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交通安全教育

2024-06-26

中石化交通安全教育(共8篇)

1.中石化交通安全教育 篇一

苯乙烯石化装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检修与其他行业的检修相比,具有复杂、危险性大的特点。

关键词:石化装置;检修;安全教育

1.石化装置检修的特点:由于石油化工生产装置中使用的设备如炉、塔、釜、器、机、泵及罐槽、池等大多是非定型设备,种类繁多,规格不一,要求从事检修作业的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术,熟悉掌握不同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装置检修因检修内容多、工期紧、工种多、上下作业、设备内外同时并进、多数设备处于露天或半露天布置,检修作业受到环境和气候等条件的制约,加之外来工、农民工等临时人员进入检修现场机会多,对作业现场环境又不熟悉,从而决定了石油化工装置检修的复杂性。

2.进入检修现场人员知识层次的多样性: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新型材料的层出不穷,石化装置的产能从最初的年产几万吨发展到今天的年产百万吨级的大型石化装置。随着石化装置的产能的加大,其在各个阶段运行过程的安全风险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在装置检维修的过程中。由于检修具有涉及作业种类多、工作量大、时间有限的特点。现以天津某企业50万吨/年苯乙烯石化装置检修计划进行作业量统计。乙苯单元:76项;脱氢单元:91项;精馏单元:64项。本次检修项目共计231项,如果按每个单元同时展开15至20个作业点,每个作业点3名作业人员将会有135到180人同时开展作业施工。以目前该企业情况,仅依靠自身能力很难完成如此规模的检维修,同时由于某些特种设备或专利设备对检修有特殊要求,因此企业自身是无法独立对这类设备设施的.检修。在此就要依靠社会专业检修力量。这类检修力量人员学习经历不尽相同,存在学历层次差距大。他们多以各司其职精于某项作业为工作特点,但面对石化装置危险有害因素的多元性、不确定性就方显不足,普遍存在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的窘境。

3.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什么是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是古圣先贤门解释。现代教育界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进行定义的。那具体到安全教育呢?是一项为提高劳动者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促使劳动者不断认识和掌握企业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和伤亡事故规律,是实现安全文明生产,进行智力投资,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重要工作。

4.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对参加大型石化装置检修的各级别人员安全教育应以作业人员所负责具体作业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即分又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开展,这种教育模式更具有针对性,转变了以往大而全的安全教育的方式。具体安全教育内容如下:(1)现场具体施工作业人员:①以作业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以及可能涉及的风险因素;②检修装置内所涉及全部物料(包含助剂)的理化性质;③对施工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可能造成伤害健康危害因素的预防措施;④施工作业中特种作业安全措施如何落实;⑤施工作业周边装置的基本信息;⑥如遇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及基础逃生技能。(2)施工作业单位管理(含安全)人员:施工作业现场各类管理人员肩负着监督落实各类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因此这类管理人员在接受一般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的同时要对其增加现场管理程序方面的培训教育,如:①作业票证办理的程序;②业主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③对违章如何进行处罚;④如何与施工的相关方进行联系对接;⑤国家的法令法规专业技术规范等。

5.效果统计:依然以天津某企业50万吨/年苯乙烯石化装置至统计,在这5年中,共进行五次大规模检修,每次参加检修人数在200人左右(包含该企业自身的检修人员),通过上述有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从根本上杜绝的“三违”情况的出现,保证了在五次检修中未发生一起设备、人员的安全生产事故。最关键的是在检修的过程中“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并且成为每一名参检人员自觉遵守的“铁规”。

6.结束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包括:①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②人的不安全行为;③企业自身管理上的疏忽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其中①、③通过各类安全检查和制度自身的不断更新完善消除不利因素。但②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只能通过安全学习、安全教育这唯一途径来进行消除。只有通过符合工作实际需要的安全教育培训,才能起到真正的起到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前置,才能将安全生产工作真真正正做到“预防为主”,消除事故发生三要素中最难管控的人的因素。

2.中石化交通安全教育 篇二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 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 使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 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 信息安全的含义主要是指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问题。对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来说, 其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点也是有所区别的。

二、中石化炼化企业信息安全的建设原则

近年来,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等理念的提出, 中石化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从硬件投资到软件应用, 各方面都有了进步。但是, 由于石化企业是流程型生产企业, 炼化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 不同企业、不同信息系统之间软硬件环境差异较大, 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因此, 在建设过程中, 企业只注重信息化建设本身, 即实现了企业当前的信息化需求, 但是对于信息化建设后期所产生的问题, 尤其是信息安全问题, 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 笔者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结合洛阳石化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实践经验, 认为中石化炼化企业信息安全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最小化原则。

主要指受保护的敏感涉密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被共享。在法律和安全策略允许的前提下, 履行工作职责的安全主体仅被授予其访问信息的适当权限, 称为最小化原则。

2. 分权制衡原色。

在信息系统中, 应对所有权限进行适当地划分, 每个授权主体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部分权限, 从而使各授权主体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共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一个授权主体分配的权限过大, 就会埋下滥用权力的安全隐患。

3. 安全隔离原则。

隔离和控制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 而隔离又是实现控制的基础。信息安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将信息的主体和客体分开, 将涉密的信息和非涉密信息分开, 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 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相互访问。

4. 适度保护的等级化原则。

等级原则是指对信息系统和信息进行分级, 按照不同的安全级别进行保护, 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信息安全保护的效率。

三、中石化炼化企业信息安全现状

中石化炼化企业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的安全和网络的安全两大方面。中石化炼化企业作为能源型生产企业, 企业信息主要分为生产经营信息和办公业务信息2部分。生产经营信息主要包括各种计划、报表、库存、工艺和参数等数据, 办公业务信息主要包括日常办公系统中的相关文件、文档等数据。中石化炼化企业的网络主要分为企业内部网络和因特网2大类。近年来, 在中石化总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 中石化的许多企业已经成功采用了防火墙、防病毒软件、IDS等信息安全技术手段来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水平, 但是在信息安全管理和应用方面,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管理理念陈旧, 信息安全风险较大。

目前, 虽然大多数中石化炼化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已经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 但却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在企业管理的理念上进行根本地变革才能实现, 而只是按照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信息化管理, 不仅使信息化应用的效果受到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使信息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中石化炼化企业以生产为主, 资金大多流向生产管理和设备改造方面, 而对于信息化设备的更新尤其是信息安全设备的更新的投入相对较少, 信息安全设备落后, 造成了基础层面上的安全隐患。

