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思想汇报

2024-11-05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思想汇报(共8篇)

1.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思想汇报 篇一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是在我国发展进入“十二五”时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两会”审议和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对做好今年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两会”的胜利召开,对于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对开好这次“两会”高度重视。在3月3日上午召开的“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科学全面地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并就做好人大、政协工作,开好这次“两会”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在3月3日下午的新疆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对开好“两会”明确提出了三条要求。第一,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肃认真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到会议中去。第二,要认真审议好会议的各项议题,紧密结合新疆实际,积极建言献策,多提建设性意见,反映全区各族人民的心愿,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为有利的空间和政策环境。第三,要充分展示代表团的崭新精神风貌,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我们感恩党和国家、团结进取、变化变革创新的崭新面貌展现出来。经过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两会”胜利完成各项任务,获得了圆满成功。现将“两会”的盛况和主要精神传达如下。

一、“两会”的基本情况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的职责,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交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完成好大会的各项任务,将大会开成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会议审议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1年中央预算。吴邦国委员长在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于3月3日至13日召开。委员们听取并审议了贾庆林主席代表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王志珍副主席所作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协商讨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会议组织了3次大会发言,安排了10次小组论,其中界别联组讨论I次。大会审议通过了政治决议及其他决议。贾庆林主席在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到各代表团和政协各界别组参加审议,听取意见,和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3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同志来到新疆代表团,亲切看望代表,与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了重要磁话。他指出,过去的一年,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一系列精神的指引下,新疆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民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己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形势令人鼓舞。“十二五”规划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个规划,特别要结合新疆自治区和兵团的实际,把美好的蓝图画到新疆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落实到各族人民群众的身上去。一是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和机遇优势。只有把我们所面临的优势真正认识到,而且充分发挥出来,新疆发展会比其他地方更好更快,真正实现中央提出的跨越式发展。二是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这次援疆,19个省市支援新疆各地州,首选项目都是民生项目,起步是这样,过程是这样,最终的目标也是这样。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也好,对口支援的各项工作也好,最终要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要维护稳定,确保实现长治久安。要充分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在新疆工作整体中的位置。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谈不上,取得的成果也可以一夜消失。新疆是境内外“三股势力”千方百计地做文章的地方,分裂与反分裂斗争仍然十分尖锐、复杂。新疆的稳定,社会大局的和谐,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四是要加强民族的团结和融合。有了各民族的团结,融合的社会氛围深入到每家每户每个基层,我们就什么都不怕,什么事情都能办成,否则,办成的事情也会丧失掉。五是要抓好落实。要实现发展稳定,改善民生,最重要的是抓好落实。

落实的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的作风。自治区的领导、部门的领导、州县的领导,都要扑下身子抓落实。只有自身努力,再加上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各个省市的支持,中央的、自治区的、图上画的、纸上写的东西才能真正变成实际的效果,才能使老百姓特别是现在还困难的老百姓更快地得到实际的保障和改善的效果。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进行传达学习,结合新疆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同志参加了新疆代表团的审议并作了重要发言。

这次“两会”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显示出我们的党和政府更加民主、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国内外新闻媒体对“两会”给予了高度关注。新疆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是各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之一。3月8日上午午,新疆代表团成功举办了全团会议审议向中外媒体开放活动,有95家中外媒体的110多名记者听取了新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情况,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政委车俊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全团会议结束后,中外记者纷纷围上前来,继续采访张春贤书记,场面热烈火爆,张春贤书记就民生、就业、社会稳定、“十二五”发展以及“新疆效率”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在团组开放活动现场,我们举行了大美新疆图片展览,播放了反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发展变化的专题录像片,现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各类图书、画册、光盘、折页、明信片被前来采访的境内外记者、旁听的各国大使馆新闻官、闻讯而来的兄弟省区市代表团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争抢一空。我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热情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大力宣传了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形势,对增进国内外对新疆的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会议期间,新疆各族人大代表肩负全区各族人民的重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履行代表职责。在审议各项议题时,发言踊跃、气氛热烈,积极建言献策,共谋改革发展大计。向大会提出议案5件、建议246件,议案内容主要涉及对刑法、民事诉讼法、土地管理法、建筑法、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的修改;建议内容主要涉及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推进新疆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支持新疆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加快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推动“疆电东送”、“疆煤外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以及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天然气利民、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大气污染治理等方方面面。议案和建议的质量较往年有很大提高。代表认真行使民主权力,在表决通过各项决议时,各位代表投下了庄严神圣的一票,为大会的圆满成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大会闭幕前的全团会认上,张春贤书记对代表履行职贵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代表团的各项工作非常出色,成效很显著,成果很丰富,代表们在审议时发言积极踊跃、审议质量高,会议服务比较好,宣传力度大、效果好,充分展示了良好精神面貌,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任务。同时,张书记对贯彻落实本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驻新疆的37位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了会议,并在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会议期间,认真听取有关报告、参加各组讨论、热情接受中外新闻媒体采访,积极宣传介绍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的新变化和好形势,共提交150多件提案,就落实中央关于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约有关政策措施、加强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新疆优势资源、加强水利和牧区建设、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民生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表现了很强的贵任感,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二、“两会”的主要精神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内容非常丰富,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大会通过的其他报告和决议、决定当中。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确立了新一年工作的总体部署、目标任务、重要原则和政策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思路、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举措。与会代表和委员一致认为,总理的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实事求是、内涵丰富,是一个鼓舞人心、凝聚民心、坚定信心的报告。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全面准确把握本次会议精神:(一)“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着重阐述了过去五年国家主要做的五项工作: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二是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每年碱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三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服务业快速发展;扎实推进节能碱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四是坚定不移深化改草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县级基木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五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与会代表和委员在审议发言中对党和国家过去五年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坦诚指出了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扶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与会代表和委员认为,报告正视挑战、直面危机,充分表明了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也显示出敢于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报告还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四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必须坚持把改苹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会代表和委员认为,这四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战胜各种挑战和风险,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宝贵经验和丰富财产,对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草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神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木稳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介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I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与会代表、委员一致认为,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显加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国的综合国力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会有更大的改善,国家面貌会发生更人的变化。

