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精选8篇)
1.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篇一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重点研讨的问题
摘要:高中生物作为生物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并且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抓住生物教学的重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要学,这就需要教师要看透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重点。本文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从课改标准的要求提炼出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希望能给学生和教师在以后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进行学习和教学。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重点问题 1 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
1.1 强调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教学中要求改变观念,从以前的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从分的挖掘出学生的兴趣,让其勤于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去。传统教学中,通常都是老师满堂灌,教师作为主体在讲台上面讲授,学生很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气氛,教师应该把课堂气氛的形成作为自己的责任,让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充分的得到释放,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教材内容和心理特点,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课堂上面教师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学生感觉老师没有心理差距,这样学生会更加自信,学习态度也会得到转变,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1.2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不单纯是学什么。新课程里明确的要求不要过度重视知识传授,应该要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在生物教学当中,我们应该要注重生物教学的实验操作,并且要让学生在了解原理知识的情况下,让其自己摸索,不断形成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会课本的知识的情况下,能够学习到探究的能力,来满足社会的需要。2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重点 2.1 新增了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新课改要求加强探究性的学习,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当中真正的了解生物,能够把生物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增加了多个探究性活动,其中生物实验教科书中就有11个探究性的实验。并且有75项各种类型的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都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另外,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设定当中,每一章的第一届都是首先通过问题探究来进行展开,进而通过思考和讨论的形式作为教学的主线,并通过插图的方式让学生加强记忆,进而很好的实现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进行探究性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加到学习当中去,能够让学生积极培养自身获取新信息和批判段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在生物教学当中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要进行有效性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最大。
2.2 重视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
普通高中生物教学课程标准里面指出:“生物教学中应该要以基本原理和概念为重点来进行教学。”这就要求学生应该要掌握和学习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规律、模型、概念等基础知识。新课程中在普通生物教学中突出了核心概念教学地位,这就要求以往对于零碎概念和知识的记忆向核心概念转变。这里的核心概念是指生物科学当中比较重要和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和理论。这些核心概念形成了整个生物学科的主干。与概念性知识对应的是事实性知识。进行事实性知识教学的时候主要是要求学生自身测量和观察进行记忆,并让学生自己推理和总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对教材进行熟练掌握,提取其中的核心概念和事实性知识。
2.3 大大加强了生命科学史的教育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时候要了解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发生过的重要事件。进行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可以很好的了解生物发展过程的来龙去脉,能够了解到生物发展史上科学家探寻新东西的献身科学的精神,了接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本质。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生命科学史比较强袭。很好的体现了生物发展过程中的研究历程和重大发现。并且其中伴随着科学家访谈和科学史话、科学家故事等进行穿插,介绍了经典的科学实验和方法。3 加强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策略 3.1 提高教师基础专业知识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对于高中生物教师的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宽广和更新的知识,而且在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追求也不断加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教师的主页素质,并且要有扎实的生物基础知识。而且要上好生物这门课程,教师必须掌握生物学相关的知识,比如植物学、细胞学、免疫学等相关基础知识,要懂得各个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讲解。不仅要使得生物教师是专才,也要成为通才,这样才能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兴趣。3.2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为语言规范和风情幽默的教师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很快的吸收知识。其次,提升教师的板书书写设计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在板书书写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字迹工整,那么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老师讲解的脉络很好的接受知识。最后,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基础,很多内容单纯靠讲解学生不能理解,需要教师的实际操作来提升的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现阶段社会和科技不断发展,传统的生物教学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生物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基础。因此,教师应该要了解基本的仪器使用和生物标本的制作等,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教学实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参考文献
[1]钟启泉,陆建身.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17.[2]汪忠.走进课堂-初中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7-72.[3]孔克勤,叶奕乾.个性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6-60.[4]和学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J].师道,2002(6):41-42.[5]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98-102.[6]周长斌.浅谈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问题[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18-20.
2.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篇二
一.我国现下语文协作教学状况论述
截止至今,我国高中语文课堂仍旧受到传统师生关系模式束缚,面对枯燥口语式传授行为,学生创新思维与质疑积极性已经被消耗殆尽。涉及目前高中语文协作教学弊端具体表现为:
(一) 写作训练活动比较单一
此类训练活动主张灌输参与主体某种创造性思维模式,使其过往生活点滴与表述能力全面衔接,必要时要透过特定题材以及时机进行系统解析,让学生自主挖掘突破写作盲点的缺口位置,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被长期拒之门外,学生无法体验。而经过实际调查活动发现,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直接书写,长期不做任何改变的教条模式很容易扼杀他们坚持写作的决心,并且伴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也已所剩无几。
(二) 日常指导工作过于形式化
针对高中生进行写作能力训练,必须确保其生活、情感经验达到某种标准状态,这样才能轻松开启多变的想象空间。但是现实学习过程中,指导工作比较倾向于技巧表现程度,大部分教师甚至愚蠢地认为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学生没有选择只得依照教师指令长期耗费青春精力。现在的学生喜欢透过新鲜的事物中获取灵感,但教条化准则将“审题-架构- 修饰技巧”程序广泛渗透,学生自主性思维能力已经受到压迫,只能导致后期文章形式如出一辙之现象。
(三) 评价语言较为机械化
在整个系统化写作教学环节中,教师标注的评语贯穿指导工作的始终,对于后期经验梳理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功效。大部分学生会对教师批注结果心存期待,希望能够收获肯定并试图挖掘更深的潜力空间。但是,往往后期收获的评语形式不过就是平平几句,包括“语句通顺”、“叙述完整”等。这无疑制约着良性教学进度,使得学生写作耐心遭受沉重打击。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侧重点解
(一) 着眼于现实,写身边的事
许多同学认为学生生活面窄小,活动场所也就家庭和学校,每天所做之事读书——吃 饭———睡觉三位 一体,生活平淡。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也没惊心动魄的场面,重复的生活材料都不典型。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用心体会,写到文章中也是一个个闪光点。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总而言之,只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很多耀眼的事情,这类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真实爽朗之感。
(二) 用真情,抒真感
文贵有“情”,这情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想要抒发真实情感,就必须抓住动情的细节,要求我们从熟悉的人和事,从亲身体验的生活中寻觅感动过自己的东西,将或喜或悲、或憎或爱的感情集中到一点入手。真情实话最动人肺腑,充满真情实话的文章不仅可以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
(三) 语言表达技巧的耐心培养
语言表达的具体标准在于词语选择精准性、语句搭配的简洁特征,以及整体文章情感回应效果等。“精准”和“简洁”主要是说,在句子,段落及整篇文章的组织过程中,表达完整而清楚。这主要是靠语感来完成,大家不要有语感太过玄虚的顾虑。实际上,这是可以通过多读文章以及仿写句子的联系来培养的。孩子在具体写作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在心中想到这每一类句子的作用,具体到每种修辞的作用,每种细节描写的作用等等。这样想要在文章当中表达哪种情感的时候,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去使用这些东西。
3.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篇三
一、依托科学管理规范人
桦甸四中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关心学生、精益求精的优秀队伍。他们严谨执教、勤奋工作,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敬与爱戴。我们一方面强化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帮助教师转变原有差不多就行的观念和推着走、拖着干的工作态度,培养争先精神和责任意识;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用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从领导班子到普通员工,从正式职工到临时工人,我们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也明确失职的后果,赏罚分明;执行制度严格公正,一视同仁。
严格的管理制度必然会触及个别人的利益,固有观念的转变也很困难。开始的时候,一部分教师是有情绪和怨言的。作为校长,我带头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一所学校的领航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所学校的风气,领导班子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让无私奉献成为校魂,教师队伍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终于有了可喜的改观,涌现出大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质量提高的良好保证,如果学生主观不努力,教师的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同时强化学生教育和管理。班主任是学生的具体管理者,也是学校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者,学校管理的成败在班主任,影响学生一生的人也是班主任。我校精心制定班主任选拔制度和管理制度,严把班主任任职关,利用各种契机对班主任开展培训,最终带出一支得力的班主任队伍,他们思想境界高、责任心强、能力素质高、积极上进,保证了学校管理的实效性。三个年级每天都有许多班主任主动坚持陪伴住宿生上晚自习,他们视学校为家园,待学生如亲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困难,踏实忘我地工作,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热爱和家长的信任。
二、遵循育人规律塑造人
