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2024-08-28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通用18篇)

1.《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一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五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讲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实现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本课课始那个特别的“自我介绍”,既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又是为揭示课题做了自然有效的铺垫。接着,我从学生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充分调动积极性的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新的问题。我经过三四次的修改终于确定,一开始直接进入例题,从“老师比王深的岁数大35岁”入手,让学生思考在不同年份中,他的岁数与老师岁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轻松的氛围中,也体会到了其中的问题:怎么表示任何一年老师与同学的关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生1:X+35表示老师的岁数;生2:+35表示老师的岁数;生3:A+19表示老师的岁数……直接将“X”“A”与数学联系起来,也许更合适一些,引导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更深刻些。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因为这样的情境创设变得十分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被调动,让教学情境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

2、字母简写的过程,知识点较多。

很多地方并没有开展探究的价值。在教学时我采用“自学”+“讲授”方式,因为有些数学概念,是约定俗成的,是前人所规定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就如同我们可以用手机来打电话,就不必去深究手机的工作原理。部分知道点以老师讲授还是必要的,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接受来巩固认知,节约了教学的时间资源,优化教学程序。

3、数学生态课堂讲究数学思想渗透化。

数学思想是小学知识的灵魂。我们在用字母表示师生年龄中让学生感受对应思想;在“同一个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字母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同一题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这样三个环节中,渗透辩证思想;在用字母表示师生年龄中体现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4、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教学用字母表示年龄的取值范围时,应该从最小值和最大值两方面去考虑,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忽略了。

(2)对于字母式表示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得很好,但对于字母式表示运算结果,虽然在教学中将此列为教学难点,但因为教学中没有及时进行小结,学生对此理解还是不够。

(3)课堂学习评价要重视正面性和极积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加以赞许,恰当地予以表扬,让学生的自信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但自己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有待改进。

纵观全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教学中应多注意,为再次教学打好基础。

2.《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例,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数学表达和交流。

2.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 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增强数学意识, 初步体会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 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体会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 生活中你见到过与字母有关的事物吗?

(出示下列图案。)

(音乐课本中“1=F”表示F大调F音唱“1”;扑克牌中的字母表示固定的数……)

字母的用处非常大, 数学上我们经常用字母运算或表示数学规律,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字母在数学中的运用。

设计思路:出示图案, 联系乐理知识, 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实现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的和谐统一。

二、自主探索, 领悟新知

活动 (一) :儿歌接龙, 初次尝试用字母表示数。

1. 由儿歌“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 (师生) 由慢到快儿歌接龙, 引出“n只青蛙n张嘴”。

师:n是什么?它表示什么?

3.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思路:用字母表示数意味着将把学生从数的领域领入代数的世界, 这将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观念、方法产生质的飞跃, 同时用字母表示数又是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 设计这样的活动, 自然而然引出用字母表示数;通过活动, 让学生初步感知字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 还可以表示任意数 (甚至式) 。下一个活动还将渗透字母也可以表示一个在一定范围内的数。

活动 (二) :推想 (师生) 年龄, 体验字母的妙用。

1.猜年龄。

(1) 让我猜猜你们今年有多大了? (大多数同学今年10岁。)

(2) 那你们知道刘老师今年有多大吗?猜猜看。

(3) 刘老师透露一点信息:刘老师比班上大多数同学大20岁。现在你知道老师有几岁了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2.推想师生年龄。

(1) 想一想当你们1岁时, 刘老师有几岁?怎样列式?

(2)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大家可以回到从前, 也可以展望未来, 推算当你几岁时, 刘老师是多少岁。

(3) 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

(4) 用字母表示师生的年龄。

(5) 讨论a和取值范围。

(6) 如果用字母b表示老师的年龄, 那么同学们的年龄可以怎样表示呢?你是怎么想的?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思路: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从具体的算式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比文字语言更为简洁明了, 体现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简洁性。通过积累、体验和认识,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

活动 (三) :数数猜猜, 发现规律。

出示三角形图。

(1) 搭一个三角形, 要用几根小棒?搭两个互不连接 (下同) 的三角形呢?

(2) 如果也让你搭三角形, 你准备搭几个?要用几根小棒?

(3) 观察:搭了这么多三角形, 你有什么发现吗?

如果有足够的小棒, 我们可以无限制地搭 (三角形) 下去吗?你能想个好方法, 把我们搭三角形所需小棒数 (3m根) 简单地表示出来吗?

(4) 我们知道m在这里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那么m可以表示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m在这里表示除0外的任意自然数。)

(5) 自学教材“小博士的话。” (字母表示数时的简写方法。)

设计思路:安排学生自学课本,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逐渐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

活动 (四) :小小“审判官” (判断下列各式的写法是否正确。)

a×4可写成a4 () (数与字母相乘时, 数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5×6可写成56 () (数与数相乘时, 乘号不能省略不写。)

b+2可写成2b () (数与数相加时, 加号不能省略不写。)

a×b=ab () (字母与字母相乘时, 乘号可以省略不写。)

1×d=d () (1与任何数相乘得原数。)

三、应用新知, 拓展提高

活动 (一) :续儿歌。

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 6只眼睛12条腿;

……

() 只青蛙 () 张嘴,

() 只眼睛 () 条腿。

小组交流: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

师:26个英文字母都可以用来表示数, 但由于英文字母“O”在书写形式上非常接近阿拉伯数字“0”, 所以在用字母表示数时, 通常不选择英文字母“O”。

活动 (二) :一段有趣的话。

小明和妈妈乘公交车去商场购物, 车上原有30人, 汽车靠站时, 下去X人, 又上来Y人;汽车继续行驶, 小明和妈妈来到商场, 一双袜子8元钱, 妈妈买了a双, 小明买了m米彩带, 回家做手工时把它平均剪成6段。

小组讨论: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设计思路: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题, 让学生有话想说,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空间中达到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巩固。

四、数学小知识介绍

1. 在古代埃及《兰特纸草书》中用X代表数, 这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古老的使用字母的记载。

2. 介绍数学家———韦达。

同学们, 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这个功绩要首推16世纪末的法国数学大师韦达。韦达是最早有意识地系统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法国数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对数学的研究, 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 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 解决了很多古代复杂的问题。在西方, 他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这节课我们经过讨论, 也发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概括性, 但韦达比我们早发现了三四百年。

教学反思:

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数学表达和交流。

2.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增强数学意识,初步体会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体会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生活中你见到过与字母有关的事物吗?

