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精神意义之我见

2024-09-18

学习雷锋精神意义之我见(共12篇)

1.学习雷锋精神意义之我见 篇一

雷锋精神之我见

在三月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万物吐露出芬芳之时,我们不仅会想起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雷锋,他是我们做好事,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是的,雷锋叔叔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然而,对于曾经一度将雷锋精神引以为荣的中国人来说,雷锋精神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了。在“时间就是金钱”成为至理名言的当今社会,即使有人做了好事也成为一种炒作,一种交易,甚至是某些人骗钱害人的手段。雷锋精神,难道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在这美好的春季里,我似乎看到了雷锋精神的再现!我们学校高中部的学生李应铿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他在当今看似无人情的社会里面,为我们诠释着雷锋精神的意义,也可以看见雷锋精神在这一时代的学生心中得到了传承,传遍了我们的校园。也许,很多同学会认为:“雷锋精神,只不过是形式而已。”“雷锋精神早已过时了!”其实不然,雷锋精神是发自内心的。在我看来,只要有你我的参与,雷锋精神,一定会发扬光大„„

在日常生活中,助人为乐的事情随处可见;在校园里,经常有同学们自觉捡起地上的垃圾„„这,就是雷锋精神。从中,你又是否找到了雷锋精神的真谛呢?

实质上,雷锋精神就是从平时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真心待人,并且持之以恒。学习上,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为贫困灾区的失学儿童出一分力;扶起摔倒在地的小同学„„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发扬着雷锋精神,都在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幸福。

只要把爱的春风送给别人,美丽的笑容就会常驻人间。轻轻拾起地上的纸,悄悄擦去课桌上的灰尘,静静走入庄严的会场,甜甜把微笑带给他人。

李应铿同学的事迹,也许只是生活中很平凡很平凡的小事。只要你愿意,你也能办到。

就让我们呼唤雷锋精神,把它发扬光大,扎根于我们心中,让爱充满整个校园,温暖同学的心间„„

相关链接:李应铿同学是我校高中部学生,于寒假期间拾到一个有几千元的钱包,并想尽办法归还了失主,并且不留姓名。

2.学习雷锋精神意义之我见 篇二

带着这个问题, 笔者在所在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64.7%的学生认为雷锋这个名字感觉很遥远, 但若仔细回忆, 还是觉得很清晰的;41.8%的学生认为虽然现在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提到雷锋, 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仍然需要发扬, 其中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 现在虽未明显提及雷锋精神, 但平时生活中自觉做一些助人为乐的小事, 就是在学习雷锋, 只是没有明确提到雷锋而已, 也不需要提, 做一些好人好事是应该的。32.4%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现在提倡反应甚微;28%的学生明确表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

从以上调查中, 我们不难看出:在高职生中, 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雷锋精神没有过时的, 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现在是否还要继续学雷锋感到很茫然。许多学生之所以感到茫然, 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认识到雷锋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进而忽视其与时俱进的特点。

雷锋精神, 顾名思义, 就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 以雷锋身上所表现出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等精神为基本内涵的,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文化精神。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的程度更高, 始终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 职业素质必将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 强调雷锋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必将对现今高职职业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一、新时期学习雷锋精神的意义

(一) 雷锋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江泽民同志曾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也曾强调指出:“要继续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光明日报》也曾发表专题文章指出:“40年来, 雷锋精神以其旺盛的生命力, 抵御风雨, 跨越世纪, 以极大的凝聚作用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中, 激励着亿万人民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道德传统中一朵亮丽的奇葩。雷锋那种一辈子跟党走的远大理想,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倡导的价值取向;雷锋那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优秀品质和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钉子”精神,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树立的工作态度。总之,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学雷锋活动正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

(二) 雷锋精神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

广泛的群众性, 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雷锋精神源于时代, 但它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越了时代, 雷锋精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雷锋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坚定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雷锋精神中最大闪光点就是“爱”, 雷锋把人性中至善的一面提升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工作充满着无私的感情, 并为之奉献自己的一切, 雷锋以他的爱心升华了善意, 以他的奉献弘扬了美德, 也因此得到了人民的尊重。坚定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时代风尚, 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2. 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

虽然时代发展了,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是我们依然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市场经济需要节约一切资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仍然要为国家的前途和未来艰苦奋斗。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务必”中, 就有对此的最好诠释。因此, 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也必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3. 顾全大局、克己奉公的主人翁意识。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 个人越来越离不开群体, 整个社会结成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 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形成“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社会道德环境, 有利于强化人们的群体意识、整体意识和服务意识。现在国内外各家大中型公司和企业都把员工的敬业精神、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摆在日益重要的位置, 提出“木桶理论”等重要思想即是很好的例证。因此, 在新时期继续弘扬顾全大局、克己奉公的主人翁意识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4. 助人为乐、和谐融洽的社会风尚。

如果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螺丝钉”式的岗位精神是普通公民应恪守的职业道德, 那么舍己为人、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则体现了雷锋的不平凡性和崇高性。随着社会文明的进一步提高, 势必要求越来越多的人们学习雷锋精神的崇高性的一面。乐于助人的核心是社会责任感, 加强社会责任感, 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 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建立的新型人际关系,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雷锋精神的新时代践行

雷锋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那么在新时期, 作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实践雷锋精神呢?

