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的术后护理

2024-09-19

腹外疝的术后护理(精选6篇)

1.腹外疝的术后护理 篇一

23章 腹外疝病人护理相关试题

一、填空题

1.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

2.疝块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属于()疝

3.疝块突然增大,不能回纳,伴有疼痛并引起肠瘘属于()疝 4.传统的斜疝修补术后早期,最适合的卧位是()

5.温先生,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后1 h,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呼之能应,答非所问。病人宜取的体位是()

6腹股沟疝可分为()和()两种:

7常见的腹外疝有()()()()8 腹外疝并发症有()

9、引起腹外疝的原因()()

10、疝由()()()()等构成。

11、直疝三角由()()()构成。12腹股沟管位于()内侧为()下口为()

13、腹股沟管女性有()通过,男性则有()通过。

14、股管前壁为()后壁为()外侧为()

15、当嵌顿性疝发展到疝内容物()阶段,即为绞窄性疝。

16、腹股沟疝非手术疗法包括()()

17、腹股沟斜疝经()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经()突出形成。18 腹外疝的疝环位置相当于疝囊的()19 切口疝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20 腹股沟斜疝好发于()年龄段

二、判断 正常人虽时有腹内压增高情况,,但如腹壁强度正常,则不致发生疝。()2对早期嵌顿性疝,应在医院试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应观察24小时,注意腹病是否好转()

3对各类腹外疝原则上均应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很多,但总的原则是疝囊颈高位结扎、疝修补和疝成形术。()

4腹外疝手术后半卧,膝下垫枕,使髋关节屈曲,腹壁松弛。()5患者术后咳嗽时,可用手轻压创口。()

6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7直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8直疝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9直疝嵌顿机会较少()

10精索在疝囊后方的是斜疝()

11非无张力修补术者,术后平卧位3日,宜过早下床活动。()12腹外疝不会复发()

13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粗纤维的蔬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剌激性食物特别是烟酒。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15 患者.卧床期间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求。指导病人行床上功能锻炼,年老、体弱者下床活动时,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16病人一般于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水及流食,次日可进半流食、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17 术后保持大小便通畅,保持切口敷料不被污染()18直疝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19腹股沟斜疝的疝囊位于精索的下方()20成年人腹股沟管的长度为4~5cm。!()

三、单选

1.护理疝修补术后病人时,错误的是 A.及时处理便秘 B.切口部位压沙袋 C.咳嗽时注意保护切口

D.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E.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2.斜疝修补术后早期,最适宜的卧位是 A.半卧位 8.仰卧位,腰部垫枕 C.俯卧位 D.斜坡卧位 E.侧卧位

3.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股疝 B.腹股沟直疝 C.腹股沟斜疝 D.脐疝 E.切口疝

4.腹外疝最重要的发病原因是 A.慢性咳嗽 B.长期便秘 C.排尿困难

D.腹壁有薄弱点或腹壁缺损

E.经常从事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工作 5.腹外疝疝环是指 A.疝内容物突出的部分 B.疝外被盖组织 C.腹壁缺损或薄弱处 D.壁层腹膜的一部分 E.疝囊颈部

6.腹外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 A.小肠 B.盲肠 C.大网膜 D.阑尾 E.膀胱

7.检查腹股沟疝时,压迫内环的部位应在 A.腹股沟韧带中点 B.耻骨结节外侧 C.肿块最突出处 D.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 E.精索前内方

8.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最有意义的鉴别之处在于 A.疝块的形状 B.发病的年龄 C.嵌顿的程度

D.回纳疝块压迫内环,增加腹压是否出现 E.包块的位置

9.最容易发生嵌顿的腹外疝是 A.腹股沟斜疝 B.脐疝 C.腹股沟直疝 D.股疝 E.切口疝

10.必须紧急手术治疗的疝是 A.易复性疝 B.难复性疝 c.滑动性疝 D.嵌顿性疝 E.绞窄性疝

11.腹外疝修补术后健康宣教内容,最重要的是 A.增加营养 B.定期复查 C.适当锻炼

D.保持伤口清洁

E.避免重体力劳动3个月

12.疝修补手术后,沙袋压迫伤口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伤l5裂开 8.防止阴囊血肿 c.防止伤口感染 D.防止疝复发 E.避免敷料脱落 A,型题

