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2024-11-01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共12篇)

1.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篇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并加以使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整合,即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新的教学中来。怎样认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中如何将计算机使用的恰到好处,这是很值得我们探索与思考的问题。本文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及一些问题。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数学教学.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多媒体使抽象转化为直观,突破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可以插入背景图片、背景音乐,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初中数学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表示出来,以体现垂直平分线的特点;学生在理解圆中角的相互关系时,我们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变换角的顶点、角的边与圆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些角之间的相互联系。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

2.信息技术能体现数学的严密性与逻辑性

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很好地体现,我们可以用Powerpoint将每一步推理过程预设动作,通过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这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 1 与学生思考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与在黑板上进行数学推理相比是一个进步。

3.信息技术可以表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初中数学应用于实际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表现形式的限制,没有时间和条件把应用的细节很好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后,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预先选择好的应用场景用图片或动画的形式详尽地表现出来,通过演示,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取大量的数学应用事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信息技术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及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完成这样的设置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境。信息技术可用其具有的独到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7.多媒体的使用扩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练习的强度

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由于计算量太大,或由于作图的困难,过去不能做,只能单纯讲讲理论。有了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联想和解决问题的冲动。将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数学教学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这样的演示使这些问题的计算和图示变得容易了,会产生其它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学生可以不再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技术性、机械性的工作上,从而腾出精力进行更高层次思考。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公式的应用,这也是基本的数学建模。基本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到知识深化和后续学习,对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演示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模型的突出建立,使教学效益大幅提高。比如,在学习分解因式的“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中,可设计一个简单的实用模板。将公式与具体的习题对应并在变换中巩固加深:

(1)

化为下列题目:(2)

解决了这一基本题目后,依次变

(3)

(4)

等。公式的不变与题目的变化结合起来,配合字母的动画效果,将公式中的字母变得鲜活起来,意义显现,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公式的便利,乐于探索公式的应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引发的思考

1、信息技术功能发挥不够。

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具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制作出来的课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谈得上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目前的课件仍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大屏幕为主要形式,远未开发其强大的网络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尤其是《代数》,只是用信息技术来放一段音乐、放投影片,甚而是放课本例题、练习题,这样仅把信 息技术当作单一媒体使用,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功能,这与传统使用的“小黑板”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高。

2、信息技术使用不恰当。

在教学实际中,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设计,只是盲目使用,图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都心中无数,这样,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与实际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只是简单的文字、习题加图片,从出示教学目标、讲授新课,一直到达标检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用上了电脑,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而实际上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只是起了几个“小黑板”的作用。

3、信息技术使用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件制作中,重视了教师如何教学,但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如何利用课件进行数学的思考、如何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方面较为欠缺。在课件制作中,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这也是不能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

设计遵循设计者的思维,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的构思,但在揭示某一问题时,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较为欠缺。不乏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成了“放映员”,多媒体完全代替了黑板,一节课下来,黑板上未留一字或只是课题,而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均以多媒体快速浏览,往往给学生留下了一 些美的记忆,而数学知识的学习迁移似乎只停滞于表面的掌握。

2、注意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一个高品质的数学课件需运用大量的技术手段,要学会使用各种软件,例如:PowerPoint、几何画板、FrontPage、Flash、等等甚至编程语言,一般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如何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学好、学活、学深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核心。为实现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不仅要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条件,还要对数学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条件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培训,要进行先进教育思想、教学与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及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因此新课标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的应用时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方法的自我调整,使学生爱上数学,乐于去学数学,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在民主、平等氛围中学习,提升自信心,敢于发表见解,努力实现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真正践行“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多媒体的运用时仍要注意以上几点误区,使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素质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更要加强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等的培养。

2.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篇二

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将现实的信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工具,娴熟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快捷的作用过程和高效的功能将信息反馈给信息需求者.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有效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完美结合.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师教学的方式得到深一层的改进,并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全面性和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索和解答.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清思路,确保信息技术教学引领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方向.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促进了初中数学教育的创新

