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4-07-12

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共8篇)

1.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阶段是小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进行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教学要点,提出了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要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286-01

引言

随着新课标不断推行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部分,全面深入地进行改革刻不容缓,使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并且形成良好的语感,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教师缺乏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有些教师面对一份新的阅读材料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或者无意的将以前教授过的类似的材料联系起来,沿袭以前用过的教学方法,设计一成不变的阅读问题,或者直接参考教参,很少进行创造性的材料解读。有些语文教师身兼数职,日常教学事务繁忙,没有时间再去进行文学作品的研读,导致自身的阅读素养停滞不前,难以体会到文本材料的特殊性,也不善于创新教法方法,难以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

1.2 忽略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小?W阶段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思维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环节过于频繁,教师善于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将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思维强加给学生,学生习惯只是听老师讲解,导致学生独立思考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恰当的培养。

1.3 不能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不少语文教师陷入一种思维误区,认为“理解”二字就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关键,以为只要保证学生理解了词汇、句子、选段和文章的意思,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会应用了,所以教师在学以致用环节设计的课时很少或者只是简单的一概而过,让学生自己运用学会的词汇和句子写一段话,之后也不再进行评价反馈。这样的教学习惯使得“语言运用”和“语言理解”的时间分配失衡,让学生只会输入信息,却不会很好地输出信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点

2.1 针对性教学

每个年级都会有基于教育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老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由于各个年级的学生身体和心理所处的阶段不同,对阅读的理解能力不同,需要选择合适各年级、贴近生活的阅读材料,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与自己知识储量符合的阅读材料。教师应当首先熟悉吃透所选内容,就课本阅读材料能够选择轻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2 阶梯性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将校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相结合,将阅读从课内延续到课外,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阅读水平。在教学方面,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设计要注重衔接,妥善安排,内容相呼应。在课内外阅读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阶梯性的安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收获。

2.3 适量性教学

语文教学提倡适度阅读,主要是阅读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提高阅读效果。语文阅读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时间,所以老师就要适量选择必读文章的数量,把更多的选择交给学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3.1 激发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首要的。低年级小学生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别人听。教师可首先阅读此类课外书,然后讲给学生听,讲时有意识地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学生自己能读书。对于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教师则应将学生兴趣引至名人传记及科普读物上,从有关的知识、事件、人物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结合语文课的学习,有机推荐适合高年级学生的书目,鼓励他们课后去自由阅读。例如,在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学生对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找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进行阅读,并且能讲其中的故事。

3.2 努力创设适合阅读的情境氛围

采用猜读法,教师可以出示与文本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学生纷纷开始猜想,教师及时追问学生进行猜想的理由,还可以从文字入手展开猜想;模拟情,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等,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鸟生存的情境,鸟的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

3.3 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根据文章的重要程度及时间条件,确定阅读方式―选读、浏览、精读。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小学生在作读书笔记前要告诉他们读书笔记的形式:书上作眉批、摘录好词好句、概括主要内容、写提要和读后感。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增加词语的积累量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理解生词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这是阅读中最常用也最重要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或者联系生活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

3.4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会做笔记等。教师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中年级更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阅读与环境,阅读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讲究阅读卫生。结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依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热爱阅读的愿望和动机,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获取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秦志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7):197.[2] 于永华.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120.

2.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自主能力

引言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识字量有限, 自主阅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再加上小学生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所以,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探究出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 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根据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要求, 我将语文阅读教学分成了三个部分:提出问题部分, 解决问题部分和检测问题部分。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能够发现问题, 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经进入到阅读的深层次之中。通过阅读, 学生在吸收理解了大量的以语言为载体的信息之后, 要能够发现问题, 提出质疑。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在课上进行阅读, 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 (比如找出关键句、中心思想) , 学生来回答。而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往往不是学生想要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真正想提出的问题没有被提出来。这样时间一长就变成了教师机械地提问, 学生简单地接受, 被动地回答, 完全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会被抑制, 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如果反过来, 教师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发现、探索, 提出问题, 做阅读的主体, 这样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主动进行阅读, 按照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提出问题, 形成一个良性的阅读体验。从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入手,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获得知识, 提高阅读的能力。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中, 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 自主阅读

