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2024-07-15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精选8篇)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篇一

1.《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 简单单教 语文,完 完 全 全为 学生,扎扎 实实求发展”的教理想。下面,我就 “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设疑问难,导入新课

图片出现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是呀,有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小学那该多有意思呀?我们把它称作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样的设计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课文都告诉了我们民族小学的什么呢?【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交流,学习生字课件出示:指名读,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再次理解课题:出示

民族小学“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昂族的,还有汉族的”随机提问:在这样的学校上课,感觉怎么样? 奠定情感基调,顺利进入下文学习。理清思路: 上学的路上上课下课

三、研读课文,感受“快乐”学习第一段

1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4、想象训练: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

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师又是怎样问好的?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

节:

一、设疑问难,导入新课

图片出现

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是呀,有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小学那该多有意思呀?我们把它称作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样的设计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课文都告诉了我们民族小学的什么呢?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2、交流,学习生字课件出示:指名读,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再次理解课题: 出示民族小学“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随机提问:在这样的学校上课,感觉怎么样?奠定情感基调,顺利进入下文学习。理清思路:

上学的路上

上课

下课

三、研读课文,感受“快乐” 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感受到小朋友的快乐。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重点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

许多小学生”“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4、想象训练: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

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师又是怎样问好的?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里的拓展想象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宣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

学习第三段

1、引:上课了,校园里一下子变得(),快读课文,你从哪儿都知道校园很安静?

2、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读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

行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

校园里这么安静?”

3、过渡:是呀,多么安静的校园呀,下课后的校园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学语文,留下什么?杨再隋说得好留 下语言印象。这里,我 通 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字,悟方法,努力 给学生 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4.评价: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学的路上:快乐

上课:安静

下课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2.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篇二

《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工具绘制“可爱的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关于画图软件的认识、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运用一些常用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画图模块时,学生感知实践信息技术和美术的有机融合,达到运用工具绘制自己“可爱的家”的目标,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认识、了解、掌握“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劳动,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逐渐提高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辅助工具栏中的设置,绘制出不同的样式。

四、教法、学法

教学前需要准备好多媒体网络教室,有网络教室软件,学生机具有Office Word 2003软件,学习机上有准备好的本课素材。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中的基本工具,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灵活运用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产生疑问,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采用试一试、画一画、练一练、想一想的学习方法,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动脑、动手来获得新知。

五、教学过程

根据我校启导课堂小组探究教学模式,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此课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境激趣

展示一组主要用“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绘制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利用绘图中的工具就能绘制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当学生惊叹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漂亮的图画如果让我们自己绘制,你觉得主要是用到画图软件的哪些工具呢?通过欣赏、提问,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思考。

(二)启学生疑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

1.自学教材: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教材是实现我们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学教材后,在对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拟定出小组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并在计算机上试探性地绘制《可爱的家》。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从而让学生逐渐明白获得新知的途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小贴士:如果想画出一个正方形或者圆角正方形,只要在拖动鼠标时按住上档键就可以了!

(三)导探释疑

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操作,及时发现各小组的操作情况,教师演示绘制“可爱的家”的一般步骤。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点,介绍各小组一些创新的方法,各小组通过观摩教师的演示过程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操作动机,这时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让各小组结合老师演示的思路和方法绘制“可爱的家”。

小贴士:

在辅助工具栏中选择不同的样式,画出来的椭圆也不一样。

(四)反馈拓展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学生一起分享、评价作品。鼓励各小组借鉴别人的方法,可以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家,这个作品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综合运用所学工具绘制“可爱的家”,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传到班级群里分享,下一次课的时候教师再组织大家一起欣赏作品。

◆试一试

1.使用矩形和椭圆工具,接着创作你们的作品。如图所示:

2.使用今天学习的工具,还能画些什么?看看下面这位小朋友的画,你受到启发了吗?快快动手试一试吧!