传统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相比较,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已经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限贷信息技术现已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知识架构的脉络,系统的为数学教师提供了教学思路,清晰、完善的为学生授课,在备课、教学大纲、教学流程设计、课堂学习等方面也进行了全新的改变.促使教师不再使用传统古板的书面课本,而是将课程中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使用静态图像、动态画面等形式呈现出来.因此,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丰富的知识内容,全面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更为系统、完善的掌握所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导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初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更为深入、透彻的掌握知识内容,创新和拓宽知识层面.培养较高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捷径.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但学生整体间具有差异性,学习层面的不同容易导致学生知识吸收的效果,因此要对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提问和指导,同时对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和发挥水平进行有效调控,使课堂气氛活跃积极.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人的固定思维模式,而使得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可产生一种新的感染力,同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媒介载体,能使得信息资源立即得到反馈.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其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还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例如,课堂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加强宏观管理,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的机构、完善的制度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这是实现信息化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得以让整个数学教育领域发生飞跃式的进步,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心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来做多媒体教材,以便让课堂变的生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跟上课堂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教育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工作平台.新兴的网络教育更为广泛的提供教育资源和交流学习.在所有初中教育中,由于地域差异,教师技术能力的参差不齐,所传播给学生的知识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资源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较为完善的师资培训系统,促进整体教育水平.

(三)提升教学水平,培养信息综合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是主导军,学生是主力军”,同时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范畴层次深厚,在教学理念上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培养教师积极主动的探索信息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是引领者,要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其教师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是整体信息应用技术的综合能力体现.

五、结语

信息技术进入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对于整个教学模式而言,其给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带来的变化并未在教学内容上有任何体现,更多的是为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升级上提供了较大帮助.因此,用信息技术进行对初中数学教学环境设计,还是要设计成以学生分小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师生共同活动学习的大环境.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其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传播.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动态化、个性化及广泛性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给教师带来更为有利的知识传播工具,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演示,可以取代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变的多元化.所以,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特点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适用并且高速发展,同时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科学、高效的强有力工具.因此,本文试就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创新,智能教学

参考文献

[1]段贵香.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11.

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61-01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1.形象直观地揭示数形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函数图像的形成、图形的变换等,都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及重放等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直观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使老师的教变得容易了许多。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能提供动态的作图环境,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堂,辅助教学,通过图文闪烁、变色、动画以及平移、翻折和旋转,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效果,有利于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于学生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数学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老师可以安排学生上网查找相关题目,整理出来,课堂上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借助多媒体与大家交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的数学教材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更加强调基础,注重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很多概念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垂直”这一概念时,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一组Flash跳水动画,当画中人物成功跳入水中时,其动作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人物没有成功而斜插入水后,计算机会传出“啪”的一声,学生几乎都笑了。一片水花过后,画面上打出字幕:他为什么不成功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出来“不垂直”。教师问:“什么叫垂直呢?”接着教师精讲有关垂直的概念。这节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地完成,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什么叫“垂直”。 只有这样真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实现主动学习。

2.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注重讲解,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学生常常难以深刻理解数学中的一些问题。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学习的有效工具。 如讲解《二次函数图像》复习课时,学生要求掌握的有图像的画法、图像的平移与旋转、求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而教师这时要做认真分析,找到重难点:图像的平移与旋转和给区间求最值的问题。根据重难点内容的特点,构思化解方法,运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突破重难点。在确定教学重难点后,对于一些用传统教学方法就能很好解决的重难点,决不滥用电教手段。二次函数的平移常常出错的就是解析式中的加减问题,教师研究后得出,平移实质上就是抛物线顶点的变化,所以教师需在这个重难点处做足文章,通过几何画板演示顶点的变化与数值变化的规律,抛物线的旋转同样只演示开口方向的变化即可。以上教学进程,直观而自然,并不需要由老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反而要深刻得多。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多媒体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场景,使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在创设的情景中尽情发挥,更有利于大量知识的获取、生成和巩固。多媒体实现了一些传统教学中所不能实现的东西,比如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我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先通过欣赏“海上日出”过程的自然现象引入课题,再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操作“直线和圆运动”,试探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再结合多媒体共同归纳总结。通过精彩的动画进行及时反馈训练,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深化了学生的认知程度。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的例题、习题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合谐、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大胆地走上讲台,将自己的想法借助多媒体投影仪讲解给其他同学,很快捷且很直观,在有限的时间内,分享的同学数量明显比不借助信息平台多很多,这样一来,老师也能更多地了解同学的不同解题思路,从而也便于老师指导纠正错误的解题方法,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提醒。与此同时,大家也可以比较出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简单,更容易接受。重要的是,这样的数学课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的习惯。