13.6个月婴儿腹部包块,随腹压增高而发生变化,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治疗原则是

A.紧急手术 B.择期手术 c.早期手术 D.暂不手术 E.禁忌手术

14.8岁男孩,疝内容物可达阴囊处,但其消失与指压内环、增加腹压有关。诊断应考虑

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股疝 D.脐疝 E.切口疝

15.杨某,男,30岁,行疝修补术后2天,体温38%,病人无其他主诉。应考虑 A.手术切口感染 B.上呼吸道感染 C.并发肺部感染 D.基础代谢增高 E.外科热

男性,50岁。有慢性便秘多年,每次排便必须十分用力。近半年来发现,站立时阴囊出现肿块,呈梨形;平卧时可还纳。局部检查,触诊发现外环扩大,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手指压迫内环处,站立咳嗽,肿块不再出现,拟诊腹外疝,准备手术治疗。16.本病例属于 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股疝

D.绞窄性疝 E.嵌顿性疝

17.可避免术后疝的复发的术前处理是 A.治疗便秘 B.备皮 C.排尿 D.灌肠 E.麻醉前用药

18.术后预防血肿的措施是 A.仰卧位

B.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c.托起阴囊、伤口沙袋压迫 D.应用抗生素

E.不可过早下床活动

19.该病人腹外疝的疝环是D A.腹股沟直疝i角 B.股环 C.脐环

D.腹股沟管内环 E.腹股沟管外环

20.该病人的病理类型是A A.易复性疝 B.难复性疝 C.滑动性疝 D.嵌顿性疝 E.绞窄性疝

四、多选题

1引起腹壁强度降低的潜在因素很多,最常见的因素有(A腹白线因发育不全

B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

C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

D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

2、腹内压力增高的原因()

A慢性咳嗽B慢性便秘、排尿困难。C腹水D婴儿经常啼哭3直疝特点()

A多见于老年人B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C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D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4腹外疝护理评估有().A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发展情况.)B既往有无嵌顿或绞窄史

C有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 D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

5腹外疝常见的护理问题()

A.疼痛 B焦虑C有阴囊血肿的危险D排痰困难 6腹外疝术后护理()

A病情观察B督促早下床C饮食护理D防止腹内压升高

五 简答题

1、腹股沟斜疝与腹股沟直疝的区别? 答案

一,填空1小肠和大网膜 2易复性疝.3绞窄性疝 4仰卧位,膝部垫枕.5..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 6 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7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8肠绞窄、肠穿孔。

9、腹腔内压力过高、腹壁强度减弱

10、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 11腹壁下动脉的内侧、腹直肌鞘的外侧、腹股沟韧带的上方

12、腹壁下动脉外侧13子宫圆韧带、精索 14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股静脉、陷窝韧带、腹股沟韧带下方的卵圆窝

15、血运障碍

16、疝带治疗、嵌顿性疝的手法治疗 17腹股沟管、直疝三角18底部19切口感染20 青少年

二、判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三、单选.1E 2.B 3.C 4.D 5.C 6.A 7.D 8.D 9.D l0.E ll.E l2.B 13 D l4.A l5.E l6.A 17.A 18.C 19D 20A

四、多选1ABCD 2ABCD 3ABD 4ABCD 5ABCD 6ACD

五简答题

区别点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人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2.腹外疝的术后护理 篇二

