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方法(精选8篇)
1.教育科研的方法 篇一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方法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和目的等因素确定的。也就是说研究方法受课题制约有什么样的课题就会有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研中单一研究方法很不容易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因为每种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因此提倡多种方法相结合即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例如研究中小学生近视问题时就需要用观察法和调查法。总之不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一定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而定并在方案中加以说明。一般的课题研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测试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下面仅就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进行介绍。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之方法。
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凭借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对一些教育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形式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了解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并寻找出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办法。
三、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除了满足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教育案例的写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但从案例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都会涉及到以下几方面标题、引言、背景、问题、问题的解决、反思与讨论、附录等七个方面。
四、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撰写《案例》、《课例》、《研究报告》、《研究总结》和研究论文时都要参考一些文献资料为我所用。对于所参考的文献资料一定要在自己的文章中予以注明。注明的方法有三种 1.边引用边注明。如�6�7�6�7“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面�6�7�6�7�6�7�6�7表示你的文章前后的内容下同。2.在引用的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后面编上用中括号括上的序号如�6�7�6�7“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1〕�6�7�6�7。然后在文章的最后以“注释”的形式说明。注释 〔1〕见江泽民《理论工作要面向实际》《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面。〔2〕�6�7�6�7 以上两种方法是最规范的写法。3.在引用的时候不加任何说明而是在最后以“主要参考文献”的形式予以说明。要求注明“书名、主编、出版社、哪年版”等。
五、经验总结法 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时所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撰写《案例》、《课例》、《研究报告》、《研究总结》和研究论文就是用的这种方法。除以上五种研究方法外还有两种方法也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经常用到的一个是“观察法”一个是“个案研究法”。因此很有必要向大家作一些简短的介绍。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观察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的步骤 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在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情况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实材料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②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对所要观察的条件有一个一般的认识。③编制观察提纲。对观察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并确定观察的重点。④实施观察。该步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地观察。⑤记录并收集资料。⑥分析资料得出结论。2观察法的记录 ①“实地笔记”专门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②“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③“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④“理论笔记”用于记录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理论分析。2.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6�7�6�7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完全可以在班上找到合适的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更不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2.教育科研的方法 篇二
一、教育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或某些教育内容、方法的有效性的综合性研究活动。
2.教育实验的特点。
教育实验是“人与人的对话”,复杂性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活动,尤其是教育行为与教育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且教育外部环境对教育活动的干扰也极难控制,因而很难达到自然科学实验所要求的精确度。因此,一般认为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实验,而不是像自然科学实验那样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封闭式”的实验。所以实验法既要遵循自然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但又不能照抄照搬科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
3.教育实验法的实施。
教育实验法的实施要经过以下六个过程: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实验假说、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实验变量、评价实验效度、形成实验报告。(第一个过程前面的文章已经论及,下面仅论述后五个过程)
(1)提出实验假说。教育实验假说所假定的是关于某类教育行为在某些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与某类道德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教育实验假说的特点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实验结果作“假定有效性的描述”。例如,我区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实践模式研究” (以下简称“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课题”),提出的实验假设是:“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是可以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即,通过学习反思、专业引领、教育实践、个案分析、评价激励“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在实验中的实施,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发展,培养一支反思型、研究型、策略型、智慧型班主任队伍。 “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是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设计实验方案。教育实验方案一般包括实验总体方案、实验工作执行计划和评价方案。实验总体方案是对整个实验工作的整体规划,也是实验工作计划和评价方案制定的依据。实验总体方案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提出,理论假说,实验对象、实验工具的选择,变量控制,实施步骤,保障机制,预期效果。实验工作执行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步骤及阶段要求,组织保证。评价方案是对本次课题研究效果的评估。评价方案的内容应紧紧围绕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制定,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教育水平,学校教育工作的效果等。
