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示范课

2024-06-30

名师示范课(共13篇)

1.名师示范课 篇一

小学语文示范课活动总结

实验三小 刘花平

9月21日,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以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思路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在这次示范课活动中不但有精讲课文教学,还有略读课文教学。精讲课文有张志辉老师的《有的人》,常祝亚老师的《》,许静静老师的《儿童和平条约》。

在示范课活动中老师们积极探索课改的新经验,新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上课前老师们积极准备,课前大家出谋划策,查漏补缺,再修改教案,课后评课再交流经验,总结成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达到示范课的示范作用。

通过这次示范课活动,加强了教师的行动督导。教师们认真钻研教材,学习相关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课前研讨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课中听课认真记录与及时点评、课后执教者进行反思、教研组反思和集体评课、评课后总结教学经验。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在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产生思维碰撞、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促进了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必须继续努力,发扬优点,正视不足,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努力把示范课上得更好更扎实。

小学语文示范课活动总结

2.名师示范课 篇二

名师之名,名在课堂风格。名师是从课堂上走出来的。从事初中英语教学20多年来,曹群老师一直孜孜以求,探索着英语教学的最佳路径。为了彰显英语学科内蕴的诗意,成就学生生命发展的诗意,她一直追求英语教学的诗意境界,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她的英语诗意课堂,体现出双语融通、文化渗透、诗理共生、生命对话的特质。通过艺术解读文本、诗化教学设计、灵动教学环节、绽放活动诗性、变革学习方式、玩转教学手段、开放教学评价、锻造诗性魅力等路径,努力营造诗的课堂氛围,展现英语学科的诗意和理趣,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习得语言能力,涵养思维品质,放飞浪漫情怀,形成跨文化意识,完成学科素养的建构和诗性灵魂的养成。曹老师就是一位生命的牧者,将历史悠久的东西方文化在学生身上融合,适切体现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才,为他们未来的诗意人生奠基。

名师之名,名在教学业绩。业内和社会在评价老师时,有个不约而同的倾向:看他的教学成绩。在这方面,曹群老师教学效果堪称一流。“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她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英语学习充满期待,学科素养发展全面。身为特级教师,她率先垂范,常常站在毕业班的岗位上。她放低身段,总是和同轨英语老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她那骄人的中考成绩总是让人信服。历年中考,她所教班级的英语成绩在整个年级乃至通州区都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在省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前后有近百名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名师之名,名在教研相生。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说:“教师即研究者。”曹群热爱教育,研究教学。这种研究,不是关在办公室里玩概念,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际,为优化教育教学而研究。我们看她先后所主持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促进英语有效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语境化’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基于知识激活的初中英语‘三维’语法教学实践研究”“指向于润泽童心的诗意英语课堂研究”……每一项都源于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一名初中的英语学科老师,能在省级报刊发表几十篇文章,能有多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谈何容易!曹老师的研究,全部基于教学一线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和探索,又不断优化着她的教学实践,让她的教育思想渐趋先进,教学技法渐趋完美,教学业绩渐趋优异。将教育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源于实践,研究升华实践,教研相生,这是一线老师投身教研的最佳路径。

名师之名,名在示范引领。在金郊初中英语组,曹群自然是领军人物,有着绝对的权威。但她不以名师自居,真诚地带动着全组老师踏踏实实地做好英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每一次集体备课,每一份“学教案”,每一堂研究课,每一次阶段检测,每一次展示活动,她都和同伴们做得津津有味,开开心心,让所有的成员时刻感受到向上的力量。她带的英语教研组是“南通市优秀教研组”,是南通市教育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是省初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她组建了“曹群名师工作室”,吸收了本校、全区乃至南通市内的英语骨干教师参加,大家共同享受英语,研讨教学,开发课程,让“英语诗意课堂”的理念在广大骨干教师中传播。金郊初中是南通市初中英语学科基地,作为基地负责人和专家组组长,她精心策划和组织基地活动,努力探索英语教学改革,渐次开发英语教学“产品”,引领初中英语教学,使南通初中英语的学科建设风生水起,成为南通市优秀学科基地。

名师之名,名在人格建树。凡是和曹群有过接触的人,都十分欣赏她的人品。她一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位老师,只谋事,不谋人,对工作满腔热情,对他人洋溢关爱。她是学校的教科室主任,可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以“好事者”的姿态,充满教育的激情,忙碌着学校常规的优化和品位的提升。她连续任教毕业年级,引领着英语学科,可她关注的不只是本学科,同时准确把控着毕业班的复习节奏,也关注着各年级的教学实情。她是南通市名师培养第一梯队的培养对象,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殚精竭虑,可她对自己的同行、对青年教师成长、对学术旅途的同伴更是一腔热血,给予着最真诚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聚拢了更多相似的人,她的团队中走出了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等多名英语骨干力量。

都说名师有个性,曹群老师的个性就是以激情和热情对待工作和他人。和她熟悉的人不叫她曹老师,叫她“曹宝”,这其实是对曹群老师人格的生动概括:在学生和家长心中,在同行同伴心中,在学校和行业当中,她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一大宝贝。眼下,人们在热议真专家、假专家,真名师、假名师,无疑,曹群是真专家、真名师。我们的教育是多么需要像曹群老师这样的真名师、这样的宝贝啊!