总之,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是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手段渗透到数学的教学中去,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大了教学信息量,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未来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希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办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马迎春.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整合[J].网络科技时代,2002.(8)

[2]张雪晴.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张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魏法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年12期

4.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篇四

摘要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契机下,做好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探索新的教学观念,转变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初中数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二者的构建模型并辅以实例,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信息化提出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构建模型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和网络信息日新月异,同时,以构建模型为基础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正日趋成熟,从而使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新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获得是由环境的刺激引发人的行为上的反映,就是说学生是被动地学习;以构建模型为基础的数学教育强调学生与教师的教学互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自愿性。基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新的教育技术,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构建模型的优势。

2现代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构建模型的特点

2·1 独立型

主要是利用INTERNET和校园网进行与教和学有关的资讯收集。此种途径对于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初中学生和中学教师来说,是最简单易行的。因为它不需掌握数学软件知识,只要会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所需的内容并能下载文件即可。

学校教育离不开德育,课堂教学必须渗透德育。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有关数学史教育,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在讲授初三几何中圆的知识的时候,我就布置了上网查找〈〈割圆术〉〉的有关资料的课外作业。结果,90%以上的同学都知道了是刘徽独创的割圆术,比德国的托勒密计算的圆周率要精确一些,比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方法要简单,并以中国的灿烂文化自豪。利用学生的猎奇获新的心理,通过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有目的的漫游,获取全面的相关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动手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所以,只要是简单的素材资讯查找,教师尽可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构建。同时,教师自身需要补充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2·2 演示型

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简单代替黑板和教具,起到演示方便快捷和单纯增大课堂容量的作用。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只能叫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演示型的整合技术往往是教师利用word和powerpoint做几张简单的幻灯片,在课堂上不停的变换画面,结果是学生一节课下来不知所云。但也不是说,演示型毫无优点,只是要做到适时适用。我在讲授无理数时,就做了几张有关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又如:在讲授多面体的展开图时,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实物,给正方体的六个面标上字母A、B、C、D、E、F,但由于实物不透明,学生观察不方便。因此,我利用《几何画板》做了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且可透视,再结合实物进行教学,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演示型整合方式不能完全代替黑板和教具,但如果能做到有机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建构学习,会起到形象直观,节约时间和教具,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交互型

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媒介,依托网络和数学软件包等工具,把学生的自主建构学习与老师的主导有机整合。交互型整合主要以网络环境教学手段为主,这就要求了数学课件制作的科学性、开放性、互动性;同时,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网络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精通数学软件包,比如:MATHEMATIC3.0,《几何画板》等,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几何画板》的应用有较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学生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能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介入到数学教学中,提供的是超大的信息量、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必须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做数学,在做数学过程中,体验感受数学,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交互型整合方式正是基于新课标,充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的模拟技术,让学生把纷繁复杂的运动图形或数据用计算机处理,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从而易于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其实,它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能力,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构建模型实证分析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他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而“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交互型整合方式所产生的,目的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变被动的听和练为主动的探索和运用。通常我们认为交互型整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整合,因此下面以《圆的切线的识别和特征》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为例来进行实证分析。

3·1

课件制作设想:数学是现实生活的数量化和抽象化,就是说数学知识是从实践中起源的,同时,数学必须解决实际问题,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所以,在本堂课的引入和高潮部分都以实际问题的数学化为基础,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巨大魅力。课件以网页形式发布在互联网上,分为7个页面,学生可以自由切换。但是,在页面的排列上按照知识的科学性为序,从产生到运用,从易到难,方便学生自学。同时,例题以中考题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改编,增强了开放性,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最后,本课件强调了师生的互动性。3·2 教学过程举例:

(1)切线的引入-------观察与思考

问题(1)下雨天,转动着的雨伞上的雨滴是顺着伞的什么方向飞出去的?问题(2)砂轮转动时,火花是顺着什么方向飞出去的?这是两个关于切线的十分形象的生活事例。我于是做了两张FLASH动画,形象的再现了雨滴和火花的飞溅情况。当动画播放之后,所有同学都被吸引了,教室立刻有了议论的声音。我放开他们去议论,控制火候,然后引导学生把实物图抽象成几何图形去研究切线如何识别。

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欣赏动画,动手画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发挥他们的抽象想象能力,又锻炼了作图能力,体现了知识产生于实践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理念。

(2)知识探索 ① 如图:以等腰三角形ABC的一腰AB为直径的⊙0交BC于D,DE⊥AC,请说明DE与⊙0相切。

如果条件稍做改变,⊙0过点B,但半径发生变化,如下图所示:

其他条件不变,即DE⊥AC,是否DE与⊙0相切还成立?为了让学生观察到问题的本质,我让所有学生用鼠标选定点O,并拖动它移动,从而观察线段DE的运动情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抓住问题的本质,很快写出了说明过程。② 画图说明以三角形的一边为直径画圆,使该圆与另一边相切,则该三角形是

三角形。本题看似简单,其实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是先画了三角形,然后以某边为直径画圆,结果发现问题不容易解决,因为事先没考虑到是直角三角形。但是,如果此题在几何画板上解决就显示出了现代教育手段的先进性。如下图,先画三角形ABC,然后以AB边为直径画圆,发现没有边与圆相切,但是此时只需拖动点C调整其位置让边BC与圆相切。

本堂课是常熟市级新教材(华东师大版)课改公开课,当时,我请了一个学生到我的计算机(主机)上演示给学生看。开始学生也不知道怎么让一边与圆相切,我稍加提示,学生便做出如上的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并自由建构的过程,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③ 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CM,⊙O的半径为

CM,当圆心O从点A出发,沿着AB---BC---CA运动,回到点A时,⊙O随着点O运动而移动。

(i)求⊙O首次与BC边相切时AO的长。(ii)在⊙O的移动过程中,圆跟三边总共相切 次。(iii)在圆O运动过程中,在三角形ABC 的内部,圆O未经过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呢?

这道题是切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且本题体现了运动观点,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想象能力。为了提升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本题感性认识的质量,来加强他们对本题的理性认识,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工具可以实现⊙O在三边上的连续运动过程,让学生弄清问题的本质。同时,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四边形工具给圆在三角形内的运动部分加上阴影,如上右图,十分准确的展现了解决问题(iii)的思维过程。

(3)应用举例:如下左图,两个同心圆以O为圆心,若大圆的半径R=5CM,小圆的半径r=3CM,则AB= CM,圆环的面积是

。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发现R、r、AB之间的关系4(R2-r2)=AB2,从而让学生逆向思维由AB的长便可以求圆环的面积。

由此,向学生展示如上右图的环行钢管的横截面,让学生去思考在只有刻度尺的情况下如何知道横截面的面积。本题放在第七个页面‘后花园’里,并且有详细答案的超链接,学生可以自由点击浏览,在各个页面间进行自由切换,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可重现性,让学生根据自身所需去侧重解决自己的难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结论

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构建模型,并且对交互型的构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模拟实际生活模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因此,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而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所以,教师必须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加强与课程教育的整合,以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又激发思维、体现自主自愿学习的课堂氛围,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做好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5.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篇五

徐添顺 福建安溪恒兴中学(362400)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最大心愿。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多媒体计算机能够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加上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初中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一课中,在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一命题后,利用几何画板现场演示:拖着四边形一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这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规律,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享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演示

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演示(也可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把计算机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重要的是让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其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能模拟较为真实的情境,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实验、演算,分析解答问题,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在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数形结合使人一目了然,发现规律是那样的自然流畅。学生们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教学实践而从内心领悟到数学的真谛。这正是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所在。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的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我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协作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这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对我们的今后的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在这种协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四、利用计算机进行复习、做作业

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学生也不会产生厌恶情绪。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

7.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篇七

一、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好处

1.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上突出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教材上的知识都是以静态的形式来展现的, 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活跃, 要想打破学生原来的思维模式, 让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就应该把教材上的模式由静态的转变成为动态的, 用动态的模式来展现课堂的全过程.所以说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就为学生活跃思维方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由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知识的展现方式都是动态的,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形象可感, 具体直观的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处理了一些用正常教学手段所无法处理的教学问题, 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更能提起学习的兴趣, 加强他们对于知识的直观感受, 提高了上课效率.老师在讲几何图形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信息多媒体的技术对同学们做出的结论进行演示的过程, 轻而易举的就得出了计算公式,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学生学的轻松, 老师教起来也是很得心应手的.

