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防疫管理制度

2024-08-13

消毒防疫管理制度(精选12篇)

1.消毒防疫管理制度 篇一

羊场卫生消毒防疫制度

一、禁止外来人员及车辆随意进入羊场,如特殊情况需进入,必须经过相关领导同意;凡进入羊场的人员都必须登记和消毒,经消毒通道鞋底踩过消毒池,并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间消毒5分钟后方可进入。

二、消毒间必须每天打扫,并喷洒配比合理消毒液;消毒池每周更换1次消毒池药液;定期检修消毒设施,保证消毒质量。

三、消毒药具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根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液;羊舍的消毒需用高效、低毒药物;羊舍消毒后及时通风,避免羊群引起消毒剂的中毒。

四、消毒药宜现配现用,控制好消毒机的雾化效果,且易直接将喷枪对着羊体喷射;要求消毒人员必须配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做好自我防护。

五、消毒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消毒药液说明配比,保证消毒液有效浓度;每月使用的消毒药品必须有3种以上交替使用,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消毒效果。

六、合理安排消毒时间,消毒应避开阴雨天,选择晴朗无风天气进行。

七、要求羊场环境每月消毒2次,羊舍每周消毒1次,另外根据疫情流行季节和受周围疫情威胁程度可临时增加消毒密度。

八、羊场工作人员出羊场要更换工作服,回场时必须经过消毒通道和消毒间,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区;场内工作人员每周将自己工作服清洗消毒1次。

九、种羊引进前先对羊舍进行严格冲洗、3次消毒,至少空圈一周羊群方可进入。

十、搞好羊场环境卫生,圈舍饲喂通道每次饲喂结束后及时清扫,羊舍周围环境每天清扫1次。及时清理羊场剩余草节、垫草、垃圾粪便,送堆粪场发酵处理。

十一、制定产房消毒制度,分娩母羊进入产房前先将产房进行清洗消毒,母羊分娩前必须对乳房、外阴进行消毒,分娩后及时清理、清洗胎衣、血迹污物。

2.消毒防疫管理制度 篇二

一、做好猪场的日常饲养卫生工作

1.做好猪群的日常卫生清扫, 每天及时清扫粪便, 尽可能做到猪、粪分离, 结合必要的清洗, 在保持温暖干燥的同时, 适时通风换气, 排出有害气体, 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此外, 对繁殖舍每月彻底打扫冲洗, 产房断奶后彻底打扫冲洗, 保育仔猪50 日龄后冲洗地板1 次, 育成、育肥舍每月打扫冲洗1 次。

2.做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 包括屋顶灰尘、门窗、走廊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 每季度或半年彻底打扫1 次;生猪销售或转群后的空栏舍, 要用清洗机彻底清理卫生, 并用广谱消毒药消毒备用。猪舍粪沟沉积的粪污, 至少半年彻底清理1次, 保证栏舍内无长期积留的粪便, 减少有害菌的繁殖。 定期灭鼠、灭蚊蝇, 及时彻底清理场区内的垃圾、杂草。

二、强化卫生消毒理念, 做好养猪生产过程的消毒工作

1.猪舍的常规消毒, 在做好猪群日常卫生工作的同时, 对每批猪只转出后和下批转栏前, 对猪舍地面、栏舍、走道、食槽、用具以及下水道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母猪上分娩床、仔猪转群时, 应对猪只体表进行消毒;定期对猪场周围环境及猪舍进行消毒, 每周进行2~3 次带猪消毒, 疫病期间产房和保育舍每天消毒l次, 其他猪舍每2 天进行l次消毒。

2.生产工作区的消毒, 生产区入口必须设立消毒池, 所有人员与运输工具必通过消毒才能进入, 池内消毒液2~3 天彻底更换一次, 进入猪场的一切人员, 须经“踩、照、洗、换”四步消毒程序 (踩火碱消毒垫, 散射紫外线照射5~10 分钟, 消毒液洗手, 更换场区工作服、鞋等并经过消毒通道) 方能进入场区;不同猪舍的饲养人员不准串舍和在饲养时间聚集, 各车间用具不得外借和交叉使用, 各类猪舍每周打扫卫生后带猪喷雾消毒1 次, 全场每两周喷雾消毒1 次, 不留死角。

3.在消毒过程中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首先是在消毒前首先要清扫、浸泡, 刷洗除去表面附着物, 然后按规定配制消毒液进行消毒。 在无疫病发生的情况下, 每个月对全场周围环境进行2 次以上大消毒, 定期消灭蚊蝇, 严格执行停药期的规定。

其次是消毒时要注意舍内温度、消毒时间、药物浓度、喷洒量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预防消毒时, 采用药品说明书介绍的中等浓度, 患病期消毒采用最高浓度, 并且要经常更换消毒药, 以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三、及时进行疫病检测,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1.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 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 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 以便及时做出反应。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3.棚室韭菜安全管理防疫病 篇三

