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创意应该如何创意(精选8篇)
1.广告创意应该如何创意 篇一
创意,一直是广告从业者心目中的圣灵,是可以大肆宣扬的智慧,是可以顶礼膜拜的图腾,广告人也一直以做出耳目一新的创意而不断奋进着。创意的确能够发人深省,而且能够更为巧妙的为所代言的企业或产品标榜出所内在的价值和精神。好的创意不可多得,它是一种崭新的意识形态,这许多的广告创意奖项正是说明。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当前为什么好的广告创意越来越少了?是广告人思想落后了,还是创意之花已经开败?其实都不是,而是我们这些做广告的人应该自检一番。
客户真的不懂广告吗?
广告公司内部有几种情况会骂客户,而最多次数的骂声起源于如下两点:
第一种是比稿失利之后,第二种是提案失利之后。
这两种事件都能够听到我们的从业人员嘴里说出这样的话句――“瞎说什么,什么都不懂!”“又被 了!”
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点,客户他真的就不懂广告吗?真的听不明白你描述的创意主张吗?你的表达真的那么不清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无缘无故否定别人的思想和主张,更不会有任何一名企业负责人会随意抛弃一个新的推广思想。关键点在于,你给出的策略是否真的符合他的现状!
我们的客户,之所以是我们的客户是在于他在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些帮助或者指引。但是他对他的产品的了解和对他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局面是比我们清晰许多许多的,
那么,当我们给出一个建议或者一个创意点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的对市场进行过契合点测试?
当然,我并不是说广告公司都是在闭门造车,而是说做的是否彻底。这里的彻底并不是说广告公司一定要对待每一个客户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走到市场中,摸索着前进,没有那样的必要,尤其是这些事我们的客户已经做过了,而且做了很久。广告公司应该尽可能的多同客户交流,不要只是为了赢得订单而问些客户喜欢或者有意向做的广告形式,而应该深入了解他所了解的产品和市场情况,并且在面对面的时候及时分析并提出一定价值的可行性操作方式,在交流中先行验证这样的思路是否能够在市场中成立。
创意只是表现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平面或者书写点子。客户最需要的是能够让他想象的具体发展情况和具体实施情况。我们的创意大多都只是一厢情愿的先行构建出一个美好的推广远景,并且先入为主的认为这远景是最好的,客户不选用就是客户没有知识。但是,既然我们想的很远大,我们不妨再看看“远大”的市场。
是的,中国的企业都比较短视,那是因为当前的市场经济是相对短视的。这是一个现实的时代,这是一个争夺现有市场的时代,也是一个争夺现有资金的时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及时争夺到市场和现金,除非是一家巨资企业,其他的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还无法拥有一边争夺市场一边挺立品牌的能力,尤其以起步型企业为最多。
企业家可以在脑子里去规划远景,去构思企业与产品发展的明天,但是不需要广告公司一起去做梦远景,真实有效的给出那一个个波浪式的业绩增长比什么美妙的描述都好。
2.广告创意应该如何创意 篇二
创意的范围其实很广, 同时也会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与角落中, 现实中许多人会把创意当作是一个金点子, 一个好主意或是一个好办法。而运用到专业领域里, 创意则会成为从事智力行业, 如广告、策划、营销、咨询等行业的专用或专属名词。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创意由于是灵感的突显和智慧的超常发挥, 创意本身是不可控的。但是一个良好工作流程也不能保证产生伟大创意, 但是可以减少无谓浪费, 使我们精力集中于做有效的事。因此, 当我们从战略角度上讲——做正确的事, 再到战术——然后把事情做正确的过程时, 创意就是一次次启发我们从这两方面出发的一条主线。
如果对于专业从事创意的工作人员而言, 如果认为创意就是“头脑风暴”的结果或是思维上的信马游僵, 那么这个观点则是牵强附会的。同时, 我要告诉他们的是:“创意工作决不是漫无目的地想”。
由于受到时间限制, 大多数的创意工作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这就给出了创意的工作标准, 创意是工作, 不是想点子, 这样简单的过程。我们除了文案, 还有策略、艺指、客服等方面的内容外, 要得到高效率的创意工作, 我们必须掌握集中与发散的技巧。
一、创意漫无目的的表现
1. 疲倦的心态, 觉得成型的作品遥遥无期
许多创意者先拿到工作任务时, 想了很多点子, 但都是没有力量的, 工作没有积累, 因此感觉到有种惧怕感, 怕出来的作品与高深的创意结果相距甚远, 就感觉到作品成形的遥遥无期。始终怀着疲倦的心态去对待创意, 结果创意自然显得松散, 滞后, 很容易导致创意前期的胡思乱想。
2. 可怕的应付式作品
为什么许多人看待一样事物各有不同的意见呢?见仁见智, 各有千秋。创意的结果却有很大不同。比如, 看图说文, 或者对着文字放上图片, 没有灵魂, 使得创意显得苍白无力, 而且很难判断创意的精华在哪里。要么就是创意非常简单, 以应付的方式对待作品与创意过程。
3. 创意缺乏严密的逻辑
创意其实是一个拥有着严密逻辑的思维过程, 但是由于许多创意人员没有把握准确创意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与效能。无法预测到它的后果, 因此, 创意的过程就会象一团乱麻似的在创意人员的大脑中出现。主次和轻重无法分得清楚。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创意没有形成逻辑思维, 条理不明, 而且还从内部没有形成相互咬合的齿轮关系, 自然创意出来的作品显得无独特性、无震憾力和无参与价值。
二、创意工作过程应有合适的管理
在谈到创意的管理时, 许多人不明白的是, 创意是一种智力的潜力挖掘与判断过程, 它不应该是被管理来束缚的。谈到这里, 我们首先来给管理先下个定义: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带领团队有目的地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那么创意的过程也就是需要去实现既定的目标与作品的过程, 也应该是要被管理的。
而对创意管理的过程则与管理一个团队或企业甚至是一个人则有很大不同, 创意的管理过程不是这样的简单管理, 它更需要高智力的去管理的过程。创意的管理过程则是需要更为合理的途径与目标的。
