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教学

2024-09-16

读书心得教学(精选6篇)

1.读书心得教学 篇一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心得

福鼎市实验小学 陈永斌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虽然是由被翻译成中文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变得晦涩难懂了许多,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较低了可读性,但是仍然震撼心灵,毕竟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关于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问题,而在这里,帕克.帕尔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对于课堂教师和教育者还是其他岗位的人,这本书都代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这本书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却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力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教学勇气》这本书就像陈年酿酒,是越读越香醇。这也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书,能带领教育者们,对教学生涯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2.读书心得教学 篇二

一、认识读书的重要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 在写作中才能泉思如涌。读书之妙,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读书久了, 能够深入其中, 会感觉到“外物之味, 久则可厌;读书之味, 愈久愈深”;读书能够丰富思想, 打造完全的人格, 形成敏捷的思维, 增进理解能力, 提高语言素养, 升华人生智慧;无论是刀笔小吏还是国学大师, 其语言的素养和文化的修为大都是“读”出来的。读诵不辍者, 话语天成, 言辞有味, 说理深刻, 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能够走向简洁与智慧, 日久功深, 逐步成为语言的大师、文字的巧匠, 能够文章锦绣。而不喜欢阅读的人, 语文素质低, 学习辄成障翳, 如宝镜蒙尘, 乌云罩月, 学习的路上、包括学习其他学科必然障碍重重、疑云片片;说话词不达意, 写起文章三纸无驴, 令人难以卒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显然也是倡导科学的阅读, 突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打造与时俱进的诵读文化。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去读, 从而有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认识, 阅读优秀之作

经商需要人脉, 习武需要广拜名师, 读书要读优秀之作, 需要博览, 而且需要耐心理解古代文学, 借此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验, 我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我在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 喜欢龙飞凤舞的草书, 后来又喜欢行云流水的行书, 虽然经过了大量的努力, 但是水平一直不能够得到飞跃式的突破。于是我谦虚地向书法大师请教, 得到的答复是:我必须从楷书学起, 所谓的楷书, 就是皇帝中的正统、音乐中的严肃音乐、文学中的文言文。也就是说, 能够写文言文的人, 写白话文绝对不是问题, 但是白话文写得好的人, 不一定能写文言文, 更不要说文采如何。经过了书法大师的指点, 我认真地照做, 结果过了半年多的时间, 我的书法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学习、读书、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主要是下工夫阅读优秀之作、千锤百炼。

三、作文之课前准备、提问, 启发学生的思维

读书之后, 就是写作, 基础打好了, 大厦才会屹立不倒。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 在写作文之前, 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加上对学生一连串的提问,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在以母爱为题写作文中, 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准备。

1.生活日夜交替, 春去秋来, 在学生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体验中, 培养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的素养,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学会关心亲人、关心母亲。

2.在活动中, 让学生回忆过去, 细心感受, 体悟母爱, 理解母亲的爱是世间爱的极致, 理解母爱的全部尽是情, 在此基础上, 学会为人处世。

3.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格言名句、歌曲、文章等等, 酝酿情感。

4.用最真挚的感情、最真实的体会、最朴实无华的文字说出、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

5.你有没有最想和母亲说的一句话?有没有一句话在你心中藏了很久?有没有平时想表达的情感而没有表达出来?

6.你有没有一种错误的认识, 就是用真诚的语言对母亲表达你的爱完全是一种多余?你认为时间漫漫, 来日方长, 或者, 你认为你表达出来你感觉到很不好意思?

3.做读书人,教学生读书 篇三

这篇火药味十足的“学习心得”发表在《泰兴教研》上。后来,我深度参与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并参与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编写,也阅读了李希贵校长的诸多专著,如《学生第二》《学生第一》《面向个体的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立足于他思想的全局来审视其理念,“‘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到底要教师做什么”这一问题才逐渐在我头脑里清晰起来。

在我看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首先要每一个教师成为读书人,这一点至关重要。唯有读书人能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念正确实施。“先修炼好内功”,这是指导实验的马红芳老师经常叮嘱我们的。她反复强调:不爱读书的教师,怎么会教出爱读书的学生?语文老师不读书,是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的!

