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六课

2024-08-28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六课(精选8篇)

1.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六课 篇一

2014年三年级下册思品与社会第六课填空题

1.地图就是。合作。

2我以为画一幅地图是的,根本不是小学生可以做到的。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我明白了,只要掌握了,同学们,就一定能。按照我们自己的,地图制作完成。可能在别人的眼里,它还,但在我们的,它就是的、就像。

3.在各种地图上都有一个,里面有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和,它们

叫做。地图制作者使用来代表,这样可以在地图中包含更多的。

4有了地图,要去哪里,一看就。要画好形象的地图,就得使用。

5.人们在一个地方,就要,熟悉;要去的地方,就希望知道那里的、、、等。

6.地图的很,传说人类在发明以前就有

了。那时遇到,人们就用、及画

成粗略的,可以说这就是的了。

7.今天的使用、的地图,能够清楚地分辨

出、、、、、、、等。

8.现在的地图、,有、、、、等,可以适

合不同的用途。

9.地图是一个地区的,它用向人们展示地面上的。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不同种类的地图。

10.世界上共有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个,地区为31个。

11.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12.七大洲是:、、、、、。

四大洋是:、、、。我国的地形

是的特点。

13.每个人每个组画的地图凝聚着我们的,体现着我们的。

14.地图能告诉我们辨别方向、道路、山川河流、地形、交通等知识内容。

2.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六课 篇二

一、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之教学现状

《经济政治与社会》从经济、政治、社会这三方面展开, 主要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之来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面貌以及过程, 从内容上看对经济发展的记述比较多。但是由于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实用的技能, 对于道德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是很多, 也不是很重视。这种不正确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形成了有效的延伸和发展, 因而当代学生也普遍不重视对《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学习, 这样造成了中职教育教学效用的低下。

(一) 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重视不够

我国中职教育一直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 因而对于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更为重视, 而道德方面的教育则被日益淡化,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 道德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道德教育的淡化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由于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多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 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枯燥, 教学氛围也比较呆板、沉闷,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满堂灌式的教学仍将学生置于学习的被动地位, 再加上枯燥的理论教条和难以理解的课堂内容, 以及学生现实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差距, 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而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也使得教师的主观积极性不强, 从而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低下。

(二) 教学内容不切合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应与社会政治环境相联系, 通过结合社会政治环境与课程理论, 使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保证教学目的的高效率实现。而事实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进行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时往往脱离了社会政治环境, 使得学生难以对课本中叙述的一些观念进行深入地理解。中职学生虽然大多是未成年, 但是对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而对社会政治环境等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脱离实际, 难免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看到的和课本上的内容出现矛盾, 而学生看到的有可能是不良的社会现象, 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解读, 很容易让学生受到现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也就难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是非观, 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也极为不利。

(三)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教学活动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应当作为职业高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作用, 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爱国、爱家、关爱社会的品质, 为他们迈入社会, 为社会建设献力打好基础。但是, 在教学实际当中, 教师却没有将此教育作用进行有效发挥, 大多只是照本宣科, 进行理论知识的阐述和讲解,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缺乏有效的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去积极的教育、引导学生。而且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没有让学生去充分思考和探索, 从而形成了只重讲解, 不重引导和思考的教学现状, 而这些抽象理论的学习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与作用的发挥。

二、推进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率, 有必要熟练运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 改善课堂上原有的沉闷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氛围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 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课程很枯燥。再者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时事新闻来探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教学重点, 从而根据时事新闻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体会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实内涵, 从而培养学生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用人才。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 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才能够让学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断努力。

(一) 创新《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模式

当下,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育需要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实施, 以学生为本, 以培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 加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课程改革之后教学的目的中增添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一要求, 而实践教学法则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目的, 帮助学生将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例如可以结合后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与之有关的新闻、实事等, 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其思想。再如, 在学习商品交换与消费知识时, 教师可以交易拓展和进行提炼, 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消费观念, 以理论结合实际去切实解决一些实践问题。与此同时, 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开展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通过建立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强化学生兴趣, 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以便更好地听取学生们的意见, 推进教学成效。