比如, 创意的工作目的是CF、上市案、促销案或其他, 那么达到目标的基础材料就有预算、主题, 调研资料、及主题创意及沟通过程。这是创意的基础过程, 而在创意执行过程时, 则还包括:工作内容分配、现阶段策略建议、可能的发展方向、帮助创意的资料、竞品样带, 单张等, 其实这个过程就已经是被管理的过程了。
三、创意过程实现的管理飞跃
如果要使创意管理过程更为科学和有效, 达到创意最佳的效果, 实现创意作品更具有排他性、独创性和价值感, 那么创意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好创意管理的有效方法, 这样会产生更为有效的创意效果。
要将时间段分割工具良好掌握, 它遵循这样一个过程:理解策略、寻找路径、激荡深入、提炼成型, 这样以来, 创意就能够通过管理达到“飞起来”的效果了。
1. 理解策略——由浅入深
创意一般是创意人员为客户或企业自身必须与客户人员、策略人员反复沟通目的。创意总监在这个阶段尽量不要介入。避免扼杀新的思想。在这个工作过程里, 避免深入。当你掉进自己的唯一一个想法里, 是危险的。这会困囿你尝试新方案的可能性。
应该尝试的是广度, 每个方向用一两句话描述, 并且也不要轻易抛弃深度, 可以将创意的更多表现表达出来, 使创意不成为思维简单的“资料孤岛”。
好的创意在很多时候与场合下需要不停地开会或交谈, 以追求创意达成的数量, 然后再进行创意的梳理与选择。思考四小时后, 归总进行策略人员和创意总监的第一次判断, 选出不少于5个可能的方向。
2. 寻找路径——虚实有度
每个创意人员努力发现新的思想、可能的创意路径。在这个工作过程里, 仍然要尝试新方案的可能性。但是你的工作应该转向具象化。创意总监仍然不具体介入, 但不妨单独刺激思路。
在确定的每个方向用一段话描述。写出近似标题或精彩的对白。不妨将几个方向进行组合, 看看有否惊喜。
尽量让自己静下来, 少开会。思考四小时后, 呈现几段话, 或几张草图, 主要由创意总监进行判断。而你, 则必须下班, 放松, 如:描写了一个完整故事, 一张小稿。
3. 荡深入——渐入佳境
思路已经沉淀清晰, 必须利用集体作业深入。创意总监必须率领创意人员、策略人员开会, 甚至亲自作业。
锁定不多于3个主题, 锁定创意方法和执行元素。
在会议上展现自己的观点。使用各种动脑会技巧, 不断地归纳、挑选, 直至呈现出较完整的旁白、包装、稿件。
记住注意时间!四小时后, 将方案与策略对照, 确立出主打方案。
如:完整的旁白, 与描述的画面相对照。有主标、图片的稿件。
4. 提炼成型——不遗余力
分工进行精致化作业, 创意总监检查推动各环节的作业质量。在精致化过程中, 加进新元素, 不断加分。如作业时间很紧, 集中注意力在主打方案上。不要开会, 但关注别人。时常看看配合人员的工作, 避免背离方向。四小时内, 创意总监将方案与策略对照, 做再一次检索。如:完整的文案。完整创意稿件。
集中与分散要有机结合, 要适度开会, 紧张和放松要适合节奏。先发散, 再归总;先有广度, 再有深度。
3.“创意”应该成为上海的世博遗产 篇三
加拿大蒙特利尔与中国上海,因为世博会,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联系。
蒙特利尔曾主办了1967年世博会,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当时整个加拿大只有2000万人口,蒙特利尔世博会却吸引了5000万全球观众。也正是因为世博会,蒙特利尔市修建了第一条地铁线,并用修地铁时挖出的土填出了世博会址圣劳伦斯岛。
当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差不多20年,因此也是二战之后规模最大的全球性盛会之一。
到访上海世博会的蒙特利尔大都市商会总裁米歇尔·勒布朗告诉本刊记者,世博会对于蒙特利尔来说,是一个“决定历史的时刻”,“相信对于上海也将是一样”。他戏言,后来蒙特利尔又举办过奥运会,但留给蒙特利尔人的印象就没有世博会那么深刻——“世博会好像是一场初恋,是我们与世界的初恋,所以是最好的”。
而他最想跟中国人分享的,是借由世博会打造“创意城市”的经验。
IMAX、太阳马戏团和庞巴迪的故乡
很多中国人知道,蒙特利尔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语城市,使用英法两种语言,并因其古老美丽,被誉为“小巴黎”。
但在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蒙特利尔除了拥有悠久的历史之外,更是一个在艺术和科技方面都充满创意的城市。它不仅是著名歌手席琳·迪翁的故乡,也是IMAX、太阳马戏团和庞巴迪的故乡。
去年底借由《阿凡达》红透中国的IMAX技术,就是由三位加拿大电影人在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上首次展示的,当时就引起了轰动。
IMAX是Image 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勒布朗回忆说,当时三位加拿大人展示的多投影机式大银幕投影系统还只是IMAX的早期版本,“虽然有360度放映,比如展示飞机时,可以看到它的前面,旁边,后面,有强烈的动感,但观众会有头晕感”。
这即是IMAX的最初版本,经过不断实验,3年后的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首部IMAX电影播放。1997年,IMAX公司因杰出的科技成就获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独立奥斯卡奖。
蒙特利尔市还有两张“文化名片”,一是创立于1984年的蒙特利尔的太阳马戏团,二是1980年开始的蒙特利尔国际爵士音乐节。
马戏本来只是蒙特利尔街头常见的“把戏”之一,但被太阳马戏团加入了很多创新之处。比如,每一场表演都有一个完整、扣人心弦的故事;表演中除动物以外,表演艺人也占了很大比重,并糅合了街头表演、歌剧、芭蕾舞、摇滚乐等多种形式,服装极为艳丽,并只采用现场演奏的音乐。
蒙特利尔爵士乐节一开始也是源于一名狂热音乐爱好者“把全美洲最好的爵士音乐家齐聚蒙特利尔”的梦想,目前每年能吸引到2000名著名乐手和超过150万的全球观众,而且大部分演出都是免费的。它已经逐步超脱了音乐意义,成为加拿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事之一。
此外,在科技方面,中国人熟知的高速列车和公务飞机品牌“庞巴迪”也诞生在蒙特利尔。
1907年出生的魁北克人约瑟夫·阿曼德·庞巴迪一直想制造出一部可以“浮”在魁北克冰天雪地上的车辆。35岁那年,他创建了庞巴迪公司,生产适用于雪地的履带式车辆,这个公司最终发展成为今天年营业额达到158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庞巴迪。上海轨交七号线和九号线上就采用了庞巴迪的新型列车。
激发创新背后的关键之处
在勒布朗看来,蒙特利尔之所以“创意”不断,是来自于成功营造了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
他说,他很多年前就认识太阳马戏团的创始人,后者是“一个和你我相比并没有太多不同的人,常常可以见到他在街头公园玩耍”。
由于他玩得很开心,后来就决定做自己的马戏团,马戏团里的创意人员也非常享受他们的工作,“因此他们很好地营造了一个鼓励创新的环境”。
与之相对应的一个话题是,上海也有庞大的创意产业,并且有志于成为创意产业更发达的城市——激发创新背后的关键之处何在?