2. 人才资源不足, 专业人员缺乏。

中石化炼化企业作为生产型企业, 其工作重点在于搞好生产运行, 信息化工作要服务于企业生产。长期以来, 由于在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中石化炼化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 这也是影响企业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重建设, 轻评估, 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 中石化大多数炼化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的各种应用也逐渐增多。但是, 多数企业往往是在不断地上项目, 对于信息安全风险的认识程度不够, 或是缺乏相应的评估手段, 致使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信息安全隐患无法及时被发现。

4.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策略执行不力。

中石化炼化企业属能源生产企业, 员工较多, 对于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 员工的整体信息安全意识较弱, 其中一部人甚至把信息安全仅仅理解为保密工作, 导致企业的一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安全策略不能够很好地被执行。

5. 信息分级管理和授权不完善。

目前, 国内中石化炼化企业对于企业信息资源在内部并没有进行安全级别的严格划分, 应用系统也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授权, 甚至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等机密信息可在企业内部网上随意浏览, 存在着巨大的信息泄密等安全隐患。

6. 生产网络与因特网相连接。

因特网 (Internet) 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 大多数中石化炼化企业接入了因特网, 与此同时, 本企业的信息资源也在同一个网络上运行。但是, 一旦有“黑客”突破防火墙进入企业内部网络, 尤其是侵入与生产运行密切关联的DCS控制网络, 后果将不堪设想。

四、中石化炼化企业的信息安全提升策略

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本文, 笔者提出以下提升策略:

1. 成立信息安全领导机构, 统一领导信息安全工作。

尽管每个中石化炼化企业都设有安全领导机构, 但是这个“安全”指的是生产安全, 为此, 中石化炼化企业应设立相应的信息安全领导机构, 逐步完善信息化安全管理机制。

2. 设立信息安全岗位, 专职负责具体信息安全工作。

中石化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一般由相应的信息管理部门全面负责, 在信息管理部门内部应专门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岗位, 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专门负责本企业的信息安全工作。

3. 实施网络物理隔离, 保证生产网络的安全。

从中石化炼化企业内部网络的应用来看, 企业内部网络分为办公网络和生产网络2大部分, 中石化炼化企业生产装置DCS、PLC等系统的数据信息属于生产网络, 生产网络关系到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必须确保其安全。为了确保生产网络的安全性, 可以另外组建一套单独的生产局域网络, 实现生产网络与办公网络的物理隔离。同时组建一套单独的因特网, 实现企业内部网与因特网的隔离。通过以上措施, 可以有效地保证生产数据不受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安全威胁。双网隔离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4. 做好病毒防护及病毒库更新工作,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网络病毒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 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在不断增大。虽然中石化炼化企业内部网络一般配有防病毒系统软件, 但是应保证病毒库的及时更新, 并做到日常监控到位, 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

5. 实施网络准入控制, 保证合法接入。

网络准入控制是实现网络合法接入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 它主要通过身份认证和安全策略的原理, 实现网络的合法接入。对于中石化炼化企业, 由于各类项目较多, 外包公司的介入在所难免, 如何做好对这些外来人员的有效管理和防范, 是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网络准入系统通过接入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目前, 国内主要的网络准入产品有Symantec的Sep产品和华为的EAD端点准入解决产品等。网络准入部署如图2所示。

6. 加强对于移动存储和便携式设备的管理。

如今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也成为传播病毒和泄密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U盘病毒, 已经成为局域网中传播病毒的“元凶”之一。因此, 加强对于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 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携式设备由于移动性强, 在局域网中容易造成相互传染病毒和泄密。对于便携式设备, 可以通过网络准入的相关策略来实现管理。

7. 加强信息安全的教育和培训。

由于多数企业用工结构复杂, 人员知识水平差异较大, 对于信息安全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因此, 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一直是中石化炼化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是保证信息安全的重点内容之一, 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建立信息安全长效培训机制, 不断地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 从而保证企业制定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措施能够被有效地执行。

8. 适时评估, 查漏补缺。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是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社会在发展, 信息技术也在不停地更新, 每年对本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系统漏洞扫描、网络设备扫描等技术手段, 能够及时发现当前系统的漏洞, 为及时整改提供技术保证。

9. 做好信息安全分级工作, 实行分级保护。

3.中石化交通安全教育 篇三

【本刊讯】4月13日下午,泉港区召开了全区安全生产消防工作暨第二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从会上获悉,2006年泉港区将力争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范围之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针对泉港系国家规划建设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石化港口城市,各种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相对集中,适时开展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应急机制,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会上,分管副区长吴世木就2006年全区和当前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强领导,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加强和重视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根据整治重点和任务分工,制定切实可行整治方案,实行每月一报制度。同时对在4月30日前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在8月15前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山、危化企业,区政府将组织有关单位依法给予关闭或取缔。

吴世木强调,各级政府、企业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研究探索乡村和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有效方式,进一步完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乡镇(街道)要积极创建“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工作,研究探索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费用提取、安全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政策,筹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维修点,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装置“GPS”卫星定位系统,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推广HAH阻隔防爆技术等七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中石化安全管理手册 篇四

日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布了《安全管理手册》,强制性要求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控股公司、中国石化作为作业者或管理者的参股公司均要按照手册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安全管理,为整个集团公司建立统一、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标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值得有关企业借鉴。(请在本平台对话框直接回复“管理手册”获取文件)

中石化安全理念

1.安全源于设计,安全源于管理,安全源于责任。2.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3.上岗必须接受安全培训,培训不合格不上岗。

4.任何人都有权拒绝不安全的工作,任何人都有权制止不安全的行为。5.所有事故都可以预防,所有事故都可以追溯到管理原因。6.尽职免责、失职追责。

中石化安全方针

生命至上

安全发展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领导承包

全员履责

中石化安全目标 零缺陷

零违章

零事故

中石化安全手册目录

第一部分 1.1 安全组织 1.1.1 安全生产委员会 1.1.2 安全监管部门 1.1.3 安全督查大队 1.2 安全责任 1.2.1 安全主体责任 1.2.2 安全监管责任 1.2.3 岗位安全责任 1.3 安全培训

1.3.1 各级领导的安全培训 1.3.2 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1.3.3 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1.3.4 安全分享与安全告知 1.4 安全风险与隐患管理 1.4.1 安全风险辨识 1.4.2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1.4.3 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 1.5 变更管理 1.5.1 变更控制 1.5.2 变更流程 1.5.3 变更监督 1.6 职业健康管理

