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绘画

2024-09-18

幼儿美术绘画(共11篇)

1.幼儿美术绘画 篇一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好饿好饿的小蛇》的画面,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编故事内容并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小蛇肚子的形状与所吃食物形状的相同点,尝试用透明式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小蛇肚子里

的东西,再用将肚皮与食物连接、添画花纹的形式藏匿食物、启发幼儿绘画出吃了不同食物的小蛇身体形状的变化,使幼儿体验创意绘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观察小蛇肚子形状与食物的关系,学习透明式绘画方法。

2.大胆猜想,表现出吃了食物后小蛇身体的形状变化。

3.体验创意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带领幼儿阅读《快乐总动员》第20-21页,了解香蕉、梨、苹果、南瓜等食物的形状。

2.草地背景的展示板,“幼儿学习材料”一一美术用纸第6页,《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29。

活动建议: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引发幼儿兴趣。提问:这条小蛇吃了什么?它的身体变成了什么形状?

小结:小蛇吃了很多东西,它的肚子会变成相应物品的形状。2.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蛇肚子的形状与实物形状的相同点。

提问:小蛇吃了香蕉,它的肚子上能看到黄黄的香蕉吗?那你怎么知道它的肚子里面是香蕉?

小结:原来小蛇在和我们提迷藏,把吃进去的东西藏在身体里面,肚子变成了相应的形状。3.引导幼儿讨论小蛇吃东西后身体变化的绘画方法。

提问:你认为可以怎样画吃了食物的小蛇?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小结:可以先画小蛇的头部,再画吃下去的食物,最后将它吃下去的食物藏在小蛇的肚子里。

重点采用透明法示范小蛇肚子形状的画法:第一步,在肚子的部位先用线条画的形式画出香蕉;第二步,将香蕉与小蛇的身体连起,再将香蕉处涂成小蛇身体的颜色。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意绘画。

(1)引导幼儿续编好饿的小蛇寻找食物的故事。

提问:好饿的小蛇又扭来扭去找东西吃了,你认为小蛇会吃到什么?它的肚子会变成什么形状?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鼓励幼儿画出吃了不同食物的小蛇,提醒幼儿绘画时注意将食物藏进小蛇的身体里面。

5.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提问:你能猜出小蛇吃了什么吗?哪条小蛇的食物藏得好?为什么?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装订成册,放在阅读区,让幼儿阅读、讲述。

2.幼儿美术绘画 篇二

一、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多样化的作品呈现

绘画创作必须要有原材料, 原材料包括来自大自然的各式各样的物质材料和幼儿对生活的丰富感受。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绘画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创造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材料活动。综合材料活动中丰富的材料和工具, 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和内容, 幼儿可以全自由探索绘画中的物质材料, 并学会有选择的使用它们。

命题绘画《神奇的线》有细细的雨丝、细细的枝条、长长的公路、长长的河流, 这些细细长长的事物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当教师让孩子欣赏安塞姆基弗的《玫瑰风暴》时候, 那些直的、弯的、长的、短的蕴藏在忽明忽暗的画面中的线条, 给孩子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于是孩子说:这些乱乱的线条表示心情不好。还有的孩子说像乌云过来了, 要下雨了。那么, 线条如何表现?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工具与材料:宣纸、报纸、皱纹纸、乳胶、幼儿专用剪刀、刮刀、油画颜料、多种型号画笔、松节油、调节油, 请幼儿来表达眼中这些神奇的线。这是其中两位幼儿创作的作品:

在图一中, 朱智全小朋友选择了用油画的方式来表现神奇的线。作画时他自言自语地说:“小雨点落下的时候就是线的形状, 我要画红的雨、蓝的雨、黄的雨……后面有一点空白是因为雨下的不大, 没有那么多雨, 只好一滴一滴的, 下小的时候线就断了, 下大的时候才会有很多很多细细的线。”图二杨雨桐小朋友选择了宣纸, 他告诉老师, 他发现宣纸上有好多细的长线、短线。他尝试用乳胶将宣纸粘在画板上, 有时候乳胶用多了, 有时候乳胶用少了, 宣纸出现凹凸不平的效果, 可是他并没有关注到这些。后来, 他开始用油画笔涂抹线条, 忽然, 他发现, 这些线条画在凹凸不平的宣纸上, 被分成长长短短的。他感到很惊奇, 也很高兴, 他不停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

在这次活动中, 我们可以看到, 由于突破了单一材料的限制, 幼儿对线的表现方式有了多种尝试, 由简单的直线、曲线等单线条的表现方式变为长条的组合、线团的组合等。活动中, 幼儿开始思考合理地选择使用这些材料, 并将这些材料恰当地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由于材料的不同, 幼儿会对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会仔细观察、研究它们, 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

二、自主探索中自然习得造型技能

在单一材料的绘画作品中, 幼儿对于造型的表现大多数仅仅依赖线条和图形的组合。受幼儿年龄特征的限制, 幼儿画面表现的形式是透明的, 在他们的作品中, 从房子外面可以清楚看到屋内的东西, 无论是正面的桌子还是侧面的桌子都是四条腿。

这是一节《我自己》的活动, 工具材料有画板、油画颜料、乳胶、毛线。

如图三所示, 三名幼儿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黑色的毛线勾画了自己, 简单的造型却表达了孩子们不一样的个性。图一的作者是个文静漂亮的小女孩, 一条长长的马尾辫, 特别是额头前齐齐的刘海, 突出了她的秀气。图四的作者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 她用黑色的毛线圈成一圈, 夸张地将她凌乱的短头发表现出来了。图五的作者是个幽默的小男孩, 他告诉我, 图片中下巴上那几个弯曲的线条是他长大以后的胡子。