3.小学数学名师领航示范课心得体会 篇三

11月28号我和枝江市的广大数学教师一起总共聆听了四节优秀的小学数学课,分别是丹阳小学金蓉老师上的一年级的《认识钟表》、丹阳小学周艳老师上的六年级的《生活中的比》、英杰小学龚菊老师上的一年级的《认识图形》、荆州实验小学龚德军老师上的六年级的《分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四位优秀老师的课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感受,让我认识到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自己的课堂与优质课堂的区别,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我现在教一年级的数学,所以注意力重点放在了两节一年级的课堂上。金蓉老师的认识钟表准备的课件我觉得很好,丰富直观,能让小学生很好的接受,尤其是大的钟表的时间演示,非常的清晰。在课堂中准备的小礼物也很特别,是一个个小小的指针可以拨动的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孩子们掌握所学的知识。英杰小学的龚菊老师所上的认识图形这一课,我已经上过了,与老师锁上的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龚老师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课堂,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们,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也做的非常的好,孩子们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井然有序的开展活动。并且有所收获。课堂中运用的语言也充满了童趣,比如说到球的特点时,老师说最调皮的是球,因为它滚来滚去抓不到。认识各种物体时,分别把球和圆柱体相比较,再把圆柱体和长方体相比较,长方体有角,有很多平平的面,不能滚,让学生自己解答问题。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相比较···这种有相似点的比较更让同学们接受。概括其他物体的特点时,这种生动有趣的语言俯拾皆是,值得我学习。最后以师生互动游戏结束,同学来说图形的名字老师来摸,然后只露出一点点图形让学生来猜,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4.三位名师实地讲课示范 篇四

三位名师实地讲课示范,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课堂上名师们通过多媒体演示、游戏互动、师生互答、全英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多方面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把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德育学习很好地融合到了课堂上。特别是杨素瑞老师的《怎样引导学生读课外读物》,课堂上老师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交给了学生读课外书的方法。给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各位讲课教师分别和大金店镇同学科教师进行了交流、座谈。大家针对各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进行了交流,同时也就大金店镇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气氛非常热烈。

通过“名师送课下乡”活动,听课教师从先进的教学方式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在课前互动,课件制作,课堂气氛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加强,大大提高了大金店镇教师的教学技能。

5.参加名师示范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五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一、问起于疑

南宋朱熹说过:“正是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入门的向导,而质疑则是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催化剂。xxx老师不仅是名师,更是教学中的有心人,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她在课上别出心裁的设置了三个问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用大问题引领课堂,可这三个问题是一样的,你又能读懂什么?引导学生从大处质疑,提出了涵盖全课的三个大问题,三个不同的知识点,展示了本节课概念的本质,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这时学生像是划船有了桨,开车有了方向盘,自主权和探索权都在自己手上,便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老师把“点拨”、“启发”留给了自己,将“体会”、“品味”留给了学生,这一点在xxx老师的练习,“猜猜我的年龄”这一环节,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问表于言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享用无穷,要学生善于学习,必须授之以渔。

李老师的语言亲切、自然,课堂大气、灵动、深邃,一句“孩子你真有数学家的眼光”、“孩子你肯定是咱们班的学霸”“孩子,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等激励性的语言,无不在鼓励着学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提供了一个勇于提出质疑和勇敢展现自我的平台!这令我赞叹不已,这才是真正的好课堂应有的模样!

xxx老师在教学《认识平行线》导入新课时,先通过生活的场景让学生看一看,然后用手比一比,画一画,再在教室里找一找,整个过程润物细无声,李老师不仅关注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更是关注了学习的节点和盲点,将问题独具匠心的设计在了正方体上并问:”这两条直线平行吗?”引发孩子质疑,产生思维的共鸣。李老师的教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可李老师不惧难度,还原课堂真实,直视孩子的困难、易错区域,加大难度的问,现在这两条直线还平行吗?这时李老师拿出了道具,将抽象的空间问题转化成了生动的现场模拟,可谓是画龙点睛,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从孩子说出概念、纠正概念、以及到后面的应用概念,老师与孩子之间就如合作跳了一场华丽的探戈,在你进我退中慢慢升温!

三、问终于省

课的导入以及在教学中的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而小结是对知识的回顾和总结,也拓宽了知识的`面积。

xxx老师的课独具魅力,极具个性,由三个问题引入,通过层层深入、层层挖掘,学生紧步跟随,最后小结时又回到了这三个问题上,数学的本质和概念贯穿整堂课,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注重了语言的发散点,更重要的是把握了问题的总体导向,让听者恍然大悟,不禁赞叹数学巧在骨不在皮呀!这样的课堂是我们需要用心去感悟的!

6.名师导入赏析 篇六

【潘小明———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师:有两根铁丝, 一根长20厘米, 另一根长24厘米, 用这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 哪根铁丝围长的长方形大?

生:我觉得红色的那根铁丝周长长一些, 所以它围成的长方形面积也就大一些。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铁丝长, 围成的长方形就大。

师:那就是说你们的结论是……

生:周长大的长方形面积就大。

师: (板书:周长长的长方形, 面积就大) 这仅仅是个猜想, 需要进行验证。 (板书:在这句话后面打上“?”) 这个结论对不对呢?有没有办法知道?

生:可以验证!

师:对, 在没有验证之前, 这个结论还只是猜想, 猜想一定是正确的吗?

【赏析】这是很朴实的引入。看似简单的一段对话, 却闪耀着数学的光芒。从老师提供有效“刺激物”, 引发学生猜想:“周长长的长方形, 面积就大吗?”从而引起学生思考围长方形的多种可能性。潘老师其实还告诉了学生探究的方法, 仅有猜想是不够的, 猜想必须得到验证, 才能形成结论。这是智慧的开端。

二、故事导入, 解读概念【黄爱华———循环小数】

师:这两天, 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你们肯定是没有听过的。同学们想听吗?

