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2024-09-18

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通用8篇)

1.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篇一

3.1.1.3助产专业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报告

国际助产士联盟将助产士定义为:一名可信赖的专业人士,通过与孕妇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妇女整个孕期、产时和产后必要的支持、护理和咨询,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助产接生、提供新生儿照护,为孕产妇提供全程连续性服务。此外,国际助产专业的服务理念在于崇尚自然分娩,倡导“助产士主导模式”,强调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助产士(产科护士)是低危孕产妇的专业护理者。

一、助产士职业岗位分析

“世界需要助产士—现在比任何时候更迫切”,这是国际助产联盟2010年国际助产士节的主题。助产人员是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负责正常产妇接产,协助产科医师处理难产并负责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的宣教及技术指导。近年来开展的导乐陪产和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产中,助产的人性化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围产期的保健、护理和诊疗等医疗服务日益重视,发展“助产”专业势在必行,同时也符合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一)岗位现状

几乎90%的医界人士认为,产妇并不是病人,到医院来应该享受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而对于中国的助产士们来说,尊敬和信任的眼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的。与他们每日的工作强度比,他们的收入却并不高。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助产士刚工作的,月收入仅1000元左右。有经验的-1-

月薪两三千元左右。单县中心医院护理部李主任表示,助产士的薪酬每个医院有所不同。中心医院的病源比较多,知名度比较好,薪酬就比较稳定。各科室每年年初与医院签订承包协议,每个月病人的多少、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科室增收节支情况与当月收入息息相关。据单县中心医院护理部李主任介绍,妇产科的分娩量一个月近700人(包括剖腹产),一年下来要有8000多个宝宝在他们那里降生。因此助产工作劳动强度很大。而我们的助产士须有上岗资格。由所在医疗机构负责申请助产技术,各区县卫生局根据申请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二)职业分析

经过我们的调查也发现,年长的助产士是非常受欢迎。单县中心医院的助产士平均年龄结构偏中年,在45岁左右,从业十几年的比较多。有熟人的的都指定要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助产士。而对与助产士的总体要求则是“不仅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经验,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发生突发情况可以及时进行应急处理。”专家们认为:剖腹产的好处避免了自然分娩过程的疼痛,但相对于它给母婴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便显得不可取,剖腹产只能限于产妇和婴儿的病理因素的补救手术。首先,手术增加产妇大出血和感染的可能性,产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是自然分娩的10~40倍,疼痛和恢复时间也较长。剖腹产创伤面大,产妇易患羊水栓塞,羊水进入血液导致产妇生命威胁,它是近年产妇一大死因,也给日后再孕带来了难度,即便 3年后再次怀孕,子宫也容易破裂。

(三)就业前景

根据现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属于护理类。助产专业毕

业生不仅要具有妇产科护理的特色专长,还要具备普通护士的基本条件。我国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前还可以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时可获得毕业证、护士执业证和妇幼保健员或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等资格证书。此外,调研发现,大部分人认为助产士与普通护士工作性质有明显区别,特别是知识结构、服务态度、英语水平等。助产专业毕业生除掌握一般的护理知识外,还具有了妇产科、新生儿科的专业特长,不仅能胜任综合性医院普通内、外科护理的工作,更能胜任妇、产、儿科的护理工作,因此,比护理专业具有更广的就业适应面。

(四)职业岗位

包括妇产科专业医院、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等。所以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助产服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助产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这个专业是个永远关不了门的工作;所谓:有往生就有出生,这是人类的规律。助产士是妇幼医院的主要工作之一,从怀孕到分娩、再到幼儿养护都需要助产士的细心工作。因此就业是不成问题的。关键要学好基础知识,再认真实践过,才能有好的医院接受你。

二、职业能力

掌握全面的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熟练的助产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现代护理理念;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适应职业压力的优良心理品质毕业后能在各种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社区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的高技能型、应用型助产专业人才。附表1

临床对高职助产专业学生技能方面的要求调查

2.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篇二

根据《基本要求》中关于开设专业课程的建议,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除了开设公共英语课程外, 都开设了专业英语课, 如酒店英语、汽车英语、新闻英语等。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得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有目的性,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职业英语能力。但是, 相关学者研究发现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并不满意, 这种不满意主要体现在与职业英语有关的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遗憾的是, 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对用人单位不满意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实证研究, 只是进行一番推测, 而且, 他们的研究只是笼统地研究英语的五项技能, 因此对实际教学不具备针对性的指导意义。鉴于职业英语涉及领域非常宽泛, 本研究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调查职业英语口语在酒店业使用的现状, 以期找出酒店业对职业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 分析职业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调整思路, 改进教学, 使人才的培养满足岗位的需求。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本调查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的学生和学生所在实习酒店的部门负责人, 这些实习生的实习单位都是北京市的五星级涉外酒店。他们在校完成了三个学期的理论课程的学习, 在校期间, 学校共开设了两个学期的职业英语课程——《酒店英语》。可见, 这所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培育。所调查的实习酒店的部门负责人都是专门负责这些实习生的酒店管理人员, 他们对实习生的英语水平、实际工作状况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向实习学生和实习酒店发放调查问卷和与其中的部分人员进行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和资料。研究者在学生实习即将结束的一个月前, 向100名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收回85份, 收回率85%。同时, 与学生所在酒店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联系, 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 征得他们同意后, 向10名酒店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 收回10份问卷, 收回率100%。

(三) 研究问题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主要涉及了以下问题:

(1) 英语在实际工作岗位的使用频率;

(2) 酒店对实习生的职业英语口语能力满意度;

(3) 实习生对自己的职业英语口语能力满意度;

(4) 导致酒店和实习生产生这种满意度的原因。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给实习生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英语各项技能在工作中使用的频繁程度, 实习生对自己英语口语各方面的满意程度, 以及对专业英语课程——《酒店英语》的看法。给实习酒店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酒店对实习生英语的满意程度。

