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2024-08-16

语文教案思维导图(共8篇)

1.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篇一

34、风姑娘送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姑、娘、送、信、落、叶、给、女、宝”9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读准“姑娘”的轻声。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3.激发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重点、难点: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读出小动物和妈妈说话的语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略)

二、新授

(一)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们听录音,听清楚风姑娘送的是什么信?播放录音和媒体。你们听得真认真,那风姑娘送的是什么信?请你来说 生:风姑娘送的是落叶信

师:瞧,这就是一封落叶信(出示图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就成了——落叶信 出示落叶:这两个字谁会拼?拼读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说明:出示落叶图,能抓住孩子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孩子更直观的了解落叶的样子,使孩子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生:注意三拼音和整体认读音节 板书落叶,指导书写。

2.风姑娘是怎么送落叶信的,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第一小节:呼,呼,呼,风姑娘去送信。注意,风姑娘是怎么吹的,注意第一声和停顿。请你来说(指名抽读)让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来读这句话。

3.那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呢,现在要请你自己来学习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标上小节号。2.想一想,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 这篇课文共有5小节

我要请5位小朋友分别来读每一小节。其他小朋友请你竖起你的小耳朵,听清楚他们是否读准确了,听的时候请你划出风姑娘把落叶信都送给了谁?。评价:你们都把字音读准了,真不错!

4.风姑娘把信送给了谁?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来说 请你来说 出示: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燕子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松鼠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青蛙 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小女孩的妈妈 2.现在我们来跟他们打招呼吧 板书:燕子、松鼠、青蛙、妈妈

(说明:结合孩子的发言,在思维导图上分别贴:燕子、松鼠、青蛙、妈妈。孩子看着思维导图就能清楚的明白风姑娘给哪些人物送去了落叶信。帮助学生表达文章主要内容,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

3.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用一句话来说

出示:风姑娘送一片落叶给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谁会说 评价:你说的很完整。

二、细读课文,练习说话 1.自读2-5小节

风姑娘把落叶信送给了小动物们和小女孩的妈妈,那他们收到信说了些什么呢,请你自己读一读2-5小节,用直线划出他们说的话。风姑娘把信送给燕子,燕子收到信,说了什么? 松鼠收到信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青蛙收到信又是怎么说的,请你来说 妈妈看到落叶信又是怎么说的?

引号里面就是小动物们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

2.风姑娘送来的信上一个字都没有,那小动物们读懂了吗?它们读懂了什么?谁来说? 燕子收到信,读懂了什么?——天气冷了,季节变化了,秋天到了,燕子要到南方去,因为南方要比北方暖和。出示板书:去南方 松鼠读懂了什么? 藏松果 青蛙读懂了什么? 冬眠 妈妈读懂了什么? 做冬衣

(说明:结合学生的发言,分别出示去南方,藏松果,冬眠,做冬衣。帮助孩子归纳出风姑娘分别给燕子,松鼠,青蛙,妈妈带去了什么信息,思维导图帮助了一年级孩子有序的表达清楚文章主要内容。)

3.他们都读懂了落叶信,那他们又是怎么样来说这些话的呢? 谁来读燕子说的话?你来读

指导:燕子要到南方过冬去,天气凉了,它可要抓紧时间准备啦,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那松鼠又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是啊,松鼠也在为过冬做准备呢。请你来读 那青蛙是怎么说的?你来读 青蛙也在行动准备过冬哪 小女孩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呢?

师:妈妈非常关心孩子的,要读出关心的语气。4.让我们把小动物和妈妈的话再连起来读一读。

你们读的都很棒,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说明:让孩子借助思维导图,掌握文章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帮助孩子背诵。)

三、练习(略)

四、总结(略)

2.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篇二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理想阅读课程体系要求主要包括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这三种模式。其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其中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年备受关注的阅读教学方式。

立足于学生阅读的速度与数量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加强调学生阅读体系的横向以及纵深的对比,更加关注学生对多种多样文章涉猎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以及多方位强化阅读主体。“以当下践行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每节课让学生读5—6篇文章,每篇文章以500字计,一节课学生可以阅读2500—3000字的文章,一学年中每周(一学年按28周计)若有两节群文阅读课,学生阅读量可达到168000字,这将远远超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1)。因此,群文阅读教学是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举措,这种阅读模式的创立与实行,为小学语文老师创造出新的教学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群文阅读的背景下,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对比归纳,综合分析多篇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文章的策略,而思维导图能很好地实现此策略。

二、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内涵

笔者查阅了各种文献,找到的对“思维导图”内涵的科学阐述是:“思维导图以全脑为基础,按照大脑自身运转规律进行思考,能够全面调动大脑右脑在空间、图像、颜色、整体思维、想象等方面潜在能力以及左脑在顺序、逻辑、文字、数字、条例等方面潜能的充分发挥,从而让人类整个大脑在创造、记忆、精神、语言、动作等各个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与挖掘”。

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学生大脑活动的具体化,手工绘制方便快捷,学生用水彩笔就可以绘制出色彩鲜明的知识网络图。东尼·博赞给我们提供了绘制思维导图的七个步骤: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有空白;

2.用一副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思想;

3.在绘制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颜色;

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次类推;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帮助人们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并借助文字将想法“画”出来,便于记忆。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系统理论阐述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文章的阅读是从字———词———句———段———篇开始进行的。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标识通过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支持教与学的主要工具,学生把思维导图当做一种工具,通过它对知识进行归纳以及作者情感的总结,当然也包括学生的创新,同时,教师明确学生的阅读到了哪个层次,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评价。

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群文阅读文本、思维导图工具。学生:是整个教学系统里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利用思维导图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构建,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不断完善思维导图的设计,从而达到对阅读材料的充分理解及外延升华,最终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在整个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又是教学方法的调整者,从确定主题到课堂调控,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思维导图分析、归纳、总结、升华阅读收获。并且,教师要具备分析学生是否利用思维导图掌握阅读技巧的能力。群文阅读材料是承载教与学的载体。在这一教学系统当中,教师通过群文阅读材料,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四要素相互相成。

