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精选8篇)
1.数学教学指导思想 篇一
“2+2”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论述
摘 要:学校体育教学都是围绕其指导思想进行多种体育教学活动,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对其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是教学目标的根本观点。本文从“四点”与“四线”的角度对“2+2”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与介绍,能为其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备参照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2+2”教学模式; 四点; 四线; 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55-001
我院2013版培养方案中提出要继续贯彻“通识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全覆盖、全贯通”和“四线”、“四点”的教育思想3,体育课程为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实施了“2+2”教学模式4,通过3年的实验性教学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比对,有了一定的提升,故“四点”、“四线”在体育实践教学中确实起到了指导作用。
1.“2+2”教学模式中指导思想的“四线”
1.1历史线
大学体育课程是普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文明、与我国高等教学的发展同步,为适应新时期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我院体育课程开设3年6学期必修课程及大四学生基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体育锻炼环节,进行了“全覆盖、全贯通”的课程规划。其必修课中我院进行“2+2”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结合,以教授学生技能竞赛能力的同时,教授对动项目的起源与发展现状,项目竞赛中礼仪、规则的发展的动历史过程,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对运动项目进行全面了解,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运动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扩充学生文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性有良好的帮助。
1.2“哲学线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对立的矛盾体。体育课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体育与育人的关系:体育是人的一种文化,是人的一种独特的自我教化的活动,在活动中,先要锻炼身体,再培养意志品质,升华内在精神,完善人格;(2)技术课与竞赛课的关系:这是一个相互补充、互为作用的关系,竞赛课是技术课的延伸和检查,也是学习多元化知识和展示自身风采的场地,恰好技术课学习内容又是发展竞赛课程的根本基石;(3)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对社会适应的需要,使学生爱学、爱练,树立健康意识的重要地位;(4)学习技能与理论的关系:这是一个互为促进的关系,学习技能不能够摒弃理论的学习,体育锻炼也不是光学理论就能够有好的身体,应知理论的掌握是对技能有效的补充,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1.3逻辑线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是人的思维对事件进行因果规律的判断。体育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所有项目的教学顺序、技能的掌握过程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体育教学的目标性设置也是以学生体能目标-技能掌握目标-文化理论知识-多元化赛事能力的规律性来发展;课堂教学过程按照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练习-达到目标获得知识-提高素质-达到课程目标这一逻辑线进行。
1.4价值线
事物的价值是指其具体的内在属性,从量与质的统一上对具体真理的量度。价值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属性。价值拥有系统性与社会性。体育教学它的系统属性体现在以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素质与全面发展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自主性学习与运动技能、竞赛相关能力和文化为主要内容,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社会价值性体现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策划能力、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我国对人才的要求。
2.“2+2”教学模式中指导思想的“四点”
2.1理解点
教学的理解点不仅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应该对体育教学根本目标的理解、对教学内容所指的培养目标的理解、对其项目发展过程与现状的理解、体育运动是一种从“体悟”到“理悟”的过程,理解体育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育中要时刻渗入。
2.2记忆点
运动技能要领的记忆、团队战术的记忆、竞赛策划、裁判法的记忆等都是体育教学中的记忆点。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运动项目的各自特点进行相关礼仪等特点的记忆与运用,通过小组活动竞赛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达到对记忆点的深刻记忆。
2.3工艺点
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工作、社会中能够合理运用。课程工艺点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创新实践能力、兴趣参与度、体质健康因素为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通过工艺点可以体现教学,也能显示学生的自身价值。
2.4实用点
通过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能,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在教学比赛中体现出礼仪、技术、战术、运动能力等各项素质,并拥有组织与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长期练习,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本课程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习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在真实的环境下让学生进行活动。
3.结论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提出不同的思想。因此我院“2+2”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基于全院“全覆盖、全贯通”的指导方针下以“四点、四线”为指导思想进行3年的教学实验,在发展学生基础动作技能与体质、基本赛事组织和管理、取得一定的效果。推理得出多元化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并存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也为其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指导思想的确立提供了良好的参照性和借鉴价值。
注:项目来源: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编号:YETP1969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
[2]袁敦礼,吴蕴瑞.体育原理[M]上海:上海勤奋书局,1933:150
[3]四线:历史线、哲学线、逻辑线、价值线;四点:理解点、记忆点、工艺点、实用点
[4]“2+2”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模式改革,就是一周安排4个固定教学课时的体育必修课,2学时的专项技术教学,2学时的竞赛课程。
2.数学教学指导思想 篇二
张奠宙先生在《数学方法论稿》中将数学方法分成五个层次, 将数学思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基本的和重大的数学思想.如:集合思想, 数学结构思想和对应思想等.第二、与一般科学方法相对应的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等.第三、数学特有的思想与解题技巧.如:数形结合思想, 函数思想, 极限思想等.根据数学整体思想的意义, 笔者认为数学整体思想与三个层次的数学思想都有密切的联系.现举例说明.