1. 育人要育心。制度只能规范学生行为,德育才能改变学生的内心。我们以“诚信、公德、责任、感恩”教育为主线,利用校报、板报、电子宣传屏、法制讲座等手段和方式,开展德育活动。用高尚情操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用理想信念激励师生员工,倡正气,树新风,基本形成了和重点高中相称的校园氛围。学生意气风发,乐观向上,以打架骂人为耻,以尊师敬长为荣;以讲吃比穿为耻,以学习进步为荣。我们重视环境育人的功效,利用有限的办学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学生生活环境,为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充足的保证。校园设施功能齐备,校舍景观清新整洁,春有樱花如霞,夏有荷花出水,秋有串红似火,冬有松柏常青。校风正,学风浓,环境美,学校成为莘莘学子放飞青春梦想的摇篮、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2. 科学备考结硕果。在遵循育人规律,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追求“严细实”的管理特色,即管理严格化、过程细致化,结果实效化,收到了显著效果。
2008年是我校新生录取线较低的一年,学生入学成绩低,行为习惯差。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要求基础年级注重行为习惯培养和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进入高三,我们提出“夯实基础、回归课本、逐步提升能力”的复习思路,稳扎稳打、踏实苦干,加大教学管理力度。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组织教学质量考试,及时进行信息分析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优促中提差,打整体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学生张弛有度,学活学精,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桦甸四中2011年高考跃上新台阶。
3. 教学研究促提高。中国人曾经被评价为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就是因为缺乏团结协作精神。2012年高考,桦甸四中高三语文、化学、生物、理综合学科的平均分均超过吉林一中,充分证明了我校学科教学管理的思路是正确的。我们注重发挥教师队伍的合力作用,以理综合学科为例,设大组长,协调组织三个学科的教学活动,相互配合,合理分配时间,适时调整课时和作业数量,不搞各自为政,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课制度,倡导团队精神,组织教师实实在在开展教学研究。高三教学研究侧重四点: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复习方向;研究课堂模式,提高复习效率;研究综合学科,重视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状态,全面提高质量。把住高考命脉,科学备考,取得了非常好的复习效果。
三、施展人文关怀凝聚人
管理能管住人,可能管不住心。学校重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重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情感是师生交流的纽带,也是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没有情感渗透,道德说教就会枯燥无味,只能培养伪君子。在桦甸四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从领导到班科任的关爱,无论是生病时的细心呵护,还是成绩退步时的耐心分析。高三阶段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用耐心的讲解、温暖的鼓励帮助学生缓解升学压力带来的情绪紧张。在爱的土壤上勤耕不辍,才能得到爱的硕果。因为浸润在情感的海洋里,学生在接受严格管理的时候,能够体会学校、老师的良苦用心;因为懂得了丰富的感情,学生们更容易体会家长的养育之恩。教师的关爱化作了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我们关心教师员工的业务提高,也关心教师生活的冷暖寒凉,竭尽全力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组织春游、排球赛等文体活动帮助教师缓解工作疲劳。教师生病住院,主要领导一定前去探望,到长春、吉林或到病人家中,不辞辛苦。教师家里有了丧事,领导一定都会前去慰问帮忙,甚至帮抬逝者。许多教师为之感动,从而更加努力地投身工作。我们还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每一学年都召开多次家长会,或邀请家长参加开学典礼,创造家长和学校老师沟通的机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思路,了解学校和老师为学生的付出,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为学生备考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4.☆高中语文课内重点篇目整理 篇四
第一册
重点篇目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主要人物、百年、美丽、写法)作者:梁衡
文章主人公:居里夫人
百年: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结构与写法:倒叙 和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合欢树》(作者、线索、写法)作者:史铁生 线索:合欢树
故事梗概:作者以合欢树为线索,回忆了母亲为治疗“我”瘫痪的腿奔波,以及对我的写作理想的支持和帮助,母亲去世后,“我”几次探访老家,母亲当年种下的合欢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写法:借物抒情的手法。合欢树象征了作者的经历,也有着同样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还象征着母爱。
《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主题、线索、写法)作者:欧·亨利(美国)
世界三大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主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绘制这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线索:常春藤叶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写法:
1、欧·亨利式结尾 :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2、反衬:人物外貌与心灵之间的反差: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 ——舍己救人。
《邂逅霍金》(作者、写法、情感)作者:葛剑雄
写法:侧面描写(以作者的眼光写对霍金的情感)心理描写细腻
情感变化:写我与霍金相遇时的敬仰、震惊、凝视、沉思这一心理变化。《一碗阳春面》(作者、主要人物、线索与情感)作者:栗良平
主要人物:一家三口(母子三人)次要人物(面店老板夫妇)线索:阳春面
开端:第一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设置悬念);
发展:第二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第三年母子三人吃两碗阳春面、面馆的等待;高潮和结局:十四年后母子三人再次来到面馆吃三碗阳春面。
情感:以一碗阳春面为贯穿全文始末的线索,使其具有了团结、不屈、向上、奋争等多种美好的含义。
第二册 重点篇目
《老王》(作者、写法、情感)作者:杨绛
写法:片段组合(送冰车费减半;送医问钱够否;送鸡蛋香油)情感:对人性中善良的肯定与呼唤,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自己不能平等对待老王的愧怍之情。
文眼: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项链》(作者、线索、主要人物、写法)作者:莫泊桑(法国)
线索:项链(借、戴、丢、找、赔、知真相)主要人物:玛蒂尔德夫人 写法:留白艺术 伏笔艺术
主题:文章以项链为线索,通过对马蒂尔德夫人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知真相等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揭示了在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对高贵、奢华生活的追求与渴望,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视为玩物的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回忆鲁迅先生》(作者、写法、情感)作者:萧红
写法:生活细节描写
情感: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生活化更真实可亲的鲁迅,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有着“普通”的一面:他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同时也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
鲁迅的“笑”:神态描写(鲁迅的笑)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笔,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坦诚真诚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②笑声冲下楼梯来——明朗、可亲可爱、与普通人一样
③鲁迅转身坐在躺椅上自己笑起来——和萧红几乎天天见面还说这样的话,是在开玩笑,幽默,透着风趣,像个孩子,有着普通人的普通心。
《小溪巴赫》(作者、小溪寓意、写法)作者:肖复兴
小溪寓意:既象征巴赫音乐的特色:有着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又象征巴赫的品格:小溪永远清澈(清静圣洁),小溪从不张扬(本性安详),小溪穿行于山道林莽之中(不畏艰难),小溪一路跳动着一直奔流到海(目标执著,持久地令人感动)。写法:通篇运用比喻手法——作者用小溪作比喻来写巴赫,使巴赫音乐的价值以及他的高尚品质都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展现,使作品闪耀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用巴赫的音乐来展现他的品格,也最具有说服力。《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马克思的贡献)悼词
作者:恩格斯
马克思的贡献:政治家——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剩余价值规律;科学家——数学;革命家——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艺术特色:
1、类比手法——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2、语言方面:①严密性逻辑性,如关联词的运用(限制性作用、上下前后的关联)②丰富的情感色彩,如修辞讳饰: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 2 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为了忘却的纪念 》(作者、五烈士、情感)作者:鲁迅
左联五烈士:白莽、柔石(迂)、冯铿、胡也频、李伟森。情感:本文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
《哦,香雪》(作者、象征手法)作者:铁凝
象征手法:象征手法—— 铅笔盒、火车、大山(是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封闭传统的象征);
对比手法——台儿沟通火车前后的比较
前:吃过晚饭后就钻被窝。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后: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细节
《变形记》(作者、流派、寓意)作者:卡夫卡,奥地利作家。
流派: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荒诞派鼻祖。寓意:本文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父母妹妹)的冷漠。作者描写这种人情反差,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马丁·路德·金 梦想是平等 演讲辞的特点:
内容上:针对性、启发性、感染力
语言上:句式整齐或骈散结合;善用短句、呼唤语等、运用排比、反复、对偶、反问等多种修辞
第三册 重点篇目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作者、内容、体裁)作者:贾平凹 书信体散文 特点:行文迂曲——文章重点在向即将成人的小妹讲述自己读书做人的经验,却从回忆寒弱家境、自己童年读书的经历写起,先叙后议,酸涩的回忆,殷殷的告诫,既有深厚的兄妹情,有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界和读书方法的深刻理解。内容:
1、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2、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
3、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读。
4、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出,我就在地上翻着跟头,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
《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读书方法、写法)作者: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写法:本文采用了层进式的写法,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感性体验。
内容:
1、教养具有非功利的色彩
2、获得教养的途径有三:“研读经典”,“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第一部分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
可以概括为“读”——“学”——“思”。
《白莽作孩儿塔序》(作者、文体、内容、赏析)作者:鲁迅
内容:本文为鲁迅为白莽的诗集《孩儿塔》所作的一篇序。叙述了写序的原因、与白莽的关系、抒发了对《孩儿塔》的赞许以及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热忱。文体: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是写在一部书或诗文前对其写作缘由、内容、体例加以说明的文字。
片断赏析: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整散结合:突出了孩儿塔的伟大意义,使文章节奏鲜明,缓急有致,气势磅礴,便于抒发作者对《孩儿塔》的赞美之情。
善用修辞:这段文字用了比喻(博喻)、排比、对比三种修辞手法。
《爱因斯坦与艺术 》(作者、内容)作者:赵鑫珊
内容:“科学、艺术和哲学作为一个整体便成了他一生的三大支柱” 是主旨句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作者、内容、写法)作者:冯友兰
内容:本文围绕两个方面展现蔡元培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是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一是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写法:叙议结合、以小见大
《想北平》(作者、情感、写法)作者:老舍 情感:《想北平》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北京处于危急之中。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想念家乡,写下这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散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炽热的挚爱之情。精彩句子:
1、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2、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写法:对比(北平与巴黎);选取平常的家乡风物(花多菜多果子多而非历史古迹)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作者:资中筠
手法:叙引交互,感议结合
作者评论的关键点“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符合“小议”从小处下笔的写法 关键词:奇气
第四册
重点篇目提示
《故都的秋》(作者、情感、写法)作者:郁达夫
情感:文章通过对江南之秋与故都之秋的描写与对比,细致地体现了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深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思念与热爱。
写法:对比——江南之秋与故都之秋;罗列、博喻——“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晨昏诺日朗》(作者、写法)作者:赵丽宏
内容:作者驱车前去观赏诺日朗瀑布,按时间顺序,从昏到晨再到上午,描写了诺日朗瀑布不同时间的不同形态,以及作者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心理感受。