生:想!

师: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对小和尚…… (生偷偷地笑了)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你们会说吗?

生 (齐) :会。

师:好, 你们会讲这个故事吗?

生 (齐)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对小和尚……

师:停, 停!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生:讲不完?

师:为什么讲不完呢?

生1:因为我们一直在重复讲着这几句话。

师:好, 这个同学用了一个很好的词“重复”。 (板书:重复) 一直地重复下去, 讲不完, 我们还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

生2:……不断。

师 (板书“不断”) :如果老师让你们一直讲下去, 不叫停止, 想一想, 你们要讲多少遍?

生3:要讲无数遍。

师:像这样讲的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生3:……是无限的。

师 (板书“无限”) :你们刚才讲的遍数呢?

生 (齐) :是有限的。

师 (板书“有限”) :为什么大家说得这么整齐?

生 (齐) :因为那个小故事总是四句四句地有顺序地讲下去的。

师:对, 我们刚才听、讲的这个故事, 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着”这四句话。 (板书:依次) 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我们还可以用这样一个词———循环来表示。 (板书:循环)

在数学王国里, 就有一种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 不断地重复出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循环小数。

【赏析】众所周知, “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黄老师巧妙地用故事吸引学生。经典故事不仅作为吸引学生的道具, 而且被老师充分利用,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重复”“不断”“无限”“有限”“依次”“循环”等概念进行了逐步解读, 成功导入新课。使学生进入有序的数学思考空间。

三、操作导入, 感知特征【华应龙———圆的认识】

(课前教师先把学生的橡皮都“借”走了)

师 (很神秘) :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的寻宝活动, 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 (稍顿) 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 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 想一想, 宝物可能在哪儿呢?用1厘米表示1米, 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 在纸上画着……)

师:刚才我看了一圈, 同学们都在纸上表示出了自己的想法。 (同时课件演示) 宝物可能在这———

师:找到这个点的同学, 请举手。 (几乎全班举手。) 还可能在其他位置吗? (学生们纷纷表示还有其他可能, 教师用课件依次出示2个点、3个点、4个点、8个点、16个点、32个点, 直到连成一个圆。)

师 (笑着) :这是什么? (板书: (1) 是什么)

生 (有的惊讶、有的惊喜) :圆!

【赏析】为了不让学生涂改, 华老师“借”走全班学生的橡皮, 培养学生留下“错误”的教训。华老师一反“从实物中抽象出圆形”的常规, 创设“寻宝”的情境, 让学生在思考与操作中初步感知“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初步感知确定“圆"的两个核心要素:圆心、半径。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 同时, 这一导入又是为本节课的知识服务, 能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揭示圆的特点。

四、歌曲导入, 理解新知

【徐斌———9的乘法口诀】

师: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一个师父三个徒弟》) 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会唱的小朋友一起来唱一唱。

(生跟唱)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还有一些数字呢?它们分别是多少呀?

生: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

生:还有“九九八十一难”。

师:唐僧师徒4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我想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呀!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困难, 只有我们学会各种本领, 努力克服困难, 将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师:这里有一列数, 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规律吗?

生:9+9=18, 18+9=27。

生:是每次加9得到的。

师:你能根据每次加9的规律, 把这列数填完吗?

(生填写表格, 汇报交流。师逐步完成表格)

师:这列数中的第一个数是9, 再加1个9是18, 也就是几个9相加是18?

生:2个9相加是18。

师:再加1个9是几个9呢?

生:3个9相加是27。

师:依此类推, 4个9相加是多少?5个9呢……9个9呢?

(生答略)

师:这列数真有趣, 还藏着这么多的规律, 我们来读一遍好吗?

(生自由读得数)

师:刚才我们在找规律的时候, 发现这些得数都和哪个数有关系呀?

生:和9有关系。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出示课题)

7.名师示范课 篇七

看见( 武汉名校教师写中考示范作文)

张慕元(武汉二中广雅中学)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此诗句给我们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要避免                                 的局限,我们就必须站到      和      的最高境界上,我们才会拥有一双          ,才能“思接千载,                  ”。

然而,生活中人们却常常对眼前的事物            ,或者一叶障目            。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就暴露了我们“看不见”红绿灯,“小悦悦事件”又反映了我们对他人的漠视……可见,我们要真正能看而见之,仅仅有眼睛是不够的,还得有          的头脑和              的心灵。

要看见事物          需要知微见著,需要善于     、          、            的思维智慧。因为“看”仅仅是一种         ,往往停留于事物的            ,而“见”却是一种        ,一种         ,一种想象、推理、判断的智力活动。由“看”发展到“      ”,才能透过       看清事物的           ,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生病住院中,由于长时间观察世界地图,忽然“看见”了五大洲的边缘有明显互补吻合的特征,难道五大洲是由一个板块分裂开来的吗?他            着,       着,兴奋地进行研究,反复地模拟拼合,终于    五大洲其实是由一个大板块分裂开来,由此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的著名论断,这是科学史上一个伟大发现。可见,“看见”的实质是        ,发人之所未发,           ,惟其如此,才能看见事物的       。

