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知识选择

2024-07-03

党建知识选择(精选8篇)

1.党建知识选择 篇一

提高企业知识转移效果的知识特性选择

摘要:知识转移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但如果不注意知识与企业的匹配性,就会影响知识转移效果。本文提出只有选择满足根植性、适配性、时效性、市场性的知识,才能提高知识转移效果,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知识转移;根植性;适配性;时效性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知识转移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但是,陈国宏的研究表明,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技术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将从知识与企业的匹配性,提出如何选择知识来提高知识转移效果。

一、知识转移的涵义

所谓知识转移就是把知识源转移到组织其他人和部门的过程。企业知识转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来自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如研究开发部门、工艺设计、生产制造部门、供应和销售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对知识的共享、创造、转移和学习;第二层是企业与外部的知识转移,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之间或国家间的知识转移。

二、能够提高知识转移效果的知识特性

转移什么样的知识对于知识转移效果至关重要,本文认为选择满足根植性、适配性、时效性、市场性的知识才能提高知识转移效果。

(一)根植性。知识的根植性有两个涵义:一是指知识源的核心知识或理念来自企业自身;二是指转移的知识能够被企业真正消化吸收,并与企业精神、文化、理念融为一体。

之所以将根植性作为知识转移的一个特性要求,是因为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精神及高翠娟()的观点:企业自主创新的涵义是企业在自身原始技术(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各种技术(知识)的集成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难于模仿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并将其市场化的过程。可见,从长期来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求知识转移必须根植于企业。不少学者的研究以及企业实践都证明,根植性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关涛(2010)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特性(默会性、简单嵌入、复杂嵌入)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显著。张睿(2008)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知识源与接收方信息对称、文化融合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正的影响作用。有学者认为组织知识的转移要比物质知识的`转移难很多,因为组织知识比物质知识难以编撰,并且它们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然对根植性较强的知识可降低组织知识的转移难度。

(二)适配性。适配性指知识转移中的知识是企业及各部门需要的知识,转移的知识量与企业及各部门的吸收消化能力相适应。之所以说“企业及各部门”是因为分别针对两种知识转移——企业与外部、企业内部。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与其相应的知识结构的支持,知识结构不合理必然影响创新能力,知识结构涉及知识存量、知识分布、知识水平和知识类型,所以知识转移中的知识必须满足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的知识结构。另外,由于知识学习软、硬件的差异,企业及各部门对不同类型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不同,在特定的时间段,转移的知识量低于或高于企业及各部门的吸收消化能力,均不利于知识转移效果。适配性要求企业应根据创新目的搜寻、筛选和合适地转移知识。现实中,不少企业也特别注重企业学习、培训,但是由于转移知识适配性欠缺,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学了许多无用或消化不了的知识,没有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市场性。知识的市场性有两层涵义:一是知识转移满足企业市场战略要求;二是知识转移遵循市场运行规则。知识转移的市场性指明了知识转移的物质利益目标和知识转移交易规则。

陈建东()认为知识管理本身即是战略管理其中的一项具体内容;杜晓君()基于131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跨国公司采取的全球战略会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东道国市场差异性和市场重要性与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也紧密相关。可见,作为企业知识管理主要内容的知识转移必须满足企业市场战略要求,才能使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战略支持。

另外,在知识转移中由于知识粘性的存在会降低知识转移当中的流动性,阻碍知识的有效转移,人的动机是知识粘性的主要来源。人们通常不会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将所拥有的珍贵知识拱手让人分享。知识转移需要成本,知识属于无形的商品,会遵循市场原理,实践表明,命令和控制方法对企业提高知识的转移效率是低效或无效的,企业应该建立知识市场,知识的内隐性和路径依赖性告诉我们尝试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市场是可行的。

(四)时效性。知识转移的时效性指的是知识转移在一定时间段具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预期效果,以及由此给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另一方面超过特定时间的知识就会失去原来的价值。

知识也有生命周期,进入衰退期的知识,将逐渐丧失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知识转移的时效性要求转移的知识必须处于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

三、知识特性分析

从系统变量角度来看,根植性、适配性可由企业知识管理内部确定,是知识转移系统的内生变量;而市场性、时效性则由企业战略决定,是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接口,是知识转移的外生变量。

从知识特性看,根植性属于知识存量相容范畴;适配性属于知识结构范畴;市场性属于知识价值范畴;时效性属于知识生命范畴。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根植性是知识转移运行平台基础;适配性是知识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市场性是知识转移的目的和环节交接规则;时效性是知识管理人员应注意的事项。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国宏,郭弢.我国FDI、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2]吴洁,刘思峰,琴芬.基于知识供应链的知识创新与转移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

[3]高翠娟,矫萍,林向义,罗洪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集成策略[J].情报杂志,2010.8.

[4]关涛.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知识特性与组织情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6.

[5]张睿,于渤.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5.

2.党建知识选择 篇二

1.企业知识积累方式选择的研究现状

著名经济学家彭罗斯 (Penrose, 1959) 在其《企业成长理论》的著作中明确提出了企业知识积累的概念, 她认为, “企业的成长速度受到企业内部知识增长的限制”, 并且从企业管理资源理论的角度论述了以上观点, 但是没有明确地分析企业如何进行企业知识积累这一问题。后来大多数学者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去, 而对企业知识积累的方式选择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近年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随之形成了大量的、与之相关的文献, 并且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该学科研究的对象——“企业知识”仅限于新兴的知识型企业, 这些知识型企业的首要特征是“投入的是知识, 产出的是知识, 销售的是知识, 管理的还是知识”, 且大多以静态的观点研究企业在既定知识存量的基础上, 企业通过对知识的管理和整合提升企业知识水平。而本文所研究的企业知识的范围比较宽泛一些, 企业知识不但存在于新兴的高科技知识型企业而且还存在于传统的工业、商业贸易、服务业等各类型企业当中, 并且以动态的观点考察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成长期如何进行企业知识积累, 增加企业知识存量。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局限于企业所获得的各种专利和无形资产, 还包括了企业员工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等。此外,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并没有明确提及企业知识积累和企业知识积累的方式, 本文试图以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为出发点, 归纳出各类企业进行知识积累的各种有效的途径。