我们襟江小学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对于教师的阅读一向十分重视,不仅明确提出一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名著的要求,而且每个学期都要举行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给教师赠书,图书漂流活动也不断进行。这些读书活动丰富了教师们的思想,让大家对教育有了更多思索。

参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我开始了另一种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阅读。近一年来,我就精读了《诗经》《论语》和《孟子》,并且把自己的学习所得记录下来。我还和学生一起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凡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我都一一读过。这种与理论无关,却与个人修养关联极深的阅读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的视野从教材出发,走得越来越远。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个读书人。

做一个这样的读书人,有怎样的幸福呢?可以举一个小例子:今年我教三年级,教材中有一个成语:根深本固。这个成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较难理解。不少老师讲解时喜欢让学生查找工具书,再进行一番解释。我却给学生画了两幅“抽象画”:第一幅画的是“木”,木的象形字学生一看就认识,因为它长得就像一棵掉了叶子的树。第二幅画的是“本”。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加的一横代表的是什么吗?”有聪明的学生反应过来:“这是树的根,因为它长在下面。”于是,大家明白了:“本”原来就是指大树的根。我追问学生:“那么,你们知道‘根深本固的意思吗?”不少学生反应过来,说出了自己的解释:“只有根扎得深,树才站得稳。”后来,在教学“体”这个生字时,我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右边的“本”字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想到:就像根对于一棵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样,对于人而言,身体是工作的本钱。

在阅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我对于不少司空见惯的字的来历越来越感兴趣,不断探索字词,偶有所得总十分兴奋。上例中的“本”在古文中就时有出现,正是因为对它的本义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教学时我才能灵光一闪,引领学生自己发现成语的意思,化难为易。像这样的例子如果注意记录,应有很多。教师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越深,教学时传递给学生的东西也就会更多。

语文教师要“教学生读书”,读海量的书。其实对于这里该用“教”还是“带”,我曾有过犹豫。好像不少人都用“带”字代替了“教”,经过反复思索,我觉得还是用“教”字妥当。

我校有一个指导各科教学的大课题,叫“我们行”教育实验,它倡导的是实践,提倡各科教学都要“以行为中心”,也就是要去做。这与陶行知先生讲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是相通的。陶行知先生谈到“教”与“学”的关系时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据陶先生的理论可以看出:老师不仅需要自己读书,更要自己怎么读书就怎么教学生读;不只是由着学生读,更应该和学生一起读,一面自己读一面教孩子学会读。这应该算作“师生同读”,又可称作“老师教学生读”。

那么,如何“教学生读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做一点阐释。

首先,要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把学生当成和自己平等的阅读者。这几年在课内外阅读指导中,我都努力遵循着这一理念,和学生一道做读者,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学生读书时,我不提出明确的问题,但一定有一个要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把喜欢的理由搞清楚。在课堂上,我经常随意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前一天的阅读所得,大家一起讨论。去年,我带学生读《论语》,也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读起。我要求学生每天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一天讲一条,不只是说出《论语》名句的意思,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我还和学生一起给《论语》“挑刺儿”:找寻其中不合时宜的内容和不赞同的观点,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讨论。在我看来,这样的阅读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那就是教师不是在教学生学知识,而是和学生一起学习。而这里的“学”在陶行知先生那里又与“教”是一体的。

其次,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快乐地读书。我执教《快乐学成语》一课时,安排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故事乐园》的成语故事。备课前,我就问自己:如果我读这些成语故事会怎么读?我发现,这些成语故事我并不全都感兴趣,那么学生会全部感兴趣吗?他们对哪一则会更感兴趣呢?根据“怎么读就怎么教”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哪一个成语感兴趣,原因是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接着,我选择了“买椟还珠”和“郑人买履”两个成语故事,重点指导学生阅读。原因是我发现这两个故事特别“好玩儿”,故事中的人物具有喜感。好玩儿的东西往往是学生所喜爱的,易于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这个时候,我猛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观点:谈欣赏,必须理直气壮地讲趣味。欣赏活动是一种心灵活动,它不是因为外力的强迫而进行的,而是出自欣赏者自愿的内在要求,因此,要引导读者进入这种自愿的心灵活动中去,就必须首先使他们感到有趣味。于是,我就从趣味入手,引导学生对成语故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

珍视学生的阅读趣味,从“好玩儿”“有意思”开始,让他们快乐地读书,这就是我教学生读书的主要方法之一。

随之而来的,写,也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那么教学生阅读,对于其写作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在我看来,教学生读好了书,写的困难便大大降低了!今年我第一次尝试教三年级,如何带领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写作,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小孩子年龄小,以前都以口语的训练为主,能说不能写。经常有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写的时候却习惯性地说:我忘了刚才怎么说的了。如何更加自然地由口语表达过渡到书面语表达呢?

这时候,我想到了书信,书信体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文章来说,口语化的特点更强。写信时,学生就是在对自己的倾诉对象说话,不需要优美词汇的装饰,只需将心里话原原本本地倾吐出来即可。可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书信是陌生的,尤其是书信的格式对于他们而言多少有些复杂。这时候,我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还是读书。

有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亲爱的汉修先生》是我一直所喜爱的。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孤独孩子鲍雷伊的故事。自二年级开始,他开始给作家汉修先生写信,从短短的两句话到长篇大论。鲍雷伊在与作家通信的过程中,不仅生命获得拔节,而且写作能力也节节攀升。有人称这本书是“学生最好的作文书”。于是,从这本以书信为主要载体的儿童读物开始,引导学生用书信倾吐心声,成为我这个学期的重要课程。