(三)2011年的主要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木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第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加强农村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文化体育、旅游、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文化消费、放游消费和养老消费。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治理行动。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指导作用,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第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推进农业现代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切实抓好新一轮“莱篮子”工程建设。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到23元。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第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善提升制造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二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各项举措。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节参环保和生态建设。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城市试点。

第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

第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今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纠错机制,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七,大力加强大化建设。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大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推进资源税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继续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推进水价改草。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第九,进--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逐步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快实施“走出去”战咯,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

第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认其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和读职侵权问题,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二是切实加强廉洁自律,落实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移居国(境)外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三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遣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本次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报告指出,目前,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己经形成,国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保本色的法制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了马列主义、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第二,申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这一体系的形成,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国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这一体系的形成,把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遣,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日益繁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确定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根木路径,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报告总结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五条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三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五是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代表在审议中一致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取得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全党全国集体智慧的凝聚。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新起点。这一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方向不可改变,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可逆转,中国人民奔小康求幸福的决心不可动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将实现。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的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精神,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就一定能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2.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思想汇报 篇二

齐骥介绍, “十一五”期间,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 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 解决了1500万户的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此外, 改造农村危房203.4万户。中央累计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1336亿多元。2010年, 全国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实际开工590万套户, 基本建成370万套户;农村危房改造开工139万户, 基本竣工128万户。目前, 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体系和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各种棚户区改造, 以解决城市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并逐步将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在实行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中, 明确了资金、土地、金融、税收等相关支持政策, 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政策, 健全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配售和运行管理的各项制度。

齐骥指出, 下一步将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住房政策体系, 促进早日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十二五”时期, 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 今年要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已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还要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十二五”时期每年要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以上。

齐骥表示,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10年, 针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投资投机性购房增多等突出问题, 国务院和有关部门3次集中部署房地产市场调控。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 今年1月, 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就强化地方政府稳定房地产价格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建立问责机制等8个方面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目前, 各地已按要求制定下发了落实国办发[2011]1号文件的实施细则, 并结合各地实际, 研究制定年内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3.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思想汇报 篇三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分别于2016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3月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于3月14日下午闭幕。迎着和煦的春风,肩负人民的期待,来自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的2000多名政协委员共聚一堂、共商国是。会议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讨论慈善法草案;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政治决议;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于3月16日上午闭幕。会议议程有: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审查和批准国务院关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国务院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6年中央预算;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张德江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4.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思想汇报 篇四

[人民网]: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08:57]

[人民网]:直播马上开始[09:01]

[吴邦国]:各位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应到代表2979人,今天的会议出席2923人,缺席56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09:02]

[吴邦国]:现在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09:02]

[吴邦国]:请全体起立,唱国歌。[09:02]

[吴邦国]:请坐下。[09:03]

[吴邦国]:各位代表,今天的全体会议一共有四项议程,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09:03]

[温家宝]: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09:04]

[温家宝]:

一、“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09:04]

[温家宝]:这五年,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09:06]

[温家宝]:这五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09:06]

[温家宝]: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

升。[09:07]

[温家宝]:这五年,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09:08]

[温家宝]: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09:09]

[温家宝]: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09:09]

[温家宝]: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注重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十一五”前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物价上涨等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近两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沉着应对,科学决策,果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实施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大范围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强科技支撑,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采取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投资占43.7%,自主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占15.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占23.6%,灾后恢复重建占14.8%,政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国内需求大幅增加,有效弥补外需缺口,较短时间内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在世界率先实现回升向好,既战胜了特殊困难、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又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09:10]

[温家宝]:

(二)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去年达到1226亿元。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25%到40%。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去年达到1.09万亿斤,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7356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09:12]

[温家宝]: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2.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五年建成铁路新线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万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33个,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大力发展清

洁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45亿千瓦,其中水电9601万千瓦、核电384万千瓦。关停小火电机组7210万千瓦,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煤炭、钢铁、水泥、焦炭产能。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工业“三废”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45%、14.29%。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颁布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推进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举措。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09:16]

[温家宝]: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增值税转型全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进,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推进;平稳解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顺利推出,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深入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扩大。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邮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制定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民间投资的一系列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09:19]

[温家宝]: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9%,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顺差连续两年下降,2010年比上年减少6.4%。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200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352亿美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和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多边、双边经贸合作继续深化。对外援助规模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增加了就业,吸收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09:20]

[温家宝]:

(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实施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办法,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24%的县。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4.32亿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8.35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7810亿元,比五年前增加5800多亿元。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使1100万户困难家庭住上了新房。我们要持之以恒,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09:22]

[温家宝]: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五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涉农农业的学生实行免费。加快实施国家助学制度,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

年的306亿元,覆盖面从高等学校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还为1200多万名义务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央财政科技投入6197亿元,年均增长22.7%,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改造和新建2.3万所乡镇卫生院、1500所县医院、500所县中医院和1000所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了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人口规划目标顺利实现。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繁荣进步。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09:26]

[温家宝]: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玉树强烈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经过灾难的洗礼,中国人民更加成熟、自信、坚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不可战胜。[09:27]

[温家宝]:五年来,我们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问责,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政府自身建设取得积极进展。[09:27]

[温家宝]:过去五年,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中国人民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09:29]

[温家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之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09:31]

[温家宝]: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09:31]

5.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思想汇报 篇五

刘奇葆蒋巨峰李崇禧等出席

甘道明作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刘玉顺作省法院工作报告 邓川作省检察院工作报告

本报讯(记者 王小玲 陈婷)1月20日上午,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道明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大会还听取了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省十一届人大现有代表886名,798名代表出席大会,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刘奇葆、柯尊平、甘道明、韩忠信、郭永祥、杨志文、张东升、王宇坤、袁本朴在主席台就座。

本次全体会议的执行主席韩忠信、王福耀、古美伦、吉克尔布、苏蓉、足麦、张彤、张静、陈芳、韩治成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韩忠信主持会议。

蒋巨峰、李崇禧等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甘道明说,过去的一年,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中共四川省委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工作基调,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要求,认真依法履职,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服务“两个加快”。