(二) 积极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开展教学, 强化教学成效当然还应基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程基本内容, 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时间,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兴趣, 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 其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所谓的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是指通过给学生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达到让学生进行思考的目的,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以一些贴近生活, 符合学生认知的事例来进行讲解、说明。同时, 还可以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事件和知识来给学生进行讲解, 丰富课堂内容, 形象理念知识, 让同学们不再感觉本科学科是枯燥乏味的。例如, 讲解商品价格时, 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用品来进行竞猜价格的小游戏, 以及价格调查活动, 使他们更加乐学、好学, 增长知识, 培养更新端正的价值观念。

(三) 教学过程中灵活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课堂教育不仅要依赖教师的深入讲解和活跃的课堂氛围, 还有赖于良好灵活的教学方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结合课堂内容灵活的运用一些适宜学生理解的方法, 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等。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强化学生的理解, 深化学生的认识和感悟, 从而达到推进教学, 提高成效的目的。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和合作相结合的社会, 中职学生更需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经济政治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的开展对中职学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 要想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应该创新《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模式, 积极拓展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这样才能降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抵触心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是非观。

参考文献

[1]王绪军.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中参与式教学法研究[J].新课程学习, 2013.

[2]张艳清.提升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的效果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3.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六课 篇三

思考中卓越成长第六课,要求你为自己的成长建立一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为了你的成长及事业的一帆风顺,你需要其他人的支持与合作。没有别人的合作,你很难取得重大的成就。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思考中卓越成长的加速器。

我们都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一定的东西,我们想从父母那里得到关爱、鼓励和赞赏;我们想从老师那里得到知识、理论和素养;我们想从朋友那里得到友情、忠诚和支持。这需要你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我愿意花比买天底下任何东西都要多的钱去买与人相处的能力。”著名的美国资本家、慈善家洛克菲勒说道。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必须理解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你自己重要,别人也非常重要,通过尊重别人,你会很容易获得得别人的尊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与权利、地位无关。

关于人际关系,亨利·福特曾这样建议:“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那就是要从别人和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没有它,

你很难处理好复杂敏感的人际关系。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很多人相信要说服别人接受一种观点只要两步就够了:其一是相信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正确的;其二是用最多支持你观点的事实狂轰滥炸你的对手。

这种方法只会导致对抗、争论和不断僵化的形势,因为别人也从心眼里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且从他的角度来看,他当然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只给了别人两种选择:投降或反抗。其中没有任何一种会带来双赢。

无论你是怎样正确,也不管你举出多少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果你不愿意考虑别人的观点和信念,别人也绝不会举起双手赞同你。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正确的,至少希望自己所相信的东西不全都是错的。人们希望别人能接受和认同自己的表现、思想和观点。而且事实上也很少有人能在某件事情上完全正确,而别人完全错误。

事实上,只有当你找到别人观点的一些正确之处时,你才是正确的。换句话说,除非你向他们表明,他们的观点也有正确之处,否则他们不会听取任何建议。你退一步,他们也退一步。

当你说出别人在这个问题的某一方面正确时,你就开放了自己的大脑,设身处地理解别人为什么相信他所相信的东西。

当你真诚地这样做的时候,别人也就放开了大脑,开始考虑你的见解中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在这个过程,你们彼此相互理解,并开始了解对方为什么会那样想和那样做。

当两个人坦诚相见时,他们就已经开始理解对方了。相反,两个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则会一直争论下去,直到面红耳赤也绝不罢休。

一个好的演讲人员绝不会从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开始,他所讲的,永远是听众愿意听的,能引起听众共鸣的东西;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也知道永远不能和顾客争论,即使他赢了争论,也肯定会失去定单。他知道必须从顾客角度着想,去体现顾客的重要,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他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稳定客源。

赞扬总是受欢迎的,任何批评都应该另找安身之所。只有合作与理解才能使我们实现彼此的目标。

成功的人际关系是一门使他人自我感觉良好的艺术。当人们感到自己重要的时候,感到自己受到应有尊重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欣赏别人,更加宽容和友善。而且只有真正自我感觉重要的人才会与别人相处时慷慨大方,紧密合作。

愿意尊重别人的人,自己也会受到别人尊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自己也能得到别人帮助。爱默生说:“生活中最美妙的补偿就是当人们在诚心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得到帮助。”

同样道理,不说别人好话的人,别人通常也不会说他们的好话。只有当你设身处地的从别人和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人同此心,心同此欲”,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能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交到更多的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思考中卓越成长的加速器。

