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2024-09-21

村级精准扶贫工作汇报(精选5篇)

1.村级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xx]8号)、《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年)》,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转变扶贫开发方式,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全力推进全市扶贫攻坚,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特制定《xx市实施精准扶贫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分别是新田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宁远县、双牌县、江永县,其中新田、江华两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宁远、双牌、江永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五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三类县。目前,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对口扶贫新田县,中南大学、省高院对口扶贫江华县,省工商局、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对口扶贫宁远县,省林业厅对口扶贫双牌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人防办对口扶贫江永县。其余6个县区和金洞、回龙圩两个管理区以及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扶贫开发工作面上扶持县、区(管理区)。“十二五”期间,省扶贫办批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441个,其中国定贫困村84个,全部在五个国家或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定贫困村298个,其中重点县231个、面上县126个;市定贫困村59个,全部在面上县区。6月,省委、省政府启动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省扶贫办、省财政厅批复我市高寒山区村57个,其中江华50个、江永7个。根据省扶贫办测算到我市的贫困人口,底,我市共有农村贫困人口688909人(含扶贫对象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为全省(640万)的10.76%,贫困发生率为14.8%。其中,五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380377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55.21%,其它面上县区308532人,占44.79%。

当前,全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岭山区,即新田、江华、宁远、双牌、江永、蓝山、道县、东安等8县和金洞、回龙圩2个管理区。这8县2区总人口403.26万人,总面积1718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6.7%,共有贫困人口529711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76.89%。南岭山区区域内的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高寒山区、岩石裸露区、水淹移民区、旱涝灾害多发区,自然条件恶劣,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脆弱,返贫现象突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低。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滞后,群众就医难、就学难、住房难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一区域是全市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和革命老区,贫困与民族发展问题相互交织,是新阶段全市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扶贫到村,规划到户,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基本要求,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全面小康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群众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模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全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市、县区(管理区)、乡镇(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攻坚负总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制定本辖区扶贫开发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扶贫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考核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实施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2.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有保障为重点,突出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保障好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生存条件。

3.部门协作,合力攻坚。按照中办发[20xx]25号、湘办发[20xx]08号文件的要求,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充分履行扶贫工作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4.创新思路,精准扶贫。将贫困人口作为主要对象,摸清底数,精准识别按照“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簿、一县一(档案)库”的要求,,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帮扶责任,构建全市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

5.落实责任,强化保障。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攻坚责任制,制定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将扶贫工作成就作为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领导年度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照中办发[20xx]25号、湘办发[20xx]8号文件要求,以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以新的机制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各方力量和资金投入,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集中在扶贫开发上。

6.注重实效,遏制返贫。深入实施产业扶贫,扶持发展增收产业,建立持续稳定的贫困农民增收机制。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竭力防止出现“脱贫快、返贫也快”的现象。

三、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与范围步骤

(一)基本思路

以贯彻落实中办发[20xx]25号)、湘办发[20xx]8号文件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的战略思想和各项政策措施,围绕实现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这个“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的总体目标,以五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市441个贫困村、57个高寒山区村(其中8个是国定贫困村、11个是省定贫困村)以及省新确定的“十三五”贫困村为重点扶持区域,以“市县领导联村指导、市县(直)单位联村帮扶、工商企业联村援助、机关企业党员干部包户脱贫解困”的“三联一包”为主要形式,坚持贫困人口识别到人、脱贫规划制定到户、项目资金安排到户、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力争全市扶贫开发工作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突破”。

(二)总体目标

通过解决贫困地区突出困难和问题,实现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大改善,公共服务保障大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贫困程度明显缓解。到20末,全市69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的14.8%降至3%以内,五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发生率下降至4%以内;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能力大幅提升。

(三)实施范围与步骤

1. 实施范围:本五年规划实施范围覆盖xx市所有贫困村、高寒山区村以及深度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其中产业开发扶贫覆盖所有贫困人口;整村推进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为84个国定贫困村、57个高寒山区村、298个省定贫困村和59个市定贫困村,以及省新确定的贫困村,覆盖贫困人口688909人。

2.实施步骤:xx市实施精准扶贫五年规划时间跨度从1月至年12月。20完成总任务量20%以上,-完成总任务量60%以上,-2018年完成剩余全部任务,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完成任务。

准备阶段:2014年1月-10月,主要任务是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建立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 :重点完成贫困较为严重的111个国定贫困村、高寒山区贫困村、省定贫困村的建设项目和脱贫任务,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重点完成99个国定贫困村、高寒山区村、省定贫困村的建设项目和脱贫任务,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完成90个国定贫困村、省定贫困村建设项目,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三年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验收。

:完成85个国定贫困村、省定贫困村建设项目,共带动脱贫人口约13万人,年末组织考核验收。

:完成剩余85个国定贫困村、省定贫困村的建设项目,五年共带动6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末组织五年规划实施验收。

四、工作任务与职责

根据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战略部署,结合我市贫困现状,将扶贫工作的重心下沉到村、到户,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针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考虑区域特色、贫困程度、扶贫缓急、承受能力等要素,整合力量,明确任务与职责,组织实施十一项到户到人工作。