(3)控制实验变量。教育实验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的, 呈献给被试的刺激变量。因变量是在自变量作用下可能产生的结果。无关变量是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而对实验有干扰作用的因素。例如,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课题,由区课题指导组提出的学习反思、专业引领、教育实践、个案分析、评价激励“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和《河西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手册》就是自变量。班主任专业素养发展的水平,包括班主任专业思想、班主任专业技能、 班主任知识等,就是因变量。学校整体的工作氛围等因素就是无关变量。
(4)评价实验效度。实验效度的评价应从实验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两个方面进行。教育实验评价实验的内在效度的方法是采用前测后测数据对比的评价法,证明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自变量刺激的结果。评价外在效度的方法,教育实验主要运用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学校进行重复性实验, 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实验的可行性,可推广的价值。这种方法有助于完善实验方案,增进实验效益。
(5)撰写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的最后一个步骤。实验报告体现着课题研究的水平和价值,因此要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题目、实验基本情况、变量分析、结果与分析、实验展望。
二、教育叙事研究法
1.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价值和意义。
2.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教师可以作为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同时教育叙事研究也为教师真正参与教育研究提供了平台,教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也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
(2)教育叙事研究的对象就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3)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宽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 教师的工作有多少种类,其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少种类型。
(4)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易于教师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自己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并以叙述、讲故事的方式将其表达。
3.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实施。
有学者把叙事研究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现场”,第二个阶段是从“现场”到 “现场文本”,第三个阶段是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
笔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实施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明确叙事研究对象(课题),制定叙事研究计划,置身叙事研究现场,积累叙事资料,撰写叙事研究报告。对第一、第二阶段不再赘述,重点对后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置身叙事研究现场阶段。研究者要对所要叙事研究的人或事件亲身经历、体验,将自己置身在研究对象中,通过与研究对象的近距离接触,与研究对象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对话关系,来掌握研究对象的比较全面的、真实的研究信息,并通过这些真实的信息探寻到研究对象背后的各种影响因素。
积累叙事资料阶段。此阶段要对叙事现场所见、 所闻、所思、所想的点点滴滴及时地记录总结,储备研究资料。记录的形式可以是研究访谈、日记、书信、 谈话、现场笔记和来自现场的其他故事、口述史、照片、回忆录、自传和传记的撰写、文献分析等。
撰写叙事研究报告阶段。撰写叙事研究报告是叙事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叙事研究报告是主要运用记叙、议论、说明的方法,发掘或揭示叙事故事里面深层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
叙事研究报告中既要有细致翔实的故事性描述,又要有基于事实的深刻分析;既力图创设出一种真实情境,把真实的教育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又要在众多具体的偶然多变的情境中去透析叙事中各种人物或事件的种种关系,解析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使教育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魅力,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价值和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增强教育研究实效,因此, 在教育科研中提倡运用该方法。
三、教育行动研究法
1.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以 “对行动进行研究,以研究促进行动”为基本方法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法。
2.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行动研究是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共同开展的研究。干部、教师也是教育科研的主体,从事行动研究和运用研究成果的人员就是学校的实际工作人员。
(2)研究的课题是实际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行动研究的环境是自然状况下的学校教育环境,是真实的动态工作环境。
(4)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实际问题, 改进实际工作,提高行动质量。
(5)行动研究的价值评估重在研究的实际效果上,突出了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3.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
教育行动研究一般经过以下六个过程: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制定计划,实施行动,效果评价,撰写研究报告。教育行动研究特别强调从学校的工作实际出发,去寻找、发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将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将工作的重点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其他五个方面的过程与其他方法相似,不再重复叙述。
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我区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教育体系”实验和“十二五”和谐教育的研究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运用。区课题指导组带领实验学校,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研究;在行动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将工作中的难题、问题确立为研究课题。35所实验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分别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子项课题。可见,教育行动研究法解决了“工作”与 “研究”、“实践”与“理论”、“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的脱节,实现了实验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统一。
3.教育科研的方法 篇三
简单地说,搜集资料就是借助于一定的研究手段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手段即方法。古人说,授之以渔,就是讲方法的重要意义。离开了方法手段,任何目的都不能达成。
一、应用网络的搜索功能来浏览文献。
文献资料是以文字、声像形式记录下来用于传递或保存信息的资料。教育文献可分为三种类型:理论型、文件档案型和事实型。
