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 教育随笔(精选7篇)
1.大班 教育随笔 篇一
大班教育随笔:老师的承诺
大三班温计琴
周一上午上课时,由于刚放完礼拜天回来,孩子们明显的都没有什么精神,但是课还是得上啊,于是我就跟孩子们说,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课,等上完课老师带你们出去玩好不好,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好,接下来听课明显的认真的多了,但是由于动手操作的环节,孩子们耽误了不少时间,眼看就没时间出去玩了,我就心想,不用出去了,他们肯定早就忘了这回事了,一节课结束了,这时有的孩子忍不住了,就问我:“老师,你不是说我们好好听课就带我们出去玩么!我说:“没时间了,我们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呢,不出去玩了吧”。听我这么说,孩子们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这时我听到人群中有的小朋友开始起哄了,“老师说话不算话”,我心想,不行,我要是说话不算话,不光孩子们以后不相信我,这种不好的品质他们也会学去,我赶紧打圆场说:“今天你们都表现的很好,老师说话算话,站队,带你们出去玩”,孩子们快乐又整齐的站好了队。
孩子们小,他们不懂事,我们大人就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他们看到了什么就会去模仿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大人首先得以身作则给孩子们带个好头,答应他们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在我们正确的引导下,孩子们才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2014年6月16日
2.大班 教育随笔 篇二
在香港, 不论你是站在街上, 还是坐在办公室里, 你都能看到香港人背着包在匆忙行走的身影。初来时, 我觉得好奇怪。因为不管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白领经理、蓝领市民, 还是西装革履、布衫拖鞋, 几乎所有人都离不开背包。
香港实在是一个被包裹着的和被背着的社会。
我一直想看看, 在香港人的背包里, 到底装些什么。行走在街上, 他们步履匆匆, 根本没时间打开给你看到;在地铁和巴士上, 他们都很自觉———不在车上吃食物, 当然也没有打开包的必要。就连在办公室, 从进门的那一刻起, 手上就有忙不完的活, 没手打开包。
于是, 我的好奇, 就一直被他们裹在包里, 几月都没打开过。我想, 这包里一定有他们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总之, 包里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色彩缤纷的世界!
因为这个社会是被包裹着的, 所以, 也注定要被人们背上肩:爸爸背着往东去了, 妈妈背着往西走了, 哥哥背向北边冲去, 妹妹跟在后头焦急地一路喊———哥, 等等我!
就这样, 香港, 被一家家背着游走四方。
我本想也买个包背着, 体验一下让人羡慕的背包人生。可我背不动, 感觉我跟不上这个社会的节奏, 跟不上这里人们的步伐。
于是, 我只好买了个挎包, 用一边肩膀挎着, 每天游走在一个个“蛋糕楼”和一个个背包间, 让自己的一个肩膀接受这里的生活负重, 留下另一个肩膀, 承接我将来的生活……
老师, 我想和你说句话
第四节课下课, 便是第二个小息时间。
办公室的门开了, 走进一位学生。个头较高, 粗壮的身体俨然一个成年人。我不知道他找谁, 转头看了看他, 而他也很有礼貌地对我微笑, 说“老师好”。不经意地和他对视一眼, 让我惊讶———这个学生面部不正常, 嘴角整个向左边翘, 咧着嘴, 大舌头有一半伸出嘴外———没让我多想, 他径直去敲张副校的门, 然后一闪就进去了。好一会儿, 门开了, 张副校搂着他走了出来。在大门口, 张副校停了下来, 对他说:
“你还有什么事吗?我一会要上课。”
他想了一会, 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动作———一下子勾住了张副校的脖子, 凑近耳边说:“老师, 我想和你说句话。”
“如果不是什么急事, 等我回来再说, 好吗?”