(出示下列图案。)

(音乐课本中“1=F”表示F大调F音唱“1”;扑克牌中的字母表示固定的数……)

字母的用处非常大,数学上我们经常用字母运算或表示数学规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字母在数学中的运用。

设计思路:出示图案,联系乐理知识,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的和谐统一。

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活动(一):儿歌接龙,初次尝试用字母表示数。

1.由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师生)由慢到快儿歌接龙,引出“n只青蛙n张嘴”。

师:n是什么?它表示什么?

3.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思路:用字母表示数意味着将把学生从数的领域领入代数的世界,这将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观念、方法产生质的飞跃,同时用字母表示数又是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设计这样的活动,自然而然引出用字母表示数;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字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还可以表示任意数(甚至式)。下一个活动还将渗透字母也可以表示一个在一定范围内的数。

活动(二):推想(师生)年龄,体验字母的妙用。

1.猜年龄。

(1)让我猜猜你们今年有多大了?(大多数同学今年10岁。)

(2)那你们知道刘老师今年有多大吗?猜猜看。

(3)刘老师透露一点信息:刘老师比班上大多数同学大20岁。现在你知道老师有几岁了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2.推想师生年龄。

(1)想一想当你们1岁时,刘老师有几岁?怎样列式?

(2)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大家可以回到从前,也可以展望未来,推算当你几岁时,刘老师是多少岁。

(3)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4)用字母表示师生的年龄。

(5)讨论a和取值范围。

(6)如果用字母b表示老师的年龄,那么同学们的年龄可以怎样表示呢?你是怎么想的?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思路: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从具体的算式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比文字语言更为简洁明了,体现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简洁性。通过积累、体验和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

活动(三):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出示三角形图。

(1)搭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搭两个互不连接(下同)的三角形呢?

(2)如果也让你搭三角形,你准备搭几个?要用几根小棒?

(3)观察:搭了这么多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如果有足够的小棒,我们可以无限制地搭(三角形)下去吗?你能想个好方法,把我们搭三角形所需小棒数(3m根)简单地表示出来吗?

(4)我们知道m在这里表示三角形的个数,那么m可以表示几个这样的三角形?(m在这里表示除0外的任意自然数。)

(5)自学教材“小博士的话。”(字母表示数时的简写方法。)

设计思路:安排学生自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渐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

活动(四):小小“审判官”(判断下列各式的写法是否正确。)

a×4可写成a4( )(数与字母相乘时,数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5×6可写成56( )(数与数相乘时,乘号不能省略不写。)

b+2可写成2b( )(数与数相加时,加号不能省略不写。)

a×b=ab( )(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不写。)

1×d=d( )(1与任何数相乘得原数。)

三、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活动(一):续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 )只青蛙( )张嘴,

( )只眼睛( )条腿。

小组交流: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

师:26个英文字母都可以用来表示数,但由于英文字母“O”在书写形式上非常接近阿拉伯数字“0”,所以在用字母表示数时,通常不选择英文字母“O”。

活动(二):一段有趣的话。

小明和妈妈乘公交车去商场购物,车上原有30人,汽车靠站时,下去X人,又上来Y人;汽车继续行驶,小明和妈妈来到商场,一双袜子8元钱,妈妈买了a双,小明买了m米彩带,回家做手工时把它平均剪成6段。

小组讨论: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设计思路: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题,让学生有话想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空间中达到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巩固。

四、数学小知识介绍

1.在古代埃及《兰特纸草书》中用X代表数,这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古老的使用字母的记载。

2.介绍数学家——韦达。

同学们,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这个功绩要首推16世纪末的法国数学大师韦达。韦达是最早有意识地系统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法国数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对数学的研究,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了很多古代复杂的问题。在西方,他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这节课我们经过讨论,也发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概括性,但韦达比我们早发现了三四百年。

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86页的学习内容,它是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数,而现在要学会用字母即抽象的符号来代表具体情境中的数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一次过渡,也是思维的一次飞跃。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有一定难度。本节课从设想到实践,有很多体会,而我感受最深的是有机整合学习材料,追求教学的实效性。“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入门内容。为教好这一内容,我认真学习了“课标”中关于这一部分的目标要求,并查阅了不同版本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发现各版本实验教材与“老教材”都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非常强调知识技能的目标,而各版本实验教材则是更加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中编入的“青蛙儿歌”、“年龄问题”和“摆三角形”三个材料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反复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依据北师大版教材,选择这三个典型材料教学。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对目标的整体把握,适当进行了扩充和调整。把教材上“推想淘气和妈妈年龄”的活动改为“推想同学和老师的年龄”,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合学习材料时,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视创设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有效地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青蛙儿歌”引出课题展开新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体会字母的作用;将教学重点放在“推想同学和老师的年龄”和“摆三角形”这两个环节,使学生自然地萌生出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并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我把“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与略写”这项内容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在反馈检查时,学生对自学内容掌握得也很好。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明晰了课堂教学主线,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小学

4.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四

用字母表示数是培养学生的抽象的认识。为了有助于学生有一种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我先安排了口答题,小东比小华大三岁。这个生活中常碰到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小华1岁时小东的岁数是1+3;小华2岁时,小东的岁数是2+3;小华3岁时,小东的岁数是3+3;…小华10岁时,小东的岁数是()+()…小华20岁时,小东的岁数是()+(),此时学生通过