2.企业知识积累方式选择的研究意义

企业知识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又难以衡量, 所以并没有太多学者对企业知识积累有较为广泛而又深刻的研究, 对企业知识积累的方式选择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然而, 近些年很多学者则热衷于对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 他们认为, 企业的核心能力支撑着企业快速、健康的成长, 而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怎样形成的?企业核心能力来源于哪儿?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本文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企业知识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着较丰富的企业知识存量能够培养出较高的企业能力, 而企业能力的低下往往是由于没有太多的企业知识积累可用。因此, 企业知识积累对于一个需要快速成长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特点, 各类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企业知识积累的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较多的企业知识, 因此企业知识积累的方式选择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企业知识的分类及其转化

为了便于研究, 可以先把企业知识大体分为三大类: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企业的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企业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市场知识、融资知识等。

1.各类企业知识的定义

首先, 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于正规化的、难于沟通的知识, 包括技能、技巧等。而显性知识是经过编撰的, 可以正规化的系统化的语言来传递的知识, 包括书本、资料等;其次, 企业的外部知识是指处于企业外部但可以被企业暂时使用的知识, 如专家、学者的外脑, 企业的内部知识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源, 可随时被企业所使用;最后, 企业的管理、市场、技术、融资等知识是对应于企业相应的能力所划分的, 比较直观, 且较接近企业实际。

2.企业知识的转化机制

不同类型的企业知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一转化过程也是企业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巩固的过程。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称之知识社会化, 一个人可以不通过正规化的语言直接从其他人那里获得隐性知识, 比如学徒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师傅, 从他那学到手艺;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称为知识外部化, 用语言描述或书面表达的形式把不正规的知识正规化;使显性知识体现在隐性知识中的过程称为知识内部化,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获取经验而得到知识。

企业外部知识内部化, 是指把相关的外部专家和学者的知识转化为企业的内部知识, 增加企业的知识存量, 从而为企业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培养企业相应的能力。

企业的管理知识、市场知识、技术知识、融资知识和企业的管理能力、市场能力、技术能力、融资能力相对应, 积累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融资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 这些企业知识向企业能力的转化成为了促使企业成长的关键过程。

我们可以看出,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 以及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是企业在不改变知识存量的基础上, 企业知识的巩固、拓展和升华的过程, 是质的提升;而企业外部知识内部化则使得企业知识存量的增加;企业管理知识等向企业相应能力的转化则是企业知识积累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培养企业能力的过程, 也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产生的过程。

三、不同类型企业的知识积累方式选择

无论从企业规模, 还是从生产方式上来说, 不同类型的企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 现实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企业知识积累的方式, 如若不然将会引起企业知识积累不当, 造成企业知识积累的失衡, 还会导致企业对知识管理上的混乱, 妨碍了企业迅速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 进而制约了企业健康、快速的成长。

1.企业的分类

为了有针对性地研究企业知识积累, 首先要把现实中错综纷杂的企业分类, 然后再根据各自特点探讨企业知识积累的方式。本文按照三种方法把企业区分开来, 首先, 按照规模大小不同, 可以把企业分为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按照生产方式不同, 可以把企业分为传统型企业和新兴科技型企业;按照所外领域不同, 可以把企业分为生产型企业和服务贸易型企业。

2.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知识积累方式

首先,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 资金也相对匮乏, 可采取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应该把企业知识积累的重点放在内部员工经验积累和企业知识内部扩散上, 企业在做重要决策时也可临时聘请外部专家为企业出谋划策。另外, 知识积累的主要载体是企业家, 应该加强自身企业知识积累;大型企业规模较大, 资金也相对充裕, 可通过购买专利技术、聘请外部专家成为企业长期的外脑并使外部知识转化为企业的内部知识快速进行知识积累, 也可通过招募有经验、有技术的各类人才增加企业知识的存量。大企业知识积累的主要载体是中、高层管理者, 因此应该注重组织企业中、高层领导者的学习培训, 增加他们的知识存量。

其次, 传统型企业有必要增加对科研开发的投入力度, 转变以增加原材料投入为手段的产出增加方式;新兴科技型企业, 自身有较强的科研开发意识, 应注意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交流平台, 为企业知识在企业内部消化、吸收和扩散提供平台。

最后, 生产加工型企业应该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 注重培养和招募一批相应的技术研发人员, 增加这些人员的知识积累存量;服务贸易型企业应该把知识积累的重点放在服务于客户的员工身上, 提高他们的知识积累层次, 使客户满意。

四、同一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知识积累方式选择

企业成长过程也是企业知识积累的过程, 所以在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所具有的知识存量也是不同的。按照分类研究的方法, 本文把企业成长分为企业初创期、成熟期、扩张期、蜕变或衰落期四个阶段。

一般情况下, 企业在初创阶段时规模较小, 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识, 只要企业家有足够的知识存量引领企业成长, 就能够保证企业知识供给充足。在这一阶段, 企业应该注重企业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企业内部知识的扩散和经验的积累。也可以采取与其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积累企业的管理、技术、市场等知识。

当企业到成熟期时, 企业需要寻找新的成长点。这时可以通过企业间联合、兼并来积累一些相关或非相关产业领域的知识, 也可通过购买新的专利技术、招募新的技术人员完成企业知识积累, 为企业的扩张作准备。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有些企业没能够成功实施扩张战略,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完成扩张前企业知识积累的准备。

当企业处于扩张期时, 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一方面, 企业最需要补充新的知识保证日益增多的业务量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 企业应该尽快把新积累的知识消化吸收, 并转化为企业的专用知识, 所以通过内部经验积累和传播来巩固新知识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企业可通过购买专利技术, 聘请外部专家, 招募有经验、有技术的新人才, 组织中、高层员工学习和培训, 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力度, 增加企业知识的存量。

