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2024-09-14

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通用10篇)

1.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篇一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一些看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由于素质拓展课程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课程,应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加以认真地实践。本文在阐述了素质拓展课程的基础上,概括了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提出了做好素质拓展课程的有效对策,希望能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学 素质拓展课程

一、素质拓展课程

(一)素质拓展课程的内涵

素质拓展课程是大学体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倡导自我、合作和适应的背景下,素质拓展课程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成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素质拓展课程以新颖的方式和灵活的项目吸引学生,使其自觉地参与到素质拓展活动之中,在活动和教学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和协调能力,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素质拓展课程的类别

素质拓展课程种类众多,如果不能科学划分,会造成素质拓展课程的盲目性。因此,根据经验和课程目标,我们将素质拓展课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个人挑战类素质拓展课程。这类项目集中发掘大学生个人潜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将一些高难度的任务给大学生,通过他们自身的发掘和提高,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使大学生明确自身潜在能力的可开发性,为其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提供思想上和能力上的基础。

2.人际沟通类素质拓展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一类重要的活动就是人际沟通和协调类项目,这种项目是以学生有效沟通为主要要素,只有在活动中积极贡献想法、倾听他人建议,才能实现素质拓展课程的目标。

3.团队协作类素质拓展课程。这类项目主要是通过团队活动让学生明确团队的概念,使学生领悟团队的重要价值,对团队协作和团队分工给予充分体会,树立学生全面的团队意识。

二、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自信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好像不存在对于自信的疑问,其实不然。根据有关调查表明:人际关系恶化、抑郁、焦虑等症状是目前大学生常见心理症状。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多源性的,但其中一个共同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在素质拓展课上,我们不仅仅是让同学们变得自信,更是在更大范围内让同学们对自我的觉醒。

(二)沟通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沟通方面的训练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在集体项目的配合中,学生习惯填鸭式的教学,强调教师的指挥作用,缺乏交流和内部协调。通过素质拓展我们可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同学们提高人与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合作

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的精神日益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合作是在人际互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目标的过程。在素质拓展课程中,我们设计一些团队合作项目,这些项目都是需要在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中进行和完成的。

(四)创新

创新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处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从而心违”状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未能很好地激发。素质拓展课程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做好素质拓展课程的有效对策

(一)顺应教学改革要求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观念比较滞后和死板,已不能适应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也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忽视了学生的示范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而素质拓展训练正是让大学学生在团队和挑战中体验快乐,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创新意识。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使大学生与社会和大自然紧密联系,符合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素质拓展训练要因校制宜

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充分结合大学学校现有的实际体育资源开展活动,首先要开展一些简单易行,危险性低,不需借助太多设施的项目,不断积累活动经验,继而进行改造完善。关键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现有体育资源设计项目内容和活动场景,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的综合优势,然后进一步开发校内和周边环境资源,让大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到素质拓展训练的独特兴趣,从而使素质拓展训练更好地融入大学体育课程体系。

(三)培养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大学体育教师对于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还处于初步的理论阶段,具体实践和项目创新能力严重缺乏。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教师首先应该掌握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然后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更重要的是大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大胆创新,与学生在探索和创新中共同获取丰富的户外活动经验。

四、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把素质拓展训练方法应用于体育课堂中,并紧密联系大学学生在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再设计,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能力素质进行有效培养,并使其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我们的大学素质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许德顺,刘永光.新体育课程标准与学生个性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4.11(5):117-118.[2] 张剑峰,高绪秀.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J].体育科学研究.2010(2):91-94.

2.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篇二

首先,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内在原因, 动机出于需要, 也就成为兴趣的支点和源泉。现在的学生思想虽然活跃, 但在认识能力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待体育认识上往往以各自的需要为出发点, 完全以个人的喜好作为自己的学习动机。这就造成既有良好的、正确的、全面的学习动机, 也有消极的、暂时的、片面的学习动机。由于学习动机不同, 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和练习兴趣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在加强德育思想教育的同时, 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与智育发展、与个性发展以及社会能力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上好体育课、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实现个人价值,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的认识, 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另外, 还可结合许多学生崇拜的体育明星的事迹, 以他们刻苦努力、顽强拼搏的品质, 为学生树立榜样, 进一步促进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 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思想基础。