具体的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个规律:小东的年龄一定是小华年龄+3。接着我让学生抽象出小华a岁时小东的年龄一定是a+3。让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变化着的数,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性知识。学生也从中明确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说说当a表示15时,a+3表示多少,即学习根据具体的字母所表示的数,求字母式子所表示的值,让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有更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一种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量,对小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例

2、例3的教学,再配上P90(1、2、7)的反复练习,使学生获得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在整个教学的安排与设计中我极力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形象到抽象过渡。但是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参与率不高。

反思: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堂课的教学中存在以下三个因素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一,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意图执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导致了学生一味地听,却缺乏了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养成了学生尽可能地与教师保持一致的学习习惯,其行为虽然合乎规范了,但缺少了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将学生的思考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

第三,进行以记忆为目标的训练过多,致使学生形成了以记忆、模仿代替独立思考的习惯对策:

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采取“扬弃”的态度。

二、根据知识特点,提出引人人胜的问题。

5.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五

二、教学达成及不足

学生在本课结束时,知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含有字母的式子,如“n+11”既是一个十字,又是一个结果,当给n一个确定的值时,“n+11”的数值随之确定,且n在实际问题中取值有一定限度。学生能掌握数字与字母相乘的写法,部分学生对“n+11”中的n可以取不同值,但一次只能取一个值的理解存在问题。

三、教学反思

6.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六

1、课的一开始,我试图用生活中的超多内含字母的例子引入下面的课题。如NBA、CCTV、KFC……但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似乎效果不是很理想。我课后反思、总结,发现这些例子虽然在表面上联系了生活,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数学元素与内涵,没有为下面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联系。我思考能不能就此改一改,一开始直接进入例题,从“老师比同学的岁数大19岁”入手,让学生思考在不同年份中,自己的岁数与老师岁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简单的氛围中,也体会到了其中的问题:怎样表示任何一年老师与同学的关系?激发学生用心思考,生1:X+19表示老师的岁数;生2:()+19表示老师的岁数;生3:A+19表示老师的岁数……直接将“X”“A”与数学联系起来,也许更适宜一些,引导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更深刻些。

2、字母简写的过程,知识点较多。很多地方并没有开展探究的价值。在教学时我采用“自学”+“讲授”方式,因为有些数学概念,是约定俗成的,是前人所规定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就如同我们能够用手机来打电话,就不必去深究手机的工作原理。部分明白点以老师讲授还是必要的,让学生透过有好处的理解来巩固认知,节约了教学的时间资源,优化教学程序。

3、本节课,我给学生带给了多次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合作讨论的交流。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务必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学生来说,在新课的开展中,运用他们所熟悉的身边的人或事,如,老师的年龄、自己的年龄,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学生因感兴趣而易于了解理解。同时,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想法,相互的讨论,发展了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7.《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七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 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 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抽纸牌游戏, 比比谁抽的纸牌大。师抽10, 看你能否抽到比10大的牌?为什么说它比10大?

2.纸牌中还有哪些字母表示什么含义?

二、出示小笑话

1.妈妈外出上班, 嘱咐小何打扫家里的卫生。小何做完家务后, 心想:我这么辛苦可不能白做。于是他计上心头, 给妈妈写了个纸条, 便躲进房里。妈妈回来看见纸条上写着:拖地3元, 叠被1元, 擦窗户5元, 丢垃圾1元, 共10元。妈妈看后一言不发, 提笔在字条上加了几行字:吃饭a元, 穿衣b元, 带你看病c元, 关心d元……共计e元。

小何看见纸条心头惭愧, 赶忙收起了纸条。

猜猜妈妈是怎么报账的?字母e可能是多少?不可能是多少?你怎么思考的?

2.小结:通过游戏和笑话, 用数学眼光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感知中学习、体验探索的欲望。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 也是相当困难的。这是符合学生自身年龄特征、特别是思维特点, 也正是这种客观制约性决定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操作感知的学习策略。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字母表示数。

三三、探索新知

(1) “跟随行动”游戏。规则:老师先来做动作, 你学老师的动作, 但每次要比老师多做两下动作。

(2) 回顾刚才的行动次数, 形成表格。如果老师行动5次, 你们行动的次数应怎么算?请你试着往下说说老师应行动几次, 你行动的次数应怎样算?

(3) 一直说下去, 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个好办法, 把所有的例子都表达出来?

4.如果用n表示老师的行动次数, 该怎样表示你们的行动次数?说说n表示什么?n+2表示什么?

5.接着游戏:请一位同学来做动作, 老师学, 从一开始。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按表格记录。

6.汇报同学和老师的行动次数。如果同学做5次, 那老师会做多少次?说明理由。请你用刚学过的知识来概括一下我和同学的行动次数。a×2表示什么?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一种活动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这里的要求又是有层次的, 前一层次写出的式子里不含字母, 后一层次写出的是含有字母的式子。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使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数字、算式到抽象的用字母表示数和算式这一过程,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和算式的作用及意义。

小结:字母参与到运算中的式子, 我们称为含有字母的式子。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数, 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7.介绍乘法式子的简写。

乘号隐身术:

(1) 在含有字母的乘式里, 数字与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或省略不写, 但注意此时数字一定写在字母前面。

(2) 1与任何字母相乘, 1和乘号都可以省略不写。如:1×b记作:b。

(3) 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中间的乘号也可以省略。如:a×b=a·b=ab。

如果是相同字母相乘, 如b×b=b2的平方

四四、练习提升

1.简写式子:a×3=c×c=c+c=1×m=y×d=

2.找出正确的书写形式:

(1) a+b=ab ()

(2) 4×3=43 ()

(3) 3×a=a3 ()

(4) c+c=c2 ()

(5) 90×y=90y ()

3.一起数青蛙:

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 6只眼睛12条腿;

……n只青蛙n张嘴, 2n只眼睛4n条腿;

