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 篇四
也许你航行了一生也没有彼岸,也许你攀登了一世也没有登上顶峰,可是失败的未必不是成功者,奋斗了就问心无愧,奋斗了就是成功的人生。学会奋斗,只有奋斗了,才有精彩的人生。无论别人怎么看待你,坚持自己所走的路,才是奋斗的本质。
在外国,有一位年轻人,一直想在好莱坞拍电影,就在家中写下了剧本,他有着当男主角的梦想,可是他数过一共有500家的公司,当他从第一位导演开始介绍他的剧本到最后一位导演,可是没有一位导演看中他,当然,当时他还是个平凡的人,他又开始了第二轮的介绍,还是无人搭理,第三轮时结果与第二轮一样,最终在第 349位导演拒绝后,第350位导演接受了他,并让他在其中担任男主角,并拍摄了《诺奇》,这位青年从此出名了,这就是史泰龙,今天《诺奇》和这位名人皆榜上有名。成功来得并不容易,只有不断地坚持,才能取得成功。也许,这也是一种奋斗。
当你努力过失败了,这也是一种奋斗,当你在绝望中找回自我,这也是一种奋斗,当你在病魔无情的打击中站了起来,同样这也是一种奋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面对着种种困难面前,我们要学会着克服,学会着奋斗。
在我们高中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困难,奋斗表现在各个方面,当我们被难题给困住,解决这问题就是我们奋斗的目的。在我们面临着沉重的作业时,也只有坚持,才能去完成这些任务。在高中的环境下,在面对高考时,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奋斗,努力着在高考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种做法也是一种奋斗的象征。
当蜘蛛网无情地尘封了你的炉台,但灰烬的余烟铺平了失望的缝隙,我依然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未来是美好的,未来是神秘的,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找,用着我们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来找到属于我们的成功,用着不同的奋斗,不同的努力,给我们带来信心,这就是奋斗,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是给我们前进的力量,带领我们进入成功的领域,挥洒着我们的汗水来灌输成功的嫩苗。
病文诊断:
5.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 篇五
曾读过余秋雨先生这样的文字:“我寄情于废墟,我又憎恶废墟。”余先生的话实在值得思考。
仔细想想,不禁为之一颤,废墟真的见证了太多,它见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与耻辱,一个国家的刚强与坚毅。
他这种复杂的心情倒也值得理解。
圆明园的废墟应该是最难以让人忘怀的吧。英法联军的火光照亮了整个紫禁城,熊熊的烈火使这“万园之园”顷刻间变为废墟一座。从而开始了见证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的历程:天朝大国变为资本主义的附庸,变为殖民地,变为人人可欺的懦弱王朝。然而它也见证中华儿女不屈的脊梁:农民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台湾人民进行着英勇的反割台斗争,康梁维新解放了国民的思想,中华民国取代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我想,每一个中华儿女站在这座废墟前的心情都是复杂的,谁也不想看到民族的耻辱,可谁也不想忘记家仇国恨,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中华儿女是做不到的。
如果说圆明园废墟更多的见证的是中华的屈辱,那么2008年的汶川地震,那一堆堆的废墟,见证的却是天灾下中国人的团结与坚强。那一刻,是该让世人瞩目的。
地震中的废墟不止一座,每一座都让人胆颤,每一座都让人动容,每一座都让人泪流满面。废墟看到了温总理对孩子们的鼓励,看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的无私援助,看到了“白橙绿”三色衣服下的奋斗与坚持„„地震后的第一座废墟博物馆建成,它几乎涵盖了地震所造成的所有地貌,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同时他还见证了我们国家的人文关怀,废墟前的默哀更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团结的民族,是坚强的民族。中华儿女永远不会被打倒。
没有废墟就没有昨天,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和明天。废墟彰显着自己的价值,见证着文明的进步。至今,帕特农神庙遗址还被世人景仰,古罗马斗兽场还能激起世人的激情„„没有废墟,我们何来进步?我们又怎能进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废墟都值得保留,那样,地球将变得满目疮痍,见证的只是悲伤。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决不能忘记废墟,忘记废墟就等于忘记历史。
废墟见证了以前的历史,见证着现在的历史,也将见证着未来的历史。对废墟我们应该是满怀感激的,感激他见证的那些伤痛,感激他见证的那些坚强——那一部部完整的历史。
我们可以做的是和废墟一起成长,一起见证„„