想要发现并并提出问题首先必须认真进行阅读。在小学生识字量有限的条件下, 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文本的选择, 并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重点语句的标注, 对于教学的重点部分一定要反复地阅读, 直至理解。其次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进行查阅, 查阅的过程也是对这个字、词、句子的再理解过程。比如, 课文《爱如茉莉》里的“蹑手蹑脚”这个成语, 学生可能不知道具体意思是什么,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进行解决。通过查阅字典, 学生明白了原来是爸爸怕惊动了妈妈, 走路时脚步放得非常轻, 尽量不发出声响。通过自己查阅, 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发现问题

能够发现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很多学生觉得文章已经读懂了, 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啊!其实不论多么浅显的阅读文本, 只要学生能够深入阅读, 反复体会, 总会找到一些问题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阅读, 根据一些例子找到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体会文章中常用的看似普通但却意义重大的词语和句子, 这些往往是作者最匠心独运的部分,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仔细地体会, 根据自己的思维去发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发现问题。

3. 提出问题

小学生的阅历有限, 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往往出现表达不清楚和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情况。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清晰明确地说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想要提出问题就得先说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你觉得它有问题?找到关键的字、词或者句子, 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 提出合理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发现问题, 说明学生已经深入阅读了文本, 并且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那么下一步就是如何解决问题了, 这时, 学生就进入到谈论、分析和探究的过程了。这个步骤通常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 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还是要由自己来分析解答, 比如, 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的时候, 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 什么是车皮啊?”这时, 教师不要马上进行解释, 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可以说:“同学们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非常好, 那么大家可以逐字来分析一下, 看看这两个字都分别是什么意思, 放在一起又表示什么呢?再联系上下文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时教师又将问题抛还给了学生, 但是却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可以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同学之间开始互相讨论, 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辨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还锻炼了口语的表达能力, 更能够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学生之间经常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可以逐渐增强其信心, 摆还脱对教师的依赖,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解决问题的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摆正心态, 不要遇到问题就急着告诉学生, 而应该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带领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简单的思路, 并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 如果遇到的问题大家都非常感兴趣, 也都愿意参与, 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大讨论, 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当学生的助手, 帮助学生进行各种解决办法的整理,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解决情况进行总结, 给出相对合理的答案, 给学生一个参考, 这样不但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活跃了气氛, 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对教学产生了促进作用。

三、培养学生自测的能力

阅读能力绝不单单是能“读”, 而重在理解和有所感悟。因此, 一篇文章教完了, 学生也读完了, 分析完了, 那么究竟效果如何呢?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测, 看看是否还有没解决的问题, 如果还有就要及时地解决, 并且要对今后教学进行适当地调整。除去教师进行检测的这个最后环节,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测能力。自我检测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出题, 然后全班进行互换题目解答, 最后由自己给出答案, 并给予评分。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测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比如, 在讲授完古诗《游园不值》之后, 有学生给出上句写下句的填空题;还有的学生让解释其中的“值”“怜”等字;还有的学生让写出这首诗的作者……这样就打破了由教师出题, 教师评卷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出题进行自我检测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整理、再理解的过程。

开始的时候, 学生不知道要如何出题, 出什么样的题, 这时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示范, 给学生一个参考, 使学生逐渐掌握出题的基本方法。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指导, 学生也能拟出一些有难度的题来, 增强了其自信心。学生自测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测试, 比如可以是口头的抢答形式, 可以是小组的辩论形式等。形式多样的测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结语

有效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和配合, 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万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 2010 (01) .

[2]范岚冰.浅说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学刊, 2006 (06) .

[3]王建民.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32) .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用时间最多,要求最高,教学任务最重,下面就来谈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水平。

一、与学生拉近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还未完全形成,对自己喜欢的人往往有一种神圣的崇拜。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要理解、尊重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不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期盼感。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要求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进行模仿、表演,以提高准确理解重点字词的能力。新课改倡导让学生通过了解课文“写什么”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例如,我在设计《乌鸦喝水》的教案时,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课前先进行教具的准备,制作一个乌鸦的模型,准备一个长口瓶子、水及一些石子,在课堂上用这些教具给学生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并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到水?乌鸦最后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把答案找出来并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还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加强对课文的了解,并拓展到生活的领域,加强实践,让学生分组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或者其他类似的故事,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想想自己遇到过的难题,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热烈、浓厚。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对“乌”字和“鸟”字进行对比教学。