经历了扩张期之后, 企业成长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 旧企业会蜕变成一个新企业, 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成长道路;第二, 企业会因为扩张前知识积累不足或是没有很好地整合新积累的知识而走向衰落。如果企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成长周期, 首先还是要通过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外部知识的内部化来巩固已有的知识,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积累新的知识;如果企业进入了衰退阶段, 应该选择自己相对有优势的产业, 然后巩固相关的知识, 集中资源发展这一产业。与此同时, 企业也应该放弃非优势产业的发展, 轻装上阵。

五、结论

企业知识的积累是提升企业能力的前提, 而企业能力又支撑着企业的成长, 因此, 企业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企业知识积累方式, 按照各自的特点选择知识积累的方式可以迅速增加企业知识存量、提升企业知识整体水平, 从而保障了企业健康、快速地成长。

摘要:企业知识积累是支持企业成长的基础性资源, 与其他的企业资源不同, 企业知识积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难以测度性等特点。因此, 企业知识积累很难引起高层管理者的注意, 再加之有些企业选择了不当的企业知识积累的方式, 就会导致企业知识积累缓慢, 从根本上制约了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知识,积累,方式

参考文献

[1][英]伊迪丝.彭罗斯 (著) , 赵晓 (译) .企业成长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樊治平等.知识管理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3.

3.内衣选择知识 篇三

商场专卖店挑选内衣的细节技巧

1. 到知名品牌的专卖店或专柜

仅凭眼睛看一看不试穿就买内衣是危险的。知名品牌的专卖店或专柜中的导购小姐一般都经过专业的培训,能够给你一些挑选的建议。

2. 正确测量现在的尺寸

随着年龄、体重等的变化,身体的曲线也会随之改变。每次购买内衣的时候,最好请导购小姐给自己正确测量一下。

3. 不要害羞谈论自己体型的烦恼

在挑选内衣时,可以大方坦率地告诉导购小姐自己想要的,如:想使小的胸部看起来大一些、想收紧下垂的胸部、想使小腹部平整些等等的愿望,这样挑选出理想内衣的比率就一下子提高了。

4. 了解自己经常穿着的衣服类型

内衣不但需要配合体型和心情,而且也要配合在不同场合搭配的外衣。如果能结合外衣的设计、面料和穿着季节场合等,就更能体现穿衣者的品位和修养。如穿无袖上衣时,就要选择穿吊带缩向内侧的内衣。

5. 不断试穿直到满意为止

嫌麻烦懒得反复多遍试穿的话,就不能遇到适合自己的内衣。比如同类型的束身内裤,在松紧方面或是提臀方面就有着千差万别。

根据胸型选胸罩

胸部扁平、外散型MM选择胸罩

胸部扁平、扩散所造成的外溢是有很多种原因的,除天生之外,有些是因为长时间不穿胸罩,使胸部任意游走,从而形成胸部外溢。或是因为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尺寸,胸罩尺寸太小,包容不住你的胸部,把你本来漂亮的胸部给弄得扁平;也有些女性是因为款型没有选好,至使胸部无法集中,造成扩散。因此,以上情况的女性请选用集中型的文胸,也就是3/4罩杯的文胸,它能使你的胸部集中,衬托出挺拔的曲线。

胸部下垂型MM选择胸罩

胸部下垂者往往是因为胸部较高,但乳房肌肉松驰,不穿戴文胸,时间久了就产生胸部下垂。要想恢复胸部原有的健美,首先你要选择比平时大一号的文胸,并尽量使用钢圈和侧部有加强功能的文胸使之加强衬托,由下往上地支撑,但要注意,肩带的宽度是否能符合所托的重量,使乳房提升到合适的位置,并要注意把乳房全部圆满地填入罩杯内,此种类型的女性最宜选择全罩杯文胸,因为全罩杯文胸,有能力将你的下垂胸部衬托起来。

胸部矫小型MM选择胸罩

胸部娇小可以用功能文胸来进行弥补,不要认为自己的胸部太小,就可以不穿文胸或着穿较紧的文胸,要知道,不穿文胸的后果将是平板,太小的文胸会限制胸部的发育,应穿戴略大一点的文胸,让胸部血液流通,加强它的活动空间让它可以朝合适的位置和空间发展,如果你这样健胸有进步的话,记住,再换大点的文胸。针对娇小型胸部的女性,市场上出现许多健胸款式供你选择,例如有按摩型、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微元素的文胸,它们对健胸都有一定的作用,另外你还可选择定型罩杯文胸,它们都比较适合娇小胸部的女性。

乳房丰满的MM选择胸罩

丰满女士最好穿黑色或白色系(乳白、牙白、漂白、灰白等)的内衣。中性色或各种加灰色系,都会减弱丰满女士的光彩。同时,黑或白色的内衣,与各色外装搭配都比较容易配色。轻、薄、丝质面料,适合丰满女士的内衣。运用蕾丝、荷叶边装饰,体现女性的柔美和浪漫。薄的弹性面料是这类内衣的常用品,不仅使人舒适,而且不显累赘,使丰满体形具有现代时尚的风格。最好不选纯棉质内衣,因为虽然棉质有吸汗、透气的优点,但对于丰满体形来说,容易造成臃肿、落伍的不良效果。最好不选加内垫的文胸和加压衬的底裤,强力腰封也不益于体形塑造,反倒给人厚重的造作之感。应当相信,你的丰满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美丽。文胸最好选深罩杯和3/4、4/4型,宽肩带、加土台,加钢丝托,有利于丰胸的造型。1/2罩杯往往承托不住丰满的乳房,很容易出现乳房上溢,松松垮垮。

根据性格选择内衣

1. 如果你是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女孩,我们的建议是穿上线条流畅的运动型内衣。

运动型内衣的材质一般都很朴素,但同时也很舒适,纯棉材质一直很受欢迎,最近流行的莱卡棉集舒适与弹力于一体,也是不错的选择。在这个系列里,越简单的款式就越容易出效果。而黑、白、灰的色调则永不过时。