主要为害假茎和鳞茎,叶、根、花苔也可受害。受害叶病斑多从下部开始发生,最初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以后扩展到叶子的1/2左右时,全叶變黄、下垂、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白色霉状物。假茎受害时,呈水渍状浅褐色软腐,叶鞘易剥下。鳞茎受害时,根盘呈水渍状浅褐色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可见内部组织呈浅褐色,生长受到抑制。根部受害呈褐色腐烂,根毛明显减少,影响水分吸收,根的寿命短,很少发新根,生长势明显减弱,寿命缩短。

防治方法:

1.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次667平方米用1千克,7天喷洒一次预防。

4.小学消毒防疫工作简报 篇四

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身着专业工作服,配备专业的消杀设备,运用专业工具,严格按照规范的消毒步骤对园区内教室、办公室、操场、多功能厅等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毒,对饮用水区、楼道、楼梯扶手等重点区域实施密集反复消毒,确保校园全覆盖、无死角,有效预防病毒的传播,筑牢校园卫生防护墙。

为精准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市第六中学为每个班级准备了额温枪、消杀物品等防疫物资,开学后将继续做好在校定时检测学生体温,保障教室通风等常态化防控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

5.猪场防疫管理制度 篇五

1、猪场谢绝参观。饲养人员及本场人员(包括经批准入场的有关技术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进入消毒更衣室,更换经紫外线灯照过的工作服、工作帽与水靴后,再趟过盛有2%火碱水的消毒池(水深至少20公分)才能进入猪舍,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场,出售肥猪与断奶仔猪时,经专用猪道在场外接运。

2、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准相互串舍。要随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所有用具与设备必须固定在本舍内使用,不准互相借用。

3、搞好猪舍内外卫生,定期消毒。夏、秋季每周用2%火碱水或3%来苏水消毒三次,春、冬季每周消毒一次。

4、经常消灭鼠、麻雀、蚊、蝇等。场内人员不准在场外治疗猪病、去势与屠宰,以切断疫病传播的各种途径。本场人员不准购买市场上的生猪肉及其生、熟猪肉制品。

5、饲养人员不准在圈内大、小便,以防猪囊虫病。

6.酒店防疫管理制度 篇六

一、疫情过后如何迅速回归经营正轨

1、持续做好预防工作。当前疫情只是得到有效控制,距离完全扑灭尚有很大差距,据专家估计,疫情完全扑灭要到6月底。这期间,酒店恢复营业,但仍要做好预防工作,开业前员工需全部到岗进行卫生清洁和消毒,做好准备;营业中采购索证索票、大型会议餐饮留样、定时消杀工作要继续严格执行,防止出现问题,因小失大。

2、主动工作恢复客流。受疫情影响,酒店原本接受的2月会议、宴席订单全部取消或延期,重新营业后,营销部门应主动出击,适时推出促销手段并做好宣传,跟踪本酒店取消、延期的会议或宴席,积极与主管会议、操办宴席的负责人进行沟通,适当给予优惠,促成短时间内恢复客流量。对非本酒店承办的会议,也可以拓展渠道,积极争取转到本酒店进行。

3、调整线上订单服务。关注商务、政务类客人在疫情结束后的住店需求,升级更新线上订单服务项目,在客房配备洗手液、一次性口罩等物品满足客人需求,加强与线上管理员的沟通,更新线上房间介绍,增强线上订单客户的接受度。

二、如何加强酒店管理服务团队建设

1、保持骨干队伍。人员流动性高是酒店行业的一大特征,关键在于如何流动。保住酒店发展,核心在于保持骨干队伍的健全。一般的员工流动是常态,重要的是能不能保持骨干队伍,骨干队伍保住了,就保住了后劲,保住了酒店将来发展的余地。对骨干员工,要根据能力适时调整岗位,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能力转化为酒店发展的动力。

2、强化员工管理。安排员工分阶段返岗,对没有及时安排返岗的员工,与员工形成一致意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妥善解决员工待岗期的待遇问题。根据返岗后的经营情况,有计划安排员工休假和轮休,以控制人工成本,提高工作管理的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行岗位优化。适度开展员工心理干预,积极引导员工正确看待本次疫情,提高员工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身免疫力。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培养员工的忠诚度,让员工养成与企业同患难、共命运的职业道德。

三、如何控制经营成本

疫情之下,要有更强的危机意识,在保障客人利益的前提下,在全酒店形成挑战极限式降低成本的氛围。努力缩减费用、剥离不良业务、杜绝亏损及没有质量的增长。节约经营,勤俭持家。可以考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创建绿色酒店,降低洗涤成本、能源成本,同时也能打造绿色品牌,更易被客人接受。尝试推出国家的取消六小件计划,以降低经营成本。但要特别注意,挖掘成本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在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要考虑到确保服务品质和出品品质,同时要保持竞争力。危机过后,要逐步提升服务品质,打造品牌。