其次, 用合乎实际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只有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 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并满怀信心地、愉快地去完成, 否则就易使学生望而却步、知难而退。设计合乎实际的教学目标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 在制定教学进度、安排课时计划时, 应考虑教材内容的纵向连贯性, 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 逐渐增加动作技术难度及素质要求, 提出经过努力后大部分学生所能完成的教学要求, 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符合学生的心理, 往往会产生望而生畏或不屑一顾的“抑制情绪”。第二, 在教材内容的搭配中, 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练习部位的合理性和发展身体素质的全面性, 切实做到练习手段的多样性和练习效果的科学性的统一, 否则易使学生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第三, 在确实学生所承担负荷量时, 既要考虑课的任务、教材的特点, 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实际承受能力, 并以此为出发点, 使三者有机结合, 保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情绪高涨、精力充沛。第四, 教师要考虑学生个体运动能力的差异, 应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间, 关注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在因材施教的同时, 用适当升降要求的办法照顾到“两头”的学生, 这样不仅不会给少数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放松或自卑, 而且提高了练习的可行性, 调动起整体参与的积极性。所以,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先决条件。笔者在体育教学中越来越体会到, 因人而异地确定学习目标非常重要, 因为人的体质、素质各异, 运动能力差异很大, 所完成的任务很难达到统一的规定,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应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恰如其分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觉得这样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从而努力学习, 克服困难, 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运动带给他们的欢乐。

再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维持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的方法是唯一的, 那就是练习法, 但练习的形式却是多样的, 学生的兴趣决定于练习形式的多样性, 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又决定于教学方法, 因此合理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1500米的耐力素质练习过程中, 现在大多数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怕苦、怕累, 虽然我们也采用了跑步、快慢结合、郊外越野跑、间歇跑等多种练习形式, 但大多数学生依然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不佳。后来, 笔者将那些耐力素质、体质较差的学生组织起来, 分组进行足球比赛, 他们一下子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 一堂课下来, 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触到几次球, 却跑得满头大汗, 不少于1500米, 但却感觉不到累, 依然情绪高昂。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 这些学生的体质和耐力素质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可见, 在跑的过程中, 运用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球类课形式, 练习兴趣明显增强,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最后, 精练形象的语言和优美舒展的示范是教师营造浓厚学习兴趣氛围的基本素质。语言是思想交流的途径, 精炼形象的语言不仅可以表达教师的要求, 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美舒展的示范可以调动学生进行练习的积极性, 而这种练习的积极性可以看作是学生兴趣的开始。

3.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

一、中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原因

(一)身心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受到身心素质的综合影响,也与自身先天条件有关,由于个人成长环境的不同,一定会有所差距。部分学生先天条件优秀,部分相反。学生自身因素是原因之一,学校对学生“体”内容教育较少,持此以往,导致学生懒惰意识增强,厌倦锻炼,肌肉力量较差,身体素质、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术等相对较差,多种原因造成学生体育学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致使很多学生体育学习信心丧失,影响兴趣培养。

(二)环境问题

学习环境与体育基础设施配备也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与兴趣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推广是学生培养体育兴趣的关键因素。学校与学生受到升学压力影响,更多注重文化课程的时间与安排,却忽视了体育活动对学生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国政府部门相关体育活动与政策出台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使得各院校开始注重对体育活动的培养。

(三)教师队伍问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更多发挥的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中充当客体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更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作技能。若是教师的自身素质与综合素质能够符合教育要求,但是缺少工作责任心,也会对学生学习成绩造成影响。

二、中学体育学习兴趣培养

(一)以诚待人,建立师生情

中学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已经具备对事情基本辨知能力,更容易被情绪所带动,若能够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美好真实的东西传播给他们,那么可以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反之,若是采取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利用课堂时间单纯进行枯燥无味的讲解,就会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排斥心理,学习效率并不能得到提高,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教学期间,应该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课程上添加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建立密切联系,多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投入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时,应该与学生心理特征相结合,通过引用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体育竞赛中著名选手刘翔等运动员的真实事例,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用社会正能量影响学生心理,使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心态。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教师富有感情的讲解、生动的事例所吸引,并为运动员们的技术、战术赞叹不已,这时候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再做一下示范,再用真挚的语言鼓励学生,把学生学好短跑的兴趣不断的激发出来。