2.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注重学生对于解题技巧的掌握以及对于结果变得应用, 缺乏对于过程的研究, 都是教师代替学生来思考过程, 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或者老师对于过程根本就不做过多的讲解, 直接讲公式的应用和联系, 这样的学习氛围是死气沉沉的, 没有活力的课堂学生学习起来也是非常无趣的, 这样会让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只是对于一些理论和一些数据的枯燥的计算没有实质性的用途, 而运用信息多媒体进行教学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实现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 教师在教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节课时就可以先利用信息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进行动态演示教学, 把圆柱的表面积转化为上下两个底面圆的面积加上侧面长方形的面积, 老师最好在上课的时候借助一下大屏幕这样更加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精神更加集中.

3.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初中数学的课堂中, 可以有效的把视频、图象、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的技术运用到教学中, 使教学更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让学生在欢乐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趣.

二、怎样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1.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热情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进行应用的时候, 要重视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使他们喜欢并且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去进行对教学活动的探究,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也要注重学生自主求知的引导, 要利用信息技术多功能的手段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和欲望.初中生毕竟是年龄比较小的学生, 要培养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并且运用图形, 颜色、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 使他们能够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方式, 培养他们良好的空间想象力.

2.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的学习跟其他科目的学习还是很不一样的, 因为它的内容有很多是非常抽象的, 有时候需要充分利用想象力去进行联想和想象,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自己验证, 这样才能让他们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优化了学习的过程, 使学习变成他们的一种能力.

3.运用好信息技术更好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以及课件教学的引用使知识通过声音、图象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展现, 使学生可以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过程, 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他们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过程, 把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牢固的掌握,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总之, 现在大量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使得原来的教学思想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也使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操作更加简单, 达到的教学效果更好.

摘要:在现在的初中数学的教育课堂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手段已经被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所认可.初中数学教育在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推行中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 所以说现在信息化的教学与课堂教学就应该逐渐的融合到一起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这就对老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要求老师要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技术进行熟练地掌握, 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课堂,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晓燕.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学园, 2011 (7) .

[2]黄荣.信息技术对于初中课堂教学的指导[J].信息技术, 2009 (5) .

8.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学校教育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通过图形、音乐及动画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带来非常丰富的感官刺激,也使得课堂更为真实化与趣味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还可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有效反馈评价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几点体会.

一、应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在初中数学数学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因为问题抽象而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起重机的起重杆长20 m,仰角可在与水平成45°到60°的角度之间变化,左右可以在120°范围内转动,问它能起吊的最大高度是多少?它所工作的范围在地面上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区域?有多大面积?”这个问题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此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展示起重机,绘画图形,这样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使问题变得直观.待学生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应再次利用多媒体动画给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确这部分知识的研究方向,从而更加深入理解这部分知识.

二、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数学中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学生上网搜索,寻找相关的解决方法,查找之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与交流,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与思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测量旗杆的高度》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能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旗杆高度的测量问题吗?”教师给出问题后,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提供几种常用的网络资源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站查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分析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测量旗杆的问题求解方法有很多,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发现,学生大多是利用角度问题进行求解,其中主要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四种.

方案一:借助阳光下人的影子测量旗杆高度.

由“人身高/旗杆高一人影长/旗杆影长”可知,只要知道人影长、旗杆影长以及人身高就能算出旗杆高度.

方案二:受镜子反射启发,依据反射定理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借助相似算法,可计算出旗杆高度.

方案三:借助标杆来测量旗杆高度,CN高度使用相似法求出,再考虑人身高,最后求出旗杆高度,如下图所示.