如何在网上搜集理论型文献?理论型文献是指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主要表现为各种专著,发表于教育期刊、杂志和报纸的论文。科研要有所创新,就必须查阅已有相关的教育理论文献,这既可批判地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又可开阔自己的思路。那么,该怎样搜索教育科研需要的理论文献呢?第一,确定文献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去搜索资料。比如根据主题从资料的来源和形成时间上加以限制,集中精力在限定的范围内搜集有价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资料。第二,细致查阅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书籍、文章。一般可利用图书馆网站来检索。同时也可利用文献信息网来查找。
如何搜集文件档案型文献和事实型文献?文件档案型文献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教育的法规、政策、规划及各种统计资料,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这些文献,可考虑到有关地区的政府网站,研究所网站,学校网站找;统计数据可查找各级各类统计年鉴或各种统计报表。教育的事实型文献是指以记载教育活动、人物、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文献。主要有学校及班级的工作日志、工作报告、会议记录、节假日活动的录像、录音与摄影;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工作小结;学生的作业、日记、成绩册等。这些文献,可以考虑到有关学校的网上信息中心查找。
二、利用网上问卷调查来搜集资料
在教育科研中,还有很多资料靠“查”是不够的,比如,学生的实际喜好,教师教学的感受,等等。这就可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来搜集。问卷方式是研究者为了了解某种情况事实或意见,向研究对象分发问卷请其填写答案。
问卷在资料搜集中的优点有:第一,由于问卷是将调查的对象分成若干个变量,然后再编成具体的问题,制成标准化表格。这样就可以获取多因素资料,针对性强、准确性高。尤其是封闭式的问卷更是便于进行科学统计以作定量分析。第二,问卷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资料搜集,增加了资料的全面性;第三,问卷方式可以减少回答者的心理压力,凡在谈话时不能直接提问的,均可在问卷上得到回答。有利于搜集到真实的意见和建议。第四,网上问卷还具有快捷,方便,参与人员广泛,成本节约等特点。
问卷一般由标题、前言、指导语、问题及选择答案几部分组成。问卷提问的方式可以设计为开放式、封闭式。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以问卷来搜集资料关键的就是如何设计问卷。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问卷设计既要做到问卷中的问题能体现研究者的目的,又要使答卷者乐意配合。所以,研究者要很好地掌握制作问卷的技巧。这里只谈谈设计问卷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问卷的内容应有效反映研究课题的要求;第二,问题要精练,易答,并照顾到大部分答卷者的情况;第三,问题采用封闭式,还是开放式来设计应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和答卷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第四,要合理安排问卷结构,容易回答的问题、客观存在的问题、人们熟悉的问题或是感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等等。
三、通过网上交谈来搜集资料
交谈,是人与人交往最平常不过的形式,又是信息交流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搜集资料的方式。网上交谈更方便快捷,什么人都可以接触到,至于网上交谈的方式有QQ聊天,还有各种网站提供的聊天室等等。查阅文献、问卷等方式都主要是从研究对象或过程的外部着手进行的。教育活动还是主观性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主体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研究对象“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需要些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只有通过真心相待的、轻松平等的交谈才有可能了解到。比如当课题研究中需要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需要调查对象提供确实知道的一般情况;需要征询调查对象意见;需要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机,以及更为细节和个人的情况和事实时就可以通过交谈来获得。有证据表明,交谈这种手段对于研究儿童的个性,探索其表现的根源,了解儿童的思维过程或思想状况,发现学习上困难的原因;了解儿童的家庭情况和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态度,了解教师备课方法以及工作的经验体会;了解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了解个人的经历、抱负、兴趣、爱好和信仰,等等内心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交谈来获取资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根据课题需要选择恰当的交谈形式。一种是比较正式的交谈。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组织和严格的计划。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但是被访者往往会存戒心,谈话留有余地,影响到资料的真实程度。二是比较随意的交谈。研究者和被访者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的谈话,常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宝贵资料,但花时间较多,资料针对性也不强。第二,研究者须持“虚心请教”的态度,采取“共同讨论”的方式。使交谈成为一种平等的对话。第三,选择谈话对象时应考虑对方能否提供有价值的事实资料,是否乐于回答所提出问题。因此研究者要了解被访者的经历、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以便更好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第四,是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第五,要掌握提问的技巧。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搜集到的资料的信度和效度,因此一定要重视。
四、应用计算机进行教育科研统计。
4.教育科研的方法 篇四
课题的申报能否获得有关部门立项,取决于评审专家对课题申请书评价的好坏。因此,课题申请书的填写是课题申请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填写要掌握“精心设计、科学论证、规范填写”三个原则。其中,核心部分就是课题的设计论证。下面就课题的设计及申报谈一些经验方法。
一、关于选题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课题的选择,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题要有“校本”意识。选题应根植于学校实际,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即选题要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工作实际,为教学服务。研究时在教学中开展,在研究中教学,教学为研究提供实践资料,研究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选题要有新意。能引起同行专家的注意,要关注学科发展中的最新问题,尽量避免“扎堆”和“撞车”。不要步人后尘,搞重复研究,成果要有新知。可以是新问题,新思想,新角度,新思路。老问题,新思想,新角度,新思路。老问题,老思想,新角度,新思路。总之,课题研究起码要有认识问题的新角度、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最后选题要参考指南。需要注意的是“课题指南”并非课题本身,它只是选题的方向和参考,绝大多数不能直接作为中小学、幼儿园的研究课题,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把研究方向具体化,即把提供的研究方向进行细化或分解,通常把大的方面进一步缩小,直到适合自己进行研究。
二、关于设计
课题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必要性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两大部分。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价值
问题的提出一是时代背景(如国家政策有何要求、课程标准有何要求等);二是针对现实问题,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要求联系本区域或本校实际。总体上说,研究的背景中主要应写明是在什么因素促成下研究的,为什么要对此进行研究,其中对本校的研究基础要分析得略为详尽一些。同时为了让课题的评审者阅读的方便,在书写研究背景的时候一是要做到分层分段要点明确,段首最好都要有个简短的中心句;二是各层意思之间要讲究逻辑的顺序,各意思不交叉重复;三是在最后部分尽量能点明本课题研究的突破点及亮点,而且不妨借机界定一下题目中的概念。另外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要写得具体一点,要结合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去写,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学生发展了等都不可取)。不要说得过分、过满(不宜出现填补空白,国际一流等字眼);不要将前人的成果全盘否定,不要将自己的研究水平拔得过高。