(一) 英语在工作岗位上的使用情况

表1是实习生反映的英语在工作中使用的频繁程度。从表1可以看出, 英语在学生的实习工作中使用机会非常多, 共有72%的学生反映英语在他们的工作中使用比较频繁或非常频繁。但是, 如果从英语的五项技能单独来看, 我们发现, 口语和听力两项技能使用得最为频繁, 这两项的频繁率都为87.7%, 而其它三项技能——阅读、写作和翻译使用得就不太频繁。这个结果比较切合酒店业的实际工作情况, 因为在酒店工作中, 员工是与客人面对面地接触, 在服务中经常需要口语的交流, 需要倾听客人的要求、意见, 所以用到口语和听力的机会就比较频繁。

(二) 酒店及学生自身对职业英语口语满意度

对于职业英语口语能力的构成,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在大学英语本科教育中, 有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评分标准。该标准从准确性、语言范围、话语长短、连贯性、灵活性和适切性六个方面评估考生的口语能力。在商务英语的考试中, 影响较大的有BEC考试, 该考试从发音、准确性、流利程度和交流能力四个方面评估考生的商务英语口语能力。本研究中的职业英语口语能力的构成是综合这两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考试评分标准制定的, 从语言的准确性 (包括词汇、语法和语音语调) 、流利性、专业知识应用以及灵活性等方面考查学生的职业英语口语能力。

学生走出学校, 到酒店顶岗实习, 他们所学的知识以及自身的能力都会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酒店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表2是实习酒店对学生英语口语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 酒店对实习生的英语总体水平满意度不高, 只有19.1%的酒店认为比较满意。

从职业英语口语能力的具体构成因素来看, 各个构成因素的满意度都比较低, 不满意度分别为:词汇语法58.1%, 流利程度59.7%, 专业知识表达及应用58.7%, 语言使用的灵活性58.2%, 只有语音语调的不满意度稍低, 为28.5%, 但是同时它的非常满意度只为7.6%。这个结果说明, 酒店对实习生的职业英语能力不满意。

对比酒店的满意度, 我们再来看实习生对自己英语口语能力的满意度。表3是实习生对自己英语口语能力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表3的统计结果与表2的结果基本上一致。实习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总体水平不是特别满意, 共有54.1%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满意, 感觉满意的只占23%。

具体来看, 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各个构成因素的不满意度为:词汇语法49.5%, 语音语调35.9%, 流利程度49%, 专业知识表达和应用52.7%, 语言使用的灵活性51.4%。

(三) 学生对《酒店英语》课程的看法

表2和表3的调查结果说明, 酒店和实习学生对英语口语能力都不太满意, 造成如此高的不满意率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的教学导致如此高的不满意率?为了找到原因, 研究者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相关专业英语学习的问题。本研究中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 学校开设了为期两个学期的《酒店英语》课程, 以期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口语能力。统计结果发现, 1.8%的学生认为非常没有用, 15.6%的学生认为不太有用, 19.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用, 42.4%的学生认为比较有用, 21.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用。共有63.5%的学生认为《酒店英语》这门专业课程还是有用的, 对他们的实际工作很有帮助。

那么, 为什么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 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是否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学生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部分笔者设计了关于《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查, 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显示, 学生对《酒店英语》课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比较认可, 认为这些方法都比较有效, 有效率统计分别为:角色表演76.8%, 小组讨论或辩论72.2%, 自由发言71.0%, 全班面前单独发言或做报告69.6%。而且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这门课程上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型的“满堂灌”模式, 而是采用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型的教学方式。

(四) 职业英语不满意的原因调查

既然学生认为《酒店英语》这门专业英语课非常有用, 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非常认可, 那么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往往达不到预期, 致使酒店和学生都对英语应用能力不满意呢?对此, 研究者对酒店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访谈的结果表明, 酒店和学生都认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与现实脱轨, 在课堂中所学的内容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 专业知识欠缺, 处理问题不够灵活

在对酒店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中, 大部分酒店都反映, 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 他们对酒店业的了解只限于书本上的一些概括性的描述, 具体到某一岗位的工作时, 他们的专业知识就显得非常有限。如, 大多数酒店中现在都设有“客户关系部”, 实习生在这个部门工作时, 虽然有工作的热情, 但由于在学校学习时, 《酒店英语》课程中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所以他们在与外国客人沟通时非常茫然, 以至于不知所措, 并不知道怎样用英语来介绍酒店、推销产品、协商价格等。学生也反映他们的专业知识有限, 工作中很被动。

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欠缺, 英语口语能力较弱, 所以他们在工作中处理问题不够灵活。例如, 接受访谈的酒店表示, 实习生处理客人投诉的能力很低, 他们不知道怎样用英语恰当、灵活地解决客人的投诉。而接受访谈的实习生中也有大多数人指出, 酒店英语课程上, 教师应该多讲一些处理客人投诉和危机处理的内容,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等形式的练习, 这样, 就会有备无患, 学生在工作中就知道用英语怎么说以及说什么了。

受访酒店和学生的这些意见印证了表2和表3的调查结果, 即他们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言的灵活性的满意度都比较低。

2. 词汇量较小, 不了解酒店用语

调查的酒店和实习生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词汇量较小, 专业术语脱离酒店实际情况, 不了解最新的酒店用语。接受调查的所有酒店管理人士都认为, 实习生的词汇量与酒店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因而他们无法流畅地用英文表达思想, 不能与客人以及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虽然每一个五星级酒店都有员工的英语培训计划, 但他们希望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毕业生的英语是新鲜的, 是与时俱进的, 这样他们的英语培训就可以从语言培训转变为企业文化培训和技能培训。

实习生对此感触尤为深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深切地感受到词汇量的限制, 尤其是专业词汇的限制。有学生说, 《酒店英语》课上学的东西在工作中没用上, 而工作中的英语在这门课上又没学过。例如, 在西餐厅中, 帮客人点餐时经常用到a la carte和table d’hôte两个词, 学生只学过a la carte, 而没学过table d’hôte。又如, 有学生说, 在课堂上, 他们在学习接听电话, 想要表达“有什么需要帮忙吗?”这个意思时, 课本上都是“May/Can I help you?”, 而在实际工作中, 他们说的则是“How may I assist you?”。这说明,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英语与实际应用情况有差距, 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3. 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