数青蛙, n只青蛙的n和n张嘴的n一样吗?n可能是几?不可能是几?n只能是什么?2n表示什么?4n呢?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选择生动形象本身又富有较浓的数学色彩的知识载体, 会恰到好处地兼顾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让数学课堂不但生动而且深刻。引起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约性,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青蛙居住的美丽的荷塘恰好是正方形的, 如果用C表示正方形的周长, 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 a表示边长, 那么荷塘的周长公式可写作:C=4a面积公式可写作:S=a2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数学方法中都包含着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质的认识, 是体现数学思想的重要工具, 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教师在教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要求学生先写出面积计算的字母公式, 再将具体数字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这一过程让学生感知了用字母表示算式的应用, 同时也教会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实数代入这一方法。掌握了这一方法, 有助于让学生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 学生因此举一反三, 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品质。

5.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 +c=a+ (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 (ab) c=a (bc)

乘法分配律: (a+b) c=ac+bc

6.八戒逛街记:八戒打算去逛街买新衣服。他上了公交车, 数了一下车上有35人, 到了市府站又上来了x人, 还没人下车, 车上很挤。终于到了商场, 八戒看中了一件c元的上衣, 打折后比原来少了102元, 八戒开心地买了下来。看看口袋他还剩210元, 于是回家的路上他又买了a个包子, 每个0.5元, 一瓶牛奶y元。回到家一试衣服, 八戒傻了眼。唉!包子吃太多, 衣服系不上扣了。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解答。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 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 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 开阔视野, 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 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 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 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8.《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八册第61页。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表达简洁、便于交流、具有普遍性等)。

2.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描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特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代数化意识,发展抽象思维。

3.经历一些具体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理解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先来看一幅美丽的图画,你看懂了什么?(学生描述图画的情境)

能用青蛙的样子来编一首儿歌吗?

(1)学生编 师出示儿歌

1只青蛙 1张嘴 2只眼睛 4条腿

2 2 4 8

3 3 6 12

全班一起打节奏读儿歌,青蛙的数量师来定,师控制的节奏越来越快。

(2)师:我们来看1、2、3、5只青蛙几张嘴,10只呢?50只呢? 100只呢?1000只呢?10000只呢?

(3)师:你们怎么跟不上了呢?

生:节奏太快了,青蛙的数量太多了。

(4)师:噢,可以有很多只,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发表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价值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表扬)。例如: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5)师: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呢?(简单、明了或言简意赅、概括性强等词语)

(6)师强化: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生答,同桌互相说)眼睛的只数和腿的条数为什么这么表示出来,我们在后面研究。

2.生活中有些事物也有用字母来表示的,你能举例说说吗?(肯德基、S.H.E、名牌服饰)

师:为什么都用字母表示呢?(简单、明了或言简意赅、概括性强等词语)

3.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都是用字母来表示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揭示课题)

二、探索问题

(一)比年龄

1.调查大多数同学年龄11岁,(板书)你知道老师今年的年龄吗?先猜一猜。

(学生猜)他们到底猜得对吗?出示条件,老师比同学们大28岁,算一算老师今年的年龄。

2.发挥想象,计算年龄。

你还想知道当你多大时,老师的年龄,动笔算一算。(板书3个算式)

如果这样写下去,可以写很多算式,当你的年龄为a时,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概括出老师的年龄呢?(学生在本上写出来)师反馈。

强调在这个式子中,a表示什么?a+28呢?(强化:同桌互相说说各个量都表示什么。)

3.当老师40岁时,你多大?50岁呢?70岁呢?在这个式子中,a表示什么?a-28呢?

比较一下,第一个字母式子为什么用加法,第二个用减法表示呢?

生:字母式子表示多的数量用加法、表示少的数量用减法。

师:其实在数学知识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数量也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二)摆小木棒

1.组内合作摆小木棒,在记录表中记录好摆的三角形个数与小棒的个数。

要求:组内每人摆一次,其他三人做好记录,看看摆到第几个三角形时,能够发现规律。(学生操作)

2.学生汇报反馈:总结规律

三角形个数 根数

1 3

2 6

m 3m

过渡语:为了简洁清晰地表示规律,需要引入字母,用m代表三角形个数,小棒的根数呢?(m×3)有没有更简便的写法3m。(师介绍:数学乘法的字母式子中通常是字母在前数字在后省略乘号)

3.练一练:b×5= x×1= m×m= (师重点讲解m2含义,m2表示2个m相乘,学生强化练习说,同桌互相检查)与2m区别,(2m表示什么?)

m×m×m=m3(表示什么?3m表示什么?)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学会了用字母表示小棒的根数,我们再回来把开课我们说的儿歌补充完整,最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已经能很准确地用字母式子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来轻松一下,玩一个小游戏。

1只手有( )个手指,生来回答。

2只手有( )个手指。

同桌继续往下玩,一个人说。

3只手有( )个手指,

另一个人说4只手有( )个手指。

并用一句话概括n只手有( )个手指。(填在书上)

2.练习: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示出来。a×7= x·x= m+m=

3.小法官

(1)a×2写作a2。( ) (2)1×m写作m。( )

(3)a×9×c写作9ac。( ) (4)12×c写作12c。( )

4.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一枝铅笔0.5元,买x枝铅笔应付( )元。

(2)四年一班有43人,比四年二班少a人,四年二班有( )人。

(3)一堆煤有a吨,每天运走b吨,( )天可运完。

(4)学校有足球35个,借出m个,又新买来n个,学校现在有足球( )个。

四、全课总结

五、随堂检测

1.笑笑今年a岁,李老师比他大21岁,李老师今年( )岁;智慧老人今年的年龄是笑笑的6倍,智慧老人今年( )岁。

2.一种篮球降价12元后是y元,原价是( )元。

9.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九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字母不仅仅能够表示特定的数,还能够表示必须范围的数。

2能用包含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和数量关系,渗透符号的思想。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1、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课堂中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课件呈现:第一个布袋里放进1个球。仔细观察用哪个数表示袋子里的球的个数。如果在增加球的个数,球的个数会是几?