1.6.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治计划 1.6.2 职业病危害标识与告知 1.6.3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控制 1.6.4 职业健康体检与个体防护 1.7 应急管理 1.7.1 应急预案 1.7.2 应急演练 1.7.3 应急处置 1.8 事故管理 1.8.1 事故报告 1.8.2 事故调查 1.8.3 事故问责

1.8.4 事故整改和教训汲取 第二部分

2.1 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

2.1.1 可行性研究阶段 2.1.2 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 2.1.3 试生产与竣工验收 2.2 生产运行安全管理 2.2.1 生产过程安全控制 2.2.2 生产过程变更风险控制 2.2.3 开工和停工安全管理

2.2.4 现场安全管理 2.3 施工作业过程安全控制 2.3.1 作业安全分析(JSA)2.3.2 作业许可

2.3.3 作业过程安全监护和监督 2.4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2.4.1 采购安全控制 2.4.2 建造与安装安全控制 2.4.3 设备运行安全管理 2.4.4 设备变更风险控制 2.5 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管理 2.5.1 危险化学品储运资质核实 2.5.2 危险化学品信息管理 2.5.3 安全监控和安保 2.6 承包商安全管理 2.6.1 承包商安全资质审查 2.6.2 承包商安全培训 2.6.3 承包商安全监管 2.6.4 承包商安全考核和评价 2.7 油气资产安保与反恐管理 2.7.1 公共安全风险管控 2.7.2 信息沟通与报告 2.7.3 安全防范 第三部分

3.1 安全观察与安全检查 3.1.1 安全观察

3.1.2 安全检查与安全督查 3.1.3 整改与跟踪

3.2 安全审核与安全评估 3.2.1 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3.2.2 安全管理评估 3.3 安全考核

3.3.1 集团公司对企业的安全考核 3.3.2 企业对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安全考核 3.3.3 企业对员工的安全考核 3.4 持续改进 3.4.1 目标与计划 3.4.2 总结和改进

手册正文:第一部分

1.1 安全组织 1.1.1 安全生产委员会

1.1.1.1 直属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 HSE 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安委会主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1.1.1.2 安委会办公室主任由安全总监担任,办公室设在安全监管部门。

1.1.1.3 安委会应根据本单位实际,下设生产、设备、工程等专业安全分委员会,分委员会主任由企业相应业务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设在相应职能部门。

1.1.1.4 安委会至少每季度召开 1 次全体会议,听取安委会办公室和各专业安全分委员会的工作汇报,研究、决策重要安全事项。

1.1.1.5 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对各专业分委员会、职能部门和二级/基层单位进行安全考核并提出考核意见。1.1.2 安全监管部门

1.1.2.1 企业和二级单位必须设立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1.1.2.2 安全监管部门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对各部门、二级/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讲评和考核。

1.1.2.3 企业配备专职安全总监,二级单位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总监,基层单位配备安全工程师或安全员,班组配备兼职安全员。1.1.3 安全督查大队

1.1.3.1 企业设立专职安全督查大队,在安全总监和安全监管部门的领导下,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施工现场进行全覆盖、全天候的安全督查。

1.1.3.2 安全督查大队每周通报安全督查情况,每月进行督查专题分析。1.1.3.3 安全督查大队有停工、处罚和奖励权。

1.2 安全责任 1.2.1 安全主体责任

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的原则,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基层单位(业务单元)对所管辖业务、区域的安全负责。1.2.1.1 规划、计划部门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工艺路线的安全可行性负责。——对制定适合装置安全生产的原料采购、生产计划负责。1.2.1.2 设计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

——对建设项目、所设计装置(设施)的合规性负责。——对建设项目、装置(设施)的设计本质安全性终身负责。

——对所设计的设备(设施)制造技术要求负责。1.2.1.3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 ——对生产指挥协调的安全负责。——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负责。

——对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和适宜性负责。——对操作规程和开停工方案的有效性负责。——对新技术应用的安全负责。——对生产隐患的排查和治理负责。1.2.1.4 机动设备管理部门

——对机械设备、电气、仪表和建(构)筑物等的安全运行负责。——对设备检维修过程的作业安全负责。——对设备隐患的排查与整改负责。——对租赁和处置资产的安全管理负责。

——对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技术规程的制、修订和适宜性负责。——对安全仪表的功能安全负责。1.2.1.5 工程建设管理部门

——对工程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和安全措施的落实负责。——对工程建设项目承包商、分包商的资质审查负责。——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负责。——对工程建设项目承包商、分包商的安全监管负责。

——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和适宜性负责。1.2.1.6 采购、销售部门

——对采购设备设施、备品备件、原辅材料的质量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剧毒品、易制毒品、放射性物品采购、销售过程的合规性负责。

——对承运商的安全资质审查负责。——对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负责。1.2.1.7 财务管理部门

——对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的合规性负责。——对隐患治理费用的资金落实负责。1.2.1.8 其他职能部门

——对所管辖业务和区域范围内的安全负责。1.2.1.9 二级/基层单位(业务单元)——对区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安全负责。——对区域范围内的作业活动安全负责。——对区域范围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负责。——对规程、方案和管理制度的执行负责。1.2.2 安全监管责任 1.2.2.1 安全监管部门

——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进实施负责。——对安全制度的有效性负责。——对安全综合监管的有效性负责。

1.2.2.2 安全督查大队

——对生产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督查负责。——对督查问题整改的跟踪验证负责。1.2.3 岗位安全责任 1.2.3.1 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对安全承包(定点联系)单位的安全负连带责任。1.2.3.2 分管业务领导

——对分管业务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对安全承包(定点联系)单位的安全负连带责任。1.2.3.3 分管安全领导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综合协调和监管责任。——对安全承包(定点联系)单位的安全负连带责任。1.2.3.4 安全总监

——对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安全责任的落实负责。——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负责。——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完整性负责。1.2.3.5 职能部门负责人

——对管辖业务的安全负直接管理责任。

——对安全承包(定点联系)单位的安全负连带责任。1.2.3.6 二级/基层单位(业务单元)负责人 ——对管辖区域内的生产安全负责。

——对管辖区域内的作业安全负责。——对管辖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初期处置负责。1.2.3.7 员工