与自己一样重要把别人想得

高超的人际关系牵涉到增加对别人的重视,因为像你一样,他们值得你去尊重。这就是给予别人他们想要的尊重,换回你想要的合作。

当你增加别人的自尊时,你在对他们表示尊重,你希望他们作出最佳表现,从而帮助他们作出最大限度地成功。

有一点你需要了解的是,在给予别人方面,你实际上是一个百万富翁。你拥有别人梦寐以求的价值及不可触摸的财产,那就是:接纳、赞同、欣赏、尊重和鼓励。

正是通过给予别人这些东西的方式,我们达到承认别人重要性的目的。它不花我们一分钱而且永远也不会被用完,人人都有这份财产,因而人人都可以给予,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或者说你是否认识到这么做,对自己的重要性和对别人的重要性。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能理解这样一个事实:为了得到,你必须给予。人天生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总希望自己独占天下最美好的东西,不愿与人分享,也不愿给予,哪怕是上面所例举的那些你永远也用不完的财产。

与此同时,你却最大限度地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以满足自己难以压制的饥渴。为了克服这种倾向,你必须对“给予”这个概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其一,得到的欲望是一种本能,而给予的欲望必须学习才能得到。

其二,并不是说给予者就是“好人”,得到者就是“坏人”。

其三,真正的给予者不会有意地去“得到”些什么东西,但他们会得到很多。

由此你会得到一个关于给予的正确概念:给予是一种双赢,你得到的永远和你给予的成正比。如果你对别人表示尊敬并承认他们的重要性,那么通常他们会对你有同样的表示;如果你对别人表示轻视或鄙夷,那么,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人们总会把你对他们的行为反用到你身上。

思考告诉我们,你就是你认为的那个人,但别人怎么看你也很重要。如果周围所有的人都当你不存在或完全忽视你,那很快,你就会开始怀疑你到底是谁了。另一方面,如果人们认为你很有价值而且很重要,并喜欢在你周围,那么这就会更加坚定你对自己的认可。

关于如何给予,如何双赢,如何建立高超的人际关系,以下是一些很好的建议:

1、要时时赞美:你要时刻寻找机会去表扬那些正在正确和努力做事的人!

2、要表现活力:与别人相处时,永远表现出热情,并学会用你的握手、微笑和话语表示你很高兴见到他们。

3、要表示兴趣:对别人正在做的事情表示兴趣,他也会对你这个人表示兴趣。如果有

可能,你还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时,一句鼓励的话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4、要善于赞赏:通过赞赏别人做的事情,你其实是在赞赏他们的人格和身份。每个人

身上都有值得赞扬的地方,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喜欢奉承。”

5、要表示关心:清晨给你遇见的第一个人一个甜美的微笑,你会让他感到整个世界都在给他拥抱。一个善意的眼神,传达给别人的信息是:你很关心他。

6、要善于接纳:要接纳别人,让他们找回自己,自由公开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正是通过接纳,我们才能给予别人力量和鼓励,让他们变得更好。

7、要善于肯定:该表扬别人的时候一定要表扬。赞扬的时候要大声,批评的时候要小

声。积极、肯定的的陈述能让别人充满信心并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8、要会做朋友:正如爱默生所说,“为了让别人成为你的朋友,你首先要成为别人的

朋友。”没有朋友的人不会在人们心中拥有一席之地。

要学会有效的倾听

有效的倾听是一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技能。当你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时,你在表示诚挚地赞扬。你在表明你认为他讲的很重要,值得你重视。有效的倾听会增加别人的价值并提升他们的自尊。

有效的倾听需要你具备很强的自制能力,因为你的大脑要比别人的嘴快得多。一般人一分钟只能讲125个字,而大脑每分钟能处理450-500个字。这就使得你可以在别人讲话的时候,用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来考虑别的事情。当你试图一边听同时一边想时,结果是你可能什么也做不到。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想知道中国到底有没有能人,便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问题都回答不出来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是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所需要的最基本素质。

一个优秀的倾听者有以下四个共同的特征:

特征一:倾听者想到了讲话者的前面。他或她试图猜测讲话者正准备讲些什么,并考虑从对方讲的东西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特征二:倾听者不断推论讲话者的逻辑,以判断讲话者所表达的观点是否合乎事实。

特征三:在适当的地方,倾听者会在心里总结讲话者所说过的一切。

特征四:一边听,倾听者一边还会推测讲话者的言外之意,或者讲话者是否有什么不小心遗漏的地方。

由于大脑具有比讲演者讲话更快的速度,所以你完全有时间轻而易举地完成这四项活动。

下面是一些基本技巧,对你培养有效倾听能力会有所帮助:

1、首先要使自己对正在讨论的话题感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你才会全神贯注地倾听。如果你实在对话题一点兴趣也没有,那你就假装自己对它有兴趣,几分钟以后,你就会真的对它产生兴趣了。

2、要培养自己的耐心,不要急于对别人所讲的话题过早下结论。如果你对别人所讲的话事先就有了定论,而且心理已经开始反驳他了,那么肯定会阻挠他和你进一步有效地交流。

3、即使你有不同意见,你必须先听完别人要讲的全部内容。没有哪个人会愿意跟粗暴打断自己讲话的人交朋友。

4.初二政治第六课学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知道师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2、做到以实际行动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

3、知道学生应该怎样于老师交往与沟通。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师爱浓浓”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学习难点:“我与老师交朋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习思路及学法指导:

第六课“师爱助我成长”包括两个项目内容,第一个项目“我爱我师”,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一是师爱浓浓,让学生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会老师的工作特点和对学生浓浓的爱;二是热爱尊敬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尊敬老师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老师应当受到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尊重,教育学生要以实际行动热爱尊敬老师。第二个项目“我与老师交朋友”,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交往,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增强与老师的感情。同步练习:

1、师爱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2、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尊敬老师?

3、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

4、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5、当你与老师长生矛盾时,你打算怎么做? 自我测评:

1、人们把老师比喻成园丁、红烛、蜜蜂、渡船、人梯等。老师之所以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其主要原因是()

A、老师的地位高B、老师的待遇好

C、老师有无私奉献的精神D、老师有较多的文化知识

2、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

A、尊重老师的劳动B、对老师要有礼貌

C、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D、履行老师提出的要求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A、老师不要管得太严B、老师不批评学生

C、学生不给老师提意见D、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

4、以下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尊敬老师就不能对老师提意见B、向老师提意见不必讲究方法和技巧 C、我们和老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尊重 D、老师就是老师,不能和老师交朋友

5、我国的教师节是在每年的()

A、10月9日B、9月9日C、9月10日D、10月10日

6、结合自己对老师工作的了解,谈一谈,老师给与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7、20世纪80年代曾流行这么一句话“理解万岁”,今天看来,他依然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处的基本准则,同样也适应于师生之间的交往。

请你提供几种加强师生之间交流的方式或方法。

8、(1)数学课上,你发现老师讲课出了错这时你的选择:理由:

(2)你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责任主要不在你。老师调查不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感到委屈„„这时你的选择:理由:

9、下面是发生在校园内的三组镜头,看完后请完成以下问题。

镜头一:很多同学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抄袭作业。镜头二:有些同学见了老师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过去。

镜头三:有些同学对老师的教诲置之不理,当做耳旁风。(1)、上面三组镜头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政治生活第六课导学案 篇五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主备人:张丽审校人: 于爱军

一、问题导学:

1.在中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确立领导和执政地位?

2.有人说,搞革命要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现在,搞现代化建设,不一定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如何区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4.请简述我国政党制度及基本内容

5.有人认为人民政协就是国家机关,履行国家职能。

二、目标检测:

(一)判断题:

1.实行民主执政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地位。()

2.中共中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依法执政就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5.民主党派在我国是在野党与反对党。()

6.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是联合执政。()

7.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之间在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8.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9.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国家职能。()

(二)、选择题:

1.“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

A.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B.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C.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是我国最高国家机关

2.下面对依法执政理解正确的是:依法执政就是

A.依法行政B.表明中国共产党直接履行行政权

C.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D.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①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②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

③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地位平等④政党领导国家政权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受中共中央委托,12月1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通报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民主执政B.与各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提高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D.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承担着共同使命

5.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人民政协三者的关系是

A.全国人大和人民政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全国人大在包括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在内的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C.全国人大同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D.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所做出的决定,必须得到人民政协的认可方可实施

6.截至目前,共有3.1万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县处级以上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及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均占有一定数量,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B.人民代表大会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C.多党合作制度推动了国家政权建设D.参与国家政权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7.在作出重要决策前,中共中央都要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A.政协具有政治协商的职能B.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三)主观题

2010年10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制定落实“十二五”规划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就“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研,并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举行专题协商会,就“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实现“十二五”规划,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1)为什么说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十二五”规划制定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B、B、B、B、B、B、B、B、B