四、如何开展员工培训

1、返岗员工要安排必要的防疫培训、卫生安全培训和食品安全培训。

2、新招聘员工要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7.浅谈动物防疫中的正确消毒 篇七

1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⑴环境温度影响消毒效果

最适合的环境温度为12~25℃之间消毒效果最好, 在北方寒冷的冬季里, 消毒药液极易冻结, 在消毒药液极易冻结的情况下, 起不到消毒作用。夏季温度太高, 消毒液极易蒸发, 特别是易挥发的乙醇类、醛类、苯酚类消毒药。在寒冷的冬季里, 为了增加消毒药的作用时间, 可采取给消毒药加热的方法, 如2%的火碱热熔液, 消毒效果远比没有加热好。

⑵环境湿度影响消毒效果

环境湿度过大, 影响消毒效果。特别是消毒过后下雨更影响消毒效果。例如在雨季里发生炭疽, 用消毒药进行消毒, 外界湿度较大, 消毒后也极易下雨, 为了增加消毒效果可适当提高消毒药液浓度, 20%的漂白粉具有消毒作用。但在潮湿和下雨的情况下, 可适当提高到25~30%的浓度, 才能起到好的消毒效果。

⑶微生物的种类不同消毒药和浓度不同。

炭疽芽胞:20%的漂白粉溶液。

口蹄疫病毒:

5%的漂白粉溶液;

10%的NaOH热溶液;

2%的NaOH溶液;

5%的甲醛溶液。

⑷消毒药液浓度也不是越高越好, 75%的酒精溶液远比90%的酒精消毒效果好。

⑸酸性消毒药液用过之后又用碱性消毒药液就会影响消毒效果。

⑹熏蒸消毒, 门窗是否严实, 是否密闭环境, 影响消毒效果。

⑺环境中存在的饲料、粪便残渣中含有的有机物影响消毒效果, 必须对污染的饲料, 粪便无害化处理后, 再消毒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 正确选择消毒药适时消毒

根据所需消毒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选择合适的消毒药。

⑴炭疽芽胞所用消毒药为0.1%的升汞溶液消毒效果较好, 但升汞对环境的污染较大;2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效果也较好, 对环境污染较小, 次氯酸钙消毒后生成碳酸钙对环境无污染。0.5%过氧乙酸对炭疽芽胞有消毒作用, 过氧乙酸的分解产物无毒无害, 建议采用0.5%过氧乙酸消毒。

⑵冬季里许多病毒病易于流行, 夏季里许多细菌病易于流行。冬季里消毒重点是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夏季里消毒重点是防止细菌病发生。

冬季里易于流行的病毒病, 猪病有口蹄疫、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病毒性腹泻、蓝耳病、伪狂犬等。鸡病有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病、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牛、羊病有口蹄疫。

春、夏季易于流行细菌病, 猪病有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病、猪肺疫病、猪大肠杆菌性水肿病、黄白痢病等。鸡病有鸡支原体病、鸡大肠杆菌病、鸡沙门氏菌病、鸡葡萄菌病等。牛、羊病有布氏杆菌病、炭疽芽胞杆菌病等。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的敏感消毒药, 要用不同的消毒药液的浓度消毒。

⑶在疫病流行期间,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消毒。如发生H9型流感时, 一定要对鸡蛋流转箱进行浸泡消毒后, 才能进入鸡舍装蛋。这个期间鸡粪尽量不要卖, 如果必须卖, 也必须要求把鸡粪运到场外销售, 贩卖鸡粪的车辆有可能携带禽流感H9型病毒。加强对出入鸡场的车辆、人等进行消毒, 特别是走街串巷的兽药销售车、疫病防疫车、收购下架鸡的车辆必须严格消毒。对诊病的兽医、动物防疫机构的疫病调查人员、疫病监测人员, 必须消毒、换服装和鞋, 之后方可进入鸡舍。

在冬季, 鸡场消毒槽中的消毒液会冻结, 失去了消毒意义, 过往车辆必须用现配的2%的氢氧化钠消毒。

8.消毒供应室各环节管理 篇八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工作环节;院感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59-02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的重要辅助科室,其工作是为全院各科室提供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因此消毒供应室几乎是整个医院病原体数量最为庞大、种类最为繁多、感染风险最大的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对象[1]。随着现今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各科室医疗服务细化,医护人员及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流动人口的日益复杂,消毒供应室已经成为对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影响最大的部门之一,其工作稍微有所疏忽,就可能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消毒供应室工作重复性较大,工作量也较大,对工作人员的耐心及责任感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医院消毒供应室均存在着一些程度各异的共同缺陷,笔者所在医院对消毒供应室各环节加强了管理,并应用改进管理方案,收到了满意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消毒管理中心共12名工作人员,年龄25~48岁,工龄2~20年,本次研究期间消毒供应室无任何人员流动情况出现。