通过尝试, 他们开始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弯曲, 哪些材料易碎, 哪些材料可以折叠。他们不再仅仅依靠线条本身表现造型, 剪、撕、贴、搓、团等获得的造型, 似乎让他们更感兴趣, 不断地使用这些经验获取他需要的造型。

三、游戏化的氛围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材料可以说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达思想、实现创造的媒介, 不同的材料蕴藏着不同的潜在价值, 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创作模式。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动力, 在兴趣的驱使下, 幼儿投入地自由创作, 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材料的畅想》活动中, 我们给孩子提供了绳子、狗尾巴草、竹叶、树枝、树叶、花瓣、牙膏盒、报纸、乳胶、儿童剪刀、油画颜料、画笔、调色油等。

图六的作者杨雨桐小朋友刚开始作画时并没有明确要表达的主题, 他只是随意涂抹并享受着这种快乐。渐渐地, 他发觉他的画面有些像鸟窝, 于是, 他开始寻找合适的叶子, 一边找一边说:“我喜欢落叶, 踩上去会有沙沙的声音, 这片大树叶是小鸟的家, 我也可以住进去, 等我放假的时候。”图七丰昕云的画面中, 有一个大大的红太阳, 外面有一圈白色的晕圈。特别的是, 她还用半圈草绳圈了一下, 下面连着一根长长的茎, 茎上还有一个蓝色的三角形。她说:“我要把太阳像放风筝一样的放得远远的。”

当幼儿用这些材料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情感时, 他们是愉悦的, 他们是投入的, 他们也是富有创造力的。从孩子们的作品中, 我们看到他们不同寻常的想法、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正如《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所阐述的, “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游戏性也是综合材料美术活动深深吸引孩子们的一个重要方面。

赵锡玉小朋友在操作活动中, 发现将沙子撒在油画颜料上, 用刮刀狠狠地刮, 会刮出凹凸不平的肌理效果。他觉得很有意思, 就鼓动身边的小朋友和他一起做, 于是他们创造出以下的作品:

刮、划看上去是幼儿难以胜任的技能, 但正如幼儿自己所说的, “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 很好玩, 所以, 我要用它”, 幼儿是在用一种与材料游戏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综合材料所引发的游戏化活动, 给了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 促使幼儿创造性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感受。

3.幼儿美术绘画 篇三

关键词:幼儿;美术;绘画语言

幼儿绘画发展进程始于涂鸦期,经过象征期再到写实期的過程(抽象—象征—写实),它与美术史的变迁发展(写实—象征—抽象)恰好相反。孩子的信手涂鸦所表露的特点是无意识的点线面集成,而对于绘画,尤其是现代平面绘画来说,最基本的语言便是形式化的点线面。所以,我认为在绘画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幼儿绘画发展进程的规律,针对幼儿自发的符号化绘画特点,再结合现代绘画的基本语言点线面来施教。

一、绘画语言在美术观察中的运用

绘画首先须使幼儿从观察开始就认识了解什么是绘画语言。它的基本特征反映在点线面上,为强化幼儿的绘画语言,必须有意识地利用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使他们更准确地对视觉物象产生点线面联想。例如,要画好一棵树,很重要的一步是观察和分析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在启发幼儿对一棵树的观察描绘中,无需用什么高大、茂盛等文学性语言去描述,而应根据绘画语言观察和分析,将树干做粗线看,将树枝做长短细线看,将树叶或其上的花朵做大小深浅的点看等。在远看时,注意得最多的可能是坚实的粗树干,茂密的大树冠,这是我们和树保持一定距离时欣赏到的视觉特征。当我领着孩子走近树时,他们有的触摸树皮粗糙的纹理,有的察看树叶的轮廓筋脉,更细致地观察线条与形状组成的小世界。通过这样的观察,当幼儿落笔时,就会“成竹在胸”有其绘画的源泉。这样创作出来的“树”,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为表现主体,使每张画的形状、大小、色彩和重点都各不相同,赋予了树独特的个性。这种通过绘画语言的运用所培养起来的对生活的艺术敏感力,是极其宝贵的素质,它的意义远远超过几幅画本身。

二、绘画语言在构图中的运用

作为画面,是绘画语言的载体。所谓构图,包括对所画物象间大小、多少、明暗、曲直、粗细、方圆、长短等各种形成的对比统一组合。所以,要使学画幼儿创造出丰富的画面,就应引导他们进一步观察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例如,对一片有山有楼的风景进行观察,由于透视影响,物象间的远近比例自然会发生变化,但对于幼儿来说,无需说明这点,只需启发他们将看成曲线的山与看成直线的道路进行比较,将看成高大面的楼与看成矮小面的房进行比较,将看成大点的树木与看成小点的楼房门窗进行比较等,通过直观比较,当孩子们再放手描绘这组物象时,便会较容易地在画面上反映其点线面间的关系。孩子在线条、块面的形状、排列、大小等变化中充分领悟手法的多样性,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喜爱的手法。孩子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并用心设计,就会创作出富于变化且独具个性的画面。