(一) 转变实践观念

雷锋精神的提出是特定时代和政治的产物。如今时代不同了, 若仍一味对先进人物进行拔高, 不但反应甚微, 而且不利于学生向他们学习。学雷锋精神, 就是要学其实质, 而不是走形式。我们现在的学雷锋活动有两个致命弱点:其一, 提倡的东西不能深入人心;其二, 活动时间短暂。这样一来, 就会出现雷锋“三月里来, 四月里走”的情况, 甚至只出现在3月5日那一天, 而且活动形式单一。这不但不能净化人们的心灵, 还会助长形式主义的泛滥。

学雷锋活动不是简单而生硬地模仿雷锋的一言一行, 而是有必要超越雷锋精神的具体时代限制, 学其精华和灵魂, 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弘扬雷锋精神。

(二) 丰富实践内容

新世纪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对于青年一代的在校高职学生而言, 一方面, 向雷锋学习, 就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把对个人发展的追求融会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中去, 融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乐于助人, 自觉奉献;要做一个自强不息、勤奋学习的人, 奋发向上, 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的锐气。另一方面, 向雷锋学习, 就是要把学习雷锋精神贯彻到自己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去, 即“岗位学雷锋”, 把学雷锋的积极性引导到立足本职工作、坚持岗位奉献上来,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不断强化群体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教育。

(三) 创新实践形式

实践活动形式的单一化是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极大障碍。通常情况下, 每当3月5日到来之时, 义修、义诊等大大小小的活动接踵而至, 而且来的快, 去的也快, 不仅不能使服务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还会越来越不得人心。

所幸的是, 在最近几年里, 随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对此做了许多努力, 出台了一些政策, 使全国各地学雷锋活动形式逐渐多样化, 掀起了学雷锋新的高潮。青年志愿者、义工等群体的兴起, 可以看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雷锋活动的深化和发展。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学雷锋活动需要更多不断的探索。雷锋精神需要在新的历史舞台上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创新的实践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作为新时期的高职学生, 应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积极进取, 奋发向上, 使雷锋精神真正成为开拓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张湘涛.论雷锋精神的道德魅力[N].光明日报.2002-3-5.[1]张湘涛.论雷锋精神的道德魅力[N].光明日报.2002-3-5.

[2]王联斌.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3-3-4.[2]王联斌.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03-3-4.

[3]周银校.学习雷锋弘扬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3-3.[3]周银校.学习雷锋弘扬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3-3-3.

[4]张雄.当代大学生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4]张雄.当代大学生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3.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 篇三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  现实意义  为人民服务

一、把学雷锋与树立核心价值理念结合起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去激励广大青年建设小康社会,要像雷锋那样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中去。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在学习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以钉子般的挤劲和钻劲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雷锋,就要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就在于雷锋始终立足实践,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崇高的道德追求转化为具体的道德实践。1962年,雷锋逝世后,毛泽东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实际上,这就是讲的雷锋精神贵在坚持。这就启示我们,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必须把实践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知行统一,不仅把雷锋精神熔铸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而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把学习雷锋精神与学习当代“雷锋”结合起来

雷锋是一个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说过:“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 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这是雷锋对共产主义忠诚信仰的鲜明表达。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雷锋精神的精髓。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引领下,雷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

在服务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雷锋把服务人民、无私奉献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他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这是雷锋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

当前学习雷锋精神,就应学习雷锋热心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服务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雷锋对待事业和工作有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他说过:“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美丽动人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近半个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雷锋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传承弘扬,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新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从 “二离桑梓独恋雪域” 进藏十载献出宝贵生命的孔繁森,带领人民治理沙化“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的焦裕禄,到坚守“爱心之路”的深圳义工丛飞,到把雷锋道路作为人生选择的“当代雷锋”郭明义,放弃保研机会去大山支教“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的徐本禹,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行进中,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心灵旗帜。

三、把学习雷锋与当今时代实际结合起来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思想观念日益多元,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凸显,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处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关键时期,我们更加需要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更加需要处处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更加需要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

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弘扬雷锋精神,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唤、文明进步的坚实阶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要求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正是党中央科学分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新形势、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就在于始终与每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精神需求相对接。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需要不断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以引导人们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上;就是要大力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以激发人们思想道德热情,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失范,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引导人们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 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6年8月第1版.

[2]殷宏楼 周建超.形势与政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第2版.

[3]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版.

作者简介:

4.学习雷锋之我见 篇四

三月,春天再一次来到神州大地,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春天的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美丽、安好、蓬勃向上的画卷,在举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时候,在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时候,有一个名字因为时代所需,而再一次被我们呼喊的更加高亢、嘹亮,“雷锋”一个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而形成的合格公民的丰碑,而“雷锋精神”也越来越得到这个时代的需要和青睐。

今天我们提倡向雷锋同志学习,绝不仅仅只是提倡我们在三月里做几件好事或者多做几件好事而在三月之后完全忘记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是要在更多的人心中播下一粒奉献的种子,助人为乐的种子,之后让这粒种子破土发芽,成长壮大,最终更多人都能具有奉献意识和助人为乐的意识。有人曾经调侃我们目前“对于雷锋精神的呼唤”时说,每年的三月初“雷锋”会伴着春天的脚步姗姗来迟,而在三月末“雷锋”又悄悄的不辞而别,我想这种说法应该真实的反映了我们当前学习雷锋精神的状况。

今天我们提倡做新时代的雷锋,并不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新时代白求恩,而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有一种“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生活态度和理念,要在全社会汇聚成一股人人向善的强大的“正能量波”去冲击和影响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在2013感动中国人物中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小女孩,她的生命只有短短的12载,然而她的善举却足以深深震撼每一个身处这个时代的人的内心,她就是被誉为“最美女孩”的广西姑娘何玥,在何玥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并且极力说