写法:
1、多角度描绘:作者分别从形声色等方面来描写诺日朗瀑布。
2、欲扬先抑(以“昏”衬出“晨”)
《守财奴 》(作者、人物、写法)
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作品总称《人间喜剧》,文章节选自代表作之一:《欧也妮·葛朗台》、还有《高老头》、《幻灭》。
人物: 葛朗台——性格特征: 贪婪、吝啬。写法:细节+语言(个性化)例句:
1、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
2、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3、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波留希金
《拿来主义 》(作者、内容、写法)作者:鲁迅,选自《且介亭杂文》(半租界)内容:《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占有,挑选,创新。” 写法:形象化说理
1、比喻论证: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2、类比论证: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胡同文化 》(作者、情感、语言)作者:汪曾祺 内容:“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 情感:“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再见吧,胡同”(豁达,不保守、不顽固,与时俱进,能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语言:本文语言平白朴素,口语性强,富于表现力。“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第五册 重点篇目
《雨巷》 戴望舒
对于诗经传统的继承发展
1、情感:哀而不伤
2、手法:复沓,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比,意象的运用(“丁香”)《荷塘月色》(作者、情感、写法、通感句)作者:朱自清 情感:《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情绪(淡淡的忧愁)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的向往(淡淡的喜悦)。
语言风格:优美
写法:工笔描摹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例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通感句: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花淀》(作者、内容、环境描写)
作者:孙犁(荷花淀派+山药蛋派赵树理)
内容: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语言风格:清新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烘托人物形象;
2、推动情节发展;
3、它渲染了某种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因素,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
4、揭示人物行为的必然性。
《<宽容>序言》(作者、内容、写作手法)作者:房龙(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内容: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写作手法:用寓言的方式写序(象征手法)。
寓言的寓意:“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
《<激流>总序》(作者、内容、写法)作者:巴金。内容:“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搏斗‟。我们生活来做什么?·······„为的是来征服它‟”。写法:象征手法——“激流”象征了生活,因为激流具有生活的两个明显特征:起伏激荡,不断向前。“我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在生活的激流中,作家践行的心路历程是:搏斗、征服与追求信仰。
《人因为思想而伟大》(作者、名句)作者:帕斯卡尔(法国)名句:
1、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2、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3、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4、人类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
《世间最美的坟墓》(作者、内容、情感、写法)作者: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
内容:墓的外形:朴素美。1)远离尘嚣的长方形土堆; 2)无人守护,无人管理;3)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甚至连名字也没有。墓的实质:人格美。情感:作者深切的歌颂托尔斯泰不重名声、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写法:对比+衬托
对比: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墓地的奢华 与托尔斯泰的朴素进行对比,突出了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墓地的朴素与人格的伟大本身也构成对比。)
衬托: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老人与海》(作者、内容、手法)作者:海明威(美国),“冰山”理论 内容:《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象征性的小说。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可是在返航的途中,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吃光了,桑地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桑地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手法:象征——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最佳体现者;大海是海明威生存环境的象征 ;鲨鱼是恶势力的有力代表
《未有天才之前》(作者、主题、写法)作者:鲁迅 体裁:演讲词
主题:要天才诞生,就必须有适合天才产生的民众基础。写法:比喻类比论证
比喻: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类比: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因为倘不遭了戕贼,他就会生长,成熟,老成;独有老衰和腐败,倒是无药可救的事!
相关链接:钱学森之问
第六册 重点篇目
《阿Q正传》(作者、主题、内核)作者:鲁迅
主题:阿Q的悲惨结局,既表明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也显示出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然而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却忽略了这些。结果让封建势力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
内核:国民劣根性——专制性和奴性。卑怯、懒惰和贪婪。巧滑。爱面子。做戏和无操持。7 中庸之道。安于现状,明哲保身。
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同时,由于人类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病态心理,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另一方面,通过阿Q这一典型新形象与革命的关系,也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鲁迅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华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
《哈姆莱特》(作者、人文主义)作者: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奥赛罗》《麦可白》《李尔王》和《哈姆莱特》。
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5.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篇五
1-2我很重要......................................................................2 1-4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4 1-14诗经两首 静女 氓.............................................................5 1-17《短歌行》说课教案..........................................................10 1-17归园田居说课稿..............................................................12 2-1我的母亲.....................................................................14 2-5死水.........................................................................15 2-14阿房宫赋 说课稿.............................................................20 2-15《赤壁赋》说课稿............................................................21 2-16项脊轩志说课稿..............................................................25 3-1黄 山 记.....................................................................27 3-2《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29 3-11差别》说课稿................................................................32 3-14山居秋暝....................................................................33 3-17《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35 3-17《雨霖铃》说课稿............................................................37 4-1《时评两篇•车队与红灯》......................................................39 4-9《宝玉挨打》说课稿...........................................................40 4-10《阿Q正传》说课稿..........................................................43 4-14《寡人之于国也》............................................................51 4-15《劝学》说课稿..............................................................55 4-17《师说》说课稿.......................................................58 《师说》板书设计:..............................................................62 5-1 钱..........................................................................63 5-4东方风来满眼春...............................................................67 5-14《鸿门宴》说课稿............................................................70 5-15《陈情表》说课稿............................................................74
1-2我很重要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感悟作者深邃的思想。
2.拓宽学生知识、情感领域,转变学生认知世界的视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深邃的思想:对个体生命与生存价值的认识、评判及作者个性意识的复苏。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MTV:《为了爱》(抗击非典珍爱生命)(幻灯片一)
宣布上课后启用幻灯片二(幻灯片二:赞化课堂)
一.名言指路,引入新课
同学们,古今中外,世界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几位。
(幻灯片三:名人名言)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鲁藜《泥土》(短诗)
提问:这三句名言有什么共同之处?
强调谦虚,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历来都称颂谦谦君子,大家也就习惯地说“我不行”、“我不重要”了;同时,我们也听惯了别人说“我不重要”了。但是,现在却有一位女性勇敢地发出了“我很重要”的宣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她的呐喊。
(幻灯片四:标题与作者)(学生朗读一下文章标题和作者)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幻灯片五:填空题)
本文以“我很重要”为线索,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的“我不重要”的思想出发,引出了“我很重要”的观点,最后又勇敢地宣布了这一主张。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回答填空题。
文章为什么开篇写“我不重要”?(欲扬先抑)
人们为什么不敢说“我很重要”?(因为自古以来就强调谦虚,这样会被人觉得狂妄自大、大言不惭,遭到攻击。因为“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三.品读鉴赏,各抒己见。
1.赏读文章
对于事业,我们应该是自己的主宰,有自己的主见,而不应“人云亦云”,迷失自我,丧失自信,缺乏创新。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了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能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羊肠小道;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很好,却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
2、范文欣赏。(幻灯片八:配乐朗诵)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很有道理。读了这篇文章,我也深有感触,一下子认识到我对于父母的重要性,写了一篇文章《今夜想家》,这里,我选择了其中的几小节,也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望着爸默默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感到一种失落、一阵心酸。是的,爸妈老了,不中用了,做子女的便撇下了他们,另寻了自己的安乐窝,只留下他们守着那个空荡荡的家。
听邻居大婶说,在我搬家前的那阵子,爸妈因舍不得我离开,常常背着我而暗自垂泪,并不无忧怨地感叹:生了子女仨,到头来却剩下他们两个老而无着,守着那个空落落的家。
然而,即便是在短暂的相逢中,我们也总是互相关心。爸妈总询问我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我也总要问问他们的健康状况、饮食起居等。在相敬如宾的相处中,延续着家的概念。
回想过去,现在我才知道,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记在了父母的心里,我的欢笑融入了父母的喜悦,我的泪水又牵动着父母的感伤。我,是父母的影子;我,是父母的全部。
四、联系实际,展开辩论。(幻灯片九:辩论赛)
看来,“我“重要还是不重要,是要在现实生活中用心感悟的。下面我倒想起一个问题来:孟子老先生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作者认为“我很重要”,你是否也这样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提示:如果你认同作者,可就作者提到的“我很重要”的理由或其它理由来谈;若不认同,可想想还有什么比“我”更重要的东西?)