三、利用辅助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用语言描写的情境再配以图画就变得具体可见,有效帮助学生感受形象,尽快进入情境。例如,教学《太阳》,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幻灯片、简笔画等创设情境。在教学第二部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时,根据课文内容,我利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有太阳、草木、鸟兽、风雪、雨露等,再现课文情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我还精心设计了抽拉式投影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因为太阳的出现与遮挡地球上会呈现不同的现象,有了太阳,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遮住“太阳”,地球整个陷于黑暗中。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抓住了全文的中心句“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从而强化了中心,升华了中心,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总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东.关于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J].语文学刊,2002(1).

[2]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作者单位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博窝小学)

4.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四

摘 要: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阅读教学形式,是由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向多篇多文本阅读教学形式的转变,因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成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有效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群文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才能有序进行。心理学家皮尔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都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视阅读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读。谈到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内容涉及面广、健康有教育性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让学生以自主的心态投入阅读,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例如在上完群文阅读课《金色的鱼钩》、《丰碑》后学生对长征中发生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相关故事充满好奇,主动找相关书籍阅读并熟练讲述。还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阅读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和引发阅读热情。

二、准确实际地定位教学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关系到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能否落实的关键。如何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首先要吃透阅读教学目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只有细心研读课程目标才能深入领会其要义,只有领会其要义,准确把握阅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对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才会准确。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情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准确的目标定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面、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等,目标不能设置得过高也不能过多,否则课堂上很难落实。

三、有效合理地选择教学文本

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一定要选好文本,有的放矢。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寻找文本关联,巧妙选取文本,还可以根据文体和需求选择课外文本。因为群文阅读首先是群文,然后是阅读,所以首先要选好文本,围绕一个主题把多个文本聚在一起,这给了教师选择文本、组合文本、呈现文本极大的自由度。依据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本,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根据预设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从文章内容、作者、题材、人文内涵、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选取文本,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本的选择更趋合理,更好地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服务。文本选择切忌贪多不消化,一般在一节课中安排四篇左右的文章即可满足阅读教学需求。由于文本数量较多,需要将这些文本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给学生,才能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文本主题和特点,按照篇幅由短到长、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题层层深入的原则呈现文章。这样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有序的文本共读中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对群文主题的认识更全面、深刻、准确,还可以学到不同作者的表现手法。

四、努力精心的设计教学议题

一组选文中可以设计一个或者多个仪题,一个好的议题既能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议题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具备可议论性特点的议题,可议论性就是给予读者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的见解。具体到群文阅读课堂上,就是群文的议题要为学生和教师深入探讨多文本提供积极参与的空间。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比较性特点的议题,对同一议题的多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增长知识,发现特征及规律。比较阅读时可以进行形式的比较、内容的比较、相同点的比较、不同点的比较等。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具备迁移性特点的议题,指导学生将从重点学习的文章中获得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要学习的一组文章之中。中间也可以穿插具备冲突性特点的议题,针对群文的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思想观点,在学生感到疑惑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中解决疑惑。群文阅读教学从“一篇”走向“一群”,采用“议题”而非“主题”作为选择文本、结构课堂的基础,毫无疑问这样的阅读教学为适应课标的要求探索到了一条捷径。

五、适时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评价实施得好可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思维轨迹,树立阅读信心,提高阅读的兴趣,使评价过程称为一个激励――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那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适时有效评价呢?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活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互动中学生的语言、自身姿态表情动作进行评价。其次,教师要用激励和欣赏语言进行适时评价,群文阅读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的激励与欣赏评价对学生来说不只是简单的激励语言,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再次要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彰显同伴的欣赏与反思,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学会用别人的长处丰厚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5.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篇五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和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会到课文内蕴含的思想情感,确保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简述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可以让学生逐步积累语言知识和提升技能,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广泛阅读过程中,心灵上可以获得熏陶,精神上得到鼓舞。对此,教师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特别是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有用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阅读量不断增加以后,对课文内容理解也更加深入,将极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知识,在阅读中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作业水平也可以获得提升[1]。对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意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真正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新课导入方式,如猜谜语、讲故事、设置问题、创设生动情境以及开展竞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好奇、兴奋的状态,能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例如:在课文《月球之谜》的教学中国,教师可以先出示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将一些关于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并将相关段落划出来。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话。在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都表现的非常积极,既让学生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个性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还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并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需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阅读机会,增强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语言。在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让学术自主阅读课文,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学生个体的不同,他们的情感和性格也存在巨大差异,在阅读体验与感悟上会表现的不一样。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这样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阅读成效。