全年共制定地方性法规7件,修改5件,废止5件,批准成都市地方性法规3件,批准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10件,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9个,对5部法律法规开展了执法检查,接受并审查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211件,就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6项,任免和批准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46人次,为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决定性胜利,为“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回顾2010年的主要工作,甘道明说,省人大常委会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着力保障“两个加快”,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努力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推进民生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推进公平正义,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着力推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坚持法制统一,提高立法的规范性科学性,坚持突出重点,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服务保障,提高代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贯彻落实,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加强联系指导,增进沟通交流。

谈到今年主要任务,甘道明说,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一年。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继续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法制保障。

甘道明说,“十二五”开局之年,省人大常委会要围绕“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加强立法工作,坚持地方立法工作指导思想,突出四川特色,提高立法质量,为我省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有力法制支撑。要围绕经济社会建设,加强监督工作,认真贯彻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完善服务保障措施,加强代表工作,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坚持为代表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努力提高代表服务保障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要提高依法履职水平,加强自身建设,按照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的要求,始终坚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为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玉顺在报告法院工作时说,2010年,全省法院践行“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指导思想,突出“服务大局、能动司法”工作主线,坚持经常性工作抓提升,实现规范高效,创新性工作求突破,破解司法难题,保障性工作上水平,推动自身科学发展,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两个加快”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今年,全省法院将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坚持能动司法,服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坚持司法为民,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坚持公正廉洁司法,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基层建设。

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邓川在报告检察院工作时说,2010年,全省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加强法律监督、加强自身监督、加强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强化服务大局意识,立足职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化维护稳定意识,结合执法办案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强化执法为民意识,扎扎实实做好民生检察工作;强化开拓创新意识,着力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进程;强化监督配合意识,大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强化人才保障意识,切实加强班子队伍建设。2011年,全省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更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接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部分副主任辞职的决定,接受甘道明、韩忠信、杨志文辞去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

大会还表决通过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选举办法。

6.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思想汇报 篇六

浙交提〔2011〕153号

金艳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解决高速公路建设、养护管理问题的建议》收悉。您在对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大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投入、落实建设项目土地指标、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监管等三点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我们改进工作很有帮助。您的建议受到了省人大、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省人大确定为今年的重点建议,由王建满副省长领办,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承办。

接到您的建议后,我厅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办理工作小组,并会同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认真研究办理方案,仔细分析问题原因,王建满副省长近期又专门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协商解决办法。《规定》的出台,将有助于我省健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规范高速公路养护行为,确保高速公路养护及时、科学、合理,有效制约“个别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管理不到位、养护投入不足的现象”。下一步我厅将重点抓好《规定》各项要求的贯彻与落实工作,请您继续给予关注,并多提宝贵意见。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侯训田,联系电话:0571-87820217

7.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思想汇报 篇七

经中华医学会批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定于2011年9月24~2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第四次女性盆底学学术会议, 会议将授予中华医学会I类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1) 征文内容: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 (女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 和生殖道损伤性疾病 (尿瘘和粪瘘) 的相关基础和流行病学研究;女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非手术治疗;各种女性盆底重建手术及以尿瘘和粪瘘为主的生殖道损伤的修复手术;妊娠、分娩与女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与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相关的性功能障碍的研究;盆底重建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生殖道畸形及相关阴道手术;各种创新手术或改进重建手术录像 (<8分钟) 。 (2) 征文要求:论文及摘要一式两份 (摘要500~800字) 。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 文责自负。凡未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及全国性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均可投稿, 来稿以Word格式保存, 通过Email方式发给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孙智晶大夫:sunzhj2001@sina.com或打印一份书面邮寄。地址: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邮编100730) 孙智晶大夫。信封上注明:“全国第四次女性盆底学术会议征文”字样。编辑后不长于8分钟的创新或改进重建手术可以刻录光盘挂号邮寄上述地址。 (3) 截稿日期:2011年6月30日, 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

8.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思想汇报 篇八

河南省财政厅

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 录

一、财政专业问题简答 1.什么是政府预算体系? 2.什么是一般预算? 3.什么是基金预算?

4.什么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5.什么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6.为什么会有多种口径的财政收入? 7.什么是调整后支出预算数?

8.为什么实际完成的财政支出要小于调整后的支出预算数?

9.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有什么含义? 10.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有什么含义?

11.为什么我省财政对一些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水平在

全国处于落后位臵?

12.为什么在比较我省与全国人均财政收支指标时,一

定要特别强调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相比? 13.为什么108个县(市)平均支出达到15亿元,但

一些县(市)财政仍相对困难? 14.为什么要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15.什么是部门预算? 16.什么是国库集中支付? 17.什么是公务卡改革? 18.什么是政府采购? 19.什么是财政投资评审? 20.什么是财政监督?

21.什么是财政“大监督”格局? 22.什么是小金库专项治理?

23.什么是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专项治理?

24.为什么要将乡镇范围内实施的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

乡镇财政监管范围?

25.什么是绩效评价?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 26.什么是政府公物仓? 27.什么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28.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29.什么是“四个着力”? 30.什么是“四个突出”? 31.什么是“八策并举”? 32.什么是结构性减税?

33.为什么要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

费附加?

34.资源税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35.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36.调整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37.小型微利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的内容是什么? 38.什么是出口加工区? 39.什么是保税物流中心? 40.什么是综合保税区?

41.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财政支出提出了什

么要求?

42.什么是价格调节基金?

43.什么是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试点? 44.为什么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

45.为什么制定了全省财政收入指导性计划,但市县仍

应根据本地实际安排本级收入预算?

46.为什么要对下级财政提前告知转移支付补助数? 47.为什么要开征地方教育附加?

48.什么是地方政府债券?为什么要由财政部代理发行?

49.为什么要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50.什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多渠道补偿? 51.什么是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什么是人均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经费? 52.什么是彩票公益金? 53.什么是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与使用费收入? 54.什么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55.什么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 56.什么是车辆通行费? 57.什么是水利建设基金? 58.什么是地质勘查基金?

59.为什么要强化部门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 60.什么是法定支出? 61.什么是财政经常性收入? 62.什么是保障性住房? 63.什么是一般性转移支付? 64.什么是专项转移支付? 65.什么是县级财力保障机制?