2.如果你是个喜欢浪漫情调,甚至有点顾影自怜味道的女人味十足的女孩,我们建议你选点缀着蕾丝花边的内衣。

内衣的选择范围很广,但原则是越小的花卉图案就越容易出效果,尤其是叶子的图案比花卉的图案更有闲情逸致的味道。色彩上一般是深色调容易体现女性气质,如玫瑰紫、酒红、深蓝等。

3. 如果你是个自信、有责任感并且随时准备迎接任何挑战的女孩,那么结构简单而色彩绚丽的素面内衣适合你。

素面内衣有着高科技的面料,其光滑表面让你穿任何外衣都不会显出一点痕迹,在外型上有完美体现。而内衣上的蓝色、绿色、橙色,这些颇不寻常的颜色又会在你疲惫的时候给你送上一份新鲜感。

4.如果你是个注意外表,喜欢表现成熟味道的女孩,那么机能性很强的调整型内衣就是你的最佳选择了。

调整型内衣有着塑造魔鬼身材的奇妙效果,并且对身体的养护和线条的保持有关键作用——当然,这是在你挑选的内衣完全符合你的身材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为了塑造魔鬼身材,而拼命套上与自己身材不符的调整内衣,那样是非常危险的!

5. 但如果你是个从来就不喜欢内衣的女孩,那么我们建议你去读一读有关生理学和地心引力的书。

要知道,没有内衣的呵护,在几年之后你的身材有可能会变得远不如现在,而别的女孩则可以保持得很好——因为她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内衣。

要知道,

没有内衣的呵护,

在几年之后你的身材有可能会变得远不如现在,

而别的女孩则可以保持得很好——

4.我选择知识小学作文 篇四

在你面前有一道题: 1+2+3+…+100=? 当你第一眼看到它时,你是希望勤奋地算半个钟头,还是坐等灵感的出现,或者寻找作弊的机遇?这个时候,勤奋有点傻,灵感太渺茫,机遇是可耻的;少了点什么,它们都不完整。 著名数学家高斯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用了一种很聪明的方法,在极短的时间内算出了完全正确的解答。—他用的是现在我们早已熟知的配凑方法,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所以我说知识是最重要的,离开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勤奋、灵感、机遇……诸此种种,都会失去应有的意义。把握知识,勤奋才不再是蛮干;运用知识,才能捕捉到灵感那稍纵即逝的闪光;富有知识,才不会成为机遇的奴隶。

这时我想起了群论的创始人伽罗华,一位和高斯一样有着近乎天才智慧的数学家。他窥见数学王国神圣的美丽,于是投身其中,年仅十七岁的他写出了《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然而这篇价值极高的论文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十一岁时,他死了,带着遗憾和遗言:“请你记住我,因为我没有活到让我的祖国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也许只有一个人听到了这句话,那就是他临终时守在他身边的弟弟。 命运是不公平的,命运只给了伽罗华二十一年的生命。

5.两会知识竞赛.判断,选择,简答 篇五

正确1.中国的人大共分为5级

错误2.在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中,候选人人数要多于代表人数1/4—2/3正解:1/5-1/2

正确3.全国县级和以上地方各级人大每届任期5年,乡级人大每届任期5年 错误4.常委会组成人员由本级人大从其代表中选出,当选后不得担任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职务

错误5.乡级人大每届任期3年

正解5年

错误6.一个代表团或者20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正解30个以上

正确7.历届全国政协主席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李先念、李

瑞环、贾庆林;

正确8.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错误9.中共中央提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中共人选不超过60%正解 70%

正确10.全国政协下属的专门委员会不包括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正确11.政协九届全国委员会由34个单位组成错误12.两会中以高票通过物权法,这部法律对公有财产进行保护

正解:公有和私有

错误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制定

正解: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正确14.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错误15.中国有7个民族党派

正解8个

错误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是朱德

正解 毛泽东

正确17.邓小平曾担任过第5届全国政协主席

错误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于1945年

正解:1949

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政协的主要职能?(B)

A.民主监督

B.国家立法

C.参政议政2.政协委员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叫作?(B)

A.议案

B.提案

C.质询案

3.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国旗为五星红旗的会议是?(A)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4.以下不是国家机关的是?(C)

A.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全国政协

5.政协委员是经过_________产生的。(C)

A.协商选举

B.推荐选举

C.协商推荐

6、提出提案的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D)

A、政协委员以个人或者联名方式提出提案;

B、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期间以小组或者联组名义提出提案;

C、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和人民团体,以本党派、团体名义提出提案;

D、非政协委员的个人向政协机构提出的提案。

7、为了便于经常举行会议,集体行使职权,全国人大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_____,作为其常设机关,主要在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权力。(D)

A、常委会办公厅

B、法制工作委员会

C、预算工作委员会

D、常委会

8、政协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包括:(A)

A、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

C、中国共产党代表

C、台湾同胞代表

D、无党派民主人士

9、中共中央提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中共人选不超过()%;十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中共人选不超过()%。()

A70;40B70;35C60;35D60;4010、关于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协等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B、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协所做出的决定必须征得人民代表大会的认可后方能实施

D、人民代表大会同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简答题:

1.中国的三大“国粹”是什么?

答: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

2.说出我国的五大民族自治区

答: 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请说出 “两会”的全称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2012年两会召开时间?