2.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文献情况及综述
查阅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成果资料,了解别人研究了哪些内容?研究的广度、深度如何?已取得了什么成果?还有什么问题没有研究?需进一步解决什么问题?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平台、研究的切入点、提出自己的主要观点、创新程度以及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视角、方法、途径)。
具体要求:①把查阅到与本课题相关研究内容的学术专家主流观点进行罗列;②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出现已有研究的方面、侧重点,并找出他们研究的不足之处。③文献陈述顺序一般先国外,再国内最后是省内。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假设
1.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 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得出什么东西,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可以写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研究目标要求明确、内涵和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够检测。较大的课题的研究目标,要适当分解,以便建立子课题,进行分工操作。
课题研究的目标应突出:通过研究将得到什么新理论、新理念、新观点、新认识、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新对策等。
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其拟定的研究目标为:
(1)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
(2)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3)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将研究思路具体化。研究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研究内容要与研究目标一致。
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其拟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为:
(1)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
(3)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低的原因,提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4)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有关规律。
(5)探究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家庭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6)构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含各学科)。
3.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结果所做的猜测,即对课题中涉及的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假设在课题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标准的作用。假设在表述上有四个要点:一明确;二新颖;三合理;四可测。
创新之处指的是本课题与其他相关研究相比创新的地方是什么,如能形成新的观点、有新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方法或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实践上有操作借鉴等。
例:《农村小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创新之处为: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农村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教学评价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丰富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理论,努力铸造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就是告诉他人我的课题研究打算怎样做。包括概括介绍自己研究的程序、每一步的预期目标和措施等。研究思路的表述可采用文字叙述或简单的图示表示等。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则等。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教育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个案法、文献法等。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研究方法,要具体写清楚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并尽可能详尽地写出具体的操作程序。
3.研究步骤
设计研究步骤,就是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即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对每一阶段的任务和实施过程必须作出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步骤要与研究内容一致。研究步骤一般至少是三个大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实施阶段,三是结题阶段。其中“实施阶段”,又可以具体分出几个来。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研究基础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两个方面。
进行课题研究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应对前期积累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准备做出必要的说明(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以反映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的情况,让他们了解课题申报者的实力。另外还需对课题组负责人及其课题组成员自身的科研水平、能力,擅长、欠缺和所在单位所能提供的人、财、物力的支持程度作出分析,课题组成员主要是指在课题研究中具体承担方案制定、理论研究、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任务的人员。一般应保持在5—8人之间,成员梯队要搭配合理,既要有课题的设计与指导者,又要有科学研究的主要操纵者或实施者。同时对研究材料和设备、测试工具以及经费等问题提出具体落实措施,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完成。参考文献要突出,还要注意
格式规范。
从总体上讲,课题设计方案撰写的质量,主要不在于文词的华美,研究目标的宏大,而是看课题研究的意义是否表述得充分、清晰,研究的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研究的内容是否充实,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研究的操作步骤是否切实可行以及研究的条件是否具备等。
三、关于申报
申报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为增加立项砝码,可将申请书草表送交本校教科处或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论证,请求给予审阅、指导。
2.课题申请人应具备一定的学术职称和任职资格,原则上须具有副高级(如中学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不具备以上职称、职务者,须有两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同行(专业、学科)专家书面推荐。青年专项课题的申报者及课题组成员,年龄都有一定的限制。
3.填表不要马虎,填写内容不能太虚;填表应符合中国人的书写习惯;填表时字号不要太小。
4.填表后要进行认真检查,不要出现错别字、漏字或语句不通等现象。文字表述要尽可能通畅,标点符号使用要尽可能准确、规范。填写时打印要尽可能清晰,在形式上尽可能保证课题设计的美观、大方,给人以一种艺术的美的享受。
5.课题论证活页不得出现与申报者有关姓名、单位等有关信息,注意第一页右下角的签名(签章)。
6.正式上报的申请书应一式多份,经申请人所在单位认真审核,写出明确意见,并承担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相关课题审批部门。
5.教育科研的方法 篇五
关键词:网络教育 传统教育 教学方法 互补
正文:
网络教育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学的环境,用数字化技术传递教学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网络教育已发展的相当成熟,形成了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教育网络结构。国外网络教育的成功为我们推进和开展网络教育 提供了有益经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网络教育极好的发展前景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有各自存在的优势,也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因此,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存在着优势互补关系。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呢?