1.写感想,准备辩论。
2.展开辩论。
3.教师评价。
其实“我很重要”与“我不重要”的观点都有道理。前者主要是从珍爱生命,重视个人价值的角度谈的;而后者则是从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谈的。可见,选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五、提炼升华,明确中心。(幻灯片十:想一想)
意识到“我很重要”,有什么好处?
要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因为“我很重要”。
六、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有着不同的量和质。生命中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让人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呢?一句话:活着就好!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活着,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自身的价值,因为你并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一株小草,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归纳:作为孩子,我们是父母生命的组成和延续,父母给予我们情的倾注和爱的奉献,我们的身上,聚满了亲人关注的目光(爱的承载)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遮风避雨的大伞,是温暖他们幼小心灵的太阳(爱的传递)。我很重要,不只为父母,还为了孩子;不只为爱的接受,还为了爱的付出。
作为朋友,我们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知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才有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美谈,才有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佳话。
对于事业,我们应该是自己的主宰,有自己的主见,而不应“人云亦云”,迷失自我,丧失自信,缺乏创新。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了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能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羊肠小道;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很好,却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
2、范文欣赏。(幻灯片八:配乐朗诵)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很有道理。读了这篇文章,我也深有感触,一下子认识到我对于父母的重要性,写了一篇文章《今夜想家》,这里,我选择了其中的几小节,也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望着爸默默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感到一种失落、一阵心酸。是的,爸妈老了,不中用了,做子女的便撇下了他们,另寻了自己的安乐窝,只留下他们守着那个空荡荡的家。
听邻居大婶说,在我搬家前的那阵子,爸妈因舍不得我离开,常常背着我而暗自垂泪,并不无忧怨地感叹:生了子女仨,到头来却剩下他们两个老而无着,守着那个空落落的家。
然而,即便是在短暂的相逢中,我们也总是互相关心。爸妈总询问我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我也总要问问他们的健康状况、饮食起居等。在相敬如宾的相处中,延续着家的概念。
回想过去,现在我才知道,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记在了父母的心里,我的欢笑融入了父母的喜悦,我的泪水又牵动着父母的感伤。我,是父母的影子;我,是父母的全部。
四、联系实际,展开辩论。(幻灯片九:辩论赛)
看来,“我“重要还是不重要,是要在现实生活中用心感悟的。下面我倒想起一个问题来:孟子老先生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作者认为“我很重要”,你是否也这样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提示:如果你认同作者,可就作者提到的“我很重要”的理由或其它理由来谈;若不认同,可想想还有什么比“我”更重要的东西?)
1.写感想,准备辩论。
2.展开辩论。
3.教师评价。
其实“我很重要”与“我不重要”的观点都有道理。前者主要是从珍爱生命,重视个人价值的角度谈的;而后者则是从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谈的。可见,选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五、提炼升华,明确中心。(幻灯片十:想一想)
意识到“我很重要”,有什么好处?
要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因为“我很重要”。
六、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有着不同的量和质。生命中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让人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呢?一句话:活着就好!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活着,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自身的价值,因为你并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忘的一株小草,而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
1-4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一、作者: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
二、词语:
推崇 籍(jí)贯 一介儒生 不知天高地厚 血气方刚 卤(lǔ)水 肃然起敬 美味佳肴(yáo)奢侈(shēchǐ)津津有味 张灯结彩 裹(guǒ)脚 水泄(xiâ)不通
※补充词解:
推崇:指出某人某物的优点。一介:一个。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狂妄自大的样子。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三、阅读全文,分析思路,把握文意:
全文可分成几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现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写出每部分的大意。(课堂练习)
——三部分。
(一)写“布衣总统”称谓的来历。
(二)从衣食住行、待人宴客的具体方面写“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
(三)写“布衣总统”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三、重点研讨:
1、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甘于淡泊;胸怀大志,不畏权贵。
说明张之洞尽管摆官架子,但还是善识人才。
2、找出 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邶风·静女》写的是以 衣》所用的赋体特点,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献身的思想感情,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同时还要体会全诗慷慨雄壮的激情流露。
四、说过程:
1、导语的设置,可以用“风流”一词的解释引出“风”,即引出《诗经》中的“国风”,从而导到新课上。
2、介绍《诗经》,这是介绍之显得较为自然。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可以学生朗读课文,也可以教师范读课文。同时校正字音,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应注意的问题,尤其是节拍和把握感情基调。
4、背诵课文并进行理解。背诵、分析、理解、鉴赏并进。
5、处理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1-15《离骚》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教材特点和面临的具体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
++++++++++++++++++++++++++++++++++++++++++++++++++++++++++++++++++++++++
1-17《短歌行》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 诗歌不读难以玩味灵动鲜活的语言。因此,在学习诗歌方面,我要求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诵读。重点是全班的齐读,配乐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较好地把握诗歌的音韵节奏,领悟诗歌的情感。
2. 质疑法
清代学者刘开曾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在学法上应引导学生自觉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质疑,鼓励学生互问,师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中形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 讨论法
质疑法的实行必然会出现需要讨论的问题。因此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化个人智慧为集体智慧,让学生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又能获得心理上的愉悦。讨论之后的小结发言,完全可以训练学生快速组织语言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整个教学过程应注重阅读和课堂展示表达。
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学生若有选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四句,我的设想是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解仔细品读,理解含义,可以组织讨论,归纳出作者引用典故的目的是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的决心。可以引导学生揣摩用典抒情的作用,掌握这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这样就可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当然,课堂是生成的,这只是事先的设想。如若学生未提及此处,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或切入对精彩语句的品味,或强调诗句情感的体现。
4. 巩固知识,迁移训练
为了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下面自然引出迁移训练环节。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诗句,品出思想感情。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人溅泪惊心。)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明写眼前景,暗喻离别情。)
③“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描绘出春意之浓,春意之烈,写出了真感情。)
针对于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然引入相应的迁移训练,所用的训练题也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过程。先从学生熟悉的课题入手,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鉴赏,然后引入几首较为简单的古诗词佳句。
5. 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①概括本节课所讲内容,理清鉴赏诗歌的整体思路。教导学生通过阅读,结合背景,读出内容,悟出情感,品出特色。
②作业,比较阅读,借助《短歌行》,体会曹操《蒿里行》和《观沧海》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6. 关于板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的说明
多媒体设计应为学生赏析诗歌创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诗歌赏析若加之以相应的媒体介入,会使学生完全融入诗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发挥其鉴赏水平。诸如以图片、背景音乐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相呼应,自然会达到一种最佳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接受。我觉得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兴趣调控,使之用于课堂教学,既可以激发兴趣,又可是课堂妙趣横生,因此,多媒体设计是备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1-17归园田居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及其相关依据。
一、说教材
《归园田居》是人教版高中语文 诵读品读诗歌,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的生活情趣。能力目标:
学习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及艺术手法。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的归隐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说重难点
重点: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难点: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并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
五、说教学设想
(1)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和讲解法。对于诗歌,有些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问引导,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在教学手段上我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3)教学时数:1课时
六、说学法
为便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我主要采用三种学法:
1、朗读法:诗歌文体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读准音,读透意,体味诗歌的音律美,意韵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快的感知诗歌的美。
2、探究法:主要是通过对重难点的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学法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3、讨论法:通过本文的学习,用现代的观点来评价陶渊明的思想情趣。这一学法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我让同学们回想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出陶渊明在本诗中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
依据:这样导入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带着问题来学习这首诗,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作者简介及背景
本环节我将对作者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及意图,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疏通文意
本环节我将用朗读法和点拨法来让学生学习生字词和疏通文章大意,为后面重难点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思路结构与内容讲解
(1)首先,我会让学生从题目中找出题眼,围绕题眼“归”字设计 “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的问题来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2)在内容讲解上,我主要采用探究法和点拨法,让学生对诗句的含义进行探究,从而深入理解诗歌。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四)艺术特色
本环节我将让学生先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老师作补充小结。这样形成师与生和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的学习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五)拓展延伸
在最后这个升华环节我预设一个问题,让学生对陶渊明的隐逸情怀进行自由的讨论和评价。依据:我这样设计是想培养学生对人生理想和人生道路选择的有一定的思考。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六)、作业设计
教育学要求作业要少而精,有启发性。因此本课作业定为:
请同学课外收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感受他诗歌的语言特色,意境美及归隐情怀。
八、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以美观、简洁为原则,并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本课的教学流程与重要信息。所以我的板书设计如下:在黑板中央的正上方写标题和作者,黑板左边写主板书
一、作者简介及背景。
二、疏通文意。
三、思路结构与内容讲解。
四、艺术特色。
五、拓展延伸。
六、作业。副板书我写在右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 2-1我的母亲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邹韬奋先生写的《我的母亲》,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首先是说教材:《我的母亲》是苏教版
※通过“读——谈——议——写 ”这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读”: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全文,概括母亲形象。
2、“谈”:让学生谈文中让自己最动情的话语、事例或细节,体会文中真挚而深沉的母爱,并体会文中真挚细腻的语言。
3、“议”:学生通过理解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理解“母亲”的形象及“母亲”所表现出的深刻的母爱,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写”: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本文截取片段描写人物的写作特点,整合所学过的写作知识,练习写作《我的母亲》片段。
二、领会《死水》“反讽”“象征”的手法。
三、鉴赏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四、诵读指导贯穿全诗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一、“死水”象征什么?