1. 整体思想与数学结构思想的关系
皮亚杰认为, 所谓“结构”, 是指一个由诸种转换规律组成的整体, 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是结构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数学结构一般是指集合中元素间满足一定条件 (公理) 的某种关系.用整体统一的观点去联系数学学科内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和分支时, 将它们按结构性质统一分割分类, 着眼于整个数学全局去看待各个数学分支是数学结构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强调结构思想主要是强调知识间的广泛关联性.整体思想强调结构内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因为它可以优化系统整体的特性和功能.例如, 初中生在小学已学习过整数、分数和小数, 但尚未建立密切的联系.初中阶段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时, 整数和分数被统一定义为有理数, 而对小数却无分类,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 小数到底是怎样的数, 它和实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明确了有理数可以化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以及无理数是无限循环小数后, 学生就可以理解小数的范围和实数的范围是一样的.进而可以将小数分类, 小数的模型结构和实数的模型结构被统一为一个整体, 当学生再遇到“千奇百怪”的数时, 就能快速地在实数的整体结构中找到它的位置.另一方面此时实数作为一个群也表现出整体内部元素的转换性.如通过减法转换法则可以实现正负数之间的转换, 通过乘法转换法则可以将无理数转换为有理数, 等等.学生越理解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 实数模型的整体功能也就越能被学生充分应用, 迁移到其他问题情境中去, 更进一步地说, 学生理解了这种代数整体结构的封闭性, 就可以为学习高等数学打下基础, 从更高的观点来看待具体运算.
2. 整体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结合了代数和几何的优点, 几何图形直观便于理解, 代数问题的解题过程机械化, 可操作性强, 便于把握.它虽不属于第一层次的数学思想, 但和第一层次中的对应思想、化归思想密切相关.如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即体现了数形结合, 又体现了对应;又如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时, 常是在化归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的相互转化.事实上它与数学整体思想也是密切联系的.我们对一门学科知识的理解应当是整体的、全面的、协调的.通过数与形的结合, 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初中数学的结构, 认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纽带.处理图形时, 在直观的基础上抽象, 通过数和式的转换, 使图形的特征和几何关系刻画得更精细准确,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转化.此时初中数学的两大组成部分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一个整体的内部元素相互作用强烈时, 整体的功能也就大大加强.从另一个方面看, 数与形分别对应着人的大脑左右半球的思维重点, 当它们相结合时, 就可以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思维功能, 使它们相互激发, 彼此依存, 因此可以更全面深入地发展整体上的思维能力.
3. 整体思想与换元法之间的关系
数学整体思想还和其他众多数学思想方法有密切联系.从大处看, 如分类思想体现了整体按逻辑划分, 及整体内元素的量变导致质变的辩证关系;从小处看, 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体现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联、影响, 而且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影响到整个问题的解决.诸如此类不再枚举.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举例, 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应当是首要的, 这对于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整体功能、实现数学创造性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 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光庭.整体化思想方法的功能及教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
3.数学教学指导思想 篇三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61
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基本数学思想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界定不清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对“基本数学思想”做出清楚的界定,不能完全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恰当的要求,导致教师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数学学习,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2.对数学思想方法指导的重视不够
很多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他们认为,数学思维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好基本的数学知识。因此,很多教师以小学数学内容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体现数学思维为理由,在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
3.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部分教师由于不能将数学思维的分析方法渗透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当中,因而不能很好地把握数学思想方法,以数学思想方法来带动、促进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很多教师相对集中地通过典型例子进行“解题策略”的专门教学,却不知道如何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五年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两个内容为例,很多教师认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三年级就学过的知识,内容太简单,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渗透,只需直接讲解,再让学生练几道计算题即可。殊不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起到了为下一个知识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铺垫的作用,若不仔细讲解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时候一头雾水。
4.指导方法运用不当
在教学时,部分教师未能针对小学数学的具体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进行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教学,也没能根据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的可接受性或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给学生列举出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学生何时运用何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并不重视以数学思想方法带动、促进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如在教学圆柱体的基本知识后,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时,许多教师在让学生感悟方法的阶段,没有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去操作或是进行课件展示,只是草草了事,直接让学生把公式和方法背下来。学生虽然知道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三倍,反之就是三分之一,但是并不知其所以然,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难以形成数学思想。