一、课堂教学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师生交流是教学过程中占绝对地位的互动方式,以掌握教材内容为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效率高、易组织教学等优点,但也同样存在着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难以实施因材施教,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等诸多缺陷。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在课堂中运用网络为新的教学环境、计算机为新的教学工具、多媒体为新的教学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依靠教室、黑板和课本进行课堂教学的状况。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从讲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媒体从过去静态单向的,书本为主的传统教学媒体转变为以书本为主,辅之以由声音、图像和影像构成的多媒体和采用超文本、超媒体链接方式、具有检索功能的网络媒体,具有动态交互的特点;教学传播也从单一的师生交流转变成教师、学生和电脑的三方交流,教学目的从使学生掌握知识为主转变为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主。
网络教学由信息时代孕育而生,也是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它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所不及的优点,使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扩充和发展,但它决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取代传统教学。
二、网络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网络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即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只有掌握信息技术这一教学工具和手段,才能在教学中熟练的加以运用;其次,教师的教学
方法必须从“施教”转变为“导学”,要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和培养学习习惯上下功夫;第三,教师要能够适应信息时代赋予的终身学习的需要,不仅要关注和补充所教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获取其它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和研究成果,及时跟踪和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并以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影响学生。
2、学生角色的转变
首先,学生要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操作实践;其次,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在学校里、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也将成为重要的方面;第三,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
学生角色的转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尤为重要和困难,学生接受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习惯于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就能考出好成绩,就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严重缺乏,根本没有意识到信息社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3、教学内容的转变
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按照逻辑体系和学科划分编写的教科书,且学科体系相对封闭,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网络资源成为教学内容必要的补充,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网络资源动态反映的当前现实世界中的信息,师生运用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具有实效性;其次,网络资源的多样性使师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需要、能力和兴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第三,网络资源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有助于拓宽和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运用网络资源要防止以下倾向:网络技术尽管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要将它们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树立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意识;学生在接受学习信息时决不可能像计算机被输入信息那样简单,影响学习效果的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只注重信息的获取而不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重组和再加工,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4、教学媒体的转变
多媒体教材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质量高、速度快、信息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网络具有海量资源、非线性结构、检索方便和交互性强等优势,对扩充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创造性思维有利。
三、网络教学使传统的教学传播内容更加丰富
传统教学、主要表现为以课堂教学为教学环境、以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的师生的双边活动,而网络教学中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在形式上形成了教师、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多边活动,本质上使教与学的关系表现出民主、平等的特点。
网络教学中的多边活动主要表现在师生、师机和生机之间的活动。最关键的仍然是师生关系,但师生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处于接受、服从的被动地位,师生双边活动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网络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同步与异步交互的“零距离”。
但是,网络环境下的师生机三者关系同样也存在许多弊端。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对各类教学资源作一定的代理和导航;要建立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即自主学习环境、交流和协作环境和教学评估环境,鼓励和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诚信美德、认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人文素质与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此外,必须认识到网络教学环境应当用来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而不应成为隔断师生交流的屏障,网络应是学生更加高效的吸取知识和了解社会的工具,是学生更加高效的吸取知识和了解社会的工具,而不是阻碍学生与社会接触的壁垒。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多媒体化和个性化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网络资源、拓展教学时空的作用,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仍将会得到补充和发展,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网络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但决不能因噎废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对网络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在充分继承传统课堂