“那好吧, 你去上课吧。再见张sir。”
这是我亲历的一个情景。说实话, 我被这个情景深深感动了。
没想到, 一位校级领导和他的学生竟是如此亲热, 走出办公室, 还搂着这位非常不起眼的学生。我承认, 即使我没有对身有残障的学生有任何歧视, 但我也做不到像张校长这样和他亲热。
一对师生, 轻轻地搂, 微笑面对, 亲切交谈……我想了很多:
一切是那样的自然, 自然中让你感受着教育的幸福与永恒;
一切是那样的平静, 平静里让你感受着师爱的微澜与激荡!
街头小义工
每逢周末, 行走在香港街头, 我常看到, 在人行道上, 在风雨天桥, 在地铁站口, 总有人或三三两两, 或独自一人向行人募捐。他们胸前挂着一个包, 手上拿着小纪念品, 每当行人走过, 他们都会笑容可掬地轻声问你是否愿意奉献一份爱心。我注意到这些小纪念品, 多是一些小贴纸或小玩意。尽管这些小纪念品并不值几个钱, 可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更难得的是这些义工牺牲了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 精神可嘉!
在这群人当中, 有不少是在校的中小学生。我把他们称之为“街头小义工”。
我曾经历的一幕,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我一位大学老同学要请我和一位在她学校驻校的女同事喝茶, 地点就在金钟地铁站的美心店。约好是11点, 我和同事10点半就出发。
从湾仔到金钟很近, 乘地铁就一站。因为时间充足, 我们从宿舍出来, 就走得很慢。就在我们走到香港入境事务处大楼的楼梯口时, 我们看到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在路边做募捐义工。年龄大一点的人像妈妈, 应该是四十岁人, 那小男孩子一看就知道是小学生。小男孩胸前挂一个包, 包里装着一些小纪念品。那位像妈妈的人, 在小男孩身后不远处站着。
看到我们走来, 像妈妈的人好像在跟小男孩子说什么。
小男孩子有所反应, 待我们走近时, 小男孩子小步走到我的女同事跟前, 怯生生地说:
“小姐, 你们可以奉献一份爱心吗?”说着就举着手中纪念品, 说这是公益活动的。
我的同事很开心地说“可以啊”。然后用手摸了摸他的头, 说:
“你和妈妈一起来做义工啊, 小小年纪的, 真不错哦。”
小男孩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满脸羞红。
一旁像妈妈的人赶紧说:“我是他的老师。他是第一次出来做义工, 我陪他来, 也教教他。”
女同事一听, 很惊讶, 我也颇感意外。
女同事很开心地掏出20元放到了小男孩胸前的募捐包里, 小男孩在她的衣服上贴了一张小贴纸。看到那位老师手上有相机, 女同事就开心地搂着小男孩说:“我也是老师。我们一起合个影吧?”小男孩子很不好意思。但老师已经拿起了相机, 他便红着脸和我的女同事合了影。
顺利地完成了一次募捐, 小男孩便很开心地转过身去, 等待下一位行人。他的老师便后退几步, 又站到了小男孩子的身后, 手里拿着相机, 看着他。
这对义工师生的身影, 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我总在问自己:什么是教育?
3.责任教育随笔二则 篇三
班级的“钟事件”
已经两周了,班级墙上的钟就是个摆设,因为它已经停了。我没督促,我在等那些责任意识“强”的学生主动管一管它,可是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无人问津。我非常恼怒,心想:班级干部都是干什么的?自从责任课题开展以来,几乎每节班会都讲这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在会上讲的头头是道,看来白讲了,说做两回事儿,怎么办呢?这天早上我走进教室又习惯性的往钟那儿看了一眼,唉,钟又开始“工作”了,我心里一阵兴奋,总算解决了。顺口问到:“是谁把钟修好了?”半天,我班“学困生”赵峻慢腾腾地站了起来,不以为然地说:“老师,钟没坏,只是没有电了,我买了两节电池换上就好了。”我认为我终于抓住了题材,使劲地表扬他。这时,赵骏的同桌站起来说:“老师,咱班窗帘掉了也是他主动挂上的,后面的板报坏了也是他主动贴上的……”“那你们怎么没选他当责任之星呢?”“可他既不是班干部,也不是科代表,又不是……”我无话可说,内心在不断地思考,感到无比内疚。责任是人人都应该有的,怎么能只设立最佳班干部、最佳科代表、最佳监督岗、最佳值日生呢?多打消像赵骏这些同学的积极性呀!另外也给那些所谓“好同学”局限了职能,只管好自己分内工作就可以了,其他事一概不管,学生的责任意识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要不然钟两周不走了怎么也没人理他呢?