接受访谈的酒店和实习生还指出, 在酒店实习的学生对西方文化, 主要是欧美文化缺乏了解, 这导致了实习生和客人在交流时出现困难, 甚至是误解。例如, 在称呼欧美人士时, 要用Mr./Ms./Miss/Mrs.+姓, 而有些实习生对此不太明白, 在为客人进行面对面服务时, 他们要不然根本不称呼客人的姓名, 只用一个you来和客人说话, 要不然就用Mr./Ms./Miss/Mrs.+名, 甚至是Mr./Ms./Miss/Mrs.+名+姓的形式。这有时会引起客人的误解, 认为服务员对他们不够尊重或不够重视。实习生也认为, 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西方文化方面的内容很少, 所以在给西方客人服务时感到自己的中西方文化意识较弱。本研究中的酒店都是五星级的涉外酒店, 外籍客人和外籍管理人员很多, 实习学生在和他们交流、相处时需要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才能使双方的交流顺畅, 关系融洽。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 酒店对实习生的职业英语口语能力不满意, 尤其是对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表达和应用、语言使用的灵活性不满意。酒店对实习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不满意, 一方面与高职高专学生整体英语基础较弱有关, 另一方面, 也与学校的教学有关。对酒店和实习生的进一步调查显示, 实习生对在学校所学的专业英语课程上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很满意, 但是对教学内容并不满意。他们认为, 专业英语课程上所学习的内容与岗位需要脱节, 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文化意识等落后于目前的酒店业的行业需求, 需要学校和教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针对行业需求培养其能力。

《基本要求》强调,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要突出“实用性”和“适度性”, 真正实现学生在校学习的英语知识能和以后的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鉴于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满意度较低, 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办学模式和教学思路, 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 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英语人才。根据本调查的研究结果, 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 深入行业, 进行需求分析

Dudley-Evans和St John认为: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的基础, 是课程设置的必需环节。职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因此, 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职业英语教学之前, 必须进行相关行业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目标情景分析、岗位需求分析等。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 职业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重点应放在目标岗位的需求分析上。学校应指派相关教师深入企业内部, 了解企业对职业英语能力的定位与要求, 统计职业英语的知识点、能力点和使用情境等, 然后从词汇、语法、语篇、情景、能力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学校可以请企业的专业人士参与教材的编写, 最后制定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当然这种对目标行业的需求分析不应该是静止的, 它必须是动态的、循环的, 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过程结束后都应该对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不间断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社会、经济热点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本研究中实习生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满意, 但是, 对教师所教内容不太满意, 因为通过顶岗实习, 他们发现老师所教的内容落后于酒店业现状, 他们所学的词汇、表达方式、专业知识等不能满足酒店的需要。这个结果说明, 高职高专的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有限, 亟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从事高职高专教育的英语教师既要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的一般要求, 也要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对技术型人才的特殊要求,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 还应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 为职业英语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目前, 在高职高专教育界, 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 是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 又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教师必须到企业实习锻炼, 熟悉其工作流程, 索取最新的市场信息, 获得新鲜的语言资料, 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适应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要求。

(三) 建立“订单培养”模式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市某所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北京市的五星级涉外酒店, 这所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其实非常明确, 即为北京市的高星级酒店培养合格的人才。但是,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 酒店对学生的英语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非常不满意, 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脱离酒店业的实际需要, 这说明学校办学的目的性不强, 目标不清晰。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十年间蓬勃发展, 它的办学定位是“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其办学目标是“紧跟产业、依托行业、融入企业、面向职业”。这种形势下, 以市场需求为基础、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模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 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 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标准和需求, 学生在学校、用人单位不同的教学地点学习, 在订单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解决学生培养与企业标准、需求脱节的问题, 使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通过这种模式, 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需要, 毕业即能够顶岗, 人才培养具有了较强的针对性。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基础, 又懂得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在现阶段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领域, 培养的学生更要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因此, 高职高专职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行业的实际需要, 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英语技能的要求, 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 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 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使用英语从事生产和业务活动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 学校和教师必须深入到行业企业, 开展需求分析, 调查行业对职业英语技能的宏观与微观的需求, 调整教学方案;同时, 要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 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模式, 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江洁.基于职业英语能力实证调查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5) .

[3]项新宇.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研究[J].世纪桥, 2009 (8) .

[4]杨惠中.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设计原则[J].外语界, 1999 (3) .

[5]向前进.高职英语需求状况及教学体系改革与发展研究[J].中国外语, 2009 (2) .

[6]卜时忠.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09 (4) .

[7]周建松, 郭福春.高职院校订单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6) .

3.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岗位胜任力 复合型营销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营销人才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高技能营销人才需求现状

现在社会正处在一个最需要营销而又最缺乏营销的时代,它的需要来自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趋个性化和成熟的市场需求。评价一个企业经营优劣的关键标准,无疑是最终营销业绩的高低,而营销业绩高低又取决于该企业营销资源的实力——包括硬资源实力和软资源实力。后者取决于是否有一批理论扎实、技能娴熟、经验丰富、思路开阔和踏实勤勉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专业人才。市场营销人员是现代企业人才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从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状况来看,供给与需求无法达到相互平衡。这里边的关键问题是人才结构与素质的差异问题,即真正符合企业所求的营销人才十分稀缺,而社会上大量供应的都是低水平,简单操作的一般营业员,可是这些人企业并不需要,企业需要的是可以成为链条中关键环节的营销人才。

根据目前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和企业调研结果分析,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从当前专业需求状况看,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排在榜首

1.需求量大。就目前浙江省人才需求情况而言,市场营销专业连续几年排在浙江省人才专业需求的榜首。市场营销客服类人才需求一直是强劲不衰的,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原因是此类专业人才稳定性不强,流动性大。

2.营销类人才供需比急剧拉大。营销人才难求已是劳动力市场比较突出的供需矛盾,而近期浙江人才市场的供需差异就更能体现完全市场化导向的就业趋势发展。企业、商家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纷纷扩大销售人才队伍,导致此类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很多求职者对营销岗位存在着“条件艰苦,待遇起浮”的偏见,不敢或不能持久地从事这个行业。