◆我的记录

总之,本节课是根据我校启导课堂小组探究教学模式,即创境激趣—启学生疑—导探释疑—反馈拓展几个环节展开教育教学,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很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3.小学信息技术《可爱的家》说课稿 篇三

《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工具绘制“可爱的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关于画图软件的认识、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运用一些常用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画图模块时,学生感知实践信息技术和美术的有机融合,达到运用工具绘制自己“可爱的家”的目标,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认识、了解、掌握“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劳动,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逐渐提高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辅助工具栏中的设置,绘制出不同的样式。

四、教法、学法

教学前需要准备好多媒体网络教室,有网络教室软件,学生机具有Office Word 2003软件,学习机上有准备好的本课素材。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中的基本工具,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灵活运用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产生疑问,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采用试一试、画一画、练一练、想一想的学习方法,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动脑、动手来获得新知。

五、教学过程

根据我校启导课堂小组探究教学模式,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此课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境激趣

展示一组主要用“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绘制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利用绘图中的工具就能绘制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当学生惊叹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漂亮的图画如果让我们自己绘制,你觉得主要是用到画图软件的哪些工具呢?通过欣赏、提问,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思考。

(二)启学生疑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

1.自学教材: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教材是实现我们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学教材后,在对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拟定出小组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并在计算机上试探性地绘制《可爱的家》。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从而让学生逐渐明白获得新知的途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小贴士:如果想画出一个正方形或者圆角正方形,只要在拖动鼠标时按住上档键就可以了!

(三)导探释疑

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操作,及时发现各小组的操作情况,教师演示绘制“可爱的家”的一般步骤。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点,介绍各小组一些创新的方法,各小组通过观摩教师的演示过程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操作动机,这时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让各小组结合老师演示的思路和方法绘制“可爱的家”。

小贴士:

在辅助工具栏中选择不同的样式,画出来的椭圆也不一样。

(四)反馈拓展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学生一起分享、评价作品。鼓励各小组借鉴别人的方法,可以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家,这个作品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综合运用所学工具绘制“可爱的家”,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传到班级群里分享,下一次课的时候教师再组织大家一起欣赏作品。

试一试

1.使用矩形和椭圆工具,接着创作你们的作品。如图所示:

2.使用今天学习的工具,还能画些什么?看看下面这位小朋友的画,你受到启发了吗?快快动手试一试吧!

我的记录

4.1、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 篇四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说教法、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作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3、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设疑问难,导入新课

针对小学生喜欢提问题这一心里特点,在开门见山板书课题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课文的热情当中去,再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副板上,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的开始进行课文朗读。

二、初读课文,解决简单问题,并随文识字

1、在引导学生读完一遍课文后,便让他们说说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处理“为什么叫民族小学”这一问题。在确定答案是“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这一句后,依次出示“颇、昌、昂”几个生字让学生识记,并用“昂”字扩词,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再根据这个句子的特点,教学排比句式。我会告诉学生如何来判断排比句。并让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其他排比句,将新学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2、句式对比,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学生找到“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这个排比句式后,先识记生字“坝”,再进行句式比较的训练。出现“早晨,从四面八方,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与文中句子比较,通过比较知道,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具体的知道这些小学生是从哪里来的。

3、通过文中的空白处进行说话训练: 在学生找到“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个排比句后,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并进行想象训练,通过师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师又是怎样问好的?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

三、分析理解重点段落

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处理的重点。重点抓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课”和“下课”,在学生充分朗读这一自然段后,将这一段分成两层,引导学生概括出每一层重点说了什么。再用“会读书的人能把几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样的引导语,引导学生分别用“安静”和“热闹”概括出。然后进行逐层分析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校园很安静?”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上课了,它们被小朋友好听的读书声音吸引住了,也是因为它们怕打扰了小朋友学习。在处理好这些后,增加一个说话训练。把文中所说的“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换成“教室十分干净,____,____,____”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当下课的时候,校园变得热闹了。这时候,我就会让学生说说,大家都在校园里干什么,并进一步进行思维扩散训练,让学生想象小朋友除了在做文中所说的这些活动外,还会做哪些活动?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读出下课后的热闹来。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通读全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文理解完后,我通过“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让学生在书中找出依据。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一所团结的学校,一所充满欢乐的学校,并在板书中呈现出来。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句,引导学生分析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再让学生尝试朗读,进一步体会出作者的自豪和对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五、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学路上