(二) 改善教学,助学生兴趣

体育教材相对来说,具有单调性与酷造型,学生兴趣不易长时间集中于此,从这种情况方面入手,教师应该树立先进教学手段,将学生学习负能量降低,抑制烦躁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用新鲜刺激的学习事物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此。例如,女生篮球课上,为了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课上安排比赛,把要求降低,只要投篮有碰到篮筐就得两分,碰篮板得一分,进球得三分,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比赛中没有进球而感到失望,当然在她们的练习中,也可以降低难度,使其不断体会成就感。而在上耐久跑,男生1500米,女生800米项目时,很多学生因为畏惧困难、怕苦怕累,就会利用多种借口进行旷课,或者借故装病,情绪明显下沉,女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尤为明显。一般来说,女生人数要多于男生,而且大部分学生娇生惯养,如温室里的花朵,怕苦怕累的思想更加突出,教师应该怎样解决此类问题成为关键。第一,教师应该在心理上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攒够足够的勇气,克服困难,同样可以采取真实事例进行鼓励。例如,我国著名田径选手王军霞等人,面对十年如一日的训练环境,始终坚持自我,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屹立于世界舞台,成为世界冠军,成为我国体坛骄傲。这一实例说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是练习中长跑锻炼的好时期,一但克服了不良心理因素后,就对项目有了兴趣。教师此时在教法上再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适应学生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研究发现,越越野派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欢,运动场地不局限于某地,而是不停变换,虽然运动量仍然巨大, 但因为好奇心与新鲜感,负累感觉减轻。运用上述方式锻炼之后,学生的心肺功能与跑跳能力显著提升,培养良好的自我感觉。

(三)合理选材,激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整堂课程中运用单一方式,可以采取娱乐活动增进彼此联系,与此同时要与教材的难易程度相结合,若是教师选取教材时,所选教材难度较大,超过学生学习能力,还是无济于事,长时间下去,学生信息丧失,不利于再次培养。相反,若教材内容过于简单,会使得学生自大,过于自负,同样会降低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难易适中的教材。

(四)讲解生动,激求知欲望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防止化简为繁,而是应该化繁為简,抓重点,讲关键,并且要注意讲课方式。反之,若讲解过程枯燥无味,则将会引起学生反感,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长期发展。教师讲解时,可以穿插一些动作,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享受视觉上的美感,进而使得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结束语

经过实际案例证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悉心设计,循序善诱,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完成教学任务,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我国科教兴国战略还在实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教育第一线,掌握丰富教学经验,共同推动教育的持久发展,使得我国文化软实力大幅度增强,最终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 杨明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林区教学.2010-08-20.

[2] 郭计增.《 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教育教学论坛. 2010-01-05.

4.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本文根据陕西教育学院在校大学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等几个方面,对怎样提高大学女生体育兴趣、积极性所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女生;心理特征;体育兴趣;积极性

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教育行业的飞速发展,“终身体育”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大学的体育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现代大学生运动能力水平可以反映大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技术教学,加强体育精神培养,提高锻炼和保健、养生意识,是当今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

20XX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仪式在北京朝阳公园举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在全国各个中小学启动了。活动要求85%以上的学生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

大学阶段女生的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大学阶段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所以,女生体育课的内容要尽量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并注重全面身体锻炼。在组织教法上运用多样、多变、多层次的方法,采用启发、鼓励、循序渐进等教学方法,发扬她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提高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陕西教育学院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学学特征、行为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如何提高运动兴趣为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女生学习兴趣关键

据了解,现代女大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为排球、篮球,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是径赛类项目。

从调查结果来看,女生喜欢运动强度较低,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而对于800米这样运动强度大的运动则有明显的排斥心理,调查中还显示由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某些项目的学习周期太长,不集中练习,学生容易生疏和忘却,达不到教学效果。根据这些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综合调查情况,我们在体育课中选用了排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原因是:

(1)中国女排在世界上辉煌成绩的影响;

(2)排球运动的特点,排球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强度可以随时调整,没有大量的奔跑,和相互的碰撞和冲突,适合女学生练习;

(3)学生的意愿。需要注意的是在排球教学中并不是仅仅练习排球,而是在教学中还利用排球进行投掷、短跑、跳跃和耐久跑的练习,这样比专门的进行跑跳等素质练习更容易接受。

(二)选择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反之如果教法组织不当,即使是体育游戏,也不见得会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引导我们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利用分组游戏结合基本姿势进行移动教学,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高起来。其次,老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再次,注意考试的运用。现在一提起考试,我们就会想到应试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还提倡应用考试,好象有点不合时宜。其实,巧妙地运用考试,也会对技术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如固定的队形、同一个教材等,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她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因此在教学中应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多用激励的语言。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不会到会,在这其间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会出现反复。有进步,也会有波动;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参与到学生中练习。女同学和男同学不同,男同学一个篮球,或足球就可以玩得满头是汗,而女同学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四)相互作用也能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首先,在练习中要提倡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加大练习密度,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会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同时在练习时对方给的球或左或右、或高或低,而自己回球要到位,这样给自己也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刺激她们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其次,注意发展学生的示范作用。在练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教师就是要去发现她们的优点和长处,给她们有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既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减少心理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五)必要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与锻炼中,理论知识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排球教学中,老师加强了对排球知识的传授,教学生如何去观看比赛,欣赏比赛。学习排球的发展史,及排球裁判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学校应该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以此带动更多的班级和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等科普知识,为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