勒布朗指出,关键之处在于如何保证创意人员们有一个开放的环境去探索并犯错。
“比如他们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可能这个想法让我们(决策者)感到不舒服,但我们仍然能接受这个想法,并为这个想法埋单,最后促使这个想法发展成一个大事业。”
“创新永远是一种令人感到不安的东西,你必须能够接受这种不安。他们提出的想法可能是你从来没想过的,可能是要打破现在的规则,社会能够接受吗?这是上海以及世界上所有想要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
而社会一旦形成了接受创新的氛围,创意泉涌就是迟早的事了。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蒙特利尔就有了爵士乐节,然后,人们就开始考虑,可不可以把爵士和探戈放在一起?后来又想,不如请一个服装设计师为乐手们设计有趣的服装。再后来,人们又想,灯光的效果可不可以再特别一些?因此,爵士乐节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创新。”
此外,他指出,艺术家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获得资金。“我们建立起了一种让艺术家可以获得资助的渠道。这种渠道是建立在竞争的基础上——如果你想要获得资助,就需要展示你的想法,并证明它是值得投资的。”
勒布朗此行还率领了一个庞大的蒙特利尔创意产业代表团,会见上海市相关方面。他透露说,将在绿色科技和生命科学,特别是中国传统中医创新方面,与上海进行更深的合作。
“把胸怀和头脑打开”
勒布朗说,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召开的时候他只有4岁,他的父母在世博会上第一次吃到了比萨饼,在此之前,蒙特利尔并没有比萨饼店。对他父母那一代人来说,在整个余生都难以忘怀1967年的夏天,很多新人在那里结婚,堪称是蒙特利尔最美好的日子之一。
“现在回头看起来,那是蒙特利尔历史上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因为我们开始向世界开放,之前我们对世界真的了解不多。”
他特别建议,上海可以考虑保留一些特别美丽和具纪念意义的馆,因为这是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应该留下来给后代。
但更重要的是,上海需要记取世博的精神遗产。现在的上海正站在一个与1967年的蒙特利尔非常相似的历史时刻:向世界全面地展示自己,并看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4.职场支招:创意如何培养? 篇四
愈来愈多人开始谈创意、谈美学,这些以往被认为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专属的天赋,现在已经成为人人都想具备的涵养。趋于多元化的社会,没有创意和美感,仿佛人生和职场就是缺乏竞争力,这是年轻一代普遍的焦虑。
创意人的脑袋到底装些什么东西?他们的与众不同,究竟是与生俱来的天份?还是可以透过学习而得?30岁的职场中人想要培养创意美感,还来得及吗?
打开创意开关,创意往往变成一门最少人投入,却最赚钱的行业。
所谓的“创意”,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不想和别人一样,首先要克服外界的批评和观感,学习排除这些意见,专注做你想做的事情。
创意在哪里?很多人不知道,创意其实就在自己身上,糟糕的是,往往还没有尝试,就先否定自己,甚至没有自信承认自己与众不同,何必在乎亲戚、邻居、朋友怎么说,认真做自己,聆听自己的声音才是最重要的!
创意来自于我们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绝对胜过书上说的。要对每一天的生活有所体会、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关注所有周遭的人。至于美感,也不是透过制式训练而养成,每个人必须拥有自己的品味,学习去欣赏、创作、思考、批评;不要别人叫好,你也跟着鼓掌,喜欢一个作品,内心必须清楚,它为何感动你?只要相信自己,就会听见内心的答案。
创意不是专利,也不是一门学问,它是一种语言和表达方式,只要你想,就能做到。它不单是创意产业,也不只和工业、设计、艺术有关,创意存在于每个行业,一家生意兴隆的牛肉面店,就是靠老板花心思,全力投入,才会受到肯定。我一直相信,最有创意的都是生意人,因为要推出畅销的产品,执行的过程并不容易,每个环节都是创意串联而成。所以不妨想象,当你完成一件事情,就能得到丰厚报酬,保证你的点子会源源不绝。
创意往往会变成一门最少人投入,却赚最多钱的行业,《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凭一己之力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女富豪;反观制造业,愈多人投入,获利却最少,因此往知识创意发展的路上走是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
专心做好自己,每个人探索自我时间点不同,不要限制自己几岁该做什么。
不少30岁左右的职场年轻人开始有危机感,担心找不到自己的一片天,烦恼赶不上周遭的脚步。其实,每个人探索自我价值的时间点都不一样,因此不需要在乎年纪,唯一要做的,就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
累积经验就有收获,不用很在意自己是不是最优秀的,要相信只要在这条路留得够久,就是你的,不断转换跑道的人,反而难有丰富的收获,
只有1%的人会留在同一个领域发光发热,留下来的人,通常不是表现最优异,反而是表现中等的人,因此必须坚持信念,慢慢累积经验。
肯德基老板成功的年纪是55岁,当时他才卖掉食谱,开第一家店,如果你55岁之前就能找到想做的事情,就表示你比他优秀;不必以世界首富比尔盖兹为标准,我们永远不会赢过他,因此不要限制自己几岁应该做什么事。
有几个要素,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不可或缺的:
1、勇气:连自己都不知道最想要的是什么,就无法为社会、世界做出任何贡献;没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样无法让别人幸福快乐。违背自己的心意,一定没办法做得很好,更别说是成功了。确认做这件事,不是被别人逼迫,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那么没有人会做得比你好,热情就是动力,无论你现在几岁,只要想到就开始做,永远不会太晚。
2、欲望:做大梦才有机会做大事,不过“大事”的定义,往往不是社会普遍赋予的价值。
找到自我价值,在发现自我价值前,先努力,总有一天它会翩然来到。
人生会有很多领悟,每一段生命经历,遇到不同人,都会带来不一样的领悟。怎么知道这个时间点来临了?不要刻意等它,给自己多一点时间,也别想未来如果没有机会成功怎么办?只要尽情生活,慢慢累积,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机会来了,你只要准备好就可以了;绝对不要苦苦傻等,却什么都不做,结果等到机会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准备好。
自己的价值,不是买张门票,或打开灯光就能发现,当你回顾过去的生命历程,才会慢慢发现,原来那个时候已经找到了。
当脑袋有个声音告诉你,这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挥之不去,你就该放手一搏;但是绝对不要期望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掌声,而是做好失去全世界的准备,一旦成果出现了,全世界都会回来,告诉你:“你做得很好。”