66.什么是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二、2010年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情况

(一)支持经济发展有关情况 1.落实中央扩大投资政策 2.支持“转型升级双千工程” 3.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 4.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奖励 5.产业转移项目奖励

6.安排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 7.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

8.支持科研院所大型科学仪器购臵 9.支持实施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 10.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11.支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12.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 13.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4.支持出口企业发展 15.支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16.支持淘汰落后产能 17.支持节能技术改造 18.支持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19.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 20.支持污染防治 21.支持林业生态省建设 22.支持服务业发展 23.支持旅游业发展 24.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二)支持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关情况 1.就业专项资金

2.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

3.困难企业“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 4.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6.城镇最低生活保障 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8.农村五保供养

9.应对物价上涨临时补贴 10.成品油价格补贴 11.廉租住房保障 12.铁路棚户区改造

13.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1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15.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16.优化中小学布局 17.配臵学校安保设施

18.义务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和特岗计划 19.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 20.职业教育攻坚计划 21.中职免学费 22.高校国家助学金 23.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标准 24.高校债务化解 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7.城乡医疗救助 28.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9.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30.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31.村卫生室建设

32.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 33.文化惠民工程

34.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 35.政法经费保障机制 36.农业综合开发 37.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38.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39.新增中央农资综合直补集中使用 40.超级产粮大省奖励 41.产粮大县奖励 42.生猪大县奖励

43.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奖励 4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 45.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6.支持农村饮水安全

47.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补贴 48.造林补贴、森林抚育和林木良种补贴 49.惠农补贴

(三)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情况 1.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2.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 4.革命老区转移支付 5.均衡性转移支付

三、“十一五”期间财政发展情况

(一)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

(二)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三)财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四)人均财政支出水平逐步提高

(五)民生保障机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城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4.保障性住房制度 5.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六)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1.部门预算 2.国库管理 3.政府采购 4.财政投资评审

5.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6.财政监督

四、2011年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 1.完善投融资机制促进民间投资 2.支持教育发展

3.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4.支持就业 5.支持社会保障 6.支持住房保障 7.支持文化事业发展 8.支持扶贫 9.支持农业生产 10.支持工业发展 11.支持服务业发展 12.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13.支持旅游业发展 14.支持金融业发展 15.支持自主创新 16.支持节能环保

17.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8.支持城镇化建设 19.支持土地保障

五、附表 10

一、财政专业问题简答

1.什么是政府预算体系?

政府预算体系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预算组成。四种预算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定位。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是:将应当统筹安排使用的财政资金统一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将具有专款专用性质的财政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相对独立,公共财政预算要支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部分收入可用于弥补社会保障支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加大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调配力度,通过预算编制形成资金合力。

2.什么是一般预算?

一般预算实际上也就是政府预算体系中的公共财政预算。它是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最重要部分。当前,加强一般预算管理,一是要提高公共财政收入质量。按照强化税收、规范收费的原则,充分发挥税收在筹集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主渠道作用,完善收费制度,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优化财政收 入结构,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二是要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要在完善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实行中期预算管理。

3.什么是基金预算?

基金预算也就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发生的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使用”。基金支出根据基金收入情况安排,自求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当年基金预算收入不足的,可使用以前年度结余资金安排支出;当年基金预算收入超出预算支出的,结余资金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各项基金按规定用途安排,不调剂使用。

4.什么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安排确定。按照国务院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豫 政„2010‟60号),要求省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11年开始实施。

5.什么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险种分别编制,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内容。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的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条件成熟时,也应尽快纳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

6.为什么会有多种口径的财政收入?

这是由国家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体系决定的。财政体制决定了财政收入在不同级次政府之间的划分。预算管理体系决定了一般预算、基金预算等不同种类的财政收入。从来源于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看,最有代表性的指标是财政总收入。按照财政部统一口径,财政总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二是上划中央的“四税”(75%国内增值税、100%国内消费税、60%企业所得税和60%个人所得税)。从地方财政能够支配的收入看,财政收入又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乃至社会保险缴费收入、预算外收入等,其中一般预算收入是主体。在对地区间财政收入进行比较时,一定要注意财政收入的具体口 径。财政支出同样如此。

7.什么是调整后支出预算数?

在编制年初预算时,一些中央补助很难准确预计并编入年初预算,同时,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能比年初预算超收,这些因素在实际发生时,都需要相应调整支出预算。比如,2010年初,全省各级人大批准的一般预算支出合计为2274.9亿元。执行中,中央专项补助811.3亿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3亿元,加上中央新增财力补助、动用上年结余、上年结转、调入资金等安排336.5亿元,调整后支出预算为3515.7亿元。

8.为什么实际完成的财政支出要小于调整后的支出预算数?

按照《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在实际执行中,有一些跨年度实施的预算项目无法在当年完全支出,另外,个别上级补助项目下达较晚,在当年也无法形成支出。这就决定了实际完成的财政支出肯定小于支出预算总数。2010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实际完成3413.2亿元,为调整预算数3515.7亿元的97.1%,为历年最高水平,在全国也属于较高水平。在年度中间,财政支出与调整预算数的比例,是用来衡量财政支出进度快慢的重要指标,比例越高,说明进度越快。

9.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有什么含义? 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是衡量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比重越高,说明财政收入结构越好,质量越高。究其原因在于,一般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分组成。相对而言,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更强。经济蛋糕越大、效益越好,税收收入就越多,税收在整个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就越大。如200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0.2%。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上述比重分别达到94.4%、93.2%、85.8%、82.2%和92.6%。河南仅为73%,居第21位。中部六省均在76%以下。

10.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有什么含义? 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一方面反映了政府所得在生产总值分配中的份额,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结构的反映。在全国统一的税制下,经济结构越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越高的地区,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相对较高。具体比重与财政收入口径有关。按财政总收入来衡量,2009年,我省这一比重为9.9%;按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来衡量,我省这一比重为5.8%,均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偏低位臵。

11.为什么我省财政对一些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位臵?