四、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课堂阅读质量。基于此目的,笔者尝试了运用思维导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的例子】

中心议题:张爱玲的笔法

选文:《弟弟》《姑姑语录》《夜营的喇叭》以及《说萝卜》

环节一:课前预习

师生课前阅读主题阅读《张爱玲的笔法》的四篇文章,完成预习单(如下表),初步感受张爱玲散文的风格。

(一)收集作者张爱玲的资料。

(二)梳理文章情节,用图画出故事。

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借助联想和想象并结合你对人物的理解,为三篇文章配上思维导图。

(三)你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请列举三个问题。

可从以下方向考虑:

1、你感到困惑的句子或段落。

2、你想多了解故事背景。

3、你对角色有兴趣。

4、你对情节的安排提出疑问。

5、你对描述的句子有意见或者有想法。

6、你对主题感到疑惑。……

(四)问题

设计目的:一是此教学环节,将教学重心前移,让学生先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借助联想和想象并结合你对人物的理解,为三篇文章配上思维导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课前的阅读情况,利用思维工具图,把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整理出来。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主体活动,很好地提高了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环节二:认识作家

1、利用整理好的发言导图,自如依照导图的提示,谈谈对张爱玲的认识。

2、师补充关于张爱玲的图片资料,课件出示。

设计目的:学生收集作家的资料往往杂乱无章无从下手。运用思维导图对所收集的作者简介、生平事迹等等进行归纳系统整理。有利于学生对作家的系统认知。

环节三:交流、碰撞———感受人物形象

1、快速浏览文章《弟弟》、《姑姑语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单。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他/她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完成学习任务。

(1)弟弟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什么?证据何在?

(2)姑姑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什么?证据何在?

2、小组讨论分享,完善认知。

(1)小组内同学相互分享,相互倾听记录。

(2)自我完善学习任务。

篇名是什么?人物形象的感悟有哪些?有什么评价?

(3)小组统一认识,指定一名同学汇报,要求:综合小组的意见,以“我们小组的探究结果是……”,谢绝“我的探究结果是……”。

3、班级交流,丰富认知。

(1)每组派一名或者两名孩子面向班级汇报。

(2)要求孩子学会聆听记录。

设计目的:教师让学生找到群文中人物性格差异,这是促使学生从共性问题中找到个性化特征,对学生形成重要考验,加大了阅读难度和深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阅读品质。此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间、小组内、小组间多向交流,旨在让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尽情分享阅读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结合电子书籍的描写及制作、完善思维工具图的感悟人物形象的学习活动过程,小组内、小组间师生间互相交流、评价,小结课堂上运用了对比、分析、归纳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性格、品质、评价等等方面进行人物形象感悟,

环节四:感悟意象

1、师生共同理解意象。张爱玲的作品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善于运用意象化的手法,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东西,如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感觉等,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具有具体的形态,从而给作品带来浓郁的诗意。

2、快速浏览《夜营的喇叭声》《说萝卜》,可以跳读、扫读,可勾画、批注,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课题的旁边,在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思考:这两篇散文中作者用来传达感情的意象是什么?分别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思?

3、结合阅读感受,请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把《夜营的喇叭声》《说萝卜》两篇散文统整起来,加深理解。

设计目的:作为群文阅读,力倡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因为阅读文本产生的观点相互之间有差异,于是需要再老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统整。思维导图再次发挥了梳理、联合、延伸的作用。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予学生,让学生充分自我比较、验证,达到理解和升华的效果。不仅要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等群文阅读的策略。

五、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但是如何有效地开展和实施群文阅读活动却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

(一)发挥教材功能,保证阅读质量

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阅读材料的科学选择,这是有效开展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关键。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课文,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以文章内容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是比较常见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主题是“鲁迅”,选编的课文有《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文章内容都是与“鲁迅”有关。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利用思维导图画出“知识树”,比较阅读本组课文,引导学生尝试从写作背景、关键字词、段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方面来预习课文,并向学生提供优秀思维导图范例以供参考和借鉴,并利用思维导图对这组文章进行统整,从而快速清晰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深入文本的阅读感受下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而感受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并且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合理构架,统整主题阅读

多元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让阅读更灵动这种灵活并不是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而是有一定的结构。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应根据文章的主题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把不同的文章串联起来,将群文进行合理的整合、编排和优化设,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活学活用的阅读技能。习得有益的阅读方法和经验,探寻阅读基本规律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技能和效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选编了《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笔者组织了教材整合群文阅读,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全面预习;第二周,要求学生整理自己阅读过程中碰到的字词障碍、精彩段落、理解困惑,并分门别类地记录在本子上;第三周是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时间;第四周是学生们展示教材整合阅读成果的阶段。

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首先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对课文主旨、训练要点及结构安排进行整体把握。笔者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利用思维导图理快速清文章的脉络,画出情节图,如,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了解文章的故事内容,根据本课中的重难点知识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以一个开阔的思路进行作图,从而感受革命烈士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并缅怀革命先辈对祖国满腔热血的深情,还习得抓住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主要写作手法,认知倒叙的阅读策略,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果学生能够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自己制作出类似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那么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就非常系统。

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群文阅读则立足于作品本位、学生主体,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能力。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的阅读教学方法。当然,这一教学法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教学时间有限、阅读内容的选择存在难度、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偏高、学生阅读积极性不够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深入地探究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动力、完善阅读的策略,使语文学习得到深度的构建和整体的延伸。