现在有一种迷思,认为硕士学位有助于找到好工作,事实上,如果你大学四年学不到东西,也不代表硕士班两年就能获得更多。爱因斯坦说过,同样的方法,不可能得到不同答案,因此相同环境并不会让你获得其它启发。
5.管理如何让创意“飞起来” 篇五
创意的范围其实很广,同时也会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与角落中,现实中许多人会把创意当作是一个金点子,一个好主意或是一个好办法。而运用到专业领域里,创意则会成为从事智力行业,如广告、策划、营销、咨询等行业的专用或专属名词。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创意由于是灵感的突显和智慧的超常发挥,创意本身是不可控的。但是一个良好工作流程也不能保证产生伟大创意,但是可以减少无谓浪费,使我们精力集中于做有效的事。因此,当我们从战略角度上讲――做正确的事,再到战术――然后把事情做正确的过程时,创意就是一次次启发我们从这两方面出发的一条主线。
如果对于专业从事创意的工作人员而言,如果认为创意就是“头脑风暴”的结果或是思维上的信马游僵,那么这个观点则是牵强附会的。同时,我要告诉他们的是:“创意工作决不是漫无目的地想”。
由于受到时间限制,大多数的创意工作都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给出了创意的工作标准,创意是工作,不是想点子,这样简单的过程。我们除了文案,还有策略、艺指、客服等方面的内容外,要得到高效率的创意工作,我们必须掌握集中与发散的技巧。
一、创意漫无目的的表现
1、疲倦的心态,觉得成型的作品遥遥无期
许多创意者先拿到工作任务时,想了很多点子,但都是没有力量的,工作没有积累,因此感觉到有种惧怕感,怕出来的作品与高深的创意结果相距甚远,就感觉到作品成形的遥遥无期,
始终怀着疲倦的心态去对待创意,结果创意自然显得松散,滞后,很容易导致创意前期的胡思乱想。
2、可怕的应付式作品
为什么许多人看待一样事物各有不同的意见呢?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创意的结果却有很大不同。比如,看图说文,或者对着文字放上图片,没有灵魂,使得创意显得苍白无力,而且很难判断创意的精华在哪里。要么就是创意非常简单,以应付的方式对待作品与创意过程。
3、创意缺乏严密的逻辑
创意其实是一个拥有着严密逻辑的思维过程,但是由于许多创意人员没有把握准确创意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与效能。无法预测到它的后果,因此,创意的过程就会象一团乱麻似的在创意人员的大脑中出现。主次和轻重无法分得清楚。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意没有形成逻辑思维,条理不明,而且还从内部没有形成相互咬合的齿轮关系,自然创意出来的作品显得无独特性、无震憾力和无参与价值。
二、创意工作过程应有合适的管理
在谈到创意的管理时,许多人不明白的是,创意是一种智力的潜力挖掘与判断过程,它不应该是被管理来束缚的。谈到这里,我们首先来给管理先下个定义: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带领团队有目的地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那么创意的过程也就是需要去实现既定的目标与作品的过程,也应该是要被管理的。
而对创意管理的过程则与管理一个团队或企业甚至是一个人则有很大不同,创意的管理过程不是这样的简单管理,它更需要高智力的去管理的过程。创意的管理过程则是需要更为合理的途径与目标的。
6.如何才能做出好的创意? 篇六
那么,什么是好创意呢?简单一点说就是大多数受众过目难忘并且能记得住的话那一定是好的创意了。
举例说明,麦当劳在全国各地投放的一个公交车身广告,广告语是这么写的“车不等你,麦当劳¥5麦香鸡等你”,他能充分地将消费者等车的心情与麦当劳产品相结合起来,并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很有意思的印象。据调查,有80%以上表示都看到过这个广告,并且都觉得有意思。这就是好创意。
还有,在深圳投放过的UPS快递的公车广告――“UPS无需站站停,隔天就送达!”充分将消费者对站站停车的心情就觉得太慢了与UPS快递结合并对比,并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UPS快递很快的印象。这也是好创意。那么,又如何才能做出好的创意?
大多数人肯定会说,创意不关我的事,那是是广告公司的创意人员的事情。
其实,要做出好的创意也没有那么复杂与困难,只要你有心,只要你用心观察,你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入你的创作中去,就可能是好的创意。
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做出一个无敌创意,我仅仅用了28分钟。
7月29日 晚上10:00 客户下达“任务”
一个客户打来电话,说按其高层的意思是,想让OPENIDEA来做做某知名品牌的广告代理与发布,咨询在这方面我们是否有优势。当然,OPENIDEA机构在品牌整合有优势,在创意策划有优势,在媒介代理也有优势,因为我们与相关的媒体公司有较好的合作。整体的广告费不多,也就差不多将近10万,打算全部投放在公交车广告上,这就算是客户给了我们一个服务内容及任务。
事不宜迟,对我们而言,永远喜欢有挑战的事情,永远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来为客户着想。
7月29日,晚上10:05 与高层无缝沟通
OPENIDEA就喜欢与客户的话语权者进行无缝沟通,在挂完客户的电话后,李桥林致电客户高层,向客户高层征询了相关的意见,并表达了OPENIDEA的意思,对于一家以策略与创意见长的策划机构,一般是不接受单项的媒介代理工作,既使是媒介投入也需要的是有策略的引导及创意的如虎添翼。
经过一番沟通,OPENIDEA基本清楚,客户需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
7月29日 晚上10:20 李桥林进入理性思考
OPENIDEA不是别人,也不同与国际4A或本土策略公司,提倡的是什么实效广告,一切做的广告就是为了销售;OPENIDEA的工具就是响法,就是从出炉前检验想法的实践,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与执行性,让每一个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有效。
这是也OPENIDEA一出世就受到了众多国际4A公司、知名策划人及企业家等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同的主要原因。
响法在业界传开了,这是也得益于OPENIDEA提供的策略与创意都是实实在在容易执行且有效果的响法,也得益于客户对价值观的高度认可与信赖,这一点我非常高兴。
废话说了一大堆,李桥林即进入了理性思考:
客户网络实名,还真是让中国大多数的只懂中文的上网者及大多数企业家、经理人提供了方便,在地址栏输入中文就可以找到你想要找的公司,原来网络就是这么简单。
经过不到5年时间的推广,有近千万的上网者都在开始用它了,只是相比较有近亿名中国网民而言,用客户的人还有待提升,
客户的卖点很简单就是中文直达。
那要给客户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
是一枝独秀?还是中文直达?抑或是网上金字招牌?或者说是……?