二、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指导的策略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思想比数学知识更难以理解,并不是教师一教,学生就能学会的。它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每节数学课前5分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从身边找一些生活上的数学信息,或是一些有趣的数学易错题分享给其他同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让数学知识变得丰富有趣,让学习数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数学思维。
2.通过数学练习巩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
数学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探究同类型的习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每周专设一节数学“漂流”课,让学生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一个学生用刚学习的知识出题,由另一个学生答题,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在出题、答题这个过程中能促进共同进步,形成互相帮助的能力,并学会数学思维,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在遇到难题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引导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把解题的每一步都想透彻,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同时,形成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整体性、严密性,建立起数学思想体系。教师还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小结、单元复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名称、内容、规律、应用等进行形象地讲解、概括和强化,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和成就感。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4.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尝试的引导
小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内就能见到成效的,而需要一个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缓慢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尝试,培养学生主动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不断用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发”过程中,找到最适合的方法,直到最后主动应用。学生只有不断地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才能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从而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4.数学教学指导思想 篇四
我院2013版培养方案中提出要继续贯彻“通识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全覆盖、全贯通”和“四线”、“四点”的教育思想3,体育教育课程为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坚持以“学生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实施了“2+2”教学模式4,通过3年的实验性教学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比对,有了一定的提升,故“四点”、“四线”在体育实践教学中确实起到了指导作用。
1.“2+2”教学模式中指导思想的“四线”
1.1历史线
大学体育课程是普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是与人类社会文明、与我国高等教学的发展同步,为适应新时期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我院体育课程开设3年6学期必修课程及大四学生基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体育锻炼环节,进行了“全覆盖、全贯通”的课程规划。其必修课中我院进行“2+2”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结合,以教授学生技能竞赛能力的同时,教授对动项目的起源与发展现状,项目竞赛中礼仪、规则的发展的动历史过程,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对运动项目进行全面了解,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运动文化的深入了解,对扩充学生文化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性有良好的帮助。
1.2“哲学线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对立的矛盾体。体育课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体育与育人的关系:体育是人的一种文化,是人的一种独特的自我教化的活动,在活动中,先要锻炼身体,再培养意志品质,升华内在精神,完善人格;(2)技术课与竞赛课的关系:这是一个相互补充、互为作用的关系,竞赛课是技术课的延伸和检查,也是学习多元化知识和展示自身风采的场地,恰好技术课学习内容又是发展竞赛课程的根本基石;(3)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对社会适应的需要,使学生爱学、爱练,树立健康意识的重要地位;(4)学习技能与理论的关系:这是一个互为促进的关系,学习技能不能够摒弃理论的学习,体育锻炼也不是光学理论就能够有好的身体,应知理论的掌握是对技能有效的补充,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1.3逻辑线
逻辑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是人的思维对事件进行因果规律的判断。体育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所有项目的教学顺序、技能的掌握过程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体育教学的目标性设置也是以学生体能目标-技能掌握目标-文化理论知识-多元化赛事能力的规律性来发展;课堂教学过程按照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练习-达到目标获得知识-提高素质-达到课程目标这一逻辑线进行。
1.4价值线
事物的价值是指其具体的内在属性,从量与质的统一上对具体真理的量度。价值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属性。价值拥有系统性与社会性。体育教学它的系统属性体现在以体育教育增强学生素质与全面发展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自主性学习与运动技能、竞赛相关能力和文化为主要内容,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社会价值性体现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策划能力、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文化素养,适应我国对人才的要求。
2.“2+2”教学模式中指导思想的“四点”
2.1理解点
教学的理解点不仅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应该对体育教学根本目标的理解、对教学内容所指的培养目标的理解、对其项目发展过程与现状的理解、体育运动是一种从“体悟”到“理悟”的过程,理解体育精神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育中要时刻渗入。
2.2记忆点
运动技能要领的记忆、团队战术的记忆、竞赛策划、裁判法的记忆等都是体育教学中的记忆点。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运动项目的各自特点进行相关礼仪等特点的记忆与运用,通过小组活动竞赛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达到对记忆点的深刻记忆。
2.3工艺点
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工作、社会中能够合理运用。课程工艺点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创新实践能力、兴趣参与度、体质健康因素为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通过工艺点可以体现教学,也能显示学生的自身价值。
2.4实用点
通过学生学习,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能,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在教学比赛中体现出礼仪、技术、战术、运动能力等各项素质,并拥有组织与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长期练习,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本课程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义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习的实用性与实践性,在真实的环境下让学生进行活动。