服自己的家人实现自己的遗愿,还有她生前在生活中也个极富爱心的女孩子,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曾让父母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却要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我们且不说一个12岁的女孩子在面对死亡时的那一种坦然有多么的令人敬佩和尊重,就她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善举和在弥留之际的决定和愿望,足以让我们为之震惊和汗颜,让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我国当代诗人臧克家曾经在纪念鲁迅的诗作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在当下这个呼唤真善美的时代,何玥必将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之后也将影响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今天我们需要向雷锋学习,并不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所存在的真善美的一种否定,而是社会文明的发展迫切的需要大力的惩恶扬善,需要一种更新、更高要求的公民素质规范来涤荡一切社会的阴暗面和污浊点。2012年在中国教育界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她在一次意外交通事故英勇的保护了自己的学生,而自己却被客车碾压,最后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却永远的失去了双腿,她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杏坛楷模,是新时期为教育界树立起的又一座人民教师的丰碑。前不久在古都长安有着这样一位出租车司机,他拾巨额现金而不昧,被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他就是张龙,为古城西安再一次吹响了拾金不昧的时代最强音。还有近日在珠江中舍己救人的武警郑益龙……我想每天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里都发生着这样感人涕下的事迹,他们的身上不正体现的是我们这个社会上的至善至美吗?他们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呼唤的新时代雷锋吗?

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需求日益提高,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依赖于我们的精神需求的提高和发展,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文明社会。我们所倡导的学习“雷锋精神”,正是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积极的融

入到这个和谐社会构建的大潮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更好的生活和发展。

我们是这么一群满腔热血的新生代,在长辈给我们冠以叛逆、不逊、少不更事、年少轻狂等等标签的时候,我们依然我行我素;我们用特立独行,激情与梦想诠释着新生代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出生在盛世,成长在盛世,就注定了我们一定要为这个盛世的文明进步推波助澜;我们见证了祖**亲的迅猛发展,又与祖国一起承担和迎接未知的挑战和灾难……这就是我们,一群面向世界,视野开阔的新一代,让前辈们且疑且惑,且惊且叹的新一代。

然而,当下的时代,又是一个让我们困惑不解、苦苦挣扎的时代:人心不古、功利之风使得人与人之间缺失相互的信任和理解;铺张浪费,公款吃喝不差钱,贪污腐败,给这个人人向往真善美的社会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往往我们主动的善意之举会被别人误解为是我们另有图谋,居心不良;往往我们在准备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时畏首畏尾,而当我们面临别人、陌生人主动而友好的帮助时往往也心生疑虑,也怀疑他人是否居心叵测……我想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当我们高呼雷锋精神之时,我们不禁会问:有些情况下倘若向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南京彭宇案”会不会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如果不去帮助他们,那么我们新一代的文明进步又从何说起,社会的文明进步又体现在什么地方?

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捐献器官的何玥姑娘、我们也做不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做不了拾金不昧的“的哥”、也做不了舍己救人的英雄郑益龙……但是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个座,不随意乱扔垃圾,尊敬师长,爱护小孩……也许我们能做到的仅仅是他们的十分之

一、百分之一,但我们总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和牺牲,于微小处赢得他人尊重

5.学习雷锋精神意义之我见 篇五

畏之我见

心存敬畏就是内心对于某事物有着尊敬甚至畏惧的情感,它不仅是一种心怀神圣的尊敬和惶恐,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生活的理念,而且也是一个人的为官之道、为人之道。古往今来,从周公的“一沐三抓发,一饭三吐哺”到召公的“甘棠听讼”;从孔子的“君子以恐惧修省”、“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到近代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曾国藩的“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等等,就充分说明了心存敬畏理念,可以说,心存敬畏一直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追求的为人为官的一种崇高境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税务干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税收工作严峻形势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广大纳税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面对纪检监察机关、行政机关、公检法司、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监督力度的加大,面对整个税收工作时时处处存在的税收执法风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心存敬畏呢?作为一个税务干部,心存敬畏是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项党纪党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防控和杜绝税收执法风险,深入推进依法治税,推进税收现代化,和全国人民一道共筑“中国梦”的坚强保证。

一是要敬畏党纪政纪

敬畏党纪政纪,就是要敬畏党章、敬畏党纪政纪、敬畏党的政治规矩。党章是我们党的总章程,是党内的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规范要求,也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准则,更是制定党内其他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依据所在。党纪政纪是先于、高于和严于法律的对党员干部的刚性约束。党的政治规矩,是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的不成文的自我约束的规矩,也是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是党的生命线。为了使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仅仅用八条、309个字,就规定了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廉洁自律规范。同时,《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又以大量的篇幅规定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规定了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规定了哪些行为要受到政治纪律处分、组织纪律处分、廉洁纪律处分、群众纪律处分、工作纪律处分和生活纪律处分,怎样处分,并且对纪律处分的适用范围、运用规则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只有敬畏党纪政纪,才能充分发挥学习了解和遵守党纪政纪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只有敬畏党纪政纪,才能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让纪律立起来、严起来和执行起来;只有敬畏党纪政纪,才能自觉遵守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各项纪律,真正做到让纪律通上高压电,做到令行禁止;只有敬畏党纪政纪,才能自觉树立政治意识、团结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彻底杜绝一切影响党的思想统一,破坏党的安定团结,损坏党的形象的现象发生。