(二)建议

1、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它是需要一定的基础上,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而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从而让体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积极全民参与的象征性的文化活动。

2、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宽.推动“阳光体育工程”开展,培养大学生课外体育兴趣[j].中国市场,.

[2]祝文钢,陆宇明.应重视青少年健身意识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1).

5.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篇五

动的调查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文化传播1班 2011级 许静 高麒婷

指导教师 田川

摘要:在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高中的时候多了许多,大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可以利用,那么他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的休闲娱乐方式都有那些呢,我们对此做了详细的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兴趣活动;调查

随着课业量的减少,大学生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活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段成长经历,是从“学知识”到“干事业”转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能力、领导能力、交际能力以及生活方式、办事方式等等都会得到全面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这取决于大学生怎样支配自己的大学时光。而课堂以外的课余兴趣生活,也成了大学生发展不同的关键。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处理、协调这些学习与生活间矛盾,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使得学习与实践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鉴于此,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全校学生发放50份资料,展开调查。全面了解大学生休闲现状,树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掌握一定的休闲知识和休闲技能,使休闲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实现大学生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一、我校大学生课余兴趣活动的简要概括

1、介绍我校学生的课余兴趣爱好:

除去平时的上课,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增多,需要选择一些娱乐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那他们都在做什么呢,在我们的调查后我们了解到。

在男生中,①上网玩游戏的占85.2%,②体育活动(打篮球、踢足球、网球、桌球等)占60%,③上街购物的占15%,④旅游活动的占13.3%,⑤看书占40%,⑥听音乐41.2%,⑦看电影或电视的42.2%,,⑧K歌10.4%,⑨打牌等娱乐游戏8.5﹪,⑩闲聊54.9﹪,还有些做些社团活动或学校的活动等。

女生中,①上网玩游戏的占75.4%,②体育活动30%,③上街购物的占60%,④旅游活动的占20.8%,⑤看书占58%,⑥听音乐40.5%,⑦看电影或电视的67%,⑧K歌20.5%,⑨打牌等娱乐游戏6.7%,⑩闲聊65.7%。

2、将我校大学生的兴趣活动分类汇总:

从上面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活动的内容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男生比重较大的有看书,上网,听音乐,看电影或电视,玩游戏、体育活动。女生比重较大的有看书,上网,听音乐,看电影或电视,逛街购物。倾向于娱乐消遣。

上网所占比重相当大,说明大学生大部分经历和时间都放在了上网上面。在“你平常每天上网时间为多少”和“你平常上网都做什么(多选)”的问题上,57.7﹪的人在2小时以上,15.5﹪的人在2-4小时以内,7﹪的人在4小时以上;有57.7﹪浏览网页,63.4﹪的人查找资料,59.2﹪的人聊天,42%玩游戏,56.3﹪看电影或电视,22.5﹪的人做其他事情(如打字,做课件,试验操作等)。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能够比较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是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

3、我校大学生课余兴趣活动产生的原因:

(1)休闲时间充裕

大学之前,由于学业负担,课余时间少,校园生活也相对单调。进入大学空间变大了。闲暇时间也多了,视野也变宽了,校园生活也丰富多了。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体现了休闲时间充裕这一特点。周末是大多数大学生休闲的首选时间,也有不少人认为是依需要而定,这也是大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体现。

(2)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由于生理,兴趣,爱好的不同,在休闲活动的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男女大学生在健身锻炼,逛街购物,上网,看电影电视,网络游戏,打牌等游戏上存在差异性。男生休闲活动更倾向于健身锻炼和打牌,上网以及网络游戏;而女生则更倾向于逛街购物和看电影电视。在看书,听音乐,闲聊,校系活动和社团工作上,男女大学生的选择并没有显著差异。

(3)休闲价值观落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休闲的认知存在误区。有的学生认为休闲就是简单的消磨时光,是为了消除学习后的疲惫感;还有的学生一提到“休闲”就认为是网络游戏、逛街购物等等;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休闲持有偏见,往往把休闲与“游手好闲”、“玩物丧志”联系在一起。大学生意识不到休闲对于自身