(一)对象识别到人。

对全市农村扶贫对象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脱贫目标,并实行动态管理,为开展直接帮扶提供依据,解决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扶贫办、民政局、各县区政府。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下同)

1、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根据省确定到县区的贫困人口规模,严格扶贫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把全市688909人逐一识别出来,造册登记,录入全国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对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做到一户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簿、一县一库(档案资料库),着力构建全市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

2、因户施策,帮扶到人。依据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系统,逐一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脱贫发展计划,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量身定做”帮扶项目。

(二)生活保障到户。

着力解决贫困村深度贫困户和因病因灾致贫户的基本生存问题,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使贫困村中的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灾致贫或返贫对象实施特殊救助,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1、建立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把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作为确定农村低保对象的必备条件之一,对其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依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以维持其基本生存。( 民政局、扶贫办)

2、探索贫困户特殊救助措施。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对患病的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及时予以医疗救助。对因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性困难的家庭,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改善农村残疾人口的居住、托养等困难,不断提高农村残疾人口的生活水平。多方筹措资金资助贫困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的群体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政局、卫生局)

(三)就学保障到人。

按照勤俭办学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同时围绕集中办学和规模办学的思路,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保证贫困山区适龄儿童有学上、能上学、就近上学。到2018年末,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布局合理,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75%。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紧密。基本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没有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促进教育资源向贫困农村倾斜,开展名校长、名教师培育和名校托管贫困地区中小学、名师下乡支教活动,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人社局)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对现有1340个村小(教学点)的办学条件进行改善。2014年改善现有1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改善现有2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 20改善现有5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20改善现有70%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2018年全面改善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人口较多的建制村建设村级幼儿园,2018年末,每个乡镇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

2、实施贫困学生就学补助。政府出资,按一定比例对贫困家庭学生就读高中给予补助,就读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在国家给予补助的基础上,按规定纳入扶贫雨露计划给予补助。就读大专、本科以上学校的给予助学奖励。

(四)就医保障到人。

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促进贫困人口更加均等地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逐步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到2018年末,每个建制乡镇有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有合格医生,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

1、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覆盖面,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财政补助标准,调整和完善统筹补偿方案,扩大受益面,提高保障水平,使参合贫困人口得到更多实惠。到2018年末,通过精准识别出来的全市贫困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卫生局)

2、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贫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将危房多、条件差、不达村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优先扶持的建设重点,实施贫困村卫生室改扩建计划,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培训乡村合格医生,鼓励市、县医务人员到贫困村开展诊疗服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积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重点突出解决严重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有效降低贫困地区妇女儿童死亡率和患病率。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结合农村污染源治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到2018年末,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每个乡镇建好1所卫生院,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建有达村的村卫生室。(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

(五)就业培训到人。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举办多样化贫困农户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开拓新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整合全市的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定期的技能培训,增加贫困群众就业能力,逐步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到2018年底,实现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

1、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14-2018年,全市计划开展各类扶贫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1000期10万人次,通过培训,使全市每个贫困户均能掌握1-2门种植或养殖实用技术,为贫困农民从事种养殖提供技术支撑。五年计划开展创业培训500期12000人,争取全市所有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均能享受创业培训。(农业局、人社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商务局、移民局)

2、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每年以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直接受益为前提,以市场运作为基础,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目标,有计划地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到2018年,累计引导性培训1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进城农民工培训7万人次。(人社局、商务局、移民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农机局)

3、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帮助贫困户“两后生”到培训学校参加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五年完成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助学15000人。(扶贫办、教育局)

(六)住房保障到户。

以“改善和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和住房安全问题”为落脚点,重点关注“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农户,解决贫困农户无住房、住房不安全等问题。

1、解决无房贫困户基本住房问题。坚持自愿原则,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重点帮扶与一般帮扶同步推进。通过精准识别出来的农村贫困人口,对基本无投劳能力和自筹能力的危房特困农户,包括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及赤贫农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重点帮扶,优先考虑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特困农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和伤残军人家庭,每年重点帮扶户数不得少于当地农村危房改造总户数的25%,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伤残军人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占农村危房改造帮扶对象总数不低于40%。(住建局、发改委、财政局)

2、解决D级危房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各地方政府成立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按照标准核准危房,完成辖区所有D级危房入户调查工作,并张榜公示,分年度对D级危房贫困农户住房进行全面改造,切实保障农户住房安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安居”工程,重点抓好整村推进村贫困农户解决安居问题。通过精准识别纳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贫困人口,居住房屋为D级危房的,依照程序审核公示后,中央、省、县三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给予每户4万元补助,不足部分由扶贫、移民等部门依据各自政策另行予以补助,全部补助总额不得超过建房成本。各县区住建、扶贫、移民等部门要加强衔接,整合落实相关政策、资金和项目,切实解决好D级危房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房产局、住建局、发改委、财政局、移民局、扶贫办)

3、整合资源支持异地移民搬迁。整合发改、移民、国土、农开资金,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安置方式,探索实施不具备生存条件或脱贫成本过高的贫困村农户或散居户向相对集中的村寨就地或异地移民搬迁,确保其正常生产生活。(财政局、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移民局、扶贫办)