二是要敬畏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依法治国最重要最基本的规矩,是全国人民必须遵守和执行的法律规范。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税务干部,更要敬畏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否则,就会在不自觉中走违法犯罪道路,成为人民的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94条内容,就有近30条涉及对税务干部违反规定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处分或责任追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70多种罪行中,就有近30种约束税务干部违反规定的税收执法行为的罪行。难道你不害怕吗?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只有敬畏法律法规,才能自觉树立法治意识,严格依法行政;只有敬畏法律法规,才能遵守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坚守最基本的行为底线,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只有敬畏法律法规,才能真正做到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杜绝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三是敬畏权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也是一切权力包括国家权力的最终。我们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不是由一级级组织、一级级政府授予的,而是人民赋予的,理所当然地应该用来为人民服务,并时时刻刻接受人民的监督。谁如果不是用来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为少数人服务,人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将这种权力收回去。从共产党来说,掌权,执政,无非就是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执政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所以就必须受制于人民;国家的权力归人民所有,所以就必须服务于人民。尤其是我们税务干部,绝不能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绝不能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当做私权私器,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设租、寻租和招租,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进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绝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因此,我们只有敬畏权力,才能在使用权力过程中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只有敬畏权力,才能带头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的理念,自觉学会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为真正“懂规矩”的人;只有敬畏权力,才能懂得感恩与感念,懂得感谢周边的人与事,懂得珍惜权力、慎用权力;只有敬畏权力,才能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是敬畏作风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其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直接与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联系在一起,与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联系在一起,与人心向背联系在一起。人民群众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一个干部工作的好坏,最直观的就是看党的作风,看干部的作风,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否以实际行动体现党的性质宗旨。总书记曾经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短短二十个字,就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中国式好干部的基本标准,饱含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盼,是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的“信条”和“守则”。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民服务是好干部的为政之道,勤政务实是好干部的履职之要,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成事之基,清正廉洁是好干部的正气之源。我们只有敬畏作风,才能在工作中彻底杜绝知行不

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落实不力、工作疲沓的形式主义作风,彻底杜绝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跑官要官、任人唯亲,唯我独尊、自我膨胀,不负责任、不敢担当,吃拿卡要、与民争利,表里不

一、纪律松懈的官僚主义作风,彻底杜绝思想空虚、精神颓废,慵懒松散、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迷恋特权、弄权贪腐的享乐主义,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生活奢华、骄奢淫逸,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奢靡之风,时时刻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好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五是要敬畏道德伦理

道德伦理在我们依法行政过程中,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尤为重要,这往往是容易被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疏忽的最根本的底线,许多贪官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深渊,就是因为突破道德伦理底线导致的。我们只有敬畏道德伦理,才能永远坚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的理想和信念,提升我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只有敬畏道德伦理,才能激起我们去追求信仰之光,成就奉献之道,培育服务之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理想信念的传承者,做共产党人精神高地的坚守者;只有敬畏道德伦理,才能通过对先进典型地学习教育,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避免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变形,纸醉金迷,堕落腐化,生活靡烂;只有敬畏道德伦理,才能保证信念不动摇、诚信不缺失,杜绝品行不端、低级趣味和权色交易等败德缺德坏德情况,真正敬畏父母妻儿,珍惜家庭,珍惜事业,珍惜前途,算好家庭账,经济账,前途账,事业账,人生账,廉政账,慎独、慎微、慎初,不敢胆大妄为或放纵自己,才有时间去为民服务,造福民众;只有敬畏道德伦理,才能时时刻刻牢记党的宗旨,恪守岗位之责,为党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是敬畏监督

6.雷锋精神的教育意义 篇六

——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有一个名字家喻户晓

有一个名字永垂不朽

有一个名字能擦去寒冬

有一个名字能放出光芒

有一个名字抵得上一面旗帜

这个名字,就是雷锋!

四十余年来,他的精神已教育了几代人,规范了几代人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他助人为乐,教育我们要向身处深处难境之人伸出援手;

他敬业爱岗,教育我们坚守岗位,努力做出业绩;

他自强不息,教育我们要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他吃苦耐劳,勤劳节俭,教育我们要热爱劳动,并珍惜劳动成果;

他团结同志,诚实守信,教育我们与人交往要言而有信,团结友爱;

他求真务实,锲而不舍,教育我们对事要认真,并负责到底!

他是革命的傻子,是人民的勤务员,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是否具有雷锋精神呢? 在大学里,学校会经常组织义务劳动,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切实奉行雷锋精神,不仅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在劳动中锻炼身体,还可以使我们在劳动中收获友谊。此外,学校中还有校服务队,院服务队,以及临时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队,他们任劳任怨,为学校自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的时间就和精力,是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的楷模。他们,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更多的同学应投入志愿服务的行列中,为学校负一份责任……

在我看来,随时随地做好事也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在教师学习不扰乱课堂纪律;在图书馆不大声喧哗;在路上行走遵守交通规则;在食堂买饭井然有序;在宿舍团结舍友……你是否发现,学习雷锋很简单,是的,雷锋精神含义颇大,但是却是由小事而来。只要我们肯做,肯坚持,相信会塑造一个个全新的自我。

传承雷锋精神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坚持,如果一个个“雷锋”立于中华大地,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回事无比和谐的,我们的人民会是团结一致的,我们的祖国会是无比强大的!传承雷锋精神弘扬中华美德,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

13级动科一班

薛晓柳

7.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之我见 篇七

一、改变传统观念, 突破思维定势

传统的方法是“我教你听”、“我打你通”、“我写你抄”, 老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老师和学生的思维都停留在“学会”的要求这一层面上, 最终限制, 局限了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所以,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必须开拓新的领域和空间, 必须让思想中突破牢笼, 突破思维定势, 让学生自我表白, 手脑并用, 亲自操作,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实践让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这就改变了以往的“学会”而成为“会学”, 达到大纲的要求:“展卷而自能通解, 执笔而自能合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创造性情境气氛为创新打根基