——对岗位业务活动的安全负直接责任。——对负责设备设施的安全操作负责。——对责任区域内的作业安全负责。——对岗位操作规程和制度的执行负责。——对岗位应急处置和劳动保护措施的执行负责。

1.3 安全培训

1.3.1 各级领导的安全培训

1.3.1.1 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以贯彻法律法规、强化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

1.3.1.2 集团公司党组管理的领导干部至少每 2 年接受 1 次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1.3.1.3 企业生产、技术、设备、工程等专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单位负责人任职 1 年内必须参加 1 次脱产的安全培训,以后每 2 年至少培训 1 次。

1.3.1.4 企业专职安全总监、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督查大队负责人任职 1 年内必须参加 1 次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以后每年至少培训 1 次。1.3.2 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

1.3.2.1 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强化责任意识、掌握安全管理方法、增强安全技能为主要内容。

1.3.2.2 企业生产、技术、设备、工程等专业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应至少每 2 年参加 1 次本企业组织的安全培训。

1.3.2.3 企业安全监管部门管理人员应至少每 2 年参加 1 次本企业组织的安全培训。1.3.2.4 二级/基层单位(业务单元)管理人员应至少每 2年参加 1 次本企业组织的安全培训。

1.3.3 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1.3.3.1 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强化安全意识和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安全操作能力、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为主要内容。

1.3.3.2 企业应建立安全实训基地和仿真模拟培训基地。操作人员安全培训应主要采用仿真模拟、体验式培训和实操培训等方式。

1.3.3.3 企业必须对新上岗、转岗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安排上岗。1.3.3.4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3.3.5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对相关生产、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

1.3.4 安全分享与安全告知

1.3.4.1 企业应利用会议、网络、简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分享。

1.3.4.2 各操作、作业班组每月至少开展 2 次班组安全活动,活动时应有安全分享内容。1.3.4.3 各作业班组在接班前应进行安全告知。1.3.4.4 访客和临时外来人员应有正式的安全告知方式。

1.4 安全风险与隐患管理 1.4.1 安全风险辨识

1.4.1.1 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的原则,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基层单位(业务单元)应采用 HAZOP 和 JSA 等方法组织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

1.4.1.2 企业应根据风险辨识结果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各级风险清单,每半年更新 1 次。发生重大变化或变更后应及时更新。1.4.2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1.4.2.1 针对辨识出的风险,企业应确定所采取的控制措 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应急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1.4.2.2 风险控制措施要向相关人员告知。1.4.3 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

1.4.3.1 隐患排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分为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各专业部门应每季度组织 1 次专业排查,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 1 次综合排查。1.4.3.2 企业应重点排查:

——海(水)上作业和“三高”油气田的勘探开发;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罐区、仓库; ——含硫原油(天然气)处理装置、LNG 装置; ——国家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 ——油气输送管道等。

1.4.3.3 企业应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评估、分级,列入隐患治理台账,同时定整治方案、防护措施、资金、整治期限和整治责任人。

1.4.3.4 能够立即治理的隐患必须立即组织治理,不能立即完成治理的必须有强化的管控措施。

1.4.3.5 隐患治理完成后,应组织隐患治理效果后评估,并建立隐患治理档案。

1.5 变更管理 1.5.1 变更控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变更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各变更管理部门应对变更从严控制,杜绝不必要的变更。1.5.2 变更流程

1.5.2.1 变更流程包括变更申请、变更风险评估、变更审批、变更效果评估和变更告知。1.5.2.2 变更申请包括:变更原因、变更范围和变更方案等内容。

1.5.2.3 变更审批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由专业小组进行,并出具变更风险评估结论。未经评估不得予以审批。

1.5.2.4 变更实施后,批准部门应组织变更效果评估,并记录评估过程和结论。1.5.2.5 变更涉及的文件和资料应及时更新,并传达到相关岗位人员。1.5.3 变更监督

1.5.3.1 各变更管理部门对分管业务的变更实施过程进行监督。1.5.3.2 安全监督部门对变更的流程符合性进行监督。

1.6 职业健康管理

1.6.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防治计划

1.6.1.1 企业应每年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估 1 次,并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清单中列出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地点、浓(强)度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1.6.1.2 企业每年应制定职业病防治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1.6.2 职业病危害标识与告知

1.6.2.1 企业应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1.6.2.2 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分配工作岗位时告知其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工作过程中个人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1.6.3 职业病危害监测与控制

1.6.3.1 企业应按不低于法规要求的频次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和作业环节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动态掌控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水平。

1.6.3.2 企业应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维修,确保其完好投用。1.6.3.3 企业应将超标场所纳入隐患进行治理。1.6.4 职业健康体检与个体防护

1.6.4.1 企业应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6.4.2 未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不得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在岗期间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不得继续上岗作业。

1.6.4.3 企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检查出指标异常人员,应及时安排复查、诊疗和调岗。

1.6.4.4 企业应为员工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不得在没有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安排员工在超标场所工作。

1.6.4.5 岗位人员应清楚本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职业病防护设施操作方法,应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凡不按规定佩戴或使用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1.7 应急管理 1.7.1 应急预案 1.7.1.1 企业应识别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编制与上下级单位、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明确规定应急响应级别,明确各级应急预案启动的条件。1.7.1.2 企业应针对油气输送管道、危险化学品储罐、关键装置、特殊危险介质可能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突发事件,制定企业级专项应急预案。

1.7.1.3 企业在应急预案中应明确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职责、应急处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1.7.1.4 企业应根据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岗位应急处置卡,明确紧急状态下岗位人员 “做什么”、“怎么做”和“谁来做”。1.7.2 应急演练

1.7.2.1 应急演练以不预先通知的方式为主,演练只明确演练科目,不宜编制演练方案。1.7.2.2 应急演练结束后,必须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从完善预案、修订制度、加强培训等方面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限期全部整改。1.7.2.3 企业、二级/基层单位应建立预案演练档案,档案至少包含演练内容、存在问题和整改完成情况。1.7.3 应急处置

1.7.3.1 企业应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上报制度。

1.7.3.2 企业应急预案启动后,应第一时间成立现场指挥部,由专业分管领导或授权人员担任现场指挥,开展现场应急处置。

1.7.3.3 应急预案启动后,应第一时间进行现场隔离和紧急疏散,与应急处置无关的人员应迅速撤离。

1.7.3.4 对可能影响周边企业、公众安全的突发事件应及时向地方政府、周边企业和公众发出预警信息。

1.8 事故管理 1.8.1 事故报告

1.8.1.1 发生事故后,基层单位(业务单元)应立即逐级上报企业安全监管部门。1.8.1.2 企业发生集团公司级事故,必须第一时间如实向集团公司报告。1.8.2 事故调查