1.2 方法

1.2.1 人员培训 对各级各类人员采取分层次培训,组织学习《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教材的指导下,采用授课、问答、布置学习任务等方式,促进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充分理解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评价标准,认识到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护理事故、患者生命息息相关[2]。引入考核、竞赛等方式敦促工作人员加强学习,并将成绩记录作为评优的依据,杜绝松懈心理。

1.2.2 改善布局 供应室各区域应划分清楚,应有污物回收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储存区、发放区及生活区,各区之间利用仪器设备相隔,物品靠传递窗传递,以防两区间空气流通。各岗人员跨区工作时要洗手、更衣,跨区次数应尽可能少。供应室各区域,只靠护士长一人管理,很难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对供应室内所有区域进行划分,承包到人,平时不定时抽查,月底全面大检查一次,对于不符合要求者采取批评教育等方式惩戒,必要时进行罚款,所得款项用于供应室集体活动等,这样,即促进工作,又增强团结,可加强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

1.2.3 及时回收,彻底清洗 对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及时回收、清洗,采用机器清洗加手工清洗。机器清洗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将带有血渍、污渍的器械回收后立即用清水清洗,用酶浸泡3 ~ 5 min后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清洗程序为:预洗 →主洗(加酶) → 漂洗1→ 漂洗2→ 干燥。穿刺针、管腔类物品采用超声清洗机清洗后再手工清洗,对于可拆卸部件拆开进行清洗,复杂结构处应反复冲洗。

1.2.4 规范包装 包装采用棉布包装、纸塑包装等。棉布使用前及每次使用后均应清洗,对于有毛边、有破损、有补丁、手感发软、湿点扩散过快的棉布要弃掉,且包装不能过大过紧。器械包装重量≤7 kg,敷料包装≤5 kg,大小以30 cm×30 cm× 50 cm为宜。纸塑包装其密封宽度≥6 mm,包内器械距包装密封口处≥2.5 cm。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3]。

1.2.5 严格灭菌 灭菌人员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相关的专业技能,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脉动灭菌器应在每日灭菌前空载进行B-D試验,B-D试验通过后方可灭菌。装载物品要符合规范,物品以不少于柜室容积5%为宜,以防止“小装重效应”,但也不能超过柜室容积的90%,未灭菌和已灭菌物品固定位置分别放置,要有标记。消毒员应注意观察每次灭菌全过程,灭菌过程结束后要检查灭菌效果是否合格[4]。

1.2.6 质量监测 为了确保消毒灭菌的质量,对灭菌器每炉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对灭菌进行1次生物监测。如果灭菌器大修理后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3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培养1次,对灭菌后的物品随机抽样做细菌培养,任何一项检测不合格都要查找原因并及时解决。一次性医疗用品每一批都抽样监测,经监测合格后才能应用于临床[5-6]。

2 结果

应用改进方案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医院各科室的灭菌物品供应工作顺利进行,极少出现差错及延误。工作人员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工作氛围融洽,基本实现高效率工作。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人员多数身体欠佳,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存在缺陷,个别人员上岗前未参加过培训,参加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多数也存在专业知识薄弱现象。灭菌、无菌、消毒等几个概念常不清楚。因此,必须从知识教育与思想认识入手,明确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操作规程及重要性,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安全意识。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及监测,笔者所在医院从未发生因消毒灭菌物品不合格引起的院内感染现象。笔者所在医院针对以上情况制定改进消毒供应室管理方案,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工作性质决定供应室人员经常接触被不同种类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及使用各种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涉及环节众多,易出现缺陷,因此减少消毒供应室各工作环节缺陷,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进而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德辉,张晓杰,许桂红,等.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5): 2282-2283.

[2] 李珍燕. 新形势下供应室护士的素质要求与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J]. 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 (31): 218-219.

[3]王芹.加强消毒供应室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6):124-125.

[4] 陈宁.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细节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 29(9):119-120.

[5] 杨丽娴,郑美真.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 8(5):35-36.

[6] 张杰、苏迅、李新华.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监测及管理工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 20(17):110-111.