在课堂, 师生都是其中的角色, 教与学都是人, 评价也是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基础上的。教师应坚持教育公平、正面鼓励、关心每一个学生, 对他们宽容理解, 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失败或出错, 让他们感受到心理的宽松和自由, 无拘无束地发言, 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堂课就是一台戏,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 唱主角。既要演好序幕, 又要唱好终曲, 中间有波澜, 有起伏, 有高潮, 一浪高过一浪, 高潮滚滚来, 这样才有气势, 有风韵, 课堂的气氛是活跃的, 是流动的结构, 而不是僵化的模式, 也只有这样的背景下, 才有创造性思维的萌动。

三、看准火候, 握准契机, 引发创新思维

新课题, 新信息, 新知识的学习和贮存, 要教师以旧带新, 革旧鼎新, 利用既得知识做铺垫, 看准契机, 随时激发开启, 引领学生质疑发问, 大胆放手, 让学生相互咨询, 答辩讨论, 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他们, 老师巡回监控, 相机点拨, 时时牵动学生的思维线索, 关注有个性, 有特色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让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创新火花迸发出来, 一发而不可收。

四、求新务实, 鼓励标新立异

改革开放要求我们要有底气、大气, 盘子大些, 眼光远点, 视野宽点, 着眼于未来, 起始于足下。无论是教是学都要有新思路, 新构想, 新方法, 新设计, 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务实求真, 不落常套。当然也不能因出新招而忽视双基教学与训练, 学法的点拨, 而是恰恰相反, 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和提升。创新不是拔高基本要求而一味求新, 而是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不妄动, 不冒进, 要务实。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一点新动向, 新发现, 新端倪, 教师要及时肯定, 当场表扬, 掌声, 喝彩, 握手, 发纪念品, 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自信心。

五、重视教学的多元化, 不断开拓新天地

8.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范文] 篇八

1.雷锋精神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雷锋精神启示我们要负担起我们的责任,进而化作行动。首先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我们的责任。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不能脱离了社会而存在,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我们不否认,由于种种原因今天的社会存在着它的阴暗面。但是有部分人就过多过重的把视角对向社会中的阴暗和腐朽,久而久之就忽视了社会中美好的东西,影响了观念和价值的判断,从而呢,就丧失了对社会的信心,也不愿意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实际上,社会中不是缺少了美好的事物,而是缺少了感悟美好事物的心灵。如果我们能看见社会的美好,那么我们的心灵也会变的美好,更愿意为社会的建设付出我们的一份力量。雷锋的心灵是阳光的,他并不因为社会中存在不完美而放弃努力,同时不在于社会给自己什么,更关注自己为社会做出了什么。

雷锋精神告诉我们价值有两种,一种是功利价值,另一种是道义价值,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应该是辩证统一的。评价一个社会不能总是以功利价值评价人和事。如果只讲功利价值,那么很难将这个社会引向高尚。就如我们评价道德楷模,或慈善先进个人时,如果总是关注其付出的金钱,就会步入道德误区。从功利价值上讲,一个企业家会捐出百万、千万,一定比以捡破烂为生、同时抚养几个弃儿的效用或功利价值大,但如果从道义上讲,后者绝不输于前者。只看功利而弱化道义,结果只能扼杀平民的道德行为。真正的善并不表现在金钱的付出数量,而是表现在方方面面,只要源自灵魂,都是善,都具有感染力。弘扬雷锋精神凸显道义价值,并且以有限化作无限,而让普通人认识到自己善行的意义和价值。

2.有利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强调追求个人利益,而雷锋精神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者似乎互相矛盾。以上提法不正确。弘扬雷锋精神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相矛盾,相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为雷锋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创造了广阔的舞台。第一,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个体对群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整个社会形成 了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在客观上有利 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德环境的构建,有利于强化人们的群体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第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商品生产经济,固然要追求个人利益,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换句话说,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提倡为他人服务的精神。第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竞争型经济,它倡导公平、公正、合理。商品生产经营者要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诚实守信、平等互利、合法经营等。因此,我们今天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内在需求。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社会上各种不同的群体。所以,为了制约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重视雷锋精神的导引作用。当社会上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潮时,人们就更加崇敬雷锋的远大理想;当社会上出现享乐主义倾向时,人们就更加认识到雷锋艰苦朴素的宝贵;当社会上出现假货和欺诈现象时,人们就更加渴望真诚;当社会上出现个人主义思潮时,人们就更加体会到雷锋所体现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正确;当社会上出现人情冷淡的风气时,人们就更加渴望雷锋那“春天般温暖”的情谊。这就是雷锋精神至今仍然在人民群众中具有生命力的原因。雷锋精神是人民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有经济的发展,也要有精神文明的发展。雷锋精神就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3.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雷锋精神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学习雷锋,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他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的自觉献身精神。比如雷锋的艰苦奋斗,就要和他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贡献力量联系起来。

理解雷锋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他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利益有很强的道德责任感,即他的责任意识非常强。第二,他将这种道德责任意识上升到了一种道德的自觉,把对国家、对社会的献身责任转变为一种付诸行动的自觉动力。第三,雷锋能够把道德自觉升华为一种道德的需要。现在都讲“需要”,但一般来说,人们常说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都是要从社会获得某些东西来实现的,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和我们所说的道德需要是不同的。道德需要是一种奉献、付出的需要,是把道德行为当成实现自我的需要,是把满足社会、国家和他人的需要融化为自身价值的实现,并能从这种实现中获得快乐。这是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第四,雷锋在实现自己的道德需要中又形成了一种高尚的道德人格。如果说他的道德境界中包含理想、信念的话,他的道德人格则体现了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心。一个人的威望和权力是一时的,是他人和社会所赐予的,是外在的;而道德人格的力量是内在的、永恒的、高贵的,因而,是最为宝贵的。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应着重从这个方面来学习。