参考文献

(1)刘大伟1,蒋军晶2,群文阅读教学: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年1月第1期

3.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篇三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呈现的是思维的过程,是信息组织与共享的关键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更有效地读懂作品,更容易深入到作品细节中,更完整地把握作品内容,调动深层思考和想象。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画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呈现出来、扩展开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A-0073-04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思索和琢磨的问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和教学工具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呢?从现有资料与试验看,思维导图无疑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这个工具在许多西方国家被诸多领域普遍采用,中小学教育中更是在普遍运用它。就目前我国的情况看,这一方法还没有被中小学教师所普遍使用,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价值,还没有看到它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功效。为此,本文希望借助一些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读写能力方面的成功经验,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和注意点。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研究大脑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由此意识到: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正在于此。以此为基础,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创造了一种笔记方法,这便是思维导图(Mind Mapping和Mind Map),也被称为心智地图、心灵图、脑图。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根据托尼·巴赞本人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记笔记的方法”。

从其功用来看,思维导图最核心目的就是激发并整理思考。它采用“从中心向周围发散的非线性笔记”,促进人们去整理思维并让其可视化。它是一种图形技术,通常能使看不见的无形思维过程变得可感可见。一个人认识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别人可通过他画的图形直观地看到。思维导图不但能让人看到思维及其过程,而且还因为有了画的过程,使原本模糊的认识、凌乱的思绪变得清晰有序。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思维的过程,是信息组织与共享的关键环节。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以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加深理解,强化记忆。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看出他人思维的轨迹、层次等。

许多学者指出,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左右脑协同工作,在艺术创作与表达逻辑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因为把词汇和图标连接在一起进行处理,就既能在右脑直观的、综合的、形象的思维机能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调动左脑来配合。事实上,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是回归自然的原始思维方式之一,它是外化的“精神图谱”,是创造性思维的自然表达。[1]

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学生需要尽可能地调动大脑的两个半球协同工作。即在运用关键词来表现有关内容时,尽量多画一些图标来表达意义。使思维导图更简洁,更生动形象地表达真正的涵义。

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

三、思维导图能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可以调动学生的脑,使其思维更加活跃。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更有效地读懂作品,更容易深入到作品细节中,更完整地把握作品内容,调动深层思考和想象。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导图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

1.线性模式。思维导图像用线串起一颗颗珍珠。只要抓住文章的线索,在阅读中找到作者在文章中所写的事件、人物和事情经过,用文字和图标记录下来,再用线把它们联系起来,便可画出整篇文章的阅读思维导图。图1为线性模式思维导图:

2.环状模式。开篇点题,或开头为下文作铺垫,结尾与开头、前文相呼应,结尾深化或升华主题的文章,大多阅读思维导图是环状模式的。图2为环状模式思维导图:

3.放射模式与聚敛模式。突显文章所有内容都紧扣一个中心主题展开,所画的图标和记的关键词都与这一中心主题紧密相关。其思维导图为放射性或者为聚敛性的。图3为放射模式思维导图:

以上列举的是阅读中孩子们根据文章内容和线索、结构画出的思维导图。从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情况,看出他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的水平。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对文章各个部分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把握。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任务并不是回答教师的课堂问题,也不是阅读文章后不了了之,更不是听完教师的讲解做做作业而已。参与的学生必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作品的主干和枝干清楚地画出来。显然,在这种教学中,学生需要做的工作多了许多,但是绘图的过程是很有成就感的过程,孩子们会投入其中。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有力的训练。

思维导图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一篇文章常被学生画得同中有异,各有千秋。这正印证了“阅读是生成的过程”这一阅读理论。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不同,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和发展水平,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有了画图的过程和最后的作品,师生、生生的交流都通畅了许多,相互启发也更容易落实。在学生分享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疑问:“你为什么画成这样?”由此,思考和讨论就变得顺理成章。通过这些讨论,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缜密度和敏锐度都会被提升。由于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增强,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显著的。endprint

当然,用思维导图法来指导小学生的阅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慢慢地以图导学,以图导思。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而不是最终呈现的结果;学生在小组里是不是能够通过比较来展示、讨论,通过互相问答,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考过程,互相促进;自己是否能把学生的导图作品作为教学资源,用于分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思路,向学生呈现不同小读者的多元阅读理解,构建一个充满思考氛围的阅读教学环境。

四、思维导图能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

众所周知,要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需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需要学生思维开阔有序,需要学生发挥个性。思维导图恰恰在这些方面有着非凡的功效。因为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画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呈现出来、扩展开来,最终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举例来讲,如果教师对不擅长写什么好的同学启发道:“你喜欢什么?”学生答:“打仗的书。”那么,“打仗的书”就可以成为思维导图的核心。接下来教师问:“你喜欢书里面的什么?”学生会回答某人某事某个场面。这些就可以成为思维导图中的分支,而每一分支又可以不断延伸。这样,学生的思维在画的过程中会逐渐延展开来、丰富起来,从而明白“原来我有那么多东西可写”。

如果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看,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效果。思维导图作为以放射性的思考为基础的一种收放自如的思维方式,还能把学生个体的智慧潜能发挥到极致。

因为思维导图能把学生的思维、想法呈现出来,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的内容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2],因而就能有效地帮助每个学生调动起自己已有的词语及素材。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如能用可视化的思维工具代替纲目罗列式的讲解模式,就容易为学生建构属于他自己的思维模型。学生思潮的闸门就会打开,就能在可视的思维导图中直接筛选和组织写作材料,丰富自己写作的内容,安排写作表现手法的应用。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导图这种形式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右脑的图像、想象、色彩、空间和整体思维等,使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等得到了更优化,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获取、筛选、分析、判断、理解等自主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3]。

如图4所示,在小学作文写景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教学中,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形象地记忆写景状物文章描写的着力点,并进行发散性思考,将脑海中想到的东西立马化为纸上的图画,形成一张张生动形象的作文蓝图,丰富的想象和内容都和运用导图的教学方法有密切联系。

导图导写,正是以类似图式的语言唤醒学生的内部意识,唤起学生的构思热情,催化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内省式、体验式的写作习惯。这样的写作过程倾注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使学生与众不同的灵感和顿悟能够被创造性地描绘下来,学生在写作前心中的所思所想所感都能十分清楚明了有序地记在图中。对于学生而言,这些内容是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写作蓝图。

好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使学生学习的状态得以改善。我们通过教研发现,善于运用思维导图上课的语文教师能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方面得到出色的效果。同一位教师用思维导图上课时,其课堂效果与教学效率都会比不用思维导图高。所以,积极组织语文教师了解思维导图、学画思维导图、学用思维导图凸显重要。

参考文献:

[1]江伟英.图解语文[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0:3.