快乐

上课时

安静

下课后

5.我们的风采说课稿 篇五

白璧关初中 田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校园生活》——第三课“我们的风采”——第二课时“学生装设计与模拟制作”,我主要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方面来讲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多彩校园无处不张扬青春活力,美观优雅的学生装无疑是其中重要元素。中学生正处在蓬勃的青春期,对美的认识逐渐提高,懂得怎样通过服饰来表达自己的美与个性。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思维敏捷,热情活泼,成年人的装扮及社会服装的流行趋势,早已影响了他们对服饰的审美和自己形象的认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亲手设计自己喜欢的学生装,因此,我设计先从校服的满意度入手,让学生关注校园文化体现形式之一的学生校服,关注服装设计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校园服装的功能,色彩搭配的原理,设计图的技法,达到关注生活,关心校园文化的目的,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审美水平得到体高,设计水平得到提高,大胆地展示青春活力,表现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2.过程与方法:运用所学过的设计技法,结合服装设计,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效果图的绘制技巧、服装的简单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服装美的鉴赏能力,树立学生美好的生活情趣。

根据教学目标,再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并尝试用特殊材料碎布条来表现服装。

教法学法

学生喜欢学、愿意学,教师的教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示范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思考导入

设问“同学们,最喜欢穿什么衣服?„„”逐步将问题的导向引向校服,从学生对校服的满意度入手,让学生关注校园文化体现形式之一的校服。继续深入引导 “你对你的校服款式满意吗?你希望校服哪些方面值得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态。“想要做出最优秀的校服设计图,我们就必须了解一些服装知识和设计表现方法”顺利进入下个部分。

(二)、欣赏感受

欣赏图片,对比我们的校服,思考校服的种类、功用、特点、色彩搭配等。

(三)、讲解启思

引导学生了解校服设计的知识:

1、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色彩搭配、特点等。引导学

生了解校服设计的表现方法:

1、手绘技法;

2、剪贴技法;

3、电脑技法,了解以上各种技法涵盖的子内容

(四)实践探索

出示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应用手绘或者剪贴技法设计出你心中的校服。

(创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关于比例关系,关于服装款式,关于色彩搭配,并给作画有困难的学生予更多启发和帮助。)(无)指导评价,展示小结

学生创作基本完成,先让学生自评、互评,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简评,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的作品是成功的!因为成功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最后总结:同学们的创作非常生动、活泼,想法也非常有创意,希望同学们用这种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富于热情和激情!

板书设计

第三课、我们的风采

(二)——服装设计与模拟制作

1.校服设计知识:

(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既不同场合的着装)(2)服装的色彩搭配;(3)服装的功用及面料选择。(4)服装的特点

2、服装设计表现方法:

(1)、手绘技法

(2)、剪贴技法

6.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在读文过程中感受不断发现的阅读乐趣,通过批注、关注细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感受和思考逐渐深入、丰富、深刻。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经验。

3.在阅读中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分类盘点表示少数民族及“动静对比”的语句,学习分类积累的方法;创设语境,进一步理解并迁移运用排比句式,提高表达能力;了解写作顺序。

4.正确读写“坪坝、穿戴、孔雀舞”等词语。认识“傣、昌”等5个字,会写“戴、雀、舞”等12个字。发展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独立识记汉字的能力。培养细心观察、用心书写的好习惯。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文过程中感受不断发现的阅读乐趣,通过批注、关注细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感受和思考逐渐深入、丰富、深刻。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经验。

教学难点:在阅读与交流中不断引发对文章主旨的领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一课时

一、关注课题,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请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生共同书写题目。)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我们的民族小学。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这样几个预习作业。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作业要求。)

1.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我产生什么疑问?

2.通过读文,我知道了什么?(可以是对课题质疑的解释。)还有什么不知道?(既可以是由课题产生的疑问,也可以是由课文内容产生的疑问。)

3.我能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可以在书上画出来,到学校请教同学和老师。)

我读了(   )遍, 我给自己的读文情况打☆☆☆☆☆。

(师巡视,课上检查预习情况。)

师:谁来说说看,看到这个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1:我不明白这所小学和我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生2:我想知道这所学校为什么叫民族小学。

生3:我猜这所学校里有很多不同民族的学生,我想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民族的。

生4:我想知道这所学校在哪,为什么会有不同民族的学生?

师:谁也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学生举手。)

二、初次读书,质疑释疑

师:同学们手放下。我们读到了一篇文章的题目,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习惯。有些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那咱们就来读一读,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讲的是什么,好不好?