佳作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很有特色,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与学习:
一、视角独特,给人震撼。“见证”所蕴含的意义很宽泛,如不注意,就有可能落入俗套。而本文考生却选取了“废墟”作为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不可谓大气,不可谓独特。因此,本文从立意上说就高人一等。另外,所选材料也很独特,“圆明园”“地震废墟”等,具有强大震撼中华儿女心灵的事物,思维向着历史的得失、民族的性格特点延伸。
二、由表及里,揭示本质。考生并没有停留下 “见证”这一表层含义,而是透过“废墟”,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人类的进步。如考生通过圆明园废墟而表达出它见证了的是中华的屈辱;汶川地震的废墟,见证的是天灾下中国人的团结与坚强。最后,考生指出,废墟就是一部历史,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紧密相连。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发人深思。(李广元)
回到目录: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佳作点评(13省市)
编辑推荐:
2009年高考作文病文诊断(18省市)
2009高考作文试题评析(7省市)
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考卷作文题特点分析
相关链接: 名师点评:高考作文没有绝对的满分与零分
6.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 篇六
2008高考全国卷ii满分作文《放手自然》
从前,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结果,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
看了这段文字,感触很深。不是吗?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的爱心似乎也和这个好心人一样太泛滥了些。有爱心是好的,但是好心也有办错事的时候,就像这个好心人一样。
有时候,我们似乎太多关心大自然了:有的人,打着保护动物的称号,主张素食主义,到底宣传着。是的,或许这个人是出自于好心,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所谓的保护动物,实际只是在破坏食物链罢了。想想看,若我们把素食都吃了,那么素食动物吃什么呢?到最后它们迟早也是会面临死亡的,那么素食动物灭绝光了,食肉动物又吃什么呢?这是否又该人类面临动物灭绝了呢?动物灭绝了,那自然还会存在吗?所以说,好心也有办错事的时候。
似乎有时候,人类确实太过于关心了本不该关心的:所谓的保护动物,所谓的动物们之间的残忍,所谓的动物们的自相残杀。其实这些都不是人类们该关心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实施所谓的保护动物,我们应该放手去让动物们自己学着保护自己,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担心所谓的动物们之间的残忍,我们应该放手去让动物们自己学着培养抢食的能力,我们更没有必要去指责所谓的动物们的自相残杀,我们应该放手去让动物们自己认识到动物界中的弱肉强食原则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强。
或许人类是出于好心,但是,若是真的好心,那就放手,让动物们自己去闯出他们自己的天地。动物是属于大自然的,它们应该学习怎样保护自己,它们应该学习必要的本领,它们应该学习培养自己更多的能力。有时候,人类过多过分的所谓好心,才是真正毁灭动物也是毁灭自然的原因。
动物们是属于大自然的,人类不应该用自己的所谓爱心去束缚它们,它们应该学着自己生活,它们应该学着自己立足于这弱肉强食的大自然,立足于它们真正的家。
放手吧,放心吧,放开一切,放手自然。
2008高考满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2008年全国卷一高考满分作文
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
我不知道该怎样说出我的感动,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赞美您,人民的总理。所有的语言在此刻都那么的苍白无力,所有的修饰词都那么的言不达意。
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您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震区时,我落泪了。曾经在外国记者的刁难面前从容镇定,曾经儒雅慈祥的您,在电视上是那么的苍老。您双鬓的白发,您悲伤的面容,您嘶哑的声音,你振奋人心的话语,让我一次次感动。
这就是人民的总理啊!一位66岁的老人。在震后的汶川奔走,看望群众、慰问病人、鼓励兵士&&您清瘦的身材里到底藏了多少热情,多少对人民的爱啊,您如此的奔波劳碌。暴雨挡不住您,骄阳挡不住您,泥泞挡不住您,48个小时的未合眼也挡不住您。
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
当您在电视上流泪的时候,我们都哭了。共和国的总理流泪了,他为他深爱的人民和祖国流泪了,而他的子民们在他流泪的瞬间也痛哭失声&&
忘不了您对正被困的孩子们的讲话:孩子们,我是温爷爷,我是*****爷爷,你们一定要坚强&&此时的您,是一位长者,是一位在期待着孙子被救的爷爷。亲子情怀,不是吗?