3.营销领域的“弹性就业”机会多。对于处于弱势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欠缺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们进行非全日制就业、弹性就业都是非常好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从浙江以往举办的招聘活动有关数据可以看出:选择弹性就业的应聘人员达成的就业意向率比普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率约高出了16%。随着就业形势不断变化,求职者就业观念已适当地进行了转变,从以往的“要稳定、要轻松、要面子”到如今的“找机会、求发展、求创新、求高薪”。

(二)从专业需求行业和岗位分析,行业需求面广

浙江制造业发达,民营企业占据着绝对比重,而且浙江多数民营企业属于生活日用品行业,这些“制造军团”的销售网点已经遍布全国。一方面企业要加快生产步伐以提高设备运转率,另一方面,面对日益饱和的市场需求,产品间的竞争也日益残酷。这种对营销人才的需求率先从家电行业铺开,然后在日化行业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席卷医药、保险、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最后演变为一种强烈的社会效应及市场效应。因此,当前房地产、汽车、旅游等拉动经济增长的热门行业对服务营销、品牌管理、公关、营销调研、市场销售等相关岗位的人员需求也不断升温,使营销人才一展身手的创业机会将会很多。因此,从传统的生产制造行业到目前热门的房地产、汽车、保险等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都有较大的需求;从前期的市场调研、产品营销策划到客户咨询、产品销售以及后期的客户服务等相关岗位的需求量大。

(三)从专业需求要求分析,普遍要求有相关经验,素质要求较高

1.人才需求质量要求在不断地提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外资进入政策的逐步宽松,使得国外品牌不仅能在中国更方便地销售,而且在相当一部份行业给浙江本土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更多考虑的是精确的数据、科学的方法,而不仅是某种感觉。而在这方面浙江营销人的专业水准、做市场的能力和营销观念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使营销类人才变得更加抢手,导致营销人才在质量上的短缺。

2.营销人才需求层次提升。营销人才需求已从知识结构趋向复合型需求。纵观近几年浙江企业单位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多数企业要求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对应聘者其他的要求条件较少。从长远来看,企业将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向既懂得营销技能、又懂得专业知识的人才方向转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懂得市场营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会逐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从专业需求人才层次分析,普遍以大专学历及以上为主

虽然大专生在人才市场总体上供过于求,但市场营销专业大专生在求职方面同本科生却相差不大,仅几个百分点的差别。如果再考虑到毕业学生的基数,则可以说市场营销的大专生与本科生就业机会等同。这也与近几年来大专院校培养人才的观念及教学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行“双证”制度,甚至要求多证,即要求取得大专毕业证同时,必须考取营销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同时积极联系各类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技能营销人才。从调查企业中了解到,企业对学生的学历要求并不是太高,但是在招聘过程中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尤其企业顶岗实习,可以为今后正式工作奠定能力基础。

二、高技能营销人才岗位胜任力分析

营销岗位胜任力是指胜任营销岗位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它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主要是指胜任营销岗位工作的行为能力,即具体履行营销岗位工作职责的具有不同层次的能力。市场营销岗位的胜任力一般由成就意愿、主动性、信息获取能力、人力理解力、客户服务导向、团队合作、自信和专业知识技能八项胜任特征组成。

(一)营销岗位适应能力分析

从企业调研结果显示,营销专业人才主要能适应市场销售、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市场开拓、客户管理、进出口业务、营销管理、业务代表等营销岗位。相对而言,销售、简单策划、调研和市场开拓的适应性更强些。总体而言,营销人才岗位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但在岗位胜任力方面相对薄弱。目前高技能的综合型营销人才相对缺乏。

(二)企业对营销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分析

现代社会和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历水平高就是人才的概念。但目前营销岗位人员往往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具备良好的营销知识但缺乏技术知识,二是懂技术但不懂营销。现就企业对营销人才岗位胜任力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分析。

1.知识与技能要求分析。营销人员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有主有次,有所侧重,同样,企业需要人才的主要知识、技能也会有所差异。本次的企业调查基本反映了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这表明营销人才的业务谈判与推销技能是企业的第一偏好。这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必然要求。其次,从调查企业中对营销人才要求除了业务谈判技能的首要需求之外,拥有市场调研、人际沟通、市场拓展、客户管理与营销策划技能也是相当重要的。最后,调查企业认为市场分析技术、营销管理、营销渠道管理等知识技能也是一个优秀高技能营销人才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的基本情况,有利于企业、学校采取相应措施和营销人员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知识技能,增强实力,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2.素质要求分析。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现在许多推销员缺乏必要的销售技巧和职业素质。我国营销人才的专业水准、做市场的能力和营销观念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使企业对营销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专业的技能外,更加重视人品、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非技能素质。而高素质营销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从调查企业反映出,企业要求营销人才具备首要的十种基本素质: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销售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市场推广开拓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责任意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敬业精神。

三、企业解决营销人才需求的途径

企业通过何种方式解决营销人才问题呢?目前,培养与外招相结合成为大多数企业解决营销人才需求的最主要方式。从调查统计结果得出,有20%的企业通过培养与外招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企业营销人才瓶颈,有47%的企业单纯通过对外招聘解决营销人才问题,有33%的企业单纯通过内部培养解决营销人才问题。其中招聘高职营销专业毕业生来解决企业营销人才需求的企业只有达到8%。目前由于很多企业认为真正要解决营销人才之争,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的“造血”功能,不断培养出更多高素质营销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最终出路。

四、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的探索

针对高技能营销人才匮乏的现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必须建立、健全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体系。

1.以企业行业为主体,与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开辟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企业应结合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职业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为高职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学员参与技术攻关。

2.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对照国家营销职业标准,调整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培养,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对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校企合作,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高职院校,政府应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投入,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形成“培养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06-6-11.

[2]邓恩远.国际劳务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石耀焜.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4]徐颂陶.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育与职业[J].2007,(28).