用劳动惩罚学生
以前,在我班有个成文的班规,迟到一次罚值日一天;上课讲话罚倒垃圾一周;旷课一次罚擦黑板一周……班级的“不法”现象有所好转,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好学生”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在家写完作业就看电视,父母都是农民,有时回家很晚,孩子什么事也不帮忙。放学后我找到这位同学,劈头盖脸地将他批评一顿,说父母是多么地辛苦,你怎么一点也不体谅呢?他不仅没服,还说:“那是他们没本事,你看我在学校表现好,几乎都不用值日,我的活全让那些表现不好的,爱讲话的,迟到早退的干了。”我明白了,原来这个坏习惯是我养成的。怎么办呢?第二周我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开了主题班会,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团体中,都应该对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家庭、班级、社会才会和谐,人间才有温暖。这一次班会鞭策了那些经常犯错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同时也教育了那些自私自利,对他人不负责任且冷漠无情的同学。
反思:1.责任教育不能过于形式化,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孩子们都会变成思想上的富翁,行动上的乞丐。
2.责任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强调个人责任,要注重总体氛围。否则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把所有的事情分得很清,对不属于分内的工作默然视之,我们的教育就成了失败的教育。
3.责任教育必须和情感教育相结合。否则孩子们会变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失去爱心、友情和亲情。
(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第七中学)
4.大班教育随笔 篇四
小业这才站起来去洗手准备吃馒头,旁边的几位也陆陆续续的跟上了。等他们吃完,我又问他们:“这天的馒头味道怎样样”他们都笑了“很好吃,我全都吃掉了。”
大班的孩子似乎越来越有主见,对食物也开始挑挑拣拣,经常有这样的状况发生,分析其原因,也许是为了特立独行,让自己看起来不一样,这样就能得到老师更多地关注。也许是在家养成了挑食的习惯,可能是受家长挑食的影响,也可能是家长放任自流造成的。第三种原因可能是爱学样,看到别人能够这样,那我也这样,缺乏正确的认知观念。
基于以上分析的可能原因,我觉得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细致观察幼儿平时的饮食,询问其挑食的原因;其次,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饮食状况,从而分析其挑食的真正原因。如果是受家长挑食的影响,那么就要与家长沟通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转变自身的挑食观念,躬亲示范。如果是家长放任自流的原因造成的,那就要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幼儿挑食的严重后果。如果不是以上两种原因,那么就要耐心、细致的引导幼儿,一方面用生动搞笑的语言赞美食物,勾起幼儿的食欲,另一方面让他们明白老师会平等的对待每位幼儿,只有表现的好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而不是靠树立坏榜样获得关注,从而帮忙他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幼儿园教育随笔7:让孩子亲近人群
学期初刚接手了一个可爱女生,小名笑笑。初入幼儿园的孩子不适应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不免有些哭闹,但孩子适应潜力都极强,短短一周就不再做无畏的取闹。
我们的笑笑就有些与众不同了,为什么呢?笑笑是我班最小的孩子,年龄两周岁半。开始我们以为她会哭闹不休,然而孩子表现却让我们大大吃惊。送园不哭,在别的孩子哭闹时她只是好奇的看看这个望望那个。我和另一老师好奇就逗她,点她名字,在玩玩具的笑笑理都不理咱一下,好像叫的根本就不是她。当时我就想:这孩子平时可能与外界接触太少,不懂得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包括谈话)。初入园好奇心强,只顾着玩,还没弄懂上幼儿园是怎样回事呢?弄不好过几天,好奇心过了就会哭的比一般孩子都要凶。
果不其然,两周后当别的孩子都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时,笑笑小朋友才开始表现反抗。送园时竭斯底里的哭,情绪稳定下来玩一阵,到了午睡又开始哭哭啼啼。这时的孩子才刚刚明白过来上学是怎样一回事。
入园时哭闹,我就接手抱着哄她,但是笑笑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只顾着哭。直到坐在我的膝头哭够了,自己才慢慢下来又自顾去玩耍。户外活动时,有个教师看到她很开爱要抱抱她,她是死活不肯(不喜欢与人亲近)。到了午睡时间,笑笑的新一轮哭闹又开始了,不肯上床。此时的我们很难与孩子沟通。在几天的努力后,孩子慢慢只认我一人哄、抱,表现出“认人”的倾向。又过了一周,她才慢慢有所适应,好像是刚刚学会与人交流。孩子慢慢会成长,会适应生活变化。但是由孩子的表现我们又不免深思:这种现象能不能不免?