二、课余兴趣活动对我校学生影响

1、课余活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本次调查对是否到图书馆,自习室去学习这个问题中:34.8%的学生是肯定的,查阅学习资料去图书馆的同学占到61.3%以上。可见图书馆、自习室是大学生自习的主要场所,在大学生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课外学习的人很多,课外学习就是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另外汲取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丰富的年代,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课外学习是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发现课外的学习是自己腾飞的重要基础。通过课外学习使书本知识更加完善。四六级等其他证件的获得和平时的课外学习是分不开的。课外学习是竞争中获胜的筹码,切身感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知识素养的重要性。

2、课余兴趣活动对学生生活的影响

休闲取向多样化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追求物质上的,又有追求精神上层面上的愉悦。主要休闲活动有:逛街购物,勤工俭学,聊天社交,看书,听音乐,看电影电视,体育活动,旅游,校系活动和社团工作,上网,网络游戏,打牌等娱乐游戏,闲聊,闲着没事做,唱K泡吧以及其他活动。很多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花在网络上,上网玩游戏,聊Q,对他们来说已经轻车熟路。一拨一拨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乐此不疲,常常出没于网吧,通宵达旦,甚至一呆就是好几天。对于步入大学的莘莘学子们而言,大学校园本来应该就是一个展示青春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之上,有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待大学生去

参加去发掘去享受。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被调查的男生中,大部分学生选择待在寝室,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一种释放。女生则相对比较开朗,较多会选择约上几个要好的姐妹去逛街购物,在玲琅满目的商品中缓解自己紧张的学习状态,还有的让电视剧成为了自己摆脱焦躁紧张的工具。由此可见,我校学生的课余活动内容过于乏味,缺少些活力。

3、课余兴趣活动对学生精神风貌的影响

生活态度的消极或积极与否,也影响到大学生对休闲活动的选择,问卷中大学生在休闲时间参与主要活动的选择上选择最多的是娱乐爱好活动,占比重的46%,选择专业知识学习的占9%,选择体育健身的占15%,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占11%,选择社会交往活动的占19%,选择上网或电子游戏的占16%。

选择娱乐爱好活动和上网、电子游戏的总合为46%,几乎占了选择的一半,可见,学生对休闲活动的选择存在着误区,有可以引导的空间。学生平时最喜欢的休闲活动是看电影、电视。其次是听音乐、K歌,对于健康的运动或者阅读,相对于娱乐活动来说大大减少。

大学生经常或偶尔感到空虚 经历过高考,在高中里,习惯了那种每天三点一线忙绿的生活,有过那种每天为理想奋斗的经历,我们曾经感觉无不充实。来到大学,一下子没有了目标,我们也懈怠了不少,或多或少感觉有点空虚。调查数据显示:36%的同学,经常感到空虚;47%偶尔感觉空虚,只有4%不会感到空虚。面对空虚,不同的同学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42%的同学选择上网来排解空虚,也有26%的同学选择学习来排解空虚。我校还是有不少同学在课余时间十分重视学习,不允许自己落下。

大学生地自己的课余生活比较盲目 当问如何评价自己的课余生活时,仅有15%的同学表示满意,70%的同学感觉一般,对自己真正需要和理想中的课余生活比较盲目。盲目的同时却不对课余生活采用认真的态度对待,真正认真安排自己课余时间的14%。而绝大多数认为课余时间应该用来上网。49%的同学自己决定自己的课余生活,说明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安排有一定的自主权。在自己安排自己课余生活的同时却不对其做出认真规划。

三、总结我校大学生兴趣活动的情况并提出意见及建议

1、这份调查同时也反映出了在校学生课余活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课余活动时间少,学习任务偏重

在回答“您平时的课余活动时间有多少?”这一问题时,有63%的同学选择了1-2小时,而活动时间在3-4小时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体的27%,其余10%的同学时间则比较充裕,选择在5-6小时的区间。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明显不足。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同学们都指出,是在校课业负担学习压力过大。尤其在目前考研考证热的不断冲击之下,同学的闲暇时间是少之又少了。随着社会竞争不断激烈化,同学在校紧张感也随之加重,每个人都不敢懈怠自己的学业,相信这种趋势在短时间内还会继续下去。