4.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篇四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报告

一、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以来,国内动漫行业依托国家的大力投入,力争成为文化大国,动漫大国;以及动漫行业自身的艺术性、普及性等一系列的优点,让我国动漫行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百花齐放的局面。当然,这一切的成就得益于老一辈的动漫艺术家的付出,也得益于年轻一族的动漫有志之士的不断努力和钻研,正是因为我国有这样的动漫人,才能让我国的动漫行业迎向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新篇章。

在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动漫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

目前,以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动画学院等为首的院校以及国内大多数高校均已经开设了动漫专业,实现了动画专业的高校高覆盖率,使动漫成为不再是少数人的艺术,而开始走向高校普及化发展,甚至走向动漫全民发展的良好势头。包括国家定期举办一些优秀的动漫大赛,国际动漫大赛等,一些优秀的IT企业如腾通、新浪等均开设了专门的动漫栏目供动漫爱好者交流和学习;这些均能够表明,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企业,都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我国的动漫行业发展,都在为成为动漫大国而付出努力。而我们的学生,从以前的艺术思维仅限于学画画,画好画,到今天的用艺术区去服务于国家各行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用艺术去创造现实世界中无法完成和不可能存在的事物,这种艺术思维的大幅转变,也正是迎合了时代的发展,跟上了世界的脚步。而动漫行业,正是这个脚步中重要的一支力量。正因为如此,近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动漫专业学习,动漫专业也开始成为高校的重要力量,甚至于一些开设专业较早的院校,已经逐步由一个专业方向发展到一个系甚至一个学院,这一切都是归于国家的重要扶持,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流淌进来,造就了目前国内动漫行业的繁荣。

相比国外动漫产业大国,中国动漫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落后。仅从中国动漫市场的占有率来看,中国自己或合资(包括港台地区)的原创动漫作品仅占中国动漫市场的10%。而日本动漫产品却占据了中国动漫市场约60%的份额,欧美动漫产品占据了约30%。近年来,国家对发展动漫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已建立了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财政部专门设立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生产、动漫素材库建设、动漫人才培养、建立动漫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以及推动形成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同时,政府为创立我国原创动漫品牌和培育动漫制作人才,精心营造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动漫业近年来的发展步伐之快令人印象深刻。

二、重庆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1)发展优势

1.民间文化丰富,创作素材来源有优势;

重庆是世界有名的山城和雾都,拥有丰富的食文化以及巴渝文化、陪都文化作价值积淀。以及重庆建直辖市以来的10多年的新兴文化和产业积累,在动漫创作题材方面趋向于多样性和多选择性的特征,将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2.动漫产业链初步形成目前重庆已建成视美、高新等大型动漫基地,拥有如视美动画公司、漫想族动画公司、重庆完美动力、乐乐熊卡通产业、享弘公司等一大批优秀的动漫企业;有动画企业30家,漫画企业2家,游戏企业4家,衍生品、教育培训等周边产业领域企业12家,从业人数近万人,基本形成了动漫产业链的上下游合理化分工。

3.原创动画产量稳定增长

重庆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本土视美动画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动漫生产企业和全国第六大动漫生产和教学基地,拥有年产3000分钟以上动画片的制作能力,生产的动画片总量占西南地区的70%。

4.政府政策支持

2007年,广电总局命名重庆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重庆市政府、财政局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对动漫产业给予资金扶持。

(2)存在的不足

动漫产业“高地”人才匮乏

海外动画外包业务最初集中在上海等一些沿海城市。重庆作为二次甚至三次分包地,业务量有限,导致缺乏具有上岗实作能力的一线动画制作人员。

重庆动漫产业还缺乏兼通研发与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从创意到营销贯通全产业链的人才稀缺,导致动漫发展合力上出现断层;另一方面,在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后期经营推广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创作阶段,市场缺陷明显,既影响动漫形象的深入推广,又让动漫产业的外延式扩张受挫,导致动漫产业更多在低端做短线加工。

三、人才需求及岗位调查分析

1.动漫人才数量需求

由于国内院校开设动漫专业的起步都比较晚,导致了目前高技能型动漫人才严重不足,光重庆地区的高技能型人才缺口就非常巨大,虽然国家正在大力扶持本土动漫行业,但国人对于动漫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导致人才社会输出严重不足。

通常情况下,生产一部约20 分钟的二维动画片约需52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动画片原画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每人每天制作C级片6分钟的产能计算,完成一集动画片的原画设计需要37天,加上前后期的工作,约需2个月才能最终完成一集动画片。由此可见,动画的确是一个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生产密集型产业。

动画人才的匮乏,尤其是兼通艺术表现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复合型动漫人才以及原创型人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动画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一矛盾造成我国动漫产业发展难以为继。

2.动漫人才岗位及能力需求

经过我校对重庆部分动画公司企业调研,发现目前动漫行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而另一个特点就是,动漫的原画人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编剧和导演。但是这方面的岗位,例如:角色原画师、场景原画师等,人才需求并不旺盛,并且由于该方面的岗位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较高的艺术素养、较敏锐的顾客心理把握能力,往往由正统艺术专业毕业的、拥有多年动漫行业从业经验的人员来担任。这方面的岗位人才应该更加倾向于设计型人才,而非技术型人才。

经过调查发现市场真正需求量大、入门台阶较低适合高职层次人才的岗位其实就是动画师、剪辑合成师等类型的技术性动漫制作岗位。这类岗位不需要太多从业经验,不要求很高超的绘画能力,也不需要非常广阔的知识面和新颖、独特的创意能力,最低要求仅需要熟练的专业软件操作技能和基本的动漫制作基本知识。

四、目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对学习的专业软件、工具,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对学过的各科知识,做不到融会贯通,无法完成实际工作任务;

5.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还不强,学生的实际制作效率较低;

6.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篇五

调研报告

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语文组 马丽晶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去的人才资源配置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市场所急需的人才非常紧缺,另一方面又有不少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形成新的失业群体。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因地制宜,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本文探讨分析了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关键词]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调研报告

一、基本思路与方法

为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缩小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距离,培养优质的人力资源,我们积极深入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调研,研究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专业调研和准确定位。

1.内容。(1)调研目前企业人才学历层次和比例的基本情况。(2)调研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规格内涵的介定情况。

2.方法:以座谈、数据统计、下发问卷等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及比例、专业人才比例、企业用工需求、合作办学等情况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企业用人需求现状分析