答: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2年3月5日-14日(共10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次会议:2012年3月3日-13日(共11天)

5.我国国家主席每届任期为几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几届

6.幼儿早教知识和早教的选择 篇六

1到1.5岁幼儿的早教方案

一、认知能力的训练

1、观察能力:

①识别大小。选择大小差别显着的同类物品来练习,如大苹果与小苹果,大皮球与小皮球等。

②识别形状。教小儿识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实物形状来描述,如圆皮球、三角板、方积木等。

③识别颜色。从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进行识别。告诉孩子气球是红色的、毛衣是黄色的、叶子是绿色的。

2、记忆力的训练

(1)实物记忆练习。让小儿根据记忆寻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让小儿看一个小球,然后把它收起来再让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这种小球。

(2)强化记忆练习。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直观,与小儿本人关系较为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来训练他的记忆。可教小儿自己的名字、身体的主要部位,间隔一段时间,情景再重复。

二、动作能力的训练

1、继续训练小儿独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稳定性,以促进运动的协调性和躯体的平衡能力。可和小儿一起拖拉玩具车,教小儿拉着小车向前走、侧着走、倒退走等。准备一个较大的皮球,成人将球滚到小孩子脚边,教他抬脚踢球。

2、发展小儿走、蹲、弯腰动作。将玩具散放在各处,要求小儿收捡玩具交给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3、训练小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如教小儿学习画画、搭积木、用塑料绳将有孔玩具串起来、取物装物。

三、言语能力的训练

利用各种机会丰富孩子的语言词汇,并简单说明物体的用途与关系,扩大小儿的认识范围,促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给小儿看图片、幼儿书籍、带小儿到外面玩,教小儿认识物体的名称,对着图片或实物,询问小儿图片或实物的名称及用途“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引导小儿回答,小儿回答正确时亲亲他,以示鼓励。此时,小儿已开始喜欢听大人讲故事了,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时,开始要讲得慢而简短,发音清晰,富于表情,可根据故事的情节伴以动作,来增加小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孩子爱听讲过的故事,成人可多重复几次,还可将小儿目睹或经历的事情,编成故事。

四、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训练

1、教育孩子礼貌待人。家里来客人要教小儿打招呼、问好,接受别人的东西要说谢谢,客人走时挥手说再见。鼓励小儿取糖果、水果招待客人,把玩具分给家里来的小朋友玩等等。

2、睡眠。除夜间睡眠外,白天可睡眠2次,每次1~2小时。不要用威胁、恐吓等手段,逼小儿睡眠,也不要给小儿讲述恐怖的故事,以免小儿害怕而拒绝一个人入睡。临睡前清洗脸、手、脚、臀部,排好尿,换上宽松保暖的睡衣,会使小儿感到舒适,易于入睡,这不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也便于孩子建立睡眠条件放射。

3、饮食。断奶后,每日喂养的次数约4~5次,可安排在早、中、晚餐时间和白天睡眠醒来的时间。养成定时进食,定位进餐的习惯,鼓励小儿自己动手吃东西。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4、训练小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小儿独立的生活能力。教导小儿试着脱 鞋、脱袜子,排完大小便试着提裤子,外出时自己戴帽、脱帽,爸爸妈妈下班进门可让孩子帮助拿拖鞋给爸妈换鞋,给孩子洗手时,教小儿主动将手伸到水里,玩完玩具后帮忙收拾起来等等

选择早教班的几大要素

教学语言

现在的爸妈都很注重宝宝英语的学习,所以在低龄时期就为他们创造英语的环境。许多早教机构适时地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HELEN DORON是做语言教育的,自然是全英语教学。运动宝贝是外教上课,是英语为主,金宝贝则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总体来看,使用中文教学的早教机构仍占多数,这就要看爸妈觉得是否有此必要了。教育孩子到

如何选择早教班

爸妈给宝宝报名上早教班,目的不能太过功利,早教主要是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供更多探索的机会,并不能真正学会多少技能。如果撇开早教机构的收费问题,所有的早教机构都是好的,它们都可以让宝宝很快乐,几乎每个宝宝在这些场所都玩得很开心。但是,这些机构都是收费的,一堂课的花费基本上都在100~200元甚至更高,所以就要考虑性价比的问题了。

7.党建知识选择 篇七

1996年以后,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处于暂时平息的阶段,但平静之中掩藏着不平静,美国政府不断地以各种贸易壁垒来实现其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近年来,由于我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美方借助其强大的科技实力,乘此机会不断指责我方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以迫使我方加大保护美在华知识产权利益。

对于中美间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分析文章层出不穷,主要观点集中在中方应该采取何种政策来应对美方的问题,多数观点都同意采取合作的战略才是最好选择,同时要兼顾我方还处于一个经济科技相对落后的状态,过度地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也易付出较大的代价。

1 知识产权保护的博弈分析

许多文章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方法分析,而本文重点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中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选择,将中美知识产权保护置于不完全信息动态条件加以分析,并找出此时双方的最优均衡解。

1.1 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如果将中美知识产权保护置于完全信息静态条件下,中美之间的支付矩阵见表一。在完全信息静态条件下,易知双方的均衡战略是(不合作,不合作),而不是(合作,合作)战略,陷入“囚徒困境”,显然此时双方获得的不是最大利益。

由表一可知,对美方而言,其支付函数8d>3m>3f>e;对中方而言,其支付函数4e>m>f>d;“合作战略”表示双方对对方的知识产权在本国市场上给予保护,“不合作战略”表示双方相互盗用对方的知识产权。

1.2 用KMRW声誉模型分析

用S代表美国;N代表中国;假定美国有两种类型,理性和非理性,分别用i 1和i 2表示;其中理性可以理解为美方不是很急需占领中方科技产品市场;非理性可以理解为美方很急于占领中方科技产品市场,更具有希望能同中方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趋向;中方只有一种类型,即理性的(通常可以认为中方科技产品竞争力明显落后于美方,所以也无抢占美国市场的实力,从而被简化为是理性的);假定理性时的各方可以选择任何战略,阶段博弈的支付矩阵如表二所示。非理性时的美方只有一种战略,即“针锋相对”:开始选择合作,然后在t阶段选择中方在t-1阶段的选择(即中方合作美方就合作,中方不合作美方就不合作)。博弈的顺序如下:

(1)自然首先选择美方的类型;美方知道自己的类型,中方只知道美方属于理性的概率是(1-P),非理性的概率是P;

(2)中美双方进行第一阶段博弈;

(3)观测到第一阶段博弈结果后,进行第二阶段博弈;观测到第二阶段博弈结果后,进行第三阶段博弈,如此等等;