忘不了您跌的那一脚,那么泥泞不平的路,您是以怎样的执着走过来的啊,以66岁的高龄,行走在震后的四川,总理啊,您累吗?您的胳膊流血了,您顾不上,因为前面流血的还有您的同胞。您三夜未眠,您顾不上,因为前面还有未眠奋战的同胞。您顾不上你自己,您顾上的是正在遭受困难的同胞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说的,千百年后在您身上展现了光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您说的,也是你做的,您胸中装的是您的人民,唯独忘了您自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一句话,在您身上被实践得那么完美和谐。震后的四川,余震不断,危险重重,您奋不顾身,您一往无前,您披肝沥胆,您大义凛然&&
我找不出合适的词来表达我的感动与尊敬,也不找不出恰当的话来描述您的心忧万民。您只是说您是共和国的总理,是人民的儿子,您只说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可是,我想,总理啊,有您在,我们就不怕!有您这样的总理在,咱们中国,永远有希望在!中国不哭,中国,加油!总理啊,您就是我们心中的灯塔!
拿什么赞美您,人民的总理?一句俗套的话: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总理的人民爱总理!总理啊,我们要您,我们永远和您在一起,为中国奋斗,为中国加油!
天使就在我们身边
亲爱的孩子,我不敢看你迷惘的眼睛。那清亮的眼神像我童年记忆深处一颗滚动的玻璃弹球,不停地敲击着我柔软的内心。可是,那么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里,为什么噙满了泪花,为什么,流露出与你幼小的身躯不相称的沉重,为什么,有着藏不住的迷惘?
你一定在问: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我的教室没了,我的小伙伴找不到了,连那只小花狗也不睁开眼睛和我玩了?你一定在问,天使在哪里,童话书里的魔法师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来帮帮我呢?
孩子,烛光里,让姐姐轻轻拭去你的泪水,擦去你眼中的尘土,让姐姐抚慰你幼小受伤的心灵,微笑着悄悄告诉你,孩子,你看,天使就在你的身旁,是地震中徒步起来救助人民的解放军叔叔,是那个慈祥地告诉你们既然活过来了,就要好好活下去的温爷爷,是那个你在病床上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微笑着的护士阿姨,是捐款箱前涨红了小脸,把几个月的零花钱毫不吝啬地捐出的幼儿园小朋友,是那个唱着亲爱的小孩,让我牵起你的手,带你走上回家的路的歌手阿姨&&还有,还有,那么多的天使在看着你呢!
孩子,地陷了,但天不会塌,灾难来了,我们的爱还在。爱就是童话故事里仙女的魔法棒,它挥一挥,点一点,就可以帮你建起一座新的城堡。姐姐告诉你,天使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有关形形色色的面孔,来自四面八方,从高山、河流、沙漠、都市汇聚到你的身边,用爱心为你筑起一方爱的天空。
孩子,不要害怕,不要哭泣,让我们点燃小红烛,一起微笑,一起歌唱。天黑了,但终究还是会亮起来的。帐蓬外的那颗小星星对你眨巴着眼睛,大概是看到这么多天使围着你,羡慕了吧!
孩子,你还小,也许不该承受这样的苦难,但灾难来了,我们就要勇敢面对,它让你明白了生命的珍贵,明白了世界的美好,明白了爱的力量。
大家的爱心,心在,会帮你拂去心灵的尘土,擦去闪烁的泪光,填平家乡有沟壑。睁开你的大眼睛,你会看到,这个世界不只是废墟,更多的是爱,是那么多双关注的眼神,那么有力的大手带领着你,走向回家的路&&
来自天堂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还在哭吗?你的泪光都照到我这里来了。别哭了,妈妈。我并不孤单,这里有许多同学朋友。
妈妈,振作起来,你看胡主席和温总理正在夜以继日地指挥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干警叔叔正在拼命地挽救生命。蒋敏阿姨不也失去了女儿吗?但她是那么的坚强。妈妈,你要像她一样啊!把所有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把给我的爱给她们吧。
妈妈,我好后悔没有听老师的话,谭千秋老师,吴忠红老师,他们总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才表现出他们的爱。天堂的路太挤,我还没有找到他们。但我会一直找下去,直到对他们说出:老师,我爱你们。
2008年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还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一样有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8高考满分作文:夜的最后一章
夜仔细想想,灯便亮了。
风想吹灭灯光,却吹来了黎明。
题记
夜悄悄地降临了,这是5月12日的夜,不平常的夜。
这个夜晚好黑,是一生中最黑最黑的吧。这个夜晚好静,是生命中初次聆听过的吧。这里的人们看不清,坚硬的石柱压住了不能动弹的躯体,沉重的楼板挡住了双眸的方向。也许躺在身边的是白天我刚刚翻过的课本、铅笔&&被压在废墟中已差不多一天了吧?可我没有外面的任何消息,我饿了,渴了,想起妈妈昨天为我做的饭菜。一滴冰冰的东西流入我的嘴角,是泪吗?妈妈,你们在哪里?