3.结论
5.程序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 篇五
内容摘要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社会已逐步迈向信息化社会。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计算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等方面急需改革。程序设计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计算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当然也是争论的焦点。程序设计教学之所以走过“过热──过冷──正常”的发展路程,与客观条件及主观认识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为避免程序设计教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新的大偏差,笔者从程序设计教学应有的指导思想角度谈了如下一些个人观点:程序设计教学要选择属于主流方向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要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程序设计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面向工程的观点;程序设计教学要指导学生应用面向对象的技术。程序设计教学要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要注意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结合;程序设计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程序设计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程序设计教学要采取多种途径巩固所学知识。高中计算机课的程序设计教学搞了十几年,其所经历的发展道路是令人深思的。搞好程序设计教学工作涉及的因素很多,既要考虑计算机软件设计发展的方向和需要,又要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应重视采用科学、合理、有效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关键词 教育 教学 教学规律 教学研究 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教学指导思想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课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 程序设计教学 程序设计课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进程,人类社会已逐步迈向信息化社会。如果说十年前人们对信息技术一词还不知所云的话,那么今天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与介绍人们对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一词已经耳熟能详了。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计算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等方面急需改革。鉴于这种认识,北京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部分有经验的教师重新编写了高中计算机课所用教材,并将教材更名为《信息技术》。新教材除了在名称上与旧教材(《计算机》)不同外,更为重要的是在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上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都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十分幸运的是笔者应邀参加了这次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现结合程序设计教学的内容将一些感受和体会重点提出来供大家参考。程序设计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计算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当然也是争论的焦点。全国范围内在高中开设计算机课已经有约十六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程序设计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1984年──1989年,程序设计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课时数占到了总课时数的70%~80%;1989年──1994年,降低难度、减少内容的呼声此起彼伏,相当多的老师和学生反映程序设计教学的难度过大,有的教育专家甚至提出了取消程序设计教学的观点。一时间程序设计教学的地位岌岌可危,程序设计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一度下降到20%~30%;1994年──,随着全社会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逐渐认识到搞好信息处理工作不懂得程序设计是行不通的。在这种认识前提下程序设计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恢复到了正常水平,目前其课时数在总课时数中的比例约为40%~50%。纵观程序设计教学“过热──过冷──正常”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这里面反映出来的是对程序设计教学的内容、方法、原则和思想的整体认识问题。为避免程序设计教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新的大偏差,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进行一下认真的研讨。
一、正确认识程序设计教学走过的发展路程
程序设计教学之所以走过“过热──过冷──正常”的发展路程,与客观条件及主观认识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1984年高中首开计算机课时选择的试验对象都是名牌重点中学。这些学校的生源好,学生质量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强。经过几年的试验,高中计算机课的教材被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而这种定位是以名牌重点中学的学生为背景形成的。因此,从1990年左右高中计算机课在全国普通高中范围内全面铺开后不久,反映教材(尤其是程序设计部分)难度过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认真听取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受当时诸多客观条件及主观认识的限制,教材编写者对高中计算机教材中的程序设计部分进行了大幅删减。然而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随着全社会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作对软件人员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他们在技术上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是大大提高了。从为人才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个角度来说,程序设计教学在高中计算机课中的地位必须得到应有的合理的恢复。当然,程序设计教学本身也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二、程序设计教学要符合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发展方向