生:好。

师:快把书打开翻到第2页,听老师为大家读课文,请你拿出手中的蓝色笔,边听边批注你的感受。

(生听老师范读课文,蓝色笔批注。)

师:谁想像老师这样读一读?

(生分自然段读文。)

生:(读完课文后。)老师我订正。小金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把“坪坝”读错了。我想来为大家读一读:“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师:(出示图片。)像这样平坦的场地就是坪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坪坝。

生:坪坝。

师:读完一篇文章,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想说的,咱们来聊一聊吧。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这所学校有不同民族的学生,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还有汉族的。这和我们的学校很不一样。

师:(出示不同民族的图片。)傣族人民爱跳孔雀舞,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景颇族坦诚好客;阿昌族人民爱“对歌”,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还有德昂族人民擅长种茶,喜欢住竹楼,爱跳象脚鼓舞。

师: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读各民族词语。)

师: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生1:我知道回族、满族、朝鲜族……

生2:我就是朝鲜族的。

生3:我妈妈是锡伯族的,我也是。

师: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学生从哪里来?

生: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上学。我觉得特别新奇。

师:他感受到了新奇,谁也感受到了?来,再聊聊你的感受。

生:我读出了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特别新奇,跟我们看到的马路和高楼不一样。

师:同样的感受是吗,还有别的同学说吗?

生:我读到了山坡、坪坝还有路旁的绒球花、太阳花,我觉得这所学校环境一定非常美。

师:学校周围的环境很美,是吗?

师:仅仅这几个同学就把第一句话读出了这么多丰富的感受,那我相信别的同学在其他的地方也有自己的感受,对不对?

生:对。

三、小组交流,梳理感受

师:那这样,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梳理你们小组最想和大家交流的一个感受。以词语的形式写在卡片上,好吗?

(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重点关注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师:如果想好了可以举手示意我。

(小组陆续贴卡片。)

四、再次读书,交流细节

师:这个就是大家交流之后最想表达的感受,对不对?你们觉得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生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我觉得很多种颜色的服装在一起,看起来一定很美。

生2:我们觉得很特别,他们的服装那么鲜艳,我们的……(生没想好。)

师:不如他们鲜艳?

生2:对,所以他们学校更加绚丽多彩。

师:我发现你关注到“更加”这个词。那如果想把这样的民族小学读出特别的美,就要——

生1:用自豪的语气读。

生2:重读“鲜艳、更加”。

师:读一读。

(生读这句话。)

生:他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他们语言都不同,却能成为好朋友,我觉得他们特别团结。

师:这个感受刚才谁关注到了?没有关注到怎么办呢?

生:画上。

师:拿什么颜色的笔?

生:红色。

师:对了!这个小组真了不起。他关注到了别的组都没有关注到的。细读可以让你有更加丰富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

(配乐朗读本段。)

师:听着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快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上课时的情景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1:我觉得特别静。因为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

生2:我补充。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蝴蝶都不飞了,你说静不静?

师:所以啊,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它们静静地欣赏,让我们感受到这所民族学校的独特魅力。如果你坐在这里学习,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生:喜欢。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上课了……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师:这么静的环境,应该怎么读?再来试一试。

(生轻声读。)

师:下课了又是什么样呢?

生1:太热闹了!

生2: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真热闹。

生3:我觉得这学校太有趣了!下课了还有很多小动物也一起凑热闹。“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五、回顾课文,引发关注

师:是啊!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可是课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会提到:“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

生1:因为这些都很特别,跟我们的学校不一样。

生2:我觉得这样写很美。

师: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作者这样描写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

(师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分类盘点词语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书上一定记录了很多的感受,对不对?是不是既有蓝色的笔迹,还有红色的笔迹?这些都是上节课我们阅读成长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进步,对吗?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让我们对这样一所特别又美丽的民族小学记忆深刻。

师:请大家轻轻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我记住了很多少数民族,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还有汉族。

师:汉族是少数民族吗?

生:不是。

师:那你可以怎么说?

生:我记住很多民族,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还有汉族。

师:对了!这样说更严谨。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我们可以积累下来,如果你愿意,课后还可以查找一些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习俗知识。

(生盘点不同的少数民族。)

二、走进文本,发现排比句式

师:轻轻把书翻开,看看这么多民族,书上怎么写的?