6.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六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家庭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面对于众多家长多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方法运用
妈妈看到这种情形,就耐心地跟小雨说:“爸爸今天有工作不能带你去,哭也没有用,快起来,陪爷爷奶奶去看电视。”小雨依然赖在地上,哭的声音更大了。妈妈给爷爷奶奶使了一个眼色说:“你不去就算了,我陪爷爷奶奶看电视。”
大家都很专心地去看电视了,把小雨“晾”在了一边,任凭他哭闹。妈妈眼睛虽然盯着电视,耳朵却一直关注着小雨的动静。渐渐地妈妈听到小雨哭闹的声音小了,最后听不到声音了。又过了一会儿,妈妈觉得应该给小雨一个“台阶”下了,就走过去跟小雨说:“今天妈妈买了你爱吃的哈密瓜和奶奶爱吃的草莓,我们去拿水果,跟奶奶一起吃吧。”
幼儿行为解析
孩子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得到满足,自然会找渠道发泄,小雨采取了躺在地上哭闹的方式进行不满的发泄。如果是偶尔耍赖,这是幼儿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只要成人不妥协,不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但是如果孩子经常因为一点事情就任性哭闹、大发脾气,就要引起重视了,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知心话语
家长当孩子发脾气时,如果轻易做出让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以发脾气来要挟父母的习惯,如果发现“要挟”不奏效,孩子以后就不会经常使用了。
温馨提醒:
使用“故意冷淡”法应该注意:
1.当孩子无理取闹时,这一方法应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使用;
2.掌握好时间,最好在冷淡过后,给孩子一个台阶,或者等孩子情绪稳定后讲明道理。
巧妙的运用方法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对此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还是具有很大的作用的。但愿家长可以抓住这次机会让孩子所接受的教育也是根据孩子的成长所来完成的。
巧妙的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家长们都了解处在叛逆期的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应该特别注意教育方法的使用,避免适得其反的结果出现,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家长都很关注的问题之一,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何产生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专家介绍,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既缺乏生活经验,又极其要求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不厌其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了解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事实上,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心理断乳”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
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
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这样一来,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
专家建议,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7.教育科研的方法 篇七
一、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能促进学生终身教育的, 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知识和技能.其主旨在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基于以上的要求, 笔者认为,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在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爱国主义淡化和缺失在一些青少年群体中出现.因此, 我们在讲授教材内容的时候, 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 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2.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数学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培养科学人文精神.
德育教育除了包含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外, 还包含科学人文精神.实践证明, 数学中包含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是一种思维方法, 也是一种思维艺术.
4. 生态伦理观教育.
人口、资源、环境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在初中数学教育中, 应该将这些问题贯彻到课本知识中, 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审美教育.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一门很美的艺术.有人认为:“数学美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形.”因此, 在教学中, 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美来探索实践真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操.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测, 不断发现真理, 追求真理.
6.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看, 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素养.因此, 在教学中就要求老师能够合理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 自主实践,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以上笔者分析了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 针对以上内容, 笔者提出了一些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 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 并且对教师素质的培养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层面上, 要在不断拓展、完善他们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 更新教育观念,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顺应数学教学发展的变化趋势.我们知道, 学生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老师, 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 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 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 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 扮演着“学”的角色, 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老师的教学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作为数学老师, 应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 完善教学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目前, 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应试教育现象严重, 教学效果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建设落后, 教学体系不完善, 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教学进程安排的不合理, 学校往往只追求成绩, 而不注重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未能和其他学科有效衔接.在选择数学教材的时候, 应明确高校的学生培养目标, 注重知识的应用.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 合理选择深度和广度适合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 要根据已有的经验, 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 使所学内容能够满足生活应用的需要.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不能一成不变.