1、程序设计教学要选择属于主流方向的程序设计语言1984年高中首开计算机课时用的是APPLE-II微机。受当时的资金、硬件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程序设计教学选用的语言是那种带行号的非结构化的BASIC语言。就当时各方面的情况来说,这种选择是被迫的,但也是现实的、正确的,因为那时的非结构化的BASIC语言是程序设计的热门语言,也是世界上掌握人数最多的和最通俗的语言。1990年之后的两、三年里,不少学校的计算机硬件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软件资源也较以前丰富了。然而此时非结构化的BASIC语言的结构化进程缓慢,易用性差的特点越来越突出。一时间取消BASIC语言教学的呼声四起,不少学校纷纷呼吁甚至改教PASCAL、FORTRAN和C等其它语言。应该说这种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但也不应忽视问题的其它方面。首先,当时全社会的计算机应用范围还很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前几年的学生相比没有什么变化,因此教学的起点不宜太高;其次,PASCAL、FORTRAN和C都是用途较特殊或较专业的语言,不适宜用来进行普及教育;再次,即使采用非结构化的BASI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照结构化语言的特点进行要求。所以说这种摒弃BASIC语言的做法是不太合适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结构化的BASIC语言出现后,它重新受到了人们特别是初学者的青睐。近几年,程序设计的观念又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视化(Visual)技术广泛用于各种程序设计过程。作为专业人员不懂得可视化编程技术已无法在竞争激烈的计算机行业中立足,作为计算机学科的教师不懂得、不传授可视化编程技术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从本次教材编写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激烈争论来看,不少教师的认识水平急待提高,观念急需更新。在目前的几种可视化编程工具中,笔者认为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讲解VB(Visual Basic)语言比较合适。首先,VB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程工具,用它编程便于和其他人的交流;其次,VB本身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需求,尤其便于初学者的学习;再次,VB和以前版本的BASIC语言有一脉相承的地方,便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版本的BASIC语言进行纵向比较,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的形成过程。2、程序设计教学要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采用非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设计出来的程序无章可循,程序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样的程序可读性差,编写、调试和维护工作都十分困难。为了提高程序的可读性、保证程序的质量并降低程序的成本,人们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所谓结构化程序设计,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的思维方式在合理的时间里将计算任务拆解成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的容易理解的有机组合,然后动手进行程序设计。学计算机专业的人都知道,程序设计的观念虽然发生过很多变化,但程序的基本结构仍然是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因此,在学生初学程序设计时就应该注意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以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渗透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时要突出以下几点:(一)、程序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它的结构。程序设计和建筑设计极为相似,一座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首先取决于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否牢固,然后才是它的外装修质量。同样,一个程序的质量优劣,首先取决于它的结构,其次才是它的速度、界面等其它特性;(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是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自顶向下地逐步求精是指首先要对所设计的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次从顶层开始连续地逐层向下分解,直到系统的所有模块都被分解为一条条的详细指令时为止。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大的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关的小程序(模块)的方法;(三)、如果一个程序中的所有模块都只使用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那么不管这个程序中包含多少个模块,它仍然具有清晰的结构。从对结构化程序设计概念的解释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的过程。在许多常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学生的思维常常处于混乱的状态。写起作文来前言不搭后语,令人不知所云;解起数学题来步骤混乱,搞不清因果关系。这些都是缺乏思维训练的结果。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3、程序设计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面向工程的观点在计算机行业中,软件的设计已经用工程的观念来进行管理。软件设计不再被认为是手工作坊里的个体劳动,而是被当作一项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的复杂程度不低于甚至高于诸如建筑工程等其它行业的工程。高中阶段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和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中等人才,而高等教育的目的又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人才。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计算机应用走进各行各业是大势所趋。从广义的角度上说,高中阶段的计算机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初级阶段。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当前的程序设计教学必须以切合将来软件工程开发的实际需要为第一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的初级阶段就树立正确的软件工程观点。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计算机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统筹全局、协调关系的基本素质。4、程序设计教学要指导学生应用面向对象的技术程序设计的实质就是编写处理对象的过程。凡是教过程序设计的教师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语句教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会逐渐产生一种编程越来越难学的感觉。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语句相当于程序设计的工具,掌握的语句越多设计起程序来本应该越自如、越灵活。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上述反常的现象呢?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以来程序设计的观念不是以如何处理好对象为出发点,而是以如何使用好语言为基点。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们的程序设计教学不是以如何解决好问题为重点,而是以讲解语法规则和语句格式为目标。这样做造成的结果就是拿到一个任务后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把任务进行合理的解析,而是先琢磨该用哪条语句。令人庆幸的是在计算机行业中程序设计的观念已经有了重大变革,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已经被广大软件设计人员所接受并用于实际开发过程。我们教师应当及时学习这种先进的技术,把学生们从程序设计的苦海中解放出来,还他们一个轻松的学习过程。
三、程序设计教学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通过知识的传递和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探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研究教学理论的重要课题。只有按照教学规律办事,才能增强教学工作的效率,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可以帮助教师创造教学工作的有利条件,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程序设计教学要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要注意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结合从知识的起源来说,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直接经验。然而从学生的个体认识过程来说,学生必须大量地接受间接经验,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不可能也没必要事事从直接经验进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避免人类曾经经历的曲折和失败。然而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绝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要重视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以便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和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程序设计人类已经搞了几十年,对于一些问题业已形成了成熟的算法。