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生活中,同类事物的列举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来说。比如——

(出示超市里物品的陈列图片和操场上同学们活动的图片等。)

生1:超市里水果很多。有红的苹果,有黄的鸭梨,有紫色的葡萄,还有黄澄澄的橘子……

生2:操场上……

生3:游乐场里……

三、还原文本,强化积累方法

师:还有哪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上课时,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还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我觉得很有趣。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1:我觉得这样写,会让人感到上课时特别静,除了学生读课文的声音,再也听不到别的声音。

生2:看得出学生们读得很认真,小动物也被吸引来了。

生3:我觉得是因为读课文的声音太好听了,小动物们才来的。它们是被吸引来的。

师:是啊!短短一句话,大家读出这么多丰富的感受。原本活泼好动的小动物都不动了,周围是这么的安静。下课呢?

生1:下课了,松鼠、山狸都赶来看热闹。

生2:我觉得他们自由自在,小动物很羡慕,来看热闹。

师:课上、课下都有小动物的参与,窗外的安静和下课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这样的校园更有趣。

四、深入文本,感受写作顺序

师: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这所民族小学的呢?

生:先写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

师:是啊!作者按照上学路上——走进校园——上课时——下课后的顺序,再加上结尾总结,抒发了作者对学校的怀念和赞美。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五、遵循汉字规律,迁移运用

师:课文中有一些难读的句子和词语,你都记住了吗?我们开火车读一读。

(出示字词句,学生朗读。)

师:读音真准确,能写规范吗?

生:能。

师:我们先来按结构分分类。

生1:左右结构的字有坪、坝、招、蝴、蝶、孔、铜、粗。

生2:上下结构的字是雀、舞。

生3:半包围结构的字有戴和尾。

生4:我发现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多数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师:对!提示大家,提土旁书写时要注意左旁小者——

生齐答:左旁小者宜上齐。

师: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示自己和同学们注意?

生:戴。

师:这个字的确值得注意。之前我们学过另一个“带”,怎么区分呢?

(出示“戴”和“带”的词语练习。)

生:戴在身上的都是“戴”,比如戴帽子,戴领带,戴手表……不在身上的,是“带”,比如妈妈带着我。

师:举例子让大家更明白。总结的不错啊!

师:(出示“舞”的象形字。)猜猜这是本课中的哪个字?

生齐答:舞。

师:采访一下,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上面舞动的胳膊变成了四笔竖,下面好像是两条腿在跳舞。

师:记住了吗?试着写一写。注意上下结构书写时要上紧下松。

师:“雀”这个字怎么记住的?

生1:少加上竖,还有主多一横。

生2:少加上隹,隹去掉一笔横。

师:可不可以是小+隹?

(生迟疑。)

生:啊!我明白了,隹是短尾鸟,小的短尾巴鸟就是麻雀的“雀”!

师:你看,借助偏旁部首的含义你可以记住更多的字!接下来把本课中你觉得最具挑战性的3个字写下来,我们在实物展台上展示,看看谁写得规范又美观。

(评价汉字书写。)

师:你看,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小!盘点积累了这么多词语,既学会了一个排比句式,又懂得了按一定顺序来写。接下来的学习中,只要你仔细阅读,会发现更多的文字小秘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反思:

我首先在课前安排了一个预习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课题,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关注文字“民族小学”,引发思考,产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这样的质疑会放大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心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亟待解决,于是初次读书,学生急于释疑,有些问题通过阅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由表达、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主动质疑,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这个活动的设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通过读书、批注,记录自己点滴感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然阅读,感受批注阅读的方法。这里我指导学生用蓝色笔边听边批注。学生发现,这所学校是那样新奇。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上学,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学校周边环境那么优美……仅仅几个学生就把第一句话读出了这么多丰富的感受,那在课文的其他地方也会有学生更为丰富的感受。当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我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交流梳理出初读时较为集中的高层次的感受,以此引发学生对于文章的进一步探究、研读的动力。

这时,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将集中的感受以词语的形式写在卡片上。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策略自主读文,交流阅读收获和感受。学生参与热情高,在小组内能够畅所欲言。同时,大家在交流中发现有些内容自己没有读出来或者之前没有关注到,在大家的交流中认同别人的观点或修正自己的观点,用红色的笔进行批注。