9.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九

一、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人流,物流路线由污到洁,不得逆流与穿梭,操作者应根据区域着装规范。

二、供应室内部要严格区分三类物品: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无菌物品,分别放置,不得混淆。

三、对特殊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器械等,使用科室进行初步冲洗后应用有标有传染标记的塑料袋双层扎口,由供应室回收进行消毒后,按无菌物品处理,烈性传染病人用过的敷料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等应及时焚烧。

四、建立质量监督制,对无菌物品质量、灭菌器效能、纯化水、各房间空气消毒的效果进行定期监测,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五、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经质量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后的锐器与针头放在防刺利器盒内,一次性注射器用黄色塑料袋存放,专人回收、集中处理,未污染的器具按医用垃圾由专人回收处理。

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消毒技术,消毒液的配置及正确使用方法。

七、严格执行清洁卫生制度,做到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拖把、抹布分开使用,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处理。

八、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洁消毒后分开放置。

10.新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篇十

一、规范上墙动物防疫制度式样规格高90cm×宽60 cm可结合实际按比例缩放尺寸。材料贴KT等轻型材料包5mm银色细边。底色标准色C:100 M:88辅助色K:10参照中国动物卫生监督标志用国家发布的原图颜色。字体标题为方正大标宋白色居中正文为白色黑体字字号可根据实际调整排版应庄重、大方、美观。上墙各制度应统一制板并悬挂在墙体醒目位置做到并列成排、摆放整齐、位置适当。

二、严格督促执行动物防疫制度各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要进一步加强本辖区养殖场小区的动物卫生监管督促养殖场小区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规范动物防疫活动管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第一章防疫制度

1、为进一步规范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管理完善动物防疫条件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效保障畜牧业生产“无疫”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做好羊破伤风、羔羊痢疾、羊大肠杆菌病、羊五号病、羊肝片吸虫病、羊双口吸虫病、羊瘤胃膨气病、羊疥癣病等强制性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一、自觉遵守《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原则预防动物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二、养殖场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建设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依法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三、养殖场法人为动物防疫工作主要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定期做好场内环境清洁、消毒、灭鼠、灭蝇等工作履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职责。

四、提倡自繁自养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或分单元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

五、实行封闭性管理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定期对生产区、栏舍、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禁止无关人员、动物、车辆随意进出对进出人员、车辆要严格消毒。

六、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消毒、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检疫、调运备案、隔离观察、疫情报告、疫苗使用管理、疫病监测等防控工作。

七、严格按规定建立和规范填写防疫档案、免疫证卡加施免疫标识。各类档案记录应真实、完整、整洁并有相关人员签名。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禽为2年牛为 20年羊为 10年种畜禽长期保存。

八、接受区畜牧兽医局、区动物卫生监管、区

动物防疫站、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挂牌兽医的依法监管和抽样监测。第二章免疫制度

一、严格执行政府强制免疫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病种及其它疫病的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格疫苗产品。

三、严格按规定和疫苗说明书分类保管、储藏、规范管理疫苗。失效、废弃或残余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一律按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弃疫苗及疫苗包装物。

四、落实养殖场按程序自主实施免疫制度按需领用国家免费强制免疫疫苗。领用前应向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报告畜禽种类、饲养规模、疫苗品种及用量等经审核后方能领取疫苗。

五、严格按免疫操作规程、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正确免疫途径、部位、剂量等确保有效性。认真做好免疫各环节的消毒工作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

六、按照国家关于免疫标识管理的规定在应当加施标识畜禽的指定部位加施标识。

七、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抗体监测落实补免措施确保防疫质量。

八、按规定做好免疫记录、填写免疫证卡。

九、接受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挂牌兽医的监管。第三章用药制度

1、场内预防、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生畜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7、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第四章检疫申报制度

一、出售或迁移畜禽应提前向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或其动物检疫申报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合法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二、从区外引进非种用乳用畜禽和区外市内引进种用乳用畜禽引进前应向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对从市外引进种用乳用动物的应按规定报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批同意。

三、市外调入畜禽必须来自非疫区应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等材料含动物检疫证明、动物调运备案单或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等并须经指定道口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检查合格并签章。

四、市外引进畜禽到达目的地后应在24小时内向输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按规定进行隔离检疫观察。

五、按规定做好本场动物检疫申报记录。第五章疫情报告制度

一、动物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养殖场业主是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向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报告本场突发动物疫情并按规定按月上报本场动物发病死亡情况。

二、养殖场动物疫情报表以书面报告为主紧急情况时可电话报告。

三、任何人不得乱报、谎报、漏报、瞒报重大动物疫情违者将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处罚。

四、发现重大动物疫病或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或重点控制的人畜共患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控制转运和消毒等防控措施同时电话报告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经其诊断核实为可疑疫情的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的指导下按规定开展先期处置。

五、按规定做好本场动物疫情记录。第六章消毒制度

一、合理选择消毒方法、消毒剂科学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严格按照消毒规程实施消毒并做好人员防护。

二、生产区出入口设与门同宽长至少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适时更换池垫水、池垫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

三、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所有人员必须经更衣、对手消毒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服、胶鞋等要专人使用并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带出。