开学第一课,我没有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而是和学生一起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我把开头的5封信呈现出来(它们都很短小),一边带学生读,一边让大家猜测后面可能会写些什么,思考小主人公鲍雷伊为什么要给作家写信。就这样边读边聊,学生对于这本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适时引导学生:当心中有话要倾吐时,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无巧不成书。开学两个星期,我们班一个同学生病住院,他的妈妈在班级QQ群中描述了小家伙在医院孤独无聊的状态。抓住这样的契机,我引导班里学生给他写信。由于贴近生活,这封信学生写得较为轻松,大多数学生能把在学校里的经历讲给病床上的同学听,讲得生动活泼,有真情实感。

近几年,我校一直有教师前往甘肃省军人子弟学校支教。我的一位好朋友这个学期恰好到那里支教,也教三年级。最近,我们相约让两个班的学生用书信交流的方式练笔,让学生在真实的通信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写信之前,我让学生猜测远方的朋友希望知道自己的什么信息,怎么介绍自己更生动,而且带领学生阅读鲍雷伊向汉修先生介绍自己的书信,以便有所启发。在写第一封信《我的自画像》时,我让学生把它作为交朋友的自我介绍。这封信刚刚写成,我可以猜想:当学生接到来自远方的信时,会多么兴奋和有成就感。

不难发现,一本贴近学生的文学作品,能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许多素材。那么,我们当然有责任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发资源,提供学习材料。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求学生必读一些书目,这学期是《窗边的小豆豆》《兔子坡》《亲爱的汉修先生》等。结合这些阅读,我们进行了“建立运用机制,激活学生阅读储备”的课题研究。相信当学生能够自觉有效地阅读时,他们的写作能力必然随之增强。

4.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四

读了《有效教学》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一.有效设计(备课)

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吧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前提: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和修正教学参考资料的相关内容,不要完全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及教材所约束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对于不适于学生的学习实情的内容,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进度。让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规律和学生其它学科关联知识。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争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分配及安排尽最大可能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段落.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时间要放在课堂时间的黄金时间,并要留下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来回顾当堂课的知识,做到即时消化.教学设计的作业布置方面应体现出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不符合教学要求或超出教学要求的一定不要进行布置,要予以删除,减少学生学习的困惑,让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受到良好的保护.教学设计中的板书设计也不得忽视,应重视板书的条理性和征对性.并要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当然教学设计当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征对不同的课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侧重,并要注意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所起的不可小视的制约性

二.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比如可以使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一些学生身上.又如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善于反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平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习、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

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 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读了《有效教学》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一.有效设计(备课)

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吧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前提: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和修正教学参考资料的相关内容,不要完全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及教材所约束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对于不适于学生的学习实情的内容,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进度。让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规律和学生其它学科关联知识。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争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分配及安排尽最大可能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段落.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时间要放在课堂时间的黄金时间,并要留下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来回顾当堂课的知识,做到即时消化.教学设计的作业布置方面应体现出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不符合教学要求或超出教学要求的一定不要进行布置,要予以删除,减少学生学习的困惑,让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受到良好的保护.教学设计中的板书设计也不得忽视,应重视板书的条理性和征对性.并要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当然教学设计当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征对不同的课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侧重,并要注意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所起的不可小视的制约性

二.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比如可以使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一些学生身上.又如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善于反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平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习、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

5.《教学勇气》读书心得 篇五

期末放假前,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用于阅读。在这个超长寒假中,我静下心来阅读了这本著作,获益良多。本书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在《教学勇气》中,帕克・帕尔默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读完本书,但这本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给我很多共鸣,很多启发,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好书。同时也促使我思考,在类似的处境下,是什么,令我仍热爱这个职业,即使在最颓丧的时候也不曾彻底失去从事这份职业的勇气?

通过目录对全书的总览,大体理解本书讲了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帕尔默说教师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只有认识你自己,才能不忘初心,才能找到滋养教师心灵的养料,才能找到教师继续前行的原动力。而这个就是要求教师要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第二、教学的理想状态。书中讲到了六种状态关系,这六对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他们并不孤立而是统一于教学这个共同体中。处理好这六对关系有利于改变旧式的课堂模式。

第三、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帕尔默也提出同事之间应该形成共同体,同事之间、同行之间可以探讨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在交流中激励自己不断成长。共同体还包括家校之间的联系,家庭教育是我们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也应该把家长加入到这样的共同体中。

6.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篇六

“有效教学”中“有效”的概念,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

首先,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时候,我们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学生,但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一些失误,从而使有些学生就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住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必须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教法也要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到霍山中学和诸佛庵中学考察的情景,学生分为学习小组,采用多元的学习机制,这其中就包括了导学案的运用,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课堂的教学实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也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而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说,还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而并非是课堂内容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素质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所以,我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敢于反思自己的教师。还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最后,还要有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上一篇: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下一篇: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