(2)热情与兴趣持续时间短

在社团活动所占时间这一问题上,随着年级的增长,同学们对社团的兴趣热情也渐渐平息。大三的学生基本不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大二的也在极少数,大一被访者中也只有30%的同学选择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跟同学们的精神上压力密不可分。是同学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自己一个人在宿舍或者在小范围群体中度过,这就造成一个问题,那便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社团本身就是不同院系同学之间方便交流的很好的平台,现如今同学对之失去了

兴趣,所以这种困境的导致也在所难免。

(3)忽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从高度紧张、繁忙的高中生活转换到轻松、自由的大学生活时,很多学生会一下子适应不过来,然后会逐渐产生惰性,改变原来早起学习的习惯,喜欢睡懒觉,窝在宿舍上网聊天、打游戏,甚至有些颠倒昼夜,玩到大半夜才睡。这样一来,早饭不吃是家常便饭,午饭和晚饭也匆匆解决,有时还不吃。长此以往,生物钟严重打乱,不仅对自身健康不利,而且易造成大学生厌倦学习,沉溺玩乐的结局。

2、意见及建议

(1)学校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承担着重要责任,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讲座、比赛等等,让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班级的概念不强,学校应该多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让班级同学在共同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感情,感受大学中的温情。大学生的想法很多,却有很多不能表达,没有机会表达,所以学校应该增强民主,多了解大学生的心声。现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关注度不够,学校应该在中国传统节日时加强宣传,制造节日气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学里很多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参加各种活动,不能很好的体验大学的美好生活。所以学校应该对这类学生多加关怀,帮助他们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2)大学生自己也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和青春负责,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调整心态,轻松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做事的心态对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在校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而现如今学习的压力已经让大多数同学身心俱疲,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大学生以及在校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所以以一个轻松的心态来面对在校学习以及对将来进入社会所带有的紧张或者说是恐惧是很必要的。心态的调整不仅仅是从课堂上习得来,更多便是由来于健康的课余活动。积极参加室外活动,集体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M].人民出版社,2006(9)

6.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篇六

在体育教学中,常有部分学生上体育课不主动,一到操场就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对老师布置的练习内容也缺乏积极性、态度不够端正,很多同学都是应付一两下就过去了。这就对搞好体育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所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想而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促进体育教学更上一层楼。兴趣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培养起来的,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去,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渐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从而达到培养运动兴趣、培养运动能力的目的。

二、从学生自身的成功体验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悦的情绪感受。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精益求精”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的心理。成为促使学生进一步好学、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在小学五年级女生一分钟跳绳中,有些学生能轻松跳到165次(满分),可适当的逐步增加个数,定为170次甚至更多;也有些学生只能跳五六十次(低分),还有的.甚至不及格。可先让他定为跳60次、50次再逐渐增加,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练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对运动的兴趣。

三、自主选择、激发兴趣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自主地进行练习。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而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这样学生每变换以此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

四、设疑问难,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根据教学要求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各种方法的跳中,先讲解单脚跳的动作要领,而后提出问题:谁还能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活,他们跃跃欲试,一定会想出深蹲、蛙跳、双脚交叉跳等不同的跳跃动作。学生练得积极而又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的技能,同时更好的锻炼了身体。

7.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篇七

1、大学体育教学效果现状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 普遍采用“身体素质”+“专项技术”+“理论讲座”的教学模式, 但事实证明, 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使学生的“技能”、“体质”得以提升。

运动技能方面, 大多数同学认为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内容, 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到, 但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对以后的生活基本没有帮助;增强体质方面, 人们体质强弱并非全靠后天锻炼, 和遗传、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多种因素都有密切的联系。体育锻炼只是众多因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 而且只有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才会有增强体质的效果;培养人才方面, 体育作为一门学科, 单方面承担培养人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而“成才”也不是学生学习体育的目标。

所以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既不能帮助学生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也未能帮助学生培养体育兴趣, 养成锻炼的习惯, 更不用说培养体育技能特长。

2、大学体育教学应以服务学生为目标

1995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首脑会议上通过的《行政纲领》中明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联合国计划署在其《人类发展报告》中揭示:“人类发展是一个提高人们生存机会的过程, 从整体上说, 健康、接受良好教育和生活美满幸福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标志。”我国也实时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 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体育作为社会生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更应该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反映人们的需求, 当然包括成长中的学生现在及未来的生活质量。国家办学校, 对学校实施体育教学活动, 以服务学生生活、帮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能力为目标,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大学体育教学以服务学生的具体措施

在大学生的意识中, 大学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以后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 并取得高质量的生活, 都需要在大学打下坚实的专业和技能基础。所以, 大学体育教学只有与时俱进, 以帮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生活能力为目标,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大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增强体育教学效益。