(4)理性的中美双方的支付是阶段博弈的支付的贴现之和(为简便起见,我们假定贴现因子δ=1)。

由表二数据可知:对美方而言,其支付函数8d>3m>3f>e;对中方而言,其支付函数4e>m>f>d;对于(合作,合作)和(不合作,不合作)两种战略选择时美方的收益为中方的3倍(3倍在此只有定性分析的意义,也可以成其它倍数关系),在此仅基于美方的科技实力明显高于中方时支付利得差异的考虑;当双方都选择合作时,美方可以向中方收受大量数额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当双方同时选择不合作时,美方向中方的科技知识输出减少,致使中方支付函数明显递减,同样被简化为美方收益是中方的3倍;其它两种战略组合的支付同样可以被简化为中美科技实力的差距所致。为后面分析方便起见,再规定f-d>4e-m,即中方不合作与合作支付之差在美方选择不合作时更大。

用表三简要说明中美双方阶段博弈的不同选择时的利益分析:

表三中美双方对知识产权保护阶段博弈不同选择的利益分析简表

首先讨论博弈只重复两次的情况(T=2)。在第2阶段,理性的美、中双方都将选择不合作,非理性的美方的选择将依赖于中方第1阶段的选择。第1阶段,非理性的美方选择合作(根据假定,否则它既为理性的);第1阶段,理性的美方的最优选择是不合作。因此现在来考察中方在第1阶段的选择X,它的选择将影响非理性的美方在第2阶段的选择。

(1)如果X=合作,中方的期望支付是:

(2)如果X=不合作,中方的期望支付是:

因此,如果下列条件满足,我方在第1阶段将选择X=合作:

也就是说,如果美方属于非理性的概率不小于(f-d)/(m-d),我方将在第1阶段选择合作战略。

现在考虑博弈重复3次(T=3)的情况,给定P≥(f-d)/(m-d)。如果理性的美方和理性的中方在第1阶段都选择合作,那么3个阶段总的均衡路径如表四所示,并且能证明P≥(f-d)/(m-d)是均衡的充分条件。

(1)现在考虑理性的美方在第1阶段的战略:给定中方在第1阶段选择合作,如果理性的美方选择合作,我方的后验概率不变,因而我方在第2和第3阶段选择(合作,不合作),中美3个阶段的战略组合为{(合作,合作);(不合作,合作)(不合作,不合作)},所以理性的美方的期望支付是:3m+8d+3f;如果理性的美方在第1阶段选择不合作,我方必然在后两阶段选择不合作,所以理性的美方的期望支付是:3f+8d+3f;显然3m+8d+3f>3f+8d+3f,所以理性的美方第1阶段最优战略是合作。

(2)现在考虑中方的战略。我方在3个不同阶段有3种战略,分别是(合作,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合作,不合作)。

给定理性的美方在第1阶段选择合作(第2、3阶段选择不合作):

(1)中方选择(合作,合作,不合作)的路径见表四,可知中方的预期支付为:

(2)中方选择(不合作,不合作,不合作)的路径见表五,可知中方的预期支付为:

如果P×(m+4e-d-f)+m+d+f≥4e+2f即P≥[(4e-m)+(f-d)]/[(4e-f)+(m-d)],则第1种战略优于第2种方案;因为我们假定P≥(f-d)/(m-d),显然满足上述条件(对中方而言,其支付函数4e>m>f>d,所以4e-f≥4e-m,知(f-d)/(m-d)>[(4e-m)+(f-d)]/[(4e-f)+(m-d)])。

另,如果P×(m+4e-d-f)+m+d+f≥P×(4e-f)+4e+d+f,即P≥(4e-m)/(m-d),则第1种战略优于第3种方案;因为我们假定P≥(f-d)/(m-d),且前面规定f-d>4e-m,所以(f-d)/(m-d)>(4e-m)/(m-d),显然P≥(f-d)/(m-d)满足条件。

上述分析表明,只要美方是非理性的概率P≥(f-d)/(m-d),表四所示的战略组合就是一个精练贝叶斯均衡;当T加大时,只要当博弈是有限次重复,此时的中美双方的博弈同样符合KMRW定理,即只要T足够大,那么存在一个T0T0阶段选择不合作(注:在每个合作阶段,后验概率P0=P)。

如果将我方的类型也扩展为理性和非理性两种,同样可以证明中美双方存在合作的精练贝叶斯均衡解,在此略去。

3 结束语

如果仅把中美双方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放在完全信息静态条件下考虑,不合作将是双方的战略选择;然而,放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条件下,双方完全存在合作的利益基础;虽然中美双方贸易在知识产权领域争执不断,但是基于上述分析,显然后者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因而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双方完全何以采取合作的政策,合作将是保证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摘要: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中美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选择,其中用“囚徒困境”模型得出不合作是双方的均衡战略。但是通过运用“KMRW声誉”模型的分析方法,最后得出中美双方应该选择合作才符合双方的最大利益。从长远看合作才是中美知识产权保护领域里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博弈分析,KMRW声誉模型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彭纪生,刘春林.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3,(06).

[4]王丽丽.从中美知识产权博弈看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06).

[5]王永东.知识产权相关协议实施及知识产权交易的博弈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2,(02).

8.一个知识分子跨越世纪的选择 篇八

作为一个读书人,偶然翻到《张謇传稿》这本书,并一读之下深深为其吸引,这不完全是因为张謇的传奇性经历,而是他那跨越世纪选择带给我们的思考。——我们也面临着选择。

应该说,在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一个金榜题名的状元,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封建士大夫,能做出“弃官经商”的选择,是难能可贵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仕与商是两个在社会声望和地位方面十分悬殊的社会职业阶层。封建统治者一方面揉合经济的、政治的、伦理的、法律的力量,压制和扼杀人们的“商业”(企业)精神,关闭人们通向经商的大门;另一方面他们又以高官厚禄,鼓励和刺激一种“官僚”精神,开启人们通往仕途的大门。长期的“重仕轻商”,积淀成一种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商人的性格特征。中国商人缺乏独立的阶层意识和人格。面对“鄙视商人,视经商为贱业”的社会传统,他们的抗争方式不是致力于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去改变这种社会传统,而是改变他们自己,以适应这个社会。因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经常处于分离状态。一批或受利润刺激、或被迫选择了经商职业的人,致富以后,有的很快将利润以至所有的商业资本拿来购买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主,有的通过培养子弟读书、求仕的途径,改变商人身份,有的则直接通过捐纳,跻入仕绅阶层。