[2]高翔.试论图式理论的心理机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刘蕾.图式在提高记忆能力中的重要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责任编辑:杨孝如、石萍

Mind Mapping and Chinese Teaching Efficiency Promotion

WANG Ya-yun & ZHOU Xiao-peng

(Guangzhou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Research, Guangzhou 510030, China)

Abstract: Mind mapping is a way of note taking, which presents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and also is the key stage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sharing. 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mind mapping may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orks, more easily interpret the details, more fully grasp the content, and activate their deep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teachers may guide students to draw mind maps and encourage them to present what they want to write and expand, so that students could learn what to write and how to write their compositions.

4.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知识 篇四

一、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著名脑思维学者Tony Buzan 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创造,它能提供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的有效工具。

本课题研究旨在将思维导图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中,望能更快更有效的进行语文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得学生掌握新型的思维方法,利用新型的思维工具,达到高质量学习的目的。

2、选题意义:

践行《新课标》的育人理念: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及应用,学生对于知识结构之间的密切联系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避免知识的孤立,片面化。

有效地预习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对于所学内容条理清晰,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积极活跃,注重知识的梳理与积累。思维导图的使用强化重点脉络,帮助学生清晰了解所学。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复习高效: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用结构图示展示,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串接所学知识,能够梳理好所有知识点,建立知识空间感,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复杂的课文篇章简单明了化,增强清晰度。

思维导图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导图给学生提供了一幅思维“全景图”,学生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在不同知识间构建桥梁,系统有条理的思考学习内容,使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学科知识以改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提高记忆能力和建构生成知识网络,改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率。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思维技术,利用思维导图的有关软件,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由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全局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

2、研究内容

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1、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及信息,了解国内外思维导图的最新发展状况,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

(2)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把研究工作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中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网络互助法

核心成员在qq群里进行研究内容的网络研讨,博采众长,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和分类、制作方法和评价量规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思维导图作品进行网络研讨,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目前,我们的思维导图研究在高质量学习联盟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和运用,已经有深圳教师报对思维导图的研讨进行了相关报道,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主要参考文献

[1](美国)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李源记忆心理研究室.超级全脑快速学习法[M].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课题参与人员均是全国高质量学习联盟的核心成员,大家都在统筹安排下负责各自的研究领域,并都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2、目前,在进修学校的促进下,已经确定了多所基地学校。从基地学校扩散出去,展开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让更多的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能了解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并参与思维导图的研究。

3、课题成员所在的各基地学校都非常愿意参与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研讨,领导非常重视,经费能得到保障。

四、预期研究成果

1、关于思维导图及MindManager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调查报告

2、关于思维导图及MindManager的应用相关论文

3、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系列电子思维导图

4、学生手绘及电子思维导图汇集

5.让思维导图使语文课堂更高效 篇五

丰润区东实验小学

李颖

当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为我们介绍思维导图时,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感到非常陌生,但听着听着,我渐渐领悟到,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方法,一定会提高工作的效率。

接着,学校开展了研讨示范活动,几位不同学科的老师把自己做的思维导图一一展示给大家,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备课方式的清晰高效,并弄清楚了应该怎样操作。

我们四年级组老师在教研活动时,开始运用思维导图集体备课,当我们把教材理解、教学目标、预习、教学流程一项项整理好时,一课书的备课都呈现在一张A4纸上,我们又为它配上了不同的色彩,这样,更加清晰明了,我们都觉得,比以前的备课方式更加省时高效。

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白校长为我们介绍了怎样教学生做思维导图,让学生做?我们又感到了压力,因为学生年纪小,领悟能力也相对较弱,能做吗?按照校长的方法,我在讲《秦兵马俑》一课时,带领学生试着做了一次,孩子们的作品交上来后,我觉得完全超乎了我事先的想象!孩子们领悟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做的都可以和老师的相媲美了。

赵主任又为我们作了中年级语文的具体要求,分成作者简介、好词好句、主要内容、表达特色几个方面,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当明确要求后,孩子们做得更加得心应手了,一天的时间,一张张各具特色的作品呈现在我面前,我惊讶于四年级孩子的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不仅从内容上设计全面,还根据自己的内容绘制了不同的图案,在绘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认识到了思维导图的好处,还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杨奥琪妈妈说:“孩子们画得真是各种各样,都很漂亮,分类都很清楚,这样做起来能够使课文更形象,更有条理性,能孩子记忆深刻。”王一涵妈妈说:“每个学生的思维导图都很有创意,分类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都得到了锻炼。”陆禹璇妈妈说:“孩子们做得太棒了,都很有想法,把课文内容分析得很到位,让人一看就明白,思维导图对孩子们的帮助太大了!”张梦涵妈妈说:“孩子们都棒棒哒,内容主次分明,颜色搭配很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思维导图这个方法真不错!”