1 有张力疝修补术

1 8 8 4年巴西尼提出修补腹股沟疝的方法, 这一发现简单易行并且尊重解剖结构, 受到热烈响应并成为腹股沟疝修复的准则。后经过H a ls te d (1 8 8 9) , F u r g u s o n (1 8 9 0) , M c v a y (1 9 4 8) , S h o u l d i c e (1 9 5 4) 等不断的补充发展。临床修补腹股沟区管壁的方法通常有加强前壁和后壁2种, 其中F u r g w s o n法是常用的加强腹股沟区前壁的方法, 另外加强腹股沟区后壁的常用方法有巴西尼法, H a ls te c l法, M c v a y法, S h o u d i c e法4种, 传统疝修补术的基础是疝囊高位结扎并利用相邻的正常组织进行加强或修补管壁的缺损。其中除S h o u d ic e法外, 其余术式都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3]。以前研究认为, 几乎所有的成年腹股沟疝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横筋膜的薄弱或缺损, 而S h o u d i c e就是把手术的重点放在加强腹横筋膜这一层上的, 切开腹横筋膜于内环口至耻骨结节, 并超过内环口, 然后将切开的腹横筋膜予以重叠缝合, 以重塑内环, 保留其括约肌功能, 然后再按巴西尼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合于腹股沟韧带深处。不管用何术式修补, 均是在腹股沟区存在缺损的组织上修补。传统的疝修补术改变了原有腹股沟的解剖结构, 都有缝合张力大, 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拉感、疼痛和所修补的组织愈合差、复发率高等缺点[4]。传统疝修补手术治疗后再复发的腹股沟疝存在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混乱及破坏腹股沟区的闸门机制等缺点, 且手术操作有一定困难, 术后患者痛苦相对较大、恢复较慢, 术后复发率较高等缺点[5,6]。另外由于复发疝局部组织瘢痕粘连严重, 腹横筋膜再损伤至缺损也较为严重, 复发疝再应用传统疝修补术, 治疗的效果更差。

2 无张力疝修补术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发展是和现代解剖学和现代材料学紧密相关的, 当代疝的手术强调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修补术。自上世纪5 0年代U s h e r首次报道了用M a r le x聚丙烯材料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成果, 8 0年代L i c h t e n s t e i n疝研究所开始了无张力疝成形术计划, 进而使疝修补手术进入了使用新型材料的无张力修补时代。其概念基于两点: (1) 疝的病因在于局部组织的退行性变和管壁的破坏; (2) 传统修补术缝合后所产生较大张力。其优点是术后疼痛轻、手术时间快、恢复快、手术指征较宽、复发率较低等。因此, 无张力疝修补术已基本取代传统术式, 被誉为疝修补手术的里程碑[7,8,9]。而现代材料学的发展正好为无张力修补术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临床常用的修补材料主要是合成纤维网, 最大优点是便于获得, 使用方便, 临床上应用的合成纤维网有涤纶网、聚四氟乙烯网、尼龙网、M e r s ile n e网和M a r le x网等。正是有这些现代人工合成材料的参与才有当今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术式可分为: (1) L ic h te n s te in修补手术, 1 9 6 6年疝修补手术后修复期的重要性首次引起了L ic h te ns t e i n外科医生的重视。为了降低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期和降低复发率, 其手术团队研发了无张力疝修补术, 将补片放在腹横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尽量铺展开补片使之超过海氏三角, 选用7.5 c m×1 5.0 c m大小补片用于修补, 网片的一边是圆形以使其与腹股沟管内侧壁的形状相适应。提起精索将补片的圆形边与耻骨表面的碱性结构缝合在一起并且与耻骨重叠1.0~1.5 c m, 补片下缘与腹股沟韧带间连续缝合并达到内环外侧。如果同时存在股疝, 那麽应在腹股沟韧带缝合线的下方1~2 c m处与C o o p e r韧带缝合以关闭股环。尾端剪开将精索放在两尾叶之间, 内侧在腹直肌外缘、弓状缘间断缝合, 内环口上将两尾叶交叉固定, 关闭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环口。此种术式以不改变正常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弥补了传统张力过大的弊端以及技术操作简单的特点[10]。 (2) 疝环充填式修补术 (R u tk o w及M illic a n) , “塞式”充填物是由热成型的锥状的打褶的外壳内部充以8个三角形的网瓣, 打褶的外形使充填物能自由伸缩, 更适合缺损区的大小和形状, 而且内部瓣状结构能防止其塌陷完全充填住缺损区。加盖一张平片于耻骨肌孔上区, 修复腹股沟区的解剖缺陷达到加强筋膜、预防复发的目的。 (3) 双侧装置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又称G i l b e r t修补术, 所用的人工假体称为三合一疝装置, 即有两层平片和一柱形网塞相连, 于内环置前片进入腹膜前间隙, 通过上下层的补片来保护整个肌耻骨孔[11], 但该手术的分离和操作技术较为复杂。