三、绘画语言在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西方近现代大师的作品,在绘画语言上的运用是十分高超的。作品体现出充分的运动性和自由度,因其符合孩子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而与幼儿的心灵十分贴近,成为孩子们最偏爱的作品。如,毕加索、夏加尔、马蒂斯等人的作品,当一些幼儿对视觉物象间的点线面关系还不够了解时,观摩这些著名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可助其改善。幼儿美术欣赏不同于美术鉴赏活动。我们应帮助幼儿从直观感觉的形象思维出发,根据儿童的知识启蒙性,从感性的层面上来认识作品。如对作品的绘画语言,诸如,形象、色彩、构图等方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以欣赏和赞美;而对作品的背景知识、艺术基本要素只限于在老师的点拨下有所关注。我们不应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而应充分承认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绘画语言在幼儿创作中的运用

作为创作,在绘画上一直被认为与一预设主题相关,但对于幼儿来说,要求他们按照预设的内容进行描绘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他们自发描绘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引导,才有利于创作的完成,也就是纲要中提倡的“自主性绘画”。例如,当一名幼儿在一张纸的部分地方画上了用点线面表示的几棵树时,为使画面出现大小或多少等组合关系,可启发他能否在其他地方再画些树、房屋或人等,这样进行下去,最后画上的内容自然生成于物象的点线面组合中。因为创造力的来源是基于对物象间点线面关系的学习,及利用其进行举一反三的实践。所以,在幼儿画教学中,灵活地引导幼儿运用绘画语言,有助于开发培养幼儿的主动性与想象力。当然,我们要孩子“爱创作、能创作、有材可创”,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提供满足幼儿幻想心理需求的绘画主题,如《手的联想》《外星人》《我创造的鞋子》等,以此引导孩子往新处想、往趣处想、往异处想,激活思维,培养智力技能。

我们知道,幼儿绘画的目的不是为完成一幅画,“从教育角度讲,儿童绘画的真谛是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我们也知道,绝大多数孩子长大后不可能成为画家。而在美术活动中对绘画语言的运用,旨在把感知、观察、想象等认知活动和点、线、面、色等符号媒介结合在一起,所培养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这四种能力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艺术素质。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幼儿园美术绘画活动教案 篇四

设计意图

在一次手掌印画艺术活动进行中听到涵涵和肉肉在讨论,”哇塞,我的手掌变成绿色了““你看我红色的手掌”,旁边的熊猫正好用手擦了下脸,“快看熊猫的脸变成彩色的了,好漂亮”肉肉说,“如果可以把这些颜色涂到脸上会是什么样?”于是,我结合园本课程“小手拉大手,重走丝绸路”,延伸了非洲人脸彩绘,设计了本次活动。

李吉林讲:儿童是爱美的,儿童是爱活动的,儿童是潜在智慧的。当对单一的油画棒、水彩笔作画失去兴趣时我们应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孩子维持对绘画活动的兴趣。鉴于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大胆采用人脸彩绘颜料让孩子在自己脸上作画,去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绘画的激情与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脸部彩绘的多样性,体验彩绘的乐趣。

2.能使用彩绘油画颜料和绘画工具在脸部大胆作画。

3.初步了解非洲脸部彩绘的特征。

重点难点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了解非洲脸部彩绘的特征。

活动难点:能使用彩绘油画颜料和绘画工具在脸部大胆作画。

活动准备

1.学具准备:人体彩绘油画颜料(该颜料无毒无害,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镜子、湿巾、绘画工具排笔

2.教具准备:非洲脸部彩绘的图片、非洲舞蹈音乐和服饰、代表非洲地域特色的ppt、红地毯、草裙

3.经验准备:幼儿对非洲彩绘文化部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王老师把我的好朋友也请来了,(请一位穿着非洲衣服、画着脸部图案的老师出场)有没有小朋友认出来她是哪位老师?XX老师和你们平时见到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穿了什么?脸上画了什么?)

总结:其实,非洲人就是这样穿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二、播放视频,出示图片,了解非洲脸部彩绘

播放土著人电影片段

——这个电影里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的打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总结::这个电影片段讲的是一个土著部落在欢送客人时所举行的一个仪式,他们在欢送客人的时候,会穿上特别的服装,跳起独特的舞蹈,最特别的是他们在脸上涂上了各种彩色的花纹,这是一种脸部彩绘。

(二)播放非洲人脸图片

——图片上的人物脸是什么样的?画的什么颜色?

总结:在非洲国家的艺术节上,人们除了在脸上进行彩绘外,还戴着各种配有装饰品的头饰,非洲的孩子也从很小的年龄起就参与脸部彩绘活动,他们在进行各种文艺表演时通常学大人的`样子在脸上涂抹出色彩艳丽的彩绘图案。还有一些土著部落的武士也在自己的脸上图上彩绘,这些彩色图案象征着部落武士的勇敢和威严,在各种军事操练中武士们都会“盛妆”列队。

(三)模拟情景,参加盛会。

想不想和XX老师一起参加盛会?但是要自己在脸上画上漂亮的图案。

三、幼儿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示范,了解作画方法

——认识彩绘油画颜料,一起用手和绘画工具在脸上作画。

2.讲解规则,幼儿自由创作

——这是我们今天在脸上作画的彩绘油画颜料,不用担心擦不掉,画错时可以用湿巾。

——对照镜子中的自己在脸上恰当的部位画上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注意不要碰到眼睛。