近年来,我省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财 政支持,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很快,“十一五”期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25.1%,在财政收入总量居全国第9位的情况下,财政支出规模居全国第五位(前四位依次是广东省、江苏省、四川省和山东省)。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仍处于全国落后位臵,2009年在31个省(市、区)中居第31位,相应决定了财政对诸多社会事业领域的人均投入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位臵。为切实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一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二是要加大争取中央支持力度,三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社会事业。

12.为什么在比较我省与全国人均财政收支指标时,一定要特别强调与全国地方平均水平相比?

按照现行中央与地方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收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也相应分为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的52.4%,地方占47.6%;中央本级支出占全国的20%,地方占80%。这与其他主要经济指标有显著不同。因此,在将我省人均财政收支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时,应与各省地方收支的平均水平对比,而不是与全国人均财政收支对比。否则难以反映真实差距。比如,2009年,与地方平均水平相比,我省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分别相当于全国 地方平均水平的47.9%和66%。但与全国总的人均财政收支相比,我省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分别相当于全国的23.1%和53.6%。按照后一口径,即使是广东,人均财政收支也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3.8%和78.7%。

13.为什么108个县(市)平均支出达到15亿元,但一些县(市)财政仍相对困难?

近年来,上级对县(市)转移支付补助规模大幅度增加,2010年108个县(市)平均支出达到15亿元,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但一些县(市)财政仍然相对困难。原因:一是上级补助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专项转移支付,这部分资金专款专用。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二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县(市)财力中用于民生的支出迅速增加,这部分支出与工资、运转支出一样,都是必保的。同时,推进城乡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支出压力也很大,县(市)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但总的看,基层财政困难的基本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保工资、保运转”转化为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以及如何合理提高工资和运转的保障水平。另外需要说明的是,15亿元的支出规模只是平均数,一般来说,人口较多的县,支出规模也往往较大。一些县(市)支出规模低于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14.为什么要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预算完整性也称预算统一性或全面性,是指对一切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都要在预算中予以全面反映和管理。将政府的所有收支行为都完整地体现在政府预算当中,能全面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更好地界定和履行政府的公共职能。提高政府预算的完整性,是规范政府行为的内在要求,通过提高预算完整性,可以充分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全貌,不仅能为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完备的数据资料,有利于政府调控各类财政性资金流向和流量,完善政府的理财活动,而且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政府部门出现各种经济浪费和腐败现象。

15.什么是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简单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也就是预算编制的对象是一个部门,预算的内容涵盖一个部门所有的资金收支活动,包括一般预算收支、基金预算收支及部门其他收支。

16.什么是国库集中支付?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支付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规定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其核心是建立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减少财政资金下拨环节,支出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实现财政收支管理的规范、透明和高效,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17.什么是公务卡改革?

公务卡是指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银行信用卡。长期以来,一些预算单位存在大量提取和使用现金现象,不仅给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和公务人员带来极大不便,而且现金支付透明度较低,难以监管,容易诱发不规范使用现金甚至违法违纪问题。公务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不仅携带方便、使用便捷,而且透明度高,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有利于从源头上堵住现金支付漏洞,把公务支出放在阳光之下。

18.什么是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为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通过公开、透明、市场竞争的方式,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支出管理方式。

19.什么是财政投资评审?

财政投资评审是指财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运 用专业技术手段,从工程经济和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财政管理活动。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的基本保证。

20.什么是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21.什么是财政“大监督”格局?

所谓财政“大监督”格局,简单的说就是财政部门各业务机构齐抓共管、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协调运作、共同监督的工作机制。建立适应公共财政管理需要的“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财政“大监督”格局,既是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紧密衔接与相互制衡的财政管理机制以及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和会计核算全过程有效监督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大监督理念既要求财政部门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工作,也要求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工作;既要求财政部门内部专职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共同履行财政监督职能,也要求其他部门和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内部监督、规范内部管理,以避免“灯下黑” 问题。

22.什么是小金库专项治理?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专项治理是指国家成立专门的机构,在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范围对“小金库”进行专门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于1989、1995和2009年开展了三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专项治理“小金库”行动。2010年,“小金库”专项治理范围从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一步扩大到社会团体、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

23.什么是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和资金管理专项治理?

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号)和省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省财政厅会同省发改委等部门,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特别是扩大内需项目为重点,对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主要任务:一是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的监管;二是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概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的相关法规,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的监管;三是对国家重大投资项目、严重超概算项目进行跟踪审计。促 进工程建设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廉洁使用,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

24.为什么要将乡镇范围内实施的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加强,财政用于乡镇的资金大幅度增加。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为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发挥好乡镇财政对资金监管优势,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专门下发了《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将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以下的各项财政资金,以及部分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具体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乡镇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

25.什么是绩效评价?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政府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近年来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进展顺利。其一,绩效评价相关制度基础初步确立。财政 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出台后,我省制定了《河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办法》、《关于开展2010年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对绩效评价的实施程序、阶段性任务和完成时间予以明确,绩效评价制度初步确立。其二,绩效评价项目试点逐步推开。根据相关文件精神,2010年,省直各部门(单位)、各省辖市及有关县市区全面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省级确定绩效评价试点项目15个,绩效评价工作稳步推进。

26.什么是政府公物仓?

政府公物仓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闲臵、处臵、超标准配臵以及临时机构的资产和执法执纪单位罚没物品、涉案物品等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臵,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运作平台。2010年12月13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河南省省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豫政办„2010‟136号),明确建立省级政府公物仓,将对规范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建立配臵合理、处臵规范、监督到位的国有资产有效运行机制,起到积极作用。

27.什么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即理论上的中性财政政策,指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既不扩张也不收缩的情形,是介于扩张性和紧缩性 财政政策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在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物价比较稳定、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情况下实行的一种财政政策。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需要,2005年起,我国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取代实施了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2008年11月又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28.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即理论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指财政通过减少税费或增加支出,扩张总需求,避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财政政策。2008年11月以来,中央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1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把握五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合理把握财政赤字和政府公共投资规模。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9.什么是“四个着力”?

2010年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四个着力”,即着力扩大需求,着力调整结构,着力开放改革,着力改善民生,这是省委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明年经济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特点确定的破解河南省各种矛盾的重心和主攻方向。

30.什么是“四个突出”? 2010年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四个突出”,即突出清醒和忧患、突出主题和主线、突出统筹与运作、突出民生与民心。

31.什么是“八策并举”?