《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一般有三种看法。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绮”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华美”,处处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就是绝望、无生气。
2如何表现这种“绝望”的?(手法分析)
分析:诗人营造了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探究形象意义。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你认为死水象征什么呢?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投影:
象征意义的三种看法:
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确立重音、语调、语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示例1: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绝望”“半点”要重读,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也写出了污秽、滞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无可救药的特点,任凭清风吹过也毫无生气。这里的“清风”的象征意义也不难理解;“不如”“爽性”正是诗人忧愤的心情的写照,要读出决绝的语气。)
示例2: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也许”是一个假想,可以有一个心理停顿。“绿成”“绣出”等动态的词语要强调,这里运用了“反讽”的手法,语调要用曲折调,读出讽刺的语气。)
示例3: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那么”指代上文,要强调。其他处理同“示例2”。)
示例4: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惟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句,不是简单的重复,与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3222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2232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2232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3222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3222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3222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2322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2322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2232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2232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2232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2322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2232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2322
小结:《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内部又有变化,结尾双音节收尾;从韵律看,二四句为脚韵,每节有所变换,读起来十分和谐。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从这个角度上说,体现了音乐之美。2分析“建筑美、绘画美”。(学生可以理解到句式整齐、全诗遣词造句多绘声绘色即可)
四、四读《死水》,体味诗人情感。(形式可以多样,如分组读、男女分读、指名朗读)
五、小结。
六、作业:读下面几首诗,就闻一多先生诗歌中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任选角度,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2-14阿房宫赋 说课稿
《阿房宫赋》说课稿 唐诗在古典文学中独领风骚,唐朝一些散文也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分析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阿房宫赋》的语言绚丽多姿,朗朗上口,运用了排比.比喻、对等修辞方法。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时期,鉴赏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潜移默化积累语言知识,使有意而变为无意从而提高语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语文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篇句句精彩,更适合诵读,语言的学习规律证明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材强调诵读无疑是育人之长久大计。
3、教材重点、难点 : ① 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 ② 本文的结构层次
二、说教法。《阿房宫赋》是课内自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语言学习的规律是模仿,模仿很大成分上要背诵,实践证明背诵确实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质量。文言文学习必须强化背诵,这样做是事半功倍的。
三、说学法。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教师要研究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出本文 ,讲文体特点及古今赋的区别
(二)用课件展示课题《阿房宫赋》让学生背诵全文(课前已做过预习)
(三)课文背诵小测试。这是一个强化过程,学后马上检测,斯金 纳强化律证明及时强化学习效果要比不强化或后强化好。(用课件显示强化内容)
(四)由学生讨论总结主要内容: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
3、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二)目标确定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了解本文景、情、理统一的特点;在充分地把握与鉴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四)教学难点:
深入分析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解决办法: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2、(①朗读时,韵脚要交代明白,要响亮到位,使之同声相应,一贯而下。②整句是靠内容上的互补,形式上的反复来强化表达效果的,朗读时不能将文气读断,要读得前者呼后者应,似断实连。③层次内部读紧凑,层次之间停顿要适度。④体会作者感情,避免造作,畸轻畸重,暴高暴底。)
(四)、熟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8——10分钟)教师点拨:
结合《创新设计》上相关背景资料、《念奴娇
赤壁怀古》(1082年4月)《后赤壁赋》(写于1082年10月15而课文写于1082年7月16)进一步了解苏轼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
2、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明确:这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能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3、三组学生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读出课文情感的变化。
说明:利用小组讨论,减少任务量,加大课堂的容量。这一部分重在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能力,通过对比阅读、研究性学习,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锻炼,并且通过提供解读的平台,培养学生“知人论文”、“知人论世”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鉴赏艺术特色感受思想内涵,然后请学生给本课做个结语(5——10分钟)(小组交流总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播提示并对学生提到的别具特色部分反复诵读品味。)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 2-16项脊轩志说课稿
一、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二、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重点:1.狠抓朗读和背诵。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放声朗读,分段背诵。2.辨析多义词:“顾、稍、置、去、归”等。理解和掌握“每、然”等虚词以及相应的词类活用。3.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中的
5、小结: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叙述,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无论是结构上的精巧布局,还是表现手法的准确运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不事雕琢,自有风味”的朴素清淡的语言风格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散文创作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他的散文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 ⑪、教学重点是思想内容的理解和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
⑫、难点是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结构和表现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对比阅读时对比点的确定上。
二、说教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感情色彩鲜明,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深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并且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就一定要体现课内自读课文的特点,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习内容上一整体理解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为此我采用“点拨法”。所谓“点拨法”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职能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点拨教学分五步:
1、导入
2、研究
3、鉴赏
4、反馈
5、迁移。其目的让学生学会然后达到会学。同时,为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课堂效率,适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自读讨论法”,掌握“读”“想“划”议’结’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达到所思,有所得,认真思考,划分重点词句,议出问题的关键,总结各部分特点,帮助学生把握训练的重点。
四、说教学程序
㈠导入性点拨(激发情感.整体感知)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计算机软件《黄山风光》在屏幕上显示配乐的黄山风景镜头:险峰,云海,日出,摄身光等奇景。用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激发情感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㈡、研究性点拨(明确自读目标,放手让学生自读,全面理解课文)
1、然学生用两个字概括黄山特点:险、奇。
2、文章自成四部分,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拟定各部分小标题(要求尽可能用诗的语言概括)。
3、学情预测:甲、能概括但语言不简练。
乙、语言简练。
丙、诗句。
丁、四句话连成一首诗。
4、选诗句板书:①黄山胜景天造就(险奇)。
②千古黄山几人登(险)。
③攀登天都寻常事(夷)。
④天下奇景数黄山(奇)。
㈢、鉴赏性点拨(精读课文,解决难点,突破重点)
1、幻灯投出自读讨论题目:课文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结构和表现方面各起什么作用?有人说,如果把这两部分删去,三、四部分也可以独立成篇,且不失为一片优秀的游记之作,你怎么看?
二、三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2、学生展开自由讨论。
3、教师点拨总结,板书要点。
㈣、反馈性点拨(复读课文,巩固提高)
1、交流各自欣赏的片断(学生个体不同,各自欣赏情况不同),并讲述欣赏的道理。
2、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好?
3、点拨总结: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热爱黄山的美景。
②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③谋篇独具匠心。
㈤、迁移性点拨(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是知识转化为能力)
1、导入语:美的表现形式是无比丰富的,徐迟大手笔写黄山气势磅礴的美,同学们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雄壮是美,平凡中也有美;华丽是美,质朴同样也是美。
2、让学生将《黄山记》与另一篇写黄山的文章《黄山三天》(作者叶圣陶)进行对比阅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3、指导方法,教学生学会对比阅读的方法,达到会对比阅读。
板书:
对比阅读
①、对比什么
②、怎样对比:对比要又广度(内容、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
对比要有深度(作者写作目的)
4、幻灯投出阅读对比表格,组织学生自读讨论,发挥群体作用。
5、组织评价,让学生熟练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
五、说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2、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难点。
3、整个板书设计构成统一的一个整体。
+++++++++++++++++++++++++++++++++++++++++++++++++++++++++++++++++++++ 3-2《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鬼子蒙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
2.学习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感情,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体现的思想精神。2.难点:文革年代人们的处境。※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作者简介: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二、词语: ◎生词:
丑陋畸(jī)形
龇(zī)牙大鸣
滑稽
驮(tuó)着
唿(hū)哨
颠簸
歉疚(jiù)
鬃毛
牝(pìn)马
马驹(jū)儿
穹(qióng)庐
毡(zhān)房
倏(shū)忽
悲怆(chuàng)
后裔(yì)
兵马俑(yǒng)
◎词解:
安贫知命:安于贫穷的生活,知晓自己的命运。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当之无愧:能承受各种荣誉或称号,名副其实,一点也不惭愧。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马踏飞燕:东汉青铜奔马。◎名句: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史记刺客列传》)
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
三、课文解读: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两个场面。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
(二)内容探讨:
1、课文是怎样揭示巩乃斯的马的性格的?