9.科学精神之我见 篇九

居里夫人的故事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知有多少人是以居里夫人为榜样而进行着科学研究实验。这位女性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我们从她的身上能学到了什么呢,我想她的科学精神是其中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对于科学精神我们又有怎样的了解呢。

科学既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探索世界奥秘和追求真理的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科学是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是求真。科学是一切的基础,是立世之基,是求实.科学的整体架构,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构成。科学精神是本质和精髓,是始终贯穿存在于科学共同体之中,是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它蕴涵着深刻的内容,其中求真、质疑和创新是科学精神的内核轴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在导师的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过程,运用一种科学的精神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学术修养和个人修养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也只有如此才算是达到了研究生培养的目的。

科学精神是求真精神、求实精神,即追求真理。这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追求真理,强调为知识而知识,即“爱智”精神(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另一种是求得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造福于人类。科学的对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承认对象的客观实在性,避免主观任意性,是科学认识的前提。正是由于具有苛求和崇尚真理这一特质,科学精神导致了科学的昌盛,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的漫漫征程,始终贯穿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求辩证地思考一切。联系与发展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也必然具有辩证的性质。科学精神容不得片面性和思想僵化。

科学精神也是质疑精神,是一种理性的怀疑。批判精神首先源于质疑的勇气,因为世界乃至宇宙从来没有任何享有质疑豁免权的绝对权威。合理质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科学的质疑精神虽然也认为一切知识都是相对的,都值得质疑。但它不是主观的相对主义,而是客观的相对主义。一部科学史就是科学通过它的质疑精神不断前进的历史。如果对什么事情都轻信盲从,如轻信盲从所谓的“世界末日”之类的荒诞不经之说,那就根本谈不上科学精神。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没有创新,科学将停滞不前。可以说,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延伸,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创新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正因为有了科学的创新精神,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社会历史长河才得以生生不息。

在人类社会,科学精神属于人文精神,或者说,科学精神本身也有深刻的人文意义。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包含着人文价值观。在当代,科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主流,它广泛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领域之中。科学归根结底是和人类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息息相关的。

对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而言,科学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一)培养彻底的求真务实精神 要坚持科学精神,必须摒弃名利的诱惑,甘于淡泊,默默追求。现实生活中,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科学研究已不是一片净土。有的研究生为了名利,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编造实验和计算数据,弄虚作假。这样的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他们的学术是经不起科学的检验的。

(二)学会批判和适度质疑的精神

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是个体创新的生命和精髓,批判既包涵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底蕴,是个体知识、情感、意志、行为、风格等综合素质最集中的体现,因此在个体的成长中更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创新主体进行创造活动,首先应该具有批判的意识,一个善于获取知识、积累知识但缺乏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创新人才。个体要想使自身成为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新型人才,在获取和积累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中必须贯彻一种批判意识与批判精神,学会从理性的角度对人类业已存在的成就进行反思、审视、考问与批判

(三)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能力

10.精神病人离婚案件审理之我见 篇十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倡导的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因此, 离婚不再是个人的问题, 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精神病人离婚案件, 关系到人民法院处理离婚纠纷的质量, 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精神病人离婚案件的概况

(一) 主要特点及类型

该类案件主要特点有:

1、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交通事故、安全事故频发, 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加大, 致使该类案件数量不断增加。

2、双方对立情绪大, 矛盾难以调和。

在法院调解的过程中, 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一般较大, 加上双方家长及亲属的直接干涉和不理智的介入, 往往加剧双方的矛盾。

3、当事人 (特别是原告方) 隐瞒病情, 规避法律责任现象时有发生。

诉状中对当事人的精神病情况只字不提, 仅有“性格不合感情确已破裂”等寥寥数语。有些缺席的案件, 法院可能到结案时也不知道被告方是精神病人, 给司法公正及社会稳定带来威胁。

涉及到精神病人的离婚诉讼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形: (1) 一方婚前患有精神病, 患者及其家人隐瞒其精神病史, 欺骗对方而成婚。婚后不久, 对方发现其有精神病而提出离婚。 (2) 一方明知对方患有精神病, 但是出于某种原因或者利益的考虑而与患有精神病的人结婚, 婚后发现难以共同生活, 遂提出离婚。 (3) 双方婚前精神状态都很正常, 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 一方因某种原因精神上受到严重刺激而引发精神病, 另一方难以忍受遂提出离婚。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中应注意很多问题, 不仅在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实体处理上也要遵循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使得判决结果即能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 又能防止其家庭矛盾转化为社会矛盾, 造成不稳定因素。

二、精神病人行为能力的确定及宣告

我国的《民法通则》根据公民不同年龄智力发育的不同状况或者公民的精神健康状况, 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种。 (1) 《民法通则》第12条第1款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上述未成年人外, 还包括虽已成年, 但由于精神存有障碍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包括痴呆症人)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中都提到了精神病人, 那么对于一个精神病人怎样判断其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还是无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 精神病人 (包括痴呆症人) 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不知其行为后果的, 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 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即限制行为能力人。

我国民法对未成年人以外的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采取宣告制度。 (2) 《民法通则》第19条规定;“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 可以向人民法院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这条规定看, 我国公民民事行为宣告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1) 被宣告人须为精神病人 (包括痴呆人) 。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参照医院的诊断、鉴定确认。在不具备诊断、鉴定条件的情况下, 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认定, 但应以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为前提。 (2) 须利害关系人申请, 法院不得主动为之。所谓利害关系人, 指的是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及其他亲属等。 (3) 须经法院依照法定的审判程序作出宣告。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特别程序进行审理, 然后作出相应的判决。 (3) 同时《民事诉讼法》第173条规定: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根据其健康情况恢复的状况, 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 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原判决宣告。