1.学历结构和比例分析。根据对某大型国有企业13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以得知其学历结构。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接近35%,成为企业技术工人的主体。职业学校学生除了能从事该企业基本组装等工种外,在专业技术岗位、基层管理岗位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专业技能等级及对应的比例分析。根据对1300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可知人员根据从事的岗位不同,其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及技术等级证书两种。

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三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中高级占19%,中级占43%,初级占26%,无技术资格占12%。企业技术工人持有五个级别的技术等级证书,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如下,初级以下占70%、中级占13%、高级占11%、技师占5%、高级技师占1%,从初级到高级技师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布。目前企业的技术工人中,技术等级比例不够合理,初级及以下比例过大。

3.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与专业工种分析。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需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还远远不够,部分企业急需专业工种有农药化工、仪器仪表、锅炉、铸造、食品加工、话务员和营业员等,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挑战

1.企业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调查显示我县企业技术工人的比例结构以初、中、高排列为71:19:10,按照国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结构,企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无证人员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0%。企业员工缺乏现代企业所必须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知识,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职业学校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办学空间,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重要的过程而言,现场加工、检测、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如某企业主要设备为自动化生产线,这些设备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用途自已研发,所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就必需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场合,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企业更需要。

2.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错位。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导致学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与就业两大难。而企业却因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制约着自身发展,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中职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改革上进一步深化。在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有:树立准确的就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工作踏实,吃苦耐劳;不同企业的文化差异性教育等。

4.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调查企业中管理岗位的领导往往说不出各职业学校的特色或品牌专业,对于曾合作过的学校也只能说出与之合作的几个专业。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对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大力加强校企专业对接。学校要坚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校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相吻合。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力求做到“设置一个专业,培养一类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积极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针对企业特点,制定培训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在职

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按企业需求实现校企联合,松散型、紧密型、合一型均可。例如,(1)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及主要课程内容。

(2)专业教学贯彻任务引领的教学思想,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课题,创设“生产情景”,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3)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都要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支持,学生在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学分。在学历教育考核中,要建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评估的机制,让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习评价。要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注意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2.塑造高素质、重技能的劳动者,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以就业为导向,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塑造学生职业形象的基础,以公益劳动为塑造学生职业素养突破点,缩短毕业生适应企业工作的时间,使毕业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

3.加强职业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自身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锻炼,通过零距离接触企业,亲身参加生产劳动,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提高对教学的指导性。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深入地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在确定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适应新型职业学校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培养企业需求的优质人才。为了更好地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定期

6.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篇六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岗位能力;高职教育

我国有超过九成以上的高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供给量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处在买方市场状态下生存的独立经济实体能够意识到必须以科学、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来“做生意”,急切需要市场营销人才。但是,市场上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是能够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高职教育就是应该基于企业的需要,分析具体岗位需求,与营销职场对接,为社会输送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营销人员。

1营销岗位能力需求与高职营销教育现状

从营销岗位的需求出发,要求学生在掌握营销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具备在实践中善于观察、分析问题,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分解到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上,要求学生具备自我管理、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的基础核心能力;能够进行社会交往、市场调研,信息处理、创新创业、解决问题的拓展核心能力以及具备营销礼仪、心理承受能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的延伸核心能力。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包括淮职,在营销教学体系建设上更多地强调课程设置理论是否完整,忽视了高职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造成了很多毕业生在走上岗位时推销欠缺技巧,不会评估营销渠道,广告创意形成不了最终文案;新营销概念模糊,欠缺创新,促销手段不灵活;营销预算制度不精细,甚至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和组织其他成员存在矛盾,沟通交流能力较弱。如果把学生最后营销能力的获得看成是个产成品的话,如果产品不合格,说明在打造这个产成品的过程中存在问题。

2高职营销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死理论”跟不上“活技能”的发展

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异常迅猛,各种业态层出不穷,营销岗位细化,对岗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复杂多样性。社会每天都在发展变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与偏好也在发生着变化。而营销理论滞后,某些过时理论可能已无法分析解决新问题,如果教师再不及时了解营销前沿知识,理论的指导意义就更弱。

2.2实践经验足的教师相对缺乏

营销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掌握扎实的营销理论,还需要在营销实践中历练。实践能力强、经验足的老师能够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解决营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从高校一毕业就来当老师,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市场营销经验不足,不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企业营销活动全过程,对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及外在反应等重要的营销信息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

2.3实训教学基地岗位设置失真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但市场复杂多变,而一些实训基地,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实训任务,想当然的设置一些岗位并提出了一些岗位要求,这些岗位与社会企业真正的营销岗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导致有些学生在实训基地完成实训后不能适应营销岗位的尴尬局面。

2.4实习环节没有得到重视

提升学生的营销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够真实的面对营销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了解营销活动的基本流程,分析营销环境,把握市场机会,规避市场风险。从实习实践中得到的经验远比从书本空乏的理论中得来的感悟更深刻,也更有效,记忆也更长久。但现在好多高职院校,由于营销岗位的特殊性,再加上国内很多院校都开设营销专业,营销专业的学生比较多,很多学校找不到合适的、固定的、长久的合作单位,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实习单位。很多营销课程理论完成后,只要学生卷面成绩合格就算过关,实际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体现。学生通过考试后,又没有合适的实习单位接收,导致部分学生处于“游放”状态。

3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3.1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虽然理论知识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理论也有一定的滞后性。高职教育不能只考虑理论知识的完整性,把很多学时放在理论教学上。要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营销理论知识要能为实际应用服务。高职人才的培养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要从岗位的需求出发,把具体营销岗位需求当做教学目标,把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与能力目标与职场、营销岗位对接。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营销工作流程来安排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各个章节的安排要与岗位实际需求相一致,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社会经济热点问题以及对成功营销案例的分析增加学生对营销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问题得到对营销策划的感悟,也是一种自我学习能力提升的手段。学生对典型营销案例见得多了,营销能力自然会有提升。