要看清事物的真相需要由   及   ,由   及   ,由    到   的    力。有了      力,我们的眼光就会如“X射线”一样      事物的   ,从而看清事物的   。商纣王继位之初,显得很精明能干,然而大臣萁子偶然发现商纣王用一双象牙筷进餐,在极力劝阻无效后,萁子悲叹着预言:“商朝离灭亡之日不远了。”当时的大臣们都认为他是小题大作,杞人忧天。然而萁子却严肃的      :“一个用象牙筷吃饭的人,就不会再用土陶碗了,一定会追求金碗玉盘,而用金碗玉盘就会追求山珍海味,吃着山珍海味就必然追求住高台大厦……就会增加对人民的盘剥,人民就会因此而反抗……最终导致亡国。”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一切恰如萁子所言。从“一双象牙筷”看到亡国的        性,萁子的眼光是极有        力和       性的。和他一样拥有慧眼的是王安石。王安石在读史书时,特别喜欢深入思考,他发现被史书上奉为圣贤的孟尝君的门下吸纳的人才多为“鸡鸣狗盗”的小人。由此   :孟尝君的“小人俱乐部”是有真才实学的君子所不齿为伍的,这正是孟尝君不能安邦兴国的原因。王安石眼光   ,看见了         的孟尝君,从而推翻了史书对孟尝君的定论。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是启迪后人如何看见历史      的典范。

要善于看见事物的本真,还要有充盈着     的胸怀和一颗       、疾恶如仇的心灵。   的心灵和    的精神能     我们的目光,让我们看得更清,更      !当人们对虚假习以为常,无力较真时,方舟子却用“    镜”来教会世人看清名人唐骏的假文凭,看清教授肖传国的伪科技。他看见了我们          ,正是因为他有对虚假的痛恨和捍卫正义的精神。当众多医生高高在上漠视普通患者时,王争艳却看见了那些底层病人的疾苦:“我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太贵的处方我下不了手”。她的         让她看清了社会的      。还有为了捍卫公众的隐私权,斯诺登看清了美国政府的滥用职权的真相,进而大胆揭露非法窃听的行径。是正义的精神让他们拥有了非凡的“          ”,从而更   看,     看,    看,因而能够“四面河山收      ,万家忧乐上心头”。

让我们都    双眼吧,走出     的误区,学会拨云见日,去伪存真。此时,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          ”,而是缺少看见“          ”的智慧和心灵!(-6)

(本文已经发表于《语文报》专刊 )

8.名校造就名师 名师成就名校 篇八

——我是这样打造名校的

运城中学

黄孟强

运城中学是山西省原首批重点中学、山西省劳模单位、省示范高中、省德育示范校、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先进校。多年来,我们紧扣“办好人民满意学校”总目标,依据“以人为本,打造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办学理念,激励教师终生学习,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全力培养具有全球眼界、民族精神和现代意识的优秀公民,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在运中获得成功,让每一名学生从运中展开腾飞的翅膀。高考达线人数曾连续五年雄居全省之冠,有10000余名学子从这里升入了大学,140多名英才从这里考入了清华,走进了北大。运城中学被誉为大学生的摇篮,河东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我校之所以成为一所三晋名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支品德高尚、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我校现有正高级职称1人,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85人,一级教师14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学科带头人23人,省级教学能手31人,省级骨干教师28人,运城市名师1人。在多种教师比赛活动中,我校教师都自信满满,成绩优异。2014年,共有45名教师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其中阴磊老师被评为国家级模范教师,李彩娟、李海霞老师被确定为山西省名师培养对象。“运中的教师”这一称谓,在运城已成为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作为一名校长,我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名校长,自己首先应该是教育者、引领者,其次才是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执政理念和过硬的执政能力,更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拓宽渠道、广泛搭建平台,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

一、坚持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习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这形象地指出了教师工作的非凡意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的终身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尤其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筑牢这条教育底线。仅在去年,我们就先后邀请到杭州师范大学赵志毅教授来校作“如何成为一个成功与幸福的教师”的讲座,上海七宝中学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为教师做心理辅导培训讲座,北京清华附中赵谦翔做了题为“敬业、创业、乐业”个人成长规划讲座等,同时,多次开展 “铸师魂、塑师德、强师能、扬师风”系列活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导教师“安于其业、乐于其业、勤于其业、精于其业、日新其业”,努力造就广大教师的职业责任感,职业自豪感,职业幸福感。抓好“五业”,全力为这五业服务,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就是为队伍建设养精、聚气、凝神。

二、坚持平时教研和集中教研相结合。教学科研决定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决定着高效课堂建设,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也就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只有加大教研密度,才能确保课改方向不走样,才能及时排解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生成。我校的学科教研方式为“一周一小研,一月一大研”。我们对学科教研时间进行了细致规划,每一年级的每一学科一周举行一次教研活动,每一学科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三个年级的同学科教研。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不同年级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交流,又观照到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的同步交流,共同提高。

三、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相结合。课改要成功,教师是关键。教师是课程学习的主导和平等首席,教师的观念、知识水平、驾驭新型课堂的能力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的重要因素。每一,我们都要举行一次“力行杯”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举行一次骨干教师展示课,今年已经是第九届。在活动中,参赛教师积极推出崭新的教学方式,努力体现全新的教学理念,并邀请市、区教研室的专家全程评价和指导。随后依托赛讲活动开展教研,各学科组组围绕课标、教材、学生,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展开争论,在共同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个体的认识和群体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再提出更高层面上的问题,形成了“在交流的平台上共同提高,在沟通的舞台上共同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教研阵地。