生:2、3、4、60

师:会不会是100个?

也就是说,尽管有很多中可能,但还是有个范围的。我们能够用一个字母表示。也就是说袋子里有A个球。

第二个袋子:

还能够用A来表示吗?

B表示好还是A好?

我们用字母A表示了第一个袋子球的个数,用字母B表示第二个袋子球的个数。

这个环节,两个不一样袋子更能表示字母与字母式的意义。当第二个信封出现时,矛盾冲突,学生有了不一样数量的需求,从而产生了不一样的字母的解决方法。

在认识A+2的环节中,明白A+2和B都能够表示袋子里球的个数,用哪个表示更适宜呢?从二将字母式与字母的认识放在学生面前。这个环节,课堂上我没有抓住追根问底,如果再让学生讨论,或许学生能明白字母式表示更适宜,字母式还表示了与另一个数之间的关系。之后,我引导学生比较A+2和B的时候,一部分学生能跟着思路找不一样,一部分学生已经云里雾里。此环节,我改如何处理呢?

2、关于课堂作业本第2题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编写“青蛙题”。

10.《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十

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实现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教学情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的,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本课开始,我从找规律入手,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知道■、▲、●或a、x、n、m这些符号和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从而引出课题。在这一环节中,原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因为这样的情境创设变得十分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被调动。更重要的是,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找规律的同时,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这无疑是我们所期待的一种教学效果。

二、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种激励效应,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我在课中、课后都安排了开放性的练习,环环相扣,既巩固新知、暴露学生问题,又引出下一知识点,诱发学生思考,它们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紧扣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并且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但教学中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

11.《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十一

教学目标: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能表示具体的数,还能够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从“数”到“字母”

课件呈现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的场景。

场景1:一组学生摆了1个、2个、3个三角形。

场景2:另一组学生摆三角形,但所摆的三角形的个数从场景中辨识不出来。

场景2呈现后,提问:他们摆了多少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

学生做出“4个”“5个”等各种猜测,有学生指出:他们摆了任意个三角形。

师:我赞同你的说法。摆任意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小棒?

生1:可以用?×3,用?代表未知的三角形个数。

生2:可以用( )×3。

生3:可以用a表示,用了a×3根。

师:a表示什么?

生3: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师:当数量不确定的时候,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设计意图】课前学情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字母”并不陌生,但只是把它们当成某个特定物或数的替代符号,其中的缘由是,学生以往的认识对象都是具体的、确定的。因此,用字母表示数的新意义要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关于字母运用的原有经验是必须被唤醒的,而且,要实现认知上的突破,必须对字母表示数的新意义和旧经验之间的区别有清楚的认识。所以,教师要直面学生运用字母的已有经验,并对之加以调适和总结。课前谈话,是激活、唤醒;从确定到不确定,是转折、提升。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个性化的符号表示——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丰富经验。

二、从“字母”到“式子”

师:假如要围成这么多(指着a)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生:b根,x根。

师:小棒的根数是不确定的,所以同学们很自然地就想到了用字母表示。

师:事物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只看这一个字母b,你能看出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吗?

生:不能。

师:我们刚才是这样计算的:1×3, 2×3, 3×3, 4×3。这些变化的算式背后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学生安静地思考,然后小声地和同桌进行交流。)

师:每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现在有a个三角形,一共需要——

生:a×3根。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也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用一个字母和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小棒的根数,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一些?

生1:用式子表示比用一个字母好。

生2:从这个式子就可以看出有a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

师:这个a×3既可以表示小棒一共有多少根,还能告诉我们小棒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又表示关系。究其原因,算术学习的长期熏陶,学生习惯于关注具体可见的“结果”,具有强烈的“得数情结”。因此,要接受“含有字母的式子能够表示结果”已经是勉为其难了。而对“还能表示关系”这一层,学生更是感到困惑不解。这是从算术思想向代数思想转变的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转换视角,从关注“结果”到关注“算式”,“把计算小棒根数的算式作为思考对象”,对“将含有字母的式子既看做一个过程,更能看做一个对象”这种思维方式的价值有了真切的体会。(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天山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12.《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十二

片段一:字母式表示运算结果

课堂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师: (出示存钱罐 (一) , 并用力晃一晃) 有钱吗?

生: (异口同声) 没有!

师:看我的, 变! (教师逐一放入5枚一元硬币, 学生边看边数) 现在有多少钱? (5元)

师:这个存钱罐是不透明的, 如果我想一眼就看出里面有多少钱, 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在上面贴上5元的标签条。好主意!

师: (出示存钱罐 (二) 晃一晃) 有钱吗?猜一猜有多少?

生:20元、30元……

师:只靠听, 无法确定里面的钱数, 如果用刚才贴标签的办法, 你认为标签该怎么写?

生:写上字母。

师:为什么用字母?

生:存钱罐里的钱数不知道, 可以用字母表示里面的钱数。

师:也就是说,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板书:未知数) 用哪个字母?

生:用a或b。

师:这个“或”字用得好, 说明用任何一个字母都行, 我喜欢a。然而, 数是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的, 那么字母能进行计算吗? (能)

师:一个存钱罐里面有a元, 另一个里面有5元, 两个一共有几元。

生:a+5。

师:数学上计算要的是结果, 那么, a+5得多少呢?

生:5+a、a5……

师:别急, 刚学不习惯, 数学上的正确结果是——— (展示a+5=a+5)

生: (满脸疑惑地) 奇怪, 等号左、右两边一样呀!

师:它们的样子长得一样, 可它们大不一样呢!请注意看。

(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教师的演示。)

教师演示:左边a+5中的a和5分别表示这一罐里面的钱和另一罐里的钱。而右边的a+5表示将存钱罐 (一) 里的5元倒出, 逐一放进装有a元的存钱罐, 现在结果是……

生:a+5。

师:它们的读法又有什么不同?