1.8.2.1 事故调查组至少包括管理组和技术组。管理组重点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管理原因,技术组重点调查分析技术标准、技术方案、操作规程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1.8.2.2 事故原因应分析出直接原因、管理原因和根本原因,重点是管理原因和根本原因,事故调查组应对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负责。

1.8.2.3 调查报告中的事故防范措施应由事故调查组和事故单位商定后提出。1.8.3 事故问责

1.8.3.1 根据事故级别,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原则,重点对属地单位、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主管领导或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1.8.3.2 集团公司对以下情况进行提级问责: ——发生事故后,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本企业 2 年内连续发生上报事故的;

——集团公司事故通报后 1 年内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 ——发生事故后隐瞒不报、迟报、谎报的。

1.8.3.3 发生上报集团公司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到集团公司做检查。1.8.4 事故整改和教训汲取 1.8.4.1 企业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从设计、技术、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人员培训等方面分析、提出事故整改措施,包括: ——针对本次事故的整改; ——举一反三的整改。

企业应跟踪和验证事故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1.8.4.2 上报集团公司级事故的整改落实情况由事故调查主管部门负责跟踪验证。1.8.4.3 事故发生单位制作事故视频,编写事故案例,上报集团公司安全监管局。1.8.4.4 对上报集团公司级事故,安全监管局应在事故发生1 个月内通报。企业对通报事故应组织学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保存学习记录。

手册正文:第二部分

2.1 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 2.1.1 可行性研究阶段

2.1.1.1 企业需获得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或安全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等报告批复(备案)文件,方可向集团公司相关主管部门办理报批。2.1.1.2 企业建设项目在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后,发生重大变更的,应重新办理相关手续。

2.1.2 基础设计(初步设计)阶段

2.1.2.1 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需经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2.1.2.2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未取得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不得开工建设。2.1.3 试生产与竣工验收 2.1.3.1 试生产(使用)前,工程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相关行业工程技术、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试生产(使用)方案进行审查,组织对安全、职业健康条件进行确认。2.1.3.2 建设项目投料前,应取得政府主管部门消防验收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手续,未得到审批,禁止投料。

2.1.3.3 企业应在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根据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组织对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竣工验收,取得验收批复意见。

2.2 生产运行安全管理 2.2.1 生产过程安全控制

2.2.1.1 企业应按装置(设施)生产能力组织安排生产任务。

2.2.1.2 企业应建立书面的操作规程,明确装置、设备的操作步骤、工艺控制参数、正常操作范围和异常操作限值,经审核、批准后发布实施。

2.2.1.3 岗位操作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企业应每月对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2.2.1.4 设置工艺报警、安全报警的企业应建立报警的报告、分析制度,明确报告处置的流程和责任。

2.2.1.5 采用 DCS 控制系统的企业,应建立现场仪表和 DCS数据比对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工艺控制误差。

2.2.1.6 企业应对生产装置每 3 年开展 1 次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并完成相应的整改工作。

2.2.1.7 企业应对生产装置每 3 年开展 1 次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2.2.1.8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并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2.2.2 生产过程变更风险控制

2.2.2.1 原料、药剂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变更、操作步骤、操作参数和报警联锁值等发生变更应办理变更手续。

2.2.2.2 设立联锁保护的装置,未经风险评估和审批,不得擅自停用、拆除联锁。2.2.3 开工和停工安全管理

2.2.3.1 企业应在项目开工前或装置开、停车前,组织风险评估,编制和审查项目开工方案或装置开、停车方案。

2.2.3.2 企业应在新改扩建项目开车前组织编制开车前安全检查表,进行开车前的安全检查(PSSR)和整改消缺。

2.2.3.3 企业应在现役装置停工交出前对装置进行处理,达到安全条件后,方可组织检修前的验收并履行交接手续。

2.2.3.4 企业应在现役装置检修全部结束后组织装置开车前的安全验收并履行交接手续。2.2.4 现场安全管理

2.2.4.1 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现场实行封闭化管理。2.2.4.2 岗位员工应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

2.2.4.3 生产现场、工程建设项目现场应设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天候的安全监控。2.2.4.4 应在生产装置、仓库、罐区、装卸区、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等危险场所和位置设置警示标志。

2.2.4.5 禁止在生产装置、检维修项目现场设立临时办公、休息场所。

2.3 施工作业过程安全控制

2.3.1 作业安全分析(JSA)

2.3.1.1 所有施工作业都要在作业前运用 JSA 等方法进行危害识别及风险分析。2.3.1.2 按照谁安排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的原则,由现场作业负责人组织作业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 JSA 分析。2.3.2 作业许可

2.3.2.1 凡涉及用火、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动土、起重和盲板抽堵等作业必须实行作业许可证管理。

2.3.2.3 作业许可的审批人、作业监护人等应经过作业许可管理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3.2.4 许可证审批人在许可证签发前应结合 JSA 组织现场安全确认,对交叉作业要指定项目现场协调人。

2.3.2.5 作业区域应进行隔离,并予以标识。对存在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可能导致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的设备设施应采取能量隔离与挂牌上锁措施。

2.3.2.6 现场作业负责人在作业前应将作业内容、作业风险及防范措施、作业中止和完工验收要求向作业人员交底。2.3.3 作业过程安全监护和监督

2.3.3.1 现场高风险作业应实行属地和承包商双监护。2.3.3.2 实行许可要求的作业必须全程视频监控。

2.3.3.3 作业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后需重新申请作业许可,作业人员不得随意改变作业范围和作业内容。

2.4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2.4.1 采购安全控制

2.4.1.1 企业应遵循全生命周期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在选择物资或设备时,要关注安全和质量要求,规避价格陷阱。

2.4.1.2 企业应按照谁采购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部门,建立采购物资或设备的检验方法、验收标准。2.4.2 建造与安装安全控制

2.4.2.1 设备设施建造和安装过程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要求,明确质量目标、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4.2.2 按照谁安装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设备设施验收。未组织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2.4.3 设备运行安全管理