6.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篇六

摘 要:通过梳理2006-上半年间我国学者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结思维导图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为将来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0、引言

思维导图, 又叫心智图或脑图, 是一种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时, 由达・芬奇的笔记获得灵感, 于20世纪70年代被创造出来。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和使用。在英国, 思维导图已经被纳入“国民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新加坡、墨西哥等一些国家已将思维导图列为中小学必修科目, 其中新加坡教育部尤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 对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为每个学校提供了思维导图软件“Inspiration”, 拥有全球为数不多的博赞中心之一。此外, 韩、俄、日、美和德等众多国家都开始了对思维导图课题的研究。由于思维导图的效果显着, 推广思维导图已经被大多数国家列为教育改革的项目之一, 我国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研究虽然相对较晚, 但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学科教学当中, 且在中等教育中的应用占很大的比重。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文献, 对思维导图在我国初等教育语文学科中的应用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分析其中的特点和不足, 并进一步阐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研究的出发点和新思路。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以“思维导图”和“小学语文”为主题词进行筛选搜索, 得出相关论文30篇, 其中硕士论文9篇, 期刊论文20篇, 会议论文1篇;

1.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研究

11月, 段维清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核心期刊上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一文中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忽视了教材中的视觉信息, 作者把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可视化的一种工具, 尝试应用在小学低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为生字词学习创设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并加深学生对字词的涵义、写法的理解,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 得出思维导图在拼音、字词的识记方面应用效果不明显的结果, 但作者认为这与实验时间、教师的应用侧重点有关系[1]。6月, 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晓楠在其《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一文中, 针对生字词的学习提出识记型、归类型、自由型字词的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并取得不错的效果[2]。康绪清、韩燕在其合着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一文中指出:低年段生字词的学习存在识字量大、识字方式机械化、识字回生率高, 由此导致学生存在厌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在字词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使识字过程充满趣味、加深趣味, 且在字词复习阶段可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辨别和加深记忆[3]。王颖怡、铁木尔在其合着的《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汉语拼音教学》一文中指出:当前拼音教学存在着城乡两极分化、拼音字母易混淆及拼音规则掌握不牢固等问题, 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有利于教师形成系统化的拼音教学体系, 激发学生的想象并利于识记, 易淆字母的有效辨析以及有助于拼音规则的形象识记[4]。

由此可见, 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如果设计了适当的应用策略, 可提高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 帮助学生加深辨别和加深记忆, 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月,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段维清在其《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教学应用之研究》一文中, 分别将知识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 得出以下结论:知识可视化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结果, 而且作者通过实证发现, 概念图适合讲授类似于“事物的组成”类型的说明文, 而思维导图更适合讲授“事情的经过”类型的记叙文[5]。6月, 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杨俊珂在其《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设计了基于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模式, 将5种知识可视化工具―――概念图、思维导图、认知地图、语义网络以及思维地图分别应用到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模块中, 发现知识可视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特别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作者指出, 只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学习结果的评判标准带有片面性, 而且知识可视化工具应用种类过多, 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扰乱他们的思路, 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建议小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一种即可[6]。5月, 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边会艳在其《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 设计了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阅读教学模式并实证, 通过与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对比, 发现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绩、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迁移能力等;但是仍然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需要针对不用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 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7]。206月, 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晓楠在其《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一文中, 针对不同类型阅读材料设计了不同的教学应用策略, 并总结出因阅读目标不一样, 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演绎类目标需要演绎发散策略、归纳提炼类目标需要归纳聚合策略、分析记忆类目标需要递进链接策略等,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策略有效性, 同时指出在思维导图的实现手段上, 也可将手绘与软件两种方式相结合[2]。康绪清、韩燕, 王艳伶, 张洪榜在其文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 都指出传统线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与思维的放射性特征相违背,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对该问题可有所改善;具体的实施可在课前预习阶段引导学生初步绘制, 然后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不断完善。不同的是, 康绪清和韩燕指出可在课外阅读中应用思维导图, 以拓展课外阅读和促进小组交流;王艳伶指出可在复习阶段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体系;张洪榜指出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记忆效果[3,8,9]。高建华在《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 思维导图可应用到阅读教学中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方便组织和分析文章内容并进一步把握文章主题[10]。梁健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一文中指出了群文阅读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提出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论述了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阅读内容, 并进一步与“以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方式的结合,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能力[11]。樊金梅和钟桂芳在其文章《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都指出思辩性阅读的需要和重要性, 思维导图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思维“看得见”,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搭建思维框架, 促进学生导航自我学习[12,13]。

由此可见,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但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若在阅读教学中引入适当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建立阅读知识框架体系, 还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

1.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4月,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段维清在其《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教学应用之研究》一文中, 将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可视化的一种工具, 应用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 发现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特别是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内容的延伸, 思维的批判性、灵敏性及条理性的发展, 以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提高[5]。206月, 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杨俊珂在其《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设计了基于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模式, 将5种知识可视化工具 (包括思维导图) 应用到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模块中, 发现知识可视化有助于学生立题、选材构思和结构安排[6]。204月,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侯改芳在其《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 情境作文教学对解决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写作兴趣缺乏, 畏惧写作和无话可写”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思立意, 提供支架为促进“言”与“意”融合, 提供真实有效的写作环境并融入情境, 使学生写作有话可说[14]。年9月,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谢素彬在《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引入思维导图工具帮助提升学生写作构思能力, 指出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以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写作实践分析, 作者结合很多的教学案例和对实验结果的收集、分析, 得出思维导图有帮助学生拓宽习作选材面、谋篇布局和辅助写作内容具体以及大阅读实践相辅相成的作用[15]。2月, 鲁东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刘炳霞在其《思维导图辅助解决小学作文教学难题研究》一文中, 针对当前作文存在“缺乏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技能匮乏, 难以迁移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 缺乏思维训练”的一系列问题, 指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教材编写者顶层设计、帮助教师梳理建构作文体系、帮助师生作文教与学 (低中年级手绘, 高年级软件绘制) 、帮助学生培养写作思维能力, 并设计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写作教学模式、建构了思维导图辅助解决作文难题的训练体系, 应用到实践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16]。邵胜男在其《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一文中阐述了思维导图对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使知识结构化、立体化, 以及增强学习信心, 并提出了思维导图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7]。牟晓燕受《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思维训练课》的启发, 在《学生思维透明化的点滴思考―――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思维导图的应用为例》一文中指出, 很多学生在写完A作文后, 又不知道如何写B作文是因为教师不够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 作者接着又阐述了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作文构思、顺序编排、理清重点, 即思维导图有助于思维透明化, 从而助力习作教学[18]。张洪榜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阐述了思维导图在辅助想象、对作文进行合理加工方面的具有一定的价值[9]。李会云在《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指出, 支架式教学比传统的习作教学更关注学生在习作活动中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支架、细分主题[19]。康绪清、韩燕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一文中指出思维导图可拓展写作思路、理清头绪, 锻炼学生想象力[3]。刘继芬在《浅谈思维导图与小学作文教学》一文中指出思维导图有助于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 创设情境进行审题, 以及选材、构思和创作[20]。段维清和王艳伶分别在其文章《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和《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 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作文构思的外显, 以及作文的取材和内容的充实[1,8]。高建华在《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材料并进行谋篇布局[10]。王亚楠和仇山奇分别在其文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提到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以及通过提问教学的方式能够促进师生的交流[21,22]。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在《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一文中, 设计了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教学流程和作文技巧训练体系并经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得出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写作质量和写作能力方面具有明显效果的结论[23]。