——作画时不能在别人的脸上画,也不能涂到眼睛、嘴巴里。

——换另一种颜色时用湿巾擦干净或洗下笔。

——用手指或笔蘸颜料时先轻轻蘸点水,然后多次反复使劲。

——音乐结束后我们回到原地方。

3.教师适时指导。

4.展示脸部彩绘,相互评价。

四、参加盛会,自然结束

和老师一起参加非洲盛会,穿草裙舞,铺红地毯共同跳舞、摆炫酷造型结束。

活动延伸:

1.延伸至区域

(1)美工区,继续完成其他图案的脸部彩绘。

(2)图书区,投放有关非洲人脸彩绘的相关书籍,让幼儿了解更多脸部图案。

2.延伸至家庭——欣赏身边戏曲演员、模特、球迷的脸部彩绘,表达人们不一样的情感。

活动总结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孩子们天生爱画画,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涂鸦是幼儿生来就爱的一项活动,而面部彩绘更是他们见过而从未实践过的一项活动。因此,当他们初次见到视频中的脸部彩绘,一个个都被吸引了,全神贯注地看着视频上的每一个彩绘动作与图案画面、音乐浑然一体,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让幼儿在美的意境中漫步,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

通过脸绘油画颜料架起孩子与画画之间的桥梁,对幼儿来说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学习。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从感受美开始,也就是一定要通过儿童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感知对象之美,自身之美。通过身穿非洲服饰的老师出场直观的引起幼儿兴趣和注意点,激起幼儿对脸部彩绘产生好奇,教学中动态的影片将幼儿带入充满异域风情的狂欢情境中,在欣赏土著人电影片段中,幼儿初步接触彩绘脸谱,并对脸部彩绘有了直观而最初的印象,并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和创造感受非洲脸绘的美和多样性。

接下来通过连续地欣赏各种特写彩绘脸谱,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脸部彩绘,激发幼儿对脸部彩绘的兴趣,在欣赏、审美的同时沉浸在美的感染中,幼儿一下子被美所包围、所浸润,自己想去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被调动、被激起。

教师的示范,更是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彩绘情境,让幼儿从电影中、从幻灯片中走向了生活,随着老师脸部的变化,幼儿不仅了解了彩绘的方法,更惊喜地感到彩绘带来的愉悦。在好奇与惊喜中那跃跃欲试的内驱力油然而生,在这种力的推动下,幼儿将先前获得的脸部彩绘所有表象进行结合、重组,进入自主创造的想象情境之中。教师的示范和充满激情的语言诱导,为幼儿渲染了一种融洽和谐、充满自信、无拘无束的氛围。此时幼儿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欢快的情绪,思维活动进入最佳心理状态,从而积极的、主动的把脸谱形象想象与技能技巧的训练结合起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大胆的表现与创造,小脸在自己画笔下慢慢的变化,孩子们对着镜子笑着、乐着,体验脸部彩绘带来的愉悦。

幼儿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在表演中幼儿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那种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以“非洲盛会”为载体,让幼儿将心中的喜悦以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在音乐的衬托中,展示自己,愉悦自己,成功自己。

回看整节活动,还有些不足需要在下次活动时改正,

1.还需要运用其他方法刺激幼儿创作的能力,讲解一些绘画技巧,如勾、涂等,画出更多彩的脸。

2.在小朋友玩的过程中,由于情绪高涨,有的小朋友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在我的不断提醒下才完成任务。

3.给幼儿一些任务驱动,如你想画什么?

4.提供给幼儿绘画的工具,如排笔等,及绘画的多样印板让幼儿可以有更多创作的想象和方法。

5.幼儿美术绘画 篇五

概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导入上课的内容,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

活动名称:绘画《漂亮的头发》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长、短直线画出男孩子、女孩子的头发。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习惯及对色彩的兴趣。活动准备:

1、油画棒、画有脸形、五官的图、画纸若干。

2、一个漂亮的口袋,内装长短的铅笔,长短粉笔。活动部分:

一、开始部分:

1、教师语言异入:

小朋友好!今天,王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奇妙的口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2、教师边说边出示奇妙的口袋,并带领幼儿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二、基本部分

1、(1)师领幼儿说游戏《奇妙的口袋》的儿歌:“奇妙的口袋东西多,我请XXX小朋友摸一摸”。幼儿任意摸出一支(短)长粉笔后,师向幼儿讲解:“这是一支(短)长粉笔,可以在黑板上画画,它长得(短短)长长的,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画画吧!”全体幼跟老师悬空练习。

(2)“奇妙的口袋东西多,王老师也来摸一摸”注意:教师一定要摸出与幼儿摸的粉笔的长度相反,从口袋里摸出(长)短粉笔,介绍用途,并让幼儿用短粉笔和长粉笔比较,知道一个是长的,一个是短的,再次进行悬空练习。

(3)请两名幼儿再次进行游戏,分别摸出长短两支铅笔,同上进行悬空练习,并比较长短。

3、发散迁移练习:(1)“还还有一样奇妙的东西你们头上呢?是什么呀?对,是小朋友的头发”。师指着头发领幼儿时行悬空练习,并比较。

(2)在你的生活中,家里、大街上、还用什么东西是长长的、短短的,并比较。

3、(出示图例)请小朋友给这幅画上的小朋友添上头发,一个变成男孩子,一个变成孩子。

4、请幼儿来前边作画、师请幼儿找出绘画中的不足,并总结后,再次让幼儿悬空练习。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讲评作业,表扬画的好的幼儿,鼓励进步的幼儿。

2、小玫的小朋友真能干,以后王老师还和你们一起做更好玩的游戏,好吗?