四、坚持“手牵手”师徒结对和同伴互助相结合。对于进校不满三年的教师,我们为其指定专任导师,要求青年教师和导师相互听课。导师必须要有听课记录和指导意见,青年教师在听导师课的同时,还要对导师的教学特色进行总结。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听课资料展览,对于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师徒对子进行表彰和奖励。同伴互助是每个学科组内教师自主形成的学习团队,主要是在平时针对某一个教育教学问题,以主题研讨的形式进行对话、交流、协作,最终达成共识,共同提高。这种教研方式是我校教研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五、坚持读书引领和交流反思相结合。五年来,我们坚持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丰富教师学科素养,提高教师精神品位。在倡导教师个人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坚持每学期给教师发放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坚持每月一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在教育专家的书籍中汲取营养和精华。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反思自己在课堂的构建、新课标的解读到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等,以案例或经验的形式发表在我校的校刊杂志上。截止今年底,《教育科研通讯》已出版86期。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升。

9.名师赋 篇九

如琼浆玉液。尘封时,平淡无奇;开启后,醇香沁脾。沉淀,就为瞬间的华丽蜕变;撷取,只为将无数经典定格成永恒。春风拂面,口吐连珠,捭阖有度,魅力无穷。杜鹃啼血唤回春天,斗转星移迎来精彩。

像一首诗。浅白通俗,但含义隽永。就像《静夜思》,童叟能诵,唯鞭辟入里,方能吟出悠长的韵味。

像一支歌。四时交错,昼夜更迭,最美的旋律用生命谱写。教育之道,于此凸显;师之魂灵,融入其中。

你是矗立的丰碑。一笔一画,雕刻着思想、行动和智慧;一字一句,描绘着理想、梦想和追求。

你是不朽的经典。阅世、阅人、阅己,博大、丰厚、精深。陶醉其中,觉天地之阔大,生命之精彩。

10.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工作方案 篇十

关于开展“拜名师 学名师 成名师” 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市教育局及《遵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以“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为主题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教师要结合自身现状,选定学赶对象,制定发展计划全力比学赶,逐步成长为名师、名校长。结合我校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职业发展中获取成功的幸福感。因此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强化培养,激活教师成长的潜能。以师德高尚、教学理念先进、授课技艺精湛、业绩突出的名师标准为奋斗目标。

二、活动目标任务

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校长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探索教师发展成长模式。发挥教师特长,通过向名师学习、成果汇报、经验总结,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一)多种途径拜名师。全乡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定位,紧盯发展。采取向本校优秀教师当面拜、向全国教学名家网上拜、向县内外教学名师跟岗拜等形式,选定学习和赶超对象。学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主动为教师牵线搭桥,寻找名师。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要主动承担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中心学校将把帮扶情况作为县级骨干教师、名师评选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二)全力以赴学名师。选定好名师对象后要主动学,通过研读教学专著、现场听课、看视频、听讲座等渠道,学习名家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根据学习计划,采取网络学、跟岗学、外出培训等方式,学习名家的教学方法、授课艺术水平。借鉴好方法好风格上好模拟课、汇报课,撰写教学反思总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要结合名师、名校长工程、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后备人才库,多途径培养教师。学校将大力开展各学科赛课、班主任交流活动,对比中找“短板”和不足,比学习、比技能、比奉献,逐步成长。

(三)具体措施1.实施“教师结对结亲帮扶工程”,借助课堂研讨,通过结对结亲、骨干引领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一年基本进入角色,二年站稳讲台,三年形成特色,四年以后步入我骨干教师行列。2.依托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力争在二至三年内成为学科带头人。3.成立名师工作室,启动“名师成长工程”,以点带面,激励骨干教师职业研讨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争在三、四年内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能手和校级名师、乡级名师。

三、实施步骤

以时间节点分期考核。2015年5月——2016年5月为第一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5年4月)。根据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精心研究制定《平正仡佬族乡中心学校关于开展“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并通过活动宣传,让全体教师明确活动的意义。要求全体教师选定导师、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5年5月——2016年4月)。中心学校将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名师名校长工程、跟岗培训和挂职锻炼等,拟定计划方案,同时要求各校园同一标准制定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教师做到有成长计划、学习有记录、有体会、反思和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6年5月)。认真总结一年工作经验与做法,找到不足,形成书面材料。典型案例和成果选送推广,不断将“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下去,持续搞好传帮带工作。

四、活动要求

(一)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为了切实加强教师成长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刘青林为组长,支部书记吴朝飞、副校长潘燚为副组长,各业务主任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吴朝飞兼任办公室主任,江涛负责此项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促进交流。各学校要通过板报宣传《平正仡佬族乡中心学校关于开展“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开展的情况,通过《遵义县教育手机报》、《遵义县教育与科技》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三)经费保障与考核。各校(园)要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保障各项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建立教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和绩效考核、评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遵义县平正民族小学

11.名师示范课 篇十一

孙彦峰

每每听到周围县市有名师课堂展示的消息,许多像我这样正处在课堂教学摸爬滚打阶段的老师们总是非常渴望能一睹名师的风采,到现场感受名师的课堂。我一直在思考,名师课堂何以精彩,为什么他们能成为名师?是课前灵动的预设,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师生默契的交流,还是借助美轮美奂的课外资源开发的教学课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鲜有机会能深入到名师的课堂当中去,感受名师别样的风采。于是我只能借助与书本,在广泛深入的阅读中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

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 在读这本书时,我总是感叹于名师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自问名师的课堂何以如此精彩,是课前灵动的预设?还是师生默契的交流?是师生彭湃的语言?还是名师诗意的语言?是学习材料的引进?还是精美的课件?