由此可见, 很多学生在面对写作的时候束手无策, 具体表现在思维混乱、思路不清晰以及没有合理的写作框架, 对写作怀有恐惧心理以及写作时无话可说。在写作中引入设计适当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帮助学生拓宽选材面、谋篇布局以及写作内容具体化, 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想象力的发展, 增强学习信心。

1.4、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其他模块中的应用研究

5月,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赵英芳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针对小学语文创新性思维培养的三种策略:问题质疑教学策略、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六顶思考帽教学策略, 将其应用到实践并取得良好实验效果;其中, 作者主要将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应用在了展示新课、复习、指导学生创造、小组协作这几个教学环节当中[24]。年5月,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琦在其《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构想及实施策略》论文中指出应树立单元教学观念, 加强教材单元内课文的排列组合, 提升单元教学效益, 作者建议应用思维导图对单元目标进行梳理, 进而使一线教师能够宏观的把握单元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 形成单元教学整体观的意识[25]。王艳伶, 张海秀, 高天萍, 张颖分别在其论文《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试论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技巧的讲述、总结以及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不同的是, 王艳同时论述了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从而方便即兴演讲[8,26,27,28]。张洪榜和高建华分别在其文章《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思维导图因其便于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 从而方便后期的复习[9,10]。嵇玲玲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四化”课堂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思维导图对语文学习四化―――集散化、精品化、多样化、高效化方面的建议[29]。林明彦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认知结构为视点》中从认知结构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思维导图有利于结构化知识的形成和加强学生认知结构的整合, 从而优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系统思维[30]。郭建文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一文中分别从阶段教学和教学流程的角度, 描述了思维导图在低、中、高年级教学中, 以及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应用, 并提出相关的应用建议[31]。林建才、董艳、郭巧云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新加坡华文教学当中进行为期半年的教学实验, 最终发现发现接受思维导图训练的学生, 语文学习成绩有显着的进步, 在《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介绍了具体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32]。赵永忠在《图将好景话语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常见课型中的运用》一文中, 指出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不同的课型当中: (1) 阅读课为文章划分层次; (2) 表达课为口语表达列提纲; (3) 写作课为作文打草稿; (4) 复习课帮助构建知识体系[33]。钱瑾在“第五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思维培育方式的“最佳路径”》一文, 结合案例介绍了思维导图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以及多样性思维[34]。江伟英在《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一文中, 为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出了5种可视化思维工具 (包括思维导图)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5]。

可见, 思维导图能够应用到教学的不同模块、不同阶段中, 有助于知识体系框架的构建和结构化知识的形成, 以及为口语表达理清表达思路;在促进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中, 思维导图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2、结语

综上所述, 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晚, 但目前的研究趋势仍呈上升趋势。根据笔者对文献的研读和分析, 发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从而增强理解、记忆并提高教学效果, 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同时, 笔者也注意到, 首先, 思维导图在写作方面的应用研究相对要多一些, 后研究者或许可以加强思维导图在其他模块的研究;其次, 很多研究者已经设计了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并应用到实践, 并取得不错的成果, 但目前取得的实验结果是相对整体而言, 忽略了其中存在的个别差异, 后续的研究者或许可以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思考, 研究具有不同学习特点、不同认知结构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效果差异,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最后, 目前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对象都是建立在没有性别差异的基础之上, 后续的研究者或许可以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思考, 以探究不同性别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段维清.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 (11) :105-109.

[2]王晓楠.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16.

[3]康绪清, 韩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 (13) :86-87.

[4]王颖怡, 铁木尔.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汉语拼音教学[J].新余学院学报, 2016 (6) :150-152.

[5]段维清.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教学应用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

[6]杨俊珂.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 .

[7]边会艳.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013.

[8]王艳伶.论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9) :173.

[9]张洪榜.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 2016 (1) :95.

[10]高建华.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 2016 (3) :52.

[11]梁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下, 2016 (9) :74-76.

[12]樊金梅.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5) :67.

[13]钟桂芳.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 2016 (13) :72-75.

[14]侯改芳.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5]谢素彬.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3.

[16]刘炳霞.思维导图辅助解决小学作文教学难题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 .

[17]邵胜男.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3) :89-90.

[18]牟晓燕.学生思维透明化的点滴思考――以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思维导图的应用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 (2) .

[19]李会云.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 (A) , 2016 (2) :32-35.

[20]刘继芬.浅谈思维导图与小学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旬刊, 2016 (2) :103-104.

[21]王亚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5) :62.

