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的撰写教案

2024-08-22

说课稿的撰写教案(通用8篇)

1.说课稿的撰写教案 篇一

语文教学评课稿的撰写

2009-03-24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因此评课对于推进新课改的实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有个性化的创见,需要一种智慧去演绎。

评课形式多样,如:个别交谈式、集中讨论式、书面评议式。评课稿的撰写当然属于书面评议式,这种形式可以静下心来,深思熟虑地咀嚼回味课的全程,冷静地用相关的理论去审视剖析,较从容地做到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在正规的教学论文范畴内可能找不到评课稿的概念,但实事求是地说,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难道不是最好的教学论文吗?起码可以避免一线教师充当某些专家的传声器的两难境地。

一、存在问题

1、重教师轻学生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呼喊声如海浪拍击,生本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日趋浓烈,但在评课时,我们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忽略学生通过学习到底发展了没有,发展了多少。我们在评课时习惯阐述教师的言行,很少剖析学生的言行,更甭说去洞察学生学习时的神态、习惯,体察学生的心灵、情绪。即使有幸提到了学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热闹与否上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没有从本质上重视学生的学情。久而久之,循环往复,课堂成了教师展示自我、演绎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难理解了。请看下面一篇评课稿:这节阅读课总体上感觉①教师教学理念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②教师能着力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互动中学习;③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课改的趋势;④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需要探讨的问题:①教师既要注意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化有要注意做到活动内容语文化。②师生互动不要停留在表层上,要通过互动,实现师生在知识、情感、心灵上的双赢,这是深层次的问题。③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超越现有的知识,勇于创新。

应该说这位教师的评课思路清晰,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看问题比较深入,但是他自始至终居高临下地站在教师角度俯视学生,评课的视角基本上局限在教师的角色意识里。

2、重形式轻目标

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这是最基本原则。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较多地存在只讲形式不讲实效的现象。选择教学形式时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都缺乏考虑。如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确能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拓宽视野、增加信息,为创设间接的教学情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现代教学媒体的滥用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扼杀想象力。但不少教师对现代化的理念把握不很准确、不很全面,尚未真正理解现代化的本质,混淆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认为运用现代化媒体就是现代化了。在评课时,往往把是否运用媒体作为象征性的指标,贴上媒体标签的就加以充分肯定。

这重形式轻目标还表现在忽视语文学科的本位目标,评课时,较多关注的是语文教学外围上的因素,诸如:氛围、情感、合作,很少涉及到课文的特点体现、重难点落实、语言发展目标的达成。例如:有位教师评《一株紫丁香 》教学如下:①一开课,教师让学生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体验歌曲的情感,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②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将诗、乐和画融为一体,为后面的诵读、感悟诗歌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扮演角色的领读,尊重了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③在朗读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汇报方式,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④最后,又一次音乐响起,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声外的旁白是对这首诗最好的注释。

这样的评课稿很显然是重表象轻实效,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学科性、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这样的评课思维盛行的话,就会导致教学实践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模仿和研讨上,缺失理念的观照,缺失新课程精神与实践操作的整合。

3、重面面俱到轻特色剖析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侧重。但实践中有些评课往往面面俱到,试想一篇评课稿从教学目标、处理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诸方面上去综合分析,肯定会流于泛泛而谈、浅平乏味。

更有甚者,听了课后,所提的意见,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适中否,教态优雅,拿教鞭的姿势,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触及不到实质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课没啥意思。

所以要尽量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特点,在突出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择其要领重点评述。这样有利于评得入木三分。下面截取某个评课稿的片段,以引发大家的思考: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

2.说课稿的撰写教案 篇二

1.1 教育理念

以“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提高护理学生的医学护理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 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在教学中, 让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 真正地做到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分析教材

常用注射法是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基础护理学》的第12章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第三节内容, 属于“三基”内容之一,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技术, 是在医院工作的每一位护士每天都要用到, 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其教材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本章药物疗法的基本知识, 注射的原则及准备, 并练习了抽吸药液后, 目的为学生今后学习和进行临床各项注射实践奠定重要基础。老师能教好这次课、学生能学好这次课就为学生日后能胜任护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专科大二年级学生, 首先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记忆、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对形象的知识容易理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好奇心也较强, 善于模仿, 参与和探索的热情, 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而且课堂纪律较好。这些特点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学生已完成了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及部分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但是由于临床护理各学科还未涉及, 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思维模式还未建立, 在教学设计中, 首先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医学、护理学知识体系思考问题;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 促进病人健康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另外在学生以往的经历中, 大多数亲身体验过注射, 对注射并不陌生, 学习这次课学生有极大的学习热情。