(七)安全饮水到户。

全力推进《xxx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加大建设资金投入,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详细规划和统一部署安全饮水到户工程,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贫困群众有可靠、安全、方便、达标的饮用水,基本解决贫困村中尚存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计划到2018年末,解决贫困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8万人,其中2014至20解决10万人,剩余18万人争取纳入“十三五” 规划,于-2018年解决。预算五年总投资14000万元。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结合各县区实际,按照“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100%乡镇驻地通自来水、80%行政村通自来水的目标,确定全市供水布局及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建管并重,让贫困群众喝上放心水。2014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30处,解决1.5万户共6万人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2015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20处,解决1万户共4万人贫困人口饮水不安问题。2016-2018年计划投资9000万元,兴建集中供水工程 90处,解决4.5万户18万人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水利局、发改委、卫生局、移民局)

(八)道路畅通到户。

按照《xx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村镇行政区调整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技术等级,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基本解决贫困地区路不通、车难行等问题。到2018年实现所有适宜通公路的建制村通公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制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80%以上。(交通局、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

(九)产业扶持到户。

以效益为核心,依托各地资源禀赋,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带动,积极扶持发展贫困地区增收产业。按照“财政扶贫资金70%用于产业开发,产业开发资金70%直接扶持到农户”的总体要求,探索发展土地入股、委托帮扶等形式,健全企业与贫困农户联结机制,提高产业扶持效应,扩大覆盖面。到2018年,全市441个贫困村、57个高寒山区村均形成一定规模、具有特色的产业,实现贫困县有龙头企业、贫困村有增收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项目的格局,促进和带动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突出效益和特色,按照建基地、扶龙头、育品牌、联农户的思路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扶持发展优质水果、烤烟、食用菌、蔬菜、药材、茶叶、油茶、楠竹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加快现有产业基地的更新改造,整合资金,完善产业基地的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对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优先扶持。健全企业与贫困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的登记和有序流转,在坚持依法自愿的前提下,引导贫困农户在承包期内有偿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以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企共赢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融资平台建设,探索撬动金融业、保险业参与产业扶贫方式,通过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农产品参与商业保险等方式,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提高风险保障程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筛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牌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国际质量控制体系认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开拓产销渠道,积极实施“农超对接”、“农餐对接”,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加快实现生产与流通的高效衔接。(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发改委、科技局、供销联社、农机局、扶贫办)

2、积极探索发展贫困村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充分挖掘xx舜文化、柳文化、瑶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等特色文化和良好的森林生态以及古村古镇古民居等旅游资源,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依托当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招商引资、合资、集资、入股等多种投资方式保障扶贫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实施,五年共扶持5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发改委、旅游局、文化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扶贫办)

(十)农村电力保障到户。

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提高贫困村用电保障。2014年实施281个村的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其中改造125个、完善156个;2015年实施268个村的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到2016年末,所有贫困村全部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到2018年末,100%行政村、98%以上自然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电力公司、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

(十一)文化信息保障到人。

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和数字信息建设。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设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18年,实现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采取购置、捐赠和争取上级文化建设项目等多种形式,不断补充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解决农村藏书陈旧、新书数量少、群众看书难等问题,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每个村至少确定一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统筹有线电视、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等多种形式,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到2018年末,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推进贫困村接通国家标准互联网,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到2016年末,已通电的贫困村,基本实现通宽带。(文广新局、发改委、财政局、经信委、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广播电视台)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五年扶贫规划实施第一责任人,各县区、管理区政府是五年规划的责任主体。各县区、管理区要把五年扶贫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二是明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具体抓。充分发挥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及时研究提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审定有关重大问题,制定相关资金筹措和计划安排方案,根据部门职责把扶贫开发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强化项目监督检查和工作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调度规划实施进度,研究和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重大问题;每年召开一次专题扶贫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和考核扶贫工作。

三是明确相关责任部门既是责任单位,更是落实单位。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落实五年扶贫规划的牵头机构,市、县扶贫部门为综合协调部门。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责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明确分管领导,把五年扶贫规划明确的任务和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并加快实施。加强与县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贫困村项目提前实施。

(二)加大资金有效投入。

一是稳定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任务要求,市、县两级财政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全面落实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优先确保扶贫资金的投入,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切实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以年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为基数,每年投入的县、村级财政扶贫资金增长速度不低于市、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二是有效整合各类资金。投向农村的资金都要按现行投资渠道,县为单位,整合投入,重点突出441个贫困村和57个高寒山区村及深度贫困村。各行业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的对口项目资金,各部门年度资金要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对口帮扶资金全部投入441个重点村的项目。加强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贴息贷款、涉农资金的整体作用,并最大限度将行业和社会资金实现有效整合,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创新财税、金融扶贫模式。认真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关于财政增投和税收减免措施,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贫困村的金融服务覆盖率,加强涉农企业、贫困农户与信贷金融部门的衔接沟通;放宽信贷准入,探索信用、联保、担保等多种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加大财政贴息力度,用财政贴息资金带动更多的金融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探索搭建政府主导下的扶贫融资平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形成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融资体制;积极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套使用办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企业、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构建扶贫办牵头,金融办、财政、税收等部门积极参与配合的金融扶贫工作模式,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四是保障扶贫工作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保障工作经费投入,确保规划正常有序实施。按照省里要求,各县区、管理区按照2014年识别的贫困人口7-10元的补助标准保障扶贫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三)完善扶贫攻坚机制。