读完这本书后,我仿佛与这二十五位名师进行了一次对话,感觉是他们把知识教给了我、是他们给了我课堂教学的建议„„

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教育专著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

三、名师引路的作用。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闪烁着名师智慧的火花,宛若沙滩上的贝壳串起了每一节课堂上的教学

亮点,值得我们去咀嚼、品味。不论是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一针见血的教学评价,还是对教材深入简出的剖析都让人十分佩服。特别是书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

三、名师引路的作用。其实,一堂课往往是一位教师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我们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尤其是名师的课堂,其教学风格和艺术往往就是通过一个个的教学细节表现出来的,课堂观察就是将细节放大,细细地琢磨、耐心地品味,从而领会到其中的教学奥秘。”

书中展示的名师课例无一不显示出课堂教学的‘趣”和“活”,但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环节如何设计,名师课堂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课堂教学始终都能紧扣教学目标,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如:张奇华《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正如我所坚持的,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学技艺与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

他所讲到的“全部数学素养”也就是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讲得更广泛一些,也可理解为教师全面的综合素质。所以给我的启示是: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境界,应从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做起,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

黄爱华《课堂——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让我明白了教师要创设一个学生喜欢、充满思维活力、促进心灵成长的理想课堂环境,应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引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的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2、启智——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智力因素,把问题情境用“够”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3、应变——在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出现的错误时,教师要有耐心,及时引导,巧妙“纠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4、呵护——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5、唤醒——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且进入真正创造性思维的境界。

6、欣赏——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观课品课”版块中,我再一次阅读了张兴华老师的《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文章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问题与学生心理规律、心理特征之间的一些关联,以及如何根据心理学知识设计和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这就是我们日常“观课品课”中应该着眼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我看到孩子身上天真而烂漫的童真时,我感觉任重而道远。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这次阅读,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

读书,真的会使我们的人生收获一份真实而奇妙的美丽。

现在我们很多老师的课堂,也包括我自己,往往也不乏“趣”和“活”,但是常常是有些“东施效颦”的味道。很多老师试图将其“原样”复制,让这份精湛和美感同样绽放于自己的课堂中。然而,无数类似的努力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从表面上看一堂课下来,说唱逗演 3

是样样俱全,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但也名师课堂比较起来,却让人总感觉不是滋味,其实缺乏的就是课堂教学的“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本书中指出的一些教学误区,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真是让人汗颜。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一的主角,而且还包括学生。新课标中也要求我们老师要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而我在平时的备课时想的都是如何把课堂内容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仅仅从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去设计教案,而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如果我是一名学生我会喜欢怎么样来学习课文,我会喜欢老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出现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低落,课堂教学失去实效。因此 我们教师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了解学生成为我们备课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

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是花样百出,一味地最求花里花俏的外衣。老师们热于翻新教学形式,多媒体课件滥用让学生们看得是眼花缭乱,虽然也帮助了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但是也常常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一语文节课成了信息技术课,大量的影片、声音、图片充斥了整堂课,课堂教学反而失去了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失去最根本的时效性。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曾经有段时间就走过这样的弯路。现在我们教学的关注点逐渐从热热闹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实在在的本质时,以一种冷静的眼光观察我们的课堂。我们需要的是切合学生实际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思考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前辈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名师并不是一朝一夕练就而成的,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真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一些台前的风光,多几分台下的平等参与;少一些明确 4

12.岛城名师 篇十二

江苏恒龙装饰公司青岛公司设计总监CIID青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青岛叁瑞室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伊美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香港兆盛设计事务所深圳市深装总设计院副院长

韩亮香港梁智明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

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室内院院长CIID青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青岛十度空间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CIID青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室内部方案总监

青岛子岩空间创意咨询有限公司正高级研究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青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青岛站)创意总监/策展人

青岛曲照军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CIID青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室内设计部主任

著名葡萄酒博物馆规划设计专家

东方家园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设计总监

青岛尚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

13.名师示范课 篇十三

说到名师成长,总是想到李吉林。这位从小学教师里走出来的儿童教育家,身上藏著名师成长的密码。她曾说:“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思想者,但我觉得,即便是小学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教育主张,那么,我就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个思想者。”的确,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不能说自己是个思想者,当然,也不能说是名师,更不能说是教育家。看来,教学主张,是名师成长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它关乎名师的文化品质和教学品位,也关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主张是名师“教育自觉”的关键性标志。名师应当是思想者,是“反思性实践家”。思想者、反思性实践家存在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思想,而教学主张正是对教育教学深刻思考后所形成的一种见解、一种思想,不仅表达了对事业、对学生热爱的情感上的自愿,也表达了理智上的自觉。这种自愿与自觉,正是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表现为教育自觉和自由。具有教育自觉的教师才会有追求,也才会有行动;有理念,理念才会逐步成为信念;有实践,实践才会逐步成为实验。可以说,教学主张是从教育自觉的根上长出来的鲜亮的绿叶。一个缺乏教育自觉的教师,很难成长为优秀教师。

教学主张是名师成熟、成功的核心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表达着教师成熟的程度和专业发展的深度。同时,教学主张的形成是教师长期历练和专业发展深化的过程。在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经验,不断汇聚、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开发了自身生命的活力,积蓄着可贵的能量。这一个过程,是教师不断成熟的过程,过程中积蓄的能量将成为教师持续发展的力量,提炼的经验和智慧,必然形成教师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开始新的探索,最终走向成功。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张齐华,潜心研究数学文化,从“数学+文化”,到“用文化关照数学教学,在数学中开发文化元素”,正是一个不断学习、思索、实验和提炼的过程,教学中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智慧的魅力,生动而又深刻,活泼轻松而又从容沉稳,表现出教学的成熟,他的教学主张正坚定地引领他走向更大的成功。