方案四:将一根小竹竿作为旗杆参照物,然后将小竹竿与旗杆拍摄下来,最后用两个物体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旗杆高度.

学生通过网络、书本等得到启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寻找资料、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知识学习非常深入,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反馈评价问题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将解题过程及方案上传到百度云中进行分享.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对问题解决方法展开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及时点评,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例如,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针对数学例题提出问题:“如果日历竖列上相邻的3个数和为60,根据你所设的未知数x,列出方程,求出这三天分别是公历几号.”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解决方案,最后再将学生的解答过程上传到百度云中.学生对这些解题方法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联系,从而发现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设一个未知数,其他两个未知量则用含z的代数式表示出来.这样,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上述实例教学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具有較大的优势.对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从而最大化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9.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篇九

摘要:

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化解以往教学的枯燥性与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下的数学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从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思维能力等方面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词:

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有更多机会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对于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与系统性的数学学科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重要机遇。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创新与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而愉悦地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来,是实现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对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谈谈几点认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产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而要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学中面对新知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看书探索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知识的发展过程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与艺术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设计的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高昂的学习情绪与饱满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教学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知识点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设计教学环节,制作线段、射线和直线相关的各种图形,进行投影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参与欲,从而实现兴趣与思维的顺利转移。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将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事物具体直观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获取更多形象可感的事物,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透过大量的表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学习过程比起直接讲述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能牢固记忆、灵活运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并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也要勇于提出自己进一步思考后所产生的新的困惑,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在教学难点与关键处,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并适度地启示和点拨。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许多学生在理解时往往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平方差公式》课件中,运用信息技术创造的视听结合,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把图片、音乐、动画结合起来,同时创设问题学习情景,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思维发展,从而也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以往的教学中以听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采用枯燥单调的讲述,获取途径单一,教学氛围枯燥,学习效果徘徊于低效状态中。信息技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这对于传统教学是一种创新与改进。多媒体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来参与教学,这样的教学比单一的听所获取信息的量要大得多,大大提高学生的识记质量。数学由符号与字母组成,单纯地记忆不利于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与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开展积极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如相似三角形这一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以形象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动态的效果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刺激,娱乐学生的耳朵和眼睛,使学生能够通过听与看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为学生预留自主操作的空间,让学生来亲自动手来剪出一组相似三角形,使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多媒体集优美的图片、滚动的文字、动听的声音、直观的画面等各种信息于一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散漫状态到集中状态的顺利转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信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中,使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想、论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突破固有思想与思维的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闪现,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小组学习交流过程中,展示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一个认识过程,最后由教师引导、点拨、拓展思维。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体会到一些成功的愉快,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展示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以及一条固定的边,让学生来帮助把这个不完整的等腰三角形复原。如此呈现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参与意识,学生会把精力集中在问题的解决上,会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将学生思维的全过程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现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得以充分暴露,同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灵感,从而使学生突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思维能力的到提高。

10.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篇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悄悄的改变着传统的授课模式,借助于声音、图像……等形象化的素材,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感受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来,不断探索与思考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得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功效,期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一、紧扣学生身心特征,有效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命令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充满整个课堂,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极少,老师唱“独角戏”占据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处于机械的、被动的学习状态中。由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容易产生疲倦的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规律学生难于理解。长期以往,学生不仅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调动,适当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声音、图像、动画等带来的视频效应,刺激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动力,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和高昂的学习状态和劲头。例如:在学习“中位数与众数”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于互联网资源和动画制作软件Flash、authorware制作一名学生去商店购买特大号皮鞋的动画故事,在动画制作中插入生动的搞笑对话和滑稽、夸张的动作表情,该学生在询问了多家皮鞋店都没有能够买到理想的特大号皮鞋,最终思考:特大号皮鞋为什么出现难买的现象?从我们数学的角度能否解释这种现象?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对这种贴近生活的事情比较赶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也思考了问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学习新平台

承载丰富信息量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要特征,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课本教材中涉及的数学知识、规律和原理,采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抽象数学知识的动态、直观演示过程,能够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丰富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内容的过程中,对于“角与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一规律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确定两个角度相等的.情况下,任意作出三角形,通过测量对应边长验证是否成比例。