2.4.3.1 设备安装后须进行试运行,试运行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监护、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单机试运结束后,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质检、监理等人员验收并保存记录。2.4.3.2 企业应监控、分析设备运行参数,禁止设备带病运行、超负荷运行和超期服役。2.4.3.3 企业应确定关键的设备设施,并进行有计划的测试和检验,以便及早识别设备设施存在的缺陷,并进行修复或替换。2.4.3.4 禁止使用明令淘汰和报废的设备。2.4.4 设备变更风险控制

2.4.4.1 设备设施更换型号、材质等变更应办理变更手续。

2.4.4.2 设备设施联锁保护摘除、联锁值修改等应办理变更手续。

2.5 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管理 2.5.1 危险化学品储运资质核实

2.5.1.1 危险化学品储存或运输的企业应取得相应资质。

2.5.1.2 企业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2.5.1.3 企业应核实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承运商的资质,核实承运商车辆、罐体等设施和人员相关资质,并确保在有效期内。2.5.2 危险化学品信息管理

2.5.2.1 企业应分级建立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台账,动态监控使用和储存危化品的品种、数量和存放地点。

2.5.2.2 企业应建立化学品活性反应矩阵表,明确不同化学品的储存要求、储存方式、泄漏处置和应急措施。

2.5.2.3 企业应收集或编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发放到使用岗位。2.5.3 安全监控和安保

2.5.3.1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场所(罐区、仓库等)和设施不得随意变更储存的物质,不得超量储存。

2.5.3.2 对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仓库实行封闭化管理,并设置防止人员非法侵入的设施。

2.5.3.3 对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区和装卸区应进行视频监控。严格控制装卸区域的人员和车辆。2.5.3.4 保持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仓库的报警和联锁系统完好、投用,保持消防系统完好有效。

2.6 承包商安全管理 2.6.1 承包商安全资质审查

2.6.1.1 企业应按照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对承包商(含承运商、技术服务商)的安全资质和专业资质进行审查确认,合格后方可入围。

2.6.1.2 企业应将承包商的分包商视同承包商进行管理。2.6.2 承包商安全培训

企业应对所有的入场(厂)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办理入场(厂)证。2.6.3 承包商安全监管

2.6.3.1 禁止总包单位将主体工程分包,禁止分包项目再分包,禁止违法转包。2.6.3.2 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承包商作业机具、设备等进行入场(厂)前检查,合格后张贴标识方可入场(厂)。

2.6.3.3 企业应核实承包商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证是否有效。2.6.3.4 企业应对承包商现场作业进行检查监督,并记录和反馈检查监督结果。

2.6.4 承包商安全考核和评价

2.6.4.1 承包商应向企业提交安全运行报告,报告安全体系运行情况,包括安全绩效、组织机构和人员变动、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等,并附证明材料。

2.6.4.2 企业应对承包商实施安全积分管理,根据积分进行考核、奖惩,并与以后的工程量挂钩。

2.6.4.3 企业应建立承包商黑名单制度,实行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禁止使用列入黑名单的承包商。

2.7 油气资产安保与反恐管理 2.7.1 公共安全风险管控

2.7.1.1 企业应对油气资产被盗及涉及公共安全的风险进行排查与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并制定相应的“三防”措施。

2.7.1.2 企业应对停运、闲置、封存、报废的输油气管道等设施进行排查、清理和巡护,采取必要的安保措施,防止发生被盗案件和安全事故。2.7.2 信息沟通与报告

2.7.2.1 企业应建立情报信息收集网络,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2.7.2.2 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对突发事件的上情下达。2.7.3 安全防范

2.7.3.1 企业应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和标准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按照分级管理及时调整和动态部署反恐防范力量。

2.7.3.2 重点区域(部位)全面应用电子门禁、周界报警、电视监控和防闯入系统。2.7.3.3 管道巡护工作实现卫星定位技术全覆盖。

2.7.3.4 企业应加强警企联动,主动与公安、司法机关开展联巡、联护和联治。

手册正文:第三部分

3.1 安全观察与安全检查 3.1.1 安全观察

3.1.1.1 安全观察应包括现场观察和与被观察者沟通。3.1.1.2 安全观察频次 —— 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至少每 3 个月进行 1 次。—— 职能部门负责人至少每 2 个月进行 1 次。—— 二级单位负责人至少每月进行 1 次。

—— 基层单位(业务单元)负责人至少每周进行 1 次。

3.1.1.3 安全观察应填写观察卡,由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每季度进行通报和分享。

3.1.2 安全检查与安全督查

3.1.2.1 岗位操作人员每天要做好交接班安全检查和岗位安全巡查。

3.1.2.2 基层单位每周组织 1 次综合性安全检查。3.1.2.3 二级单位每月组织 1 次综合性安全检查。

3.1.2.4 生产、技术、设备、工程等专业部门每月组织 1 次专业安全检查。3.1.2.5 督查大队对现场安全管理和作业活动进行全覆盖、全天候安全督查。3.1.2.6 检查、督查结果要向被检查、督查单位反馈,同时在每月的安全例会上汇报。3.1.3 整改与跟踪

3.1.3.1 各被检单位应对安全检查和督查发现的问题进行 分析,查找管理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3.1.3.2 安全监管部门每月将问题的整改跟踪情况在安全例会上通报。3.1.3.3 对存在未及时整改或发生重复性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问责和处罚。

3.2 安全审核与安全评估 3.2.1 安全管理体系审核 3.2.1.1 企业每年至少组织 1 次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审核安全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本手册和集团公司相关制度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审核的过程和结果应予以记录。3.2.1.2 集团公司对企业每 3 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结果纳入对企业的安全考核。

3.2.2 安全管理评估

集团公司根据企业管理的复杂程度、风险和安全绩效等情况,对企业每 5 年组织一次安全管理量化评估。

3.3 安全考核

3.3.1 集团公司对企业的安全考核

3.3.1.1 考核指标包括结果性和过程性指标。结果性指标包括事故指标、职业健康指标和行政处罚等,过程性指标包括管理和实施性指标,如培训合格率、隐患治理完成率、监测合格率等。

3.3.1.2 集团公司对企业的安全考核结果纳入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和对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

3.3.2 企业对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安全考核

3.3.2.1 企业在年初以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形式与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明确考核指标。3.3.2.2 考核结果纳入对各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和基层单位的经济责任制考核。3.3.3 企业对员工的安全考核

3.3.3.1 全员签订安全承诺书,分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员工进行月度安全考核。3.3.3.2 考核结果与员工晋升、晋级、评先和奖惩挂钩。