接下来在围绕话题、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细致读书的方法和好处。学生发现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勾连自己读书的感受,在不断的再读书再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阅读的方法。学生的感受和思考逐渐深入、丰富、深刻,从而实现了“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经验”的目的。

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依读而学,感受到文章整体营造出的快乐童真的氛围,丰富阅读带来的乐趣。盘点并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特别的句式和词语来表达的,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当然,识字写字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盘点课文中出现的有关民族的词语,归类学习,并能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独立识记汉字,采用“写字十八法”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这些学习活动在本节课都得以落实。

如果说,第一课时的“读”,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意,这种读已经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打下了基础,那么接下来,在第二课时,我们“学”的方式就是分类盘点。为什么要盘点?教师直接列举出来本课要求学生积累的知识给学生看,要学生背,难道不是更直接、更具有指向性吗?洪镇涛先生指出:“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误在何处呢?“简单地说,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了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

既然直接粗暴的输入性教学不好,那么盘点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种方式从根本上还原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规律。学生先自觉地回忆、积累他读到的语句,回味作者表达文章主旨的语言,再有意识地强化这种积累。这种回顾复现盘点积累的方法,一方面检验读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最后,我注重写字方法的指导,利用写字十八法中“品头论足”“笔画串门”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将容易写错的“雀”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体会偏旁部首的意思,明确“雀”就是小的短尾鸟;通过汉字演变的图片直观明确“舞”的字形。为了不让指导打断学生安静地书写,尝试“一写二评三改四展”的习字活动,注重学习活动的层次和过程,真正做到习字同时习得方法。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构建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学会方法,逐步提高。

但是,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迁移运用的活动的成功创设,来自于教师对于教材解读的广度,对于语言表达方式理解的深度,对于语言现象敏锐的洞察度。只有教师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通过活动的创设,深入浅出,最终实现学生受益。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桥南小学)

7.《传递我们的心声》说课稿 篇七

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 美术组 王黔川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传递我们的心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版面、报纸、杂志、黑板报设计等。这些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自己对学校、班级以及周围生活的一种心理体验和看法,本节课通过学生对各种资料信息的收集、主题确定以及美术字体书写的认识等一系列活动的进行,在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开阔了学生审美视野的基础上,通过壁报设计的形式把学生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使体验成为可赏可读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壁报设计的基本技巧,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运用。解决实际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有些班级的学生在板报、壁报编排时构图、色彩、字体没有秩序感,主次不清等,在设计排版时如何选择好的模版、字体;怎样使内容和形势才能更好的结合,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能够在平时看报、学刊时,注意学习欣赏各种版式结构、图案、花边等。我把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依次是壁报的构成、字体设计、排版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为了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设计了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世界观:使学生在对字体设计的练习和设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对美术和生活的联系的认识,和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和相互理解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对美术字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写出标准、规范的美术字,并在此基础上,对字体进行创新设计,以及获得制作壁报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自主、创新、探究、民主、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版面构成、版面设计原则的学习,运用学过的信息筛选和字体设计等知识,完成一幅主题突出排版新颖的手抄报作品。难点是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变体美术字进行创新设计。

四、说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我采取“启发──引导法”,“参与、实践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现场的示范,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重点即合理的办一张手抄报。课前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手抄报的资料和作品,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手抄报资料,学生用铅笔、水彩笔、绘图纸实践操作,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

五、说学法 初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在生活中也见到过不少和版面设计有关的传播媒体,这些都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通过教师的讲述,演示,加上大量图片解析,使学生经过课堂练习之后,对手抄报的版面构成及版面设计原则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达到合理制作一张手抄报的能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讲解新课,课堂练习,发散拓展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我以欣赏优秀的手抄报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这些手抄报的排版设计,使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既而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手抄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手抄报是校园文化信息传递的媒体,它是以图文并茂的艺术形式呈现的,办手抄报的意义在于延伸课堂文化知识、丰富信息范围,办手抄报的活动过程可使我们学会把这些信息以艺术的形式传达出来并可通过大家的相互合作,加强团结增进友谊。手抄报的作用简单总结就是一句话,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传递我们的心声—板书课题。