2 说课的教学方法

2.1 演示法

通过实物、直观教具来进行示范性操作, 这是基础护理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护理技术操作。讲解每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时我会请同学来做病人, 进行真实注射, 制造一种真实的临床场景, 边操作边讲解操作要点, 注射完成后我会让同学讲述真实感受。这种方法形象、直接、具体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 同时将知识与实物、想象等联系在一起,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而且调节了课堂气氛。

2.2 案例教学法

通过临床带教发现实习护士缺少应变能力, 不知道在各种场合中应该如何应用所学的护理技术, 所以我将学生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一些典型生动的案例中, 将鲜活生动的临床场景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有整体性的理解, 知道在各种场合中运用操作技能, 拉近学生与护士岗位的距离, 比如肌肉注射临床案例:56岁刘师傅, 为2型糖尿病, 给予普通胰岛素治疗, 近1月月来, 病人出现左侧前臂疼痛, 皮肤有轻度麻木感, 经检查, 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医嘱:维生素B120.5mg肌肉注射, 每日一次, 请同学合理执行给药, 并给予用药指导。通过案例讨论分析锻炼学生灵活的学习和实施肌肉注射, 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涉及到了具体药物的应用知识。案例教学法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法,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

2.3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取代了以往课堂中使用的挂图、幻灯机、投影仪等, 通过电脑储存大量的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清晰的图、表、视频资料, 在视觉效果、听觉效果、趣味性、信息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讲授[2]。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特性, 增强感性认识, 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臀部肌肉注射注射部位的选择、进针手法是重点内容, 可应用多媒体图片清晰地展示注射部位与解剖之间的关系, 说明注射部位选择的重要性, 并播放进针的操作录像, 分解动作讲解, 特别是突出演示局部进针的动作, 放大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使课堂上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

2.4 小组教学法和单独辅导法

实验课主要的授课方法, 老师分组示教, 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给予正确指导。

3 说课的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理论示教课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3.1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论语》上说“温故知新”, 复习旧课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联系现在要学的知识, 激发学习的兴趣。我是通过提问抽吸药液的知识和观看护士为病人注射的图片完成本环节的。

3.2 展示课堂目标

教学目标的展示可使师生达成共识, 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3.3 讲授过程

这是本次课的主体。主要的教学内容和顺序是这样的:对每种注射法逐一讲解。讲解5个大问题:定义、目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是教学重点, 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展开评估、计划、实施、评价, 分步重点讲解, 实施一步是难点, 我将这一难点的重要细节归纳提炼为定位、消毒、进针、回抽、注药、拔针, 使学生对注射法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认识, 接下来, 再一一讲解。如在讲解皮内注射注射部位时, 提问学生自己过去都在什么情况下经历过这种注射法, 都是在什么部位注射的, 教师把定位方法告诉学生, 即前臂掌侧下段靠内侧,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在自己及周围同学的手臂上寻找准确的部位。再讲解“消毒”方法:教师先把消毒的方法, 如消毒液的选择、消毒的范围、大小、手法等讲解 (边讲边做) , 然后学生按教师的示教模拟消毒;接下来“持针”:教师说明持针手法要点并持针演示:皮内注射为“平执式”, 针尖斜面朝上, 食指固定针栓, 学生通过观察, 拿起笔做注射器模仿教师的动作。将复杂操作分次讲解, 化整为零, 先用多媒体展示详细讲解, 再实物现场演示, 这样化难为易, 来学习此次课的难点。

3.4 课堂检测

通过10道选择题如护士资格考试复习题, 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复习, 既可起巩固新课作用, 同时还可及时接受反馈, 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3.5 课堂小结

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进行, 主要是强化内容, 回顾教学目标, 让学生全面理解内容, 形成知识网, 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同时明确下节实训课练习内容, 注射法要通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所以理论课上督促学生重视练习, 为下次实训课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廷均.怎样撰写说课稿[J].教学与管理, 2002, 8:31~32.

[2]黄荣怀, 沙景荣.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1:5.