3.4 持续改进 3.4.1 目标与计划

3.4.1.1 企业应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和重点改进方向,制定工作计划。

3.4.1.2 目标应分解到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业务单元),工作计划应明确工作内容、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3.4.2 总结和改进

3.4.2.1 生产、工程、设备等专业分委会应每季度总结各专业安全管理情况,并向安委会汇报。包括:

——安全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下一步改进的建议等。

3.4.2.2 安全总监应每季度总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并向安委会全体会议汇报。3.4.2.3 安委会对以上内容进行审议,并讨论决定下一步改进方向。

5.中石化吊带安全使用报废标准 篇五

|合成纤维吊带是以聚酰胺、聚脂、聚丙烯长丝为原料制成的绳带,作为挠性件配以端部件构成的一种吊索。它比同类金属绳、链制成的吊索相对轻便,更柔软,并减少了吊索对人身的反向碰撞伤害。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有减震,不导电,对吊装件表面无磨损,在易燃易爆环境中无火花等特点,是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多的产品。

  1.吊带常见结构形式

合成纤维吊带的结构可分为单吊带、复式吊带和多层吊带。单、复式吊带是指并列吊带的数量,两条以上称为复式吊带。多层吊带是以两层以上相同带子重叠缝制成一体的吊带。吊带端部回叠缝制环(相当于钢丝绳索扣),称作软环,宽度小一些的吊带软环,可直接与吊钩等取物装置吊挂使用,或同其它吊索一样配有末端件使用。

 目前,吊带产品多采用优质聚脂工业长丝为原料,其结构是由无极环绕平行排列的丝束组成承载环套(承载芯),配以特制的耐磨套管。外套管不承重,只对平绕丝束起保护作用,使吊带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见图5—14。吊带上标签颜色代表着吊带使用的材料,绿色为聚酰胺,蓝色为聚脂,棕色为聚丙烯。制作吊带的安全系数通常不小于6。   

图5—14合成纤维吊带 2.合成纤维吊带的选用

合成纤维吊带应由专业厂生产制造,在产品上标记有极限工作载荷,根据极限工作载荷和吊挂方式系数可得到吊带的最大安全工作载荷。产品技术参数表中均给出了吊带的极限工作载荷和规定角度内允许的最大安全工作载荷,可直接选取某一型号吊带。见表5—25FA型吊装带技术参数,表5—26FD型管道吊装专用带技术参数,表5—27BC型扁平吊装带技术参数。

 为防止吊带极限工作载荷标记磨损不清发生错用,吊带本身以颜色区分:紫色为1000kg;绿色为2000kg;黄色为3000kg;银灰色为4000kg;红色为5000kg;蓝色为8000kg;10000kg以上为桔黄色。

 表5—25FA型吊装带技术参数  

表5—26FD型管道吊装专用带技术参数

 

表5—27BC型扁平吊装带技术参数      

3.吊带的使用安全要求

(1)末端件应遵守相应的使用要求。(2)遵守吊装方式系数。

(3)不允许集中使用不带保护的栓结吊升方式。

(4)不允许将软环同任何可能对它造成损坏的装置连接起来,软环连接的吊升装置应是平滑的、无任何尖锐的边缘,其尺寸和形状不应撕开缝合处。

   (5)在移动吊带和货物时,不要拖拽。(6)不要使吊带打结。

(7)在承载时,不允许使之打拧。

(8)不允许使用没有护套的吊带承载有尖角、棱边的货物,特别是当带子有部分擦伤或磨损时。   (9)不允许吊带悬挂货物时间过长。

(10)当货物停留在吊带上时,不得将吊带从承载状态下抽出来。(11)避免软环张开角度超过20°。

(12)吊运过程中应保证载荷不变,如需几支吊带同时使用时,尽可能使载荷均匀分布在每支吊带上。

(13)如果在高温场合使用或吊运化学物质等非正常环境下使用吊带时,应按照制造商的指导、建议进行使用。

 吊带弄脏或在有酸、碱倾向环境中使用后,应立即用凉水冲洗干净。

(14)吊带应在避光和无紫外线辐射的条件下存放;不应把吊带存放在明火旁或其他热源附近。

       

4.当吊带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1)织带(含保护套)严重磨损、穿孔、切口、撕断。(2)承载接缝绽开、缝线磨断。

(3)吊带纤维软化、老化、弹性变小、强度减弱。(4)纤维表面粗糙易于剥落。(5)吊带出现死结。

(6)吊带表面有过多的点状疏松、腐蚀、酸碱烧损以及热熔化或烧焦。

6.中石化胜利油田安全生产禁令 篇六

一、严禁在禁烟区吸烟,在酒后上岗。

二、严禁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

三、严禁无操作证从事电气、起重、电气焊作业。

四、严禁违反操作规程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破土作业、点燃加热炉。

五、严禁油气装卸人员违规作业擅离岗位。

六、严禁不停机进行抽油机维修、保养工作。

七、严禁不使用绝缘防护器具进行电气操作。

八、严禁带高温、高压检维修设备设施。

九、严禁不佩带安全防护器具进行含硫化氢井操作。

7.茂名石化:安全,请准时签到! 篇七

茂名石化动力厂电仪车间锅炉班电工梁燕飞、李庄一起, 踩点, 准时来到空压站变电所高压室, 梁燕飞从工具袋里取出电子巡检仪, 将巡检仪对着室内巡检牌上的红色签到小圆圈, 按下电子巡检仪确认开关, 第一站, 准时签到。

电子, 迅速, 准确, 清晰。电子巡检仪准时显示了两人巡检的相关信息, 日期, 到达时间, 车间, 班组, 岗位, 巡检人, 巡检点名称, 巡检确认完毕。

空压站变电所高压室, 墙壁一角, 小正方形的白色巡检牌, 鲜红色标题: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动力厂电仪车间炼油锅炉班岗位巡检牌 (共13站) 。空压站变电所高压室, 第一站, 巡检内容:各种电气设备、声音、温度是否正常;各种计量仪表、监察仪表及指示灯是否正常;各种声光报警装置, 标示牌指示是否正常……牌子, 文字指引。

职工, 脚步, 眼睛, 全方位检查。梁燕飞、李庄巡检签到完毕后, 对照着白色巡检牌上的内容, 开始了细致的巡检。结束后, 9点, 准时来到第2站, 空压站综保室, 检查各保护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检查是否有报警信号, 检查电压、电流显示是否正确……