3.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 改进学习方法.不仅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老师应该从问题开始, 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水平,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例如, 在讲授初一几何引言的时候, 讲到:“如何画国旗上五角星”的问题时, 可以简单扼要地介绍国旗的由来.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国旗图案, 并加以讲解.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此外, 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错题, 总结错点, 防止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 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设置实践课程, 进行实践练习
学生在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了迁移能力.之后, 就要进行一定量的实践练习.这里所说的练习包括模仿性的常规练习, 又包括带有创造性的变式练习和非常规练习.重点解决实际生活中可能涉及到的数学问题.这种实践练习不但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 提高技能技巧, 深化对数学理论本质的理解, 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 在“圆”的教学中可以设置问题:将两个同样大小的硬币放在桌上, 固定其中一个, 而另一个则沿着其边缘滚动一周 (无滑动滚动) , 此时, 滚动的硬币自己滚动了几圈?动手实验, 独立思考添上答案.你想了解其中蕴涵的数学道理吗?让我们开始探究之旅吧!探究完可以进一步探究, 如图, ⊙O的半径为1, △ABC周长为10, 从点A开始沿△ABC的外边缘滚动一周后回到点A, 则⊙O自转了多少圈?请记录下来.你还有什么困惑吗?你觉得圆的滚动中还有哪些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吗?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发现美的能力.
5. 采用多样化教学, 活跃学习气氛
这里多样化教学不仅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 也包括活动课教学.不仅重视必修课程的教学, 还要重视选修内容的教学;对于课堂教学, 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为互动教学.老师不能一味地讲授知识, 要适当地设置一些提问环节和讨论环节,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参与讨论.另外, 可以给学生布置多样化的作业, 鼓励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和老师的课后互动和交流活动, 定期询问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活动课的教学, 可以变老师为听众,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汇报, 老师给出一些修改意见, 供学生参考, 学生课后修改后再与老师讨论.
例如, 在讲到“线段的黄金分割”一节时, 可以就书本内容进行扩充, 介绍黄金分割在建筑艺术、美术、音乐、艺术、人体、养生等众多领域的充分体现.还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就不同的领域进行搜集资料, 并总结学习成果.然后由老师组织, 进行专门的成果汇报展示.
三、结论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有助于数学文化的传播, 不仅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数学工具和思想方法, 而且能够为终身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积累,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老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本身应该具有正确的数学观, 要有良好的数学素养, 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科学严谨的职业道德, 这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在培养学生时, 首先要完善教学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的需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探索真知, 做到开放教育,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应强, 论数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数学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精神[J], 高等教育研究, 1995 (3) , 50.
[2]从立新, 课程论问题[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101~107.
8.幼儿教育中渗透科学教育的方法 篇八
[关键词]科学教育;亲历探究;探究能力;科学知识
科学教育作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五大领域之一,是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科学教育环境,让幼儿探究周围自然科学现象的指导性纲领。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探究是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科学自然现象的重要过程。
一、细读《指南》,有效指导幼儿亲历探究过程
《指南》是指导幼儿教师开展工作的指导性纲领。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指南》中关于科学探究的目标分为横向目标和纵向目标,横向目标主要是三维目标,即“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这个目标从情感态度、方法能力、知识经验三个维度来阐述。在解读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如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性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就是让幼儿能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去探究,如和父母散步或外出时,能对一些动植物、自然现象等进行探究,而这个探究的过程可以停留在感性的认识阶段,并不需要幼儿知道具体的科学概念,也不需要对幼儿进行科学概念的原理分析,它主要强调让幼儿产生兴趣,能认识周围的事物或现象。《指南》关于科学探究的纵向目标,紧扣幼儿的年龄特点,详细地描述了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例如3-4岁的目标是: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喜欢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主要是兴趣的培养,让他们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师如何根据《指南》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如动植物的探究,幼儿阶段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指南》提出要让幼儿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因此,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展不同的探究。如3-4岁就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幼儿园常见的一些植物名称和特点,还有平时一些常见的小动物的名称和特点,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问各种问题时,要耐心地解答。5-6岁幼儿在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时会有很多为什么,如蚂蚁的家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蚂蚁长什么样子?蚂蚁有触角吗?蚂蚁生活在哪里?蚂蚁是如何分工的?下雨了,蚂蚁为什么要搬家?等。而且有些幼儿会就某个动物或植物问许多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巧妙引导,既保护幼儿的探究兴趣,又让幼儿能主动探究。