2、讲解新课

我将这个环节分为三个部分:

1、版面构成的学习,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版面是由刊名、栏目、插图、文字等几部分构成的。

2、版面设计原则的学习,我首先采用提问启发的方法:一幅手抄报怎样设计才能让人看着舒服眼前一亮呢?然后引导学生用分析、比较、探究的方法得出版面设计要遵循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和形式服从内容,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合理分割版面空间,精心安排文章和图画的位置,达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块面清晰的基本要求。

3、出示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A、确立报头标题的位置,B、确立栏目的数量形式,C、安排插图的位置,D、文章内容的安排,E、版面的总体调整,装饰美化边角。出示设计步骤,能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手抄报的设计过程。

3、课堂练习

这一环节重在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带动下,进行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解决问题。

并采用自评、互评、生评、师评的多维多极的评价方法,评析作品的标题、插图、版块安排,以及版面整体设计,促使学生在认知表现、技能以及合作能力上的提高。

4、思维拓展

8.我们的城市说课稿 篇八

1、尝试参照地图摆放建筑物卡片,理解地图上建筑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2、感受我们城市的美,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建筑物大卡片16张,《上海春色》大地图一张,《上海春色》大游戏图一张,ppt 。

2、幼儿:《上海夏日》游戏图一张,建筑卡片16张。

活动流程:

观察建筑物卡片——尝试操作——个人操作——评价幼儿操作

活动过程:

一、了解建筑物的名称及功能

1、我们城市的建筑

(1)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哪座城市?(上海)

(2)上海你见过哪些建筑物?

2、认识建筑物图片

(1)出示建筑物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

(2)它是用来做什么的?(说两三个不熟悉的)(出示16张建筑物卡片)

小结: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坐落在不同的位置。它们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二、观察地图,尝试寻找位置的方法

1、观察《上海春色》黑白地图

(1)这是老师前两天去旅游用的一张地图ppt,你们知道地图吗?它有什么用?

(2)你在这张地图上看到了什么?(我在地图上看到了……)

2、幼儿尝试操作

(1)出示彩色《上海春色》大游戏图

(2)这里有一张空白地图,我想让它和这张地图一样,你们能把地图填满吗?(请一名幼儿到上面来帮忙,其他幼儿在下面操作)

(3)请你翻到《上海春色》的这一面,看着左上角的小地图,把大地图填完整。

3、讨论摆放得又对又快的方法

(1)你是用什么方法放的?

(2)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医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的建筑物呢?(拿掉其它的建筑物卡片,留下医院在地图上)

(3)你为什么能这么快找到?(因为它们在医院的XX面)

(4)现在地图上还缺什么?怎样最快的找到它的位置?

小结:原来摆得又快又正确,是有很多方法的,可以按照顺序来摆,也可以找到一点作为参照物来摆。

4、纠正自己地图上错误的地方。现在我们找到好方法来看地图了,把你放错的地方赶紧摆正确吧!

三、幼儿操作

(1)刚刚我们学习了好方法,布置《小城夏日》。

(2)这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地图,按照左上角的提示帮建筑物找到相应位置。

四、幼儿互相欣赏操作结果

1、检验幼儿的操作结果。你是用什么方法找的?最先找到了哪个建筑物,它在什么位置?小结:只要我们学会了看参照物,就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就算到了陌生的城市也不会迷路了。

五、延伸活动:老师的这里还有一份崇明地图,你能找到你家在地图的.什么位置吗?我们回教室找一找,找到后告诉大家好吗。

活动反思:

(一)活动的目标达成令人满意。本活动是“我们的城市”主题背景下的活动,结合主题运用幼儿认识的上海城市的建筑,通过建筑小卡片的操作摆弄,进一步感受我们城市特有的美,产生爱家乡的情感。知识目标是以幼儿的认知、知识为起点,符合幼儿的当前的知识点,通过活动较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创设层层递进的游戏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本活动注重幼儿主动操作学习,因此,我创设游戏情境,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来启发幼儿进行学习,并采用各种有趣的情景与身边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幼儿寻找参照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左右”的认识,并且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幼儿在一个广阔、自主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与操作中认识和体验左右。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上一篇:初二物理下册复习大纲下一篇:路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