第一轮巡检完毕后, 回到主控室的梁燕飞、李庄将电子巡检仪插入电脑UPS接口, 点击电脑上的ZDH生产安全检查系统, 进入, 读入巡检结果, 读取巡检记录, 稽核核计查询, 稽查状态 (漏检) , 查询, 结果显示:正常, 无漏检。

下午, 15点30分, 梁燕飞、李庄一起, 再次来到空压站变电所高压室, 准时签到, 开始了新一轮的细致巡检。

炼油锅炉班职工巡检中发现空压站7#干燥器电源开关烧坏, 班组立即汇报车间并找来其他型号的空气开关进行更换, 及时恢复生产。炼油中站后台多次来AH317断路器分闸的假信号, 炼油中站职工巡检中认真检查发现为AH317柜保护屏二次线松动引起, 及时整改、处理, 确保安全。

近日, 电仪车间将炼油区、化工区“挂牌式”巡检牌统一更换为电子巡检系统, 车间巡检手段更新后对班组的巡检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督促作用。四月份, 车间职工在巡检中, 准时、到位, 无漏, 共发现隐患7项, 隐患全部得到了及时的整改。

茂名石化, 电子巡检系统“给力”, 巡检存“档案”, 安全更可靠。

8.中石化交通安全教育 篇八

关键词:海外安全;安全风险等级

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日趋错综复杂,国际恐怖活动亦呈现加剧的态势,涉及我境外企业及人员和机构的安全事件也开始明显增多,特别是近期接连发生的中国企业员工在海外被劫持、扣留事件,严重危害了我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中国企业、中国员工的的海外安全总体趋势越来越复杂,风险越来越大,这为已经或者将要走出国门的我石油石化企业也敲响了警钟,如何在业务发展的同时确保员工生产和生命安全,规避社会公共安全风险,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

一、面临的主要公共安全风险

公共安全事件主要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绑架、社会动乱)等。

我驻外企业主要面临的公共安全威胁类型:

政治局势方面:政局动荡、武装政变、军事冲突等。

社会稳定性方面:恐怖活动、武装袭击、绑架劫持、刑事犯罪、民众之间的冲突等。

自然灾害方面:地震、洪水、台风、飓风、海啸等。

公共卫生方面: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

二、海外各国社会安全风险等级情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我石油石化行业赴海外投资和开展业务的企业日益增多,但必须看到,我们石油石化企业的大部分海外市场仍处于政局动荡、经济落后、宗教和民族矛盾冲突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了解海外各国社会安全风险等级情况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了。

风险等级极高的区域为六个:分别是尼日利亚尼日尔三角洲地区、埃塞俄比亚东部欧加登地区、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和部落区、苏丹达尔富尔及南部地区、伊拉克、阿富汗。

风险等级高的区域为十一个:分别是苏丹(除达尔富尔及南部地区)、埃塞俄比亚(除东部欧加登地区)、阿尔及利亚、哥伦比亚桑坦德省等15个省、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巴西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拉那州地区、吉尔吉斯坦、也门、伊朗。

风险等级中的区域为十个:分别是利比亚、肯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蒙古、缅甸、沙特、叙利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其他国家为一般风险或较低风险。

三、我石油石化海外企业人员安全现状

虽然我石油石化海外企业在融入驻在国社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总结了不少海外工作的经验,但重经济收入、轻安全投入的现象还很普遍,尤其是不少人认为我国一向与第三世界国家有着传统的友谊,在这些国家会很安全,疏于安全防范,一些企业和人员在应急意识和应急措施上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组织和制度不完善。没有完善的社会安全管理制度,未设立专职部门和人员,信息收集能力差,无资金保障;

二是人员安全意识差。随意外出,随意谈论宗教,社会问题等敏感话题,行事招摇,炫富,随身携带大量现金等

三是缺乏应对紧急情况的有效预案和经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未提前安排应急物资,未考察撤离路线等;

四是安保、交通、通讯设施等配置明显不足。对营地缺乏有效监控,缺乏紧急情况使用的卫星电话,对讲机等通讯设备,未配置紧急情况下能够调动的当地车辆和司机资源,不能在最有利的时机和地点实施人员的撤离和转移。

四、面对以上现状及诸多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一是在项目启动前,对施工区域的反政府武装分布,人员,治安状况进行信息收集和调查。保证设立营地时,远离这些危险点。同时派人与驻在国各派人物加强联系。

二是营地设立,分为中方和当地雇员的作业两个营地,中方人员的营地尽量设在大城市,仅有高级员工和相关业务人员才能进入中方营地。

三是加强武装保卫力量。建议雇佣当地职业军人、警察、保安、防爆警察若干人。士兵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中方营地和中方人员外出的安全;警察主要负责野外营地和野外生产安全的保卫工作。

四是完善营地安保设施。在营地周围建立岗亭,检查站;中方营地大门24小时由地方保安和士兵把守。配备专门武装巡逻车若干台,专门保护中方人员出巡的武装车辆若干台;并在围墙上安装铁丝网。

五是设置安全信息收集中心。由驻外基层队队长和HSE副队长负责,通过在社区,员工、军队中安插密探,来收集不利我们安全的信息,信息传递实行单线汇报,同时要求各部门负责人,也安插一些信息收集人员,跟本部门负责人单线联系。

六是加强来访检查。所有项目组员工(除中方人员外)都要求配带ID识别卡,对所有来访者颁发带有编号的ID卡,并得到中方人员的许可才能进入营地。同时接受全身检查,填写来访记录。

七是实行全天巡逻制。每天24小时要有最少一辆军车载着武装士兵在中方营地附近巡逻,工地有最少两台警车,警察白天晚上分班荷枪实弹在工地巡逻。

八是转变工作方式。中方员工到野外营地的时间为不规则、不定期,中方员工的行动对外保密。中方人员外出要由若干名士兵持枪护送。

九是缩小活动空间。遵守公司管理规定,严禁私自外出,严禁私自离开工作岗位。中方人员活动范围主要限制在主营地和野外营地。

十是实行审批制度。所有中方人员外出,必须经队长亲自审批,否则不得出营地。外出必须带好手机,保持通讯联络。

十一尽量减少现金使用量,由本地雇员去银行提取现金,多角度降低安全风险。

上一篇:在县纪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范文下一篇:冬奥会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