四、评析与提示

6.幼儿美术绘画 篇六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陈鹤琴语)教师应该珍惜和保护幼儿的这种潜质,并促使这种潜质健康发展。对于幼儿最喜爱的画画,教师应该耐心启发、积极诱导,并注意创设情境,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画画这块小天地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就绘画中的情景创设谈谈几点策略。

1、激趣法

在进行“装饰扇子”的制作活动中,一开始我便举起一把精致美丽的扇子向幼儿展示,扇子“你们说大脸猫有没有追到蓝皮鼠?”的一面画着大脸猫,另一面画着蓝皮鼠。我故意问幼儿:幼儿议论纷纷,并用好奇的目光盯着我。我将扇子快速地转起来,幼儿兴奋地喊:“追到了,追到了!”我因势利导地告诉他们这是“视觉暂留”的科学道理。幼儿一个一个跃跃欲试,发挥了其独特的想象,做出许多有趣的扇子,有狮子进笼、龟兔赛跑、小朋友手拉手、小猫钓鱼……

2、填涂法

我设计了一组几何图形添画,让幼儿根据各种不同的形状,想象出它象什么,再在原有形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添画出具体形象的画面。活动中我对幼儿说:“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做一个游戏,给几何图形变魔术,比一比谁变得又多又漂亮。”作为教师,我并不是一味地听幼儿的回答,而是也设计了一些幼儿难以想到的形象,如圆形添成一棵大树,三角形添成帆船,长方形添成公共汽车,正方形添成台扇,以次来拓宽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添画了好多东西:笑眯眯的太阳、诱人的蛋糕、可爱的蘑菇房、鲜艳的围巾、小熊戴个漂亮的蝴蝶结……

3、求异法

艺术是求异的,只有与众不同才有存在的价值,而画画之所以能够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正是因为它的求异性。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发挥幼儿的想象。手工“壁挂”活动要求幼儿为壁挂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我把幼儿分成九组,要求每人设计一幅,允许互相讨论,出点子,但不允许一组内有重复的图案。当听到了开始画时,幼儿一个个开动脑筋,创造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图案:如乌龟晒太阳、企鹅嬉戏、青蛙游泳、狮子来了、小鸡小鸭在一起做游戏……

4、故事法

以往故事画,我们总是讲完一个故事,再让幼儿分组画。我在设计《爱动脑筋的小鸡》时,将故事分段讲述,使整个活动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每讲述完一段,我就启发幼儿想象如何添画背景。家里、水果店、大街上、果园里各可以添画些什么东西,水果店你想请谁当售货员,卖些什么水果。幼儿踊跃举手,活动气氛立刻热烈起来。等幼儿分组商量好,只见一个个全神贯注地画起来,俨然象个小画家。

5、胡思法

在绘画《外星人》时,我没有出示范例,而是问幼儿:“小朋友,你们知道外星人长的什么样子?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一次„胡思乱想‟,给外星人装扮一下,你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让老师看看你有多大的本事,把看不见东西画的象真的一样。”幼儿攒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拿起笔就画。不大会儿,奇形怪状的“外星人”呈现在纸上:四只眼的、八只手的、没腿的、会飞的、会吊东西的、会变大变小的……而且还添画了好多有趣的背景:梦幻的,粉红的、紫色的小星星;刺激的,一道道闪电的;宇宙飞船……

6、合作法

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一个个独立地创作个体,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机会较少。而儿童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我们不必拘泥于常规的形式,适当改变可以让幼儿在快乐和新奇中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在《海底世界》绘画活动中,我让幼儿自由组合在大纸上完成作品,但是必须人人参与。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开了,找合作伙伴,找地方画画……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小组干脆把纸铺在地上,大家都趴在地上画。就连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幼儿也在集体创作中表现积极,纷纷为“自家”出谋划策。有的小朋友想到什么不会画,就由一组内会画的帮忙;有的小组内一位小朋友刚画了一条大鲸鱼,另一位小朋友马上在鲸鱼的肚子里画上许多小鱼……他说这些小鱼是被鲸鱼吃掉的。鲸鱼的肚子一下子变成透明了,多么可爱的想法。在合作画中,不但促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

7.评价法

幼儿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们希望与别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幼儿的作品如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理解和尊重,自己所有的成就都能获得自我满足。我们不难想象,当一个人自己的想法、行为老是受到他人的指责、批判甚至情感伤害,他的潜质怎么能获得主动的充分的发挥?因此,笔者以为应该大力提倡引导式评价,避免消极式评价,杜绝谴责式评价。

每次画完画,我就把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幼儿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幼儿就象讲述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我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但我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让他们去发现、辨别,谁的画颜色搭配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次,谁的画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今后的想象力会更强,更有动力。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认同和赞美能增强人的自信,并能更好地发挥其能力。对于幼儿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的形象,不管画得怎么样,我都会说声“真棒!”因为这是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与众不同,从而让每个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有一种快乐感,觉得画画是一种享受。

总之,幼儿学画,应该重视保护幼儿的童心、童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激发幼儿想象

7.幼儿美术绘画 篇七

一、两段教学经历引发的思考

案例一 (1)