3 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L I H R) 始于2 0世纪9 0年代初期, G e r等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用金属夹关闭疝囊颈口的方法, 迄今已有2 0多年的发展史。目前, 临床上常用术式有4种:内环口关闭术, 腹腔内网片覆盖法 (I P O M) , 经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法 (T A P P) ,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修补法 (T E P) [12,13,14]。第1种方法仅用于儿童, 后3种方法用于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 现在临床常用的腹腔镜疝修补法主要是T A P P和T E P两种, 由于I P O M术后并发症较多和复发率较高, 已逐渐被临床淘汰。T A P P法操作主要是切开腹膜后横断疝囊内环, 分离内环周围和H a s s e lb a c h三角, 再将合适的网片送入腹腔, 平铺覆盖内环口并固定, 然后缝合腹膜进而防止术后肠粘连可能。T E P法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手术入路, 整个手术在腹膜外进行操作, 通过鞘前间隙进入腹膜前间隙处理疝囊置入足够大网片覆盖腹股沟区并固定, 由于网片置于腹膜外修补缺损, 避免了腹腔干扰及肠粘连的发生, 是目前腹腔镜治疗股沟疝的最佳方法。腹腔镜下进行手术的优点就在于观察比较全面直观、避免遗漏坏死肠管、无张力,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 术后疼痛程度低, 恢复快, 并发症相对较少, 复发率低等[16,17,18]。腹腔镜疝修补术的缺点是技术难度大, 并发症往往比开放性手术严重, 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急腹症、腹腔感染或腹水等不适合置入补片的患者为绝对禁忌证;嵌顿性疝、滑动性疝、巨大阴囊疝、难复性疝的患者为相对禁忌证, 慎用腹腔镜疝修补[19]。

总而言之, 现代疝修补术应在治疗中避免过度治疗, 规范手术, 统一操作标准, 根据疝分型选择恰当的修补方式, 熟练操作, 精通解剖, 减少不必要的分离和暴露, 还要注重达到舒适度、术后恢复快的效果。

摘要:腹外疝是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 经过先天的或后天的腹壁薄弱点、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中腹股沟疝约占腹外疝发病率的90%~95%。而疝修补术又是外科最为常见和最基本的手术。环顾历史, 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16世纪起, 现代解剖概念的引入, 疝的手术开始遵循解剖关系进行, 经过外科医生的不断努力, 直到20世纪初, 才真正建立起了现代腹股沟疝的外科手术模式。自1884年巴西尼创建真正的解剖疝修补以来, 经过医生们的不断地努力补充, 才有了从有张力疝修补到无张力疝修补进而发展到腹腔镜疝修补术。各种术式及治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进而要求在治疗中, 统一标准, 规范手术, 根据疝分型选择恰当的修补方式, 熟练操作, 精通解剖, 避免过度治疗, 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腹外疝的术后护理 篇三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外疝;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418-02

所谓腹外疝指的是,患者腹腔中的腹膜壁层等,在腹壁相对薄弱位置向体表不断突出,最终形成一种疝。患者腹壁强度不断下降、腹内压力不断上升,是诱发腹外疝的两大关键因素[1],所以,如何改善上述两大缺陷便成了腹外疝治疗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84例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予以比较研究,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该病方面所具有的临床效果。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腹外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2例,女22例,年龄19~79岁,平均54.7岁,腹外疝类型如下:1)腹股沟斜疝68例)腹股沟直疝12例;3)股疝4例。基于随机分组原则,将84例患者分成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用传统修补手术,后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组患者在以病种为代表的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组间比较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修补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具体操作如下:选用华利普医用聚丙烯修补网(花瓣形网塞+网片),型号为wp0410k+ws5042。在实施麻醉的过程中,大多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在平行腹股沟韧带上方约2cm处取一长度4~5cm手术切口[2]。将腹外斜肌腱膜充分打开后,向四周有效分离,在分离大小上与网片保持相当;游离精索,并将提睾肌打开之后,在精索内上方找到并确定疝囊,予以向上高位游离操作,并使其到达疝囊颈部。如果属于大疝囊,则需要予以横断处理。如果属于小疝囊,一般情况下不做切开处理,将疝囊通过内环口缓缓推入患者腹腔即可。对于嵌顿性疝,需要重建大小较为合适的疝囊,然后植入花瓣形网塞,并将其和腹横筋膜紧密缝合在一起。对于非嵌顿性疝,则需使用丝线在近端予以连续的有效缝合,从而形成一个能够良好容纳花瓣形网塞的小疝囊,接下来将网片布置于患者精索后方且保证其平坦性。对补片丝线予以有效固定,先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然而缝合皮下组织,最后缝合外层皮肤。手术完成之后,常规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对患者并发症情况予以密切监测。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予以处理,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手术时间上,对照组(63.4±11.6)min,观察组(29.7±7.5)min;在术后住院时间上,对照组(10.0±3.8)d,观察组(4.9±2.7)d;在术后并发症上,对照组16例(38.10%),观察组7例(16.67%);在1年复发率上,对照组6例(14.29%),观察组1例(2.38%)。在上述诸多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