对于这些算法我们只需要求学生会用即可,不必要求他们掌握里面的深奥技巧。反过来,对于一些并不是很难然而却需要学生细心体会和品味的概念和技能教师最好不要进行代替消化式的讲解,而要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哪怕碰点钉子也未尝不可。2、程序设计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学习是个认识过程,要实现认识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必须有学生自己的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客观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实现。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教学可讲的内容很多,但受课时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到。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将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成专题留给学生进行有准备的课堂讲座或讨论以及将一些教学内容提炼成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外思考题等方法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常常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3、程序设计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普遍的基本规律之一,而且也是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科学知识本身的客观要求。教学应该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过程中传授和学习基本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中达到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的目的。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做到密切联系实际,则易于获得关于客观对象的比较完整的认识。因此我们在重视通过书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创造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尽可能使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地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程序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程序设计教学不能采取纯理论解析的教学方法。除了进行一些必要的概念讲解之外,教师主要应该让学生通过上机实践的办法来掌握所学内容。一方面,通过上机实践可以加深对课堂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上机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重视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可以有以下几种可行的办法:(一)、提高动手实践部分占程序设计课的比例。学生实践的机会越多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就越牢固,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就越强;(二)、进行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学生设计程序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协助其它学科的老师编制一些CAI课件;(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程序设计竞赛、课件设计竞赛和网页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4、程序设计教学要采取多种途径巩固所学知识(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地学习大量的未经自己亲身感受的间接经验,特别需要及时不断地巩固才能防止遗忘并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积累。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是顺利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也是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先决条件,更是发展记忆力和思维力的重要手段。课内讲授主要起入门、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学生要想真正领会所讲内容,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外多做一些编程练习、多看一些这方面的参考资料。一本教材编得再好、一位教师的课上得再棒也不可能把知识讲得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只有善于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的人才能把知识学好用好。这个道理不但教师心里要明白,而且也要让学生明白。(二)、分散讲解与集中训练相结合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把集中的知识难点分散到不同的环节中去讲是我们为了搞好平时的教学而经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点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结构认识不清、不能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等弊端。比如在试卷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试卷前半部分的填空题、选择题等小题尚能应付自如,一旦碰到试卷后半部分的论述题、综合题等大题则往往不知所措。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出现,笔者建议采用布置课程设计作业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布置一道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大题,由组员分工独立完成,最后大家一起联合调试通过。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协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卷面考试、上机考试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它对学生的要求不是死记硬背各种语法规则和语句格式,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并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因此,程序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的考核应采用卷面考试、上机考试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卷面考试可以侧重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机考试可以侧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设计可以侧重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考察,有利于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合理进展,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笔者在学生学完程序设计部分以后,要求学生编一个模拟福利彩票的程序,该程序要具有彩票销售和彩票抽奖两大功能。学生在完成这个程序的过程中,要用到数值变量、字符串变量;单个变量、数组变量;固定次数的循环、不定次数的循环;随机函数、取整函数;利用数组标志变量判断重复的算法等。可以看得出来,学生要想完成好这个作业,必须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下系统的总结。除此之外,可能还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个作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高中计算机课的程序设计教学搞了十几年,其所经历的发展道路是令人深思的。搞好程序设计教学工作涉及的因素很多,既要考虑计算机软件设计发展的方向和需要,又要考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应重视采用科学、合理、有效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本文在笔者参加北京市高中计算机课《信息技术》教材和教参编写的基础上从程序设计教学应有的指导思想角度谈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受学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限制,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有经验的教师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编写组,《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声明:本论文尚未正式发表,也从未投稿到任何报刊。