一次美术活动中, 我要求孩子们画一幅关于海底世界的画。没过多长时间, 在我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在他们的笔下, 纷繁的鱼群在追逐嬉戏, 五彩斑斓的珊瑚堆里海虾和螃蟹沉醉忘返, 还有那一张一弛的贝壳在翩翩起舞……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发生了, 辉辉交给了我一张涂满黑色的白纸, 我一看, 心里不由地“火冒三丈”。忽然, 他很有成就感地说了起来:“老师, 我画的是一只小墨鱼遇到一条大鲨鱼, 当时小墨鱼害怕极了, 但很快小墨鱼想到了墨鱼妈妈说过遇到危险的时候就要马上喷出墨汁似的黑水, 这时候整个海洋就会变成黑色……”

案例二

一次新学期开始, 为布置幼儿园宣传窗的一周菜谱栏, 我画了许多蔬菜之类的图片放在课桌上。班上的小朋友围着看这些有趣的东西, 叽叽喳喳地说着:“蒋老师真厉害, 画得跟真的一样……”当我拿起桌上那些东西准备贴上去时, 却发现少了一样, 于是, 我问:“谁拿了老师的玉米呀?”我的话音刚落, 小明大声地说:“老师, 玉米在我这里呢。”又顺手递给了我, 可这时, 玉米已经变了样, 他骄傲地说:“我外婆买来的玉米有几粒不是黄色的, 是黑的, 所以我就……”

实际上, 很多幼儿美术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遗憾地是, 这些经历并没有引起当前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以至于相应的幼儿美术教学模式改革也没有进行。因此, 笔者认为, 当前幼儿美术教学需要就影响幼儿自我创造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1、大而统的幼儿美术教学范式——影响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

目前,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最大的弊端是, 幼儿教师通常先运用统一的图象, 进行简单的示范讲解, 然后要求幼儿运用这些统一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绘画, 最后再以教师简短的讲评结束。实际上, 这种教学范式只是追求整齐划一的效果。然而, 正如卢梭所讲的那样, 让孩子从小就机械地模仿并重复一种技巧和方法的绘画训练, 只会抹煞孩子可贵的天真和质朴的美, 使孩子的思想过早地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缺乏创造和想象。

2、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功利思想——制约当前幼儿美术教学模式改革。

当前, 许多教师都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思想, 强调的是幼儿按部就班地学, 忽略幼儿绘画自然天成的精彩。非常重视幼儿能够最终完成“作品”, 而轻视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展现自己的思想。

3、与幼儿缺少倾听、交流、沟通——致使幼儿的内心世界经常被忽视。

幼儿美术重在均衡发展孩子的智力, 而不在于以后让孩子变成一个画家。一些家长和老师抱着非常功利的思想, 认为孩子画不好是孩子比较笨、不听话等。然而, 对孩子而言, 无论怎样的画都是他们心中的“话”。绘画能够反映出孩子的生活经验、情绪、心理以及需求。所以, 真正的幼儿美术活动不仅仅要关心孩子的画, 更应该倾听孩子的“话”。

二、原因透析

1、家长认识有误区。

家长的评判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标准。然而,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画什么像什么才是绘画的目标, 部分家长并不关心绘画的过程和意义, 这些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例如, 一张幼儿绘画完成后, 家长议论最多的是画得像不像, 根本不想探知孩子作画时的想法, 也不会想到去关注孩子的情感。久而久之, 孩子觉得自己的绘画只是为了给大人看。这种弊端极大地遏制了幼儿用画笔去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2、办学取向有偏差。

一些幼儿园和幼儿美术培训机构, 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画什么, 孩子画什么, 一模一样, 照搬照抄。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 应该让他自己去做,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 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然而, 很多幼儿教师把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因此, 一些幼儿教学活动让幼儿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 缺乏创造性, 遮掩想象力, 不仅使孩子画得很累, 美术活动也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 丧失了童趣和欢乐。

3、师资配置不均衡。

当前, 公办和民办、城区与乡镇的幼儿园存在很大的差异, 特别是一些小型民办幼儿园里, 一些教师的能力相对较差, 也没有进行各种培训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相对而言, 公办幼儿园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进修的机会也较多, 发展前途广阔。

4、教师认识不到位。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 读不懂孩子绘画作品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就包括一些幼儿美术教师的教育思想不完善, 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一些教师一味地强调绘画技能和技巧, 走纯技术路线等, 或者有一些教师稍微有一些理论性的知识, 就只强调个性化的发展。这些现象走向了两个教学极端, 都没有弄清楚“美”与“术”的关系, 忽略了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

三、对策与建议

大量研究表明,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时期, 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目标应该把绘画当成游戏, 把绘画看作成幼儿的第二语言, 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悉心引导, 把故事、游戏贯穿其中, 寓教于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艺术活动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努力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要面向全体, 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尊重其想法和创造, 肯定接纳每个幼儿的表现和分享他们的创造快乐。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和标准, 我们可以从师幼关系、整合理念、评价体系等视角寻找对策。

1、构建新型师幼关系——为幼儿提供敢想敢“画”的空间

研究表明, 幼儿教师应把自己当作与孩子一起创建美好生活的建构者, 而不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者。具体而言, 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为幼儿创设自由、轻松、快乐的环境。在教学时, 要尊重幼儿, 加以启发、引导, 更多地使用游戏的方法完成教学辅导。首先, 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然的活动环境, 积极地去观察、去想象、去创造。其次, 要给幼儿提供自主空间, 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自主、快乐的发展, 在相互绘画中发现新的创意, 让绘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见案例三)