四、进入生产区车辆必须彻底消毒同时应对随车人员、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五、定期或适时对圈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包括污水池、排粪沟、下水道出口等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必要时带畜禽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同时要做好饲用器具、诊疗器械等的消毒工作。

六、畜禽周转舍、台、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畜禽后大消毒1次。圈舍空置1周后方可再饲养。

七、畜禽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所在圈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规范死亡畜禽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八、所有生产资料进入生产区都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九、按规定做好本场消毒记录。第七章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应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食用、不销售、不转运、不乱丢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病死或

死因不明畜禽无害化处理应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进行修建与处理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挂牌兽医监督指导下进行。采取深埋无害化处理的场所应远离人口集聚区、畜禽养殖场户、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防止动物疫病传播。

四、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废弃物等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一并深埋。

五、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六、无害化处理结束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七、当养殖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应服从重大动物疫病处置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畜禽进行扑杀对病死、扑杀畜禽和相关畜禽产品、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按规定做好本场无害化处理记录。第八章进出人员管理制度

一、所有与饲养、动物疫病诊疗及防疫监管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生产区。确因工作需要进出生产区的需经养殖场负责人批准并严格消毒后方能进入。

二、进出生产区的饲养员、兽医技术人员及防疫监管人员等都必须依照消毒制度和规范进行严格消毒方可进出。

三、场内兽医不得随意外出诊治动物疫病。特殊情况需要对外进行技术援助支持的必须经本场负责人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才能进出。

四、各养殖栋舍饲养人员不得随意串舍不得交叉使用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五、任何人不得将本场之外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等带入场内。

六、按规定做好本场人员进出及消毒记录。第九章畜禽隔离观察制度

一、养殖场须建立隔离观察舍。隔离观察舍大小要满足养殖规模和引进畜禽需要。

二、隔离观察舍在每次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并空置1-2周。

三、对患病畜禽应及时送隔离观察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并严格消毒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四、凡引入畜禽均应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期间要密切观察畜禽体态、特征和生理指标是否正常检查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是否合格。抗体不合格的要实施重大动物疫病强化免疫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规范的诊疗措施。隔离期满并经检测合格的动物方可销售或混群饲养。

五、畜禽隔离观察期间若发现有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应立即向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报

告并采取隔离、消毒、控制移动等紧急措施。

六、按规定做好本场畜禽隔离观察记录。第十章免疫标识管理制度

一、新出生畜禽在实施首免时加施免疫标识。

二、免疫标识只能从当地畜牧兽医站领取不得从非法渠道获得。不得买卖、转让不得重复使用。

三、实施免疫后应在猪、牛、羊左耳中部加施免疫标识需要再次加施免疫标识在右耳中部加施。在防疫档案中记录标识编码。

四、免疫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防疫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五、猪、牛、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后必须加施免疫标识没有加施免疫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

11.消毒防疫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细节管理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04-02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医院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完善,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1]。为改善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3年1月-12月实施的护理管理设定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4年1月-12月護理管理中增加细节管理设定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护理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3年1月-12月实施的护理管理设定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2014年1月-12月护理管理中增加细节管理设定为观察组,两组选择相同的医务人 员7名实施护理管理。

1.2方法

对照组在2013年1月-12月实施的护理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根据规章制度与各项规范实施管理。观察组在2014年1月-12月护理管理中增加细节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建立管理小组:建立管理监控小组,由护士长、骨干护理人员及责任护理人员组成,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小组成员要定期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护理中的不足,及时做好上报与反馈等工作。对于可能发生倾向性问题要做好预见、预查与预防,防止发生不良结果[2]。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细节管理和护理服务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水平细胞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高效护理服务也是在护理中的各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所以,细节管理可以有效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可以以患者为中心,真正实现对患者的关爱,增强责任心。

清洁及灭菌管理:护理人员要做好医疗器械的清洁,可以保证灭菌的顺利完成。器械处理要先将血迹与污迹等清除干净,再对器械进行灭菌处理。包括了冲洗、洗涤和漂洗、终末漂洗等步骤,灭菌则分成清洗、消毒、灭菌这三个环节。做好医疗器械的清洁和灭菌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医疗的疾病感染[3]。

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才能面对医学的进步与工作中的需求。护理人员既要掌握护理知识,还要学习物理机械及化学反应等学科知识,学习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等知识,学习医院消毒供应相关管理规范,为消毒供应工作提供更专业的知识。护理人员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整体水平,改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还要定期接受安全教育,以检查会议的形式,找出安全问题的各项隐患,日常护理中坚持无菌操作,做好生物监测与灭菌,保证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还要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消毒供应室的特殊性导致工作风险比普通科室高,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同时,还要指导护理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根据消毒技术规范操作,加强安全教育,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好通风换气,减少疾病发生。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根据我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发放问卷30份,实际回收30份,回收率100%。护理满意度包括了服务、发放、回收、包装等调查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护理质量包括服务意识、风险防范能力及安全识别能力等,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回收满意度(9.8±0.2)分,发放满意度(9.4±0.6)分,包装满意度(9.8±0.2)分,服务满意度(9.4±0.3)分;对照组回收满意度(8.0±0.1)分,发放满意度(8.2±0.7)分,包装满意度(7.9±0.4)分,服务满意度(7.7±0.7)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情况