例如:在课文《钓鱼的启示》教学中,为让学生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升抵制“鱼”的诱惑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同时说说自己阅读完课文的感受,有的学生可以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有的学生侧重分析文中的人物语言、生态和动作等描写。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开展自由讨论与交流,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悟,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品读课文内容,增强情感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反复、细致阅读课文,细细品味,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过从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通常在备课时就将问题设计上,课堂上提出后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显得非常被动,不能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学习效率非常低,学生也很少主动思考问题[3]。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合理采用阅读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初读文章,初步掌握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精读文章,理解重点段落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品读文章,争取走出课文,开阔视野。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准确理解文章含义,感悟情感,并读出韵味。

例如:在完成课文《鸟的天堂》授课任务后,有学生会说:“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后才出巢觅食,而作者第二次是在早晨经过,那么为什么可以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为什么说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呢?”学生提出这个疑问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再次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正明白了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从这里看出,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自主思考并探究问题,确保阅读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学生视野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让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有了巨大变化。现阶段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学生利用互联网,能够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可以促进学生独立阅读[4]。在信息背景下,教师要?⑼?络的优势发挥出来,开展网络阅读教学,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信息,在丰富资源中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课文《丝绸之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掌握收集、整理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并可以利用网络查阅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完成课题授课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为什么被称作丝绸之路?②丝绸之路有哪些价值与意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网上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整理出答案。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好相关阅读信息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信息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可以共享阅读信息。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事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凸显出来,确保阅读教学效率获得提升。

三、结语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出发,不断改进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确保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6.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六

威信县旧城小学 李清富(手机:***)

【内容提要】以“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背景,提出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探究学习“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自主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三个目标,简述开展实验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基本模式 尝试探究 初步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首先,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教轻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实际和学习主体地位的倾向。课堂上,教师往往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程式,以知识代言人形象成了课堂的主宰,忽视学生的生命存在,忽视人的完整发展,过多地关注知识,过少地关注人的情感、态度、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投入度,其教学模式一般为“告诉——接受”。学生主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地学习,以听教师的讲解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主。教师常以自己的设计和思想去规范学生,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进程一步步进行,学生不过是一出又一出教案剧的配角。

其次,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由于受教师影响,学生习惯于接受学习,学习方式单一被动,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

2、时代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的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创新实践能力。时代的发展呼唤教育创新。

3、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纲要》在课程的实施上特别倡导建构的学习,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尝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为该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本着学生身体、心理得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凸显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尝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多元学习方式的建立作出我们一线教师应有的贡献。

(二)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小学生学习方式加以研究,探索出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自主学习基本模式,同时达到促使教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转变教学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衡量思路,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

1、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1)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分析、研究本校学生学习的现状,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提高我们的认识,从而为课题的深入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2)根据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需要、学习策略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外因,探索出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自主学习基本模式。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教师提出的挑战的研究。(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转变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确立“心中有学生”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应把以前设计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2)确立新的教学衡量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以“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欲,是否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来衡量,达到“教得科学、学得主动、练得适度、评得合理”的教学境界。(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在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作为认识对象的知识并不像实物一样,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须靠学生自己来建构,并且纳入他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大胆改革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还学生生机勃勃的真面目。我们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旨在以课题研究这种形式促使广大教师通过合作研讨的形式,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难点。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进行一线科研工作,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升理念,提高能力。

三、初步成果

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初步的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

1、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立足于“语文”,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积极尝试,自主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和发展能力的途径,让学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学习伙伴的身份来面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绝不能简单地把现成的结论告诉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自己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获得亲身的体验,从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同时,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并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方法,提高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概括起来,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基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自学——合作研讨——得出结论——探究发展 此基本模式在运用中还需结合不同课例加以灵活变通。