一是落实“三联一包”机制,强化落实机关企业党员干部包户脱贫解困,进一步落实帮扶到户要求。市级领导、市直单位继续联系贫困村,机关企业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村“有劳动力、有致富愿望、缺资金、缺技术”的特别贫困户包户脱贫解困。突出抓好建设扶贫工作,健全干部驻村工作机制,确保每个国定、省定贫困村和高寒山区村,以及各地确认的深度贫困村都有一个帮扶规划,有一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有一套考核奖惩机制,真正意义上落实“工作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突出精准识别和分类指导,依据国家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对贫困群众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精确识别,建立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落实产业项目帮扶措施,做到“扶贫一户一策”。

三是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改进扶贫方法,丰富扶贫主体,促进扶贫工作单一由政府负责向政府补助、社会捐助、部门帮助和农民自助相结合的全社会多元化投入转变。以政府为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加大行业扶贫力度,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深入推进“光彩事业”、“爱心包裹”、“同心工程”等社会扶贫工作,鼓励和动员社会组织、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群众组织、海外华人华侨参与扶贫。形成专项扶贫开发推动、行业扶贫有序进行、社会各界力量支持“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

(四)严格考核奖惩制度。

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制订《xx市扶贫开发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大幅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的占比。将扶贫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市、县政府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组织一次目标责任考核;各级党委政府督查室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级各单位各地区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和不定期抽查。

二是严格奖惩措施。鼓励加快脱贫步伐,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与扶贫办制定对贫困县的具体考核办法,对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县区及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扶贫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年度任务完成情况不好的部门和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与任务目标差距较大地区和部门主要领导要进行批评问责。对年度任务完成好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在扶贫攻坚战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完不成任务的个人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并不得交流、提拔重用。

(五)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进一步抓好扶贫开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正、讲奉献、能攻坚的扶贫开发队伍。加大扶贫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有计划地组织选派扶贫干部学习研修、挂职锻炼;明确县区、管理区扶贫开发办公室机构编制,三、四类扶贫工作重点乡镇建立乡镇扶贫工作站,配齐配咳嗽倍游椋纳乒ぷ魈跫

>>>下一页更多“村级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2.村级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方案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及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为根本,扎实开展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确保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我局的精准帮扶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精准原则。广泛排查摸底,严格标准和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情况,精准确定帮扶对象,结亲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扶真贫”。

(二)坚持帮户原则。以贫困户为单元,对每个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开展结亲结对帮扶,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实行一定三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不走人,确保“真扶贫”。

(三)坚持发展原则。坚持扶志扶根扶本,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坚定发展定力,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落实改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致富项目,发展增收产业、寻找增收门路、提升增收能力,通过发展加快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三、帮扶内容

(一)改善生存条件。参与结亲结对帮扶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贫困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出行、吃饭、穿衣、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帮助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

(二)发展增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尤其要帮助发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续增收的产业,努力探索构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三)增强致富本领。加大贫困群众教育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将帮扶对象纳入各项惠民政策保障范围,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四)提高幸福指数。坚持物的扶贫与人的扶贫有机结合,将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与开展依法治村、文明创建、文化进村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新农村建设。把改善贫困村贫困户人居环境与提振精气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贫困地区“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神气”,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四、帮扶方式

(一)参与帮扶人员。颍上县地税系统所有在编人员(女同志年龄在50岁、男同志年龄在55岁以上除外)。

(二)结对帮扶对象。颍上县建颍乡二龙村,共计158户贫困户。

(三)结对帮扶时间。20XX年至20XX年,一定三年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

(四)结对帮扶方式。党组领导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中层干部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其余在职人员每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详见附表)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县局成立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协调各方面工作。(文件另发)

(二)整合扶贫力量。各分局、各股室要按照“城乡统筹、全面帮扶”的要求,实行“一对一”精准扶贫结亲结对帮扶活动,统一整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便民春风行动”、“公益志愿者活动”、“献爱心”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扶贫帮扶工作。

(三)落实帮扶责任。牵头贫困村的局领导班子和各分局、各股室主要负责人对此次精准扶贫“一对一”结对帮扶负领导责任,全县地税系统所有在编人员为定点联系贫困村和结亲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责任主体。各分局、各股室主要负责人要在县局精准扶贫“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按照活动方案要求精心组织实施,确保结对帮扶见实效。

(四)严格督查考核。县局将精准扶贫“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纳入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实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工作绩效考核。对帮扶工作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部门和个人,要严肃追究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村级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篇三

建机构。健康扶贫是政府脱贫攻坚任务链上致关重要的一环,是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系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此,xx市卫生计生委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扶贫管理中心,专职指导和负责各县(区、市)健康扶贫管理工作。

立制度。为保证全市健康扶贫工作有序进行,xx市健康扶贫领导组办公室制定了例会制度、督导制度、考核制度、汇报制度等,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不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县政府的目标责任制,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明对象。当前,xx市先将贫困人口中的因病致贫返贫人员作为政府扶贫攻坚的脱贫对象建档立卡,下一步将把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成员及计生特殊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健康扶贫对象,共同脱贫。

出实招。xx市统一制作健康扶贫医疗求助卡,免除医疗保障扶贫对象新农合定点医院普通门诊挂号费及诊疗费;建档立卡的孕产妇在县域内实行免费住院分娩;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由原来的8000降到5000元。

4.村级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篇四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督查情况汇报 1 ? ?