2010年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要特别注意抓好八项关键举措:一是持续推进大招商活动,抢抓机遇,承接转移,“一举应多变”;二是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争取主动权;三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四集一转”,落实发展方式转变;四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跨越式发展支撑能力;五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解决资金制约问题;六是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保障发展用地需要;七是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富民增收,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八是大规模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投资、促消费、惠民生。这八项举措是因应形势变化、针对破解发展难题提出的阶段性应对之策,也是国家政策鼓励和我省发展需要的结合点。

32.什么是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是指在总体税负适当降低的情况下,为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对税制内部实施“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对于总体税负的降幅,结构性减税的空间应该与宏观 调控目标联系起来考虑,为达到特定目标而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进行减税。

33.为什么要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是符合“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的要求。1994年以来,全国人大、国务院着手逐步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制度。在现行税收体系中,目前仅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仍实行内外有别的制度。因此,统一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定的重要举措。二是符合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原则。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属于具有特定目的的专项税收和政府性基金,所有享用城乡公共设施和教育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属于其征收对象。因此,外资企业应与内资企业一样承担缴纳税费的义务。三是有利于公平内外资企业税费负担,促进公平竞争。改革开放初期,为鼓励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我国对外资企业实行一定的税费优惠政策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继续实行内外有别的税费制度,将会加剧内外资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对外资企业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有利于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税费环境。四是有利于促进城乡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外资企业纳入城市维护建设 税和教育费附加征收范围,拓宽了地方政府城乡建设和教育事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有利于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促进城乡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

34.资源税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现有的资源税税率完全不能反映资源价格的变动,不利于完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需要进行改革。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正式的改革办法。按照有关专家分析,资源税改革的重点:一是扩大征收范围。水资源将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将耕地占用税并入资源税;并逐步将森林、草场、滩涂等资源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二是改革计征方式。将“从量定额”征收改为“从价定率”征收。即依据资源产品的价格,征收固定比例的税额。三是提高税负水平。逐步提高资源税的税负水平,以更好地调节矿山企业的超额收益,促使其规范资源开发行为。四是统筹税费关系。未来税费制度改革将实现资源税费合一。

35.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9级累进税率,税率从5%到45%,而国际上多为4到5级税率。为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需要进行改革。目前,国家的改革方案尚未公布。有关专家分析,2011年的个税改革中,“减少级次,调整级距”将成为重点。“减少级次”,就是减少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级数,改革后的级次或少于现有的9级;“调整级距”,目的在 于调整每档税率的征收范围,使大部分工薪族适用最低的一级或两级税率。因此,改革后累进税率各级之间的级距,将比现在扩大,工薪族所缴纳的个税金额将减少。这对财政来说是一项政策性减收因素。

36.调整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国际上增值税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所有货物销售、进口货物、生产性加工、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安装业、劳务服务业等。而我国对境内销售货物、进口货物以及加工修理修配业务收入征收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等行业征收营业税。与国际通行的增值税制度相比,我国的增值税范围偏窄,将与货物销售关系密切的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邮电通讯业、服务业等排除在增值税征税范围之外,货物在此环节上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削弱了增值税环环相扣的制约作用,需要进行改革。目前,国家的改革方案尚未公布。有关专家分析,在进行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时,将首先把现行增值税运行中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经过平稳过渡后,再扩展到销售不动产、邮电通信业及代理仓储、租赁等直接与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关系较密切的行业,直至扩大到全部商品和劳务的销售领域。按照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 体制规定,增值税的75%属于中央级收入、25%属于地方收入,而营业税的100%属于地方收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缩小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对地方财政来说,是一项政策性减收因素。

37.小型微利企业给予所得税优惠的内容是什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率为25%。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33号)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这是一项政策性减收因素。

38.什么是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是国家划定或开辟的专门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的特殊工业区,是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享受减免有关税费的优惠政策。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于2002年6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郑州市东南部国家级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在原有加工生产的基础上拓展了保税物流、研 发、检测、维修等功能。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有:进口免税、进料保税、入区退税、出口免税、水电气退税。

39.什么是保税物流中心?

保税物流中心是封闭的海关监管区域,具备口岸功能。河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有:(1)物流中心外企业报关进入物流中心的货物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物流中心外企业从物流中心运出货物视同进口,海关按现行有关规定征收或免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2)物流中心外企业销售给物流中心内企业并运入物流中心供物流中心内企业使用的国产机器、装卸设备、管理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包装物料,物流中心外企业可按照现行有关规定申报办理退(免)税。(3)对物流中心内企业在物流中心内加工的货物,凡货物直接出口或销售给物流中心内其他企业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4)对物流中心企业之间或物流中心与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之间的货物交易、流转,免征流通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

40.什么是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10月24日获得国务院批准,紧邻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中部地区设 立的第一个综合保税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可享受的优惠政策有:(1)对境外运入区内的企业建设所需机器、设备和基建物资等,企业自用的生产、管理设备和合理数量的办公用品及所需维修零配件,生产用燃料、设备等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对境外运入保税区的企业加工出口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件以及转口货物和在区内存储货物实行保税。(3)境外货物(除实行出口被动配额管理的外)入出区免验许可证,免出口配额管理。(4)保税货物在区内存储无限期限制。(5)保税区企业生产供区销售或运往境外的产品,免征区内加工环节的增值税。(6)区内加工企业生产销往国内的产品,按照产品所含境外料件的比例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7)国内货物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国内货物入区后评出口退税报关单证明联,即可办理退税。(8)保税区企业可以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和资本项目外汇专用账户;不实行外汇核销;企业外汇收入可以全额留存;企业外商投资者的利润、股息、红利和可以汇出境外。

41.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财政支出提出了什么要求?

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从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依法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完善教育经费拨款机制、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等多方面,对财政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投入方面,最主要的要求是到2012年,切实完成国家下达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分解任务。

42.什么是价格调节基金?