从目前客户已有的广告来看,客户的广告都有说中文直达,也有说一枝独秀,还有说是网上金字招牌,都有一定的记忆点,但是之前调查数名受众,他们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当然这包括本身是客户的员工。
网上金字招牌、一枝独秀、中文直达都是卖点之一,但都让受众觉得还不够直白与巧妙的说出了客户的最大特点。
客户到底要给网民传达什么呢?
将最简单的传达给网民与受众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
7月29日 晚上10:25 大有响法新出炉
时间指向了10:25分,按照平常的话,应该还在办公室加班,此时的李桥林却在深圳梅林路上的名典咖啡语茶喝着苦涩的咖啡。
李桥林已经全情投入到了响法创作状态,对周围的事物却无所顾及,当然也包括被我邀请过来的就坐在我的对面一个在培训界知名的朋友。
脑子正闪动着“客户要传达中文直达”,公交车广告如何才能与之相结合性的广告创意引发受众的共鸣,并激起他们记住。
公交车,公交站牌,到站,上班簇,中文直达,上网……等等一系列的相关字眼在脑海中窜动。
时间飞速的转动,脑海中的好创意也正在以航天飞机的速度酝酿着。
“你到哪个站?用客户网络实名,站站直达!”一个非常棒的响法从李桥林脑海中新鲜出炉,也就失态地大声喊了出来,当时声惊咖啡厅的在座,也是把对面的好友吓了一大跳。
我拍手叫好,“你到哪个站?用****网络实名,站站直达!”将坐公交车的人到站下车又生怕错过了哪个站的乘客而言,简直结合得天衣无缝,真是太妙了。就是它了,没得说,朋友回过神来时,对此创意也给了高度的评价,大赞李桥林真是有响法(这位朋友是有名的马屁精,这不,拍马屁还拍到了一个无权无名的做广告的我李桥林身上来了,真是OPENIDEA就是高举响法大旗哪能没有响法呀)。
而此时指针正好指在晚上10:28的位置,从接到任务、沟通到完成这么一个无敌响法仅仅只用了28分钟时间。
关于《28分钟无敌创意,扰乱3721高层》一文的声明
9月28日发表于中国营销传播网的标题为《28分钟无敌创意,扰乱3721高层》之文章,本文现以删除,作者对此发表如下声明:
1、对于原文,有部分用词不妥,在此作者表示歉意,并且已于9-30与中国营销传播网进行沟通后进行了删节;
2、未经本人授权的情况下,文章已被多家网站擅自;对此,本人郑重声明,未经本人正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传播上述文章;已转载的,请速予以删除。
如果不予以配合删除的,本人将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李桥林
-10-7
7.广告创意应该如何创意 篇七
一、北京方家胡同46号——文化创意提升产值与品牌
(一)改造背景
方家胡同46号以“创意带动文化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商业结合,建立品牌集聚区”来定位,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在将旧有厂房改造并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以点带面扩大方家胡同为特色商业街区的影响力。
(二)构思与策划
1.整体构思:旧厂房注入文化创意,丰富旅游内涵
方家胡同46号院为胡同里的旧厂房注入了文化创意元素,为创意产业发展增加了空间资源,真正将传统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机结合。除了扩大雍和宫、国子监地区的文化旅游范围外,更进一步地丰富了旅游内涵。
园区组成包含现代化特色的小剧场、猜火车电影主题文化沙龙、经济型酒店、文创企业、影视动漫基地、设计展示空间、特色小店、视听艺术中心和相关配套餐厅、咖啡厅等。
2.改建策略:整体园区结构不变,保留部分工厂遗留楼宇
整体园区结构和氛围不变,保留部分有特色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厂的历史遗存楼宇,突出历史建筑特色,如水磨石工艺的墙面等。
通过对园区中心三栋主要建筑的改造,将旧有建筑特色保留,利用色彩和线条的结构展现现代感,实现建筑的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三)规划布局
1.空间布局
整体园区为综合式园区,整体业态包含小剧场、电影文化沙龙、影视动漫制作基地、经济型酒店、设计展示空间、文化创意企业、配套餐饮等,同时为园区企业服务并提供良好氛围,园区中央还设计了公共活动空间。
2.节点展示
建筑设计:红盒子似的剧场保留原旧厂房的主体结构,巨大的红色垂直钢条从四面向中心辐射,直线在表面形成轻微的凹凸感。
室内设计:所有的室内空间都尽可能保留旧厂房原有的结构,突出原工业厂房的原汁原味。
重点功能区设计:园区中心400平方米的公共休憩空间,设计之初设计为草坪绿化整体园区,后根据实际需求改为户外活动平台,可作为平日园区活动空间,同时增加中间电影文化沙龙的活动空间。
多功能厅与设计展示厅:整体空间内部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保留原厂房高挑的结构,墙面刷白处理,空间两侧和屋顶上通透的窗户兼备良好采光和绿色节能效果。同时制作可活动式的白色大型展板作为整体空间隔断,能满足小型会议、发布会等空间的多功能使用。
(四)建设与运营
园区改造前的物业出租率很低,空间多为闲置,单位面积创造经济价值较低,租金水平也较低,改造后,通过一定的宣传推广和政策支持,园区整体的出租率提升,单位价格也提高。
另外,创意企业创效能力远高于原有的旧厂房,整体园区的品牌效益提升,租金水平也有所提升,可收回改造所投入的投资成本。
(五)项目成功改造借鉴
1.传统人本、天人合一居住理念,营建了胡同院落式的厂区空间,提供了独特的再创意、再利用的胡同生态和人文底蕴的空间平台。
2. 现代化特色小剧场、视听艺术中心和相关配套餐厅、咖啡厅等高品位特色功能内容,使其中心厂区建筑及空间规划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得到了高品质的定位、跨越式的内涵与环境的提升,同时使该园区在内容和形式上建立起系统独立运行方式。
3.在业主与设计师的通力协作下,通过对园区中心三栋主要建筑的改造,将旧有建筑特色保留,利用色彩和线条的结构体现现代感,实现建筑的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二、成都东郊记忆——始于音乐,集合多元文化
(一)改造背景
原红光电子管厂为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内遗留的具有规模和历史的工业建筑群。包含了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20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
成都活跃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熟的音乐产业环境也为东郊记忆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支持。
(二)构思与策划
1.整体构思