3.2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要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就要解决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要求学校能够加大投入,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引用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进修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引进外援,让企业优秀营销人员进课堂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岗位能力培养。学校要对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对专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综合考评,评优的标准不一定从发表多少论文,做了多少课题着手,应该从能不能使学生岗位能力提升,学生能不能更好的胜任营销工作来考评。对兼职教师也不一定要看学历文凭,要着眼于对方的实践能力,分析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考评并发放相应的课时报酬。

3.3优化实践教学规划

要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需要优化实践教学的系统规划。首先,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基本的要能确保校内的实训基地高质量的建立。学校可以安装配备各种的营销工作模拟软件,通过模拟让学生了解营销的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为以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基础。如果没有模拟软件,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也要尽可能的接近营销工作实际,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营销活动。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学生创造顶岗实训的机会。顶岗实训除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营销流程,还能锻炼学生与人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实践教学要把模拟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训层层推进,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其次,要强化重点岗位的技能训练。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比如,市场调研、推销技巧、广告策划、营销策划等课程可以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环节,可以开展专项的营销岗位和营销策划来锻炼学生,比如,市场调研员,市场定位策划,产品命名、推广策划,价格调研策划,渠道分析、促销策划、网络推广等来锻炼学生的岗位能力。

3.4重视实习基地的建立

实习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营销岗位能力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把学生与职场对接的关键一步,学校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学校要建立完整稳定的岗位实习体系。校内的实验实训毕竟和真实的营销环境还不完全一样,不经过实习就不可能了解未来营销工作的状态、工作情境、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而如果这些都不了解的话,进入工作岗位也是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通过实习可以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环境分析的能力,目标市场选择的能力,营销项目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实习基地,也为高职学生有序输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面对现在高职院校分类招生,生源匮乏的现状,在考虑学生入校之前要先考虑学生能否合理高效的输出。

7.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篇七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 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包括职业、年龄、学历或学位、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职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年限、单位性质等方面;第二部分是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评价调查, 包括四大类问题:对会计人员的需求, 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评价与要求, 对现代大学会计教育的评价与要求, 对会计职业后续教育的认识、评价与期望。调查题的设计采取专家论证和小范围内预调等形式, 确保问卷表述清楚, 被调查者不存在文字阅读障碍, 且容易回答。

(二)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于2007年2月开始分批进行, 调查截止时间为2007年11月30日。考虑到问卷回收的困难, 主要采用问卷集中调查方式, 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回收问卷390份, 回收率78%, 其中有效问卷360份。问卷调查范围涉及15个省市, 但主要集中在湖北 (占38.9%) 、河南 (占12.6%) 、深圳 (占8.45%) 、北京 (占15.3%) 、上海 (占11.2%) 等省市;被调查者所在单位性质主要是国有企业 (占24%) 、会计师事务所 (占16%) 、国家管理机构 (占15%) 、外资企业 (占20%) , 也包括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教育部门;调查行业主要包括电信业、化工业、冶金业、服装业等制造业;既有内贸企业, 也有外贸企业。因此, 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被调查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55岁, 占被调查者人数的88%以上;明确从事财务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占被调查人数75%以上;被调查者中从事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占60.79%, 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占13.51%, 从事非财务会计工作的占15.8%, 其他占9.9%;被调查者学历明确在本科以上的占78%;职级为单位中层管理者的占58.6%;职称在中级以上的占72.6%。表明被调查者工作经验尤其是财务会计工作经验比较丰富, 阅历较深、思想较成熟, 对实际工作中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具有切身体会和认识, 能够通过实际工作的感受来反思当前的大学会计教育, 对会计后续教育需求分析也比较准确, 从而保证了本次问卷调查的效度 (调查质量) 。

(二) 会计人员需求调查分析

笔者设计了6个小题调查社会对会计人员需求, 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被调查者所在单位会计机构人员设置比较健全, 有7人以上会计人员的单位占60.65%。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熟悉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 其业务素质状况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调查显示,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水平的会计人员占81.94%, 但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仅占36.14%, 这显然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外, 调查也显示, 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仍有很大空间:急需增加和计划增加的需求达64.57%, 但需求的是高学历和高职称的财务人员。可见, 在会计人才市场出现财会人才“过剩”多指普通会计人才, 高级会计人才则严重短缺。

注: (1) (2) 调查数字中剔除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人数。

(三) 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评价及要求调查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从业环境的变化, 会计人员传统职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博士、硕士、学士以及专科、中专及职业技术教育五个层次, 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完全相同, 但均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会计学院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认定标准并作必要的补充后, 笔者设计了3个调查题, 具体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所有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会计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和税务职业知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会计职业知识应包括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和审计;认为会计人员应拥有战略管理、风险管理与金融知识的占比重较小, 表明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这些知识在执业过程中不太重要, 但也可能是被调查者职务不高,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遇到类似的知识应用。所有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是人际关系,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但对项目管理能力、参与决策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却只有少数被调查者认可。所有被受调查者选择诚实可靠作为会计人员必备的职业品德, 另外对优秀卓越、团队协作、奉献精神选择也占很高的比例, 表明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团队意识增强, 职业责任感加重。但对作为会计人员应关注公众, 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仍有待加强。

(四) 现代大学会计教育评价的调查分析

对该项的调查设计了6个小题, 具体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 有66.11%被调查者认为现代大学会计专业教育中所开设的课程能满足会计职业能力的要求, 但有少数被调查者认为, 当前大学会计教育开设的课程比较陈旧, 难以满足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另外21.67%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性教学应占总教学量的50%, 45.83%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性教学应占总教学量的30%, 可见,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重要, 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同时被调查者认为最佳的实习方式仍是校外实习, 并且希望由学校来安排实习。此外, 社会对新进财会人员实际动手能力基本满意度仅占42.98%, 特别是社会普遍认为应届毕业生欠缺的不是专业知识, 而是专业技能、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这也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 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完善现代会计教育改革。