我想起我每天从家去学校的路上那个卖冰糖葫芦的阿姨,那冰糖葫芦甜甜的又酸酸的,阿姨四周围满了小朋友,他们像我一样喜欢吃。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在哪儿呢?
广场边上,大清早晨练的人可多了,李奶奶的剑舞得可好了,我跟她商量好暑假要向她学习的。李奶奶,你现在还好吗?
亲爱的同桌,我怎么一直看不到你呢?我向你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只剩几页就要读完了,你还说要和我一起聊聊保尔呢,你现在没事儿吧?
妈妈,我好冷,越来越冷了,我想披件衣裳。妈妈我的右手好像出血了,动弹不得,我以后还能写字吗?妈妈,我有些累了,天这么黑,我想去睡觉,也许梦里可以见到你,见到同学,见到老师,也许,可以喝口水,吃口米饭&&
妈妈,我好像梦见花灯了,记得每年的正月十五,我们都去看花灯。这次的花灯好耀眼啊,我的眼睛被轻轻刺痛了。妈妈,我好像听到了人们在耀眼的花灯下说笑的声音,只是时隐时现。妈妈,是你在花灯下找我吗?
有人吗,有人吗?
妈妈,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天是不是亮了?
我看到了人影,听到了似乎有人在急切地呼叫,妈妈是你来找我了吗?妈妈,我不怕,我要勇敢,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永不分离!
也许,是夜深了,耳边轻掠过一丝风,凉丝丝,但很清爽。妈妈告诉过我,风吹起来,黎明就要到了。
再见,夜的最后一章。
7.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 篇七
一、2009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的特色
(一) 连续性、稳定性仍是命题的基石
2009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延续了以往命题的思路和风格, 体现了其稳定性。 (1) 试题题型稳定, 即还是保留了选择题 (50分) 、填空题 (28分) 和解答题 (72分) 等几种题型。 (2) 题量稳定, 即选择题10个, 填空题7个, 解答题5个。 (3) 试题总体难度系数稳定。试题层次分明, 梯度合理, 坚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考查, 试卷中各类题型的起点难度较低, 阶梯递进, 由浅入深, 使考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拾级而上的感觉。 (4) 没有出现偏题怪题。支撑数学学科知识的主干知识———三角向量、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不等式、函数、导数———继续大放异彩, 但今年数列考查的重心有所下移。
(二) 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是一个亮点
1. 新课程理念得到体现
2009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试题应用味重、探究味重、画图识图析图味重、知识网络交汇味重, 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 应用味重。应用意识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首要意识, 而第14题的峰谷电问题的考查让人感觉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而且给的数据也很有童趣味。
(2) 探究味重。如第22题是一个开放式设问探究题:“是否存在k……”是第一层次的探究;“若存在, 求出k的值”这是第二层次的探究。这两个层次都鼓励考生大胆猜想、用于探究。最后“若存在, 请说明理由”是第三层次的探究, 要求考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回归到理性的探索。
(3) 画图识图析图味重。第6题“框图”, 第7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图”, 第8题“三角函数曲线图”, 第12题“视图”, 第5、17、20题“棱锥立体几何图”, 第21题“椭圆、抛物线的解析几何图”, 等等, 考查的是学生的画图识图析图能力, 分值约占全卷的39%。
(4) 知识网络交汇味重。2009年的试卷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命题”上有新的突破, 不少试题横跨了函数、数列、解析几何、导数、不等式、推理和证明等多个领域, 体现了现代数学不断融合的特点。如第6题“框图运算与数列有机结合”, 第18题“三角函数、三角形边角关系和平面向量的有机结合”, 第22题“函数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等等。
2. 新增内容得到广泛考查
新课程要求的新增内容, 在第12、14、15题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如视图是高中数学新课标规定的数学基础知识, 过去学生不大重视, 今年第12题就以三视图为切入点考查了体积和简单运算。这些将对数学双基教学的理解和实施产生促进作用。
3. 人文关怀得以彰显
(1) 没有陈题, 但很多试题却又似曾相识, 难度梯度比较平缓。这些可以使考生较快地进入考试场景。今年高考题继续走朴实和紧扣课本之路, 选择题的第1~6题, 填空题的第11~13题, 解答题的第18题均为基础题, 约占总题数的45%, 这些题目考生可快速解答。此外, 试题的难度梯度也比较平缓, 如第15题是一个探究题, 命题者一连用了四个已知等式作铺垫。
(2) 全卷语言简洁, 内容朴实易懂, 没有晦涩冗长的句子, 不给学生在理解题意上造成过多障碍,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3) 背景材料贴近生活, 展现了一种亲切的场景。历年来, 许多考生在应用问题上失分很多, 这主要是数学问题情景多样化与学生生活环境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所致。为了减缓上述矛盾, 2009年浙江卷对数学应用问题进行了精心设计。特别是第14题, 这是一个峰谷电问题。对于生活在电力比较紧缺的浙江省的考生来说, 场景是最熟悉不过的, 连电价数据的设计也很符合实际情况。这既贯彻了新课程提倡的重视数学应用的理念, 又一改以往应用题的陌生脸孔。