“东郊记忆”将以前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定位,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和对接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2.业态策划
以音乐产业为核心集聚相关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艺术门类,并建设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
3.规划布局
(1)交通组织
园区内道路基本按原厂区道路布置,宽度为6-9米。主要的两个人行及车行入口和广场均设在东侧和西侧的城市支路上,并在用地范围内专设出租车停靠站;东侧规划路处开有地下车库的出口,以及人行与地下车库的入口;规划地面汽车停放数量为2477辆,地下停车1230辆,自行车地面停放3990辆。
(2)建筑改造
通过对园区各建筑的充分调研,结合目标和规划定位的要求,制定了各栋建筑改造的导则。其关键词为:保留、融合、对比、细节。
A.有特定历史感,外观有保留价值的建筑
其改造方法分为两种:
1在保证功能使用前提下,尽量少改动外观,配合抗震加固,稍加调整或复原即可。
2新旧对比:在不影响保留建筑整体形象的前提下,适当加入时尚元素。
B.外观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
采用新旧融合的方式,将外观改成具有历史感和工业特征的“老工业建筑”。
C.新建建筑
1采用新旧融合方式:新建筑的设计与老建筑的风格、肌理协调融合。
2建筑空间和室内:应尽量减少改动,灵活布置功能,保留有价值的细节。
3总体风貌的色彩节奏:不同时期修建的原厂房从形体、肌理上已有很大差别,为保证建筑风貌总体协调,各有差异的特征,特定色彩节奏的变化导则。
D.环境设计
1保留原有植物:遵循规划原则,保留了园区内大部分的树木,对被新建建筑占其位置的树木,实行园内移栽处理。
2声、光环境:由于园区大量的业态为音乐类,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噪声污染,规划中要求各栋建筑必须在室内实施声音屏蔽;露天演出要求必须在晚上十点钟之前结束。
E.公共设施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一个开放的音乐基地,目的性人流和通过性人流都较大,根据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景区”的基本标准,在园区内进行景区设施配置,设置园区咨询中心、医疗点、报警点和公共厕所,以及公共导向系统等。
(三)项目成功改造借鉴
1. 在秉承保护、传承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理念的基础上,规划设计确定了“保留为主、新旧协调、品质至上、创意时尚、注重现实、多样呈现”的改造总则。
2.园区“多业态”的现实呈现与“多名片”的需要有超越具体文化艺术门类的抽象表达,提供给进入者较大的想象空间。
3.不同时期修建的原厂房从形体、肌理上,都保证了建筑风貌总体协调、各有差异的特征。
4. 景观重温工业时代的情感记忆,加强与建筑的融合,小品利用原厂旧物,表现音乐时尚,植物保留原生,补充野趣。
5.规划设计把厂区的保留建筑比作古董,景观设计看作古董的基座,嵌入新功能、新元素,全面提升园区的文脉与时尚特色。
三、上海同乐坊——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
(一)改造背景
同乐坊是首批上海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被定位为一个兼备时尚娱乐和文化休闲产业的消费场所,代表上海新城市风尚的形象建筑。它始于1928年,在近80年的发展演变中,同乐坊已经成为上海变迁的最好见证。
(二)构思与策划
整体构思:与其他以设计类、建筑类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不同,同乐坊是以“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国际化、文化性、互动性”为一体;拥有别具风情的酒吧,精致典雅的餐厅,标新立异的概念零售店,艺术前卫的画廊,文艺实验的小剧场,等等。
(三)规划布局
1.业态布局(见表1)
2.建筑改造
改造宗旨:“整旧如旧+后现代设计元素”的运用。
主要手法:拆除破旧水泥厂,保留钢制框架和人字形、众字形、齿轮状等带有当时工业机器时代标志的建筑构件,再加以鲜亮的色块、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质感的金属装饰。
(四)建设与运营
酒吧面积均在1000-2000平方米之间,可以容纳1000余人;内部利用原厂房的结构,结合玻璃等现代元素运用形成两层以上的高挑空间;除饮酒、跳舞、音乐外,还可以利用宽敞的空间举办各类晚会、公司聚会等。
利用闲置厂房改造办公场所,吸引多家媒体企业入驻,包括第一财经、理财一周、东方之星等;与这些媒体展开合作,利用户外广场,经常性地举办各类时尚活动。
(五)项目成功改造借鉴
1.以酒吧+俱乐部为休闲商业的主打特色,锁定时尚人群。
2.与媒体合作,定期举办各类时尚发布、访谈等活动。
3. 区别于其他以设计类、建筑类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以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建造一个兼备时尚娱乐和文化休闲产业的消费场所、上海新城市风尚的形象建筑。
四、上海1933老场坊——产权交流、交易、供需平台
(一)改造背景
建于1933年,曾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将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形成外方内圆、高低错落、廊道盘旋的奇特布局和艺术化空间。
(二)构思与策划
总体构思:从对建筑历史特征要素的提炼与价值评估的结果出发,综合考虑建筑的文化价值与改造后的使用功能关系,做到相辅相成,互为添彩,采取“保护性利用”的策略。
以生活方式、创意、求知为核心要素,融时尚发布、创意设计、品牌定制、文化求知、创意休闲为一体,形成机体和内核整合互动为一、风尚诠释复古的创意生活体验中心。
(三)规划布局
1.产业布局
全新的产业布局旨在打造产权交流、交易、供需平台,将知识产权通过创意转化为产品,产生交易推动经济高聚集、高增长。整个园区主要涵盖时尚发布、创意办公、休闲体验、娱乐总汇以及配套餐饮等五大产业系统(见表2)。
2.建筑改造
将建筑分为两部分功能区:中心主楼区域和西厂区为公共空间部分,原东南北三块厂区空间作为创意空间部分。
室内部分充分尊重原设计的手法和特点,以“不为”或者“少为”为原则,采用统一水泥混凝土饰面打磨顶篷、立面和地面,门、窗的设计也保持统一的风格,主要通过可移动饰品和景观加以点缀,将新的功能自然融入原室内空间之中。
老场坊5层工场被加上一个圆顶瓦楞铝板,形成一个透明玻璃打造的“空中秀场”。共有600个座席,作为歌剧、音乐剧等的举办场所,舞台可自由分割,局部升降。
(四)建设与运营