透过与家长交流不难看出,家长对待孩子十分用心,但用心又不到位。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的无微不至,却又忽略了孩子交际潜力的培养。平时孩子远离外界和人群根本不会与人交流,不懂得如何适应新的群体。对待学龄前儿童,我们就应让孩子多去亲近人群,懂得倾听别人谈话、懂的基本与人交流的谈话方式。
幼儿园教育随笔8:午睡的困惑
在很多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大多都不喜欢在幼儿园午睡。其实,幼儿在幼儿园入睡困难除了他们睡眠时间、睡眠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外,还有可能是爸爸妈妈的错误教育方式造成的。午睡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
睡眠能够缓解大脑的缺氧状态,当人感到疲劳时,很自然就会产生睡眠的要求,但强迫孩子睡觉,往往适得其反。凭借多年幼儿园的教学经验:新入幼儿园的孩子中午总爱是用双眼睛窥探周围,凝视老师,我会常常在他的床前停一下,给他一个温柔的微笑,孩子会感到十分亲切,能够增加安全感。反复几次,孩子便能安静入睡。对离开亲人、对环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新入园胆小孩子,老师亲切慈祥的笑脸足以给孩子带来安慰。
就拿小班的陈佳珍小朋友来说,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她总是不肯午睡,一到中午就会哭闹着要妈妈,我也从她家长口中明白平时午睡,她妈妈都会抱着她,陪在她身边,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只有妈妈陪着她,她才会午睡的习惯。了解到这一点,我开始主动的与她沟通,每当午睡的时候我会陪在她身边,摸摸她的头,而她就喜欢来抱着我,这时候我也会很配合的去抱着她,这样慢慢的她开始越睡越安稳也愿意睡觉了,对我也越发的亲近了。其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但是大多在我悉心的陪同下,一个个都能够美美的睡上一个好的午觉。
5.大班养成教育随笔 篇五
于是,我马上在班里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就方便面里的调料能不能直接食用和孩子们对话,开展了“调料包危害大”的谈话活动。小朋友发言挺积极,我从中了解到孩子们贪吃方便面调料的原因和情况。经过我的引导,他们明白了调料是煮面食用的,它的里面含盐量高,而且有一定量的防腐剂,长期直接食用会改变人的饮食口味,对身体也不利。同时,这种吃法也非常不卫生,在家长送孩子时,我和家长交换了意见。不到一个星期,这一不良现象就在我班里消失了。
大班养成教育随笔二:幼儿园门口的面包袋
一天早上,我上班来到幼儿园门口时,有几个家长正陪着自己的孩子在那儿等着,其中一个幼儿拿着面包吃,吃后将面包袋随手一扔,我看到那个面包袋便落在了幼儿园门口。等我来到门口一看,地上已经有好几个面包袋了,而站在那儿的家长们,没有一个出来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我打开门后,让那个扔面包袋的幼儿捡干净后放到幼儿园的垃圾桶内。这时,我听见外面的家长说:“孩子就是听老师的,”是孩子就是听老师的,还是这些现象根本没引起家长的重视,他们根本没说,我认真地思考着。是的,孩子听老师的话不假,但如果家长重视,给他们讲道理,讲危害,我相信孩子们也会象听老师话那样认真听家长的话。
今天活动的时候,我针对幼儿园门口的现象,让幼儿展开讨论,请孩子们说出怎样保护环境。孩子们都纷纷发言,说出了保护环境的做法,我借机说:“孩子们,我们保护环境,只在幼儿园里,还是到了哪里也应该保护环境,”“到了哪里也应该保护环境,”孩子们大声地回答。“那么,我们在幼儿园门外能不能乱扔面包袋、纸、垃圾等?”我又接着问,“不能”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这时我看了一眼在门口扔面包袋的幼儿,他悄悄地低下了头,我知道他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于是,我赶紧说:“刚才有个小朋友吃了面包把面包袋扔在幼儿园门口,不过他后来听了老师的话把它拾干净了,这样他还是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听了我的话,他又高兴地抬起了头。我也高兴地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当个环保小卫士。”“想,”孩子们大声的回答。“好,那我们就等户外活动的时候,到外面去捡垃圾好不好,”“好,”孩子们兴奋地说。我又告诉孩子们不光自己保护环境,还要告诉自己的家人,让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家园变的更美丽。