无张力疝修补术不涉及张力,借助人工高分子修补材料予以缝合修补,具有诸多优势,不仅疼痛轻,而且恢复快,同时还具有复发率低的特点,所以,更容易为患者接受。

无张力疝修补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平片修补,另一种是疝环充填式修补,复发率较为理想,仅为1~5%。相较传统手术而言,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术中缝合操作时没有张力,创伤相对较小,出血量不多;2)手术迅速,耗时较短,有效降低了被感染几率,在很大程度上減轻了患者的痛苦,因而更容易为患者接受;3)术后恢复期短,一般4~6h后[3],患者便可下床行走,住院时间不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4)复发率低。

3.2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注意事项

1)术后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同时做好止血措施;2)如果疝囊过大,则需要对疝囊做中间离断处理,近端予以荷包缝合,远端采取疝囊旷置做法;3)对精索进行充分游离,如若不然,有可能降低手术质量;4)应结合内环大小对锥状补片进行适当修剪;5)应保证补片平整和有效固定,否则会导致疼痛、肠梗阻等,另外,固定补片时应避免损伤神经,否则将导致患者术后长期疼痛或者疝复发等问题。

3.3关于研究结果的分析

由研究结果可知,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1年复发率等诸多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术式能够有效规避传统修补手术治疗中的一系列不足,包括耗时长、对身体伤害大、术后痛感强烈以及复发率高等,尤为适用于心肺功能不佳且腹壁相对薄弱的老年腹外疝患者。

参考文献:

[1]赵德刚.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56例腹股沟疝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11,35:108-109.

[2]丁学忠,林广儒.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125例的临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11:1341-1343.

[3]於国平.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3:124.

4.腹外疝的术后护理 篇四

2015-09-21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反映肝损害的最敏感的检查指标是__ A.ALP B.ALT C.AST D.AFP E.γ-GT

2、某女,20岁。两胁疼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治疗当首选

A.四逆散

B.逍遥散

C.小柴胡汤

D.枳实芍药散

E.柴胡疏肝散

3、下列都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的药物是

A.乌梅、生地黄、黄连

B.五味子、芦根、黄芩

C.乌梅、五味子、芦根

D.乌梅、芦根、黄柏

E.五味子、诃子、生地黄

4、TIA最需与下列哪种疾病鉴别 A.脑出血 B.面神经炎 C.局限性癫痫 D.脑血栓 E.脑栓塞

5、不属于癫痫证型的是____ A.瘀血痫

B.惊痫

C.痰痫

D.血虚痫

E.脾肾两虚

6、下列各项,关于慢性支气管炎中医的病变脏腑叙述正确的是

A.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B.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

C.病位在肺,涉及肝、脾

D.病位在肾,涉及肺、脾

E.病位在肾,涉及肺、心

7、某邪热壅肺病人,现表现为高热,面红,烦躁,脉数有力,此证称之为 A.阳证

B.阴证

C.表证

D.里证

E.虚证

8、受气候的影响,平脉在夏季应 A.稍弦 B.稍洪 C.稍浮 D.稍沉 E.稍缓

9、艾滋病的治疗涉及多个方面,当前哪一条为实际进行的

A.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与并发症治疗并重

B.以并发症(感染、肿瘤)治疗为主

C.以免疫治疗为主,兼顾抗病毒治疗与并发症治疗

D.以对症治疗为主,兼顾抗病毒治疗

E.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兼顾对并发症的治疗

10、针刺环跳穴的最佳体位是 A.坐位

B.站位

C.仰卧位

D.俯卧位

E.侧卧位

11、治疗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脉弦者,应选用 A.干姜

B.花椒

C.吴茱萸

D.高良姜

E.小茴香

12、心源性呼吸困难最先出现的是 A.劳力性呼吸困难 B.心源性哮喘 C.急性肺水肿 D.端坐呼吸

E.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13、以补为固,补而兼疏的方剂是____ A.牡蛎散