由于动手画图形和测量过程难免会出现误差现象,学生在自己验证中为了方便通常喜欢作出比较特殊的三角形进行处理,缺乏一定的普遍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若利用多媒体软件中的几何画板进行处理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出来的两个三角形总能保持相似,三角形的角度大小都可以同时任意改变,而且在图形旁边都能显示出边长尺寸和对应的比例,操作简单方便而且现象十分明显,可以节约探索的时间,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技术教学还具有一个独特的网络优势,能够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开放的、活灵活现的学习的平台,借助于这一平台学生可以自己亲手操作上网搜集资料,这一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动手操作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实际能力。实践表明,初中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学习的平台,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感觉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与信息技术教师、英语教师共同制作一个“英语演讲比赛”投票平台,数学教师将学生带到学校机房,进入网络平台进行观看比赛视频后进行投票,最后对投票结果进行制作统计图表。初中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掌握、理解和应用,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进行重组的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

三、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有效摆脱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单调和枯燥,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对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提升是大有好处的。正是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使得数学课本知识和规律更加清晰、形象、直观……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规律的内涵本质呈现出来,进而能够更好进行“创新加工”,助推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的最终任务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有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直被中考命题专家所青睐,考查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对学生来说是个“软肋”;特别是“二次函数图象性质”这部分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如果只是靠数学老师单纯口头叙述讲解或者静态的板书讲解,实践表明,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利用多媒体幻灯片进行播发二次函数的变化过程,直观感受二次函数图象性质中蕴涵的实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进而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1.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应用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21世纪,是技术的时代;21世纪,是电脑的时代。自古以来,文化与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又相互促进,因此在21世纪,教育必定和信息、技术和电脑应用相结合,本文就来浅谈一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应用于课堂教材的图像投影

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大,各中小学教室纷纷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其实多媒体设备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一种表现,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设备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差异点时,女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就比男生差,一般都很难理解物体在立体图形中的长、宽、高,这时运用多媒体投影仪,就可以立体主观地将正方体和长方体投影出来,然后可以立体地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差异点,我们可以得出相同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四个内角均为空间直角;差异点:正方体的长、宽、高均相等,长方体中的长、宽、高不相等,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除了教室多媒体设备,还有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也广泛运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如激光笔等。激光笔是和投影仪屏幕配合使用的,如,传统上当教师使用投影屏幕讲解《圆》时,往往要一直站在屏幕前,用传统的长直尺子指着屏幕上的圆进行分析,如分析圆弧和弦的性质、内心和外心等,但使用激光笔后就可以不站在屏幕前讲解,因为激光笔能远距离地发出红色光线,即使教师站在教室角落里也可以通过红色光线进行讲解。

二、应用于课程作业和习题讲解

除了上面提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材中的运用外,现代信息技术还可运用于课堂上的作业和习题讲解,这里我们就要提到网络的运用和文字转换扫描仪运用,利用网络,教师可以将教室的电脑和自己办公室的电脑关联,这样就能快捷方便地使用课件,如,教师要讲解《四边形》时,传统上,一般会用U盘将课件复制,然后再安装到教室的电脑上,但《四边形》中的各种四边形图像的课件比较多,所以使用U盘拷贝课件就会变得很麻烦,但当教室的电脑和教师办公室的电脑关联后,就不用U盘了,直接将课件转发到教室的电脑即可。文字扫描仪主要用于习题的讲解,利用文字转换扫描仪可以将课本上的文字直接转换成电脑上的Word文档中的文字,这样就可以更直接更快捷地讲解课堂习题。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只是利用一桌一椅,效率慢效果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图形

结合。

参考文献:

[1]韩涛.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初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

12.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应用的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1. 初中数学作业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仅仅依靠教师课上对基本知识点和典型例题的讲解不足以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掌握和熟练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必须在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有针对性的作业加强学生的习题训练。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应用技巧,以达到巩固和熟练应用数学知识的目的。此外,作业的批改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获知课堂教学效果、反思和改进自身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良好的作业布置、完成与批改机制对学生和教师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2 . 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环节的现状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下,由于条件有限,教师布置的作业通常以教材课后习题和教材配套习题册为主,学生课下完成作业后将作业本上交,并由教师一一批改。这种传统的作业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作业教学的目标,但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布置教材课后习题虽然有利于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但作业的形式过于单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使得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学生放学回家后如果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容易受到影响;另外,教师每天都要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时间紧、任务重,且不容易记清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详细掌握情况,不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