案例三

亮亮平时不喜欢与别人交流, 显得非常不合群, 有时还爱捉弄别人。在一次美术欣赏活动《森林的动物大聚会》中, 要求每人要画并且只能画出一种小动物, 我就首先画出。现场气氛非常宽松活跃。这时, 我发现亮亮和平时大不一样, 他深深地被课堂气氛感染了。下课后, 他吱吱唔唔地问我:“老师, 那些小动物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呀?”我回答说:“老师像你一样大的时候, 就喜欢画画, 多画了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你也想学画画吗?”他认真地点点头。于是, 我就顺着他的兴趣引导他, 互动讨论画画的问题。从此, 亮亮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 还经常谈论他的小秘密, 并主动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性格越来越活泼开朗。一次偶然的美术活动渐渐地改变了一个性格孤僻儿童的生活习惯, 这正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魅力和意义所在。

上述案例只是幼儿教学活动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但却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适当地给孩子营造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并善于捕捉幼儿思维的闪光点, 通过充分鼓励、激发、诱导孩子展示自己的才智, 让他们积极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只有这样, 才能拓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更能够为孩子的精彩人生奠定基础。

2、创新幼儿教学方式方法——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途径

由于自然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 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各学科之间会经常出现交叉研究现象。因此, 学科建设要更加注重学科交叉发展的倾向, 要善于创新各学科教学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对幼儿美术教育而言, 由于幼儿的特殊性, 幼儿美术教学更应该如此。

3、开展画后倾听评价——为幼教提供聆听幼儿心语的机会

一般而言, 幼儿绘画结束后, 教师要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这也是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不能忽视的。在这个环节, 幼教要务必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评价幼儿,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同时, 只要是幼儿认为应该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东西, 教师就应该让他们尽情描绘, 不要去限制幼儿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因为对幼儿而言, 或许这就是最美的, 这就是他们心中最想表达的语言。

4、加强与幼儿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

当然, 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校和家庭同时发挥作用。因此, 幼儿教师在尊重幼儿直觉表达, 重视幼儿的心灵感悟,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好美术教学的同时, 还要适时、适当地同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 通过交流幼儿美术教育的相关知识, 尽可能多地让家长了解《新纲要》提出的“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 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最终提高广大家长的思想认识, 使之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内容、方向等, 形成幼教与家长的良性互动, 共同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品质。

注释

8.幼儿美术绘画 篇八

绘画过程前:①提供各种途径带领幼儿观察并进行探索;②设计具有艺术氛围的空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条件;③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绘画过程中:①激发幼儿的兴趣;②教师首先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来让幼儿进行绘画;③运用启发性的语言让幼儿进行绘画;④循序渐进,丰富幼儿的想象;⑤鼓励幼儿举一反三让幼儿进行绘画。

绘画活动后:①幼儿自评;②幼儿他评。

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深深体会到一个孩子创造能力的强弱将会影响其各个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幼儿创造力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运用低控性、因材施教、兴趣性、实践性的四大原则,通过激发幼儿对绘画创造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挖掘题材,教师探索新的方式且以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等途径来组织绘画教学活动和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并最终给予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些措施会让幼儿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创造能力上有明显的提高,当然我们还要进行更深入的教学研究,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相信孩子们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成为有用的、充满智慧的创造者。

(上海市崇明县横沙中心幼儿园 黄佳璐)

9.幼儿美术绘画 篇九

活动目标:

1、掌握小蝌蚪的形态特征。

2、能画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动的情景。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蝌蚪和青蛙

2、水粉颜料、画纸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儿的回忆。

1.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现了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他们长着圆圆的脑袋,身穿黑颜色的衣服,留着一条短短的小尾巴,悠闲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是谁啊?

2.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小蝌蚪)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呀?

你知道小蝌蚪游动时尾巴是怎么样的?(扭来扭去,弯弯扭扭)请幼儿用肢体动作学一学。

二、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练习。

1、今天我们用手指头来画小蝌蚪,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

2、教师示范画小蝌蚪过程--伸出食指沾一下颜料,点到画纸上--抬起手指头用指尖轻轻地拖出一条尾巴。

--出现了一条红颜色的小蝌蚪。

--再出现一条蓝颜色的小蝌蚪。

要求:

(1)换颜色时手指头要用抹布擦一下。

(2)伸出手指头沾颜料

(3)点在画纸上

(4)用指尖轻轻拖出尾巴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结束

1、小朋友画的小蝌蚪在快乐的游戏呢,小蝌蚪们可高兴啦。

2、趣味练习:蝌蚪变青蛙你们想看一看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吗?

请幼儿观看蝌蚪变青蛙

中班美术绘画教案《手指画小蝌蚪》这篇文章共167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泥工教案《海底世界》》:中班泥工教案《海底世界》适用于中班的泥工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和同伴合作表现海底世界的景物,尝试用剪贴、泥工等不同表现形式和多种材料制作螃蟹、鱼等水生动物,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泥工《海底世界》教案吧。

10.幼儿美术绘画 篇十

活动内容:《秋游》(绘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几何图形上联想出简单的花朵。(难点)

2.学习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重点)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家长带幼儿出游,观察秋天万物的变化和人们的活动。

2.课件、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一)出示范例:小朋友们看看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花朵)再想想这幅画是怎么画成的?里面都藏有什么几何图形?