2、模式特点

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情境性。尝试探究性学习十分注重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去实践和探究。所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显示学习的真实性,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出整体性的任务。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问题性。学习者总是从问题出发,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并最终解决问题。尝试性。学生在自主阅读探究中,只有敢于尝试,善于尝试,才会有所发现。合作性。学习者在进行尝试探究中,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指导性。教师在学生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学生探究成功。反馈性。教师不能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价。

3、应用举例

(1)、教学精读课文《将相和》这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时,教师宜先引导学生解题,并组织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相关背景材料,之后安排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尝试提问,整合出三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蔺相如拿着和氏璧是真撞还是假撞?”“蔺相如是要与秦王真拼还是假拼?”“蔺相如对廉颇是真怕还是假怕?”以此作为本课的探究学习目标。再组织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默读勾画、小组交流与研读,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最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对三个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思辩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

解题入手 交流资料→自读课文 感知内容→质疑问难 整合问题

自由组合 展开辩论←小组讨论 研究朗读←默读勾画 自主解疑

(2)、教学《赵州桥》一课,从学情来看,学生对赵州桥知之甚少。教师在课前应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赵州桥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为课文的学习积累信息,丰富知识背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将学生的难点和本课重点结合起来,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然后放手让学生静心读书,勾画出能体现“创举”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小组上交流。接着,组织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围绕“创举”深入阅读讨论,用读、画、讲的方式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突破了难点。最后,引导学生模拟游客参观赵州桥,使他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多向互动,深化了对“创举”的认识,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中提高了语文能力。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 课前查阅 资料交流→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质疑问难 确定目标

小组合作 模拟参观←图文结合 理解特点←勾画句子 小组交流

(3)《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应紧扣一个“美”字,利用图、文、音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体验美。其基本教学模式如下: 配乐朗读(《苗岭的早晨》)学生朗读 勾画研读

创设审美情境 → 感受美 → 理解美

课后练笔← 师生感情读← 配乐品读

创造美 体验美 欣赏美

总之,小学语文尝试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抓住模式的基本特点,结合课文类型与学生实际加以灵活变通,学生的的尝试探究就能获得成功。

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自2004年春季学期开展课题实验研究以来,我校多数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首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在2004年的县、市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选派参赛的教师有三人分别获县一、二、三等奖,一人获市三等奖。其次,促进了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在2004年全国尝试教学研讨会论文评选中,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五项基本功》、《运用尝试理论 指导探究学习》均获三等奖。2005年,我校教师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小学应用远程教育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研究》顺利通过县教育局评审,被推荐参加省级评审。

2、课题研究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在2003年春季学期(也就是开展课题研究之前),我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质量一度降到全镇最低水平,名列全镇七个村之末。2003年秋季学期,善抓教育科研的新领导上任,在规范学校管理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组织申报了现正在进行实验研究的省立项课题——《尝试探究性学习研究》。2003年秋,由于管理的规范,我校教学成绩一跃而进入全镇第二名。2004年春,课题研究实施一学期后,我校教学成绩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全镇第一名相比,仅相差0.1分。至2004年秋季学期,我校教学成绩再度上升,一举排到了全镇首位。

课题研究对实验班语文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也较为明显。以下是实验班与对比班实验前后县统测语文成绩统计表。

旧城小学实验班与对照班县统测语文成绩统计表

(一)旧城小学《尝试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组 2005年6月

旧城小学实验班与对照班县统测语文成绩统计表

(二)旧城小学《尝试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组 2005年6月

由上表可以看出,我们所选择的四组班级,从实验前测来看,只有第二组中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一、三、四组中,实验班成绩均低于对照班(这也是一种对比实验)。开展实验后,四个实验班的语文统测成绩有三个班的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只有三年级组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性不太明显。但从总体来看,实验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实验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是保证实验成败的关键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四组班级中只有三年级组,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性不太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进行实验研究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可见,无论是开展实验研究,还是平时工作,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是保证其成败的关键。基本对策是在平时管理工作中,积极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经验成果过少