(二)选择题:C、D、A、D、A、C、B

(三)主观题:(1)①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决定的。(展开略)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①中共中央“十二’规划的制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提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

②中共中央在《建议》形成过程中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充分发扬了民主,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

6.高一政治下学期第六课第三框学案 篇六

第六课 第三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明确目标】

1、了解各民主党派的性质。

2、掌握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的内容,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3、正确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重点)

4、识记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当堂小结】【训练达标】 我国每年的三月份都要召开全国人民达标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讨国家的大政方针。

据此回答1-4题。【学生展示】------------【教师精讲】

1、材料中“两会”的共同本质是(D)

一、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1、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A.都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B.都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国家机关

是各自所联系的、和

C.都在履行国家的职能D.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 的政治联盟。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联袂召开(A)

(1)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

A.便于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2)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各民主党派B.有利于人大和政协两个国家机构共同决定国家大事 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C.有利于人大和政协相互监督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D.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在国家事务中的领导作用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3、人大和政协的主要区别是(B)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A.前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后者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B.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1、适合国情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多党派,C.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行政机关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它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

D.前者体现我国国家性质,后者与国家性质无关

2、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

4、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汇集北京,共商国是。以下关于“两会、代表、委员”

(2)有利于。的表述,正确的是(B)(3)有利于。

(4)有利于。A.代表的任务是参政议政,委员的任务是政治协商

【学生质疑】

一、判断改错:

1、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3、人大和人民政协都是我国的国家机关。()

4、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选举产生的。()

5、人民政协拥有重大政策的决定权。()B.代表参加制定国家法律,委员协商国家重大事务 C.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最高国家监督机关 D.人大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政协间接创建国家管理制度

5、对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理解

高一政治学案

正确的是:(C)

A.三者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B.三者彼此独立、互相制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C.三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D.三者都能确保人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6、下列对于民主党派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B.民主党派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民主党派是参政党D.民主党派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政治联盟

7、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民主协商、肝胆相照的崭新的合作型政党关系。下列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D)。

①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④组织上独立,法律地位平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以下关于人民政协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目前,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有党外人士50余万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有3.2万人,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基本上都有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省级职务。广大党外干部和我们党的干部亲密团结、真诚合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这体现了(D)①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①③ B.②③C.②④D.③④13、2012年2月6日至10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就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党之所以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原因是

(C)。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必须实行多党合作的制度 ②各民主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③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有利于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④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组织上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14、在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就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教育等建言献策,积极向大会提交议案。这说明(B)。

①政协是我国制定政策法律的重要机构 ②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是我国实现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③提交议案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根本途径 ④提交议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

1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届政协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提出提案28930件,立案26699件。其中,委员提案25114件,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提案1347件,人民团体提案26件,界别、小组提案190件,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22件。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人民政协的职能有哪些?

【预习作业】第七课

①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②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组织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④监督国家政权的民间组织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

①由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制定的。《建议》形成过程中,中共中央征求了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各民主党派也积极建言献策。《建议》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C)

A.对民主党派实行组织领导B.对国家政治生活实行组织领导 C.与民主党派拥有共同的使命D.与民主党派共同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这一准则的基本内容包含(B)

①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 ②各政党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7.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六课 篇七

一、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

第一,文化建设为政治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是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为广大人民群众有序的参与公共政治生活开辟道路。对从政者提供执政宗旨和行政要求是文化建设对政治建设提出的要求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是在中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所必须具有的执政文化。

第二,文化建设为制度建设提供必要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制度的建立,依赖于文化建设。国家行政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必须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为导向。要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前提是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它依赖于“13亿人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建立。要解决好官民关系,也必须重新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第三,文化建设为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提供思想指导。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绝大多数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的非对抗性矛盾。毛泽东的这个思想对我们理解和处理今天的社会矛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他提出要坚持改革开放,反对两极分化,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与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文化建设战略选择的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正确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我国现代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体化运行具有非常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但是,这些发展还受到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例如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运行还受到旧观念、旧传统和旧体制的影响等。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选择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与经济一体化模式及其运作方式,构建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战略。

其次,正确认识公有资源应有的目的和功能。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为了消除剥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公有制是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国有企业在营利之外,也需要承担维护经济稳定、提供社会红利的社会责任,要形成与雇佣劳动相对立的和谐生产关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再次,与时俱进,大力发展中国文化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发展中国文化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经济竞争中有所作为,就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柱,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相融合,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经济。