1933老场坊,由于其极好的地段条件,因此土地本身的价值量就极为巨大。同时虹口区以1933老场坊为核心,辐射周边1.1平方公里的范围,将被打造成“上海原生态城市博物馆”。
在这里,石库门的“里弄”被改造成有特色的家庭旅馆,老上海的生活起居将被原汁原味展现,另外,开放式创意街店等也将在这里出现。
(五)项目成功改造借鉴
1. 以旅游业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打造上海时尚表演、发布、展示、交易、设计、服务、消费、休闲中心。
2.结合虹口区北外滩的改变形成互动,成为极具特色的区域性旅游特色产品;成为承接世博游客居住、旅游、消费的重要特色基地。
3. 文化形态保护性开发修整还原老上海的街景、生活、人文、历史、商业特征;展示虹口区历史、人文、民俗等,成为上海唯一一家开放式的原生态人文历史博物馆,老上海的影视拍摄基地。
8.台湾如何买卖创意? 篇八
“台北这样的城市,‘巷弄文化’是最能体现创意的地方。住宅区巷弄内常见具有个性特质的餐饮店和小酒馆。”台北的设计师汪立峡认为,“巷弄文化”很能体现台湾当下创意生活化的特点。
在上一个高科技经济时代,台湾借势获得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而21世纪初,创意概念在台湾的抛出,一方面是因为台湾的高科技产业逐渐丧失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台湾意识到自己长期以来的“代工”和“贩卖”潜藏着深刻的危机。
从现代文化生活的意义上说,台湾原本是个“空岛”。从空的意义上来讲,台湾是一种开放自由的社会。这一点缘于台湾经过多国殖民,同时在地理位置上处海洋中的重要角色。正是这个空岛,在整个20世纪先后被“东洋风”和“西洋风”吹刮。
在“东风”与“西风”的轮番吹刮中,台湾以其学习、融入和再造能力,逐渐形成了自己模糊的“台风”,这种台风中既有日本文化的影子,也有欧美的影子。这很好地解释了台湾文化为什么在亚洲尤其华语圈一直占有先机。
赚钱方式:从双手到大脑
话说回来,从原创的意义上来说,究竟哪些东西真正“made in taiwan”?
目前全世界品牌授权商品一年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就达1100亿美元,占其总零售市场的1/3;仅米老鼠和维尼熊的零售额就高达50亿美元,日本的品牌授权商品也占了全球销售额的20%。
与这些真正的创意强国比起来,台湾依然只是代工者。但在这个过程中,台湾马不停蹄地与世界接触、合作,在消费层面,无论是服装设计、电影、音乐或出版,台湾都在跟着“东风”或者“西风”跑,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步伐、节奏和技术,以适应本岛和华语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工党率先提出了“创意产业”概念,并断言这将成为“第四波”经济动力。台湾在这一点上并不迟钝。台湾从1995年开始便提出“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想法,但真正意识到“创意”所孕育的爆炸性力量,则是在2002年,台湾于该年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政策发展方向,其“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于其后不久成立。
近十年来,台湾政府的主导与促进有没有实际收获?《台湾文化创意发展年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文创产业创造的价值达到6329亿元新台币,占台湾地区总GDP的2.65%。此后,创意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平均每年增长7.7%,远高于3.7%的台湾整体经济增长率。
台湾创意文化产业的启动,有哪些推动力?
市场预期和投资规模决定了台湾现有创意文化产业必然要形成自己的特点。“政府对创意产业的指导和调整其实都围绕着‘转型’和‘集中’的概念”,动漫工作者兼创意产业发展观察者沈意卿认为,这样的指导充分比照台湾现有的创意产业市场条件。
台湾当地政府当然在积极作为。近年来,台湾连续创建了台北松山烟厂创意园区、南港瓶盖工厂、华山艺文特区、花莲创意文化园区等文化产业园,在2010年糖厂文化创意园区开幕活动上,马英九亲自到场演讲,彰显政府对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视。这些创意园区正是政府与民间互动,为中小微创型文创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实际行动。
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就业人数也逐年成长。目前台湾从事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数达到20多万,平均每50人就有一个从事创意产业。台湾“行政院”计划在5年内以文创业创造上万亿元新台币(4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的产值,并增加20万个就业机会,投入总计262亿元新台币,用于推动台湾成为“亚太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中产阶级需要小清新
“进入后工业时代之后,台湾从强调服务、知识经济,到现在强调体验经济,这一过程符合全世界已开发的国家已经走过的路程,”沈意卿说,“于是中小企业从制造生产,转型成强调服务,现在变成注意整体消费过程中的感受,这一发展线条催生了台湾‘生活美学’或‘美学经济’的概念。这是台湾创意产业的背景。”
台湾大部分文创业着眼于通过创意和精细设计提升生活品质,并在新的消费体验中寻求商机。这一方面是台湾已经成熟稳定的中产消费群体消费需求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中小微创企业的特点与能力所决定。正因为如此,台湾的创意生活非常直观地体现在街头和日常消费生活的各个环节。
这种对创意的消费,已不仅停留在产品的设计包装和营销层面,而是进入一种更为整体生活设计与消费模式。花莲宗泰食品在卖渔产商品时,在原有的柴鱼工厂厂址盖了七星柴鱼博物馆,将捕鱼、制鱼技术以静态和动态展示结合解说,让消费者对当年的制作实景与台湾东海岸生态环境深入了解。这并非个案,从宜兰产销班的蜂采馆、金车食品的威士忌酒厂、台盐在苗栗通宵的观光盐场、阿万之家的蔗熏鸭赏、橘之乡的蜜饯形象馆到苏澳的白米村木屐博物馆、玉兔铅笔学校观光工厂,这类文化创意数之不尽。在台湾,创意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20巷内,就有玩银工房、出色创意、八角设计、0416×1024、carole chang、OBEIOBEI等小型文创企业生机盎然,类似的生活品小店,在日用品的外观、性能、使用体验和心理需求等各方面,无一不是做足了功夫。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made in Taiwan”才开始真正受到都市中青年消费群体的追捧,这种追捧已经扩散到岛外。一把雨伞,也会因为创意性外观和功能设计而成为抢手的货品。