B.固冲汤

C.健脾丸

D.玉屏风散

E.真人养脏汤

14、冬天小儿的尿液冷却后呈白色浑浊是由于__ A.泌尿系结石 B.肾盂肾炎 C.尿酸盐沉积 D.乳糜尿 E.脓尿

15、患者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脉浮紧。其舌苔应是()A.白厚 B.薄白 C.黄腻 D.花剥 E.白腻

16、某女,55岁。腰部冷痛沉重,阴雨天加重。为

A.肾虚腰痛

B.寒湿腰痛

C.瘀血腰痛

D.结石腰痛

E.以上都不是

17、下列哪项不是肺胀的常见临床表现()A.长期反复咳嗽 B.喘息,气短难续 C.痰涎壅盛 D.胸中胀满

E.唇暗舌紫,脉结代

18、下列关于消渴病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证百出 B.多兼血瘀

C.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D.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 E.阴虚湿热

19、一氧化碳中毒,可见

A.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B.皮肤干燥

C.皮下气肿

D.皮肤淤斑

E.皮肤潮湿

20、急性肾炎的病理变化特点是 A.局灶-节段性病变

B.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炎

C.硬化性肾炎

D.致密沉积物肾炎

E.弥漫性渗出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1、明确提出”痛则不通”的病理学说的是 A.《素问·举痛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医学发明》E.《素问·痹论》

二、多项选择题

1、急性胰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A.腹痛

B.腹泻

C.呕吐

D.腹膜炎体征

E.腹胀

2、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称为()A.创面 B.疽 C.根盘 D.根脚 E.护场

3、病毒性脑炎痰热壅盛证的首选方剂是

A.清瘟败毒散

B.涤痰汤

C.指迷茯苓丸

D.桃红四物汤

E.清热化痰汤

4、病人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属__ A.气胸 B.痰饮停肺 C.哮病 D.肺胀 E.肝阳化风

5、患者,男,58岁。糖尿病病史15年。检查:双下肢浮肿,尿蛋白(+++),空腹血糖8.0 mmol/L(144 mg/dl),餐后2小时血糖11.13 mmol/L(200mg/m),血压160/100mmHg(21.28/13.3 kPa)。其诊断是

A.高血爪Ⅰ期合并糖尿病

B.糖尿病肾病

C.慢性肾炎合并糖尿病

D.糖尿病合并肾盂肾炎

E.糖尿病肾炎

6、首选用于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是

A.新诺明

B.红霉素

C.病毒唑

D.四环素

E.青霉素G

7、多发性抽动症的基本病理改变是()A.瘀血阻窍 B.痰瘀互阻 C.肝风内动

D.肝风痰火胶结成疾 E.痰蒙清窍

8、女,28岁,已婚,平时月经规则,现停经45天,前来咨询若现在作B超检查是否能确定怀孕和胚胎是否安好。医生应告诉她__ A.B超在孕6周见妊娠环,故可判定是否怀孕,但胚胎是否存活此时还不能知道

B.最早在孕6周B超能辨出胚芽中原始心管搏动,从而证明胚胎存活,故现在作B超正合适

C.孕6周余B超只能确定宫内孕还是宫外孕,胚胎是否安好不能靠B超判定 D.最早在孕6周后B超能分辨出胚囊及胚芽,孕7周后B超能分辨出原始心管搏动,过1周再作B超正合适 E.孕5周B超能分辨出胚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从而证明怀孕和胚胎存活,因而现在作B超是合适的

9、治疗子宫内膜修复延长湿热蕴结证,应首选

A.清肝止淋汤

B.二妙丸

C.清经散

D.两地汤

E.固经丸

10、一女性4天前发现外阴部囊肿前来就诊,经检查发现囊肿位于大阴唇后部。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前庭大腺囊肿

B.外阴良性肿瘤

C.外阴癌

D.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E.外阴肿瘤

11、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当归四逆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生姜、芍药、桂枝