[22]仇山奇.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 (1) :47-48.

[23]邓敏杰, 李占伟, 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3) :90-94.

[24]赵英芳.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6.

[25]张琦.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构想及实施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6]张海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17) :177.

[27]高天萍.试论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16 (12) :132-133.

[28]张颖.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28) :78-79.

[29]嵇玲玲.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四化”课堂中的作用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 2016 (1) :126-127.

[30]林明彦.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认知结构为视点[J].才智, 2015 (4) :102-103.

[31]郭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29) :43-106.

[32]林建才, 董艳, 郭巧云.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10) :65-68.

[33]赵永忠.图将好景话语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常见课型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7 (16) :156-157.

[34]钱瑾.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思维培育方式的“最佳路径”[C].张家港:第五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 2013.

7.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篇七

下面,本文结合实践,就“思维导图”在语文“以读促写”教学中的应用,以例为证,做些粗浅探讨,以此与同行共勉。

一、《散步》一文的课例解读

人教版七年语文《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秀美隽永、玲珑剔透、含蓄蕴藉的精美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品读这篇文章,如同在做一次“高、大、上”的精神之旅。

(一)“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创造了范例的易仿美

《散步》一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选取家人生活中一个小而不能再小的镜头——散步,来展示生命亲情中的“孝敬、慈爱、责任、和睦”一家三代人伦美。用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为我们的学生写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易于操作的仿写范例。

(二)简单明了的环境描写,刻画了景物的诗意美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虽然仅有两处,惜墨如金,但遥相呼应,如同两幅美丽泼墨山水画,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盎然的生机,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三)通俗易懂的语言运用,展现了文字的朴实美

纵观全文,除文末“整个世界”有几分寓意之外,其余则如同家常白话,朴实却耐人寻味。如第五自然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四)对称句法的反复再用,展示了文句的韵味美

如第一自然段的“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第六自然段的“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等,这种前后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韵味十足,若加仔细揣摩,就能品味人生的甜美。

(五)一家三代人的和谐出行,展现了伦理道德美

作者虽然写了散步遇到分歧的小事,但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文中一个“懂得爱护下一代的慈母”,一个“懂得孝敬长辈的孝子”,一个能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展现了一家人懂孝敬,能慈爱,互相爱护,谱写了一首天伦之乐的亲情之歌,展现了古朴的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美。

二、用“思维导图”分析课例《散步》,构建新知,夯实基础知识

(一)读前草绘“思维导图”

初一的学生,已经有了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经验,也累积了一定量的知识体系,在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有了很多较为有用的知识。因此,在课堂导入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以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为背景音乐,用幻灯片播放一家人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散步画面为背景,轻声朗诵诗歌《散步》:“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之后提问:让你写《散步》的命题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并板书“散步”二字,并以留白的方式,启发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如板书思维导图1 所示。

通过两分钟的学生七嘴八舌的畅述己见之后,补足留白,形成板书思维导图2,如上所示。

(二)读中生成《散步》一文的“思维导图”

1.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环节,通过完成任务:请学生简述文章内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并用一句话概括文本事件。进一步形成板书思维导图3,如下所示。

2. 在学生细读课文,感知亲情环节,师生通过如下探讨,完成板书思维导图4,如上所示。

师:通过初读,我们了解了这是一家三代外出散步遇到分歧的故事,请问这一家人幸福吗?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他们的幸福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请说说文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师: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学生各抒己见……)

师: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他们的幸福呢?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准备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请找到位置,并说说其作用?(学生各抒己见……)

师:通过再读课文,作者写散步遇到分歧,这是大事还是小事呢?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见机引导,得出主题:孝敬、慈爱、体贴、关怀、和睦、乐处)

3. 在学生品读文本,入理分析环节,师生通过品味作者本文用词的朴实美、品味本文对称句子的韵味美、品味作者“小题大做”的写作美,体悟文章主题:孝敬与慈爱,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完成板书思维导图5,如下图所示。

4. 在课堂随练环节,落实基础,提升能力。幻灯片显示随练内容,如上图所示。

至此,师生已经共同生成了《散步》一文的“思维导图”构建过程,在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搭建了一个新的知识系统。这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散步》一文的字词句知识,而且也理清了文章脉络,同时又以图示的方式形象的再生了作者的写作构思和写作特色,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还为接下来学生的仿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重构“思维导图”仿写作文,以读促写,实现学以致用

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本的基础知识,包括字、词、段、句法、语法、修辞、逻辑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说写的输出能力,这是学生掌握语文这种交流工具、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语文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没有读写的输出,语文教育,特别是语文文本的阅读教学,便会成为为了阅读而阅读的文字游戏。

那么如何重构“思维导图”,以读促写,实现学以致用呢?下面仍然以《散步》的思维导图为例,做进一步说明。

1. 带领学生利用已生成的《散步》 “思维导图”,确立主题,启动记忆,筛选事件,定格情景,理清仿写思路。在此仅举一例,见下文学生重构的《爬山》思维导图。

2.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说说作文。以四人小组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 “思维导图”,说说选择了什么事件,在什么时间,有何情景,体现了怎样的亲情,用怎样的环境来烘托等,为接下来的学生仿写开启思路。这个过程是必要的,因为有了图示,并不等于有充实的内容,共同探讨能相互启发,充实作文内容。

4. 共享仿写,相互促进。这个环节主要在课外实现,通过收集和批阅学生的仿写作文,选取优秀的习作,整理成册,在课外供班级学生阅读分享,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篇幅有限,下面选取优秀仿写习作一篇,以供参考。

爬山(注:该文思维导图如上)