上述这些现象一直到近代社会也没有多少改变。在同治与光绪前期,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大冲击,中华民族处在灭亡的危机之中,像张謇那样的士大夫都认识到:“商务立国”,“兴办实业”,已经是一个迫切而又现实的问题了。而那些商人却对中国的商业发展表现了惊人的漠视,对近代企业缺乏基本的认识,更不要说什么资产精神了。以同张謇同时代的盛宣怀为例:当正途出身的张状元向资本主义企业家转变的时候,盛宣怀这位曾因创办“官督商办”企业而崭露头角的商人,却在为改变自己的非正途身份而煞费苦心。并且,随着他官位的上升,他商人、企业家的身份就渐渐地消失了。

当然,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商人、企业家在攫取巨额利润之后,也有设法取得一个贵族头衔或投资土地的,但他们这样做并不表明职业的转换,相反,它是商人、企业家社会地位提高的标志。当时,许多贵族追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浪潮,放下佩剑,经商逐利,很说明一些问题。由此,在西欧产生了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企业精神”和“资产精神”。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中国的商人不管是跻入仕途,或是退回田园,都是对“轻商贱商”传统的一种认可,都是对商人职业的一种否定。

张謇没有沿着一个封建士大夫的道路走下去,甚至与一般商人的价值选择趋向相反,在及第状元之后,毅然决然走上了经商的道路,无疑是对旧社会传统的一种挑战,是对封建社会文化的一种冲击。他这种反叛旧世界的英雄行为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历史超越,而且,预示着一个新世界的生长、发展,以及一个旧世界的衰败和灭亡。

戴着状元帽的张謇“下海”经商后,受到世人的攻击。用张謇的话说:“蒙世疑谤,不可穷诘”。当然,人们攻击的焦点在张謇“弃官经商”的动机方面。非常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当时的世人,还是后来为张謇“盖棺定论”的学者,都指责张謇利欲熏心,好利得征。谓其弃官经商是受利欲驱动。

这显然有失公正。道理很简单,对张謇来说,如果他真得要满足什么利欲的话,恐怕不是去商界,而是留在官场。中国历来是“当官发财”。经商致富者不仅困难,而且痛苦。况且,当时的张謇既非宦海失意,也非前途无望。一个新近金榜题名的状元,前程远大着呢,路宽广着呢,他再进一步,高居宰相之位,实现“布衣为相”的理想,不是没有可能。他何苦去走“经商”这条布满荆棘的小路。

其实,就利益欲、金钱欲而言,它的历史同人类历史一样古老。马克斯·韦伯曾指出:贪欲、赚钱、谋利的冲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见之于侍者、医生、车夫、艺术家、娼妓、不正派的官僚、士兵、贵族、十字军骑士、赌徒和乞丐之中。可以说,凡具备了,或者曾经具备了客观机会的地方,这种冲动对一切时代,地球上一切国家的一切人都普遍存在……但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历史中,这种冲动被赋予不同的内容。同时,人们据以实现这种冲动的方式和手段有很大的不同。在中世纪的欧洲,获取贵族称号,占有土地、城堡,做一名到处征战的骑士可能是实现利益欲和金钱欲冲动的最好的途径。在封建时期的中国,“读书、科举、跻入仕途”,既能满足政治虚荣,又能满足聚敛财富的欲望。因此,许多士子竞折腰,以至老死文场者也无所恨。因此,符合历史逻辑的推论应该是在封建社会正因为有这种利益欲、金钱欲,才使更多的人没有选择经商职业,而选择了别的职业。

另外,近代中国的现实恐怕不是苦于所谓的资本主义金钱欲、利益的冲动,而是苦于没有和缺乏这种冲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近代文明的建立需要多一点这种冲动,以唤起人们英雄般的企业精神,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假如,近代社会真能把一大批像张謇这样的封建士大夫改造成为有一些金钱欲、利益欲的人,那并不是罪过,而是功绩。十七世纪的英国,将一大批炫耀佩剑、族徽、纹章的贵族,改造成为炫耀金钱,并在经商方面煞费苦心的人,曾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十九世纪的日本,将一批具有较高社会政治地位的武士,改造成为拼命向企业投资的商人、企业家,是日本成功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怕的并不是什么利益欲和金钱欲冲动,而是社会能否把这种冲动引向一个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方向,将人类社会推向进步。

遗憾的是中国社会还不具有这种“神奇”的改造力量。促使张謇作出弃官经商选择的主要动力不是什么金钱欲、利益欲,而是一个封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十九世纪末期,由西方资本主义冲击而带来的深深的民族危机及“利权外溢”、“国之不振”的社会现实,激发了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一八八六年,刚参加过“丙试”后的张謇在日记中写到: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并下决心不再读那些无济于世的四书五经,做那些于国于民无用的八股文章。一八九五年,民族危机已严重到“国将不国”的程度了。张謇毅然决然地离开腐败不堪的官场,走上经商的道路。关于张謇弃官经商的动机,他自己也有一些申明,说自己经商根本不是什么“嗜利之举”,而是要“做点实事”,“经世致用”,“有益于天下”。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愿为小民尽稍有知见之心,不愿厕贵人不值计较之气,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此謇素志也。”

我觉得张謇的这些话是可信的。假如不是这样一个封建士大夫的理想作支撑,张謇弃官经商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其选择本身而言,可以说他没有摆脱传统封建士大夫的理想“框架”。所不同的是时代给他的选择增加了新的内容(资本主义),并使他在历史上有了一个新的地位。

这里想谈谈儒家文化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历史上并存着两种鲜明对立的事实。其一,资本主义没有首先在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中产生;其二,自十九世纪末期以来,的确有一些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成功地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这其中包括有一批像张謇这样的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人,成了资本主义企业家。其实,认真思考一下,这两种互相对立的事实,并非难以理解。儒家文化不能首先产生资本主义,并不能说明他不能接受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并开始建立世界市场的情况下,它的破门而入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宗教、文化、伦理观念都阻挡不了的。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未发现任何一种文化、宗教独特到不能接受资本主义的程度。这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是冲破一切万里长城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在灭亡的恐惧中选择资本主义。因此,历史的结论是:资本主义选择儒家文化,而不是儒家文化选择资本主义。