生:将a+5=a+5的左、右两部分采用明显不同的语速朗读。

师:如果将a+5写在便签上, 我有两个主意:一是用两张便签, 一张上写a, 另一张上写5, 中间添上+;二是在一张便签上直接写a+5, 你选择哪一种写法?

生:我选第二种, 直接写a+5, 它更像结果。

师:哦, 原来同一个字母式既表示算式, 还表示结果!

赏析:“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的起始内容, 是常量教学到变量教学的开端, 是从算术向代数过渡的重要转折点, 是从具体的数到抽象的字母表示数的一次飞跃。对此, 上课伊始, 张老师通过出示a、b两个字母, 让学生与之“打招呼”, 并引出加法交换律a+b=b+a, 学生在用具体的数据举例验证中, 不知不觉地体会到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真真切切地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随后张老师巧妙运用存钱罐, 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海洋之中。如:“只靠听, 无法确定里面的钱数, 如果用刚才贴标签的办法, 你认为标签该怎么写?”使学生产生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强力需要。在符号化过程中, 学生真实体验到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必要性和概括性。

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 那是‘坏的’教学法, 甚至是罪恶的。”张老师总是旁征博引、循循善诱, 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架设“桥梁”, 引领学生的学习进入“悱愤”状态, 如:“数学上计算要的是结果, 那么, a+5得多少呢?”在学生作出大胆尝试后, 张老师别开生面地分析与演示, 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字母式既表示算式, 又表示结果的意义。在这深入浅出的诱导后, 全班同学不经意间由“算术”思维跃入“代数”思维, 理解了字母式表示运算结果的内涵。整个过程犹如强大的磁场, 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这就是大师驾驭课堂的功力!

片段二:字母式表示数量及其关系

张老师巧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字母和字母、字母和数相乘的简写方法之后, 用自己一家的年龄关系展开教学探究, 令人回味无穷。

师: (课件展示张老师的头像) 猜猜看, 我今年多少岁?

生:25岁或者是30岁。

师:我的年龄你们不知道, 就用x表示, x能代表任意数吗?能代表1000吗?

生:不能, 因为人的年龄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活到1000岁。

师:那样, 张老师岂不成了千年老妖啦? (众笑) 看看张老师, 此时的x可能代表哪些数?

生:25、26、27……

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字母有时表示任意数, 有时只能表示一定范围的数。 (板书:范围)

师: (课件展示男童头像) 他是谁呀?多大岁数?

生: (笑眯眯地) 是你的儿子。大概6岁……

师:这里的年龄不确定, 给个字母。

生:a、b、m……

师:你们差不多把26个字母都用上了, 可张老师都不同意。他的真实年龄是x-26。

生:噢!

师:你们“噢”什么呀?

生:我知道张老师比你儿子大26岁。

生:用x-26表示你儿子的岁数, 还可以看出你们父子俩相差26岁。

生:这样表示好, 可以清晰地看出你们父子俩年龄的数量关系。

结合学生回答, 完善板书:

师:在这个过程中, 什么在变?什么始终不变?

生:你们的年龄在变, 你们年龄之间的关系始终不变。

师:说得太好了!年龄之间的关系永远不变, 原来字母式不但表示一种数量, 还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字母式———数量关系)

师:我还带来一位漂亮女性 (课件展示头像) , 她的年龄 (出示x-1) , 猜猜看, 这位神秘人物是谁?

生:是你的妻子! (众大笑)

师:你怎么知道是我妻子?

生:因为比你小一岁, 又是个漂亮女性。

生继续猜:可能是你的表妹。

师:同学们很善于想象, 不管她是谁, 她和我的年龄之间什么不变?

生:关系不变。

师:如果用x表示我儿子的年龄, 我的年龄该怎么表示?

生:x+26

师: (用手指头像) 这个神秘人物的年龄呢?

生1:x+26-1。

生2:x+25。

师:奇怪!神秘人物的年龄刚才是x-1岁, 怎么突然间又变成x+25岁呢?

生:原来x是表示你的年龄, 现在x表示你儿子的年龄。

师:看来, x表示谁重要吗?

生:重要, x表示的量改变, 另一个量也发生改变。

师:因此, 我们要仔细研究题意, 抓住数量父子之间的年龄关系不变的特点, 灵活应用字母式, 使字母式达到以“万变应不变”的神奇功效!

赏析: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这一教学片段中, 张老师将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学生动态的思维, 通过展示一幅幅头像 (照片) , 引领学生探究三个年龄的关系, 这一过程既是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思考共融的过程, 更是体验精彩与快乐想象并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张老师不仅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体会到字母表示数量, 还深刻地体会到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其间, 流露出张老师“重结果, 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 在“提出疑问———猜想结论——给定结果——探究原因”的建构模式中, 师生之间多次的“捉迷藏”活动, 使得三维目标水乳交融, 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13.《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十三

课前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教参,觉得这节课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比较抽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节课的基本思路:

(一)情境导入。上课初,猜微信红包,揭示字母表示数的范围,直接点题,我们今天就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字母。让学生在简单快乐的活动中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和概括性。

(二)例题的教学。例1是师生合作完成,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在全班展示汇报过程中采用扶一扶的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摆10个三角形,100个,1000个.......,三角形,发现用具体的数来说是说不完的,使学生自然地萌生出用字母来表示数的需要,并渗透归纳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讨论,明确了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例2让学生自学课本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3含有字母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简写方法,属于“陈述性知识”,而五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采用完全让学生自学,然后在“判断”这一环节中加强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反思中,深化对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理解。

练习题的设计中,我将习题通过判断,数青蛙,生活中问题,创编练习。将书中的习题改变了,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增加了根据提供的条件,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学校学生人数关系吗?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进一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我觉得本节课我还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在课中,我对学生的信息反馈收集不到位。学生中反馈的信息没有迅速纳入下一进程的教学活动中去,没有能听取各类学生的意见。