——作者:七(1)班章馨艺

我们去家附近的山上爬山:我和我的妈妈。

每当初春来临之际,我和妈妈都会一起去爬爬山,因为那时的山春意盎然:山中的树木长出了小叶,嫩嫩的、绿绿的,看起来,令人心灵恬淡安逸;向阳的地面钻出了小草,软软的、柔柔的,摸起来,使人心情和气舒爽;各色花儿也含苞待放;虫啾啾,鸟喳喳,听起来,让人精神宁静愉悦。

时间宛如小溪里的流水,缓缓地流向远方。不一会儿,我和妈妈来到了山脚,开始爬山。我走在前面,妈妈紧随我后。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向着山顶爬去,枯落未腐的树叶,在我们的脚下,沙沙作响……

不久,我和妈妈到了半山腰,在我们的前面,有两条路,都通向山顶。分歧也随之而来: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而我却坚持要走小路,小路才有意思。我们各执己见,僵持不下。我看看大路,再看看小路,慎重地想了又想,本想找个折中的、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比如各走各的,终究不愿意,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要是各走各的,真要出了问题,那麻烦就大了。最后,我毅然地决定委屈自己,因为我还有很多爬山的机会,于是便说:“那就走大路吧。”

出乎意料,妈妈摸摸我的头,瞥了一眼大路,又仔细地看了看小路,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随着她的眼神望去:蜿蜒崎岖的小路,充满了坎坷,但是路的两边,却长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煞是好看,勤劳的蜜蜂中夹杂着一些不知名的飞虫,正在花朵上忙碌;离花不远,许多高大挺拔的竹子,苍翠欲滴;透过树叶间隙的阳光,照在路上,尽是斑斑点点,又亮亮闪闪的,一片明媚的春光。

就这样,我们在这片和煦的春光里,向着那野花、青竹和光芒走去。妈妈一反常态,一路在先,有坎的地方总是反复提醒我小心些,怕我有任何一点闪失,还时不时地来牵我的小手,和我一起迈过那一道道坎;实在过不去的地方,她还蹲下身子,硬要背我过去。现在我才明白:选择大路,那全是为了我,并不是担心她那孱弱的、禁不起崎岖小路颠簸的身体,而是怕我有所闪失。

慢慢地,慢慢地,我和妈妈爬到了山顶。望着那田地里正茁壮成长的庄家,我深有触动:母亲就是我的大地!

应该说,该学生能很好地利用课堂生成《散步》的“思维导图”,有效重构了自己《爬山》的思维导图。同时还把本文中学到用词朴实,用句简单,以小见大,一波三折,层层推进,加环境烘托的写作手法,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仿写中,可见思维导图的有效生成和重构再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以读促写,学以致用。

四、课后反思与总结

“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它不仅效率高,效果好,更重要的能通过形象化的图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利用已有知识,有效构建系统的新知体系。利用刚生成的“思维导图”,通过重构,能使学生的思路具体化、形象化,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更好运用语文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的阅读写作变得轻松有趣,易于操作。

当然,在运用“思维导图”,实现以读促写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适度原则

教师不能每堂阅读课都使用思维导图,应当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善以读促写的教学。

(二)内化外化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改善阅读教学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把思维导图内化,并利用内化的思维导图,实现创新写作,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得心应手的掌握语文这种交流工具。

(三)个性原则

8.语文教案思维导图 篇八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思维导图 学生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9-01

思维导图也称之为心智图,主要就是借助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反映一个思维过程,实现放射性思考具象化的过程。此种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主要就是将传统语言智能、创造智能、数学智能予以结合,形成展现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以此达到教学效果。本文在概述思维导图的基础上,阐述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效果。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由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其是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将注意焦点放在了图形中心,即中央图形上,并且将想象与联想的结果和中心图形的相关性予以连线,作为一个分支。通过对图形中心的不断拓展,形成一张思维导图。因为其和人类大脑处理事情的方式十分相似,为此,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

(一)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之为求异思维,也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不同答案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导图中,同一层次节点数量表示的就是思维广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就是想象、联想的应用,其中联想是想象是前提。本文以《桂林山水》为例,阐述思维导图的运用:一是,作者从不同方面与角度观察与感受了桂林山与漓江水,对桂林山的神奇、秀丽、险峻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对漓江水的清澈、碧绿、静中有动进行了充分阐述。二是,由桂林山与漓江水,作者联想到了一些其他富有代表性的名山、名水。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助发散思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景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指的就是将各种信息聚合在一起,借助分析、对比的方式,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者最佳解决方法的思维模式。在思维导图中,分支的长度可以代表思维深度。本文以《桂林山水》为例,作者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想法,并不是一时的奇想,而是作者通过对祖国各个名山、名水的分析、对比得出的结论。从文章内容可知,作者通过和香山、泰山的比较,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峻、秀丽、神奇;通过和西湖、大海的比较,突出了漓江水的清澈、碧绿、静中有动。通过这样的分析、对比,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桂林山、漓江水的特点,从而认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借助聚合思维,能够分析出合情合理的主旨,所以,一定要重视学生聚合思维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指的就是各要素之间具有紧密逻辑关系的思维方式,其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并且可以促进系统化知识的构建。在选读《鹿和狼的故事》学习中,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并且注重学生系统化知识的构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居然”一词构建一张系统化的知识网。在开始时,要求学生默读文章,并且找出可以体现森林、狼群、鹿群与人们变化的语句。之后,让学生思考,文中哪些变化是你想不到的,现代看到这种变化有何想法。让学生用“居然”一词对文章内容予以概括,阐述自己的想法。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明确看待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并且知道动物间的联系,认识生态平衡。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可知,教学第一阶段是让学生进行诵读,找出体现森林、狼群、鹿群与人们变化的语句,此过程明确了诵读的重要作用;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展开个性化交流,之后引导学生予以总结;第三阶段是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阐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设计,不仅可以全面掌握文章内容,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教学探索,也是一种创新,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对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思维导图的运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以此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明彦.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认知结构为视点[J].才智,2015(04):102-103.

上一篇:中考语文该如何复习下一篇: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