——(1)比较;(2)以浓笔重彩,描绘了两幅巩乃斯马奔的壮阔图景;(3)展开联想,揭示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联系。(4)描写与议论、抒情并用。
2、说说作者的思路:
——比较引出——描写抒情——联想议论
3、按此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出各部分的大意。——①通过比较,指出“马”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②通过两个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③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
4、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壮烈。
7、在 +++++++++++++++++++++++++++++++++++++++++++++++++++++++++++++++++++++ 3-11差别》说课稿
《差别》说课稿
一、说教材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也充满了机遇。我们应学会如何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应对竞争,把握机遇。《差别》讲了一个普通而又意味深长的小故事:两个年轻人同在一家店铺工作,一个能够创造性地为老板做事,得到重用;另一个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得不到重视。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做人处事的启示。
文章结构严谨,丝丝入扣,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了两个年轻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办事风格,很好地表现了“差别”的主题。
二、说教法
教学时立足于教材,首先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书。让学生找出文中布鲁诺和阿诺德的不同表现的语句对比朗读,从而归纳出他们处理事情的差别的地方。可以通过通过对比朗读该部分,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会给他们带来什么不同的效应。从而让学生明白课文所要表达的道理。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更像文中的谁,学了这个故事自己有什么收获?以此来拓展和升华文章主题思想。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首先激趣导入,引发兴趣。以一个苹果的剖面是什么样的,引出人的思维是有差别的,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让学生自读自悟感知文本。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从而训练学生有目的的读书。读书时,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样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3-14山居秋暝
3-14《山居秋暝》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
○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
4、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王维的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二十一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的一个篇章。
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5、诵读指导,疏通诗意
○
1、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内容相配的画面,并同步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朗读诗歌一遍,并纠正字音以及指导如何读准节奏、语气语调。
○
2、学生依据注释疏通诗意,特别要弄清“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语法特点,再次朗读。
○
3、学生谈初读感受,自由评析,教师点评。
6、自主合作探究、品味鉴赏: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分小组展开讨论。○
1、首联交代了什么?
○
2、诗人写了哪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山中之境的特点是什么? ○
3、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么下笔说是“空山”? ○
4、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
5、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颔联和颈联的妙处。
○
6、苏轼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结合本诗颔联和颈联,谈一谈你的看法。
7、小结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一首山水诗,写了山中秋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表现诗人隐居山林,闲怡自适的心境。诗境空明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动与静完美结合。
通过鉴赏此诗,我们可以积累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先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感情基调,再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来解读诗歌,紧接着发挥想象、联想,抓住意象来把握意境,抓住抒情、议论性文字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旨,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8、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B.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当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
1、诗中用一个“____”字明写山野的“静”意,又用几个诗句暗写山野的静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典型句子。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闻雁 韦应物 寒塘 赵暇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诗都是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9、作业
○1背诵默写本诗。○2找出一首最喜欢的、又能体现王维创作风格的山水诗,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字数100字左右)板书设计
明月松林
山居之景(动静结合)
清泉岩石
山居秋暝 清幽 留(隐居)
浣衣之女
山居之人(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 3-17《念奴娇 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定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大纲要求: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
本词上片描绘眼前壮丽的长江景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的13个字,使人的视听受到强烈的震撼,仿佛使人回到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的年代。
面对此景,在词的下片中,作者很自然的发怀古之幽思,赤壁之战的英雄们出现在作者的脑海里。作者没有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少了;作者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况且诸葛亮没有英雄美人的故事。此外,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既不符合前面的雄壮的景物描写的特征,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
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只看好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寥寥13个字,写出了一个风流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明显,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读者联想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是壮志难酬的感慨,这是悲壮苍凉的无奈。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除了这种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还与这种情感在本词中得以充分表达有关。
这种情感依靠什么得以充分传达出来的呢?
一是借长江之景抒情,借壮阔之景抒悲壮之怀;二是借英雄周瑜反衬,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根据大纲要求和课文内容,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1. 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 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确立重点为: 1. 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 用典的贴切自然
确定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二、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一)教学过程 引入 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入
疏通文义
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2、学生翻译课文,正义
写景:赤壁景物
1、指导学生描绘出赤壁之景:绘声绘色
2、指导学生概括出景物特点:壮阔宏大
3、比较一: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明确写景的作用
咏史:英雄周瑜
1、周瑜形象的特点?风流儒雅,少年得志
2、比较二:把周瑜换成孙权或诸葛亮好不好?理解写周瑜形象的作用,体会用典的贴切
抒怀 作者苏轼
1、“人生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3、比较三:将本文与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比较,体会这种情感的复杂性。
4、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并适时进行情感和思想教育
归纳总结 教师设问:本文是怎样将写景—咏史—抒怀三者完美统一的?由学生来回答,并总结出鉴赏诗歌的两个要点,并板书
背诵全词 自由背后,再个人有感情的诵背
布置作业 将本词与其他“赤壁诗”作比较
(二)教法和学法
诗词的鉴赏离不开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发现异同,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孰优孰劣。所以在教法和学法上主要运用比较法,辅之以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等。
1.在分析景物描写时,设问: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通过比较,得出景物特点及写景的目的。
2.在分析咏史用典时,设问: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如孙权、诸葛亮、刘备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典的自然贴切。
3.在分析情感的抒发时,在提出“人生如梦”是否消极颓废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将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的《破阵子》与本词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本词情感的复杂性。
+++++++++++++++++++++++++++++++++++++++++++++++++++++++++++++++++++++ 3-17《雨霖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
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①诵读讨论法
②提问点拨法
③自主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我设计的导入语: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
(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
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
(三)具体赏析,揣摩名句
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这些景物(意象)所抒发的感情,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多个意象所构成的意境,深刻地感受到词中所弥漫的浓浓的离愁,从而对情景交融这一手法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这就初步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的典型景物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设计意图:情景交融这一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很常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找意象、分析意象特征和所包含的情感、赏析名句,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意境,更深刻地体悟到宋词婉约之美,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教给学生以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自己的赏析活动更活跃更丰富,更能体现出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独特个性。
(四)背诵(在完成课文分析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古语道:“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提高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实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
(五)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授之以渔”,并让学生及时有效地学以致用——为强化学生对赏析情景交融的方法的掌握,因此我就设置一道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读李华的《春行即兴》赏析这首诗的情景交融)
七、说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形成以下的板书,这个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完整的理解课文。)
上阙:冷清秋之景
离情别绪
归期渺茫
下阙:伤离别之情
前途黯淡
命运难测
八、课后作业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一个务实的语文老师应该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大量的历练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节课,我布置课外作业:请任选一角度,对《雨霖铃》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200字左右。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
+++++++++++++++++++++++++++++++++++++++++++++++++++++++++++++++++++++ 4-1《时评两篇•车队与红灯》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关注社会、反特权、倡导平等民主意识的精神;
2.学习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
3.学习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掌握时事评论的写法。2.难点: 概括段意的方法。※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摆谱(摆门面或摆架子)
习以为常(常常作某件事,成了习惯)
烙lào印
鸣锣开道(封建官吏出行时,前面有人敲锣要行人让路。现比喻为某事物的出现制造舆论)
肃静回避(严肃寂静,闲人避开)
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
一视同仁(同一看待)
二、课文研讨:
(一)研读课文,回答:本课关注了什么社会现象?(练习一)——“两会”车队以前可以一路绿灯,现在跟社会车辆一视同仁。
(二)全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请在书上找出。
——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谁遇红灯谁让道,事情虽小意义深远,体现的是交通法规面前无特权。
(三)请用提纲形式梳理出作者分析这一现象的思路。(练习一。做这题首先要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
1、教给学生概括层次大意的方法。
概括段意,就是从段落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其思维步骤是:首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地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常见的基本方法有:
①摘录归纳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是最简便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②分层归纳法。用多层归纳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要先分好一个段落的层次,再弄清每层的意思,然后归纳这个段落的大意。
③归纳中心句。有许多段落往往找不到中心句。其实,没有中心句的段落,仍然有个中心,它融合在字里行间。这就必须把中心归纳总结出来。
④缩句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段落的句子加以压缩,即压缩句子的次要意思。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添加或改写个别词语。
——
2、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4、在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必须遵守。(④缩句法)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单元导读对该单元的建议是:“学会鉴赏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文章的思想意义”。
根据课标、单元导读及对课文的深入研究,我首先分析出本文的如下6点教学价值: 1.情节安排,特点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情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高潮的出现非常
自然。
2.人物形象:贾府的主要统治者贾母、贾政、王夫人以及中心人物宝玉纷纷登场,他们的形
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3.思想主旨:封建正统思想与反封建思想之间激烈的斗争,揭露正统思想的虚伪和没落。
4.艺术手段: 学习本文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的方法。5.语言: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很有特色。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站在现代教育观的立场上看这件事,提高学生认识。
由于时间有限,上述教学价值难以在一堂课实现,为了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人物形象的分析、表现形象的艺术手段以及宝玉挨打一文所体现的思想文化意义定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其中挖掘思想文化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一个“打”字为核心,紧扣题目“挨打”两字,以“挨打”为发散点囊括整篇内容,设计了“宝玉为什么挨打”和“宝玉该不该挨打”,两大问题,通过“了解情节”、“分析人物”和“挖掘意义”这三个环节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如里的层次进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本出发,经过对文本的分析探讨,从而把握人物形象,最终发掘出隐藏在文本情节背后的思想意
义,即封建文化的腐朽与丑恶。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筛选法,激思法,问题导读法,探究学习法。教师通过有意义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进行小组探究性讨论。
四.说过程
上述基本设想在具体操作时,主要使用了以下几个步骤:
导入,由于学生已经阅读了部分《红楼梦》的资料,所以导入以介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为主,同时也简要复述前后文,引发学生兴趣。
环节一:了解情节(感性了解)
这一环节主要围绕两大问题展开,目的是让学生疏通情节,理清情节脉络,此处可以涉及到情节设置的特点,但点到为止,不展开分析。时间应短。
环节二:深入文本,分析人物
这一环节围绕 这一环节围绕文章的中心“挨打”展开,其中父子的矛盾是核心。“挨打”本身是一种冲突,这种冲突表面看来是父子矛盾,是父亲用他认为正确的方式教导儿子。但是这又不是一般的冲突,请学生结合《红楼梦》的前后文、结合贾政对宝玉以一贯之的教育理念,来讨论这种冲突的本质,那就是思想观念的冲突,是贾政与儿子不同的人生理想、政治观念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这种思想的冲突也不仅仅是这一对父子之间的冲突,贾政和宝玉代表的是一批人,是封建文化和反封建文化的斗争,是正统文化与非正统文化的斗争,贾政举起棍棒,本身就预示着这一文化的没落,何况他最后棍棒教训的失败?