2.课堂学习小组合作指向性要明确,有难点处再合作不要多。

14.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十四

一、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感受代数的思想。

怎样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在什么情况下用字母表示数”呢?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重视利用具体情境题,让学生经历了由具体的数表示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开始我选择了装糖果的情境,先让学生猜糖果的颗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让学生体会、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再让学生通过捐书情境,感知x+5的含义,然后在习题中引入总价、单价、数量等数量关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增加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我没有不理睬或打断学生的发言,而是注意针对学生发言的情况,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适当的评价。如果学生发言精彩,我就予以鼓励和称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状态较好。

四、新授环节安排互动,效果很好。

教师在新授环节组织反馈时,请二小同学回答,他们的发言非常精彩。我们同学也听得很认真。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漏了提及x的取值“范围”。

在练习巩固环节,学生猜完年龄,问学生x可以表示100吗?学生说不可能。那教师应该及时引出:原来x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这样,学生会更深刻。

二、漏了提问“4a”还能表示什么。

学生学会了4a可以表示总价,也可以表示路程,教师应该追问:4a在生活中还可以表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4a,进一步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互动课堂后面习题互动较少。

在新授环节,交流反馈时,请二小的同学互动,回答非常精彩。后面习题部分,二小同学非常想发言,可是教师怕时间不足,没有给二小同学机会,感到很遗憾。

四、全程动笔部分较少。

15.《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十五

【片段一】

师:同学们喜欢魔术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魔盒 (课件展示) , 向魔盒里输入一个数, 就会输出另一个数。请同学们注意看!输入2, 输出12;输入5, 输出15。

生 (尝试) :输入10, 输出20;输入108, 输出118……

师:看出里面的秘密了吗?输入2, 输出12;输入10, 输出20……输入的数变, 输出的数也在变, 什么不变?

生:输出的数比输入的数多10。

师:相差10的关系没变。如果这个魔术继续变下去, 变得完吗?

生:输入2008, 输出2018。

师:你找到了一个更大的数。这样变下去, 变得完吗?

生:变不完。

师:变不完我们可以用省略号表示。请同学们用一种既简明又概括的方法把这种变化表示出来, 让不知道这个魔术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里面的秘密。 (板书:简明概括) 谁能说一下“简明”是什么意思?

生:简单明了, 一眼就能看出来。

师:说得很好。“概括”是什么意思?

生:把每一种情况都表示出来。

师: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方法写在一张纸条上。 (生自主思考。教师巡视, 收集学生作品并展示:11801190)

师:对于这种方法, 你怎么看?符合简明、概括的要求吗? (生茫然)

师:这只是一个例子, 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表示出来。可能同学们没有理解老师的要求,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纸条试一试。 (生再次尝试, 师不断提醒只写一组数的同学:数再大也只能表示一种情况)

师 (展示学生方法:0—无穷大, 0—无穷大+10) :“0—无穷大”表示输入的数, 输出的数再+10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输出的数总比输入的数多10。

师:我们再来看一种方法:b—ɑ,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ɑ比b大, 所以b是输入的数, ɑ是输出的数。

师:没看这个魔术的人能清楚这个秘密吗?

生:不能, 看不出关系。

师:怎么改?

生:加上说明它们相差10。

师:第一个数是a, 第二个数是什么?

生:ɑ+10。

师:这种方法就是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片段二】

师:有一首儿歌我想大家都很熟悉。如果大家会唱就跟我一起来。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五只青蛙……十只青蛙…… (生跟唱)

师:唱的时候想什么?

生:口诀。

师:找到规律就可以解决了。 (课件展示满满一屏幕青蛙) 这么多只青蛙, 还能唱吗?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生1:无数只青蛙, 无数只眼睛, 无数……

生2:a只青蛙, b张嘴, c只眼睛, d条腿。

生3:a只青蛙, a张嘴, a×2只眼睛, a×4条腿。

师:这些方法中你最满意哪一种?

生:第三种。

师:为什么不满意前两种?

生:第一种看不出青蛙只数和眼睛只数不一样。

师:第二种呢?

生:青蛙只数和嘴的张数应该一样多, 可是却用了不同的字母。

师:老师告诉大家, 一般情况下相同的字母表示相同的数, 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数。

生:用c和d表示眼睛和腿的数量, 看不出它们跟青蛙只数的关系。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可以看出, 用字母表示数必须能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车上有x人, 下车5人, 还剩多少人? (生茫然)

师 (等待一会儿) :用含有x的式子可以表示吗?

生 (试探) : (x-5) 人。

师: (x-5) 人其实是计算剩下多少人的算式, 但是因为车上的人数是x, 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数, 也就算不出得数, 所以, 我们就用这个 (x-5) 直接表示剩下的人数。

【赏析】

从上面的两个片段中, 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学生的思维习惯与用字母表示数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

1. 不习惯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片段一中, 教师要求用简明概括的方法表示魔盒的变化, 第一次尝试思考, 学生得到的结果都是用“数”表示, 即使教师反复提醒, 大部分学生还是只写出其中一组数。其实, 如果用字母表示一个固定的数, 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因为这个字母在学生心目中还是指一个数。可是, 面对用字母表示许多甚至是无数个变化的数, 这种抽象概括实在是与学生习惯的具体形象思维不符。因此, 用字母表示数是对学生抽象概括思维的一次提升。

2. 不习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片段一中, 学生想到的表示魔盒变化的第二种方法是b—a, 用b表示输入的数, a表示输出的数, 学生是用两个字母表示两种不同的数, 并没有考虑到这两种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更没想到利用这个数量关系来表示这两种数。片段二中, 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儿歌时, 仍出现用不同字母表示青蛙及其嘴、眼睛、腿的数量。学生思维习惯于静止、单一地看待某个量, 而不习惯深入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依据关系进行思维。因此,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实际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拓展。

3.不习惯用过程表示结果。片段二中, 教师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车上还剩多少人。从学生的表现看他们心存疑虑, 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又是一次对习惯做法的挑战。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习惯于算出式子的最后得数, 用具体的数来表示结果, 而当x-5这个式子的结果无法算出时怎样表示?学生的思维存在老习惯与新问题的冲突, 致使他们有些茫然。因此, 把过程凝聚成结果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丰富与创新。