实验工作开展至今,我校教师撰写的经验论文只有两篇在全国论文评比中获奖,两篇在县级刊物《威信教育》刊出。总体上看,教师教学经验成果较少。主要是勤于动笔的教师还不多,还有待加强培训。初步计划于2005年秋季学期的实验推广阶段,举行一次“探究杯”课堂教学竞赛(由各教研组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和说课竞赛(非课赛人员全部参加),以赛促学,推动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7.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究 篇七

一、拓展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拓宽他们的阅读面, 增加他们的阅读量, 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拓展阅读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尤其是名人轶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百科知识等内容, 更是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只要教师指导得当, 便能让学生轻松爱上阅读。

(二)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所倡导的就是以教材为中心, 适时、适量向课外延伸, 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精读到博读广泛阅读。如果教师能够引起重视, 在教学时为学生明确阅读范围和阅读量, 让学生走出课堂, 立足文本, 走向生活,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小学阶段, 语文习作一般要求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事物, 但小学生毕竟年纪小, 他们所接触的事物少, 常常被现实制约着, 加上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所欠缺, 写作时总会出现空洞无味的情况。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 尤其是其中有很多大家的文学作品, 学生完全可以从中领悟名家的文化思想, 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并将其化为己用, 迅速提升写作水平。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

不可否认,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很多教师认识到了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在教学时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方法, 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完善。首先, 拓展阅读兴趣不高。有的学生对拓展阅读缺乏正确的认识, 认为只要将书本上的内容学好、学透就可以了, 完全没必要浪费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有的学生怕苦怕累, 懒于寻找课外阅读资料, 即使阅读也只是应付了事, 毫无效果。其次, 拓展阅读内容片面。一本好的书籍就像是一个良师益友, 它会督促你、影响你, 让你成长。但长期以来, 学生对拓展阅读书籍的选择过于单一、片面, 有的甚至毫无学习价值,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拓展阅读效果。再次, 拓展阅读数量不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小学阅读分成了三个大学段, 并明确规定了每一个学段必须达到的最低阅读量, 但实际上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 阅读效果不明显。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让拓展阅读更加高效, 教师不仅要把握好学习的节奏, 还要以具备亲和力的语言和和蔼可亲的态度,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 他们刚刚接触拓展阅读, 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作为教师, 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引导工作, 切不可忽视基础差的学生, 必要时还要亲自示范, 将阅读材料泛读一遍, 一句一句带动学生, 帮助他们提高语感, 积累词汇。当学生遇到难点, 产生疑问时, 教师要细心指导, 及时为学生排除疑难。一旦有了和谐的阅读氛围, 学生便能主动阅读、深入阅读。

(二) 扩大阅读范围, 提升综合素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 不同的书籍能够产生不同的价值, 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作为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主渠道, 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也要向课外延伸, 以多样化的材料吸引学生, 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比如, 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报馆、书店等文化中心进行自主阅读, 内容既可是语文方面, 又可以是数学、历史、地理等方面, 既可以是小说、杂志, 又可以是科学技术,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 就可以广泛涉猎。而一旦遇到较艰涩、较难懂的内容时, 学生可视情况而定, 仔细读、反复读, 进而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识和所传达的思想。久而久之, 学生一定能够从中受益良多, 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

(三) 开拓阅读交流平台, 增加阅读数量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拓展各种阅读交流的渠道, 创建阅读交流的平台, 倡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阅读成果, 互相交流阅读心得, 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读物。比如, 定期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展示各种优秀的阅读物供学生挑选和交流, 开展阅读网站建设, 倡导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上传到网站等, 这些活动在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 也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提供了助力。为了能在活动中有优秀的表现, 学生便会自主进行多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而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阅读数量。

总之,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拓展阅读占据了很大的一个比重, 广大教师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及时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 努力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红秀.刍议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 2015 (8) .

[2]王鲁梅, 胡顺伟.关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 2014 (33) .

[3]袁洪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4) .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篇八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教师还要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通过适时的追问、点拨、引发讨论、变换提问角度等方式,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为持久。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对比《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由“学会”变成“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会产生质的飞跃。如此,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讲读课之前,可以让学生从报刊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周总理、对十里长街的送别场面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学生养成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了基础。

读练结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练笔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总之,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是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如此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上一篇:基于UML的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下一篇:大干一百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