到了户外活动时间,我给每个幼儿一个方便袋,领他们来到户外,开始了我为环保做贡献活动。每个孩子都认真地拾起地上的瓶子、酸奶盒子、饼干袋子、废方便袋等,挂到树上的塑料袋,我用杆子把它弄下来后,孩子们都抢着捡起来。回来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捡了满满一方便袋,虽然很累,可孩子们都很高兴。
6.大班 教育随笔 篇六
李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 着实是后生可畏。他自2006年起开始写教育时评、评论和随笔, 已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报》、《上海教育》、新华网和中青网等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 他倾心为教育鼓与呼的激情令人钦佩, 他敢于担当教育责任, 唤醒世人教育良知的做法更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笔者认为, 时评类文章的特点在于评论深刻, 不回避矛盾, 敢于直言, 能痛快淋漓地切中时弊。这一点在《审视与反思》这部书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书中这样的文章很多, 例如《不要把校长当做‘官’来做》一文, 作者就指出, 在一些地方的学校衙门化倾向严重, 校长“官本位”观念严重, 对上唯命是从, 对下训导众生, 更有甚者对老师喊出“杀无赦”的狂言。这种现象的存在, 将让校长离教师越来越远, 成为孤家寡人, 最终学校的发展状况不言而喻。再如《谨防学校民主评议形式化》, 作者列举了在基层学校调研时发现的民主评议工作存在的把关不严、质量不高、功能弱化等现象, 并历数了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检查督促不力、“好人主义”作祟, 警示学校领导要高度关注和重视民主评议工作, 将民主评议作为加强民主管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来抓, 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类似的文章书中还有很多, 相信读者会从书中得到更多的警示和教育。
时评类文章还在于能给读者以启迪, 激起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并能给读者一把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钥匙。《审视与反思》中的文章在对教育现象深入剖析的同时, 其建议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 书中《莫让期末密集检查累坏学校》一文就针对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各种评比检查泛滥、影响基层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这一现实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剖析, 提出了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剔除那些指导意义不大、形式主义的检查或评比;推广“集团作战”式的联合检查, 以减少学校开支, 节省时间, 让学校腾出更多的时间、更多地集中精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再如, 《给中小学生补上理财教育这一课》一文, 针对理财教育的缺失给孩子带来的诸多消极影响, 作者提出了理财教育的主阵地在家庭, 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和习惯;同时学校也不应该缺位, 应将理财纳入课程体系, 积极开发理财校本课程, 让中小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较为实用的理财知识和技能, 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和本领。教育是理性的, 怎样才能做到理性的教育?教育需要反思, 怎样的思考是深刻的?读罢这部书, 相信读者自然会有所感悟!