B.大枣、桂枝、生姜

C.黄芪、桂枝、芍药

D.芍药、生姜、大枣

E.桂枝、芍药、大枣

12、某男,51岁。患胃下垂5年,经常感觉疲乏,纳呆,腹胀,肛门重坠,大便溏。治疗应在益气健脾药中配伍 A.厚朴、瓜蒌

B.陈皮、半夏

C.升麻、柴胡

D.葛根、桂枝

E.熟地、当归

13、某男,25岁。晨起后出现颈项强痛,活动受限,项背牵拉痛,颈项部压痛明显。针灸治疗时除局部的阿是穴,宜取

A.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

B.大肠俞、委中、膈俞

C.风池、合谷、内关

D.外劳宫、肩井、后溪、悬钟

E.太溪、肾俞、悬钟、肩井

14、患儿,女,5岁。反复咳嗽2个月,咳嗽呈发作性,干咳痰少,夜间加剧,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口服氨茶碱能明显减轻症状。应首先考虑的是

A.寒性哮喘

B.热性哮喘

C.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D.咳嗽变异性哮喘

E.急性支气管炎

15、下列哪项检查阳性表示乙型肝炎患者传染性强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e

E.抗-HBc

16、呕血与黑粪最常见于

A.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B.—十二指肠炎

C.慢性胃炎

D.急性胃黏膜病变

E.消化性溃疡

17、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是 A.认真对待 B.控制饮食 C.加强运动 D.药物治疗 E.定期查血糖

18、患者,女,64岁。患高血压病多年,突然抽搐,头痛剧烈,呕吐,神昏,偏瘫,面红气粗,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治疗应首选

A.龙胆泻肝汤

B.羚角钩藤汤

C.镇肝熄风汤

D.三甲复脉汤

E.天麻钩藤饮

19、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的腧穴是 A.神门 B.少海 C.曲泽 D.尺泽 E.曲池

20、二陈汤的功用是 A.清热化痰,理肺止咳

B.润燥化痰,清热止咳

C.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D.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E.化痰熄风,理气燥湿

21、药物的副作用是

A.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B.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引起的反应

C.用药后给病人带来的不舒适的反应

D.停药后,残存药物引起的反应

5.腹外疝的术后护理 篇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9年3月收治的老年腹外疝患者49例;其中, 男性41例, 女性8例;年龄65~78岁, 平均 (67.9±1.6) 岁。斜疝38例, 直疝11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0例, 前列腺增生19例, 高血压病13例, 糖尿病5例, 慢性心功能不全3例。有合并症者均于控制血压、血糖、呼吸系统感染后施行手术。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6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 采用一套锥型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术中不做腹股沟区的广泛解剖, 小疝囊剥离至见到腹膜外脂肪后回纳腹腔, 如疝囊过大, 横断疝囊, 将其近端结扎形成小疝囊后, 回纳腹腔, 不必高位结扎, 将锥型疝环充填物充填于疝环内, 并固定于周围组织上;游离精索, 再将成型补片铺平于精索后方;术后常规沙袋伤口加压, 阴囊托起, 并留置导尿24h。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 9例采用Fergusoni法修补, 7例采用Bassini法修补, 3例采用Halsted法修补, 4例采用McVay法修补。

1.3 观察项目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半年内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軃±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切口感染1例, 发生率为3.8%;对照组并发生切口感染3例, 切口积液1例, 阴囊血肿3例, 发生率为3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192, P<0.05) 。

2.3 两组患者半年内复发情况

观察组无复发病例, 对照组复发5例 (21.7%) 。两组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455, P<0.05) 。

3讨论

疝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 但以腹外疝最常见, 老年人发病率通常较高。早期腹外疝的特点仅仅是在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的包块。可复性包块是指患者直立或增加腹压时包块出现, 平卧后包块可以消失[2,3]。症状轻者只是偶然发现腹壁有个包块, 伴有坠胀感, 重者可影响工作及生活。严重的腹外疝随着病情的进展, 脱出的肠管也会越来越多, 疝会越来越大。患者此时不仅腹部坠胀不适或钝痛日益明显, 还会因为影响活动而不愿意外出活动, 从而使生活质量逐渐下降, 故应积极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是美国医师Lichtenstein于1986年首先提出的。这种修补术是将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用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 此法克服了传统手术 (即不用补片的缝合修补法) 对正常组织解剖结构的干扰, 层次分明, 而且修补后周围组织无张力, 故命名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报道较多[4,5,6], 本研究主要探讨该疗法在老年腹外疝中的应用, 结果显示其各方面的疗效均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与之前的报道结果相符。另外, 老年腹外疝患者由于常伴发有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多种慢易伴发肺部、尿路感染, 既增加了病人医疗风险和医疗费用又容易引起术后疝的复发, 无张力修补术降低了这些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海, 宋兴林.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精索皮下移位治疗老年男性腹股沟疝98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9, 12 (7) :631.