一、督查村的基本情况 ? ?

乡村地处公路通铁公路段 60 公里处,东与接壤,西与相邻,北与接壤。全村幅员面积 9.8平方公里,耕地 650 亩,田 302 余亩,地 348 亩。平均海拔 700—1160 米,森林覆盖率为 40%,年平均降雨量 1050 毫米,年平均气温 16℃,无霜期 270 天。

? ?

共有 4 个农业合作社 208 户,804 人,其中在外务工 267人。全村享受低保 24 户,2014 年精准识别扶贫户 48 户,154人,留守儿童 35 人,在校大学生 3 人。该村经济发展滞后,系全市出名的贫困村。全村年均总收入 300 万元,人均年收入 3340 元,2000 元以下贫困户 150 余人,90%收入靠劳务输出,产业特色不明显,种养殖业发展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无一处水利设施,相当一部分农户人畜饮水困难,全村没有卫生站,没有村小学,没有幼儿园。住居条件极差,大部分农户散居在高山上,加之 90%的村民隔河而居,交通极不便利,一部分务工挣到钱的农民到城区、街道、农家乐等地购买了房屋,仍居住在高山上,没有搬出来的则确属贫困农户,无力改变住居条件。

? ?

二、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 ?

(一)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到村的调查反映,县委、政府、乡党委、政府能认真自觉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精准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自觉把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地传达到村、组和农户。尤其是市委去年 12 月上旬精准脱贫电视电话会后,能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1”、“五个一批”和市委“六个不纳入”的要求,开好三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

? ?

(二)督查的贫困村脱贫思路清晰,脱贫攻坚目标明确。

? ?

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村按县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再次细化整村脱贫规划,细化贫困户脱贫规划和帮扶规划,为脱贫攻坚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子。

? ?

(三)部门用心帮扶,脱贫攻坚有了良好开端。

? ?

1、加强村“两委”阵地建设。

? ?

按上级要求对该村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改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 120平方米。达到“八有”标准,即:有

办公、会议、培训桌椅,有规范的党旗悬挂和“两委”牌子,有档案、资料柜,有党务村务公开栏,有各类规章制度,有远程教育设备,有宣传学习资料,有室外活动场地。建好群众文化和健身广场,面积达到 590平方米,配齐娱乐器材,共需资金 21 万元。

? ?

2、交通建设 ? ?

一是远期维修猪钻洞漫水桥 1 座,长 70 米,预算投资20 万元。

? ?

二是维修加宽从猪钻洞至村党组织阵地的村道路 5 公里,在原路的基础上加宽 1 米,预算投资 50 万元。

? ?

三是硬化村中心到 3 社产业园的公路 3 公里,预算投资135 万元。

? ?

四是新建并硬化从黄梁嘴到村党组织阵地的公路 3.8公里,预算投资 270 万元。

? ?

3、水利设施建设 ? ?

提前启动水务局规划的全村 5 处大堰 8200 米和维修堰塘 1 座,新建微水池 2 口,预算投资 180 万元。

? ?

4、土地整理项目 ? ?

对全村 1200 亩猕猴桃产业园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包括作业道和产业园的拉杆立线),预算投资 600 万元。

? ?

5、民生工程建设 ? ?

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土坯房﹚80 户,异地移民搬迁 46 户,预算投资 160.8 万元。

? ?

6、广播电视项目工程 ? ?

对全村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预算投资 50 万元。

? ?

7、产业发展项目 ? ?

新建三社猕猴桃产业园 500 亩,在猕猴桃产业园内配套种植中药材(折耳根)200 亩,改造核桃园 300 亩,新建核桃园 500 亩,培育养羊大户 10 户,养牛大户 5 户,预算投资 300 万元。

? ?

9、电网建设项目 ?

?

在全村实施低压变电器和农网升级改造,预算投资 180万元。

? ?

10、医疗卫生 ? ?

新建 100平方米甲级卫生站 1 座,培训 1 名以上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免费疾病筛查,预算投资 70 万元。

? ?

全村 2015 年—2020 年,共计预算投入 1980.8 万元。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

(一)产业发展滞后。村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无支柱产业,贫困户无稳定增收来源。

? ?

(二)基础建设落后。全村三社、四社无公路,无自来水。

? ?

(三)公用服务入户率低。村无村卫生站,无村文化室,通过中心医院援建才建成。全村所有村民饮水不达标,全村无宽带网络覆盖。

? ?

(四)村集体经济无收入,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

? ?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 ?

(一)认识需再深化。脱贫攻坚应充分发挥贫困户主动脱贫的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激发贫困户脱贫奔康内生动力;要把扶贫攻坚的利好政策交给群众,特别是要变过去财政资金无偿扶持变成有偿使用的基金,变资金为资本,变输血为造血。

? ?