三、精神病人的监护人如何变更确定的问题

离婚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如系精神病患者, 此类案件的处理不仅涉及到诉讼代理人问题, 还涉及到监护关系的处理问题。审判实践中, 人民法院如何确定离婚案件的一方精神病患者的适格监护人, 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 离婚案件中的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配置应由人民法院依职权指定, 理由是基于第一顺序监护人 (配偶) 与被监护人明显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或可能侵害被监护人之权益不宜继续再担任原监护人, 在离婚诉讼期间, 依照监护有利优先原则, 人民法院应从后一监护顺序的人中择优确定新监护人, 基于被监护人之父母是第二顺序监护人, 其理所当然成为精神病人的适格监护人;第二种意见认为, 精神病人的适格监护人权利资格的变更确定, 不应由人民法院依职权指定变更, 应当先经过自愿协商变更取得或经过诉讼程序变更确定。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设置问题, 涉及了监护法律关系之变更, 实际上也是监护权利资格之变更, 当前, 我国法律又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监护权”的民事权利地位, 既然法律已明确将“监护权”定位在民事权利范畴之内, 那么它应当遵守民事权利运行的有关规则, 依照《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之规定, 监护权利的取得, 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或按照合同或其它合法方式取得, 取得后的新“监护权利”应从原监护法律关系变更之时起产生形成。

根据《民法通则》第17条第一款规定, 配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第一顺序监护人。在一方为精神病人的离婚诉讼中, 原告提出离婚虽然预示着婚姻关系可能终止并引起原告监护资格消失的法律后果。但是, 离婚之诉与监护人变更之诉是两面个不同的诉, 不能把原告提出离婚视为对担任监护人提出异议, 在尚未解除夫妻关系前, 原告对被告依然享有监护权, 承担监护义务。此外, 在尚未查清事实, 作未出是否准予离婚判决之前, 为精神病人确定配偶以外的其他人担任监护人, 可能使配偶一方借口推卸监护责任, 不利于精神病人的生活水平及精神病的治疗。如果判决不准离婚, 则还会出现监护人重复, 以至于影响被监护人的利益。因此, 在尚未查明事实时不宜为精神病人设立配偶以外的人作为监护人, 原告仍是被告的监护人。对监护人资格的取得方式, 理论上有三种途径:

一是通过法定继位方式取得, 如前一顺序监护人已经死亡, 自然由紧挨后一顺序的监护人担任实际监护人;二是通过自愿协商方式取得, 依照法律规定, 每个公民在一定条件下均享有监护权利, 同样也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可自由处分自己的监护权利, 但其处分权利时不得损害被监护人之权益, 一般未经当事人的请求不得随意以公权形式去干涉或处分当事人的监护权, 人民法院在审理精神病人的离婚案件时如未经当事人的请求或未经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硬以职权手段强行指定变更一方当事人的监护权利资格, 实际上是处分了该当事人的监护权利, 该做法严重违反了不告不理的基本诉讼原则和法院的中立地位;司法实践中, 精神病人的配偶, 虽是第一顺序监护人, 鉴于离婚之利害关系, 不宜再担任原监护人, 但可以将自己的监护权利通过双方自愿协商方式自由变更转让给第二顺序监护人即精神病人的父或母, 双方可签订监护关系变更协议书。三是通过司法裁判方式取得, 被监护人之近亲属或其它利害关系人基于保护被监护人之权益出发, 可申请人民法院依照特别程序, 依法撤销原监护人的监护权利资格, 同时另指定新监护人, 指定后不得自行变更。审判实践中, 因配偶不能代理被告告与自己离婚, 此时应解决近亲属的代理诉讼资格问题, 关键也在于如何取得被监护人的实际监护权利资格。

四、妥处精神病人离婚案件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精神病人在离婚诉讼中合法权益的保护。

1. 保护精神病人的给付请求权。

精神病人及其配偶在离婚诉讼开始后离婚判决前仍然是夫妻关系, 因此在离婚诉讼期间, 精神病人因治疗病情、生活需要而支付的费用, 应为夫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

2. 经济帮助权。

夫妻双方离婚时, 如果一方生活困难, 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 协议不成时, 由人民法院判决。

(二)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树立好的社会风尚, 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工作。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 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婚姻登记机关应严格遵守婚姻登记管理制度, 加强婚姻管理, 把好婚姻登记关口, 减少和预防无效婚姻的发生。

(三) 强化调解意识, 借助各种力量, 加大调解力度。

一是加强对家人的疏导和教育, 让他们面对子女的矛盾, 从消极干涉变积极地化解。二是借助民间调解组织或者邀请妇联等组织派员参与调解, 全方位地疏导、化解双方的矛盾。三是在审判实践中, 逐步探索建立离婚案件调解制度, 在充分了解当事人双方离婚的原因, 全面准确地分析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和程度, 区分不同情况进行调解, 节约司法资源, 减轻审判压力, 有效地钝化矛盾, 减少冲突, 维护社会和谐。

注释

1江平主编:《民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05-110页。

2王利明:《民法学》第二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34页。

3张钦廷、庞艳霞等:《论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分级》, 载《中国司法鉴定》, 2007年第4期第197页。