首先, 重视教学方法和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强化学生的良好体验, 缓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逆反心理, 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其次, 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认知水平等创造多种教学情境、教学方法, 激发不同个性、不同需求的同学的强烈求知欲和探究欲, 从而促使他们能够进行自觉主动性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 他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电视、讲座等各种不同的途径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补充性学习, 巩固已学知识, 加深对体育文化价值的了解。

最后, 很多学生认为, 体育作为大学学习中一个不是特别重要的学科, 他们学习的目标远不止于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 而是变为“健、美、乐”。健可以理解为健身、健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包括人体美、运动美、心灵美等主要的三个方面, 学生通过平衡各种关系, 包括内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学生之间的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来充实人生, 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乐不言而喻, 就是高兴、快乐、幸福、兴奋等, 追求乐已经成为现代人最重要取向, 通过这些增强他们的整体实力, 进而改善和提高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大学体育教学要以学生追求, 这就使体育教学要以快乐的形式传授学生,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进而显示出新的活力。无论从心理、生理, 还是社会需要考虑, “健、美、乐”都是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而体育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体育以“健、美、乐”为目标, 既能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 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 不但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主动性, 还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使体育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 国家办学需要培养服务社会、服务生活、具有创造美好生活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希望未来能够获得并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需要从各方面打好基础。大学体育是阶段性的体育, 其教育与教学过程应在服务学生生活的宏观目标下, 注重增强学生获得高质量生活能力培养, 并以学生的“健、美、乐”为目标, 才能使体育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终身需要, 才能蓬勃发展。这就需要大学的体育教学要转变观念,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全面运用教学因素, 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服务学生, 服务社会。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先后经历了“技能”、“体质”、“人才”三个阶段, 但经过实践证明, 这些并不是大学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他们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和需求。大学体育教学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成年人,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对教学内容及模式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在经济、文化发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他们更看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以便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创造美好的高质量的生活。

关键词:大学体育,服务学生,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8.关于大学体育兴趣教学论文 篇八

【关键词】大学体育 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学校体育自身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对于如何应对当前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要知道如何使体育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学校体育必须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体育的要求,也呼唤着学校体育的改革。

一、构建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结构

以先进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和定位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充分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大学体育教学中所有关联的要素以及其外部环境与系统效益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力求在老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之间达成最佳结构。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极其重要的措施就是新建体育教学的科学结构、定位体育教学的目标、组织新颖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在定位教学目标时除了指导思想必须是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此外,各个学校还必须将本校的特点以及教学宗旨融入进去。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还必须要充分考虑本校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等,使教学内容能够充分体现本校特色。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来说,它是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从中也充分反映了实施教学内容的大体情况。教学评价则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尺。总而言之,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既要充分体现总的教育思想,又能把本校的特色与教学宗旨充分展现出来。

二、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要更新改变

新世纪的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教育是个不断发展前进的行业,尤其在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教育的思想观念与方法手段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发展更加显得迫切和必要。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认为体育只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体育与人的心理、生活、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不是唯一因素,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商',即与他人合作精神、自我激励、应变能力及思考问题的方法。所以,只有体育教育者的观念更新了,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上一个层次,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才能有话可说、有戏可唱。

三、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

创新存在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关于创新教育,是指将创新精神贯彻到教育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教育也是扬弃传统教育,发展现代教育的主题。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创新。将创新教育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念,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方向与成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面临挑战。当前改革的根本因素更多的是来自体育教师的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和旧观念,以及直接接受这些思想观念的思维方式。因此,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首先必须从转变思想和观念做起,从时代特征和我国国情出发,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出发,遵循学校体育教育的规律,寻找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

四、改革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大学体育教学之所以要进行改革,是因为体育教学在发展中存在许多不足。其中,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阻碍了高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针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不足进行改革,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通过更加多样的教学途径来实施体育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教学中的乐趣,提高自身的學习热情。通过改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2、更新教学理念

在各个高校实行体育教育,就必须遵循正确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往我国的体育教学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为重点,但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就不能只重视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放在体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精神理念。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通过体育内容、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就能够改变学生对体育的看法,促进自身体育兴趣的培养,这对于整个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体育教学也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体魄,以良好的状态以及风貌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强健体魄,也是为了通过这种途径来促进整个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学深刻影响着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让体育教学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是提高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新理念、新教学下,要从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性出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张庆连.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

[2]张又新.浅析课堂教学三要素关系,探索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S1).