拓展思考:请学生站在现代教育观的角度看宝玉是否该挨打,这里一方面将封建文化与现代文化作一对比,使学生对封建文化及其腐朽没落有更深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教育
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
五 说巩固
小结:本文情节跌宕起伏,矛盾纷繁复杂,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封
建思想与反封建思想不可调和的矛盾。
课外阅读:《红楼梦》
+++++++++++++++++++++++++++++++++++++++++++++++++++++++++++++++++++ 4-10《阿Q正传》说课稿
4-10《阿Q正传》说课稿
——鲁迅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阿Q正传》是高中
(1)小说深广的社会内容和阿Q精神的典型意义。
(2)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3)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
(1)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准确概括中篇小说的情节要点。
(2)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和现实意义。
(3)品味小说喜剧的外套和悲剧的内核这一艺术特色。(4)对小说深广文化内涵的整体把握和对教材的详略处理。
二、说教法
1、自读研读法。
学生对鲁迅的文章已有所了解。本文还相当有趣,因此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自我研读。并且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研讨的成果。教师适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也要把握好理
论指导的尺度。
2、导读法
在主人公的思想性上,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了解阿Q的精神本质。以及反
思自己或其他人身上存在的这种精神。
3、讨论法
通过课下的研讨,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互相置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启示。教师要设置好讨论题,设题要有一定的难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说学法
1、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鉴赏能力,使之对中国国民性有深刻的认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之后的反思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课时:6课时。
六.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领会文中语言和人物描写的方法。
六.小结板书 而是借题发挥,要敲诈阿Q,把他逼上绝路。
7.简要评价吴妈这个人。
学生自由评价,不做定论。
五.板书小结 们听阿Q说城里的孩子麻将叉得精熟的时候,他们的“赧然”,又表明未庄人盲目的自卑,会叉麻将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可他们不好意思,这又是国民中比丑的劣根性;下面的“凛然”“悚然”“欣然”三个词描写他们听阿Q讲杀革命党时候的心理表情变化过程,一方面对于发生在现实中的事如此隔膜,说明革命与农民的天然隔绝,另一方面“欣然”是说他们听完后觉得过隐,有些高兴的样子,又刻画出他们的麻木不仁的看客心态。这几个词,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一群麻木愚昧的看客,表明作者强烈的批判态度。
3.阿Q不再帮举人老爷的忙了,因为其太妈妈的了。听的人何以“叹息”又“快意”呢?
提示:叹息是因为阿Q不在举人家里帮忙,失掉一个攀附阔人的机会,实在可惜;而出于嫉妒心理,他们听说阿Q不再在举人老爷家里帮忙了,又感到高兴,心想你阿Q不配比我们好,所以心里又快意。这两个词深入地剖析了“听的人”的丑恶灵魂。
4.“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这些话说明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一个本已“睡着了”的人,当然不可能觉悟,嘛木愚昧之余,只能充当无聊的看客。
5.“阿Q,你还有绸裙么?没有?纱衫也要的,有罢?”联系前面妇女对阿Q惟恐避之不及的情形,分析“没有”“有罢”,说说此时妇女和阿Q的心态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
提示:前面的情节里妇女躲避阿Q,是因为受了赵太爷之流的宣传蛊惑,加以愚昧,以为阿Q真个是猎色的坏蛋。而到这里,她们又并不害怕阿Q了,是因为阿Q手里有东西,她们并不喜欢阿Q而是喜欢阿Q的东西。“没有”“有罢”表明阿Q以为自己地位提高了,这些女人都不在他的眼中,所以并不想过分搭理她们。这里,作者对妇女持一种讽刺态度。
6.“完了?”赵太爷不觉失声的说,“那里会完得这样快呢?”这刻画了其怎样的心态?
提示:赵太爷开始摆出架子,本来想贪小便宜却偏要做出个老爷的样子来,所以一开始说话想说得含蓄而有身份。可没想到阿Q说“完了”,他心里一急就“不觉失声”,露出了一个爱贪
小便宜的土地主的尾巴来。
7.“秀才听了‘庭训’,非常之以为然,便即刻撤消了驱逐阿Q的提议,而且叮嘱邹七嫂,请伊万不要向人提起这一段话”,此句中的“庭训”“撤消”“驱逐”“提议”是大词小用,庄词谐用,一方面刻画人物滑稽可笑,另一方面具有讽刺意味。像这样的词小说中还有不少,阅
读时注意找出一些并加以体会。
提示:略,学生找寻。
8.说说阿Q从中兴到末路的过程。
略,学生概括。
五.板书小结 了。这表明他对革命态度的不稳定性,对革命的不理解甚至误解。
4.将阿Q宣布革命后,赵太爷的“老Q”和赵白眼的“阿Q哥”与先前的“混小子”对比,揣摩一下赵太爷等人的内心世界,说说此时的赵太爷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赵太爷?
提示:此时的赵太爷是一个惶恐狡诈卑怯的“弱势”土地主。
5.阿Q的“白日梦”表明他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金钱、权力和女人。
6.老尼姑的“革过一革的”这五个字有何含义。
提示:表明当时“革命”一词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但又不理解什么是革命,所以老尼姑演绎说“革过一革的”,这是对革命的绝大讽刺。所谓革命,就是假洋鬼子和秀才的打砸抢罢了。
7.说说“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也相约去革命”这句话的讽刺意味。
提示:揭示两个反动人物“革命”行动的丑恶卑劣,意味深长。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势力与封建势力勾结起来夺取革命果实的史实。“情投意合”“革命”含有极大的讽刺意味。
8.阿Q与赵秀才、假洋鬼子虽“素不相能”,但都想到去静修庵“革命”,这说明什么?
提示:说明他们的革命动机都是十分低下的,无非就是找一些弱者来欺负一番,找一些封建主义的东西来革一革罢了。它让读者明白,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这样的人太多了。
二.板书小结本章内容:
6.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篇六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3.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8.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3.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14.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1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6.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8.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0.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1.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2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4.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8.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29.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0.蝉寒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6.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37.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8.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39.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40.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4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7.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48.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4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7.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篇七
语文作业调查问卷
设计命制:《强化管理以促进高中学生自觉完成语文作业方略的研究》课题组
执笔 郑玉琼
为了更好的了解重点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 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同学们作业的心理需求, 特设制了这份调查问卷。恳请每位同学认真填写或选择。
一.对语文作业的认识 (可以多选) ( )
A.语文作业是老师检查课堂效果, 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B.做语文作业犹如游山玩水, 潜泳其中, 其乐无穷。
C.语文作业做了跟不做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答案太不确定了。不如数理化作业简洁明了, 有味道, 也有成就感。
D.现在的语文作业设置, 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而且没有什么效果。
E.要是没有作业, 又能考出好成绩, 那该多好!