如何面对学生的思维现实, 避免学生习惯思维对理解新知的干扰呢?赵老师顺应学生思维, 设计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的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思辨、感悟的过程, 促进思维的发展, 培养符号意识, 渗透数学思想。

1.经历探究过程, 促进抽象概括。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思维的过渡, 赵老师设计了“魔盒”和“青蛙儿歌”两个问题, 让学生体验多个具体的数据, 经历观察数据特点——思考数量关系——简明概括表示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在表示变化过程的方法上下足工夫, 显得非常耐心。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 当学生思维无法走向抽象时, 教师没有把探究变为讲解, 而是不断提醒帮助理解, 坚持让学生再次尝试, 促进其思维自主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 学生自己迈过这道“坎”, 必将会使其深刻理解并灵活把握如何由具体到概括, 完成思维的提升。

2. 经历思辨过程, 促进思维拓展。用字母表示数不是简单的用字母表示数, 而是表示数量间的关系。为了适应这个要求, 学生必须改变静止、单一看待量的思维习惯。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力拓展, 赵老师引导学生经历反复的思辨过程, 体会“魔盒”输出数与输入数的关系, 青蛙只数及其嘴、眼睛、腿的数量关系, 在交流所思所想、评价判断的过程中, 学生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个思辨过程促使学生的思维由数量拓展到数量关系, 并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16.《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十六

一、 符号化思想

引入字母表示数,是从算术进入代数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也是认识上的一个转折点.

问题1 扑克牌游戏中,小明背对小亮,让小亮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

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

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

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

这时,小明能准确说出中间一堆牌现有的张数,你能揭开其中的奥秘吗?

【分析】本题中的每一步其实都是数量关系的变化,为了看清这个变化,我们可用符号化的思想,以“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来揭开小明获胜的奥秘.

设原来的每堆牌有x张,上述问题可通过列表得到: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间一堆现有的张数为(x+2+1)-(x-2)=5. 这个结果与小亮第一步分发的各堆牌的张数无关,所以不管小亮第一步发多少牌,按照小明的游戏规则,小明都能获胜,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这更是数学思想的力量.

二、 “变量”与“常量”的思想

“变量”与“常量”的思想是指在一变化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变量”与“常量”,用“变量”与“常量”的思想从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去研究、探索、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

问题2 如图1,搭1条小鱼需要8根火柴,每多搭1条小鱼就要增加6根火柴,那么搭n条小鱼所需火柴的根数s有何规律?

【分析】用火柴棒搭小鱼是同学们较为熟悉而且有趣的一个情境,在小学已经接触过该问题,在“苏科版”七(上)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的“章头图”中再次出现,解决该问题有多种方法. 其中,应用“常量”与“变量”的思想来研究该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尽管火柴棒的总根数随着小鱼条数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小鱼的“鱼尾”部分所需的火柴根数“2”没变,因此它是常量;而小鱼的条数n、所需火柴的根数s是变量,在此基础上可得到,每增加一个“鱼身”,就需要6根火柴,则搭n条小鱼所需火柴的根数s为:s=6n+2. 事实上运用“常量”与“变量”的思想,是解决在图形中寻求规律问题的通性通法,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能使我们看清问题的本质.

三、 整体思想

所谓整体思想,就是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不是“一叶障目”,而是有意识地放大考虑问题的“视角”,从大处着眼,由整体入手,通过细心观察和深入分析,找出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宏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在整式的加减运算或求代数式的值时,若将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上,把一些联系较为紧密的代数式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问题3 若代数式x2+x+3的值为7,则代数式2x2+2x-3的值为多少?

【分析】如果由条件先求出x的值,再代入2x2+2x-3中计算,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那是不可能的,即无法进行运算. 如果我们能从题目大局出发,由条件x2+x+3=7,得到x2+x=4,再将x2+x=4代入2x2+2x-3求值,将会十分便捷. 即2x2+2x-3=2(x2+x)-3=2×4-3=5. 上述将x2+x作为一个整体代入求值的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用整体思想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以上对三种数学思想方法作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认识数学的本质,并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

17.《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十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扑克牌的游戏,让学生比大小,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用字母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字,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的程序也是由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对知识逐层掌握。在教学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书写时,由于是直接告诉学生书写要求,要强调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板书比较乱,应备课时在这方面在多下功夫;

2、课前引入比较仓促,应再具体点;

3、式子与等式不一样,式子没有等号,等式有等号。

18.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 篇十八

上一周讲了一节《用字母表示数》,在备课时我特地选用了小学数学教育上的一节课,在上课之前,总以为自己设计得已经很完美,但在上课时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复习各种运算定律时,我在上课之前已经把四年级学习的各种运算定律复习牢固,本以为学生在自学时,大概几分钟就能完成,因为课本上只有一句重难点: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者记 “。”,只要学生把运算定律中的乘号记作“。”。结果学生有的把加号省略了,有的不知道要记作“。”,还有的学生在加了括号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跟自己的设想大相出入。

学习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后,本以为把数值代入字母公式是非常简单的问题,结果发现学生还是错得一沓糊涂,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当时,讲完后,心里在想:“为什么自己要选知识点这么多,又这么碎的课呢?

反思自己的课堂,想想自己并不是由于选课的问题,而是有点忽略了学情,只想着自己应该怎么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自己应该怎么做,而忽略了学生的已知基础。现在真正体会到了为什么要有课前调查问卷这一说。

总结,本节课值得改进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每节新授课前要调查好学生的基础,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2、不要过于相信学生,要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每一种情况都要想到备到。

3、要灵活机动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把它转化课堂中的有利资源。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07-19

用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07-02

上一篇:第六课《为坚强喝彩》让我们选择坚强 教案下一篇:中国PPP模式系列研究之BOT模式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