根据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国发„2010‟40号)要求,省级从2011年起省级设立价格调节基金,建立物价上涨与困难群体生活补助联动机制,在生活必需品价格上升到一定幅度时,动用基金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以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体日常生活造成的压力,确保他们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43.什么是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试点? 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和“两工”,规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和劳务,实行村民一事一议。为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省一直没有启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工作。国家从2008年起逐步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按照国家政策导向,我省2010年在15个(县、市、区)开展了奖补试点,并将于2011年在全省全面实行。这对于调动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政策执行中,最重要的是要确保群众自 愿。

44.为什么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统筹整合?

当前,在现实财政工作中,财政资金既有一般预算的资金,又有基金预算资金,还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预算外资金;既有本级财力安排的资金,又有上级财政补助的资金,以及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的资金;同级政府的各类专项资金也都分散在政府各相关部门。在不违背这些资金使用方向和原则的前提下,按照“统筹资金,整合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做好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集中用于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45.为什么制定了全省财政收入指导性计划,但市县仍应根据本地实际安排本级收入预算?

全省财政收入指导性计划是省财政根据全省的经济形势及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对下一年度全省的财政收入提出的预测性指标。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预算应由地方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形势及财政政策执行情况认真分析,科学预测,合理安排本级下年财政收入,并上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46.为什么要对下级财政提前告知转移支付补助数? 根据财政部《关于提前通知转移支付指标有关问题的通 知》(财预„2010‟409号)精神,对下级财政提前告知转移支付数,目的是为了把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纳入下级年度预算,提高下级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47.为什么要开征地方教育附加?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拓宽财政性教育筹资渠道,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完成到2012年教育投资达到4%的既定目标,经报财政部批准同意,我省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专项用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包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职业技术学校扩大规模和改善办学条件。

48.什么是地方政府债券?为什么要由财政部代理发行?

地方政府债券是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可流通记账式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充分利用财政部多年来发行国债积累的丰富经验、成熟的技术以及与投资者之间形成的良好关系,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升地方政府债券信用等级。也就是说,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能够增强投资者信心。49.为什么要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以下简称“政府外债”)是条件优惠的资金,是我国的主权外债。政府外债项目的实施能够引进资金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能够引入管理经验,推动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能够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能够借鉴利用“外脑”,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50.什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多渠道补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指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区域规划、编制核定、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多渠道补偿是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予以补偿。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

51.什么是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什么是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其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国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医改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的意义在于,我们不仅通过医改要使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而且要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样的制度安排,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可能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从2009年起,国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0年我省按照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15元(中央、省、市、县分别负担9、3、1、2元)的标准,积极筹措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15.2亿元,确保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人均15元是财政部门安排经费的平均标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只能得到15元的服务。

52.什么是彩票公益金?

彩票公益金是指政府从彩票发行收入中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资金。彩票公益金主要用于社会福利事业、体育事业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等。

53.什么是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与使用费收入?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简称“两权”收入,其中: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包括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包括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 款。探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价款;采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其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价款。2007年,国家在包括我省在内的八个煤炭主产区开展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使用制度,促进了“两权”收入大幅增长。2010年,全省“两权”收入42.2亿元。

54.什么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指政府以出让等方式配臵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包括受让人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前期开发费用和土地出让收益等。具体范围包括:以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确定的总成交价款;转让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或依法利用原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建设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变现处臵抵押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转让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等按照规定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改变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以及其他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变更有关的收入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主要用于土地开发、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55.什么是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在农用地和未利用 地转为建设用地时,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缴入中央国库和省级国库的资金。具体征收范围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含建制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新增建设用地(含村庄和集镇新增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含建制镇)、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依法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的新增建设用地;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移民迁建用地占用城市(含建制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经批准超出原建设用地面积的新增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主要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整理和耕地开发。

56.什么是车辆通行费?

根据《公路法》的规定,收费公路是指依法在公路上设站收费的公路。当前,收费公路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政府还贷公路,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集资建成的公路;另一类是经营性公路,即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成的公路和依法受让的政府还贷公路。预算报告中所指的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是指在政府还贷高速公路上设站收取的车辆通行费。

57.什么是水利建设基金?

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由省级水利建设基金和市地、县水利建设基金组成。省级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关系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骨干河道、大 中型水库的治理、维护和建设,跨市地的灌溉、排涝、滞洪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中央安排河南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省级配套,以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水利工程项目。水利建设基金来自一般预算安排、基金预算收入项目提取等多个渠道,属于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列收列支。

58.什么是地质勘查基金?

地质勘查基金简称地勘基金,是指省财政安排的着重用于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前期勘查的专项资金以及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以折股形式上缴所形成的股权。省地勘基金来源包括省财政预算安排(含从省所得矿产资源补偿费的30%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的30%-40%划入省级地勘基金部分)和其它资金。

59.为什么要强化部门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 部门是预算支出执行的责任主体,是预算执行和项目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只有强化部门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才能提高财政支出均衡化水平,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各级各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完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明确考核指标,将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并与工作业绩考核挂钩。

60.什么是法定支出? 法定支出是指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支出比例或增长幅度要求的特定支出项目,主要包括支农支出、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农业法》第五章第三十八条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章第第五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截留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

61.什么是财政经常性收入?

财政经常性收入是指每个财政年度都能连续不断、稳定取得的财政收入。根据《财政部关于统一界定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的意见》(财预„2004‟20号)的规定,各级预算安排的教育、科技、农业支出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为便于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经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财政经常性收入原则上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剔除城市维护建设税、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一次性收入);二是 中央核定的增值税及消费税税收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及出口退税基数返还;三是中央通过所得税分享改革增加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62.什么是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主要有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方式。

63.什么是一般性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财力性转移支付,目前主要有均衡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补助、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公共安全转移支付、教育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和就业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等。

64.什么是专项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方面。

65.什么是县级财力保障机制?