二.做作业的态度 (可以多选) ( )
A.专心独立完成。
B.不会的会查资料或请教。
C.经常复制他人的答案。
D.等答案发下来再照抄答案, 应付一下老师。安慰一下自己。
E.等老师讲答案。
F.有答案也不做。
G.看情况和心情。
三.完成作业时, 你把语文作业放在 ( ) 的位置。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E.第五
F.第六 G.第七 H.第八 I.第九 J.看情况
四.交作业时的想法是 (可以多选) ( )
A.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是学生的本职,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交作业是必须的。
B.作业做了就交, 没做就不教, 理所当然。
C.有时间也不做语文作业, 因为没有什么效果。
D.交了老师也没有仔细批改, 没有作用。
E.老师批改了也没有用, 因为自己不会去订正, 甚至看都不会看一眼。
F.作业太多, 语文作业最费神, 不想做。
G.语文作业反馈最慢, 迟点儿交也没什么。
五.对语文作业命题设置的评定或建议 (可以选择, 也可以多选。还可以主观答题) ( )
A.现在的作业能扣住考纲, 训练形式新颖, 认真完成的话效果较好。
B.作业设置的量恰当, 题型与高考题型一致, 这样有针对性。
C.作业设置全都改成选择题, 简单易做, 主观文字题太麻烦。
D.作业设置应该形式多样化, 以适应考试为准。
学生反映情况: (1) 作业做了和不做, 分考出来都一样。
(2) 语文作业还是分专题来得好!一次解决一块, 最后做几份综合题, 效果应该不会差。
(3) 这样较好, 每天一张, 适应了。
(4)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 要面面俱到基本不可能。作业应与课堂学习互相映射, 互为补充, 使其释放出更大的光和热。
(5) 应更有针对性, 不要做一些浪费时间又无意义又不感兴趣的内容。
(6) 语文作业要紧扣提纲, 可以掺杂一些开放题, 古诗文一定要老师讲过再做, 不欣赏老师没有讲就开始做新的试卷, 这样我会烦, 会不交语文作业。
(7) 多找些与现在高考相关的题型。且要适量!
(8) 干脆语文别学算了!
(9) 浓缩就是精华。
(10) 结合各种形式, 可以稍微减少点!
从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看到, 对语文的认识基本正确的占62%, 心态好的占78%, 认为应该交作业的仅占33%;而对语文认识不到位的占78%, 心态问题很大的就占了48.1%;语文作业无用论者拥有92.6%, 功利性思想者也占半数。可想而知, 语文作业的管理难度有多大!当然, 从学生的文字意见可以得出“语文作业的设置必须引起老师们的严重关注”的结论。
在现阶段, 语文作业已经被部分学生下放到边缘学科的位置上, 他们中部分人做作业的顺序是:数、理、化, 外, 政、史、地, 语。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顺序呢?还有部分同学, 完成语文作业非常困难, 多次催促, 个别谈话, 批评、鼓励, 什么手段都用上, 他仿佛刀枪不入, 又是何道理呢?
笔者经过多年观察、分析, 尤其是2009年9月至今进行作业登记管理以后, 对形成这一状况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 它要求掌握的点多, 面广, 识记的东西多, 训练能力也是各个方面都要具备。这是学生产生“语文作业做了跟不做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答案太不确定了。不如数理化作业简洁明了, 有味道, 也有成就感”认识的内部原因。从而形成了“语文作业最费神”的印象, 产生了“不想做”的想法。
除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琐碎特点和不确定性外, 语文作业的难于落实是一个重要原因。它的难于落实主要在于文字表述多, 内容繁琐, 涉及面广。即使命题全部是选择题, 要真正弄懂, 也要判断其每个选项的正误。老师批作业也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多快好省”。等到老师批好, 也已经是凉了的黄花菜。因为老师不能趁热打铁, 学生也就觉得语文作业拖一下不要紧, 等老师找过自己再做不迟。当然, 这只是客观原因之一。
第三, 现行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功利性的体制, 至少学生、家长、社会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要考试, 就一定有上中下之分;社会福利不优厚, 就业有好待遇和差待遇之分, 就一定存在竞争;有竞争, 就有“胜者为王”的现象;同样是花60分钟的时间, 做语文练习, 可能考到60分;做数理化练习, 可能考到80分, 你选择哪个学科?这是人们都能理解的原因。尤其现在上重点普高的孩子, 除了偏科的学生外, 都是数理化智商不低的, 既然有捷径可走, 为何不走啊!包括某些学校的排课, 也体现了这种功利思想, 就更不用说学生了。这也就是调查中的“语文无用论”占有92.6%的原因。
第四, 国家现状需要理科型人才。我们是第三世界, 是发展中的国家。只有把建设搞上去了, 富裕了, 国防强大了, 才不怕人。语文对于建设基本没用, 它主要是提高人的品质和素养, 应该说, 它是需要闲情逸致的, 但作为一个民族, 没有国语是肯定不成的。因为它是国人的精神, 民族的灵魂;换句话说, 语文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东西, 语文是要慢慢“品”的。数理化是自然科学, 相当于经济基础的东西, 它是简洁的, 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在当前, 外语都比语文重要——因为要向别人学习, 就得懂别人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 外语是强大之前、之中、之后都要用到的, 否则, 你如何了解强国或别国的发展状况?因此, 把学科特点与国家现状结合起来看, 当然选择先练数理化了。不然, 理工大学和学科占这么大的比例如何解释?今年浙江的文科一本线是591;理科一本线才551, 而大家都知道, 理科生是文科生的好几倍!因此, 我们也能想象一下学生的苦衷。
这是从大的方面说。形成语文困难生的原因也有来自内部的。其情形因人而异。
一种, 天生语文素质比理科素质差;后天又努力不够, 从而形成怕语文或厌语文的情绪。
二种, 天赋不差, 后天由某些外因形成。比如小学、初中、高中遇师不淑, 兴趣不再, 形成了漠视语文或厌恶语文的情景。我教过的学生当中, 就有3个人跟我说过“初中从没做过语文作业”“从高一就没有听过语文课”“小学老师不批作业, 都要学生批, 语文批得烦死人!”
三种, 由自身的原因形成。很多聪明的孩子语文不好, 不愿意做语文作业, 就是因为惰性或是理性不足或认识不足。他们的具体表现就是 (1) 惰性者:人聪明, 所有学科都不好。无论你用什么办法 (当然没有达到成功者所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那种境界) , 他都不理你这一茬。 (2) 理性不足者:喜欢的学科成绩好, 不喜欢的学科很差, 他们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喜欢的学科中去。 (3) 认识不足者则表现为学习态度时好时坏, 作业完成时有时无, 学习成绩时起时浮。
8.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篇八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解决这个重点问题。
一、常规课堂的补充——探究和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以前被动的让学生在题海战术里总结出题规律,到现在讲究以课堂为本,开展探究性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解题。可以说,新课程强调的探究和开放式教学更符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标准,对传统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让数学课堂变得不再单调枯燥,而是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们非常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解法,大家一起总结出这类问题的规律,学生们自己发现规律,就能记得更牢,把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研究过程的引导者,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思维的习惯,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大有裨益。数学语言可以从数学术语、数学符号、逻辑连接词等方面入手,围绕数学思想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潜质。例如,材料中所给出的条件是否都对解题有帮助,条件中是否含有某些隐含的极有价值的信息,是否有可能有一题多解的情况,如果有,哪一种是最佳方案。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思路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开辟新思路,对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本质有更全面的认识。另外,通过一体多解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例如,在讲授“函数的值域”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在大脑中勾勒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包括学生能够读懂数学符合,理解其含义;了解数学概念和属于,并且对于数学结论的本质有清楚的认识;学生能够灵活将旧知识与新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相结合,通过理论推理和论证获得新的结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发现其本质,并且对其中蕴含的数学模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数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实践证明,那些思维比较灵活且能够掌握数学理论本质的学生一般数学成绩都很优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抓好基础,在抓好基础的情况下拓展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创新
能力。
四、关注复习课的质量
孔子提倡学习需要“温故而知新”,几千年前的教育思想即使放在现在仍然不过时。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数学知识应该在学习后的三天内就开始进行复习,一个概念只有反复出现才能被学生记住,一种题型只要做了超过3遍以上正确率就能达到70%以上,因此,上好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复习课不单是要温习学过的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经验,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深化学习的效果,这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归宿。复习过程中暴露的学习过程中的缺漏,要及时解决,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复习课上,教师需要站在整个高中数学教材知识体系的高度来设计课堂,深挖教材背后的数学本质,精心组织习题,使复习课成为整个数学教学环节中的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凌德兰.新课改数学教师的角色变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23).
[2]王晓丽.新课改数学教学引发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 2010(5).
[3]张瑞杰.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4]郭红梅.新课改的数学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9(20).
[5]王和安.新课改数学教学误区及其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2).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的重点知识07-29
高中语文重点篇目07-31
高中语文教学的工作计划06-17
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06-30
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12-02
浅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07-07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11-21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10-14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12-02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策略论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