另外, 纵观全书, 可以说作者思考是多方位多角度的, 作者的触角已触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 这部书几乎是一部教育方面的微型百科全书。如果你想做一位明智的教育管理者, 不妨看看教育时评和学校管理篇:《警惕权利在校园中的异化》, 《为校务公开“冷热病”把脉》, 《让学生“议事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条条建议, 言辞中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那就读读教育随笔篇:《警惕教师偏好下的教育不公》、《目睹“生活作业”之怪现状》、《教师在校园内吸烟当止》……相信作者的不少观点都会给你一些有意的启示;如果你想了解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 就可以翻开学校风采篇:《学生‘语录’挂上墙》、《课本剧表演带活了素质教育》、《‘模拟法庭’活动促学生愉快学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活动便会赫然展现在你的面前。对于读者而言, 只有立意深刻、理念新颖、叙述实在, 还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精妙的艺术。这部书在艺术上是追求精妙的, 一个个题目别出心裁, 生动活泼, 一下子就吸引住读者, 如“荒唐!学生罚款披上‘爱心捐款’的马甲”、“检查评比与‘贾府的茄子’”、“给学校领导小组‘减肥’”……这部书的语言也亦庄亦谐, 流畅生动, 还巧妙地引用了许多名诗名句, 增添了语言的魅力。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艺术上的追求和造诣。
人人都要接受教育, 因此对于“教育”, 可能人人都能谈上两句。但是真正能谈到点子上的人却不是很多。可是《审视与反思》这部书里的时评、随笔等文章, 可以说是篇篇直击要害, 读后让人回味悠长。笔者认为, 只要能启迪读者智慧, 激发读者灵感, 鼓舞读者上进的就是一部好书, 而李磊老师潜心而著的《审视与反思》就是这样一部让人爱不释手的好书!
7.教育随笔:由“砍树”所想 篇七
慢慢从沉思中走出,去审视眼前的三十多个可爱的孩子,由于我的提前“预知”,是否也在决定着“可塑幼苗”的“厄运”,我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叫蒋尚华的孩子身上,他的家是“残缺”的,一个离异家庭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残缺”的爱,他跟随着父亲生活,由于父亲经常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致使蒋尚华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很差,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不仅影响自己,还扰得前后左右不得安宁,下课时常打人、罵人,顽劣得很。看到他,想起他以前的种种,回味一下那个故事,“我要让这个小树苗充满活力,茁壮成长。”这个想法在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下课了,我和学生像往常一样分享玩耍的乐趣,这时我看到在一旁呆呆望着我们的小华,从他眼中我读到了那份想融入大集体的渴望,我毫不迟疑,请他过来加入我们的“老鹰抓小鸡”的队伍,从惊奇的兴奋的一刹那,他和我们沉浸在欢声笑语中。上课铃声响了,他那恋恋不舍地归队久久不能让我忘怀,上课时,我又请他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了他的正确回答,整节课下来,他有10分钟的时间认真听课,这与以前的他比较进步很大。下课了,我找他谈心,谈他的父母,谈他感兴趣的话题,并为他换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委同桌,以督促他上课的纪律和学习,慢慢地从一节课能认真听10分多钟到一节课都能紧跟上课的进度,他下课依旧向我谈着他的收获,慢慢的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了,还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了,以前的“恶习”也慢慢在他身上一去不复返了,这慢慢转化的过程,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我及时给他的父母送上了“喜报”,夸赞他的进步,父母的惊喜溢于言表,感谢之词多多,在我的心中感慨也多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几乎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需要改进的方面,我们又怎能苛求我们的学生尽善尽美呢?但是,我们作他们的师长,应该去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去不断地塑造他们、改变他们,清除假恶丑的东西,让真善美在他们的身上闪光。
孩子是可塑的,无论在何时,用一颗包容的心爱护他们,呵护他们,让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的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吧!
【大班 教育随笔】推荐阅读:
大班孩子教育随笔日志08-28
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大班07-09
大班班主任教育随笔07-18
保育员教育随笔大班10-10
幼儿大班家长教育随笔11-04
大班消防安全教育08-31
短篇大班教育叙事11-07
大班语言整合教育活动08-08
大班元旦放假安全教育08-22
大班个别幼儿教育计划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