第四,正确认识经济活动与人的关系。经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和邓小平所提出的共同富裕目标都是经济建设发展的目的。“以人为本”是在新的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宗旨的重新认识和概括,是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经济活动中,经济活动的主体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但不能以损害社会利益和破坏生态环境来赚取不当利益。

三、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从文化因素的角度上讲就是要在人员高度流动、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快速转型的条件下,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稳定,加强各阶层之间的团结和整个社会的认同感。其中,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稳定,建立市场中相互竞争的个体与企业、阶层与阶级的社会共同体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与难点。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文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社会团结与合作,努力构建社会共同体意识,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基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现状,在社会转型时期和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必须要使个人超越个人的视野而具有“公共”意识。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加强文化建设,尤其需要加强不同利益群体、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同属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建立起信任和社会认同感,强调社会团结与社会和谐的意义。

综上所述,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进步,就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水平,与时俱进,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的前提下,提倡文化的多样化,发挥政府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刘景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些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6,(4).

8.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六课 篇八

关键词:中职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德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29-01

中职院校《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是该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该院校的核心课程之一,《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这门课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传授,也包括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它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政治素养、坚定中职学生的政治立场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的信念,提高中职学生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虽然是作为德育的核心课程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与其核心地位不符的状况,影响着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现状

1、中职院校《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所承担的德育渗透教育有限

(1)《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经济、政治、社会,其中经济内容占据了整个教学任务的六个课时,政治内容占了五个课时,而社会内容仅仅有三个课时,因此,从这三部分内容的课时比例分配上来看,经济内容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是该课程的重要讲授内容,因此,它所花的课时、精力以及教师的投入都要相对其他两部分内容多,同时,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关注度都应该重点投放在经济内容部分。但是根据实际教学显示,在进行经济内容授课的过程中,无论是课程的内容还是教师的传授方式,对学生的德育渗透都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在教学中学生对某些经济专有名词的理解、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成为了课堂主要的教学目标,虽然三维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但是该课程要通过经济内容的讲授来渗透德育目标往往被当成课堂的细枝末节来忽略了,造成了该课程德育渗透非常的有限。

(2)传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效果很难体现。即便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但是考虑到课时有限等条件限制,往往都无疾而终,最终以照本宣科了事。德育的教育不是几节课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虽然德育的教材已经改革了三年,但是德育的教学模式仍然无法得到创新和推广,这也是德育渗透有限的重要原因。

2、《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

该课程是中职院校较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在教材的编写上提出了要贴近学生、职业以及社会的原则,这个原则在教学中也可以运用。由于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能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而教师面对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讲究采用传统讲授法。

3、《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涵盖的内容教广泛,但是教师对内容的取舍比较随意

一方面广泛的教学内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会违背教学目标与教材要求,舍弃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当然,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删减是合理的,但是也有少部分教师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删减。

二、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应该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需要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计出每一节课的德育目标,并且将这些目标细化

比如,在讲授商品交换与消费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德育要求是要形成商品作为生产者生产物美价廉商品的正确的金钱观。这种表述是正确的,但是学生不能够透彻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细化为:金钱的本质和作用、中职学生使用金钱要发挥金钱的有效作用来保障自身的发展、金钱的来源要合法等。这种细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通俗地理解教学内容,实现德育的渗透。

2、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应该充分体现实践性与实用性的特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功能也应该进行转变,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向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这就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并重视学生,该课程可以通过设计与经济、政治有关的社会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已达到德育目标。

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得当,教学目标要明确

对教材中丰富内容的安排,教师应该在坚持教学大纲要求的原则下,灵活地处理和控制。尊重教材是第一位的,是教学的基础。教材是广大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专家经过精心的研究和筛选出来的具有珍贵价值的资料,如果教师凭借自身的喜好对教材做任意的删减和取舍,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学校的教学要求以及教材的要求等条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也可以贴近实际生活、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4、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不断更新

对于中职院校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教学观念首先得益于培训,其次是实践。很多中职教师的德育课堂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即使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小组教学等形式,但都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并没有触及改革的核心。因此,中职教师需要从观念上转变《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文春云.反思中职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论》读后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1)

[2] 高 慧.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实施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海洋教育-六年级上册教案下一篇:学生会卫生部优秀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