(二)规划需再完善。贫困村的整村脱贫规划要与所在县(区)、乡镇的产业规划、基础建设、公用服务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与地方相关配套政策相对应,避免各自为政。

? ?

(三)措施再具体。如对贫困户再按“五个一批”要求,细化入户到人,把生产自救、产业发展放在县(区)统筹来抓,移民搬迁、新居建设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选择,不搞大包大揽。

? ?

(四)工作再强化。各级要把脱贫奔康作为我们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对建卡贫困户要宣讲到位、关心到位、帮扶到位,重点要突出。

?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督查情况汇报 2 ?

一、基本情况

? ?

1.领导重视,结对帮扶成效明显。全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后,各街道(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区直各单位主动落实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填写表册、宣传政策、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特别是区委宣传部帮助 3 户结对对象解决就业问题,区政协办组织捐款 10 万元帮助帮扶对象进行危房改造,区教育局组织机关及学校干部职工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 ?

2.台账规范,帮扶政策落实主动。各街道(乡)、区直相关部门严格扶贫工作要求,做到帮扶方案一户一策,扶贫资料一户一册。同时,主动落实行业扶贫政策。区农林局组织磨刀村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合作社,在建中村、磨刀村、麻布村实施农村饮水提质改造工程。区人社局组织开展就业扶贫、职业教育扶贫等项目,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贫补助项目落实成效明显。区卫计局全力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面启动贫困户一站式就医,已为 14 名因病致贫对象实行医疗救助。区工信局全面落实 4G 覆盖率、光纤通达等工作,科技人员联系贫困村开展服务工作成效明显。

? ?

3.政策宣传,脱贫退出意愿强烈。各街道(乡)结合《湖南省脱贫攻坚到户政策口袋书》、《湖南省脱贫攻坚工作手册》,以社区(村)主要路段和人口密集地带的公示栏为载

体,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发放口袋书、工作手册、设立政策咨询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

? ?

二、存在的问题 ? ?

虽然各部门单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工作不均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1.结对帮扶成效不均衡。抽查发现,部分帮扶干部走访存在敷衍现象,未深入了解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如区安监局黄慧琴、区司法局谢细元等结对帮扶责任人已上门入户 2 次,对其帮扶对象基本情况仍不了解。

? ?

2.行业扶贫落实不均衡。督查发现,区交建局负责的危房改造工作未在规定时间内启动验收,小额信贷完成额仍不足 2%,磨刀村扶贫项目麻磨路拓宽工程进展缓慢。

? ?

3.资料规范程度不均衡。督查发现,枣树村、滨湖村、胥家桥社区均缺少村支两委研究工作记录、村党员组长会选举村贫困户评议小组会议记录及参会人员签到册、村贫困户评议小组人员名单公示照片、村民主评议票决贫困户会议记录及评议人员签到册、村贫困户评议名单公示照片、村贫困户花名册等相关资料。区工商联在督查时未见任何台账资料。

? ?

三、后段工作要求 ? ?

1.要进一步完善资料台账。各街道(乡)及社区(村)要对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精准扶贫档案内容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查漏补缺,着力解决台账不完善、欠真实的问题。

? ?

2.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区扶贫办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 ?

3.要进一步强化行业扶贫。各负有行业扶贫责任的区直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确保行业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督查情况汇报 3 ?

一、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 ?

根据砖窑湾镇政府出台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和县人大制定的各项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上半年来,中心领导多次进村召开精准扶贫专门会议,并多次带领单位包扶干部入户走访,将整村困难和各贫困户实际致贫原因收集汇总,全体领导干部对所有汇总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集体商讨研究,制定出包扶村和每户的帮扶措施:

? ?

1、根据本村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中心购买 6 吨果树专用肥,总价为14000 元,给予本村 51 户贫困户每户发放苹果专用肥 3 袋。解决了他们在苹果产业发展中肥料短缺问题。同时也激励他们自觉、自愿投身于产业发展的信心。

? ?

2、街砭村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苹果种植业的方面,本村几乎每户村民都有 4—30 亩不等面积的苹果园,在我们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村虽然是一个苹果产业发展集中典型村,但真正懂的苹果树种植和管理的人员很少,为了能让广大农户进一步提高苹果园种植和管理水平,我中心专门诚邀县果业局多名技术人员为该村苹果种植户举行了一期苹果种植和管理方面的培训班,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苹果种植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的实际困难。

? ?

3、通过苹果种植技术培训的深入,我中心专门为本村贫困户每户购买苹果树修剪专用剪刀一把。

? ?

4、在对关路峁村组走访中,村领导和村民反映苹果园缺水问题,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带领包扶干部实地考察和外围调研,发现制约关路峁村民脱贫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苹果园灌溉问题,为了打通这一瓶颈,我中心高主任从本已紧张的工作经费中拿出 5 万元,用于实施关路峁村组的苹

果园灌溉工程,该项工程于今年 4 月底开始建设,现已完成工程量的 50%。

? ?

5、协调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工程队,拓宽街砭村所有苹果园生产道路。

? ?

6、积极协调县水利部门,修建王台村组跨河桥,解决该村组生产道路不畅问题。

? ?