(二)幼儿讨论后,师总结:这幅画是用几何图形拼画上去的,看看几何图形象什么,再添画而成的。

(三)引导幼儿根据几何图形联想

1.出示贴有几何图形的图画纸: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图形象什么?

2.幼儿回答后师总结。

(四)出示课件幼儿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与几何图形对比进行联想。

二、幼儿作画,师指导

(一)选择一种几何图形进行绘画,想想它象什么,画于适当位置,根据想象添画。

(二)涂色时注意颜色的搭配,添画时主次分明。

(三)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想象添画。

三、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对画面颜色鲜艳、联想丰富、创作新颖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幼儿、家长都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有以下体会:

(1)科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要把主题引向深入需要家长的充分参与。

(2)教育有爱才称之为教育,所以在活动中除了对幼儿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教育外,我们还注重了对幼儿爱的情感教育,如关心落光了叶子的大树,让幼儿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心他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教师要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最感兴趣的东西,判断它的教育价值来生成活动,引领幼儿把主题推向深入。如幼儿对秋天的树叶感兴趣。我就组织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树叶的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11.浅谈初中美术初中美术绘画教学 篇十一

一、准备阶段:

1、学会观察。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中学生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中学生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中学生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要培养中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中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中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其次,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中学生观察的能力。在中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教师如不作提示或启发,则中学生的观察往往是肤浅的、零乱的,教师可用语言组织和帮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写生画《树》为例:带中学生去公园观察树,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中学生比较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如问:“松树远看像什么?冬青树像什么?”这样在比较中中学生很快注意到对象的主要特征;再启发中学生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使中学生在老师的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

2、提高欣赏能力和水平。

在观察阶段的基础上,应引导中学生去理解、感受美的事物,从而提高中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为绘画创作活动打下另一个基础。首先,要选择大量适合中学生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中学生欣赏各种美术作品、音乐、语言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其次,用对话法指导中学生欣赏作品。例如欣賞印象派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可引导中学生从内容、形式方面进行局部和整体的欣赏。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题,而且要教中学生提问题。如从内容方面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姿态?从画面上能看出这是一天的什么时间吗?”从形式方面提问:“画面上有哪些线条?看上去感觉怎么样?用了哪几种颜色?”教师用问题引导中学生思考,帮助中学生总结,可清理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

二、绘画创作阶段:

此阶段是中学生绘画技能练习和绘画表现相结合的阶段,是相辅而成的。要按发现美到理解、感受美到表现美的过程,也就是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组织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绘画创作活动。

1、结合中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中学生进行绘画构思。

中学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经验,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教师可充分引导中学生联想起以往的知识经验,指导他们确立创作形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并会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画故事《龟兔赛跑》,教师先引导中学生熟悉故事的内容情节,再让他们边欣赏故事,边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画。故事中形象鲜明、情节有趣,兔子和乌龟又是中学生日常学习中感知过的,他们能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展开思维活动、有的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如兔子睡觉、做梦,比赛场面等);有的着重按人物情绪想(如兔子不高兴的表情等)……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使绘画内容和形象更为丰富。

2、绘画实践阶段。

让中学生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所想的不一定能完全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以使中学生的练习和表现更进一步。

首先,不同能力的中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不断了解、观察中学生,起充分的指导作用,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作画,成人不应强加绘画内容。例如画《活动人》,即请中学生根据人的动作表演而作画,整个活动没有教师的示范讲解,也没有统一的绘画技能要求,只是让中学生在直接观察感受后进行创作活动,并对不同发展水平的中学生提出不同的绘画要求。

其次,为中学生提供大量的绘画工具,让中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需求选择工具和材料。工具的变化,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刺激,可以激发中学生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除蜡笔、水彩笔外,还可以用棉签、竹签、纸团、树叶、粉笔、毛线等材料作为中学生的绘画工具,让中学生学习选择利用这些工具来绘画,不仅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使中学生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更快,更能表现出中学生自己作品的特色来。例如在故事画《龟兔赛跑》中,我提供了各色挂历纸、水粉颜料、蜡笔、水彩笔、毛笔等,让中学生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择工具进行作画,结果中学生有的选择水彩画,有的选择蜡笔画,还有的是剪贴画、水粉蜡笔画等,画法不一,内容却很丰富,各有特色。

再次,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法。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来看,在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的新颖性对中学生主体性的积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采用了手指画、简笔画、写生画、意识画、印画等多种新颖教学手法,让中学生更有兴趣的参与活动。例如在一次手指画教学中,我带中学生到一块大沙地上用手指随意作画,中学生不受画纸的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画,提高了大胆作画的能力。在老师的“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画?怎样完成一幅很大的画”的启发下,中学生随手捡了枯树技、石块、小棒等废物几个人商量地开始画了,中学生的兴趣性明显增强了,并培养了互相合作精神。

三、评价作品阶段:

评价中学生的作品,我主要是从中学生自评和互评两方面着手的:

1、中学生自评。

就是让中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中学生的作品和想法,只有当中学生的讲述遇到困难时,教师才可以适当指导。例如在《画音乐》讲评中,有的中学生用抽象的图案或冷暖色块、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一时难以表述,教师可引导他说:“你用的这种颜色是冷的还是暖的?感觉怎样?”“这些线条起伏真大,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好像谁在跳舞?”逐步让中学生学会讲述自己的感受。

2、中学生互评、欣赏。

上一篇:党校培训鉴定意见下一篇:七步曲帮孩子轻松提高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