“一旦文化创意从生存渗入生活,获利空间将成等倍成长。”台湾创意文化研究者罗海资说。
“台湾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在我看来,不外乎是它对外传递的一点点小资生活情调,这足以构成台湾文创的特色吗?”在一次台湾创意文化产业研讨会上,长期研究台湾文创产业的学者、台北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系教授李天铎激动地发问。
李天铎虽然是在表达不满,却准确地说出了台湾文创业塑造和输出台湾生活方式的特点——台湾的创意者正在努力设计着生活的“乌托邦”。
华陶窑就是这样一个“乌托邦”品牌。上世纪90年代末,陈育平接掌华陶窑时候,她的父亲已经在苗栗县苑里客家小镇上经营华陶窑十几年了,而这只是源于父亲离开选择离开台北到乡下“自己种的花,插在自己做的花(陶)器上”的生活态度。正是这个态度,创造了华陶窑这个诞生在农业地带的文化园区。
在小时候的陈育平看来,华陶窑只是父亲一个代价沉重的“乡愁”,然而从意大利返回台湾之后,陈育平开始真正理解父亲,“这是一个文化生命的延续。”这样的文化生命延续,在今天身处全球化时代的台湾来说,却成为一种弥足珍贵的生活“乌托邦”,获得以世界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后,陈育平前瞻性地看到未来社会生活的理想轨迹。基于这样一种理解,陈育平将华陶窑根植于包括艺术、文化、文学在内的台湾本土元素,创造它们走入日常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2001年11月,詹慧君与林庭妃分别辞掉了花旗银行和钢琴教师的工作,一起来到台湾中部的台中县新社乡山区。詹慧君想拥有一片“薰衣草森林”,林庭妃想要自己的咖啡厅,于是她们找到一片土地种上了薰衣草,创建了“山中香草咖啡厅”。在这个“世外桃源”中,两人将“薰衣草森林”打造成了“缓慢民宿”,坚持营造一个远离喧嚣的生活体验消费。
她们推出的限量消费原则,使得“缓慢民宿”的消费群体一直处于饥渴状态。不仅如此,詹慧君的“薰衣草森林”商品部门,已经开发出200多种香草香皂、手提包等香草相关产品。她们用十年时间,在休闲、餐饮、民宿、婚宴及零售领域创出五个品牌,2010年总营业额5亿元新台币。
吃政治的豆腐
以围观、嬉笑、戏仿、嘲讽的方式关注政治,的确是台湾市民社会的特点。王伟忠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于是做足了电视综艺节目创意。喜欢《全民最大党》等综艺节目的观众,自然很清楚这一点,这也是《全民最大党》屡摘收视金牌的秘密所在。凭着这一点,王伟忠在台湾坐稳了“综艺教父”的位子。
在台湾,吃政治的豆腐,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商机,几乎每次“大选”或其他政治活动,政治团队的创意包装,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亮点。
在2012年台湾地区选举中,马英九的“台湾加油赞”推出了一部网络竞选宣传片《爱情签证》,这部7分钟短片一经公布就爆红网络,马英九被包装成了“文艺小清新”的形象;蔡英文也远赴欧洲取景拍摄,塑造“菁英”、“时尚”形象。
马英九之所以被打造成“文艺小清新”,是基于俘获年轻选民的考虑。近年来台湾青年群体,大都属于被日韩审美风格洗脑的一代。“小清新”审美趣味已经在新一代人群意识中沉淀。这次“大选”中通过影像为马英九打造这一形象的,是台湾著名的青年文艺电影导演陈宏一,宣传片男主角则是三度入围金钟奖最佳男配角的莫子仪。
不仅如此,在大选活动中,注入各种创意的小礼品,比如马英九的“台湾平安福”、“马”克杯等同样受到热捧。
重视青年军的“大选”经验,从陈水扁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在2010年高雄市长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陈菊找来年仅21岁的“正妹”设计师将自己包装成“花妈”,还设计了磁铁、手机吊饰等共7种商品;对手黄昭顺因为年老色衰,更被创意团队请出其漂亮女儿陈菁徽“坐镇”,推出吉祥物“昭顺猫”。
“青年人更在乎的是好玩有趣,吸引他们的手段只要够好,就很容易搞定,他们无所谓政治偏见,”台湾青年朱子说,“对于台湾选民而言,候选人的区别其实越来越模糊,所以对于这一现象,也没什么可担忧的。”
台湾的文化创意工作者发选举财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1990年,便出现了专门承接选举事务的营销顾
问公司,1991年大众媒体开放政治广告后,像联广、奥美这样的商业广告公司也加入这一商机。
不仅选举中如此,在台湾的抗议集会等政治活动中,花样百出的创意招贴和活动同样到处可见,援引乐队等演出为活动增加声势,也是常见的方式。
“大选”中的创意营销,只是台湾创意产业在政治领域的一种延伸。长期供职于台湾创意企划设计公司的设计师阮千瑞,多年来真正见识了台湾产品设计和创意营销团队的厉害,“从楼盘社区品牌营销,到一个城市的推广营销,台湾营销团队视野的宽阔和经验的老道,以及技术上的成熟把握,的确与大陆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所以在十多年前台湾大型企划广告公司进驻大陆,几乎是面临一个没有对手的市场大把地揽钱,不过对他们而言,这个好时代也快结束了。”
这个生意能做大吗?
记者前不久通过网络向许多从事创意产业的台湾青年人提问,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人都流露出悲观情绪。“台湾的文创一直是夜市啊,塑料袋文化啊什么的,别的我就没有觉得了。”年轻的台湾插画师沈佩怡回答说。
动漫从业者陈宜君认为,“创意真正体现在产品中的还并不多,就动漫和卡通设计而言,什么时候搞出阿童木、hello kitty和米老鼠这样的内容再说吧。”
发出这样担忧的,不光有普通从业者,也有长期研究创意文化产业的学者。“我们只领先大陆10年。”淡江大学教授吴锡德说,“大陆正积极模仿吸收台湾的优势。”
台湾文创业研究者罗海资认为,大陆正在努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而且针对文创业投资能量巨大,这对台湾创意产业形成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台湾文创业却正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投资期待并不乐观,创业者头脑过于期待大规模资金的一次性投入,对创意抱有外传疑虑等等。
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维公则比较乐观,他认为既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并没有因为2008年的政党轮替而失去舞台,就意味着它将成为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长期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