6.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指导思想 篇六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究竟以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还是以锻炼身体为主?在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都有不同主张。一种意见认为,体育课主要是锻炼身体,无须学习那么多体育运动技术,体育教材越简单越好。实践证明,这种办法不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儿童和青少年好动,竞争性强,有进取心,喜欢带有竞赛性的体育活动。如果体育课只是重复简单的动作,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种主张认为,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和掌握竞技运动技术的过程,就是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过程,两者是统一的。强调体育教学大纲的选材标准,主要应看是否包括现代的竞技运动技术。实践证明,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锻炼身体,同系统地学习竞技运动技术是有区别的。从竞技运动技术本身出发,强调提高运动技术,往往容易偏重于技术细节的教学,而降低了锻炼身体的效果,结果是运动成绩提不高,锻炼身体的效果也不好。中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是从增强学生的体质出发,把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同锻炼身体结合起来,并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优良品德的教育。要结合实际,精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增强体质效果好、简便易行、为青少年所喜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大纲的教材。教材要与运动竞赛相结合,例如发展奔跑能力的教材部分,尽可能与径赛运动项目规定的距离相结合;在发展跳跃能力的教材中,应包括有田赛运动项目(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国家体委制订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一项重要的体育制度。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把“锻炼标准”各组别的项目、标准,都分别列入了各相应年级的教材。
体育与卫生相结合,这是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的必然趋势。日本初中以上学生开设的保健体育课,保健部分的教材,不仅包括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还有预防疾病、营养和卫生、环境学和安全教育等内容。中国是把体育与生理卫生学分设学科,两者在教学中密切配合,在体育教学大纲中的“体育理论”知识部分也含有卫生保健知识。
中国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按十年制的教学计划编订的(近年来教育部又颁布了六三三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部分,随着年级的增长,选用教材的比重逐年增多。
7.数学教学指导思想 篇七
一、有限与无限的联系与转化
公元前四世纪,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庄子 • 天下篇》中有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一尺之棰是一有限的物体, 但它却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 体现了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以及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转化。这是我国古代极限思想的萌芽, 也是辩证法思想在高等数学中的表现。高等数学中到处洋溢着辩证思想, 有限与无限既对立又统一, 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 是高等数学中一种基本的矛盾关系。在高等数学中, 不但可以借助有限认识无限, 而且也可以通过无限来研究和解决有限的问题。例如定积分和二重积分的定义就是通过有限和无限之间的转化与联系来定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有限和无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有限和无限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正因为有限和无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它们之间的联系才显得十分重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认识到无限是有限的发展, 无限是由有限所组成的。高等数学中的无穷小量、无穷大量都是有限和无限关系的具体表现。可见, 教师在讲授高等数学概念时, 要把辩证统一的思想融入其中。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正确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从而对其今后更好地学习、研究、工作都将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抽象与直观的关系
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大量的数学结果, 也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以及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高等数学中很多数学结果的推理往往是非常抽象的, 给初学者带来难懂和难学的困难。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先从数的发展历史说起, 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 从正整数、整数、实数以至复数的概念的形成, 数的概念一步一步的抽象和扩大。因此, 教学中要体现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 按照“具体一抽象—具体”的认识规律引进抽象的概念, 又遵循“抽象—具体—抽象”的路径, 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最终上升为理性的抽象。例如, 数列极限的概念正是抽象和具体相结合的反映。正如恩格斯曾说过的 “自然界对一切想象的数量都提供了原型”。高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的表现形式、方法都是高度抽象的。但是, 不管数学如何抽象, 它必须以具体的客观现实作为基础。数学的抽象与具体是具有相对性的, 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命题, 以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都有具体生动的实际背景和现实模型。
三、一般与特殊的相互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不仅经常会遇到一般、特殊问题, 而且还会遇到一般与特殊、特殊与一般的转化问题。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相互依存,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特殊与一般是高等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回顾高等数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 每个概念或者命题的产生, 都是通过特殊例子引出的。以特殊问题为起点, 抓住数学问题的特点, 逐步分析比较、层层深入地揭示规律, 从而推广到一般的数学概念或命题。比如数学归纳法就是特殊到一般的典型例子。从罗尔中值定理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再到柯西中值定理也充分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反过来, 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虽然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对于一般问题的研究较之特殊问题往往较为复杂, 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也不容易发现。因此, 解决问题时, 我们往往是先从简单的特殊问题入手, 从中找出解决一般问题的启示和正确途径。人们认识世界总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特殊到一般的, 再由一般到特殊。数学研究也不例外, 从求解特殊问题入手, 逐步获得线索, 再回到一般问题的讨论, 得出一般的结果。然后又通过对一般问题讨论和总结, 指导新的特殊问题解决。如此反复的过程, 就是数学研究中的特殊与一般思想。