[2]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3]王斌.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进展[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6, 13 (5) :36.

[4]喻逢春, 李淑梅, 邹会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2例[J].中国基层医药, 2003, 10 (4) :39.

[5]赵海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02例腹股沟疝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 2008, 10 (3) :43.

6.腹外疝的术后护理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80例, 都符合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关于腹外的分型标准。男性65例, 女性15例;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 (69.25±16.22) 岁。疾病类型:腹股沟疝70例, 直疝10例。肥胖者35例, BMI为 (30±5) kg/m2。合并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例, 心功能不全者14例, 肺气肿13例, 前列腺增生1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两组腹外疝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对比类似 (P>0.05)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改进的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形术平片法, 麻醉后从耻骨结节向外侧延长做一长约5cm的皮肤切口, 暴露耻骨结节和内环,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并向上游离至联合肌腱, 向下游离至腹股沟韧带。Bassini法游离精素, 并显露游离疝囊。采用Mycromesh及Bard补片, 规格为15cm×19cm×1m和5cm×10cm×1mm。补片内侧端被剪成腹股沟管内侧角的形状。在精索往上牵开后, 补片圆角以不可吸收线固定在耻骨上的腹直肌前鞘, 并把补片重叠腹直肌鞘上1.5cm。补片下缘与腹股沟韧带连续缝合止于内环附近, 在补片的外侧端剪开一裂口, 出现上下两尾片, 上尾片用止血钳夹住从精索的下方拉出, 这样使精索位于上、下尾片之间。把补片的上缘缝合固定在原位。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关闭切口。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atch平片腹直肌后筋膜前放置法手术修补, 常规选择原切口, 游离疝囊。将补片置于腹直肌后间隙, 上部置于腹直肌与肋和内斜肌之间, 下端固定于cooper韧带, 补片周边部缝合固定, 逐层关闭切

1.3 观测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与随访6个月的复发例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9.0进行统计分析, 不同数据分别采用成组检验或者轶和检验, 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所有患者治疗后痊愈出院,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是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并发症与复发情况对比

经过观察,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我们知道, 疝术后复发是疝外科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疝修补术是以疝囊高位结扎及张力性内环重建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方法来完成。其术后复发率为10%~15%, 复发疝术后再复发率高达20%~30%[5]。

无张力疝修补术保持了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 符合现代解剖生理学基础。无张力疝修补术用聚丙烯补片充填疝环, 并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即修补了缺损的疝环, 又增加了后壁腹横筋膜的抗力, 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角度解决了疝复发的问题, 符合现代疝外科手术原则[6]。无张力修补术用人工合成材料缝合修补均是无张力的, 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我们使用的Lichtenstein手术作了如下改进, 把腹外斜肌腱膜从其下方的腹内斜肌浅面游离起来, 其宽度要能容下6~8cm的补片。这种补片能覆盖腹内斜肌并能超过Hesselbach三角上缘2~3cm。精索往上牵引后, 以不吸收的单丝缝线做连续缝合把补片的圆角固定在距耻骨缘1.5~2.0cm的耻骨面的腱膜组织上。本文所有患者治疗后痊愈出院,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是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总之,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简便易行, 术后恢复快, 安全性好, 能有效降低复发, 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腹外疝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采用改进的Lichtenstein无张力疝成形术平片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修补术。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痊愈出院,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是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简便易行, 术后恢复快, 安全性好, 能有效降低复发, 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腹外疝,复发

参考文献

[1]门学博.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1 (3) :276-277.

[2]李亿程, 黄磊, 唐健雄, 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45例体会[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15 (8) :612-614.

[3]Ceriani V, Faleschini E, Sarli D, et al.Femoral hernia repair:Kugelretroparietal approach versus plug al loplasty:a prospective study[J].Hernia, 2006, 10 (2) :169-174.

[4]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1, 10 (2) :3-4.

[5]肖乾虎.无张力疝修补的现代解剖生理学基础[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 (6) :410-411.

上一篇:水上下一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