为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财政部决定从2009年起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目标主要是以实

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障基层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明确责任。以地方财政为责任主体。二是奖补结合。中央财政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较好的地区,给予适当奖励;对县级财政基本财力存在缺口的地区,给予补助。三是分步实施。在保障范围和标准的制定、奖补资金安排等方面,既保障基层政府的基本支出需要,又切合实际,分步实施,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66.什么是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是指在现行行政体制与法律框架内,为解决政府预算级次过多等问题,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市)财政的一种方式。2009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财预„2009‟78号)明确,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省财政与市、县财政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工作。目前,我省有21个县实行了省财政直管试点。

二、2010年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要政策措施情况

(一)支持经济发展有关情况 1.落实中央扩大投资政策

中央扩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实施以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做好扩内需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了中央扩内需项目的顺利实施。专门成立了全省中央扩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划转投资预算。明确要求中央新增投资预算随到随办,加快预算批转和资金拨付。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对国家明确取消县级配套的,由省级足额配套;对国家没有明确要求省级配套的公益性项目,省级财政按30%给予配套,以减轻市县财政配套压力。并严格项目资金监管。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共争取中央投资288.7亿元。其中,2010年争取中央补助145.7亿元,地方财政应配套90.6亿元,已落实54.2亿元。

2.支持“转型升级双千工程”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转型升级双千工程201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0‟37号)精神,省财政将支持双千工程列为《河南省财政厅2010年企业服务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按照“统筹资金,33 整合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统筹整合12项涉企专项资金7亿元,专项用于支持转型升级“双千工程”。截止2010年底,累计下达涉企专项资金9.6亿元,支持省转型升级双千工程670个项目,带动投资643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已下达资金占年初计划整合资金7亿元的137.5%。

3.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

2010年主要采取了四方面措施:一是拟定促进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的财政激励政策。为鼓励产业集聚区建立自我积累、科学发展的体制机构,对集聚区和城市新区分别实行“核定基数、超(增)收全返、一定三年”的财政激励政策。二是落实政策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建设扶持力度。为引导资源要素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按照省政府关于完善省与市县财政体制的通知,省级分成市县2009年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量,按一定的比例返还奖励市县,奖励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集聚区投入。累计拨付奖励资金近6.8亿元。三是筹措资金对产业集聚区发展实行奖补。为进一步调动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竞相发展的良性格局,筹措6亿元对全省产业集聚区实行了奖补,奖补资金全部注入产业集聚区融资平台,推进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四是筹措资金用于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补助。为提高市县投融资平台融资能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根据全省推

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规范投融资平台管理的要求,筹措下达10亿元,要求市县将补助资金注入现有担负城建任务的产业集聚区或城建投融资平台,增加其资本金,提高投融资平台融资能力,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推进产城融合。

4.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奖励

为进一步实施大招商战略,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2010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0‟55号),据此省财政修订了《河南省招商引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办法》,对当年利用境外、省外资金(含中央企业在豫投资)实际到位在3000万美元以上(含3000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的项目给予奖励,2010年共对43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给予资金奖励,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4.8亿美元。

5.产业转移项目奖励

为进一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0‟55号),对境内省外和国外引进项目予以奖励。2010年对82个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给予资金奖励,项目投资208.8亿元。具体奖励标准是:对转移到我省的产业转移项目5000-10000万元奖励50万元,10000-15000万元奖励100万元,15000-20000万元的项目奖励150万元。

6.安排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

2010年,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资金,本着“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研发”的原则,支持省政府确定的142户重点转型升级企业和200户重点服务企业中的13户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从确定的扶持项目看,13个项目共投资13.6亿元,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近30倍。

7.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

2010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引进和新当选的院士,每人给予100万元科研经费和20万元购车补助,并保障年薪不低于20万元;对评选出的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中原学者分别给予每人30万元、50万元和80万元项目经费支持;对省属科研院所引进博士以上人才给予每人1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8.支持科研院所大型科学仪器购臵

2010年,省财政安排大型科学仪器购臵专项资金1500万元,采取“专家论证、政府采购”的方式,支持省属科研院所新购大型仪器设备,并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享机制,提高仪器使用效率,进一步改善科研基础条件。

9.支持实施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

2010年,省财政安排重大公益科研项目专项资金2000万元,采取“公开征集课题、组织专家论证研究方向、公开招投标确定承担单位”的模式,支持省属科研院所、高等院

校与应用单位对“氧化铝赤泥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3个涉及农业、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改善民生等领域的重大公益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0.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2010年,省财政投入资金3400万元,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其中,对中信重工矿山重型装备等7个新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别给予200万元配套支持,推动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同时,为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确要求:申请省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企业必须建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其中申请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必须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

11.支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2010年,省财政投入5000万元支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对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猪疫病防控技术与新型疫苗开发等8个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攻关,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通过验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2.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

2010年,省财政安排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6660万元,支持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硬岩盾构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31个产业化项目,带动企业研发投入5.2

亿元,强化了财政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同时,创新管理机制,在公开征集项目、严格申报条件的基础上,实行技术和财务专家“双向评审”机制,增强了财政科技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13.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010年,争取中央财政拨付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93亿元,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共支持432户中小企业发展。其中,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8600万元,支持78户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生产和改善中小企业创业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9074万元,支持220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1672万元,支持134户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

14.支持出口企业发展

2010年,省财政统筹外经贸区域协调发展等资金3.2亿元,支持进出口企业2100多户企业。全省进出口企业增加到3840家,较上年新增进出口企业373家(全部是中小企业);全省出口94.28亿美元,增长44.9%,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并对太阳能光伏、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及成套设备、人发制品、鞋业制造、服务外包等产业逐步推进省、市两级互动的出口产业基地建设和培育机制,加快出口基地建设。

15.支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

根据省政府《关于河南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资产评估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省财政下发《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认真做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项目补助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豫财企函„2010‟8号),布臵兼并剩余可开采储量和重组矿井数量补助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并跟踪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展情况,筹措拨付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补助资金9.1亿元,及时帮助解决兼并重组工作中的问题,有力地推进我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16.支持淘汰落后产能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中央财政设立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对规定淘汰范围内的电力、炼铁、炼钢、电解铝等行业的企业进行财政奖励。奖励标准根据各行业淘汰落后设备投资平均水平等相关因素确定,并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2010年我省共争取中央淘汰落后产能专项奖励资金8.1亿元,支持纳入中央财政淘汰落后奖励名单内的124家企业,为我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实现做出了贡献。

17.支持节能技术改造

上一篇:给孩子写一扁国防教育心得下一篇:移步换景游步道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