另外,儒家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这种文化本身有多少“精华”,而在于它能否找到一个创造性转换的契机和支点。在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中,具有“崇高”儒家理想人格追求的士大夫,只能在一个非常狭小有限的空间中进行选择,并且,这个空间是受封建政治、经济准则严格界定的怪圈。一切都在重复,不能给历史增加任何一点新东西。但在与资本主义的联系已经存在的情况下,选择的空间就拓宽了,封建式的怪圈就打破了。甚至一些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封建士子,可以像张謇那样,作出“跨越世纪的选择”,开创一种新的人生。

虽然,张謇可以靠着封建士大夫的“崇高”理想,跨越“官与商”的历史鸿沟,但却不能由此塑造出一种新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来。当然,这并不是资本主义没有改造张謇,而是当他真正走入“冰冷的”资本主义世界后,在心理上,观念上陷入一种深深的矛盾冲突之中。作为资本主义的企业家,他必须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贯彻利润原则,拼命攫取剩余价值,扩张资本。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他骨子里仍潜藏着“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儒家文化意识,致力实现士大夫的一种理想人格和社会价值。因此,出于当年弃官经商的同一逻辑,在他创办企业取得一些成就之后,没有“拼命的扩大再生产”,而是从积累中拿出大笔的钱去办博物馆、戏剧院、学校、慈善事业,去兴修水利、搞垦牧,办地方自治,建设他的家乡。最后他把南通县办成全国首屈一指的模范县,其成绩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关注和赞誉。美国、欧洲、日本的一批苦于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知名人士,还专门到张謇这里寻找医治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良方。结果是可以想见的,一个封建士大夫的社会价值追求,损害了一个资本主义企业家的事业。一九二六年前后,由于庞大的非生产性开支,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资金周转难以维持。当国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帝国主义资本的压力增大的时候,企业无以应付。一个偌大的资本集团,迅速衰败了。由此,给张謇的人生涂上一道非常浓重的悲剧色彩。

张謇的悲剧是由历史造成的。

我们知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大批的商人和企业家们同样为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承认而痛苦。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罗马天主教,几乎调动了所有的道德情感反对经商、赚钱。猜疑、仇恨、尤其是道德义愤时常潮水般的涌来:“商人永远得不到神的欢心”;“富人是贼,要不就是贼的儿子”;“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但是,西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为确立资本主义的精神和伦理观念作准备。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为韦伯一再称道的加尔文宗教改革。也许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吧。加尔文不是否定宗教而是通过创造一种新的宗教教义,为商人和企业家的生存找到了合理根据,用上帝之手赦免了他们的全部罪恶。并把他们经商致富,取得经济成就的行为,看作受天命之召,取悦上帝,进入天堂的一种职格。“你是否看到勤于商务的人?他将站立于国王之前”。(《圣经·箴言》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九节)由此,一种资本主义的精神和价值观确立了。

当然,一旦资本主义的精神确立之后,宗教的根就逐渐枯萎了。它最终为功利主义的世俗精神所取代。一七七六年,一位名叫亚当·斯密的哲学家发表了一部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他在这本书中,为资本主义的精神和伦理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个理论的精华是:每个人最大限度的追求财富和利润,将造福于整个社会。在这里,“总非上帝所悦”已毫无意义了,宗教的面纱全部剥落了。一种真正的资本主义的哲学确立了。此后,信奉亚当·斯密哲学的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宇宙,对于每一个商人、企业家来说,这个宇宙本身表现为他必须生存其中的、不可变更的事物秩序和行动规则。资本主义正是通过这种秩序和规则培养和选择它所需要的经济主体。

中国恰恰缺乏这样一个历史准备过程。当西方资本主义大炮轰开中国大门,造成深重的民族危机迫使中国选择资本主义的时候,她既没经过文艺复兴,也没有一个宗教改革运动,更不要说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了。与欧洲人读着加尔文的新教著作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走上企业家道路的情况不同,张謇是读着顾炎武的《日知录》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走上企业家的道路的。他怀抱的是一种封建士大夫的理想,没有确立起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他虽然弃官经商了,但在深层意识之中,他并没有把自己看成商人、企业家,而是一个有理想的封建士大夫。在创办企业初期,靠着一个封建士大夫的理想,他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屡败屡进。当他在事业有所进展,企业繁荣发展时,他就着手实现他的理想了。因此,张謇最后之所以走向失败,并不在于他缺少优秀的企业家才能,而是缺少一种资本主义精神和伦理观念。经商、办企业只是他实现其理想人格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奋斗目标。他办企业的同时,仍在苦苦寻求得到社会承认,实现社会价值的途径和标志。

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一种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虽然,资本主义与追求利润是统一的,但商人、企业家决不是为了赚钱不顾一切的经济动物。推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完全是资本、技术和经济冲动。其中,资本主义精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商人、企业家的事业得到了社会承认,其职业阶层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时,才能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才涌入这个阶层。

今天的中国,在经历了种种曲折和苦难之后,再次扬起发展商品经济的风帆。由于历史的缺憾,昨天困扰过张謇的问题,也在困扰着今天的商人和企业家们。他们在应付各种各样的捐献,办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的同时,在祈求一种新的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产生。他们需要精神的支持。他们希望自己的事业和地位得到社会的承认。另外,一大批意欲走入商人、企业家行列的知识分子正经受着价值观念变革的血与火的洗礼。一部分人冲出了传统观念的樊笼,更多的人在犹疑、观望、挣扎。

历史面临着选择,时代呼唤着新精神的产生。我们期待着现代商品经济的精神之光快一些照亮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土以及生存在这个古老国土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

上一篇:绿野仙踪读书心得400字下一篇:上级督导评估资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