二、紧扣日常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
《指南》明确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了在日常生活渗透科学教育,教师和家长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蕴含的适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生活因素,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并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
如“有趣的水滴”,不少幼儿都接触过水,如在家里刷牙、洗手、洗澡等会用到水,下雨天能见到天空落下的雨滴,也能看见房子上滴落下的水滴,于是,幼儿容易产生疑问:水滴是哪里来的?水滴会流到哪里去?幼儿科学探究并不是要让幼儿记住一些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也不是要将探究引入很深的内容里面,而通过一些生活现象,引导幼儿获取一些感性的生活经验,促进他们获取周围事物和现象的一些关键性经验。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水滴的颜色、水滴的味道、哪里会有水滴,进而了解水往怎样的方向流动。当幼儿对水滴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之后,教师还可以趁机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如水是怎样流动的?如何让水往不同的方向流动?如何控制水流动的速度?水滴在不同材料和质地的物体表面运动一样吗?这些探究活动就是将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到了科学探究上,而且操作过程又不会很难,适合幼儿的活动特点,他们容易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
三、紧扣幼儿年龄特点,支持幼儿亲历探究过程
幼儿由于年龄小,知道的东西比较少,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摆弄物体,容易犯错,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并能鼓励幼儿持续探究。《指南》指出:“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在一些探究活动中,有可能幼儿会将活动的场所弄脏、弄乱,甚至有些幼儿会不小心破坏一些物品,教师要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行为,但教师要在幼儿探究完之后,引导他们收拾、整理好。只有这样,幼儿才会用积极的心态参与后面的探究活动,获得探究的信心。
如在引导小班幼儿开展科学探究“冷和热”时,如何让幼儿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热和冷的同时,产生好奇的探究心理?如何让幼儿探索简单的降温方法,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在开展探究时,教师在上课前先将两杯水提前一杯放在室内,一杯放在室外,然后带领幼儿去比较,为了验证两杯水温度不一样,教师可以让幼儿去触摸,从而让幼儿感受温度,然后在与幼儿的讨论中初步理解是室内室外温度不一样造成的。当幼儿对探究的活动产生兴趣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入活动主题:“如何让热水变冷?”教师在幼儿的桌上放了一杯温水,然后对他们说:“一杯热水要放上好一会儿才能变冷,有没有办法让它快一点变冷呢?”幼儿纷纷说出了方法,有的幼儿往杯里吹气,有的幼儿拿起了扇子往杯里扇了起来,有的幼儿将旁边的冷水往热水里倒了进去……课堂上热闹了起来,同时,有些幼儿直接玩和主题不相关的活动了,桌子上不时有水流出来,此时,教师并没有让探究活动停止,而是提醒一些幼儿不做其他无相关的活动,同时,对幼儿的一些操作方法进行指导,并和幼儿认真地做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结果,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也说出来生活中爸爸妈妈让热水变冷的方法。
四、把握幼儿科学的学习特点,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同中小学生的科学不同,是通过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的,而且幼儿所获得的科学知识也是比较感性的,并不深入科学的实质,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活动爱上科学探究。《指南》在这部分的教育建议中强调了这一点:“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抓住活动特点引导幼儿经历探究过程,包括帮助他们提出值得继续观察或探究的问题,或教师结合探究过程提出适合幼儿探究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猜想或验证,让幼儿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他人的想法等。
如在探究“月亮被偷了”时,如何让幼儿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知道人造光和月光的不同?如何通过做“小灯泡发光”实验,让幼儿知道灯泡发光的原理?由于此活动是大班的探究内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幼儿亲历探究过程。课堂上,教师创设情景,“有一个外星人把月亮偷走了,还不让电灯亮起来了,没有月亮和电灯,地球上夜晚变得黑漆漆的。”然后教师话机一转:“月亮被偷了,电灯又不亮,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让晚上不那么黑吗?”这时,有的说可以将手电筒拿出来打开,有的说可以抓几只萤火虫,还有的说可以点蜡烛等。这时,教师及时将幼儿的话题引入到探究的主题,通过出示会发光物体的图片,让幼儿结合图片说说这些光是怎样产生的,它与月亮有什么不同。这个过程是幼儿亲历探究的重要步骤,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有的幼儿说可以请闪电来帮忙,有的说可以再制造一个月亮等,当幼儿的想象被激发之后,教师进入活动环节,让幼儿尝试利用电线和电池,使小灯泡发亮。教师可以先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然后让幼儿尝试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幼儿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趁机让幼儿认识到这些材料的用处,并了解人造光和月光的不同之处。
【教育科研的方法】推荐阅读:
幼儿教育的特点教育方法06-17
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09-09
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07-19
教育爱顶嘴孩子的方法06-17
好的家庭教育方法10-07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06-16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10-17
教育孩子的最正确方法10-27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07-29
论孔子的世界观及其教育方法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