(五) 会计职业后续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会计后续教育关系到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生命力的延续和会计从业人员的持续合格与否, 会计人员在其职业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不断地接受持续教育。有关社会对会计职业后续教育的需求情况设计了9个调查题, 具体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 大多数 (73%) 会计人员认为后续教育重要, 对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需求也较高 (76%) , 但普遍认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机会不多, 且高质量、高水平的后续教育机会更少。年轻的会计人员普遍认为, 单位很少给予其后续教育的机会, 即使有机会也没有时间参加。大多数会计人员获取新财会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职称考试 (58.89%) , 自学、学历进修占34.36%, 而社会提供的培训仅占11.72%。对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审计准则, 有48.4%的人听说过, 有19.7%的人还不知道, 而认真学习过的仅占5%, 可见对新准则的培训和执行还任重而道远。对会计后续教育的期望, 主要是给会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与时间, 要求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内容更加多样化,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切实加强对后续教育的管理。大多数 (63.6%) 会计人员认为后续教育的内容应有针对性, 主要是最新的会计法规与其他会计知识, 也有相当数量的会计人员要求对热点案例进行剖析。对后续教育的教学方法仍认为课堂的理论学习很重要 (43.6%) , 选择对热点问题的交流与案例互动各占24.3%与12.4%, 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会计人员对后续教育的内在需求较强烈。

三、调查后的思考

(一) 会计人成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任何一个会计人要成为高级人才都会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持续发展过程, 只有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并加以改进,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 逐渐成为高级会计人才。时代在变化, 知识在更新, 一个会计人如不能持续不断地学习, 将最终被会计职业所淘汰。可见职称与学历的评定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而不能一评而定终身。

(二) 社会需要复合型会计人才

随着会计从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 会计人员传统职业能力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会计人才, 职业知识也不再是单一的财会知识, 为能够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服务, 会计人员就必须具备新的、综合性强的能力, 在各方面加强提高与锻炼。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既来自学校会计教育的培养、社会培训机构的后续教育, 也来自实际工作经验的日积月累。可见会计教育应重视人的能力培养而不能偏重知识的传播, 不但要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 而且要加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三) 社会应担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

培养会计人才不仅是教育界的事情, 更是整个社会和企业界的责任。学生素质的提高需要企业、甚至于整个社会的参与。

参考文献

[1]薛许军、吴晓萍:《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三个切入点》, 《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

8.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人才培养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06-0013-5

1、引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对外贸易逐年持续增长,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急需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的双向型人才的参与,这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向,给高校提出了培养出更多满足企业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广西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更是呈现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首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等一系列合作机制已在建立和实施中。据广西新闻网(http://sub.gxnews.com.cn/staticpages/)报道,这个贸易区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广西在这个自贸区中是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这一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地区的枢纽,拥有中国进入东盟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每年一次在广西首府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使广西国际化地位日益凸现。经济发展的形势使广西的对外投资规模大幅上升。以2007年为例,广西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达23805万美元,同比增长57.6%;完成营业额11983万美元,同比增长126.68%,创出历史最高水平。工程项目派出劳务人员2282人次,比2006年增长4.1倍(http://www.bbwdm.cn/show_info.asp?id=98947)。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对大批具有经济素养、国际战略眼光、竞争意识和组织管理才能,熟悉商贸、管理、金融、国际法律事务等专业领域国际规则,熟悉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运作的国际化专门人才的需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地区经济的强势发展和日益频繁的对外贸易往来对既擅长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实务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缺口逐渐明显。外贸企业、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驻外机构以及其他类型的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在日益增加。在我区,外向型人才更是严重偏缺。作为东盟贸易区,我区主要面向东南亚国家。在东南亚,英语是大多数国家的工作语言。这一切都给广西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因地制宜,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成为地方高校的重要任务。

2商务英语及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义

正确理解商务英语的定义对本研究有指导性的意义。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恰当的定义,但是商务英语普遍被认为是ESP(Englishfor Special Purpose,即特殊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从这个角度出发,李红认为:

“国际商务英语是为‘需要使用英语’的商务工作人员和即将投入商界的学生所编写。

‘英语’是传播的媒介,而商务则是传播的内容。

‘商务’与‘英语’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有机融合。”(2005:146)对于这种有机融合,张保武、严新生认为:语言(英语)是商务的载体,它所承载的内容跟语言学和文学有所不同,其内容应该是商务文本(2008:103)。周瑞琪的理解更深入:

“在商务英语中,语言包括普通语言和商务特殊语言两种变体,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从属于语言范畴,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从属于商务专业知识范畴,文化背景知识既包括语言文化又包括商务文化,分别从属于语言和专业知识范畴。”(2007:155)他用下图表述了语言和商务的关系:

据此,他对商务英语专业下的定义是:“(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是以英语为载体,以语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主干课程为主修内容的复合型学科。它的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熟练地运用英语直接有效地进行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型人才。”

由上述分析可知:商务英语的语言知识与普通英语专业相同,包括英语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和跨文化知识等等;商务英语的技能包括以商务知识为核心内容的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技能。商务专业知识的重点内容是现代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国际商务实务等等。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内涵,笔者对调查研究进行了相应的设计,主要分为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及能力两个部分,同时还了解了用人单位对学业和从业证书的需求情况。

3、问卷设计方法和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利用第四届东盟国际博览会召开的契机,于2007年1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参展商进行了调研;同时通过大中型的人才招聘会对南宁市部分外资、外贸、外事企业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占应回收数量的64.6%。本次调查的企事业单位基本涵盖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大部分领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本次调查以目的抽样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从事对外贸易的单位或部门。问卷按莱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模式设计,仁非常不重要、2=不重要、3=一般、4=重要、5=非常重要,被调查者被要求按五个论断表明自己的态度,并附以相关的背景情况信息调查。整个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三部分,主要从企业对商务能力、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业、从业证书的需求进行调查,以了解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专业素质需求的架构。问卷中对于商务、英语知识和能力的选择参照了国内几家外语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或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基本涵盖了本研究所需的内容。

4、数据分析及讨论

本次调查的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表中有些信息出现缺失现象,主要集中在学业和从业证书方面。经过调查,笔者发现是因为被测对象对这些信息不够了解,因此实事求是,没有作出评价。但经过SPSS软件的处理,缺失的信息没有对统计的科学性造成影响。

4.1英语语言能力方面的需求

上一篇:公开课教学过程下一篇:黄堡镇中心学校法制宣传月系列活动实施方案