教学主张是名师产生和保持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是具有影响力的名师与一般名师的显著区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涌现了一批名师,如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名师已没有多少声音了,他们的影响已基本消失。而另一些名师则能持续地影响着今天的教学改革和教师的成长。当下的名师也大体如此。实际上,名师已分成了两类。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的名师缺少自己的见解,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严格说来,他们是操作型的,甚至是技术性的,只是按规定要求执行得忠诚、实施得认真。说得严重些,他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教书匠”的桎梏。这类名师固然可敬,但并不是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名师。真正的名师应当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不仅以他的教学经验、教学特色影响着教师,更应以他的教学主张,即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影响着、改变着教师。即便是教学经验,也应是以教学主张为支撑的教学经验,也才能真正影响教师。就他本人而言,也因为是教学主张以及教学主张下的实践,使自己获得持续的影响力,并使自己不断有新的进展和新的经验。这样,才能从深度上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家办学”才是有可能的。

教学主张是名师教学风格的内核。名师应当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教学风格绝不是一张面具,也绝不是教学的炫技和表演,它有自己的内核。这内核就是思想。福楼拜说:“风格是思想的血液。”别林斯基则说,风格是“思想的浮雕”。思想,使风格具有深刻的内涵,使风格站到一块精神高地上。教学风格的这一思想内核,往具体方面说,应该是教学主张。教学主张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和个性化,教学主张的血液里流淌着思想。失却教学主张,教学风格就失去了灵魂,充其量只是一种可供一时观赏而无实质内容的、平庸、苍白的教学表演。历史上所谓的幽默型、典雅型等教学风格,其背后都有理论支撑,其内在总是活跃着一种思想。从另一个方面说,教学主张也是形成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说,教学主张贯穿名师成长的全过程,它不是一个环节,不是一个步骤,而像是发动机,提供著名师发展的动力。

当下,大家对“名片”情有独钟,不过,我还是喜欢“通行证”。教学主张以及以教学主张为内核的教学风格,应该是名师成长道路上的通行证。这张通行证,引领名师走向教学改革的深处,走向特级教师,走向教育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可以和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们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对话。总之,教学主张是名师发展中一个亟待重视的话题,也是当下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个亟待深度开发的领域。

教学主张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见解,它坚定地指向教学改革的实践。

教学主张是对教学、对教学改革的一种坚定的见解。这种见解是个性化的、独特的、稳定的。它指向行动,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被证明而发展。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在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总结、提炼出“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际上这就是她的教学主张。她始终认为,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教师教学的使命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她主张,应该让学生的学走在教师教的前头,并且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唯此,才能真正确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人的教育成为学生自己的教育。李庾南对此坚信不疑、坚定不移,“自学・议论・引导”这一主张,坚持数十年,并在坚持中改善,在改善中发展,至今她还活跃在课堂上。

教学主张植根于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深化与聚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主张是个性化的,但又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从文献资料来看,思想与理念往往是同义的。苏格拉底说:“每个理念只是我们心中的思想。”黑格尔甚至说:“理念也就是真理。”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在我国也有关于“理”的概念,它指向事物存在的根据,揭示事物的规律。我们应该把教学主张看作是教师对教学、对教学改革的一种理性认识、一种理想追求。新一轮课程改革生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形成了教育观念体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当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梳理和概括。对此,不仅不应该反对,而且要鼓励。南京市力学小学一直致力于“力学”校训的传承和践行,让学生努力学习、自主学习、享受学习,着力构建“研究性课堂”。他们认为,研究性学习不一定是学生的尤其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研究性课堂”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无疑,这种主张是正确的。也正因此,我相信这样的团队里会走出名师。所以,教学主张既打上了个体经验、理念的烙印,是个体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与凝聚,又植根于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之中。

教学主张是对学科和教学特质深度开发后的独到见解。苏州市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坚定地认为语文就是语文。他说:“语文和生活密切关联,但语文不等于生活,生活也不等于语文,应该是生活中的语文或语文中的生活。”“语文的人文性,不是文学的人文性,不是历史的人文性,不是艺术的人文性,也不是人文科学的人文性,只能是语文的人文性。”他认为,把一切人文性的东西都拉过来堆在语文上,必然会失去语文自我,“语文的人文性只能在语文课程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体现”。(黄厚江:《语文就是语文》,《江苏教育研究》,5月号实践版)笔者也曾写过类似的文章,不过黄厚江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说明,教学主张往往不在“主张”的命名,而在“主张”内涵的独到和丰富。

学科教学还应体现教学的特质。香港大学程介明先生曾讲过“墙上的洞”的故事,说,印度新德里穷人街上的孩子,没有钱进学校,实验者在墙上开了洞,安上电脑,洞的高度与孩子的身高差不多。孩子看到电脑感到非常新奇,乱触摸。三个星期以后,孩子们在互相帮助下,竟然学会了用英文上网。故事后的题目特别有意思:“他们在学校吗?”回答是:“不在。…‘他们在受教育吗?”回答是:“不知道。”“他们在学习吗?”回答十分肯定:“他们在学习。”实验告诉我们,要重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要从学生内心渴望和经验建构的角度来理解学习。教学主张的独特性,表现了教师的独到的、创新的见解,但仍然基于学科教学特质和基于教学特质的深度认识与把握。