观察组安全识别能力(9.3±0.7)分,风险防范意识(9.2±0.8)分,服务意识(9.2±0.7)分;对照组安全识别能力(7.2±0.8)分,风险防范意识(8.1±0.5)分,服务意识(8.1±0.4)分;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消毒供应室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主要场所,所以,一定要提高护理管理,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的配置与整体素质、器械等都会影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只有重视细节管理,才能避免医院内发生感染,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细节化管理模式把护理管理从小处着手,避免护理管理发生风险,提高了临床管理质量。本次研究与报道一致[5]。可见,要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就要加强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抓好每个细节,完善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机制,保证每个消毒、灭菌等流程都根据规范操作。每名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都要坚持热心、精心、细心、耐心和暖心作为工作准则,坚持到工作流程中,将细节管理进一步落实,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总之,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应用细节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护理质量,使消毒供应室保持良好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根娣,周小妹,林阿珠.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66.

[2]谭美红.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9):134-137.

[3]陈柳琴.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6):130-131.

[4]毛举桂.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重要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463-465.

12.消毒防疫管理制度 篇十二

1基层动物防疫现状

开发区位于烟台西部, 面积228km2, 辖4个街道, 107个行政村, 其中85个行政村有畜禽存栏。每个街道设立1处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 238个规模饲养场全部设立兽医监管室。按照“按需设置、明确责任、注重素质”的原则, 每个行政村设立1~2名, 全区共9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2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形式

2.1保—坚持以人为本保安全, 筑牢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之基

村级动物防疫员作为与畜禽密切接触者, 在开展疫情普查、强制免疫、畜禽标识佩戴等工作时常有意外事故发生, 感染流感病毒、布鲁氏杆菌病、炭疽、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几率较高, 村级动物防疫员身体健康是队伍建设的基础。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的理念, 切实抓好93名基层兽医人员的人身安全防范工作。

2.1.1不断培树保护意识每年组织相关专家、高级兽医师对基层兽医人员进行安全防范、畜牧业发展形势、免疫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 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先后编写了《村级防疫员管理办法》、《村级防疫员工作手册》等实用性小册子, 以增强其安全意识, 了解防疫形势、提高防疫技能、掌握保护方法, 经过培训使全体基层防疫人员技术水平与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

2.1.2不断拓宽保障渠道在参加法定社会保障的基础上, 为村级动物防疫员每人购买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年组织检查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检测查体一次。这些举措为解决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发生意外提供了基本的意外伤害保障, 减轻了其后顾之忧, 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

2.2破—坚持改革创新破旧式, 缓解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之困

队伍建设在于不断适应新形势, 开创新思路。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常态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 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上, 坚持不囿传统、不落俗套。对原村级动物防疫员包村制度中因同酬不同工、同酬不同质导致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防疫效果不理想的弊端, 勇于破旧立新, 摸索出一套“双保险”管理模式。

2.2.1第一道保险每个行政村配1~2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实现“区不漏街道、街道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的动物防疫体系全覆盖服务模式, 确保动物防疫体系的完整, 确保基层动物疫情普查、疫情监测、疫情应急处理等工作有人想、有人管、有人干。

2.2.2第二道保险在保证每村动物防疫员责任落实到位的基础上, 再在每个街道办事处选取2~3名防疫技术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动物防疫员升任技术指导员, 管理协调整个街道办事处的动物防疫工作。实现了由区级对基层防疫人员直接管理到基层防疫人员自我约束管理的转变, 实现了基层防疫人员由被动应付工作到积极主动工作的角色转变,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提高了服务质量。

2.3立—坚持考核评比立新规, 助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创新之路

为确保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动态管理, 充分激发其工作热情, 在坚持严格管控、督导检查的同时, 着眼发展, 实施“以钱养事”政府购买服务科学的考评管理模式, 避免“线断、网破、人散和服务缺位”现象的出现[1]。

2.3.1实行误工补贴分级发放制将政府拨付的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分三级发放。一级是完成本村基本工作任务的, 只发基本误工补贴。二级是担任动物防疫技术员的发基本误工补贴和技术补贴。三级是担任技术员并完成应急工作任务的发基本误工补贴、技术补贴和奖励性补贴。