7、根据贫困户王生满的要求,给予其成年母猪一头。予以解决该贫困户的实际困难。

? ?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

因我中心工作职能范围小,性质单一,在帮扶过程中一是因该村地处偏远,发展一直缓慢,整村存在的困难比较多,一时无法全部解决;二是村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更有一部分村民故意刁难,挑事闹事,使我们的帮扶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协调能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重大困难无法解决,如该村村委会办公驻地因多雨失修,于 2016 年塌陷,因重新修建费用过大,现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 ?

三、下半年打算 ?

?

1、积极与商场用工企业联系,解决需要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需求,增加他们的收入。

? ?

2、积极引导贫困户创业,并给予创业贷款的扶持,解决脱贫致富的长效办法。

5.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汇报 篇五

一、近两年涟源市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村级财务管理是农民最为关注的、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近两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一是推行村账乡镇代管,改革财务管理方法。自2001年xxx镇率先开

展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14个乡镇的400多个村实行了村账乡镇代管。在村账乡镇代管的过渡过程中,全市共清理审计出违纪金额52万元,退赔45万元。共处理遗留问题810个,代为结束旧账、建立新账的150个村,打好会计移交85个村,解决重点上访村28个。村账站代管后,各农经站认真督促各村强化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做到做一次账,实行一次民主理财活动和一次财务公开。

二是围绕规范化管理,开展了一系列财务活动。第一、搞好业务培训。市农经局编写了一本约十万余字的《村级财务管理》教材,内容涉及村级财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农村财务审计等,作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蓝本。并组织培训、学习和实施。第二、开展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知识竞赛。去年11月初,市里集中举办了一期“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知识竞赛”,有104个由各个乡镇挑选出来的村级财务人员和乡镇农经人员参加了现场比武,促进了规范化管理知识的普及。第三、全面实行年检年审。去年五月份,市里组织在全市逐村开展了一次检查与审计活动(简称年检年审),对基本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村发给进行登记;对有问题的村,指出问题,限期整改后,再进行登记;对较差的村,市里和乡镇进行重点帮助。在年检年审的过程中,发现并指出和纠正的问题1000余个,155个村限期整改,85个村重点帮助。第四、全市实行了三个统一:即统一印发了包括现金存款管理、开支审批、票据管理等十几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统一了村级使用的收款收据;统一了账务处理程序。第五、开展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建设。通过指导、辅导,全市按规范化管理标准确立了80个示范村。通过示范村建设,使我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全面走上规范化轨道。第六、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现已在七星街镇和斗笠山镇试运行,效果良好。

三是实行多种监督措施,逐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第一、审计监督。市农经局成立了审计组,各乡镇农经站都配备了审计人员,大部分乡镇的纪检、监察与农经站联合办公,开展农村财务审计。2004年,全市市乡两级共审计单位153个,审计出违纪金额共42万元,其中,侵占贪污集体财产10人,侵占贪污金额19万元,受处理人数5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逮捕的3人。第二、坚持民主理财,强化民主监督。全市有相当一部分村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搞得较好的如七星街镇还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会审原始凭证的制度,每次会审还作出了会审记录,及时提出会审中发现的问题。第三、认真搞好财务清理。民主理财小组或由村民推选的清账小组年末对村里的财务收支账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市里还对清理程序进行了统一规范。

二、xxx市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村级财务管理近两年虽然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由于经费、体制和农村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村级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地方领导较多关注的是增产和增收,发展和稳定,认为村就那么一丁点收入,没几笔账可作,没有大不了的事,因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排不上队,提不上位,有的乡镇仅安排1人兼职经管干部,根本无人无力去抓村级财务管理。待到问题积累成堆了,群众上访了,才去搞财务清理、整顿,而这些清理整顿工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查处村干部经济问题上,忽视了会计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而且查出来的一些问题落实兑现又不及时,群众意见大,致使财务管理一直走不出“乱了清,清了又乱”的怪圈。直到这次村委换届选举碰到村民为财务问题罢选的问题时,我们有的乡镇领导才有所觉醒。有的村主要负责人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无视群众的要求,不愿抓财务规范化和财务公开,土霸王主义,一方面引起财务混乱,另一方面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村作账不及时,不规范,甚至几年不作账,财务收支票据是大包包小包的包包账。有的审批制度不健全,无审批、无经手、乱支乱用的现象严重;有的票据管理不严,随意使用不规格的收据收款,造成混乱,混水摸鱼,贪污、侵占、挪用;有的村连续几任不移交,一任会计一包账,几任下来不见账,使村财务账目失去连续性等等。据模底全市有20的村未作账,有40左右的村作账不及时,不规范。今年斢换村会计的400多个村到目前为止,打好移交的仅100多个。

三是村会计业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村会计斢换频繁,换届选举斢,不符合领导心意的也随时斢,还有的把斢会计作为解决群众上访、处理干群关系的一种方法。导致一个会计搞一段,业务熟练了,又把他换了;换上新的人员又要从头学起。特别是今年换届选举,据模底全市斢换村会计480多人,占近60,且接任的较多是原任村主任,只知道作行政工作,根本不懂会计业务。村会计业务不熟,连账都不会作,财务岂不乱?加之今年财政部颁发了新的《村