9.浅谈兴趣与学校体育教学 篇九

体育教学和训练在学校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对发展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时的优先注意倾向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爱好倾向。按兴趣的起因划分,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为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而对事物或活动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为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与训练都是必要的,它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训练,提高他们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又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目标和恒心。因此,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的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当学生对此练习无兴趣时,上课时会出现心不在焉,做教师布置的练习时,会出现随随便便,不在乎,这样经常延误练习时间,而且影响完成动作的质量,应当注意的是还会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兴趣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客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

二、影响学生对体育教学兴趣的因素

1、教学内容

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事物易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其好奇心,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意愿。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能力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程度不一。学生对适合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较大,获得成功结果的可能性就大。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女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其它项目,而这项运动又能充分表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弹跳、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团结友爱有非常好的作用。

2、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激发学生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练习。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教学的过程显得非常重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用分组教学。如:跳箱、跳高等项目,体重较大的胖学生和弹跳力协调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建立自信、消除恐惧心理,一些辅助练习对他们是非常有必要的。

3、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体育课或训练中举足轻重,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体育课和训练中,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加之教师动作示范准确、协调、优美,学生就会很快地领会动作要领,振奋精神,在做练习时就会感兴趣,练习认真;但讲解含糊不清、罗嗦重复、示范动作不准确,不协调,不优美甚至失败,就会影响学生对练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上课前应仔细,认真的学好吃透教材,对每次课的练习难度要有充分的研究,安排每次课的运动量,练习密度要合理,对教学方法、手段要不断的改进。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上课情绪影响较大,要及时的指出学生的优缺点,用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当学生练习成功时,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练习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焦躁不安时,及时给予安慰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但如果表扬不当,言过其实,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正面教育为主的方法,多运用良好的语言刺激,可增强学生情绪的正向变化,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最好不直接提出批评,而采用正面提出要求为好,这样做有利于防止负面作用的产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熟悉学校的环境、场地、器械,在课前与项目相适应的场地上,对器械的布置井然有序,合理得当;教师精神抖擞,衣着干净利落,语言简洁明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集中,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他们热爱体育运动,对运动技能掌握快,教师课中的正确引导,合理的教材搭配,可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学生需要体育运动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的进行学习。学生对体育也有所偏爱,田径、体操、球类等各不相同,但能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科学新颖的组织方法得到补偿。体育教学要在活跃、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身心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运动心理学

周绍忠 岑汉康主编

10.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十

车小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分析发现影响学生体育兴趣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社会环境,教师的教与学,运动项目及体能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1、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谁投中的最多,让观察的学生说说原因,让投篮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投篮动作。以赛促练,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这种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大纲中,学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耐力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

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安排活动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技术。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单纯叫学生做50m弯道跑,学生兴趣不大,而结合圆周接力跑游戏。这样不仅运用了弯道跑技术,发展了速度素质,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难的规律。虽然学生在以前也掌握了一些技术动作,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如在一堂课中前滚翻的技术学好了,就可以在下节课中教前滚翻分腿起的教材了。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教师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使教材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心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2.1多用激励的语言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约,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

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的用语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失败时,拍拍他们的肩,对他们说声“失败为成功之母!”;在他们为失败而痛苦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声“废铁之所以能成为钢,是因为它们能经得起痛苦的磨练!”;成功时,微笑着他们说声“付出的过程有点苦,可它结的果是甜的,不是吗?”,骄傲时,严肃对他们说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对有过运动损伤的学生,见面后轻轻地问声“你的伤完全恢复了吗?”会使他们心灵上感到温暖。对运动中摔倒的学生拉他一把,说声“摔倒的是躯体,不倒的是胜利的信念!”相信你不用再多说什么,他一定会振奋精神地继续跑下去。教师讲话的语气,对学生的情绪也有很影响,因为语气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情和感染力。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学生喜欢听关切的、赞许的、鼓舞、肯定之类的语气;而不愿意听责备的、命令的、批评的语气。学生最反感的是讽刺的、挖苦的、鄙视的语气,所以教师的语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的。

2.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尽快地使课从逆境中走出来;课后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

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评,是否使学生得到激励。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

2.3参与到学生中

积极性差的和好学生不同,好的学生一个篮球就可以玩的满头大汗,而积极性差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对于动作较好的学生,要不断提出要求。在练习中提倡技术好的学生都和技术差的学生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上一篇:2023年武汉事业单位面试技巧指导,绝对有用下一篇:机器人作文高一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