2.3.2实行奖优惩劣制度将动物疫情普查、强制免疫、疫情监测、畜禽标识佩戴、畜禽规模饲养场监管、疫情应急处置等工作情况纳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 每年考核两次, 考核成绩与优秀技术指导考评挂钩, 对考核成绩优异者实施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 每年将考核情况进行通报, 通报到街道、行政村, 对连续3年以上表现较差者, 建议街道和行政村给予撤职处理。

2.3.3重点培养, 提升技术员的业务能力每年组织担任技术员的村级防疫员参加省市区的相关业务培训, 每年对技术开发区进行业务理论考核两次, 激发技术员学业务、干业务的工作热情, 提高其业务技能, 保障工作质量。

“保、破、立”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模式的创新, 不仅保障了基层防疫工作者的切身利益, 更营造了一股争优创先的工作氛围, 形成了一支专业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结构相对合理的基层兽医服务队伍, 有力地促进了动物防疫工作开展, 有效地推动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 全区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3存在问题

3.1人员选拔机制不合理

目前, 我们实行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报机制是:由村级组织等额提报, 街道把关, 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核、管理、技术指导的三级管理体制, 实际决定权在村级, 街道存在无人过问的现象, 区级被动接受。目前, 行政村实行三年竞选制, 每次竞选后, 村级动物防疫员一般都要更换, 有时一个街道更换率达到70%以上, 人员不稳定, 给人员管理、业务培训带来被动, 从而造成动物防疫质量的下降。

3.2村级动物防疫员普遍老化, 文化程度低

在全区9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中, 50以上的有52名, 占总人数的55.9%,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64人, 占总人数的68.8%, 兽医相关人员仅9人, 占总人数的9.7%, 年龄普遍偏大, 文化程度偏低, 专业素质整体较低, 业务技能不强。虽然每年都对其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 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 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业务素质不高, 接受新的防疫理念、理解防疫工作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不强, 难以适应当前防疫体系科学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难以适应山高路远、防疫脏乱差环境高强度工作量的需要。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布鲁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这个问题[2]。

3.3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偏低, 难以留住人才

一级、二级、三级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误工补贴每人每年分别为1200元、1800元、2400-3600元, 加上村级的劳务补贴, 每人每年的补贴3000-6000元不等, 虽然每年强制免疫工作只有3-5天, 但日常还要进行禽流感、口蹄疫、猪瘟、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补充免疫、标识佩戴、疫情排查、疫情监测、档案填写等大量基础性工作, 无论是纵向比还是横向比, 劳动价值与发放的补贴和沿海地区的报酬极不相符, 造成队伍不稳定, 很难留住需要的人, 特别是青壮年、专业性人才。

4建议

4.1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保障制度, 提高工作待遇

动物防疫保障体系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 建立相应的政策机制, 纳入政府工作日程, 将所需费用纳入地方财政, 统筹安排, 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 保证工作经费, 逐步提高相应补贴[3]。对多年参与村级动物防疫的人员可以参照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制度, 落实社会养老、卫生医疗和意外伤害保险, 解决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后顾之忧, 以激励有能力、有文化、素质高、业务强的有志青年积极参与动物防疫工作。

4.2理顺动物防疫员选拔机制

动物防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在选人机制上应把握以下两点。 (1) 提高准入门槛。要求入行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下, 身体健康, 本人愿意, 熟悉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 爱岗敬业, 服务热情, 经考核, 合格的颁发《村级防疫员》资格证书。 (2) 理顺管理机制。打破以往由村级等额推荐, 街道把关, 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审核、管理、技术指导的三级管理体制。按照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实行个人申请, 村级差额推荐, 街道和区级联合审核、考核、择优选拔的聘用制度, 人员确定后, 签订3~5年劳动合同, 由街道进行聘用, 发《聘任资格证书》, 建立人事档案, 统一管理;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考核, 实行“政府聘用, 部门考核”的双重管理制度[4], 使村级防疫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掌握人事的主动权, 实现人员的稳定, 提高整体素质。 (3) 建立淘汰机制。利用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后的检查、日常监管、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考核, 每年两次, 并通报街道、行政村。对业务工作不负责, 措施落实不到位, 以及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人员, 实行淘汰制, 及时补充新的力量, 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安心基层工作、热心为农服务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5]。

参考文献

[1]毕一鸣, 寇占英, 郭君超等.巴东模式:新型基层兽医服务模式 (一) [J].中国动物检疫, 2015, 32 (6) :34-37.

[2]黄焱, 杨瑛, 高松华等.江苏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中国畜牧业, 2013:34-37.

[3]姜顺传.当前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8:192-193.

[4]毕一鸣, 寇占英, 郭君超等.巴东模式:新型基层兽医服务模式 (一) [J].中国动物检疫, 2015, 32 (6) :34-37.

上一篇:DCS工作原理下一篇:七年级英语培优补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