总之, 在高等数学中充满辩证关系的类似例子非常之多。如均匀与非均匀、常量与变量、运动与静止、近似与精确、直与曲等等, 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参考文献
[1]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2]李浙生, 数学科学与辩证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8.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篇八
【关键词】武术教学 改革 指导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40-02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也是我国民族体育中的典型内容。为了让学生领会武术的精髓,对武术进行合理传承,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武术教学。但是,大多数学校在武术教学中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武术的应用性和具体的方法,并且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造成武术教学存在严重缺失。因此,学校应当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还要选择好相应的指导思想。
一、当前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当前,很多学校在武术教学中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工作中进行简化教学,只教给学生武术中的一两招,其余部分教师都用武术套路进行代替。这种陈旧的套路形式武术教学,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将武术教学中的内涵和精髓体现出来,学生无法对武术形成正确认识。此外,这种陈旧落后的套路式教学,会使学生在学习武术时感到单调、枯燥。
2.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管理者和教师都没有对武术形成正确的认识,没有重视武术教学。这样一来,很多学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中,根本没有安排武术教学,还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武术教学,但是对于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没有进行关注和合理评价,造成武术教学缺少支持环境。
3.教学缺乏实用性
很多学校在开展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教学的实用性,单纯向学生进行武术理论的知识讲解。学校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怕学生在武术教学中出现意外。但是,武术教学需要学生亲自进行练习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学校如果只讲解武术理论,就会造成武术教学缺乏实用性。
二、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大武术观
学校在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以大武术观为指导思想,所谓的大武术观,主要指的就是以武术的内层和深层为基础,对武术所蕴含的哲学意义、伦理内容以及相应的拳理等进行深入认识与理解。大武术观思想,需要从全局和整体进行出发,对中国传统武术事业有很强的包容心与责任心,以此看待武术蕴含的价值观。大武术观是我国武术的根本思想与统一思想,不仅对过往的武术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很好地整理和总结,也会对未来武术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保证武术教学的合理开展。学校以大武术观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可以将武术与学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武术教学的多样性。
2.突出应用
除了大武术观的指导思想之外,学校在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的时候,还要以突出应用为指导思想。武术教学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将基本的武术知识与武术理论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保证武术教学的改革的整体效果。
某校在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以突出应用为指导思想,该校的武术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武术之后,将武术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进行相应的联系。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解力与模仿力,这样,学生在学习武术的时候就可以较好地掌握武术的精华与内涵。此外,该校的武术教师还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竞赛与趣味活动等,提高学生对于武术的浓厚兴趣。学生在掌握了武术的精华与内涵并对武术产生强烈的兴趣之后,就会发现武术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是可以合理应用的,就主动在课余时间,利用所学的武术知识与武术招式进行体育锻炼。该校在以突出应用为指导思想进行武术教学改革之后,学生都会主动利用武术进行锻炼,不仅提高了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保证了武术的具体应用,体现了较强的武术应用价值,也保证了武术教学的整体质量。
3.强调方法
学校在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将强调方法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这里所说的强调方法,主要指的是强调武术的健体方法与攻防方法。学校在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的时候,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强调武术是可以被用来进行身体锻炼,还能让学生进行修身养性,达到自我保健的功效。此外,在以强调方法为指导思想进行武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应当对武术的教学动作进行详细的分解与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武术动作进行详细的分解与说明,让学生明确知道武术具体应用的方法,体会武术中蕴含的攻防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在体会了武术的内在方法之后,武术教学的改革质量就可以得到有效保证。
除了上述三种指导思想之外,学校在对武术教学进行改革的时候,也要注重弱化套路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在武术教学中不能单纯进行套路讲解,更不能让学生对武术套路进行死记硬背,而应当将套路与方法、应用等进行紧密结合,甚至在教学中可以对套路进行相应的弱化。这样,才能切实保证武术教学的改革顺利进行。
三、结语
学校进行武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提升自身修养。学校应当针对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教学进行合理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还要以“大武术观、突出应用、强调方法”等为主要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武术教学的合理开展,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兰孝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27).
[2]武善锋.“大武术观”思想指导下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探微[J].当代体育科技,2014(36).
[3]杨建营,王家宏.三种武术教育改革思想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8).
【数学教学指导思想】推荐阅读: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指导思想08-23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10-2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08-08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归纳思想方法的渗透10-20
buxing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研究09-18
小学数学的数学思想06-28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06-25
数学思想08-23
高中数学基本思想方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