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环节的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不断普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作业当中,已经成为初中数学作业教学环节的一种新形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的作业布置、 完成和批改形式的不足之处。针对传统作业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如下几种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教学环节的思路。

1. 应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多媒体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往往是白纸黑字的数学题,这使得很多本来就感觉数学枯燥无味的学生对完成作业更加缺乏兴趣,甚至将作业当作一种负担,而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形式多样、内容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作业,可以使这种现象得到有效改观,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布置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及其图像》一课的作业时,由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多种图像和性质做到准确区分和有效掌握,因此,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需要为学生布置以图像绘制题和性质分析题为主的作业习题。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中, 手工绘制大量烦琐的函数图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单一死板的作业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完成作业感到厌倦,疲于应付。而如果教师在网络中检索适量优质的二次函数图像习题并应用Flash,Quiz Creator Free等计算机软件将函数图像绘制过程生成Flash动画,并结合课堂讲解的PPT制作出内容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作业,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2. 利用网络社交软件进行在线答疑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中常常会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有时一道题学生思考很久都不得其解,但只要有人稍微点拨一下便能够茅塞顿开。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中,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时如果遇到疑难问题,由于无法及时询问教师,在思考的过程中容易走弯路、费时间,既影响作业完成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师生之间通过应用QQ,微信这样的社交软件进行在线交流,便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讨论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在家也能像在学校一样及时获得教师的帮助,有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这种在线讨论方式带来的良好效果在假期作业过程中尤其突出。

例如,在寒暑假期间,由于假期时间较长、作业题量较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进而影响作业进度,而这些疑问如果拖到开学后再解决往往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查漏补缺。应用QQ,微信等即时社交软件,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便可以及时询问教师,教师也可以定时在QQ群或微信群中为学生答疑,这样便可以保证学生完成作业时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使作业环节的教学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

3. 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作业批改提高作业批改效率

在传统的作业形式中,教师要想详细了解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就要对学生作业逐一进行批改。 而由于初中数学作业通常题目较多,答案统一,因此作业的批改是相对重复和繁重的,并且在作业批改工作完成后,教师还要统计错题分布率并记录学生的个人作业情况,费时费力,而在线作业评价系统的出现使得作业自动批阅成为可能。应用这一信息技术平台,教师可以提前将作业题和答案输入系统,并让学生将作业答案自行上传至系统中由系统进行自动批改。这种新型作业批改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节省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提高批改效率,还可以自动生成学生错题档案,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布置初中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将作业题目和答案输入诸如学信app、作业盒子这样的作业批改系统中,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通过填涂答题卡的方式将作业答案上传至线上,随后手机阅卷系统便会自动得出学生作业题成绩,并生成错题分析报告。应用这一系统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批改压力,而且能够更准确的生成成绩分析报表,具有方便、快捷、直观的优点。

4. 应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凭借自己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题的大体记忆和印象来定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点和易错题的具体数据进行详细统计在传统作业形式中通常较难实现。仅仅通过个人经验,教师有时并不能准确把握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详细掌握情况,而借助某些信息化手段便可以建立学生学习情况数据库,准确、有效地统计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便于教师进行分析。以大数据统计分析配合教师个人对学生的了解,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应用作业盒子这一平台为学生布置作业,并让学生在线完成作业,作业盒子平台可以自动记录并生成学生每次作业的学习数据,经过长期的作业数据存档便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各自的在线数据库,并且数据库分析功能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作业个性化参考建议。根据系统对学生个人作业数据库档案的分析和建议,教师在期末总复习时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定制巩固薄弱知识点的数学作业题。通过在线数据库得出的个性化作业方案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高效地查漏补缺。

三、结束语

以上介绍了几种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完成和批改环节的实践思路,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弥补了传统作业教学的不足。相信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作业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上一篇:法律电影赏析课程论文下一篇:版二手房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