教学主张坚定地指向实践,但又是实践经验的理性概括和提炼。可以说,教学主张在理论与实践中搭起了一座桥梁,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它与学院式的概念不同,更具有实践智慧,更“平易近人”。名师需要有理论素养。笔者以为,名师与一般教师相比较,他的可贵之处、高人之处,就在于他有理性思考的品质和习惯,在于他逐步累积并内化的理论素养,因而,他往往有深度。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的是理论向实践靠拢,这当然没错。但是,实践也应主动向理论趋近。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学主张最终指向实践,不过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又把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孙双金开始认为,小学生在课堂里学得好,应当是“小眼发亮、小脸通红、小手常举、小嘴常开”。这些描述符合实际,也很形象、生动,还便于观察,但毕竟是现象的罗列和描述,而非理论的概括。经过学习、思考及与专家的研讨后,他提出了“情智语文”的主张,从情感与智慧两方面追求他所认为的理想的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孙双金已把自己的认识提升到了形成自己教学主张的层面。这一教学主张内在地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经验,并始终互动着。今后,他的实践将更有方向感,会持续地向着教学改革的核心部位走去。

保持教学主张与教改实验互动的张力,使教学主张成为一种现实。

教学主张与教改实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有了教学主张应当进行实验,实验应当伴随教学主张的发展。这种互动产生一种张力,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成功。道理不难理解。其一,教学主张是一种思想、一种见解,这种理性层面的主张必须通过实验去证明,只有在实验中才能得到完善,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否则,它只是理念而已,只是口头的“主张”而已,只是一种可能性。其二,如前所述,教学主张是指向行动的,是为行动服务的,唯有行动的改进才是它真正价值的体现。否则,它只是空中楼阁,是天上的五彩云霞,教师可望而不可及。其三,名师成长的实践,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他们成功的关键是将教学主张与实验融为一体,在互动的过程中共生共长。邱学华的小学数学尝试教学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范例。曾记得,邱学华开始把尝试教学叫做教学方法,在以后的实践中,他把尝试提炼为一种教学的原则,又是在实践中,尝试教学成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说起邱学华,必然想起尝试教学,必然浮现他在课堂躬耕的身影。

教学主张引领下的教学改革实验应该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用课题来凝练、提升。教学主张及其实验应有它的表达方式,笔者以为,最适合的表述还是用课题的方式。课题最具凝练性,是理念精髓的揭示,是研究重点的表达,也是发展方向的引领。而且之所以是课题,说明是未完成的,是生成性的、发展中的。因此,把自己的教学主张形成课题来研究,既是对教学主张的进一步确认,又是在研究中对其提炼、提升,使之更准确、更清晰,通过研究去完善它、发展它。研究最讲科学,实事求是是研究的生命,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自己主张的偏颇与缺陷,因而可以作进一步的修整、调整。这是一条被名师发展事实证明了的正确的有效的成功之路。

第二,从问题出发来研究。研究要从问题出发。教学主张的形成之始,也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研究的价值,才会有发展的空间。教学主张在实验中,必须把研究学生、认识学生、发现学生放在最核心的地位,只有从学生学习、发展中的问题出发,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也是千差万别的,只有深入到教学的内部,深入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景中,才可能发现问题,把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教学主张结合起来,深入解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教学就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教学主张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完善和坚定起来的。当然,关键是要找到教学主张与教改实验的最佳结合点,用教学主张来看待与对待问题。如果把教学主张永远看作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才会持续地在高位运行。

第三,让案例和故事来说话。我常常把案例研究和叙事研究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案例就是一个个事件、一种种现象,实质上就是一则则故事。说案例、说故事,就是将时间人格化,就是给予我们一个人人可以分享的世界;同时,说案例、说故事就是用象征符号解决无法用经验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研究的方式、研究的过程,又是一个文化的方式、文化的过程;此外,说案例、说故事在本质上就是再创作。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教学主张在教改实践中变成一个个案例、一则则故事的时候,那将是一个多么精彩的、令人欣喜的状态啊!那时,教学主张已不仅仅是一种见解,也不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是成为现实,它鲜活起来、真实起来,可感受、可触摸。翻看《李吉林文集》和苏霍姆林斯基的专著,我们就是这种感觉。

第四,在教学主张引领下追求教学风格。教学风格也是名师成长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余光中先生说得非常好:“风格多样,因为我长寿。”教学生命的长寿甚至永恒,可能就在于你的风格。他又说风格可以使自己“清楚自己站在哪里”。如果你还不知道在教学改革中自己站在哪里的话,那么,说明你还没有自己的风格;而无教学风格是不可能成为名师的。教学主张只有走向教学风格,才会是真正的成功。名师以自己的教学主张去追求教学风格,那么,教学主张就不是昙花一现,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就不会转瞬即逝,而可能是完美的永恒存在。

在即将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戚韵东约我去讨论她的“快乐学语文”。我心里一亮:这是个好题目,好主张。名师们已在实践中认识到教学主张的重要,教学主张在实践这块土壤将会生长出更加绚丽的名师之花。

(作者: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尚荣) 《人民教育》.01

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周末看一本有关教研书籍时,作者专门在文中以此篇文章为例对写作立意进行分析,文章作者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论述的角度以及对论点的处理方式,感受到他对文章立意的角度把握的游刃有余,具有很深的高明之处。

作为体育教师中的名师或致力于以名师目标的老师,这篇文章更多的是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一个思想者是很难的,但树立自己的教学主张则是必须的。名师的教学主张,既在教学一线中验证,也要在教学一线中体现出来。对于我们的体育课,我们在贯彻教学理念、从事教育活动时,用何种思想去引导教学和孩子,用何种方式去解决教学重难点,用何种手段去激励学生兴趣等,都是体育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上一篇:经典的职场励志寓言小故事下一篇:护理工作规范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