会计制度》。新会计上任和《新制度》实施,培训任务相当重,而农经局苦于无经费,也不怎么好行动。今年举办了一期培训班,由于收了点钱,有钱的不愿来,无钱的不能来,结果到了40来人。

四是监督机制不力,管理不民主,监督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村未建立民主理财小组,有的虽然建立了,也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覆行职责。财务公开普遍存在不经常、不真实、敷衍了事的现象。农经部门审计监督职权有限,权威性不强。司法机关也往往在反映了较大问题时才介入,尚且重经济兑现而忽视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与规范及一些遗留问题的处理。

五是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土地征用补偿费等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使用和分配上的问题、乱支乱用的问题、很少公开和清算的问题,个别地方还存在贪污侵占,挥霍浪费现象。群众不放心不满意,意见较大。而乡镇往往碍于建扶单位的面子和有利于再次争取资金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采取捂盖子的办法,只讲好,不讲丑,引起资金管理混乱和农民群众上访。

六是村级负债不少,包袱沉重。据2002年有关数字显示,全市村级负债总额(不包括村办企业)达5000余万元,村平负债6万元。一方面由于盲目兴办企业,超前兴办公益事业和非生产性支出过大等原因造成负债;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历年因垫付农业税和乡镇统筹款而形成债务。往年的农业税和统筹款的上缴基本上是上清下不清,村里向上为了结清税费,将村干部的工资、乡镇给村里拨付的有关资金等等抵交,有的村甚至不惜采取贷款和高息借款垫交各种税费,给村集体增加债务负担。据测算,此项举债务全市约上1000万元。

七是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市财政未安排一分钱关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经费。市农经局的同志下到乡村搭车的钱都无着落,开个会搞个培训班都要村里带钱,要带钱的会和培训班是到不齐的,达不到目的。有的乡镇不仅不安排工作经费,反而将农经站人员分流,与财政脱钧,分配创收任务,甚至要求经管站保自身的工资,致使经管站人员无暇顾及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市农经局布置的工作任务往往是一纸空文。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各级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农民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许多有利于“三农”的政策相继出台。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进入新阶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村级财务同时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尽管有收入的村不多,但随着经济发展,一方面要求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另一方面也要用好政策方面的村级资金。如扶贫资金、农业开发资金、土地征占的补偿金,转移支付资金和一事一议资金等,还有村级负债问题、村集体资产管理、村企业产权改革、城镇化中村改居等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如何维护农民和集体合法权益的问题。不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农村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就要受到影响。因此,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解决当前农村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是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也是搞好农村基层民主的要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是财务公开,农村财务与农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广大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一项工作。因此,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决不是简单地记个账,填个报表的问题。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的各项制度是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因此,各级领导应予重视,各级财政应予支持。

2、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健全农村财务管理机构,培训农村财会人员。一是要健全乡镇机构,乡镇农经站要按要求配齐力量,明确职责。每个乡镇要安排3——5人专管村级财务工作,不驻村,不搞中心工作,不定创收任务,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村会计要培训发证,凭证上岗。市乡两级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对今年新上任的村会计全面系统地培训一次。

3、健全农村审计机构和职能,强化审计监督。建议市政府出台一个加强农村审计方面的文件,明确农村审计的机构以及审计范围、任务、审计程序及职权、奖惩等,提高农村审计的可操作性、权威性,促进农村审计落到实处。同时,建议财政安排一定的审计工作经费,用于市乡两级开展审计工作。

4、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管理与监督。建议市里出台一个“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村务公开”的相关文件,作为一项硬性规定,要求各村都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按时审核清理本村的财务收支账目。并将审核清理结果和财务状况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在村务公开栏中公布,切实做到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5、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扶贫资金、项目开发资金、土地补偿费、转移支付资金和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一是市政府要出台有关管理办法,加强对这些资金的管理。二是要对现有的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既保证资金安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又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消除不安定因素;同时还有利于今后加强对这些资金的管理。

6、模清村级债务底子,强化消赤减债工作。村级负债到底有多少,特别是农业税尾欠挤占村集体资金数量有多少,到目前没有十分具体的依据,据农经局审计一个几百人的村,就垫付了资金2万多。为了澄清底子,有利于政府决策,建议对村级负债进行一次全面的模底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7、继续搞好村级财务年检年审,强化有效的监督措施。村级财务年检年审是市农经局牵头,逐乡镇逐村对村级财务进行一次检查与审计(有统一的标准),合格的予以登记,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或不予登记。去年市农经局进行了一次,效果较好,发现和及时解决了不少问题,同时对未作账和不及时作账的村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年检年审是一项有效的村级财务监管措施,要继续坚持下去,从去年开展的情况看,有的乡镇领导认识不足,有的村不配合,今年要加大力度,务必搞好搞彻底,保证每个村都接受年检年审。

8、认真搞好“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建设”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成效。今年市政府以“涟政办函[2005]69号”印发了《涟源市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市农经局与各乡镇已调查拟定了重点村102个,对这102个村实行培训、指导、辅导,按照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要求,最后确定80个村作为示范村,发给证书和牌匾。通过示范村的辐射和带动,推动全市的村级财务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具体,要求较高,需要各级加强领导,各部门加强配合,财政予以支持。

上一篇:班主任交流材料实用下一篇:部编本一年级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