二、2009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2009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成果, 有效地保护了高中师生的积极性, 也对今后的数学教学和高考复习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一) 返璞归真, 依纲据本
课本是我们进行教学和复习的根本, 而每一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指导我们教学和复习及高考命题者命题的法纲。今年的高考表明, 试题在平凡中见真奇, 在朴实中考素养, 而技巧性很强的题目决不是考查的主体。高考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又稍高于课本, 解题思路、方法、思想都可以在教材里找到其影子。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教材, 不要被充斥市场的各种山寨版的参考资料所迷惑。舍近逐远是不可取的。
(二) 以点带面, 整合模块知识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认识数学知识由易到难、由点线到面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及利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发生的过程, 不要以讲代练包办一切, 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 去思索, 去探求, 去发现。同时, 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构建高中数学知识网络, 整合新增内容与传统内容,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广更深的理解。
(三)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思想方法是数学大厦的神经, 是整合各种数学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思想方法, 数学就会失去灵魂,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高中阶段常用的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当然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配方、换元消元、公式、待定系数、放缩等代数变换方面的方法和平移、伸缩、旋转、对称、割补等几何方面的方法。我们要在基础教学和复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问题解析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使思想方法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四) 能力的培养要常抓不懈
8.2013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篇八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戈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1)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 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孩子们过早地失去童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反映了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后,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率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人社会的生存压力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过早传递给了孩子。同时,我们的教育体制、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让他们日益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对考生来说,这些问题他们并不陌生,因为就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所以,这一作文题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成长、思考自己的生活。
【写作立意】
在这个题目中,“综合上述材料”这句话很重要。所谓综合,就是要求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看,不能只选择其中一句话来立意。
综合来看,就能发现,三句话都指向“童心”,提出童心早泯的问题,而不是什么“青春逝去”。
【评分标准】
能抓住“童心早泯”这个主题立意作文,如果内容充实、结构完美、语言流畅,可得54分以上。
只看到了“童心”这样的概念,文章的主题是“说童心”,算符合题意,如果各方面都出色,得46—54分。
把题目理解成“说青春”,虽然与题目真正的主旨相去甚远,但如果语言文字、文章结构等写作功底不错,最高可得45分。
【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推荐阅读:
2023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08-24
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满分作文精选北京卷06-22
高考满分作文(福建):棱角11-05
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08-22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浸泡过的陈山楂09-22
2011广东北京全国卷高考满分优秀作文10-10
广西卷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爱,为人之本07-28
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08-22
2020年高考优秀满分作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