4林荫茂:《婚姻家庭法比较》,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版, 第193页。

11.辩论作用和意义之我见 篇十一

NO.2008300340027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08级英语专业

辩论作用及意义之我见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辩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是,作为一名辩论初学者,我想得最多还是辩论的作用和意义.人们为什么要辩论?为什么辩论需要这么多的技巧?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辩论?辩论是不是只是一个供人们消遣娱乐的方式?现代的辩论是不是只是一种炒作的方式?辩论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目的?但是,我始终相信万事事出必有因.所以,在学期的最后,我想以我自己浅薄的阅历和拙劣的文笔来浅析辩论作用以及其意义.从中国古代来看,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换言之,辩论的作用就在于划清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区别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害得失,解决存在的疑惑。但是,墨子的说法只是对辩论的作用进行了一个总体的概要性的论述.我认为要了解辩论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辩论.那什么是辩论呢?辩论,也叫论辩,其实就是人们基于本身对于某事物的认知的不同立场而展开的争论的过程[注1:《什么是辩论?》 作者:佚名 摘].诚然,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知识构成,不同的对世态度,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所以,在这种争论的过程中,可能不仅仅只有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正方和反方,也有可能是持有多方观点的各方一起来争论.从理论的高度来说,辩论应该是一个批驳谬误,不断加深各方对于事物的认知而逐渐统一观点的过程[注2:《辩论赛的作用》 作者:佚名 摘自: ].所以,我赞同许多人的观点,辩论是一个趋同的过程,最终我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某一个观点达到一个共识,是一个使人对一个特定观点不断清晰认识的过程.在讨论的什么是辩论之后,让我们来看看现在主流的对于辩论作用的观点:有的观点认为辩论存在的意义或者说作用就是遵循其字面意义所表达的涵义一样,是为了讲道理,为了求输赢;也有人认为,辩论存在的意义在于将道理说得更明白,并不在乎输赢或者胜负;还有的人认为,现代辩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提供我们一个展示自我口才和知识底蕴的平台,这种观点的持有者同时也认为,现在不像古代,能够通过辩论来推进深化的知识或者概念已经很稀少了。

在这里,我简要的说说我自己对辩论意义的理解:格物致知,探求真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活动中,经常发生辩论,辩论的结果,使得事物的原理得到显现,真理得到阐明,或者获得新的认识,如同火刀和火石相撞而产生火花一样。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科学活动向广度和深度进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愈益丰富多样,彼时彼地认为是真理的,此时此地则认为是谬误,即使是同时同地,由于个人的思想、知识水平、认识角度、所处地位的不同,对于同 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和主张,甚至形成不同的政治、学术派别和思想体系。我国古代的墨翟以“为我”、“兼爱”为正道,而盂柯却以其为异端,公孙龙以“坚白异同”之说为是而庄周以为非;至于“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更是由来已久,人所共知。我认为正是由于辩论的存在,许多我们自身无法考虑周全的学说或者是观念才得以传播。所以,我认为,辩论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并不仅仅是一个平台而已。明辨是非,捍卫真理

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是说 当邪说异端损害到正道时,不能不起来,做一种攻击的防卫。17世纪科学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遭受宗教裁判所的迫害,以异教徒的罪名被判处死刑,他却坚信他所信奉的科学真理,满怀信心地进行争辩道:“地球仍然在转动。之所以我认为辩论可以明辨是非,捍卫真理是出于对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的考量。就拿当下社会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撞死不如撞伤”为例,加入放任一些谬误的流传,难免会造成社会舆论走向错误的方向。正是由于有了那些对错误或者偏差观点的反驳和相互立论回击的过程,人们才能澄清眼前的迷雾,重回正途。锻炼思维,培养口才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交往,思想交流日趋频繁,研究辩论之道,总结辩论规律,掌握辩论技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在辩论活动中,锻炼思维是第一位的。因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是辩论取得成功的 “基石”。辩论锻炼思维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是锻炼思维的完整性。一个人独自思考,或者发表个人演讲,往往只从问题的一两个侧面展开思考,而数人辩论。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二是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精辟地指出:“思想准确是表达准确的先决条件。”辩论就是要求双方在乎时就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比较深人的思考,这种思考越是能接近于问题比本质,就越是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辩论时才能以你的“棋高一着”而克敌制胜。三是锻炼思维的清晰性。想得不清楚的东西也就说得不清楚,言词的不准确和混乱只能证明思想的混乱。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是以思路清晰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的。四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凡擅长辩论者,都与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思维敏捷有关,惟有如此才能在辩论时面对咄咄逼人的进攻和一连串的提问,成竹在胸,反应敏捷,迅速调动日常的知识积累,一一予以回答和辩驳。

12.印刷术的意义之我见 篇十二

陈佳莉

07编辑出版班

学习《中国编辑出版史》后,我对印刷术有了很深的印象。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仅在文化的传承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推动了先进文明的传播,促进了世界的进步。

自从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捶拓和制造印章的技术,这被认为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而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向雕版印刷技术过渡。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我国印刷术最迟发明在7~ 8世纪的唐代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时期。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浪费了。而由于它本身是整版印刷,一旦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费时又费力。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由于它是先制反的单字,自然也就不存在一旦有错,必须整版改动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毕升用胶泥做成一个一个的长方形柱体,在一面上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这就是一个一个的活字,印书的时候,先预备好一块铁板,铁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蜡之类的东西,铁析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排好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放在铁板下烤,使松香和蜡熔化,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压一压,把字压平。撤去火以后,待松香和蜡凝固后,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板一样,只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了。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能有效的提高印刷的效率。但很长时间,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得到推广。这是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一大缺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讲,封建社会重理轻文、墨守成规的思想,统治阶级的对劳动人民实践成果的轻视,学术书籍的更新慢,这都抑制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此外,活字印刷术本身的复杂性,加之中国汉字数量大、笔划多、排检不变的特殊性也给其的发展带来阻力。

上一篇:证券投资3000字论文下一篇:广告策划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