3.说课稿的撰写教案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两课评比;说课

1.拿捏到位的教材分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首先应熟悉教材的总体结构、各子单元的链接关系,能按照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的特点,会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能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其次,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专业,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要了解各种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感到教师传授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最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深刻准确的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成绩方面他们与大多数高中生相比有较大差距,而更显著的差异是在学习动机、情感及意志等方面,具体表现是教学中学生根本不听课或者听不懂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困难重重。

3.整体系统的教材处理

教师只有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才能立足单元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应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体现梯度。教学不仅要发现教材的“原义”,而且要体会教材对师生的作用。从本质上说,教材的教育意义全是由师生的体验构成的。只有教师把教材内容改造为具体、生动、鲜活的情境,静态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展示出生成过程,学生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把教材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4.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结构科学,教学内容组织有序,呈现的方式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具体说来,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媒体六个基本要素。这六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教师还要注意教法和学法的科学、合理的结合。

5.明晰流畅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中重点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正所谓因材施教,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二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选择。例如有些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就不太适合探究型教学模式,而实验性活动性的则用探究型教学模式比较好。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每种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有计划、有秩序地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6.选择合理的资源整合

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里,如同在教室里多装几扇窗,给学生更多的阳光,给学生更新鲜、更自然的空气;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把目标从教材移向整个社会,更提高整体素质。

7.中肯具体的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应当具体中肯地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反思:一是成功之处。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等。二是不足之处。对不足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自己在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三是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参考文献:

[1]吕静.高职教学中反思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J].河南科技,2011,(14):2—3.

[2]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李祎.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焊接说课稿的 篇四

1.1 课程定位

1.1.1是机械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1.1.2是机械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1.1.3是学生具备电焊工职业资格的有力保障 1.2 课程设计

根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任务,将工作过程引入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本课程的结构,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内容。以围绕掌握本专业职业能力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坚持以创设“真实的生产情境”为特征进行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典型焊接接头”为载体、“常规电弧焊方法实施焊接”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增强其职业能力拓展的后劲,满足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1.2.1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1.2.2以工作内容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1.2.3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景

1.2.4以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 二. 教学内容 2.1 内容选取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2.3.教材及相关资料

本课程使用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叶琦主编的《焊接技术》,本书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企业一线实际生产案例,强调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淡化课程内容的纯理论性,通过实践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提升。

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本课程还有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电焊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电焊工》(初级、中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焊工》(技师技能、高级技师技能)、《焊工手册》、《焊接技师手册》、《焊接工程师手册》、《机械设计手册》以及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等作为辅助教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教学设计 3.2教学方法

1、项目任务教学法

2、行为启发引导教学法 3、立体化教学法 4、多媒体动画教学法 5、案例讨论教学法 6、仿真教学法 3.3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突破“以教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如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突破课堂本位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实训室或生产现场授课,教师边讲边操作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结构 五、实践条件

5.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序号 实训室名称 1 钳工实训室 2 普通车床实训室 3 普通铣床实训室 4 数控车床实训室 5 数控铣床实训室 6 机械综合实训室

7 柔性自动生产线实训室 5.2 校外实训基地

本课程建有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涉及车辆制造、化工机械、冶金工业及能源工业等不同行业领域。既有典型的常规生产装备,也有现代化的专业生产线。其承担着本专业的企业认识实习、及顶岗实习等多项实践教学,为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培养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教学效果-教学评价 学生评价:

通过学生自身的感受,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方法是否认同,考核成绩如何等(学生评教)。

专业课老师及实习老师评价:

通过与专业课及实习老师的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如何,所学内容是否能满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深度是否需要调整等学生评价: 系部督导组评价:

通过检查教师教案、授课计划、平时成绩及听课情况等综合打分对代课教师进行评价。 学院督导组评价:

通过检查教师教案、授课计划、平时成绩、听课情况及系部督导汇总成绩等综合打分对代课教师进行评价。

七.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关联性和职业能力的递进关系重构专业课程结构,创设了针对焊接高技能人才首要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

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合理设置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模式。校内实训基地为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地点,教师按照讲授——示范、演示——操作练习——检查总结的程序组织教学,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习乐趣和效果。

5.匆匆说课稿的课件 篇五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16课《匆匆》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失的踪迹。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比拟性描写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本文是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 裸裸”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朗读品味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感受语言美。

难点是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浓郁的情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五、教法和学法:

为了摆正教学中教师“导”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法、品词析句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六、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七、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品读感悟-诵读积累-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播放“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围绕中心,以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再而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朱自清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这学期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习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最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学生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这样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第三步、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下面从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

(1)析文品赏。(出示课件)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养了语感。

(2)品词析句。(出示课件)

这里的设计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比比、议议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仿写句子。(出示课件)

这个环节由读引入写,因为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这里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这样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4)感受追问。(出示课件)

这部分着重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

教师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然后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让学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实现难点的突破。

(5)首尾呼应。(出示课件)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

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自己联系到他人……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第四步、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熟,甚至能够背诵。“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

第五步、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设计板书的根本思路是为了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匆匆

时光匆匆 珍惜时间

(无奈……)

一去不返 留下痕迹

十、结束语:

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因而,语文教学也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课堂是应该飞扬着灵性,飘溢着诗意,流露着美感,给人以享受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做到:

1、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出和谐美。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幽幽的音乐的伴引下走进文本,体会情感。使课堂更有实效。

2、挖掘文本美。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语文味”。

3、流露情感美。在教学的过程我以学生自主感悟为本,进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背景穿插帮助理解。用换位思维体会、仿说联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切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体会到朱自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的感受。进而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朗读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6.幼儿园优秀说课稿的精选 篇六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顽皮小雨滴”这个活动。

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阶段,幼儿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为:

1、能感受散文中优美语句,体验散文优美意境。

2、发挥想象,深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意境,培养幼儿艺术思维。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类关系。

3、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情趣,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雨滴,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快乐。

为了更好实现活动目标,在课前准备中,我让幼儿在户外近距离真实观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感性经验,又在现场观看录像,让幼儿在整个雨景中观察更清楚、仔细。

在设计中有两个较突出特点,一是小雨滴形象贯穿始终,老师扮演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交流、观察、讨论。及时进行启发、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大纲要求。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直观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特点,同时又让孩子们能在观察比较中轻松地找到自己进步。为后面谈话做了铺垫。

在活动中,我采用教学情景化方法,用事先录制好下雨时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环境中。由幼儿自由交谈,在这个环节中,我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几分钟后,老师扮演小雨滴及时出现,引起孩子们欢呼,及时把幼儿注意力集中了过来,围绕主题展开谈话。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播放制作并消除了散文声音课件,为幼儿表述提供了直观依据。老师以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小雨滴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土坑里,在柔柔沙滩上捉迷藏。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语句,体验散文优美意境,培养幼儿艺术思维。

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语言交往环境。同时,我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们想法,并对他们进行知道帮助,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让幼儿用各种画笔来画自己想象当中小雨滴,进而突出谈话主题。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顽皮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幼儿说自己画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环境,发展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后,通过多每一个把幼儿刚才创作过程在视频上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也是教师对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理解和想象鼓励,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画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目。

在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环境感受美、表现美,并分享他们创造快乐。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育理念,通过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愉悦化活动内容和过程。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有效贯彻了《纲要》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在活动中享受生活乐趣。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二)一、活动内容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多元智能创意主题活动《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题生成,在冬季选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季节特点。

二、具体活动目标确定

冬天里,围巾是每天都能用到,每个小朋友都有围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长代劳,所以确立目标1:尝试打围巾结;另外,围巾除了保暖外,还有打扮自己作用,为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确立目标2:乐于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由于幼儿尝试动手打围巾结,所以必须人手一条围巾,四十多条围巾,很好教育机会,所以确立目标3:观察各种各样围巾,这也是对幼儿观察能力一种培养。

三、教材分析及幼儿分析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涉及到了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三个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围巾在冬季比较常见,但是围巾也包括冬季保暖围巾和秋冬防风沙、打扮自己纱巾,幼儿自备了各种各样围巾进行系围巾和观察围巾,教材选择适合大班幼儿水平及特点。基于我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这一活动很适合我班幼儿。

四、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重点是观察不同形状围巾。通过与同伴选围巾对比观察,教师细心引导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动难点在于尝试打围巾结,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教师首先请小朋友想想妈妈平常怎样系围巾或妈妈怎样给你系围巾,再动手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围巾系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认为更漂亮围巾系法,从而突破难点。

五、准备工作

根据活动需要,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幼儿带了各种各样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幻灯片及舒缓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音乐作为围巾展示音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了鼓励幼儿展示,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奖状,为了烘托颁奖时热烈气氛,特意配了颁奖音乐。

六、过程及相关策略

开始由班级前面展示围巾,直接引出举办围巾展览会,请幼儿参加。选择自己满意围巾进行观察、与同伴围巾进行对比,幼儿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围巾花纹、形状、颜色、质地、款式、厚薄等方面不同,既然有这么多围巾,就给幼儿一个表述自己喜爱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围巾及其原因,幼儿有说到暖和,自然引到,围巾用途,幼儿有说到打扮自己,自然导入到幼儿练习打围巾结,并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打围巾结方法,再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方法把围巾系在头上、脖子上、腰上等,为了使每一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机会,我设计了一个围巾展示表演,请每一名幼儿都做小模特进行表演,并对幼儿进行了分组,我也融入到幼儿中间去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兴趣。为了对小朋友表演进行肯定,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最佳奖和优秀奖奖状,以幼儿提名,老师记录形式进行,为了保护幼儿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最后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

七、活动反思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一些优点或闪光之处:

1、从幼儿身边选材,离幼儿生活很近,符合季节特点。

2、我为活动做了充分准备,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幼儿带了各种各样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幻灯片及舒缓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音乐作为围巾展示音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了鼓励幼儿展示,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单项奖奖状,为了保护幼儿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为了烘托颁奖时热烈气氛,特意配了颁奖音乐。

3、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整个活动环节设计,层层深入,教师对活动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儿中间去了,活动目标还是完成得很好。

4、我觉得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很好,这样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园长给我颁奖了”有自豪感。

5、大多数幼儿都愿意动手系围巾,并且想象力、创造力很丰富。

6、在围巾展示表演时候,整个活动掀起了一个高潮,幼儿愿意表现自己,敢于表现自己,大部分幼儿音乐表现力都很好。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各种各样围巾时,是不是先请幼儿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不拿围巾回座位更利于幼儿观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儿把围巾取回去之后,大多数幼儿都是把自己围巾和身边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有局限性,本来很明显不同之处,需要老师引导才能发现,而且有围巾在手里,他们更关注是手里围巾本身而不是表达发现。

2、在说围巾有什么用时候,教师有些拖,在张硕研说好看时候,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围巾还可以打扮自己,导入到下一个环节,不必非说出毛线织围巾是保暖,纱巾可以挡风沙、打扮自己。

3、整个活动时间长了,以至于后来颁奖时候很匆忙,教师都把小组奖给落下了。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三)一、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二、目标定位

从中班幼儿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用愉快情绪演唱歌曲。活动难点是:能倾听同伴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图片、歌曲磁带。

三、教法学法

新《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主体,教师“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

师幼互动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提问,开放性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有关夏天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声和蛙声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他们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认识,使他们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引导。歌曲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孩子已有一定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幼儿更应给予积极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基础上,对歌曲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

问答式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机会,让幼儿在不同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情绪,以及三拍子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这些特别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7.如何撰写说课稿 篇七

说课稿的撰写与说课,在现阶段还没有形成某种固定的模式和格式,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由于说课者个人的修养与能力差异,体现出不同的说课风格。归纳说课的内容,大多如下。

说课开场白:说出说课的课题,介绍说课者基本情况,上课班级、时间等。说课题要说出出版社名称、教材几年制第几册第几章第几节的主要子课题。

说课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大块(也可以是三大块、五大块或是六大块)。即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参考或使用的主要配套资料、教辅材料、教学设施等)、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与其它说明等。

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课程标准;

2、本节教材(授课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前后联系等;

3、本节教材的主要知识体系与主要内容;

4、教材的重难点分析与原由;

二、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要求分析与说明:

〔1〕 知识目标(智力目标);

〔2〕 能力目标(技能目标);

〔3〕 德育目标(情感目标);

2、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3、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设计

此过程的方法很多,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导入、复习、新授知识、小结、练习、反馈矫正、作业等若干块来加以说明,也可以提炼主要线索进行说课,还可以将教学过程的设计按某种系统来加以说明。相同之处是既要说明教学过程的设计,以要巧妙地说出依据、原因和理由。如按教学体系说课:

1、导入语与知识过渡语的设计;

2、课堂读书设计;

3、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设计;

4、电化教学的软件制作与设计;

5、练习与教学小结的设计;

上述这些设计也可以增补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内容或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来增删教学设计的内容。也可以将其中一项单列出来进行特殊说明,如电化教学的软件制作与设计,说出制作的类型、使用的顺序、设计的创意、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要注意的事项等。使用已有的软件,要说明软件的出处等。

四、板书设计与说明

附出较为详细的板书设计。

总之,说课方式多种多样,不是一层不变的。由于教者的风格、个性、语言表达力的差别,说课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说课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说课过程中,万变不离其中的是,不管那种方法,都要体现三条线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人听后感觉到条理清淅、内容精练。三条线索为:

1、知识发展线:课堂主要知识点的传授过程。

2、教师引导线:连续的教法,即教师活动。

8.《画家乡》评课稿的 篇八

一、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林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点。在检查预习情况时,林爽老师用课件来检查,她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讲解其中一两个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认识生字是采用各种的形式,小组开火车、指名读、全班读、男女生读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很好地巩固了生字。

二、林爽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如在精读课文第二段,指导感受涛涛家乡的美时,从大海入手,先给词和图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然后引导学生说:“涛涛的.家乡美不美?美在哪里呢?读读课文,把你认为写涛涛家乡美得句子多读几遍。”学生便根据自己的喜欢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是那样的津津有味。

三、从课文中的句子引申来进行说话练习,以便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上一篇:浅谈当前中学生不爱学的原因及对策范文下一篇:教育部岗位职责201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